【通史版】高考一轮复习课件:3.2-魏晋至隋唐时期经济、思想文化
合集下载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课件(部编版):魏晋至隋唐的经济与文化
视角2 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材料 隋唐中外文化交流示意图
根据隋唐中外文化交流示意图,分析 隋唐对外交流的特点。 答案 交往范围广;交往领域全面, 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均有涉及; 交往方式多样,包含贸易交往与宗教 交流等;双向学习,兼收并蓄。
拓展深化
隋唐对外交流的影响 (1)促进了隋唐经济进一步繁荣,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各国土特产输入 中国,天竺的熬糖法,东罗马的医术、杂技等输入中国;外来宗教在 中国广泛传播。 (2)加强了中国同亚、欧、非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以及人民之间的相互 了解和友谊。 (3)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对亚洲和世界的经济、文化发展作出重大 贡献。如新罗、日本、天竺等。
用儒家的 天命论 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的观点,巩固 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
概念阐释
“三武灭佛” “三武灭佛”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这三 次事件的合称,这些在位者的谥号或庙号都带有“武”字。若加上 后周世宗时的灭佛则合称为“三武一宗灭佛”。这些毁灭佛法的事 件,使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受到很大打击,因此在佛教史上又被称为 “法难”。
返回
主题二
文学艺术与科技 及中外文化交流
梳理 夯实必备知识
1.文学艺术
从东汉末年开始,出现了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
魏晋
东晋陶渊明的田园诗、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等风格各异
南北朝
文学
的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形式
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李白、杜甫分别被誉为“ 诗仙 ” 唐朝
和“诗圣”
东晋
王羲之博采众长,诸体兼精,世称“ 书圣 ”
命题设计
聚焦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魏晋时期的书法艺术;中国古代造纸术
考点 本题通过设置魏晋时期一批书法家各具特色的书法艺术这一
2020高三一轮通史复习魏晋至隋唐政治经济文化ppt课件
阶段特征
隋唐是中国古代文明繁荣发展阶段
政 隋唐时期,典章制度发达,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进 治 一步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 上 成熟。
表经
隋唐农耕经济全面繁荣,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取
现 济 得了辉煌的成就。海上和陆路的对外交往空前繁荣。
上
文 隋唐时期,科举制度扩大了知识分子队伍,推动了文 化 学艺术的进步。 上
东晋
东魏 北齐
北魏 西魏 北周 隋 宋 齐 梁 陈朝
第二阶段:隋朝时期(公元581年——公元618年)南朝
公元581年2月,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618年王世充废隋哀帝 ,隋朝灭亡。
概述: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和繁荣:魏晋至隋唐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聘用制度,保障用人单位和职工的合法权益
1、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2)选官制度:科举制创立和发展
①背景
A、经济:封建经济发展(中小地主和小农经济实力壮大); B、阶级关系:南朝后期士族势力衰落,庶族地主发展,要求参与政权; C、政治:九品中正制导致士族壮大,不利于中央集权;同时,统治者 需要新的选官制度扩大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
②目的:巩固统治,吸收庶族地主参政,限制士族地主在政治 上的特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打破士族对选官用人的垄断。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③ 创立与完善:
隋文帝—— 创立 废九品中正制,开始分科考试选官 隋炀帝—— 始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④三省六部制的特点
(1)相权三分:中书省制定法令,门下省审核法令,尚 书省执行法令。这样互相制衡,从而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隋唐是中国古代文明繁荣发展阶段
政 隋唐时期,典章制度发达,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进 治 一步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 上 成熟。
表经
隋唐农耕经济全面繁荣,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取
现 济 得了辉煌的成就。海上和陆路的对外交往空前繁荣。
上
文 隋唐时期,科举制度扩大了知识分子队伍,推动了文 化 学艺术的进步。 上
东晋
东魏 北齐
北魏 西魏 北周 隋 宋 齐 梁 陈朝
第二阶段:隋朝时期(公元581年——公元618年)南朝
公元581年2月,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618年王世充废隋哀帝 ,隋朝灭亡。
概述: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和繁荣:魏晋至隋唐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聘用制度,保障用人单位和职工的合法权益
1、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2)选官制度:科举制创立和发展
①背景
A、经济:封建经济发展(中小地主和小农经济实力壮大); B、阶级关系:南朝后期士族势力衰落,庶族地主发展,要求参与政权; C、政治:九品中正制导致士族壮大,不利于中央集权;同时,统治者 需要新的选官制度扩大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
②目的:巩固统治,吸收庶族地主参政,限制士族地主在政治 上的特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打破士族对选官用人的垄断。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③ 创立与完善:
隋文帝—— 创立 废九品中正制,开始分科考试选官 隋炀帝—— 始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④三省六部制的特点
(1)相权三分:中书省制定法令,门下省审核法令,尚 书省执行法令。这样互相制衡,从而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二第5讲魏晋隋唐时期的经济与思想文化课件
怎样的主张? 提示 道教和佛教空前兴盛,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复兴儒学。
史论归纳
佛教的传播对魏晋至隋唐时期社会的影响 1.政治上,它被封建统治者用来腐蚀人民,维护封建统治。南北朝时,佛 教在中国得到很大发展,南方和北方相同的宗教信仰成为隋朝统一中国 的条件之一。唐朝时,佛教与道教、儒学并存,玄奘西游、鉴真东渡密
4.土地制度:北魏到唐前期,推行③ 均田制 ,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
担赋税和力役。 5.重心南移:魏晋时期,北方战乱,南方社会相对安定,江南得初步开发,南 北经济趋于平衡。唐④ 安史之乱 后,南方经济持续发展,逐渐超过 北方。
图解历史 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兼并问题
二、手工业 1.冶金业:南北朝时出现⑤ 灌钢 法。 2.制瓷业: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唐朝形成⑥ 南青北白 两大制瓷系
两宋之际
合作探究 主题
史料呈现
史料 以(令狐)熙为汴州①刺史。下车(到任)禁游食,②抑工商,民有 向街开门者,杜(杜绝)之。 ——《隋书· 令狐熙传》
隋唐时期商业与城市的发展
两京诸市署:③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 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④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七刻,击钲 三百而散。 ——《新唐书· 百官志》
史料3 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④佛于晋、魏、梁、隋之
间。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杨,则归于墨;不入于老,则归于佛。入于彼, 必出于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附之,出者污之。噫!后之人其欲闻 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 ——韩愈《原道》
读史指导
(1)史料1出自古代书籍,其内容体现了道家和儒家思想涉及的内容的不 同,①②分别体现了道家和儒家思想的具体涉及内容。 (2)史料2出自古代学者的学术著作,宏观上叙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 流思想状况,③说明该学者接纳三教交融的情况。
史论归纳
佛教的传播对魏晋至隋唐时期社会的影响 1.政治上,它被封建统治者用来腐蚀人民,维护封建统治。南北朝时,佛 教在中国得到很大发展,南方和北方相同的宗教信仰成为隋朝统一中国 的条件之一。唐朝时,佛教与道教、儒学并存,玄奘西游、鉴真东渡密
4.土地制度:北魏到唐前期,推行③ 均田制 ,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
担赋税和力役。 5.重心南移:魏晋时期,北方战乱,南方社会相对安定,江南得初步开发,南 北经济趋于平衡。唐④ 安史之乱 后,南方经济持续发展,逐渐超过 北方。
图解历史 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兼并问题
二、手工业 1.冶金业:南北朝时出现⑤ 灌钢 法。 2.制瓷业: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唐朝形成⑥ 南青北白 两大制瓷系
两宋之际
合作探究 主题
史料呈现
史料 以(令狐)熙为汴州①刺史。下车(到任)禁游食,②抑工商,民有 向街开门者,杜(杜绝)之。 ——《隋书· 令狐熙传》
隋唐时期商业与城市的发展
两京诸市署:③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 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④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七刻,击钲 三百而散。 ——《新唐书· 百官志》
史料3 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④佛于晋、魏、梁、隋之
间。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杨,则归于墨;不入于老,则归于佛。入于彼, 必出于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附之,出者污之。噫!后之人其欲闻 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 ——韩愈《原道》
读史指导
(1)史料1出自古代书籍,其内容体现了道家和儒家思想涉及的内容的不 同,①②分别体现了道家和儒家思想的具体涉及内容。 (2)史料2出自古代学者的学术著作,宏观上叙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 流思想状况,③说明该学者接纳三教交融的情况。
2020届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专题三第2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经济、思想文化课件(59张)
专题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
(2)过程 ①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 了基础。 ②唐朝时期:安史之乱以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③南宋时期: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由北方转移到南方。
栏目 导引
专题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
2.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1)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推动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 交通有了很大的改善,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 (2)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人口南迁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经济重心由 北向南的转移,而经济重心的南移又反过来促使了北方人民进 一步南迁。南方人口迅速膨胀,导致我国南方人口在全国总人 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 (3)对文化教育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也使许多文人学者随 之南迁,客观上促进了南方地区文化教育的发展。
专题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
2.手工业 (1)魏晋南北朝:出现__灌__钢__法____的炼钢技术。 (2)唐代 ①唐代中期以后,_官__营__纺织业具有相当大的规模。 ②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栏目 导引
专题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
专题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
一、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 1.农业 (1)生产工具:唐代出现__曲__辕__犁___,将中国的犁耕技术推向成 熟。 (2)灌溉工具:隋唐五代北方有立井水车、长江流域发明高转筒 车。 (3)土地制度:北魏和唐朝前期推行均田制,实质是封建土地国 有制。
栏目 导引
3.商业 (1)发展历程 ①魏晋:北方商业一度遭到严重破坏;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商 业恢复发展,洛阳成为重要的商业城市。 ②唐代:商船中有“俞大娘航船”,陆路商运十分发达,出现 客舍、邸店、车坊等辅助性经营场所。
(通史版)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2讲魏晋、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思想文化
寺院经济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得到统治者的支持,佛教广为传播,导致寺院经济实力增强。寺 院占有许多劳动力,不在国家户籍。寺院经济过度发展,广占田宅,侵夺百姓,与官府 争夺劳动力和税收,农民负担加重。寺院经济的发展,也为这一时期佛教文化的发展提 供了物质基础。
知识点二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1.思想 (1)魏晋南北朝:佛教、道教广为传播,冲击着儒家为核心的正统思想。 (2)唐代中后期:韩愈和李翱提出了复兴儒学的主张,反对佛教和道教,成为北宋儒学复 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
重点二 唐代商业的发展 唐朝工商业的发展
【解读】 (1)西汉工商业城市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唐朝时期江淮地区、东部沿 海地区工商业城市明显增多。 说明:汉代黄河流域是全国经济、政治重心;唐朝时期南方经济加速发展,开始赶上甚 至超过北方(经济重心趋于南移)。 (2)唐朝手工业生产部门更多,丝织业和陶瓷业尤其兴盛。 说明:唐朝经济兴盛,丝织技术进步,陶瓷工艺臻于成熟。
时间 东汉后期
区域
唐朝前期
黄河流域
765
669
长江流域
342
611
【史料解读】 从总的趋势和局部的变化两个方面归纳表格中数量和分布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理解变 化的实质。 【问题思考】 概述上表反映的县城数量及分布的变化和反映的问题。 试答: 【提示】 从同时期的纵向看,东汉时期,黄河流域县城数量多于长江流域,而到唐朝, 长江流域县城数量明显增多;从横向看,黄河流域县城数量有所减少,而长江流域明显 增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重心南移造成南方城市增多。
3.商业 (1)发展历程 ①魏晋:北方商业一度遭到严重破坏;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商业恢复发展,洛阳成为重 要的商业城市。 ②唐代:商船中有“俞大娘航船”,陆路商运十分发达,出现客舍、邸店、车坊等辅助性 经营场所。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 (共22张PPT)
1.北魏统一北方(439年)——前提 2.民族融合趋势的出现 3.北魏社会矛盾激化,统治面临危机 4.冯太后与孝文帝的推动 改革的目的 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 改变落后状态,促进社会发展。
二、改革的内容
1、均田制 :国家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 1)主观目的 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 2)前提 政府掌握大批无主荒地 土地 3)内容 国家 农民 租税、徭役和兵役 4)影响A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 收赋税和徭役,北方经济恢复发展 B吸引农民定居农耕,加速了封建化 进程 C对后世的土地制度有较大影响
古代中华文明的鼎盛时期:隋唐 (581-907年) 时 间
总体 特征
隋朝:581----618年 唐朝:618----907年
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阶段, 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 要发展时期。
政 治
①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疆域辽阔,国力强盛; 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③进一步完善了选官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
阶 段 特 征
①农业、手工业、商业全面繁荣;②出现了一 些各具特色的工商业城市;③均田制和租庸调 经 制;④南北方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相对平衡的 济 势态;⑤赋税制度出现大变革,两税法开始改 变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 文化 全面繁荣、兼收并蓄、世界领先、影响深远;
民 族 对 外 ①政府执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 ②民族和睦,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①对外交通发达,对外开放,中外经济文化交 流频繁;②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广泛吸纳。
3、整顿吏治
1)原因:
吏治混乱、贪污严重,影响财政收入, 激化了社会矛盾;
2)内容:俸禄制:官吏俸禄由国家筹集发放,严 惩贪污 任期考核制:以劝课农桑、克己奉公、 推荐贤才、惩治盗贼为主要内容。 3)影响: 吏治得到改善,为其他改革提供条 件;农民赋役负担减轻,北方农业 生产得到迅速发展。
二、改革的内容
1、均田制 :国家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 1)主观目的 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 2)前提 政府掌握大批无主荒地 土地 3)内容 国家 农民 租税、徭役和兵役 4)影响A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 收赋税和徭役,北方经济恢复发展 B吸引农民定居农耕,加速了封建化 进程 C对后世的土地制度有较大影响
古代中华文明的鼎盛时期:隋唐 (581-907年) 时 间
总体 特征
隋朝:581----618年 唐朝:618----907年
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阶段, 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 要发展时期。
政 治
①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疆域辽阔,国力强盛; 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③进一步完善了选官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
阶 段 特 征
①农业、手工业、商业全面繁荣;②出现了一 些各具特色的工商业城市;③均田制和租庸调 经 制;④南北方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相对平衡的 济 势态;⑤赋税制度出现大变革,两税法开始改 变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 文化 全面繁荣、兼收并蓄、世界领先、影响深远;
民 族 对 外 ①政府执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 ②民族和睦,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①对外交通发达,对外开放,中外经济文化交 流频繁;②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广泛吸纳。
3、整顿吏治
1)原因:
吏治混乱、贪污严重,影响财政收入, 激化了社会矛盾;
2)内容:俸禄制:官吏俸禄由国家筹集发放,严 惩贪污 任期考核制:以劝课农桑、克己奉公、 推荐贤才、惩治盗贼为主要内容。 3)影响: 吏治得到改善,为其他改革提供条 件;农民赋役负担减轻,北方农业 生产得到迅速发展。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二第5讲魏晋、隋唐时期的经济与思想文化课件
2.(2019山东济宁模拟)下表为选自唐代典籍的某些记载,这些记载可以
作为史料来证实唐代 ( C )
典籍 记载内容
《旧唐书· 玄宗本纪》 (741年)禁九品以下清资官置客舍、邸店、车坊(车坊,经营车马出租业务的店 栈) 《全唐文》卷八十一 《唐会要》卷六十九 应公主家有庄宅邸店,宜依百姓例差役征课 天宝九年(750年)十二月敕:郡县官僚共为货殖,竟交互放债侵人,互为征收,割 剥黎庶 《唐会要》八十六 大历十四年(779年)七月:今王公百官及天下长吏,无得与人争利,先于扬州置 邸肆贸易者,罢之
行书
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 美价值,又具实用价值
东晋王羲之、唐朝颜真卿
图解历史 汉字七种字体的特点
2.绘画
时期 魏晋 特点 总结出精辟的绘画理论,注重“以形写 神” 隋唐 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创法 度体现盛唐之风 展子虔的《游春图》、阎立本的《步辇图》、 吴道子的《④ 送子天王图 》 代表 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史料3 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④佛于晋、魏、梁、隋之
间。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杨,则归于墨;不入于老,则归于佛。入于彼, 必出于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附之,出者污之。噫!后之人其欲闻 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 ——韩愈《原道》
读史指导
(1)史料1出自古代书籍,其内容体现了道家和儒家思想涉及的内容的不 同,①②分别体现了道家和儒家思想的具体涉及内容。 (2)史料2出自古代学者的学术著作,宏观上叙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 流思想状况,③说明该学者接纳三教交融的情况。
品的需求,造成长安城商业的繁荣。尽管城市里有商业者,但一方面是 绝对少数,另一方面城市商业在手工业作坊不够发达的条件下,只能以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3-2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课件
试答
提示:“三教合一”只是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并未 动摇儒学正统地位。“三教合一”中的“一”指儒学。
7.李白和杜甫的诗分别反映了怎样的时代风貌? 试答
提示:李白生活在盛唐,其诗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 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杜甫生活在唐由盛而衰的转折时期,其 诗更多地体现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8.中国古代书体的演变趋势是什么? 试答
根据上述史料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现
史料解读:①②③④表明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三 教合一”的趋势。侧面证明儒学原有的统治地位受到冲击。
思考 2 根据史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唐代韩愈对佛教 传播的心态如何。其反映的实质是什么?
试答
史料解读:态度:对佛教流行的现象深感忧虑,极力提 倡将儒家思想中孔孟仁义道德之说列为国家的正统学说,以 抵制异端邪说的流传。
(3)唐代商业都市有所发展,农村集市贸易也进一步发 展。
微考点二 魏晋至隋唐时期儒、佛、道教的冲突与交 融
一 ①(《抱朴子》)其《内篇》言神仙方药、鬼 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之事,属道家;②《外篇》 言人间得失,世事臧否,属儒家。
——[晋朝]葛洪《抱朴子·外篇·自叙》
二 万象森罗,不离两仪所育;③百法纷凑,无 越三教之境。
(3)“联”:迁移所学知识,解读图表信息,进行图文 互换。历史统计图表反映了一定的历史事实,是历史事实的 表现形式之一。解读图表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是成功解答历 史定量分析类试题的关键,如本题可联系所学到的均田制。
(4)“析”:仔细鉴别信息,展开定性分析。一是注意 思考从图表中提取的信息是否仅集中于某一方面或侧面的 阐释,是否带有明显的局限性;二是全面甄别所掌握的信息, 确认信息主流,切忌随意选择某一信息就妄加断言,甚或是 脱离图表空泛谈论。
提示:“三教合一”只是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并未 动摇儒学正统地位。“三教合一”中的“一”指儒学。
7.李白和杜甫的诗分别反映了怎样的时代风貌? 试答
提示:李白生活在盛唐,其诗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 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杜甫生活在唐由盛而衰的转折时期,其 诗更多地体现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8.中国古代书体的演变趋势是什么? 试答
根据上述史料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现
史料解读:①②③④表明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三 教合一”的趋势。侧面证明儒学原有的统治地位受到冲击。
思考 2 根据史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唐代韩愈对佛教 传播的心态如何。其反映的实质是什么?
试答
史料解读:态度:对佛教流行的现象深感忧虑,极力提 倡将儒家思想中孔孟仁义道德之说列为国家的正统学说,以 抵制异端邪说的流传。
(3)唐代商业都市有所发展,农村集市贸易也进一步发 展。
微考点二 魏晋至隋唐时期儒、佛、道教的冲突与交 融
一 ①(《抱朴子》)其《内篇》言神仙方药、鬼 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之事,属道家;②《外篇》 言人间得失,世事臧否,属儒家。
——[晋朝]葛洪《抱朴子·外篇·自叙》
二 万象森罗,不离两仪所育;③百法纷凑,无 越三教之境。
(3)“联”:迁移所学知识,解读图表信息,进行图文 互换。历史统计图表反映了一定的历史事实,是历史事实的 表现形式之一。解读图表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是成功解答历 史定量分析类试题的关键,如本题可联系所学到的均田制。
(4)“析”:仔细鉴别信息,展开定性分析。一是注意 思考从图表中提取的信息是否仅集中于某一方面或侧面的 阐释,是否带有明显的局限性;二是全面甄别所掌握的信息, 确认信息主流,切忌随意选择某一信息就妄加断言,甚或是 脱离图表空泛谈论。
通史复习:魏晋至隋唐政治经济文化[课件]
移 过 程
魏晋南北朝时,江南开始大规模开发,南北经济趋于平衡; 唐朝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五代十国时,重心继续南移; 南宋时,重心完全南移。时谚称“苏湖熟,天下足”。
(三)魏晋南北朝文化科技
1、思想:佛教、道教兴起,冲击儒学,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
战。
2、科技:《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 3、艺术:(1)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
【3】影响: 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大片荒地被开垦,北方经 济恢复发展,保证政府收入,又限制了土地兼并。
③赋税制度:租调制。
(二)魏晋南北朝经济
2.手工业: ①南北朝的灌钢法等,使中国冶炼技术和产量,
在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 ②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
3、商业的发展 南北朝时期,交通便利地方形成了民间集市——
武则天(武周之治)
贞观之治(627——649)
安史之乱(755-763) 780年两税法
藩镇割据 农民起义
589隋统 一
581隋建立
618年唐建立
907年唐灭亡
第一课时 中国古代文明曲折发展阶段
魏晋政治经济和文化
通史时序
阶段特征
阶段特征
魏晋南北朝(220-589)是中国古代文明曲折发展阶段,是我 国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融合时期
才学标准,忽视了品
有利于经济发展;
德的考查,造成一些
有利于庶族地主势力的上升;
官员道德素质低下
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
官本位思想:直接促
有利于维护统治
进了官本位社会观的
发展,“学而优则仕”
推动儒学在民间的传播;
的思想至今还存在
有利于书院的兴起与发展;
禁锢思想:强化儒学
通史高考历史总复习课件-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
成为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要点史料探究
研习史料·探究重点
【解答】 (1)明问题,找方向: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相对开放的时期,对外交往 的特点从范围、领域、产品等角度概括,作用从对中国及世界两方面作答。 (2)定时空,找关联:唐宋时期,我国封建社会高度繁荣,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对外交往频繁,受到各国仰慕,逐渐形成以中国为核心的中华文化圈。 (3)提信息,找关键:①反映了唐宋时期对外交往的范围广泛。 ②反映了唐宋时期交往的领域全面, 从交流的内容看,中国经济发展处于领先 地位,促进了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 ②③共同反映了唐宋时期对外交往促进了唐宋经济文化的繁荣,丰富了人民
角度二 小农经济的特点
【典例2】 (2016·海南卷,6)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 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 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这表明( ) A.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 B.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C.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抑制农业的进步 D.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
二、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1.思想 (1)魏晋南北朝:佛教、道教盛行,儒学独尊地位动摇。 (2)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2.科技 (1)印刷术:隋唐发明雕版印刷术。 (2)火药:唐末开始用于军事。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等。 (3)农学: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
③韩愈主张排除异学,建立儒家道统,重新确立儒学独尊地位。 ④柳宗元主张以儒学为主体,兼采各家所长,重新塑造儒家。
【答案】 (1)主张:韩愈:排除异学,建立儒家道统,重新确立儒学独尊 地位。
要点史料探究
研习史料·探究重点
【解答】 (1)明问题,找方向: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相对开放的时期,对外交往 的特点从范围、领域、产品等角度概括,作用从对中国及世界两方面作答。 (2)定时空,找关联:唐宋时期,我国封建社会高度繁荣,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对外交往频繁,受到各国仰慕,逐渐形成以中国为核心的中华文化圈。 (3)提信息,找关键:①反映了唐宋时期对外交往的范围广泛。 ②反映了唐宋时期交往的领域全面, 从交流的内容看,中国经济发展处于领先 地位,促进了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 ②③共同反映了唐宋时期对外交往促进了唐宋经济文化的繁荣,丰富了人民
角度二 小农经济的特点
【典例2】 (2016·海南卷,6)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 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 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这表明( ) A.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 B.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C.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抑制农业的进步 D.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
二、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1.思想 (1)魏晋南北朝:佛教、道教盛行,儒学独尊地位动摇。 (2)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2.科技 (1)印刷术:隋唐发明雕版印刷术。 (2)火药:唐末开始用于军事。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等。 (3)农学: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
③韩愈主张排除异学,建立儒家道统,重新确立儒学独尊地位。 ④柳宗元主张以儒学为主体,兼采各家所长,重新塑造儒家。
【答案】 (1)主张:韩愈:排除异学,建立儒家道统,重新确立儒学独尊 地位。
适用于新教材通史版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三国至隋唐的经济与文化课件
魏晋南 北朝
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主张“ 贵儒 ”和“尊道” 佛教:在中国盛行,吸收儒、道的思想,渐趋本土化 儒学:自身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隋唐 时期
儒学家提出儒、佛、道“ 三教合归儒 ”;唐朝统治者奉行三 教并行政策,奉老子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武则天时,佛教形成 不同宗派,其中禅宗对后世影响最大
——摘编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读史 ① 永嘉之乱与匈奴贵族袭扰有关 ② 使潼关以东、黄河以南和山东全境划入刘宋版图
【思考】 根据材料,概括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 学知识,从经济角度分析其影响。 参考答案 特点:由北向南迁徙;迁徙规模大,参与人口多;迁徙活动范围广; 迁徙涉及阶层广,民族成分繁杂。 影响:促进落后地区的开发,有利于加强全国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平衡性; 有利于国内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推动各民族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有利于江南的开发,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
2研考点 精准突破
主题一 从区域开发到庄园经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
史料探究
视角1魏晋时期区域经济的开发 材料 西晋末年永嘉之乱①,中原人民在阶级和民族的双重压迫下,纷纷越 淮渡江,相率南下。此后中原每一次较大的政治变动,如淝水之战、刘裕北 伐②等,都有一次较大规模的人口南徙。北来的民众大多集中在长江上游 的成都平原,江汉流域的襄阳、江陵、武昌以及长江下游的今江苏省境内 等。……波澜壮阔的人口大流动,从短期来看加剧了社会动乱,但它也为社 会的久远进步,开辟了道路。
学术前沿·拓宽度 韩愈力加谏阻:“佛本夷狄之人……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 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他主张文章应仿先秦散文,“文以载道”。在他 看来,“道”在孟子死后失传,他承担起了重续“道统”的责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板块三第2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课件
力役。
(5)重心南移:魏晋时期,北方战乱,南方社会相对安定,江南得到初步开发,南 北经济趋于平衡。唐安史之乱后,南方经济持续发展,逐渐超过北方。 2.手工业 (1)冶金业:南北朝时出现灌钢法。 (2)制瓷业: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唐朝越 窑的秘色瓷极为名贵。 (3)纺织业:唐朝丝织技术高,以轻盈精湛著称,同时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 图案风格;唐末以后,伴随经济重心南移,南方丝织业发展迅速。
代农业科学著作。
3.文化
(1)文学:隋唐时期,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 ①繁荣原因: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科举制度的促进。 ②代表诗人:“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等。 (2)书法 ①阶段:魏晋前处于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②成就
类别 楷书 草书 特征 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实用价值高 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审美价值高 代表人物 魏晋钟繇、王羲之;唐朝欧阳询、颜真 卿、柳公权等 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唐朝张旭、怀 素等
抓主干 一、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 1.农业
整合知识·夯实基础
(1)耕作技术:魏晋南北朝时,北方旱地形成耕耙耱技术,南方水田也采用耕 耙技术。
(2)生产工具:隋唐时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当时已经安装了犁评,可以调
节犁耕的深浅,标志着中国古代犁耕技术的成熟。 (3)灌溉工具:行均田制,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赋税和
3. 魏晋至隋唐时期儒学发展的特点
(1)佛、道盛行,冲击儒学,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儒学的统治地位。 (2)儒学地位不独尊,与佛道并存,且通过援佛道入儒来更新儒学,最终发展为 “三教合一”。 (3)儒学的生存与发展靠的是传统力量而缺少成熟的文化政策做保证 ,魏晋南北 朝时期社会动荡对儒学冲击较大,隋唐统一,复兴儒学迫在眉睫。 4.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两个阶段 (1)自发阶段:魏晋以前,人们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很少追求书法的审美功能。 (2)自觉阶段:魏晋时期,由隶书衍生出来的楷书、草书和行书,通过众多书法家 的努力实践,日臻成熟,从此,书法的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 成为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5)重心南移:魏晋时期,北方战乱,南方社会相对安定,江南得到初步开发,南 北经济趋于平衡。唐安史之乱后,南方经济持续发展,逐渐超过北方。 2.手工业 (1)冶金业:南北朝时出现灌钢法。 (2)制瓷业: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唐朝越 窑的秘色瓷极为名贵。 (3)纺织业:唐朝丝织技术高,以轻盈精湛著称,同时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 图案风格;唐末以后,伴随经济重心南移,南方丝织业发展迅速。
代农业科学著作。
3.文化
(1)文学:隋唐时期,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 ①繁荣原因: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科举制度的促进。 ②代表诗人:“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等。 (2)书法 ①阶段:魏晋前处于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②成就
类别 楷书 草书 特征 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实用价值高 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审美价值高 代表人物 魏晋钟繇、王羲之;唐朝欧阳询、颜真 卿、柳公权等 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唐朝张旭、怀 素等
抓主干 一、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 1.农业
整合知识·夯实基础
(1)耕作技术:魏晋南北朝时,北方旱地形成耕耙耱技术,南方水田也采用耕 耙技术。
(2)生产工具:隋唐时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当时已经安装了犁评,可以调
节犁耕的深浅,标志着中国古代犁耕技术的成熟。 (3)灌溉工具:行均田制,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赋税和
3. 魏晋至隋唐时期儒学发展的特点
(1)佛、道盛行,冲击儒学,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儒学的统治地位。 (2)儒学地位不独尊,与佛道并存,且通过援佛道入儒来更新儒学,最终发展为 “三教合一”。 (3)儒学的生存与发展靠的是传统力量而缺少成熟的文化政策做保证 ,魏晋南北 朝时期社会动荡对儒学冲击较大,隋唐统一,复兴儒学迫在眉睫。 4.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两个阶段 (1)自发阶段:魏晋以前,人们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很少追求书法的审美功能。 (2)自觉阶段:魏晋时期,由隶书衍生出来的楷书、草书和行书,通过众多书法家 的努力实践,日臻成熟,从此,书法的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 成为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3.2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思想文化(33张)
『史论链接』 角度1 先秦至唐代城市发展的特征
(1)市坊分开,商业活动受地域限制和时间限制;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 (2)城市的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的规模不大。 (3)唐代商业都市有所发展,农村集市贸易也进一步发展。
角度2 魏晋至唐代商业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1)特点:①魏晋时期,商业发展一度中断;孝文帝改革后北方商业恢复和发展。 ②隋唐时期,商业繁荣,但商业活动受到限制,坊市分离;城市发展具有多元化。 (2)原因 ①魏晋南北朝:曹魏、北魏一度统一北方黄河流域,南朝南方相对稳定,一定程 度上促进了商业发达发展;统治者的重视等。②唐代: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 济发达;具有开放性、包容性;道路畅通等。
特点及地位的变化。
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理论,理解认识佛、道对儒家思想 唯物史观
的冲击,理解科技文学艺术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考点一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
1.农业 ①三国时期:曹魏马钧改进__翻__车__。
(1)生产工具② ③隋 唐唐 代: :出出现现筒了车结。构更为完备的_曲__辕__犁___,可以控制耕土的深浅, 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A.自耕农经济盛行 C.均田制破坏严重
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 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答案 A
本题运用史料,借助小农经济占有土地的情况,考查唐代小农经济发展的 点评
特点,主要考查解读获取信息的能力。 解题关键是紧扣表中户数比例的大小与小农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角度作出 审题 判断。 由表格数据可以看出:土地规模在20~130亩的农户占绝大多数(占比为 74.1%),土地特别多和特别少的比例较小,由此可知占有适量土地的自耕 解题 农盛行。故A项正确,B项错误。唐朝中期,实行“两税法”后,均田制瓦 解,题干为唐朝后期,均田制已经瓦解,C项错误;仅凭拥有不同土地规模 的户数及所占比例,无法判断农业生产效率,D项错误。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史料一为古人游记类史料。 史料信息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前, 中原地区战乱较多,导致农耕经济发展一度缓慢;孝文帝改革 后,以洛阳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商业经济繁荣。 2.史料二为古代原始文献史料,主要反映了唐朝商业交易具有 地区广阔、商路畅通、商旅安全、次数频繁、数量较大等特点。 3.史料三主要说明唐代市坊分开,商业经营上有时间和空间的 限制,依然采取“抑商”政策。 4.史料四主要说明唐代扬州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安定、 地理位置优越、物产丰饶、交通便利。
(2)“市”的发展 ①魏晋南北朝:在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一些地点自然形成 民间集市——“草市”;政府对“草市”也实行行政管理。 ②唐代:“______”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夜市” 繁荣。 (3)商业都会:唐代除长安、______的商业最为繁荣外,还有扬 州、益州;地区经济中心杭州、湖州也成为商业发达的都会。
史料一
南朝将领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后
发出感慨:“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 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 人物殷阜。” ——《洛阳伽蓝记》
史料二
(唐代开元十三年)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夹路列
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肆皆有驴,赁客乘,悠忽数十里, 谓之驿驴。南诣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 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 ——《通典·食货七·历代盛丧户口》 史料三 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隔离制度。政府
阿拉伯
3.文化 (1)文学: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 ①李白(盛唐):以激情与浪漫著称;后称“______”,是屈原之 后中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②杜甫(唐帝国由盛转衰):凝重与沉郁的风格,具有强烈的忧患 意识与人道主义色彩;诗有“______”之誉,人有“诗圣”之 名。
诗史 诗仙
(2)书法 ①魏晋时期:书法进入自觉时代,主要代表人物是______、王 羲之、王献之等。 ②唐代:书法艺术风格多样,楷书、草书流行,出现了欧阳询、 ________、柳公权、张旭、怀素等书法名家。 (3)绘画 ①魏晋时期:士大夫文人画出现,主要代表人物是________。 ②唐代:绘画艺术进入了繁盛时期,山水画发展。
专题三
古代中华文明的发展——魏晋、隋唐
第 2 课时
魏晋至隋唐时期经济、 思想文化
【关联考纲】 土地制度
1.古代中国的经济: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 (3)商业的发展 2.古代中国的科
(2)手工业的发展
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科技成就 发展 (3)文学成就
(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 1.农业 (1)生产工具:唐代出现________,将中国的犁耕技术推向成熟。 (2)灌溉工具:隋唐五代北方有__________、长江流域发明高转 筒车。 (3)土地制度:北魏和唐朝前期推行均田制,实质是封建土地国 有制。
规定, “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 百下而散”。 ——《唐前期长安城的商业》
史料四
一个大都市的形成,总有其特定的原因。在李唐
统治的三百年中,扬州是一个比较安定的区域„„处于江淮之 间的重要地理位置,周围资源丰盛,物产富饶,经济基础雄 厚„„又是南北交通的枢纽,江淮的糟米、盐铁和各种货物, 都要由扬州转运至各地。 ——王鸿《扬州散记》
1.根据史料一、二、三,概括魏晋至唐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尝试解答]
提示 魏晋时期,商业发展一度中断;孝文帝改革后北方商业恢 复和发展。隋唐时期,商业繁荣,但商业活动受到限制,坊市 分离;城市发展具有多元化。
2. 根据史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唐代商业繁荣的主要原因。 [尝试解答]
提示 唐代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发达;具有开放性、包容 性;道路畅通。
洛阳 草市
魏晋和隋唐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1.思想 (1)魏晋南北朝:佛教、道教广为传播,冲击着儒家为核心的正 统思想。 (2)唐代中后期:韩愈和李翱提出了复兴儒学的主张,反对佛教 和道教,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
2.科技 (1)造纸术:公元 8 世纪,________人开始使用中国的技术和设 备造纸,之后传往欧洲。 隋唐发明雕版印刷术。 金刚经 (2)印刷术唐代《_______》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 印日期的印刷品。 (3)火药:唐末开始用于军事。 (4)药学:唐代医学家孙思邈编写《千金方》 。
顾恺之 颜真卿 钟繇
【图证历史】 曲辕犁
曲辕犁的发明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定型和成熟,曲辕犁 可以调节犁耕深浅,适应各种土地的精耕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图证历史】
坊市制主要表现为将住宅区(坊)和交易区(市)严格分开,并 用法律和制度对交易的时间和地点进行严加控制。
【教材补遗】 三武灭佛 三武灭佛是指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 佛这三次事件的合称。“三武灭佛”主要与当时僧侣地主和世 俗地主间日益突出的经济利益矛盾有关,也大多与意识形态领 域内的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汇相关。 “三武灭佛”一方面是佛教的 发展已对社会经济正常运转产生负面影响的结果,另一方面也 是佛教与中国儒家正统文化和道教文化争夺思想统治权的结 果。
【微点拓展】 唐朝社会变迁对诗歌风格的影响 (1)盛唐时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了唐朝国力强盛、文 化开放的社会背景。 (2)中唐时诗风平实浅近、讽喻诗作大量涌现,反映了唐朝的社 会弊端日益暴露。 (3)晚唐时期,诗风凝重忧郁,反映了唐帝国的衰落。
主题一
经济的恢复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的农耕经济
立井水车 曲辕犁
2.手工业 (1)魏晋南北朝:出现________的炼钢技术。 (2)唐代 ①唐代中期以后,______纺织业具有相当大的规模。 ②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形成“__________”两大系统。
南青北白 灌钢法
官营
3.商业 (1)发展历程 ①魏晋:北方商业一度遭到严重破坏;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商 业恢复发展,洛阳成为重要的商业城市。 ②唐代:商船中有“俞大娘航船”,陆路商运十分发达,出现 客舍、邸店、车坊等辅助性经营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