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复习-隋唐()
通史复习:隋唐时期
• 2、按照唐代有关兵役法规定,男子二十一岁 为成丁,开始服兵役,六十岁免兵役。有一次 简点使右仆射(丞相)封德彝等人要把当年征 兵范围扩大到十八岁,虽然唐太宗已同意,诏 敇也已草成,但受到魏征的坚决抵制。“敇三、 四出”,魏征拒不署敇,严词反驳唐太宗说: “竭泽而渔,非不得渔,明年无渔。”最终此 提案没有通过,由此可以看出 A • A.当时魏征供职于门下省 • B.中书省草拟的诏敇超越其部门的权限 • C.当时唐朝已具备君主立宪制的特征 • D.体现了三权分立、制衡的原则
• 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 • 实行三省六部制,既分工明确又互相制约, 提高了行政效率 • 实行科举制,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官僚队 伍素质。 • 唐初统治者政治清明,出现了“贞观之治” 和“开元盛世”。 • 唐后期,出现藩镇割据局面
思想文化:全面辉煌、领先世界、兼收并 蓄、影响深远。
● 重点阐释
1.三省六部制
沿革:魏晋时期形成三省体制,
隋文帝综合汉魏以来的官制创立了三省六部制,
唐太宗时期完善。 三省:中书省─决策机构,负责草拟颁发皇帝诏令。 门下省─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最高行 政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
六部:吏部──主管官吏的考核和任免。户部一一主管户口、赋 税等。礼部──主管国家的礼仪制度。兵部──主管军政.刑部 ──主管刑法。工部──主管国家的工程建设。
• 2、(2009高考江苏单科)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 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 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 3、(10年福建卷)《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 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 下。或存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 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 A.体现三省分权制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 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 4、(10年广东卷)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 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 拔,主要 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 A. 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 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 C. 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 D. 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高三隋唐通史知识点归纳
高三隋唐通史知识点归纳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个时期,其中涵盖了丰富的历史知识点。
本文将对高三隋唐通史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隋唐历史知识。
一、隋唐王朝的建立与政治制度隋唐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重要王朝,分别是隋朝(581年-618年)和唐朝(618年-907年)。
隋朝建立了统一的大中央制度,实行科举制度,设立了三省六部制,开创了行省制度等。
唐朝继承了隋朝的政治制度,并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加强了地方政权,设立了府、州、县等行政区划。
二、隋唐经济的繁荣与发展隋唐时期的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鼎盛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取得了重大的发展。
隋朝的开凿大运河极大地促进了农业和商业的发展,唐朝则通过推行均田制和废止均税法等措施,促进了农业的生产。
手工业方面,隋唐时期制陶、制丝、造纸等手工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商业方面,隋唐时期的市场经济繁荣,物流和商业网络发达,使得商品的交流更加便利。
三、隋唐文化的繁荣与艺术成就隋唐时期是中国文化的辉煌时期,对于文学、艺术各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文学方面,隋唐诗歌是古代诗歌的巅峰之作,代表有杜甫、李白等大量优秀诗人。
科举制度的实行也推动了文化的繁荣,使得文人士子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提高。
艺术方面,瓷器、唐三彩等工艺品制作精湛,佛教艺术和文学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四、隋唐对外交往的影响与外交政策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对于后世的影响至关重要。
隋朝时期开展了对外征伐,统一了北方的游牧民族,打通了丝绸之路,加强了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
唐朝则实行了开放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国商人和留学生来华交流。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时代之一,隋唐时期对于漠北、西域以及东南亚等地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隋唐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隋唐时期发生了众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如隋朝的统一、隋炀帝的暴政、隋末民变、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武则天时期的政治变革等等。
这些事件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对后代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三历史复习 通史体例讲义 隋唐
高三历史复习通史体例讲义【隋唐】【目录】第二章,公元500-1500年的中国一、隋朝⒈政治。
①统一*。
②三省六部制。
③州县制。
④科举制。
⒉经济*。
①均田制。
②租庸调制。
③大运河。
二、唐朝⒈政治。
①制度完善。
②唐太宗*。
③节度使。
④安史之乱*。
⒉经济。
①制度改革。
②农业。
③手工业。
④商业。
⑤外贸。
⒊文化。
①印刷术。
②火药。
③文学。
④艺术。
说明:1】编写源自《高三历史复习通史体例详细纲目》一文精神,略有修改。
2】材料主要来自人民版、人教版、岳麓版三套教材,少量来自网络。
3】融合必修和选修,选修内容前面使用“*”标注,BC层次学生根据自己能力选用。
4】要点式讲述,不作详尽阐述,只有补充内容才稍微详细一点儿。
【内容】一、隋朝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都长安,陪都洛阳,589年灭陈统一中国。
隋文帝进行了制度建设,隋炀帝进一步改进制度,奠定了隋唐强盛的政治基础。
但是,隋朝是通过政变夺取政权的,没有领教人民力量,所以,隋炀帝出现暴政,618年被推翻。
⒈政治。
①统一*。
1】条件。
南方开发,北方经济恢复,南北经济联系加强;北周统一北方,加强制度建设,奠定统一基础;民族融合,南北差异缩小;民心厌战,渴望统一;隋文帝正确的战略战术。
2】过程。
589年灭陈。
3】意义。
为大规模建设提供条件;促进了隋唐强盛。
②三省六部制。
1】源流。
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称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
确立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
2】职能。
中书省主要负责与皇帝讨论法案的起草,草拟皇帝诏令。
门下省负责审查诏令内容,并根据情况退回给中书省。
这两个部门是决策机构,通过审查的法令交由尚书省执行。
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以及左右仆射都是宰相,但真正的宰相却是临时职务。
吏部:负责考核、任免四品以下官员。
户部:负责财政收支、国库。
礼部:负责贡举、祭祀、典礼【接待少数民族、外国人】。
兵部:负责军事。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隋唐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人教版)一、隋唐史1、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589年,统一南北。
隋朝最主要的贡献是?2.隋文帝励精图治,表现在?3、隋朝大运河开凿的目的、时间、中心、北达、南至、地位、四段、五大水系、作用、示意图。
P44、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隋朝的繁荣短命特别像之前的?5、618年,?(唐高祖)起兵反隋建立唐朝。
后唐高祖传位给?他就是唐太宗。
他的“水舟论”是什么意思?说明他明白了什么?统治时期,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
此时,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简述唐太宗的政绩。
他的“人镜”是?说明什么?“房谋杜断”指谁?6、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人对她评价很高,称她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主要是因为?。
7、由武则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为宰相的是?8、唐朝最鼎盛的时期是?杜甫的“忆昔开元全盛日”描绘了它的()繁荣?繁荣的表现有:陶瓷业中的?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城内分为坊和市,?是居民区,?为商业区。
9、唐朝何时由盛转衰?为什么?10、隋唐用?制度来选拔官员。
?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正式创立此制度?此制度的特征是?作用(影响)是?之前的九品中正制的特征是?11、吐蕃是?的祖先。
?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意义是?为什么唐与边疆各民族关系融洽?12、回纥是?的祖先。
?册封其首领为怀仁可汗。
六詔是?的祖先。
?册封其首领为云南王。
千寻塔是?和?关系好的见证?13、唐朝时中国与天竺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他专心翻译佛经,还写成?让我们了解中亚,印度半岛,新疆地区的状况。
14、玄宗时,?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把唐朝文化和佛教文化传到东亚国家。
日本还派大量?来我国学习中国的?方面。
起到了?作用。
15、?朝杰出工匠?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16、?朝印制的?,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2021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史通史资料:隋唐时期
第四讲【隋唐时期】隋(581-618);唐(618-907)※阶段特征1、政治上:全国统一,政局稳定,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更加完善,科举制使选官制度发生重大变化。
2、经济上: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进一步发展,建经济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均田制逐渐瓦解,大地主土地所有制快速发展;赋税政策发生重大变化;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规模宏大;商业繁荣,城市经济功能的增强;对外贸易发达;唐朝后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3、文化上: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儒学复兴运动兴起,儒释道“三教合一”的趋势加强;隋唐文化在思想、科技、文学、艺术等领域全面繁荣,并影响到亚洲文明的发展,促进了世界文明的进步。
4、对外关系:对外实行开放政策,对外交通发达,唐朝还加强了和周边各国及欧亚各国的经济贸易往来、技术和文化交流,并加强了各国间的政治往来,扩大了唐朝的影响。
※核心主干知识政治【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1、演变:确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
2、唐代:三省六部制(1)内容:①设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尚书省设六部。
②中书省负责决策,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③在门下省设政事堂,作为三省宰相共同议定军国大政的场所。
唐太宗在贞观年间常以品位较低的官员同三省长官共议国政,加以“参知政事”、“参预朝政”、“参议得失”等名号,执行相职。
(2)特点①相权三分,相互牵制;②职责明确,提高效率;③协商政务,集思广益;④制度约束,节制君权。
(3)影响①在当时的作用: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合作,相互牵制,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提高了行政效率,有利于充分发挥国家结构效能,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②对历史的作用:是我国官制上的重大变革,标志着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
此后历朝基本沿袭了这种制度。
【地方制度--郡县制到道州县】1、隋朝:郡县制。
2、唐朝:(1)唐初:道(用来监察州,带有监察性质的行政区)、州(府)、县。
高三历史复习(通史)4隋唐
中国古代历史第三单元隋唐第1课时政治【综述】隋朝:581-618唐朝:618-907总体特征: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呈现出繁荣的局面,中华文明鼎盛时期1.政治上:国家统一,疆域辽阔,社会安定,政治清明,三省六部制、科举制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经济上:经济繁盛,南北经济趋平衡。
3.文化上:唐文化全面繁荣,思想方面,科技、文学和艺术成就突出.影响深远。
考点1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复习目标】(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一)唐朝的三省六部制:(1)目的:分割相权,加强君权(2)内容:唐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
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门下省下设政事堂(3)运作顺序: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4)评价:①三省的最官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皇权的独尊;②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门下省下设政事堂合议朝政减少了决策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而六部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
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汉代宰相位高权重 B.唐代宰相权力下降C.宰相数量逐渐增加D.皇权不断加强【答案】D材料包括汉、唐两个时期的有关情况,A、B项只分别说了一个方面,故不选。
由“首长制到委员制”,看起来宰相数量逐渐增加,但这只是表象,题目要求说出反映的实质问题,故应该思考为什么宰相数量逐渐增加?这种增加意味着什么?由此可以推断出是皇权在不断加强。
首长一般人数不多,权力较大,而委员不仅人数可以较多,而且上面应该还有一个委员长,可见到了唐代宰相的权力受到了限制。
而历代皇帝并非只是为了限制相权而限制相权,限制相权的最终就是要加强皇权,所以应该选D比较合适。
A.分散了相权,加强了中央集权 B.调整了地方与中央关系C.提高行政效能,完善中央机构 D.保证了皇权独尊【答案】B考查三省六部制的作用,此题干简单,难度也小,主要是仔细审题,注意限制词:不正确。
高中历史通史复习之 隋唐史专题复习
推动世界文 明进步
使平民阶层有机会进入统治集团,增加了社会阶 层的流动性,扩大了统治基础,有利于社会的稳 定。
把选拔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中集中到中 央,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结合起来,推动了文化 的发展,是唐诗、宋词繁荣的重要原因;以儒学 为主要考试内容,推动了儒家思想和文化的传承; 此外,还推动了官员素质的不断提高。
制 社会的稳定和生产的恢复。但唐朝中
度 后期,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土地
的 变
兼并愈演愈烈,以国家掌握大量荒地
化 为前提的均田制崩溃,地主庄园经济
迅速发展。
【重点突破 】
隋唐时期土地制度与赋税制度的变化
赋
在均田制基础上,隋唐政府也沿用了北魏的租调制,并 发展为租庸调制(租即田租,调为户税,纳绢代役为庸),
强化儒学正统地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抑制了新 知识、新学科的发展;压抑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促进了官本 位社会观的 “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至今影响深远 发展
【重点突破 】
2.选官用官制度:科举制确立并完善
(6)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 ①标准:血缘一门第一才学 ②方式:世袭一推举—考试 ③选官权:地方一中央 ④形式:封闭垄断— 相对公平公开客观 ⑤选官范围不断扩大
社会经济发展,门阀氏族衰落,庶族地主力量壮大; 为打破门阀政治上的垄断,扩大统治基础的需要。
(3)历程:隋朝创立,唐朝完善,宋朝发展 ,
明清僵化,清末新政1905废除 。
(4)特点:自由报考、分科考试、按成绩取舍、择优录取
【重点突破 】
2.选官用官制度:科举制确立并完善
(5)影响:
相对公正、 公平的人才 选拔制度 有利于维护 国家的“大 一统”局面
历史一轮通史复习:第四单元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科举制发展
科举制的影响 科举考试选官为不具有贵族身份的士人提供了参政 机会,有利于扩大和巩固统治基础,也改变了豪门 士族把持政权的局面; 科举取士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利集中到中央 和皇帝手中,加强了中央集权和皇权,有利于政局 稳定; 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 伍,促进官僚体制进一步成熟; 读书、考试、做官三者结合,推动教育发展,形成 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和刻苦勤奋学习的氛围, 推动文化的发展繁荣; 科举制是中华文明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 对西方文官制度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唐代楷书代表作欣赏
( 比较颜真卿和柳公权的书法作品的不同之处? ( 盛 晚 唐 唐 ) ) 颜 柳 真 公 卿 权 《 《 多 玄 宝 秘 塔 塔 碑 碑 》 颜体在于点画厚重,结构端庄雄伟,有如关东大》 汉。柳体则是点画瘦劲,骨力遒劲,结构严谨。二人 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汉代宰相是首 长制,唐代宰相是 委员制”(钱穆)
三分相权 相互牵制 加强皇权
三省六部组织系统图
三省六部制特点:职责明确,分工合作, 加强皇权; 对三省六部制的评价: ①三省六部既分工又合作,相互牵制和监 督,从而使中央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 提高了行政效率; ②三省长官均为宰相,从而分割削弱了相 权,加强了皇权; ③三省六部制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影响深远。
市的变迁
汉代长安
西市
东市
隋唐经济发展表现
①耕作技术:唐曲辕犁(耕犁完善) 农 ②水利灌溉:隋开凿大运河;唐筒车灌溉 业 ③土地制度:隋、唐前期推行均田制 ④赋税制度:唐前期租庸调制;后期“两税法” ①制瓷业:南青北白制瓷体系;瓷器经海上丝绸 手 之路输出国外;唐三彩/秘色瓷 工 ②丝织业:技术轻盈精湛吸收波斯织法和风格。 业 ③民营手工业:赋税政策调整推动其恢复发展。 ①运河经济发展;都市商业繁荣;农村集市贸易 商 发展。(经商受时间、地点限制/坊市分离) 业 ②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出现。 ③对外贸易:唐设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广州)
隋唐 知识整理表
班级姓名学号历史二轮单元通史复习之(3) 隋朝 581---618政 治农 业 开创三省六部、科举制隋 唐唐 趋势 特征朝 618---907三省六部、政事堂、科举制完善 地方实行道州县 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 ;文德治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国家统一,政局 相对稳定;实行完善的中央集权制 度隋唐五代时期, 北方已经使用立井水车作为提水灌溉工具; 在长 均田制,租庸调制、轻徭薄赋;曲辕犁,筒车 江流域,还发明了高转筒车以引低处水灌溉高处农田。
官营纺织业规模大,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定州富人何明远。
唐三彩(陶制品) ; 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越窑青瓷、邢窑白瓷等,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首创釉下彩绘技术, 唐宋以来,各地瓷窑所产瓷器各具风格,瓷器成为中国经“海上丝绸之 路”外销的重要商品,这条对外贸易之路线也被称为“瓷路” 。
大运河 “市”的发展(夜市) ;草市作用已经十分显著,逐渐演进为地方的商 业中心; 主要商业城市(唐代长安、洛阳,扬一益二) ,长安店铺林立的常设商 业区。
“俞大娘航船” 客舍、邸店、车坊等服务于商运和辅助性经营场所。
“海上丝绸之路” 重农抑商 儒学复兴(韩愈成为北宋的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 ; 雕版印刷、火药用于军事。
科举制度推行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 “中国画”的艺术形式逐渐成熟。
唐诗李杜;楷书欧颜柳;草书张旭、怀素。
王维以诗入画,被后世奉为文人画的鼻祖。
唐太宗经手 工 业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显现繁荣景 象;各民族联系加强,统一的多民 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对外开放,中 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济商 业政策 思想重农抑商文科教科技文化世界领先,全面辉煌,形 成了以中国为中心中华文化圈。
化文艺人物 阶段 特征 封建社会的繁荣1。
高考历史第二轮通史复习隋唐时期(第二轮)精品PPT课件
868年,雕 版印刷《 金刚经》
央集权;国 家的强盛稳 定促进了文
白瓷
学艺术的辉
商 柜坊、飞钱 文 文人画、 煌
业
艺 唐诗、词
治国理念:存百姓,文德治国。
前 期:政治清明,国家统一,国力强盛
后 期: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
பைடு நூலகம்
政
制度创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完善(隋唐三省六部制、科 举
制度)
民族政策:一视同仁,团结。
对外关系:对外开放,兼收并蓄
农业
精耕细作生产方式定型(曲辕犁,筒车); 土地制度(三种土地制度并存,均田制,轻徭薄赋;
经
手工业
官营手工业规模大,私营手工业发展兴。 制瓷业:南青北白;私营手工业
交通:水路、陆路交通十分发达,辅助性经营场所生意兴隆。
商业
对外贸易:海上丝绸之路兴起(瓷器) “市”的发展(坊市分开、夜市)
唐朝节度使享有哪些权力?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权力:节度使名为朝廷藩镇,实际上在政治 上享有很大自主权,经济上控制着财权,军事 上拥有强悍的武力。
影响:往往发展成为地方割据势力,严重削弱 中央集权。
由于节度使的权力过渡彭胀,最终导致安史之乱 。
唐玄宗前期疆域
突厥
新 罗
边镇军:49万 中央军:9万
吐蕃
商业都会(唐代长安、洛阳,扬一益二)
思想:儒学复兴;
文
文艺:唐诗李杜白;楷书欧颜柳;草书张旭、怀素。绘画展阎吴、莫 高窟。
唐朝和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异同
相同
通过分割相权的方式实现加强皇权的目的。 唐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被一分为三;宋 朝设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使分割宰 相的财权,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中外历史必考知识-隋唐时期
中外历史必考知识-隋唐时期隋唐时期( 581-907 )考纲解读考点提示1、隋唐时期的政治:三省六部制2、隋唐时期的经济3、隋唐时期的思想文化:三教合一4、唐太宗复习建议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段非常重要时期,考点主要集中在政治制度方面,以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为代表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入完善阶段,同时经济方面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唐文化也是不错的出题角度。
知识清单隋唐时期时间隋(581~618年),唐(618~907年)总体时代特征古代社会的繁荣发展时期政治国家统一,政治稳定,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阶段;以①制和②制为代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入完善时期。
经济以唐太宗为代表的统治者采取③、劝课农桑的措施,使经济繁荣,礼会安定,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有了明显的发展。
文化隋唐时期以④、⑤为代表的科技世界领先;哲学、宗教兴盛;文学艺术全面辉煌;唐文化泽被后世,促进了亚洲乃至全世界文明的进步。
参考答案:①三省六部,②科举,③轻徭薄赋,④雕版印刷,⑤火药考点聚焦考点一、隋唐时期的政治(一)三省六部制1.内容: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
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
如图所示:2.特点:互相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
3.作用:提高办事效率;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分割相权,有利于加强皇权;有利于集思广益,确保决策的科学性。
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后代基本沿用。
(二)科举制1.创立和完善: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隋炀帝——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唐太宗——继续完善,提高进士科的地位。
武则天——首创殿试,开创武举。
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
2.评价:进步性——①冲破特权,扩大官吏来源,提高官员的素质;②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为后世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专题复习一隋唐知识复习 (共25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专题复习一 隋唐知 识复习 (共25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专题复习一 隋唐知 识复习 (共25张PPT)
我问你答
1.唐朝由盛转衰是在哪个皇帝在位时期?标志性事件? 唐玄宗;安史之乱
2.杜甫《垂老别》:“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积 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描绘了哪一事件带来的 惨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专题复习一 隋唐知 识复习 (共25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专题复习一 隋唐知 识复习 (共25张PPT)
三、盛唐气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专题复习一 隋唐知 识复习 (共25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专题复习一 隋唐知 识复习 (共25张PPT)
我问你答
1.唐朝发明并推广了哪些重要的生产工具? 曲辕犁(耕地工具)、筒车(灌溉工具)。
1.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这 反映出隋朝开通大运河的作用是 A.巩固了隋朝的统治 B.方便了隋炀帝南巡 C.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D.加强了北部的边防
2.一位唐朝官员说:“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 得人为盛。”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正式创立于( ) 统治时期.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专题复习一 隋唐知 识复习 (共25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专题复习一 隋唐知 识复习 (共25张PPT)
6.唐朝著名的画家有哪两位?代表作各是什么, 阎立本,代表作品《步辇图》;吴道子(画圣),代表 作品《送子天王图》。
7.唐朝最著名的书法名家有哪两位? 颜真御和欧阳询。
A.举荐制
B.九品中正制
C.分封赏赐有功之人 D.科举制.
高中历史通史一轮复习-第四讲 隋唐时期
史料三 自经此项制度推 式、选官原则、选官基础上有什么
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发展变化?
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 由史料三绿线信息中可看出其选
上第。
官原则为制度化、公开、公平、客
——钱穆《国史新论》 观等,选官基础日益扩大。 由史料三红线信息中可看出官员
文化素质得到提高。
史论形成
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或特点
了解唐代的科举制的发展
所谓制举,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 科目多临时设置,平民子弟和官吏都可应 试。制举不常举行,在科举制度中不占重 要地位。
进士及第只取得做官资格,并不能直接做官, 要通过吏部的身、言、书、判考试。
了解唐代的科举制的发展
考生来源:一是中央和地方学校的学生,称 为生徒;二是不在学校的读书人,可在州县 官府报考,经考试合格到京城参加考试,称 为乡贡
⑤推动了隋唐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对西方近代文官制度 形成有重要影响。
消极影响
①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②忽视实用性学问,不利于科技的发展。 ③阻碍了知识分子创造性,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
第四讲 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时期
B、隋唐制度建设——继承完善和创新制度
(一)政治制度 4、演变
开创→ 完善→ 改革→ 僵化→
2)后期乱世 原因
①政治腐败: ②军事举措失当
安史之乱 经过: 时间:755—763年
a、外重内轻(增设军镇节度使) b、军备废弛
影响:严重地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唐朝从此由强盛走向衰落。
经济:北方生产遭到破坏,北民南迁,使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政治:中央集权大大削弱。 军事:边防空虚。为评叛形成内重外轻,唐朝边疆地区不时告急。
一、政治部分 A、隋唐朝代更迭
中国通史隋唐知识点总结
中国通史隋唐知识点总结一、政治1. 隋朝的建立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一统王朝。
在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了隋朝,结束了自南北朝时期中国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局面。
隋朝的统一,为中国的统一局面奠定了基础。
2. 《隋书》《资治通鉴》、《隋唐新书》《旧唐书》《新唐书》和《新唐志》这些书籍是关于隋唐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
3. 科举制度的建立科举制度在隋朝得以确立,它是每隔三年在县级以上进行举试,为官员选拔制度。
4. 租庸调制在农业方面,实行的制度,是中国古代对农业生产的一种组织、管理制度。
5. 开元盛世唐玄宗时期,政治清明、社会繁荣的时期,被誉为开元盛世。
这一时期,中国经济、政治、文化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经济1. 隋唐时期的经济在隋唐时期,中国经济取得极大发展,国内贸易和海外贸易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特别是唐代,是中国古代经济最发达的时期之一。
2. 交通和物流在隋唐时期,隋唐的开发了大运河,使得各地交通更加便利,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大运河是世界上最为悠久的人工运河之一,是中国交通运输的重要通道。
三、文化1. 文学艺术在隋唐时期,中国文学、艺术取得了了长足的进步。
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一批文学大家,为中国古典文学的鼎盛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 科技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科技最为发达的时期之一。
在农业生产、医药、工艺制造等领域,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3. 经济在隋唐时期,中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国内贸易和海外贸易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4. 宗教文化佛教的传播与壮大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
唐代的先天下以及后天下,都曾规定佛教的教义、圣典和佛教寺庙的位置。
佛教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四、对外关系1. 吐蕃的崛起在唐朝时期,吐蕃逐渐崛起,成为中国西部的一支强大的势力,对中国的政治局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 唐朝的对外贸易唐朝的对外贸易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推动了唐朝的繁荣。
隋唐通史复习学案
中华文明的高峰——隋唐(581年——907)隋朝:581年建立——589年统一——618年隋末农民起义而灭亡唐朝:618年建立——625年唐太宗“玄武门之变”上台——“安史之乱”(756——763年)由盛而衰——藩镇割据——907年节度使朱温废帝自立,建“后梁”阶段特征1.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2.经济:①曲辕犁;②唐朝中期以后,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唐三彩;青瓷、白瓷;釉下彩绘。
③草市形成了相对集中的商业中心,夜市也非常繁荣;长安、洛阳、扬州、益州(成都)、杭州、湖州等成为大都会。
3.文化:(1)科技:雕版印刷术(2)文学艺术: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怀素、张旭的书法;李白、杜甫的诗歌;一、制度文明的完善1.中央官制的改革与完善:三省六部制——唐代中央设、和三省,其中下设六部,即、、、、、。
三省最高长官都是,其中门下省还设,作为三省宰相共同议定的场所。
后来凡参加议事的其他官员身份也等同于,相权实际上有所。
历代帝王调整相权原因:除了防范的因素以外,也有力求加强、提高的因素。
有时也是为了弥补而宰相的缺陷。
2.唐代地方行政区划为、、三级。
3.唐代的选官制度:科举制(隋朝创立、唐朝完善、明清发展为八股取士)(1)产生原因:士族衰落,庶族兴起。
(2)概念:就是选官的制度。
(3)评价:从表面上看,科举制的实行破除了垄断官场的情形;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有较高的士人从政,为的提高创造了条件;这种制度也促成了普遍持久的,有益于社会的形成;而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从追求的角度看,也有一定的。
但是科举考试的科目及内容,大都不出的范围,特别是明清八股取士,被选拔的多是缺乏精神和意识的人。
科举制作为具有鲜明的选官方式,其实是一种将知识分子引入,且被最高掌权者的制度。
一、隋唐物质文明的繁荣1.农耕经济的进一步发展(1)唐代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改变的高低,控制耕土的。
(2)北魏到唐前期,曾经推行,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赋役,然而依恃特权,将大量公田据为己有,农民稍遇,被迫出卖土地卖,以致最终废弛。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隋唐
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
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
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解析:题干体现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科举制是封建选
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
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来源。出身卑微的读书人为了入
①三省六部制是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封建官僚机 构,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科举制抑制了门阀势力,使官吏选拔权集于皇 帝手中,加强了中央集权,也有利于教育及文学 艺术的发展
军 事
府 兵 制
即府兵平时耕种土地,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 其最大特点是“兵农合一”。由隋文帝确立,唐 太宗对其进行调整和健全,有利于巩固边防和加 强中央集权
仕,刻苦读书,从而有利于整个社会文化水平的提高,故选 D
项。官员的文化素养和能力是两个概念,故排除 A 项。题干信
息与选官制度沿革下的官员道德水平没有直接关系,故排除 B
项。自由投考与排除世家子弟入仕矛盾,故排除 C 项。 答案:D
(三)着眼于文化层面
8.(2016·全国卷Ⅱ)如图为三国曹魏《三体
返回
02 素养“通史融会”提升 是什么·为什么——学得明明白白
返回
经济上 (一) ——中国农耕经济的发展
OPTIO N
返回
0 1
0
1 重时空——抓“点”理“线”
OPTIO N
隋二唐、隋时唐期时经期济
1.农业:唐前期,继续推行均田制;发明了曲辕犁、 筒车等生产工具,农耕经济继续发展。
2.手工业:丝织技术高;制瓷工艺臻于成熟,形成南 青北白两大系统;瓷器大量输出国外。
高三隋唐通史知识点
高三隋唐通史知识点高三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尤为重要,其中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
本文将为您介绍高三学生所需了解的隋唐通史知识点。
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短暂但重要的朝代,由隋文帝杨坚建立。
在隋朝中,最著名的事件是杨坚的统一战争。
他通过推行一系列政治、经济和军事改革,成功统一了北方各地。
此外,隋朝还进行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大运河的修建。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朝代之一,在长达300多年的时间里,唐朝实现了国家的繁荣和稳定。
唐太宗李世民是这一时期最著名的皇帝之一,他的贞观之治被誉为“开元盛世”。
在他的统治下,唐朝迎来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黄金时代。
在隋唐时期,政治制度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变化。
隋朝推行了郡县制度,将大量的权力下放给地方政府。
而唐朝则实行了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确保了政权的相对稳定。
随着科举制度的实行,士人文化崇尚也形成了。
文人们通过创作诗歌、绘画和书法等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在经济方面,隋朝实行了均田制和废除私田制的政策,以平衡贫富差距,并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隋朝还推行了轮作制和水利建设,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唐朝则进一步发展了农业和手工业,并且与外国进行了广泛的贸易。
在文化方面,隋唐时期是中国文化的鼎盛时期。
唐朝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黄金时代,著名的文学作品如《长恨歌》、《将进酒》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创作的。
此外,佛教在隋朝和唐朝传播得非常广泛,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外交方面,隋朝通过和西域著名商路丝绸之路的修建,加强了中国与欧亚大陆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唐朝则进一步扩大了领土,并与邻国建立了友好关系,实现了内外安定和繁荣。
总之,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通过了解隋唐通史知识点,高三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演变和文化的发展。
这不仅有助于他们的文化素养提升,还能够在历史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到各位高三学生,祝你们学业有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选官标准和方式的演变
世官制 (夏商周) 察举制 (汉朝) 贵族子弟 官位世袭 继承祖权
选拔标准:由家世门第 逐渐演变为学识才能 选拔方式:地方评论推荐 演变为考试选拔 选官基础:日益扩大,官 员的素质不断提高。 选拔形式:趋向制度化, 形式日益严密,体现相对 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
官吏察访 推举 以
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重点阐释 1、背景原因:
科举制度
(1)封建经济发展
(2)士族势力的衰弱,庶族势力日渐兴起, 九品中正制名存实亡。庶族地主要求取得与 自己经济实力相应的政治地位
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重点阐释
科举制度
2、目的:隋朝统治阶级的核心是以杨氏为 首的关陇汉族士族集团和汉化的鲜卑贵族集 团。
对比分析二者的异同,找出它们之间的本 质区别。
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练一练】《剑桥中国隋唐史》中写道:“这( 三省六部制)是一个引人瞩目的(政治)结构„„ 官僚集团在缺乏一个拥有全权的政府首脑的同 时,还缺乏一个代表整个官僚利益的最高仲裁者 和代言人。”此观点主要说明三省六部制 ( )。
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 练一练 】《旧唐书·良吏传》记载了一名 叫王方翼的官员,“(高宗)永徽中累授安 定令,诛大姓皇甫氏,盗贼止息,号为善 政”。当时此类的记载尚有许多 。这说明 ( )
A
A.官府与大姓的关系是地方治理的关键 B.朝廷一直压制门阀士族 C.朝廷对地方缺乏影响力 D.士族大姓势力膨胀导致割据
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知识链接
一、经济:小农经济呈现繁荣局面;经济重 心南移。 1、农业: ①均田制推行,南方精耕细作技术逐步成熟 (曲辕犁和筒车)。 ②江南地区进一部开发,经济重心南移。 ③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知识链接
一、经济:小农经济呈现繁荣局面;经济重 心南移。 2、手工业: ①制瓷业——南青北白;外销。 ②丝织业。 ③制陶业:唐三彩
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重点阐释 4、认识
(1)本质
科举制度
是一种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选官制度, 从根本上是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
(2)积极影响 ①起到了抑制门阀士族的作用
公平 ②扩大了官吏来源和封建统治基础 公正 ③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④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 (3)推动了隋唐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对西方近 代文官制度形成有重要影响。
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课堂互动研究
3.客观效果:
京杭大运河
运河的开通为以后的历代所用,成 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 文化的交流,泽被至今;
对巩固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发 挥了重要作用。
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知识链接
二、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 善,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 1、实行三省六部制,既分工明确又互相制约, 提高了行政效率 2、实行科举制,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官僚 队伍素质。 3、唐初统治者政治清明,出现了“贞观之治” 和“开元盛世”。 4、唐后期,出现藩镇割据局面
重点阐释
唐朝政府机构示意图——决策系统
皇帝
中 起 书 草 省 诏 令
形式上的共性: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本质区别:美国三权分立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 政治的特点,而中国的三省六部制则体现了封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建专制统治的特点。 部 部 部 部 部 部
美国三权分立示意图
尚 书 省
负 责 执 行
门 封 下 驳 省 审 议
唐代的三省六部制示意图
B
A.体现三省分权制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练一练】(海淀三模)唐朝以前,宰相权 力很大,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分散了相权,明 朝废除丞相。对这一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
D
A.相权对皇权形成了有效制约 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 C.导致地方割据势力逐渐增强 D.专制君主的权力越来越强化
达咸海,东北至外兴安岭、库页岛一带,南及南海)
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课堂互动研究 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南诏:生活于今云南洱海一带,是白族
和彝族的祖先。 8世纪前期,皮罗阁统一六诏,唐玄宗封 他为云南王。 回纥:7世纪初在色楞格河一带逐水草而居。 靺鞨:分布于松花江、黑龙江流域,7世纪中 唐太宗任回纥首领为瀚海都督府都督。 唐玄宗时,骨力裴罗统一回纥各部,被册封为怀仁 期以后黑水和粟末两部强大起来。 突厥:兴起于阿尔泰山一带,隋朝初年分裂 可汗,且助唐平叛安史之乱。 吐蕃: 藏族的祖先,7世纪前期松赞 唐玄宗时设黑水都督府。该地区正式划入唐朝版 为东西突厥。 从唐肃宗开始几次与之和亲。 图。 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 贞观初年灭亡东突厥,并设 都督府管辖。 8世纪后期改名回鹘, 9世纪中期瓦解,是今天裕固 唐玄宗时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粟末靺鞨以渤海 贞观时期文成公主入藏; 8世纪初金城 唐太宗 在高昌设安西都护府,唐高宗时灭亡西 族、维吾尔族的祖先。 为号。该地区正式划入唐朝版图。 公主入藏,9世纪(时间),唐蕃会盟 突厥,武则天时设 北庭都护府。
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练一练】(2014·山东)唐宋时期,户籍中出现了茶 户、桑户、药户、漆户、蚕户等许多新的称谓。这 反映出当时( )。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传统农业生产衰退 C.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 D.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加强 【解析】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以后, 故排除A项;这一时期中国传统农业生产并没有衰退, 而材料现象反映的是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松 弛,从而排除B、D两项;户籍中出现茶户等称谓,反 映了这一时期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 ,答案为C项。
C
A.有力地限制了皇权专制 B.使中央政府机构残缺不全 C.不利协调统治集团矛盾 D.导致中央政府权力分散
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练一练】(2010年·福建)《朱子语类》 云:“唐事,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 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 若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 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 此理解有误的是( )
唐代的长安城规 模宏大,周长36.7 千米,面积84平 方千米,是当时 世界上最大的城 市。最宽的街道 有220米。西市内 东西向和南北向 各有两条街将市 内划分成9个区, 每区四面都有街 道,各种行业的 店铺临街而开。
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材料一:“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 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 材料二:六街鼓歇行人绝,九衢茫茫空有月。 ——《南部新书》
D
B.“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
C.“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
铨第等级”
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练一练】(2014·重庆万州一模)下面所示为 东晋至北宋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 占比例的变化示意图。导致唐宋时期这一比例 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练一练】下列诗句中,可以获取我国唐代农村商 品经济发展信息的是( )
A.“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缗眠独迟” B.“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C.“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D.“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商业经济的发展。南 北朝时期在偏远地区出现了草市,到唐朝时期草 市逐渐成为地方商业中心,夜市繁荣的景象。A、 B 项描述的是夜市, D 项描述的是盗贼猖獗的景象。 答案为C项。
九品中正制 (魏晋南北朝) 科举制 (隋—清)
演 变 官 趋 举 势 品评官评 士
定授官
考试选拔 考试选官
主要启示:公开公正、德 才兼备、考试录用。
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 练一练 】1972 年,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与日
本创价大学创始人池田大作先生在《展望二十 一世纪》的对话中谈到:“实际上现代英国的 官吏制度,是仿照帝制中国的官吏制度而建立 的。同罗马制相比较,中国的这种制度取得了 很大的成功。约在两千年的时间里,或大或小, 它成了统一中国和巩固秩序的支柱。”“帝制 中国的官吏制度”是( )
D
A.中央集权制度 C.察举制
B.郡县制 D.科举制
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练一练】(2014·河南新乡、许昌、平顶山 一模)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 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 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下列史实与 “此制”直接相关的是( )。 A.“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南青北 白”
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南方手工 业发展超 过北方
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知识链接
一、经济:小农经济呈现繁荣局面;经济重心 南移。 3、商业: ①唐前期,有严格的坊市制度;后期坊市制度 被打破。 ②柜坊和飞钱出现; ③长安、洛阳商业盛极一时。 ④对外贸易港口:广州,设有市舶使。 4、经济格局: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南移。
吏部 官吏的任免和考核 户籍、土地、赋税 礼仪、科举 军政 刑狱 国家的工程建设等 户部 草拟 礼部 执行 兵部 审议 刑部 工部
中书省
皇 帝
尚书省
门下省
政事堂
作用:三分相权,各部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君权 独尊,集体决策又减少决策的错误;分工明确提高行政效率。
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为了巩固统治整顿官僚机构,吸收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