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一轮复习隋唐时期时期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单元五 中华文明的发展与整合——隋唐时期-1
隋朝的灭亡:
①隋炀帝大兴土木,穷奢极欲, 又三次大举征伐高丽。 ②国富民穷,不惜民力,最终引 发大规模起义。
一、隋唐时期政权的更迭 (二)唐朝的兴亡:
1.关陇集团与唐朝的建立:
所谓关陇大族,指的是自北 魏以来在北方特别是关陇地区建 立的政权中占主导地位的统治集 团。关陇大族兴起于魏晋之际。 当南北朝政局混乱、战争频起, 大家族起落兴废无常之时,关陇 大族凭借其政治、经济上的优势, 支撑着西魏、北周政权的局面。 其势力之庞大,一直延续到隋唐 时期。
唐太宗
——《资治通鉴》
一、隋唐时期政权的更迭 (二)唐朝的兴亡:
2.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贞观遗风
劝农桑,薄赋敛、息干 经济
戈、省力役
知人善任,打击保守门 政治
阀世族,
武则天
• 建立的周朝 • 中国历史上唯一
的女皇帝
重视科举,首创殿试, 文化
大开志科。
军事 击败突厥,管理西域
无字碑
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统治期间, 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富裕,故 有“贞观遗风”的美誉
二、隋唐的政治制度 (二)地方行政制度:
节度使的形成: 唐玄宗为了巩固边防,在边境设置 “藩镇”,长官为“节度使”。掌管 一个地区的军政(自募军队)、民政 (任免官吏)、财政(控制税:
藩镇割据
①概括:至9世纪初,全国藩镇达40余个,他们 互相攻伐,或联合对抗中央。
一、隋唐时期政权的更迭 (二)唐朝的兴亡:
1.关陇集团与唐朝的建立:
618年,李渊接受其所 立的隋恭帝的禅让称帝, 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并 逐步消灭各地割据势力, 统一全国。
一、隋唐时期政权的更迭 (二)唐朝的兴亡:
2.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2021版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阶段三 第2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思想文化 Word版含答案
第2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思想文化一、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1.农业(1)生产工具:唐代出现曲辕犁,将中国的犁耕技术推向成熟。
(2)灌溉工具:隋唐五代北方有立井水车、长江流域发明高转筒车。
(3)土地制度:北魏和唐朝前期推行均田制,实质是封建土地国有制。
2.手工业(1)魏晋南北朝:出现灌钢法的炼钢技术。
(2)唐代①唐代中期以后,官营纺织业具有相当大的规模。
②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3.商业(1)发展历程①魏晋:北方商业一度遭到严重破坏;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商业恢复发展,洛阳成为重要的商业城市。
②唐代:商船中有“俞大娘航船”,陆路商运十分发达,出现客舍、邸店、车坊等辅助性经营场所。
(2)“市”的发展①魏晋南北朝:在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一些地点自然形成民间集市——“草市”;政府对“草市”也实行行政管理。
②唐代:“草市”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夜市”繁荣。
(3)商业都会:唐代除长安、洛阳的商业最为繁荣外,还有扬州、益州;地区经济中心杭州、湖州也成为商业发达的都会。
寺院经济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得到统治者的支持,佛教广为传播,导致寺院经济实力增强。
寺院占有许多劳动力,不在国家户籍。
寺院经济过度发展,广占田宅,侵夺百姓,与官府争夺劳动力和税收,农民负担加重。
寺院经济的发展,也为这一时期佛教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二、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1.思想(1)魏晋南北朝:佛教、道教广为传播,冲击着儒家为核心的正统思想。
(2)唐代中后期:韩愈和李翱提出了复兴儒学的主张,反对佛教和道教,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
2.科技(1)造纸术:公元8世纪,阿拉伯人开始使用中国的技术和设备造纸,之后传往欧洲。
(2)印刷术⎩⎪⎨⎪⎧隋唐发明雕版印刷术。
唐代《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
(3)火药:唐末开始用于军事。
(4)药学:唐代医学家孙思邈编写《千金方》。
通史复习:隋唐时期
• 2、按照唐代有关兵役法规定,男子二十一岁 为成丁,开始服兵役,六十岁免兵役。有一次 简点使右仆射(丞相)封德彝等人要把当年征 兵范围扩大到十八岁,虽然唐太宗已同意,诏 敇也已草成,但受到魏征的坚决抵制。“敇三、 四出”,魏征拒不署敇,严词反驳唐太宗说: “竭泽而渔,非不得渔,明年无渔。”最终此 提案没有通过,由此可以看出 A • A.当时魏征供职于门下省 • B.中书省草拟的诏敇超越其部门的权限 • C.当时唐朝已具备君主立宪制的特征 • D.体现了三权分立、制衡的原则
• 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 • 实行三省六部制,既分工明确又互相制约, 提高了行政效率 • 实行科举制,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官僚队 伍素质。 • 唐初统治者政治清明,出现了“贞观之治” 和“开元盛世”。 • 唐后期,出现藩镇割据局面
思想文化:全面辉煌、领先世界、兼收并 蓄、影响深远。
● 重点阐释
1.三省六部制
沿革:魏晋时期形成三省体制,
隋文帝综合汉魏以来的官制创立了三省六部制,
唐太宗时期完善。 三省:中书省─决策机构,负责草拟颁发皇帝诏令。 门下省─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最高行 政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
六部:吏部──主管官吏的考核和任免。户部一一主管户口、赋 税等。礼部──主管国家的礼仪制度。兵部──主管军政.刑部 ──主管刑法。工部──主管国家的工程建设。
• 2、(2009高考江苏单科)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 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 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 3、(10年福建卷)《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 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 下。或存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 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 A.体现三省分权制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 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 4、(10年广东卷)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 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 拔,主要 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 A. 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 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 C. 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 D. 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完整版)通史:隋唐
隋唐(6世纪晚期至10世纪中期)
1、手工业:制瓷业:南青北白。 2、商业:“市”的形成与发展(坊市、夜市); 经济 主要商业城市(唐代长安、洛阳,扬州、益州, 长安出现柜坊和飞钱;广州外贸港口,设市舶 使管理)。
政治
文化
一、经济
1、发达的农业 (1)耕作工具的进步
隋唐时江东出现曲辕犁,我国耕犁已相 当完善,为后世所沿用。 (2)灌溉工具的革新:
中国古代史—隋唐时期
(581—907年)公元6—10世纪 封建社会繁荣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的发展时期。
【阶段特征】封建社会的繁荣阶段。 1、政治:封建社会第二个大一统时期;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时期。 2、经济:江南经济进一步发展,安史之乱后,经 济重心开始南移;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发展;赋税 制度出现重大改革。 3、民族:隋唐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 要发展阶段,民族政策开明,民族关系空前融洽。 4、对外:对外交通发达,海陆并举;较为开放的 对外政策。 5、文化:全面繁荣;兼收并蓄;世界领先;影响 深远。
唐前期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后期则规定: “中县户满三千以上,置市令一人、史二人,其不满三千 户以上者,并不得置市官。若要路须置,旧来交易繁者, 听依三千户法置”。由此可见唐后期
A.市的建置制度已有所调整 B.县不满三千户绝不许设市
C.市的交易不再受官府监管 D.只有州县所在地才许设市
《琵琶行》中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 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 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 重要人类遗产。完成下列问题。
唐沿用隋开辟的大运河。唐高祖、唐太宗在位期 间,每年从外地通过运河输送到长安的粮食约20万石. 唐玄宗天宝年间增加到250万石。安史之乱后,唐朝 还能再延续150多年,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靠运河转动 的东南财赋支持。大运河把长安、洛阳、涿郡、江都 ( 扬州 )、余杭(杭州)等通都大邑联系起来。杭 州在中唐以后日益繁华,“万商所聚,百货所殖……
通史版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单元第1讲魏晋至隋唐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与成熟课时作业含解析
魏晋至隋唐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与成熟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19·四川眉山一诊)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的更替如下。
据此可以推知,当时( )A.南北地区交流减少B.北方行政区划变化频繁C.南方秩序相对稳定D.专制政体遭到严重破坏答案 C解析图片内容无法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方的交流情况,排除A项;根据图片内容可知,北方地区是政权变化频繁而不是行政区划变化频繁,排除B项;图片中南方地区的政权更迭和区域变化相较北方来说较少,说明南方秩序相对稳定,故选C项;图片内容无法体现专制政体是否遭到破坏,排除D项。
2.(2019·山西省高三考前适应性测试)下表是两晋南朝时期代表皇权的宗室外戚与世家大族在官僚体系中的占比变化情况。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西晋东晋南朝宗室外戚19%-38% 7% 19%-38%世家大族49%-64% 78% 49%-64%B.皇权与门阀势力斗争激烈C.皇权势力逐渐走向衰微D.社会发展出现了严重倒退答案 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西晋到东晋时期,代表皇权的宗室外戚在官僚体系中占比降低,而世家大族占比在增大,说明这一阶段皇权弱于世族;从东晋到南朝时期,宗室外戚比重占比逐步增大,而世家大族占比缩小,说明这一阶段皇权有所增强。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皇权与门阀势力斗争激烈,故选B项。
材料无法体现官僚体系遭到破坏,排除A项;图表主要反映的是皇权势力与门阀势力斗争的反复性,并非皇权一直走向衰落,排除C项;D项材料无法得出,排除。
3.(2019·昆明市高三摸底调研)成书于三国时期的《人物志》介绍了如何从形貌神态、言谈举止、为人处事等方面鉴别人才,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才评定理论体系。
《人物志》的出现( )A.与政治制度密切相关B.促使科举制形成并发展C.标志着门阀士族制度的形成D.为三国争雄奠定了人才基础答案 A解析三国时期刘劭的《人物志》,是唯一流传至今的中国古代人才学理论著作,该书详细介绍了如何从形貌神态、言谈举止、为人处事等方面鉴别人才。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单元五-中华文明的发展与整合——隋唐时期---2
“凡江准草市,尽近水际,富室大户, 多居其间。”
—— 杜 牧 《 上 李 太 尉 论 江 赋 书 》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唐)杜荀鹤
二、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
2.唐朝城市发展的特征: (1)市坊分离;商业活动 受到地域限制和时间限制; 官府直接管理; (2)城市的职能主要是政 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贸 易规模不大; (3)唐代商业都市有所发 展。
一、高度发达的隋唐经济 (四)经济政策
1.西汉至唐,商人应入市籍,一入市籍则不得为官。 2.中唐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松动。朝廷鼓励海外贸易以及官商分利政策的 实行,使商人地位得以提高。
【深度探究】 一、隋唐赋役制度的变革
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
1.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变化:
魏晋南北朝:租调制; 隋、唐前期:租庸调制; 唐中期以后:两税法。
租(土 地税)
调(户税)
役
粟二 石
帛三匹、 絮二斤、 丝一斤
兵役、杂役、杂徭等
租(土 地税)
调(户税)
庸
粟二 石
绢二丈,绵三两
岁役二旬;纳绢代役, 日三尺。
一、隋唐赋役制度的变革 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
3.两税法:
天宝十四载,户部上天下户数八百九十余万。安史之乱
(1)背景:
后六年统计,天下户一百九十余万,较乱前减少七百余万,
既不会“飞”,也不是“钱”。
一、高度发达的隋唐经济 (三)商业
3.市的发展 ①发展:唐代的“草市”逐渐演变成为相对集 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夜市比较繁荣。 ②特点:县治以上的城市在特定的区域设立市;
市与坊严格分离; 官府设立市令或者市长,对市场交易 进行严格的管理,按时开市和闭市。
“京夜市,宜令禁断。” ——《唐会要》卷86
复习教案: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部编版】
课题: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中考考点】1、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2、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知道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
3、以文成公主入藏、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民族和睦与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4、通过经济繁荣、开放的社会风气和唐诗的盛行,了解盛唐的社会气象。
5、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知道流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
【复习重点】1、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及课本重要图片的认识。
2、注重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的比较,唐太宗、唐玄宗的统治与当今重视民生问题、官员选拔问题的联系。
3、以隋唐的民族交往、对外关系方面的史实,说明民族团结、对外开放的进步性。
【复习过程】一、温故知新图片展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朝代更迭、时代特征,引入本节复习内容,明确本节课的中考考点。
隋唐是一个繁荣、开放的社会,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特别是唐代,更是我国封建社会史上大放异彩的一个时代,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这时期之所以成为鼎盛,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今天学习和借鉴。
二、用年代尺梳理隋唐历史大事(一)隋朝兴亡1、隋朝的建立者、建立时间、统一时间和意义。
完善年代尺来思考隋朝与秦朝的相似处?(《全能提分》23页)2、哪些王朝结束分裂实现统一?(秦朝、西晋、隋朝、元朝)3、识图形式复习“隋朝大运河”的概况、影响。
4、材料题形式复习“科举制的创立”的情况和作用,填表格形式拓展科举制度的演进过程。
5、归纳隋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成效?灭亡的原因、时间、从隋朝获得认识?(二)唐朝兴亡1、唐朝的建立者、时间、都城,有作为的皇帝有哪些?以及统治的治世局面。
2、安史之乱的背景、概况、影响;3、结合史实分析唐朝灭亡的原因以及唐朝灭亡后的格局。
(三)盛唐气象1、材料题和连线题形式复习盛唐气象政治方面的表现。
2、展示实物图片,归纳盛唐气象经济方面的表现。
隋唐盛衰及制度创新 讲义-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隋唐盛衰及制度创新复习目标1.通过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
2.通过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认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演变脉络。
3.了解科举制及其阶段特征,知道隋唐时期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
知识点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1.隋朝的兴亡统一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灭陈,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建设在长安、洛阳两都和地方广设仓库;隋炀帝兴建洛阳城;开通大运河暴政大兴土木,穷奢极欲,三征高丽灭亡618年,隋炀帝被部将杀死,隋亡建立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贞观之治原因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标志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武周发展建立武则天废唐称帝,改国号为周发展武则天当权期间,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开元盛世原因唐玄宗统治前期,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改革兵制表现经济有很大发展,社会空前繁荣3.民族交融对突厥(西北) 唐军俘获东突厥可汗,东突厥汗国灭亡,唐太宗被草原各族共同尊奉为“天可汗”;唐高宗联合回纥灭西突厥。
在西域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对吐蕃(西部)政治联姻: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婚;唐蕃会盟与回纥(北部) 东突厥汗国灭亡后,回纥南移,归附唐朝;唐玄宗统治时期,册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与靺鞨(东北)唐玄宗封其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藩镇割据形成安史之乱期间和以后,唐朝陆续在内地增设藩镇,有些藩镇独立性很强,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影响严重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政治黑暗朋党之争,宦官专权黄巢起义875年,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
起义军横扫大半个中国唐朝灭亡907年,朱温废唐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
唐朝灭亡五代十国北方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为五代。
南方的九个割据政权加山西的北汉称十国知识点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1.选官制度(1)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兴衰曹魏时创立。
06大唐盛世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核心考点(原文版)
06大唐盛世一、单选题1.(2024·全国·高考真题)隋唐时期,常有商贩运着木材到城中指定区域进行售卖,也有人在城外种植桑树,然后砍伐送到城市作为柴薪进行售卖为生。
由此可知,该时期()A.重农抑商政策废弛B.城市能源问题突出C.商品经济不断发展D.市镇经济开始兴起2.(2024·湖北·高考真题)唐朝后期,一位河朔藩镇幕僚述及本镇节度使更替时称,朝廷要么立刻任命亲王遥领节度使一职,要么搁置数月,之后才正式任命本镇推举的节度使。
而具体的任命,通常由宦官传达。
这说明此时()A.藩镇的独立性受限B.官员任免程序规范C.外重内轻局面出现D.宦官权力有所扩大3.(2024·辽宁·高考真题)唐代宗大历初年,国子司业归崇敬上疏提出,明经科考试“不求其文义,及第先取于帖经”,士子为了应试,多死记硬背儒家经典,不从师不问道,遂使“专门业废”“传受义绝”。
其所强调的是()A.明经科考试改革的必要性B.复兴儒学的紧迫性C.进士科考试内容的合理性D.官学教育的重要性4.(2024·广东·高考真题)两税法以田地、杂税等资产评定户等,但对杂税种类及其价值没有明确规定。
唐文宗时,湖州刺史在其所属五县,“自立条制,自田地、奴婢,及竹、树、鹅、鸭等并估计税钱,差军人一千一百五十人散入乡村,检责剩征税钱4千9百余贯”结果被朝廷以扰人罪名贬官,这说明两税法()A.存在一定的制度缺陷B.强化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C.赋予官员加征权D.解决了政府的财政困难5.(2024·浙江·高考真题)中国天文学起步较早,成果丰硕。
下列成就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创立延续至今的干支纪日法①编订新的历法《授时历》①僧一行测算地球子午线长度①张衡撰写天文学专著《灵宪》A.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6.(2024·黑龙江·模拟预测)隋唐时期,中原地区与西域的绢马贸易频繁,形成了常规的互市和稳定的比价,到了唐中后期,一匹马可以换绢四十匹。
中国古代史通史资料:隋唐时期
第四讲【隋唐时期】隋(581-618);唐(618-907)※阶段特征1、政治上:全国统一,政局稳定,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更加完善,科举制使选官制度发生重大变化。
2、经济上: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进一步发展,建经济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均田制逐渐瓦解,大地主土地所有制快速发展;赋税政策发生重大变化;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规模宏大;商业繁荣,城市经济功能的增强;对外贸易发达;唐朝后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3、文化上: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儒学复兴运动兴起,儒释道“三教合一”的趋势加强;隋唐文化在思想、科技、文学、艺术等领域全面繁荣,并影响到亚洲文明的发展,促进了世界文明的进步。
4、对外关系:对外实行开放政策,对外交通发达,唐朝还加强了和周边各国及欧亚各国的经济贸易往来、技术和文化交流,并加强了各国间的政治往来,扩大了唐朝的影响。
※核心主干知识政治【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1、演变:确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
2、唐代:三省六部制(1)内容:①设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尚书省设六部。
②中书省负责决策,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③在门下省设政事堂,作为三省宰相共同议定军国大政的场所。
唐太宗在贞观年间常以品位较低的官员同三省长官共议国政,加以“参知政事”、“参预朝政”、“参议得失”等名号,执行相职。
(2)特点①相权三分,相互牵制;②职责明确,提高效率;③协商政务,集思广益;④制度约束,节制君权。
(3)影响①在当时的作用: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合作,相互牵制,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提高了行政效率,有利于充分发挥国家结构效能,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②对历史的作用:是我国官制上的重大变革,标志着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
此后历朝基本沿袭了这种制度。
【地方制度--郡县制到道州县】1、隋朝:郡县制。
2、唐朝:(1)唐初:道(用来监察州,带有监察性质的行政区)、州(府)、县。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能力探究专题二三国至隋唐时期第11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传承与交流主题一传承
主题一传承与交融——魏晋至隋唐思想的传播和创新史料证史——魏晋南北朝时期思想的变化史料到东汉末年魏晋时代,国内大乱,人们生活痛苦,精神上也缺乏寄托;而当时中国传统思想的儒学,久已变成没有灵魂的空架,因此佛教乘虚进入中国思想界。
…… 道教虽然相信神鬼……但道士的业务,诸如祈雨、治病……都是为人生解决问题;其主要理论,亦是在教人如何养生。
——摘编自傅乐成《中国通史》根据史料及所学知识,指出东汉后思想领域多元化变化的原因。
[提示] 魏晋时期政权更迭,社会动荡,人们缺乏精神寄托;儒学自身存在没有关注人生终极目标的缺陷;佛教和道教注重解决人生的现实问题,关注人的精神需求;统治者借助佛教、道教巩固自身统治;等等。
学术研究——魏晋玄学的兴起史料东汉末年至两晋,儒学信仰日渐失效。
据《汉书》载:“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禄利之路然也。
”同时,五经博士解释经文,谶纬附会,各家弟子只能严守家法。
而且身处乱世,人的生命有如草芥,所谓“民富则安乡重家,敬上而从教;贫则危乡轻家,相聚而犯上”。
随着东汉王朝的分崩离析,一些儒者开始逾越儒家礼度和经学家法,杂采老、庄之说,魏晋玄学兴起。
其仍奉孔子为圣人,力图用道家语言解释儒家经典,并开始为儒学体系探求本体论基础,即“名教出于自然”。
——摘编自胡绍军《魏晋玄学研究三十年》等根据史料及所学知识,说明汉晋之际魏晋玄学兴起的原因及特点。
[提示] 原因:儒学的自身活力丧失,影响力下降;社会动荡侵蚀了儒学信仰的政治、物质基础;佛道思想对知识阶层和普通民众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特点:继承并发展儒学;吸收道家学说;敢于质疑,大胆创新。
学者观点——唐代儒学复兴的评价史料长期的战乱、分裂、民族杂糅,中原价值观,尤其是儒学价值观被破坏。
……继续开展儒学复兴运动。
它和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一样,采取的方式相同,越过汉唐诸儒,回复到先秦儒典,去重读圣贤著作。
这个复兴,不是单纯的一种回复……它确实和先秦时代的儒学有很大的不同。
第6讲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
隋氏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
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天下义仓又皆充满。
——《通典》
帝不以同诸之蕃处酋:长一毕般集朝洛代阳多…是…王于朝端末门街期盛资陈源百调戏配,能戏力场(财政能力)枯竭,隋朝
周国围库五充千盈步,,但执是丝隋竹炀者帝万穷八奢千极人欲,声、闻大数兴十土里木,、自滥昏用民力、穷兵黩武超过社
〔概念解析〕藩镇割据
三、唐中后期的衰亡
安史之乱平定以后,几个主要的藩镇 仍然不服从中央,他们在名义上接受了 唐中央的官职,但实际上是半独立的状 态。节度使是世代相传的,或是由军官 们共同推举的,唐中央只是按既成事实 加委而已。当时的藩镇割据主要是在河 北,就是安、史原来占领的地方,即卢 龙、成德、魏博,这三个镇长期割据。
时期的赞誉。一般认为,“贞观之治”更强调政治开明、社会安定;“开元
盛世”更强调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以下诗文能够直接反映“贞观之治”特
点的是( )
①“君臣相得”“乐闻直谏” ②“小邑犹藏万家室”“公私仓廪俱丰实”
③“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 ④“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欧阳修《新唐书·兵志》
三、唐中后期的衰亡
〔思维点拨〕“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
藩镇类型 河朔型 中原型 东南型 边疆型
数量(个) 7 8 9 17
官员任免 藩镇自擅 朝廷任命 朝廷任命 朝廷任命
赋税供纳 不上供 少上供
上供 少上供
兵额与功能 拥重兵以自立 驻重兵防骄藩 驻兵少防盗贼 驻重兵守边疆
赋”,三是“选用廉吏”,四是“使民衣食有余”。
材料四 贞观时期强调以仁为本,以刑为末。④唐太强宗调称司:法“宽死容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
2021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讲义:第3单元第2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含解析)
第2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主干梳理巧点妙拨一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1.农业(1)生产工具: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的01曲辕犁,安装了犁评,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标志着中国古代犁耕技术的成熟。
⑵耕作技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旱田实行耕耙耱技术,南方水田采用耕耙技术。
⑶灌溉工具:曹魏时出现02翻车、唐朝时发明03|筒车。
(4)土地制度:魏晋南北朝和唐朝前期实行均田制,实质是封建土地国有制,主张均田、限田,保证了国家的赋税收入,促进农业的发展。
(5)经济重心:唐代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2.手工业(1)魏晋南北朝:出现_04灌钢法;北朝烧制出成熟的白瓷。
⑵隋唐①制瓷等手工业技术发展,形成“□ 05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②陶制品唐三彩”风靡一时。
(3)纺织业①唐朝丝织技术高,以轻盈精湛著称,同时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②唐末以后,伴随经济重心南移,南方丝织业发展迅速。
3.商业①魏晋南北钢『北方商业一度週到严険破坏』匕題蹩文帝故箪后. 商业恢篡发展.洛阳成为蛋耍的商业城市.门》发展②附样:邯市商业和宾村策市贸易发展起来+區勉和飞钱相绅历程j问世*3桝閒时:广州脏为匝陵的外贸港设冇一市厲使“进仃专门管理・①南北切[在离城預稍远、交通褪利的-代地点n然形成民间⑴严市"的集市——“蛍|草市S政府对•■卓市”也实仃行政城展"②宙代广貳市”演进为帼对集中的堆方商业中心严夜市”第荣.対市场交易严格管理•按时开市和用市"实讦市切分开.(3)商业都会:唐代除长安、洛阳的商业最为繁荣外,还有扬州;地区经济中心杭州、湖州也成为商业发达的都会。
二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1.思想(1)魏晋南北朝:佛教盛行,道教也广为传播,儒学独尊地位动摇。
(2)隋唐时期:佛道盛行,形成“ 01三教合一”的局面。
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2.科技⑴雕版印刷术:隋唐之际,中国出现雕版印刷术。
湖南省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练习题(含解析)
湖南省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练习题一、选择题1.(2022·湖南衡阳·统考中考真题)隋的“国富”历来为传统的史学家所津津乐道,隋炀帝在全国各地广设粮仓,长安、太原、洛阳等地的仓库储存了几千万匹布帛,直到唐朝初年,这些仓库中的粮食、布帛还没用尽,如此富庶的隋朝却短命而亡,其主要原因是()A.上层统治者奢侈腐化B.隋朝统治政策不得民心C.下层的人民起义不断D.隋修建大运河耗费国力2.(2022·湖南邵阳·统考中考真题)在大运河的修建过程中,我们的祖先遇到了许多难题,如所连接的海河、黄河等五大水系的海拔不同,如何控制水的流向等等。
但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修成了直到今天我们都为之骄傲的大运河。
材料强调大运河的开通A.维护了社会秩序的安定B.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C.加强了南北地区的联系D.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3.(2022·湖南衡阳·统考中考真题)第一手史料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
以下用于研究唐朝外交的第一手史料是()A.诸葛亮《出师表》B.李斯《泰山石刻》C.司马迁《史记》D.《大唐西域记》4.(2022·湖南长沙·统考中考真题)在绘制“盛唐气象”主题历史手抄题时,某同学选择了下列素材,该同学侧重于展示盛唐()A.发达的交通B.繁荣的经济C.清明的政治D.兼容并包的文化5.(2022·湖南怀化·统考中考真题)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
唐朝在书法艺术方面建树颇丰。
下列书法家中都属于唐代名家的一组是A.钟繇、胡昭B.颜真卿、柳公权C.王羲之、怀素D.赵孟頫、欧阳询6.(2022·湖南怀化·统考中考真题)流寓湖南的文学家及其描写湖南的作品在古代湖南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唐代有一位大诗人,在湖南度过了他一生中的最后两年。
他居无定所,来往于今岳阳、长沙、衡阳、来阳之间,写诗近百首。
通史版2022届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集训7隋唐宋元时期空前繁荣的经济现象_社会经济发展与经济格局变迁
课后限时集训(七) 隋唐、宋元时期空前繁荣的经济现象——社会经济发展与经济格局的变迁(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0·佛山质检)据《隋书·食货志》载:朝廷在京师及卫州、洛州、陕州、华州等建仓置粮,广招运丁,并在各县建义仓,文帝又令各州寻便利之地,凿水通渠,官民船舶可快速通达。
由此可见( )A.隋朝粮食储运体系较完善B.隋文帝有重节俭的传统C.统治者对农民的残酷剥削D.江南地区产粮超过北方A[根据材料“朝廷在京师及卫州、洛州、陕州、华州等建仓置粮,广招运丁,并在各县建义仓,文帝又令各州寻便利之地,凿水通渠,官民船舶可快速通达”可知,隋朝时朝廷在各地建粮仓,并建设配套运输系统,故选A项;隋文帝建粮仓的目的是解决民生问题,并不是因为其节俭,排除B项;材料只提到建粮仓、通粮道,并没有提到对农民的残酷剥削,排除C项;材料说的是建粮仓,并没有说江南产粮超过北方,排除D项。
]2.唐玄宗曾下诏:“马牛驴皆能任重致远,济人使用,先有处分,不令宰杀”,并派出御史专门“纠察”。
这反映了唐代( )A.“重农抑商”政策得到了强化B.对地方事务管理相当严格C.刑罚严苛且涉及领域广泛D.统治者对社会生产的重视D[材料反映的是唐代不允许民间随意宰杀马牛驴,主要原因是利用马牛驴辅助农业生产,体现了统治者对社会生产的重视,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是对牲畜的管理,没有体现“重农抑商”政策,故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政府对牲畜的管理,没有涉及地方事务管理严格,故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对民间宰杀牲畜的纠察,不能反映刑罚严苛且涉及领域广泛,故排除C项。
]3.唐代出现了“街使”等新型城防力量,其职能以街道为核心展开,主要负责维持治安、保护公共设施、稳定风俗、禁止侵占街道等。
许多中央官员纷纷兼任此职,后逐渐成为固定官职。
这反映出当时( )A.官僚机构臃肿B.治安形势好转C.坊市制度松动D.市镇经济崛起C[材料“维持治安、保护公共设施、稳定风俗、禁止侵占街道”说明街道存在被占现象,这实际上反映了唐代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坊市制度,故选C项;题干并未强调唐代官僚机构臃肿,排除A项;材料“新型城防力量,其职能以街道为核心展开,主要负责维持治安”说明治安形势变得复杂需要新的管理机构,排除B项;根据材料“新型城防力量”可知是城市不是市镇,排除D项。
高三历史(人教版通史版)一轮复习 教师用书 第1板块 第6讲唐宋时期的经济 Word版含答案
第6讲⎪⎪唐宋时期的经济知识点一隋唐时期的经济1.农业(1)生产工具:隋唐时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
当时已经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标志着中国古代犁耕技术的成熟。
(2)灌溉工具:唐朝时创制筒车。
2.手工业(1)制瓷业: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唐朝越窑的秘色瓷极为名贵。
(2)纺织业:唐朝丝织技术高,以轻盈精湛著称,同时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唐末以后,伴随经济重心南移,南方丝织业发展迅速。
3.商业(1)发展表现: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贸易发展,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
(2)“市”的特点:①县治以上的城市在特定的位置设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
②市与民居严格分开。
③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按时开市和闭市。
(3)商业都会:唐代除长安、洛阳外,还有扬州、临安等。
(4)对外贸易:唐朝时,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
政府设市舶使专门管理。
知识点二宋代经济的发展1.农业的发展(1)生产技术:宋代以后,江南地区形成一年两熟制或一年三熟制。
(2)土地制度:宋代不抑制土地兼并,租佃关系有了较大发展。
(3)灌溉工具:宋代出现利用水力为动力的高转筒车。
(4)重心南移:宋朝以后,我国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
2.手工业的进步(1)制瓷业:宋朝时,中国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出现五大名窑。
(2)纺织业: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
(3)冶金业:北宋时已经有了以煤作为燃料冶铁的明确记载。
3.商业的繁荣(1)城市商业繁荣。
城市突破了市坊的界限,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北宋的都城汴梁城还出现了早市和夜市,经营时间也被打破,呈现出了全面繁荣局面。
(2)商业的繁荣由城市扩展到了农村,形成了草市——市镇——城市的市场网络体系,与此同时,宋代还出现了四大商业名镇。
(3)在货币领域里,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4)两宋时期的海外贸易十分发达。
到了南宋时期,海外贸易甚至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2021版高考历史通史A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5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与成熟
立,在机构分工上提高了工作效率,三省出现了一体化的趋势。
(2)影响: ①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 相权,保证了
的皇独权尊。
②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可以有效履行
封建国家的不同职能。
③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以后历朝基本沿袭。
(3)局限:流程式分工,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专权问题及对权力进行有效监督。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
1.魏晋南北朝:形成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体制,它们共同执掌辅助决
策和执行等权力。 2.隋唐:中央实行
三省六。部制
(1)内容: ①三省:指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分别负责 决策、
和审议 ;三省执的行最高长
官都是 。 宰相
②六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③政事堂:宰相会议召开的地方叫政事堂,后改称中书门下。宰相会议的设
●五代 三省形同虚设,政事由皇帝特派使臣办理,成为宋代以差遣为正官的 开始 ●北宋 三省合为一省,同时与枢密院、三司分权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大事年表说明从汉至北宋三省制演变的特点,反映了 什么实质问题? [结论] (1)特点:皇帝任用近臣设置新机构制约相权;内朝权力逐渐增大向外 朝执行机构演变;三省间形成权力制约;宰相人数增多相权分割;具有传承性 与创新性。实质:皇权加强,相权削弱。
第5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与成 熟
考情分析 必备知识 课堂探究 即时演练
考情分析
关联新课标 南北朝政权更迭的 历史脉络,隋唐时 期封建社会的高度 繁荣,认识三国两 晋南北朝至隋唐时 期的制度变化与创 新、民族交融的新
成就。
(1)2018·全国Ⅰ卷,25:藩镇割据的影响
[解析] 从材料可知,武则天通过改革中书、门下二省官制,使得低品级官员也 取得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的资格,从而使“宰相数量大增”,再通过频 繁的更替,来分散和削弱相权、加强皇权,从而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C 项正确。据前面分析可知,实际上中书、门下的权力被分化,A项错误。统治者 的目的是巩固自身统治,B项错误。由材料中“宰相数量大增”“更替频繁” 可知,宰相权力被削弱,但其参政议政的职能没有变化,D项错误。 [答案] C
2020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总复习练习:板块三第2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含解析
第2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1.(2018·福建福州质检)上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唐代土地状况的记述。
由此可以推知( )A.土地的自由买卖得到法律保障B.租佃经营基本取代自耕农经营C.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D.士农工商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解析:C 据材料中“听卖永业田”“良田收百顷”“广占田地”“比置庄田”可知当时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当时贵族官僚地主依恃各种特权,大肆兼并土地,农民稍遇天灾人祸,就被迫出卖土地,破产逃亡,均田制受到严重破坏,说明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C项正确。
材料未体现法律保障土地买卖的信息,A项错误;材料没有包含土地经营方面和社会结构的内容,B、D两项错误。
【新知生成】唐代均田制的瓦解:唐代用来均田的土地极其有限,能够用来授给的只有数量有限的无主土地和荒地,加上实际上口分田能还官的很少,用来均田的数量严重不足。
加之后来土地兼并严重,荒地数量有限导致均田不足,使均田制无法继续实行。
2.(2018·安徽合肥一模)茶叶在唐代已成为生活必需品,市场广泛,著名茶园规模大、产量多。
唐朝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
这说明唐朝时( )A.人们消费观念发生变化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C.茶叶成为农民主要财源D.南北经济交流日益频繁解析:B 据材料可知,茶叶作为一种经济作物,在唐代成为生活必需品,市场需求加大,种植规模扩大,并成为国家税收的一部分,这说明茶叶作为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故B项正确。
材料未涉及“消费观念”“农民主要财源”“南北经济交流”,故A、C、D三项材料均未体现。
3.(2018·河北石家庄模拟)荆襄地区的水利兴修早在春秋时已经开始了,而两晋南朝时期水利的兴修更多。
刘宋时,张绍为雍州刺史,在襄阳“筑长围修立堤堰,开田数千顷,郡人赖之富赡”。
这折射出当时荆襄地区( )A.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B.农业注重精耕细作C.成为中央政府财政倚重D.耕作技术不断提高解析:B 材料中不同时期的荆襄地区都重视兴修水利,折射出农业生产注重精耕细作,B 项正确。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精练习题高效作业:第三单元 第2讲 魏晋、隋唐时期的经济和
(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抱朴子·吴失篇》说,东吴大姓“僮仆成军,闭门成市,牛羊掩原隰,田池布千里”。
这说明当时东吴()A.地主田庄自给自足B.不注重保护环境C.士族制度十分腐朽D.农业商品化加强解析:选A。
地主田庄的内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田庄占有大片土地和山林川泽,种植粮食和各种经济作物,还经营手工业、渔牧业,材料论述东吴大姓的经济状况,可以“闭门成市”,结合东汉以来田庄经济的发展状况,故A项正确。
2.北朝奴婢和牛只亦得受田,隋则奴婢受田已有限制,至于丁牛受田至隋代已取消,唐代则奴婢及牛固不得授田,妇女亦无授田之例,只有寡妻妾可得口分田三十亩。
由此可知()A.隋唐时期人口逐渐增加B.均田制日益遭到破坏C.政府注重维护弱势群体D.自耕农经济逐渐恢复解析:选A。
根据“隋则奴婢受田已有限制……只有寡妻妾可得口分田三十亩”等可知,政府对受田者的限制逐渐增加,这反映了受土地有限和人口增多的影响,隋唐政府进一步发展了均田制的内容,A项正确;均田制授田标准由北朝到隋唐的变化,不能说明均田制遭到破坏,B项错误;“寡妻妾可得口分田三十亩”只是部分信息,不能充分说明政府注重维护弱势群体,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说明自耕农经济的恢复,D项错误。
3.《齐民要术·序》中说:“今采捃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直自农耕,终于醯醢(酿造、腌制之法),资生之业,靡不毕书,号曰《齐民要术》。
”这段话体现了() A.农业技术的重要性B.统治阶级对农业的重视C.农书与农业的关系D.古代重视农业经验总结解析:选D。
根据材料“今采捃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直自农耕,终于醯醢(酿造、腌制之法),资生之业,靡不毕书,号曰《齐民要术》”可知,作者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生产的技术经验,这体现了古代重视农业经验总结,故选D项。
4.(2020·江淮十校联考)下图为考古发现的两幅北朝壁画和砖画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⑤问题:土地兼并不再限制,越演越烈。
(二)隋唐手工业成就
1、制瓷业:
(1)唐朝:①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瓷系; ②创制秘色瓷 ③唐三彩(陶器!!!!!!!!!)
2、纺织业:(1)唐朝:丝织业吸收波斯风格;
其次,三省合署议事、办公,三省职能逐渐趋向混同合一 三省分权,势必造成相互牵制、效率低下等弊端。为了三 省之间协调行动,三省首长定期在门下省的政事堂议事。 自武德年间开始,中书、门下集议于政事堂,政事堂设于 门下省。(《通典》:“旧制,宰相常于门下省议事,谓 之政事堂。”)。唐高宗永淳年间,“裴炎自侍中迁中书 令,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由此,确立了中书省的中心 地位。开元十一年,中书令张说奏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 政事堂印也改为中书门下印,且于其后分列吏、枢机、兵 、户、刑礼五房。从此,中书门下正式成为宰相的办事机 构。
2、土地赋税制度:
(1)隋到唐中期:均田制(唐前期走向衰落) (2)隋到唐中期:租庸调制
租:田租 调:缴纳绢或布 庸:用绢或布代替徭役
(3)唐中期:两税法
①背景: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无法维持 ②时间:780年,唐德宗准许宰相杨炎实行两税法。
③形式:按资产交户税、按土地交地税,一年分夏秋两季交税
(2)唐太宗:设十道监察地方(监察权)
(3)安史之乱后:
现在专说唐代,似乎其
①道统领州县,掌握行政权; 中央行政比汉进步,而地方
形成道—州—县三级; ②重置节度使
行政则不如汉。中央的监察 官变成了地方行政官,这是
(4)唐后期:
一大缺点。
①节度使割据地方,形成藩镇(方镇)而由军队首领来充地方
【藩镇割据的特点】 ①拥兵自重,对抗中
唐朝沿用隋制,国家每一政令的下达,都经由中 书出令、门下审议、尚书执行的程序。后来“中 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太宗深察 其弊,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 这说明政事堂的设立( )。
A: 有助于提高中央行政效率
B: 扩大了三省长官的权力
C: 缓解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D: 旨在终结三省六部制度
文化上:三教合一,诗歌繁荣,泽被东西,兼收并蓄,中 华文化圈总体格局形成
一、隋唐宋元演变
1、隋:重建大一统(581-618) 581年统一北方,589年统一全国
2、唐:大一统及分裂割据(618-907) (1)唐朝前期疆域(安史之乱前:755年前)
(2)唐安史之乱:
(3)唐后期:藩镇割据(安史之乱后)
(三)隋唐商业成就 1、隋唐商业繁盛的表现: (1)货币:
①唐高祖:统一铸币,开元通宝(取消文书重量)
②唐朝:出现柜坊(类似银行)和飞钱(类似汇票), 便利商业活动。 (2)市:
①唐朝:形成严格的坊市制度,坊市分开,时间和空间 严格管理,有专门负责机构 ②唐后期:时间打破,出现夜市
坊市制度将商业区和居住区分开,居住区内禁止 经商。唐代后期,开始打破市坊限制,也不再限 制商品交易的时间。在繁华城市不论白天还是夜 晚,集市贸易都相当发达。
隋炀帝时,创立了进士科,考试取士 (2)唐代的科举制的发展
唐太宗:设明经和进士两科 武则天:创立武举和殿试
特点
标准的客观性 以学识和考试成绩作为标准选拔人才
方式的公平性
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
范围的广泛性
不论贫富贵贱,皆可参加
时间的延续性 从隋朝开始,到1905年正式废除
3、科举制的评价,笔记
[辩]在唐代,科举考试已经成为官吏产生的重要方 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通过赏赐、战功、门第、 恩荫等途径获得官位的仍然很多。科举制是隋唐以 后的主要选官制度,其本身不能直接体现君主专制 的加强。
卖利润虽由全部变成部分、开支却大为减少,而 且商人参与经营使效率提高、总利润增加,政府 的实际收入反而成倍增长。唐宋以来,官商分利 原则运用得日益广泛,出现了盐引、茶引等各种 禁榷商品转卖凭证。很多商人在与官府合作,为 国家服务中发家致富,地位尊崇,尤其是盐商。 因此官商分利政策有利于民营商业的发展。
1、隋唐中央官职完善:三省六部和御史台
(1)时间:逐步形成于魏晋南北朝,确立于
隋朝,完善于唐朝
吏部
(2)结构:
皇帝 (权力中心)
户部 礼部
兵部
御史台 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刑部
(监察)(起草诏令)(封驳审议)(负责执行) 工部
政事堂:中书门下 标志着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
(3)特点:笔记
(4)作用:笔记
三省六部制在建立不久就向二省、一省转变。这种变化的 动因在于皇权对于相权的控制、以及提高行政效率。 首先为了抑制相权,皇帝逐渐使用一些资历较轻的官员参 预朝政,实际行使宰相的权力,但是由于没有正宰相崇高 的职衔,所以便易于控制。渐渐的,中书令、侍中、尚书 令以及左右仆射这些宰相职务已经变成了一个崇高的虚衔 ,而真正的宰相却成为一种临时性质的职务,这符合从汉 代开始的相权不断下降的规律。
材料一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 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 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 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 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 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 步性。(8分)
选官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
进步性: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之弊;限制了徇私舞弊的 发生;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特权;扩大了官员的 来源;提高了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
材料二 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 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 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 政管理。……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 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美)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英美等国建立的文官考试制度就是借鉴了中国“科举 制”。西方学术界公认:现代西方文官制度源于中国的科
世界影响:科举制度对亚洲的日本、朝鲜、越南都产生 过较大的影响, 对欧洲文官考试制度的确立也起了积极作用,英国在工 业革命后,借鉴中国考试办法,推陈出新,创设了文官 制度
孙中山先生曾充分肯定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世界上 各国中所用以选拔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西方人将 中国的科举制度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其实,他们 所盛赞的也是我们现在所继承的科举制度的精髓即“公 开考试、自由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3)根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 鉴价值。(6分)
借鉴价值:人才流动机制;客观公平理念;人才激励机制。
从1570年至1870年,英国出版的介绍中国科举制的书 籍就达70多种。英国于1793年、1816年及以后,多次派外 交使节到北京实地考察中国的科举制度。英、美等国效仿 中国科举制,建立了独立于政党政治之外的政府官员的“ 考选制”,率先进行官员任免改革。“考选制”的建立, 意味着西方政治体制中文官政治的产生。
第四单元:绚烂帝国与隋唐变革
阶段特征
政治上: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制 度推动了贞观之治等盛世局面的形成,但到后期中央集权 有所弱化
经济上,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的调整 ,安史之乱后,全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民族关系,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进一步发展
对外关系,开放的对外政策,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央,割
据一
行政首长,则更是大毛病。 唐室之崩溃,也可说即崩溃
方;
在此一制度上。
②自置官吏、节度使职位父死子
继;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府兵制和募兵制的比较
区别 府兵制
募兵制
士兵 兵农合一 性质
职业士兵
器粮 来源
士兵自备
国家供给
兵将 关系
兵将分离
隶属关系
影响 农民负担沉重 农民负担减轻
加强集权
军阀割据
C
D. 商品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公平
三、隋唐经济繁盛
(一)隋唐农业成就
(1)隋唐时,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耕作技术完善 ,为后代所沿用。(标志中国传统耕犁技术定型)
(2)灌溉工具:唐朝出现筒车(水力) (3)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
(4)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茶叶在唐代成为生活必 需品,唐朝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
11
考点:隋唐君主专制
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
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
,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
,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
是( )。
A: 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B: 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 C: 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C
D: 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
孙中山对科举制的借鉴:“五权宪法”中的“考试权”
考点:科举制
唐代规定商人及其子弟不得参加科举考试为官;
宋代允许“工商杂类有奇才异行者”参加科举;
明代许可商人及其他流寓人员在异地参加科举,
而越来越多的官吏和士人也兼营工商。这种变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表明
A. 科举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
B. 明代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 C. 社会阶层流动性不断加强
A
唐代实行宰相集体议政制度,三省宰相不仅都要
参与诏令的决策和审议,还要在对所议诏令内容
达成一致意见后才能形成正式决策.这种“宰相
一致原则”( )
A、提高了行政决策效率
B、削弱了宰相的决策权
C、旨在制约皇权的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