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说课稿《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案例_0284文档
爸爸的花儿落了说课稿
爸爸的花儿落了说课稿1. 课程概述《爸爸的花儿落了》的说课稿是一份关于家庭和情感表达的教学计划,旨在通过故事阅读和讨论,帮助幼儿理解家庭关系和情感表达。
• 教学目标:《爸爸的花儿落了》的说课稿明确了教学目标,包括让幼儿理解家庭关系和情感表达,培养幼儿的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引导幼儿进行故事阅读和讨论,如通过讨论故事中的家庭关系和情感表达。
• 教学内容:《爸爸的花儿落了》的说课稿规划了家庭关系和情感表达的介绍,包括爸爸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和情感表达方式,以及与家庭关系和情感表达相关的故事阅读和讨论。
• 教学方法:《爸爸的花儿落了》的说课稿提供了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如故事阅读、讨论和情感表达活动等,激发幼儿的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
• 教学评价:《爸爸的花儿落了》的说课稿设计了教学评价方式和标准,帮助教师评估幼儿的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提供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
• 教学资源:《爸爸的花儿落了》的说课稿列出了相关的故事书和讨论材料,提供对故事阅读和讨论的支持和参考。
2. 课程安排1. 家庭关系和情感表达的介绍: ◦ 教师通过故事阅读和讨论,介绍爸爸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和情感表达方式。
◦ 幼儿通过故事阅读和讨论,理解和认识家庭关系和情感表达,增加对家庭和情感的认知和表达能力。
2. 故事阅读和情感表达活动: ◦ 教师进行《爸爸的花儿落了》的故事阅读,引导幼儿参与情感表达活动,如通过绘画、讨论和角色扮演等。
◦ 幼儿通过参与故事阅读和情感表达活动,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解,增加对故事和情感表达的理解和参与能力。
3. 故事讨论和情感分享: ◦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故事讨论和情感分享,如通过讨论故事中的家庭关系和情感表达。
◦ 幼儿通过讨论和分享,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家庭关系和情感表达,增加对家庭和情感的理解和参与能力。
3. 教案亮点与成果在使用《爸爸的花儿落了》的说课稿的过程中,幼儿取得了一些亮点和成果,• 家庭关系和情感认知能力的培养:通过故事阅读和讨论,幼儿培养了家庭关系和情感认知能力,增加了对家庭和情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爸爸的花儿落了》的教学教案
《爸爸的花儿落了》的优秀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讨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父爱的深沉,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增强家庭观念。
二、教学内容2.1 课文背景介绍:简述《爸爸的花儿落了》的作者、作品背景及作品主题。
2.2 课文朗读与解析:让学生朗读课文,分析课文中的情节、人物形象以及作者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刻体会父爱,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
四、教学方法4.1 讲授法:讲解课文背景、作者简介、写作手法等。
4.2 互动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3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的情感。
五、教学步骤5.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2 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
5.3 分析课文:详细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5.5 情境教学: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5.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5.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教学评估6.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6.2 小组讨论观察: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深度。
6.3 课后作业反馈: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7.1 课堂表现: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教学表现,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如何改进教学方法。
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优秀教案
《爸爸的花儿落了》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
(2)学会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和评价一篇优秀的文章。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父爱的伟大和无私,学会珍惜和感恩。
(2)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增强家庭责任感。
(3)激发对生活的热爱,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掌握课文中生字词的正确运用。
(3)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
(2)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和评价一篇优秀的文章。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对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2)要求学生查找生字词,并学会正确运用。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和评价课文。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针对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2)解答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和无私,学会珍惜和感恩。
(2)通过课文学习,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增强家庭责任感。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加强语感培养。
2. 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写一篇小短文。
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优秀教案
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优秀教案下面作者为大家带来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优秀教案(共含13篇),希望能帮助大家! 篇1:爸爸的花儿落了优秀教案一、学习目的1、理解父母对儿女的深情。
2、理解爸爸的形象。
3、记叙文中的插叙手法。
4、学习记叙中的伏笔与照应。
二、重点难点1、重点:(1)理解父母对儿女的深情。
(2)理解“爸爸”的形象。
2、难点:(1)记叙文中的插叙手法。
(2)记叙中的伏笔与照应。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1、读准生字词;2、解释词语;3、阅读课文,质疑。
4、思考:研讨与练习。
二、导入1、作家作品简介。
简介《城南旧事》故事梗概2、导语。
在毕业典礼上,“我”从衣襟上的夹竹桃引起对爸爸的回忆,回忆中有欢乐的笑声,也有感伤的泪水;有爸爸严厉的责罚,也有他绵绵的爱意。
爸爸的花儿落了到底是什么意思,请阅读课文。
三、导学达标(一)整体感知:1、课文写了哪些生活片断,哪些是眼前的事,哪些是回忆的事?请理清课文脉络。
讨论后归纳,然后电子板书:夹竹桃探爸爸赖床受罚礼堂钟声爸爸的病爸爸爱花插叙唱骊歌盼望自己长大的人闯练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长大了2、爸爸”的鼓励和惩罚对“我”的健康成长有哪些影响?讨论后归纳:(1)六年前他参加我们学校的那次欢送毕业同学同乐会时对我的鼓励,今天,我真的成为优秀的毕业生被选做这件事。
(2)六年前,我因赖床受罚,从那以后,每天早晨我都是最早到学校的学生。
(3)我闯练成功。
(4)当我得知爸爸病逝的消息后,表现出镇定、安静,这就是爸爸长期教育的结果。
3、“爸爸”是个怎样的人?讨论后归纳:爸爸表面上很严厉,严格要求“我”,实际上却充满爱心。
他亲自给无送花夹袄和两个铜板。
爸爸鼓励孩子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爸爸很重感情,他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偈急得吐血。
爸爸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四、小结这篇课文是随着主人公起伏的思潮而记叙下来的,所以文章彩插叙手法,从眼前的事回忆往事,写出爸爸对自己的深情和对自己的鼓励和教育,塑了爸爸严厉而不失爱心的形象。
《爸爸的花儿落了》的教案范文
《爸爸的花儿落了》的教案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陈伯吹及其作品特点。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增强家庭观念。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爸爸的花儿落了》是著名作家陈伯吹的一篇散文,以平淡质朴的语言,讲述了作者童年时与父亲的一段感人至深的经历。
2.2 课文主题:课文主题是父爱如山,通过作者对父亲的回忆,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沉爱意和对生活的热爱。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情感,体会父爱的伟大。
3.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作者与父亲之间的深厚感情。
第四章:教学方法4.1 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了解作者背景,掌握课文大意。
4.2 合作探讨:课堂上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主题,分享个人感悟。
4.3 情感互动: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体验课文中的情感,感受父爱。
第五章:教学步骤5.1 导入新课: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2 分析课文:详细讲解课文,分析课文主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父爱。
5.3 情感体验:组织学生进行情感互动,分享个人对父爱的感悟。
5.4 拓展延伸: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家庭观念的认识。
5.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父爱的伟大,布置课后作业。
第六章:课后作业6.1 写作练习:请以“我心中的父亲”为主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300字。
6.2 阅读推荐:推荐学生阅读陈伯吹的其他作品,如《小桔灯》、《一课》等,以进一步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
第七章:教学评价7.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7.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对父爱的理解程度和表达能力。
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优秀教案
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优秀教案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优秀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理清全文结构,把握文章线索。
3、理解文中使用的象征手法。
4、初步感受文章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目标2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想大家已经不止一次地听到父母对你说:“快长大,别再象小孩子一样了!”你们想成为一个大人吗?可是你们知道怎样才算是真正长大吗?(学生自由回答)今天我们所学习的《爸爸的花儿落了》一课,就是一篇有关长大的故事。
本文选自长篇小说《城南旧事》,作者林海英。
你们了解作者和这篇小说吗?(介绍作者和小说梗概)作者在《城南旧事》的序言中这样写道:“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
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可是,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场面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
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在一篇篇的小故事中,在每一段故事的结尾,里面的主角都离她而去,一直到最后的一篇《爸爸的花儿落了》,亲爱的爸爸也去了,她的童年结束了。
那时作者刚满十三岁,就开始负起了不是小孩子所该负的责任。
这是一篇童年的回忆,也是对童年的告别,就让我们走入文中的世界,一起去追寻主人公英子走向成熟的足迹。
二、整体把握文章结构:本文的标题是《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个标题到底有什么含义呢?(爸爸所种的夹竹桃的垂落)这个标题还有什么深层的含义呢?让我们首先把握全文的结构再来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请大家读一读文中1-2、35-37、54-67三个部分,告诉我这些段落都提到了什么事?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都是与毕业典礼有关,分别写了毕业典礼前、毕业典礼中和毕业典礼后发生的事)那么我们可以说全文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时间顺序)在毕业典礼前,“我”望着襟上的'夹竹桃,想起了爸爸。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15篇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1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1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爸爸的花儿落了》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安排的课文内容是以成长为主题。
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自她的小说《城南旧事》,小说讲述了自己在父亲及周围大人的教育和影响下不断长大的故事,学习这篇小说,要感受父亲对自己的关爱,领悟父爱对“我”成长的影响。
领悟文中的“我”对父亲的挚爱,以及失去父亲之后的痛楚。
2、教学目标:①阅读课文,整体感知,用简明语言概述内容。
②研读课文,说说具体写了哪些事,理清写作思路。
③找出经历家庭变故后,有关“我”表现的词句,认识生活需要勇气这一道理。
④阐述具体体现父爱的事件,解读人间至爱亲情。
本课教学目标的确定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达到情感熏陶的目的”3、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父爱,领悟父爱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4、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句子“我是小小的大人”这句话的含义。
5、课时:2课时《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得对社会、对人生的有益启示二、说学情本课所记都是日常生活的小事,七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理解这些事件的能力;另外,他们正处青春期,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独特体验和看法,并且有表达个人观点的愿望。
三、说教法1、复述法:学生通过对内容的复述来提高自己的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2、朗读法:“熟读百遍,其义自现”。
反复朗读课文可以加深对的理解。
3、合作探究法:四人为一小组,交流自己对某片段的理解。
四、说学法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动笔勾画、积极读书。
2、发现法: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
本课所用的教法学法是依据《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培养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
《爸爸的花儿落了》说课稿
《爸爸的花儿落了》说课稿《爸爸的花儿落了》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1、课文出处及联系本单元以成长为主题,有的讲解并描述自己从孩童嬉戏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有的则是以童话的形式,告知人们在成长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努力追求。
《爸爸的花儿落了》是从小说《城南旧事》中节选的,小说展现的基本上是自己在父亲及四周大人的教育和影响下不断长大的生活故事。
2、教学目的学问与力量识记、理解本课的生字词,理解标题的含义,了解插叙的写法,提高朗读的质量,把握朗读的技巧。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分出哪些写的是眼前的事,哪些是回忆过去的事,回忆又是怎么引出的,从而弄清全文脉络,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情感价值观体会本文父亲对“我”严格要求的意图,并从“我”的成长中得到启示。
3、教材的重点难点小说的仆人公虽然是小英子。
但节选部分主要是写仆人公的爸爸对她严中有爱的教育和爸爸去世时她的人生体验,明显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显的很重要。
本文的难点在于文章没有正面提及爸爸的病危、濒死,写得很含蓄,但文中到处有伏笔。
二、教学方法1、用讲故事的方法,说说自己与父亲之间的故事。
2依据课文的特点和同学实际状况,从漫谈“父爱”引入,然后引导同学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看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哪些写的是眼前的事,哪些是回忆过去的事?三、学法指导1、为培育同学的自学力量课前布置同学预习,把握生字词,课堂中通过朗读进一步稳固。
2、对于小说通过查找线索从而梳理作品的结构特别有效,本文用“爱花,是爸爸的秉性”作为线索窜联全文。
3、通过本文学习,使同学把握分析小说的最基本方法,并能初步迁移到课外。
四、教学程序〔一〕教学预备1、布置预习,扫除生字词障碍,并预备你与父亲之间的故事。
2、导入新课在学习过程中,你可能遇到过类似“我”赖在床上不想上学的经受,你父亲是如何教育你的呢?或许感受到爱的事情许多,请预备好的同学说给大家听听。
〔二〕整体感悟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思索问题。
①检查预习,需要留意的几个字词,重点提示:肿〔zhǒng〕胀〔zhàng〕嘱咐〔zhǔ〕骊〔lì〕歌花圃〔pǔ〕②“花”在全文结构中起着怎样的作用?明确:文章题目为“爸爸的花儿落了”,与题目相映,文章也多处写到花,如开头由衣襟上的夹竹桃引出爸爸牛病住院,结尾用“垂落的夹竹桃”回应的文,点出爸爸已不在人间,可以看出“花”是作为线索贯穿小说始末的。
《爸爸的花儿落了》优秀教案设计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爸爸的花儿落了》优秀教案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五年级课时:2课时作者:X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家人、珍惜亲情的价值观。
(2)学会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表现的深刻亲情。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歌曲《爸爸的祝福》,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学生分享关于爸爸的趣事,营造温馨的课堂氛围。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分享学习生字词的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合作探讨(1)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1)学生闭眼冥想,回忆与爸爸相处的美好时光。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关爱家人、珍惜亲情的价值观。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爸爸的作文。
3. 观察身边的亲人,学会关心他们的需求,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六、教学过程6. 拓展阅读(1)教师推荐与本节课主题相关的文章,如《背影》、《妈妈的爱》等。
(2)学生自主阅读,理解文章大意,感受亲情。
7. 课堂实践(1)学生表演课文情景剧,深入体验人物情感。
(2)教师点评学生表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题。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精选10篇)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精选10篇)《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词语并会用,了解作家作品,理请文章结构,把握行文线索,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把握文章主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理请文章层次,学习插叙手法在文中的运用,通过人物的语言事件,结合自身实际,用心体味作者的思想感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文中深沉而伟大的父爱,还要让学生真正的认识到艰苦的环境可以磨炼人的意志,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教学重点:1.理解文中父亲对“我”的深情。
2.学习本文插叙的写法教学难点:1.理解“花”在文中的作用。
2.揣摩文中的伏笔及含蓄的表达教具准备:多媒体录音机课时安排:2课时【文体感悟】第一课时走进作者林海音(1918—2014),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
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
生于日本大坂,3岁随父母返台,5岁来到北京,北京是她文学之路的起点。
她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
作品有:处女作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
此外,还有许多文学评论、散文等,散见于台湾报刊。
她不仅是一位大名鼎鼎的作家,还是一位独具慧眼的编辑家,魄力非凡的出版人;同时,她是一个幼年丧父的刚强的长女,一个大家庭的敬老爱幼的儿媳,一个作家的贤淑妻子,一个儿子、三个女儿的好母亲,许多文化人的好朋友。
写作背景本文节选自《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是一篇短篇小说。
写的是20年代末北京城南的事情。
作家林海音虽然祖籍台湾,但北京却留下了她童年、少年、青年的足迹,所以作者说:“北京是我的第二故乡。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五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亲情的品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之情,学会关爱家人,珍惜与他们相处的时光。
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掌握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 感受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之情,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2. 引导学生学会关爱家人,珍惜亲情。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歌曲《父亲》,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父亲的认识和感情。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不懂的地方可以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大意,重点讲解生字词的用法和词义。
4.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分享父亲关爱自己的故事。
5. 课堂小结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教师提问学生对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复习,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 深入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理解情况,进一步讲解课文,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3. 情感教育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和父亲之间的感人故事,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4. 课堂实践学生动手制作关于父亲的卡片,写上自己对父亲的祝福和感激之情。
5. 课堂小结三、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学生回家后,向父亲表达自己的爱意,并记录下父亲的感人故事。
2. 拓展作业:学生可以写一篇关于父亲的作文,培养写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检测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亲情表现。
3. 学生写作文的质量,了解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看看哪个环节学生的反应较好,哪个环节需要改进,以便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公开课《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
《爸爸的花儿落了》优秀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并欣赏散文的优美语言和情感表达。
激发学生对家庭、亲情的思考和感悟。
1.2 教学内容简介散文的特点和价值。
分析《爸爸的花儿落了》散文的主题和情感。
1.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引入问题和讨论,激发学生对家庭和亲情的思考。
学生阅读《爸爸的花儿落了》散文,感受散文中的情感表达。
第二章:作品分析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散文的内容和意义。
引导学生分析散文中的象征手法和情感变化。
2.2 教学内容分析散文中的象征意义,如花儿代表爸爸的生命和情感。
探讨散文中的情感变化,从失落、回忆到感悟的过程。
2.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散文中的象征手法和情感变化。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深入理解散文的意义和情感表达。
第三章:情感体验3.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通过散文体验作者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情感表达能力。
3.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散文中的情感细节,如作者对爸爸的思念和愧疚。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于家庭和亲情的感受。
3.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散文中的情感细节,感受作者的情感。
学生通过写作、绘画或小组讨论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第四章:创意表达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表达对家庭和亲情的感悟。
4.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达对家庭和亲情的感悟。
鼓励学生运用写作、绘画、摄影等多种方式进行创意表达。
4.3 教学活动教师提供创意表达的示范和指导。
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的创意表达活动,展示对家庭和亲情的感悟。
5.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反思对家庭和亲情的理解和表达。
5.2 教学内容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分享对家庭和亲情的感悟和表达。
5.3 教学活动第六章:拓展阅读与讨论6.1 教学目标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提高阅读兴趣。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不同作品,深入探讨亲情的主题。
6.2 教学内容推荐与《爸爸的花儿落了》主题相关的其他散文或小说。
爸爸的花儿落了说课稿
爸爸的花儿落了说课稿《爸爸的花儿落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爸爸的花儿落了》。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爸爸的花儿落了》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以成长为主题,通过展现不同人物的成长经历,引导学生思考成长的意义和价值。
这篇课文节选自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部分,作者以参加小学毕业典礼为主线,穿插了对往事的回忆,既展现了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困惑与坚强,也表达了对父亲深深的怀念之情。
本文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
2、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文中的生字词,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提高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默读、讨论等方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插叙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成长的艰辛与美好,理解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期望,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和责任感。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体会插叙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父亲的形象及其对“我”成长的影响,感悟成长的真谛。
二、说学情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儿童向青少年过渡的时期,他们对成长有着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但由于生活阅历和理解能力的限制,对于文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可能理解不够深入。
此外,他们对于插叙这种写作手法还比较陌生,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训练。
三、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如临其境,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情感。
2、问题引导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朗读品味法: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语言的魅力,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说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让学生采用以下学习方法:1、自主预习法: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解决生字词,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爸爸的花儿落了说课稿
爸爸的花儿落了说课稿
一、课程背景
本次课程是一堂关于《爸爸的花儿落了》的教学课程,旨在通过阅读和讨论,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二、课程内容
本次课程的内容包括:
《爸爸的花儿落了》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阅读和讨论故事内容
阅读理解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
思维发展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三、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课程,幼儿将能够:
理解《爸爸的花儿落了》的故事情节和主题,认识到故事中的情感和价值观
通过阅读和讨论,理解故事的细节和含义
通过参与讨论和表达,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思考和讨论,提升思维发展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1. 《爸爸的花儿落了》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通过阅读故事和讲解,介绍《爸爸的花儿落了》的故事情节和主题,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情感和价值观,如家庭关系、责任和爱。
2. 阅读和讨论故事内容
引导幼儿阅读故事并进行讨论,理解故事的细节和含义,如故事中的人物、事件和情感变化。
3. 阅读理解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
通过参与讨论和表达,培养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如理解故事的意义、表达自己对故事的感受。
4. 思维发展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通过思考和讨论,引导幼儿思考故事中的问题和主题,提升他们的思维发展和语言表达能力,如讨论故事中的价值观和行为选择。
五、教学评价
通过本次课程,幼儿理解了《爸爸的花儿落了》的故事情节和主题,通过阅读和讨论,理解了故事的细节和含义,通过参与讨论和表达,培养了阅读理解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通过思考和讨论,提升了思维发展和语言表达能力。
公开课《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
《爸爸的花儿落了》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爸爸的花儿落了》,让学生感受作者对父亲的敬爱和怀念之情。
2. 分析文章中的象征手法,理解花儿落了所代表的意义。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人、珍惜亲情的美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的象征手法及作用。
2. 感受作者对父亲的敬爱和怀念之情。
三、教学难点1. 分析文章中的象征意义。
2. 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到亲情的重要性。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全文。
2. 相关背景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展示花儿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花儿的特点。
1.2 分享自己的亲情故事,引发学生对家人的思考。
2. 阅读理解2.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2.2 学生分享阅读感悟,教师点评并引导。
3. 分析象征手法3.1 引导学生发现文章中的象征手法。
3.2 分析花儿落了所代表的意义。
4. 情感体验4.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家人的爱和怀念之情。
4.2 学生代表发言,教师点评并引导。
5. 总结拓展5.1 教师总结本课所学内容。
5.2 布置作业:以“我的家人”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6. 课后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讨论、提问和学生作文,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程度。
2. 评估学生在分析象征手法方面的能力,看他们能否识别并解释文中的象征意义。
3. 通过学生的情感表达,评价他们对于亲情价值的认识和珍惜亲情的态度。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完成一项亲情活动,如家庭采访、共同制作一顿饭等,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
2. 布置作文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我心中的那朵花”的作文,鼓励学生运用象征手法表达自己对家人的情感。
八、课程资源1. 课文原文。
2. 作者简介和相关采访资料。
3. 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歌曲、电影或文学作品,用于拓展学生视野。
九、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情感的渲染,创造一个温馨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投入课文情感。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设计(精选13篇)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设计(精选13篇)《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设计(精选13篇)《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设计篇1一、本单元的课文“或设计理念记录作者成长的足迹,或展示他人成长的历程,都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而一、二课虽文体不同(第一课是散文,第二课是小说节选)但都是记录“成长的足迹”的。
教学此文,应本着新课标中“使学生学会欣赏作品,领会作品的内涵”,及“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口语交际的能力”的理论指导,让学生从中获得对人生健康成长与自身成熟的有益的启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谈与父母之间的情感故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
设计此课,为达到上边的要求,选用“读读——议议——说说”的形式较好。
二、学习目标1、理解文中父亲朴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生活哲理,理解长辈对自己的严格要求的必要性。
2、把握文中父亲的思想性格。
3、理解标题的双关意义。
4、学习记叙中运用插叙的叙事方法。
三、学习重点、难点记叙中运用插叙的叙事方法及朴实中蕴涵真挚感情的语言特点。
四、教学准备1、让学生课下通过图书及网络查找有关作者的内容。
2、教师搜集有关作者的肖像图片制作简单的课件五、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整体感知,把握文章脉络。
2.朗读、复述课文3.了解叙事方法及主要作用教学过程(一)激发感情,导入新课父母对我们的爱是真挚无私的。
这种爱表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子女对这种感情有的当时就体会到了,有的过了多少年后才逐步体会到。
长辈们的这种崇高美好的感情深深地感动和鞭策着一代代年轻人。
同学们,父母的疼爱之情是否感动过你?你是通过什么事体会到的?这种感情是体现在父母的只言片语中还是在父母的神情语气里?无论是哪一种,都会令我们终生难忘。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就写出了课文中的“我”所感受到的那种影响自己一生的真挚的父爱。
板书课题。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握文章脉络。
〔读读〕1、你了解作者吗?(让学生交流搜集的作者资料,教师不必多讲)〔林海音传: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版,不久即返台,当时中国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其父林焕父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小英子即在北京长大。
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设计范文
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2.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感知人物形象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提高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
2.深入感知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阅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内容。
3.课堂讨论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分享阅读感受。
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体会作者情感。
4.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学生举例说明,共同探讨课文的艺术魅力。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教师简要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分析人物形象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爸爸形象,如性格、爱好等。
3.感知象征手法教师解释象征手法的概念,引导学生感知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学生举例说明,共同探讨课文中的象征手法。
4.拓展延伸教师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以外的相关内容。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展开讨论。
第三课时2.写作练习教师给出写作题目,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创作。
学生完成写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3.课堂小结4.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同时,通过拓展延伸,让学生感知象征手法,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1.学生对课文中的象征手法理解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讲解。
2.部分学生对课文中的爸爸形象把握不够准确,需要加强分析讨论。
1.在分析课文时,加强对象征手法的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2.在讨论人物形象时,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通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阅读课文中获得更多的收获。
《爸爸的花儿落了》的教案范文
《爸爸的花儿落了》的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故事的主要情节,体会故事中所表达的亲情和成长的主题。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通过分析故事中的角色形象,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操。
4.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进行深入思考。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故事讲述了一个男孩在成长过程中,与父亲之间的矛盾和误解,以及最终男孩对父亲的领悟和成长。
2. 重点词汇:矛盾、误解、领悟、成长等。
3. 难点句子:分析故事中的一些长句和复杂句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有关父子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父子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回答一些关于故事情节的问题。
3. 角色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角色形象,引导学生关注角色的内心世界。
4. 主题探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故事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5. 句子解析:对一些难句进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阅读理解:通过回答问题的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角色分析:评估学生对角色形象的把握和分析能力。
4. 主题探讨:评估学生对故事主题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爸爸的花儿落了》。
2. 图片:有关父子的图片。
3. 参考资料:有关父子关系的文章或故事。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展示图片和播放音乐等方式,营造温馨的氛围,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故事情境。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分析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爸爸的花儿落了》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五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父亲的教育方式,学会与父母沟通。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会生字词,提高阅读能力。
难点:1. 分析父亲的教育方式,学会与父母沟通。
2. 体会课文中所表达的亲情与教育理念。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让学生在感受课文所表达的亲情的学会尊重父母、理解父母。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歌曲《爸爸的祝福》,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学生分享自己与爸爸的趣事,营造温馨的课堂氛围。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分析课文(1)学生讲述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片段,分享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父亲的教育方式,学会与父母沟通。
5. 小结课堂(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收获,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1)学生复述课文大意。
(2)教师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 深入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课文中所表达的亲情与教育理念。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学会尊重父母、理解父母。
3. 课堂实践(1)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个与父母沟通的活动。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指导。
4. 小结课堂(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收获,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
小学语文说课稿《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案例_0284文档
EDUCATION WORD
小学语文说课稿《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案例
_0284文档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
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
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
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人教版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
山东济南济微中学宗艳霞
一、设计思路:
本课出自实验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这个单元是成长的主题,单元目标是要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深入体味文中的情感。
《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文章的主人公英子跟学生的年龄相仿,所写内容也与学生生活接近,很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与作品产生共鸣,所以这篇文章相对于本单元其他文章来说更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文章内容简单,那么怎样才能充分调动起所有学生的兴趣,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呢?我的构想是在抓住重点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充分的阅读与表达的机会,以学生的求知需求为主线,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自主活动,
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有所感悟,追求教师和学生面对作品的平等对话,进而与作者实现心与心的交流。
然而这样做固然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但会不会导致失去学习重点,使教学失去层次感呢?在这样的课中教师的主导地位该如何体现?我认为教师首先要做的是选取一些巧妙的切入点来点燃学生的思维,然后还要在该住手时则住手,适时引导学生集中精力研究课文的关键和重点。
下面是我上这节课的过程及几点体会。
二、教学过程():
上课前我开始放《送别》的曲子,用来营造一种与课文内容相融的淡淡的忧伤。
这是课文中提到的毕业时唱的郦歌,古道、芳草、垂柳、夕阳、浮荡的晚风、呜咽的清笛,歌声中融入了送别时静静的无奈与忧伤,往事似乎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有了它作铺垫,不用老师再精心设计什么导语,学生早已融入到了课文所描写的意境中。
(不过我还是和学生一起分享了我在听音乐时回想起来的童年的一个故事,呵呵,在那样的氛围里讲逝去的童年,我的眼泪都快下来了。
)
把学生导进课文之后,在音乐中让他们静静地读一遍课文,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感知。
可以提一个问题:文中写了英子和父亲之间的哪些故事?在文中相应的段落作一下标记。
学生回答得很踊跃,“我”和父亲的故事:a鼓励我独自参加毕业典礼b逼我去上学,并给我送来棉衣。
c鼓励我独自去银行寄钱d爸爸死后,我非常镇定、安静
这个环节进行完之后本来想加一个问题,让学生体会一下本文结构的严谨自然,后来又去掉了,因为对于插叙的用法及作用学生应该早掌握了,不如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情感并主动质疑。
于是接下来就开始进入内容赏析了:找出文中最让你感动的事件,自己先试着有感情地朗读出来,然后再与大家一起分享,读给大家听,并说一下这里为什么让你感动。
朗读首先是一种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非一日之功,必须在日常教学中不断训练。
同时朗读还能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走近作者,与作者进行真正的情感交流。
所以不管有什么样的原因,对课文的朗读都是讲课时不可缺少的环节。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参与,与学生一起进步,不能以自己读得不好为由为自己开脱。
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可以开始质疑了:刚才大家都谈了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下面你能不能再从这些事件中找一两个问题考考你的同学啊?
学生先自己考虑几分钟,然后可以把自己的问题拿到四人小组交流一下。
问题一:爸爸为了不让我赖床而狠狠打了我,可是后来却为什么又去学校为我送棉衣?
学生:爸爸打我是对我严格要求,是一种严爱,而去送棉衣也是因为爸爸关心我、爱我。
问题二:我得知爸爸去世后为什么能那么镇定安静?
学生一:因为老高的话让我意识到我是家里的老大。
学生二:还因为在这之前爸爸已经多次培养我的独立能力了,还有开头爸爸对我说“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这也让我意识到我已经长大了。
师:同学们对课文内容理解得非常深入。
刚才同学说“我”长大了,大家能说说除了课文结尾外,还有哪个地方能看出“我”正在一步步长大啊?
学生一:自从爸爸打了我,我以后上学就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在毕业时还作为学生代表上台领毕业证书呢。
这就证明我长大了。
学生二:还有,爸爸为了煅炼我让我自己去银行寄钱,尽管很害怕,但我也很好地完成了任务。
我也有过这样一回经历,我爸爸也让我自己去寄过一回钱,像作者写的一样,我一开始也很紧张,不知道该怎么做,寄完之后我觉得自己真的很了不起,原来看起来很难的事要真做起来也不一定很难。
师:这位同学和作者产生了共鸣。
看文章的时候,我感到最幸福的时候也是与作者产生共鸣的时候,这位同学体会了一次真正的幸福,祝贺你!(学生们大笑,并鼓掌。
)
问题三:我长大了,那结尾直接写“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还写“爸爸的花儿落了”呢?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这个问题引起了大多数学生的兴趣,很多双手举了起来:
学生一:爸爸的花儿落了是说爸爸去世了,通过爸爸去世这
件事“我”觉得自己长大了。
质疑者不太满意地摇了摇头。
学生二:我是在爸爸的教育下才一步步长大的,爸爸的花儿落了,却结出了甜美的果实,我就是爸爸结的果子,所以我长大了。
同学们哄堂大笑,质疑者说你的比喻很形象,我很满意。
(这个问题及答案让我对学生的能力刮目相看)
问题四:文章为什么多次提到爸爸爱花这个情节?
学生一:从这个情节中就能看出爸爸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
学生二:我觉得爸爸爱花其实是爸爸爱女儿的象征,因为后文邻居说他是因为爱花才生了四个女儿。
学生三:我觉得“我”就是爸爸种的一棵花,爸爸很细心地培养“我”,让我一天天长大,花落了,可是却结出了果实,爸爸去世了,我却真的觉得自己长大了。
学生四:我觉得对爸爸爱花的描写还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同学们都等着他继续说,他的思路却有些梳理不清了,看来理理顺序还是有必要的,于是我让所有的同学都帮他考虑考虑对爸爸爱花的描写是如何作为线索贯穿全文的。
学生四:参加毕业典礼时“我”的襟上别着爸爸种的夹竹桃,而爸爸没有来参加“我”的毕业典礼,我想起昨天在医院看望爸爸的情景。
平时爸爸最喜爱花,可院里的花今年还没有上麻渣,因为爸爸得了重病。
爸爸的夹竹桃的枝子垂落了,石榴也掉了好几个,爸爸的花儿落了,爸爸去世了。
同学们说得真的太好了,对文章的内涵理解得非常深入,在这里就势让学生再进一步理解“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一标题的含
义,从而结束这次与作者的交流。
小结:父亲的花儿落了,但结出了甜美的果实:“我”在爸爸的管教下克服了懒惰的毛病,在爸爸的鼓励下有了挑战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在爸爸话语的激励下最终以成人的姿态镇定地面对爸爸去世的恶耗。
作者在文中没有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而是通过具体的事情,用细致的描写展现了爸爸的形象和“我”成长的过程。
在大家的成长过程中是不是也有很多这样的故事?你能否说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留3―5分钟时间让学生交流。
)最后的作业是构思一篇文章,像作者一样用一条线索贯穿全文,写一写自己成长的故事,再为文章起一个内涵丰富的标题。
三、教学反思:三、:
一直以来,老师想的最多的都是我要教给学生什么知识,而不是学生想学什么。
这篇文章内容比较容易理解,所以最好能以学生的求知需求为主线,追求教师和学生面对作品的平等对话。
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的作用主要是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舒展的心灵、思考的大脑,然后让感情融汇感情,思想碰撞思想。
“知识是一个过程的结果,又是另一个过程的起点。
”所以一定要学生学会质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这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老师不要认为学生提出的问题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从而不敢放手,其实学生正是在经常的质疑中不断成长、成熟起来的,而教师与学生的每一次交流与碰撞,
对老师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成长呢?
陶行知先生有一句话:“先生之最大的成功,是培养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总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先生就永远无法体会成功的快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