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复习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26张PPT)
规划建成
公用基础设施的集聚 先建基础设施,再吸引投资者建厂。 (我国许多地方的新兴技术开发区)
1 工业地域的分类
(1)发育程度较高 (大范围)的工业地域
特点:面积广,协作企 业多,生产规模大
钢铁工业城 : 鞍山 包 石油城 :大庆 克拉 汽车城:长春
头 马鞍山 芝加哥(美国) 玛依 阿伯丁(英)
十堰 底特律
2.工业集聚形式和优势
(1)专业化的工业集聚
北京燕山石油化学工业区的集聚
生产工序上的联系
A为.工大业型聚企集业可提以加强企 业供间原的料信、息燃交料流、和技术 协半料作成以。及品B加辅.降助工低其材中间产品 运产输品费的用企和业能围源消耗。 C绕.进大而型降企低业生形产成本, 提成高专生业产化效的率工和利润,取 得业规集模聚效益。
焦煤
焦化厂
铁
钢
材
零部件生产与组装厂之间的联系(分厂与总厂的关系)
(生产工序上的联系)
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 共用当地的基础设施
工业联系
生产工序上的联系 空间利用上的联系
便于生产
工业联系
节省运费
工业的集聚
(二)工业的集聚
在工业发展中, 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 工厂往往发生近距离 集聚现象称为工业的 集聚。
D 4.下列排序不正确的是( )
A.钢铁工业区位指向变化:煤炭→铁矿石→港口 B.工业城市形成:钢铁厂→钢铁工业区→钢铁城市 C.工业地域形成: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 D.工业城市形成:面粉厂→糕点厂→糕点城
优点:可以共用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
珠江三角洲音响生产的工业集聚
加强企业间的信息 交流和技术协作
降低中间产品的运 输费用和能源消耗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文化水平 D、经济水平
【课堂测验】
A 1、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文化水平 D、经济水平
【课堂测验】
2、“愚公移山”的故事、“都江堰”工程、 1995年我国开始实施海洋伏季休渔制度分别 体现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3、征服自然:(工业文明)
在局部地区:环境污染演变为社会公害
在全球范围:大气保温效应和臭氧层破坏等, 危及人类生存
4、谋求人地协调:(后工业化时期)
人口激增
日
资源短缺 问题 益
环境污染
突
生态破坏
出
3、征服自然:(工业文明)
在局部地区:环境污染演变为社会公害
在全球范围:大气保温效应和臭氧层破坏等, 危及人类生存
一、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
下列说法反映了哪种人地关系思想?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人定胜天】
2、人类应制天命而用之。
3、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 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一、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
下列说法反映了哪种人地关系思想?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人定胜天】
2、人类应制天命而用之。 【天人相关论】
征服自然
谋求 人地协调
1、崇拜自然:
1、崇拜自然:
制约
1、崇拜自然:
制约
1、崇拜自然:
制约
2、改造自然:
1、崇拜自然:
制约
2、改造自然:
思想:天命观、有神 论,保护生物、因地 制宜。
1、崇拜自然:
制约
2、改造自然:
思想:天命观、有神 论,保护生物、因地 制宜。
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基础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人口的变化1. 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自然增长率降低并不意味着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就减少。
2. 二战后, 亚非拉许多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很快的原因?①由于政治上的独立, ②民族经济的发展, ③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
3.发展中国家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 实行计划生育, 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
4. 目前日本等发达国家由于社会保障制度健全, 生育观念的转变等, 出现的人口问题是“高龄少子化”现象, 使社会和家庭负担加重, 可能使未来经济发展一蹶不振。
因此必须大力推广鼓励生育的政策并适当接纳移民。
5.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可以划分为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三种类型, 其中:欧洲和北美: 现代型全球: 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实质还是传统型)我国: 基本现代型9. 美国的人口迁移: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 东北部老工业区的人口大量迁往南部和西部有新资源、新兴工业的“阳光地带”。
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城市环境改善和老工业区经济的重建, 还出现人口向老工业区和城市回流的现象。
10.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①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②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自然环境:气候、水、土壤、矿产等社会经济环境: 经济、交通、文化、家庭婚姻等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因素中, 经济因素往往起着重要作用;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13. 人口迁移的影响【对迁出地】有利影响: 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不利影响: 人才、劳动力的流失【对迁入地】有利影响: 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 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影响:人口密度增加, 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14.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①资.(成正比. ②科技发展水.(成正比.③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而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资源状况。
15.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措施?①国际社会倡导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规模内②建立公平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四章复习课件
4.廉价劳动力导向型工业有( D H) 5.技术导向型工业有( C )
(二)环境意识增强(就是变化), ___成为重要的区位因素。
化工厂—炼油厂
区位条件
便捷的__________ 充沛的____
丰富的______资源 离______较近:法国东北部的__
广阔的_____:西欧
衰落的原因(存在的问题)
________和______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
____的能源地位下降
_____、____的广泛使用
新技术炼钢的耗煤量逐渐__
世界性_____过剩 产钢、出口钢的国家越来越__
1、高技术工业特点有哪些?区位因素? 2、硅谷在世界上的地位? 3、硅谷区位因素有哪些?
市
硅谷
•
1、高技术工业通常有以下特点:从业人员的
知识和技能水平 高 ;增长速度 快 ,产品
更新换代的周期 短 ;研发费用 高 ;产
品面向 世界市场 。高新技术产业区位选择的
主导因素是 科技
,主要因素还
有 优美环境 、 高速交通 等。
___危机、___替代品的广泛使用
重化工业集聚带来__ 、 ___ 、 ____等问题
鲁尔整治措施:答案在P67 1_调__整__工__业__结__构_ 与布局
调整工业结构:指改造煤炭钢铁工业,发展新兴工业如电子汽 车石化。 调整工业布局:为就近获得通过荷兰鹿特丹港进口的铁矿,钢 铁工业日益集中到西部。
水泥厂
酿造厂 发电厂
污染 空气
污染 水源
钢铁厂
固体废弃
物污染
设在盛行风的__
人教版高中地理 必修二 第四章 总复习 练习题教学课件PPT中学公开课
2. 影响京张高铁走向的主要因素是 ( )
A.地形地势 C.资源分布
B.河网密度 D.工矿企业
答案
2.A 由图可知,京张高铁主要修建在山间平原,避开地势起伏较大的山区,因此影响京张高铁走向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地势。
在詹天佑主持建设的京张铁路建成100多年后,2019年12月京张高铁开通运营,设计时速最高可达350 km。 京 张高铁是连接北京市和河北省张家口市的城际高速铁路,也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交通保障设施。 下图为京张
2. 该高速铁路连接吉达国际机场,遵循的交通运输原则是 ( )Leabharlann A.依据运输需求 C.因地制宜
B.发挥综合运输优势 D.尽量少占耕地
答案
2.B 该高速铁路连接吉达国际机场,可实现高速铁路与机场的转运和衔接, 有利于发挥综合运输优势,B项正确。
知识点 1 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
2018年9月14日,由中国企业参建的世界首条穿越沙漠地带的高速铁路——麦麦高速铁路全面建成。 该高速 铁路的投入运营使麦地那与麦加的行车时间由4小时缩短至2小时。 该高速铁路途经沙特阿拉伯第二大城市吉达, 年客运量将突破1 500万人次,极大缓解当地的交通压力。 读麦麦高速铁路示意图,回答1— 3题。
A.地形地质 C.科学技术
B.河流水文 D.资源分布
答案
1.C 地形地质、 河流水文、 资源分布等自然因素一般在短时期内不会有太大变化;京张高铁设计时速最高可达350 km,说明科学技术的发展影响交通运输布局。 C项正确。
在詹天佑主持建设的京张铁路建成100多年后,2019年12月京张高铁开通运营,设计时速最高可达350 km。 京 张高铁是连接北京市和河北省张家口市的城际高速铁路,也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交通保障设施。 下图为京张
人教版地理必修2第四章复习提纲
(人教版)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记忆]时期人类思想人地关系采猎文明崇拜自然人地基本协调农业文明改造自然对抗性增强,环境受到破坏工业文明征服自然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环境问题尖锐谋求人地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环境问题趋缓后工业文明二、直面环境问题1、人地关系(对立、统一关系):(1)统一关系:人类是环境的组成部分①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占据一定的环境空间,从环境中获取资源(物质和能量)②人类的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2)对立关系:①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②环境对人类的反馈作用2、环境问题的产生:[理解记忆] 环境问题包括: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排泄物具有一定的容纳和清除能力(环境自净能力)。
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出现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出现环境污染等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的产生的主要原因:与人口压力、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和先污染后治理发展模式密切相关3、环境问题的表现:[记忆]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海洋污染、放射性污染)、生态破坏(包括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和臭氧的破坏、资源的枯竭、生物多样性减少)和资源短缺(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等)三大类。
4、环境问题的地域分布——地域差异:[记忆](1)全球性的环境问题(eg: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的破坏和土地荒漠化)和局域性的环境问题(环境污染事件演变为社会公害)(2)城乡差异:城市地区由于人口过度密集和经济活动繁忙,消耗大量资源,造成污染物集中,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乡村地区由于资源利用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知识点考点解题方法规律提炼汇总
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第一节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 1 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7)第一节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一、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1.任务⎩⎨⎧区域的交通线网、场站如何组织客流、货流如何分配、引导2.目的:实现区域运输的合理化,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影响因素(1)人文因素: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经济水平和技术、装备等。
(2)自然因素: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等。
4.原则(1)依据运输需求。
(2)适度超前。
(3)因地制宜。
(4)尽量少占土地。
(5)发挥综合运输优势。
(6)平衡地区发展,适应国防需要。
5.特点:总是处于变化之中。
二、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1.交通运输需求变化,促使交通运输布局变化(1)交通运输需求量较小,则布局的交通线标准较低、场站规模较小。
(2)交通运输需求量较大,则需要布局的交通线标准较高、场站规模较大。
2.区域内交通运输需求的差异,促使交通运输布局不同 (1)城市的交通运输需求大,成为区域交通运输网的节点。
(2)交通运输需求有运距、运时、运量、运价、运向等差异,促使综合性交通运输枢纽应运而生。
3.区域交通运输需求增长的特点,决定了区域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特点。
三、资金与交通运输布局1.区域经济发展程度,影响交通运输布局(1)经济落后的地区,交通线和站点较稀疏,质量较低。
(2)经济发达地区,交通线和站点较密集,质量较高。
2.区域经济水平提升,使交通运输布局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减弱。
交通运输布局“中巴经济走廊”是继“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之后的中国在南线部署丝绸之路建设的一条新路径。
但考虑到目前中国内地的铁路仍需要加快建设,同时中巴双方贸易额仍太小,且建设难度大,预计中巴铁路难以很快开工。
高中地理必修2第四章复习
高一地理必修2第四章知识梳理及巩固练习命题:叶银华 审核:张湛萍 曹益[主干知识]一、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1、影响工业的区位条件:①自然条件:土地(地形;租金)、水源。
②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劳动力、原料、动力、政策、科技 选择原则:以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取最高的利润 24、其它因素:政策(改革开放政策,西部大开发) 企业决策者的理念及心理(华侨在中国投资)5、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随着交通和科技的发展6、钢铁工业的三次区位变化: 接近燃料地 →接近原料地→接近市场(临海型) 二、 工业地域的形成1、工业联系:①工序上的工业联系②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2、工业集聚的作用:①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②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取得规模效益;③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
3、工业地域形成: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
分类: 按形成分类:自发形成、规划建设形成按性质分类:发育程度高的、发育程度低的4、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 (1)目的:为了充分发挥各地的区位优势(2)适宜分散的工业:产品“轻薄短小而且价格昂贵”的高科技产业(电子元器件)、产品结构复杂而且零部件种类繁多的复杂产品生产 (如汽车,飞机)(3)工业的地域联系所依赖的条件:①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 ②现代化的通信技术与手段。
三、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一)、传统工业区1、分布: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工业区(五大湖工业区)、中国辽中南工业区等2、特征:(1)建立在丰富的煤炭、铁矿等原料及燃料基地附近;(2)以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等传统工业为主;(3)以大型企业为核心,资金高度集中。
3、问题:原料和能源消耗量大,运输量大,污染严重。
4、衰落时间:20世纪50年代,尤其是70年代以来5、典型代表-----德国鲁尔工业区(1)主要区位条件:①丰富的煤炭资源(铁矿较少,需由法国和瑞典进口);②充沛的水源;③便捷的交通;④广阔的市场;⑤优越的地理位置(德国中西部,欧洲十字路口)(2)衰落原因:①生产结构单一;②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③世界性钢铁过剩;④新技术革命的冲击(根本原因);⑤环境恶化。
(2019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知识体系与知识点考点汇总
(2)分析区域特征。 (3)明确交通类型。 (4)判断交通特征。 (5)分析区位因素。 (6)分析交通影响。 2.实例分析 同样是修高架桥,京沪铁路主要是为了减少占用耕地,青藏铁路则主要是为 保护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和地质环境,四川雅安 —西昌高速公路 (下图 ),主要因该 地区多高山、断崖和深谷等,为减轻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在修建过程中, 修建了大量的桥梁、隧道。 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的原则可巧记为:“低、高、大、小”。
A .地形 B.气候
C.自然资源 D.经济发展水平
(2)目前我国已通车的城市高铁中,盈利能力最强的可能是 ( )
A .京沪高铁 B.武广高铁
C.哈大高铁 D.沪昆高铁
答案 (1)D (2)A
解析 第 (1)题,读图可知,我国高铁线路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东部地区经
济发达,运输量大,对交通运输需求大,故 D 项正确。第 (2)题,高铁沿线人口稠
密,经济发达,居民出行乘坐高铁的人数多,高铁盈利能力强。四个选项中,京
沪高铁沿线人口最多,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客运量最大,盈利能力最强,故
A项
正确。
专题二 交通类综合题答题模板
1.交通运输线区位条件分析
(1)新增设车站的原因主要是 ( ) A .周边居民点多 B.方便乘客换乘 C.原站点间距大 D.降低建设成本 (2)原花源站站点位置北移的目的是 ( ) A .减少运输负担 B.靠近运输客源 C.平衡站点间距 D.扩展城市范围 (3)近年来,我国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 A .经济快速发展 B.科学技术进步 C.其他运输落后 D.外来人口增加 答案 (1)B (2)C (3)A 解析 第 (1)题,读图可知,新增设车站主要是方便旅客换乘,故 B 项正确。 第(2)题,原花源站站点位置北移,可平衡站点间距,方便旅客集散,故 C 项正确。 第(3)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运输量快速增长,促使城市快速轨道交 通迅速发展,故 A 项正确。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知识点考点解题方法规律提炼汇总
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第一节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 1 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7)第一节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一、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1.任务⎩⎨⎧区域的交通线网、场站如何组织客流、货流如何分配、引导2.目的:实现区域运输的合理化,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影响因素(1)人文因素: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经济水平和技术、装备等。
(2)自然因素: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等。
4.原则(1)依据运输需求。
(2)适度超前。
(3)因地制宜。
(4)尽量少占土地。
(5)发挥综合运输优势。
(6)平衡地区发展,适应国防需要。
5.特点:总是处于变化之中。
二、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1.交通运输需求变化,促使交通运输布局变化(1)交通运输需求量较小,则布局的交通线标准较低、场站规模较小。
(2)交通运输需求量较大,则需要布局的交通线标准较高、场站规模较大。
2.区域内交通运输需求的差异,促使交通运输布局不同 (1)城市的交通运输需求大,成为区域交通运输网的节点。
(2)交通运输需求有运距、运时、运量、运价、运向等差异,促使综合性交通运输枢纽应运而生。
3.区域交通运输需求增长的特点,决定了区域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特点。
三、资金与交通运输布局1.区域经济发展程度,影响交通运输布局(1)经济落后的地区,交通线和站点较稀疏,质量较低。
(2)经济发达地区,交通线和站点较密集,质量较高。
2.区域经济水平提升,使交通运输布局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减弱。
交通运输布局“中巴经济走廊”是继“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之后的中国在南线部署丝绸之路建设的一条新路径。
但考虑到目前中国内地的铁路仍需要加快建设,同时中巴双方贸易额仍太小,且建设难度大,预计中巴铁路难以很快开工。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重要知识点和记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重要知识点和记忆点总结一、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1. 工业的概念及分类:工业是指从事自然资源的开采,对采掘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物质生产部门。
工业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轻工业和重工业,加工工业和原料工业等。
2. 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土地、水源、原料(矿产等)、燃料(动力)、劳动力、交通及基础设施、市场、技术、国家政策、工业基础、农业基础、个人偏好等。
不同的工业类型对区位因素的要求不同,如原料导向型工业应接近原料产地,市场导向型工业应接近市场等。
二、工业地域的形成1. 工业联系:工业联系是工业社会化、专业化生产的必然结果。
工业联系包括生产上投入—产出联系、非生产上的空间联系、非物质上的信息联系等。
2. 工业地域的形成:工业地域是工业集聚而形成的地域。
工业集聚的形式有多种,如生产工序上的联系(纺织厂和印刷厂之间)、空间利用上的联系(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的企业)等。
工业地域的规模可分为工业点(工厂)、工业区(如上海金山)、工业枢纽(如上海)、工业地区(如沪宁杭工业区)等。
三、工业分散与工业地域联系工业分散是工业地域发展的另一种形式。
工业分散的原因包括老工业区的发展趋于饱和状态,使新建企业不得不迁出老工业区;以及由生产联系的工业企业之间的分散现象,这是为了充分发挥各地的区位优势而形成的。
工业地域联系则是指不同工业地域之间的经济、技术、信息等联系。
四、记忆点1. 工业的概念及分类:记住工业的基本定义和主要分类,理解不同工业类型的特点和区别。
2. 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掌握影响工业区位的各种因素,理解它们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机制。
3. 工业联系和工业地域的形成:理解工业联系的不同类型和工业地域形成的原因,掌握工业地域的不同规模和类型。
4. 工业分散与工业地域联系:了解工业分散的原因和工业地域联系的重要性,理解它们对工业地域发展的影响。
以上是对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的重要知识点和记忆点的总结和概述。
(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要点总结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一、区位选择因素 1、 自然因素 (1)水源 (2)土地 (3)原料 (4)能源2、经济社会因素 (1)市场 (2)交通 (3)科技 (4)政策 (5)劳动力 (6)资金 (7)农业基础 (8)个人偏好3、环境因素(1)废渣污染严重的工业区位选择:远离居民区和农田(2)废气污染严重的工业区位选择:盛行风的下风地带或垂直地带(3)废水污染严重的工业区位选择:远离水源地或河流上游活动 科技进步导致工业区位选择因素的变化科技进步→交通运输条件改善(高速化、大型化)→工厂可以远离原料地、燃料地布局 →工业生产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提高→对劳动力素质、人才、科技的要求提高 →对信息的依赖程度提高→靠近市场布局→对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对原料、燃料的依赖程度下降阅读 钢铁工业的区位选择变化第二节 工业地域的形成一、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2、工业地域(1)工业地域的形成①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以工序上的工业联系为基础②规划形成的工业地域:或以工序上的工业联系,或以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为基础二、工业分散→工业的地域联系1、工业分散(1)原因①原料和产品质量轻、体积小、价值高(如电子元器件)②产品结构复杂、零部件种类繁多(如汽车)③工业集聚过度,导致环境污染、成本增加(2)效益①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区位优势,提高经济效益②形成了跨国企业2、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1)现代化的交通(2)现代化的通信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一、传统工业区(以鲁尔区为例)典型地区:美国东北部、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意大利西北部、中国辽中南地区。
1、生产特点(1)、发展基础:丰富的煤炭和铁矿石(主导因素为原料导向型)(2)、工业部门:(煤炭、火电、化工、钢铁、机械、纺织)以重工业为主(3)、生产规模:以大型企业为主(4)、分布特点:高度集聚2、区位条件(1)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德国中西部莱茵河畔,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区域内,欧洲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2)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量多,河流流量大,水源充足(3)靠近法国的洛林铁矿(4)鲁尔煤田的煤炭储量丰富、开采条件好、品质优良(5)市场广阔(6)水陆交通便利(内河航运)3、衰落原因(1)新科技革命的冲击(根本原因)(2)产业结构单一(3)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①石油和天然气广泛使用,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下降②冶金技术的进步,使煤炭消耗量减少③开采条件变差,成本增加(4)世界性的钢铁产能过剩①钢铁生产国和出口国越来越多,钢铁市场竞争激烈②钢铁替代品(橡胶、塑料)的广泛使用,使钢铁需求量减少(5)高度集聚,造成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地价上涨、成本增加4、整治措施(1)调整产业结构(核心措施)①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②发展高技术工业(如石油化工、汽车、电子工业)③发展第三产业(如金融业、旅游业、科技、教育)(2)调整工业布局①向德国西部和南部转移②向荷兰沿海转移(3)优化环境①控制工业三废的排放②植树种草5、整治效益(1)产业结构多样化(2)工业布局趋于合理(3)成为环境优美的地区活动中国辽中南重化工业基地的区位条件1、地理位置优越:濒临黄海、渤海海峡和渤海,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北起辽宁省中部腹地、南至辽东半岛南端,临近京津冀工业基地2、水源不足:降水量少、水污染严重3、铁矿石、海盐资源丰富(鞍山铁矿)4、石油、煤炭资源丰富5、重化工业产品市场广阔6、交通便捷(铁路)二、新工业区(以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新工业区为例)典型地区: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温州乡镇企业、珠三角专业镇。
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复习归纳 课件-人教版必修二高中地理
地原
形山
自 然 因
地 水文水
系
素 地质
气候
经济因素 社会因素 技术因素
主要影响 平原地形对线路的限制少,选线时应尽量少占耕地,处理好线 路与农田水利设施、城镇发展的关系 线路应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复杂区;在陡坡上修 建“之”字形线路或开凿隧道
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减少桥涵总长度
专题归纳整合
❖专题一 “四看”交通运输需求及其变化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一看区域自然资源分布及开发状况
区域自然资源丰富且大规模开发→运输 需求量大→交通运输线路密集、站点多。
二看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区域经济发达→运输需求量大→客、货 运输繁忙→交通运输线路密集、站点较多。
三看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
区域人口、城市密集→运输需求量大→ 交通线路密集、站点较多。
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复习归纳 课件-人教版必修二高中地理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复习归纳课件-人教版必修二高中地理
五.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对 聚落空间形态变化的影响
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复习归纳 课件-人教版必修二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复习归纳 课件-人教版必修二高中地理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复习归纳课件-人教版必修二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复习归纳 课件-人教版必修二高中地理
二、影响交通线布局的因素
区位因素
平
注意避开断层、滑坡和泥石流多发区,特别是在开凿隧道时, 要选择地质条件稳定的地区 注意沿线暴雨、大风等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和积雪的厚度。 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低,都需要根据当地的降水量等条件进 行设计 国道干线以直达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省道等地 方性公路,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出行需求为主,尽量通 过当地的居民点、车站、码头等 维持社会稳定和繁荣,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边疆少 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社会经济发展 克服不利的自然因素,充分发挥先进科技的突出作用,使交通 线延伸到更广阔的范围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四章复习提纲
高一地理必修2复习纲要II复习目标: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理解课本难重点,并能解决相关问题;强化地图和图表的判读和运用;能将课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4.1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1.从经济利益看工厂应选择在具有明显区位优势的地方,以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
2.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记忆]3.工业类型:(按影响布局主导因素分类)[理解]4.鞍钢与宝钢的区位选择:[记忆]鞍钢区位条件:自然条件:地处原料地、靠近燃料地、初期用水、用地条件较好社会经济条件:靠近市场、劳动力充足、交通便捷宝钢区位条件:自然条件:水资源丰富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广阔、水陆交通极佳、技术水平高、人才密集5.从环保角度分析污染工业的布局(给出地图会分析各个工业的布局位置)[记忆]大气污染:工厂设在居民区常年盛行风向的下风地带或与常年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水污染: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固体废弃物污染:远离居民区和农田6.一个工厂的区位选择整体分析思路:[理解]经济角度社会角度环境角度4.2工业地域的形成一、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1.工业联系[理解](1)投入——产出的联系第一种是甲企业的产出是乙企业的投入。
如纺纱——织布——印染——服装制造。
同一工厂中不同工序之间的联系也属于这种联系方式。
(2)非生产上的空间联系有些工厂相互之间并没有生产工序上的联系,却在地理空间上联系在一起,工厂之间这种空间联系有的为了共同利用基础设施,有的为了共同利用廉价劳动力等。
2、工业集聚意义 [记忆]工业的集聚的优点,可以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等,最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
3.工业地域 [理解](1)工业地域的概念工业集聚而形成的地域,我们称之为工业地域。
(2)工业地域的形成工业地域按照不同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两类:①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主要是在生产上有投入—产出联系的工业企业自发集聚形成的;②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既有与前者相同的类型,也有在共同的基础设施条件吸收下,不同工业集聚而形成的。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四章学问点总结地理学是一门根底课程,下面是由我共享的高一地理必修二第四章学问点总结,盼望对你有用。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四章学问点总结:工业的区位选择1、工业生产主要在工厂里,劳动力利用动力和机械设备,将原材料制成产品的过程2、从经济效益看,工厂应中选择在具有明显优势条件的地方,以花费最低的生产本钱获得最高利润3、工业生产过程的投入要素有土地劳动力、资金、能源、水源和原料、零部件。
产品除产品外还有工业三废(废气、废水、废渣)4、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土地、水源;社会经济因素市场、运输、动力(燃料)、原料、科技,政策5、工业区位分析类问题的表达方式:地形平坦,适合建工厂;水源足够。
市场广袤,运输便利,能源足够,原料丰富,科技兴盛,政策支持,劳动力丰富6、各种导向型工业的特点、典型工业部门和布局原那么①原料导向型工业原料不便长途运输或运输本钱较高,制糖、水产品加工、水果罐头加工等,布局时应接近原料产地。
②市场导向型工业产品不便长途运输或运输本钱较高,啤酒,家具制造、炼油等,布局时应接近市场③动力导向型工业须要消耗大量能量,电解铝(有色金属类)等,布局时须要接近火电厂或水电站④劳动力导向型工业须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服装工业(加工),电子装配工业,鞋帽加工工业等,布局时应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⑤技术导向型工业技术需求较高,飞机、精细仪表等(服装设计等也应属于此类),布局时应接近高等教化和科技兴盛地区7、工业区位因素的变更工业区位选择越来越重视科学技术因素。
由于交通和科技的开展,一些原料导向型工业的区位选择,降低了对原料和动力等区位因素的依靠程度。
8、鞍钢和区位选择因素是接近燃料和原料产地宝钢的区位因素是便利的交通和广袤的市场。
9、宝钢的煤炭来自安徽淮南和山西等,铁矿石主要来自澳大利亚、印度和巴西等10、钢铁工业区位的三次变更:在早期,以煤炭资源为主导因素,钢铁工业靠近大煤田,如德国鲁尔区;20世纪初期,以铁矿资源为主导区位因素,向大铁矿靠近,如包钢,武钢,鞍钢;二战后,在沿海钢铁消费区布局,便于原料和产品的运输,如上海宝钢,日本太平洋沿岸的工业区11、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哪些工业区位因素发生了变更交通条件改善和运输实力提高工业生产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提高工业产业对信息的依靠程度提高12、影响工业区位的其他因素有环境质量已成为重要的工业区位因素;政策也成为重要的工业区位因素,如东部沿海经济的开展,西部开发,振兴东北等;企业决策者的理念和心理因素,也成为重要的工业区位因素之一,如华人华侨回乡投资建厂等。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1-4章)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1-4章)高中地理必修二是研究我国的自然环境和资源分布的基础课程。
本文将对第1-4章的主要知识点进行归纳,包括区域自然环境的特点、资源的分布特征以及地球自然环境中的一些重要现象和规律。
第1章区域自然环境1.1 区域自然环境的概念和属性区域自然环境由自然地理要素和自然地理过程组成。
自然地理要素包括地形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过程包括阳光辐射、大气环流、水文循环和生物地理过程等。
1.2 区域自然环境的形成与演变区域自然环境形成和演变的原因有地质构造、气候变迁、水文过程等。
地质构造导致地貌形态的形成和变化,气候变迁影响大气环流和降水分布,水文过程包括河流水系的形成和水体的运动等。
1.3 区域自然环境的分类与特征根据自然环境的特点和分布,可以将我国划分为东部沿海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西南喀斯特地貌地区和西北高原地区等。
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自然环境特点,如东部沿海地区具有湿润气候和发达的河流水系,而西北高原地区则是干旱的草地和沙漠地区。
1.4 区域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区域开发与可持续发展需要考虑自然环境的特点和资源的分布,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以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
可持续发展需要根据地方条件选择适宜的发展方式,如生态旅游、农业发展和环境治理。
第2章资源与环境2.1 资源的概念和分类资源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物质基础,可以分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自然资源包括能源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等,人文资源包括文化资源、科技资源和人力资源等。
2.2 自然资源的分布与利用自然资源的分布受地质构造、气候条件、水文过程等影响。
能源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矿产资源的分布与地质构造和地质作用有关,水资源的分布与气候条件和水文循环有关,土地资源的利用需要考虑土壤肥力和土地利用方式等。
2.3 人文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人文资源的保护与开发需要提倡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四章会考复习总结
必修二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一、工业区位因素1、工业区位因素(重点、选择题、综合题)①自然因素:原料、燃料(能源)、水源、土地;②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政策、资金、工业基础(历史因素)。
③环境因素:如:热带季风气候(印度等国):夏季,西南季风;冬季,东北季风。
应把工厂布局在东南和西北郊区。
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中国、日本、朝鲜半岛等国):夏季,东南季风;冬季,西北季风。
应把工厂布局在西南和东北郊区。
④社会需求:政策:20世纪80年代之前在内地建立的大型企业,在西部地区建设的纺织工业中心;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沿海地区经济迅猛发展。
20世纪末西部大开发。
乡土情感及企业决策者的理念和心理素质:港澳台胞,海外华人华侨回国、回乡投资建厂。
2、区位选择原则:(理解)从经济效益看,工厂应当选择在具有明显优势条件的地方,以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
3、(重点、选择题、综合题)根据影响成本的主导因素不同,不同类型工业部门的区位选择原则不同。
(课本P58图4.2)★工业类型工业特点★部门举例★区位选择原则(布局原则)原料导向型工业原料不便长途运输或运输成本较高甜菜或甘蔗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接近原料地市场导向型工业产品不便长途运输或运输成本较高啤酒厂、家具厂、印刷厂、石油加工厂、食品加工厂接近消费市场动力导向型工业需消耗大量能源有色金属冶炼厂如:炼铝厂、炼铜厂等接近火电厂或水电厂劳动力导向型工业需投入大量劳动力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玩具厂接近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技术导向型工业技术要求高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仪表、微电子工业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的地区二、(理解)工业区位因素变化区位因素变化的表现①原料对工厂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②市场对工厂区位的影响逐渐加强;③沿海港口、铁路枢纽、高速公路沿线对工厂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哪些属于内在原因? 煤炭工业、钢铁工业衰落的原因?
煤炭工业衰落的原因? 1.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2.煤炭开采由露天开采转为地下开 采,开采成本上升,经济效益下降。
钢铁工业衰落的原因?
钢铁生产国、出口国越来越多 经济危机、钢替代品的广泛使用
传统工业区
(二)典型实例:德国鲁尔区
2.模式②:下图中大圆圈表示主导因素, 本图表示市场导向型。
3.模式③:
图中没有标注箭头的为主导因素,本图表示市场导向型。
4.模式④:
A为能源导向,B为劳动力导向,C为原料导向
要点探究
读某工业部门在某城市及其附近地区土地、运输和劳动 力等成本曲线图,其中土地成本和运费都只与距城市中心 的远近、交通通达度有关。完成(1)~(3)题。
()
A.需要的原料和能源少 B.产品科技含量高
C.以航空运输为主 费市场
√D.靠近原料地和消
(3)现阶段,丙类工厂适宜布局在我国( )
A.环渤海地区 C.珠江三角洲
B.长江三角洲地区
√D.中、西部地区
要点探究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表示工业导向型的模式图: 1.模式①:图中坐标中心距哪个因素所在线的
线段最长,即谁为主导因素,如图(a)为技术导向型, 图(b)为劳动力导向型。
日本的 九州岛
(二)新工业区的新体现在那三个方面?
时间新、地区新、形式新
(三)新工业区的类型?共同特点?
以传统轻工业部门为 主形成的新工业区
高技术工业
在没有传统工业基础的乡村地区,形成的以 灵活多变的中小企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二、新工业区
(四)案例: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工业区
1.意大利新工业区的特点 (记忆)
B.制糖厂
C.乳制品厂
D.炼铝厂
2.工业区位因素不断变化,区位选择越来越重视 哪个因素?
科技因素
近原料、燃料地
近市场
3.鞍钢和宝钢的区位因素? 4.钢铁工业区位因素的3次变化?
近煤炭 近铁矿 近市场
三、环境效益:
(1)环境污染严重工业的区位选择?p157
大气污染 水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2)对环境敏感的企业的区位选择? 高技术产品及食品等工业
市场稳定(军事订货)
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
哪个是独有条件?
高技术工业的共性区位因素(记忆): • 技术和人才----靠近高等院校或科技发
达地区
• 便捷的交通(临空型)
• 优美的环境
A
4
3
2
6
8
6
29
表二 工厂
某工厂的成本比较表 电费 原材料运费
(单位:美元/吨)
成本构成
成品运费
其他
成本 合计
B 138.6
44
33
7206
288.2
表三 工厂
某工厂的成本比较表 (单位:美元/吨)
成本构成
手工费
税费
运费
其他
成本 合计
C
1100
600
500
410
2600
1. 从表中分析,影响表一、表二、表三所示的三个工厂的主要区位因素分别是( B )
一.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土地、水源、原料
▪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动力、科技 等
二.经济效益:1.五种导向型工业?p129
合作交流 阅读下列三个表格,据此回答小题:
表一 某工厂的成本比较表 (单位:美元/吨)
工厂 劳动费
成本构成 电费 燃料费 原料费 成品运费 税费
成本 合计
高技术工业的特点: 从业人员具有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 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较短 研究开发费用在销售额中的比例较高 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新工业区
(4)美国的“硅谷”
“硅谷”迅速发展的区位因素(记忆):
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
气候宜人(地中海气候)
交通便捷(航空运输、高速公路)
全世界的人才高地(斯坦福大学)
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市中心的距离(千米)
(1)表示土地、运输、劳动力成本的曲线依次
是( )
A.a、b、c
B.b、a、c
C.c、b、a
√D.c、a、b
(2)综合考虑土地、运输、劳动力等成本,该 工业部门应布局在( )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3)从主导因素看,该工业部门最可能是
√( ) A.普通服装厂
“小轻同专散”
2.意大利新工业区形成条件(记忆)
新工业区
(四)案例: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工业区 3.意大利新工业区独特的发展模式(重点记忆) 以中小企业集聚的工业小区 为独特的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的优势是什么?
加强专业化 提高生产效率 降低生产成本 增强市场竞争力
新工业区
(4)案例:美国的“硅谷” 主要工业部门:微电子工业
4.社会效益: (1)政策因素
国防需要、 改革开放等 (2)企业决策者的理念和心里因素
乡土情感、 个人偏好等
工业联系
工业地域的形成
导致
结果
工业集聚
工业地域
工序上的联系: 投入——产出联系
空间利用上的联系: 共用基础设施
共用廉价劳动力
目的: 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利润, 取得规模效益。
分类:
按形成分类 按发育程度分来 (注意实例)
德国鲁尔区的五大工业部门?哪两大 部门是鲁尔区经济的基础?
一、传统工业区
(二)典型实例:德国鲁尔区
1.区位优势有哪些?(记忆) 煤炭资源丰富 水源充足 交通便利 市场广阔 离铁矿区近
传统工业区
(二)典型实例:德国鲁尔区
衰落的原因: (记忆)
生产结构单一 √
煤炭能源地位下降 世界性钢铁过剩 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冲击
A.劳动力、能源、市场
B.市场、能源、劳动力
C.原料、市场、劳动力
D.能源、劳动力、市场
要点探究
1 图25-1中甲、乙、丙反映了三类工厂的投入构成情况 ,据此回答(1)~(3)题。
(1)按主导因素划分,甲类工厂代表的工业类型是
()
√A.市场指向型 C.原料指向型
B.劳动力指向型 D.动力指向型
(2)乙类工厂运费占比例低的原因最不可能是
目的 工业分散
充分发挥不
同地方的区 位优势
结果 工业的地域联系
轻薄短小,价格昂贵的电子元器 件厂与组装厂间的分散
复杂产品的零部件厂与组装厂间 的分散
地域联系的方式: 交通运输 通信
一、 传统工业区: (一) 概况: “二” 两个区位条件:
“三” 三个问题: “四” 四个代表地区 “五” 五个工业部门(企业规模)
综合整治措施:(记忆)
•调整工业结构与布局: 减少重工业企业数量,发展新工业,
优化工业结构、
•发展第三产业: 发展科技和教育、旅游、金融等
•优化环境: 治理污染、植树造林
二、新工业区
(一)世界著名的新工业区
英国的 苏格兰
德国南部 慕尼黒地区
北京的 中关村
美国 “硅谷”
意大利东北部 和中部地区
印度的 班加罗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