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酮类化合物总结
黄酮类化合物概述
3 O 二氢异黄酮
O 查耳酮
O2
3 O 异黄酮 O
O 苯骈色酮
1 O2
3 4 O 二氢黄酮
O
黄烷类 O
花青素
二、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
由葡萄糖分别经莽草酸途径和乙酸-丙二 酸途径生成对羟基桂皮酸和三分子乙酸, 合成查耳酮,再经过查耳酮异构酶的作用 形成二氢黄酮。二氢黄酮再在各种酶的作 用下衍变为各类黄酮。
HO
O
Oglc
O 甘草苷(liquiritin),具有溃疡抑制作用
柚皮素(Naringenin):来源于芸香科植物柚(Citrus paradisi Macfadyen)的果实;具有抗菌, 抗炎, 抗癌,解痉 和利胆作用.
结构式:
HO
O
OH
OH O
4.二氢黄酮醇类(flavanonols)
1 O2
葛根总黄酮具有扩冠、增加冠脉流 量及降低心肌耗氧量等作用。 大豆素具有类似罂粟碱的解痉作用。 大豆苷、葛根素及大豆素均能缓解 高血压患者的头痛等症状。
HO
O
O
化合物名称 取代基
大豆素 OH 大豆苷
葛根素
7,4'-二OH
4'-OH, 7-glc 7,4'-二OH,8-C-glc
7.二氢异黄酮类
O2
新红花苷(neo-carthamin)(无色) 氧化酶
SO2
HO
O
OH
O Oglc O
醌式红花苷(红色)
红花在开花初期,花冠呈淡黄色;开花中期,花冠呈深黄色;开 花后期或采收干燥过程中由于酶的作用,氧化成红色。
6.异黄酮类 (isoflavones)
O2
3 O
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开放分类:生物化学科学自然科学药物编辑词条分享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是一类存在于自然界的、具有2-苯基色原酮(flavone)结构的化合物。
它们分子中有一个酮式羰基,第一位上的氧原子具碱性,能与强酸成盐,其羟基衍生物多具黄色,故又称黄碱素或黄酮。
黄酮类化合物在植物体中通常与糖结合成苷类,小部分以游离态(苷元)的形式存在。
绝大多数植物体内都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它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以及抗菌防病等方起着重要的作用。
编辑摘要目录1 结构类型2 理化性质3 鉴别反应4 分布特点5 药理活性1 结构类型2 理化性质3 鉴别反应4 分布特点5 药理活性6 相关词条7 参考材料2-苯基色原酮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是一类存在于自然界的、具有2-苯基色原酮(flavone)结构的化合物。
它们分子中有一个酮式羰基,第一位上的氧原子具碱性,能与强酸成盐,其羟基衍生物多具黄色,故又称黄碱素或黄酮。
黄酮类化合物在植物体中通常与糖结合成苷类,小部分以游离态(苷元)的形式存在。
绝大多数植物体内都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它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以及抗菌防病等方起着重要的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具有多种生物活性,除利用其抗菌、消炎、抗突变、降压、清热解毒、镇静、利尿等作用外,在抗氧化、抗癌、防癌、抑制脂肪酶等方面也有显著效果,是重要的天然产物之一。
黄酮类化合物 - 结构类型最早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是指母核为2-苯基色原酮的一类化合物,现在则泛指两个苯环(A 环与B 环)通过中央三碳相互联接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
根据中央三碳的氧化程度、是否成环、B 环的联接位点等特点,可将该类化合物分为多种结构类型,其基本母核结构见下表。
类型母体结构代表化合物黄酮类(flavone )黄岑素(baicalein )、黄岑苷(baicalin )黄酮醇类(flavonol )槲皮素(quercetin )、芦丁(rutin )二氢黄酮类(dihydroflavone )陈皮素(hesperetin )、甘草苷(liquiritin )二氢黄酮醇类(dihydroflavonol )水飞蓟素(silybin )、异水飞蓟素(silydianin )异黄酮类(isoflavone )大豆素(daidzein )、葛根素(purerarin )二氢异黄酮类(dihydroisoflavone )鱼藤酮(rotenone )查尔酮类(chalcone )异甘草素(isoliquiritigenin )、补骨脂乙素(corylifolinin )橙酮类(aurones )金鱼草素(aureusidin )黄烷类(flavanes )儿茶素(catchin )花色素类(anthocyanidins )飞燕草素(delphinidin )、矢车菊素(cyanidin )双黄酮类(biflavone )银杏素(ginkgetin )、异银杏素(isoginkgetin )黄酮类化合物除少数游离外,大多与糖结合成苷。
黄酮类化合物分类
黄酮类化合物分类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黄酮骨架的天然有机化合物,根据其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的差异,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黄酮醇类(Flavonols):如槲皮素(Quercetin)、芦丁(Rutin)、花青素(Anthocyanins)等,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和抗炎活性。
2. 黄酮酮类(Flavones):如黄酮(Apigenin)、山奈酚(Naringenin)等,具有抗菌、抗肿瘤和抗炎活性。
3. 黄酮甙类(Flavonoid glycosides):是黄酮类化合物与糖分子结合形成的化合物,如异鼠李素(Isoquercitrin)、槲皮素-3-O-葡萄糖苷(Quercetin-3-O-glucoside)等,在草药中常见。
4. 黄酮类异黄酮(Isoflavones):如大豆异黄酮(Genistein)、大豆黄酮(Daidzein)等,是一类特有于豆科植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雌激素样活性和抗氧化活性。
5. 黄酮类黄酮酶抑制剂(Flavonoid enzyme inhibitors):如橙皮素(Quercetin)、杂黄酮(Luteolin)等,具有抑制多种酶活性的作用,如酪氨酸酶、脂氧合酶等。
以上是黄酮类化合物的一些常见分类,具体的分类还有很多细分的类别,根据其结构和功能的差异而来。
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1.分类几种重要黄酮类化合物:黄芩苷 甘草素OO87654325'1'6'2'4'3'1OHHOO O COOH OHOHOHOO8654325'1'6'2'4'3'1HO OH 7牡荆素 葛根素OO7654325'1'6'2'4'3'1OHOH HO 8O HO HOCH 2OH HOOO65425'1'6'2'3'13OHHOO HO HOCH 2OH HO784'槲皮素 (+)-儿茶素OO87654325'1'6'2'4'3'1OHHO OH OHOH2. UV 谱1)黄酮类化合物在甲醇溶液中的UV 谱识别诀窍:1.单纯黄酮在带Ⅱ最大吸收波长为250nm,如红移将近20nm考虑5位有羟基取代,一旦红移不超过10nm,则一定5位无羟基取代,如果稍稍红移,则6、7、8位可能有羟基取代;2.带Ⅱ强,带Ⅰ弱(肩峰),考虑异黄酮、二氢黄酮和二氢黄酮醇,二氢黄酮和二氢黄酮醇最大吸收波长比异黄酮大;3.带Ⅱ弱(近乎肩峰),带Ⅰ强,考虑查耳酮和橙酮,橙酮最大吸收波长比查耳酮大;4.带Ⅱ带Ⅰ都有一定程度的峰(此时可能带Ⅱ弱,带Ⅰ强,但不同于查耳酮和橙酮,不是肩峰),此时考虑黄酮和黄酮醇,黄酮醇带Ⅰ最大吸收波长比黄酮大(还是由于羟基的影响而红移);当带Ⅰ>350nm,则多为黄酮醇或其苷类;5.如果带Ⅰ最大吸收波长超过了400nm,极少可能为上述黄酮类,有可能为橙酮类或花青素类;6.3-OH甲基化或苷化使带Ⅰ(328—357nm)与黄酮的带Ⅰ波长范围重叠,5-OH甲基化使带Ⅰ和带Ⅱ紫移5—15nm,4’-OH甲基化或苷化使带Ⅰ紫移3—10nm。
2)加入诊断试剂的黄酮类化合物在甲醇溶液中的UV谱因黄酮及其苷类均可溶于甲醇(MeOH)和乙醇,而乙醇中含有的痕迹量水分可以抑制诊断试剂三氯化铝(AlCl3)与黄酮上邻二酚羟基(OH)形成络合物,故多选用MeOH做紫外-可见光谱测定用的溶剂;然后在溶有样品的MeOH溶液中,分别加入五种诊断试剂:甲醇钠(NaOMe)、醋酸钠(NaOAc)、醋酸钠/硼酸(NaOAc/H3BO3)、三氯化铝(AlCl3)、三氯化铝/盐酸(AlCl3/HCl),将测得的各种谱图进行对比分析,解析该类化合物的结构。
黄酮类化合物
一、性状
3. 旋光性
二氢黄酮(醇)、二氢异黄酮、黄烷醇——含手性碳 原子——具有旋光性,其它黄酮类不具有旋光。
黄酮苷—结构中引入糖基—具有旋光性—多为左旋。
二、溶解性
溶解度取决于存在状态 苷:亲水性 苷元:亲脂性
平面型分子
易溶热水、甲醇、乙醇;难溶CHCl3 易溶MeOH、EtOH、Et2O;难溶于水
+ H OO O O
4‘ H
+
O
+
7
+
O
-
O
P-∏共轭7 、4′OH 酸性强
O
-
三、酸性与碱性
(二)碱性
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γ-吡喃环上的一位氧原子,因 有未共用电子对,故表现出微弱的碱性。 • 与强无机酸生成盐,生成的盐不稳定,加水后即可分解。 • 黄酮类化合物溶于浓硫酸、盐酸生成的佯盐,常常表现 出特殊的颜色,可用于鉴别。
‥
H+ O
+
O
X-
γ
O
OH
三、酸性与碱性
(二)碱性
各种黄酮类化合物溶于浓硫酸后生成的佯盐所呈 现的颜色如下: •黄酮,黄酮醇类 •二氢黄酮类 黄~橙色, 并有荧光 橙(冷时)~紫红色(加热时)
•查耳酮类
•异黄酮,二氢异黄酮类 •橙酮类
橙红~洋红色
黄色 红~洋红色
四、显色反应
(一)还原试验
1. HCl-Mg(Zn)粉反应:是检查中药中是否有黄酮类化 合物的最常用的方法。
而在木质部坚硬组织,则多为游离的苷元。
概述
生理活性
• 葛根总黄酮及葛根素、银杏叶总黄酮:具有扩张冠状 血管作用,用于治疗冠心病; • 芦丁、橙皮苷、d-儿茶素:具有降低毛细血管脆性和 异常通透性作用,用作毛细血管性出血的止血药及治 疗高血压、动脉硬化的辅助药; • 水飞蓟素、次水飞蓟素:肝保护作用 ,临床上用于治 疗急、慢性肝炎,肝硬化等; • 异甘草素、大豆素:具有类似罂粟碱的作用,解除平 滑肌痉挛。
黄酮类化合物综述
和转移,对多种癌症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在保健品领域的应用
改善心血管健康
黄酮类化合物可以降低血压、改善血脂代谢,对预防和治疗心血 管疾病具有积极作用。
增强免疫力
黄酮类化合物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抵抗力,对于免疫力 低下的人群具有保健作用。
抗衰老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可以延缓细胞衰老,保持 机体健康状态。
报告范围
•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和分类:本文将介绍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分类以及 各类黄酮化合物的特点。
• 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本文将详细阐述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 质,如溶解性、稳定性等,以及它们的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 。
•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和纯化方法:本文将介绍从天然产物中提取、分离 和纯化黄酮类化合物的常用方法和技术。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代谢途径与产物
代谢途径
黄酮类化合物在植物体内可以通过多种代谢途径进行转化和降解,包括羟基化、甲基化、糖基化等。
代谢产物
黄酮类化合物的代谢产物丰富多样,包括黄酮、黄酮醇、异黄酮、花青素等,这些代谢产物在植物中 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如抗氧化、抗炎、抗癌等。
05 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 及机制
抗氧化作用
生物活性与药理作用
抗氧化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能 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化 应激损伤。
其他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还具有抗过敏、抗病毒、抗 寄生虫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
抗炎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炎 症症状,对于炎症性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 作用。
心血管保护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
常用CHCl3-MeOH作为流动相。
OH HO O
HO
OH O OH
OH
O
OH
O
硅胶柱色谱,以CHCl3-MeOH作为流动相
硅胶柱上各种溶剂的洗脱能力:
石油醚 < 苯 < 氯仿 < 乙醚 < 醋酸乙酯
< 吡啶 < 丙酮 < 乙醇 < 甲醇 < 水
(2) 聚酰胺柱色谱
原理: 通过分子中的酰胺羰基与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上的酚羟 基形成氢键缔合而产生吸附作用。
OH
O O OH
OH OH O O
2.6.2 柱色谱法
常用吸附剂或载体有硅胶、聚酰胺及纤维素粉等,
也有用氧化铝、氧化镁及硅藻土。
(1) 硅胶柱色谱:
此法应用范围最广,主要适于苷元的分离,异黄酮、
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及高度甲基化的黄酮及黄酮
醇类。少数情况下,在加水去活化后也可用于分离
极性较大的化合物,如多羟基黄酮醇及其苷类等。
O
2
名称 黄酮醇类 Flavonols 异黄酮类 Isoflavones
三碳链部分 结构
O OH O
O
3
O
O
O
OH
O
O
其他黄酮类化合物结构类型:
黄烷-3-醇类 Flavan-3,4-ols
O OH
橙酮类 Aurones
O CH
O
黄烷-3,4-二醇类 Flavan-3,4-diols
O OH OH
口山酮类 Xanthones
O
O
O
花色素类 Anthocyanidins
+ O
高异黄酮类 Homoisoflavones
第五章_黄酮类化合物总结
O
O
OH O
OH
OH
第二节 理化性质及显色反应
一、性状 二、溶解性
三、酸性与碱性
四、显色反应
二、 溶解性
与分子存在状态有关
H2O 游离黄酮 黄酮苷 MeOH +
黄酮苷和苷元均易 溶于甲醇、乙醇
EtOH + + Et2O + CHCl3 + -
+(热) +
第二节 理化性质及显色反应
二氢黄酮类
O
二氢黄酮醇类
O OH
O
O
OH HO O
HO O OH OH O
O O
OH CH 2OH OCH 3
OH
O
甘草素 对消化性溃 疡有抑制作用
水飞蓟素
保肝作用
常见植物
CH3
HO O
OR
HO CH3 OH
O O CH2 OH OH HO O OH 橙皮苷 O
OH O OH
H3C
OH
O
OH
O
杜鹃素 R=H 紫花杜鹃素 R=CH3
黄酮类即以2-苯基色原酮为基本母 核,且3位上无含氧基团取代的一类化合 物。
2.黄酮醇类:
黄酮醇类的结构特点是在黄酮基本 母核的3位上连有羟基或其他含氧基团。
8 7
1
2' 2 1' 3 6'
3'
O
C
B
5'
4'
A
6 5
4
O
2-苯基色原酮
黄酮类
O
flavones
黄酮醇类 flavonols
O OH
O
三、查耳酮和二氢查耳酮类
黄酮类化合物
三 链 分 构 碳 部 结
O OH O
O OH O
O O
续表:
+ O OH
3' 2 2' OH 1' 1 6 5 3 4
花 素 色 类 (anthocyanidins)
7
查 酮 耳 类 (chalcones)
6'
O OH
O
1 2 3
橙 酮 类 (噢 弄类 ) 口 (aurones) 4 黄 烷 -3,4-二 醇 类 Flavan-3,4-diols 双苯吡酮类 口山 酮 类 Xa nt hones
黄 类 合 的 要 构 型 酮 化 物 主 结 类
名称 黄 类 酮 (flavones) 二 黄 类 氢 酮 (flavanoes) 异 酮 黄 类 (isoflavones)
三碳链部分结构
O O O O O O
名称 黄 醇 酮 类 (flavonol) 二 黄 醇 氢 酮 类 (flavanonols) 二 异 酮 氢 黄 类 (isoflavanones)
芦丁、橙皮苷、d-儿茶素等有Vit P样作用,能降低血管脆性 及异常的通透性,可用作防治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的辅助治疗剂。
HO
O
O
OH OH
r ut inos e
OH r ut inos e O O O CH3
OH O 芦丁 rutin
OH O
橙皮苷 hesperidin
芦丁、槲皮素、葛根素、立可定等均有明显的扩冠作用。
4.镁盐:Mg(OAc)2甲醇溶液,常在纸上进行 Mg(OAc)2 二氢黄酮(醇类) 天兰色荧光 Mg(OAc)2 黄酮(醇)、异黄酮 黄~橙黄~褐色
★5. 氯化锶反应:在氨性甲醇液中反应 SrCl2 邻二酚OH黄酮 绿色~棕色乃至黑色
黄酮类结构式
黄酮类结构式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
它们的化学结构包括大环的二苯基丙烯酮环和苯基环,其中二苯
基丙烯酮环上还可能有氢、羟基或甲氧基等官能团的修饰。
黄酮类化
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例如抗氧化、细胞抗炎、抗肿瘤、血管扩
张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黄酮类化合物及其结构式:
1. 槲皮素(Quercetin)
槲皮素是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存在于许多水果、蔬菜中。
它的生物活
性包括抗氧化、抗肿瘤、抗炎等。
槲皮素的结构式如下:
2. 大黄素(Chrysin)
大黄素是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存在于多种植物中。
它具有一定的生物
活性,例如抗炎、抗癌等。
大黄素的结构式如下:
3. 芦丁(Rutin)
芦丁是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尤其是花瓣、花粉中。
它可以被用作血管扩张剂和抗炎剂。
芦丁的结构式如下:
4. 桑黄素(Morin)
桑黄素是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存在于桑树叶子中。
它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例如抗氧化、抗肿瘤、抗炎等。
桑黄素的结构式如下:
5. 山柰酚(Kaempferol)
山柰酚是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存在于多种植物中,例如茶叶、柑橘、洋葱等。
它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例如抗氧化、抗炎、抗癌等。
山柰酚的结构式如下: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黄酮类化合物及其结构式。
随着对自然产物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黄酮类化合物被发现并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展现出了很大的应用前景。
黄酮类化合物的总结
黄酮类化合物的总结分类名称生理活性动、植物来源物理性质天然甜味剂甘草酮天然甜味剂,比蔗糖甜200倍甘草类植物白色或淡黄色粉末,易溶于水新橙皮苷二氢查尔酮天然甜味剂,比蔗糖甜7-10倍天然柑、橘等植物白色针状结晶体,溶于稀碱抗氧化剂洋槐黄素抗氧化性,天然抗氧化剂金橘的果皮中黄色针壮结晶,溶于热乙醇蜜橘黄素抗氧化性,天然抗氧化剂橘子的果皮中溶点:134-137摄氏度保健食品杨梅黄素天然色素,强抗氧化性,还可以杨梅科植物、杨梅树皮中黄色针状结晶,溶于乙醇改善心脑血管痛透性,保健食品橙皮苷抗氧化性,防血管脆弱性,可治柠檬、柑桔、代代花等果皮中淡黄色结晶性粉末,溶于吡啶液冠心病,具一定抗癌作用化妆品应用黄酮类化合物可用于护肤霜、染发剂等化妆品略带黄色天然色素高粱色素用于畜产、水产、点心等的着色高粱壳中红褐色,溶于水和丙二醇,PH<7可可色素天然食用色素可可树果实的种子及外皮中巧克力色粉末,溶于水红花黄色素天然食用色素菊科植物红花的花瓣中黄色粉末,可溶于水、稀乙醇药品的应芹菜素抑制致癌物质的活性,安神降压玄参科植物水蔓青、松科植物黄色针晶,不溶于水作为治疗病毒感染的抗病毒药物蓼科虎杖,百合科毛叶用藜芦中槲皮素祛痰、止咳、降低血压等作用壳斗科植物伊比利亚栎皮和叶二水合物为黄色针状结晶,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作用小檗科植物红八角莲等植物中碱性水溶液呈黄色,溶于冰醋酸水飞蓟素保肝作用、抗肿瘤作用菊科草本植物水飞蓟果实及种子黄色或结晶状粉末,易溶于丙酮抗心血管疾病作用、清除活性氧。
黄酮类化合物概述
中 的
期 作
,花 用,
冠 氧
呈 化
深 成
黄 红
色。
6.异黄酮类 (isoflavones)
O2
3 O
主要存在于豆科、 鸢尾科等植物中。
异黄酮
O2
3 O
黄酮
H O
O
化 合 物 名 称取 代 基
葛根总黄酮具有扩冠、增加O 冠H 脉流量大 大 及豆 豆 降低素 苷 心肌耗氧量7 4 等,'4 作-O '用-二 H 。,O 7H -glc
一、基本结构和分类
基本结8构
7
6 5
1
O2
3 4
O
1
2
1952年以前,黄酮
类化合物主要是指基 本母8核为2-苯基1色原
2'
7酮的一系列化O 合物。2 1'
色原酮
3' 2-苯基色原酮(黄酮)
4'
6 5
3 4
O
6' 5'
01 最简单的黄酮类化合物是 黄酮(flavone), 存在于樱 草属(primula)的许多 植物的茎及叶中。
2' 3' 2 1' B 4'
3 6' 5'
01 黄酮类化合物分类根据:
02 三碳链氧化程度
1
8
O
70 3
A C B环(苯基)连6接位置( 2-位
或3-位)三碳链是否构成环状
5
4
2' 3' 2 1' B 4'
3 6' 5'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归纳:
O2
3 O 黄酮
1 O2
中药材黄酮类化合物
中药材黄酮类化合物
中药材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天然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疲劳等。
黄酮类化合物在中药材中广泛存在,如黄芩、黄连、黄柏等中药材中都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炎症症状;抗肿瘤作用,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抗疲劳作用,可以增强机体的耐力和抗疲劳能力。
黄酮类化合物在中药材中的含量和种类因药材的种类和生长环境而异。
一般来说,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越高,药材的药理作用越强。
因此,在中药材的提取和制备过程中,需要采用适当的工艺和方法来确保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和纯度。
黄酮类化合物在中药材中的药理作用机制较为复杂,涉及到多种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和调控。
目前对于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机制的研究仍在进行中,未来有望通过深入研究揭示其作用机制,为中药材的研发和应用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总之,中药材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广泛药理作用的天然化合物,对于中药材的研发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于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机制的研究,为中药材的研发和应用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黄酮类化合物综述
HO O OH
HO
O OH
OH
O
OH
O
芹菜素
木犀草素
11
1、黄酮类
天然黄酮A环的5、7位几乎同时带有羟基,而B环常常在4′ 位有羟基或甲氧基,3 ′位有时也有羟基或甲氧基。
黄酮苷主要为C-O-C键的糖苷,其中有生理功能的大部分 是C7位的糖苷,也有以C-C键项链的,前者易水解,后者 较稳定。
二氢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分布于被子植物中的蔷薇科、芸香 科、豆科、杜鹃花科、菊科、姜科等70余科植物中。 陈皮中的橙皮苷及甘草中的甘草苷均为二氢黄酮化合物。
HO
O O olg
O
甘草苷
19
5、二氢黄酮醇类化合物
二氢黄酮醇类化合物存在于裸子植物、单子叶植物姜科的 少数植物中,常与相应的黄酮醇类存在于同一植物体中。 水飞蓟中的水飞蓟素具有较强的保肝作用,临床上用于治 疗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及代谢中毒性肝损伤等,取得了 较好的成果 O H
槐花米、紫苑、银杏叶、高 良姜 槐花蜜、荞麦叶、桑 椹子 问荆、棉叶 满山红叶、贯叶连桥 满山红叶 高良姜、银杏叶 问荆 满山红叶 桑枝 腊梅花 人参 14
3、双黄酮类化合物
双黄酮是由两分子黄酮衍生物聚合生成的二聚物。集中分 布于除松科以外的槐子植物中,尤以银杏纲为普遍,蕨类 植物的卷柏属中亦存在。
HO O H CH2OH CH2OH O H OH H OH O OH
水飞蓟素
20
6、异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C2上的苯基转移到C3的化合物为异黄酮。主要分布于被子植物 中,以豆科蝶形花亚科和鸢尾科植物中较多。 豆科植物葛根中所含的大豆素、大豆苷、大豆素-4′,7-二葡萄糖苷、葛 根素和7-木糖葛根素等均属于异黄酮类化合物。
第五章 黄酮类化合物全
3' 2' OH
4'
β
23 4
5' 6'
α6 5 O
查耳酮类(Chalcones)
查耳酮的邻羟基衍生物可视为二氢黄酮的异 构体,二者可相互转化。在酸的作用下,查 耳酮可转化为无色的二氢黄酮,碱化后又转 为深黄色的2’-羟基查耳酮。
23
4'
3' 2' OH β
4
H+
5'
α6 5
OH-
6'
O
2’-羟基查耳酮
三糖类: 龙胆三糖(glc 1→6 glc 1→2 fru)、槐
三糖(glc 1→2 glc 1→2 glc)等。
酰化糖类: 2- 乙 酰 葡 萄 糖 、 咖 啡 酰 基 葡 萄 糖
(caffeoylglucose)等。
黄酮苷中糖的连接位置与苷元的结构类 型有关。
如黄酮醇类常形成3-, 7-, 3’-, 4‘-单 糖苷,或3,7-, 3,4’-及7,4’-双糖链苷等。
OH OH O
黄柏素-7-O-葡萄糖苷
OH
HO
O
O OCH3
O CH2OH
OH O
OH
水飞蓟素(SILYBIN)
水飞蓟素是二氢黄酮醇与苯丙素衍生物缩合成的黄酮木 脂素类成分。具有保肝作用,用于治疗急、慢性肝炎及肝硬 化,代谢中毒性肝损伤。
5.查耳酮类(chalcones)
结构特点为二氢黄酮C环的1、2位键断 裂生成的开环衍生物,即三碳链不构成环。
OH H OH OH
无色矢车菊素
11.苯骈色酮 (xanthanes)
又称为双苯吡酮类,母核由苯环和色原酮的2, 3位骈合而成,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黄酮类化合物。
中药化学《黄酮类化合物》重点总结及习题
中药化学《黄酮类化合物》重点总结及习题本章复习要点:1.了解黄酮类化合物的含义、生源途径、分布及生理活性。
2.熟悉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和分类。
3.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检识方法。
4.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方法。
5.熟悉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测定程序及波谱特征。
第一节概述【含义】经典含义是指以2-苯基色原酮衍生的一类化合物的总称;现代含义是泛指二个苯环(A 环和B环)通过三个碳原子相互连接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的总称,即具有C6-C3-C6结构的一类化合物的总称。
【生源途径】黄酮类在植物体内的生物合成途径是复合型的,分别经莽草酸和乙酸-丙二酸复合途径合成。
【分布及存在形式】黄酮类化合物多存在于高等植物中,并且多以苷的形式存在。
除常见的O-苷外,还发现有C-苷,如葛根素等。
【生理活性】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理活性表现为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保肝作用、抗炎作用、雌性激素样作用、抗菌及抗病毒作用、泻下作用以及解痉作用等。
第二节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依照三碳链的氧化程度、三碳链是否构成环、3-位羟基取代与否、B-环连接位置(2、3-位)进行分类:表6-1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黄酮二氢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醇异黄酮OOABC123456782'3'4'6'5'芹菜素(5,7,4′-三OH黄酮)木犀草素(5,7,3′,4′-四OH黄酮)黄芩素(5,6,7-三OH黄酮)23OO橙皮素(5,7,3 - 三OH,4′-OCH3二氢黄酮)甘草素(7,4′–二OH二氢黄酮)甘草苷(甘草素-7-O-glu苷)23OOOH山柰酚(5,7,4′-三OH黄酮醇)槲皮素(5,7,3′,4′-四OH黄酮醇)杨梅素(5,7,3′,4′,5′-五OH黄酮醇)23O大豆素(7,4′-二OH异黄酮)大豆苷(大豆素-7-O-glc苷)葛根素(7,4′-二OH,8- glc异黄酮苷)23OOOH二氢槲皮素(5,7,3′,4′-四OH二氢黄酮醇)二氢桑色素(5,7,2′,4′-四OH二氢黄酮醇)二氢查耳酮 黄烷-3-醇黄烷-3,4-二醇花色素橙酮 口山酮(双苯吡酮)第三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显色反应【性状】1. 形态黄酮类化合物多为结晶固体,少数(如黄酮苷类)为无定形粉末。
第五章_黄酮类化合物
OH
O
4、二氢黄酮醇类
① 存在:豆科中较多 ② 代表物:水飞蓟素
OH O O O OH OH O CH2OH OMe
OH
5、查耳酮类
① 存在:菊科中较多 ② 代表物:红花苷 ③ 编号
OH
4′ 3′ 5′ 2′
OH
β α
2 1
3 4
OH
OH 6′ O glc
1′
6
5
O
6、异黄酮类
① 存在:主要在豆科植物中分布 ② 代表物:大豆素
(3)影响因素:
黄酮类分子中羟基的数目与位置
溶剂与黄酮类 溶剂与聚酰胺
之间形成氢键缔合 能力的大小
(4)洗脱规律(先→后顺序)
叁糖苷>双糖苷>单糖苷>苷元
① 苷元相同:
② -OH多少:酚羟基少>羟基多 ③ -OH位置:
C=O 邻位-OH黄酮>C=O对位 (或间位)-OH黄酮
④ 黄酮类型:
异黄酮>二氢黄酮醇>黄酮>黄酮醇
二、黄酮类化合物主要结构类型
1、(简单)黄酮类 ① 存在:唇形科、爵床科、菊科等 ② 代表物:木犀草素
OH OH O OH
OH
O
2、黄酮醇类 ① 存在:木本植物的花与叶中等 ② 代表物:槲皮素
OH OH O OH OH OH O
3、二氢黄酮类 ① 存在:芸香科、豆科等 ② 代表物:杜鹃素
CH3 OH CH3 O OH
2. 抗肝脏毒作用
3. 抗炎作用
4. 雌性激素样作用
5. 抗菌及抗病毒作用 6. 泻下作用 7. 解痉作用 8. 其他的生理作用
第五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及其显色反应
一、性状
1、状态
2、旋光性
黄酮总结范文
黄酮总结引言黄酮(Flavonoid)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天然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
它们是植物的次要代谢产物,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抗逆性以及抗微生物感染等方面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近年来,研究表明黄酮对人类健康也具有重要意义,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血栓形成和抗衰老等多种生物活性。
黄酮的分类根据化学结构和生物合成途径的不同,黄酮可以分为苷类黄酮、异黄酮和黄酮酸三大类。
苷类黄酮是最广泛的一类,是由花青素原和槲皮素原等酸性黄酮结构与糖苷基组成的化合物。
异黄酮是另一类重要的黄酮类化合物,它们是苷类黄酮的亲本化合物。
黄酮酸是黄酮环上的一个羧基被氧化成酸的产物。
黄酮的生物活性抗氧化作用黄酮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可通过清除自由基和增强体内抗氧化酶活性来减少氧化应激对机体的损害。
研究发现,黄酮类化合物能够减轻氧化应激引起的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反应,保护细胞膜的完整性,维护细胞正常功能。
抗炎作用黄酮对炎症反应具有抑制作用,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和炎症细胞的活化。
研究发现,黄酮类化合物能够抑制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降低炎症反应的强度,减轻组织炎症损伤。
抗肿瘤作用黄酮具有抗肿瘤活性,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促进肿瘤细胞的细胞周期停滞。
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能够通过多个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对于肿瘤的预防和治疗具有潜在的作用。
抗血栓形成作用黄酮具有抗血栓形成作用,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凝血酶的活化,减少血栓的形成。
研究发现,黄酮类化合物能够调节血小板活性化所涉及的多个信号通路,抑制血小板凝聚和血栓形成。
抗衰老作用黄酮具有抗衰老活性,可以抑制氧化应激引起的细胞老化,缓解衰老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能够调节细胞的氧化还原平衡,保护细胞的DNA和蛋白质免受氧化损伤。
主要黄酮食物来源黄酮广泛存在于植物食物中,一些富含黄酮的食物可以作为黄酮的重要来源。
一些常见的黄酮食物包括:•柑橘类水果:柠檬、橙子、葡萄柚等;•葡萄和葡萄酒;•大豆及其制品:豆腐、豆奶等;•蔬菜:洋葱、茄子、胡萝卜等;•茶叶:绿茶、红茶等;•坚果类:核桃、腰果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异黄酮类
分类
氧化型 黄酮 黄酮醇 异黄酮 查耳酮 黄烷3-醇类 花色素类 橙酮类 异橙酮
还原型 二氢黄酮 二氢黄酮醇 二氢异黄酮 二氢查耳酮 黄烷3、4-二醇类
酮(双苯吡酮) 高异黄酮类
二 、生物合成途径
莽草酸途径和乙酸-丙二酸(复合)途 径,由一个桂皮酰辅酶A和三个丙二酰辅 酶A在查耳酮合成酶的作用下生成查耳酮。 生成的查尔酮,再经过异构化酶的作用形 成二氢黄酮。二氢黄酮在各种酶的作用下, 经转化而得到其它类型黄酮类化合物 。祥 图见教材第二章。
芹菜素(5,7,4′-三OH黄酮) 木犀草素(5,7,3′,4′-四OH黄酮) 黄芩素(5,6,7-三OH黄酮)
2.黄酮醇类:
黄酮醇类的结构特点是在黄酮基本母核的3 位上连有羟基或其他含氧基团。
典型化合物:
山柰酚 槲皮素 芦 丁 杨梅素
黄酮醇
O2
3
OH O
山柰酚(5,7,4′-三OH黄酮醇) 槲皮素(5,7,3′,4′-四OH黄酮醇) 杨梅素(5,7,3′,4′,5′-五OH黄酮醇)
查耳酮类的结构特点是二氢黄酮C环的1、2位 键断裂生成的开环衍生物,即三碳链不构成环。
与二氢黄酮关系: 典型化合物: 红花苷
查耳酮
4' 3' 2' OH
23 4
HO
OH
OH
5'
65
6'
O
HO glc O O
红花苷
8. 二氢查尔酮类:
二氢查耳酮类为查耳酮α,β位双键氢化 而成。此种类型在植物界分布极少,如蔷薇 科梨属植物根皮和苹果种仁中含有的梨根苷 (phloridzin)。
典型化合物: 二氢槲皮素 二氢桑色素
二氢黄酮醇
O2
3
OH O
二氢槲皮素(5,7,3′,4′-四OH二氢黄酮醇) 二氢 桑色素(5,7,2′,4′-四OH二氢黄酮醇)
5.异黄酮类:
异黄酮类母核为3-苯基色原酮的结 构,即B环连接在C环的3位上。
典型化合物:
大豆素、大豆苷、大豆素-7,4′-二葡萄 糖苷、葛根素和葛根素木糖苷
3.二氢黄酮类:
二氢黄酮类结构可视为是黄酮基 本母核的2、3位双键被氢化而成。
典型化合物:
橙皮素 橙皮苷 甘草素 甘草苷
二氢黄 酮
O2
3
)
O
橙皮苷(5,7,3 - 三OH,4′-OCH3二氢黄酮)
甘草苷(甘草素-7-O-glu苷) 甘草素(7,4′– 二OH二氢黄酮
4.二氢黄酮醇类:
二氢黄酮醇类具有黄酮醇类的2、3位 被氢化的基本母核,且常与相应的黄酮醇共 存于同一植物体中。
名称
三碳链部分结构
O
黄酮类
(flavones)
O
O
黄酮醇 (flavonol)
OH O
O
O
二氢黄酮类
O OH
黄烷-3-醇类
O
OH O
二氢黄酮醇类
O
OH OH
黄烷-3,4-二醇类
O
O
O
异黄酮类
O
二氢异黄酮类
OH
O
查耳酮类
OH
O 二氢查耳酮类
O CH
O
橙酮类(噢 哢类)
O
O
O 双苯吡酮类( 酮类)
含义
1.经典的概念:指基本母核为2-苯基色原酮 (2-phenylchromone)的一系列化合物。由于
该类化合物大多呈淡黄色或黄色,且分子中多具酮基,因 此称为黄酮。
2.现在黄酮类化合物是泛指两个苯环(A与B环) 通过三个碳原子相互联结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即
具有C6-C3-C6结构的一类化合物的总称。其基本碳架:
O
2
3
O
异黄酮
大豆素(7,4′-二OH异黄酮) 大豆苷(大豆素-7-O-glc苷) 葛根素(7,4′-二OH,8- glc异黄酮苷)
6.二氢异黄酮类:
二氢异黄酮类具有异黄酮的2、3 位被氧化的基本母核。
典型化合物:
紫檀素 三叶豆紫檀苷 高丽槐素 鱼藤酮
O
2
3
O
二氢异黄酮
紫檀素 鱼藤酮
7. 查尔酮类:
2.黄酮类化合物在植物体内大部分以与糖结合成苷
的形式存在,一部分以游离形式存在。
第二节、典型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
1.黄酮类:
黄酮类即以2-苯基色原酮为基本母核, 且3位上无含氧基团取代的一类化合物。
典型化合物:
芹菜素 木犀草素 黄芩苷
黄酮
8 7
A
6 5
1
O2
C
3 4
O
2' 3' B 4'
6' 5'
第六章 黄酮类化合物
第二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
第一节 概 述
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植物界中,而且生理活性 多种多样,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重视,研究进展很快。 仅截止到1974年为止,国内外已发表的黄酮类化合物 共1674个(主要是天然黄酮类,也有少部分为合成品, 其中苷元902个,苷722个),并以黄酮醇类最为常见, 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其次为黄酮类,占总数的四分 之一以上,其余则较少见。至于双黄酮类多局限分布 于裸子植物,尤其松柏纲,银杏纲和凤尾纲等植物中。 至1980年,黄酮类化合物总数已达到2721个。
2.抗菌、抗病毒作用,如黄芩苷,木犀草素苷等。
3.止咳祛痰作用,如杜鹃素、甘草素和甘草苷等。
四、组成黄酮苷的糖
单糖类:D-glc、D-gal、D-xyl、L-rha、L-ara … 双糖类:槐糖、龙胆二糖、芸香糖、新橙皮糖… 三糖类:龙胆三糖、槐三糖… 酰化糖类:2-乙酰基葡萄糖、咖啡酰基葡萄
糖… 另外:除O-苷外还有C-苷
三、主要的生理活性
1.对心血管的作用,如葛根总黄酮及葛根素 (puerarin)、银杏叶总黄酮等具有扩张冠状血管作 用 。芦丁(rutin)、橙皮苷(hesperidin)、d儿茶素(d-catechin)等具有降低毛细血管脆性和 异常通透性作用,可用作毛细血管性出血的止血药 及治疗高血压、动脉硬化的辅助药 。
五、分布及自然界存在形式
1. 黄酮类化合物类型多样,分布广泛,最集中分
布于被子植物中。如黄酮类以唇形科、玄参科、爵麻科、 苦苣苔科、菊科等植物中存在较多;黄酮醇类较广泛分 布于双子叶植物;二氢黄酮类特别在蔷薇科、芸香科、 豆科、杜鹃花科、菊科、姜科中分布较多;二氢黄酮醇 类较普遍地存在于豆科植物中;异黄酮类以豆科蝶形花 亚科和鸢尾科植物中存在较多。在裸子植物中也有存在, 如双黄酮类多存在
1
O2
6 5
3 4
O
色原酮
8
7
1
2'
O2
1'
3' 4'
6 5
3
6'
5'
4
O
2-苯基色原酮
8
7
1
2'
O2
1'
6 5
3
6'
4
O
C6-C3-C6
3' 4'
5'
一、 分类
根据①中央三碳链的氧化程度 ②B-环联接位置 ( 2-或3-位)③三碳链是否构成环状等特点,可将重 要的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分类如下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