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神经病学神经系统解剖及定位诊断
合集下载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
① 额极病变: 以精神障碍为主,表现为: 记忆力和注意力减退 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缺乏始动性和内省力 思维和综合能力下降,可有欣快或易怒
第二章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
(一)额叶(frontal lobe)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②中央前回病变:
刺激性病灶 破坏性病灶
对侧上、下肢或面部的抽 搐(Jackson癫痫) 继发全身性癫痫发作 多引起单瘫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④ 额中回后部病变: 刺激性病灶 破坏性病灶 引起双眼向病灶对侧凝视 双眼向病灶侧凝视 产生书写不能 产生运动性失语
额中回更后部位病变 ⑤ 优势额下回后部病变:
第二章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
(一)额叶(frontal lobe)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2. 内侧面:
多见于: 大脑前动脉闭塞 矢状窦旁脑膜瘤
旁中央小叶(paracentral lobule)病变 对侧膝以下瘫痪 矢状窦旁脑膜瘤可压迫两侧下肢运动区而 使其产生瘫痪,伴有尿便障碍
第二章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
(一)额叶(frontal lobe)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3. 底面:
额叶底面的挫裂伤 多见于: 嗅沟脑膜瘤 蝶骨嵴脑膜瘤 病损主要位于额叶眶面 表现为饮食过量、胃肠蠕动过度、多尿、高 热、出汗和皮肤血管扩张等症状 福斯特-肯尼迪综合征(Foster-Kennedy syndrome):
上部受损产生对侧下肢瘫痪 下部受损产生对侧面、舌或上肢的瘫痪 严重而广泛的损害可出现对侧偏瘫
第二章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
(一)额叶(frontal lobe)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③额上回后部病变: 强握反射(grasp reflex) 摸索反射(groping reflex)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PPT
神经肌肉疾病 多发性肌无力
二 基本特征 肌肉:对称性肢带肌无力近端
晚期肌萎缩明显 与肌无力相一致的腱反射减退
神经肌肉疾病 多发性肌无力
神经肌肉接头: 主要累及眼外肌 延髓肌和肢带肌; 无肌萎缩; 特征为症状的波动性; 腱反射不受影响
神经肌肉疾病 多发性肌无力
周围神经: 对称性远端的感觉 运动 反射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尤其腱反射改变明显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一 机制 从大脑的运动神经元 到肌肉这一通路 任何环节病变 均可导致肌无力或瘫痪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二 部位与病变的关系
一电解质紊乱 1 低钾:
肢带肌无力呼吸肌及延髓肌 多不受影响 腱反射存在;补钾有效 发作性数小时~数天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2 高钾:
家族性; 发作性持续12小时;频繁; 肌无力常累及某一肌群; 可有延髓肌和呼吸肌受累;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2 多数性单神经病:
为多个不相邻的周围神经损害; 常见病因为糖尿病 结缔组织病 变等
3 单一神经损害:
多为局部病因所致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4 神经丛病变: 见于外伤 肿瘤或炎症等 臂丛损害:上部 下部 腰骶丛损害:
5 前根损害: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6 前角损害: 节段性特征;肌张力降低 反射改变 肌萎缩; 可见肌束震颤 多为远端无力; 也可能以近段为主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伴有疼痛或肌强直; 禁食 运动后或使用钾诱发钾敏
感性; 发作时血钾多正常或升高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3 副肌强直paramyotonia 诱因:寒冷 自发 特征:寒冷诱发
反常性强直活动后加重 常染色体显形遗传; 常伴高血钾或正常血钾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损害的定位诊断
• 既往史:3年前发现“血压偏高”,但是未予规范诊治;嗜 烟,至今30年,每日2包。
• 体格检查:体温36.8℃,呼吸18次/分,脉搏76次/分,血 压175/96 mmHg。
神经系统检查:
• 嗜睡状,混合性失语,查体不完全合作; • 双眼向左侧凝视,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0mm,对光
反射存在,双侧眼底检查:视网膜动静脉比例1:3,动脉僵 直,动静脉交叉后之小静脉曲张,视乳头边缘清;双侧额纹 对称,右侧鼻唇沟变浅,示齿时口角偏左,伸舌偏右; • 右侧肢体肌张力增高、上肢肌力Ⅱ级、下肢肌力Ⅲ级、 • 腱反射较对侧活跃,右侧巴宾斯基征阳性, • 右侧偏身痛刺激反应较对侧迟钝, • 脑膜刺激征阴性。
上睑下垂, ➢完全损害时 眼球向外下斜视、复视,
瞳孔散大,光反射及调节反射均消失
(2)滑车神经麻痹
➢眼球外下方活动受限, ➢下视时复视
(3)展神经麻痹
➢内斜视,复视
第二章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损害的定位诊断
三、动眼、滑车和展神经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2. 核性眼肌麻痹
特点: ① 双侧眼球运动障碍 ② 脑干内临近结构的损害 ③ 分离性眼肌麻痹
第二章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损害的定位诊断
第二章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损害的定位诊断
双眼向对侧注视时,患侧 眼球不能内收,对侧眼球 可外展,伴单眼眼震
两眼同侧注视时,患 侧眼球不能外展,对 侧眼球内收正常
图2-28 核间性眼肌麻痹
患侧眼球水平注视时既不能内 收又不能外展;对侧眼球水平 注视时不能内收,可以外展, 但有水平眼震
2. 视神经萎缩(optic atrophy)
视力减退或消失,瞳孔扩大,对光反射减弱或消 失。
第二章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损害的定位诊断
• 体格检查:体温36.8℃,呼吸18次/分,脉搏76次/分,血 压175/96 mmHg。
神经系统检查:
• 嗜睡状,混合性失语,查体不完全合作; • 双眼向左侧凝视,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0mm,对光
反射存在,双侧眼底检查:视网膜动静脉比例1:3,动脉僵 直,动静脉交叉后之小静脉曲张,视乳头边缘清;双侧额纹 对称,右侧鼻唇沟变浅,示齿时口角偏左,伸舌偏右; • 右侧肢体肌张力增高、上肢肌力Ⅱ级、下肢肌力Ⅲ级、 • 腱反射较对侧活跃,右侧巴宾斯基征阳性, • 右侧偏身痛刺激反应较对侧迟钝, • 脑膜刺激征阴性。
上睑下垂, ➢完全损害时 眼球向外下斜视、复视,
瞳孔散大,光反射及调节反射均消失
(2)滑车神经麻痹
➢眼球外下方活动受限, ➢下视时复视
(3)展神经麻痹
➢内斜视,复视
第二章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损害的定位诊断
三、动眼、滑车和展神经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2. 核性眼肌麻痹
特点: ① 双侧眼球运动障碍 ② 脑干内临近结构的损害 ③ 分离性眼肌麻痹
第二章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损害的定位诊断
第二章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损害的定位诊断
双眼向对侧注视时,患侧 眼球不能内收,对侧眼球 可外展,伴单眼眼震
两眼同侧注视时,患 侧眼球不能外展,对 侧眼球内收正常
图2-28 核间性眼肌麻痹
患侧眼球水平注视时既不能内 收又不能外展;对侧眼球水平 注视时不能内收,可以外展, 但有水平眼震
2. 视神经萎缩(optic atrophy)
视力减退或消失,瞳孔扩大,对光反射减弱或消 失。
第二章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损害的定位诊断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颅神经)
者的预后。
康复治疗
03
研究康复治疗在颅神经损伤恢复过程中的作用,制定个性化的
康复治疗方案。
颅神经损伤的未来研究方向
跨学科合作
加强神经科学、生物医学工程、临床医学等多学科的合作,共同 推进颅神经损伤的研究。
转化研究
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促进颅神经损伤治疗方法的创 新和发展。
临床研究
开展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研究,以验证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的 疗效和安全性。
眩晕、恶心、呕吐等, 可伴有颞叶脑挫裂伤。
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 可伴有延髓或脑干挫裂
伤。
声带麻痹、声音嘶哑等, 可伴有颈髓或脑干挫裂
伤。
颅神经损伤的诊断方法
01
02
03
04
病史采集
了解患者的外伤史、临床表现 及相关症状。
体格检查
观察患者的神经系统表现,如 感觉、运动、反射等。
影像学检查
通过头颅CT或MRI等影像学 检查,了解颅内病变情况。
颅神经的分类与组成
分类
根据功能不同,可将颅神经分为感觉 神经、运动神经和混合神经三类。
组成
每对颅神经由多个神经纤维束组成, 这些纤维束负责传递信息到相应的器 官或肌肉。
颅神经的解剖结构
01
02
03
起始
颅神经从脑干的不同部位 发出,如视神经从视交叉 发出,听神经从耳蜗神经 核发出。
路径
颅神经通过头骨的孔洞和 裂隙,沿着特定的路径到 达头面部器官和肌肉。
避免颈部受到外力撞击
在运动或交通活动中,注意保护颈部, 避免受到外力撞击。
颅神经损伤的康复训练
颈部肌肉锻炼
进行颈部肌肉的拉伸和力量训练, 增强颈部稳定性。
神经系统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课件
• 2、内侧面:旁中央小叶—对侧膝以下瘫痪
•
伴有尿便障碍
• 3、底面:饮食过量、胃肠蠕动多尿、高热等
神经系统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
大脑损害的定位诊断——大脑半球
• 顶叶:前面以中央沟与额叶分界;
•
后面以顶枕沟和枕前切迹连线与枕叶分界;
•
下面以外侧裂与颞叶分界
• 功能:感觉、空间构象、语言形成(左侧)
神经系统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
神经系统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
神经系统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
大脑损害的定位诊断——大脑半球
枕叶:顶枕沟和枕前切迹连线后方——视觉 • 损害——视觉障碍 • 全盲——双侧视觉中枢 • 偏盲——一侧视觉中枢,黄斑回避 • 对侧同向性上象限盲——舌回 • 对侧同向性下象限盲——楔回 • 视物变形——顶枕颞交界区
不稳定,强哭、强笑)
神经系统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
神经系统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
大脑损害的定位诊断——间脑
下丘脑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1、视上核、室旁核及其纤维束—中枢性尿崩症 2、下丘脑散热、产热中枢—体温调节障碍 3、饱食、摄食中枢—摄食异常 4、下丘脑视前区与后区网状结构—睡眠觉醒障碍 5、腹内侧核和结节区—生殖与性功能障碍 6、下丘脑后区和前区——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交感及副交感中枢)
神经系统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
大脑损害的定位诊断——内囊
• 解剖结构 • 病损表现 1、完全性内囊损害:三偏征 2、部分性内囊损害
神经系统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
神经系统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
神经系统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
大脑损害的定位诊断——基底节
• 位于大脑白质深部,主要由尾状核、豆状核、屏 状核、杏仁核组成,另外,红核、黑质、丘脑底 核也参与基底节系统的组成。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4幻灯片(1)
感觉系统病变定位诊断
2、深感觉:末梢感受器→后根神经节(一 级神经元)→后固有束→脊髓后索内薄束、楔 束→延髓薄核、楔核(二级神经元)→延髓下 部弓状纤维交叉到对侧(丘系交叉)→内丘索 →延髓(无头人背向而立)→桥脑(无头人背 向而坐)→中脑下部(无头人相向而卧)→中 脑(无头人倒向而立)→丘脑腹后外侧核(三 级神经元)→内囊后肢后1/3→丘脑辐射→感 觉皮层(中央后回)。此径路亦称内侧丘系, 传递薄束和楔束纤维,即精细触觉、压觉、位 置觉、形状觉及震动觉纤维。
感觉运动系统病变定位诊断
1、感觉系统病变定位诊断 2、运动系统病变定位诊断
感觉系统病变定位诊断
感觉通路解剖:
1、浅感觉:末梢感受器→后根神经节(一级 神经元)→同侧脊髓后角(二级神经元)→外 侧前固有束上行1~2个脊髓节段→白质前联合 交叉到对侧斜向上行→下橄榄核背外侧→桥内 丘索背外侧→中脑稍向外→丘脑腹后外侧核 (三级神经元)→内囊后肢后1/3→丘脑辐射 →感觉皮层(中央后回)。此径路亦称脊髓丘 系,传递脊髓丘脑侧、前束纤维3、皮质脊髓束:运动皮层→内囊后肢 前2/3→大脑脚→穿桥横纤维→延髓锥体 →延髓、脊髓交界区不完全交叉:①交 叉部分→对侧脊髓前角细胞;②不交叉 部分下行分别到同侧支配躯干的前角细 胞和经前联合到对侧前角细胞。
运动系统病变定位诊断
运动通路病变体征: 因不同通路和不同部位产生相应的
运动障碍。注意,在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时,由于躯干肌肉由双侧支配故单侧损 伤不出现躯干瘫痪,双侧损伤时出现双 侧瘫痪或截瘫,部位越高越不完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