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在什么情况需要过渡与照应
初中作文写作训练:记叙文的过渡照应
记叙文的过渡照应一、写作导航(一)过渡:是指各段落、各层次间的连接和转换,通常用“过渡段”、“过渡句”或“过渡词语”来表示。
过渡是使上下文自然衔接的一种结构方法。
文章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过渡呢?1.内容转换时需要过渡。
如,写记叙文,地点转换、时间转换或事件转换时,为了使读者跟上作者的思路,往往需要过渡;2.表达方式、表现方法变动时需要过渡。
如,由记叙转为议论,或由议论转为叙述,由描写转为抒情,或由抒情转描写时需要过渡;记叙事件采用倒叙、插叙的交接处需要过渡。
过渡的方法:1.用段落如: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书塾〕就是私塾,旧时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
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
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都无从知道。
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
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鲁迅《阿长与山海经》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淡薄起来,但完全消失,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
那时就极严重地诘问,而且当面叫她阿长。
我想我又不真做小长毛,不去攻城,也不放炮,更不怕炮炸,我惧惮她什么呢!2.用词语、用句子如:宗璞《紫藤萝瀑布》花和人都有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魏巍《我的老师》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
鲁迅《阿长与山海经》“但是她懂得许多规矩”“然而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等。
3.用小标题如:杨振宁《邓稼先》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两弹”元勋、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民族感情?友情、“我不能走”、永恒的骄傲(二)照应:就是文章前后内容的关照呼应。
也就是要瞻前顾后,首尾圆合。
照应是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的重要手段。
照应方法:1.首尾照应如:朱自清《背影》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初中生记叙文写作之过渡和照应
初中生记叙文写作之过渡和照应过渡指的是写作中用来衔接上下文、引出下文或使文章结构更加流畅的手法。
过渡可以通过逻辑关系、时间顺序以及语言表达等方式实现。
照应是指在文章中使用一些单词、短语或句子等来重复或呼应前面已经提到的内容,以增加语言的连贯性和呼应感。
在初中生记叙文写作中,过渡和照应是非常重要的技巧,可以使文章更加连贯,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下面是一篇关于过渡和照应的1000字的记叙文示例:我家的狗狗是一条名叫小白的可爱的哈士奇。
小时候,小白的毛发是雪白的,看上去像一只白绒绒的玩具熊。
它非常聪明,而且非常喜欢和我们一起玩耍。
每天放学回家,小白总会迫不及待地跑过来迎接我们。
我和我的兄弟姐妹们也非常喜欢和小白玩耍,因为和它在一起真的很开心。
哦,对了,我忘了告诉你们,我家有五个兄弟姐妹,大家年纪相差不是很大,所以我们经常一起玩耍。
有一天,我们一起去公园玩,小白也一起来了。
刚到公园,小白迫不及待地跑到湖边玩,我和兄弟姐妹们都跟在它的后面。
小白蹦蹦跳跳地跑到湖边,一脚踩到不稳定的土坡上,摔了个狗啃泥。
我们看到后,都忍不住笑了出来。
小白沾满了污泥的样子实在是太搞笑了。
小白看着我们笑,也不生气,反而摇着尾巴,好像在向我们傻笑。
小白被污泥弄脏了之后,就迫不及待地蹦蹦跳跳地跑到湖里洗澡。
它一踏进湖水,湖水就突然喷到了它的身上,弄得它非常尴尬。
小白此时变得一脸委屈的表情。
我赶紧跑过去,抱起它,用手帮它把湖水擦干净。
小白看到我这样做,立刻就恢复了以往的开心样子,甩着尾巴向我撒娇,好像在表达它的感激之情一样。
正当我和小白抱在一起的时候,突然下起了大雨。
我们急忙躲到了一个小的树林里。
小白整个身子都湿透了,这时它开始发抖,好像害怕雨水一样。
我们心疼极了,赶忙把我们手里的雨伞给小白撑起来。
小白躲在伞下,摇着尾巴,好像在向我们感谢。
雨越下越大,我们只好提前结束了游玩,急忙回家。
回到家里,我们一起给小白擦干了身子,小白又恢复了以往的干净、白色的样子。
小学生记叙文写作之过渡和照应
小学生记叙文写作之过渡和照应过渡就是衔接,也叫连接。
它的作用是使上下文之间的意思前后连贯起来,也有助于文章层次分明,结构完整严谨。
一般说,记叙文在下面几种情况需要过渡:一、由这件事转到另一件事时需要过渡。
二、记叙的时间发生变化时需要过渡。
三、由倒叙转入顺叙时需要过渡。
四、运用插叙时的起止处需要过渡。
一篇文章不但要前后连贯,而且要前后照应。
叙事中的照应有三种情况:一、文题照应。
在叙事过程中,我们所写的内容务必切题,要和文章的标题相照应。
二、首尾呼应。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遥相呼应,可以使文章结构紧凑。
三、前后照应。
在一篇文章中,前面的内容和后面的内容要互相照应。
总之,过渡和照应,是叙事文章中必不可少的,我们在作文时千万不能忽视。
(例文)过渡处理得好,文气才贯通,文章的结构才能严谨,所以我们应该学会过渡。
有些同学作文时,往往忽略这一点。
下面这篇文章就是这样。
阿毛,你真行!“阿毛娶新娘子啦!”这个消息一下子在我们里弄传开了。
我跟着大人去看热闹。
啊,新房真阔气!一套奶白色的家具美观大方,电视机、录像机、电冰箱、洗衣机应有尽有。
当了新郎的阿毛,身穿崭新的西装,系着大红领带,真是与平时判若两人。
瞧!新娘眉清目秀,真漂亮。
“阿毛,你真行!”我不禁赞叹道。
阿毛的父母相继病死,他就成了一个孤儿。
那年,他才20岁。
为了生活,他原先摆了个大饼摊,但赚钱不多。
前年,他听到看到许多人靠政策和靠自己的劳动走上了致富之路。
他决定闯一闯。
于是他四处借钱,凑足了两千元,开了一家烤鸭店。
为了备货源,他每天一大早就去采购。
为了把鸭子烤得色、形、味都好,他钻研技术,还请教别人,终于掌握了一手烤鸭本领。
所以他烤的鸭往往供不应求,每天卖出一百多只呢。
他正忙着,一位大娘来到柜台前,吃力地说:“小伙子,我老伴快不行了。
他说要吃烤鸭,请你帮我拿一只吧!”阿毛一听,忙说:“大娘,烤鸭全卖光了。
要不,我马上给你烤一只。
您留个地址,待会儿我给您送去。
”大娘留下地址,半信半疑地走了。
初中生记叙文写作之过渡和照应
初中生记叙文写作之过渡和照应在写记叙文时,过渡和照应是非常重要的技巧之一。
过渡可以帮助文章的衔接与流畅,使读者更容易跟随故事的发展。
而照应则可以给读者一种连贯的感觉,使文章的逻辑更加清晰。
下面,我将以一个初中生的故事为例,来介绍如何运用过渡和照应写记叙文。
小时候,我住在一个小村庄里,那里风景优美,空气清新。
每年的夏天,我都会和家人一起前往村庄旁边的一片果园里采摘水蜜桃。
那时候的我总是兴致勃勃的。
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那片果园逐渐荒芜下来,我也慢慢离开了那个小村庄。
直到去年夏天,我回到了那个曾经的小村庄。
这一次,我带上了我的朋友小明。
我们计划在那片荒芜的果园里搭个帐篷,夜晚看星星、听虫鸣。
一路上,我和小明开心地聊着往事,回忆那些童年的快乐时光。
当我们到达果园的时候,我不禁愣住了。
果园里居然又长满了水蜜桃树!树上挂满了金黄的水蜜桃,晶莹剔透,好像一颗颗灿烂的明珠。
我激动地朝树跑去,抓起一颗水蜜桃,仔细看了看,果实饱满,香气扑鼻。
小明追上来,看着我手中的水蜜桃,他大声笑着说:“我们又回到了童年呢!”我把水蜜桃递给他,说:“是啊,这里真的变得好美了。
”我们边吃水蜜桃边聊天,像小时候一样无忧无虑。
夜幕降临,星星点点,夜空宁静而美丽。
我们在帐篷里躺着,望着天空,听着虫鸣声,思绪千回百转。
突然,我想起了小时候在这片果园里的快乐时光。
那时候,我们总是追逐在果园里玩耍,欢笑不断。
多少年过去了,果园荒芜了好久,但现在它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仿佛告诉我们,时间可能改变一切,但回忆是永恒的。
第二天早上,我和小明在树下吃早餐。
我抬头看着那片果园,思绪万千。
我告诉小明:“这片果园已经成为了我生命中的一段美好回忆,我希望它也能成为你的回忆。
”小明笑着点点头,说:“我会记住这里的一切,也会来看它的变化。
”我们离开了那片果园,继续回忆之旅。
但这片果园,将永远在我们心中留下美好的痕迹。
通过合理运用过渡和照应,这篇记叙文在时间跨度上进行了衔接,同时也表达了对于美好回忆的思考与珍视。
如何叙事(五)处理好过渡与照应
如何叙事(五)处理好过渡与照应一篇文章,好比一架运转正常的机器,文章中的一个个段落就好比机器中那些大大小小的零件,这些零件不仅相互照应,而且那些大零件需要小零件把它们连接起来。
文章里的段落也需要相互照应,也需要一些“小零件”,即过渡段和过渡句把它们自然、紧密地连接起来。
不然,文章就会显得支离破碎。
所以,写文章时,一定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过渡和照应。
1、什么是过渡:过渡,是指文章的层次或段落之间表示衔接、转换的方式。
它在文章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使相邻的两层意思或段落上下连贯,自然衔接,让读者的思路很顺利地由前者转入后者,不感到中间有什么相隔。
也可以这样来说,过渡是使上下文自然衔接的一种结构方法。
文章缺少了过渡就会上下不顺,思路跳宕。
2、过渡一般用在哪些情境中:过渡的形式灵活多样(承上、启下、承上启下),要视文章内容需要而定。
过渡恰当、自然,常使文章结构更显紧密,浑然一体。
过渡通常出现在哪些地方呢?(1)文章由景生情,由情人景,情景之间常需要过渡。
(2)叙议结合的记叙文,通常在叙述和议论之间加一个过渡段。
有时议论本身就是过渡。
魏巍《我的老师》中先写“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后写“蔡老师援助了我,批评了我的‘反动派’们,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便是由议论转入叙述。
海伦.凯勒《我的老师》中“我的脑子里充满了美妙的真理。
我感到我的心跟我看不见的东西,给别人的心,都是紧紧地连接在一起的,便是由叙述转入议论。
(3)记叙文,特别是参观游览类记叙文常常会遇到视角转换。
视角是作者对事件、人物、景物观察的角度。
角度间的互相转换需要过渡。
(4)记叙文的叙事的顺序有顺序、倒叙、插叙,一篇记叙文中如果有几种叙事顺序,那么在两种不同的叙事顺序之间需要进行过渡。
(5) 用于由一件事转到另一件事时。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便是由对先生读书时“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 的忘我状态的描写转入对学生们开始做小动作的描写(“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
叙事作文要注意“过渡”与“照应”
叙事作文要注意“过渡”与“照应”作文题目:我与小狗的故事要点分析:过渡和照应是叙事作文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合理的过渡和恰当的照应可以使作文更加连贯和完整。
写作重点:1. 过渡要自然流畅,起到桥梁的作用。
2. 照应要有关联,切忌突兀和重复。
3. 描写生动,细节多样。
用词分析:在写叙事作文的时候,用词也非常重要,要求适合情节,贴切生动。
1.用形容词描写人物和物品,如:可爱、胖乎乎的小狗。
2.用动词描述动作和情绪变化,如:我开心地跟小狗玩耍。
3.用名词描述环境和场景,如:阳光明媚的草坪。
范文一:我与小狗的故事我喜欢小动物,和小狗的第一次相遇,是偶然在一家宠物店里。
小狗看上去胖乎乎的,非常可爱。
当我抱起它的时候,它舔了舔我的脸庞,逗得我兴奋不已。
我决定带它回家,让它成为我的好朋友。
第一天晚上,我跟着小狗走遍了整个公园,忘记时间的流逝。
回家后,小狗很快就适应了环境,开始在我的家中玩耍。
从那时起,我们一直在一起,我教小狗做各种小动作,小狗也会表达自己的情感。
有一次,我看到它在我离开的时候,一直望着我,眼中充满不舍。
小狗和我还做了不少好事,比如它会跑去救别的小狗。
当我想到小狗和我即将分别的时候,心中充满了悲伤。
我知道,即使我离开了,小狗也会永远在我的心里。
这段时光,让我与小狗的情感,越来越深厚。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使用了形容词、动词和名词,来描绘人物和情景,使之更加生动。
同时,“一直在一起”、“分离”,这些冷静表达出深厚的情感,使文中过渡自然而流畅。
范文二:我的一次探险历程夏天来了,我和一帮小伙伴到达了一座山里,开始了一次未知的探险之旅。
我们的目的地是一个著名的风景区,心里既兴奋又紧张。
随着我们越走越深入山林,感受到的却是不同寻常的困难。
我们得克服独木桥、悬崖和河流的阻碍,才能到达我们下一个目的地。
我们遇到过许多的危险,却也收获了许多的惊喜。
有一次,在我们穿过一条河流时,其中一个小伙伴被水流带走了。
我们全力拯救,最终成功挽救生命。
记叙文中的过渡和照应
记叙文中的过渡和照应导读:一、过渡在文章中,过渡是文章段落之间的桥梁,前后相邻的两层意思之间,不仅要有内在的联系,而且在相连的地方要彼此衔接,语气贯通,让读者思路能够顺利地从前者过渡到后者,这样使文气连贯,布局缜密,转承自然,而不致发生间隙或阻隔。
穿针引线,组织成篇,可以说是对过渡重要作用的恰当比喻。
过渡常用承上启下的段,句子或关联词语。
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大部分之间,有一个承上启下的段落,就是以段过渡的一个范例。
记叙文的过渡,其过渡的情况和主要作用是:①开头与正文间过渡。
在有些文章开头使用倒叙的方法,或由眼前的景物而引出与之相关事情的叙述,这时,为了使开头部分与正文衔接紧密,往往使用过渡。
例如:《繁星》一文首段描写“我”最爱看繁星,回忆了从前在家乡夜晚望星天的情景和感受。
首句“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表露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为第二句引出“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做了铺垫。
又如,《背影》一文,一开头就有这么一句“最难忘的是父亲的背影”,起到了总领全文,也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调。
②不同事件或场景间过渡。
一幅优美的画卷,画面要注意色彩明暗、浓淡的过渡,注意景物虚实、主次的过渡;文章当然也要重视上下文的衔接、转换。
宋代僧人志南有一首绝句,内容是:“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第一句写树阴下(“古木阴中”),第三四句写“杏花雨”与“杨柳风”,诗人又是怎样过渡的呢?“杖藜”扶着诗人由“古木阴中”来到“桥东”,完成了地点的转换。
“杖藜扶我过桥东”,是拟人化的.写法,更是自然过渡的典范。
③叙述顺序转换间过渡。
有些文章在顺叙的过程中,往往需要插入一些与之有关的情节来补充,然后再回头叙述原来的事,这就需要使用过渡。
如:在《故乡》一文中,“我”在与母亲对话中插入了对闰土的回忆:“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现在我的母亲提起了他,我这儿时的记忆,忽而全部闪电似的苏生过来,似乎看到了我的美丽的故乡了。
记叙文中的过渡和照应_记叙文写作指导
记叙文中的过渡和照应_记叙文写作指导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记叙文中的过渡和照应一篇文章,就好比是一架机器,每一个段落就好比机器中那些大大小小的零部件,这些零部件不仅要相互照应,而且大零件还需要那些小零件连接而成,才能建造成一台完整的机器。
同样,文章也需要各个段落相互照应,自然链接,即过渡与照应,这样才是一篇优秀的文章。
否则,就会显得支离破碎,不能称之为文,那么如何理解记叙文中的过渡和照应?一、过渡在文章中,过渡是文章段落之间的桥梁,前后相邻的两层意思之间,不仅要有内在的联系,而且在相连的地方要彼此衔接,语气贯通,让读者思路能够顺利地从前者过渡到后者,这样使文气连贯,布局缜密,转承自然,而不致发生间隙或阻隔。
穿针引线,组织成篇,可以说是对过渡重要作用的恰当比喻。
过渡常用承上启下的段,句子或关联词语。
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大部分之间,有一个承上启下的段落,就是以段过渡的一个范例。
记叙文的过渡,其过渡的情况和主要作用是:①开头与正文间过渡。
在有些文章开头使用倒叙的方法,或由眼前的景物而引出与之相关事情的叙述,这时,为了使开头部分与正文衔接紧密,往往使用过渡。
例如:《繁星》一文首段描写“我”最爱看繁星,回忆了从前在家乡夜晚望星天的情景和感受。
首句“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表露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为第二句引出“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做了铺垫。
又如,《背影》一文,一开头就有这么一句“最难忘的是父亲的背影”,起到了总领全文,也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调。
②不同事件或场景间过渡。
一幅优美的画卷,画面要注意色彩明暗、浓淡的过渡,注意景物虚实、主次的过渡;文章当然也要重视上下文的衔接、转换。
宋代僧人志南有一首绝句,内容是:“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记叙文中过渡和照应的方法
记叙文中过渡和照应的方法记叙文的书写要求做到开头语结尾要互相照应,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记叙文中过渡和照应的方法,欢迎参考阅读!一、过渡在文章中,过渡是文章段落之间的桥梁,前后相邻的两层意思之间,不仅要有内在的联系,而且在相连的地方要彼此衔接,语气贯通,让读者思路能够顺利地从前者过渡到后者,这样使文气连贯,布局缜密,转承自然,而不致发生间隙或阻隔。
穿针引线,组织成篇,可以说是对过渡重要作用的恰当比喻。
过渡常用承上启下的段,句子或关联词语。
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大部分之间,有一个承上启下的段落,就是以段过渡的一个范例。
记叙文的过渡,其过渡的情况和主要作用是:①开头与正文间过渡。
在有些文章开头使用倒叙的方法,或由眼前的景物而引出与之相关事情的叙述,这时,为了使开头部分与正文衔接紧密,往往使用过渡。
例如:《繁星》一文首段描写“我”最爱看繁星,回忆了从前在家乡夜晚望星天的情景和感受。
首句“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表露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为第二句引出“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做了铺垫。
又如,《背影》一文,一开头就有这么一句“最难忘的是父亲的背影”,起到了总领全文,也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调。
②不同事件或场景间过渡。
一幅优美的画卷,画面要注意色彩明暗、浓淡的过渡,注意景物虚实、主次的过渡;文章当然也要重视上下文的衔接、转换。
宋代僧人志南有一首绝句,内容是:“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第一句写树阴下(“古木阴中”),第三四句写“杏花雨”与“杨柳风”,诗人又是怎样过渡的呢?“杖藜”扶着诗人由“古木阴中”来到“桥东”,完成了地点的转换。
“杖藜扶我过桥东”,是拟人化的写法,更是自然过渡的典范。
③叙述顺序转换间过渡。
有些文章在顺叙的过程中,往往需要插入一些与之有关的情节来补充,然后再回头叙述原来的事,这就需要使用过渡。
如:在《故乡》一文中,“我”在与母亲对话中插入了对闰土的回忆:“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现在我的母亲提起了他,我这儿时的记忆,忽而全部闪电似的苏生过来,似乎看到了我的美丽的故乡了。
记叙文中的过渡和照应_关于过度和照应的写作指导
记叙文中的过渡和照应_关于过度和照应的写作指导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一篇文章,就好比是一架机器,每一个段落就好比机器中那些大大小小的零部件,这些零部件不仅要相互照应,而且大零件还需要那些小零件连接而成,才能建造成一台完整的机器。
同样,文章也需要各个段落相互照应,自然链接,即过渡与照应,这样才是一篇优秀的文章。
否则,就会显得支离破碎,不能称之为文,那么如何理解记叙文中的过渡和照应?一、过渡在文章中,过渡是文章段落之间的桥梁,前后相邻的两层意思之间,不仅要有内在的联系,而且在相连的地方要彼此衔接,语气贯通,让读者思路能够顺利地从前者过渡到后者,这样使文气连贯,布局缜密,转承自然,而不致发生间隙或阻隔。
穿针引线,组织成篇,可以说是对过渡重要作用的恰当比喻。
过渡常用承上启下的段,句子或关联词语。
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大部分之间,有一个承上启下的段落,就是以段过渡的一个范例。
记叙文的过渡,其过渡的情况和主要作用是:①开头与正文间过渡。
在有些文章开头使用倒叙的方法,或由眼前的景物而引出与之相关事情的叙述,这时,为了使开头部分与正文衔接紧密,往往使用过渡。
例如:《繁星》一文首段描写“我”最爱看繁星,回忆了从前在家乡夜晚望星天的情景和感受。
首句“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表露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为第二句引出“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做了铺垫。
又如,《背影》一文,一开头就有这么一句“最难忘的是父亲的背影”,起到了总领全文,也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调。
②不同事件或场景间过渡。
一幅优美的画卷,画面要注意色彩明暗、浓淡的过渡,注意景物虚实、主次的过渡;文章当然也要重视上下文的衔接、转换。
宋代僧人志南有一首绝句,内容是:“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初中生记叙文写作之过渡和照应
初中生记叙文写作之过渡和照应一、过渡的作用过渡是指将文章中不同段落、不同句子、不同篇章之间联系起来的手段,通过过渡能够使文章内容更为连贯、清晰。
在写作时,合理地运用过渡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同时也能够让文章结构更为紧凑。
过渡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连接上下文,使文章内容更为连贯;二是引导读者,使其更清楚地理解文章的逻辑,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过渡的形式有很多种,如连接词语、连接句子、连接段落、连接篇章等。
不同种类的过渡在文章中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因此在写作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过渡形式,使文章内容更为流畅。
二、照应的作用照应是指在文章中,通过前后内容的呼应、对比或强调等手法,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更为有层次感。
照应在写作中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增加文章的语言艺术性,提高文章的表达力,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照应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增加文章的语言艺术性,使文章更为生动有趣;二是提高文章的表达力,使文章更为有说服力。
照应的形式有很多种,如对比照应、呼应照应、反复照应等,不同的照应形式在文章中都有其独特的作用。
在写作时,需要灵活运用各种照应手法,使文章内容更为生动有趣,更为丰富多彩。
四、过渡与照应的实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过渡与照应的关系,下面通过实际案例进行具体分析。
《西游记》中,孙悟空和猪八戒的关系就是一个很好的过渡与照应的例子。
在小说中,孙悟空和猪八戒两个人物的形象是相互呼应的,他们的性格、经历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都呈现出强烈的对比关系。
孙悟空乃至白骨精报仇;猪八戒嗜酒食。
他们的对比和呼应使得小说更为生动有趣,也更为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风土人情和价值观念。
在小说中,孙悟空和猪八戒的关系也是一个很好的过渡手法。
在情节发展中,孙悟空和猪八戒之间的对话、矛盾、冲突与合作,不仅使故事情节更为连贯,也使得小说更为丰富有趣。
通过上面的案例分析可以看出,在《西游记》这部作品中,孙悟空和猪八戒的关系既具有过渡的作用,又具有照应的作用,它们相辅相成,使得整个作品更为完整,更为丰富。
初中生记叙文写作之过渡和照应
初中生记叙文写作之过渡和照应
在写作中,一个好的过渡和照应是非常重要的。
过渡和照应可以帮助文本更加流畅,
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要表达的内容。
一、过渡
过渡的作用是连接文本中的不同段落,使文本更加连贯。
在写作中,可以通过以下方
式实现好的过渡。
1. 通过承接词或短语来过渡。
承接词或短语是最简单的过渡方法。
比如说,可以使用“然而”、“但是”、“尽管
如此”、“此外”等承接词或短语来引出下一个段落。
这些承接词或短语会使文本更加连贯,并且能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在文本中,如果有重复出现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可以用来过渡到下一个段落。
这种
方式可以增加文本的连贯性,并且可以将不同段落之间的联系更加清晰地表达出来。
例如,我的故事中出现了同样的人物或物品,这些人物或物品的重复出现可以用来连接不同段
落。
3. 通过扩展前一段的内容来过渡。
扩展之前段落的内容可以使得文本更加连贯。
在新段落中,可以通过扩展之前段落中
的某个内容,使之后的内容更加顺畅地出现。
这种方式可以在不同段落之间建立联系,并
且可以保持文本的连贯性。
二、照应
照应是指在文本中,前后文之间主题或者观点的相互关系,这可以使得文本更加自然,也可以使得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
1. 在段落中实现照应。
在同一个段落中,可以通过重复使用关键词或短语来实现照应。
这可以被看作是一种
重申,适当的重申会使得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段落的主题和内容。
初中生记叙文写作之过渡和照应
初中生记叙文写作之过渡和照应过渡和照应是记叙文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可以让文章的思路更加严谨,在文字之间形成紧密联系,使得文章读起来更加流畅自然。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初中生记叙文写作中的过渡和照应。
一、过渡的作用过渡是指将文章中的某个主题、段落或者句子与上一个主题、段落或者句子进行衔接的手段。
过渡有以下几个作用:1.过渡可以使文章的逻辑更加严密,让文章的主题之间联系更加紧密;2.过渡可以让文章的思路更加连贯,使得文章读起来更加流畅;3.过渡可以为文章呈现出更好的阅读体验,让读者更加容易理解文章的意思。
1.反复重复法反复重复法是最常见的一种过渡手法,它就是在文章的不同地方反复出现同样的词语或者句子。
例如:我们总不会忘记这一天,那一天,因为它们总让我们想起过去的时光。
那一天,我们拿着手中鲜花,向逝去的亲人致敬。
这一天,我们走在阳光下,感受着五月的气息。
2.引用法引用法也是比较常用的过渡手法,它可以从外部引用某个名人名言、故事、诗歌等,让文章之间产生联系。
例如:“世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在这里,你却在那里。
”飞机飞行了好几个小时,我经历一场劫难之后才理解这句话。
3.承接法承接法是指在文章中使用一些词语或句子,直接向前一个主题或段落承接。
例如:春天来了,大地苏醒。
万物复苏,新的开始,崭新的希望在前方。
校园里的一切也发生了变化,每天睁开眼,阳光撒满了我的房间。
三、照应的作用照应是指在文章中,使用某个语言元素来回应前面的某个语言元素。
照应包括了指代照应、词汇照应、句式照应等。
照应的作用有:2.照应可以强化文章的逻辑关系,增强文章的说服力;3.照应可以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的主旨。
1.指代照应指代照应是指使用代词或者名词来指代前面的某个事物或概念。
例如:小明站在操场上,看着天空中的白云。
他一边看,一边想着未来的理想。
2.词汇照应词汇照应是指使用同一个词汇或者同义词汇来连接前后的句子。
例如:我们一路走过来,感受到了生活的苦辣酸甜,也懂得了岁月的不停流转。
记叙文中的过渡和照应
记叙文中的过渡和照应[技法指导]一篇文章,就好比是一架机器,每一个段落就好比机器中那些大大小小的零部件,这些零部件不仅要相互照应,而且大零件还需要那些小零件连接而成,才能建造成一台完整的机器。
同样,文章也需要各个段落相互照应,自然链接,即过渡与照应,这样才是一篇优秀的文章。
否则,就会显得支离破碎,不能称之为文,那么如何理解记叙文中的过渡和照应?一、过渡在文章中,过渡是文章段落之间的桥梁,前后相邻的两层意思之间,不仅要有内在的联系,而且在相连的地方要彼此衔接,语气贯通,让读者思路能够顺利地从前者过渡到后者, 这样使文气连贯,布局缜密,转承自然,而不致发生间隙或阻隔。
穿针引线,组织成篇,可以说是对过渡重要作用的恰当比喻。
过渡常用承上启下的段,句子或关联词语。
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大部分之间,有一个承上启下的段落,就是以段过渡的一个范例。
记叙文的过渡,其过渡的情况和主要作用是:①、人物转换、表达方式改变用过渡。
在记叙的过程中,有时需要转换人称,或需要由一种表达方式转换为另一种表达方式,这也往往要使用过渡。
例如: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
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过渡,由我换为战士)②、不同事件或场景间过渡。
一幅优美的画卷,画面要注意色彩明暗、浓淡的过渡,注意景物虚实、主次的过渡;文章当然也要重视上下文的衔接、转换。
宋代僧人志南有一首绝句,内容是:“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第一句写树阴下(“古木阴中”),第三四句写“杏花雨”与“杨柳风”,诗人又是怎样过渡的呢?“杖藜”扶着诗人由“古木阴中”来到“桥东”,完成了地点的转换。
叙事作文要注意“过渡”与“照应”
叙事作文要注意“过渡”与“照应”过渡与照应是叙事作文中非常重要的两个元素。
过渡是指将不同的事件或思想连接在一起,使文章流畅自然;照应是指文章中的各种线索与前后语句之间的关联关系,使文章内容连贯统一。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这两个元素的运用,以提高文章的可读性和吸引力。
下面我将以一次旅行经历为例,来说明如何在叙事作文中运用过渡和照应。
春节假期,我和几个好友决定去云南旅行,享受一段美丽而难忘的旅程。
我们先飞往了丽江,这是一座迷人的古城。
踏入古城,就仿佛回到了一百年前。
石板路、古建筑、流水声,一切都是如此宁静和悠然。
我们在古城内漫步,欣赏着独特的建筑和美景,仿佛时光凝固了。
不过,古城的人流量实在是太大了,我们很难有时间和空间独自欣赏风景。
于是,我们抱着探险的心态,决定离开古城,去寻找更静谧和原始的地方。
我们驱车前往了泸沽湖,这是一个位于云南川滇两省交界处的大湖。
湖的周围环绕着连绵起伏的山峦,湖面辽阔开阔,晨曦中的湖面像一块镶着金边的翡翠,美轮美奂。
来到泸沽湖,我们租了一艘小船,欣赏着湖光山色,感受着大自然的魅力。
在湖上,我们遇到了一位渔民,他和我们聊了很多关于湖泊的历史和当地的传说,使我们对这个地方更加向往和神奇。
离开泸沽湖后,我们又经过一个叫做“独克宗古村”的地方。
这个村子位于山间,是个非常原始和淳朴的地方。
村子里的房屋是以土坯搭建的,屋顶上都有着厚厚的积雪。
村民们非常友善,主动向我们介绍他们的村落历史和生活状况。
在这里,我们像一个大家庭一样团结和融洽,这种温馨的感觉让人怀念和感动。
回到旅馆后,我们在一起讨论着明天的行程,我们希望能继续探索云南的美景。
我们听说附近有一个叫做“香格里拉”的地方,据说那里的风景非常迷人。
于是,第二天,我们再次启程,驱车前往香格里拉。
在香格里拉,我们看到了壮丽的远山、广袤的草原和蓝天白云。
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恢弘壮美。
我们骑着马在草原上奔驰,感受着风的呼啸和阳光的温暖。
记叙文写作指导之过渡与照应
记叙文写作指导之过渡与照应文章层次之间、段落之间都应该条理清楚。
这就要考虑过渡。
需要过渡的地方:内容转折处过渡。
例如:“他的成绩一般,多数学科都在70-80分之间,在班上属于中等成绩。
但是,他的动手能力很强,凡是操作性的内容,他都干的比人家出色……”其中“但是”便是内容的转折处过渡。
还有如:可是、但是、然而、却。
时间地点的转换处过渡。
例如:“原定本周日在大操场进行的校运动会,因天气关系,暂时停止。
然而原定在体操房竞赛项目,照样进行。
”这句中“因”是时间转换过渡,“然而”是地点转换过渡。
倒叙插叙的起止处过渡。
倒叙的过渡,例如:“解放军把拾到的巨款还给失主,失主频频点头,连声夸赞。
——那是一周之前……”例中“那是”一词便是反映倒叙开始的词语。
插叙过渡,例如:“望着那一股细细的喷水,我不由想起小学里的一件事:”(〈难忘的一天〉)常见的过渡方法:1过渡段、过渡词、过渡句子(〈小桔灯〉中“望着窗外浓雾里迷茫的山景,看到那棵黄果树下面的小屋,忽然想起去探望那个小姑娘和他生病的妈妈”这句话,过渡到写冰心去探望小姑娘的事。
照应又叫呼应,就是文章在前面写到的意思,后面又类似的出现,达到前呼后应、内容完整,结构谨严,中心突出。
常见的照应形式三种:一首尾照应。
首尾呼应可给人以文章结构严谨的感觉。
如〈奶奶的手〉〈良师〉开头写到“李老师谆谆教导的精神,诲人不倦的品格,我永远铭记在心中。
”最后又写到“他的这种孜孜以求良师风范,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词语不能重复)二内容与标题的照应。
内容与标题互相照应,即标题中的词意,行文中必须有相应的词语来照应它、反映它说明它。
就如平常说的点题。
〈美就在我身边〉三前伏后应,就是前面设下伏笔,后面进行巧妙的照应。
如文章在写为孤老太送西瓜之前,先写自家分西瓜,妈妈分给我与姐姐两个大西瓜。
后面写到送西瓜的路上竹竿断了,西瓜碎了。
怎么办呢?我终于想出要将自己的西瓜送给老太,将碎西瓜给自己的办法。
记叙文的过渡和照应
记叙文的过渡和照应过渡和照应是文章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章脉络畅通,结构严密,层次条理清楚的必要要方法。
过渡,是层次段落之间衔接、转折的桥梁,它起着承上启下,引线连级的作用;照应,是指文章首尾、前后内容互相关系的呼应。
文章过渡照应得周密自然,整篇文章天衣无缝,浑然一体,毫无前后隔裂、段落之间断裂、懈怠松散的毛病。
记叙文的过渡有:1、由一件事转到另一件事需要过渡记叙文是写人、记事、描景、状物为内容的文体,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的变化,事件之间的连接,人物的出场等等,层次段落也发生变化或转折,所以必须有适当的承接过渡形式,表示内容和结构上的变化。
如《谁是最可爱的人》,除开头和结尾之外,描述了三个典型事例。
这三个典型例子之间,有两次转折过渡。
“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恨,而对朝鲜人民却是那样地爱,充满国际主义的深厚热情。
”用这个过渡段,从松鼓峰战斗,狠狠地同敌人搏斗这一层次,过渡到马玉祥冒火抢救朝鲜儿童,对朝鲜人民怀着深厚的热情这一层次。
如果没有这个过渡,对敌恨,对朝鲜人民爱这两件时间、地点、人物不同的事件,很难连在一起,即使勉强凑在一起,也显得彼此孤立,互不通气。
2、由总到分,或由分到合的关节处过渡如《谁是最可爱的人》的开头,总述志愿军战士的高贵品质,接着用“让我们还是来说段故事吧”过渡到分叙三个故事。
三个故事描述完了之后,又由分到合,用“朋友们,用不着多举例……”来过渡,使三个故事组成的三个层次,既独立完整而又相互联系,整篇成为一个条理周密的整体。
3、行文起止点的过渡如《任弼时同志二三事》,第一段概述任弼时同志的崇高品质,然后过渡到开始描述他的事迹,作者用了一个简短的过渡段,“在一些平凡的小事上,往往能够看出一个伟大人物的优良品质”,作为行文的起点,接着便是事例叙写的开始。
特别是记叙文倒叙的形式,由哪里开始倒叙,到哪里倒叙结束,起止点必须用过渡段或语句,作为承转的纽带,把层次串连起来。
如鲁迅的小说《一件小事》,在倒叙这一件事的开始,用“但有一件小,却于我有意义,……”一小段文字过渡,待这一件事追叙完了,又用“这事到了现在,还是时时记起……”转接到“现在”。
叙事作文指导——要注意“过渡”与“照应”
叙事作文指导——要注意“过渡”与“照应”写作指导:叙事作文是我们在学习写作时接触的最早的文体之一。
在这类文章中,过渡和照应是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两个重点。
过渡的作用是让文章连接自然流畅、步步为营、层层展开;而照应则是让文章内部的信息呈现一致连贯、条理分明。
只有将过渡和照应牢记于心,并在实践中掌握好这两个技巧,我们才有可能写出一篇流畅有序,且有内在逻辑的叙事作品。
其次,关于写作重点,我们需要着重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开头,引起读者兴趣,抓住读者眼球的好文章往往从开头就做到了这一点;二是结尾,把文章引向高潮,并给读者留下美好印象的结尾会让我们的作品圆满落幕;三是情境描写,通过精彩的情境描写,激起读者的共鸣,也是好文章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用词的选择也是很重要的。
合适、恰当的用词不仅可以有效地表达意思,还可以让文章显得更加准确、简洁、生动。
在写作中,我们可以多参考别人的文章,注意积累好听、好看、好用的词汇,并且注重词汇的搭配和语感的把握。
以下是两篇关于叙事作文的范文:一、《我和爷爷的垂钓之旅》过渡/照应:接续过渡: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目的地,发现钓鱼的地方早已有很多人占领了。
顺承过渡:然而,即使有这样的情况,我和爷爷依然不会放弃这次垂钓之旅的机会,我们积极寻找一个更好的位置。
内部照应:眼前美景,清新宜人的山水环境让我和爷爷顾不上刚刚的气馁,更加努力地把仪器调好,准备开始一场美好的垂钓之旅。
写作重点:开头:用一段平实的语言,简单介绍我们和爷爷一起垂钓的背景,既不显得枯燥,也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
结尾:简单重复了此次旅途的重要意义和美好回忆,并留下了一个美好的情节,展示出一份积极向上的心态。
情境描写:对于一个垂钓爱好者来说,捉到了一条大鱼的滋味可是无与伦比的。
我在文章中详细描绘了当时的情景,让读者也能够感受到我当时的喜悦之情。
用词分析:这篇文章中所选用的词汇多数是场景词,用词简单易懂,具有情境体现的特点,可以很清晰地传达出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同时,词汇之间的搭配也比较合适,整篇文章显得比较流畅,自然。
关于叙事作文要注意过渡与照应
关于叙事作文要注意过渡与照应
“过渡”与“照应”都是作文中常见的技巧方法。
尤其在叙事类作文中,同学们要格外注意“过渡”与“照应”。
所谓“过渡”,就是事物由一个阶段转入另一个阶段。
为了使作文中各段落之间自然衔接,连绵一体,我们往往使用过渡技巧,写上过渡语。
过渡语,可以是段落,也可以是句子,甚至是一个词语。
那么,怎样写过渡语呢?其实,我们可以用设问、反问的形式,或者用平铺直叙的语言,用上关联词语,串起上下文内容。
这样,就能自然地从一个阶段转入另一阶段。
“照应”,就是指在文章的全篇行文过程中,必要的、或明或暗的照顾、呼应和反映再现。
“照应”,为的就是使文章首尾一体、融汇贯通。
同学们,我们在写作文时不能写了前面不管后面,也不能写了后面忘了前面,而应该前后配合、首尾照应。
前后配合,首尾照应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1、开头与结尾相照应。
2、内容上的前后配合。
作者前面写的事情,后面要有个圆满的交代;后面出现的事情,前面都要有根据,不能写得没有来由,使人感到突然;更不能漏洞百出,使人疑惑不解。
3、行文和标题的相照应。
一般说来,标题能在某种程度上揭示
中心思想,因而在行文中注意与标题相照应,能起到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因此,处理好“过渡”和“照应”能使文章显得环环相衔、浑然一体。
同学们,不妨你们也试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解记叙文中的过渡和照应[技法指导]一篇文章,就好比是一架机器,每一个段落就好比机器中那些大大小小的零部件,这些零部件不仅要相互照应,而且大零件还需要那些小零件连接而成,才能建造成一台完整的机器。
同样,文章也需要各个段落相互照应,自然链接,即过渡与照应,这样才是一篇优秀的文章。
否则,就会显得支离破碎,不能称之为文,那么如何理解记叙文中的过渡和照应?一、过渡在文章中,过渡是文章段落之间的桥梁,前后相邻的两层意思之间,不仅要有内在的联系,而且在相连的地方要彼此衔接,语气贯通,让读者思路能够顺利地从前者过渡到后者, 这样使文气连贯,布局缜密,转承自然,而不致发生间隙或阻隔。
穿针引线,组织成篇,可以说是对过渡重要作用的恰当比喻。
过渡常用承上启下的段,句子或关联词语。
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大部分之间,有一个承上启下的段落,就是以段过渡的一个范例。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
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下来罢(吧)……都无从知道。
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
Ade(德语,再见的意思,可读作a dei),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二、记叙文的过渡,其过渡的情况和主要作用是:①开头与正文间过渡。
在有些文章开头使用倒叙的方法,或由眼前的景物而引出与之相关事情的叙述,这时,为了使开头部分与正文衔接紧密,往往使用过渡。
例如:《繁星》一文首段描写“我”最爱看繁星,回忆了从前在家乡夜晚望星天的情景和感受。
首句“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表露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为第二句引出“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做了铺垫。
又如,《背影》一文,一开头就有这么一句“最难忘的是父亲的背影”,起到了总领全文,也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调。
②不同事件或场景间过渡。
一幅优美的画卷,画面要注意色彩明暗、浓淡的过渡,注意景物虚实、主次的过渡;文章当然也要重视上下文的衔接、转换。
宋代僧人志南有一首绝句,内容是:“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第一句写树阴下(“古木阴中”),第三四句写“杏花雨”与“杨柳风”,诗人又是怎样过渡的呢?“杖藜”扶着诗人由“古木阴中”来到“桥东”,完成了地点的转换。
“杖藜扶我过桥东”,是拟人化的写法,更是自然过渡的典范。
③叙述顺序转换间过渡。
有些文章在顺叙的过程中,往往需要插入一些与之有关的情节来补充,然后再回头叙述原来的事,这就需要使用过渡。
如:在《故乡》一文中,“我”在与母亲对话中插入了对闰土的回忆:“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现在我的母亲提起了他,我这儿时的记忆,忽而全部闪电似的苏生过来,似乎看到了我的美丽的故乡了。
”这篇文章在顺叙的过程中,用“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过渡,插入对少年闰土的回忆。
④人物转换、表达方式改变用过渡。
在记叙的过程中,有时需要转换人称,或需要由一种表达方式转换为另一种表达方式,这也往往要使用过渡。
例如: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
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过渡,由我换为战士)二、照应照应是谋篇的重要手段,具体是指上下文之间的相互照顾和呼应,包括交代和照应两个方面。
交代是对后面要表现的内容在前面适当地提示一下;照应是对前面提示的内容的回答。
周密的照应,对贯通文脉、点化中心、渲染气氛能起一定作用,从而唤起读者阅读心理上的美感。
冰心的《小桔灯》可以说是照应手法运用的典范。
阅读时,要瞻前顾后,理清思路,注意分析作者的照应技巧。
文章的照应,主要有以下四种:①文题照应。
也有两种:一种是开头与题目照应,如《白杨礼赞》开头一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这一段既是破题,又是统领全篇的关键段,全文就是紧紧围绕着这句话开展的。
另一种是行文中与题目照应,如《往事依依》的首段扣题是为了引起下文,末段点题是为了深化主题。
同时,在文章的第2至第5段每段都有相应的词语扣住“依依”。
②首尾照应。
《往事依依》一文第一段“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和第六段结尾的“往事依依,金色的回忆唤起我的青春激情,催我不断奋进”相互照应,这样使文章贯脉相通,结构完整,也更好地突出主题。
③前后照应。
也就是,上下文间的照应,有段、句和词语三种情况的照应形式。
还是以《往事依依》为例,第三段说“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第五段进一步讲“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已与时代更加贴近了”,进一步强调了读好书能启迪心智、指点做人。
再如,《济南的冬天》的第一段中三组对比中的第三组,是用热带的毒日、响晴的天气跟济南的温情作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
在第三组对比之中,之所以要指出“在北中国的冬天”,是因为“北中国的冬天”隐含了“照例应该是北风呼啸、日光惨淡”的意思,这就跟上文的“奇迹”与下文的“宝地”相呼应。
④重叠照应。
我们在平时的阅读中,经常会发现同一或相近的词语、句子或段落在文章中一再出现,使其于反复中得到加强,这种照应我们可称之为重叠式照应。
《背影》一文中“背影”出现了四次。
《白杨礼赞》一文中“不平凡”前后一共出现四次,相同的段落出现了两次。
《十三岁的际遇》一文多次写到“我是‘不系之舟’”,其中都有深层的含意。
这些重叠式照应对突出文章中心,标明文章线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例文赏析一条红色的发带张辉/文许多女孩子都喜欢戴发带,使自己充满活力。
我也有几条发带,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一条红色的发带。
它时常勾起我一段美好的回忆。
那是几年前的一个春天,家住乡下的小姨带着她四岁的小女儿来我家作客。
我是个独生女,家里突然多了个活泼可爱的小表妹做伴,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过了几天,小姨说:“我领你们小姐俩上街去玩玩,你们想买些什么呀?”我听了赶忙说:“我要《渴望》里小芳头上戴的那种发带。
”小表妹也跟着嚷:“我也要,我也要!”小姨笑着说:“好吧,一人买一条。
“小姨领着我们一连走了几家商店,也没有看到我中意的那种发带。
忽然,眼前一亮,我不禁叫道:“多好看的发带呀!”前面不远处,一位阿姨正领着一个年纪和我相仿的小姑娘,小姑娘一边走一边舞弄着手中的一条发带。
小姨三步并做两步赶了上去,对那位阿姨说:“同志,对不起,请问这发带您是在哪儿买的?我看看行吗?”那位阿姨笑吟吟地回答说:“在新益商店买的。
”说着,随手从小姑娘手中拿过发带递给小姨,并指点着新益商店的方位。
这是一条红色的发带,上面有许多白色的小圆点,金线镶边,漂亮极了!小姨刚把发带还给那位阿姨,我就拉着小表妹快步向那家商店走去。
我们到了柜台前一问,非常遗憾,这种红发带只有一条了。
小姨交完款,无可奈何地问我俩:“怎么办?你们谁要哇?”小表妹一下子跳起来:“我要!我要!”我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发带,几天前的一件事又浮现在脑海里:那一天中午,小表妹看见了邻家给我的一条红绳子,张嘴就要,我舍不得给她,可妈妈说,妹妹小,又是客人,应该让给她。
结果那条红绳子我还没来得及玩一次,就归了小表妹了。
想到这儿,我的心一下凉了。
小表妹是小姨的宝贝心肝儿,这条发带肯定又是她的!我正在胡思乱想时,一双温暖的手轻轻地把发带戴到了我头上,同时“哇”的响起了小表妹的哭声。
就这样,我怀着无限的内疚,踏着小表妹委屈的哭声,不知所措地随着小姨走出了商店。
几年时间过去了,这条红色的发带我一直珍藏着,没有舍得戴它。
每当看到它,心头就涌起一股暖流,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更加感到它的珍贵和美好——它告诉我要像小姨那样去做人。
(选自《读者文摘》有删改)【问题】1.第一段中的“它时常勾起我一段美好的回忆”一句在文章的结构上有什么作用?2.文章虽然短小精悍,但波澜起伏,出现了几个转折点,请找出来?3.文章第二段写道“那是几年前的一个春天”,最后一段的“几年时间过去了”,是不是重复了,要不要删去,说说你的理解?参考答案:1.文章一开头就用“它时常勾起我一段美好的回忆”一句自然过渡到下文的主要事件。
同时设置了悬念,耐人寻味,“美好”突出了文章的主旨,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
2.在行文中,为更好地推进,“忽然,眼前一亮,我不禁叫道:‘多好看的发带呀!’”使故事情节有了转机,场景进行了变换。
还有“几天前的一件事又浮现在脑海里”一句,又自然过渡到与之相关的另一情节,这一插叙,既为后文赞美阿姨作铺垫,也间接的赞美了母亲。
这些虽是简单的一笔,但它却使行文流畅,过渡自然,给人一气呵成之美感。
3.不要删去,表面上看,第二段写道“那是几年前的一个春天”和最后一段的“几年时间过去了”,有重复的味道,但这是在叙述完故事后又回到现在,抒发情感,这样前后照应,使文章前后完整,结构缜密,同时结尾也交代了开头所说的“勾起我一段美好的回忆”的原因,深化了主题。
◆阅读训练飞彩流辉的满月佚名/文月,总是那样静谧、安详。
它历尽了无数的沧海桑田,却总是默默地把人间多少往事记在心田。
我想,她一定会记得那年中秋的。
那是多么美好的一个夜晚啊!岁月总似水流去,月又圆在中秋。
时间已经很晚了,我走出紫竹院公园大门,仍觉得热情涨满心胸,刚才的景象历历在目:月色,如纱如绸,如梦如幻,同学们围在月光下跳起了集体舞,快乐得如同刚冲出笼的鸟;跳累了,唱个歌,歌也轻,舞翩跹,欢声在夜色中飘散。
那情景引得游人们纷纷驻足:好欢乐的学生哟,月影娟娟,人影朦胧,茂林修竹,雅致玲珑。
我被这样的气氛烘烤着,似乎都熔化了,几天的紧张、烦恼都已烟消云散了。
深夜,月光清寒,秋凉如水,我们仍处于亢奋之中,一路车铃叮当,飞奔向前。
我兴奋极了,骑着车也不老实,眉飞色舞地和同伴聊个正欢。
毕竟已是中秋,深夜寒气袭人,我抑制不住想咳嗽几声,可哪知越咳越不对味。
我赶紧跳下车来,马上觉得眼前发黑,我明白由于兴奋,老毛病又犯了。
可现在我已经站立不稳,旁边的同学忙扶住我,团支书杜平从后面赶上来,搀我到路边。
我感到浑身发麻,好一阵子,才觉出这是在黑黝黝的街上,同学们都静静地围着我。
“你怎么了?”话语带着焦急。
“唉,吓死我了,你还好吧?”有人尖着嗓子叫着。
“我们还是去医院看看的好。
”一个老成的声音。
“哎,瞧你的样子,求求你把难受分给我一点吧!”有人小声地问。
“班长呢?不知他们已骑车走到哪了?”有人小声地问。
我还有些昏沉,可这些话却都听得真真切切,我的心暖暖的,耳畔竟响起了刚刚才同学们甜美的歌声。
我觉得舒服了许多,同学们默默地望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