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 子
孔子及七十二贤弟子画像图
孔⼦及七⼗⼆贤弟⼦画像图孔⼦创办私学,号称弟⼦三千,贤⼈七⼗⼆。
这⼀说法出⾃《史记-孔⼦世家》所记:“孔⼦以诗书礼乐教,弟⼦盖三千焉,⾝通六艺者七⼗有⼆⼈。
”所谓弟⼦三千,贤⼈七⼗⼆只是⼀个⼤概的数字。
下⾯列出其中最有成就的弟⼦名单及其简要事迹。
孔丘(前551年9⽉28⽇<农历⼋⽉廿七>~前479年4⽉11⽇<农历⼆⽉⼗⼀>),字仲尼。
排⾏⽼⼆,汉族⼈,春秋时期鲁国⼈。
孔⼦是我国古代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世界最著名的⽂化名⼈之⼀。
颜回字⼦渊,春秋时期鲁国⼈,⽣于鲁昭公⼆⼗九年(公元前521年),卒于鲁哀公⼗三年(公元前481年),享年仅32岁(据熊赐履:《学统》)。
他⼗四岁即拜孔⼦为师,此后终⽣师事之。
闵损 (公元前536—前487年),字⼦蹇【骞(qian,⾳千)】(参看闵⼦骞),以字⼴为⼈知。
⽐孔⼦⼩⼗五岁,春秋末期鲁国⼈,孔⼦弟⼦,七⼗⼦之⼀。
在孔门中以德⾏和⽼成持重著称,⽽尤其以孝⾏超群闻名于世。
冉耕(约前544~?)春秋末鲁国⼈。
字伯⽜。
为⼈端正正派,善于待⼈接物。
在孔⼦弟⼦中,以德⾏与颜渊闵⼦骞并称。
因恶疾早逝。
孔⼦哀叹其“亡之,命矣夫!”(《雍也》)唐元宗开元⼆⼗七年(739年)追封为“郓侯”。
宋⼤中祥符⼆年(1009年)改封“东平公”。
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改封为“郓公”。
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冉⼦”。
冉雍鲁国⼈,字仲⼸,冉耕之宗族。
乃少昊之裔,周⽂王之后。
曹叔振铎数传⾄冉离,世居“菏泽之阳”。
家贫,以牧为业,⼈称“犁⽜⽒”。
《冉⽒族普》称离娶颜⽒,⽣长⼦耕,次⼦雍。
颜⽒死,⼜娶公西⽒,⽣求。
后公西⽒闻孔⼦设教阙⾥,“命三⼦往从学焉”。
其⽗不肖。
孔⼦以其为有德⾏,说:“雍也可使南⾯。
”冉求(前522-前489)春秋末鲁国⼈。
字⼦有,通称冉有。
孔⼦弟⼦。
以政事见称。
多才多艺,尤擅长理财,曾担任季⽒宰⾂。
前487年率左师抵抗⼊侵齐军,并⾝先⼠卒,以步兵执长⽭的突击战术取得胜利,⼜趁机说服季康⼦迎回了在外流亡14年的孔⼦。
孔 子的家庭背景是什么
孔子的家庭背景是什么1、孔子的家族起源11 孔子的祖先是宋国的贵族,其先祖可以追溯到殷商王室。
12 微子启是孔子家族在宋国的重要先祖,他因贤德而受到尊敬。
2、孔子的父亲21 孔子的父亲是叔梁纥,叔梁纥是鲁国的一位武士。
22 叔梁纥以勇猛有力著称,在战争中多次展现出英勇的表现。
3、孔子的母亲31 孔子的母亲是颜徵在。
32 颜徵在与叔梁纥年龄差距较大,其婚姻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较为特殊。
4、孔子的家庭经济状况41 孔子幼年时家庭经济状况并不宽裕。
42 尽管出身贵族,但由于种种原因,家族逐渐衰落。
5、家庭对孔子的影响51 贵族出身的背景使孔子从小受到一定的文化熏陶。
52 父亲的英勇事迹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孔子坚韧勇敢的性格。
6、孔子成长中的家庭环境61 虽然生活面临一定困难,但家庭注重教育和礼仪。
62 母亲的辛勤付出和教导对孔子的成长起到了重要作用。
7、家族的社会地位变迁71 从曾经的贵族荣耀到逐渐式微。
72 这种变迁促使孔子对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有更深刻的思考。
8、孔子对家庭的重视81 孔子在其学说中强调家庭伦理的重要性。
82 主张子女对父母的孝顺、兄弟之间的友爱等。
9、家庭背景与孔子思想的形成91 复杂的家庭背景促使孔子对社会阶层、人性善恶有更深入的洞察。
92 为他后来提出的“仁”“礼”等核心思想奠定了基础。
10、后世对孔子家庭背景的研究和评价101 众多学者通过对历史文献的研究,不断丰富对孔子家庭背景的认识。
102 普遍认为孔子的家庭背景对其思想和成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孔子的家庭背景在其成长和思想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贵族的起源到家族的衰落,从父母的影响到社会地位的变迁,这些因素共同塑造了这位伟大思想家的人生轨迹和学术成就。
孔子简介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许嘉璐,文化 部副部长周和平,日本前内阁官房长官武村正 义与来自中国内地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以 及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法国、英 国、比利时、丹麦、澳大利亚等22个国家和地 区、86个儒学研究机构的172位专家学者、各 界人士共襄盛举。这些来自不同国度、不同民 族、不同文化的专家学者、各界人士,围绕儒 学的历史研究、儒学的当代价值、儒学的现代 阐释、儒学的世界传播、儒学与和谐文化等议 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与广泛对话。
据记载,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后裔,故为子姓。周
灭商后,周武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 微子启于宋(夏邑)。 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 微仲即为孔子的先祖。自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之后, 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氏,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 宋国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孔子的父亲叔梁纥 (叔梁为字,纥为名)是鲁国出名的勇士,叔梁纥 先娶施氏曜英,生九女而无一子,其妾生一子孟皮, 但有足疾。在当时的情况下,女子和残疾的儿子都 不宜继嗣。叔梁纥晚年与年轻女子颜征在再下孔子。 孔子的伟大思想与孔子母亲有很大关系,其母颜征 在和他的外祖父颜襄对孔子产生了深远影响,颜征 在的教学理念简直是先进了两千年。
孔子简介
孔子:子姓,以孔为氏,名丘,字仲尼。
“子”,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称,在春秋战 国时期,拥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成年男子都可 以称为“子”,而且都希望别人称自己为 “子”,因为“子”还是一种爵位,所谓 “公侯伯子男”也。但是,真正能获得别人 以“子”相称的,一般是两种人:要么在社 会上公信力较高的,如“老师”;要么就是 较有道德的贵族;孔子、老子属于前者。而 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 教育家和军事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 著名的文学名人。与孟子并称“孔孟”,孔子
孔子的介绍
返回
卜子夏(前507年—前 420),姓卜名商,春秋时 晋国人,孔子的学生,, “孔门十哲”之一,『七十 二贤』之一。少时家贫,苦 学而入仕,曾作过鲁国太宰。 孔子死后,他来到魏国的西 河(今山西河津)讲学。授 徒三百 ,当时的名流李克、 吴起、田子方、李悝、段干 木、公羊高等都是他的学生, 连魏文侯都『问乐于子夏』, 尊他为师,这就是有名的 『西河设教』。
颜回
子夏
闵损
颜回(前521-前481),字子 渊,春秋末期鲁国曲阜(今 属山东)人。十四岁拜孔子 为师,此后终生师事之,是 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在孔门 诸弟子中,孔子对他称赞最 多,不仅赞其"好学",而且 还以"仁人"相许。历代文人 学士对他也无不推尊有加, 宋明儒者更好"寻孔、颜乐 处"。自汉高帝以颜回配享 孔子、祀以太牢,三国魏正 始年间将此举定为制度以来, 历代帝王封赠有加,无不尊 奉颜子。谢谢观看孔子和他的弟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 前479年4月11日),子姓 孔氏,名 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 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 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 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与弟子周游列 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 《书》《礼》《乐》《易》《春秋》。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 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 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 “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 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 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 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 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 “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被 尊为儒教始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 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上帝、和 国家的祖宗神同等级别的“大祀”。 这种殊荣除老子外万古唯有孔子而已。
有关孔 子的作文素材
有关孔子的作文素材《有关孔子的作文素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
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的思想和言论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人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精神财富。
孔子生活在一个社会动荡、礼崩乐坏的时代。
他自幼勤奋好学,对古代的文化典籍有着浓厚的兴趣,并通过不懈的努力,积累了渊博的知识。
孔子主张“仁”的思想,这是他学说的核心。
“仁”意味着关爱他人,尊重他人,要有同情心和爱心。
他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简单的八个字,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提醒人们在与他人相处时要换位思考,不要将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事情强加给别人。
孔子重视教育,他认为教育不分贵贱,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他一生收徒众多,相传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他的教育方法灵活多样,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他常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意思是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这种教育理念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政治上,孔子主张“为政以德”,认为统治者应该以道德为基础来治理国家,实行仁政。
他反对苛政和暴力,希望能够建立一个和谐、有序的社会。
他曾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强调了道德和礼教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性。
孔子还注重个人的品德修养。
他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应该具备“礼、义、廉、耻”等品质,要做到“温、良、恭、俭、让”。
他自己也是以身作则,一生都在践行着自己的道德准则。
孔子一生周游列国,虽然在政治上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但他的思想和学说却在他的弟子和后人心目中生根发芽。
他的言论被弟子们整理成《论语》一书,成为了儒家经典之一。
《论语》中包含了孔子对人生、道德、政治、教育等诸多方面的思考和见解。
孔子及其弟子
有若,字子有,亦称有子,比孔子 小四十三岁,鲁国人。他尊奉孔子, 认为孔子是出类拔萃的天下第一圣人。 他刻苦学习孔子的思想,发扬“学而 不厌”的精神,以火烙手,以防瞌睡, 日夜攻读。对孔子的思想往往做出符 合原意的解释和理解,根据孔子关于 在上位的人能用浓厚感情对待亲族、 老百姓就会走向仁德的教导,会成为 有道德孝悌的人,而不会犯上作乱, 提倡孝悌是人修养的根本,是“仁” 之本。因而主张以“礼”为准绳,以 “和”为原则处理事情。他认为人要 守信义,一切盟约符合“仁”、“礼” 都
子路还有着政治方面的杰出才干。孔子设案授徒, 辟德行、政事、言语、文学四科,而子路是政事科之 优异者。《论语》有不少篇章提到他同孔子讨论政治 方面的问题,如《论语· 子路》:“子路问政。子曰: ‘先之劳之。’请益。曰:‘不倦’。”由于热心政 治,关注社会政治问题的学习和研究,使得子路在政 治方面的才能大有长进。对此孔子不止一次地予以称 道,比如称赞子路:“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 。 孔子还向季康子推荐子路说:“由也果,于从政乎何 有?”意思是子路果断干练,不拖泥带水,从政不成问 题。孔子还称赞子路:“可谓具臣矣”,言子路具备 做臣僚的素质。从政治实践看,子路曾数度做官:曾 为季氏宰,曾做过卫国蒲邑的大夫,曾做过卫国大夫 孔悝的邑宰,可以说子路是学而优则仕的典范,是学 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典范,也是学以致用优良学风
子路受教
据《史记》载,子路与孔子初次见面的时候,两 人曾有过冲突,子路曾持勇力“陵暴孔子”(“陵暴” 有动手打人的味道),被孔子“设礼稍诱”之,收归 门下。子路初次见孔子,身穿盛服,很不可一世的 样子。孔子告诉他说:“你这样昂昂然算什么呢? 你身穿华服,面露志得意满之色,世上还有什么人 肯将你的错处告诉你呢?”子路退出,换上一身戎 服,身配甲胄,佩带宝剑进来,然后拔出长剑,在 庭中舞弄一番。舞罢,向孔子说,古时的君子,没 有不配剑以自卫的吗?夫子也应该学剑习武,继承 先业。孔子说:“古之君子以忠为本质,以仁为卫 身,因为以德服人,能使人心悦诚服。而以力服人, 不是心服啊!”子路敬而受之,马上换下戎服,穿
君子之道文言文的翻译
孝者,敬亲也。
孔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君子之道,首重孝道。
人子之孝,不独养亲之身,更养亲之心。
亲在时,尽心奉养;亲去后,追思感念。
此乃孝之至也。
悌者,敬兄也。
孔子曰:“兄弟,手足也。
人之于其兄弟也,亦兄弟也。
”君子之道,以悌为先。
兄弟之间,和睦相处,互相扶持。
兄友弟恭,情同手足。
此乃悌之至也。
礼者,敬人也。
孔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君子之道,讲究礼节。
与人交往,言行举止,皆合乎礼。
敬人者,人恒敬之。
此乃礼之至也。
信者,诚也。
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君子之道,以信为本。
与人交往,言必信,行必果。
此乃信之至也。
宽者,容人也。
孔子曰:“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
”君子之道,宽容待人。
对人宽容,方能得人心。
此乃宽之至也。
容者,包容也。
孔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君子之道,能容人之短,扬人之长。
此乃容之至也。
敬者,恭也。
孔子曰:“敬人者,人恒敬之。
”君子之道,对人恭敬。
与人交往,态度谦恭,举止端庄。
此乃敬之至也。
慈者,爱也。
孔子曰:“慈爱之心,人皆有之。
”君子之道,慈爱待人。
关心他人,乐于助人。
此乃慈之至也。
和者,和谐也。
孔子曰:“和为贵。
”君子之道,追求和谐。
与人相处,和衷共济,共谋发展。
此乃和之至也。
严者,正也。
孔子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君子之道,对自己要求严格,对他人宽容。
此乃严之至也。
君子之道,非一日之功,需持之以恒。
孔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君子之道,在日常生活中,言行举止,皆以礼为准则。
如此,方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君子。
总之,君子之道,乃孝、悌、礼、信、宽、容、敬、慈、和、严之集合。
遵循君子之道,为人处世,方能成就一番事业,赢得世人之尊敬。
愿吾辈共勉,践行君子之道,为中华民族之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典籍里的中 国观后感孔 子
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孔子《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孔子》最近看了《典籍里的中国》中关于孔子的那一期,真的是感触颇深呐!在节目里,当孔子的一生在舞台上徐徐展开,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光,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他的喜怒哀乐,他的坚持与无奈。
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他自幼便对礼仪制度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小时候的他,就常常模仿祭祀的仪式,摆弄着小小的礼器,那认真的模样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他将为恢复周礼而奔走一生。
长大后的孔子,决心踏上传播自己学说的道路。
他带着弟子们,一辆马车,几卷竹简,风餐露宿,却从未停下脚步。
那时候的道路可不比现在,崎岖不平,充满了未知的危险。
有时候遇到下雨天,道路泥泞不堪,马车陷进去出不来,孔子和弟子们就得一起下车,用尽全身的力气去推,弄得满身是泥,狼狈不堪。
可就算这样,孔子依然面带微笑,给弟子们鼓劲:“莫急莫急,这小小的困难,怎能阻挡我们前行的步伐!”他们一路上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
有的人对孔子的学说不屑一顾,甚至冷嘲热讽;有的人虽然感兴趣,却又不敢付诸实践。
但孔子从不气馁,他总是耐心地讲解,用浅显易懂的例子让人们明白他的思想。
有一次,他们路过一个小村庄,村子里的人听说孔子来了,都围了过来。
其中有一个年轻人,一脸疑惑地问孔子:“您说的仁,到底是什么?我们这些普通人怎么能做到呢?”孔子捋了捋胡须,温和地说:“仁啊,其实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
比如说,你看到邻居家的老人拎着重物,你上去帮一把,这就是仁;你和朋友相处,诚实守信,不欺骗不隐瞒,这也是仁。
仁不是高高在上的东西,而是我们心里的一份善念,只要你愿意,随时都能做到。
”年轻人听了,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孔子的弟子们也是各有特点。
颜回聪明好学,总是能最快领悟孔子的教诲;子路性格豪爽,有时候冲动得让孔子又好气又好笑;子贡能言善辩,在很多关键时刻都能为孔子排忧解难。
他们和孔子之间不仅仅是师徒关系,更像是一家人,相互扶持,相互鼓励。
记得有一次,他们的粮食吃完了,大家都饿得肚子咕咕叫。
《论语》与《墨子》
孔子的生平(卒)
《礼记·檀弓上》:“孔子之丧,门人疑所服。子 礼记·檀弓上》 孔子之丧,门人疑所服。 贡曰: 昔者夫子之丧颜渊,若丧其子而无服, 贡曰:‘昔者夫子之丧颜渊,若丧其子而无服,丧子 路亦然。今请丧夫子若丧父而无服。’”《礼记· 路亦然。今请丧夫子若丧父而无服。’”《礼记·檀 弓上》 孔子之丧,二三子皆绖而出,群居则绖, 弓上》:“孔子之丧,二三子皆绖而出,群居则绖, 出则否。 孔子家语·终记解》 既卒, 出则否。”《孔子家语·终记解》:“既卒,门人疑 所以服孔子者。子贡曰: 夫子之丧颜渊也, 所以服孔子者。子贡曰:‘夫子之丧颜渊也,若丧子 而无服,丧子路亦然。请丧夫子若丧父而无服。 而无服,丧子路亦然。请丧夫子若丧父而无服。于是 弟子皆吊服而加麻,出有所之则由绖。子夏曰: 弟子皆吊服而加麻,出有所之则由绖。子夏曰:‘入 宜绖可居,出则不绖。 子游曰: 吾闻诸夫子, 宜绖可居,出则不绖。’子游曰:‘吾闻诸夫子,丧 朋友,居则绖,出则否。丧所尊,虽绖而出可也。 朋友,居则绖,出则否。丧所尊,虽绖而出可也。’” 礼记·檀弓上》 孔子之丧,公西赤为志焉。 《礼记·檀弓上》:“孔子之丧,公西赤为志焉。饰 棺牆,置翣,设披,周也;设崇,殷也;绸练,设旐, 棺牆,置翣,设披,周也;设崇,殷也;绸练,设旐, 夏也。 夏也。”
孔子的生平(卒)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病,子贡请见。孔子方 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病,子贡请见。 负杖逍遥于门, 汝来何其晚也? 孔子因叹, 负杖逍遥于门,曰:‘赐,汝来何其晚也?’孔子因叹, 歌曰: 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因以涕下。 !’因以涕下 歌曰:‘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因以涕下。谓子 贡曰: 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殡东阶, 贡曰:‘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殡东阶,周人于 西阶,殷人两柱间。昨暮予梦坐奠两柱之间, 西阶,殷人两柱间。昨暮予梦坐奠两柱之间,予始殷人 后七日卒。孔子年七十三, 也。’后七日卒。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已 丑卒。哀公诔之曰: 旻天不吊,不慭遗一老, 丑卒。哀公诔之曰:‘旻天不吊,不慭遗一老,俾屏余一 人以在位,茕茕余在疚。呜呼哀哉! 尼父,毋自律!’ !’子 人以在位,茕茕余在疚。呜呼哀哉!,尼父,毋自律!’子 贡曰: 君其不没于鲁乎!夫子之言曰: 礼失则昏, 贡曰:‘君其不没于鲁乎!夫子之言曰:“礼失则昏,名失 则愆。失志为昏,失所为愆。 生不能用,死而诔之, 则愆。失志为昏,失所为愆。”生不能用,死而诔之,非 礼也。 余一人” 非名也。’”又见 孔子家语· 又见《 礼也。称“余一人”,非名也。’”又见《孔子家语·终 记解》 礼记·檀公上》 记解》、《礼记·檀公上》。
子夏问孔子文言文翻译
子夏问于孔子曰:“夫子,吾闻君子之道,必以德为本,以仁为基,以礼为表,以智为用。
然则夫子之道,何如也?”孔子答曰:“子夏,君子之道,固以德为本,以仁为基,以礼为表,以智为用。
吾之道,亦不外如是也。
然吾之德,非若子之所闻也。
吾之仁,非若子之所见也。
吾之礼,非若子之所习也。
吾之智,非若子之所学也。
”子夏曰:“夫子之言,使人困惑。
敢问夫子,何谓德?”孔子曰:“德者,人之性也。
人之性,善也。
善者,德之端也。
德者,所以立身也。
君子立身,必先立德。
德之所在,天地为之动容。
德之所在,鬼神为之降格。
”子夏曰:“夫子之言,吾闻之矣。
然则仁者,何如?”孔子曰:“仁者,爱也。
爱生于心,发于言,见于行。
仁者爱人,故能立身。
仁者爱人,故能成家。
仁者爱人,故能治国。
仁者爱人,故能平天下。
”子夏曰:“夫子之言,吾信之。
然则礼者,何如?”孔子曰:“礼者,所以正身也。
礼之用,和为贵。
礼之体,敬为主。
敬者,礼之本也。
礼之用,使人无怨。
礼之体,使人无争。
礼之用,使人无欲。
礼之体,使人无怨。
”子夏曰:“夫子之言,吾敬之。
然则智者,何如?”孔子曰:“智者,知也。
知者,所以明理也。
智者,所以辨是非也。
智者,所以决疑也。
智者,所以立事也。
智者,所以安身也。
智者,所以立命也。
”子夏曰:“夫子之道,博大精深。
吾愿终身学习,以明夫子之道。
”孔子曰:“子夏,吾之道,非一日之功,非一人之力。
吾之道,贵在实践。
子能实践吾之道,则吾之道,非吾之道,子之道也。
”子夏听后,心中豁然开朗,自此,子夏潜心学习,力行夫子之道,成为一代贤者。
译文:子夏向孔子请教说:“夫子,我听说君子之道,必定以德行为根本,以仁爱为基础,以礼节为表现,以智慧为运用。
那么夫子您的道,是怎样的呢?”孔子回答说:“子夏,君子之道,确实是以德行为根本,以仁爱为基础,以礼节为表现,以智慧为运用。
我的道,也不外乎如此。
然而我的德行,并非你听说的那样。
我的仁爱,并非你看到的那么明显。
我的礼节,并非你所学的那样。
孔子曰一百句 孔子语录
孔子曰100句1、孔子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摘孔子《大学》(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2、孔子曰: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摘孔子《大学》(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3、孔子曰: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摘孔子《大学》(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4、孔子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摘孔子《大学》(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5、孔子曰: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
——摘孔子《大学》(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6、孔子曰:《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摘孔子《大学》(《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7、孔子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摘孔子《中庸》(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
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8、孔子曰: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摘孔子《中庸》(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9、孔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
——摘孔子《中庸》(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10、孔子曰: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摘孔子《中庸》(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11、孔子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摘孔子《中庸》(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孔子集语
孔子集语1,君子有三忧:弗知;知而不学;学而不行。
原文:“孔子曰:‘君子有三忧:弗知,可无忧与?知而不学,可无忧与?学而不行,可无忧与?’”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三种忧虑:不知道,能没有忧虑吗?知道了而不学习,能没有忧虑吗?学习了而不实行,能没有忧虑吗?”2,君子乐终身,小人忧一世。
原文:子路问于孔子曰:“君子亦有忧乎?”孔子曰:“君子其未得也,则乐其意;己得之,又乐其治。
是以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
小人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己得之,又恐失之。
是以有终身之忧,而无一日之乐也。
”3,君子有三思:少思长;老思死;有思穷。
原文:孔子曰:“君子有三思,而不可不思也:少而不学,长无能也;老而不教,死无思也;有而不施,穷无与也。
是故君子少思长则学,老思死则教,有思穷则施。
”译文:“君子有三件值得思考的,而不能不思考。
这就是:小时候不学习,长大了没有本领;老了不教诲人,死了就没有人思念;富有的时候不施舍,穷困的时候就没有人援助。
因此,君子小时候思考长大以后,就要学习;老了思考死后,就要诲人;富有的时候思考贫穷,就要施舍。
”4,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
5,好学而不厌,好教而不倦。
6,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
7,不耻其亲,君子这孝也。
译文:不使父母蒙受耻辱,这是君子的孝。
8,伐一木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
译文:伐一棵树、杀一只禽兽,如果不在适当的时节,就不是孝。
9,虽有国士之力,不能自举其身。
非无力也,势不可也。
故入而行不修,身之罪也;出而名不彰,友之过也。
故君子入则笃行,出则友贤,何为而无孝之名也?译文:即使有全国无双的大力士那样大的力气,也不能把自己身子举起来,并不是他没有力量,而是情势决定的。
所以,在家而行为不良,是自己的罪过;出门而名声不显,是朋友的过错。
因此,君子在家就纯洁自己的行为,出门就交结贤良的朋友,怎么能没有孝名呢?10,知事人,然后能使人。
译文:知道如何事奉人,然后就能使唤人。
孔孟语录十二则(范文)
孔孟语录十二则孔孟语录十二则孔孟语录十二则一、孔子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者,其学说核心是"仁"和"礼",在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
孔子简介,六艺城二、《论语》:《汉书·艺文志》云:“《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
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论语》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纂录而成。
《论语》编辑成书在战国初年。
《论语》一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与“礼”。
所谓“礼”,指统治阶级规定的秩序,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其根本之点乃是尊卑、贵贱、长幼有严格规定的等级制度。
孔子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认为君子应该“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强调“礼”,维护“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巛颜渊》)的作用。
所谓“仁”,他对于“仁”字有很多解释,其基本的意思是“爱人”,他说:“仁者,人也。
”因此,他主张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统治者“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他反对横征暴敛,认为“苛政猛于虎”。
他的“仁”,包含了一种要求把人当作人的思想,具有一定的人道主义精神。
由此出发,他要求对当时奴隶制的政治作些改良,从这方面看,孔子的关于“仁”的思想还是比较开明的。
当他把“仁”的思想具体化到君臣、人伦关系上去的时候,则又有了很大局限性。
但孔子的思想和主张,在当时是行不通的,腐朽透顶的奴隶制,当时已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当时历史要前进,就要摧毁奴隶制;可是孔子却不认识这一点,因此他周游列国,而到处碰壁。
孔子曰桃花劫文言文
孔子曰桃花劫文言文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
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
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
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
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
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
字仲尼,姓孔氏。
丘生而叔梁纥死,葬于防山。
防山在鲁东,由是孔子疑其父墓处,母讳之也。
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孔子母死,乃殡五父之衢,盖其慎也。
郰人挽父之母诲孔子父墓,然后往合葬于防焉。
孔子要绖,季氏飨士,孔子与往。
阳虎绌曰:“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
”孔子由是退。
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灭于宋。
其祖弗父何始有宋而嗣让厉公。
及正考父佐戴、武、宣公,三命兹益恭,故鼎铭云:‘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墻而走,亦莫敢余侮。
饘于是,粥于是,以糊余口。
’其恭如是。
吾闻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
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及釐子卒,懿子与鲁人南宫敬叔往学礼焉。
是岁,季武子卒,平子代立。
孔子贫且贱。
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
由是为司空。
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
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鲁复善待,由是反鲁。
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
”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
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
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
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
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
是时也,晋平公淫,六卿擅权,东伐诸侯;楚灵王兵彊,陵轹中国;齐大而近于鲁。
鲁小弱,附于楚则晋怒;附于晋则楚来伐;不备于齐,齐师侵鲁。
鲁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
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
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
老子、孔子、庄子、孟子、墨子、荀子、韩非子七贤论道
老子、孔子、庄子、孟子、墨子、荀子、韩非子七贤论道四十三、七子论道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横跨了549年,这段时期,百家争鸣,人才辈出,涌现出了许多大学问家,先秦七子尤为代表,分别是老子,孔子,庄子,孟子,墨子,荀子,韩非子。
七贤跨越时间比较长,有的是同一时期,彼此见过面;有的素昧平生,差了好几代。
七贤是凑不到一起论道,不过从他们留下的古籍中,仍能看出他们所持的观点,彼此有相似点,也有不同。
请他们聚在一起论道,不如说是他们的思想论道。
先秦七子坐在圆桌旁,主持人说:先秦七子,跨越春秋与战国,七位贤士,我想请问一下,何为道。
老子曰:大器晚成,大音若希,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
道是说不上名来的,大道很晚才会成就,它的声音稀微,样子无形,称之为道。
主持人说:老子不愧是道家的创始人,说得微妙含蓄,我们现代人还是不懂。
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补有余。
所谓的“道”,就在这里,世间没有绝对,只有相对。
事物间总是相辅相成的。
有美就有丑,有善就有恶,有生就有死,有乐就有恶,事物都有两面性,一面走到尽头,就转化为另一面。
所谓物极必反出。
道广布天地间,它可大可小,可左可右。
它谦卑低调,没有自我私心,可小如微尘;它包容万物,大公无私,可大到无边。
这种可大可小,正体现了道的弹性和能量。
孔子曰:老子的道,引述来了做人之道,人与人交友之道,对待朋友要忠实诚恳,如果朋友违反道义,就要尽朋友的责任加以规劝。
要善意的引导朋友,如果朋友不接受,就不要勉强,适可而止,以免友谊破裂。
庄子曰:千百年来,人们不停地探寻着生活的意义,并忙碌着为自己所谓的道寻找依据。
然而生活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道到底有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可以评判呢?是不是终日无休无止地劳碌就算有意义的一生呢?如果你是一个毫无闲暇的奋斗者,那么请你试着在你的水壶上画一些花纹,在你的头发上束一条彩带,你会发现生活的意义也许不止于你所知道的那些。
孔子曰:“丘闻之,凡天下有三德...盗跖_《庄子》_原文_注释_译文
【原文】孔子曰:“丘闻之,凡天下有三德:生而长大,美好无双,少长贵贱见而皆悦之,此上德也;知维天地,能辩诸物,此中德也;勇悍果敢,聚从率兵,此下德也。
凡人有此一德者,足以南面称孤矣。
今将军兼此三者,身长八尺二寸,面目有光,唇如激丹,齿如齐贝,音中黄钟,而名曰盗跖,丘窃为将军耻不取焉。
将军有意听臣,臣请南使吴越,北使齐鲁,东使宋卫,西使晋楚,使为将军造大城数百里,立数十万户之邑,尊将军为诸侯,与天下更始,罢兵休卒,收养昆弟,共祭先祖。
此圣人才士之行,而天下之愿也。
”盗跖大怒曰:“丘来前!夫可规以利而可谏以言者,皆愚陋恒民之谓耳。
今长大美好,人见而悦之者,此吾父母之遣德也。
丘虽不吾誉,吾独不自知邪?且吾闻之,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
今丘告我以大城众民,是欲规我以利而恒民畜我也,安可久长也!城之大者,莫大乎天下矣。
尧舜有天下,子孙无置锥之地;汤、武立为天子,而后世绝灭。
非以其利大故邪?且吾闻之,古者禽兽多而人少,於是民皆巢居以避之。
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
古者民不知衣服,夏多积薪,冬则炀之,故命之曰知生之民。
神农之世,卧则居居,起则于于。
民知其母,不知其父,与麋鹿共处,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
此至德之隆也。
然而黄帝不能致德,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1),流血百里。
尧、舜作,立君臣,汤放其主,武王杀纣。
自是之后,以强凌弱,以众暴寡。
汤、武以来,皆乱人之徒也。
今子修文、武之道,掌天下之辩,以教后世。
缝衣浅带(2),矫言伪行,以迷惑天下之主,而欲求富贵焉。
盗莫大于子,天下何故不谓子为盗丘。
而乃谓我为盗跖?子以甘辞说子路而使从之。
使子路去其危冠,解其长剑,而受教于子,天下皆曰孔丘能止暴禁非,其卒之也,子路欲杀卫君(3)而事不成,身菹(4)于卫东门之上,是子教之不至也。
子自谓才士圣人邪,则再逐于鲁,削迹于卫,穷于齐,围于陈、蔡,不容身于天下。
子教子路菹。
此患,上无以为身,下无以为人,子之道岂足贵邪?世之所高,莫若黄帝。
孔 子出生在哪里
孔子出生在哪里关键信息项:1、孔子的姓名:孔子,名丘,字仲尼。
2、孔子出生地点的争议观点。
3、不同历史文献对孔子出生地点的记载。
11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然而,关于孔子的出生地点,一直以来存在着一些争议和不同的观点。
111 有一种常见的观点认为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即现今的山东省曲阜市。
曲阜作为孔子的故乡,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并留存了众多与孔子相关的文化遗迹和建筑。
112 但也有一些学者提出了其他的看法。
他们通过对历史文献的研究和分析,认为孔子出生的具体地点可能存在细微的差异。
113 例如,有些观点认为孔子出生于鲁国的某个小村落,但具体的名称和位置难以确切考证。
21 众多历史文献对于孔子出生地点有着不同的记载。
211 《史记·孔子世家》中明确提到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
这一记载在很长时间内被广泛认可,并成为主流观点的重要依据。
212 然而,其他一些古籍中对于孔子出生地点的描述可能相对模糊或者存在一些差异。
213 这也导致了学术界对于孔子出生地点的探讨和争论从未停止。
31 为了更准确地确定孔子的出生地点,学者们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311 他们从历史、地理、文化等多个角度出发,综合分析各种相关的资料和证据。
312 同时,对于当地的考古发现和民间传说也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和研究。
41 尽管对于孔子出生地点的最终定论尚未完全统一,但曲阜作为孔子的故乡这一观点在文化传承和社会认知中已经深入人心。
411 无论孔子确切的出生地点在哪里,他所代表的儒家思想和文化价值都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1 对于孔子出生地点的研究不仅是对历史事实的探寻,更是对中国古代文化和传统的尊重与传承。
511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讨论,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孔子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从而更好地理解他的思想和学说。
61 总之,孔子出生地点的问题虽然存在争议,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孔子及其思想的敬仰和传承。
适子文言文翻译
适子,姓孔,字仲尼,鲁国曲阜人也。
生于周灵王二十一年,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年七十三。
孔子,春秋末年大儒,儒家学派之宗师,教化天下,启迪民智,其言辞深邃,思想宏远,影响后世千年,故有“至圣”之称。
原文:《论语·里仁》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译文:孔子曰:“居住在仁爱之地为美,若选择居住而不选择仁爱之地,岂能称得上明智乎?”原文:《论语·八佾》子曰:“君子不器。
”译文:孔子曰:“君子不专一于某种器物。
”原文:《论语·颜渊》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曰:“三人同行,其中必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选取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对于他们的缺点则加以改正。
”原文:《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曰:“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安逸,对事情勤快敏捷,对言语谨慎,可谓好学。
”原文:《论语·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曰:“懂得它的人不如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
”原文:《论语·子罕》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孔子曰:“等到岁末严寒之时,才能知道松柏树在寒冷中依然挺拔,不轻易凋零。
”原文:《论语·述而》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译文:孔子曰:“不修养品德,不讲授学问,听到正义的事情不能去践行,看到不好的事情不能改正,这是我忧虑的事情。
”原文:《论语·泰伯》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孔子曰:“君子胸怀坦荡,小人常常忧愁。
”适子之文言,言简意赅,寓意深远。
其教诲后人,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今日之人,若能领略适子之文言,必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适子文言,虽历经千年,仍熠熠生辉,光照千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十代,孔佑仁
孔子第80代嫡长孙 2006年元旦出生于台 湾
在“2005年度吉尼斯世界纪录(中国)颁证典礼” 上,孔子家谱被列为“世界最长家谱”。
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简称“奉祀官”,是孔子祭典的祭祀官。 因1935年民国政府取消“衍圣公”爵号而 设立这一称谓。
历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心 誓主 任为 总 十代 第 肺 月 就持 官“ 统 日嫡 一 功 年 职, 员大 年 徐 (孙 任 能 日 ,戴 待成 , 世 孔 : 衰 在 月 获传 遇至 南 昌 德 孔 竭 台 , 蒋贤 。圣 京 颁 年成 德 , 北 前 中监 是先 国 令 出 成 安 慈 往 正督 年师 民 袭 月生 详 济 台 委, 奉 政 封 日, 辞 医 湾 员孔 月祀 府 为 )同 世 院 。 长德 日官 改 “ 满年 年 , 台 亲成 ,” 衍 衍 百农 , 享 北 临于 由, 圣 圣 日历 孔 年 分 祝南 陈享 公 公 时四 子 院 贺京 立受 爵 ” ,月 第 岁 因 年 。宣 夫特 号 。 大二 。 1949 4 10 28 2008 1935 1920 6 6 1920 7 8 77
孔子的家谱
孔子家谱 孔孟后人现在取名, 正式订出行辈是在明朝:明初 朱元璋赐孔氏八个辈字:公、 彦、承、弘、闻、贞、尚、胤, 供起名用。后因洪武元年五十 六代孔希学及洪武十七年五十 七代孔讷先后袭封衍圣公。这 样就把“希”和“言”旁加上 去为十个字,即:希、言、公、 彦、承,弘、闻、贞、尚、胤 (后清代为避帝讳,将弘改为 宏,胤改为衍)。明崇祯年间, 这十个字已不够用,由六十五 代衍圣公孔胤植(孔衍植)奏准。
-
-
-
孔 子 家 谱
-
-
-
-
-
-
-
-
-
-
-
文孔代 孙四 侯崇孙八 亭奉孔代 宣惟孙三孔代三 圣孔代二侯圣嶷孙二 公晊孔十璲孙十 侯文孙十 亭,孔十 七 侯奉 一 ,齐六之孔三 震代 代三 泰孔代 代 文卿 ,崇 圣 孙十 ,灵孙二 亭,孙 孙 宣, 褒基 奉 崇珍 四公文孔圣,孔二三圣,孔十 侯圣孔 十 宣萱侯褒德代十侯崇乘六二 亭羡 代 公,、圣伦孙一 圣,代十 侯, 孙 宗 文文侯,孔代 侯崇孙五 圣孔代二 圣 孔三 宣宣 褒嗣孙 振十 公王 圣悊孔三 大鲜孙十 侯 ,九三 兼 侯,长十 夫,孔四二 文代十 兖三 绍孙代二 奉懿代十 宣孙八 州十 圣,孙十 圣,孙三 公孔代三长五 侯恭孔九 亭奉孔代二 策孙十史代三 圣渠代二侯圣抚孙十 十 十 , 七 , 二 ,
)
54
52
51 (
( )
57
)
( ) -
58
55
-
(
53
(
59 )
-
)
孔孔宗 圣燮( 代孔宗第( 广继 第公、南第衍贞 字 棨涛 孔宗 圣宁 代永第 代孔兴)代公、 衍实 、南 衍毓燫 衍 孔 圣)代 孔宗第 圻 圣孔贞第公、衍 圣 广 公、南 公尚运 杓 代 孔宗 孔圣 贤 代孔 公 衍孔毓 第孔、南衍闻弘 南 衍孔宗圣韶章孔 圣传垣 宗第 公铎( 代植尚 公、南宏 、南 衍、乾 孔宗绪 孔 代孔孔 第圣孔 宗 ( 贞闻 、 衍继传 )代公衍南第干音 孔 圣濩锦 孔桢宗 、南 宏 公、 衍 泰 兴 ) 南 ) 62 )
-
-
-
-
-
---- Nhomakorabea-
-
-
-
-
-
-
-
-
-
-
圣孔南衍虚孔衍阜四宣阜 公璠宗圣、宗圣县十公县四四四 、 公孔愿公令五兼令十十十 孔 孔 孔若,孔历代曲 三二一 拂 玠 端愚 圣代孙阜 代代代 、 、 佑衍孔主 孙孙孙 孔南第立 摠宗 、孔 ,圣延簿四孔孔孔 、 代孔若第文公世、十仁光昭 孔 衍端蒙 宣:,赞四玉嗣俭 晋 圣操 代公 文善代,,, 、第公、 衍兼 宣大孙文泗文 孔 圣知 公夫孔宣水宣 孔 拯代孔端第公县第兼 宜公主公 琥友 孔 事 曲 ,兼簿 衍、 代 文曲 若、代 ) ( 49 ) 50 47 48 46 -
七十七代,孔德成
孔德成,字玉汝,号 达生。系孔子第七十 七代嫡长孙,袭封三 十二代衍圣公、大成 至圣先师奉祀官,台 湾大学、台湾师范大 学、辅仁大学、东吴 大学、中兴大学教授, 曾任台湾地区“考试 院”院长等职。
七十八代,孔维益
七十九代,孔垂长
孔垂长,1974年出生 在台湾,孔子第79代 嫡孙,末代衍圣公、 台湾前“考试院长” 孔德成之长孙。2009 年9月28日在台湾举 行的“中枢祭孔大典” 仪式上,接替孔德成 担任“大成至圣先师 奉祀官”。
到现在为止已知最小辈是 “钦”字辈。因此,不少 孔孟后人从名字上就能看 出来辈分大小。在此之前, 孔子家谱非常繁芜,这个 取字方法比先前大大简化, 又经皇帝提倡,使得中国 其它大家族谱系的也开始 效仿这种方法。 由于孔氏 谱系的完善,有时孔姓人 也会遇到了一些小小的不 便之处.
如若按孔氏家规规定, 同姓同宗晚辈见到长 辈一定要按辈份称呼, 往往出现年龄相仿者 辈分相差数辈甚至十 数辈的情形。另衍圣 公府里面不用孔姓为 佣人,主要原因就是 衍圣公很可能比多数 同宗人辈份要低,导 致主仆关系和辈分关 系发生尴尬。
(
60 (
56
-
-
宗
衍公议宗 孔孔 公孔 孔 第圣鉴()代克思第 万第文 孔 公、南 衍坚许 浣春 远第 代 孔宗 圣、 代 、代 衍孔公) 公孔南衍、孔衍南代 圣彦诚 第 克宗圣孔之圣宗衍 孔 公缙 公治周公、圣 、南 、 希忠 孔孔宗 代学( 孔孔 孔孔公 承彦 第衍、南 思贞 之元孔 庆绳 圣孔宗第晦、 厚措元 、 代公希) 、孔第、、用 孔南 衍孔路 代孔洙 孔孔、 承宗第圣讷( 衍思 代之元孔 美 公、南 圣诚南衍全紘元 代 第公、宗圣、 孝 孔孔 南 、 -
-
二 侯褒孔封四成 代君孔孙孔孔 十十 成房为代侯十孙”腾孔箕白子 孔 代九 侯,“孙”三孔 ,谦 鲤 孙代 褒殷孔,代武 汉 孙十 成绍 赐孙 高 福 孔 完孔八 侯嘉,食孔 十祖 七玄 、曜代十 侯被邑霸 代刘九代孙孙 孔,孙七 ”汉八,十孙邦代孙孔 成百汉二孔封孙孔求孔 赞奉孔代 ,圣损孙十 帝户元代忠孔孔穿 伋 褒亭,孔六 绥。帝孙 腾鲋 成侯褒志代十和 封孔 为、 侯 亭,孙五元 为延 “孔 六 侯褒孔代年 “年十奉树八代曾 成均孙 十褒 一祀、代孙孙 , -
孔子
孔子家谱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 月28日-公元前479年 4月11日),子姓, 孔 氏,名丘,字仲尼, 汉族,鲁国陬邑(今 中国山东省曲阜市南 辛镇)人,祖籍宋国 (河南商丘)人。中 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 和教育家,儒家的创 始人。
孔子的家世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的祖先本是 殷商后裔。周灭商后,周成王封商纣王的庶兄, 商朝忠正的名 孔子第77代子孙--孔德成 臣微子启于宋。 建都商丘(今河南商丘一带)。 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即为孔子的先 祖。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国的一位大夫, 做过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自孔父嘉之后, 其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姓。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 逃避宋国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从此孔氏在 陬邑定居,变成了鲁国人。
89
历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第二任:孔垂长 2009年9月25日, 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 九发布聘书,聘孔子 第79代嫡孙孔垂长为 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2009年9月28日,孔垂 长担任孔子诞辰纪念 日(传统教师节)在 台北市孔庙举行祭孔 大典的主祭官。
谢谢大家
78
5
75
71
(
79
-
-
76 1877
72 )
(1920
80
(
-
- 77 —2008 )
73 ) -
(
74 ) (
(
世裕 安 绍 、、 、 、 绪文 定 念 、、 、 、 代 昌焕 懋 显 之 。、 、 、 后 景修扬的 、、、辈 瑞肈建分 、、、字 永彝道: 、、、钦 锡常敦、 、、、
80
七十六代,孔令贻
后续十字即:“兴毓传继 广,昭宪庆繁祥”;到清 乾隆九年(1744年),由 礼部调查整理,报皇帝钦 定,再添十字:“令德维 垂佑,钦绍念显扬”,民 国八年由七十六代衍圣公 孔令贻又立二十个字咨请 当时的北洋政府核准公布。 亦即第八十六代至一百零 五代。即“建道敦安定, 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 永锡世绪昌”。
68 (
65
61
( -
-
(
69 )
63
-
(
(
)
66
(
70 )
)
67
) -
64
(
-
师官益 圣 (宗 代孔孔宗 第公岁字 第衍庆宪 第 奉孔 时谷 祀垂 圣鎔坤 孔承 官长 代德 孙 代公、南 代 第大成袭)第衍孔孔宗第衍 孔 圣 成 衍, 圣 庆 佑 公 至 圣 公繁仪 代 代 仁 圣 公 代孔嘉 第大先 衍 、南 衍孔 成 年 年圣祥孔宗 圣昭 壮繁 第公焕 至师 (公 代 奉 大圣祀 第光孔、豪 代孔、 孔 绪令孔 成先官 师 年 三 祥南 衍宪昭 至 孔 代 贻 宗第圣培 烜 圣奉维 衍年 娜 公、 祀 ) 南 先 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