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兼容与电磁环境卫生
电磁兼容与电磁干扰
电磁兼容与电磁干扰电磁兼容与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and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简称EMC/EMI)是当今电磁环境下普遍存在的问题。
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类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电磁兼容与电磁干扰问题也日益显著。
本文将就电磁兼容与电磁干扰进行探讨和分析,以期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一、电磁兼容电磁兼容是指在特定的电磁环境下,电子设备能够正常地工作,同时与其它电子设备和环境保持协调。
换句话说,电磁兼容要求电子设备不会由于电磁场的存在而产生损坏或干扰其他设备的工作,同时也不会受到外部电磁干扰的影响。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为了保证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我们需要进行各项测试和分析。
主要包括电磁辐射测试、电磁抗扰度测试、电磁传导干扰测试等。
只有经过这些测试,我们才能够确保设备在各种电磁环境下正常工作。
另外,制定合理的电磁兼容性规范和标准也是非常必要的。
二、电磁干扰电磁干扰是指电磁场对电子设备正常工作的干扰。
一般分为辐射干扰和传导干扰两类。
辐射干扰是指电子设备本身产生的电磁波辐射到周围空间,造成其他设备的工作异常或者产生故障。
为了减少辐射干扰,我们需要对电子设备进行合理设计,采取电磁屏蔽措施,并遵循相关的规范和标准。
传导干扰是指外部电磁场通过传导途径进入设备内部,引起设备的工作异常或产生故障。
为了减少传导干扰,我们可以采取适当的阻抗匹配和屏蔽措施,以降低外部电磁场对设备的影响。
针对电磁干扰问题,我们需要从整个系统的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找出可能引起干扰的关键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扰抑制和干扰消除。
三、电磁兼容与电磁干扰的重要性电磁兼容与电磁干扰的问题不容忽视,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证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离不开各式各样的电子设备。
只有保证电子设备能够正常工作,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一章 电磁环境与电磁兼容
人为干扰——来自于有意发射干扰源和无意发射干扰源:
有意发射干扰源:专用于辐射电磁能的设备,如广播、电视、通信、
雷达、导航等发射设备。
无意发射干扰源:发射电磁能力不是其工作的主要目的。如汽车的
点火系统、电机传动系统、高压电力线、静电放电,核爆炸电磁脉 冲,等。
(3)电磁环境基本概念
用时域波形表示。
频域:工频(较低频率)噪声和瞬变噪声的频率范围直接关系到所采
取的抗干扰措施:工频噪声的频率较低,对数字电路无严重影响,但 对低电平模拟电路的危害却很大
噪声的波形决定了其频谱和功率,以频谱和功率作为噪声的一种描述,是 从干扰的物理现象中区分有用信号和干扰信号的常用描述方式,也是从 抗干扰角度决定抑制噪声措施的常用描述方式。
(4) 电磁干扰测试的研究 (5)电磁兼容设计方法和控制技术研究 (6) 其它
z 电能质量 z 电磁干扰诊断 z 电磁场生态影响
谢谢!
有生命的物质等一起,形成了特定的工
作环境。
电气、电子设备在运行中大都会经历电 磁能量转换的过程,而电磁能量转换过 程往往会对周围环境中的其他用电设备、
雷 电 电力传 输线
雷达和 电视台
人或生物产生影响。 运行中的电气电子设备,也会由于其他
设备工作时产生电磁能量转换而受到电 磁干扰。
移动
传导噪声 交流供电
严重时会导致人体慢性病变。
(4)电磁环境基本概念
随着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人们越来越依赖电气电子设备,科学家和 工程师们一直朝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者——研究、探索直至打 造新一代经济而卓越的电气与电子产品。然而,然而由电子和电气产 品带来的电磁干扰问题,使得人类和设备本身依赖的这个电磁环境越 来越恶劣,不论怎么精心策划,设计中的缺陷始终象噩梦般挥之不去。 补救的药方就是电磁兼容技术——确保设备或系统不产生电磁干扰的 技术。着力解决电磁干扰问题已成为电气和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 之一。
详解电磁环境与电磁兼容
详解电磁环境与电磁兼容一、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生活质量日益提高。
信息化、自动化快速地进入普通家庭、家庭使用的电子、电气设备愈来愈多,导致电磁环境日益恶化。
所谓电磁环境(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就是指在传输媒质是泛指种类传输线、缆和空间传输媒质。
电磁场或电信号包括各种类型的电信号、电磁波。
频率从接近直流、低频直到微波、毫米波、亚毫米波;信号的形式各种各样,有脉冲式的,也有连结波。
有的还被各种调制方式所调制。
这些电磁波和电信号是由成千上万,甚至几百万信号源所产生的。
辐射源的类型多,而且复杂多变。
信号密度可以超过每秒百万脉冲。
这些电磁信号,可以对人类的身体直接产生影响,产生所谓电磁波生物效应。
也可以对各种电器、电子设备的工作产生影响,使其工作性能降低,甚至破坏其正常工作。
二、电磁干扰的频谱分布信息化社会的电磁环境异常复杂,而且愈来愈复杂。
电磁干扰分布在整个电磁波频谱。
如果按最常见的干扰的频谱来划分,则可粗略分为以下几个频段:1. 工频干扰:频率50~60Hz左右,主要是输、配电系统以及电力牵引系统所产生的电磁场辐射;2. 甚低频干扰:30KHz以下的干扰辐射、雷电、核爆炸以及地震所产生的电磁脉冲,其能量主要分布在这一频段;3. 长波信号干扰:频率范围10KHz~300KHz。
包括高压直流输电谐波干扰、交流输电谐波干扰及交流电气铁道的谐波干扰等;4. 射频、视频干扰:频谱在300KHz~300MHz。
工业医疗设备(ISM)、输电线电晕放电、高压设备和电力牵引系统的火花放电以及内燃机、电动机、家用电器、照明电器等都在此范围;5. 微波干扰:频率从300MHz~300KHz,包括高频、超高频、极高频干扰;6. 核电磁脉冲干扰:频率由KHz直到接近直流,范围很宽。
三、有意电磁干扰(Intentional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IEMI)近年来,出现有意电磁干扰(IEMI)这个名词。
电磁兼容整改措施__概述及解释说明
电磁兼容整改措施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电磁兼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简称EMC)是指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各种电子设备和系统能够正常工作,并且不会对周围环境和其他设备产生不可接受的干扰。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电磁兼容性问题日益突出,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业生产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带来了许多挑战。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
首先,在引言中将介绍电磁兼容整改措施的概述以及文章的结构;其次,在第二部分中阐述了电磁兼容整改措施的解释说明,包括对电磁兼容概念进行解释、分析电磁干扰问题产生原因以及为何需要采取整改措施;第三部分将对电磁兼容整改措施进行分类和方法论述,涉及线缆布置与屏蔽处理相关措施、地线设计和接地处理相关措施以及EMI滤波器和抑制器的应用措施;第四部分将通过具体案例,提供电磁兼容整改措施的实施细节和分析;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了电磁兼容整改的重要性、整改措施实施对产品或系统绩效的影响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介绍和解释电磁兼容整改措施的基本概念与原理,为读者提供一种了解和应用这些措施的方法。
通过深入理解电磁兼容整改问题,读者可以有效地识别和解决相关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确保设备和系统在复杂电磁环境中的正常运行。
2. 电磁兼容整改措施解释说明:2.1 电磁兼容概念解释电磁兼容指的是在电子设备或系统中,各种不同的电子设备能够在不产生互相干扰或受到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协同工作的能力。
在现代科技发展中,电子设备越来越复杂,频谱资源日益紧张,因此保持良好的电磁兼容性显得尤为重要。
2.2 电磁干扰问题分析在电子设备中,存在着各种类型的电磁场,包括辐射、传导和导耦等。
这些电磁场可能会对其他附近的设备或系统造成干扰,导致无法正常工作或降低性能。
例如,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如果存在强大的脉冲噪声源,则可能会引起接收器敏感度下降或信号质量恶化。
箱式变电站100kV及以下变电所(含开闭站)与民用住宅建筑间距问题研究报告-基于电磁辐射
箱式变电站、100kV及以下变电所〔含开闭站〕与民用住宅建筑间距问题研究——基于电磁辐射JGJ16-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22电磁兼容与电磁环境卫生22.1一般规定进展建筑群或居住区规划设计时,应考虑已有架空输电线路的无线电骚扰及电磁环境卫生。
用户专用无线通信设备所需频段,应经无线电管理部门批准方可占用。
易受辐射骚扰的电子设备,不应与潜在的电磁骚扰源贴近布置。
22.2电磁环境卫生民用建筑物及居住小区与高压、超高压架空输电线路等辐射源之间应保持足够的距离。
居住小区靠近高压、超高压架空输电线路一侧的住宅外墙处工频电场和工频磁场强度应符合表的规定。
民用建筑物、建筑群内不得设置大型电磁辐射发射装置、核辐射装置或电磁辐射较严重的高频电子设备。
但医技楼、专业实验室等特殊建筑除外。
医技楼、专业实验室等特殊建筑内必须设置大型电磁辐射发射装置、核辐射装置或电磁辐射较严重的高频电子设备时,应采取屏蔽措施,将其对外界的放射或辐射强度限制在许可*围内。
在医技楼、专业实验室等特殊建筑物内,为科研与医疗专用的核辐射设备和电磁辐射设备,应经国家有关部门认证。
民用建筑物内的电磁环境参数,应符合以下规定:电磁场强度限值应符合表的规定;注:1.一级电磁环境:在该电磁环境下长期居住或工作,人员的安康不会受到损害;2.二级电磁环境:在该电磁环境下长期居住或工作,人员的安康可能受到损害。
3.幼儿园、学校、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中的人员密集场所宜按一级电磁环境设计;当不符合规定时,应采取有效措施;4.公共建筑中的非人员密集场所宜按二级电磁环境设计;当不符合规定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但无人值守的各类机房、车库除外。
GB51204-2016:建筑电气工程电磁兼容技术规*除变电所等设备机房外,建筑物室内空间和建筑物室外附属空间电磁环境公众曝露控制限值不应超过表的规定。
表电磁环境公众曝露控制限值注:1.频率f的单位为所在行中第一栏的单位。
2.0.1MHz~300GHz频率,场量参数是任意连续6min内的方均根值。
电磁兼容管理制度
电磁兼容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电磁兼容管理,保障电磁环境安全,保证电磁设备工作正常,减少电磁辐射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电磁设备使用的单位,包括生产、运营、维护、以及相关部门。
第三条电磁兼容管理应当遵循科学、合理、有效的原则,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电磁兼容管理,保障电磁环境的安全。
第四条电磁兼容管理应当与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相结合,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强对电磁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第五条电磁兼容管理应当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相适应,按照国家电磁辐射安全标准和规定进行管理。
第二章电磁辐射安全管理第六条各单位应当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对电磁设备进行分区分级管理,划定电磁辐射监测区域,明确相关人员的管理责任。
第七条各单位应当对电磁设备进行定期巡检和维护,保障设备运行正常,及时发现并排除设备故障,确保设备无异常辐射。
第八条各单位应当配备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对电磁设备进行监测和测量,及时发现设备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做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第九条各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的电磁辐射安全管理档案,定期对相关设备进行检测和记录,便于了解设备的运行状况,并及时修复设备的问题。
第十条各单位应当开展电磁辐射安全知识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增强员工对电磁辐射安全的重视与防范意识。
第三章电磁兼容标准第十一条各单位应当遵循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对电磁设备进行选择、安装、使用时应符合标准和规定的要求,确保设备的安全。
第十二条针对电磁设备可能产生的辐射问题,各单位应当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电磁辐射监测与控制,减少辐射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第十三条各单位应当制定相关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明确电磁设备的管理责任,明确设备的使用要求和安全防范措施。
第十四条各单位应当建立电磁辐射事件的应急预案,对电磁辐射安全事故应急处理进行演练,确保在发生意外情况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处置。
第四章监督检查与处罚第十五条相关政府监管部门应当依法对各单位的电磁兼容管理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相关规定的单位进行处罚或警告并责令整改。
电磁兼容性测试的原理与方法
电磁兼容性测试的原理与方法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产品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多。
与此同时,电磁污染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因此,电磁兼容性测试成为电子产品研发和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本文将介绍电磁兼容性测试的原理与方法。
一、电磁兼容性的概念及意义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简称 EMC)是指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中,既能够正常工作,又不会产生电磁干扰,也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电磁污染。
电磁兼容性测试就是指对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进行测试的过程。
电磁兼容性测试的意义在于保证电子设备能够正常工作并且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电磁干扰或污染。
电磁干扰可能会导致电子设备的异常工作或者失效,严重影响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在遇到电磁干扰时,电子设备可能会发生数据丢失、误码等问题,严重时还可能会引起事故。
而且电子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电磁辐射,如果不能控制好,就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干扰或污染,严重时可能会影响人体健康。
二、电磁兼容性测试的基本流程电磁兼容性测试是一个包含多个测试环节的复杂系统工程。
电磁兼容性测试的基本流程可以概括为:(1)确定测试标准和测试要求。
(2)确定测试设备和测试方法,设计测试方案。
(3)进行测试前的准备工作,包括设备校准、环境控制、试验间隔时间等。
(4)进行电磁兼容性测试,记录测试数据和结果。
(5)对测试数据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确保设备符合测试标准和测试要求。
(6)出具测试报告。
测试报告应该详尽记录测试方法、测试数据、测试结果及其评价等相关内容。
三、电磁兼容性测试的基本方法在电磁兼容性测试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基本方法:(1)射频电场辐射(RE)这种测试方法是将射频电场辐射源放置在一定距离内,从而观测测试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能。
这种测试方法能够有效地模拟实际环境中的电磁环境,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比较常见。
但是,这种测试方法需要使用一些昂贵的测试设备和实验室,测试结果的准确性也取决于测试设备和实验室的性能。
电磁环境与电磁兼容性技术
电磁环境与电磁兼容性技术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电子设备的依赖程度的增加,电磁环境和电磁兼容性技术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电磁环境是指人类生活和工作的周围环境中存在的电磁场的总体情况,而电磁兼容性技术则是指在电磁环境中,各种电子设备之间能够正常工作而不产生互相干扰的能力。
电磁环境与电磁兼容性技术的重要性在于,电磁场对人体健康和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都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电磁场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长期暴露在强电磁场中可能会导致人体细胞受损,甚至引发一些疾病。
因此,了解和控制电磁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对于人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其次,电磁兼容性技术对于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也至关重要。
在现代社会中,各种电子设备如手机、电视、电脑等无处不在,而这些设备之间的互相干扰可能会导致设备的正常运行受到影响甚至损坏。
因此,研究和应用电磁兼容性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保证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
为了保护人类健康和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电磁环境与电磁兼容性技术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首先,通过对电磁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可以及时了解周围环境中电磁场的强度和频率分布情况,从而判断是否存在健康风险。
同时,还可以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减少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比如在居住区周围设置屏蔽设施,降低电磁辐射的水平。
其次,电磁兼容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也是保证电子设备正常运行的关键。
在电子设备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设备与设备之间的互相干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设备的抗干扰能力。
例如,可以通过合理的电路设计和屏蔽措施来减少电磁干扰的发生,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此外,电磁环境与电磁兼容性技术的研究还涉及到国际标准和政策的制定。
由于电磁环境和电磁兼容性技术的重要性,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和政策来规范和管理电磁环境和电磁兼容性技术的应用。
这些标准和政策的制定不仅有助于保护人类健康和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还有助于推动电磁环境与电磁兼容性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中国emc标准化方针,政策与标准实施
中国emc标准化方针,政策与标准实施
中国电磁兼容(EMC)标准化:。
1、总体政策:坚持以科学标准为基础,以市场监管为手段,以技术
推动为动力,积极组织和推进电磁兼容标准工作,保证产品安全、低能耗、质量可靠、环境卫生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积累技术积累。
2、标准实施范围:指在产品、设备、系统等有线无线电子产品或设
备上发生、传播或接收电磁波干扰的电磁兼容性测试和认证。
3、标准实施方式:根据国家电磁兼容法规,对国家有关电磁兼容的
法规、政策、标准、规范、技术规范等进行统一的编制、修订、实施和监
督管理,保证电磁兼容标准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并定期对已编制的标准的
维护、实施和修订进行有序的管理。
电磁兼容与环境电磁学
电磁兼容与环境电磁学一、引言电磁兼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和环境电磁学是现代电子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在当今社会,电子设备的数量呈指数增长,各种电子设备之间和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变得越来越复杂。
保证电子设备之间的相容性,同时减小电子设备对环境的影响,对于维护通讯、工业控制等系统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二、电磁兼容1. 电磁兼容的概念电磁兼容是指电子设备在特定的电磁环境中,能够保持其性能不受外部电磁干扰影响,同时不会对周围其他设备产生过大的电磁干扰。
要实现电磁兼容,需要对电磁干扰和抗干扰能力进行综合考虑,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进行设计。
2. 电磁兼容的重要性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和互联互通程度的加深,电磁兼容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
若电子设备之间存在电磁兼容问题,可能导致设备性能下降,甚至瘫痪。
因此,电磁兼容在电子设备设计和研发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3. 电磁兼容的解决方法为了保证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可以从电路设计、布局设计、电磁屏蔽、滤波器设计等多个方面入手。
通过合理设计和抗干扰措施的采取,可以有效提高设备的电磁兼容性。
三、环境电磁学1. 环境电磁学的概念环境电磁学是研究电磁辐射对自然环境和生物体的影响的学科,也是电磁兼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中,人类与各种电子设备接触的频率越来越高,电磁辐射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2. 环境电磁学的研究内容环境电磁学主要研究电磁辐射对大气、水、土壤等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对动植物生长发育、人类健康等方面的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电磁辐射对环境的潜在影响,可以有效地规避和减小负面影响。
3. 环境电磁学的应用环境电磁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生态环境保护、电磁污染控制、电子设备对人类的安全性评估等方面。
通过对环境电磁学的研究,可以更好地平衡电子设备的发展和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
四、总结电磁兼容与环境电磁学在现代电子工程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
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电磁波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所带来的隐患。
为了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制定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电磁波。
电磁波是一种能量传播的方式,它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电磁波主要来自于无线通讯设备、电视、手机、微波炉等。
电磁波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长期暴露在电磁波环境中可能导致癌症等疾病的发生;其次,电磁辐射可能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产生不良影响;最后,电磁波也可能对胎儿和儿童的发育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规范环境中电磁波的辐射水平,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制定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至关重要。
标准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人体对电磁辐射的耐受能力,结合不同年龄段、性别、健康状况等因素,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限制标准。
同时,标准的制定也需要考虑不同电磁波的特性,对于不同频率、不同功率的电磁波,应有相应的限制标准。
在制定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时,还需要考虑不同场所的特殊情况。
例如,学校、医院、幼儿园等对电磁波的容忍度可能与其他场所有所不同,因此标准需要根据不同场所的实际情况进行细化和区分。
除了制定标准,监测和评估环境中电磁波的辐射水平也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通过定期的监测和评估,才能及时发现环境中存在的电磁波超标情况,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总之,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的制定对于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合理的标准,合理控制电磁波的辐射水平,可以有效减少电磁波对人体健康的不良影响,为社会公众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高度重视,加快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让人们在享受电磁波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能够放心健康地生活。
电磁兼容实验室管理制度
电磁兼容实验室管理制度一、目的电磁兼容实验室是进行电磁兼容测试和研究的重要场所,为了确保实验室的安全、正常运行,提高测试效率和质量,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进入电磁兼容实验室的所有人员,包括实验人员、管理人员、访客等。
三、实验室人员职责1、实验室负责人(1)全面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和运行。
(2)制定实验室的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3)审核实验方案和测试报告,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4)负责实验室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工作。
2、实验人员(1)熟悉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和性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实验。
(2)实验前认真做好准备工作,包括仪器设备的检查、调试,样品的准备等。
(3)实验过程中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如实记录实验数据,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4)实验结束后,要清理实验现场,整理仪器设备,做好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
3、管理人员(1)负责实验室的物资管理,包括仪器设备、试剂、耗材等的采购、验收、入库、保管和发放。
(2)建立健全实验室的物资管理制度,定期对物资进行盘点,做到账物相符。
(3)负责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包括防火、防盗、防爆、防毒等。
(4)定期对实验室的安全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安全设施的完好有效。
4、访客(1)访客进入实验室前,需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并由专人陪同。
(2)访客在实验室期间,要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不得随意触摸仪器设备和样品。
四、实验室环境要求1、温度和湿度实验室的温度应控制在 15℃ 35℃之间,相对湿度应控制在 45% 75%之间。
实验人员应定期检查温湿度计,并做好记录。
如果温湿度超出规定范围,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2、清洁度实验室应保持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清扫和消毒。
实验人员在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实验台面的整洁,不得随意丢弃废弃物。
3、电磁环境实验室应具备良好的电磁屏蔽性能,以避免外界电磁干扰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实验人员在进行实验前,应检查实验室的电磁环境是否符合要求。
电磁兼容详细讲解
电磁兼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是指在电磁环境中,电子设备能够在不产生或受到有害电磁干扰的情况下,正常工作、与其他设备共存的能力。
它包括两个方面:电磁干扰(EMI,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和抗干扰性能(EMS,Electromagnetic Susceptibility)。
1. 电磁干扰(EMI):定义: 指电子设备的工作可能对周围的电子设备或电磁环境造成的有害影响。
来源: 来自各种电磁辐射、电磁感应和传导的电磁波。
防范措施: 使用屏蔽、滤波、绕线等技术来减小设备的辐射和提高其抗干扰能力。
2. 抗干扰性能(EMS):定义: 指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中正常工作的能力,即设备不受到外界电磁干扰的影响。
测试: 通过将设备置于模拟或真实的电磁干扰环境中,检测设备的性能是否受到干扰。
提高抗干扰性能的方法:(1)使用合格的电磁屏蔽材料。
(2)优化电路布局,减小电磁敏感部件的面积。
(3)使用抑制电磁噪声的滤波器。
(4)使用合适的接地和屏蔽手段。
3.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标准:IEC 61000系列标准为电磁兼容提供了一系列规范,包括测量方法、限值等内容。
4. 电磁兼容的重要性:保障电子设备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稳定可靠地工作。
避免设备之间互相干扰,保持通信的稳定性。
符合国际和国内的法规要求,确保产品上市和销售的合规性。
5. 应用领域:电子通信设备、计算机设备、医疗设备、汽车电子等。
综合而言,电磁兼容是电子设备设计和制造中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它涉及到电磁干扰的防范和设备抗干扰性能的提升。
通过遵循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制造商可以确保其产品在各种电磁环境中都能够安全、可靠地运行。
电磁兼容实验室管理制度
电磁兼容实验室管理制度1. 引言电磁兼容实验室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和测试场所,为确保实验室能够高效、安全地运行,我们制定了电磁兼容实验室管理制度。
本制度旨在规范实验室内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保障实验室内设备正常运行,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实验室开放时间为了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和工作效率,实验室的开放时间为每周一至周五,早上8点至下午5点。
非工作时间需要提前申请,并得到实验室负责人的批准方可进入实验室。
3. 实验室设备管理3.1 实验室设备的购置实验室设备的购置需要经过实验室负责人的审批,并且需要提供设备采购申请表和相关的合同证明文件。
3.2 实验室设备的维护与保养为了确保实验室设备能够正常运行并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实验室负责人将定期制定设备维护计划。
维护计划包括设备的定期检查、清洁和保养,以及及时维修设备故障或损坏。
3.3 实验室设备的使用实验室设备的使用需要经过预约,并且按照预约时间进行。
使用实验室设备时,必须按照相关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并且离开时需要关闭设备电源,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安全。
4. 试剂和材料管理4.1 试剂和材料的存储实验室试剂和材料的存储需要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禁止将试剂和材料随意堆放或混放。
有毒有害的试剂和材料需要专门存放,并做好相应的标识和防护措施。
4.2 试剂和材料的使用试剂和材料的使用需要按照操作规范进行,并遵循相应的安全措施。
使用完毕后,必须及时清理工作区域和处理废弃物。
5. 安全管理5.1 安全培训和教育实验室成员在进入实验室之前必须接受相关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并签署安全承诺书。
定期进行安全演习和培训,提高实验室成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5.2 安全设施和防护实验室必须配备适当的安全设施和防护措施,保障实验室成员的人身安全。
实验室成员在进入实验室时必须佩戴个人防护用具,并按照相关规定使用实验室消防设备。
6. 数据管理为了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保密性,实验室成员必须遵守数据管理规定。
2024年电磁辐射的危害及防护(三篇)
2024年电磁辐射的危害及防护随着电子工业的飞速发展,微波炉、手机等家电和通讯工具不断普及,为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带来了福音。
另一方面这些电子产品又产生了各种有害电磁辐射,成了我们生活中一个新的污染源,即通常所称的“电磁污染”。
这些有害的电磁辐射不仅影响了其它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更重要的是它还污染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为此,各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防治它。
进入90年代以来,美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等国家和地区还相继采取法律形式宣布禁止产生电磁污染的产品(即电磁兼容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
在德国,德国电气工程师协会(VDE)在VDE/0876标准中还把电子设备的辐射划为4个等级。
其中N区为适用于居住区,规定在30~1000MHz 辐射电场允许值为100(V/m,我国政府对环境电磁场卫生也很重视,原先环境监控的对象仅为废气、污水、振动、粉尘及电离辐射。
90年代以来国家对电磁污染问题越来越重视。
在xx年,为了控制电磁波对环境的污染,保护人民健康,国家颁布了GB9715-88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规定了环境电磁波允许的辐射强度。
xx年,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在对即将开工的莘闵高架轻轨工程的环境评估时,就对该工程可能产生的电磁污染做了全面的评估。
90年代中期,上海市又将原放射性三废处理站改为上海市环境辐射监理所,把原来仅对放射性电离辐射进行监管扩大到了对包括电磁辐射在内的所有辐射的监管,而且,也加大了监管的力度。
国内一些权威机构的无线电计量人员曾对某型号手机使用时的电磁辐射强度进行测试,结果发现手机上紧贴入耳处的辐射功率为120~1100(W/平方厘米,而在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国家标准)中规定人长期居住区域辐射场应小于10(/平方厘米(称做安全区)。
不单是手机,其他一些常用的家电和办公用品也都存在电磁辐射。
如VCD会产生频率为27MHz和它的整数倍频率的辐射,有的生产厂用金属箔遮住这些辐射无件,以减少辐射。
电磁兼容整改案例
电磁兼容整改案例电磁兼容性整改是指在电磁环境条件下,各种电子设备之间、设备与环境之间不会发生电磁干扰和电磁泄漏,并能发挥设备高性能指标的特性。
电磁兼容整改是企业进行的常规性工作,为确保生产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保障相关法规要求的实现。
关于电磁兼容整改的案例,下面分步骤阐述。
案例内容涉及实际生产、工作场景,仅供参考。
一、案例背景A公司一家工业企业,由于采购的设备达20多个品牌,品种不一,但各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能存在差异,部分行业设备存在电磁泄漏现象,则会干扰其他设备,加重设备故障。
二、整改方案1. 了解各类设备的环境适应性需求,确定企业现有环境情况,并进行评估。
评估后,针对存在问题的设备,确定具体整改方案;2. 根据需求整理出防护措施方案,并开展相关设备整改;3. 针对设备所处环境中的电源电磁兼容性,对供电线路和鉴定仪器进行检查;4. 加强内部人员对下设备及其相关用途的把握,整合并执行有效防范设施,消除可能存在的外部异常因素,确保关键主机在产业链中充分发挥作用;5. 对公司的培训教育体系完善改善,并由专业人士给全体员工普及电磁兼容相关知识。
三、措施效果1. 通过整改,消除了各设备间的干扰现象并有效提高了设备的稳定性,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2. 针对可能存在的个别设备进行升级更换,缓解设备存在的典型问题,推动了整体效益的提高;3. 改善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能,对企业的生产安全性和环境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总结电磁兼容整改的案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企业从多个角度、多方面、多渠道入手推进电磁兼容整改的全过程,从细节入手,全面从严把好把关。
企业对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进行整改,整改后消除了干扰现象,有效提高了设备的稳定性,同时起到了环保的积极作用,更是提升了企业的整体效益,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企业在实践中深刻认识到,进行电磁兼容整改,不仅需要严格遵循法律法规,而更需要市场催促背景下对电磁兼容性要求的深刻理解。
安全与电磁兼容
安全与电磁兼容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电磁兼容。
电磁兼容是指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中能
够正常工作,而不会对周围的其他设备造成干扰,也不会受到外界电磁干扰的能力。
在现代社会,各种电子设备的使用已经无处不在,而这些设备之间的电磁兼容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果电子设备之间不能良好地进行电磁兼容,就会出现干扰现象,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甚至可能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影响。
其次,关于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问题备受关注。
电磁辐射是指电磁波通
过空间传播而对人体产生的影响。
目前,关于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尚无定论,但是一些研究表明,长期接触高强度电磁辐射可能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如头痛、失眠、疲劳等。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减少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比如减少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远离高压输电线路等。
另外,电磁辐射对环境的影响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
和使用,电磁辐射也在不断增加,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电磁辐射对环境的影响,比如合理规划电子设备的使用位置、加强电磁辐射的监测等。
总的来说,安全与电磁兼容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来进行
考虑和解决。
只有在充分重视安全与电磁兼容的重要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加以保障,才能更好地维护人们的生活和健康。
希望通过不断的努力和研究,能够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为人们创造一个更加安全和健康的生活环境。
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
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电磁波是一种无形的能量,它存在于我们周围的各种电子设备中,如手机、微波炉、电视机等。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磁波,但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电磁波对健康的担忧。
因此,制定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成为了当务之急。
首先,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需要明确电磁波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研究表明,长期暴露在高强度电磁场中可能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如头痛、失眠、疲劳等症状。
此外,还有一些研究显示,电磁波可能与癌症、生殖系统疾病等健康问题存在一定关联。
因此,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需要对不同频率、强度的电磁波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进行科学评估,并建立相应的防护标准。
其次,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需要规范电磁波辐射的监测和评估。
针对不同场所、不同设备的电磁辐射情况,需要建立统一的监测标准和评估方法,确保电磁辐射水平符合卫生标准。
同时,还需要建立电磁辐射监测网络,对不同区域的电磁辐射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超标情况。
另外,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需要加强对电磁波防护的要求。
在设计和使用电子设备时,需要考虑减少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此外,对于一些高频、高强度的电磁场,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电磁辐射对周围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最后,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和管理体系。
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电磁辐射的监督检查,对违反卫生标准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电磁波卫生标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电磁辐射卫生问题的认识,促进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电磁辐射防护工作。
综上所述,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的制定是非常重要的,它关乎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我们需要科学、严谨地制定相关标准,加强对电磁辐射的监测和防护,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加快推进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为人们的生活健康保驾护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μW/cm2
10
40
混合波长
按主要波段的场强来确定。
V/m
若各波段场强分布较广,则
按复合场强加权值确定。
注:1 一级电磁环境:在该电磁环境下长期居住或工作,人员的健康不会受到损害; 2 二级电磁环境:在该电磁环境下长期居住或工作,人员的健康可能受到损害。
2 幼儿园、学校、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中的人员密集场所宜按一级 电磁环境设计。当不符合规定时,应采取有效措施;
基准 短路 容量 (MVA)
2
3
4
5
6
7
8
谐波次数及谐波电流允许值(A)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0.38 10 78 62 39 62 26 44 19 21 16 28 13 24 11 12 9.7 18 8.6
6 100 43 34 21 34 14 24 11 11 8.5 16 7.1 13 6.1 6.8 5.3 10 4.7
【注释】 较敏感的电子信息系统设备(尤其是主机、数据库、服 务器等)应放置在电磁环境较好的建筑物中心部位。 22.4.2 民用建筑物内不得设置,可能产生危及人员健康的电磁辐射的 电子信息系统设备,当必须设置这类设备时,应采取隔离或屏蔽措施。
【注释】 例如为确保信息安全而设置的专用无线电干扰仪,应设 置在被保护建筑物的外围,并尽可能地通过较宽阔的绿化带等手段来隔 离人群。 22.4.3 电子信息系统所处的建筑物防雷,应符合本规范第11章的规 定。
10 100 26 20 13 20 8.5 15 6.4 6.8 5.1 9.3 4.3 7.9 3.7 4.1 3.2 6.0 2.8
2 同一公共连接点的每个用户,向电网注入的谐波电流允许值,宜按
此用户在该点的协议容量与其公共连接点的供电设备容量之比进行分
配;
3 公共连接点的谐波电压(相电压)限值不应超过表22.3.1-2的规
22 电磁兼容与电磁环境卫生
22.1 一般规定
22.1.1 进行建筑群或居住区规划设计时,应考虑已有架空输电线路的 无线电骚扰及电磁环境卫生。
【注释】 在城市规划,尤其是城市详规时,应尽可能避开高压超 高压架空电力走廊,或将靠近该类走廊的区域用作绿化带等用地。 22.1.2 用户专用无线通讯设备所需频段,应经无线电管理部门批准方 可占用。
22.3 供配电系统的谐波防治
22.3.1 公共电网的电能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公共连接点的全部用户向该点注入的谐波电流分量(方均根值)不
应超过表22.3.1-1的规定。当公共连接点处的最小短路容量与基准短路
容量不同时,谐波电流允许值应进行换算;
表22.3.1-1 公共连接点谐波电流允许值
标称 电压 (kV)
应当注意的是,增大变压器的中性导体和降低变压器的出力都只是
一种短期的解决办法,技术上的根本出路在于减少谐波电流的含量。
大功率谐波骚扰源一般可界定为设备功率大于所在变压器容量的
8%,且THDi大于35%的用电设备。若把交流电网视作电源,则降低电源
的内阻便可有效地改善电源的输出波形,而最简单有效的低阻抗设计方
【注释】 用户专用无线通讯设备包括对讲机、微区域移动通信设 施(如DECT、PHS等)。这些设施除使用对公众开放的自由频段外,均 需政府无线电管理部门核准。 22.1.3 易受辐射骚扰的电子设备,不应与潜在的电磁骚扰源贴近布 置。
【注释】 易受辐射骚扰的电子设备种类繁多,如计算机网络的交 换机、路由器、服务器;通信系统中的用户程控电话交换机等。而潜在 的电磁骚扰源,包括电力变压器、大电流馈电干线电缆(母线)、大功 率变频装置及无线电发射台等。
电抗器的配置容量,参见表22-1。
表22-1 电抗器的配置容量
理论调谐 理论调谐
次数
频率
实际调谐 频率
(举例)
实际调谐 次数
(举例)
实际电抗器配 比
3
150
135Hz
2.7 13.7%,可选
12.5%~14%
5
250
215Hz
4.3
5.4%,可选 4.5%~5.5%
7
350
315Hz
6.3
2.52%,可选 2%~3%
次谐波引起的中性导体电流增加问题;
4绕组被设计成由多个较小尺寸的平行导体组成,从而减小了高频
谐波电流下的集肤效应;
5采用绝缘和换位导体以减少损耗。
标准化的K系数额定值为:4,9,13,20,30,40,50。
当K值大于4时,就应使用K系数变压器,或将无谐波额定值的标准
变压器按下式降容使用:
D= 1.15
当一个公共连接点中连接多个用户时,应按各用户供电容量的百分 比来分摊表中的谐波电流允许值。 22.3.2 供配电系统的谐波治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建筑物谐波源较多的供配电系统,应选用D,yn11接线组别的配电变 压器,且该变压器的负载率不宜高于70%;
2 省级及以上政府办公建筑;银行总行、分行及同金融机构的办公大 楼;三级甲等医院的医技楼;大型计算机中心等建筑物,宜在敏感医疗 设备、重要计算机网络设备等专用配电干线上设置有源滤波装置;
6 有大功率谐波骚扰源的馈线上,宜设置滤波装置;或在此类设备的 电源输入端设置隔离变压器,且中性导体截面积应为相导体截面的两 倍;
7 音乐厅及影剧院等建筑物中,舞台调光装置宜采取有效的谐波抑制
措施。当未采取措施时,其供电线路的中性导体截面积,应为相导体截 面积的两倍。音响系统供电专线上宜设置隔离变压器,有条件时宜设有 源滤波装置;
定。
电网标称 电压 (kV)
表22.3.1-2 公共连接点的谐波电压(相电压)限值
电压总谐波畸 变率 (%)
各次谐波电压含有率(%)
奇次
偶次
0.38
5.0
4.0
2.0
6
4.0
3.2
1.6
10
【注释】 本条规定引自国家标准《电能质量 公用电网谐 波》GB/T14549-1993。
公共连接点的短路容量一般由电力公司给出,实际谐波电流允许值 应将表中数据乘以公共连接点短路容量与基准短路容量的比值。 S jz S
有些国家主张当谐波电流较严重时采用K系数变压器,K系数代表变 压器对谐波电流所致温升的承受能力,其定义为: I1
n=1
K =Σ(n In )2 (22-1)
将上式用流过变压器的电流有效值进行规格化,可得:
(22-2)
K=
=
Σ(hIn)2
Σ(In)2
=
=
n=1
n=1
n=1
Σ(nIn)2 I 2rms
22.2 电磁环境卫生
22.2.1 民用建筑物及居住小区与高压、超高压架空输电线路等辐射源 之间应保持足够的距离。居住小区靠近高压、超高压架空输电线路一侧 的住宅外墙处工频电场和工频磁场强度应符合表22.2.1的规定。
场强类别
电场强度 磁场强度
表22.2.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频电磁场强度限值
频率 (Hz)
单位
50
法是将自变压器至大功率谐波骚扰源的馈线截面放大。有条件时还可采
用较低阻抗的变压器,具体可参照设备样本所供参数进行设计。
功率因数补偿电容器组所配的电抗器应与工程中所针对的谐波次数
相匹配,一般说来,电抗器的电抗应略高于下值:
文章由 六和健康商城、六和两性网、新秀女性网 联合收集
编辑 感谢您的支持
X L1 XC1 n2 (22-4)
【注释】 这样设计可有效地避免由中性导体电流引起的传导干 扰。 22.5.2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电源的进线处,应设置限压型浪涌电压保护 器。保护器的残压与电抗电压之和不应大于被保护设备耐压水平的0.8 倍,且应符合本规范第11.9.4条的规定。
【注释】 医技楼中大都设置X光机、核磁共振等医疗专用设施,科 学实验楼中有时需要设置高频振荡装置、大功率射频装置、电子加速器 等设施。当设置上述设备时,必须采取有效的屏蔽隔离措施。常见的措 施有设备屏蔽罩、屏蔽机房等。
由于各类装置的辐射机理与强度不同,故具体措施应与辐射源设备 的制造商讨论决定。 22.2.4 在医技楼、专业实验室等特殊建筑物内,为科研与医疗专用的 核辐射设备和电磁辐射设备,须经国家有关部门认证。
(22-3)
1+0.15K
D为变压器的降容系数。
由于在工程设计初期,各种设备资料不全,K值往往难以计算,故
也可根据谐波源负荷占变压器的负荷比例,按下图来粗略估计降容系
数:
变压器降容系数(%)
谐波源设备占(%)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0
20
40
60
80
100
图22-1 变压器降容系数
【注释】 这是为了确保这种危险设备性能的稳定性与可控性。
22.2.5 民用建筑物内的电磁环境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电磁场强度限值应符合表22.2.5的规定;
频率
表22.2.5
单位
电磁场强度限值
一级
容许场强最大值 二级
0.1—30MHz
V/m
10
25
30—300MHz
V/m
5
12
300MHz— 300GHz
此时电容器的额定电压应为基频(50Hz)电压和调谐频率谐波电压
之和,即: (22-5)
V C =VC1 + VCn = XC1IC1 + XCnICn
考虑到调谐于某一谐波的电容器还会吸收部分其他次的谐波,实际
选择电容器时,其额定电压还应略高于上式计算值。
22.4 电子信息系统的电磁兼容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