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运六气学说
五运六气简介
![五运六气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06a18d0abb68a98271fefa5b.png)
“天符为执法,岁会为行令,太乙天符为贵 人.……中执法者其病速而危;中岁会者其病徐而持; 中贵人者其病暴而死.”
六、运气推演
1.运气推演的主要内容 (1)五运的正常与失常 平气:运太过而被当年司天之气所抑或运不及而得当年 司天之气的资助. 如戊辰年(1988)火运太过而得司天太阳寒水之气的抑制 [乙酉年 (1975) 金运不及但得司天阳明燥金之气的资助(该 年为太乙天符岁会)]又如辛亥年 (1971) 水运不及但得北方 亥水资助;癸巳年(1953)火运不及,但得南方巳火资助. 另外:若岁运不及之年,其交运的日干或时干与运同属,亦 为平气之年.如丁丑年(1997)木运不及,但交运时刻(大寒日 1997年1 月20日壬戌,丁、壬同运,故亦为平气.甲申年(2004) 交运为2004年1月20日己亥. 平气之年气候比较正常,亦较少疾病流行.
3.岁会
岁运与岁支的五行属性相同. 共8年
木运临卯:丁卯 火运临午:戊午 土运临四季:甲辰、 甲戌、己丑、己未 金运临酉:乙酉 水运临子:丙子 4.同岁会 岁运不及之气与客气在泉之气的五行属性相 同 .共 6年 . 癸巳、癸亥 癸卯、癸酉 癸为少徵,巳亥少阳相火在泉, 卯酉少阴君火在泉. 辛丑、辛未 辛为岁水不及,丑未太阳寒水在泉. 5.太乙天符 既是天符,又是岁会.乙酉、戊午、己丑、己未
5.十二支纪气 巳亥 子午 本 风木 君火 标 厥阴 少阴 中气 少阳 太阳
寅申 相火 少阳 厥阴
丑未 湿土 太阴 阳明
卯酉 燥金 阳明 太阴
辰戌 寒水 太阳 少阴
三、五运
1.十干化运和五音建运 甲 己 乙 庚 丙 辛 丁 壬 戊 癸 土 金 水 木 火 宫 商 羽 角 徵 2.岁运(中运、大运)由该年的年干决定. 如:甲子和己酉年都为土运. 岁运有太过、不及之分 太过 不及
五运六气学说
![五运六气学说](https://img.taocdn.com/s3/m/cda67de66294dd88d0d26b86.png)
人与自然界是一个动态变化着的整体。中医学认为,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经历着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规律,它对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阴阳均有一定的影响。运气运行所形成的正常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备条件。人体各组织器官的生命活动,一刻也不能脱离自然条件。人们只有顺从自然的变化,及时地作出适应性的调节,才能保持健康。
运气对人体疾病发生的影响,主要包括六气的病因作用、疾病的季节倾向、不同地区气候及天气变化对疾病的影响等。从发病的规律看,由于五运变化,六气变化,运气相合的变化,各有不同的气候,所以对人体发病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每年气候变化的一般规律是:春风、夏热、长夏湿、秋燥、冬寒。这种变化与发病的关系是:春季肝病较多,夏季心病较多,长夏脾病较多,秋季肺病较多,冬季肾病较多。
从六气来说,与五运基本相似。主气的初之气为厥阴风木,·相当于每年的初春,气候变化多风,疾病流行以肝病居多。二之气为少阴君火,相当于每年的暮春初夏,气候逐渐转热,疾病流行以肝心病居多。三之气为少阳相火,相当于每年的夏季,气候炎热,疾病流行以心病、暑病居多。四之气为太阴湿土,相当于每年的暮夏初秋,气候变化以湿气为重,疾病流行以脾病居多。五之气为阳明燥金,相当于每年秋冬之间,气候变化以燥气较重,疾病发生以肺病居多。终之气为太阳寒水,相当于每年的严冬,气候严寒,疾病发生以关节病和感冒居多。
第三篇 五运六气学说
![第三篇 五运六气学说](https://img.taocdn.com/s3/m/38714d3f5727a5e9856a6138.png)
五运六气结合发病特点,是从运气相临的盛衰决定的,归纳为五种情况:
一、司天之气生中运,上生下称为顺化,属正常,如司天为木、中运为火、木火同德,主善。
二、司天与中运同气,上下同为天符,亦主善。
三、中运生司天,下生上为小逆、虽属不正常,但危害不大,故称小逆。
四、中运上克司天,下犯上为不和、属不正常,危害较大。
五、司天下克中运,以上克下为天刑,属反常,其气恶,危害烈。
1957~1979年,其中1957~1961年为天刑年,从手头的资料来看:杭州市1957~1961年平均死亡人数为7612。4人,其它非天刑年份为5495.6人,天刑年比其它非天刑年份死亡人数多39%。从发病情况看:1959年的肝炎,
1961年司天之气太阴湿土,在泉之气太阳寒水,中运少羽,水运不及,称涸流之纪,司天下克中运亦是天刑年,其气亦恶,中运辛与在泉同属水。为同岁会;运气相临寒湿较重,该气平均湿度为18.1毫巴,是1951~1970年中最高年份,该年年降雨量达1451。4毫米,也是20多年里较多之年份。《气交变大论》曰:"民病腹满,身重濡泄,寒疡流水,腰股痛发,腘腨股膝不便,烦冤足痿清厥,脚下痛,甚则跗肿,脏气不致,肾气不衡,上应辰星,其谷秬。上临太阴,则大寒数举,蛰虫早藏,地积坚冰,阳光不治,民病寒疾于下,甚则腹满浮肿。"古人对天、地、人三者的相应变化作了如实记述。与1961年杭州浮肿病症见肢体倦重、脘腹胀痞、懒言思睡,畏寒浮肿等寒湿困阻、脾肾阳虚节节相合;岁会年"病徐而迟。"故不少患者经久不愈,至次年孟夏才得以康复。
中医五运六气(基础知识)
![中医五运六气(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2247b3c9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be.png)
中医五运六气(基础知识)运气学说运气学说是《内经》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素问》七篇大论构建了运气学说完整的理论体系,它以带有浓厚数理哲学内涵的阴阳、五行、干支甲子等为工具,通过独特的运算方法总结一定周期内气候变化规律,再从气候与疾病相关的角度阐明疾病发生及发展变化,对中医临床辨证治疗常见病、流行病及传染病等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五运六气学说基本内容运气学说主要由“五运”和“六气”组成,是运用阴阳、五运、六气等理论,并以天干、地支作为演绎工具符号,来推测气候变化、生物生化及其与疾病流行之间的关系。
其基本内容包括干支甲子、五运、六气和运气同化等方面。
《内经》主要见于《素问》的《六节藏象论》和《天元纪大论》、《五运行大论》、《六微旨大论》、《气交变大论》、《五常政大论》、《六元正纪大论》、《至真要大论》等七篇大论之中。
干支甲子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
甲子,是因天干始于甲,地支始于子,干支相合而得名。
古人用甲子来纪日纪月纪时纪年,并推算四时节气,而运气学说则是以甲子作为演绎工具,来推算运气盛衰和测知气候变化,所以中医运气学研究气运规律和发病规律,都离不开天干地支。
一、天干概念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又称十天干或十干,最早是用来纪日的。
阴阳属性干支各具有不同的阴阳属性。
一般而言,天干属阳,地支属阴。
然而在天干、地支中又可再分阴阳,其划分是以奇偶数为依据的,即:天干之中,甲、丙、戊、庚、壬属阳,又称阳干。
乙、丁、己、辛、癸属阴,又称阴干;五行属性甲乙属木,丙丁属火,戊己属土,庚辛属金,壬癸属水。
天干与五行的配属,是以五行之气的性质,结合五方五时生物生长收藏的规律为依据而确立的。
如甲乙属东方,东方为木位,应于春季,春气主生,万物萌发;甲乙为万物初生,破甲乙屈之象,故属木。
余可类推。
二、地支概念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又称十二地支或十二支,最早是用来纪月的。
(完整word版)黄帝内经中的五运六气
![(完整word版)黄帝内经中的五运六气](https://img.taocdn.com/s3/m/50e2c586a45177232e60a2bc.png)
五运六气概念运气学说的中心内容.以十天干的甲己配为土运,乙庚配为金运,丙辛配为水运,丁壬配为木运,戊癸配为火运,统称五运,以十二地支的巳亥配为厥阴风木,子午配为少阴君火,寅申配为少阳相火,丑未配为太阴湿土,卯酉配为阳明燥金,辰戌配为太阳寒水,叫做六气,从年干推算五运,从年支推算六气,并从运与气之间,观察其生治与承制的关系,以判断该年气候的变化与疾病的发生。
这就是五运六气的基本内容.解读运气学说的中心内容。
以十天干的甲己配为土运,乙庚配为金运,丙辛配为水运,丁壬配为木运,戊癸配为火运,统称五运。
前干属阳,后干属阴,如年干逢甲,便是阳土运年,年干逢己,便是阴土运年,阳年主太过,阴年主不及,依法推算,便知本年属某运。
以十二地支的巳亥配为厥阴风木,子午配为少阴君火,寅申配为少阳相火,丑未配为太阴湿土,卯酉配为阳明燥金,辰戌配为太阳寒水,叫做六气。
按风木、君火、相火、湿土、燥金、寒水顺序,分主于一年的二十四节气,是谓主气。
又按风木、君火、湿土、相火、燥金、寒水的顺序,分为司天、在泉、左右四间气六步,是谓客气.主气分主一年四季,年年不变,客气则以每年的年支推算。
如年支逢辰逢戌,总为寒水司天,湿土在泉;逢卯逢酉,总为燥金司天,君火在泉。
司天管上半年,在泉管下半年,依此类推.从年干推算五运,从年支推算六气,并从运与气之间,观察其生制与承制的关系,以判断该年气候的变化与疾病的发生。
这就是五运六气的基本内容。
从医和述六气到《内经》,都把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因素作为影响健康和疾病的重要因素,称为六气。
在五运六气中,六气间阐述的是地面垂直气候的特征,以地支为符号,可按阴阳论其属性划分为三阴三阳。
如果说,五运是以时间气象因素为特征的话,六气则以空间的垂直气象为主。
但六气在不同的年代有其变化,在一年的六个节段中变化就更大,故六气重视的是客气的司天、在泉。
作为致病因素的六气,在七篇大论纳入《内经》前,己经认识到六气太过可为六淫,六气致病都可引起发热,以六气杂至相合来解释痹证、诸风、泻泄、水肿、疼痛等,而在五运六气中的六气为病,则更具有深刻性、丰富性与系统性。
五运六气
![五运六气](https://img.taocdn.com/s3/m/46378c1f227916888486d7f0.png)
六元正记大论曰: 「辰戍之岁,初之气,民厉温病卯酉之岁,二之气,厉大至,民善暴死。
终之气,其病温。
寅申之岁,初之气,温病乃起。
丑未之岁,二之气,温厉大行,远近咸若。
子午之岁,五之气,其病温。
巳亥之岁,终之气,其病温厉。
」五运六气的推算与应用运气学说,又称五运六气学说,是结合医学探讨气象运动规律的科学。
即将五运(金木水火土五行)六气(太阳寒水、阳明燥金、少阳相火、太阴湿土、少阴君火、厥阴风木)和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与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配合起来,按干支纪年的顺序和阴阳盛衰、五行生克的关系推断某年的太过、不及,来预测气候的变化、疾病的发生与预后。
关于运气学说的系统记载,首见于唐王冰补入《素问》的七篇大论,即《天元纪》、《五运行》、《六微旨》、《气交变》、《五常政》、《六元正纪》、《至真要》。
唐以前的医学著作除《中藏(注:读cang)场经》和《褚氏遗书》中有所提及外,尚未见到这种学说的记载。
至宋嘉礻右由庞安时、沈括、杨子建等人大力提倡,元符2年刘温舒著《素问论奥》上之于朝,此后这种学说才被重视起来。
王安石变法以后,更把运气学说作为太医局考试学生科目之一,甚至有“不读五运六气,检遍方书何济”的说法。
一、天干、地支和阴阳、五行的配合1.天干、地支和阴阳的配合(1)天干的阴阳:甲丙戊庚壬为阳,乙丁己辛癸为阴。
(2)地支的阴阳:子寅辰午申戍为阳,丑卯巳未酉亥为阴。
不论天干、地支,都是单数为阳,偶数为阴。
因为在序数中,一三五七九为阳,二四六八十为阴。
2.天干、地支与五运六气的配合(1)天干配五行:有两种配法。
①由土开始,按相生次序相配,周而复始。
甲己——土,乙庚——金,丙辛——水,丁壬——木,戊癸——火。
这种配法,是由所谓“五天之气”决定的,即甲己为黅天之气所贯,故属土;乙庚为素天之气所贯,故属金;丙辛为玄天之气所贯,故属水;丁壬为苍天之气所贯,故属木;戊癸为丹天之气所贯,故属火。
(注:天干相合,这是古人观天发现,在甲与己的位置有相贯之气)(注:天干也有相克,即,每七位为相克,如甲木被金(庚)克,古书所言七杀,即指此)②按四时、四方相配:即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中央戊己土,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
时间医学地五运六气
![时间医学地五运六气](https://img.taocdn.com/s3/m/93ab8238a45177232f60a2d7.png)
时间医学的五运六气五运六气学说属于古代时间医学范畴,产生于《内经》诞生的年代。
所谓五运描述的是地表的土壤特征,而六气描述的是某个时候的气候特征。
两者结合,可完整的刻画一个生物某个时候的主要生存环境。
人秉天地之气生,也秉承了当时的气候环境,影响着人的脏腑功能的强弱盛衰。
另外,一个生物或植物,在某个环境中长大,当然也得到了这个环境的气息,被人体吸收后,则相应地进入人体的相关区域和经络,所以也可以用五运六气来描述药物的功效以及人体的归经等。
五运:金、木、水、火、土。
六气: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
五运六气与时间的关系:《内经》里记载:甲己之岁,土运统之;乙庚之岁,金运统之;。
《内经》还记载:子午之岁,上见少阴;丑未之岁,上见太阴;。
古代某医家把《内经》里的上述两段话编成了两段歌诀,很方便记忆。
甲己化土乙庚金,丁壬化木尽成林。
丙辛具是三江水,戊癸南方火炎侵。
子午少阴君火心,丑未太阴湿土临。
寅申少阳相火位,卯酉阳明属燥金。
辰戌太阳寒水是,巳亥厥阴风木寻。
解释:甲己化土乙庚金,即甲己之年属土:甲:土太过,己:土不及乙庚之年属金:乙:金不及,庚:金太过丁壬化木尽成林。
即丁壬之年属木:丁:木不及,壬;木太过;丙辛具是三江水,即丙辛之年属水:丙:水太过,辛:水不及;戊癸南方火炎侵。
即戊癸之年属火:戊:火太过,癸:火不及其中甲(1)、丙(3)、戊(5)、庚(7)、壬(9)为阳天干,故太过,乙(2)、丁(4)、己(6)、辛(8)、癸(10)为阴天干,故不及。
天干对应五运。
在六气中,没有太过不及之分。
是以十二地支来划分。
地支对应六气。
子午:属少阴君火主气,从春分到小满,天气为湿(阴);丑未:属太阴湿土主气,从大暑到秋分,天气为湿(阴);寅申:属少阳相火主气,从小满到大暑,天气为燥(阳);卯酉:属阳明燥金主气,从秋分到小雪,天气为燥(阳);辰戌:属太阳寒水主气,从小雪到大寒,天气为燥(阳);巳亥:属厥阴风木主气,从大寒到春分,天气为湿(阴)。
中医五运六气学说如何指导季节养生
![中医五运六气学说如何指导季节养生](https://img.taocdn.com/s3/m/48ef187d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fc.png)
中医五运六气学说如何指导季节养生中医的五运六气学说,是一门古老而深邃的学问,它为我们揭示了自然变化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微妙联系,为季节养生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五运六气学说认为,天地之间的气候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
五运,即木、火、土、金、水五行的运行变化;六气,则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的变化。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影响着一年中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也对人体的生理和病理产生着重要影响。
春季,是阳气升发的季节。
在五运六气学说中,春季与木运相对应,风气主令。
此时,大自然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万物复苏,草木发芽。
对于人体而言,肝气也在此时开始旺盛。
因此,春季养生的重点在于养肝。
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肝气郁结。
可以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如散步、踏青,以吸收春天的阳气,舒展身体。
饮食上,宜多吃一些具有疏肝理气作用的食物,如韭菜、豆芽、春笋等。
同时,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利于肝气的升发和调达。
夏季,天气炎热,暑气当令。
夏季与火运相应,心火旺。
在这个季节,人体的新陈代谢旺盛,阳气外浮。
养生的关键在于养心。
要保持心态平和,避免情绪激动和烦躁。
由于出汗较多,要及时补充水分,但不宜过度贪凉饮冷,以免损伤脾胃。
饮食方面,可以多吃一些清热解暑、养心安神的食物,如西瓜、绿豆、莲子等。
同时,要注意防暑降温,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
秋季,气候逐渐干燥,凉气渐生。
秋季与金运相应,燥气主令。
此时,人体的肺气相对旺盛。
养生的重点在于养肺润燥。
要注意适应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着凉。
饮食上,多吃一些润肺生津、滋阴润燥的食物,如梨、百合、银耳等。
同时,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避免过度干燥对呼吸道造成刺激。
冬季,天寒地冻,阳气潜藏。
冬季与水运相应,寒气主令。
在这个季节,人体的肾气相对旺盛。
养生的重点在于养肾防寒。
要注意保暖,尤其是腰部和足部的保暖。
可以适当食用一些温补肾阳的食物,如羊肉、核桃、栗子等。
同时,要减少户外活动,避免过度消耗阳气。
五运六气学说系列
![五运六气学说系列](https://img.taocdn.com/s3/m/ae7d28bd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b0.png)
五运六气的异常可导致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出现 相应的临床症状,如气滞、血瘀等。
3
脏腑经络与五运六气的相互作用
脏腑经络的病变也可影响五运六气的正常运行, 形成恶性循环。
与病因病机联系
01
五运六气与外感病 因
外感病的发生与五运六气的异常 密切相关,如时行感冒、瘟疫等 。
02
五运六气与内伤病 因
历代医家论述
整理和研究历代医家对五运六气学说的论述和发挥,如张仲景、孙 思邈等。
研究现状概述
概述当前国内外对五运六气学说的研究现状,包括文献研究、临床 研究等方面。
现代科研进展及成果展示
基础理论研究
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深入研究五运六气学说的基础理论 ,如气化理论、脏腑经络理论等。
临床研究与应用
春季的主气,其性开泄,易袭阳 位。
热(暑)
夏季的主气,其性炎热,易耗气 伤津。
湿
长夏的主气,其性重浊,易阻遏 气机。
火(热)
为阳盛所生,有内外之分,属六 淫和五志化火。
寒
冬季的主气,其性寒冷,易伤阳 气。
燥
秋季的主气,其性干燥,易伤津 液。
运气相合
天干地支相配
通过天干地支的相配关系,推算 五运六气的盛衰变化。
五运六气的失调也可导致内伤杂 病的发,如情志失调、饮食不 节等。
03
五运六气与疾病传 变
五运六气的盛衰变化可影响疾病 的传变过程,如病邪的入里、外 出等。
与诊断治疗联系
五运六气与四诊合参
在诊断疾病时,应将患者的症状、体征与五运六气的变化相结合 ,综合分析。
五运六气与辨证论治
在治疗疾病时,应根据五运六气的变化及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 相应的治则和治法。
五运六气学说
![五运六气学说](https://img.taocdn.com/s3/m/74c6cfd7b14e852458fb571d.png)
五运六气学说之一五运六气学说一、概说:1、何谓五运?木、火、土、金、水五行的运行规律。
2、何谓六气?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六经所对应的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化。
3、何谓五运六气学说?运用五运、六气的基本原理,解释气候变化的年度时间规律及其对人体发病的影响。
4、为什么要研究五运六气?人与天地相参,天气的变化是影响人体发病的重要外在因素。
风寒暑湿饮食喜怒劳逸起居五运六气体质,禀赋二、预备知识1、天干地支轮回——古人对宇宙的时间观察。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表一:十天干)◆五合:表二:天干五合◆四冲:表三:天干四冲五运六气学说之二(2009-05-19 11:09:21)标签:杂谈分类:四柱预测口诀七申子辰会在水乡亥卯未遇木相当寅午戌合将逢火巳酉丑见藏金匣●六十甲子:将天干与地支依次配合,始于甲子,终于癸亥,称为六十甲子。
表五:六十甲子2、计日干支推算年份:六十甲子轮替。
u 例:2000为庚辰,2001则为辛巳。
月份:地支按阴历月计,天干按下表推算:表六:月干推算u 例:2001年4月(阴历),年干为辛,“丙辛”一栏中找到月干为癸。
日:六十甲子轮替。
(宜参考万年历)表七:时干推算口诀八地支建干甲己还生甲,乙庚丙上加丙辛从戊起,丁壬是庚家戊癸壬上居,皆从子月发*其法从子定位,顺推至所求之月份或时辰。
u 例:2001年4月1日12时,为辛巳、癸巳、甲午、庚午。
三:天干纪运由纪年之天干,推算当年的岁运、主运和客运。
1、岁运a) 概念——岁运,指统主一年的五行之气。
又称“大运”(统主全年运候),又称“中运”(取主持天地升降之气的含义)。
b) 推算——直接由当年天干的五运属性决定。
l 例:辛巳年,辛为水运,则岁运主水。
l 例:甲寅年,甲为土运,岁运主土。
c) 意义——了解全年的气运大局。
2、主运a) 概念——把一年平均分为五时,分别主持各时的五行之气。
b) 推算——始于木运,终于水运,恒定不变。
黄帝内经中的五运六气
![黄帝内经中的五运六气](https://img.taocdn.com/s3/m/5137313c0722192e4536f639.png)
五运六气概念运气学说的中心内容。
以十天干的甲己配为土运,乙庚配为金运,丙辛配为水运,丁壬配为木运,戊癸配为火运,统称五运,以十二地支的巳亥配为厥阴风木,子午配为少阴君火,寅申配为少阳相火,丑未配为太阴湿土,卯酉配为阳明燥金,辰戌配为太阳寒水,叫做六气,从年干推算五运,从年支推算六气,并从运与气之间,观察其生治与承制的关系,以判断该年气候的变化与疾病的发生。
这就是五运六气的基本内容。
解读运气学说的中心内容。
以十天干的甲己配为土运,乙庚配为金运,丙辛配为水运,丁壬配为木运,戊癸配为火运,统称五运。
前干属阳,后干属阴,如年干逢甲,便是阳土运年,年干逢己,便是阴土运年,阳年主太过,阴年主不及,依法推算,便知本年属某运。
以十二地支的巳亥配为厥阴风木,子午配为少阴君火,寅申配为少阳相火,丑未配为太阴湿土,卯酉配为阳明燥金,辰戌配为太阳寒水,叫做六气。
按风木、君火、相火、湿土、燥金、寒水顺序,分主于一年的二十四节气,是谓主气。
又按风木、君火、湿土、相火、燥金、寒水的顺序,分为司天、在泉、左右四间气六步,是谓客气。
主气分主一年四季,年年不变,客气则以每年的年支推算。
如年支逢辰逢戌,总为寒水司天,湿土在泉;逢卯逢酉,总为燥金司天,君火在泉。
司天管上半年,在泉管下半年,依此类推。
从年干推算五运,从年支推算六气,并从运与气之间,观察其生制与承制的关系,以判断该年气候的变化与疾病的发生。
这就是五运六气的基本内容。
从医和述六气到《内经》,都把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因素作为影响健康和疾病的重要因素,称为六气。
在五运六气中,六气间阐述的是地面垂直气候的特征,以地支为符号,可按阴阳论其属性划分为三阴三阳。
如果说,五运是以时间气象因素为特征的话,六气则以空间的垂直气象为主。
但六气在不同的年代有其变化,在一年的六个节段中变化就更大,故六气重视的是客气的司天、在泉。
作为致病因素的六气,在七篇大论纳入《内经》前,己经认识到六气太过可为六淫,六气致病都可引起发热,以六气杂至相合来解释痹证、诸风、泻泄、水肿、疼痛等,而在五运六气中的六气为病,则更具有深刻性、丰富性与系统性。
何为中医的“运气”学说?
![何为中医的“运气”学说?](https://img.taocdn.com/s3/m/00ae37f3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89.png)
何为中医的“运气”学说?导语古人有“五运六气”之说,五运即金、木、水、火、土五行,六气指风、寒、热、暑、燥、火。
运气学说是中医理论的基础知识,何为“运气”,我们今天来简单的了解一下。
运气学说运气学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将五运(木、火、土、金、水)与六气(风、寒、暑、湿、燥、火)相配来解释自然界的气候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宇宙万物尤其对人类影响的学说,它集气象学、物候学、天文学、地理学、人体生命科学于一体。
在历史上,广大中医人在这一理论指导下,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健康立下了不朽功勋。
然而半个多世纪以来这朵中华文化中的奇葩遭受了本不应有的冷遇。
张仲景指出“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经络腑俞,玄冥幽微,阴阳会通,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张子和说:“不通五运六气,折尽医方何济?”意即,不精通运气学说,知道再多的药方又有何用呢?中国中医科学院杨力教授指出:“若把《黄帝内经》喻为皇冠的话,运气七篇则是镶嵌在皇冠上的明珠。
”运气推测气象(以2007年为例)大运也叫中运、岁运,主管全年的气候特点和物化特征。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先立其年,以明其气。
”根据甲子纪年法,2007年系我国农历第48个甲子周期的第24年,即“丁亥”年。
《素问·天元正纪大论》说:“丁壬之岁,木运统之。
”说明本年度为“木运”之年,丁在数为4,因为在象数学上,偶数为阴数,“丁干”则为“阴干”,所谓“阴干”也是指岁气不及的年份,由此推知:2007年应是“木运不及”之年。
《素问·气交变大论》说:“岁木不及,燥气乃行。
”主运是指木、火、土、金、水五运分别主管一年之中的一个季节之气,年年如此,固定不变。
均按五行相生次序排列,即:木为初运——火为二运——土为三运——金为四运——水为五运。
因客运以当年年干所统的大运为该年客运的初运,按太少相生五步推算法,2007年客运的初运便是太角木,二运为少征火,三运为太宫土,四运为少商金,五运为太羽水。
五运六气
![五运六气](https://img.taocdn.com/s3/m/7851b08fcc22bcd126ff0cbe.png)
五运六气学说的基本学术原理与推算方法五运六气学说是中医学术的奇葩,既是医学气象学理论的嚆矢,又是独具特色的疾病预测学,闪烁着中医学术的思想光芒。
然而自宋代至今一千多年来,学术界对这一学说见仁见智,毁誉互参,未能得到发扬光大。
前年“非典”肆虐寰宇,该学说再次受到关注,一些学者运用其方法对非典的发生及流行趋势作了预测,引起人们兴趣和重视。
本讲座简单介绍五运六气学说的基本学术原理及其推算方法。
一、五运六气的基本学术原理判断五运六气学说究竟是科学理论还是五行术数的衍绎,必须首先了解其基本学术原理。
五运六气学说的学术原理是什么?它是在中医“人与天地相参应”这一整体观念指导下,着眼于天地自然的运动变化,特别是气候的变化对人以及发生于人身上的疾病的影响,运用当时的天文、历法、物候、音律等科学知识,并以带有浓厚数理哲学内涵的阴阳、五行、干支甲子等为工具,通过独特的运算方法以总结一定周期内气候变化规律,再从气候与疾病相关的角度阐明疾病发生及发展变化。
其基本原理用数学方式加以表述,就是:y=f(x)┄┄(1)疾病(y)是以气候(x)为变量的函数[f(x)]x=z{φ(t),θ(t),ξ[φ(t),θ(t)]} ┄┄(2)气候(x)是以五运[φ(t)]、六气[θ(t)]、运气合参{ξ[φ(t),θ(t)]}为变量的函数;其中五运和六气又是以时间为变量的函数φ(t)和θ(t)。
(2)代入(1),可得:y=f{ z[φ(t),θ(t),ξ〔φ(t),θ(t)〕]}即:y=F(t)由上可见,以时间为变量,通过一系列既定的运算法则,可以推衍出未来某一时段的气候和疾病的发展变化趋势,这就是五运六气学说的基本原理。
人生活于天地自然之中,天地气交所产生的风寒暑湿燥火气候环境,既是人类的生存条件,又是引起疾病,影响其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
疾病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是中医在“人与天地相参应”整体观念指导下形成的基本认识,亦是疾病本质的客观反映。
五运六气文言文翻译
![五运六气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19ae3cb2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df.png)
古之圣贤,观察天地,感悟自然,创立五运六气之学说。
五运者,木火土金水也;六气者,风火土金水火土也。
五运六气,相生相克,循环往复,乃天地之大道,养生之要诀。
五运,首木也。
木者,生长之象,春之始也。
木旺则生发,木衰则凋零。
木生火,火为木之子,木旺火亦旺,火盛则木愈旺。
火生土,土为火之子,火旺土亦旺,土盛则火愈旺。
土生金,金为土之子,土旺金亦旺,金盛则土愈旺。
金生水,水为金之子,金旺水亦旺,水盛则金愈旺。
水生木,木为水之子,水旺木亦旺,木盛则水愈旺。
此乃五运相生之理。
然而,五运之间,亦有相克之理。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行相克,循环不已,此乃天地自然之规律。
六气,风火土金水火土也。
风者,木之性,春之始也。
火者,心之象,夏之始也。
土者,脾胃之象,长夏之始也。
金者,肺之象,秋之始也。
水者,肾之象,冬之始也。
火复生土,土复生金,金复生水,水复生木,木复生火。
此乃六气相生之理。
六气之中,亦有三阳三阴之分。
风属阳,火属阳,金属阳;火属阴,土属阴,水属阴。
阳盛则热,阴盛则寒。
阴阳相合,万物生长;阴阳相争,万物凋零。
五运六气,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如春木旺,则风大,木旺火亦旺,火盛则心火亢,心火亢则心神不宁,易患心疾。
夏火旺,则热病多,火旺土亦旺,土盛则脾胃热,脾胃热则饮食不化,易患脾胃疾。
秋金旺,则燥病多,金旺水亦旺,水盛则肾水寒,肾水寒则腰膝冷痛,易患肾疾。
冬水旺,则寒病多,水旺木亦旺,木盛则肝木郁,肝木郁则情绪抑郁,易患肝疾。
养生之道,在于顺应五运六气之变化。
春宜养肝,夏宜养心,长夏宜养脾胃,秋宜养肺,冬宜养肾。
调养身心,使之与天地之气相合,则身体健康,疾病自除。
五运六气,奥妙无穷。
古之医家,善用五运六气之理,治疗疾病,救人无数。
今人若能领悟五运六气之真谛,亦能养生保健,延年益寿。
夫五运六气,天地之大道也。
吾辈当虚心学习,深入研究,以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医学之瑰宝,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力量。
【译文】古代的圣贤们,观察天地,感悟自然,创立了五运六气之学说。
五运六气的基本知识及其口诀
![五运六气的基本知识及其口诀](https://img.taocdn.com/s3/m/bc91a18471fe910ef12df8fa.png)
五运六气的基本知识及其口诀五运六气学说也属于古代的时间医学范畴,它至少产生于《内经》诞生的时代。
在《黄帝内经。
素问》中,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五运性大论篇第六十七等都是论述运气学说的思想及内容的,因在《素问》中即有论述,所以历代著名医家,有很多关于运气学说的论述及著作,近现代关于运气学说的研究应该说也颇多。
非常可惜的是,由于年代的久远,《内经》里关于运气学说的论述非常地难懂。
而历代及近现代的关于运气学说的一些著作,好像没有哪位用运气学说直接来指导临床选穴及处方用药的,至少我没有见到过吧。
当然,我也没有读懂《内经》中关于运气学说的内容,然而,没有读懂,并不代表我们不能够去探究五运六气学说的由来,并努力去用自己的知识丰富它,并最终得以给出它在临床上直接指导针灸选穴和处方用药的方法。
多年来,我一直在琢磨五运六气学说,并已经能够熟练用于临床,疗效屡经验证,所以这里介绍给大家。
我们先来熟悉一下五运六气学说的基本知识:五运:金、木、水、火、土六气: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五运六气与时间的联系:《内经》里记载:“甲己之岁,土运统之;乙庚之岁,金运统之;丙辛之岁,水运统之;丁壬之岁,木运统之;戊癸之岁,火运统之;”《内经》里还记载:“子午之岁,上见少阴;丑未之岁,上见太阴;寅申之岁,上见少阳;卯酉之岁,上见阳明;辰戌之岁,上见太阳;巳亥之岁,上见厥阴”。
古代某医家把《内经》里的上述两段话编成了两段歌诀,很方便记忆,这里也介绍一下:甲己化土乙庚金,丁壬化木尽成林丙辛具是三江水,戊癸南方火炎侵子午少阴君火心,丑未太阴湿土临寅申少阳相火位,卯酉阳明属燥金辰戌太阳寒水是,巳亥厥阴风木寻需要进一步阐述的是:虽然“甲己之岁,土运统之”,但甲代表土运太过,简称为土太过;己代表土运不及,简称为土不及。
其它依此类推,归纳如下:甲:土太过己:土不及;乙:金不及庚:金太过;丁:木不及壬:木太过;丙:水太过辛:水不及;戊:火太过癸:火不及;在六气中,“子午少阴君火”等没有分别。
《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理论资料整理
![《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理论资料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6231593a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a3.png)
《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理论资料整理这个内容有点枯燥,不过仔细体会里面讲的内容很有意思。
1、运气学说运气学说来源于古人对于天文地理人事对应关系的长期观察,寻找其总根源,是以地球生物圈为基准宏观规律的总结,其中有其理,有其象,有其数。
数是指万事万物普遍联系普遍发展规律的数学模式,数是五运六气的核心,数学是科学之母。
以阴阳转换,五行印象,五行生克数理运算模式为核心,以太阳系五颗行星的运转和地球本身六种气候的变更为总动力根源。
在天人全息相应的整体观念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气化规律带动物化规律的地球物理运动规律。
古人认为天地是个大人体,人体是个大天地。
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反应了古人朴素唯物自然简易的整体观,全息观,系统观。
在易学、天文学、气候学、农业生产方面均有运用。
不同的系统当中,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变化。
在中医学当中,其最完美的运用和描述保持在中医元典黄帝内经运气七篇里面。
五运六气学说在中医当中的运用,系统而成熟的内容记载在《黄帝内经》当中,理论详实。
后世医家攀附内容太多,理论繁杂而不知其对错,同名之词而意义完全不同,为溯本归源,本课题以《黄帝内经》文中所述为准。
2、黄帝内经》中五运、六气五运六气理论在中医当中的运用,主要功用为推算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分析对人体的影响,预测疾病流行的一般规律,为预防疾病流行以及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是在运气学说的基础之上,经消化吸收之后用于医学。
(1)五运《素问·天元纪大论篇》内有详细论述:“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制。
周天气者,六期为一备;终地记者,五岁为一周”。
“甲己之岁,土运统之;乙庚之岁,金运统之;丙辛之岁,水运统之;丁壬之岁,木运统之;戊癸之岁,火运统之。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五运是以年为观察单位的,统管一年,名称为“土运、金运、水运、木运、火运”。
(2)六气《春秋·医和论疾》:“天有阴、阳、风、雨、晦、明六气”。
而在《黄帝内经》则没有明确提出六气是什么。
五运六气 (黄帝内经古典理论图表 - 遗篇)
![五运六气 (黄帝内经古典理论图表 - 遗篇)](https://img.taocdn.com/s3/m/1ef828f8910ef12d2af9e784.png)
五运六气 (黄帝内经古典理论图表 - 遗篇).txt精神失常的疯子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正常的疯子!第一节运气学说的基本内容一、运气的概念五运六气,主要是由“五运”和“六气”两部分组成的。
什么是五运呢?五运,即禾、火、土、金、水五行的运动。
什么是六气呢?六气,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的变化。
因为暑和火性质相同,所以运气学说中的六气是指风、君火、相火、湿、燥、寒。
五行临御五方,合应五时,就产生了寒、暑、燥、湿、风五时气候更迭的主气,反映出一年中气候寒、热、温、凉的变化。
故曰:“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素问·天元纪大论》)。
五气和五行,分之则二,合之则一。
化气为风、寒、湿、燥、火,成形为木、火、土、金、水。
形气相感,形化气,气成形,形为阴,气为阳,阴阳的对立统一运动,推动着事物的发展,故曰:“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天为寒,在地为水。
故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素问·天元纪大论》)。
五行与十天干相合而能运,六气与十二地支相合而能化。
故曰:“运气者,以十干合,而为木火土金水之五运;以十二支对,而为风寒暑湿燥火之六气”(《运气易览》)。
由此可见,欲研究五运六气,必须首先弄清楚天干地支的道理。
二、干支甲子干支为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简称。
甲居十干首位,子居十二支首位,干支依次相配,如甲子、乙丑、丙寅之类,统称甲子。
干支甲子,是中国古代计算年、月、日、时的次序以及推算五运六气变化的代表符号。
运气学说的主要推算法则均离不开天干地支。
所以说:“文气始于甲干,地气始于子支者,乃圣人究乎阴阳重轻之用也。
著名以彰其德,立号以表其事。
由是甲子相合,然后成其纪。
远可步于岁,而统六十年;近可推于日,而明十二时。
岁运之盈虚,气令之早晏,万物生死,将今验古,咸得而知之”(《运气论奥谚解》)。
(一)天干地支1.天干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于的简称,又称“十于”。
第三篇五运六气学说
![第三篇五运六气学说](https://img.taocdn.com/s3/m/18d2b563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cd.png)
第三篇五运六气学说第三篇五运六气学说1.运气学说与杭州气候祖国医学认为气候与人体有密切关联。
《内经》曰:"治病者,必明天道地理,阴阳更胜,气之先后,人之寿夭,生化之期,乃可知人之形气矣"。
所谓"天道"即天体运行变化,"地理",即地土方宜,"气之先后",则指气候变异。
古人发现变异有周期性的规律,《内经。
天元纪大论》:"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制。
周天气者,六期为一备,终地纪者,五岁为一周。
……五六相合而七百二十气,为一纪,凡三十岁;千四百四十气,凡六十岁,而为一周,不及太过,斯皆见矣"。
提出六十年为一个周期,其纪年方法是以天干的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与地支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依次相配。
如甲子、乙丑等,故六十周期又称"甲子"。
干支相配不仅用于计数,与木、火、土、金、水(称"五运")及风、寒、暑、湿、燥、火(称"六气")配应而有一定的气候学意义,称"五运六气学说",简称"运气学说"。
古代医家常据此而推断某一年的气候变异与疾病发病情况。
这种推断与规律是主观唯心的臆测?还是符合客观实际的呢?让我们以杭州地区的气候来观察五运六气的科学性:如1976年为丙辰年,按五运六气学说推论当年为寒气太过之年。
从实际气候看,该年冬季酷寒,西湖结冰甚厚,为几十年来所罕见,最低气温达零下10.5度,而甲子一周前的1916年,也曾出现过零下10。
5度的严寒。
又如1978年为戊午年,年运为火热太过之年。
该年夏季酷热,最高气温达摄氏42。
1度,因暑热致病伤者甚众。
除气候寒暑之外,五运六气学说还指出风、雨、燥、湿等气象变异。
以手边查到1951~1970年气象资料看,1957年为丁酉年,1967年为丁未年,均为"清燥流行"之年,应该比较干燥,从气候资料看,1957年平均湿度为16.7毫巴,系20年中最低之年份;1967年降水量为945.6毫米,为20年中最少之年份;1962年为壬寅年,运气为"风乃大行",记载该年大于6级风日数达67天,为20年中最多的一年;1961年为辛丑年:1964年为甲辰年,五运六气学说认为应是"雨湿流行"之年,从资料看,1961年平均湿度为18。
五运六气概说
![五运六气概说](https://img.taocdn.com/s3/m/84d10f02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89.png)
五运六气概说五运六气概说1 五运六气之重要性《素问天元纪大论》云:“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
”意谓根据十天干之五合所推算的五运,由其阴阳之盛衰可以推知万物与人类生命之演变,进而了解其疾病之变化。
因此《内经》论治病法则云:“必先岁气,勿伐天和”,必先了解时间的变化,岁气之盛衰,然后方可与言治病之方。
所谓:“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
”可知五运六气之重要性实为中国医学中最重要的一环。
虽然中医史上有很多人批评它的正确性与实用性,例如著有《伤寒舌鉴》的张诞先,他的弟弟名张飞畴,曾著《运气不足凭说》。
中云:“谚云:不谈五运六气,检遍方书何济?所以稍涉医理者,动以司运为务。
曷知天元纪等篇本非素问原文,王氏(指王冰)取《阴阳大论》补入经中,后世以为古圣格言,谁敢非之?其实无关于医道也。
况论中明言时有常位,而气无必然,犹谆谆详论者,不过穷究其理而已,纵使胜复有常,而政分南北,四方有高下之殊,四序有非时之化,百伐(步)之内,睛雨不同,千里之外,寒暄各异,岂可以一定之法而测非常之变耶?若熟之以资顾问则可,苟奉为治病之法则,则执一不通矣。
”飞畴先生认为五运六气不可靠的理由有:一、《天元纪大论》、《阴阳大论》等篇为后人所加,非素问原文。
此说固奇,但是证据何在似未明言,且自王冰以来,此数篇即列书中,若非《素问》原文,王冰何会轻率加入?二、四方有高下之殊,四序有非时之化,百步之内晴雨不同,千里之外寒暄各异:其实五运六气中所谓六气、五运之变化,并非指气候之寒、温、火、燥之变迁,而是指“气”之变化。
燥寒晴雨有形,而气化则无形,是以常见湿雨连绵,而鼻干、目赤、燥金之病迭现之情,此张氏所不知也。
此可由“春主风”而春天并无台风,可以得到明证:六气与气候无关。
三、四方虽有晴雨之异,然其气则有同化者。
是以每年流感之病,型式四方皆同。
西元1910、1917、1920年,全国鼠疫流行之际,一时数省同病,四方同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引发不同的病症。
人与自然界是一个动态变化着的整体。中医学认为,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经历着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规律,它对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阴阳均有一定的影响。运气运行所形成的正常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备条件。人体各组织器官的生命活动,一刻也不能脱离自然条件。人们只有顺从自然的变化,及时地作出适应性的调节,才能保持健康。
地之五行为了与天之六气相配属,在五行之后又加上一个火,即木、火、土、金、水、火,以与六气--风、寒、暑、湿、燥、火相对应。即“天有阴阳,地亦有阴阳”、“寒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也”、“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阴阳也”(《素问·天元纪大论》)
《素问·天元纪大论》云:“鬼臾区曰: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曰三阴三阳也……鬼臾区曰:寒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下应之。”、“其与三阴三阳,合之奈何?……厥阴之上,风气(木)主之;少阴之上,热气(君火)主之;太阴之上,湿气(土)主之;少阳之上,相火主之;阳明之上,燥气(金)主之;太阳之上,寒气(水)主之。”
五运六气:大运前五年叫做运主要天干主事;到第六年地支也叫气主事,称作五运六气。
运气,是五运六气的简称。运气学说是中国古代研究气候变化及其与人体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学说,在中医学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运气学说的基本内容,是在中医整体观念的指导下,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运用天干地支等符号作为演绎工具,来推论气候变化规律及其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的。在现存中医书籍中最先论述运气学说的见于《内经》的天元纪大论、五运行大论、六微旨大论、气交变大论、五常政大论、六元正纪大论、至真要大论等七篇。他如六节脏象论,《黄帝内经素问遗篇》的刺法论、本病论等也有论述。运气学说涉及到天文、地理、历法、医学等各方面的知识。
总之,我们可以根据运气中五运六气的变化规律来推测疾病发生的大致情况。
中医界内有一句话可说明其重要性:不通五运六气,遍读方书何济?
运气学说中五运六气的对应关系,是指阴阳、五运(行)与六气的对应关系,主要见于《素问》的《四气调神大论》、《阴阳应象大论》及运气七篇大论等,其具体的对应关系是: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太阴湿土、少阳相火、阳明燥金、太阳寒水。这是如何对应而来的呢?
五运六气:
简称“运气”。“运”指木、火、土、金、水五个阶段的相互推移; “气”指风、火、热、湿、燥、寒六种气候的转变。
人体疾病与五运六气的关系:
古代医家据甲、 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种十天干以定“运”;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十二地支以定“气 ”。前人结合五行生克理论,推断每年气候变化与疾病的关系。
由上可以看出,地之五(六)行在与天之六气相配时,是三阴三阳(厥阴、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之六气与天之六气(风、热、湿、相火、燥、寒)相配属的。其中天之六气之热
当为君火,即厥阴风气、少阴君火、太阴湿气、少阳相火(暑)、阳明燥气、太阳寒气。君火替代了热气,(相)火替代了暑气。
五运六气简单就是指:天干:金【庚辛】木【甲乙】水【壬癸】火【丙丁】土【戊己】,地支:寅卯【风】巳午【火】申酉【燥】亥子【寒】丑未【湿】辰戌【暑】。
天干地支与五运六气的关系中国古人建立的天干地支,意义很多。
一(天干配五行)
甲、乙--------木
丙、丁--------火
戊、己 -------土
从六气来说,与五运基本相似。主气的初之气为厥阴风木,·相当于每年的初春,气候变化多风,疾病流行以肝病居多。二之气为少阴君火,相当于每年的暮春初夏,气候逐渐转热,疾病流行以肝心病居多。三之气为少阳相火,相当于每年的夏季,气候炎热,疾病流行以心病、暑病居多。四之气为太阴湿土,相当于每年的暮夏初秋,气候变化以湿气为重,疾病流行以脾病居多。五之气为阳明燥金,相当于每年秋冬之间,气候变化以燥气较重,疾病发生以肺病居多。终之气为太阳寒水,相当于每年的严冬,气候严寒,疾病发生以关节病和感冒居多。
从五运来说,木为初运,相当于每年的春季。由于木在天为风,在脏为肝,故每年春季气候变化以风气变化较大,在人体以肝气变化为著,肝病较多为其特点。火为二运,相当于每年的夏季,由于火在天为热,在脏为心,故每年夏季在气候变化以火热变化较大,在人体以心气变化为著,心病较多为其特点。土为三运,相当于每年夏秋之季,由于土在天为湿,在脏为脾,故每年夏秋之间,在气候变化上雨水较多,湿气较重,在人体以脾气变化为著;脾病较多为其特点。金为四运,相当于每年的秋季,由于金在天为燥,在脏为肺,故每年秋季气候变化以燥气变化较大,在人体以肺气变化为著,肺病较多为其特点。水为五运,相当于每年的冬季,由于水在天为寒,在脏为肾,故每年冬季气候比较寒冷,在人体肾气变化为著,肾病、关节疾病较多为其特点。
丁、壬------木运
戊、癸------火运
其中单数(甲、丙、戊、庚、壬)为中运太过之年
双数(乙、丁、己、辛、癸)为中运不及之年
四(地支化六气)(司天之气) Fra bibliotek(黄帝内经内容)
子、午 ----- 少阴君火司天 阳明燥金在泉
丑、未 ----- 太阴湿土司天 太阳寒水在泉
寅、申 ----- 少阳相火司天 厥阴风木在泉
卯、酉 ----- 阳明燥金司天 少阴君火在泉
辰、戌 ----- 太阳寒水司天 太阴湿土在泉
巳、亥 ----- 厥阴风木司天 少阳相火在泉
人体疾病与五运六气的关系干支纪年在黄帝内经中就有了“运气”(中运与司天之气)的意义。每年干支的不同组合,就有不同的中运与司天之气的组合,不同的气候,
庚、辛--------金
壬、癸--------水
二(地支配五行)
寅、卯-------木
巳、午-------火
申、酉-------金
亥、子-------水
辰、戌、丑、未---土
三(天干化五运)(中运)
(黄帝内经内容)
甲、己------土运
乙、庚------金运
丙、辛------水运
天之六气与三阴三阳相配,来源于《素问》运气七篇大论,而此七篇运气大论非《素问》之原文,当是王冰补入,此即《素问识》所云“《内经》无六气之说,而运气家五气之外加火,配乎三阴三阳,以为六气。”
天之六气(风、君火、相火、湿、燥、寒)配三阴三阳,是以气的多少分阴阳,即一阴指厥阴,二阴指少阴,三阴指太阴;一阳指少阳,二阳指阳明,三阳指太阳。先哲对自然界气候变化的测算方法及其原理 ,主要是以六气、干支和阴阳五行来进行运算,亦即运气的测算。在测算时以天之风、火、热、湿、燥、寒六气配以三阴三阳,亦即以厥阴(一阴)配风,以少阴(二阴)配热(火),以太阴(三阴)配湿,以少阳(一阳)配火(暑),以阳明(二阳)配燥,以太阳(三阳)配寒。由于热和火系属一类,又把火分为君火和相火,即君火为热,相火为火(暑)。
运气对人体疾病发生的影响,主要包括六气的病因作用、疾病的季节倾向、不同地区气候及天气变化对疾病的影响等。从发病的规律看,由于五运变化,六气变化,运气相合的变化,各有不同的气候,所以对人体发病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每年气候变化的一般规律是:春风、夏热、长夏湿、秋燥、冬寒。这种变化与发病的关系是:春季肝病较多,夏季心病较多,长夏脾病较多,秋季肺病较多,冬季肾病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