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8年级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省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意图:《苏州园林》是有关园林鉴赏的美文适合多媒体形象、直观得教学。
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全面培养学生素质。
教学目标:1、通过一幅幅真实的园林图片及对本文内容的理解,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领略我国园林建设的的艺术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
2、了解作者总分总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
教学重点:本文是一篇准确地把握了客观事物特征的优美的说明文,因此领会作者的整体构思和文章的结构是本课的学习重点。
教学难点:抓住“图画美”理清作者思路,把握课文说明顺序是本课的一个难点。
教学设计:话题一:领取门票---游苏州园林1、谈话导入。
由俗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导入。
2、语文活动法:“领取门票”,积累字词。
课前播放竹笛名曲《姑苏行》,在优美典雅而明快的旋律中营造一种舒适愉快的游园氛围。
注音:池沼()轩榭()丘壑()嶙峋()着眼()斟酌()释义:标本因地制宜别具匠心设计说明:以情境教学法导入新课,生动有趣,又补充了与课文有关的具体情况,增强直观感受,能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创设学习氛围。
二、神游苏州园林——欣赏天堂风光1、播放《苏州园林》园林画视频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你对苏州园林的感受。
2、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苏州园林。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从不同的角度展现苏州园林的图片从一幅幅真实的园林图片中让学生初步领略苏州园林的美。
三、话说苏州园林——跟叶老学习说明文的结构(一)默读课文,明确说明内容。
默读要求:勾划出每一段的中心句,即最能体现苏州园林特点的句子。
1、生默读课文,师巡视并作指导。
2、交流找出中心句。
3、总结:发现说明文中心句的特点中心句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大多出现在句首,起总括段意的作用。
应该体现说明对象的特征。
概括说明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串联每段的中心句。
4、生朗读每段的中心句,在心中描绘出苏州园林的初步印象。
(二)速读课文,分析说明顺序。
1、请大家给这篇文章划分层次。
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品味语言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 技术。(“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
“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 能给人以美感,并且无法复制; “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 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 制。
节录《红楼梦》中写大观园里假山堆叠 的几段文字,把它和本文关于假山堆叠的说 明作比较,谈谈记叙文和说明文的区别。
开门进去,只见一带翠嶂挡在面前。众清 客都道:“好山,好山!”贾政道:“非此一 山,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更有何 趣?”众人都有道:“极是。非胸中大有丘壑, 焉能想到这里。”
说毕,往前一望,见白石崚崚,或如鬼怪, 或似猛兽,纵横拱立;上面苔藓斑驳,或藤萝 掩映:其中微露羊肠小径。
细读感知
阅读课文,划分层次,说说本文在结构上的特点。 第一部分(1~2):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地位及特点。 第二部分(3~9):分类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艺术美。 第三部分(10):文章的结尾留有余地,使人不禁回 味、思索和向往。
总—分—总的结构特点: 第1~2段总说特征;第3~9段分说;第10段再总说。
“雷同”能否用相同“相同”替换,为什么? 不能替换,感情色彩不同。
总分式结构(中心句—支撑句) 说明语言的严密性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第5段的结构形式是什么?
总分式: 第1句是中心句
栽种 修剪
表达方式: 描写、议论、说明
说明语言的生动性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隔而不隔,界而未界”
本文的说明顺序:
苏州园林
语文 / 八年级上册 作者:叶圣陶
1、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 的条理和顺序,培养按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地说明 事物的能力。 (重点)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返回
美读课文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
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 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 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 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 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 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 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 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 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 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 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 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 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 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 画的一景。
品读课文,体味探究
文化美
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 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 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 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 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 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 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小组讨论,交流分享)
部
如 在 画
图 画 美
园林角落的配置—图画美 细 中
门窗雕琢的匠心—图案美 部
次
色彩选配的协调—色彩美
结语:当然不止以上写的这些
板书设计
地位及特点
苏
州
具体介绍
园
林
总结全文
亭台轩榭的布局 假山池沼的配合 花草树木的映衬 近景远景的层次
角落的构图美 门窗的图案美 建筑的色彩美
明思路
总 分 总
苏州园林
语文 / 八年级上册 作者:叶圣陶
1、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 的条理和顺序,培养按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地说明 事物的能力。 (重点)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课题:苏州园林
【教学目标】
1积累“轩榭、败笔、邱壑、嶙峋、镂空、蔷薇、明艳、因地制宜、重峦叠嶂”等词语,掌握其音、义,并用词造句。
2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特别是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领会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3了解说明文常用的一些说明方法,初步学写说明文。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2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1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
2搞清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教学过程】
第2课时【教学目标】
1积累“轩榭、败笔、邱壑、嶙峋、镂空、蔷薇、明艳、因地制宜、重峦叠嶂”等词语,掌握其音、义,并用词造句。
2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特别是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领会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3了解说明文常用的一些说明方法,初步学写说明文。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2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1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
2搞清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教学过程】。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苏州园林》教案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
2、学习多种说明方法,品味准确、简洁、生动的说明语言。
3、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特别是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
领略中国园林的建筑美,激发对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2、学习多种说明方法,品味准确、简洁、生动的说明语言。
教学难点:学习多种说明方法,品味准确、简洁、生动的说明语言。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标导入导入:有人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苏州园林,名闻全国,誉满世界。
距今约二千四百年的夫差的馆娃宫,便是苏州第一座园林。
现存的园林近则四五百年,远则上千年,可谓源远流长。
苏州园林究竟有几处,尚无确切的统计,现存园林尚近二百处,无怪乎人们称苏州为“园林城市”。
让我们随着叶圣陶老先生去观赏那富有诗情画意的园林吧。
作者简介:现代作家、儿童文学作家、教育家。
原名叶绍钧,字圣陶,苏州人。
其早期小说有《潘先生在难中》、长篇小说《倪焕之》等,“九·一八”事变后,发表了《多收了三五斗》等著名的短篇小说。
他还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
有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二、让学反馈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轩榭(xuān xiè)池沼(zhǎo)邱壑(hè)模(mú)样重峦叠嶂(zhàng)相间(jiàn)嶙峋(lín xún)庸俗(yōng)镂(lòu)空蔷薇(qiáng wēi)2、解释下列词语。
鉴赏:对艺术品或文物的欣赏和评价。
因地制宜:根据具体地形,设计或选择适合的事物。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标本:指在同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事物。
败笔:写字写得不好的一笔;绘画中画得不好的部分;诗文中写得不好的词句。
别具匠心: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的构思。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苏州园林》教案【预习提示】学生准备有关作者及苏州园林的资料,整理说明文的相关知识。
【课程标准】《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关于“语文教育特点”的这段阐述充分说明:在新课程改革中的语文课堂,学生是主体,教学的核心问题是解决如何端正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使学生逐步自主建构对语言文化的审美能力,形成高雅的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1. 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学习本文围绕说明对象的特征,先总后分,由整体到局部、条理清晰地说明事物的写作方法。
2. 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 领略苏州园林的建筑美,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
【教学重点】1. 理清课文的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2. 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1. 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
2. 找出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评价任务】1. 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
2. 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培养学生按照事物自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
3. 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提高阅读说明文的能力,初步学写说明文。
4. 感受建筑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有一句话大家肯定不陌生——桂林山水甲天下。
谁能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学生回答)在课前,同学们了解了园林,在园林界还有这样一句话: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我们可以想象苏州园林的美丽,今天我们将跟随作家叶圣陶,一同去游览苏州园林。
二、快速阅读,整体感知(一)展示预习成果,梳理基础知识(预习检测)。
学习任务:梳理基础知识。
(学生自主完成)1. 生字词。
2. 作家作品。
(二)学生精读课文,概括每段大意,划分结构层次。
(先同桌之间交流,再小组内部交流,最后全班交流,教师可作必要的点拨指导)明确:全文可分三部分。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苏州园林》教案【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清楚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培养学生按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
2.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初步学写说明文。
3.揣摩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说明中糅合记叙、议论,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重点难点】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2.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3.掌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美在西湖,苏州美在园林。
苏州园林众多,风格不同,四大名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不同的园林风格。
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叶圣陶老先生一起来欣赏苏州园林,感受一下苏州园林的美。
(板书课题)【作者简介】叶圣陶(1894—1988),原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编辑家。
他二三十年代的作品很多,短篇小说集《隔膜》《火灾》,散文集《脚步集》,童话《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长篇小说《倪焕之》等。
1925年“五卅”运动后,创作了《夜》《多收了三五斗》等小说。
他创作态度严谨,作品语言洗练优美,风格朴素自然,被称为“优美的语言艺术家”。
【新课讲授】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如下问题。
(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作者对它的总体印象是什么?明确: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2)作者抓住了苏州园林建筑上的什么特征(共同特征)来写?明确: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这些特征从整体上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说明的?局部又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说明的?明确:整体:四个“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
局部:每一个角落的图画美,门和窗的图案美,园内建筑的色彩美。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苏州园林》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本课字词,品味准确生动的说明语言。
2、学习抓住事物特征,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
3、学习掌握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诵读和课前查资料体悟作者情感,把握文章内容。
2、通过讨论完成对文章结构和作者情感的把握,以及对5、6段的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苏州园林的美,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1、重点:⑴理解作者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并突出这个特征的。
⑵学习抓住事物特征,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
⑶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
2、难点:⑴学习抓住事物特征,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
⑵了解文章严谨的结构层次,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特点。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州园林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设计巧妙,构思新颖,很有艺术性。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步入叶圣陶老先生的《苏州园林》,一起体会一下它的“美”吧。
二、文体及作者1.文体:说明文2.作者: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988年2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三、字词学习1.给加点字注音轩榭xuān xi 嶙峋 lín xún 池沼zhǎo 模样mú阑干lán 鉴赏 jiàn shǎng 斟酌zhēn zhuó丘壑hè镂空 lòu2.词语解释⑴因地制宜:根据个地不同的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⑵自出心裁:出于自心的创造和裁断。
⑶标本:这里指样本典范。
⑷败笔:写字中写的不好的一笔或绘画中画的不好的部分。
⑸嶙峋:枯瘦的样子。
四、阅读课文,思考并回答问题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2.苏州园林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3.是从哪些方面来具体介绍苏州园林的?讨论并归纳:1.说明对象:苏州园林。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8年级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1)》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精读课 文
分析讨论
本文是怎样安排说明顺序的?
精读课 文
分析讨论
文章采用先总后分式的结构展开。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出的特 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 作者先介绍了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 苏州园林的特点。然后,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 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和每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 的图案美、园内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方面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
预习思 考
学习字词
轩榭(
·
xi=)
堆砌(
·
qì)
镂空(
·
lòu)
池沼(
·
zh3眼(
·
zhu6)
相间·(jni4 )
斟·酌(·zzhhu9n6 )
丘壑(
·
h= )
嶙峋(
·
l@n x^n
)
·
预习思 考
理解词义
轩榭:轩,有窗户的廊子或小屋;榭,建筑在台上的房屋。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别具匠心: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的构思。 因地制宜:课文指根据具体地形,设计各不相同的园林。 因,依照、根据;宜,适当、适宜。 胸中有丘壑:意思是设计者和匠师的脑中有关于山水风景的 高明构思。丘壑,山陵与溪谷,喻指深远的意境。
预习思 考
思考问题
思考1:结合各段段意 ,理清文章的结构。
速 读课 文
思考2:本文的说明 对象是什么?作者对 其总体印象如何?
初读课 文
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初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做好批注。体会作者感情,学习本 文的说明方法,感受这篇文章的语言风格。
1.划分文章层次。 2.通读课文,总结苏州园林的特点。 3.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苏州园林》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轩榭、败笔、邱壑、嶙峋、镂空、蔷薇、明艳、因地制宜、重峦叠嶂”等词语,掌握其音、义,并用词造句。
2.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特别是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学习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3.了解说明文常用的一些说明方法,初步学写说明文。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2.划分结构层次,以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领略我国江南园林建筑的风貌,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并能够从中得到美的享受、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法制目标:渗透《文物保护法》教学重点: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把握文章描述的苏州园林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一、“先学”环节:(一)课前预习:1.了解作者。
2.借助字典解决课文中出现的字词。
(1)辨明字音:轩榭(xuān xiè)池沼(zhǎo)邱壑(hè)模(mú)样重峦叠嶂(zhàng)相间(jiàn)嶙峋(lín xún)庸俗(yōng)镂(lòu)空蔷薇(qiáng wēi)(2)辨明词义,并造句鉴赏:对艺术品或文物的欣赏和评价。
因地制宜:根据具体地形,设计或选择适合的事物。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重峦叠嶂:重重的山峰,层层的峭壁。
阅历:由经历得来的知识;亲身见过、听过或做过。
镂空: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
池沼:天然的水池子。
别具匠心: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2.通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知识链接:1、叶圣陶(1894~1988),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
名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
二三十年代的创作很多,短篇小说集有《隔膜》《火灾》等六本,散文集有《脚步集》,童话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长篇小说有《倪焕之》。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指导思想依据教育部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重要概念。
所以教师在教授的时候,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他们乐学,会学, 更应考虑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形成关键技能和必备品格。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
”“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
还应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又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
”教材分析《苏州园林》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叶圣陶老先生为介绍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文,也是一篇介绍苏州园林整体建筑特征的典范说明文。
从说明内容的角度来说,读者能从中获得欣赏中国园林的审美方法;从语言学习的角度而言,本文提供了非常典范的说明文结构范式和言语范式。
本节教学内容确定为《苏州园林》中对“苏州园林”特征的说明。
通过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和句间逻辑关系的深刻把握,让学生深刻领会“苏州园林”这一说明对象的鲜明特征。
在理解特征的基础上,感受作者在说明过程中传递出的对苏州园林的深深眷恋。
学情分析我所任教的班级学生经过训练,已经能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初步具有合作探究精神。
学生阅读说明文时,已经能清晰把握阅读思路:明对象、抓特征、理顺序、找方法、品语言。
但对说明内容的内在逻辑关系缺乏深入思考,更不能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作者对苏州园林的眷恋之情。
在教学实施中,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探索精神,以学生为本,关注阅读过程,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要求利用已有的知识和学习经验发现问题,发表见解。
课堂上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设计问题,学生间的展示与评价,教师对教学重难点的点拨,引导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教学目标1.把握作者对苏州园林特征的说明。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目标确定的依据】1、相关课程标准陈述(1)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
(2)阅读科技作品,应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2、学情分析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说明文,所以本节课的内容不必过深,但是也必须要让学生掌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顺序等学生易于接受的知识。
对于了解说明文语言特点,我采用同学们熟悉的散文做对比,更有利于学生的掌握。
3、教材分析《苏州园林》是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说明文,也是一篇介绍园林建筑特点的说明文。
本文先概括总写了苏州园林的特点,然后又从各个方面加以说明。
这样先总后分的抓特征,再按照由主到次的说明顺序条理清晰地介绍《苏州园林》,是一篇培养学生阅读说明文能力的佳作。
【教学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抓住中心句,把握苏州园林的特征。
3、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和顺序。
4、体味文章语言的多样性,揣摩用词的准确性。
【教学重点】:把握苏州园林的特征,理清文章的结构和顺序。
【教学难点】:体味文章语言的多样性,揣摩用词的准确性。
【评价任务】针对目标一:1、预习检测2、听读课文1、2段,学习字正腔圆的朗读。
3、用教师范读、学生范读、齐读的方式读3-10自然段。
针对目标二:1、找出说明苏州园林地位的句子。
2、找出说明苏州园林整体地位的句子。
3、学习中心句的特点,勾画出3-9自然段的中心句。
针对目标三:小组合作解决一下三个大问题:①文章的1、2段和后面的段落是什么结构关系?第5段的中心句和其他句子什么关系?②文章的3、4、5、6段顺序能否互换?它和文章的哪句话是对应的呢?③有人认为:1-6段将苏州园林介绍的很详尽了,那7-9自然段有用吗?针对目标四:1、通过与散文片段的对比,初步理解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2、通过两个具体句子,进一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教学活动设计】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古典园林。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明确: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师:那么,综合起来说就是“中心句是一个能够体现说明对象特征的完整而简洁的句子”。把每一段的中心句串联起来,我们就可以了解到文章的基本内容了。请大家朗读每段的中心句,在心中描绘出苏州园林的初步印象。
投影:
课文主要内容
1、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2、释义:
重峦叠嶂
自出心裁
因地制宜
俯仰生姿
别具匠心
研判学习起点或思维障碍点
初二的知识点相对初一来说更加繁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意味着更大的挑战。部分同学会产生畏难情绪,感觉学习吃力,上课听不懂,容易丧失学习兴趣。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较差。但是,对于问题的思考常常有自己独立的看法。对于说明性文本这种相对较为枯燥的文本的学习,他们显得较为“麻木”,不排斥,但也不感兴趣,只是觉得可有可无,很枯燥无聊。
1、指出说明方法 2、分析说明效果 3、概说对象特征
这句\段话采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简明科学地说明了。
这句\段话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真切地说明了。
这句\段话采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鲜明生动地说明了。
这句\段话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
这句\段话采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楚地说明了。
明确:全文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段为第一部分,第十段为最后一个部分,其余是第二部分。
师:大家有异议吗?没有,这是非常明显的“总—分—总”结构。重点在于第二部分,我们再把第二部分的内在顺序理一理。
明确:第二段为一层,其余第二层。因为第二段是说的苏州园林的总的特点,其余是分说。
师:这里也是一个明显的“总—分”结构,那么,第二段的第二层七段之间,是不是可以继续分出层次来呢。试试看,要说出分层的标准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7、“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
“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8、“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一句中“这”指代的内容是:放几块石头,或种些花草
教学
回顾
作业
批改
小结
领导
审阅
意见
第周2课时年月日制定
题
目
苏州园林
课型
新授课
教
学
目
的
1、体会苏州园林的美,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2、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3、学习课文对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重点
难点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苏州园林特点;
2、 理清行文思路,明确说明顺序,;
2、首句的“假山和池沼”能否换成“池沼和假山”?为什么?
不能这是一个段首中心句,它规定了下文展开的先后顺序。
3、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共同特征是: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4、文中概括假山特点的句子是: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5、池沼的相同点不同点分别是:
相同点: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不同点:有的宽畅,就作为全园中心,有的成河道,就安排桥梁。
(1)“……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概括指出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
(2)“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介绍体现这一特点的四个方面。
(3)他们唯愿……。”
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8年级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文章结尾写什么?有什么特点?
文章结尾告诉人们苏州园林值得介绍的还很 多,文中所介绍说明的只是一些方面。结尾留 有余地,给人回味无穷。
苏州四大园林
宋代沧浪亭 明代拙政园
元代狮子林 清代留园
园京林拙 并的中政 称颐面园 中和积, 国园最是 四,大苏 大承的州 古德古园 典避典林 园暑山的 林山水代
⑵因地制课宜文:指根据具体地形,设计各 不相同的园林。因,依照、根据。宜, 适当、适宜。
⑶映衬: 映照,衬托。
⑷重峦叠嶂: 重重的山峰,层层的峭壁。
⑸阅历:由亲自体验、经历而得来的知识。
⑹雷同:不该相同而相同。
⑺景致: 指别致的、有情趣的风景。 ⑻别具匠心: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的构思 ⑼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
内
容
四 个 讲 究
上 一 一 对 应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6
总说
分说
2.作者除了从以上4个讲究主要说明苏州 园林的特点外,有没有从哪些细节方面补 充说明苏州园林的图画美呢?
注意角落的图画美(7)
三
个
注意门窗的图案美(8)
注
注意色彩的搭配(9)
意
悟学: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3)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4)
苏州园林
1.了解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梳理文章结构,学习作者抓住事物 特征逐步展开说明的方法。 2.学习课文运用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并分析 其作用。(重点) 3.领略苏州园林的图画美,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4.感受苏州园林的美,了解我国园林建筑成就,激发爱国情感。
课前导入: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
议学:把握结构,理清说明顺序
1.苏州园林为了达到图画美这个目的 ,具体设计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导入新课引发兴趣1、面对美丽的大自然,人们总会惊叹它的鬼斧神工古代诗人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当代诗人贺敬之:“云中的神啊雾中的仙,神姿万态桂林的山。
”世上还有许多人类的智慧构建的景观,它们巧夺天工,堪称人间奇迹。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叶圣陶先生介绍这类景观的说明文——《苏州园林》。
这是介绍江南第宅园林的名篇——《苏州园林》(板书)。
3、简介作者。
了解叶圣陶先生的其他方面(点击课件)步骤2自学课文出示自学要求:(点击课件)1、朗读课文,圈出生字,画出词语。
2、思考: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是什么?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3、提出有关课文的问题,写在作业本上。
步骤3师生互动合作探究讨论小结1、这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被说明事物——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是什么?引导学生找出本文说明事物特征的内容,即第二段中“务必使浏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这是贯穿全文的中心,“图画”成为介绍苏州园林的线索。
(总说)2、第2段课文,作者围绕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写了哪几层内容?(分说)四层内容:一、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二、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三、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四、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3、课文第3、4、5、6、段内容与第二段是什么关系?第2段是总说,第3、4、5、6段是分说。
每一段与前面的一个“讲究”相照应,具体说明苏州园林某一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图画美。
上述四方面是重点,作者详细说明。
课文第7、8、9段写了什么内容?这三段从园林角落的布置,门和窗以及色彩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
这些是局部介绍属使学生掌握本文先总说,后分说,再总结的结构方式。
学生上台表演。
(三人一组,自由结合)5请同学们找找本文运用词语的特点。
生:准确。
如第一段中“鉴赏”一词,运用非常准确。
周密。
如“务必..站在哪个..使游览者无论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精炼。
如第7段中的“栽”、“蔓”、“补”几个动词用得非常好。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8年级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总说
⒎极少用彩绘
结尾
——色彩美
四 个
由 主
讲到
究次
(
逻 捎辑 带顺 说序 明)
小结:
可见,苏州园林无论是整体,还是它 的每一个局部,甚至每一个细部处处都 注意到了图画美,作者反反复复用图画 作比,目的在于始终强调苏州园林总的 特征。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说明文始终要 注意紧紧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探究拓展
细 部
次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 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 约·诺里斯
结语——不止以上这些(总结)
园 林 精 巧 主美 丽 , 园 艺 水 平 高 超 次
板书设计
苏州园林
总体特征: 完美的图画
亭台轩榭的布局——自然之趣
假山池沼的配合——自然美
花草树木的映衬——图画美 分 近景远景的层次——景致美
局主 部
述 角落的布置——图画美 门窗的雕琢——图案美 油漆的调配——色彩美
镂空 (lòu)
蔷薇 (qiáng) (wēi)
重峦叠嶂 (zhàng)
根据意思,写出相应词语:
1、出于自心的剪裁、创造。 自出心裁 2、根据不同地点的具体情况制订适宜的
方案。因地制宜 3、重重叠叠的山峰、峭壁。 重峦叠嶂 4、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
方面的创造性构思)。别具匠心 5、珍珠与美玉发出的光辉。 珠光宝气 6、鲜明艳丽,使人眼明目亮。 明艳照眼
整体感知,把握说明对象
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作者对苏 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2、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苏 州园林具有一种什么美?
总体印象:
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 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 的影响。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五、品析语言
1、准确严密的语言风格。
(1)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允许欠美伤美的败笔。
“一切”“决不”表示十分肯定,是为了突出苏州园林的特色。
(2)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强调“大多安排桥梁,但并不全是”,用词非常准确。
点题: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①
总说:完美的图画。②
分说:
大处讲究:亭台轩榭布局的自然美③
假山池沼配合的艺术美④
花草树木的映衬美⑤
近景远景的层次美⑥
细部注意:每个角落布置的图画美⑦
门窗图案美⑧
园内建筑的色彩美⑨
结语:当然不止以上写的这些。⑩
5、为了说明这幅美丽的“图画”,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说明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征的?
列数字: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
引用:引用文献资料、诗词、俗语、名人名言说明事物特征。
做诠释:对事物的性质和特征进行解释。
摹状貌:描写事物的形状或面貌。
(4)说明顺序: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①从原因到结果 ②从结果到原因
③从主要到次要 ④从简单到复杂
⑤从整体到局部 ⑥从概括到具体
败笔:某件事中做得不完美的部分,或泛指某个物件中不好的部分。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运用得是否适当。
因地制宜:根据具体地形设计或选择适合的事物。
重峦叠嶂:重重的山峰,层层的峭壁。
3、文体知识:
(1)什么是说明文?说明文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
说明文是以说明这种表达方式为主,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事物的特征、结构、用途等或解说事理的文章。
(2)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8年级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C、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D、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 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摘抄七句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进行赏析。
赏析说明方法:说明方法+说明效果+对象特征
例:“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这句话采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鲜明生动地
说明了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的特点。
四人一组、两人单位合作,组长分配任务: 一人朗读,一人赏析
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 追求:务必使游览者无 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 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苏州园林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文抓住事物特征,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方法。(重点)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说明中糅合记叙、议论的表达方式。 (难点) 4.品析说明方法的使用及其作用,揣摩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体会语言美。 (素养)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 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它拥有一批 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写的说明文--《苏州园林》。”
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 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 少使用彩绘。
文章介绍了苏州园林【
】
,再现了它的【
】,显示了设计者和工
匠们的【 】和我国园林艺术的【 】。
1. 文中最能体现苏州园林异中之同的整体特征的一句话是 2.苏州园林的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
3.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说明方法。 A、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 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背景资料
《苏州园林》这篇文章是叶圣陶先生为摄影集《苏州 园林》写的序,但此摄影集一直未见出版。后来这篇序 文发表在《百科知识》1979年第4期上,发表时删去了 序文最后的几句话。人民教育出版社把它编入语文课本 时,又删去了序文的第一段,原题《拙政诸园寄深眷— —谈苏州园林》也随之改为《苏州园林》。
下 ,
上 有 天 堂 , 下 有 苏 杭
苏
”
你有 知关 道苏 吗州
的 俗 语 ,
情境导入 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画,看一下这美丽的画面,体
会美丽的不同内涵……
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 江苏苏州人。我国著名作家、教育家、出 版家和社会活动家,被誉为“优秀的语言 艺术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 ,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潘先生在 难中》,童话集《稻草人》等。
课堂归纳
文章通过介绍苏州园林景色如画的特点 ,展现了它的美丽、精巧,显示了我国园林 艺术的高超水平,赞颂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 认真、严肃、聪慧和杰出的艺术创造力。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地位及特点(①-②)
亭台轩榭的布局(③)
苏 州
分类具体说 明苏州园林
假山池沼的配合(④) 花草树木的映衬(⑤)
园
的艺术美
林
(③-⑨)
近景远景的层次(⑥) 园林角落的配置(⑦)
雕镂琢磨的匠心(⑧)
色彩搭配的协调(⑨)
苏州园林还有不少其他特点(⑩)
大处 讲究
细处 斟酌
板书设计
总说
2、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 画。
分说
3.亭台轩榭的布局 4.假山池沼的配合 5.花草树木的映衬
别具匠心: 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多指文学、 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
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做好旁 批和圈点,划分文章层次,并找出苏州园林 的总体特征。
第一部分(1-2 )
总体概括苏州园林的地位、影响、特征
第二部分(3-9 )
具体说特征 第三部分(10 总结全)文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 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 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
语言赏析 1. 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句中的“据说
”一词能否去掉?
不能,“据说”表明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只是作者听说而 已,并不确定,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
语言赏析
2、哪个词最能说明苏州园林的重要地位? 标本。 这里有典范、代表的意思。
说明了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的特点。
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 追求:务必使游览者无 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 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苏州园林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 意避免似的。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 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 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 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 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自然之趣 —自然美 —图画美
四个 讲究
主
6.近景远景的层次
—景致美
7.每个角落 8.门和窗 9.极少用彩绘
——图画美 ——图案美
——色彩美
细处 注意 次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 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 约·诺里斯
拓展阅读
1.《北京的园林》 2.《乔家大院——北方民居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合作交流
1、用自己的语言再现苏州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林的美。
2、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并 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3、探究文中使用的说明方法 。
自然美:亭台轩榭
艺术美:假山池沼
映衬美:花草树木
图画美:角落, 门窗,色彩
层次美:近景远景
赏析说明方法:说明方法+说明效果+对象特征
例:“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这句话采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鲜明生动地
字词积累
轩 (xuān)
丘壑
( hè )
镂空
( lòu )
榭 ( xiè ) 嶙 ( lín ) 蔷 ( qiánɡ )
重峦叠嶂 ( zhànɡ )
池沼 ( zhǎo ) 峋 ( xún ) 薇 ( wēi )
因地制宜: 自出心裁:
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 办法。 出于自心的剪裁、创造。
苏州园林
1.了解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梳理文章结构,学习作者抓住事物 特征逐步展开说明的方法。 2.学习课文运用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并分析 其作用。(重点) 3.领略苏州园林的图画美,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4.感受苏州园林的美,了解我国园林建筑成就,激发爱国情感。
壹 情境导入
“
州“ 园江 林南 甲园 江林 南甲 ”天
语言赏析
4、“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句中的“大多” 一词有何 作用?
“大多”起限制作用,表明苏州园林中的池沼绝大部分 引用的是活水,而并非是全部,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与 严密性。
问题探究
作者是按怎样的说明顺序来说明事物的?
本题运用说明顺序判断四法。《苏州园林》一文,先从整体 上说明苏州园林处处如画,后从各部分介绍如何处处如画;先概 括写“四个讲究”,后具体介绍这“四个讲究”;先说这“四个 讲究”是从大处着眼的,然后说角落、门窗、色彩是从细节说明 的。因此这篇文章综合运用了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的逻 辑顺序,极有条理地说明了苏州园林具有图画美这一特征。
(这个词形象地表明它继承了古代园林艺术传统, 浓缩了中国园林艺术精华,具有典范性。)
语言赏析
3、如何理解“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 是技术”这句话?
“艺术”高于“技术”,是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给人以审美 愉悦,且无法复制; “技术”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成果实效性 强,一般可复制。这里对“假山的堆叠”给予了很高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