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之”字用法
高一文言文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
【导语】⾼⼀新⽣要作好充分思想准备,以⾃信、宽容的⼼态,尽快融⼊集体,适应新同学、适应新校园环境、适应与初中迥异的纪律制度。
记住:是你主动地适应环境,⽽不是环境适应你。
因为你⾛向社会参加⼯作也得适应社会。
以下内容是⽆忧考为你整理的《⾼⼀⽂⾔⽂兰亭集序原⽂及翻译》,希望你不负时光,努⼒向前,加油!1.原⽂ 永和(1)九年,岁在癸丑,暮春(2)之初,会于会(kuài)稽(3)⼭阴之兰亭,修禊(xì)(4)事也。
群贤(5)毕⾄(6),少长(zhǎng)(7)咸(8)集。
此地有崇⼭峻岭(9),茂林修⽵(10),⼜有清流激湍(11),映带(12)左右,引以为流觞(shāng)曲⽔(13),列坐其次(14)。
虽⽆丝⽵管弦之盛(15),⼀觞⼀咏(16),亦⾜以畅叙幽情(17)。
是⽇也(18),天朗⽓清,惠风(19)和畅。
仰观宇宙之⼤,俯察品类之盛(20),所以(21)游⽬骋(22)怀,⾜以极(23)视听之娱,信(24)可乐也。
夫⼈之相与,俯仰⼀世(25)。
或取诸(26)怀抱,悟⾔(27)⼀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28)。
虽趣舍万殊(29),静躁(30)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快然(31)⾃⾜,不知⽼之将⾄(32);及其所之既倦(33),情随事迁(34),感慨系之(35)矣。
向(36)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37),犹不能不以之兴怀(38),况修短随化(39),终期(40)于尽!古⼈云:“死⽣亦⼤矣”(41),岂不痛哉! 每览昔⼈兴感之由,若合⼀契(42),未尝不临⽂嗟悼(jiē dào)(43),不能喻(44)之于怀。
固知⼀死⽣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45)。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46),录其所述(47),虽世殊事异(48),所以兴怀,其致⼀也(49)。
后之览者(50),亦将有感于斯⽂(51)。
2.翻译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阴的兰亭,为了做禊事。
虚词之的用法判定
3.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 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 师焉,或不焉。(《师说》) ②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 哉?(《信陵君窃符救赵》)
从上文可看出,用之做定语后置标 志是“中心词+之+形容词”
4.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 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
小窍门:
1.“之”后紧跟所字结构,“之” 取独,所字结构充当谓语。
句子独立性,是指独立成句的语 法功能。
句子中最基本的形式是主谓句, 只要具备了主语和谓语,就可以 独立成句
我爱伊宁。 我之爱伊宁 我之爱伊宁是它的美。
取消句子独立性,就是让 本可以独立成句的句子不 能成为句子,变成短语, 成为句子中的某一成分。 特征是在主谓结构的句子 中间插入一个“之” 。
判断“之”在文中的意义
一僧欲之1南海,询于唐僧,唐 僧不之2应。久之3,此僧以箪 食瓢饮之4助至南海,夸之5于 唐僧:“此何难之6有?”唐僧 曰:“汝之7百折不挠,实可钦 佩。然汝之8言亦过矣,君将骄 而笑之9乎?”
• 1、动词,可译为到、往 2、代词,可译为他
3、助词,调节音节,用在时间词后, 不译 4、指示代词,可译为这样 5、代词,可译为这件事 6、助词,宾语前置标志,不译
④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可以看出,这种“之”多用于时间副词 后面,作用为调节音节,不译。
6、补语的标志。如《游褒禅山记》 中的“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 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之”在这里作补语的标志,可 译作“得”,
7、嵌在姓名中间,无实义。“佚 之狐”、“烛之武”、“介之 推”、“宫之奇”。
兰亭集序(原文对照翻译)附注释
兰亭集序永和[1]九年,岁在癸丑,暮春[2]之初,会[3]于会稽[4]山阴[5]之兰亭,修禊事也[6]。
注释:[1]永和:东晋皇帝司马聃(dān)(晋穆帝)的年号,从公元345—356年共12年。
永和九年上巳节,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41人。
举行禊礼,饮酒赋诗,事后将作品结为一集,由王羲之写了这篇序总述其事。
[2]暮春:阴历三月。
暮,晚。
[3]会:集会。
[4]会稽(kuài jī):郡名,今浙江绍兴。
[5]山阴:今绍兴越城区。
[6]修禊(xì)事也:(为了做)禊礼这件事。
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
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
译文: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事。
群贤[1]毕至[2],少长[3]咸[4]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5],茂林修竹[6],又有清流激湍[7],映带左右[8]。
注释:[1]群贤:诸多贤士能人。
指谢安等三十二位社会的名流。
贤:形容词做名词。
[2]毕至:全到。
毕,全、都。
[3]少长:如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王徽之是少;谢安、王羲之等是长。
[4]咸:都。
[5]崇山峻岭:高峻的山岭。
[6]修竹:高高的竹子。
修,高高的样子。
[7]激湍:流势很急的水。
[8]映带左右:辉映点缀在亭子的周围。
映带,映衬、围绕。
译文: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
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
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
引以为流觞曲水[1],列坐其次[2]。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3],一觞一咏[4],亦足以畅叙幽情[5]。
注释:[1]流觞(shāng)曲(qū)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
这是古人一种劝酒取乐的方式。
流,使动用法。
曲水,引水环曲为渠,以流酒杯。
[2]列坐其次:列坐在曲水之旁。
兰亭集序原文及注释
兰亭集序原文及注释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兰亭集序原文及注释,《兰亭集序》告诉我们如何活着,在有限的生命中,活出无限的价值。
兰亭集序作者:王羲之永和⑴九年,岁在癸(guǐ)丑,暮春⑵之初,会于会(kuài)稽(jī)⑶山阴之兰亭,修禊(xì)⑷事也。
群贤⑸毕至⑹,少长(zhǎng)⑺咸⑻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⑼,茂林修竹⑽,又有清流激湍⑾,映带左右⑿,引以为流觞(shāng)曲水⒀,列坐其次⒁。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⒂,一觞一咏⒃,亦足以畅叙幽情⒄。
是日也⒅,天朗气清,惠风和畅⒆。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shèng)⒇,所以(21)游目骋(chěng)(22)怀,足以极(23)视听之娱,信(24)可乐也。
夫(fú)人之相与,俯仰一世(25)。
或取诸(26)怀抱,悟言(27)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28)。
虽趣(qū)舍万殊(29),静躁(30)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zàn)得于己,快然(31)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32);及其所之既倦(33),情随事迁(34),感慨系之(35)矣。
向(36)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37),犹不能不以之兴怀(38),况修短随化(39),终期(40)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41)。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42),未尝不临文嗟悼(jiēdào)(43),不能喻(44)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45)。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fū)!故列叙时人(46),录其所述(47),虽世殊事异(48),所以兴怀,其致一也(49)。
后之览者(50),亦将有感于斯文(51)。
注:据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课本,“不知老之将至”之前并无“曾”字,而且从原文图片中也可看到没有“曾”。
应该是后人所加。
请广大网友注意。
【注释】1、永和:东晋皇帝司马聃(晋穆帝)的年号,从公元345年—356年共12年。
王羲之《兰亭集序》文言知识点归纳
王羲之《兰亭集序》文言知识点归纳【古今异义】其次古义:其,代词,指曲水。
次,旁边、水边。
如:列坐其次。
今义:①次第较后;第二。
②次要的地位。
斯文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
如:亦将有感于斯文。
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
怀抱古义:胸怀抱负。
今义:①抱在怀里;②胸前;③心里存着;④打算。
【句式】古汉语句式:a) 判断句:死生亦大矣。
b) 倒装句:欣于所遇(宾语前置)c) 倒装句: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状语后置)【词类活用】①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少,年龄轻的人,长,年龄大的人。
均是形容词作名词。
贤,贤德之人,形容词作名词。
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一,数量词作动词,等同,把……看作一样。
③齐彭殇为妄作。
“齐”字形容词作动词,把……看作相等。
④少长咸集。
少长,形容词作名词,年龄大的和年龄小的人。
【一词多义】(一)之(1)动词,往,到达。
例:所之既倦。
(2)代词,回指上文中的事。
例:以之兴怀。
(3)结助,取消句子独立性。
例:夫人之相与。
(4)结助,定语标志。
例:极视听之娱。
(5)音节助词,衬足四个音节。
例:暮春之初。
(一)一(1)一起。
例:若合一契(2)一样。
例:其致一也(3)看作一样。
例: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4)一边……一边……。
例:一觞一咏【通假字】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面对面。
趣舍万殊“趣”通“取”,取向。
或通“趋”,趋向。
《赤壁赋》知识点整理一、虚词1.而(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2)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连词,表承接)(4)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连词,表修饰)2. 之(1)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2)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3)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的)(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5)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8)吾与子之所共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 于(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2)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3)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在)(4)于是饮酒乐甚(介词,在)(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6)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7)寄蜉蝣于天地(介词,在)(8)托遗响于悲风(介词,在)4. 乎(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形容词词尾)(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形容词词尾)(3)郁乎苍苍(形容词词尾)(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词,表示疑问)(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6)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二、实词1. 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2)山川相繆(通“缭”,环绕)(3)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4)举匏尊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2. 古今异义(1)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2)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3)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1.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指他所思慕的人。
兰亭集序》文言知识点全面归纳
1.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2.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意为“像”【古今异义】1、列坐其次..古义:其,代词,指曲水。
次,旁边、水边。
如:列坐其次。
今义:①次第较后;第二。
②次要的地位。
2、亦将有感于斯文..345、所以..6、俯仰..一世7、俯察品类1况修短..23456【一词多义】(一)临1、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面对,引申为“阅读”。
2、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面对,引申为“迎”。
3、临不测之渊,以为固:面对。
4、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
(二)一(1)一起。
例:若合一契(2)一样。
例:其致一也(3)看作一样。
例: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4)一边……一边……。
例:一觞一咏(三)次1、列坐其次旁边水边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3、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次一等4、余船以次俱进次序5、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下一等。
6、陈胜、吴广次当行:次序、按次序引申为“轮到”。
(四)致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情致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达到3、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得到4、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招致(五)修123456(六)期1234、期(j5、1、所以2、之以之兴怀代词回指上文中的事。
暮春之初音节助词衬足四个音节【特殊句式】(一)判断句:死生亦大矣。
(二)倒装句:⑴介宾短语后置(于+宾语也叫状语后置):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②不能喻之于怀──不能于怀(在内心)喻之③亦将有感于斯文──亦将于(对)斯文有感④当其欣于所遇──当其于所遇欣⑵定语后置:虽无管弦之盛──虽无盛之管弦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仰观大宇宙,俯察盛品类(三)省略句:1、省略句:⑴省主语:①(群贤)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②(群贤)引以为流觞曲水⑵省介词宾词:引以(之)为流觞曲水⑶省介词“于”:①映带(于)左右②悟言(于)一室之内。
《兰亭集序》原文 注释
《兰亭集序》原文注释导语:《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
原文永和九年,即癸丑年,三月之初,(名士们)在会稽郡山北面的兰亭聚会,到水边进行消灾求福的活动。
许多有声望有才气的人都来了,有年轻的,也有年长的。
这里有高大的山和险峻的岭,有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水急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
把水引到(亭中)的环形水渠里来,让酒杯飘流水上(供人们取饮)。
人们在曲水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可是)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痛快地表达各自埋藏在心中的情怀。
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轻轻吹来。
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这样来纵展眼力,开阔胸怀,穷尽视和听的享受,实在快乐啊!人们彼此相处,俯仰之间一辈子。
有的人喜欢讲自己的志趣抱负,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不受任何约束,放纵地生活。
尽管人们的爱好千差万别,或好静,或好动,也不相同,(可是又都有这样的体验)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自己所要的东西暂时得到了,快乐而自足,竟不觉得衰老即将到来;待到对于自己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油然而生,以前感到欢快的事顷刻之间变为陈迹了,仍然不能不因此感慨不已,何况人寿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最后一切都化为乌有。
古人说:“死和生也是件大事啊! ”怎能不悲痛呢?每当我看到前人发生感慨的原由,如果碰到和我想法一样的,(我)总是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心里又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
(我)本来就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谬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
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以前一样,真是可悲啊!因此我—一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作的诗。
纵使时代变了,世事不同了,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
后世的读者也将有感于这次集会的诗文。
注释1、永和:晋穆帝年号,345 —356年,上已节,王羲之与谢安,孙绰,支遁等名士共四十一人在兰亭集会,举行禊礼,饮酒赋诗,事后将作品结为一集,由王羲之写了这篇序总述其事。
《兰亭集序》练习及答案
《兰亭集序》练习一、基础练习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虚诞.(dàn)癸.丑(kuí)万殊.(shú)峻.岭(jùn)B.殇.子(shāng)会稽.(jī)形骸.(hái)会晤.(wù)C.悼.念(dǎo)修禊.(xì)骋.怀(chěng)符契.(qì)D.嗟.悼(jiē)流觞.(shāng)激湍.(tuān)曲.水(qǔ)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它的旁边,指水边)②所以..游目骋怀(用来)B.①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借指音乐)②暂.得于己(短暂,一时)C.①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交往)②或取诸..怀抱(从……中取得)D.①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导致)②未尝不临.文嗟悼(面对)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趣舍万殊,静躁不同B.悟言一室之内C.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D.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4.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例句: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B.当其欣于所遇C.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D.不能喻之于怀5.下面“之”字的用法,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是()A.情随境迁,感慨系之矣B.犹不能不以之兴怀C.不能喻之于怀D.后之视今,亦尤今之视昔。
6.选出加点字活用类型判断错误的一项()A.群贤.毕至形容词作名词B.死生亦大.矣形容词作名词C.齐.彭殇为妄作形容词的使动用法D.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数词作动词7.下面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既是散文佳作,又是名帖,流传久远。
B.序是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着作的前言,《兰亭集序》是朋友之间互相唱和的赠序。
C.魏晋时期在中国抒发艺术的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王羲之书写的《乐毅论》《黄庭坚》等楷书作品被称为“书之圣”,行草《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为“行书第一”。
王羲之《兰亭集序》一课一练及答案
王羲之《兰亭集序》一课一练及答案王羲之《兰亭集序》一课一练及答案引导语:欢送大家阅读由带来的王羲之《兰亭集序》一课一练及答案,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的学习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1) 知识目标:了解序文的特点,掌握实词“修、期、致、临、次”等词的意义;背诵全文。
(2) 能力目标:体会文章精练优美、自然清新的语言;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的思路构造,提高文言阅读能力;(3) 情感目标: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认识作者深沉感慨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1. 字音填充癸( )丑会籍( )( ) 修禊( ) 流觞( ) 管弦( )一觞( )游目骋( )怀放浪形骸( ) 曾( )不知临文嗟( )悼( ) 趣( )舍万殊彭殇( ) 虚诞( ) 假设合一契( )一、解释:1、足以极视听之娱极:2、是日也,天朗气清是:3、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致:4、少长咸集咸:5、茂林修竹修:6、及其所之既倦既:7、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兴:8、向之所欣向:9、致: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致:2、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致:10、次:1、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次: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陈涉世家》)次:11、期: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期: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期:期年:3、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那么是无信(陈太丘与友期)期:12、修: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修: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修:3、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修:13、列坐其次其次:14、亦将有感于斯文斯文:15、引以为流觞曲水以为:16、所?砍一? 所以:17、解释以下“之”字的用法:①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之”: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之”:③仰观宇宙之大。
“之”:④放浪形骸之外。
“之”:⑤向之所欣。
“之”:⑥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之”:⑦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之”:⑧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集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赏析
《兰亭集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赏析兰亭集序原文永和(1)九年,岁在癸gui(三声)丑,暮春(2)之初,会于会(kuài)稽(3)山阴之兰亭,修禊(xì)(4)事也。
群贤(5)毕至(6),少长(zhǎng)(7)咸(8)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9),茂林修竹(10),又有清流激湍(11),映带(12)左右,引以为流觞(shāng)曲水(13),列坐其次(14)。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15),一觞一咏(16),亦足以畅叙幽情(17)。
是日也(18),天朗气清,惠风(19)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20),所以(21)游目骋(22)怀,足以极(23)视听之娱,信(24)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25)。
或取诸(26)怀抱,晤言(27)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28)。
虽趣舍万殊(29),静躁(30)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31)自足,不知老之将至(32);及其所之既倦(33),情随事迁(34),感慨系之(35)矣。
向(36)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37),犹不能不以之兴怀(38),况修短随化(39),终期(40)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41),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42),未尝不临文嗟悼(jiēdào)(43),不能喻(44)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45)。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46),录其所述(47),虽世殊事异(48),所以兴怀,其致一也(49)。
后之览者(50),亦将有感于斯文(51)。
兰亭集序文言文注释1、永和:晋穆帝年号,345—356年,上巳节,王羲之与谢安,孙绰,支遁等名士共四十一人在兰亭集会,举行禊礼,饮酒赋,事后将作品结为一集,由王羲之写了这篇序总述其事。
2、暮春:春季的末一个月。
3、会(kuài)稽:郡名,包括今浙江西部、江苏东南部一带地方。
山阴:今浙江绍兴。
兰亭集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4、修禊(xì):这次聚会是为了举行禊礼。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
5、群贤:指谢安等三十二位社会的名流。贤:形容词做名词。
6、毕至:全到。
7、少长:指不同年龄的社会名流。如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王徽之是少;谢安、王羲之是长。少长:形容词做名词。
兰亭集序文56年,上巳节,王羲之与谢安,孙绰,支遁等名士共四十一人在兰亭集会,举行禊礼,饮酒赋诗,事后将作品结为一集,由王羲之写了这篇序总述其事。
2、暮春:春季的末一个月。
3、会(kuài)稽:郡名,包括今浙江西部、江苏东南部一带地方。山阴:今浙江绍兴。
8、咸:都。
9、崇山峻岭:高峻的山岭。
10、修竹:高高的竹子。
11、激湍:流势很急的水。
12、映带:映衬、围绕。
13、流觞曲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这是古人一种劝酒取乐的方式。流:使动用法。
14、列坐其次:列坐在曲水之旁。列坐,排列而坐。次,旁边,水边。
44、喻:明白。
4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固,本来、当然。一,把……看作一样;齐,把……看作相等,都用作动词。虚诞,虚妄荒诞的话。殇,未成年死去的人。妄作,妄造、胡说。一生死,齐彭殇,都是庄子的看法。
37、陈迹:旧迹。
38、以之兴怀: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触。以,因。之,指“向之所欣……以为陈迹”。兴,发生、引起。
39、修短随化:寿命长短听凭造化。化,自然。
40、期:至、及。
兰亭集序原文与翻译(优秀12篇)
兰亭集序原文与翻译(优秀12篇)古今异义篇一列坐其次其次古义:其,代词,指曲水。
次,旁边、水边。
如:列坐其次。
今义:①次第较后;第二。
②次要的地位。
亦将有感于斯文斯文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
如:亦将有感于斯文。
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
或取诸怀抱怀抱古义:胸怀抱负。
如:或取诸怀抱今义:①抱在怀里;② 胸前;③ 心里存着;④ 打算。
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以为古义:把作为。
如: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今义:认为。
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义:①表凭借,用来。
如:所以游目骋怀;②的原因。
如:所以兴怀。
今义: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②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
俯仰一世俯仰古义:形容时间短暂。
如:俯仰一世今义:低头抬头俯察品类之盛品类古义:物品,物类。
指天地万物。
如:俯察品类之盛今义:物品的种类兰亭集序原文及对照翻译篇二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kuài)稽山阴之兰亭,修禊(xì)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zhǎng)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摆布,引觉得流觞(shāng)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不美观宇宙之年夜,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分歧,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伤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痕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前人云:“死生亦年夜矣”,岂不痛哉!每览前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jiēdào),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集序》“之”的用法
《兰亭集序》“之”的⽤法
⼀、⽤作代词,在句中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根据具体语境可译为“我”“我们”,“他(他们)”“她(她们)”,“这”,或者代事。
①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②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③未尝不临⽂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作结构助词,分以下⼏种情况。
1、定语的标志。
⽤于定语和中⼼语之间,可译为“的”,有时不译。
①会于会稽⼭阴之兰亭。
②虽⽆丝⽵管弦之盛。
③⾜以极视听之娱。
④放浪形骸之外。
⑤向之所欣。
⑥每览昔⼈兴感之由。
2、定语后置的标志。
通常情况下,古代汉语中定语的位置与现代汉语中的⼀样,⽤在中⼼语之前,但为了强调定语有时将定语放在中⼼语之后,有时在定语与中⼼语之间⽤“之”连接。
翻译时应将后置了的定语调整到中⼼语之前。
①仰观宇宙之⼤。
②俯察品类之盛。
3、⽤在主谓之间,起取消句⼦独⽴性的作⽤,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
①夫⼈之相与,俯仰⼀世。
②曾不知⽼之将⾄。
③后之视今,④亦犹今之视昔。
⑤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
4、⾳节助词,⽤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者⽤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节⾳节的作⽤,⽆实义。
①暮春之初。
②晤⾔⼀室之内。
③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三、⽤作动词,可根据具体语境翻译。
①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所+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
兰亭集序文言文及翻译
兰亭集序文言文及翻译(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应急预案、规章制度、条据文书、心得体会、文案大全、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emergenc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opywriting guid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guid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兰亭集序文言文及翻译兰亭集序文言文及翻译漫长的学习生涯中,说起文言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文言文的特色是言文分离、行文简练。
《兰亭集序》原文及释义
《兰亭集序》原文及释义(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应急预案、规章制度、条据文书、心得体会、文案大全、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emergenc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opywriting guid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guid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兰亭集序》原文及释义《兰亭集序》原文及释义《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
《兰亭集序》的原文、注释、全文翻译
夫(fú)人之相与,俯仰一世(25)。或取诸(26)怀抱,悟言(27)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28)。虽趣(qū)舍万殊(29),静躁(30)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zàn)得于己,快然(31)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32);及其所之既倦(33),情随事迁(34),感慨系之(35)矣。向(36)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37),犹不能不以之兴怀(38),况修短随化(39),终期(40)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41)。”岂不痛哉!
29、趣舍万殊:各有各的爱好。趣,趋向,取向。舍,舍弃。万殊,千差万别。
30、静错误!超链接引用无效。
31、快然自足:感到高兴和满足。然:……的样子
32、(曾)不知老之将至:竟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语出《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曾:竟然。
33、所之既倦:(对于)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之,往、到达。
15、丝竹管弦之盛:演奏音乐的盛况。盛,盛大。
16、一觞一咏:喝点酒,作点诗。
17、幽情:幽深内藏的感情。
18、是日也:这一天。
19、惠风:和风.和畅:缓和。
20、品类之盛:万物的繁多。品类,指自然界的万物。
21、所以:用来。
22、骋:使…奔驰(使动用法)
23、极:穷尽。
24、信:实在。
25、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夫,引起下文的助词。相与,相处、相交往。俯仰,一俯一仰之间,表示时间的短暂。
【注释】
1、永和:东晋皇帝司马聃(晋穆帝)的年号,从公元345年—356年共12年。永和九年上巳节,王羲之与谢安,孙绰,支遁等名士共四十一人在兰亭集会,举行禊礼,饮酒赋诗,事后将作品结为一集,由王羲之写了这篇序总述其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指代水与月),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代词,指代水与月),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结构助词的)清风,与山间之(结构助词的)明月,耳得之(代词,指代清风)而为声,目遇之(代词,指代明月)而成色,取之(代词,指代清风明月)无禁,用之(代词,指代清风明月)不竭,是造物者之(结构助词的)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所共适。”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代词指代后面的歌词)。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代词,歌者的歌)。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结构助词的)潜蛟,泣孤舟之(结构助词的)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结构助词的)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结构助词的)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结构助词的)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表修饰)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结构助词的)一粟。哀吾生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须臾,羡长江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壬戌之(结构助词的)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结构助词的)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表停顿)诗,歌窈窕之(表停顿)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结构助词的)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定语后置的标志)所如,凌万顷之(定语后置的标志)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