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与治疗
颈动脉狭窄及药物治疗
![颈动脉狭窄及药物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c711f9da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7a.png)
颈动脉狭窄及药物治疗一、疾病简介颈动脉狭窄(carotid atery stenosis,CAS)是一类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因引起颅外颈动脉系统狭窄或闭塞的疾病。
颈动脉狭窄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颈动脉狭窄导致的卒中约占所有缺血性卒中的8%~11%。
颅外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年卒中发生率约为13.4/10万人。
药物治疗及外科干预的目的是减少卒中的发生率。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颈动脉狭窄的病因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约占90%,其他病因还包括大动脉炎、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外伤、颈动脉迁曲、先天性动脉闭锁、肿瘤、夹层、动脉炎、放疗后纤维化等。
受到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主要好发于颈动脉分叉部位。
颈动脉狭窄或闭塞可能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颈动脉粥样斑块脱落或斑块破裂形成栓塞或血栓形成,二是严重的狭窄或闭塞造成的直接脑灌注减少。
因为颅内外存在广泛的代偿机制,因此由低灌注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较为少见。
颈动脉狭窄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大小与颈动脉狭窄的程度和斑块的性质有关。
通常认为易损斑块(vulnerable plaque)较稳定斑块更容易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二)临床表现颈动脉狭窄可以是无症状的,患者只有在做体格检查时才被发现。
也有部分颈动脉狭窄是症状性的,主要症状包括局灶性脑缺血表现、全脑缺血、腔隙性脑梗死或者认知功能障碍。
局灶性脑缺血表现主要包括短暂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和脑卒中。
患者可以出现单眼失明或黑蒙、单侧肢体或偏侧肢体无力、麻木、构音障碍、语言障碍、偏盲、霍纳综合征等表现。
TIA被认为是一次小的缺血事件,持续时间从几分钟到几小时,最长不超过24小时。
TIA的患者在后续5年发生脑卒中的风险约为30%。
脑卒中患者由于大脑局灶梗死,其症状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症状的严重程度与脑梗死的面积相关。
NIHSS评分常用于评估脑卒中患者症状严重程度和预后情况。
颈动脉狭窄诊断与治疗PPT
![颈动脉狭窄诊断与治疗PPT](https://img.taocdn.com/s3/m/8daf8c3c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52.png)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04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药物: 如阿司匹林、氯 吡格雷等,用于 预防血栓形成
降脂药物:如他 汀类药物,用于 降低血脂水平, 预防动脉粥样硬 化
扩张血管药物: 如硝酸甘油、钙 离子通道阻滞剂 等,用于缓解血 管狭窄,改善血 流
抗凝血药物:如 华法林、肝素等, 用于预防血栓形 成,适用于高危 患者
定期随访: 手术后定期 随访,监测 病情变化, 及时调整治 疗方案
常见误区及澄清
颈动脉狭窄与中风无关:颈动脉狭窄是中风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需要及 时治疗。
颈动脉狭窄无需治疗:颈动脉狭窄可能导致脑供血不足,引发中风等严重 后果,需要及时治疗。
颈动脉狭窄只能手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 疗和介入治疗等,需要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饮食建议:多吃 富含维生素和矿 物质的食物,如 蔬菜、水果等
心理支持:保持 乐观积极的心态, 避免过度紧张和 焦虑
定期随访与复查建议
定期随访:建议每半年至一年进行一次随访,了解病情变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需要,遵医嘱服用降压、降脂、抗凝等药物
综合诊断流程
体格检查:观察颈部血管 搏动、听诊血管杂音等
影像学检查:超声、CT、 MRI等
病理学检查:必要时进行 活检,明确病因
病史采集:了解患者症 状、家族史、生活习惯
等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 生化、凝血功能等
血管造影:明确狭窄部 位、程度、血流情况等
综合分析:结合以上检 查结果,做出诊断并制
定治疗方案
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与治疗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3005c68eec3a87c24028c411.png)
发生率为 3 一1 %。 目前 没有确切 证据 表明发 病 6h内应 用 % 6
r A引 发 脑 出血 的 危 险 较 发 病 3h内应 用 高 。但 增 加 r A 剂 t P t P 量、 期 C 早 T扫 描 显 示 低 密 度 病 灶 或 占位 效应 、 经 功 能 重 度 缺 神
比 容 、 红 蛋 白 、r、m ’ N 血 小 板 计 数 和 纤 维 蛋 白 原 , 应 血 F a 、 R、 r I 还 检查 血 型 并 行 交 叉 配 血 试 验 以 备 成 分 输 血 用 。
Il R A 一1 Ivs gtr.Srk ,19 3 ( ) 24. " P0 1 e 1 net aos t e 99, 0 1 : 3 i o
1 l,3 5 3) 4 6 3 ( :1 5— 10. 5
6.K t n I az L,F l J a rn u a A ,L o d L iy E,e .U e o i u y e p a — ta 1 s f t s e tp l s s
mio e c v trf ra ue ich mi to e: te Clv l d a e x— n g n a t ao o c t s e c srk i h e ea a e n r
损 均 预 示 颅 内 出 血 危 险 性 增 加 。如 果 怀 疑 出 血 , 测 定 红 细 胞 应
( 1 :2 ( 1 ) 19—2 1 ) 18.
8.T e Nain n ttt fNe oo ia s r es a d Sr k t— P h to a I si e o u lgc lDio d r l u r n t er o A S o e S u yGr u r t k t d o p.Tis e pa mio e c x trf ra ueic e c su l s n g n a f o c t s h mi ia o
颈动脉狭窄PPT课件
![颈动脉狭窄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840d3f3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9a.png)
病因与病理机制
病因
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其他原因 包括动脉炎、纤维肌发育不良等。
病理机制
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 ,脂质沉积、血小板聚集形成斑块, 使血管腔狭窄或闭塞。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颈动脉狭窄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脑缺血症状(如头痛、眩晕 、肢体乏力、视力模糊等)和脑梗死症状(如偏瘫、失语、 意识障碍等)。
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
遵循医嘱
患者应严格遵循医生的用 药建议,按时按量服药, 不要自行更改剂量或停药。
监测不良反应
在用药过程中,患者应密 切关注身体反应,如出现 不适或异常症状,应及时 向医生报告。
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在服用其他药物时,应告 知医生,避免因药物相互 作用而产生不良反应。
预后与复发风险
预后评估
脑卒中的严重后果
脑卒中可能导致偏瘫、失语、感觉障碍等严重后遗症。
其他并发症
眼部并发症
颈动脉狭窄可能导致眼部缺血,出现 视力模糊、视野缺损等症状。
情绪与精神问题
颈动脉狭窄患者可能出现焦虑、抑郁 等情绪问题,以及精神萎靡、易疲劳 等症状。
03
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颈动脉狭窄的早期 治疗方法,主要用于缓解症状 和预防狭窄加重。
手术需要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有 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需要严格
掌握手术适应症和时机。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是一种通过植入支 架来扩张颈动脉狭窄部位的治疗方法。
支架植入后需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聚 集药物,定期进行复查,以确保支架 通畅和脑部供血良好。
该手术创伤小、恢复快,适用于不能 耐受手术或狭窄程度较轻的患者。
颈动脉狭窄的危害及治疗
![颈动脉狭窄的危害及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924b14f1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e2.png)
2023颈动脉狭窄的危害及治疗contents •颈动脉狭窄概述•颈动脉狭窄对健康的危害•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方法•颈动脉狭窄预防措施•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康复与护理目录01颈动脉狭窄概述指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大动脉炎、纤维肌发育不良等原因,导致单侧或双侧颈动脉管腔狭窄、血流减少或闭塞的疾病。
颈动脉狭窄通常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CT血管成像(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等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
诊断标准颈动脉狭窄的定义1颈动脉狭窄的病因23是导致颈动脉狭窄最常见的原因,与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糖尿病等危险因素有关。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系统性血管炎,可累及颈动脉等大动脉,导致颈动脉狭窄。
大动脉炎是一种非炎症性血管疾病,可导致颈动脉局部狭窄或闭塞。
纤维肌发育不良包括头痛、眩晕、视力模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等。
颈动脉狭窄的症状脑缺血症状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如脑梗塞)和出血性脑卒中(如脑出血),可导致瘫痪、失语、意识障碍等症状。
脑卒中包括颈部疼痛、颈部搏动感、耳鸣等。
其他症状02颈动脉狭窄对健康的危害颈动脉狭窄会导致脑部血流减少,影响大脑的正常供血。
长期脑部供血不足可能导致脑功能损伤,如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
脑部供血不足颈动脉狭窄时,血液在血管中流速减慢,容易导致血栓形成。
血栓一旦脱落,可随血液流动至脑部,导致脑栓塞,引发脑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坏死。
血栓形成与栓塞颈动脉狭窄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显著增加。
脑卒中可能导致瘫痪、失语、认知障碍等严重后遗症。
脑卒中颈动脉狭窄可导致认知功能下降,如记忆力减退、反应能力降低等。
长期脑部供血不足也可能引起脑部神经元损伤,加剧认知功能障碍。
认知功能障碍03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是颈动脉狭窄的早期治疗方式,主要通过口服药物来降低血压、降低血脂、降低血液粘稠度,以减轻狭窄对血管的压迫。
常见的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降压药等。
药物治疗需要长期坚持,并定期监测疗效和副作用。
颈动脉狭窄的诊断和治疗
![颈动脉狭窄的诊断和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1e4cf405f90f76c660371a8a.png)
叶中国血管外科杂志渊电子版冤曳圆园19 年 12 月第 11 卷第 4 期 悦澡蚤灶 允 灾葬泽糟 杂怎则早 渊耘造藻糟贼则燥灶蚤糟 灾藻则泽蚤燥灶冤袁December 圆园员9袁灾燥造援11袁 晕燥援4
窑41窑
颈动脉狭窄的诊断和治疗
窑述评窑
赵志青袁闻荻豪渊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血管外科袁上海 200433冤
颈动脉是脑的重要供血血管袁颈动脉狭窄是严 重脑卒中和死亡的重要病因遥脑卒中在目前我国主 要疾病死亡构成比中占较高比例袁成为中国城乡居 民的首位死因遥 而缺血性卒中约占脑卒中患者的 80%袁 其中 25%~30%的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狭 窄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遥 目前袁我国脑卒中患者有 逐渐年轻化趋势袁40~64 岁的患者占近 50%袁 并且 危险因素的控制率很低袁大部分人群对颈动脉狭窄 风险认知不够咱1暂遥 1 颈动脉狭窄的病因学
颈动脉狭窄的病因、诊断和治疗
![颈动脉狭窄的病因、诊断和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91566ccc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c6.png)
颈动脉狭窄的病因、诊断和治疗
刘汉香;王文敏
【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
【年(卷),期】2014(000)015
【摘要】颈动脉狭窄(carotid stenosis)是指某些原因所致的颈动脉系统的血管腔变窄或闭塞的一种疾病,与缺血性卒中有明显的相关性。
研究表明,大约10%~20%的卒中患者其重要病因是颈动脉狭窄,颈动脉狭窄的程度是卒中发生风险的最强决定因素。
因此,对其适当的干预对卒中的二级预防、一级预防均有重要意义。
1病因1.1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病变最常见的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
【总页数】4页(P1988-1990,1987)
【作者】刘汉香;王文敏
【作者单位】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人民医院 665000;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3.4
【相关文献】
1.颈动脉狭窄常见病因学超声诊断 [J], 赵洪芹;潘旭东;赵诚;刘枫林
2.超声在颈动脉狭窄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J], 付庆东
3.超声在颈动脉狭窄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J], 付庆东;
4.超声造影检查在颈动脉狭窄诊断及治疗指导中的应用价值 [J], 孙敏
5.颈动脉狭窄的诊断和治疗 [J], 赵志青; 闻荻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与治疗
![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与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0322744510a6f524cdbf8520.png)
颈动脉狭窄得诊断与治疗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刘悦一、颈动脉狭窄得病因动脉粥样硬化就是颈动脉狭窄得最常见病因;其她多个病因可导致颈动脉狭窄,但自然病史与临床过程迥异,这些病因包括:纤维肌发育不良、颈动脉夹层、动脉炎、放疗后颈动脉狭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再狭窄。
(一)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就是累及全身动脉得系统性、退行性疾病。
其特征就是不断增大得斑块最终导致管腔狭窄、前向血流减少,动脉粥样硬化亦可波及颈动脉,增加了相关患者得卒中风险。
(二)纤维肌发育不良纤维肌营养不良 (FMD) 就是一种非动脉粥样硬化性退行性病变,可以累及中等直径动脉,比如:肾动脉、颈动脉,一般病变得长度较长,它得表现主要就是分为无症状得,还有就是短暂得脑缺血发作或者卒中、在女性患者中更为常见,颈动脉纤维肌发育不良典型表现就是多发得向心性得狭窄成“串珠征”。
(三)颈动脉夹层颈内动脉夹层就是由于钝性损伤或颈部突然伸展所致,少数情况可以自发出现,夹层引起得内膜撕裂可以导致管腔变窄或者继发血栓形成。
(四)血管炎虽然少见但也可以累及颈动脉或者颅内动脉。
(五)放疗后颈动脉狭窄放疗可以导致动脉得损伤,放疗后数年颈动脉可能发展成为狭窄甚至闭塞。
(六)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再狭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2年发生得再狭窄大多与内膜增生有关,发生率大约为5%,动脉粥样硬化复发也可以导致再狭窄,一般在内膜剥脱术后数年出现。
二、颈动脉狭窄得影响动脉颈动脉狭窄得影响可能与一些心脑血管疾患相关,包括:脑卒中、冠心病、周围动脉疾病、心肌梗死、高血压病。
(一)卒中与心脏病颈动脉狭窄就是缺血性卒中得主要危险因素,在发达国家,卒中就是第三大死亡原因与第一大致残原因,颈动脉狭窄患者中,缺血性心脏病与周围动脉疾病得发病率较一般人群高,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卒中风险较正常人高 3—4 倍。
(二)心肌梗死有卒中或者 TIA病史者有更高得心肌梗死或非卒中血管性死亡得风险。
(三)高血压高血压也就是卒中得重要得危险因素,降低舒张压5-6 mmHg 、降低收缩压10—12 mmHg 可以使脑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 33-50%,既往有脑血管事件者通过控制血压可以临床获益。
颈动脉狭窄诊治指南(全文)
![颈动脉狭窄诊治指南(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c49fc530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06.png)
颈动脉狭窄诊治指南(全文)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肥胖、缺乏锻炼、饮食不健康等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也是颈动脉狭窄的主要危险因素。
02年龄、性别、家族史、心房颤动等也与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相关。
6诊断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磁共振等,其中颈动脉彩超是首选的检查方法。
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筛查应该针对高危人群,如年龄≥50岁、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已有其他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等。
7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介入治疗两种方式,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病史、病变程度等因素个体化制定。
保守治疗主要包括控制危险因素、抗血小板治疗、药物降压、改善生活方式等。
介入治疗包括颈动脉内膜剥脱术(endarterectomy)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stenting)两种,适应证应根据病变的程度、病变部位、病史等因素综合考虑。
对于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的适应证应更为严格。
8预后颈动脉狭窄的预后与病变的程度、病史、治疗方式等因素有关,严重的颈动脉狭窄易导致严重的脑缺血和卒中,介入治疗可以有效改善预后,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对于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预后取决于病变的进展速度和介入治疗的效果。
因此,及早发现、早期干预是预防颈动脉狭窄并发症的关键。
高血压是脑卒中风险最高的危险因素之一。
与血压正常者相比,高血压患者患脑卒中的危险要高4倍。
收缩压比舒张压更与脑卒中相关。
高血压的治疗可以明显而快速地降低危险性。
吸烟与颈动脉狭窄的发生密切相关,可增加卒中、心肌梗死和死亡的危险。
颈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和吸烟量呈正相关。
大量吸烟者患脑卒中的危险度是少量吸烟者的2倍。
停止吸烟2年后,危险度明显减少,5年后回到不吸烟时的水平。
糖尿病不仅可以增加颈动脉狭窄和脑卒中的危险,而且增加继发于脑卒中的死亡率。
胰岛素抵抗患者颈动脉狭窄和脑卒中的危险增加,但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的治疗能减少脑卒中的发生。
高脂血症虽然可以增加冠心病、心肌梗死和其他心血管病的风险,但与卒中的关系尚不确定。
颈动脉狭窄的危害及治疗
![颈动脉狭窄的危害及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899ad390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8e.png)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颈动脉狭窄概述 • 颈动脉狭窄的危害 • 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方法 • 治疗效果评估与随访计划 • 患者教育与康复指导 • 总结与展望
01
颈动脉狭窄概述
定义与发病原因
定义
颈动脉狭窄是指由于动脉粥样硬 化、动脉炎、动脉夹层等多种原 因引起的颈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 。
脑组织缺血
颈动脉狭窄导致脑组织缺 血,增加了脑卒中的风险 。
神经系统损害
脑卒中可能导致神经系统 损害,如瘫痪、失语等。
认知功能下降
记忆力减退
颈动脉狭窄可能导致记忆力减退,表 现为记不住新事物、忘记重要细节等 。
思维迟钝
判断力减弱
颈动脉狭窄可能影响判断力,使人在 决策时变得犹豫不决。
颈动脉狭窄影响大脑的正常功能,导 致思维迟钝、反应迟缓等。
向患者详细解释颈动脉狭窄的病因、发展过程和 可能的影响,使其对疾病有全面认识。
症状识别
指导患者如何识别和判断颈动脉狭窄的常见症状 ,如头痛、头晕、视力模糊等,以便及时就医。
3
危险因素
告知患者可能导致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如高 血压、高血脂、吸烟等,并指导其如何预防和控 制这些危险因素。
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和日常生活调整
06
总结与展望
总结颈动脉狭窄的危害及治疗方法
危害总结
脑供血不足:颈动脉狭窄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引发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
脑卒中风险:颈动脉狭窄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可能导致缺血性脑卒中或出血 性脑卒中。
总结颈动脉狭窄的危害及治疗方法
• 认知功能障碍:长期脑供血不足可能导致认知功能障碍, 如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
颈动脉狭窄诊治指南
![颈动脉狭窄诊治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be3e747e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8f.png)
颈动脉狭窄诊治指南一、本文概述Overview of this article《颈动脉狭窄诊治指南》旨在为医疗专业人士提供关于颈动脉狭窄的深入理解和有效诊治策略。
颈动脉狭窄是由于颈动脉内壁积聚的脂肪、钙质和其他物质导致的血管狭窄,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健康问题,包括中风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本文将从定义、流行病学、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策略以及预防等方面进行全面介绍,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一套科学、实用、系统的颈动脉狭窄诊治参考。
The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arotid Stenosis" aim to provide medical professionals with a deep understanding and effectiv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trategies for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is caused by the accumulation of fat, calcium, and other substances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carotid artery, which can lead to a series of serious health problems, including stroke and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 This article will comprehensivelyintroduce the definition, epidemiology, pat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diagnostic methods, treatment strategies, and prevention of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aiming to provide clinical physicians with a scientific, practical, and systematic reference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arotid artery stenosis.本文将重点关注颈动脉狭窄的最新研究进展和临床实践,包括无创诊断技术的发展、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的最新策略,以及针对特定患者群体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治疗PPT课件
![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治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85c322e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ef.png)
术后给予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治疗,降低血栓形成风险。
监测过敏反应
治疗前了解患者过敏史,避免使用已知过敏的药物和材料。
严密观察病情
治疗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05 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治疗的未来展望
CHAPTER
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治疗的研究进展
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治疗技术不断进步
02
颈动脉是供应脑部血液的主要血 管之一,当其管腔狭窄时,会导 致脑部供血不足,引发一系列症 状。
颈动脉狭窄的病因
01
02
03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狭窄最常见的原因 是动脉粥样硬化,由于脂 质沉积、内膜增生等导致 血管狭窄。
动脉炎
某些炎症性疾病如风湿性 动脉炎、巨细胞动脉炎等 也可引起颈动脉狭窄。
其他原因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治疗的技术手段也在不断改 进和完善,包括支架植入、颈动脉内膜剥脱等。
新型材料的研发和应用
新型材料的出现为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如可降解材料、药 物涂层等,这些材料的应用有望提高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治疗的未来发展方向
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适应症的拓展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治疗的适 应症范围有望进一步拓展,为更多的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手 段。
治疗效果的评估和监测
未来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治疗的效果评估和监测将更加科学和 准确,有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优化治疗效果。
谢谢
THANKS
改善认知功能
恢复脑部供血可改善认知功能,提 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治疗的风险
血管损伤
在操作过程中可能损伤血管壁,导致血栓形成或 出血。
判断颈动脉狭窄的常规血流动力学指标
![判断颈动脉狭窄的常规血流动力学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b8448679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1e.png)
判断颈动脉狭窄的常规血流动力学指标颈动脉狭窄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其主要表现为颈部血管内膜增厚和斑块形成,导致血管腔狭窄,从而影响到大脑的供血。
因此,判断颈动脉狭窄的程度和危险程度对于预防中风等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常规血流动力学指标在判断颈动脉狭窄方面的主要内容。
一、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超声检查是目前最常用的诊断颈动脉狭窄的方法之一。
通过超声波探头在颈部皮肤上扫描,可以观察到颈动脉内径、血流速度和流量等参数,并根据这些参数来评估颈动脉是否存在狭窄。
其中,最常用的指标是速度比(velocity ratio),即测量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与远端正常段峰值流速之比。
一般认为,速度比大于2.0表示没有明显的狭窄;速度比在1.5-2.0之间表示轻度狭窄;速度比在1.0-1.5之间表示中度狭窄;速度比小于1.0表示重度狭窄或闭塞。
二、颈动脉血流量测定颈动脉血流量测定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颈动脉的狭窄程度和危险程度。
该方法需要使用多普勒超声仪,通过对颈动脉内径和血流速度的测量,计算出颈动脉的血流量。
一般认为,颈动脉血流量在50-70ml/min之间为正常范围,低于50ml/min表示轻度到中度狭窄,低于30ml/min则表示重度狭窄或闭塞。
三、颈动脉硬化指数颈动脉硬化指数(atherosclerosis index)是评估颈动脉硬化程度的一个指标。
它是由多普勒超声仪自动生成的一个计算公式,包括了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期峰值流速和平均流速等参数。
一般认为,颈动脉硬化指数越高,则表明颈动脉内壁越厚,斑块越多,狭窄程度越严重。
四、颈动脉弹性指数颈动脉弹性指数(carotid artery elasticity index)是评估颈动脉弹性的一个指标。
它是由多普勒超声仪测量颈动脉内径和收缩期峰值流速的变化率得出的。
一般认为,颈动脉弹性指数越低,则表明颈动脉硬度越高,狭窄程度越严重。
判断颈动脉狭窄的常规血流动力学指标
![判断颈动脉狭窄的常规血流动力学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35ebb4d0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26.png)
判断颈动脉狭窄的常规血流动力学指标概述颈动脉狭窄是指颈动脉内膜厚度增加,导致血流通道狭窄,血流受阻。
常规血流动力学指标可以帮助医生判断颈动脉狭窄的程度和对患者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介绍判断颈动脉狭窄的常规血流动力学指标。
颈动脉狭窄的定义与分类颈动脉狭窄是指颈动脉内膜厚度增加,导致血流通道狭窄,血流受阻。
根据狭窄的程度,颈动脉狭窄可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轻度狭窄一般指内膜厚度增加30%至49%,中度狭窄指内膜厚度增加50%至69%,重度狭窄指内膜厚度增加70%以上。
颈动脉狭窄的常规血流动力学指标判断颈动脉狭窄的常规血流动力学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血流速度颈动脉狭窄会导致血流速度增加。
通过超声多普勒检查可以测量颈动脉血流速度,其中最常用的指标是峰值收缩期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
PSV 的增加可以反映狭窄的程度,一般认为PSV超过125 cm/s可以诊断轻度狭窄,超过230 cm/s可以诊断中度狭窄,超过350 cm/s可以诊断重度狭窄。
2. 血流量颈动脉狭窄会导致血流量减少。
通过超声多普勒检查可以测量颈动脉血流量,其中最常用的指标是峰值收缩期血流量(Peak Systolic Flow,PSF)。
PSF的减少可以反映狭窄的程度,一般认为PSF低于200 ml/min可以诊断轻度狭窄,低于100 ml/min可以诊断中度狭窄,低于50 ml/min可以诊断重度狭窄。
3. 阻力指数颈动脉狭窄会导致血流阻力增加。
通过超声多普勒检查可以测量颈动脉阻力指数,其中最常用的指标是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
RI的增加可以反映狭窄的程度,一般认为RI超过0.7可以诊断轻度狭窄,超过0.9可以诊断中度狭窄,超过1.0可以诊断重度狭窄。
4. 峰值舒张期血流速度颈动脉狭窄会导致血流速度增加。
通过超声多普勒检查可以测量颈动脉血流速度,其中另一个常用的指标是峰值舒张期血流速度(Peak Diastolic Velocity,PDV)。
颈动脉狭窄超声标准
![颈动脉狭窄超声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74c50895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ef.png)
颈动脉狭窄超声标准
颈动脉狭窄是指颈动脉内膜增厚、斑块形成,导致管腔狭窄,血流受阻的一种
疾病。
超声检查是诊断颈动脉狭窄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标准化操作对于准确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超声检查前,应对患者进行详细询问,了解其病史、症状和病情变化。
在检查
过程中,应选择高频线性探头,患者取仰卧位,头稍向一侧转动,以便于探头的贴近。
首先进行B超检查,观察颈动脉内膜是否光滑,管腔是否对称,有无异常回声、斑块形成等。
接着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血流速度、方向和形态,以及是否有血流湍流现象。
最后进行超声造影检查,以获取更加清晰的血管影像,对狭窄部位进行定量测量。
颈动脉狭窄的超声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颈动脉内膜增厚的判断,正常情况下颈动脉内膜应光滑,无明显增厚及异常回声。
其次是管腔狭窄程度的评估,通常采用颈动脉内膜厚度和管腔直径的比值来表示,>1.5为狭窄。
再者是血
流速度和形态的观察,正常情况下颈动脉血流速度均匀,方向一致,无湍流现象。
最后是斑块的特征,包括斑块的形态、内部结构、回声等特点。
在进行超声检查时,医师应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保证检查的准确性和
可靠性。
同时,对于检查结果的解读也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总之,颈动脉狭窄超声标准的制定和严格执行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规范化的操作和准确的判断,才能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为患者的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希望医务人员能够加强对超声检查标准的学习和实践,提高专业水平,为患者的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与治疗科学有效
![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与治疗科学有效](https://img.taocdn.com/s3/m/7e019e0b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ea.png)
其他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使用抗 凝血药物、降血脂
药物等
介入治疗:血管成 形术、血管内照射
治疗等
手术治疗:颈动脉 内膜剥脱术、颈动
脉支架植入术等
生活方式调整:戒 烟限酒、合理饮食、
适当运动等
治疗注意事项
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使 用,注意药物副作用
手术治疗:选择合适的手术方 式,注意手术风险
生活方式调整:戒烟限酒,控 制体重,合理饮食,适当运动
治疗过程中的科学管理
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严格控制手术风险 采用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设备 注重术后康复和随访
科学研究的进展和最新成果
颈动脉狭窄治疗的 科学研究进展
最新研究成果:药 物治疗、手术治疗、
介入治疗等
药物治疗的进展: 新型药物的研发和
应用
手术治疗的进展:微 创手术、机器人手术
等新技术的应用
介入治疗的进展: 支架植入、球囊扩 张等新技术的应用
诊断注意事项
体格检查:观察患者的颈部、 面部、四肢等部位,检查是否 有异常
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的年龄、 性别、家族史、生活习惯等
辅助检查:进行超声、CT、 MRI等检查,了解颈动脉狭窄
的程度和范围
鉴别诊断:与其他疾病如颈椎 病、甲状腺疾病等相鉴别,避
免误诊
PART 03
颈动脉狭窄的治疗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的目的: 降低血压、血脂、
诊断标准
症状:头晕、头痛、耳鸣、视力模糊等 检查方法:超声、CT、MRI等 诊断标准:根据检查结果和症状进行综合判断
治疗方案:根据诊断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诊断流程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颈动脉狭窄诊治指南发布--2017版
![颈动脉狭窄诊治指南发布--2017版](https://img.taocdn.com/s3/m/c16e9e15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27.png)
颈动脉狭窄诊治指南发布--2017版本指南是由XXX制定的颈动脉狭窄诊治指南,参考了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证据和国际指南,并结合中国的临床特点进行修改。
本指南主要包括概述、诊断和治疗三个部分,本文将重点讨论治疗部分的CEA和非手术治疗方式。
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创方法包括CEA和CAS,应根据患者的疾病情况和循证医学证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良好的操作技巧和正确的患者选择是取得最佳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但这两种手术不适用于因卒中导致严重后遗症的患者。
CEA是预防卒中的有效方法,也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经典手术。
手术指征包括绝对指征和相对指征,其中绝对指征是指有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且无创检查或血管造影发现狭窄超过一定程度,而相对指征则包括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且狭窄程度达到一定标准、有稳定或不稳定斑块等情况。
对于高龄患者和稳定性斑块患者,CEA可能比CAS更有优势。
对于符合治疗指征的患者,多数国际指南推荐首选CEA手术,因为有充足证据证明CEA手术可以更好地控制围术期乃至远期脑卒中及死亡率。
禁忌证包括颈内动脉狭窄、颅内动脉狭窄、颈动脉瘤等情况。
在手术前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检查,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在手术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除了CEA外,还有一些非手术治疗方式,如药物治疗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
这些治疗方式适用于一些特殊情况,但需要权衡治疗效果和风险。
对于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患者,非手术治疗可能更为适合。
但对于有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多数情况下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1.剔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
2.改写每段话,使其更加流畅易懂。
在进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以确定手术是否适合该患者。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禁忌症:1.颅内自发出血发生在12个月内。
2.大面积脑卒中或心肌梗死发生在30天内。
3.进展性脑卒中发生在3个月内。
4.伴有较大的颅内动脉瘤,不能提前处理或同时处理者。
超声颈动脉狭窄诊断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超声颈动脉狭窄诊断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86d9b767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68.png)
超声颈动脉狭窄诊断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超声颈动脉狭窄是指颈动脉内膜斑块引起的血管腔狭窄,是造成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超声技术的进步,超声颈动脉狭窄的诊断变得越来越重要。
通过超声检查可以非侵入性地观察颈动脉狭窄的程度和位置,了解血管壁的状况,帮助医生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决策。
本文旨在介绍超声颈动脉狭窄的诊断标准,包括定义、临床表现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诊断标准将有助于医生准确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颈动脉狭窄,并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文章将从概述、正文和结论三个方面进行叙述,以全面而系统地呈现关于超声颈动脉狭窄诊断标准的相关内容。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先介绍超声颈动脉狭窄的定义和临床表现,包括该疾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以及常见症状。
随后,我们将详细讨论超声颈动脉狭窄的诊断标准,这些标准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病变的程度和定位,为患者提供更准确的治疗指导。
最后,我们将对这些超声颈动脉狭窄诊断标准的意义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在这一领域的发展前景。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超声颈动脉狭窄的诊断标准,并了解其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
希望本文对广大医生和研究者在超声颈动脉狭窄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参考。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主要介绍了文章的整体结构以及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
文章的结构设计旨在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全文的脉络和主要内容,同时使整篇文章的逻辑性和连贯性得以体现。
本文的结构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概述部分简要介绍了超声颈动脉狭窄诊断标准的背景和作用,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整体的认识。
文章结构部分则在本文中起到引领读者的作用,通过给出文章目录的形式,列举了关于超声颈动脉狭窄诊断标准的各个章节和主要内容,使读者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而目的部分则明确了本文的写作目的,即通过分析和总结超声颈动脉狭窄诊断标准的相关信息,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和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与治疗-------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与治疗一、颈动脉狭窄的病因动脉粥样硬化是颈动脉狭窄的最常见病因;其他多个病因可导致颈动脉狭窄,但自然病史和临床过程迥异,这些病因包括:纤维肌发育不良、颈动脉夹层、动脉炎、放疗后颈动脉狭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再狭窄。
(一)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累及全身动脉的系统性、退行性疾病。
其特征是不断增大的斑块最终导致管腔狭窄、前向血流减少,动脉粥样硬化亦可波及颈动脉,增加了相关患者的卒中风险。
(二)纤维肌发育不良纤维肌营养不良 (FMD) 是一种非动脉粥样硬化性退行性病变,可以累及中等直径动脉,比如:肾动脉、颈动脉,一般病变的长度较长,它的表现主要是分为无症状的,还有是短暂的脑缺血发作或者卒中。
在女性患者中更为常见,颈动脉纤维肌发育不良典型表现是多发的向心性的狭窄成“串珠征”。
(三)颈动脉夹层颈内动脉夹层是由于钝性损伤或颈部突然伸展所致,少数情况可以自发出现,夹层引起的内膜撕裂可以导致管腔变窄或者继发血栓形成。
(四)血管炎虽然少见但也可以累及颈动脉或者颅内动脉。
(五)放疗后颈动脉狭窄放疗可以导致动脉的损伤,放疗后数年颈动脉可能发展成为狭窄甚至闭塞。
(六)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再狭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 2 年发生的再狭窄大多与内膜增生有关,发生率大约为 5 %,动脉粥样硬化复发也可以导致再狭窄,一般在内膜剥脱术后数年出现。
二、颈动脉狭窄的影响动脉颈动脉狭窄的影响可能与一些心脑血管疾患相关,包括:脑卒中、冠心病、周围动脉疾病、心肌梗死、高血压病。
(一)卒中和心脏病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在发达国家,卒中是第三大死亡原因和第一大致残原因,颈动脉狭窄患者中,缺血性心脏病和周围动脉疾病的发病率较一般人群高,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卒中风险较正常人高 3-4 倍。
(二)心肌梗死有卒中或者 TIA 病史者有更高的心肌梗死或非卒中血管性死亡的风险。
(三)高血压高血压也是卒中的重要的危险因素,降低舒张压 5-6 mmHg 、降低收缩压 10-12 mmHg 可以使脑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 33-50% ,既往有脑血管事件者通过控制血压可以临床获益。
(四)相关危险因素其他的一些危险因素还包括:吸烟、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
三、颈动脉狭窄的症状(一)颈动脉狭窄相关症状主要由以下机制所致:1. 低灌注2. 粥样斑块所致的栓塞颈动脉狭窄如出现同侧半球缺血症状考虑为症状性狭窄。
(二)神经系统的症状包括以下 3 种情况 :• TIA 发作性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持续时间小于 24 小时, CT 或者核磁未发现梗死病灶; 2. 脑卒中 : 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持续大于 24 小时;• 3. 单眼黑朦:单眼短暂性视力丧失,主要由系视网膜中心动脉栓塞所致。
四、颈动脉狭窄病理和卒中(一)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学评估动脉粥样硬化可以发生在颈动脉系统任何的部位,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评估需要考虑以下情况:1. 血流动力性狭窄2. 颈动脉分叉部狭窄3. 主动脉弓狭窄(二)颈动脉分叉处动脉粥样硬化与脑血管病相关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部位,通常位于颈动脉分叉处,主要是由于导致局部血管壁剪切力低、血流紊乱,颈动脉分叉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通常延续到颈内动脉近段,病变长度通常小于 2 厘米。
(三)影响血流动力学的狭窄低血流动力性狭窄:往往是狭窄程度大于 70 %导致。
(四)主动脉弓病变动脉粥样硬化可累及主动脉弓上大血管的开口,此外还可波及颈内动脉颅内部分,例如虹吸段或者是大脑前 / 中动脉的起始段。
(五)颈动脉狭窄程度和卒中风险颈动脉狭窄引起的卒中大多由于颈动脉斑块附壁血栓堵塞颅内动脉所致,卒中风险与狭窄程度和斑块结构有关联, PPT23 显示狭窄率和 5 年内同侧卒中风险的关系。
( 六 ) 颈动脉斑块结构和卒中风险颈动脉斑块特性比血流动力学因素更与脑卒中相关,斑块重要特性如下:1. 低回声斑块根据斑块回声特点把斑块分为同质性 ( 就是低回声 / 均一回声 ) ,还有异质性 ( 就是高回声 / 混合回声 ) , 65 岁以上无症状性老年人,卒中风险和以下 2 个超声特性有关: 1 、低回声斑块; 2 、 50 -100% 的狭窄。
2. 狭窄率同侧 TIA 或者卒中与狭窄率呈正相关。
3. 斑块不规则或溃疡不规则或溃疡斑块包含有细小血栓或钙化病变,与栓塞密切相关。
4. 病变长度病变长度越长意味斑块负荷(容积)越大。
5. 腔内血栓腔内血栓提示栓塞的高风险,应该避免行颈动脉支架手术。
6. 不稳定斑块不稳定斑块的特征是大的坏死脂质核心、大量炎症细胞积聚和侵润,不稳定斑块破裂可以堵塞颅外段颈动脉。
7. 严重钙化斑块严重钙化斑块导致球囊扩张无效,这种病变更适于做颈动脉内膜剥脱, CT 或者造影可以发现钙化斑块,超声也可以发现钙化。
8. 线样征线样征主要是指颈动脉次全闭塞、造影或超声发现线样血流、在做颈动脉支架手术时,远端栓子保护装置通过病变时可能导致远端栓塞或者血管阻塞。
五、颈动脉狭窄的评估和治疗(一)初步评估:病人评估1. 初步评估:病人评估主要包括诊断评估、病史、体格检查。
病人评估:颈动脉狭窄是卒中众多病因中的一种,大部分颈动脉狭窄都是无症状性狭窄,为了评估颈动脉狭窄的风险,需要完整的病史询问、查体、影像学检查和心脏评估。
( 1 )可预防的卒中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饮酒、房颤、颈动脉或其他动脉疾病、是否有冠心病或其他心脏病、是否有糖尿病、饮食习惯、药物滥用、纤维蛋白原升高、高脂血症、高血压、红细胞压积增高、肥胖、是否口服避孕药、是否有偏头痛史、心肌梗死史、久坐的生活方式、吸烟史和压力史。
( 2 )不可预防的卒中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家族史或遗传史、男性、既往卒中史、既往 TIA 史、种族、是否有头颈部损伤、出生史、停经。
( 3 )采集病人病史主要包括年龄和一般情况目前的用药情况、吸烟史、心脏病史和心电图、心脏病要采集病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冠脉搭桥、慢性心功能不全、房颤、瓣膜性心脏病、卵圆孔未闭,周围动脉疾病是否有髂动脉 / 股浅动脉疾病、腹主动脉瘤、是否有肾动脉狭窄和锁骨下动脉盗血。
( 4 )神经系统病史的采集是否有 TIA 、既往有无卒中、有无单眼黑朦、视觉和运动的评估、还有一些其他症状。
( 5 )颈部病史是否有颈部手术史、放疗史、颈部活动是否受限、颈部肿胀或者颈部粗短。
2. 初步评估方法:体格检查体格检查主要包括:一般体检、颈部血管听诊、血压监测、心脏检查、周围血管疾病检查。
( 1 )听诊其中颈动脉听诊可能会发现杂音,颈动脉杂音可以由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颈动脉狭窄、动脉瘤或血管迂曲引起,进行颈部杂音听诊时注意听诊的手法、听诊准确性、和杂音的合理解释。
颈动脉的杂音并不能 100% 准确评估颈动脉狭窄和颈动脉疾病, 4 % 40 岁以上人群可以听到颈动脉杂音, 40% – 75% 有颈动脉杂音的人没有明显的血流减慢,颈动脉完全闭塞者无法听到颈动脉杂音,而颈动脉钙化或迂曲的病人即便无狭窄也可以听到杂音。
( 2 )血压监测高血压是卒中的危险因素,双上肢血压相差≥20mmHg 提示主动脉弓主要分支可能有血管狭窄。
初次血压测量应包括双上肢,以后随访血压建议测量血压较高侧,应该评估肱动脉、桡动脉、颈动脉和面动脉的搏动。
( 3 )心脏评估心脏评估主要包括上述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心梗、冠脉搭桥、慢性心功能不全、房颤、瓣膜病和卵圆孔未闭等。
( 4 )周围动脉疾病评估在美国大约 12%-20 %的 65 岁以上老年人有周围动脉疾病,症状主要表现为行走后下肢疼痛和麻木;肢体发冷;经久不愈的溃疡或持续的疼痛。
(二)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颈动脉狭窄的影像学、颈动脉超声、 MRA 和 CT 、颈动脉造影、各种诊断方法的差异。
1. 颈动脉超声其中颈动脉超声可以评价颈动脉或椎动脉有无狭窄或闭塞,超声可以对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锁骨下动脉及椎动脉进行无创性监测。
颈动脉超声包括:技术、诊断考虑、狭窄类型、颈总动脉与颈内动脉评估、超声影像的解释。
( 1 )影像学原理影像学原理对于疑似颈动脉狭窄患者首选检查是颈动脉多普勒超声,需在有资质的超声科进行,多普勒超声发现 >70 %狭窄就有 CEA 指征,最好在行其他影像学检查确认,减少错误治疗的风险,颈动脉超声因技术条件限制不能很好显示所观察血管,应选择其他影像检查;受限的原因包括:带声影的斑块、颈内动脉解剖走行深、不当的灰阶和多普勒测量、串联狭窄。
上述情况可能会影响治疗策略。
( 2 )颈动脉超声的优缺点颈动脉超声是诊断颅外脑血管疾病最常用和安全的方法,优点是 : 非侵入性、可在门诊进行、不需要镇静、相对廉价、对重度颈狭窄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推荐由有资质的机构操作、双侧检查。
颈动脉超声的局限性,可能漏诊颈动脉串联病变、不能评估颈动脉颅内段、不能分辨血肿还是外科敷料、钙化病变影响评估、漏诊软斑块、颈动脉远近心端评估受限、颈部粗短肌肉发达者不适合做颈动脉超声、而且需要病人平卧、安静不动,所以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或颈部关节炎的患者可能无法配合。
为了确定狭窄程度,需要对颈动脉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狭窄段的流速、狭窄后的紊流,根据狭窄处最高流速判断狭窄程度,狭窄后紊流的多普勒信号可以减小或正常,多普勒频谱上升段提示血流减慢。
( 3 )颈动脉超声 - ICA/CCA 评估颈动脉超声颈内动脉和颈总动脉评估,狭窄率可以用颈内动脉与颈总动脉比值来定义。
2. MRA对于脑缺血症状与超声检查不匹配的,应考虑进行核磁检查以除外有无超声无法揭示“盲区”病变,某些情况下可以首先考虑进行核磁血管检查。
核磁检查优点是不用造影剂,也可以使用造影剂提高成像质量。
非侵入性、可以在门诊进行,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 3 维成像,而且不需要镇静。
核磁的缺点是:血流信号复杂或紊乱可以造成信号缺失,常夸大狭窄率,病人运动严重影响影像的质量,核磁不能显示钙化,体内有金属植入物者及危重病人禁忌,可能导致患者幽闭恐惧,小血管成像不满意,有时难以区分动静脉,相对昂贵。
3.CTACTA 可以用于评估颈动脉狭窄,及干预后随访监测,它的优缺点、检查流程和图像分析。
CTA 诊断颈动脉疾病有很高的准确性,决定检查前需要权衡利弊,考虑潜在的风险,它的优点是容易获取、扫描时间短、对钙化敏感、对金属无禁忌,缺点是肾功能不全者禁忌使用造影剂,潜在过敏风险,造影剂渗漏也可以损伤皮肤,而且身体移动、搏动的心脏、迂曲血管,可能导致成像质量欠佳,影响诊断。
4. 颈动脉造影颈动脉造影是“金标准”,对于颈动脉内膜剥脱或者颈动脉支架治疗前评估是一条金标准。
其优点是不需要大量造影剂、更加精确、可以直接测量狭窄率和病变长度、可以反映溃疡、钙化、颈动脉扭曲、肌纤维增生和动脉夹层、而且可以造影检查和治疗一起进行、可以获取比无创检查更加细节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