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浪淘沙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浪淘沙刘禹锡课程设计

浪淘沙刘禹锡课程设计

浪淘沙刘禹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背诵刘禹锡的《浪淘沙》,掌握其文学特点及历史背景。

2. 学生能识别并解释《浪淘沙》中的关键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

3. 学生能了解唐代边塞诗的风格特点,并将其与《浪淘沙》进行联系。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分析《浪淘沙》,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学会如何评价文学作品。

2. 学生能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创作简短的诗歌或散文,展现个人情感。

3.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浪淘沙》,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文化自信。

2. 学生从刘禹锡的诗中体会边塞将士的豪迈情怀,培养勇敢、坚定的品格。

3. 学生通过感悟诗人的家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浪淘沙》的文本内容,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同时强化语言表达和合作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明确,可衡量,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导入:《浪淘沙》文学作品背景介绍,引导学生了解刘禹锡及其创作特点。

- 作者生平简介- 唐代边塞诗风概述2. 课文诵读:全班同学共同朗读《浪淘沙》,体会诗歌韵律美。

- 诗词朗读技巧指导- 韵律、节奏感知训练3. 课文解析:- 诗句理解:逐句讲解诗句含义,分析关键意象和修辞手法。

- 结构分析:探讨诗的结构特点,如起承转合等。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浪淘沙》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 思想内容探讨:家国情怀、豪迈精神等。

- 艺术特色分析:边塞诗的典型特点、刘禹锡的个人风格等。

5. 课后作业:- 背诵《浪淘沙》- 运用修辞手法创作短文,表达个人感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制定,涵盖诗词诵读、解析、讨论、作业等方面,确保学生全面掌握《浪淘沙》的文学价值和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系统科学,与教材紧密关联,符合教学实际需求。

18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18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学生能够按时完成作业,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较为准确。作业中可以看出学生对诗歌内容有一定的掌握,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表达。
5.教师评价与反馈:
针对学生的表现,教师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反馈。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深入分析,教师表示肯定。同时,教师也指出学生在理解诗歌情感和意象方面存在的困难,并提出改进建议,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教师还强调了课后自主学习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读、多思考,进一步拓宽知识面。
拓展与延伸
1.推荐阅读:
-《唐诗三百首》中的《浪淘沙》:学生可以阅读《唐诗三百首》中的《浪淘沙》,对比不同版本的内容和注释,进一步了解诗歌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刘禹锡诗选》:学生可以阅读刘禹锡的其他诗作,如《乌衣巷》、《秋词》等,了解诗人的创作风格和思想情感。
-《黄河文化读本》:学生可以阅读关于黄河的文化读本,了解黄河的历史、地理和文化意义,加深对诗歌背景的理解。
"在各小组代表的分享中,我发现大家对于诗人的情感表达和黄河的历史文化意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现在,让我们来进行全班的交流和讨论,看看其他同学有哪些不同的观点和见解。"
第三环节:全班交流与讨论(15分钟)
"现在,我们来进行全班交流与讨论。请大家针对诗歌的意境、情感和黄河的历史文化意义等方面,提出自己的问题或者观点,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互动交流。"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互动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诗歌的背景、意象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分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诗歌解读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创意表达法:学生通过绘画、表演等形式,表达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浪淘沙刘禹锡教案设计

浪淘沙刘禹锡教案设计

浪淘沙刘禹锡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刘禹锡的生平经历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引导学生理解《浪淘沙》这首诗的含义和意境。

3、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感受古诗的语言美、意境美。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掌握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感受诗中的豪迈气势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2)让学生理解诗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2、讲解法:对诗歌中的重点词句和写作手法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黄河奔腾的视频,让学生观察黄河的雄伟气势。

(2)提问学生:看到这样的黄河,你们有什么感受?(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与黄河有关的古诗——刘禹锡的《浪淘沙》。

2、作者简介(1)简单介绍刘禹锡的生平经历,重点强调他在被贬期间仍然保持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2)讲解刘禹锡的文学成就,让学生了解他在诗歌创作方面的独特风格和贡献。

3、朗读诗歌(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读音和节奏。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4)全班齐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理解诗意(1)结合注释,让学生自己理解诗歌的大意。

(2)教师逐句讲解诗歌的含义,重点解释“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中“九曲”“浪淘风簸”等词语的意思,让学生体会黄河的曲折蜿蜒和波涛汹涌。

(3)讲解“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这两句诗,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想象和向往,感受诗人的豪迈之情。

5、赏析诗歌(1)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如夸张(九曲黄河万里沙)、想象(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部编版上册六年级语文18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教学设计

部编版上册六年级语文18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教学设计
2.拓展作业:
a.搜索其他有关黄河的古诗,与《浪淘沙》(其一)进行对比阅读,分析不同诗人对黄河的描绘手法和情感表达。
b.以“我心中的黄河”为主题,创作一首现代诗,要求运用课堂所学的修辞手法,展现黄河的壮丽景色。
3.小组作业:
a.小组合作,编排一段关于《浪淘沙》(其一)的朗诵表演,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b.组织参观自然景观,让学生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创作灵感。
c.开展以“我心中的古诗”为主题的写作活动,鼓励学生运用古诗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的环节,我将运用多媒体展示黄河的壮丽景观,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美好的向往。我会问学生们:“你们知道我国的母亲河是什么吗?”当学生们回答“黄河”时,我会顺势引导:“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首古诗《浪淘沙》(其一),就是赞美黄河的壮丽景色。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感受黄河的雄浑与美丽。”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们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浪淘沙》(其一)中,诗人是如何描绘黄河的壮丽景色?
2.诗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3.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为什么?
讨论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情况,及时解答他们的问题,引导他们深入理解古诗。
3.教学评价:
a.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积极性和表达能力,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b.课后作业: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认真批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
c.期末考试:结合古诗的背诵、默写、理解和运用等方面,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4.教学拓展:
a.开展古诗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自信心。
(四)课堂练习,500字

18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18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 刘禹锡的其他诗作,如《望洞庭》、《竹枝词》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人的文学风格和艺术特色。
- 关于黄河的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的书籍或文章,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黄河对中国的重要性和影响。
- 唐代其他诗人的作品,如杜甫、白居易等,让学生了解唐代诗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2. 鼓励学生进行课诗。
题目:请创作一首以黄河为题材的古诗,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体现诗人的情感。
答案:示例:
黄河奔腾万里沙,
波涛汹涌势难挡。
浪淘风簸自天涯,
雄浑壮丽映夕阳。
悠悠岁月如流水,
人生如梦空自忙。
临河远眺心感慨,
千古黄河话沧桑。
八、作业布置与反馈
作业布置:
1. 诗歌默写:请学生默写《浪淘沙(其一)》,巩固对诗歌的记忆和理解。
解决办法:通过详细解读诗句,分析诗中的意象,如“九曲黄河万里沙”,让学生展开想象,感受诗中的壮阔景象。同时,引导学生从诗人的视角出发,理解诗人在表达的情感,如对黄河壮丽景象的赞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等。
2. 重点:分析《浪淘沙(其一)》的修辞手法。
难点:理解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解决办法:通过举例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浪淘风簸自天涯”中的拟人手法,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修辞手法的作用,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浪淘沙(其一)》的未来发展或改进方向,并提出创新性的想法或建议。
4. 学生小组讨论
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浪淘沙(其一)》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刘禹锡《浪淘沙》的教案(精选5篇)

刘禹锡《浪淘沙》的教案(精选5篇)

刘禹锡《浪淘沙》的教案(精选5篇)刘禹锡《浪淘沙》的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刘禹锡《浪淘沙》的教案(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刘禹锡《浪淘沙》的教案1《浪淘沙》是刘禹锡的一首诗,各位老师字教学设计过程中,要注意什么问题呢?一、教学要求:1、学习生字:淘、簸、涯。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的内容,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把对句子的理解和想象结合起来,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课前收集有关作者及其作品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上课前,我们一起观看一段关于黄河的录像。

播放课件:黄河波涛汹涌、奔流不息的画面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2、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唐代诗人刘禹锡笔下黄河的风采神韵吧!3、板书课题:浪淘沙。

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交流资料。

1、通过预习,你有什么收获?2、谁愿意为大家读一读这首诗?个别读、集体读同桌对读3、检查自学生字情况。

三、精读古诗,理解诗句。

1、学习第1、2句。

(1)出示诗句“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2)指名读、全班齐读诗句。

(3)分小组学习、交流。

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是你不懂的?(4)学习汇报。

教师随机答疑。

(板书:浪淘风簸)(5)咱们可以用什么词概括黄河给你留下的印象?(板书:气势雄伟)(6)同学们,下面就让我们通过朗读把黄河的这种雄伟壮丽、气势磅礴的力量美表现出来吧!自由朗读、指名读、分组读。

2、学习第3、4句。

(出示3、4句诗)(1)全班齐读。

(2)诗人想直上银河去做什么呢?(板书:直上银河)(3)让我们随着诗人的脚步,沿着黄河顺流之上,到那天上的银河之畔,探访牛郎和织女。

《浪淘沙》教学设计7篇

《浪淘沙》教学设计7篇

《浪淘沙》教学设计《浪淘沙》教学设计7篇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浪淘沙》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浪淘沙》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读懂《浪淘沙》,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感受古诗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黄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如画。

这节课我们要到黄河边上,去听听黄河的涛声,去看看黄河的气势。

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唐代诗人刘禹锡作的诗《浪淘沙》。

【出示课件2】(板书:浪淘沙)二、自主学习1.在学古诗之前,请同学来回顾一下古诗的学习方法。

【出示课件3】解诗题,知作者——诵古诗——抓字眼,明诗意;理解大意——品意境,悟感情。

2.【出示课件4】自学提纲1.“浪淘沙”怎样理解?互相交流资料,了解作者刘禹锡。

2.将古诗读正确、流利。

3.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①九曲:②簸:③天涯:④直上:4.结合重点词语说说古诗大意。

三、合作学习1.《浪淘沙》是由九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是其中的一首。

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后又用为词牌名。

刘禹锡(772年-842年),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称刘柳,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流放。

他性格豪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

他的诗也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

2.指名朗读古诗。

3.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①九曲:弯曲,形容黄河弯弯曲曲的样子。

②浪涛风簸:波浪滔天,大风颠动。

③天涯:天边。

④直上:一直到达。

4. 学生连起来说说诗意。

(弯弯曲曲的黄河汹涌奔腾,卷来万里泥沙,大浪翻涌,狂风怒吼,仿佛来自天涯。

如今可以沿着黄河直上九天银河,一起走进牛郎织女的家。

)(适时板书:黄河雄伟壮美的景象)5.【出示课件5】课文配套图片借用图片理解。

四、质疑探究1.【出示课件6】“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刘禹锡浪淘沙教案

刘禹锡浪淘沙教案

刘禹锡浪淘沙教案教案标题:刘禹锡浪淘沙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刘禹锡的背景和作品《浪淘沙》的主题和意义。

2. 分析《浪淘沙》的词句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创作活动表达对《浪淘沙》的理解和感受。

教案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引入刘禹锡的背景和作品《浪淘沙》,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步骤二:背景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刘禹锡的生平背景,包括他的官职和文学成就。

介绍《浪淘沙》的主题和意义,解释诗中的象征意义和修辞手法。

步骤三:诗歌分析(15分钟)分析《浪淘沙》的词句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步骤四:讨论与互动(1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浪淘沙》的理解和感受。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并进行互动交流,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

步骤五:写作活动(15分钟)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浪淘沙》的理解和感受,进行创作活动。

可以是写一篇读后感、写一首与《浪淘沙》相关的诗歌,或者进行绘画创作等。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表达个人的独特观点和情感。

步骤六:总结与展示(10分钟)请学生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并进行评价和点评。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鼓励学生继续深入探索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

教案评估: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创作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学生作品:评估学生的创作成果,包括读后感、诗歌或绘画作品的质量和表达能力。

3. 学生理解: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回答问题,评估他们对《浪淘沙》的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案拓展:1. 继续学习刘禹锡的其他作品,如《陋室铭》、《竹枝词》等,进一步了解他的文学成就和思想。

2. 探索其他古代文学作品,如唐诗宋词等,进行比较和对比,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比赛或朗诵比赛,展示他们对古代文学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浪淘沙教学设计方案

浪淘沙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浪淘沙》这首诗的基本意思。

(2)学会欣赏古代诗词的美,提高审美情趣。

(3)掌握古诗的朗读技巧,提高朗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2)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2)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浪淘沙·北戴河》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首描写海滨风光的七言绝句。

这首诗通过描绘海浪的壮阔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北戴河的美丽风景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2)介绍诗人刘禹锡的生平事迹,让学生了解诗人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浪淘沙·北戴河》,思考诗歌大意。

(2)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中的画面。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总结诗歌的主题。

4. 朗读指导(1)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分组朗读,教师指导纠正。

5.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对诗歌的感受,谈谈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教师总结,强调诗歌所传达的爱国主义情怀。

6.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诗歌特点。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背诵《浪淘沙·北戴河》。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交流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背诵《浪淘沙·北戴河》的情况。

3. 学生自评与互评:让学生评价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培养自我反思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浪淘沙·北戴河》。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浪淘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浪淘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浪淘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浪淘沙》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浪淘沙》(其一)是统编本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首篇课文,人文要素是“保护环境",单元的总目标为: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本诗为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的一首七言绝句。

《浪淘沙》为一组诗,共九首,此为其中第一首,为刘禹锡于穆宗长庆年间任广东连州刺使时所作。

《浪淘沙》一诗借诗句和插图,描绘黄河之美,表现出诗人对祖国的母亲河黄河的赞美之情:前两句吟咏黄河,起笔极具气魄,既写出黄河九曲的姿态,象征自己坎坷的人生,又写出其裹挟黄沙、奔腾而来的气势,也象征诗人经历的人生风波;后两句诗人由景色联想起张骞穷河源遇牛郎、织女的典故。

又联系到自身经历,进而奔驰浪漫的想象,表现出逆流而上、直冲九霄的豪迈气概。

学情分析学生在经过了五年的语文学习后,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诗歌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步骤,能通过资料以及对背景的了解对诗歌的大意进行自学理解。

但同时,学生还存在理解诗歌有时不够深入,缺乏自己的思考过程,特别是在体悟诗歌情境上有着明显的不足。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着力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旧知,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更好的建构起诗中情境画面,让学生由诗句产生丰富的联想,体会诗歌的意象美。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浪淘沙》(其一),背诵古诗。

2.抓关键词句,借助注释,通过想象画面和了解古代文化常识等方法,理解诗词大意,感受诗词之美。

教学过程课前游戏:“飞花令”飞“河"字积累与黄河相关的千古名句。

一、解读诗题1、齐读课题。

(字字清晰,铿锵有力)师:齐读课题。

-----《浪淘沙》2、解诗题。

师:>和我们一般的古诗不一样,他不仅是诗题还是什么?(唐代曲名)你是怎么知道的?(书上的注释、借助资料)其实这个曲名还是刘禹锡和白居易首创的,刘禹锡写了九首>,我们今天学习的就是其中的第一首。

二、读诗,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味1、大家仔仔细细地把诗读两遍。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其一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其一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其一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其一教学设计第1篇】活动内容:古诗《浪淘沙》。

活动目标:1.喜欢听读古诗,愿意大声跟读和朗诵古诗。

2理解古诗含义,向往美好的生活,培养奋发向上的情感。

活动重点:喜欢听读《千字文》经文,愿意大声跟读和朗诵所学内容。

活动难点:理解这首古诗的含义,向往美好的生活,培养奋发向上的情感。

活动准备:教学课件;古诗韵律操视频。

活动过程:一、复习学过的古诗。

1.师:小朋友们还记得我们之前所学的古诗《宿建德江》吗?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吧。

2.幼儿跟随教师一起朗诵。

二、出示教学课件,引出新学内容。

1.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请幼儿观看教学课件)2.教师提问:(1)在课件中你看到了什么?(织女、牛郎、银河)(2)你知道牛郎和织女的故事吗?现在我们来学习刘禹锡的古诗《浪淘沙》,学完你就知道了。

三、学习新课。

1.教师示范朗读古诗。

2.教师领读。

教师读一句,幼儿读一句。

3.教师大声读,幼儿小声跟读。

4.教师让幼儿看课件,加深印象。

5.幼儿独立、完整朗读。

6.教师讲解古诗含义:蜿蜒曲折的黄河夹带着泥沙奔涌向前,那波涛翻滚的气势仿佛是从天而降。

就让我乘着这巨浪直奔天上的银河,一同去拜访那天河两岸的织女和牛郎。

7.教师播放古诗韵律操视频,幼儿边做动作边诵读古诗,加深记忆。

四、本课小结。

师:小朋友们,我们今天学习了古诗《浪淘沙》,并理解了诗的含义,知道了牛郎和织女的故事,懂得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要乐观。

活动延伸:【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其一教学设计第2篇】一、教材本单元的设计主要是知道学生学习唐诗。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典诗歌发展到唐代,迎来了一个巅峰时期,诗体完备,名家辈出,风格多样,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唐代诗歌体现了我国古典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具有极大的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

在本单元通过第一篇《蜀道难》体会了李白的浪漫激情后,《秋兴八首》(其一)则要触摸到的是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和对国家深沉的爱。

浪淘沙教学设计(共7篇)

浪淘沙教学设计(共7篇)

浪淘沙教学设计〔共7篇〕第1篇:语文《浪淘沙》教学反思本以为是一个很完美的设计,没想到却出乎我的意料。

因为一开始意境的创设不到位,我的引导又出现了错误、孩子们因为有许多老师听课而怯场畏畏缩缩,所以在第二个环节――读意思时就出了以外,接着便在第二个和第三个中纠缠不清。

整堂课下来让我感觉是一个人死拖着三十七个前行,很累,很累,更不要说表达诗歌的优美了。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没有一个好的开始,又哪来好的结果呢?在评课时刘校长也点出了一个问题――诗歌教学中意境的创设。

最后姚校长也进行了同样的点评。

我想,诗人写诗,往往是“言在此而意在彼〞。

要想现在的孩子知道几千年前诗人写诗的目的,能与诗人产生共鸣,除了进行必要的朗读而外,老师的引导至关重要。

就如《浪淘沙》,“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我们班的孩子在进行理解的时候,他就只能理解外表的意思,什么“茫茫东海变成了干涸的桑田〞、什么“东海变成了桑田,水没有了,要节约用水〞等等,始终不能上升到高度进行思考,更不要说让他们想到“沧海桑田〞的道理了。

而当时我也没有进行很好的及时的引导,而是让他们想怎样理解就怎样理解,所以就出现了越来越大的偏离,太“个性化〞反而还不好了。

可见,老师的引导确实非常重要。

当然除了老师的引导外,对作者的把握、情景的体会也不能无视。

或许对于小学的孩子,我们不能给他们太多的东西,但是,我们老师心中应该要清楚诗人的生平以及写作这首诗时的背景和诗人要表达的思想。

总之,老师先要读透这首诗,先要与诗人产生共鸣,才能感染孩子去与诗人心灵沟通,体会诗句的美,与诗人产生共鸣。

俗话说:“要给人一瓢水,自己就要有一缸水〞。

我觉得姚校说的一句话非常好,想把诗歌教学好,老师自己必须应该有渊博的学识和浓厚的文化底蕴。

我在东小的网站里,也看到了一篇关于马兴兰老师诗歌教学取得佳绩的报道,评课的专家也给予了马老师和这堂课高度的评价,说她是一位教学功底,文学功底深厚的老师,上出的一堂富有诗歌美,文学美的课。

浪淘沙教案最新6篇

浪淘沙教案最新6篇

浪淘沙教案最新6篇《浪淘沙》教案篇一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浪淘沙》组诗共九首,此其第一首。

是刘禹锡穆宗长庆年间(821━824)任夔州刺史时所作。

第九首末联云━“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

”作者或许是有感于屈原放逐沅湘间,为民作迎神曲《九歌》而作。

这是一首描写黄河雄伟气势的著名诗篇。

作为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民族光辉灿烂文化的发源地,黄河,古往今来,无数诗人为她放声歌昌。

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流不复回”,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这些诗,极写黄河的源远、势猛,至今众口传诵。

“黄河之水天上来”,著意渲染的是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奔腾不息的动态美。

“黄河远上白云间”,视角与河之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出一种静态的美。

刘禹锡这首黄河诗开篇与众多的黄河诗篇一样,著力描写九曲黄河大浪淘沙之势。

紧接著张骞穷河源遇牛郎织女的典故,再把“黄河之水天上来”更君形象化。

在王之涣、李太白之外,另辟一番境界,增添了一层奇妙的神话色彩。

据张华《博物志》记载,汉武帝指令张骞穷溯河源,张骞乘槎而去,经月至一处,见城郭如官府,室内有一女织布,又见一丈夫牵牛饮河。

后还至蜀中,方知已至牛郎、织女二星座。

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上下联的开合关系。

第一联由上而下,顺黄河奔流之势著墨;第二联以“直上”为转折,把人们的视线从“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顺视中拉回,从地下引到天上,从现实世界进入神话世界━━黄河连银汉,乘槎溯河源。

全诗节奏有徐有疾,奔放而有宕逸之气。

《浪淘沙》教案篇二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桑”和多音字“朝”“遂”2、理解诗行的意思,想象诗中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领会诗文的意境。

能力目标: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试着背诵古诗。

2、在对比阅读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情感目标:联系自己以前积累的水的词语或诗行,从“上善若水”主题中,感受水的美好。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其一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其一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其一教学设计(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其一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会写“簸、涯”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本课三首古诗,疏通字词,理解诗歌大意。

3.能借助注释、结合图画、展开想象来理解诗句的意思。

感受《浪淘沙》中黄河磅礴的气势和作者丰富的想象,体会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浪淘沙》的诗意,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黄河磅礴的气势,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体会诗人丰富奇特的想象和用词的生动传神。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导语:在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三首古诗词,同学们还能背出来吗(指名背诵。

)同学们背得真不错!这三首古诗词都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风光,相当有画面感。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三首古诗也描绘了大自然的风光,我们先来听一听,想一想它们又给我们呈现了怎样的画面。

2.板书课题:古诗三首。

教师播放朗读音频,学生听读三首古诗,观赏插图,进入古诗描绘的情境。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初读古诗,扫清字词障碍。

(1)自由朗读三首古诗,要求:①借助拼音把诗歌读准确,读流利。

②借助课本注释或者工具书了解不理解的字词的意思。

③想想这三首古诗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2)指名读三首古诗,教师相机指导读正确。

◆着重正音:九曲(qǔ) 浪淘风簸(bǒ) 南朝(cháo) 净无苔(tái) 畦(qí) 绕(rào) 闼(tà)◆着重辨形:“簸”要注意下部左边的“其”,最后一点要小。

“绕”中“尧”是声旁,有一首“尧字歌”可以用于辨字:尧字歌用水浇,用火烧;手儿挠,尾巴翘;日出东方天刚晓,左边绞丝弯弯绕。

骁勇善战骑上马,丰衣足食才富饶。

(3)同桌间互相读,互相正音。

(4)齐读,读出节奏。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小学语文《浪淘沙 其一》教案

小学语文《浪淘沙 其一》教案

《17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教学设计授课教师:授课时间:教材解析:《浪淘沙》(其一)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作者是唐代诗人刘禹锡。

这首诗的前两句歌咏黄河,起笔极具气魄,既写出了黄河九曲的姿态,又写出了其裹挟黄沙、奔腾而来的气势。

后两句中,诗人由景色联想起黄河与天河相通的典故,又联系到自身,进而驰骋浪漫的想象,表现出逆流而上、直冲九霄的豪迈气概。

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 会写本课的生字。

3. 能借助注释,展开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

感受黄河磅礴的气势,体会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意思,感受黄河气势磅礴,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丰富奇特的想象和用词的生动传神。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资料准备:教师收集刘禹锡写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1. 出示描写黄河的诗句,指名学生读。

2.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读懂诗题让学生结合课前注释说一说诗题的意思,教师补充。

三、走近诗人简介刘禹锡。

四、初读感知1. 自由读古诗: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 检查易错字“曲”“簸”。

3. 指名学生朗读。

4. 听古诗范读。

5. 学生齐读古诗。

6. 学习生字“涯”,区别“涯”和“崖”。

五、品读想象(一)学习“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1.“九曲黄河万里沙”(1)理解“九曲”“万里沙”的意思。

(2)说说诗句的意思。

(3)图片展示黄河远景,丰富学生的想象。

2. “浪淘风簸自天涯”(1)理解“淘”“簸”“自天涯”。

(2)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3. 指导学生朗读。

4. 播放视频。

(二)学习“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 “如今直上银河去”(1)学习黄河与银河相通的典故。

(2)品评“上”字。

2. “同到牵牛织女家”诗人想象到了银河上会见到谁?补充牛郎织女的传说。

3. 连起来说一说第三、四句的诗意。

4. 指导朗读。

刘禹锡浪淘沙教学设计

刘禹锡浪淘沙教学设计

刘禹锡浪淘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刘禹锡的生平及其作品《浪淘沙》的背景和意义;2.理解《浪淘沙》的主题和艺术手法;3.能够感受并表达对诗中表达的感情和主题的理解;4.能够运用创意思维和审美能力,创作一首自己的“浪淘沙”诗歌。

二、教学重点:1.刘禹锡的生平及其作品《浪淘沙》的背景和意义;2.《浪淘沙》的主题和艺术手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浪淘沙》的主题和艺术手法;2.创作一首自己的“浪淘沙”诗歌。

四、教学过程:1.导入(20分钟)引入刘禹锡的生平,让学生了解刘禹锡是唐代的一位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作品擅长写美景和表达人生思考。

然后简要介绍《浪淘沙》的背景和意义,该诗是刘禹锡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黄河河滩上的荒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和无常的思考和感慨。

2.外显内容的分析(3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分析《浪淘沙》的主题和艺术手法。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主题《浪淘沙》主要表达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主题,通过对黄河河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时光的惋惜和人生的无常的思考。

(2)意象描写诗中通过描写河滩上的荒凉景象来表现主题,在读诗时尝试感受诗中的意象,如“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等。

(3)修辞手法诗中融入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仗等,让学生能够体会修辞手法对诗歌的表达和感染力的影响。

3.情感体会与表达(30分钟)教师以诗中的主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中时间的流逝和宝贵性,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人生短暂和无常的感悟。

然后要求学生写一篇以“时光”的主题为中心的文章或作文,表达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和思考。

4.创作“浪淘沙”诗歌(40分钟)教师为学生介绍写作诗歌的基本要素和技巧,如押韵、对仗、意象描写等,并提供一些诗歌创作的例子。

然后要求学生以《浪淘沙》为蓝本,自行创作一首自己的“浪淘沙”诗歌。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互动和指导,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五、教学反思:在这个教学设计中,通过了解刘禹锡的生平和作品背景,引导学生理解《浪淘沙》的主题和艺术手法。

六年级语文上册《浪淘沙》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上册《浪淘沙》教案、教学设计
3.互动交流: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分享学习心得,促进思维碰撞,提高课堂实效。
4.拓展延伸:结合课文内容,开展相关拓展活动,如仿写诗句、创作古诗等,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5.个性化指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点,提高学习效果。
2.诗词韵味:指导学生品味古诗的音韵美和意境美,感受诗人以沙喻人的深刻寓意。
3.修辞手法:分析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让学生了解诗人如何通过这些手法描绘出美好的自然景象。
4.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感悟诗中所表达的人生哲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针对诗句的意义、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讨论。
3.情感升华:通过学习《浪淘沙》,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生如沙,历经磨难才能成为宝贵的财富,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4.课后拓展: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其他古诗,提高古典诗词鉴赏能力,并将所学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课后阅读:请学生课后阅读刘禹锡的其他诗作,如《望洞庭》、《秋词》等,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
1.作业内容要紧密结合课堂学习,旨在巩固知识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2.作业量适中,保证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避免增加学生负担。
3.鼓励学生发挥创意,个性化地完成作业,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4.教师要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本节课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浪淘沙》的诗意,感受古诗的韵味,以及掌握诗中的关键词语和修辞手法。

刘禹锡浪淘沙的教案

刘禹锡浪淘沙的教案

刘禹锡浪淘沙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刘禹锡及其代表作品《浪淘沙》;2.理解《浪淘沙》的主题和意境;3.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文学鉴赏能力;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浪淘沙》的意象和隐喻;2.感受诗词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浪淘沙》的内容和诗人刘禹锡的简介,引发学生对该诗的兴趣,并了解背景知识。

2.分析诗词(15分钟)1)分组阅读《浪淘沙》,让学生自主解读诗词的意境。

2)引导学生讨论并分析诗中的意象和隐喻的含义。

3)分小组展示解读结果,共同探讨诗词的美感。

3.欣赏名篇(15分钟)选取《浪淘沙》的相关名篇,进行朗读和欣赏,培养学生对美的认知和鉴赏能力。

4.拓展延伸(15分钟)通过让学生阅读其他刘禹锡的作品,如《竹枝词》,并对比分析不同作品的主题和意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课堂练习(20分钟)设计相关的课堂练习,包括填空、选择题等形式,检验学生对《浪淘沙》的理解和诗词鉴赏能力。

6.总结归纳(10分钟)通过师生互动,对本节课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归纳,梳理学生对《浪淘沙》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包括学生的积极回答问题和展示解读成果的表现。

2.课堂练习的得分情况,检验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诗词鉴赏水平。

3.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情况,通过课堂表达和朗读演绎中观察学生的进步。

五、板书设计:刘禹锡《浪淘沙》教案六、教学资源:1.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2.课件:包括刘禹锡的简介、《浪淘沙》的内容和相关名篇等;3.诗词书籍:备有多种刘禹锡的作品供学生阅读。

七、教学延伸:1.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浪淘沙》的读后感,以及对刘禹锡其他作品的评析;2.鼓励学生参加诗词朗诵比赛、写作比赛等相关活动,提高对文学的热爱和参与度;3.推荐学生自主阅读更多的古代诗词作品,培养广泛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禹锡浪淘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
语感。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解诗题。

1、直接揭题:浪淘沙
(1)浪淘沙:唐教坊曲名。

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
绝句。

后又用为词牌名。

(2)浪淘:波浪淘洗。

3、了解诗人。

学生交流有关刘禹锡的资料,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背背积累的刘禹锡的诗,并适时提示学生注意作者与当地的关系,了解当时的创作
背景。

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称刘柳,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流放,性格豪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

他的诗也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

他的七律和七绝都有许多名篇,而用民歌体裁来写七绝更是
他引人注目的特点,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

二、读通读顺。

三、抓字眼,明诗意。

1、初读,理解词义。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

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后又用为词牌名。

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

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浪淘:波浪淘洗。

簸:掀翻。

2、再读,理解诗意。

想一想,为什么这么读?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解决。

(2)——理解第三、四句。

(景物的雄伟壮观,作者的夸张方法。

)引导学生联想进行理解。

(3)——学生连起来说说诗意。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
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
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借用图片理解。

3、品读,深化理解。

名句赏析——“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这首绝句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以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
天在风浪泥沙中奔波。

直上银河,同去牛郎织家,寄托了他们心底
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

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
吐出来,是一种朴实无华直白的美
(1)读读诗句,想想意思,是否有新的疑问产生?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2)引导学生释疑,在此过程中体会诗人内心的豁达与豪迈。

三、想意境,熟读成诵。

四、品用词,练语感。

(一)品评“上”字
2、猜猜他曾用过哪些字?(到、过、去、……)
把这些字填进去读读,与“上”字比一比,“上”字好在什么地方?
小结:是啊!一个“上”字,引发了我们学生多少联想
(二)尝试推敲。

现在,老师让你们也来当一回小诗人,推敲推敲,琢磨琢磨,该用哪个字合适?并说说为什么。

1、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客船。

(来、去、到、见、……)
2、风乍起,吹一池春水。

(动、皱、翻、起)
五、自主小结,自主作业。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总结)
3、在下面这幅画上,抄写古诗。

看看谁的“古诗配画”最美。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