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问题生活化 复杂问题简单化

合集下载

经历数学化:从“数学生活化”到“生活数学化”的教学回归与超越

经历数学化:从“数学生活化”到“生活数学化”的教学回归与超越
个 重要意 义就是追 求 着生 活 的幸福 。 文 而使生 活变得 更加美 好 。
提 升 ,实 现理 趣 的生 发 和智 慧 的建
在对话 的语 文教 学过 程 中 , 我们 应 引
语文 教育 的实践 表 明 , 文课 不 构 , 语 让语 文教学 充盈人 文 旨趣 。▲
领学生走 近文本 。 在进一 步走 进文本 单 单是 让 学 生 掌握 语 言 文 字 的符 号 2 0 年第 1 期 中小学教 师培 训 O8 2
同, 但其实质一样 , 即都是生命个体 面 , 应该使学生明白文本生活与社会 生命 的体验 和人格 的升 华 , 既让学 生 存在 的物质 和精 神 的统一体 , 是生 生活 的异 同 , 学生 在对 美好 生活 的 获得知识 和 能力 ,掌握 过程 和方 法 , 都 让 活 的实然状 态 。所 以 , 语文 教学 的一 憧憬 中享 受到语 文学 习 的快乐 , 因语 也 让 学 生得 到情 感 态 度 和价 值 观 的
性, 往往 忽 略了数学 学 习者 的现实 基 验 出发 ” 同时也 清楚 阐 明要 “ 学生 过 程 。 , 让
础, 因此 , 在新 一轮课 程 改革 中 , 改 亲 身经 历 将 实 际 问题 抽 象 成 数学 模 课



数学化与小学数学教学
专 家竭 力 强调 要 联 系数 学 知识 的生 型并进 行解 释与 应用 的过 程 ” 。这就
理念 世界 回归到学 生 的生活世 界 。 但 出有 关数 学结论 的过 程 。 由此 , 师 化 是 “ 们运用 数学 的方 法观 察现 实 教 人 的语 文知识 , 对话 的方 式不 能 只流于 的时候 , 不要 忽视 将 文本所 内蕴 的生 本 义 , 是为 学生 提供一 个 既广 阔 自 更 形 式上 的 、 表 式 的交 谈 , 话 的场 活展示 给学 生 , 学 生在 文本 的解读 由又博 大 民主的心 灵高 飞 、 智远 举 浅 对 让 情 所 也不 能 只局 限于 教 育学 意义 上 囿 过 程 中 , 摸 到生 活 的 脉搏 , 受 到 的精神 空间 。 文学 习 的本 质就是 开 触 感 语 于一 定时 间和空 间的课 堂 。 尽管 学校 生活 的律 动 , 生对 生活 的关 爱和对 拓 学生 的情感 世界 、 产 建构 学 生 的精 神 生 活 与社会 生 活 由于 在人 群组 合 过 生命 的敬畏 。 因此 , 对话 的语 文教学 , 空间 , 满 了人 文 教育 的本性 。在 对 充 程 中形成 的年龄层 次 、知识 结构 、 生 教 师 、 本 要 对学 生 诚 实 , 要 向学 话 的语 文教学 中 , 文学 习是一种 智 文 不 语 活 经验 的差异 ,表 面 看来 存 在 着 不 生掩 盖些 什么 , 尤其 是在 道德 教育 方 慧学 习 , 是诗 意 的 回归 、 活的感 悟 、 生

数学课堂生活化 学习问题简单化

数学课堂生活化 学习问题简单化

在 教学 过程 中 , 学 生 的个体 认
识 主要 有两 种方 式 : 一种 是 以课 常 为 中心 、 以 书本 知 识 为 中心 , 走 的 是间接 认识 路线 9 ・ 一 种是 以活 动 为 中心 , 以直 接 经验 为 中心 , 走 的是
在此过 程 中 , 因为这些 东 西都是 孩 子们 自己收集 的生 活 中的素材 , 所 以在 这过 程 中热情 高涨 , 为后 来探 究 不 同 形 状 物 体 学 生 寻 找、 收集 生 活 中 的素 材 , 以此 参 与
生 对 生 活 中 的一 些 现 象 有 时并 未

1 2
活 实 际



教 育教 是新 形 教 师要 活 实 际 相结 合 , 让数学学习“ 想 得 到、 学得好 、 用得上” , 促 进 学生 综 树 立服 务意识 , 改变 “ 教师 讲 、 学 生 听” 的传 统教 学模 式 , 坚持 “ 生本 教
整 , 他f f J [ 1 然想 到 前面分类 的知
《 可能 性》 这 一 内容时 , 请学 生每 人 带 了一 个随处 町 的纸杯 , 同学 们 很好 奇 l 数学课 带纸 杯做 什 么 , 课
堂 上先让 孩子们 猜一 猜 , 将 纸杯 抛 起, 落 地 后 可 能 现哪 几 种情 况 , 根据 生 活经验 , 同学 们猜 出可 能有 ■种 : 倒着 、 正放 、 反放 , 然后 请 每 个 同学 做 了验 证 , 任 意抛 1 0 次, 将 结 果记 录下来 , 发现 的确 出现 了以 上 ■种 结 果 , 但 通 过 统计 数据 , 发
教 学研 究
- -
数学课堂 括化
◆余文艳 《 小学 数学课 程标 准》 指m, 数

聚焦数学核心素养,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聚焦数学核心素养,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聚焦数学核心素养,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摘要: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何有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问题生活化过程情境化课堂开放化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学生数学理解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核心素养的必由之路。

解决问题不同于“解题”和“练习”,数学中的一些“练习”不能单纯当作解决问题,一些反复操练的常规应用题也不能看作真正意义上的解决问题。

“解题”或“练习”的侧重点在于找到问题的正确答案,而解决问题的侧重点在于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解决问题不是一个简单操练的过程,而是学生进行数学思考的心路历程。

一、让数学问题生活化数学是揭示客观事物数量关系与空间关系的学问,数学的价值在于应用,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现实生活中蕴含着许多数学问题、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

数学教学中应该充分挖掘这些现实素材。

只有当数学问题与学生的真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才是富有生命力的,才是有价值的,才能真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去解决这些生活中的问题。

例如在教学“平均数”时,我安排学生分两组进行跳绳比赛,其他同学充当“裁判”。

在比赛中,第一组我找了3名同学,第二组找了4名同学。

请“裁判”评出获胜小组时,引发了“轩然大波”。

他们各抒己见,在讨论和争辩中最终得出“比较两组的平均数是最公平的”结论。

后面的“两组同学平均每组跳多少个?”和“其他同学能不能也可以跳到这样的成绩?”等有关平均数的问题很快迎刃而解。

通过解决这样发生在自己身边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积极的情感,让他们全身心地参与,使他们的动机指向更明确,很好地锻炼并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难发现,生活中像这样的问题不胜枚举。

例如:超市里酸奶有不同的售卖形式,哪样更合算?假期全家去旅游,租车和爸爸开车哪样更省钱?学校准备开展高年级研学活动,请设计最省钱的包车方案……虽然有些问题不具体,需要学生调查研究、设计方案、数学建模,但因为它们都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真实问题,所以能引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问题解决的策略

问题解决的策略

小学数学中问题解决的策略有哪些?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小学数学中问题解决的策略可以分为一般策略和特殊策略两类。

一、一般策略有些问题的数量关系比较简单,学生只需依据生活经验或通过分析、综合等抽象思维过程就可以直接解决问题。

1.生活化。

生活化是指在解决数学问题时通过建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从而解决问题的策略,常运用于学习新知时,关键要在问题解决后向学生点明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蕴涵的数学知识和方法。

2.数学化。

数学化是指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通过建立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从而解决问题的策略,常运用于实际解决问题时,关键是在解决问题之前要让学生明确运用什么知识和方法来解决问题。

3.纯数学。

纯数学是指在解决数学问题时通过分析、利用数量之间的关系从而解决问题的策略,常运用于学习与旧知有密切联系的新知时,关键要在需解决的数学问题和已有的数学知识之间建立起桥梁。

二、特殊策略有些问题的数量关系较复杂,常需要一些特殊的解题策略来突破难点,从而找到解题的关键并顺利解决问题。

小学生常用的也易接受的特殊策略主要有以下七种:1.列表的策略。

这种策略适用于解决“信息资料复杂难明、信息之间关系模糊”的问题,它是“把信息中的资料用表列出来,观察和理顺问题的条件、发现解题方法”的一种策略。

2.画图的策略。

这种策略适用于解决“较抽象而又可以图像化”的问题,它是“用简单的图直观地显示题意、有条理地表示数量关系,从中发现解题方法、确定解题方法”的一种策略。

3.枚举的策略。

这种策略适用于解决“用列式解答比较困难”的问题,它是“把事情发生的各种可能进行有序思考、逐个罗列,并用某种形式进行整理,从而找到问题答案”的一种策略。

4.替换的策略。

这种策略较适用于解决“条件关系复杂、没有直接方法可解”的问题,它是“用一种相等的数值、数量、关系、方法、思路去替代变换另一种数值、数量、关系、方法、思路从而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

5.转化的策略。

这种策略主要适用于解决“能把数学问题转化为已经解决或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的问题,它是“通过把复杂问题变成简单问题、把新颖问题变成已经解决的问题”的一种策略。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所谓数学素养,就是在人的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数学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实践和认知活动,所得到的数学知识、技能、能力、观念和品质的素养。

它是在长期的数学学习中逐步内化而成的。

它包括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意识、解决问题能力、数学信息交流、创新意识等。

青少年们是全能型人才的后备军,也是祖国的未来,担负着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

教育青少年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打下坚实基础,尤其是从小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是他们能否成为全面发展的人的关键之一。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如何渗透核心素养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理解。

一、主动发现问题,渗透核心素养原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结果,而新课标的改变,却将过程与方法放在重要位置,由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享受成果。

在数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猜想,创新地学习数学。

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分享自己的想法,锻炼自己的数学思维。

有位名人曾说:“科学的每一项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

”对数学问题的猜想,实际是一种数学想象,是一种创新精神的体现,“不会提问题的学生不是一个好学生。

”数学使人精细是数学素养特质的外在表现。

无论学生提什么样的问题,不管学生提的问题是否有价值,只要是学生自己真实的想法,教师都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对问题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引导和解决。

学生不但能够独立思考,也有提出问题的能力。

对于有创新意识的问题和见解,教师不仅要及时给予鼓励,而且要表扬学生能够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进而引导大家一起去深层次地思考交流。

例如:教学《加法结合律》时,这节课主要是探究和发现规律,在探索新知的环节,采用竞赛的形式进行教学。

在讲清竞赛的内容和规则后出示题目:25+47+75、69+47+53、68+32+49…..小组轮流答题,答到第3题时,先答题的小组的同学马上提出了问题:“老师,第三组的同学做的题目简单,不公平!”这时老师问:“为什么不公平,你来说说。

利用“数形结合”有效解决生活化数学问题

利用“数形结合”有效解决生活化数学问题

利用“数形结合”有效解决生活化数学问题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比如计算商品折扣后的价格、计算周围的围墙需要多少面砖、计算地板需要多少平方米的地板瓷砖等等。

这些看似简单的数学问题实际上涉及到了数学与几何的结合,也就是所谓的“数形结合”。

利用“数形结合”有效解决生活化数学问题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这一方法。

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数形结合”。

简单来说,“数形结合”是指将数学与几何相结合,通过数学方法解决几何问题,或者通过几何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直观地理解数学问题,同时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计算准确性和解题效率。

举个例子来说明“数形结合”的应用。

假设有一块长方形地板需要铺设地板砖,我们需要计算需要多少平方米的地板砖。

我们可以先通过数学方法计算出这块长方形地板的面积,然后通过几何方法计算出每块地板砖的面积,最后用地板砖的面积除以长方形地板的面积,就可以得出需要多少块地板砖了。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需要用到“数形结合”方法的问题。

比如在购物时,商家会对商品进行打折促销。

我们希望知道折扣后的价格是多少,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将商家提供的打折折扣转化为数学问题,计算出实际需要支付的价格。

又比如在装修时,我们需要计算需要购买多少平方米的地板砖或者墙砖,这时候也需要运用“数形结合”方法来解决问题。

在解决这些生活化数学问题时,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代数法与几何法相结合,即先通过代数方法计算出所需的数量,然后通过几何方法来理解和验证结果。

另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利用图像辅助计算,即通过绘制图像来直观地理解问题,进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除了以上提到的方法,还有一些其他可以应用的方法。

我们可以利用图形的相似性质来解决一些几何问题,利用比例和三角函数等数学知识来解决一些复杂的几何问题。

我们还可以通过分析图形的特点,利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生活经验数学化 数学问题生活化

生活经验数学化      数学问题生活化

论题: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姓名:李吉超地址:倘甸镇海子小学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寻甸县倘甸镇海子小学:李吉超)内容提要: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从实践中寻找数学素材。

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使学生感到“数学有趣”、“数学有用”、“数学合理”,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让学生学会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感受数学的合理性,形成数学学习与生活经验的和谐同步,最终深刻地理解数学既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的意义。

关键词:数学问题来源生活生活经验丰富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去学习和理解数学。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实践中寻找数学题材。

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不仅可以发展学生思维品质,而且在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到“数学有趣”、“数学有用”、“数学合理”,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让学生学会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感受数学的合理性,达成数学学习与生活经验的和谐同步,最终深刻地理解数学既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的意义。

一、创设情景——感受数学有趣激发求知欲是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心理条件,在日常教学中就是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自我追求掌握的知识和尝试解决新问题方法,同时不断完善自身的认知结构,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独立性和主动求知的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探求知识。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让学生进行有意义或有心理意义的学习应该是教学的首要任务,而有意义学习的主观条件之一就是学习者应处于进行有意义学习的心理准备状态,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儿童的心理,要努力创设不同的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教学情境,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把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使学生从内心有“我要学”的愿望。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化”和“数学化”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化”和“数学化”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化”与“数学化”嬉子湖辅导小学杨阳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应加强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

简单地说:数学地组织现实世界的过程就是“数学化”。

这是一个充满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的过程,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

学生从数学现实出发,在教师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用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手段收集材料,获得体验,并且通过类比、分析和归纳,渐渐形成自己的数学知识。

为了让“学生经历有效的数学化过程”,我们需要密切关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设计恰当的数学教学活动。

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领悟最本质、最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培养他们用数学的眼光和数学的思维来观察生活和解决问题。

生活化教学是数学活动本身的需要,是现实生活本身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一、正视“生活化”,以提升数学的人文精神。

“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

弗兰登塔尔曾经提出作为“普通常识的数学”的概念,他认为数学的根源在于普通常识。

对小学生来说,小学数学知识并不是“新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旧知识”。

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有许多数学知识的体验,学校数学学习是他们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经验的总结和升华,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他们的现实数学世界出发,与教材内容发生交互作用,建构他们自己的数学知识。

数学教学是—种充满文化气息的学习活动。

二、“生活化”是“数学化”的途径,并非最终目的。

数学,对小学生来说,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

现实生活是学习数学的起点,但是数学应该高于生活,在“生活化”之前,我们对所要运用的素材进行理性加工,教师自己要用数学的眼光来解读这些素材,从数学的角度来加工这些素材,然后再引入到学生的学习进程中。

让小学数学生活化

让小学数学生活化

让小学数学生活化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如何让生活走进数学,让数学服务于生活,使数学课力求做到生活化呢?现将具体做法总结如下:一、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数学来源于生活,新教材更体现这一点。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而且有必要地还原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把书本上的知识放在生活中来学习,让数学问题生活化。

如在教学完“简单的统计”之后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开展了一次实践活动。

首先,请小组学生统计同学们对语、数、外三门学科的喜好情况,制成统计表,并对统计结果作合理的分析,给老师提出一些建议,做老师的好参谋。

其次,引导学生设想个人实践目标:假如我是校长助理,想统计学校某一方面的信息,来协助校长做好日常管理工作。

最后,我又激励学生自由组合,制订小组实践计划:假如我们是xx,想统计……做社会的好公民。

这里,教师要求各小组设计好统计表,利用课余时间去展开调查统计。

在这一堂课中,“老师参谋”、“校长助理”、“社会公民”这三个生活问题紧紧地吸引着学生去畅想、去讨论、去实践。

由此,他们再次经历了“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制表分析——作出决策”这一简单的统计过程,不光如此,他们还学会了用数学的眼光去审视实际问题,去构想社会现实,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巨大应用价值和无穷力量。

二、教学素材的生活化知识是前人在生活中积累经验和提炼出的规律,而教学目标是为了掌握规律及学习规律的方法。

若教者只是让学生掌握知识,那就是把学生头脑当成了知识的容器,而学生的头脑是一把需要点燃的火炬。

因此,教学中必须让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捕捉书本信息,获取、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1、挖掘教材中的生活资源。

如:在一年级教材中的“几个和第几个”是生活中常用的话语,学生会说,但不是很清楚它的实际含义,通过教学,要使学生在会说的基础上会用、正确用、熟练用。

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小组排队、男女排队,指名说说这排有几个小朋友?第几个小朋友是谁?谁是第几个?让学生在游戏中熟练掌握知识。

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将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

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将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
3、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地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如:学习了分数乘法知识后,给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个“买门票方案”:公园只售两种门票,个人票每张10元,10人一张的团体票每张60元,购买5张以上团体票者可优惠百分之十。我们班有37人去公园游玩,按以上规定买票,你认为怎样买最合算?如果让学生分组讨论“买门票方案”,这样的题目学生可能会想出多种方法:
5、用数学的角度观察认识现实生活,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通过“再创造”来学习知识,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的,达到能力的创新。如在学习“接近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的计算中,有这样一题:“155-93=155-100+7”,学生对减100时要加上7难以理解,我就安排两个学生表演到超市购物的生活场景:妈妈要买一件93元的大衣,给了售货员100元,营业员找回7元钱。学生高兴地看完了表演后,老师因势引出:“如果妈妈身上共有155元钱,付了93元买大衣,还剩多少钱?”学生立即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列出算式155-93=155-100+7=62(元)。有了表演这个生活情景的安排,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算法。
总之,数学教学要注重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只要我们认真挖掘数学教材中的生活因素,善于捕捉、获取、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就能使数学教学“生活化”,使现实问题“数学化”,让学生觉得数学是一门看得见、摸真实,从而切身学到终身受用的数学。
4、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既可积累数学知识,又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讲完统计的知识后,我布置了这样一个活动:让学生分小组去调查我班同学的家庭人口,并填好事先画好的统计表,自制一个统计图,做好后,分析一下发现了什么。我发现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可高了,并且大部分小组统计的数字都是准确的,他们还从这次统计中积累了好的经验。

以生活化为依托,让低年级数学生活化

以生活化为依托,让低年级数学生活化

以生活化为依托,让低年级的数学生活化[摘要]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和分析周围事物习惯。

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让学生从多方面的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做”数学,真切感受“数学是来自生活”的,即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

[关键词]教育;数学知识;问题;教师数学是对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一种抽象。

可以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

”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探索欲望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对于色彩鲜明、动感性强的事物有浓厚的兴起,故此在数学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科学、有效地创造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数学生活情境中愉快地探究问题,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规律。

如,一年级第二学期的“位置”这一节课中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在教室里排座位,给每个学生发一张票按号就坐,学生在寻找座位的过程中就会思考、观察、理解第几组第几个,坐好座位后会很好奇地看看前后左右的都是谁。

所以这一节课学生们的兴起比较浓厚。

第7页“布置房间”这一题,我根据素材,把这幅图设计成活动画面,让学生可以按自己的想法随意摆放,然后告诉大家,自己的想法,在这一过程中既使学生明确了方位,又体会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二、感受生活数学,让数学生活化数学来源于生活,新教材更体现这一点。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而且有必要地还原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把书本上的知识放在生活中来学习,让数学问题生活化。

小学低年级数学生活化教学中的问题研究

小学低年级数学生活化教学中的问题研究

小学低年级数学生活化教学中的问题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关注教学方法的创新,特别是如何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理念逐渐受到重视。

所谓生活化教学,就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相结合,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生活化教学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如何选择合适的生活情境,如何平衡生活化与数学化的关系,如何确保生活化教学不偏离教学目标等,都是教师需要深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低年级数学生活化教学中的问题,分析这些问题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为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文献综述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生活化教学逐渐成为了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

特别是在小学阶段,生活化教学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通过生活化教学,学生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找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在国内外的研究中,关于小学低年级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问题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国内学者普遍认为,生活化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有研究表明,通过生活化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提高数学运算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同时,生活化教学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生活化教学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生活化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教学经验,能够灵活地将生活与数学知识相结合。

生活化教学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

生活化教学还需要教师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认知过程,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观念和学习态度。

在国外的研究中,生活化教学也被广泛关注。

关于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简单思考

关于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简单思考

把所 学的 知 识运 用 到实 际 生活 中,
数 是学生学 习数学的最终 目标。我积极鼓励 此,数学教学 内容应力 求从学生 熟悉 的 与交流等数 学活动 ,经 历生活情 境 “
事物 设 计 数 学 问题 , 让 学 生 真 正 体 验 数 学化 ”的过程,借助生活 中的原型构建数 学生 收集 、 理 、 工 生 活 中的数 学 问题 , 整 加
创 造 性 , 培 养 出来 的 人 才 难 以 面 对 未 来 5串,每 串 5 可 串成 2串 ) 粒 ,有 的 串成 几 重 ,提 出要 节 约 使用 学 习用 品 。我 还 鼓励 复 杂 社 会 中各 种 无 法 预 见 的 问题 的挑 战 。
应用数这情况等有关 所 以 , 促 进 教 育 发 展 的 动 力 来 自 于 外 不同现象,由此导出有余数的除法,揭示 识、提出数学 问题、
出现 有 的 正好 串成 几 串 ( 如每 串2 粒可 串成 大,认识到同学们对学习用品消费比较严 串还余 几粒 ( 每 串 3 ,串 3 如 粒 串余 1 ) 粒 等 学 生 把 自 己在 现 实 生 活 中 发 现 的数 学 知
长 期 以 来 , 在 应 试 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育 观 念 的 支配 样 是 l 粒 , O 由于 串法 不 同 , 果 也就 不 同 , 结
学与生活 的关系 ,主动 地运用 数学观点 学意 义 ,从 而 真正 地 获取 知 识 。例 如 ,红 获得 解决 简单实 际问题的活动 经验和 方
分 析 生 活 现 象 ,从 而 自主 地 解 决 生 活 中 彤彤的糖葫芦学生买过吃过 ,教师可 以利 法 ,感 受 到 生活 与 数 学知 识 间 的联 系 。我
课 程 标 准 明 确 指 出 :“ 重 视 从 学 生 的 数学 知识提 供充分 的数 学事实 ,使他们 要 生 活 经 验 中 学 习 数 学 和 理 解 数 学 ” 因 通 过 观 察 、 实验 、猜 测 、验 证 、推 理 。 四 、 联 系 生 活 实 际 , 培 养 应 用 意 识

小学数学的研修日志(通用6篇)

小学数学的研修日志(通用6篇)

小学数学的研修日志(通用6篇)小学数学的研修日志1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要从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入手。

教师透过改善课堂教学设计,架设学生“知识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的桥梁,来重建学生的生活世界。

只有当数学不再板起面孔,而是与学生生活实际更贴近的时候,学生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才会进入数学学习的主角,才能学懂数学,真正感受和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与价值,增进的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一、数学问题“生活化”——让数学走进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就是让数学教学资料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延伸,让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入数学教学,让数学教学充满时代的气息和活力。

1、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小学数学中大部分学习资料都能够在生活中找到原型。

基于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他们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对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到亲切、有兴趣,我们在教学中应尽可能从学生的生活中提取数学学习的素材,使他们感受到课堂上学习的数学知识来自于生活,感知数学学习的价值,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学习数学儿童在以往的学习和生活中积累了一些经验,这些看似零散、无序、混沌、停留于表象的经验,往往是他们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重要资源。

二、生活问题“数学化”——让生活走进课堂1、眼中有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只有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周围事物,找出其中与数学有关的因素,提出用数学解决的问题,才能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2、学会用数学,让学生有机会解决具有现实好处的数学问题三、积淀生活回归数学——让数学教学更具“后劲儿”(1)学会解决问题的策略。

①画图的策略:由于小学生认识水平的局限,他们对符号、运算性质的推理可能会发生一些困难,如果适时的让他们自我在纸上涂一涂、画一画,能够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帮忙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因此我们认为,画图就应是孩子们掌握的一种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数学10大思维

数学10大思维

以下是我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从众多的思维中归纳总结和提炼出来的10种数学思维,希望对家长在指导孩子学习时有所助益:第一种转化思维第二种逻辑思维第三种逆向思维第四种对应思维第五种假设思维第六种类比思维第七种创新思维第八种系统思维第九种形象思维第十种灵感思维转化思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转化思维的现状在小学数学教材中,以章和节形式出现的数学知识是明线,连接所有章和节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暗线。

数数知识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目标,也是评价学习好坏的重要依据。

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学习的调味品,由于不系统,老师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学完后的感觉如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没有全局观。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点涵盖了计算、图形和实际应用三大类问题。

这三种问题中应用题最棘手。

其中一步应用题是属于最直白类型的,直接列算式写得数,而多步应用题往往不是直接通向问题的,它需要我们从给出的条件中得到新的信息,再逐步转化得到问题的最终答案。

很多学生失败也就在这里,看到陌生问题就放弃或直接求助于家长。

实际上,转化思维出了问题。

【例】:用简便方法计算19×27+190×5+19×23分析:这题可看成是由3个小算式构成的大算式,且每个小算式中都是两个数相乘的形式,这种特点比较适用于乘法分配律的逆用。

要想逆用乘法分配律,3个算式中得有相同的数,而这个题中没有,所以先要转化。

解:原式=19×27+19×10×5+19×23=19×27+19×50+19×23=19×(27+50+23)=19×100=1900●转化思维的定义转化思维,是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障碍时,通过改变问题的方向,从不同的角度,在分析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把问题转化成与它相近或对等的问题,寻求最佳方法,使问题变得更简单、更清晰。

【例】有黑白两种棋子共300枚,按每堆3枚分成100堆,其中只有1枚白子的共27堆;有2枚或3枚黑子的共42堆;有3枚白子与有3枚黑子的堆数相等。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化繁为简的几种策略-最新教育资料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化繁为简的几种策略-最新教育资料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化繁为简的几种策略化繁为简就是要简化教学流程,让学生在最简单的流程中主动获得最重要的知识,从而促进技能的提升,它是数学中常见的一种思想方法,也是一种最基本的解题策略,更是一种有效的数学思维方式。

化繁为简的应用能够改变数学教学的枯燥、乏味,能够更好地培养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萨拉?劳伦斯学院的院长哈罗德.泰勒曾言:“教师的责任就在于运用各种方法、手段让学生置身于一个可以活跃心灵以及充满智慧与人类经验的环境中."在数学教育过程中,教师面对的问题就变成了如何把枯燥的数学教学转化成学生能够乐于接受,并积极参与其中的教学形式,也就是如何灵活运用化繁为简思想。

繁也就是教学中的难点、复杂点,教师应在备课时深入专研教材,认真分析难点在何处,以及难点形成的原因.同时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那些知识点比较难以掌握,根据情况采用各种恰当的教法,对症下药,化解难点。

常用的策略有以下几种:一、巧妙利用多媒体使数学教学化繁为简著名教学家夸美纽斯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多媒体具备生动、形象、直观等特点,因而利用多媒体手段能够使学生更加快速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在重难点问题的转化方面多媒体的作用更为突出.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面对的最大问题是不能清晰地认识和掌握所教授的知识点。

而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面对学习内容由浅入深的问题,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

例如圆周长的定义、什么是半圆。

在向小学生介绍圆周长的定义时,可以设计一个flash动画,从一个起点开始一个不断运动的点以彩色的形式闪烁,直至终点,告诉学生们这个点运动的轨迹就是圆周长.面对这种抽象性的知识点,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动态形象的展示就能够将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地演示出来。

可以将知识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变抽象为具体,而且具有较强的刺激作用,能够使学生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二、教授学生化繁为简的思维方法化繁为简是一种具备逻辑思维的方式,小学生的思维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所以面临着不同的问题可能会有多种的思维方法,而作为教师又不能将自己的思维方式强加给学生。

初中数学的思维模式解析

初中数学的思维模式解析

初中数学的思维模式解析在初中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数学思维模式起着关键的作用。

数学思维模式是指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所采取的思路和方法。

它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基础,也是拓展数学思维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以初中数学的学习为背景,对数学思维模式进行解析。

一、逻辑思维模式初中数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学生需要运用逻辑思维进行推理和证明。

例如,在解决代数方程的过程中,需要运用逻辑推理将复杂的方程化简成简单的等式,从而得出方程的解。

逻辑思维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思维顺序,培养出合理的推理能力。

二、抽象思维模式抽象思维是数学思维的核心。

初中数学中存在大量的抽象概念和符号,并要求学生进行抽象思维的运用。

例如,在解决几何问题时,需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几何图形,并通过变形、相似等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抽象思维模式可以帮助学生从具体的问题中抽象出普遍的规律和性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创造力。

三、生活化思维模式初中数学强调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生活化思维模式是指将学习到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例如,在解决比例问题时,可以引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如货币兑换、食谱配料等,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概念和运用。

生活化思维模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四、探究思维模式探究思维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

初中数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思维和方法解决问题。

例如,在解决几何证明题时,学生需要根据已知条件,自行探索证明方法和路径。

探究思维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推广思维模式初中数学教学强调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推广思维模式是指将已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新的问题中,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解决应用问题时,常常需要将已有的知识进行推广运用,解决不同形式的问题。

推广思维模式可以促使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问题生活化复杂问题简单化作者:程瑞红单位:兴平市南市镇费家庄小学日期:2009年4月11日数学问题生活化复杂问题简单化2006年,我在兴平市双语小学任教,主代二,三,四年级数学。

本校属私立小学,生源比较复杂。

农村学生约占1/3,城市学生约占2/3。

且男生居多,女生少之。

二年级数学课本有这样一道题:有鸡兔同笼,现知道共有30个头,80条腿。

问有鸡多少只?有兔多少只?在这之前,我用这道题考过好几个中学生。

他们的答案几乎一致,通过设二元一次方程求解。

但是二年级的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有限。

只会简单的乘除法,一些复杂的加减法。

怎样用他们所掌握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怎样引导他们开动脑子,用自己的思维来理解问题?却很是困难。

我查找资料,钻研课本。

颇下了一番功夫,精心准备了教案。

信心十足的准备讲解这道题。

为了醒目,我将问题写在了黑板上。

如下图所示:“同学们,你们试着用自己的语言和想法,来理解这个问题”。

我先引导性发问。

“我知道,老师兔有两条腿,还有两只手”。

一个学生抢先回答。

“鸡也有两只手,有两条腿”又一个学生高兴的说。

我很是失望,但我还是掩饰了自己的情绪。

并没有立即纠正他们的错误。

我顺着他们的话题和思维,发问道,“你们是在哪儿看见有这样的鸡和兔呢?”“在电视上,动画片里”,同学们大声说。

“你们有谁在生活中,见过活生生的鸡和兔”我继续问道。

“老师,我在姥姥家的养鸡场里见过鸡”一个学生说:“鸡有两个翅膀,有两条腿,还有一个漂亮的大鸡冠”。

“同学们,你们在电视上和动画片里,看见的鸡和兔,是叔叔和阿姨用笔精心绘制的。

动画片的情节很是虚构,动物外形过分夸张。

但是生活中真正的鸡和兔不是这个样子的”。

我也不想讲解过多的动画片知识,以免增加他们理解的难度。

“到底是什么样子,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呢?”“想·····”同学们齐声说。

“那明天,我让你们见到真正的鸡和兔,好吗?”。

我适时的结束了今天的问题。

下课后,我的心情很复杂,过多的失望,少有的气愤,还有一丝惊讶夹杂其中,同时又有许多的疑问。

我平静了一会儿,梳理了一下思维,调整了自己的情绪。

仔细的细想了一遍学生们的回答,觉得是,‘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现在的孩子们,作业多,负担重。

接触生活,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很少。

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是经常吃过鸡肉和兔肉,但见过鸡和兔的机会却很是少。

即使在农村,散养鸡和兔的家庭也很少。

只有在养殖场里才有机会见到。

又加之现在的孩子,大多是通过电视和网络来获取信息的。

也难怪孩子们会那样回答。

从这里才能切实的体会到,小学数学教材改革的必要性。

让数学贴近真实的生活,回归现实生活。

让孩子们能在自己周围的生活里,发现数学问题,并学会用自己的思维来理解问题,用自己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同时,更能深切的体会到,教材改革并不是能解决所有问题。

我们教师的教学方法和习惯,也应该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教学工具也应该增加和更新。

利用电脑制作课件,充分利用和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

能将书本里的知识,和现实生活的两个不同的层面,利用多媒体教学,有机和谐的结合起来,这就是我们应该努力改进的方向。

这是从教的方面来改革的。

还应该从学的方面来改进。

教材改进了,教学方法也改进了。

但这还不够,还应该从学的方面改进,从学生自身抓起,这也离不开我们教师的引导和培养。

我们应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利用课外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去亲近大自然,体会生活,观察生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同时,在平时的教学中,还应该积极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生活的习惯,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我去农贸市场,特意买了一只小鸡仔和一只小白兔。

还买了一个笼子,是用细铁丝编织成的。

上面有个把,提着特方便。

第二天上课,我提着小笼子,里面的小鸡和小兔互相嬉戏,甚是可爱。

同学们看到后,一片惊叫声和欢呼声。

他们很是兴奋和激动,同学们这个说让我看那个说让我看嚷个不停。

“请大家静一静····。

大家仔细看看,这就是真正的小鸡和小兔,一定要仔细观呀。

看看小鸡和小兔到底有几条腿。

”我说道。

“小鸡有几条腿,有几只翅膀?小兔有几条腿?”。

过了一会儿,我特意大声的问到。

“小鸡有两条腿,还有两只翅膀,小兔有四条腿”|。

同学们笑呵呵地说道我顺着同学们的话题和思维,在黑板上快速的画了下面的图形。

“好了,同学们,现在静一静。

大家看黑板,我们用椭圆来代表头,用箭头来代表腿,”说完后我又快速的在黑板上画了下面的图形。

“同学们,你们看懂了吗?”,我指着黑板问道。

“能······”。

同学们大声说道。

“那谁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上图中什么是鸡,什么是兔?”我进一步提问到。

“老师,我来说,”。

一个同学抢先举手说。

“好啊!那你大声说出来”,我说。

“鸡有一个头,两条腿,还有两只翅膀。

兔有四条腿,一个头。

”,那个同学大声说。

“你回答的非常正确,”,我接过话题,顺势将话题转移到问题上来说:“哪好,咱们再来看看昨天讨论的问题”。

“有哪位同学能勇敢的站起来,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一遍昨天的问题呢”我鼓励性的问道。

“老师,我来说”,一个同学慢慢的站起来,小声说道:“有一笼鸡和兔,有30个头,有80条腿,问你有多少只鸡?有多少只兔?”。

“他说的很好,”。

我进一步启发道:“还有那位同学,能根据黑板上的图示将30个头画出来。

画的不好,不要紧,只要画的清楚就可以了。

同学们不要害羞吗,”。

我一边启发,一边鼓励道。

“老师,我可以试一下吗?”一个同学羞怯怯的说着,慢慢的站起来。

“大家快鼓掌欢迎····”。

我顺势大声鼓励道。

过了一会儿,他画好了。

画的虽然不很准确,但也很清楚。

我稍稍的将不太标准的椭圆改好,如下图所示:“同学们,总共有多少个头”,我问道“有30个头·····”,学生们大声说道。

“那好,还有那位同学,能勇敢的将80条腿装到头上去,不要害怕,装错了也不要紧吗,你可以按着你自己的想法试一下。

”我面带微笑,鼓励道。

“老师,我来,”,一个学生跑了上来。

他给每个头装上了四条腿,结果装到第21个头时,没有腿可以装了。

如下图所示:“同学们,你们说,有多少只兔呢?”我问道。

“有20个兔·····”学生们齐声答道。

我没有纠正他们的错误,顺着他们的思维接着问道:“那还有多少只鸡呢?”“还有10只鸡····”学生们说道。

“可是,那10只鸡没有腿啊?”,我反问道。

“老师,可以装啊”,学生们说。

“同学们,请注意看原题,只有30个头,80条腿。

我们现在时没有腿可以装了,刚才这位同学的装法对不对呢?”,我反问道::“那应该怎么装呢?”“我可以试一下吗?老师”,这时又一位学生说道。

“大家欢迎他上来给我们画一画”,我鼓励道。

他给每个头装了两条腿,结果装完头后,剩下20条腿。

他看了我一眼,摇摇头,下去了。

“同学们,现在黑板上共有多少只鸡呢?”我接着反问道。

“有30只鸡····”学生们答道。

、“同学们,你们再想一想,剩下的20条腿怎么办呢?”,我问道“老师,继续装吧,”。

“同学们,那应该怎么装呢,是一次装两条呢?还是一次装一条呢?”我启发性的问道:“谁能给大家示范一下呢?”。

“我来,我来····”,一个学生说。

他又在每个头上,续装了两条腿,装到第10个头时,刚好装完。

然后他笑着看了我一眼,很高兴的跑了下去。

“同学们,那为什么要继续装两条腿呢?而不是一条腿呢?”。

我故意问道。

“因为,只有鸡和兔,一个两条腿,一个四条腿。

没有三条腿的”。

学生们说道。

“同学们,你们说的非常正确”。

我接着问道:“那你们现在仔细的看看黑板上,共有四条腿的多少只?有两条腿的多少只呢?”。

“四条腿的10只,两条腿的20只”学生们说道。

“那到底有多少只鸡呢?有多少只兔呢?”我接着问道。

“有10只兔,20只鸡”。

学生们大声说道。

“那好!同学们会用算式将刚才的图形法,表达出来吗”我说。

“能········”,学生们齐声说。

这节课对我的启示非常深刻。

在今后的教学中,怎样将一个复杂的数学问题,用学生们能理解的方式表达出来,又怎样引导学生们的思维,来解决问题。

这就是我们教师今后努力工作和改进的方向。

通过,用图示法表述问题,用互动式,启发式教学方式来解决问题。

将一个复杂的数学问题,用简单的用图形表示出来。

用学生们能理解的方式表示出来。

将一个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通俗化,学生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