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汤证
谈小柴胡汤的加减证治
刘渡舟谈小柴胡汤的加减证治一柴胡加桂枝汤本方治少阳病兼见头痛、发热、脉浮等太阳表证,为小柴胡汤减去人参之碍表,加桂枝微发其汗而成.又能治少阳证兼有心悸、气上冲之证.张某,女,59岁.患风湿性心脏病.初冬感冒,发热恶寒,头痛无汗,胸胁发满,心悸.时觉有气上冲于喉,此时则更觉烦悸不安,脉结.辨证:少阳不和,复感风寒,且挟冲气上逆.治法:两解少阳、太阳,兼平冲气.处方:用小柴胡汤与桂枝汤合方.服三剂则诸证得安.二柴胡加芍药汤本方治少阳病兼见腹中痛,且有拘挛之感,按其腹肌而如条索状,此乃因肝脾不和,血脉拘挛所致.为小柴胡汤减去苦寒之黄芩,加平肝缓急而疏利血脉的芍药而成,又能治疗妇女气血不和的月经不调与痛经等证.郝某,女,学生,22岁.肝气素郁,经常胸胁发满,胃脘作痛,月经来潮时,则小腹拘挛作痛,脉弦细且直,舌苔薄白.辨证:肝气郁结,血脉不和.肝气郁则疏泄不利而胸胁发满,胃脘作痛;血脉不和则痛经而小腹拘挛.治法:疏肝和血止痛.处方:柴胡12克赤白芍各6克甘草6克党参6克生姜10克半夏10克当归尾10克泽兰6克.连服六剂,诸证即愈.三柴胡桂枝汤本方为小柴胡汤与桂枝汤的合方.治外有表证而见“肢节烦疼”,内有少阳气郁而见“心下支结”.故在小柴胡汤中加桂枝、芍药,使其外和营卫,内调气血,而病可愈.根据伤寒论的治疗精神,余用本方治疗下述三种病症每可取效.1.治早期肝硬化肝病患者,日久不愈,由气及血,由经及络,而出现腹胀,胁痛如刺,面色黧黑,脉来沉弦,舌质紫暗,边有瘀斑等证.化验检查,见白蛋白、球蛋白的比例倒置,麝香草酚浊度指数升高.临床诊断为早期肝硬化.用柴胡桂枝汤减去人参、大枣之补,另加鳖甲、牡蛎、红花、茜草、土鳖虫等专治肝脾血脉瘀滞、软坚消痞之药,有较好的效果.2.治关节炎兼肝气郁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有肢节烦疼,同时又因挟有肝气郁而胸胁苦满,或者胁背作痛等证,用柴胡桂枝汤疗效满意.3.治肝气窜肝气窜为民间土语而未见医籍记载.其证是自觉有一股气流在周身窜动,或上或下、或左或右,凡气窜之处,则有疼痛和发胀之感,此时患者用手拍打疼处,则伴有嗳气、打嗝,随之则其证得以缓解.此病多属现代医学所谓的神经官能症一类,以老年妇女为多见.初遇此证,使用逍遥散、柴胡疏肝散一类,效果都不理想.后想出柴胡桂枝汤法,可两调营卫气血,而能独切病情,试之果然有效,至今已治愈数人.四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根汤本方为小柴胡汤去半夏,并增益人参剂量,并加天花粉而成.治少阳病兼胃中津液耗伤而见口渴欲饮、舌红苔薄黄等症.临床使用,每于小柴胡汤中去半夏、生姜之燥,加天花粉以及麦冬、沙参等以滋津养液;若其人津气两伤、口渴为甚,则宜加重方中人参的剂量.本方亦治“糖尿病”辨证属少阳不和,胃热津伤者.五柴胡加茯苓汤本方为小柴胡汤去黄芩加茯苓而成.治少阳三焦不利,水邪内停为患,症见:小便不利,心下悸动不安,脉弦,舌苔水滑并具有少阳病主证者.故于小柴胡汤内去苦寒之黄芩以免伤阳,可加茯苓、泽泻以利小便,使水邪去则愈.此方若再加白术,亦治小便不利,大便作泻,口渴,心烦等证.由此可见,口渴一证,有津少和津聚之分,应从小便利与不利,舌苔薄黄与舌苔水滑上加以区分鉴别.六柴陷合方本方由小柴胡汤与小陷胸汤合方去人参而成.治少阳不和兼见胸热心烦、大便不畅、脉数而滑等症.又能治痰气火热交郁的胸痛、心下痛等证.服药后大便每多夹有黄涎,为病去之征.杨某,男,25岁.因奋勇救火,吸入亚硝酸盐类的气体而中毒.症见:胸满憋气,心下疼痛,口苦,时时泛恶,大便已五日未行.脉弦滑,舌苔黄白而略厚.住院注射美兰并输氧气抢救.辨证:此为肝之气机不利,痰气交郁于上、中二焦,故胸满及心下疼痛;少阳火郁,是以口苦而又时时作呕;大便五日未行,则六腑之气不得通顺,是以舌苔黄腻而不退.治法:疏解肝胆气郁,兼利痰火之结.处方;柴胡12克黄芩10克半夏10克黄连10克糖瓜蒌50克炙甘草6克党参6克枳实6克.服药后,大便得下,排出黏液物较多,随之心胸顿觉爽快,口苦乃减,呕吐得除.在中西医配合治疗下,终于转危为安.七柴胡姜味汤本方为小柴胡汤减人参、大枣、生姜,加干姜、五味子而成.治少阳不和兼寒饮束肺,肺气不温,津液不布而致咳嗽,舌苔白润,脉弦而缓之证.此方与柴陷合方相较,一治痰热,一治寒饮,两相对照则前后呼应.八大柴胡汤本方由小柴胡汤减人参、甘草,加大黄、枳实、芍药而成.治胆胃热实,气机受阻,疏泄不利而见大便秘结,胃脘疼痛,急不可待,且呕吐不止,口苦为甚,郁郁微烦,两胁胀痛,脉弦有力,舌苔黄腻等症.故不用参、草之补,而加大黄、枳实、芍药之泻,以两解少阳、阳明之邪.临床用以治疗急性胆囊炎、胆石症、急性胰腺炎、急性阑尾炎及其他急腹症而辨证属少阳不和、阳明热实者,每可取效,已被中西医所公认.赵某,女,13岁.患鼻衄不止,大便秘结,胸胁发满,口苦多呕,脉弦滑,舌苔黄.曾服龙胆泻肝汤不效.辨证:肝胃火盛,迫血上行.治法:泻肝胃之火,凉血而止衄.处方:柴胡10克黄芩6克大黄6克白芍12克丹皮12克枳实6克生牡蛎12克玄参12克.服一剂后,大便通畅,鼻衄未发,照方又服一剂而瘳.李某,女,20岁.产后20天,因与邻人争吵,气恼之余而发病.症见:精神失常,或骂人摔物,或瞋目握拳,但不付诸行动.口中念念有词,时或叫唱.烦躁不寐,七昼夜目不交睫,而精神不疲.西医治用“冬眠灵”等药,未能取效.患者两目发直,躁动不安,其家属称已数日不解大便,恶露亦停.脉弦滑有力,舌绛而苔黄腻.辨证:气火交郁,兼有瘀滞,肝胃皆实之证.治法:舒肝泻胃,活血化瘀.处方:柴胡12克大黄10克枳壳10克丹皮12克桃仁12克赤芍10克山栀10克菖蒲10克郁金10克香附10克半夏10克竹茹10克生姜12克陈皮10克.仅服一剂,则泻下黏腻黑色的粪便甚多.当夜即能入睡,且呼之不醒,竟有一日之久.寤而神志恢复,恶露亦下,从此病愈.九柴胡加芒硝汤本方由小柴胡汤剂量的一半,另加芒硝而成.治少阳不和兼有胃中燥热而见傍晚发潮热,两胁不适,口苦心烦等证.故用本方和解少阳兼以调和胃中燥热,然泻下之力为缓,不及大柴胡汤之峻.所用芒硝,在药煎好去滓后,于药汤内化开,再煮一二沸,下火后服用.十柴胡桂枝干姜汤本方由小柴胡汤减人参、大枣、半夏、生姜,加干姜、桂枝、牡蛎、天花粉而成.治胆热脾寒,气化不利,津液不滋所致腹胀,大便溏泻,小便不利,口渴心烦,或胁痛控背,手指发麻,脉弦而缓,舌淡苔白等症.故用本方和解少阳兼治脾寒,与大柴胡汤和解少阳兼治胃实相互发明,可见少阳为病影响脾胃时,需分寒热虚实不同而治之.余在临床上用本方治疗慢性肝炎,肝胆余热未尽而又伴有太阴脾家虚寒,症见胁痛、腹胀、便溏、泄泻、口干者,往往有效.若糖尿病而见少阳病证的,本方亦极合拍.刘某,男,35岁.缘患肝炎住某传染病医院.突出的症状是腹胀殊甚,尤以午后为重,坐卧不安,无法可解,遂延余会诊.切其脉弦缓而软,视其舌质淡嫩而苔白滑.问其大便情况,则每日两三行,溏薄而不成形,小便反少,且有口渴之证.辨证:肝病及脾,中气虚寒,故大便虽溏,而腹反胀.此病单纯治肝、治脾则无效.治法:疏利肝胆,兼温脾寒.处方:柴胡10克黄芩6克炙甘草6克桂枝6克干姜6克花粉12克牡蛎12克.连服五剂而腹胀痊愈,大便亦转正常.后用调肝和胃之药而善后.十一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本方由小柴胡汤减甘草,加桂枝、茯苓、大黄、龙骨、牡蛎、铅丹而成.治少阳不和,气火交郁,心神被扰,神不潜藏而见胸满而惊、谵语、心烦、小便不利等症,故用本方开郁泄热,镇惊安神.临床对小儿舞蹈病、精神分裂症、癫痫等,凡见上述证候者,使用本方往往有效.惟方中铅丹有毒,用时剂量宜小,不宜久服,且当以纱布包裹扎紧入煎,以保证安全.一男孩,患小儿舞蹈症,久治不愈.肢体躁动不安,夜间少寐而烦,脉来弦滑,舌苔黄腻.辨证:肝胆气火交迸而阳气不潜.处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原方.服药三剂后,烦躁得安,病减而能寐.遂去铅丹加生铁落,再进三剂而康复.以上概括介绍了柴胡汤类的加减证治.除主方小柴胡汤外,虽又列举十多方,仍为举一反三而设,不能尽全.其中也参以个人临床经验,如以下四个附方的内容则多为个人的体会,故与伤寒论所载也不尽全合.十二柴胡解毒汤本方由小柴胡汤减人参、甘草、大枣,加茵陈、土茯苓、凤尾草、草河车而成.治肝胆湿热日久成毒,蕴郁不解而见肝区疼痛、厌油喜素、多呕、体疲少力、小便黄短、舌苔厚腻等症.肝功化验则以单项转氨酶增高为多见.证为湿热内蕴,所以辨证的关键在于舌苔腻与小便黄短.本方是我临床多年所总结出的经验之方,可疏肝利胆,清热解毒,利尿渗湿,用于上述证候,疗效颇为显着.十三三石解毒汤本方由柴胡解毒汤加生石膏、滑石、寒水石、双花、竹叶而成.治肝炎患者湿热之邪较柴胡解毒汤证为重,大有痹郁不开之势.除见上述肝炎证候外,其人还见面色黧黑,或者面带油垢,虽患肝病,然体重非但不减,且有所增,背臂时发酸麻胀痛,舌苔厚腻,且服药难于褪落,脉弦缓等症.故用本方清热解毒,降转氨酶,兼退舌苔.这个方子,还有一段医话可述.1977年,我在某地开门办学时,曾诊一名慢性肝炎患者,见其舌苔厚腻,小便黄短,遂予柴胡解毒汤,似成竹在胸,料其必效.岂知服药六剂,诸证未减,腻苔依旧.转予方中增入芳香化浊之品,仍无济于事,竟几易其方,几经失败.阅温病条辨治暑温的三石汤,乃是微苦辛寒兼芳香之法,用辛凉以清热透邪,芳香以败毒化浊,对湿热胶结,热重于湿者颇为适宜,且与此证也甚合拍.遂将柴胡解毒汤与三石汤合方化裁,患者仅服药三剂,腻苔即退,而诸证也减,此即三石解毒汤之由来.可见书不可不读,而病也不可不看,读书与诊病相结合,才会有所提高与发展.十四柴胡茵陈蒿汤本方由小柴胡汤减人参、甘草、大枣,加茵陈、大黄、栀子而成.治湿热之邪蕴郁肝胆,胆液疏泄失常,发为黄疸,症见:一身面目悉黄,色亮有光,身热心烦,口苦欲呕,恶闻荤腥,体疲不支,胁疼胸满,不欲饮食,小便黄涩,大便秘结,口渴腹胀,舌苔黄腻,脉来弦滑等,实即现代医学所谓之急性黄疸性肝炎.本方有清利肝胆湿热之功,对于此证,往往数剂即可收效.但黄疸虽退,而小便黄赤未已,或大便灰白未能变黄,仍不可过早停药,应以彻底治愈为限,以免病情反复而不愈.十五柴胡鳖甲汤本方由小柴胡汤减大枣,加鳖甲、牡蛎、丹皮、赤芍而成.治少阳不和兼见气血瘀滞所致胁下痞硬、肝脾肿大等症,故去大枣之壅塞,而加活血化瘀、软坚消痞之药.对兼有低热不退者,于方中减去人参、生姜、半夏也每能收效.王某,男,32岁.患慢性肝炎,症见肝脾肿大,心烦口渴,夜不成寐,腹胀而大便干燥.脉弦细而数,舌质红绛而无苔.辨证:阴虚阳亢,血脉瘀滞,故口渴,心烦而寐差.脉弦细数,舌红绛,亦为阴虚之确征.处方:柴胡6克鳖甲15克牡蛎15克丹皮10克赤芍10克花粉10克麦冬10克生地10克红花6克茜草6克以此方加减进退,约服60余剂,病情逐渐好转,终于治愈.十六柴白汤本方由小柴胡汤减半夏、生姜,加生石膏、知母、粳米而成.治疗少阳不和兼阳明热盛而见大热、大烦、大渴,汗出而大便不秘,舌苔黄,口中干燥等症.对“三阳合病”而以烦热、口渴为甚的,当属首选之方.秦某,男,30岁.因患高烧就诊,患者体温持续在39.6~40℃,西医检查:心肺正常,肝脾未触及,肥达反应阴性,未找到疟原虫,用过多种抗生素及解热药物无效,转中医治疗.余切其脉则弦细而数,问所苦则称头痛,周身酸楚,骨节烦痛,伴有寒战,且口中干渴,发热有汗.视其舌,则苔白黄厚腻,咽峡红肿.余问同道胡君:此何病耶曰:此湿温也.应以何法治之曰:藿、佩化浊,滑石清热,杏、苡利湿何如曰:诚如君言,然湿不但在卫,且已进入气分,大有化热之势,故已弥漫三焦,而有“三阳合病”之象,治当以柴白汤佐以化湿为宜,若用香燥之药,恐反助热.处方:柴胡12克黄芩10克知母10克生石膏30克板蓝根12克苍术6克草果6克.水煎一剂,分两次服,药后即热退汗止,从此获愈.。
小柴胡汤
+病因:《伤寒论》97条说:“血弱气尽,胰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飞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说明了少阳病乃由气血虚弱,抗邪不足,以致邪气内传留于半表半里,搏结不散,正邪交争,而出现“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以及“口苦、咽干、目眩”使使等证。
+小柴胡汤原为“少阳病本证”而设。
少阳病之成因,即为人体气血虚弱,阳气失于卫外机能,膝理疏松,外邪乘虚而入,邪气与正气相争于少阳半表半里部位所致。
胆寄少阳相火,邪入少阳,正邪相争,造成相火内郁,气机枢转失于调畅,甚则可以横逆犯脾胃,木土同病。
+邪入少阳,不外是本经自病,或它经传来。
所以少阳病有从太阳之表而来者,有自发于少阳者,也有阳明病欲解而外达至少阳。
但这不只限于此二经,其他经脉脏腑也能互相传变,只是少阳病与太阳、阳明、厥阴关系更为密切。
+主症:+小柴胡汤证的症状是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等。
病机:寒热往来:因病在少阳半表半里,枢机不利,正邪分争,正胜则热,邪胜则寒,寒热交替出现。
所以往来寒热是少阳病主要症状。
往来寒热者,邪入躯壳之里,脏腑之外,夹两界之隙,所谓半表半里,少阳所主之部位。
故入而并于阴则寒,出而并于阳则热,出入无常,所以寒热间作,发无定时。
胸肋苦满:少阳胆腑受邪,胆火上炎,胆热上蒸则口苦。
热伤津液则咽干。
肝胆相连,目为肝窍,邪热循经上扰则目眩。
足少阳之脉,下胸中,贯隔,络肝属胆,循胁里,邪犯少阳,经气不利,故见胸胁苦满。
默默不欲饮食:胆火内郁,邪热干扰胃腑,气机不畅则神情默默不欲饮食。
心烦、喜呕:胃气上逆,失其和降则呕,心神被扰则烦。
证型:小柴胡汤证主要分为1、少阳病本2、少阳阳明合病,病偏少阳证3、三阳合病,病偏少阳4、肝脾不和5、肝热犯胃证6、湿热黄疽7、热入血室证等方面。
+小柴胡汤方的禁忌+治法邪在太阳当用汗法以解其表病在阳明,当用下法以治其里而病邪在少阳,邪正相持于半表半里之间,就不能用汗法或下法来治疗。
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小柴胡汤,是一种方剂,属中药类,源自《伤寒杂病论》。
其功效主要是和解少阳,和胃降逆,扶正祛邪。
一、来源汉代张机(仲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治中》。
二、组成柴胡(24g);黄芩(9g);人参(6g);半夏清,(9g);甘草炙,(5g);生姜切,(9g);大枣擘,(4枚)。
三、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四、主治1、少阳病证。
邪在半表半里,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2、妇人伤寒,热入血室。
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或疟疾,黄疸等内伤杂病而见以上少阳病证者。
五、加减1、呕逆加生姜、陈皮。
2、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蒌。
3、渴者去半夏,加花粉。
4、若不渴,外有微热,去人参,加桂枝,覆取微汗。
5、咳嗽去参、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
6、虚烦加竹叶、粳米。
7、齿燥无津加石膏。
8、痰多加栝蒌、贝母。
9、腹痛去黄芩,加芍药。
10、心下痞,去大枣、加牡蛎。
11、心下痛,加青皮、芍药。
12、)心下悸,小便不利,去黄芩,加茯苓。
13、本经头痛加川芎。
14、发黄疸加茵陈。
六、方义1、胆为清净之府,无出无入,其经在半表半里,不可汗吐下,法宜和解。
邪入本经,乃由表而将至里,当彻热发表,迎而夺之,勿令传太阴。
2、柴胡味苦微寒,少阳主药,以升阳达表为君。
黄芩苦寒。
以养阴退热为臣。
半夏辛温,能健脾和胃,以散逆气而止呕。
人参、甘草,以补正气而和中,使邪不得复传入里为佐。
邪在半里半表,则营卫争。
故用姜、枣之辛甘,以和营卫为使也。
七、变化方1、本方以前胡代柴胡,名小前胡汤(崔氏),治同。
2、本方加陈皮、芍药,名柴胡双解散,治同。
3、本方加芒硝,名柴胡加芒硝汤。
4、本方加桂枝,名柴胡加桂枝汤,治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
外证未去者。
5、本方除黄芩、甘草,加桂枝、茯苓、龙骨、牡蛎、铅丹、大黄,名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身重不可转侧。
2小柴胡汤方剂学解读
类方比较
病因
小柴胡汤
伤寒之邪
蒿芩清胆汤
湿热之邪
病机
气郁化热 津停成痰 正气不足
气郁(轻) 痰热(重) 无正气不足(纯实证)
LO配R伍EM
柴胡+黄芩 半夏+生姜 参姜草枣
青蒿+黄芩 温胆汤 碧玉散Fra bibliotek病因病机
病位
头(巅顶两侧)、耳目、甲状腺、乳房、 胸胁、少腹、绕阴器
小 妇人热入血室 变证
柴 胡
伤寒少阳证
本证
少阳 肝胆三焦
汤 疟疾、黄疸 异证 传
变
气郁:胀满痛-口苦、咽干-化热 津停:痰湿饮-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
心:心烦、少寐、癫痫狂 肺:咳喘哮(肝气犯肺) 脾:痛泄 胃:呕、嗳气、不欲食 肾:男科、妇科
方解
主入肝胆少阳三焦① 善于清三焦之郁热且不伤正②
黄芩-3两
参、姜、草、枣 仲景补益团队① 益气健脾和胃(太阴)②
柴胡-重用半斤 ①主入少阳肝胆三焦 ②外可透邪且不伤正 ③内可疏肝理气解郁
半夏、生姜 ①仲景小半夏汤 ②化痰、和胃、降逆、止呕
临床应用
1 妇人经期、妊娠、产后感冒主打方 发作性、有时间规律的疾病(过敏性、季节性等) 2
小柴胡汤证医案七则
《小柴胡汤证医案七则》是书写于明代的一部临床实践案例集,由明代著名医家任弼时编写,共收录了七例小柴胡汤证医案。
第一例:郭杰,男,50多岁,腹中满闷,胸膈有痛,头重不易抬,痰稠,脉沉紧。
经任弼时诊断,为脾胃气滞证,给予小柴胡汤治疗,病情得到缓解。
第二例:男子,60多岁,腹中满闷,胸膈有痛,口苦咽干,脉细涩,经任弼时诊断,为脾胃虚寒证,给予小柴胡汤治疗,病情得到缓解。
第三例:男子,50多岁,腹中满闷,头重,口苦胃热,脉沉紧,经任弼时诊断,为脾胃气滞证,给予小柴胡汤治疗,病情得到缓解。
第四例:女子,50多岁,腹中满闷,胸膈有痛,面色苍白,口苦咽干,脉沉紧,经任弼时诊断,为脾胃虚寒证,给予小柴胡汤治疗,病情得到缓解。
第五例:男子,50多岁,腹中满闷,口苦咽干,胸膈有痛,脉细涩,经任弼时诊断,为脾胃虚寒证,给予小柴胡汤治疗,病情得到缓解。
第六例:男子,60多岁,腹中满闷,头重,口苦胃热,脉滑,经任弼时诊断,为脾胃气滞证,给予小柴胡汤治疗,病情得到缓解。
第七例:男子,40多岁,胸膈有痛,口苦咽干,腹中满闷,脉细涩,经任弼时诊断,为脾胃虚寒证,给予小柴胡汤治疗,病情得到缓解。
从上述七例中可以看出,小柴胡汤在治疗脾胃阴虚证方面具有很好的疗效。
小柴胡汤的主要原料有枳实、桂枝、芍药、川芎、茯苓等,具有温中安脾、宣肺止咳、消胀止痛的功效。
小柴胡汤可以温中益气、祛寒消痛、行气止痛、消寒透热,对各种脾胃阴虚证有特殊疗效。
小柴胡汤广泛用于治疗脾胃阴虚证,但也不能滥用。
用药时应根据病情制定正确的用药方案,避免用药过量,以免影响疗效。
因此,治疗脾胃阴虚证时,应选择正确的药物,加以合理的用药,才能达到最佳疗效。
小柴胡汤的组成、主治、功用及方解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小柴胡汤的组成、主治、功用及方解出处:《伤寒论》: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组成:柴胡30g,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炙)、生姜(切)各9g,大枣(擘)4枚。
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1)伤寒少阳病证。
邪在半表半里,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2)妇人伤寒,热入血室。
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
3)疟疾,黄疸等内伤杂病而见以上少阳病证者。
方解:本方多由邪在少阳,经气不利,郁而化热所致。
治疗以和解少阳为主。
少阳经病证表现为三焦经以及胆经的病证。
少阳病证,邪不在表,也不在里,汗、吐、下三法均不适宜,只有采用和解方法。
本方中柴胡苦平,入肝胆经,透解邪热,疏达经气;黄芩清泄邪热;法夏和胃降逆;人参、炙甘草扶助正气,抵抗病邪;生姜、大枣和胃气,生津。
使用以上方剂后,可使邪气得解,少阳得和,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得和,有汗出热解之功效。
配伍特点:柴胡苦平升散,黄芩降泄,二者配伍,为和解少阳的基本结构。
和解少阳为主,兼补胃气;以祛邪为主,兼补正气。
邪气得解,胃气调和。
加减:若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楼实清热理气宽胸;若渴,去半夏,加天花粉止渴生津;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柔肝缓急止痛;若胁下痞梗,去大枣,加牡蛎软坚散结;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利水宁心;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解表;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温肺止咳。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Nur für den pers?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обучения,дл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вкоммерческихцелях.以下无正文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小柴胡汤证》课件
1
组成
黄芩、柴胡、半夏、干姜、人参、甘草、大枣、生姜。
2
性质
苦、凉、微微味甘,有清热解毒、升阳发汗、调和营卫的功效。
3
经脉
肝经、脾经、胃经。
小柴胡汤的疗效和适应症
安抚情绪
用于心理不适、郁闷、焦虑、 失眠等。
缓解症状
用于感冒、发热、头痛、咳嗽 等症状。
抗炎消肿
用于肝炎、胃炎、口腔溃疡、 湿疹等炎症性疾病。
深入探究小柴胡汤原理
探寻小柴胡汤的药物发挥功效 的生物学机制,揭示其在分子 水平上的影响,从而推进小柴 胡汤研究的现代化进程。
打通中医药服务链条
建立中医药服务体系,提高患 者的诊疗体验。促进传统中药 与现代医学的融合,拓展中医 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小柴胡汤证》PPT课件
欢迎来到我的课件!今天我将带你们探讨小柴胡汤的历史、组成、疗效、用 法和现代研究。
小柴胡汤的发展历程
汉代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首次记录了小柴胡汤的方剂。
清代
名医吴鞠通在《金匮要略》中详细描述了小柴胡汤的药性和用法。
现代
小柴胡汤作为一方古方药,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
小柴胡汤的组成和性质
小柴胡汤与中医药现代化的探讨
1
传统疗效继承
通过研究小柴胡汤的组成和药效,拓
现代科技支持
2
展其治疗领域和新适应症。
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研究小柴胡汤 的药效和适应症,开发新型剂型和用
法。
小柴胡汤在未来的研究方向
根据患者病因进行精准 匹配
结合现代基因检测技术和中医 辨证论治理论,精准对接患者 症状、病因和药物反应,提高 小柴胡汤的临床治疗效果。
小柴胡汤的制备方法和用药注意事项
小柴胡汤的适应证七个和解方剂
第49讲:《小柴胡汤》的适应证(2)大家好,我们上课。
我们上一次课主要讲了《小柴胡汤》的适应证之一,第96条。
第96条讲得是少阳经腑受邪、枢机不利而出现的一组证候,它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为主证。
如果我们要把在少阳病篇提纲证所说的口苦、咽干、目眩结合起来的话,这就是少阳病的七个主证:“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
再加上我们前面提到的脉弦细,它是少阳病的主脉。
这七个主要症状,和一个主脉,我们应当把它的症状表现,把它的每个症状的病机,都应当娴熟于胸中,都应当很好的掌握。
少阳枢机不利,使用的治疗方剂是《小柴胡汤》《小柴胡汤》这张方子,是七个药所组成的。
柴胡和黄芩,柴胡解经邪,黄芩清腑热,针对了少阳病经腑同病的第一个特点。
柴胡疏气郁,黄芩清胆热,针对了少阳病容易气郁、容易化火的第二个特点。
所以柴胡和黄芩这两个药是《小柴胡汤》中的,最主要的一组配伍。
01.40,至于半夏和生姜,它们的作用有三点,第一点这两个药都是辛味的,辛可以散,助柴胡以疏通少阳气机的郁结。
第二个功能,这两个药都是化痰、消饮、去水的,针对了少阳病三焦水道失调以后,容易化饮、生痰、生水的这样病理的特点。
然后半夏和生姜还有和胃降逆止呕的作用,针对少阳病胆热最容易犯胃,胆热犯胃,胃气上逆就出现了喜呕、多呕、善呕这样的症状。
可见第二组药在治疗少阳病的过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组药是人参、甘草、大枣,说它是半个《理中汤》也可以,说是半个《四君子汤》也行,在治疗发热性疾病的时候,用上三个补气的药,它的作用,一是助少阳正气以袪邪,因为我们说了少阳是个小阳,是不弱阳,少阳阳气抗邪的能力不足,所以在三个补气的药,在柴胡的带领下可以助少阳正气以袪邪。
另外在《金匮要略》里、《难经》里都有“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这样的话。
少阳之邪不解,少阳阳气又比较弱小,邪气很可能由阳入阴,而少阳传入太阴。
所以在《小柴胡汤》这张方子之中用了三个补气的药,也有补太阴脾气,防止邪气内传太阴的这种预防作用。
小柴胡汤证运用发挥
l 68 ・ 4
中国 中 医 急症 2 0 0 8年 l 第 1 0月 7卷 第 l O期 J T M O t2 0 , o.7 N .0 E C c.0 8 V 11, o 1
觉热感冷感交替 ; 或面红烦热 , 而又畏风怕冷 ; 或内心热 又四肢
小柴 胡 汤证 运用 发挥
陈五 一
中 图分 类 号 : 2 95 文 献 标 识码 : R 8 . B 文 章编 号 :04—7 5 2 0 )0—16 0 10 4 X(0 8 1 4 8— 2
冷 ; 上 热 下 寒 ; 覆 被 则 燥 热 , 汗 非 汗 , 去被 又觉 寒冷 至 或 或 似 而
骨, 肌皮栗起 ; 或阵热汗出身冷等。 2 2 胸胁苦满 是指胸隔间和胁肋下气胀 不适感 , . 多见 内伤 杂证 。 可见胀痛 、 闷痛 、 硬满 、 压痛 , 或见女性乳房胀 痛 、 结块等 ,
此 为少 阳经 脉 感 邪 以致 经 气 不 利 所 致 。 此证 有 虚有 实 , 则 隐 虚
痛、 闷滞 、 多属气血虚 ; 实则窜 痛 、 胀痛 、 满闷 , 均应 以小 柴胡汤
加减 , 之利之。 疏
f 键 词 】 小 柴 胡汤 证 关
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用
小柴胡汤在临床中使用非常广泛 , 关键在于把握病机 , 理 解方药 , 结合 临床 , 才能拓宽使用范围 , 而获得满意疗效 。
气升发条达 ; 胆腑储藏精 汁 , 其气疏泻降下 。 二者与脾 胃的关 系
为, 肝协助脾升散水谷精微于肺 , 胆协助 胃腐熟水谷而降浊于 大小肠。若 肝胆气逆 , 脾气下 陷则食少纳呆 , 腹痛肠呜泻下 ; 胃
气 上逆 则 呕 吐 、 逆 、 酸 、 呃 泛 胃痞 、 胃痛 。 肝 胆 实 是 调 节 中焦 睥 故
小柴胡汤方剂配方
小柴胡汤方剂配方小柴胡汤【方剂出自】小柴胡汤,出自汉·张仲景《伤寒论》【配方组成】柴胡半斤(24克);黄芩三两(9克);人参三两(9克);半夏半升,洗(9克);甘草三两,炙(6克);生姜三两,切(9克);大枣十二枚,擘(4枚)。
【用法用量】上七味,以水一斗三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和解少阳。
【主治】1.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于,目眩,舌苔薄白,脉弦。
2.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
3.黄疸、疟疾等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方解】小柴胡汤证为正虚邪入,邪犯少阳所致。
少阳位于太阳、阳明表里之间,邪犯少阳,邪正相争,正胜欲拒邪出于表则热,邪胜欲入里并于阴则寒,故往来寒热;足少阳经脉起于目锐眦,循胸胁,邪在少阳,经气不利,化热上炎,致胸胁苦满、心烦、口苦、咽干、目眩;胆热犯胃,胃失和降,故默默不欲饮食而喜呕;若妇女经期,感受风邪,热与血结,血热瘀滞,疏泄失常,故经水不当断而断、寒热发作有时;黄疸、疟疾见有少阳证,亦属本方证的范畴。
此时,邪在表里之间,则非汗、吐、下所宜,故唯宜和解之法。
方中柴胡苦平,入肝胆经,为少阳经之专药,既透泄少阳半表之邪外散,又疏泄少阳气机之郁滞,为君药。
黄芩苦寒,清泄少阳半里之热,为臣药。
君臣相配,使少阳之邪外透内清,是和解少阳的基本结构。
胆气犯胃,胃失和降,佐以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且生姜又制半夏毒;邪入少阳,缘于正气本虚,故又佐以人参、大枣益气健脾,既扶正以祛邪,又御邪内传。
炙甘草助参、枣扶正,且能调和诸药,为使药。
诸药合用,以和解少阳为主,兼和胃气,使邪气得解,枢机得利,胃气调和,则诸症自除。
【临床运用】1.用方要点:小柴胡汤为治疗伤寒少阳证的基础方,又是和解少阳法的代表方。
临床应用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苔白,脉弦为辨证要点。
如何辩证小柴胡汤证
如何辩证小柴胡汤证
小柴胡汤证是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一种常见病证,其辩证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症状表现:
往来寒热:患者自觉身体发热、怕冷交替出现,这是小柴胡汤证的核心症状。
胸胁苦满:患者感到胸闷、胁肋部胀痛或不适,这与肝胆气机不畅有关。
默默不欲饮食:食欲减退,精神不振,或烦躁易怒。
心烦喜呕:因肝胆气机不畅而致,表现为心烦不安,喜欢呕吐。
口苦咽干:由于肝胆气郁,胆汁上逆所致。
苔白:舌苔白滑,多为湿阻中焦。
脉弦:脉象弦紧,多为肝胆气郁。
2. 病因病机:
外感风寒湿邪,或内伤饮食劳倦。
3. 治则治法:
和解少阳,清热疏肝。
通过调和少阳之气,清热疏肝,达到治疗的目的。
4. 方剂选用:
小柴胡汤是治疗小柴胡汤证的经典方剂。
其方剂组成包
括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等。
辩证小柴胡汤证时,需要综合患者的症状、体征、病史等多方面信息,并结合医生的经验和判断,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
同时,辩证后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设计。
因此,建议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诊疗。
小柴胡汤的功效和作用
小柴胡汤的功效和作用小柴胡汤的基本信息:【方名】小柴胡汤。
【汉语拼音】Xiao Chai Hu Tang。
【处方】柴胡 12克;黄芩 9克;人参 6克;半夏 9克;炙甘草 5克;生姜 9克;大枣 4枚。
【功能主治】和解少阳,兼和胃降逆。
1伤寒少阳证。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2妇人伤寒,热入血室,以及疟疾、黄疸与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二次,分二次温服。
是什么?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小柴胡汤【处方】柴胡三钱人参二钱黄芩二钱半夏一钱半甘草一钱【功能主治】治伤寒,寒热如疟,胸膈满痛,小便不利,大便涩【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三片,红枣二枚,煎至一钟,不拘时服【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小柴胡汤【处方】半夏汤洗七次,焙干二两半柴胡去芦半斤人参、甘草炙、黄芩各三两【炮制】上为粗末【功能主治】治伤寒、温热病,身热恶风,颈项强急,胸满胁痛,呕哕烦渴,寒热往来,身面皆黄,小便不利,大便秘硬,或过经未解,或潮热不除;及瘥后劳复,发热疼痛;妇人伤风,头痛烦热;经血适断,寒热如疟,发作有时;及产后伤风,头痛烦热,并宜服之【用法用量】每服三大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枣一个,擘破,同煎至七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
小儿分作二服,量大小加减【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伤寒论》:小柴胡汤【处方】柴胡12克黄芩9克人参6克半夏洗9克甘草炙5克生姜切9克大枣擘4枚【功能主治】和解少阳,治伤寒少阳证。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疟疾、黄疸与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用法用量】上药七味,以水1.2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再煎取300毫升,分两次温服。
若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楼实1枚;若渴,去半夏,人参加至9克,栝楼根12克;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9克;若胁下痞梗,去大枣,加牡蛎12克;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12克;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6克,温覆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5克,干姜5克【备注】方中柴胡清透少阳半表之邪,从外而解为君;黄芩清泄少阳半里之热为臣;人参、甘草益气扶正,半夏降逆和中为佐;生姜助半夏和胃,大枣助参、草益气,姜、枣合用,又可调和营卫为使。
小柴胡汤临证应用三则
C H 1 N A’ s N A T U R OP A T H  ̄D e c 2 0 1 3 . V o 2 l 1 N o 1 2
细 。中 医辨 证 : 肝 郁 脾 虚 。治法 : 疏肝 和 胃 , 健脾 理 气 。
小 柴 胡 汤 临证 应 用 三则
烦躁 , 胃脘 畏 凉 , 面 色 青 黄不 荣 , 舌 红苔 白 , 寸 口关 脉 弦 细 。中医 辨证 : 气郁 痰 阻 。治 法 为理气 化痰 , 降 逆止 呕 。 处方 : 小柴 胡 汤加 味 : 柴胡 1 5 g , 姜半 夏 1 5 g , 黄芩 1 5 g ,
旋覆花 3 O g , 代 赭石 1 0 g , 生姜 1 0 g , 党参 1 0 g , 枳 实 1 0 g , 竹茹 1 0 g , 炙甘 草 1 0 g 。3剂 , 水 煎服 , 每 日 2次 。 2 0 1 2年 5月 1 6日二 诊 : 患者恶心 呕吐止, 头 痛 减 轻, 仍 颈项 部 不适 , 口苦 , 便溏 , 舌红 苔 白 , 脉 弦细 。前方
每 月发 作 3次 , 用 西 药 控制 头痛 , 每次 大 约 持续 6 d , 西
医以神 经性 头痛及 偏 头痛 治疗 效果 不显 , 患 者平 素排 便 规律 , 便溏 , 睡 眠差 , 饮食 可 , 月经 规律 , 刻下 除 恶心 呕吐 外, 左 太 阳穴胀 痛 , 后头 连项 部麻 木感 , 口苦 、 咽干 , 时有
按: 痞 满一 证 , 当在 心 下 , 之濡 无 痛 , 为 中焦 气 机
患者, 女, 4 5岁 , 2 0 1 2年 5月 1 3日初 诊 。患 者 恶 心、 呕 吐间 断发 作 1 3年 。1 3年 来 反 复 发 作 恶 心 呕 吐 ,
小柴胡汤的使用攻略
小柴胡汤的使用攻略详细辨证点1。
心烦喜呕:孩子吐了,马上想到少阳的小柴胡汤证。
特别是容易来一下“恶”的,恶心到要吐的表情,也同样是马上想到少阳的小柴胡汤证。
伤寒条文“呕而发热,小柴胡汤主之”。
又发烧又有呕吐,或者又发烧又有恶心的情况,用小柴胡没错了。
2。
往来寒热:见太多妈妈说,孩子白天发烧温度不高,晚上又烧到很高。
这就是往来寒热了。
不是说一定要一阵子冷一阵子热才是往来寒热。
我自己的孩子经常是,早上发烧比较低,下午睡完午睡又升到很高,一直烧到凌晨4-5点。
见到以上1,2点同时两点出现,可以十分肯定是要用小柴胡汤了。
即使只有一点出现,也已经是小柴胡证。
下面的症状可以帮助更加肯定地判断自己没错。
3。
胸协苦满:孩子说肚子不舒服,可以摸着他身上的各个部位问他,“是这里痛”吗?小腹,肚脐周围,胃和协下部分等。
胃协处,马上想到小柴胡汤。
(如果能够确定孩子是在协下痛,也可以肯定是小柴胡了。
只是因为很多孩子说不清楚,还有不会说话的孩子,所以这点我放兼证了。
**有只出现这个症,别的几点都没有,也记得用小柴胡。
)4。
默默不欲食:我孩子得到小柴胡证的时候,总是精神很不好,烧比较低的时候还能玩一下,烧比较高的时候就老要睡,睡睡还难受到要哭。
心情很不好。
胃口也很不好。
这时我全天只给喝白粥。
5。
口渴情况:有时候他说要喝水,可是给水他喝,他常常只喝一小口,就说,够了。
6。
嘴唇颜色会很红,舌尖外围有点红。
舌苔通常是薄白的。
使用功略:1。
买冲剂的小柴胡,不能按说明书来用。
象我家孩子30多斤,我一次起码冲一包,一天起码喝3包到4包。
而且冲剂止呕的效果不好,如果呕吐很激烈的话,最好还是用煎剂。
止呕用生半夏效果是最好的。
2。
柴胡的量要够大。
伤寒论里面,桂枝,白芍等等都只是用到3两。
柴胡用到8两那么多。
所以柴胡就是要量够大,这才是用在少阳证的柴胡用量。
我曾白痴地用3g柴胡来熬小柴胡汤,结果喝了完全无效。
所以按原书的配比的大量是非常重要的。
【大小柴胡汤的主证】
小柴胡汤八大主证
:口苦、咽干、目眩、脉弦、往来寒热、胸胁胀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但见一症就可以使用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七个兼证
: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
大柴胡汤四大主证
:心下急、满痛、痞硬;往来寒热、发热汗出不解;郁郁微烦;呕不止、呕吐而下利。
上腹部按之满痛为主证。
1、按之心下满痛。
心下急迫硬满疼痛,按之疼痛加重。
心下及其两侧拘急、硬满、疼痛或按之疼痛者。
心下为剑突下三角区,从剑突至两肋弓下的整个上腹部。
大柴胡汤证是上腹部满痛,大承气汤证是脐周极其胀满有力,桃核承气汤证是下腹部压痛。
2、呕吐而下利者,或呕不止,心下急者。
呕吐是胆胃气上逆,是呕吐综合症,嗳气、反酸、腹胀、进食后症状加重、流口水、夜半口干苦、晨起咽喉有黄粘痰、口臭等。
小柴胡汤证呕吐程度轻,心烦喜呕干呕,生姜三两;大柴胡汤证呕吐剧烈,呕不止,生姜五两。
3、郁郁微烦。
精神心理症状,抑郁、焦虑、失眠等。
头痛、眩晕、麻木、震颤、昏迷、半身不遂等神经系统症状。
4、往来寒热、发热汗出不解。
往来寒热,是发冷发热持续反复较长的时间。
发热汗出不解,指内有积热。
方剂学之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伤寒论》)[组成]柴胡半斤(24g)黄芩三两(9g)人参三两(9g),甘草炙,三两(9g) 半夏半斤9g 生姜切,三两(9g)、大枣擘,十二枚(4枚)[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1.伤寒少阳证。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
2.热入血室。
妇人伤寒,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
3.疟疾、黄疸以及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I方解]本方所治少阳病为伤寒邪传少阳,邪正相争华表半里所致。
少阳为与阳之少阳4枢,位于半表半里,伤寒邪犯少阳,正邪相争,正欲抗邪出其表,邪欲胜正以人里,故往太阳来寒热;足少阳胆经起于目锐眦,循胸布胁,邪犯胆经则经气不疏,胆热循经上炎,故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脉弦;胆热犯胃,胃失和降,故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
若妇人经期感受风邪,邪热内传,热与血结,故可见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
本证邪不在表,又非里证,而在表里之间,非开、吐、下三法所宜,据证立法,宜和解治之。
方中柴胡苦辛微寒,轻清升散,清解透达少阳之邪,并能疏泄气机之郁滞,为君药)黄芩苦寒,清泄少阳之热,为臣药,君臣相合,一散一一清,相使为用,和解少阳。
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人参、大枣益气健脾,扶正祛邪,皆为佐药,炙甘草助参、枣扶正,并调和诸药,为使药。
诸药合用,以和解少阳为主,兼补胃气,使半表半里之邪得解,少阳枢机得利,上焦通而胃气和,则诸症自除。
本方配伍特点有二:一是疏透方清泄结合,柴胡与黄芩相使为用,构成和解少阳的核心配伍;二是在祛邪之中兼以扶正,人参、大枣、炙甘草扶正以御邪传。
本方煎服方法独特,强调“去滓再煎”,既使药性更加醇和,作用和缓持久,又使药液浓缩,服用量少,减少汤液对胃的刺激,对区吐患者尤为适宜。
小柴胡汤为和剂,服后一般不经汗出而病解,但也有药后通过“-身谶然汗出”而解的情况,这是正气复、邪气去、胃气和、津液布散的表现。
第八节小柴胡汤证
提要:小建中汤证证治
• 主症: 腹中急痛或心中悸而烦, 可兼见恶寒发热等表证,以及头晕眼花、 身倦乏力,唇甲色淡等气血两虚之象。 • 病机: 中气不足(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兼 表证未解 • 治则:先里后表 • 治法:建中补脾,调养气血
提要:小建中汤证证治
• 方药:小建中汤 即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 饴糖——甘温益气,温中补虚 • 特点:阴中求阳 • 叶天士:“理阳气当推建中,顾阴液需 投复脉。”
提要:桂枝救逆汤证
• 主症: 惊狂、卧起不安。可见汗多、心悸、胸闷等症。 • 病机:心阳虚、心神不宁兼痰浊内蒙 • 治法:温通心阳,重镇安神兼化痰 • 方药: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去芍药——阴柔不利通阳; 加龙骨、牡蛎——重镇安神 蜀漆——祛痰
太阳病火逆变证(二)
117、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 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 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 • 桂枝五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生姜三两, 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 温服一升。本云,阳病 主要热型 发热恶寒,同时出现 阳明病 但热不恶寒 少阳病 往来寒热
代表性病位 及症状
项背(表) 足太阳膀胱经 头痛项强
腹部(里) 足阳明胃经 腹胀满痛
明确“不能食” 可能出现呕吐,但非 主要症状(呕吐明显 不宜用攻下法)
胸胁(半表半里) 足少阳胆经 胸胁苦满
饮食情况
饮食无明显变化 一般不呕(呕吐明显 时说明病将传变)
提要:小柴胡汤证向大柴胡汤证的转化
1)往来寒热→往来寒热,或发热汗出不解 2)胸胁苦满→心下急,或心中痞硬 3)喜呕,不欲饮食→呕不止 4)心烦→郁郁微烦 5)大便正常→便秘,或下利
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为《伤寒论》中的名方,汉代张仲景立此方为“少阳病”的主方,属和解之剂。
外感病“少阳病”位在半表半里时,不宜发汗、泻下、催吐,宜用和里解表。
“少阳”居六经传变之“枢纽”,证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
处方用药七味:柴胡、黄岑、半夏、人参、甘草、生姜、大枣。
配伍严谨,柴胡、黄岑苦寒清透,除邪热;半夏、生姜辛温通降;生姜、大枣调和营卫;人参、甘草、大枣甘温,益气生津,扶正祛邪。
原方加减,随证应变,能更切病情。
此方沿用至今,治疟疾、眩晕症、腮腺炎等,或作外感病的用方,加入柴胡、黄岑,都能收到良好的疗效。
有问及阴热不退或肝炎可用的汤品,此篇介绍“柴胡炖甲鱼”,有辅助治疗之用。
用料:甲鱼1只,柴胡、生地、地骨皮各5钱,生姜、葱少许。
甲鱼劏净,去内脏,切块件,汆水,冲净。
将药材、姜、葱放入炖盅内,加适量开水,炖至肉熟透,调味,吃甲鱼飮汤。
甲鱼咸甘平,滋阴凉血,治骨蒸劳热。
柴胡苦凉,和解表里,疏肝解郁,升阳。
生地甘苦寒,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地骨皮甘淡寒。
凉血退蒸,清肺降火。
生姜辛温,发表,散寒,止呕,开痰。
葱辛温,祛风发汗,消肿。
小柴胡汤 [伤寒论]
小柴胡汤 [伤寒论]【组成】柴胡10g 黄芩12g 半夏9g 党参9g 炙甘草6g 生姜9g 红枣4枚【用法】水煎服【主治】少阳病。
症见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舌苔薄白、脉弦者。
妇人伤寒,热入血室,以及疟疾、黄疸等杂病见少阳症者【方义体会】此方原为和解少阳而设。
治疗以寒热往来、口苦咽干、胸胁苦满、舌苔薄白,脉弦为主的各种杂证。
少阳为诸阳之枢,若邪气犯之,徘徊于半表半里之间,外与阳争而为寒,内与阴争而为热,故往来寒热.少阳为病,经气不利,少阳相火郁而为热,所以口苦、咽干、目眩、胸胁苦满;邪热犯胃,胃失和降,故见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食;少阳经气郁而不舒,故脉弦。
本方以柴胡清解少阳、疏畅气机,黄芩清泄邪热,安胃除烦;配伍党参,甘草、生姜、大枣,半夏,意在补中扶正,和胃降逆。
诸药合之,共为疏解少阳之剂,和解少阳之总方。
【临床应用】一、治疗疟疾初起,往来寒热有时有序者。
例:史×,36岁,男性患者。
已患疟一月余,每到下午,寒战一时,继而发烧,汗出,大渴、口苦咽干,呕而不吐,脉弦。
与服小柴胡汤加草果g克,一剂而愈二、治疗肺结核。
肺结核初期,肺门淋巴结肿大,有干咳、午后低烧、晨起恶寒肢冷,面颊潮红者.可与小柴胡汤加元参l5克,川贝母9克,牡蛎15克,夏枯草30克治疗,皆多有效。
三、治疗体质较弱、偶感风寒,出现咳嗽、痰稀、于呕,有微热者,服之多效。
其证见脉弦紧、咳喘、痰稀薄者可加干姜、细辛、五味子各3克治之.四、治疗急性淋巴腺炎、腮腺炎、颌下腺炎。
其证见局部热痛,全身低热者,与本方加金银花20克,川贝母9克,连翘10克,元参15克,大青叶12克,山甲珠5克,往往可愈。
五、胸膜炎胸膜炎属感染性疾患,若干性者,可于本方加金银花15克,连翘12克,枳壳6克,天花粉9克,牡蛎12克,元参15克,全瓜萎15克治疗;若湿性者,术方加金银花15克,蒲公英1 5克,茯苓12克,牡蛎15克,川贝母9克,葶苈子6克.防风10克,黄芩量加倍治疗.此类病例甚多,今举其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柴胡汤证
医圣张仲景对于小柴胡汤的临证应用
小柴胡汤是张仲景《伤寒论》方,小柴胡汤主治:解表散热,疏肝和胃。
用于外感病,邪犯少阳证,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食欲不振、心烦喜呕、口苦咽干。
)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半夏(洗,半升) 甘草(炙,三两) 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
温服一升,日三服。
经过学习《伤寒杂病论》从医圣张仲景用小柴胡汤的症状来看,无论是太阳病、少阳病还是厥阴病等,有证便可投方,《伤寒论》101条所讲: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下面是有关于小柴胡汤证的条文都逐一列出,可以临床验证小柴胡方证: 一、《伤寒论》
<一>辨太阳病脉证并治(11条):
37(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
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96(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97(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
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一云脏腑相违,其病必下,胁膈中痛)小柴胡汤主之。
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
99(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100(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瘥者,小柴胡汤主之。
101(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
103(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
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
呕不止、心下急、(一云呕止小安。
)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104(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
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
潮热者,实也。
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
144(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148(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
脉沉,亦在里也。
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
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
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149(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
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
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二>.辨阳明病脉证并治(3条):
229(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
230(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
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然汗出而解。
231(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瘥,外不解。
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
<三>辨少阳病脉证并治(1条)
266(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
<四>辨厥阴病脉证并治(1条)
379.(326(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五>辨阴阳易瘥后劳复病脉证并治(1)
394(伤寒瘥以后更发热,小柴胡汤主之;脉浮者,以汗解之;脉沉实(一作紧)者,以下解之。
二、《金匮要略》
<一>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1条)
21.诸黄,腹痛而呕着,宜柴胡汤。
<二>呕吐哕下痢病脉证治第十七(1条)
15(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三>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1条)
2(产妇郁冒,其脉微弱,呕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
所以然者,血虚而厥,厥而必冒。
冒家欲解,必大汗出。
以血虚下厥,孤阳上出,故头汗出。
所以产
妇喜汗出者,亡阴血虚,阳气独盛,故当汗出,阴阳乃复。
大便坚,呕不能食,小柴胡汤主之。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1条)
1(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来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 马永存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