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讲_精品文档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讲列强侵略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课程标准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两次鸦片战争

1.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1)世界:欧洲资本主义不断发展,英国掌握着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随着英国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增长,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2)中国:君主专制统治依旧顽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主要的生产方式;科技落后;社会阶级矛盾激化。

2.第一次鸦片战争

(1)导火线: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公开销毁收缴的走私鸦片。

(2)过程:1840年6月,英国远征军总司令懿律率军舰开进广州湾,发动侵略战争。清政府组织了抵抗。战争以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而结束。

《南京条约》等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长期影响了近代中国历史的进程,鸦片战争由此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第二次鸦片战争

(1)起因: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国等侵略者要求修约,被清政府拒绝。

(2)进程:1856年,战争爆发→1858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两国签订《天津条约》→1859年,英、法联军进攻大沽炮台→1860年,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

影响: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了严重侵犯,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知识点二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1.边疆危机

(1)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加紧对外侵略扩张。

(2)表现

2.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日本侵华蓄谋已久,明治维新后日本国力增强,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扩大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2)经过:平壤战役清军大败,退出朝鲜;黄海海战中北洋舰队遭到重大损失。1895年,日军登陆山东半岛,摧毁了北洋舰队基地威海卫,北洋舰队覆灭。

(3)《马关条约》的签订

①内容:承认朝鲜独立,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2亿两白银,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制造。

②影响:《马关条约》丧权辱国,进一步把中国社会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证明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3.台湾反割台斗争:1895年5至10月,台湾义军与以刘永福为首的黑旗军一起,展开了反抗日军占领的武装斗争,表明了台湾人民不屈服于日本的坚强意志。

4.瓜分中国的狂潮

(1)三国干涉还辽:《马关条约》签订后,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日本被迫归还辽东半岛,但向清政府索取3 000万两白银“赎辽费”。

(2)瓜分中国的狂潮:各帝国主义国家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俄国租旅大,英国租威海卫,德国租胶州湾,英国租九龙,法国租广州湾。列强还在中国大量掠夺铁路和工矿利权。

知识点三八国联军侵华

1.八国联军侵华

(1)战争开始:1900年,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第一批联军从天津乘火车向北京进发。

(2)抗击侵略:在廊坊附近和天津遭到义和团和清军的阻击。7月,天津陷落。8月,北京失陷。

(3)侵华罪行:在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犯下骇人听闻的罪行。俄国军队趁机侵占中国东北。

2.东南互保:当时,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

3.《辛丑条约》的签订

(1)签订: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11国签订。

(2)影响: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构图解史——鸦片战争爆发示意图

2.学术情境——鸦片战争

思考:下图为“英军占领广州期间到乡下劫掠的情形”。该图反映的历史信息是什么?这幅图有什么史学价值?

[试答]

3.视野拓展——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缘由

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理由是我们的落伍。我们的军器和军队是中古的军队,我们的政府是中古的政府,我们的人民,连士大夫阶级在内,是中古的人民。我们虽拼命抵抗终归失败,那是自然的,逃不脱的。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解读: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

4.构图解史——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

5.易错提醒——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

中法战争中,中国是战胜者,但基本上接受了法国的侵略要求,而法国作为战争的失败者,却基本实现了发动这次侵略战争的主要目的,不仅夺取了整个越南,而且打开了中国西

南的门户。

6.概念阐释——租界、租借地、势力范围

(1)租界:西方列强在中国通商口岸划定由他们永久或长期占用的地域。列强在租界内设立司法、审判、警察、监狱、市政管理机关和税收机关等殖民统治机构,使租界变成“国中之国”。

(2)租借地:指帝国主义列强出于军事目的,强行向软弱的清政府租借的大片战略要地,多数附有军事设施。

(3)势力范围:是指列强控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的全部或部分领土,宣称其享有独占的特殊权利,不许其他国家染指。

7.学术情境——保卫和平碑

1900年6月,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在前往清政府总理衙门时,途经东单牌楼,与清军发生冲突,被当场击毙,这就是“克林德事件”。此后在此立“克林德碑”,以后逐步改名“公理战胜碑”“保卫和平碑”等。

思考:从“克林德碑”到“保卫和平碑”的演变,我们能得出什么认识?

[试答]

关键能力·素养提升

探究点一国门洞开——两次鸦片战争

[学术前沿]鸦片战争推动中国社会转型

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生活在这一尚未现代化区域中的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感情油然而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