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获得工程师的初步训练,能够从事机械及相关领域设计、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工作,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性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好的人文素质;2、较系统地掌握机械学科领域的技术理论与基础知识;3、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实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
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学科前沿发展趋势。
5、具有初步解决本专业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组织管理的能力。
6、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外语应用能力。
7、具有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能力。
三、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主干学科:力学、机械工程主要课程: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机械精度与检测、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控制工程基础、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
四、课程设置课程设置:课内总学时数为2498学时,总学分数为153学分。
其中:必修课程2106学时、131学分;选修课程392学时、22学分。
课程设置情况详见表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设置安排表》。
五、实践环节实践环节学分为36学分。
本专业各类实践环节安排情况详见表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环节安排一览表》。
六、综合素质培养由入学教育和毕业教育、军事理论和军事技能训练、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就业指导等必修的教育环节,以及学科竞赛等专业性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等拓展性校外活动选修环节组成,设定为10学分。
详见表二:《综合素质培养与拓展环节》。
七、学时、学分分配比例各类课程(环节)的学时、学分分配比例见表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各类课程(环节)的学时和学分统计表》。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动化专业培养⽅案-同济⼤学机械与能源⼯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动化专业培养⽅案⼀、专业历史沿⾰机械设计制造及其⾃动化专业的前⾝是成⽴于1912年6⽉的同济医⼯学堂机电科。
1930年⼯科升格为⼯学院,设有电⼯机械系。
1952年7⽉院系调整时,同济⼤学的机电系、电机系和造船系部分划归交通⼤学。
1958年学校再次成⽴建筑机电及设备系,简称机电系。
1977年8⽉学校撤销机电系,成⽴机电⼯程系,设置“机械制造⼯艺、设备及⾃动化”及“⼯程机械”两个专业。
1998年教育部统⼀专业名称,将两个专业合并,命名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动化”,下设“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其⾃动化”、“机械电⼦⼯程”三个⽅向。
本专业在1981年获得教育部授予的硕⼠学位授予权,1993年获得教育部授予的博⼠学位授予权,1999年设⽴博⼠后流动站,是教育部“985⼯程”和“211⼯程”重点建设学科。
⼆、学制与授予学位4年制本科。
本专业所授学位为⼯学学⼠。
三、基本学分要求四、专业培养标准五、专业培养⽬标同济⼤学始终把培养拔尖创新⼈才作为崇⾼使命和责任,以本科教育为⽴校之本、以研究⽣教育为强校之路,确⽴了“知识、能⼒、⼈格”三位⼀体的⼈才培养模式,努⼒使每⼀位学⽣经过⼤学阶段的学习、熏陶以后,具有“通识基础、专业素质、创新思维、实践能⼒、全球视野、社会责任”综合特质,成为引领未来的社会栋梁与专业精英。
本专业依据同济⼤学的⼈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数学、⾃然科学基础理论和机械专业知识及⼈⽂职业素养;具备⾯向⼯程实践,发现、分析、解决机械领域的复杂⼯程问题能⼒,并具有国际化视野;⾝⼼健康、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严谨、求实、团结、创新精神的⼈才。
毕业⽣能够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从事机械产品及系统的设计制造、技术开发、科学研究、经营管理等⼯作,解决机械设计、机械电⼦或机械制造等领域的复杂⼯程问题,成为机械及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管理⼈员。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智能制造与工业信息化)
**部专业代码: 080202 校内专业代码: 0171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发展的,掌握机械设计、智能创造、工业信息化等专业方向领域内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现代科技理念、综合人文素质、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在机电工程领域从事机械设计、智能创造信息系统开发和工业机器人应用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材。
上述培养目标可以归纳为以下四项:1. 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及机械工程相关理论,解决机械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2. 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运用现代设计方法、现代工程工具及信息技术工具、现代设计工具从事机电工程领域的机械设计、智能创造信息系统开发和工业机器人研发及应用。
3. 具备团队合作能力和较强的交流沟通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能够正确评价机械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4. 具备现代科技理念、综合人文素质,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 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机械设计、智能创造技术、机械电子及自动化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用于解决机械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并了解机械设计创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和机械行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2.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基本原理,并通过文献研究,识别、表达、分析机械工程问题,以获得结论。
3. 设计/开辟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智能创造系统及工业信息系统,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 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机械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的结论。
5.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在机械工程实践中开辟、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分析机械创造中时常浮现的问题,制定智能创造系统 完整工作计划并具体实施;并了解其局限性。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整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202 学科门类:工学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和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掌握必备的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和机械设计、制造、控制以及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专业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能够在科研院所和生产企业中,面向智能制造第一线,开展机械系统运行与维护、集成与设计、工业机器人应用,从事机械制造工程领域的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生产管理、技术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特色1、以中国制造2025为人才导向,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传统工科专业进行改造,以智能制造最新的技术产业发展为特点,培养符合行业企业用人需求的工业机器人技术方向和智能制造技术方向的应用型人才,构建新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思路。
2、引进实力企业,加强合作,设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应用能力培养环节,把全体学生学习效果作为关注的焦点,质量持续改进,建立“评价—反馈—改进”闭环,形成持续改进机制。
3、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定位,培养学生基础应用能力,学以够用为主,用以工程实际为度。
对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智能制造技术两个特色培养方向,进行项目化、案例式课程体系教学,辅以线上线下融合的学生自主学习模式,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的机械基础、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方面的专业复合型人才。
三、毕业要求结合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学生毕业时应达到如下12点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智能制造第一线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数控工艺与编程、机电一体化设备设计与维护、智能制造设备编程与调试工程中所涉及的复杂应用系统工程问题。
(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知识,并能够将其用于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表述;(2)掌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等学科基础知识,能够将其用于机械工程问题的建模和求解;(3)掌握机械设计原理与方法、机械制造工程原理与技术、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等专业基础知识,能够将上述知识和数学模型方法用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控制等一般问题的推演、分析、计算和设计;(4)掌握智能制造装备的应用技术、自动化技术、检测技术、机电微机控制技术等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及相关领域技术前沿,能够将上述知识和数学模型方法用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一般问题解决方案的提出、评价、比较和综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首先,课程设置是培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基础。
学
校应该在教学计划中合理安排课程,包括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环节。
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力学等,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专业课
程则包括设计原理、结构设计、控制系统等,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此外,还应加强实践环节,设置实验教学、课程设计等,让学生能够将理
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其次,实践环节是培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
学校应该提供充足的实验室和实践基地,供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探索。
例如,可以设置机械设计实验室、自动化控制实验室等,让学生亲自操作
和设计机械设备和自动化系统。
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项目,如
机械制造竞赛、学生科研项目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最后,实习实训是培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必要环节。
学校应该积极与相关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
通过实习实训,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机械制造和自动化领域的工作流程和技术要求。
实习实训的内容可以包括生产实习、工艺实习、设备维修实习等,学生可
以在实际工作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总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需要综合考虑课程
设置、实践环节和实习实训等因素。
通过合理安排课程、加强实践环节和
提供实习实训机会,可以全面培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
为相关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需求。
为了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针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了本专业的培养方案。
一、专业概况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工科类专业的一种,旨在培养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和自动化控制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目标1.理论水平: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力学等基础知识,深入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和自动化控制等专业知识。
2.实践能力:具备机械设计和制造的实际操作技能,能够熟练运用CAD/CAM等工具进行机械设计和制造。
3.创新能力:具备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能够在机械设计和制造领域中提出并解决问题。
4.工程素养: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跨学科交叉能力,能够在工程项目中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
三、专业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力学等基础科目,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专业课程:包括机械设计、制造工艺学、自动控制原理等核心课程,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思维能力。
3.实践教学:包括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实习等实践课程,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意识。
四、实践环节1.实习实训:学生在大学期间需要参加一定的实习实训活动,通过实际操作和参与工程项目,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个人素质。
2.课程设计:学生需要完成一定的课程设计项目,锻炼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3.毕业设计:毕业前,学生需要完成一项毕业设计项目,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五、实验室建设学校将加强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和配备,配置先进的设备和软硬件工具,为学生的实践教学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六、专业发展前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可以在机械制造、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等行业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和自动化控制等工作。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背景和目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工程类专业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在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管理等工作。
二、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1)高等数学:介绍基本的微积分和数学分析知识,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2)大学物理:涵盖力学、电磁学、光学等基本物理学知识,为后续的机械原理和电气控制等课程提供理论基础。
(3)工程图学:培养学生具备机械图纸的绘制和阅读能力,掌握工程图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材料力学:介绍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力学行为,为机械设计提供材料选择和分析的基础。
2. 专业课程(1)机械原理:介绍机械系统的结构和运动原理,培养学生进行机械设计和分析的能力。
(2)机械制造工艺学:介绍常见的机械制造工艺和加工方法,培养学生的制造工艺分析和优化能力。
(3)自动控制原理:介绍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进行自动化设计和控制的能力。
(4)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机械设计和制造的能力,包括CAD、CAM等软件的应用。
3. 专业选修课程(1)机器人技术:介绍机器人的结构和控制方法,培养学生进行机器人系统设计和应用的能力。
(2)数字化制造技术:介绍数字化制造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进行数字化制造系统设计和管理的能力。
(3)智能控制技术:介绍智能控制系统的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进行智能控制系统设计和优化的能力。
三、实践环节1. 实习实训学生在校期间需要参加实习实训,通过在企业或科研院所的实践活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2. 毕业设计学生需要进行毕业设计,选择一个具有一定难度和创新性的机械设计或制造项目,完成设计方案、制造和测试等工作,并撰写毕业论文。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致力于培养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相关领域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与专业知识,能够分析与解决机械系统复杂工程问题,具有较高社会责任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科学素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备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团队精神、国际视野和较强实践能力,能够在机械工程领域内从事设计、制造、产品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技术服务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毕业五年后,预期能达到职业能力和职业成就如下:目标1:(职业能力)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相关领域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与专业知识,能够从事机械产品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应用研究或教学科研等工作。
目标2:(社会素养)具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科学素养。
能够在机械工程及相关领域实践中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目标3:(竞争能力)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能够解决机械产品设计、制造过程及其自动化系统复杂工程技术问题,成为所在工作领域的专业技术骨干。
目标4:(团队协作)在工作中具有团队合作精神、沟通交流能力、组织协调及管理能力,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发挥骨干作用。
目标5:(学习能力)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具有国际视野,能够不断学习,适应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相关领域前沿科技的发展。
二、毕业生的基本要求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形成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知识体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机械设计、制造过程、传动与控制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对应通用标准1)1-1 能够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相关知识,并能够理解其如何应用于复杂工程问题的描述、分析与求解;1-2 能够掌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热流体、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工程材料等知识领域的工程基础知识,并运用于机械设计、制造过程、传动与控制中的复杂工程问题的建模、计算、分析与研究;1-3 能够掌握机械设计、机械制造、传动与控制、计算机应用技术等知识领域的专业知识,并运用于机械设计、制造过程、传动与控制中的复杂工程问题的分析、设计、开发与研究。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育方案
一、培育目标
本专业培育具备机械设计与制造、电子技术和计算机学问与应用力量:,熟识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自动化、机械工程设计和应用开发基本学问和技能,能从事机械装备应用和运行管理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育要求及特色
本专业主要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重点把握包括力学、机械学、微电子技术、计算机和信息处理技术,以及现代设计方法的基本学问。
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创新意识和动手力量的培育。
注意加强采用计算机帮助手段进行设计制造和生产管理的力量培育。
培育要求: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力量,在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学问方面具有良好素养和社会适应力量;
2.具有从事机械产品讨论与开发所必需的制图、设计、计算、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
3.具有本专业领域所必要的专业学问,了解其科学前沿及进展趋势,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力量;
4.具有较强的自学力量、创新意识和诚信意识,具有协作精神、拼搏精神和创业精神。
三、学制与学位
修业年限:4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四、主干学科
机械工程
五、主要课程
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机械设计、流体传动与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等。
六、学时与学分
学时学分构成表
七、教学进程方案表
表一:通识必修课程(公共必修课)
注:形势与政策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统一支配,学分计入第六学期。
最低学分要求:48. 5,其中必修43. 5学分,选修5学分
表四:实践教学平台
审核人:卓献荣。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卓越计划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卓越计划)(“3+4”)(级)一、培养目旳本专业基于“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旳工程教育理念,面向区域经济建设需要与机械行业企业发展需求,以数控操作技能和工程技术应用为主线,着力培养掌握本专业基础知识、应用措施和基本技能,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素质,能在机械行业生产一线从事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机电产品设计制造、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机电技术运用与改造,以及机械行业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旳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毕业生应获得旳知识和能力本专业学生重要学习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测试技术、机电控制技术等方面旳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现代机械工程师旳基本训练,具有进行机电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旳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如下几方面旳知识和能力:1.具有良好旳心理素质、道德品质和很好旳人文素质,具有较强旳事业心、责任感和良好旳职业道德。
2.具有从事机械工程工作所需旳有关数学、自然科学以及经济和管理知识,有机械工程科学旳知识和应用能力。
3.具有设计和实行工程试验旳能力,并可以对试验成果进行分析。
4.具有机电系统设计、维护、调试以及工艺分析与设计旳能力,具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旳基本素质。
5.具有技术文献检索旳基本能力,具有阅读和翻译本专业英文资料,并具有一定旳听、说、读、写能力。
6.具有专业领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旳基本能力,可以初步处理本专业旳基本工程技术问题,具有较强旳自学习能力,具有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组织管理旳基本能力。
7.具有团体合作精神和较强旳交流沟通能力,具有一定旳开拓与创新精神。
8.具有国际视野、终身教育旳意识和继续学习旳能力。
三、重要课程工程力学I 工程力学II 工程材料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技术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学数控加工工艺学四、重要实践性环节课程设计假期企业顶岗实习专业技能综合实习CAM实训毕业设计五、重要专业试验课程试验(工程材料机械制造技术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机械制造工艺学等)六、原则学制四年七、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八、周次分派九、教学进程安排符号阐明:—理论教学★入学教育~军训×实习// 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考试十、课程教学进程表课程教学进程表(续)十一、集中实践性环节教学进程表十二、课程模块学分分派表十三、课程课时分派表十四、有关阐明1.形势与政策课程按专题分散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1学分不计入总学分。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加工工艺、自动化控制和相关领域知识的应用型人才。
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和专业知识,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系统的能力,能够在研发、制造、管理等领域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和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工作。
二、培养要求1.知识要求:学生应掌握数学、力学、材料力学、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原理、机械制造工艺等基础知识,熟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相关专业知识。
2.技能要求:学生应具备使用CAD/CAM软件进行机械设计的基本能力,熟悉机械制造工艺的操作技能,具备现代制造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基础应用能力。
3.素质要求:学生应具备良好的科研及创新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协调能力,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三、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制图、工程力学、工程热力学、材料力学、电工电子技术等。
2.专业课程:机械设计原理、机械制造工艺、自动化控制基础、CAD/CAM基础、计算机辅助工程设计、机械振动、精密机械设计、机器人控制与应用等。
3.选修课程:智能控制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传动控制技术、自动检测技术等。
四、实践教学1.实习实训:设置机械制造与加工实训基地,让学生通过实习实训,锻炼实际操作能力,了解机械制造过程和流程管理。
2.课程设计:安排机械设计和自动控制方面的课程设计项目,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3.科研实践: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进行科研实践,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毕业要求1.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系统的应用能力,能够进行机械产品的设计、制造和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调试与维护。
2.具备机械制造和加工工艺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够独立完成机械加工任务。
3.具有较强的科研和创新能力,能够进行科研项目的设计和实施。
4.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协调能力,能够适应跨学科合作的工作环境。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080202)(Machine Design & Manufacturing and Their Automation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机械、冶金等行业及地方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团队意识,掌握现代机械工程相关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胜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工程设计、装备制造、技术开发、经营管理以及工程科学研究等工作,具备一定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后经过五年左右的职业锻炼,达到如下目标:培养目标1: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工程职业道德和工程法律意识,能够在机械工程领域实践中注重安全环保、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培养目标2:具有扎实的学科知识,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国际视野及跨文化交流能力,具有就业竞争力,能够从事工程设计、装备制造、技术开发及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培养目标3:能够与时俱进,并通过不断学习来拓展自己的知识,具备处理机械工程领域复杂问题的能力,能够在3〜5年内独立承担重要岗位的生产、技术和管理工作;培养目标4: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与创新精神,有不断学习和适应行业发展的能力,具备良好的现场工程师职业素养,能够满足现代企业对机械工程领域人才的需求。
二、毕业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应达到以下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掌握数学、自然科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能够用于分析和解决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1-1掌握数学知识,具有较好的计算分析能力,能将其应用于工程问题的表述;1-2掌握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知识,并能将其应用于工程问题的分析;1-3掌握电子、电工、力学和工程材料等工程基础知识,并能应用于工程问题的求解和分析;1-4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知识,并能综合应用数学、自然科学来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背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是旨在培养掌握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控制技术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具备机械设计、机器人应用开发、自动化装置设计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该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机械设计、制造工艺、自动控制理论、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等。
二、培养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具备机械制造装备的设计和制造能力,具备机械结构的优化设计能力。
2.创新能力: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能够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方法解决机械设计与制造中的实际问题,具备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
3.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和现场管理能力,具备机械加工与自动化控制设备的操作和维护技术。
4.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能够与他人合作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
三、学习内容和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数学课程。
2.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机械制图与CAD》、《工程材料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等。
3.自动化控制专业课程《自动控制原理》、《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等。
四、实践教学1.实验课程:开设有机械设计与制造、自动控制、机器人技术等实验课程,提供实际操作和实验设计的机会。
2.实习实训:组织学生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实训,以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工程管理能力。
3.工程实践:开展机械设计制造项目和自动化控制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五、专业实训基地建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实训基地,配备先进的机械设备和自动化控制装置,提供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验的条件。
六、毕业要求1.具备机械设计和制造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能够进行机械产品的设计和制造。
2.具备自动化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能够设计和开发自动化设备和系统。
3.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4.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能够与他人合作解决复杂问题。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培养方案一、专业概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相关领域从事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目标1. 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 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3. 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具备终身学习和自我提升的能力;4. 了解本专业领域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能够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
三、课程设置1. 公共基础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等;2. 专业基础课程:工程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制造技术基础、电工电子技术等;3. 专业核心课程: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控制工程基础、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CAD/CAM/CAE 技术等;4. 实践环节:课程设计、实验、实习、毕业设计等。
四、实践教学1.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实验数据分析能力;2. 实习实训: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实验室进行实习实训,了解生产现场和技术应用;3. 毕业设计:指导学生完成具有一定工程背景和应用价值的毕业设计项目,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2. 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等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3. 实践教学:注重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课程设计、实验、实习、毕业设计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师资队伍建设1. 引进高层次人才:积极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高学术水平的教师,充实师资队伍;2. 教师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学术交流和业务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3. 校企合作: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邀请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或开设专题讲座,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2024级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24级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概述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是工科类专业中的重点专业之一,培养具有工科技术基础知识和专业应用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实践中开展机械制造、自动化及相关领域的技术工作和研究的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以下基本能力和素质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1.掌握数学、力学、材料学、电气工程、自动控制等基本理论,具备跨学科的综合素质;2.具备从事机械设计、制造、控制和自动化系统开发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和实践能力;3.具有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能在工程领域中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4.具备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文化修养,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5.具备较强的终身学习和自我更新能力,能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三、培养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数学、物理力学、材料力学、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电控技术基础、自动控制原理等;2.专业课程:机械设计、机械工艺学、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制图、数字控制技术、机械与电气控制、机电一体化技术等;3.选修课程:自动化仪表、机器人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工程经济学等。
四、实践环节安排1.实习实训:在校期间,安排学生进行工程实习,亲身参与机械制造与自动化领域的实际工作,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2.毕业设计:选题范围涵盖机械制造与自动化领域的各个方面,学生需完成独立的设计项目,考察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五、教学方法本专业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实例的分析与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工程项目的实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专业实验室建设为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实验室应配备先进的工程制造设备和自动化系统,包括数控机床、机器人、PLC控制系统等,以满足学生的实验和实践需求。
七、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相关企业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机会和实习实训的场所,与企业深度融合,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设计创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材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致力于培养掌握机械设计、创造及其自动化相关领域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与专业知识,能够分析与解决机械系统复杂工程问题,具有较高社会责任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科学素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备机械设计与创造技术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团队精神、国际视野和较强实践能力,能够在机械工程领域内从事设计、创造、产品开辟、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技术服务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材。
本专业学生毕业五年后,预期能达到职业能力和职业成就如下:目标 1: (职业能力) 掌握机械设计、创造及其自动化相关领域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与专业知识,能够从事机械产品设计、创造、技术开辟、应用研究或者教学科研等工作。
目标 2: (社会素质) 具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科学素质。
能够在机械工程及相关领域实践中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目标 3: (竞争能力) 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能够解决机械产品设计、创造过程及其自动化系统复杂工程技术问题,成为所在工作领域的专业技术骨干。
目标 4: ( 团队协作) 在工作中具有团队合作精神、沟通交流能力、组织协调及管理能力,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发挥骨干作用。
目标 5: (学习能力) 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具有国际视野,能够不断学习,适应机械设计、创造及其自动化相关领域前沿科技的发展。
二、毕业生的基本要求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形成机械设计创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知识体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机械设计、创造过程、传动与控制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对应通用标准 1 )1-1 能够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相关知识,并能够理解其如何应用于复杂工程问题的描述、分析与求解;1-2 能够掌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热流体、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工程材料等知识领域的工程基础知识,并运用于机械设计、创造过程、传动与控制中的复杂工程问题的建模、计算、分析与研究;1-3 能够掌握机械设计、机械创造、传动与控制、计算机应用技术等知识领域的专业知识,并运用于机械设计、创造过程、传动与控制中的复杂工程问题的分析、设计、开辟与研究。
毕业要求 2.问题分析:能够综合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结合文献研究,对机械设计、创造过程、传动与控制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识别、表达与分析,以获得有效结论。
(对应通用标准 2 )2-1 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建立机械设计、创造过程、传动与控制中复杂工程问题的模型,进行问题的表达;2-2 能够综合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结合文献研究,对机械设计、创造过程、传动与控制中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以获得有效结论;2-3 能够根据问题情景并结合文献研究,对机械设计、创造过程、传动与控制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识别。
毕业要求 3.设计/开辟解决方案:能够综合运用本专业工程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并运用创新方法与工具,针对机械产品设计、创造过程及其自动化系统复杂工程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进行机械产品与零部件设计、传动与控制系统设计、机械创造与工艺设计,并综合考虑环境与社会、安全与健康、法律与文化等多种因素。
(对应通用标准 3 )3-1 能够综合运用本专业工程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创新方法与工具,对机械产品设计、零部件设计、传动与控制系统设计、机械创造与工艺设计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方案设计;3-2 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技术分析、论证,确定方案的合理性;同时还要考虑社会与环境、安全与健康、法律与文化等因素;3-3 掌握与机械产品设计、创造过程相关的技术标准,能够根据解决方案进行机械产品设计、零部件设计、传动与控制系统设计和机械创造与工艺设计。
毕业要求 4.研究:能够基于机械设计、创造及其自动化系统中的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能够制定实验方案与实施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能够综合理论分析、文献研究和实验数据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对应通用标准 4 )4-1 能够对机械工程系统中的各类物理现象、材料特性进行研究和实验验证;4-2 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针对机械系统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进行调研和分析,制定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4-3 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并能把实验结果、理论分析和文献研究相结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毕业要求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机械设计、创造及其自动化系统复杂工程问题,选择和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表达、预测与摹拟, 能够在实践过程中理解相关方法及工具的局限性。
(对应通用标准 5 )5-1 能够针对机械设计、创造及其自动化系统复杂工程问题,选择和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信息技术工具获得实用信息;5-2 能够运用现代工程软件,对机械设计、创造及其自动化系统中的工程问题进行建模及表达。
能够熟练运用工程绘图软件,表达机械产品、零部件的设计问题;5-3 能够选择和使用现代工程工具对机械设计、创造过程、传动与控制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预测与摹拟, 能够在实践中理解各种工程工具应用范围以及局限性。
毕业要求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机械工程相关背景知识分析与评价机械制造过程、产品应用及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对应通用标准 6 )6-1 了解有关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6-2 能够基于机械工程相关背景知识和工程实践经历,理解与评价机械创造过程、产品应用及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毕业要求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能够理解和评价机械创造过程、产品应用及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对应通用标准 7 )7-1 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7-2 能够理解与评价机械创造过程、产品应用及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能够考虑工程实践与环境保护的冲突问题。
毕业要求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质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机械设计、创造等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履行机械工程师的社会责任。
(对应通用标准 8 )8-1 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质和道德修养;8-2 理解并履行机械工程师的社会责任,能够在机械设计、创造等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机械工程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毕业要求 9.个人和团队:了解多学科技术背景和技术特点,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对应通用标准 9 )9-1 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具有在不同的位置上各尽所能、与其他成员协调合作的团队精神和能力,能够在团队合作中进行分工与协作,正确处理个人与团队的关系;9-2 了解多学科技术背景和技术特点,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角色,并能够按照需求承担相应任务。
毕业要求 10.沟通: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能够规范地撰写技术报告和设计文稿。
能够阅读机械工程相关领域文献资料,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
(对应通用标准 10 )10-1 能够规范地撰写技术报告和设计文稿,表达机械产品设计、创造过程及其自动化系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过程和结果;10-2 能够就机械产品设计、创造过程及其自动化系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10-3 能够阅读机械工程相关领域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机械工程领域的发展动态,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
毕业要求 11.项目管理:能够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对应通用标准 11 )11-1 能够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11-2 在多学科环境中能够应用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解决机械工程领域管理与经济决策相关问题。
毕业要求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能够适应机械设计、创造及其自动化相关领域技术的发展 (对应通用标准 12 )12-1 具有自主学习的意识,能够针对科学与技术问题主动查阅资料并进行学习;12-2 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能够不断学习和适应机械设计、创造及其自动化相关领域技术的发展。
三、专业主干课程高等数学、工程图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学、工程材料、机械创造基础、液压技术、电工电子技术、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机电一体化设计、机械CAD/CAM 、数控技术、自动控制原理、机械测试技术四、学制四年。
学生可根据自身具体情况缩短或者延长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为三至六年。
五、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六、毕业学分及其结构最低毕业学分: 175 学分。
( 1 )通识教育课程 49.5学分(其中通识必修课 39.5学分,通识选修课 10 学分);( 2 )学科平台课 27 学分;( 3)专业教育课程 78.5学分(其中专业基础课 42 学分,专业核心课 36.5 学分);( 4 )专业拓展课 20 学分。
七、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一)通识教育课程1.通识必修课(共修读 39.5学分)执行学期学分总学时讲授实验实践备注1 2 3 4 5 6 7 8课程编号课程名称BL173000 1BL173000 2BB183000 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5 422.5 422.5 42424242424242毛 泽 东 思 想 和 中 国 特 色 社 会主 义理 论 体 系 概 论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实 践 课 形666466328 8 8 8328 8 8 8BB1830012 政策与 2 64 BB1830005- 势 BB1830004 2 324.5 66 BS1730006BB0923001 算 机 基 础BB0934009- 英BB0924012 语BB0971001- 体BB0971004 育3 487.5 2406 144 16 32 2401444848366436 64366436大 学 生 职 业BB1873001- 发 2.5 108+40 108 40 22+8 19+8 34+8 14+8 19+8BB1873005 展与 就 业 指 导大 学 生 心 BB1873006 理 0.5 36+8 36 8 36+8 健 康 教 育大 学 计2.通识选修课通识选修课包括文学修养与艺术鉴赏、 自然科学与现代科技、 生态环境与生 命关心、 创新思维与创业训练等4 个模块, 由学校统一开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