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札记:细看“麻疹”新特点
麻疹
十一、治疗
对症处理,重点在护理和防治并发症。 1、一般治疗 2、对症治疗 3、中药治疗 4、治疗并发症
第八节麻疹
概
述
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 。 临床特点:发热、上呼吸道炎症、麻疹粘 膜斑及全身斑丘疹。
一、病原学
麻疹病毒:副粘液病毒(流腮) 感染麻疹后可以产生三种抗体,补体结合 抗体(IgM)表示新近感染,血凝抑制抗体、 中和抗体(IgG)表示人对麻疹的免疫力。 抵抗力:不耐热,对日光和消毒剂敏感。
四、病理
皮疹:压之褪色的斑丘疹 色素沉着: 脱屑 麻疹粘膜斑(柯氏斑) 麻疹是全身性疾病,发生各个系统,网状内 皮系统和呼吸系统更为明显。
五、临床表现
平均10天潜伏期。 (一)前驱期(3-5天) 1、类似上呼吸道感染。(流涕、畏光、结合膜充血等卡他症状) 2、体征:发热2-3日后出现麻疹粘膜斑(早期诊断依据)口唇内侧、 软腭及咽弓可见,2-3日消失。 (二)出疹期:(3-5日) 1、发热3-4日开始出疹。先从耳后发际,额面部、颈 躯干四肢 手掌足底。 2、皮疹特点:淡红色斑丘疹,继而暗红色,融合成片,疹间有正常 皮肤。 3、皮疹高峰期:全身毒血症状加重。 (三)恢复期(3-5天) 皮肤按出疹先后顺序隐退,体温降至正常,全身症状改善。 糠麸样脱屑,留有色素沉着(疾病后期诊断意义)
二、流行病学
传染源:患者。接触后7日到出疹后5日, 具有传染性。恢复期不带病毒。并发肺炎, 则延至出疹后10日。 传播途径:飞沫直接传播。污染的衣物, 玩具等间接传播。 易感性:普遍易感。发病率高90%,病后 获得持久免疫力。
三、传染性 最强。全身性迟发型超敏性细胞免疫反应。
麻 疹
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咳嗽、流涕、结合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及全身斑丘疹。
传染方式主要为空气飞沫传播。
一、临床表现1典型麻疹(1)潜伏期一般为8~12日,亦有短至一周者。
可有轻度体温上升。
(2)前驱期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炎及眼结膜炎症,有发热、咳嗽、喷嚏、流涕、流泪、畏光、眼结膜充血、眼睑水肿并有浆液脓性分泌物。
起病后第2~3天,约90%的患者有麻疹黏膜斑。
(3)出疹期约3~5天,呼吸道症状和全身中毒症状加重。
发热第3~4小时左右开始出疹,自耳后、发际、额面、颈出疹,渐及躯干及四肢,最后见于手心、足底。
3天出齐,呈红色斑丘疹,融合成片,疹与疹之间有正常皮肤,退疹后留有棕色色素沉着和糠麸状脱皮,出疹期热更高。
全身浅表淋巴结与肝脾可轻度肿大,肺部有干湿啰音。
(4)恢复期皮疹由淡红转暗红,依出疹先后顺序消退。
2.非典型麻疹(1)轻型麻疹前驱期较短,发热及上呼吸道症状较轻,麻疹黏膜斑不典型或不出现,皮疹稀疏,较少并发症。
(2)无皮疹型麻疹发生于免疫力低下患者,患麻疹时不出现麻疹黏膜斑和皮疹,依据流行病学和实验室检查诊断。
(3)重型麻疹起病急骤,高热40度以上,可出现中毒性麻疹、出血性麻疹、疱疹性麻疹、休克性麻疹,此类患者病情危重,病程短,病死率高。
(4)非典型麻疹综合征急起高热、头痛、肌痛、乏力等,多无麻疹黏膜斑,2~3天后出现皮疹,但从四肢远端开始,渐及躯干及面部。
皮疹为多型性,有斑丘疹、疱疹、紫癜或荨麻疹等。
(5)新生儿麻疹胎儿出生前几天母亲患麻疹,出生的新生儿可患麻疹,有发热上呼吸道炎、眼结膜炎及密集的皮疹。
3.并发症(1)支气管肺炎继发细菌及其它病毒感染的肺炎为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可发生于麻疹的过程的各个时期,也是麻疹死亡的主要原因。
(2)喉炎(3)心血管功能不全(4)脑炎二、治疗治疗目前无抗麻疹病毒药物。
1、一般护理(1)无并发症的患儿可在家隔离,直至出疹后5天,并发肺炎者延长至10天。
麻疹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麻疹的症状和治疗方法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但成年人同样也容易感染。
麻疹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患者在发病初期即可传染他人,因此麻疹的预防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麻疹的症状和治疗方法,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预防这一疾病。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麻疹的症状。
麻疹的潜伏期一般为10-12天,随后患者会出现发热、咳嗽、流涕、结膜炎等感冒样症状。
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面部出现红斑,逐渐扩散至全身,伴有高热和咽喉炎症状。
在皮疹出现后,患者体温可能会进一步升高,并伴有头痛、咳嗽、喉咙痛等不适症状。
此外,麻疹还可能引发并发症,如肺炎、腮腺炎、中耳炎等,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针对麻疹的治疗,首先应及时就医,接受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目前,临床上对麻疹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包括控制发热、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缓解咳嗽等。
此外,患者需要严格卧床休息,避免外出,以减少传染他人的风险。
对于麻疹的并发症,如肺炎等,也需要及时处理,以防病情恶化。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充分补充营养,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提高免疫力,促进康复。
此外,麻疹的预防同样重要。
目前,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种麻疹疫苗。
一般情况下,儿童在出生后12个月即可接种第一剂麻疹疫苗,之后在18-24个月时接种第二剂。
成年人如果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或未感染过麻疹,也应及时接种疫苗以增强免疫力。
此外,避免接触已感染麻疹的患者,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勤洗手等措施同样有助于预防麻疹的传播。
总之,麻疹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传染病,对于患者来说,及时了解麻疹的症状和治疗方法,接受规范的治疗和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对麻疹的宣传和预防工作,共同努力防止麻疹的传播,保障人民的健康和安全。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大家能够更加重视麻疹的预防和治疗,共同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麻疹的临床表现(麻疹传染早识别)
02典型表现非典型表现常见并发症02潜伏期前驱期恢复期03出疹期1.典型表现u时间:一般6-18d,平均10d u症状:低热、全身不适从发热至出疹约3、4天症状临床表现发热多为中度以上,热型不一上呼吸道感染流涕、咳嗽、喷嚏、咽部充血等结膜炎眼结膜充血、流泪、畏光等麻疹黏膜斑(Kopiik斑)于第二磨牙相对的颊黏膜上,直径约为0·5~mm的细砂样灰白色小点,周围有红晕,并迅速增多,互相融合非特异症状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精神不振、呕吐、腹泻等。
偶见皮肤荨麻疹、猩红热样皮疹u时间:一般为3-5天,多在发热3-4天后出皮疹u皮疹ü顺序:耳后、发际 额、面、颈部 躯干、 四肢 手掌与足底ü特点:红色斑丘疹 暗红色,融合成片,疹间皮肤正常,伴痒感u全身中毒症状加重,高热,咳嗽加剧,伴嗜睡或烦躁不安,重者有谵妄、抽搐。
此期肺部可闻少量干、湿性哕音u时间:一般为3-5天u若无并发症发生,出疹3、4天后皮疹消退,体温逐渐降至正常,全身症状改善u疹退后皮肤有棕色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一般7、天痊愈43212.非典型表现轻型麻疹:麻疹黏膜斑不典型或不出现,无并发症 重型麻疹:持续高热,中毒症状重,疹出不透或皮疹骤 退循 环衰竭,出现并发症,死亡率高。
异型麻疹:持续高热、乏力、肌、头痛或伴四肢水肿 皮疹不典型,易发生肺炎。
无皮疹型麻疹:无皮疹,无麻疹黏膜斑,呼吸道症状可有可无02喉炎麻疹脑炎03心肌炎3.常见并发症肺炎3.常见并发症—肺炎u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见于5岁以下患儿,主要表现为体温上升,呼吸困难,白细胞可增多u间质性肺炎:出疹及体温下降后消退u继发性肺炎:多为细菌性,易并发发脓胸和脓气胸3.常见并发症—喉炎u轻者:声音嘶哑、吠犬样咳嗽、 吸气性呼吸困难、三凹征u重者:喉梗阻、窒息死亡3.常见并发症—心肌炎u轻者:仅有心音低钝、心率增快一过性心电图改变u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3.常见并发症—麻疹脑炎u出疹后的2-6天u临床表现:惊厥、发热、易怒、头痛、意识障碍,严重者可发展至深昏迷u罕见但病情危重,死亡率较高。
麻疹 2
麻疹概述:麻疹(传染科)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患者多为小儿。
临床特征有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麻疹粘膜疹(又称柯氏斑)及全身斑丘诊。
症状表现:1.发热,伴有眼部症状为流泪、畏光、结合膜充血及咳嗽,流涕。
2.口腔粘膜于第2-3病日开始出现Kopliks斑(柯氏斑即麻疹粘膜斑)。
3.第4病日开始出现特殊皮疹,首先在发际、耳后,渐及前额、面、颈、躯干、四肢,最后达手掌、足底,自上而下逐渐散布全身,2-5日达高峰。
皮疹初为细小淡红色斑丘疹,直径2-4毫米,散在,呈鲜红色,以后融合成暗红色。
不规则或呈小片状斑丘疹,疹与疹之间皮肤正常。
一般皮疹为充血性,压之退色。
少数病例皮疹可呈出血性,压之不退色。
严重病例皮疹密集,呈暗红色。
4.随着皮疹增多,全身毒血症状加重,体温增高,可达40℃,精神萎靡、嗜睡。
5.咳嗽加重,眼睑浮肿,少数患者肺部有细湿罗音。
6.全身表浅淋巴结及肝脾轻度肿大。
7.发热持续约6-7天,以后皮疹渐消退,出现糠麸样脱屑,以及棕色色素沉着。
诊断依据:1.流行病学史:发病前两周内有与麻疹患者接触史,既往未患过麻疹,亦无麻疹疫苗接种史。
2.临床症状与体征:发热,伴有眼部症状及上呼吸道症状,口腔粘膜斑及特征性的皮疹,全身表浅淋巴结及肝脾轻度肿大,肺部罗音等。
3.血白细胞减少。
4.鼻、眼、咽分泌物和尿沉渣涂片镜检可找见多核巨细胞。
治疗:治疗原则1.隔离:隔离期自前驱期至出疹后第五天为止。
如并发肺炎则延长至出疹后十天。
2.加强护理:保持眼、鼻、口腔清洁。
3.支持治疗:休息,补充营养及维生素A。
4.对症治疗:给予退热、止咳、镇静药物,必要时输液。
5.中医中药治疗(参考中医方剂)。
6.并发症治疗另述。
用药原则1.麻疹高热不能用激素降温,但遇有并发喉炎、心肌炎或脑炎者则可酌情使用激素治疗。
2.并发肺炎者须用青霉素或其他抗生素治疗。
预防常识:皮疹出齐后,热度不退,咳嗽加重,气急,则可能是并发肺炎;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则可能是并发喉炎;高热伴有嗜睡、神志不清、颈强直或抽搐等则是并发脑炎,以上三种情况均是较重的并发症,如能正确处理,可有效地降低病死率。
麻疹诊断标准
麻疹诊断标准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传染性的呼吸道疾病,常见于儿童。
麻疹的早期症状包括发热、咳嗽、流涕和结膜炎。
随后出现 Koplik斑和皮疹,皮疹从头部开始向四肢蔓延。
麻疹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下面将介绍麻疹的诊断标准,以便临床医生能够准确诊断和治疗患者。
一、临床表现。
1. 发热,麻疹患者在发病初期会出现高热,体温可达39℃以上。
2. 咳嗽、流涕和结膜炎,患者在发热的同时,会出现咳嗽、流涕和结膜炎等呼吸道症状。
3. Koplik斑,口腔黏膜上出现灰白色小颗粒状斑点,是麻疹的特征性体征之一。
4. 皮疹,发热3-7天后,患者全身出现红斑,开始于耳后,逐渐向面部、颈部、躯干和四肢蔓延。
二、实验室检查。
1. 血清麻疹病毒特异性IgM抗体,麻疹患者在发病后3-5天即可检测出血清麻疹病毒特异性IgM抗体,阳性率高。
2. 鼻咽拭子或咽拭子病毒核酸检测,麻疹患者在发病初期可通过鼻咽拭子或咽拭子病毒核酸检测来确认诊断。
三、诊断标准。
1. 临床诊断,符合上述临床表现中的任何一条,并且有流行病学史,即可做出临床诊断。
2. 实验室诊断,血清麻疹病毒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或鼻咽拭子或咽拭子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即可做出实验室诊断。
四、麻疹的鉴别诊断。
1.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患者也会出现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状,但不会出现Koplik斑和皮疹。
2. 荨麻疹,荨麻疹患者会出现皮疹,但不会伴随发热、咳嗽和结膜炎等症状。
3. 风疹,风疹患者也会出现皮疹,但风疹的皮疹常常在耳后开始,而麻疹的皮疹是从头部开始向四肢蔓延。
综上所述,麻疹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临床医生在诊断麻疹时,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做出准确的诊断。
及时诊断和治疗麻疹,对于控制疾病的传播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麻疹
麻疹流行病学任何季节均可发病流行高峰在亚热带为冬春季一、临床表现1、潜伏期10天(6~18天)前驱期:2~4日,发热,一般在39℃左右,伴结合膜充血、流泪、流涕、咳嗽等其他症状。
于发热后2~3日可见到麻疹粘膜斑(Koplik's Spots)。
2、出疹期:3~5天,多于发热后第4~5天出疹,初见于耳后、发际,逐渐向面、颈、驱干及四肢蔓延,2~3日遍布全身。
为暗红色斑丘疹,充血性皮疹。
此期体温持续升高,全身中毒症状加剧。
3、恢复期:2~3天,皮疹出齐出透,体温随之下降,1~2日内降至正常。
皮疹按出疹顺序隐退,遗留褐色的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
二、临床类型除上述典型麻疹外,尚有:1、轻型麻疹:病情较轻,病程短,皮疹散在稀疏。
2、中毒性麻疹:中毒症状重,高热,大片融合性皮疹或出疹不透或刚出疹又隐退,伴气促,心率快,发绀,循环或心力衰竭,昏迷,抽搐。
3、出血性麻疹:少见,皮疹为出血性,伴高热等全身严重中毒症状。
三、实验室检查1、血象:白细胞总数减低或正常。
2、鼻咽部涂片或尿沉渣染色:找多核巨细胞,对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3、血清学检查:血清抗麻疹病毒IgM抗体为早期、快速的特异性诊断方法;血清抗麻疹病毒IgG抗体双份血清滴度≥4倍增长有回顾性诊断价值。
四、鉴别诊断本病应与常见出疹性疾病进行鉴别:风疹、幼儿急疹、猩红热、肠道病毒感染、药物疹、过敏性皮疹等。
五、治疗原则A:一般处理及对症治疗:1.隔离、居室应保持空气新鲜、整洁温暖。
2.口腔、鼻、眼、皮肤应保持清洁,多饮水,给予易消化和营养丰富饮食。
3.高热时可给小剂量退热剂或头部冷敷,烦躁不安可给少量镇静剂。
4.体弱多病者早期可给丙种球蛋白0.2~0.6ml/kg,肌注,q.d,共2~3日。
B:中医中药:初期,可用辛凉透表法,选用升麻葛根汤、银翘散加减;热症重者,可用三黄石膏汤或犀角地黄汤体虚肢冷宜用人参败毒汤恢复期热退疹收,宜用养阴清热法,可用沙参麦冬汤等六、并发症的治疗肺炎:治疗同一般肺炎。
麻疹的临床表现
麻疹的临床表现未接种过麻疹或第一次接种麻疹疫苗未成功的人患麻疹时,几乎全部表现为典型的临床经过。
麻疹潜伏期约10日(6-21日)。
本病过程常表现为3个时期。
1、前驱期(出诊前期):一般3-5日。
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炎症,发热多在38-39度,同时伴结膜充血、畏光、流泪、打喷嚏及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
精神差、食欲减退、患儿易烦躁、哭闹、少数有呕吐或腹泻。
发热后2-3天,两侧颊黏膜上可见0.5-1毫米的小白点,周围有毛细血管扩张引起的红晕,称麻疹黏膜斑,又称柯氏斑。
2、出诊期:发热3-4日后,开始出现皮疹。
首先耳后发际,继之面颈部也有,再向躯干及四肢扩张,最后达手足心。
皮疹初为淡红色斑丘疹,压之退色,直径约2毫米—5毫米,大小不等,开始散在皮疹多,融合者少,逐渐互相融合不规则的片状,颜色也越来越深。
此期体温可达40度以上,持续数日,全身中毒症状更重,精神萎靡,终日昏睡,不思饮食,眼面水肿,干咳声嘶。
3、恢复期:皮疹出齐出透后,体温开始下降,1-2日即降至正常,全身情况也随之改善。
皮疹在退热后2-3日消退,初留浅褐色斑痕或同时伴有少量糠麸样脱屑,经1-2周开始完全消失。
褪疹时的顺序同出疹,自上而下,自中心向末梢。
麻疹的预防应采取以预防接种疫苗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并做到对麻疹患者的早期诊断,早期隔离治疗。
1、管理好传染源:麻疹患者是本病唯一传染源,对麻疹患者设立隔离病室,对接触者隔离3周。
流行期间,托儿所、幼儿园等宜暂停接送,并不接受易感儿入托,检疫期每日进行晨间检查,便能早期发现病人,早期隔离治疗。
2、切断传播途径:如患者住过的房间应开窗通风半小时,医务人员需洗手,更换外衣或在室外间隔至少20分钟后再接触易感者。
3、保护易感人群:(1)自动免疫:我国1965年麻疹减毒活疫苗制造成功,即在全国大面积接种,接种对象为未患过麻疹满8个月的小儿,0.2毫升皮下注射,1次接种后保护率可达90%。
易感儿接触麻疹2日内及时接种疫苗可预防麻疹。
麻疹论文:麻疹的临床特征分析及护理对策
麻疹论文:麻疹的临床特征分析及护理对策[摘要] 目的:研究麻疹的临床特征及护理方法。
方法:将本院感染科收治的72例麻疹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对症护理,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好转情况及住院时间。
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好转率高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为10~14 d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特征所有患者均有发热、呼吸道卡他症状、眼结膜充血症状,发热1~2 d后口腔颊黏膜出现麻疹黏膜斑,可见白色细小点散在分布于颊黏膜上,4~5 d后开始出疹,典型的出疹顺序为耳后→发际→颈→躯干→四肢→四肢远端(足底、手掌),出疹期为稽留热,随着全身症状的不断加重,发热类型可为超高热。
出疹初期的皮疹为淡红色斑丘疹,逐渐转为深红色,皮疹融合成片状,压之褪色,且疹间肤色正常,一般6~8 d皮疹出齐,退疹顺序与出疹顺序相同,且皮疹转为深褐色,其消退后会有浅褐色色素沉着,10 d左右消失,全身症状明显改善,体温恢复正常。
1.3 观察及护理对策1.3.1 对照组常规护理①出疹前后5 d为麻疹的急性传染期,应严格做好消化道隔离,限制人员探视,病室通风1 h/d,且避免对流风[2],保持室内空气新鲜;②保持皮肤、口腔清洁,每天晨起、餐后、睡前给予0.9%nacl溶液漱口,定期用温水擦浴,保持皮肤清洁,勤更换内衣,避免强光刺激眼睛,若眼角膜干燥者,必要时使用眼药水1~2次/d;③出疹期患者有高热,应做好饮食护理,可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如鱼类、蛋类以及豆制品食物,多饮水,少食辛辣刺激食物,补充足量的维生素;④保证患者睡眠充足,各项护理操作应集中进行,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促进患者的舒适,皮疹消退后可适当活动。
1.3.2 观察组的对症护理常规护理方法同对照组,并进行对症护理。
①高热的护理:出疹期患者出现发热,若不超过39℃,可不进行任何处理。
麻疹的症状【医学养生常识】
麻疹的症状
文章导读
麻疹在儿童中间是很常见的,是一种呼吸道的传染性的疾病,而且是急性的,它是有
很大传染几率的,特别是在有的地区,没有种过这方面的疫苗,就会有很大的可能会出现
麻疹,一旦发生,就会传染给其他的人,大家要重视这样的传染疾病,要了解麻疹的症状,尽早的去预防治疗。
麻疹的症状是有很多的,一般在一些贫困的地区,在孩子出生后都没有注射相关的疫苗,就胡很容易引起麻疹,患有麻疹后会出现发热的症状,皮肤还会出现红色的丘疹,这是最
明显的症状。
一、症状:
1.典型麻疹
潜伏期:一般为10天plusmn;2天(6~21天),感染严重或经输血获得感染者潜伏期可
短至6天,接受过免疫制剂(全血、血清、免疫球蛋白等)或曾接种过麻疹疫苗而发病时,
则潜伏期可延长至3~4周。
此期临床上主要表现:在潜伏期末1~2天已可从上呼吸道分泌物中排出麻疹病毒。
有
些患者于接触麻疹患者数小时后,可出现暂时性轻度上呼吸道症状及低热,甚至有一过性
皮疹,但甚罕见。
麻疹典型病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前驱期、出疹期和恢复期。
1)前驱期:一般持续3~5天,体弱及重症可延长至7~8天,而曾接种过麻疹疫苗或
有被动免疫力者则可短至1天。
此期临床上主要表现:体格检查可见口腔及咽部黏膜充血明显,上呼吸道(包括眼结合膜)炎症的卡他症状,常伴胃纳减退,甚至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有发热、咳嗽、流鼻涕、流眼泪、畏光等,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不适。
发热常日低夜高,逐日升高,可达39~40℃,婴幼儿可发生高热惊厥,年长儿或成人常诉头痛、头昏、。
麻疹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麻疹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麻疹俗称”出痧子”,是一种急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本病傳染性强,几乎所有未接受过免疫的人接触过麻疹后都会发病,病后大多可获得终身免疫。
随着我国推行麻疹减毒活疫苗预防接种后,麻疹的发病率己显著下降。
标签:麻疹病毒;传染性;护理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冬春季是麻疹的流行季节,但全年均可发病。
麻疹患者是唯一传染源,自发病前2 d至出疹后5 d都具有传染性。
6个月~5岁患儿易感,但也在未接受疫苗的学龄前儿童、免疫失败的十几岁青少年及成年人中多见。
主要通过空气飞沫播,也可接触被污染的生活用品而发病。
麻疹潜伏期一般为6~18 d,平均为10 d。
分前驱期:从发热至出疹,常持续3~4 d;出疹期:在发热3~4 d后出现皮疹,一般为3~5 d;恢复期:在出疹后3~4 d,持续约3~5 d。
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咳嗽、结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全身斑丘疹及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等。
单纯麻疹预后良好,重症患者病死率高。
现将我科2013年12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335例麻疹患者的护理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35例,男138例,女197例。
年龄3个月~61岁,其中14岁111例(成人中包括3位孕妇)。
1.2患者基本情况本组患者中,<8个月未接受疫苗注射及未患过麻疹或免疫失败的成人多见。
学龄儿童大多接种过麻疹疫苗或患过麻疹,发病率较低。
小儿患者腹泻及并发支肺炎较多,成人患者咳嗽、胃肠道反应、腹泻较多。
3例孕妇中,早孕1例,其余2例是晚孕,早孕的孕妇请产科太夫会诊,建议病愈后流产。
晚孕的孕妇出院后由产科太夫诊治。
由于麻疹患者徒增,我们另建立一个新的临时的麻疹传染病区,以便对患者进行有效的隔离治疗。
1.3方法以抗病毒治疗为主。
卧床休息,保持室内适当温度、湿度;对症治疗,高热时酌情使用少量退热剂,频繁剧咳可用祛痰、雾化吸入等,有细菌感染者使用抗生素;有并发症者给予相应治疗。
麻疹临床诊疗
麻疹临床诊疗【概述】麻疹( measles,rubeola)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发病季节以冬春季为多,6个月至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
但近年来成人麻疹也时有发生。
麻疹病毒经飞沫进人人体后,病毒直接侵入细胞引起病变,也可由病毒感染诱发超敏性细胞免疫反应而引起病变。
目前认为麻疹的皮疹、巨细胞肺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和异型麻疹,与其免疫致病机制密切相关。
麻疹的临床特征有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麻疹黏膜斑(Ko-pliks'spots)及皮肤出现斑丘疹。
单纯麻疹预后良好。
若患儿免疫力低下或有并发症及重型麻疹患儿病死率较高。
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是预防麻疹的有效方法。
我国计划免疫规定于8月龄以上时初种,7岁时复种。
每次接种皮下注射0.2ml。
未患过麻疹的儿童与成人易感者也可接种疹疫苗。
在麻疹流行期间,对体弱、患病、年幼而且与麻疹患者有密切接触的易感者,应采取被动免疫注射,即肌内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0.2~0.6ml/(kg.次)。
【临床表现】潜伏期约10日(6~18日),曾接受被动或主动免疫者,可延至3~4周。
诊疗1. 典型麻疹诊临床表现可分为三期:(1)前驱期从发热到出疹一般3~4日。
起病急,主要表现为:1) 发热:一般逐渐升高,小儿也可有骤发高热伴惊厥者。
2) 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在发热同时出现咳嗽、喷嚏、流涕、咽部充血等卡他症状。
3) 眼结膜充血、畏光、流泪、眼睑浮肿。
4) 麻疹黏膜斑:见于90%以上昀病人,具早期诊断价值,在病程2~3日出现,于双侧近第一臼齿旁颊黏膜上,可见约0.5~lmm针尖大小的白色小点,周围有红晕,逐渐增多,互相融合,最初可只有数个,在1~2天内迅速增多,有时融合扩大成片。
黏膜疹在2~3日内消失,黏膜斑也可见于下唇内侧及牙龈黏膜。
除上述主要症状外,可同时伴伞身不适、食欲减退,幼儿常有呕吐、腹泻。
(2)出疹期于发热第3~4日开始出现皮疹。
皮疹先见于耳后、鬟际,渐及额、面、颈,自上而下蔓延到胸、背、腹及四肢,最后达手掌与足底,2~5日出齐。
小儿麻疹的临床特点
小儿麻疹的临床特点小儿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播。
该病主要发生在儿童身上,但成年人也可能感染,尤其是未接种疫苗的人。
小儿麻疹的症状多种多样,但在临床上,有几个比较典型的特点,下面我们一一了解。
一、热病、上呼吸道症状小儿麻疹在发病初期会出现寒战、发热、头痛、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这些症状类似于感冒。
患儿体温通常在38~40℃之间波动,持续时间一般为3~5天左右。
此外,患儿的口干咽痛、咳嗽、流鼻涕等呼吸道症状也较为明显。
二、皮疹小儿麻疹的皮疹是其最典型的症状之一,一般在发热的第三天开始突然出现。
皮疹起初在耳后、头部、颈部水平线上出现,继而向面部和胸部扩散,随后蔓延到四肢。
皮疹呈现出红色或暗红色的斑丘疹,大小不等,均匀分布,且与皮肤表面齐平。
在皮疹发展后期会有散在的小斑点,并有细微的疹丘,红色区域变浅,而疹丘则变得明显。
三、结膜炎小儿麻疹常常伴有结膜炎,表现为结膜充血、眼眶内出现细小血点、结膜水肿以及分泌物增多。
结膜炎的症状在获得有效治疗后数日内即可消失。
四、Koplik斑小儿麻疹患者在临床上还会出现一种叫做Koplik斑的症状。
Koplik斑通常出现在发疹前12~24小时,在口腔黏膜处表现为白色小斑点,大小约为芝士子大小,周围红晕,中央较深色。
Koplik斑消失后,就会迅速出现皮疹。
五、病程短,恢复迅速小儿麻疹的一般病程为10天左右,患儿一般于发热后3~5天出现皮疹,病程较为短暂。
而在发疹后,患儿的病情通常会迅速好转。
患儿在病愈之后,产生对病毒的抗体,获得持续的免疫力。
综上所述,了解小儿麻疹的临床特点非常重要,以便及时诊治。
在发现了口腔黏膜上的Koplik斑后,建议进行相关的发热病毒抗体试验以明确诊断。
同时,患儿在发疹后应注意保持室内干燥、通风良好,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饮水,同时加强营养,增强体质。
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小患者则需住院治疗,医生应给予相应的抗病毒治疗和对症治疗。
小孩麻疹的症状有哪些
小孩麻疹的症状有哪些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会出现发热、结膜炎症、上呼吸道炎症等特征。
麻疹病毒的体外抵抗力很弱,对紫外线和消毒剂很敏感,但是他在寒冷和干燥的情况下能保持1个月。
麻疹的传染性很强,麻疹病毒分布在患者的口、鼻、眼和咽喉的处,一般经过呼吸道传播。
麻疹一年四季都会发病,其中冬季和春季是麻疹的流行高峰。
患者的症状在每个时期都不一样,潜伏期、前驱期、出疹期、恢复期都不一样,下面具体来介绍一下:1、潜伏期。
潜伏期患者症状不明显,只会出现轻微的体温上升。
2、前驱期。
也是发疹前的3-4天,患者首先会有明显的发热,继而出现咳嗽、流涕、流泪、咽部出血,有些患儿还会出现麻疹黏膜斑,一天之内会迅速蔓延。
3、出疹期。
患者的皮肤表现会出现明显的皮疹,呈红色稀疏不规则,遍布患者的面部、背部、等多个部位。
病情严重的患者皮疹会出现融合的现象,皮肤水肿面部水肿变形。
还有可能会出现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
4、恢复期。
出疹之后的第三天后,患者的皮疹会开始消退,如果没有其他的并发症,患者的精神状况也会慢慢好转,体温也恢复正常。
皮疹消退之后会留下色素沉着,但是会随着时间慢慢改善。
这四种就是小孩麻疹的常见症状,如果发现孩子有类似症状一定要即时就医,避免病情耽误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
最好是能够在孩子还小的时候能够带去这个的医院接受麻疹疫苗,预防为主。
省社幼儿园保健室二O一五年四月小儿麻疹怎么预防麻疹是由麻疹病毒经呼吸道传染而引起,麻疹病人是麻疹的主要传染源。
麻疹病毒存有于病人的眼、口、鼻、咽及支气管的分泌物中,当麻疹病人打喷嚏、说话或哭叫时,病毒可随着唾液飞沫喷射出来,飘浮在空气中,如果这种含有病毒的飞沫被易感者吸进呼吸道,就会被传染上麻疹。
生活调理1、对麻疹患儿应早发现、即时隔离、及早治疗。
隔离患儿不要出门,易感小儿不串门。
2、良好的护理有助于本病的恢复,并可减少并发症。
有的患儿护理得当,可不治而愈。
如果护理不当,就会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此时要即时采取其他治疗措施。
儿童麻疹的症状与应对措施
儿童麻疹的症状与应对措施一、麻疹的症状描述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呼吸道疾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孩子们是其主要易感人群之一。
当孩子感染了麻疹病毒后,通常会出现一系列典型的症状。
1. 发热: 麻疹初期通常伴有发热,体温可达到39-40摄氏度左右。
这种持续性高温可持续3-5天。
2. 咳嗽和流涕: 患有麻疹的孩子常常出现喉部干涩和结膜充血等上呼吸道感染的典型表现。
3. 眼结膜红肿: 骨波Myer征象是麻胎患者眼结合颞红肿的特征之一,为I类过敏反应所引起。
4. 白斑: 阴线中间区域于头皮上方较弱出,样板斑点最初在耳后及发根部分明显,在体解展开并扩大,此即正晶器形式。
5. 食欲不振: 患有麻疹的孩子通常会出现食欲下降,并伴有恶心和呕吐等胃肠道症状。
二、儿童麻疹的应对措施1. 预防接种: 麻疹是一种可以通过疫苗预防的传染性疾病。
根据国家卫生部门的推荐,所有儿童都应该在12个月大时接种第一剂麻疹疫苗,然后在18-24个月大时接种第二剂。
此外,成年人和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的人也可选择进行接种以提高免疫力。
2. 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家长们应教育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例如勤洗手、避免与患者近距离接触、不在公共场所用手触摸面部等。
定期消毒家居环境也是防止麻疹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
3. 提供适当护理: 当孩子感染了麻疹时,家长需要提供他们需要的适当护理和治疗。
这包括提供充足的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多喝水以及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
4. 防止并发症: 儿童麻疹可能引发一些严重并发症,如中耳炎、肺炎等。
因此,家长还需密切关注孩子的病情变化,并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5. 全面治疗: 对于确诊为麻疹的患儿,医生会根据其具体情况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常见的治疗手段包括退烧药物、抗过敏药物以及防止感染等措施。
总之,儿童麻疹是一种常见但可预防和控制的传染性疾病。
正确预防接种和良好卫生习惯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同时,在孩子感染麻疹后,提供适当护理和密切监测他们的身体变化也是至关重要的。
麻疹新特点
.麻疹新特点
我国实施计划免疫后,麻疹发病率和病死率已明显降低,麻疹大流行基本上得到控制。
但由于人口流动增加,部分儿童麻疹疫苗漏种或免疫失败,加之初免后随着年龄增长而免疫力逐渐降低等原因,致使麻疹小规模流行时有发生,且表现出以下新特点。
发病年龄后移过去麻疹发病多为5岁以下儿童,尤以1~2岁最多。
现在患麻疹者大多是8个月以内婴儿和7岁以上学龄儿童,成人偶有发病。
成人麻疹中毒症状较重,发热多在39℃~40℃,有麻疹黏膜斑,半数患者皮疹有出血倾向,常伴有嗜睡等症状,但并发症较少,预后良好。
轻型或非典型患者增多,皮疹以斑丘疹多见,亦可有疱疹、出血点样皮疹等其他形态皮疹。
而发热、上呼吸道炎症及全身中毒症状较轻,常无麻疹黏膜斑。
出疹顺序先从四肢出现,逐渐向胸背呈向心性发展。
麻疹以10月至次年2月为发病季节,普种麻疹疫苗后,发病季节后移至每年3~5月份。
少数人患第二次麻疹,多见于发生第一次麻疹后的两年内。
由于第一次出疹时,年龄较小或病初注射了丙种球蛋白或其他原因,未能激发机体产生足够而持久的免疫力,因而遇麻疹野毒株时,便会再次感染发病。
麻疹
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发疹性呼吸道传染病。
在无特异性免疫预防年代,除新生儿短期受母体抗体保护外,人人易感。
由于感染几率百分百表现为显性,发病率很高。
一、临床表现。
㈠前驱期:从发热到出疹的前驱期一般3-4日,主要表现有⑴发热,一般逐渐升高,小儿也可骤发高热伴惊厥。
⑵上呼吸道炎症,在发热同时出现咳嗽、流涕、咽部充血等其他症状。
⑶眼结膜充血、畏光、流泪、眼睑浮肿。
⑷科氏斑见于90%以上患者,具最早诊断价值。
科氏斑发生在病程2-3日,出现于双侧近第一臼齿颊粘膜上,为0.5-1min,针尖白色小点,周围有红晕,逐渐增多,互相融合,最初可只有数个,在1-2日内迅速增多有时融合扩大成片,2-3日内消失。
㈡出疹期:于发热第3-4日开始出现皮疹。
皮疹先见于耳后、发髻、渐及额面、颈,自上而下蔓延到胸、背、腹及四肢最后达于手掌与足底,2-5日出齐。
出疹期约为3-5日,皮疹初为淡红色斑丘疹,大小不等,高出皮肤,呈充血性皮疹,压之退色,初发时稀疏,色较淡,以后部分融合呈暗红色,少数病例可呈现出血性皮疹,疹间皮肤正常。
皮疹高峰时全身毒血症加重,高热可达40℃,伴嗜睡、结膜红肿、畏光、舌乳头红肿,全身表浅淋巴结及肝脾轻度肿大,肺部可闻及湿性罗音。
㈢恢复期:出疹后3-5日后,发热开始减退,全身症状明显减轻,皮疹按出疹的先后顺序消退,留浅褐色色素斑,伴脱屑,历时约1-2周。
无并发症者病程为10-14天。
二、诊断于鉴别诊断。
㈠诊断:典型麻疹诊断不难。
在麻疹流行期间接触过麻疹患者的易感者,出现急起发热,伴上呼吸道卡他症状,结膜充血,早期口腔有科氏斑。
非典型患者难以确诊,通过血清特异性抗体测定辅助检查手段协助诊断。
㈡鉴别诊断。
1、风疹2、幼儿急疹3、药物疹4、猩红热(见P141)三、治疗:主要对症治疗,加强护理和防治并发症。
四、预防措施。
㈠管理传染源:流行期间,学校、幼儿园等儿童集中场所加强晨间检查,及时发现患者并做好疫情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札记:细看“麻疹”新特点
2014-04-04 00:03:06
【麻疹新动态】
1.发病人群有所变化以往,麻疹病毒主要感染6个月至5岁的婴幼儿。
但近年来,成人发病有增长趋势,很多文献报道成人病例占近一半。
2.发病季节高峰后移改变了以往冬季流行的规律,由冬春季转为春夏季。
据报道,现在很多地区每年3~5月份成为发病高峰期。
3.症状不典型病例多典型麻疹的临床过程可概括为“烧3天,出疹3天,退热3天”。
但现在有相当大比例的患者发疹后仍会发烧5天以上。
另外,一些患者出疹时间提前或延迟,出疹的顺序为先从四肢开始,逐渐向胸背呈向心性发展。
皮疹以斑疹多见,常无麻疹口腔黏膜斑。
4.起病急、全身中毒症状重患者均有发热,多数高烧为39~41℃ ,伴有明显的肌肉、关节酸痛,很多患者出现肝功能损害,可产生“ 麻疹样肝炎”的临床表现。
5.妊娠期麻疹发病比例相对增高过去罕见的妊娠期麻疹现在发病比例相对增高,且易引起流产、早产和死产。
6.误诊误治病例多成人及不典型麻疹的发病比例明显增加,尤其是再次麻疹症状严重,易导致多脏器损害,同时病情不典型且呈多样性,常被误诊为过敏性皮炎、风疹、药物疹及其他急性传染病,并会导致滥用抗生素和退烧药物。
7.婴儿麻疹症状和病情多偏重喉炎、肺炎、心衰等并发症多,危害较大。
8.流动人口患病数增加。
【应对措施】
免疫策略要更新育龄妇女怀孕前应接种疫苗;目前8个月开始的
麻疹计划免疫应提前;强化免疫要按时,6~7岁儿童应强化免疫接种麻疹疫苗,进入大学的青年人要再度进行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对集体生活的青年实施免疫接种,对流动人群进行应急免疫,增加流动人口疫苗覆盖率。
监管易感人群流行期应加强对易感人群的管理,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少组织集体活动。
杜绝滥用退烧药对疑似或已确诊为麻疹的患者不要盲目降温,以免促使病程延长,增加罹患麻疹肺炎的危险。
尽量杜绝滥用退烧药,让麻疹出透、出齐。
不要盲目忌口麻疹病人的饮食没有特别的禁忌。
民间流传的一些做法无医学根据,不足为训。
总的原则是在发热出疹期,要吃易消化且有营养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