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串口发送与接收程序
uart串口发送和接受的程序的实现原理
UART串行端口传输和接收程序工作像繁忙的邮政办公室为你的数据!它遵循UART(UART)通用同步接收器、传输器(Transmitter)协议,其中数据以特定baud速率的节奏舞蹈比特发送,开始和停止比
特引导方向。
当您想要将数据发送到世界时,程序首先会设置带有正
确baud率和其他配置的UART模块,然后它会欢快地将您的数据丢
入传输缓冲器。
从那里,UART硬件接管,刷刷你的数据并发送出来在TX针,遵循所有的规则和设置你已经规定。
这就像一个精心编程的表演,与你的数据占据中心阶段!
基本上,UART模块总是在检查RX针上的任何线程数据。
一旦它检
测到一个起始位,它开始根据指定的baud速率抓取其余位。
在获得
包括开始和停止位数在内的整个数据包后,它会保存接收缓冲中的所
有数据。
程序可以从接收缓冲器中获取数据来查看里面有什么。
处理任何潜在的错误,如框架错误或等值错误,在接收过程中可能出现,
也是非常重要的。
UART串行端口传输和接收程序的实施遵循UART协议的原则和政策,促进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
程序精心配置了UART模块,其中包含关于baud率,数据比特,stop比特,以及等价的具体参数,并认真遵
守了规定的准则。
随后,要传输的数据被有效存储并写入UART传输缓冲器。
接收后,从接收缓冲中勤勉地检索数据,确保UART模块准确处理并存储了iing数据。
通过坚持规定的UART协议和有条不紊地
配置UART模块,程序按照既定的政策和指令,有效建立了设备间连续免疫的可靠和安全的通道。
51单片机的串口通信程序(C语言)
51单片机的串口通信程序(C语言) 51单片机的串口通信程序(C语言)在嵌入式系统中,串口通信是一种常见的数据传输方式,也是单片机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使用C语言编写51单片机的串口通信程序。
1. 硬件准备在开始编写串口通信程序之前,需要准备好相应的硬件设备。
首先,我们需要一块51单片机开发板,内置了串口通信功能。
另外,我们还需要连接一个与单片机通信的外部设备,例如计算机或其他单片机。
2. 引入头文件在C语言中,我们需要引入相应的头文件来使用串口通信相关的函数。
在51单片机中,我们需要引入reg51.h头文件,以便使用单片机的寄存器操作相关函数。
同时,我们还需要引入头文件来定义串口通信的相关寄存器。
3. 配置串口参数在使用串口通信之前,我们需要配置串口的参数,例如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等。
这些参数的配置需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在51单片机中,我们可以通过写入相应的寄存器来配置串口参数。
4. 初始化串口在配置完串口参数之后,我们需要初始化串口,以便开始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初始化串口的过程包括打开串口、设置中断等。
5. 数据发送在串口通信中,数据的发送通常分为两种方式:阻塞发送和非阻塞发送。
阻塞发送是指程序在发送完数据之后才会继续执行下面的代码,而非阻塞发送是指程序在发送数据的同时可以继续执行其他代码。
6. 数据接收数据的接收与数据的发送类似,同样有阻塞接收和非阻塞接收两种方式。
在接收数据时,需要不断地检测是否有数据到达,并及时进行处理。
7. 中断处理在串口通信中,中断是一种常见的处理方式。
通过使用中断,可以及时地响应串口数据的到达或者发送完成等事件,提高程序的处理效率。
8. 串口通信实例下面是一个简单的串口通信实例,用于在51单片机与计算机之间进行数据的传输。
```c#include <reg51.h>#include <stdio.h>#define BAUDRATE 9600#define FOSC 11059200void UART_init(){TMOD = 0x20; // 设置定时器1为模式2SCON = 0x50; // 设置串口为模式1,允许接收TH1 = 256 - FOSC / 12 / 32 / BAUDRATE; // 计算波特率定时器重载值TR1 = 1; // 启动定时器1EA = 1; // 允许中断ES = 1; // 允许串口中断}void UART_send_byte(unsigned char byte){SBUF = byte;while (!TI); // 等待发送完成TI = 0; // 清除发送完成标志位}unsigned char UART_receive_byte(){while (!RI); // 等待接收完成RI = 0; // 清除接收完成标志位return SBUF;}void UART_send_string(char *s){while (*s){UART_send_byte(*s);s++;}}void main(){UART_init();UART_send_string("Hello, World!"); while (1){unsigned char data = UART_receive_byte();// 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总结: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编写出简单的51单片机串口通信程序。
单片机IO口模拟串口程序(发送+接收)
*把单片机中存放的数据通过P2.1作为串口TXD发送出去
***************************************************************/
#in elude<reg51.h>
#i nclude<stdio.h>
/***************************************************************
*模拟接收程序,这个程序的作用从模拟串口接收数据,然后将这些数据发送到实际 串口
*在单片机上模拟了一个串口,使用P3.2作为发送和接收端
*以P3.2模拟串口接收端,从模拟串口接收数据发至串口
THO=OxFF;//定时器0初始值,延时208us,目的是令模拟串口的波特率为9600bps
fosc=11.0592MHz
送到TL1);T0工作在方式1,十六位定时
PCON|=0x80;//SMOD=1;
#ifdef F11_0592
TH1=0xE8 ; // Baud:2400fosc=11.0592MHz 2400bps为从串口接收数据的速率
TL1=0xE8;//计数器初始值,fosc=11.0592MHz因为TH1一直往TL1送,所以这个初值的意义不大
{
WByte(i nfo[i]);
}
}
void main()
{
UartI nit();
while (1)
{
Se ndata();
}
}
II II II II II II II II II II II II II II II II II II II II II II II II II II II II II II II II II II II II II II II II II II II II II II II II II II II II II II II II II II II II II II II II II II II II II II II II II II II II II II
51单片机串口通信程序。。含详细例子
4.//////////////// /////////////////////////////////////////////////////////
pw.fpReadSign(); SendData();//通知上位机,送出读出器件特征字 }
void Erase()//擦除器件 {
pw.fpErase(); SendData();//通知上位机,擦除了器件 }
void Write()//写器件 {
BYTE n; pw.fpInitPro();//编程前的准备工作 SendData();//回应上位机表示进入写器件状态,
{
unsigned char c;
TMOD = 0x20; // 定时器 1 工作于 8 位自动重载模式, 用于产生波特率
TH1=(unsigned char)(256 - (XTAL / (32L * 12L * baudrate)));
TL1=(unsigned char)(256 - (XTAL / (32L * 12L * baudrate))); SCON = 0x50; PCON = 0x00; TR1 = 1; IE = 0x00; // 禁止任何中断 while(1) {
///////////////////////////////////////////////////////////////////////////////// //所支持的 FID,请在这里继续添加
///////////////////////////////////////////////////////////////////////////// extern void PreparePro00();//FID=00:AT89C51 编程器 extern void PreparePro01();//FID=01:AT89C2051 编程器 extern void PreparePro02();//FID=02:AT89S51 编程器
单片机的串口接收和发送数据的程序编写
单⽚机的串⼝接收和发送数据的程序编写#include "config.h"/******************************串⼝1的波特率********************************///T1作波特率发⽣器//在波特率加倍情况下#define BAUD_57600 256 - (OSC_FREQ/192L)/57600L // 254 FF#define BAUD_28800 256 - (OSC_FREQ/192L)/28800L // 254 FE#define BAUD_19200 256 - (OSC_FREQ/192L)/19200L // 253 FD#define BAUD_14400 256 - (OSC_FREQ/192L)/14400L // 252 FC#define BAUD_9600 256 - (OSC_FREQ/192L)/9600L // 250 FA#define SYS_Fosc 11059200L //晶振频率uint32_t COMM_BAUD_RATE=9600 ; //串⼝波特率#define OSC_FREQ 11059200 //11059200static INT8U Send_buf[10] = {0} ;static INT8U Recv_buf[10] = {0} ;static INT8U SendDataLen = 0 ;static INT8U ResendDataLen = 0 ;/************************************************************************函数名:串⼝初始化功能描述: STC10L08XE 单⽚机串⼝初始化函数返回函数: none其他说明: none**************************************************************************/void UartIni(void){TMOD = 0x20; // 设置 T1 为波特率发⽣器SCON = 0x50; // 0101,0000 8位数据位, ⽆奇偶校验PCON = 0x00; //PCON=0;TH1=256-(SYS_Fosc/COMM_BAUD_RATE/32/12);//设置为9600波特率TL1=256-(SYS_Fosc/COMM_BAUD_RATE/32/12);TR1 = 1; //定时器1打开REN = 1; //串⼝1接收使能ES = 1; //串⼝1中断使能EA = 1;}//串⼝接受函数初始化1void UartIni1(void){SCON = 0x50; //8-bit variable UARTTMOD = 0x20; //Set Timer1 as 8-bit auto reload modeTH1 = TL1 = -(SYS_Fosc/12/32/COMM_BAUD_RATE); //Set auto-reload vauleTR1 = 1; //Timer1 start runES = 1; //Enable UART interruptEA = 1; //Open master interrupt switch}/************************************************************ 名称:* 功能:* ⼊⼝参数:⽆* 出⼝参数:⽆* 说明:**********************************************************/void Uart_Isr() interrupt 4 using 1{if(RI){}}/************************************************************************功能描述:串⼝发送⼀字节数据 sbuf=data接受 data=sbuf⼊⼝参数: DAT:带发送的数据返回值: none其他说明: none**************************************************************************/void Uart_PutByte(uint8_t DAT){ES = 0;TI=0;DAT=SBUF ;while(TI==0);TI=0;ES = 1;}///*****************************************************************************************************// - 功能描述:串⼝接受⼀帧数据// - ⾪属模块:内部// - 参数说明:// - 返回说明:// - 注:⽆//*****************************************************************************************************/ void SendCmd(INT8U len ){INT8U i = 0 ;for(i=0; i<len; i++)//数据{Uart_PutByte(Send_buf[i]) ;}}///********************************************************************************************// - 功能描述:求和校验// - ⾪属模块:// - 参数说明:// - 返回说明:// - 注:和校验的思路如下// 发送的指令,去掉起始和结束。
51单片机串口通信程序。。含详细例子
{ P3_4=0; P3_3=1;
} void RstPro()//编程器复位 {
pw.fpProOver();//直接编程结束 SendData();//通知上位机,表示编程器就绪,可以直接用此函数因为协议号(ComBuf[0])还没被修改,下同 }
void ReadSign()//读特征字 {
} void serial () interrupt 4 using 3 //串口接收中断函数 {
if (RI) { RI = 0 ; ch=SBUF; read_flag= 1 ; //就置位取数标志 }
} main()
{ init_serialcom(); //初始化串口 while ( 1 ) { if (read_flag) //如果取数标志已置位,就将读到的数从串口发出 { read_flag= 0 ; //取数标志清 0 send_char_com(ch); } }
while(RI == 0); RI = 0; c = SBUF; // 从缓冲区中把接收的字符放入 c 中 SBUF = c; // 要发送的字符放入缓冲区 while(TI == 0); TI = 0; } }
4.//////////////// /////////////////////////////////////////////////////////
SendData(); } else break;//等待回应失败 } pw.fpProOver();//操作结束设置为运行状态 ComBuf[0]=0;//通知上位机编程器进入就绪状态 SendData(); }
void Lock()//写锁定位
{
pw.fpLock();
SendData();
串口通信原理及操作流程
串口通信原理及操作流程串口通信是一种通过串行连接来传输数据的通信方式。
相对于并行通信而言,串口通信只需要一条数据线来传输数据,因此更节省空间和成本。
串口通信常用于计算机与外设之间的数据传输,如打印机、调制解调器、传感器等。
串口通信的原理主要是通过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方式来实现通信。
在串口通信中,发送方将要传输的数据按照一定的协议进行封装,然后逐位地通过数据线发送给接收方。
接收方在接收到数据后,根据协议进行解封,得到传输的数据。
串口通信的操作流程如下:1.配置串口参数:在进行串口通信之前,需要先对串口进行初始化和配置。
配置包括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奇偶校验等。
波特率表示每秒钟传输的位数,不同设备之间的串口通信需要保持一致。
2.打开串口:打开串口可以通过编程语言的串口操作函数来实现。
打开串口时,应该确保该串口没有被其他程序占用。
3.发送数据:发送数据时,需要将待发送的数据封装成符合协议要求的数据包。
一般情况下,数据包开头会有起始符和目标地址、源地址等标识信息,以便接收方识别数据包。
4.接收数据:接收数据时,需要通过串口接收缓冲区来获取接收到的数据。
一般情况下,接收方会设置一个数据接收完成的标志位,用于通知上层应用程序接收到了数据。
5.解析数据:接收到的数据包需要进行解析,以获取有效的数据。
解析的方式根据协议的不同而不同,可以是根据提前约定的规则进行解析,或者是根据协议中的标志位进行解析。
6.处理数据:经过解析后得到的数据可以进行相应的处理。
处理的方式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来确定,例如将数据显示在界面上、存储到文件中等。
7.关闭串口:通信结束后,需要关闭串口以释放相关资源,并防止其他应用程序对串口的访问。
需要注意的是,串口通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对于一些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在进行串口通信时,应该合理选择合适的串口参数,确保数据的正确传输和解析。
此外,在编程时应该进行异常处理,防止因异常情况导致的数据丢失或通信中断。
使用串口的流程
使用串口的流程介绍串口是一种用于在计算机和外部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通信接口。
它是一种一对一的全双工通信方式,可以实现数据的收发。
本文将介绍使用串口进行数据通信的基本流程。
步骤使用串口进行数据通信的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打开串口:首先需要打开串口以建立与外部设备的连接。
在打开串口之前,需要先确定要使用的串口号、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方式等参数。
2.配置串口参数:在打开串口后,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配置串口的各种参数。
可以通过串口的配置接口来设置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方式等参数。
3.发送数据:配置完串口参数后,就可以向外部设备发送数据了。
可以通过串口的发送接口将数据发送给外部设备。
在发送数据之前,需要将要发送的数据准备好,并将其转换成适合串口发送的格式。
4.接收数据:在发送完数据后,可以通过串口的接收接口来接收外部设备发送的数据。
可以通过串口的接收缓冲区来获取接收到的数据。
5.处理数据:接收到数据后,还需要对其进行处理。
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解析、处理或显示等操作。
6.关闭串口:在完成数据通信后,需要关闭串口以释放资源。
可以通过串口的关闭接口来关闭串口。
注意事项在使用串口进行数据通信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串口参数配置要与外部设备保持一致:在配置串口参数时,需要与外部设备的参数保持一致,否则可能会导致通信失败。
•数据格式要一致:在发送和接收数据时,要确保数据的格式一致。
可以约定好数据的格式,并在发送和接收时进行相应的转换。
•错误处理:在使用串口进行数据通信时,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
因此,需要在程序中加入错误处理的代码,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错误。
•建立通信协议:在使用串口进行数据通信时,建议制定一套通信协议,包括数据的格式、指令的定义等。
这样可以更好地进行数据交换和数据处理。
示例代码下面是一个使用Python语言进行串口数据通信的示例代码:import serial# 打开串口ser = serial.Serial('COM1', 9600, timeout=1)# 配置串口参数ser.bytesize =8ser.stopbits =1ser.parity ='N'# 发送数据ser.write(b'Hello World')# 接收数据data = ser.readline()print(data)# 关闭串口ser.close()总结使用串口进行数据通信时,需要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操作。
串口发送接收程序查询法
//SCON=0x50(接收数据) (T1做bps发生器)
// =0x40(不接收数据) TMOD=0x20(T1 定时 方式2)
// → →TR1=1 →RI/TI==1? → 中断法(事先开EA,ES,软件清零)
// PCON=0x80(SMOD加倍) TL1=TH1=X; ↓ ↓
// =0x00(不加倍) (做发生器不能开T1中断) 查询法 → 处理SBUF(核心)
//发数据格式:SBUF=。。;
void delay1ms(uint i) //回车换行ASCII码//字符串结束标志
{
uchar j;
while(i--)
{
for(j=0;j<115;j++) //1ms基准延时程序
{
;
}
}
}
main()
{
main()
{
TMOD = 0x20; // 定时器1工作于8位自动重载模式, 用于产生波特率
TH1=TL1=0xFD; // 波特率9600
SCON = 0x50; // 设定串行口工作方式1 允许接收,相当于下面三句
//SM0=0;
//SM1=1;
//REN=1;
TH1
TL1= 0xff;
TR1= 1; //启动定时器
while(1)
{
i=0;
while(trdata[i]!=0x00)
{
SBUF=trdata[i];
send_char(tmp); // 回传接收到的数据
}
}
}
串口通信—串口发送和接收代码讲解
串⼝通信—串⼝发送和接收代码讲解 USART 初始化结构体详解 标准库函数对每个外设都建⽴了⼀个初始化结构体,⽐如USART_InitTypeDef,结构体成员⽤于设置外设⼯作参数,并由外设初始化配置函数,⽐如USART_Init()调⽤,这些设定参数将会设置外设相应的寄存器,达到配置外设⼯作环境的⽬的。
初始化结构体和初始化库函数配合使⽤是标准库精髓所在,理解了初始化结构体每个成员意义基本上就可以对该外设运⽤⾃如了。
初始化结构体定义在stm32f10x_usart.h ⽂件中,初始化库函数定义在stm32f10x_usart.c ⽂件中,编程时我们可以结合这两个⽂件内注释使⽤。
USART_BaudRate:波特率设置。
⼀般设置为2400、9600、19200、115200。
标准库函数会根据设定值计算得到USARTDIV 值,从⽽设置USART_BRR 寄存器值。
USART_WordLength:数据帧字长,可选8 位或9 位。
它设定USART_CR1 寄存器的M 位的值。
如果没有使能奇偶校验控制,⼀般使⽤8 数据位;如果使能了奇偶校验则⼀般设置为9 数据位。
USART_StopBits:停⽌位设置,可选0.5 个、1 个、1.5 个和2 个停⽌位,它设定USART_CR2 寄存器的STOP[1:0]位的值,⼀般我们选择1 个停⽌位。
USART_Parity :奇偶校验控制选择,可选USART_Parity_No( ⽆校验) 、USART_Parity_Even( 偶校验) 以及USART_Parity_Odd( 奇校验) ,它设定USART_CR1 寄存器的PCE 位和PS 位的值。
USART_Mode:USART 模式选择,有USART_Mode_Rx 和USART_Mode_Tx,允许使⽤逻辑或运算选择两个,它设定USART_CR1 寄存器的RE 位和TE 位。
USART_HardwareFlowControl:硬件流控制选择,只有在硬件流控制模式才有效,可选有⑴使能RTS、⑵使能CTS、⑶同时使能RTS 和CTS、⑷不使能硬件流。
STM32DMX串口收发程序
根据标准的512协议,其物理连接与传统上的RS485是完全一致的,并没有什么差别,差别只是在协议上的不同,工业上应用的主要是modbus协议,而这里是用512通信协议。
DMX512数据协议是美国舞台灯光协会(USITT)于1990年发布的一种灯光控制器与灯具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标准。
它包括电气特性,数据协议,数据格式等方面的内容。
512协议规定使用的波特率是250Kbps,但是stm32可以支持上Mbps的波特率,所以说这不是什么大问题。
该协议发送的数据帧一共11位,1位开始位,8位数据,2个停止位,无校验位。
根据波特率可以知道,位时间是4us,11位数据供需要44us的时间。
当然对于标准的512协议是需要break 和mark after break 帧的,break是一个92us的低电平,而mark after break是一个12us的高电平,如下图所示根据上面的图片(缺失了起始码,下图补上),512协议必须有break和mark,但是在我们通常的非标准收发中,检测break和mark相对比较困难,如果非要做,耗费的资源也比较多,比如定时器计时,中断等等。
如果不是做标准控制器的,完全可以另辟蹊径。
每一串数据的开始都要有一个起始码,也称复位码,其数据为0,但是从开始位数至第十位是0,用来声明数据传输开始,随后包含1-512个数据,也称调光数据,其是标准的数据帧,所以第十位是1,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这个第十位来进行做文章。
大家都知道,一般的单片机,像51,avr等都是支持8-9位数据发送的,所以我们就是用9位数据,1位停止位,无校验位,通过检测检测第十位,也就是所谓的RB8来进行数据的接收与传输,不需要发送break和mark。
1、发送端串口设为9位数据,1停止位,无校验位,波特率250000void USART1_Configuration(void){USART_InitTypeDef USART_InitStructure;USART_ART_BaudRate = 250000;USART_ART_WordLength = USART_WordLength_9b;USART_ART_StopBits = USART_StopBits_1;USART_ART_Parity = USART_Parity_No;USART_ART_HardwareFlowControl = USART_HardwareFlowControl_None;USART_ART_Mode = USART_Mode_Rx | USART_Mode_Tx;/* Configure USART1 */USART_Init(USART1, &USART_InitStructure);/* Enable USART1 Receive and Transmit interrupts */USART_ITConfig(USART1, USART_IT_RXNE, ENABLE);//USART_ITConfig(USART1, USART_IT_TC, ENABLE);/* Enable the USART1 */USART_Cmd(USART1, ENABLE);}注意在初始化串口的时候别忘了485芯片设为发送状态接下来主要就是数据包的发送,发送的时候注意起始码的数据第九位设为0,调光数据第九位设为1.void DMX_SendPacket(void){pDMX_buf = 0;while (pDMX_buf <= 512) //1-512{/* send data packet to slaves*/if(USART1->SR & (1<<6)){/*发送起始码00*/if (0 == pDMX_buf){USART1->DR = ((USART1->DR) & 0xfe00); //第九位置0}else{USART1->DR = 0x0100 | DMX_buf[pDMX_buf]; //第九位置1}pDMX_buf++;}}}在main函数中进行循环数据的发送了,每200ms发送一次,由于发送快,偶尔的错误也不是很明显。
8051单片机与电脑的串口接收发送程序
{
EA = 0;
if(RI == 1) //当硬件接收到一个数据时,RI会置位
{
LED_Buffer[com_dat] = SBUF; //把从串口读出的数存到数组
RI = 0;
com_dat++;
E = 0;
delay();
E = 1;
delay();
}
/********************************************************************
* 名称 : write(uchar del)
* 功能 : 1602写数据函数
L1602_string(1,5,"ab cd ef;")
* 输入 : 行,列,需要输入1602的数据
* 输出 : 无
***********************************************************************/
void L1602_string(uchar hang,uchar lie,uchar *p)
}
/********************************************************************
* 名称 : Com_Int()
* 功能 : 串口中断子函数
* 输入 : 无
* 输出 : 无
***********************************************************************/
c语言怎么写串口通信编程
c语言怎么写串口通信编程串口通信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嵌入式系统和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方式。
无论是嵌入式开发还是电子设备控制,串口通信都是常见的需求。
在C语言中,实现串口通信需要通过操作串口的硬件寄存器和使用相应的通信协议来实现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本文将一步一步介绍如何使用C语言编写串口通信程序。
第一步:打开串口要开始串口通信,首先需要打开串口。
在C语言中,可以使用文件操作函数来打开串口设备。
通常,串口设备被命名为/dev/ttyS0,/dev/ttyS1等,具体名称取决于系统。
下面是一个打开串口设备的示例代码:cinclude <stdio.h>include <fcntl.h>include <termios.h>int open_serial_port(const char *port) {int fd = open(port, O_RDWR O_NOCTTYO_NDELAY);if (fd == -1) {perror("open_serial_port");return -1;}设置串口属性struct termios options;tcgetattr(fd, &options);cfmakeraw(&options);cfsetspeed(&options, B9600);tcsetattr(fd, TCSANOW, &options);return fd;}int main() {const char *port = "/dev/ttyS0";int fd = open_serial_port(port);if (fd == -1) {打开串口失败,处理错误return -1;}串口已打开,可以进行数据的读写操作return 0;}在上面的代码中,open_serial_port函数用于打开指定的串口设备并进行一些必要的设置。
串口通信程序设计
串口通信程序设计1.确定串口参数在设计串口通信程序之前,首先需要确定串口的参数,包括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以及奇偶校验位等。
这些参数需要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保持一致。
2.初始化串口在程序开始时,需要初始化串口并打开串口。
具体方法取决于所使用的编程语言和操作系统。
常见的初始化过程包括设置串口参数、打开串口以及设置串口的读写权限等。
3.发送端程序设计发送端的主要工作是将数据发送到串口。
发送数据的流程如下:-创建要发送的数据包:根据实际需求创建要发送的数据包。
数据包可以是结构体、字符串或字节数组等形式。
-将数据包转换为字节流:将数据包转换为字节流,以便能够通过串口发送。
这通常涉及到将数据包的各个字段按照一定的格式进行转换,并将转换后的字节流存储在缓冲区中。
-将字节流发送到串口:通过串口发送函数,将字节流发送到串口。
需要注意的是,在发送数据之前,可以进行一些错误处理,例如检查串口是否已经打开、检查发送缓冲区是否已满等。
4.接收端程序设计接收端的主要工作是从串口接收数据。
接收数据的流程如下:-创建接收缓冲区:创建一个缓冲区用来存储从串口接收到的数据。
-轮询串口接收缓冲区:通过不断轮询串口接收缓冲区,检查是否有新的数据到达。
可以使用非阻塞读取串口数据的方法,避免程序阻塞等待数据到达。
-读取数据并处理:如果接收到了新的数据,将数据存储到接收缓冲区,并进行相应的处理,例如解析数据包、检查校验位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处理接收到的数据之前,需要检查接收缓冲区是否为空,以及处理数据的长度是否正确等。
5.加入错误处理在串口通信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错误情况,例如串口通信超时、数据丢失等。
为了提高程序的稳定性和健壮性,需要加入相应的错误处理机制,例如设置超时时间、重发数据等。
6.关闭串口在程序结束时,需要关闭串口。
关闭串口的过程与打开串口的过程相似,需要释放相应的资源并关闭串口。
以上是一个基本的串口通信程序设计过程。
根据实际需求,可以进一步增加功能,例如建立通信协议、支持多线程通信等。
AVR简单的串口通信程序
AVR简单的串口通信程序
本例子是学习AVR 的串口通信时候编写的一个简单的串口通信的程序,运行的时候先向串口发送一个数据0x12,然后等待接收,当PC 机发送一个数据到单片机,单片机就对这个数据进行加1 处理,然后发回到PC 机显示。
以下是串口通信时候的界面和串口通信的源程序。
/***********************************************/
/************AVR USART 串口调试****************/
/************ClimberWin 2008.6.29**************/
/*CPU:ATMEGA32L 4MHZ 外部晶振(熔断位需要先配置好外部晶振)*/ /*说明:AVR 串口是通过UDR 发送出去的,类似于51 单片机的SBUF*/
/*程序功能:能够通过串行数据发送给PC 机0x12 数据,接收上位机数据并且+1 后发送回上位机*/
#include //AVR I/O 口定义头文件
#include // 延时头文件调用
#include interrupt.h> // 中断头文件调用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引脚定义
#define AVR_RXD 0 //PD0 RXD
#define AVR_TXD 1 //PD1 TXD
//常量定义
#define BAUDRATE 9600 //波特率定义
uchar UART_MID; //定义一个缓存区数据临时存储地址
/*******************串口接收中断服务程序*************************/。
8266串口发送和接收数据的一般方法
一、概述在嵌入式系统开发中,串口通信作为一种常见的通信方式,广泛应用于各种嵌入式设备中。
ESP8266芯片作为一款性能稳定、功能强大的芯片,其串口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方法备受开发者关注。
本文将介绍8266串口发送和接收数据的一般方法,帮助开发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串口通信。
二、串口发送数据的一般方法1. 打开串口在使用8266芯片进行串口通信之前,首先需要打开串口。
通过调用串口初始化函数,设置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位等参数,可以成功打开串口。
2. 准备发送数据在串口发送数据之前,需要准备好待发送的数据。
可以将需要发送的数据存储在一个数组中,或者直接在程序中定义发送的字符串。
3. 发送数据通过调用串口发送函数,将数据发送到指定的串口设备上。
发送函数需要传入待发送的数据和数据长度等参数,以确保数据能够被成功发送。
4. 关闭串口在数据发送完成后,需要及时关闭串口以释放资源。
通过调用串口关闭函数,可以关闭打开的串口设备,避免资源浪费和冲突。
三、串口接收数据的一般方法1. 打开串口与数据发送类似,串口接收数据之前也需要先打开串口。
通过调用串口初始化函数,设置相应的参数,可以成功打开串口。
2. 接收数据通过调用串口接收函数,可以从串口设备中接收数据。
接收函数需要传入接收数据的缓冲区和接收数据长度等参数,以确保数据能够被成功接收。
3. 处理接收数据接收到数据后,需要对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
可以根据数据的格式和内容进行解析、存储或者其他操作。
4. 关闭串口在数据接收完成后,同样需要及时关闭串口以释放资源。
通过调用串口关闭函数,可以关闭打开的串口设备,避免资源浪费和冲突。
四、总结本文介绍了8266串口发送和接收数据的一般方法。
通过打开串口、准备发送/接收数据、发送/接收数据以及关闭串口等步骤,可以实现串口通信的基本功能。
开发者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需求,结合8266芯片的特性和功能,灵活地应用串口通信,实现各种嵌入式系统中的数据传输和交互。
stm32l431 串口例子程序
stm32l431 串口例子程序STM32L431是STMicroelectronics推出的一款低功耗微控制器,具有丰富的外设和强大的计算能力。
其中,串口是常用的外设之一,可以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
本文将以STM32L431串口例子程序为题,介绍串口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1. 什么是串口?串口是一种用于数据传输的通信接口,通过串行方式将数据逐位地发送和接收。
串口通常使用两根信号线进行数据传输,一根用于发送数据(Tx),一根用于接收数据(Rx)。
2. STM32L431串口的基本原理STM32L431的串口通信是通过USART(通用同步/异步收发器)模块实现的。
USART模块具有多个功能,包括异步串行通信、同步串行通信和单线半双工通信。
在STM32L431中,我们可以使用USART1、USART2、USART3和UART4这四个串口模块进行通信。
3. STM32L431串口例子程序的编写步骤(1)配置GPIO引脚我们需要配置USART的引脚,将其设置为对应的功能,以便与外部设备连接。
可以使用CubeMX软件进行配置,也可以直接在代码中进行配置。
(2)配置USART模块接下来,我们需要配置USART模块的工作模式、波特率、数据位数、停止位数等参数。
可以使用HAL库提供的函数进行配置,如HAL_UART_Init()函数。
(3)发送数据在发送数据之前,需要将要发送的数据写入USART的数据寄存器中。
可以使用HAL库提供的函数进行数据发送,如HAL_UART_Transmit()函数。
(4)接收数据在接收数据之前,需要先判断USART是否接收到了数据,可以使用HAL库提供的函数进行判断,如HAL_UART_Receive()函数。
然后,可以通过读取USART的数据寄存器来获取接收到的数据。
(5)中断处理如果需要使用中断方式进行串口通信,可以配置USART的中断,并编写相应的中断处理函数。
4. STM32L431串口例子程序示例代码下面是一个简单的串口例子程序,使用USART1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单片机串口通信的发送与接收
51单片机的串口,是个全双工的串口,发送数据的同时,还可以接收数据。
当串行发送完毕后,将在标志位TI 置1,同样,当收到了数据后,也会在RI 置1。
无论RI 或TI 出现了1,只要串口中断处于开放状态,单片机都会进入串口中断处理程序。
在中断程序中,要区分出来究竟是发送引起的中断,还是接收引起的中断,然后分别进行处理。
看到过一些书籍和文章,在串口收、发数据的处理方法上,很多人都有不妥之处。
接收数据时,基本上都是使用“中断方式”,这是正确合理的。
即:每当收到一个新数据,就在中断函数中,把RI 清零,并用一个变量,通知主函数,收到了新数据。
发送数据时,很多的程序都是使用的“查询方式”,就是执行while(TI ==0); 这样的语句来等待发送完毕。
这时,处理不好的话,就可能带来问题。
看了一些网友编写的程序,发现有如下几条容易出错:1.有人在发送数据之前,先关闭了串口中断!等待发送完毕后,再打开串口中断。
这样,在发送数据的等待期间内,如果收到了数据,将不能进入中断函数,也就不会保存的这个新收到的数据。
这种处理方法,就会遗漏收到的数据。
2.有人在发送数据之前,并没有关闭串口中断,当TI = 1 时,是可以进入中断程序的。
但是,却在中断函数中,将TI 清零!这样,在主函数中的while(TI ==0);,将永远等不到发送结束的标志。
3.还有人在中断程序中,并没有区分中断的来源,反而让发送引起的中断,执行了接收中断的程序。
对此,做而论道发表自己常用的方法:接收数据时,使用“中断方式”,清除RI 后,用一个变量通知主函数,收到新数据。
发送数据时,也用“中断方式”,清除TI 后,用另一个变量通知主函数,数据发送完毕。
这样一来,收、发两者基本一致,编写程序也很规范、易懂。
更重要的是,主函数中,不用在那儿死等发送完毕,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查看其它的标志。
实例:求一个PC与单片机串口通信的程序,要求如下:1、如果在电脑上发送以$开始的字符串,则将整个字符串原样返回(字符串长度不是固定的)。
串口通信模块的程序
串口通信模块的程序包含了多种操作,包括初始化、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
1. 初始化:(1)首先,需要对串口通信模块进行初始化,包括设置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位等参数,以确保与其他设备的通信能够正常进行。
(2)配置串口通信模块的引脚,将串口通信模块的发送引脚连接到其他设备的接收引脚,并将串口通信模块的接收引脚连接到其他设备的发送引脚。
(3)使能串口通信模块,并设置相应的寄存器以启用串口通信。
2. 数据发送:(1)当需要发送数据时,首先需要将数据写入串口通信模块的发送缓冲区中。
(2)然后,需要向串口通信模块发送一个发送中断请求,以通知串口通信模块开始发送数据。
(3)串口通信模块将从发送缓冲区中读取数据,并将数据发送到其他设备。
3. 数据接收:(1)当其他设备发送数据时,串口通信模块将从接收引脚读取数据,并将数据存储在接收缓冲区中。
(2)然后,串口通信模块将向系统发送一个接收中断请求,以通知系统有数据可供读取。
(3)系统将从接收缓冲区中读取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
以下是串口通信模块程序的一个简单示例:// 串口通信模块初始化void serial_init(void){// 设置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位// ...// 配置串口通信模块的引脚// ...// 使能串口通信模块// ...// 设置相应的寄存器以启用串口通信// ...}// 串口通信数据发送void serial_send(uint8_t *data, uint16_t length){// 将数据写入串口通信模块的发送缓冲区// ...// 向串口通信模块发送一个发送中断请求// ...}// 串口通信数据接收uint8_t serial_receive(void){// 从接收缓冲区中读取数据// ...// 返回数据// ...}以上示例仅供参考,实际的串口通信模块程序可能会有所不同。
具体实现细节取决于所使用的串口通信模块的型号和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碧海蓝天)stm32应用-简单的串口接收与发送程序(2014-03-23 22:42:53)转载▼分类:单片机与上位机的串口通信是一个很常用的程序。
碧海蓝天在刚刚接触stm32芯片时写的第一个简单程序就是串口通信,现在把程序代码甩出来与大家分享。
完整的程序哦~一般人我不告诉他库版本:ST3.0.0文件:mian.c//功能:串口初始化、打开定时器中断,然后一直接收数据状态就好了。
发送在中断中实现#include "stm32f10x.h"#include "usart.h"u8 USART_rx_data;int main(void){RCC_Configuration(); //系统时钟配置GPIO_Configuration(); //端口初始化NVIC_Configuration(); //中断源配置USART_Configuration(); //串口1初始化Time_Init(); //定时器初始化#ifdef DEBUGdebug();#endifTIM_Cmd(TIM3,ENABLE);while(1){}}文件:usart.c#include "stm32f10x.h"#include "stdio.h"#include "usart.h"unsigned char auchCRCHi [256] ={0x00,0xC1,0x81,0x40,0x01,0xC0,0x80,0x41,0x01,0xC0,0x80,0x41,0x00,0xC1,0x81,0x 40,0x01,0xC0,0x80,0x41,0x00,0xC1,0x81,0x40,0x00,0xC1,0x81,0x40,0x01,0xC0,0x80,0x41,0x01,0xC0,0x80,0x41,0x00,0xC1,0x81,0x40,0x00,0xC1,0x81,0x40,0x01,0xC0,0x80,0x 41,0x00,0xC1,0x81,0x40,0x01,0xC0,0x80,0x41,0x01,0xC0,0x80,0x41,0x00,0xC1,0x81,0x 40,0x01,0xC0,0x80,0x41,0x00,0xC1,0x81,0x40,0x00,0xC1,0x81,0x40,0x01,0xC0,0x80,0x 41,0x00,0xC1,0x81,0x40,0x01,0xC0,0x80,0x41,0x01,0xC0,0x80,0x41,0x00,0xC1,0x81,0x 40,0x00,0xC1,0x81,0x40,0x01,0xC0,0x80,0x41,0x01,0xC0,0x80,0x41,0x00,0xC1,0x81,0x 40,0x01,0xC0,0x80,0x41,0x00,0xC1,0x81,0x40,0x00,0xC1,0x81,0x40,0x01,0xC0,0x80,0x 41,0x01,0xC0,0x80,0x41,0x00,0xC1,0x81,0x40,0x00,0xC1,0x81,0x40,0x01,0xC0,0x80,0x 41,0x00,0xC1,0x81,0x40,0x01,0xC0,0x80,0x41,0x01,0xC0,0x80,0x41,0x00,0xC1,0x81,0x 40,0x00,0xC1,0x81,0x40,0x01,0xC0,0x80,0x41,0x01,0xC0,0x80,0x41,0x00,0xC1,0x81,0x 40,0x01,0xC0,0x80,0x41,0x00,0xC1,0x81,0x40,0x00,0xC1,0x81,0x40,0x01,0xC0,0x80,0x 41,0x00,0xC1,0x81,0x40,0x01,0xC0,0x80,0x41,0x01,0xC0,0x80,0x41,0x00,0xC1,0x81,0x 40,0x01,0xC0,0x80,0x41,0x00,0xC1,0x81,0x40,0x00,0xC1,0x81,0x40,0x01,0xC0,0x80,0x 41,0x01,0xC0,0x80,0x41,0x00,0xC1,0x81,0x40,0x00,0xC1,0x81,0x40,0x01,0xC0,0x80,0x 41,0x00,0xC1,0x81,0x40,0x01,0xC0,0x80,0x41,0x01,0xC0,0x80,0x41,0x00,0xC1,0x81,0x 40};unsigned char auchCRCLo [256] ={0x00,0xC0,0xC1,0x01,0xC3,0x03,0x02,0xC2,0xC6,0x06,0x07,0xC7,0x05,0xC5,0xC4,0x 04,0xCC,0x0C,0x0D,0xCD,0x0F,0xCF,0xCE,0x0E,0x0A,0xCA,0xCB,0x0B,0xC9,0x09,0x08,0x C8,0xD8,0x18,0x19,0xD9,0x1B,0xDB,0xDA,0x1A,0x1E,0xDE,0xDF,0x1F,0xDD,0x1D,0x1C,0x DC,0x14,0xD4,0xD5,0x15,0xD7,0x17,0x16,0xD6,0xD2,0x12,0x13,0xD3,0x11,0xD1,0xD0,0x 10,0xF0,0x30,0x31,0xF1,0x33,0xF3,0xF2,0x32,0x36,0xF6,0xF7,0x37,0xF5,0x35,0x34,0x F4,0x3C,0xFC,0xFD,0x3D,0xFF,0x3F,0x3E,0xFE,0xFA,0x3A,0x3B,0xFB,0x39,0xF9,0xF8,0x 38,0x28,0xE8,0xE9,0x29,0xEB,0x2B,0x2A,0xEA,0xEE,0x2E,0x2F,0xEF,0x2D,0xED,0xEC,0x 2C,0xE4,0x24,0x25,0xE5,0x27,0xE7,0xE6,0x26,0x22,0xE2,0xE3,0x23,0xE1,0x21,0x20,0x E0,0xA0,0x60,0x61,0xA1,0x63,0xA3,0xA2,0x62,0x66,0xA6,0xA7,0x67,0xA5,0x65,0x64,0x A4,0x6C,0xAC,0xAD,0x6D,0xAF,0x6F,0x6E,0xAE,0xAA,0x6A,0x6B,0xAB,0x69,0xA9,0xA8,0x 68,0x78,0xB8,0xB9,0x79,0xBB,0x7B,0x7A,0xBA,0xBE,0x7E,0x7F,0xBF,0x7D,0xBD,0xBC,0x 7C,0xB4,0x74,0x75,0xB5,0x77,0xB7,0xB6,0x76,0x72,0xB2,0xB3,0x73,0xB1,0x71,0x70,0x B0,0x50,0x90,0x91,0x51,0x93,0x53,0x52,0x92,0x96,0x56,0x57,0x97,0x55,0x95,0x94,0x 54,0x9C,0x5C,0x5D,0x9D,0x5F,0x9F,0x9E,0x5E,0x5A,0x9A,0x9B,0x5B,0x99,0x59,0x58,0x 98,0x88,0x48,0x49,0x89,0x4B,0x8B,0x8A,0x4A,0x4E,0x8E,0x8F,0x4F,0x8D,0x4D,0x4C,0x 8C,0x44,0x84,0x85,0x45,0x87,0x47,0x46,0x86,0x82,0x42,0x43,0x83,0x41,0x81,0x80,0x 40};unsigned short CRC16(unsigned char* puchMsg, unsigned short usDataLen){unsigned char uchCRCHi = 0xFF ;unsigned char uchCRCLo = 0xFF ;unsigned char uIndex ;while (usDataLen--){uIndex = uchCRCHi^*puchMsg++;uchCRCHi = uchCRCLo^auchCRCHi[uIndex];uchCRCLo = auchCRCLo[uIndex];}return (uchCRCHi << 8 | uchCRCLo) ;}void RCC_Configuration(void){ErrorStatus HSEStartUpStatus; //枚举变量,定义高速时钟的启动状态RCC_DeInit(); //RCC系统重置,用于Debug目的RCC_HSEConfig(RCC_HSE_ON); //使能高速时钟源HSEHSEStartUpStatus = RCC_WaitForHSEStartUp(); //等待HSE稳定if(HSEStartUpStatus == SUCCESS){FLASH_SetLatency(FLASH_Latency_2);FLASH_PrefetchBufferCmd(FLASH_PrefetchBuffer_Enable);RCC_HCLKConfig(RCC_SYSCLK_Div1); // HCLK = SYSCLKRCC_PCLK2Config(RCC_HCLK_Div1); // PCLK2 = HCLKRCC_PCLK1Config(RCC_HCLK_Div2); ///PCLK1 = HCLK/2RCC_PLLConfig(RCC_PLLSource_HSE_Div1, RCC_PLLMul_9);RCC_PLLCmd(ENABLE);while(RCC_GetFlagStatus(RCC_FLAG_PLLRDY) == RESET){}RCC_SYSCLKConfig(RCC_SYSCLKSource_PLLCLK);while(RCC_GetSYSCLKSource() != 0x08){}}RCC_APB2PeriphClockCmd( RCC_APB2Periph_USART1 |RCC_APB2Periph_GPIOA |RCC_APB2Periph_AFIO |RCC_APB2Periph_GPIOB , ENABLE);RCC_APB1PeriphClockCmd(RCC_APB1Periph_TIM3, ENABLE);}//------------------------------------------------------------------//函数名:void GPIO_Configuration()//输入参数:null//返回参数:null//说明:GPIO初始化函数//------------------------------------------------------------------ void GPIO_Configuration(void){GPIO_InitTypeDef GPIO_InitStructure; //GPIO初始化结构体声明GPIO_InitStructure.GPIO_Pin = GPIO_Pin_9; //USART1 TXGPIO_InitStructure.GPIO_Mode = GPIO_Mode_AF_PP; //复用推挽输出GPIO_InitStructure.GPIO_Speed = GPIO_Speed_50MHz;GPIO_Init(GPIOA, &GPIO_InitStructure); //A端口GPIO_InitStructure.GPIO_Pin = GPIO_Pin_10; //USART1 RXGPIO_InitStructure.GPIO_Mode = GPIO_Mode_IN_FLOATING; //复用浮空输入 GPIO_Init(GPIOA, &GPIO_InitStructure); //A端口GPIO_InitStructure.GPIO_Pin = GPIO_Pin_6;GPIO_InitStructure.GPIO_Mode = GPIO_Mode_Out_PP;GPIO_InitStructure.GPIO_Speed = GPIO_Speed_50MHz;GPIO_Init(GPIOB, &GPIO_InitStructure);}//------------------------------------------------------------------//函数名:void NVIC_Configuration()//输入参数:null//返回参数:null//说明:NVIC初始化函数//------------------------------------------------------------------void NVIC_Configuration(void){NVIC_InitTypeDef NVIC_InitStructure; //NVIC初始化结构体声明#ifdef VECT_TAB_RAMNVIC_SetVectorTable(NVIC_VectTab_RAM, 0x0); //如果程序在RAM中调试那么定义中断向量表在RAM中否则在Flash中#elseNVIC_SetVectorTable(NVIC_VectTab_FLASH, 0x0);#endifNVIC_PriorityGroupConfig(NVIC_PriorityGroup_1);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 = USART1_IRQn; //设置串口1中断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PreemptionPriority = 0; //抢占优先级0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SubPriority = 0; //子优先级为0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Cmd = ENABLE; //使能NVIC_Init(&NVIC_InitStructure);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 = TIM3_IRQn; //设置定时器3全局中断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PreemptionPriority = 1; //抢占优先级1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SubPriority = 0; //子优先级为0 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Cmd = ENABLE; //使能NVIC_Init(&NVIC_InitStructure);}//------------------------------------------------------------------//函数名:void USART_Configuration()//输入参数:null//返回参数:null//说明:串口初始化函数//------------------------------------------------------------------void USART_Configuration(void){USART_InitTypeDef USART_InitStructure; //串口初始化结构体声明USART_ClockInitTypeDef USART_ClockInitStruct;USART_ART_BaudRate = 115200; //设置波特率为115200bpsUSART_ART_WordLength = USART_WordLength_8b; //数据位8位USART_ART_StopBits = USART_StopBits_1; //停止位1位USART_ART_Parity = USART_Parity_No; //无校验位USART_ART_HardwareFlowControl =USART_HardwareFlowControl_None; //无硬件流控USART_ART_Mode = USART_Mode_Rx | USART_Mode_Tx; //接受和发送模式都打开USART_ART_Clock=USART_Clock_Disable; //串口时钟禁止USART_ART_CPOL=USART_CPOL_Low; //数据低电平有效USART_ART_CPHA=USART_CPHA_2Edge; //配置CPHA使数据在第2个边沿的时候被捕获USART_ART_LastBit=USART_LastBit_Disable; // 禁用最后一位,使对应的时钟脉冲不会再输出到SCLK引脚USART_ClockInit(USART1, &USART_ClockInitStruct); //配置USART与时钟相关的设置USART_Init(USART1, &USART_InitStructure); //配置串口参数函数USART_ITConfig(USART1, USART_IT_RXNE, ENABLE); //使能接收中断//USART_ITConfig(USART1, USART_IT_TXE, ENABLE); //使能发送缓冲空中断//USART_ITConfig(USART1, USART_IT_TC, ENABLE); //使能发送完成中断USART_ClearFlag(USART1,USART_FLAG_TC); //清除发送完成标志位USART_Cmd(USART1, ENABLE); //使能串口1}//------------------------------------------------------------------//函数名:void Time_Init()//输入参数:null//返回参数:null//说明:定时器初始化函数//------------------------------------------------------------------void Time_Init(void){TIM_TimeBaseInitTypeDef TIM_TimeBaseStructure;TIM_DeInit(TIM3); //复位TIM3定时器TIM_TimeBaseStructure.TIM_Period =7999; //设置自动重装载寄存器锁存值,1ms溢出TIM_TimeBaseStructure.TIM_Prescaler = 8; //9分频TIM_TimeBaseStructure.TIM_ClockDivision = 0x0; //时钟分频因子TIM_TimeBaseStructure.TIM_CounterMode = TIM_CounterMode_Up; //计数器向上计数模式TIM_TimeBaseInit(TIM3,&TIM_TimeBaseStructure); //写TIM3各寄存器参数TIM_ClearFlag(TIM3,TIM_FLAG_Update);TIM_ITConfig(TIM3,TIM_IT_Update,ENABLE);}文件:usart.h#ifndef _USART_H#define _USART_H#include#include "stm32f10x.h"void RCC_Configuration(void); //声明RCC初始化函数void GPIO_Configuration(void); //声明GPIO初始化函数void NVIC_Configuration(void); //声明NVIC初始化函数void USART_Configuration(void); //声明串口初始化函数void Time_Init(void); //声明定时器初始化函数unsigned short CRC16(unsigned char* puchMsg, unsigned short usDataLen);#endif文件:stm32f103x_it.c//需要设置串口接收中断和定时器3中断,中断时间为1ms//------------------------------------------------------------------//函数名:void USART1_IRQHandler(void)//输入参数:null//返回参数:null//说明:串口接收中断服务//------------------------------------------------------------------void USART1_IRQHandler(void){if(USART_GetITStatus(USART1, USART_IT_RXNE) != RESET) //判断读寄存器是否非空{// GPIO_SetBits(GPIOB,GPIO_Pin_6);rx_data[RbufCounter++]=USART_ReceiveData(USART1); //接收字节到接收缓冲区 if(USART_Rsv_Status==0){if(RbufCounter>1){if(rx_data[0]==0xA5&&rx_data[1]==0x5A) //当接收到的数据帧头两个字节同时为0xA5和0x5A时{USART_Rsv_Status=1;// USART_SendData(USART1, rx_data[0]);}else{rx_data[0]=rx_data[1];RbufCounter=1;}}}else{USART_1ms_Cnt=0;}}}//------------------------------------------------------------------//函数名:void TIM2_IRQHandler(void)//输入参数:null//返回参数:null//说明:定时器2中断服务//------------------------------------------------------------------void TIM2_IRQHandler(void){}//------------------------------------------------------------------//函数名:void TIM3_IRQHandler(void)//输入参数:null//返回参数:null//说明:定时器3中断服务//------------------------------------------------------------------void TIM3_IRQHandler(void){if(TIM_GetITStatus(TIM3,TIM_IT_Update)!=RESET) //判断是否为定时器3溢出中断{GPIO_SetBits(GPIOB,GPIO_Pin_6);TIM_ClearITPendingBit(TIM3, TIM_IT_Update); //清中断标记if(USART_Rsv_Status==1)USART_1ms_Cnt++;if(USART_1ms_Cnt>5){// USART_SendData(USART1,0xAA);USART_Rsv_Status=0; //连续计数超过5次对USART_Rsv_Status置0,继续等待接收USART_1ms_Cnt=0; //当USART_1ms_Cnt>5时对USART_1ms_Cnt重新清零 if(RbufCounter==(u16)rx_data[4]+7) //检验数据的完整性{int i; //定义循环变量int j;data_length=rx_data[4];for(i=0;i{data[i]=rx_data[i];}CRC_data_Hi=rx_data[RbufCounter-1];CRC_data_Lo=rx_data[RbufCounter-2];CRC_data=CRC16((unsigned char*)data,data_length+5);CRC_data_Hi1=CRC_data>>8;CRC_data_Lo1=CRC_data&0x00ff;if(CRC_data_Hi==(u8)CRC_data_Hi1 && CRC_data_Lo==CRC_data_Lo1){for(j=0;rx_data[j]!='\0';j++) //循环逐字输出,到结束字'\0'{USART_SendData(USART1, rx_data[j]); //发送字符while(USART_GetFlagStatus(USART1, USART_FLAG_TXE) == RESET){} //等待字符发送完毕}}}RbufCounter=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