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口收发实验
串口实验实验报告
串口实验实验报告串口实验报告一、引言串口是一种常见的数据传输接口,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串口通信实验,深入了解串口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并实现简单的数据传输。
二、实验目的1. 理解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2. 掌握串口通信的硬件连接方式;3. 学会使用串口通信协议进行数据传输;4. 实现简单的串口通信程序。
三、实验器材1. 一台个人电脑;2. 一块开发板;3. 一条串口数据线。
四、实验步骤1. 将开发板与个人电脑通过串口数据线连接起来;2. 打开串口通信软件,并进行相应的设置;3. 在开发板上编写程序,实现数据的发送和接收;4. 在个人电脑上编写程序,实现数据的接收和显示;5. 进行数据传输实验,观察数据是否能正常传输。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我们成功地实现了串口通信,并能够正常地进行数据传输。
通过观察数据接收端的显示,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发送端发送的数据被准确地接收并显示出来。
这说明我们的串口通信实验是成功的。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串口通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并成功地实现了串口通信的数据传输。
串口通信在电子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掌握串口通信技术对于我们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七、参考文献[1] XXXX. 串口通信原理与应用[M].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0.八、致谢感谢实验中给予我们帮助和指导的老师和同学们,没有你们的支持,我们无法顺利完成本次实验。
九、附录实验中使用的程序代码如下:发送端代码:```c#include <stdio.h>#include <stdlib.h>#include <string.h>#include <Windows.h>int main(){HANDLE hSerial;DCB dcbSerialParams = { 0 };COMMTIMEOUTS timeouts = { 0 };// 打开串口hSerial = CreateFile("COM1", GENERIC_READ | GENERIC_WRITE, 0, NULL, OPEN_EXISTING, FILE_ATTRIBUTE_NORMAL, NULL);if (hSerial == INVALID_HANDLE_VALUE){printf("无法打开串口\n");return 1;}// 配置串口参数dcbSerialParams.DCBlength = sizeof(dcbSerialParams);if (!GetCommState(hSerial, &dcbSerialParams)) {printf("无法获取串口参数\n");return 1;}dcbSerialParams.BaudRate = CBR_9600;dcbSerialParams.ByteSize = 8;dcbSerialParams.StopBits = ONESTOPBIT;dcbSerialParams.Parity = NOPARITY;if (!SetCommState(hSerial, &dcbSerialParams)) {printf("无法设置串口参数\n");return 1;}// 设置串口超时时间timeouts.ReadIntervalTimeout = 50;timeouts.ReadTotalTimeoutConstant = 50;timeouts.ReadTotalTimeoutMultiplier = 10;timeouts.WriteTotalTimeoutConstant = 50;timeouts.WriteTotalTimeoutMultiplier = 10;if (!SetCommTimeouts(hSerial, &timeouts)){printf("无法设置串口超时时间\n");return 1;}// 发送数据char data[] = "Hello, Serial!";DWORD bytesWritten;if (!WriteFile(hSerial, data, strlen(data), &bytesWritten, NULL)){printf("无法发送数据\n");return 1;}// 关闭串口CloseHandle(hSerial);return 0;}```接收端代码:```c#include <stdio.h>#include <stdlib.h>#include <string.h>#include <Windows.h>int main(){HANDLE hSerial;DCB dcbSerialParams = { 0 };COMMTIMEOUTS timeouts = { 0 };// 打开串口hSerial = CreateFile("COM1", GENERIC_READ | GENERIC_WRITE, 0, NULL, OPEN_EXISTING, FILE_ATTRIBUTE_NORMAL, NULL);if (hSerial == INVALID_HANDLE_VALUE){printf("无法打开串口\n");return 1;}// 配置串口参数dcbSerialParams.DCBlength = sizeof(dcbSerialParams);if (!GetCommState(hSerial, &dcbSerialParams)){printf("无法获取串口参数\n");return 1;}dcbSerialParams.BaudRate = CBR_9600;dcbSerialParams.ByteSize = 8;dcbSerialParams.StopBits = ONESTOPBIT;dcbSerialParams.Parity = NOPARITY;if (!SetCommState(hSerial, &dcbSerialParams)) {printf("无法设置串口参数\n");return 1;}// 设置串口超时时间timeouts.ReadIntervalTimeout = 50;timeouts.ReadTotalTimeoutConstant = 50;timeouts.ReadTotalTimeoutMultiplier = 10;timeouts.WriteTotalTimeoutConstant = 50;timeouts.WriteTotalTimeoutMultiplier = 10;if (!SetCommTimeouts(hSerial, &timeouts)){printf("无法设置串口超时时间\n");return 1;}// 接收数据char data[100];DWORD bytesRead;if (!ReadFile(hSerial, data, sizeof(data), &bytesRead, NULL)){printf("无法接收数据\n");return 1;}// 显示接收到的数据printf("接收到的数据:%s\n", data);// 关闭串口CloseHandle(hSerial);return 0;}```十、联系方式作者:XXXEmail:XXX。
串口接收中断实验报告
#### 一、实验目的1. 理解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和配置方法。
2. 掌握使用中断方式接收串口数据的方法。
3. 学习如何在中断服务程序中处理接收到的数据。
4. 熟悉嵌入式开发环境下的程序调试技巧。
#### 二、实验环境1. 主控芯片:STM32F103C8T62. 开发环境:STM32CubeIDE3. 串口通信线:USB转串口线4. 连接设备:PC(上位机)#### 三、实验原理串口通信是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一种常见方式。
在嵌入式系统中,串口通信常用于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本实验采用中断方式接收串口数据,即在数据到来时,由硬件中断触发中断服务程序,从而实现数据的接收。
#### 四、实验步骤1. 硬件连接将STM32F103C8T6开发板通过USB转串口线连接到PC,确保串口线正确连接至开发板的USART1接口。
2. 软件配置1. 打开STM32CubeIDE,创建一个新的STM32CubeMX项目。
2. 在STM32CubeMX中配置USART1,设置波特率为9600,数据位为8位,停止位为1位,无校验位。
3. 使能USART1的中断,包括接收中断(RXNE)和空闲中断(IDLE)。
4. 配置NVIC,设置USART1的中断优先级。
3. 程序编写1. 在STM32CubeIDE中添加C语言程序文件。
2. 编写初始化函数,配置USART1的GPIO引脚、USART1的寄存器以及NVIC中断。
3. 编写中断服务程序,在中断服务程序中处理接收到的数据。
4. 编写主函数,用于启动串口通信。
4. 程序调试1. 在PC端打开串口调试助手,设置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位,与STM32F103C8T6开发板配置保持一致。
2. 编译并下载程序到开发板。
3. 在PC端发送数据,观察开发板是否能够正确接收并处理数据。
####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在PC端发送数据,开发板能够通过中断方式正确接收数据,并在串口调试助手中显示接收到的数据。
stm32串口实验:stm32通过usart1进行串口收发,PA9(TX)和PA10(RX)
stm32串⼝实验:stm32通过usart1进⾏串⼝收发,PA9(TX)和PA10(RX)这是stm32开发中⽐较简单的实验,原理是通过串⼝助⼿发送信息,stm32接收到信息以后在串⼝助⼿中打印相同的内容。
这⾥直接分享keil5⼯程代码,是在⼯程模板的基础上移植和修改了正点原⼦的串⼝代码(如果失效的话可以在下⽅评论留下邮箱,我看到会给你发⼀份)顺便把usart.c和usart.h还有mian.c中的代码复制到下⾯,⼩伙伴可以直接移植到⾃⼰的⼯程中实现的效果也在下⾯放上串⼝助⼿中显⽰的图⽚usart.c1 #include "sys.h"2 #include "usart.h"345//STM32F103核⼼板例程6//库函数版本例程7/********** 出品 ********/8910//////////////////////////////////////////////////////////////////////////////////11//如果使⽤ucos,则包括下⾯的头⽂件即可.12#if SYSTEM_SUPPORT_UCOS13 #include "includes.h"//ucos 使⽤14#endif15//////////////////////////////////////////////////////////////////////////////////16//STM32开发板17//串⼝1初始化1819//////////////////////////////////////////////////////////////////////////////////202122//////////////////////////////////////////////////////////////////23//加⼊以下代码,⽀持printf函数,⽽不需要选择use MicroLIB24#if 125#pragma import(__use_no_semihosting)26//标准库需要的⽀持函数27struct __FILE28 {29int handle;3031 };3233 FILE __stdout;34//定义_sys_exit()以避免使⽤半主机模式35void _sys_exit(int x)36 {37 x = x;38 }39//重定义fputc函数40int fputc(int ch, FILE *f)41 {42while((USART1->SR&0X40)==0);//循环发送,直到发送完毕43 USART1->DR = (u8) ch;44return ch;45 }46#endif4748/*使⽤microLib的⽅法*/49/*50int fputc(int ch, FILE *f)51{52 USART_SendData(USART1, (uint8_t) ch);5354 while (USART_GetFlagStatus(USART1, USART_FLAG_TC) == RESET) {}5556 return ch;57}58int GetKey (void) {5960 while (!(USART1->SR & USART_FLAG_RXNE));6162 return ((int)(USART1->DR & 0x1FF));63}64*/6566#if EN_USART1_RX //如果使能了接收67//串⼝1中断服务程序68//注意,读取USARTx->SR能避免莫名其妙的错误69 u8 USART_RX_BUF[USART_REC_LEN]; //接收缓冲,最⼤USART_REC_LEN个字节.70//接收状态71//bit15,接收完成标志72//bit14,接收到0x0d73//bit13~0,接收到的有效字节数⽬74 u16 USART_RX_STA=0; //接收状态标记7576void uart_init(u32 bound){77//GPIO端⼝设置78 GPIO_InitTypeDef GPIO_InitStructure;79 USART_InitTypeDef USART_InitStructure;80 NVIC_InitTypeDef NVIC_InitStructure;8182 RCC_APB2PeriphClockCmd(RCC_APB2Periph_USART1|RCC_APB2Periph_GPIOA, ENABLE); //使能USART1,GPIOA时钟 83//USART1_TX PA.984 GPIO_InitStructure.GPIO_Pin = GPIO_Pin_9; //PA.985 GPIO_InitStructure.GPIO_Speed = GPIO_Speed_50MHz;86 GPIO_InitStructure.GPIO_Mode = GPIO_Mode_AF_PP; //复⽤推挽输出87 GPIO_Init(GPIOA, &GPIO_InitStructure);8889//USART1_RX PA.1090 GPIO_InitStructure.GPIO_Pin = GPIO_Pin_10;91 GPIO_InitStructure.GPIO_Mode = GPIO_Mode_IN_FLOATING;//浮空输⼊92 GPIO_Init(GPIOA, &GPIO_InitStructure);9394//Usart1 NVIC 配置9596 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 = USART1_IRQn;97 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PreemptionPriority=3 ;//抢占优先级398 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SubPriority = 3; //⼦优先级399 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Cmd = ENABLE; //IRQ通道使能100 NVIC_Init(&NVIC_InitStructure); //根据指定的参数初始化VIC寄存器101102//USART 初始化设置103104 USART_ART_BaudRate = bound;//⼀般设置为9600;105 USART_ART_WordLength = USART_WordLength_8b;//字长为8位数据格式106 USART_ART_StopBits = USART_StopBits_1;//⼀个停⽌位107 USART_ART_Parity = USART_Parity_No;//⽆奇偶校验位108 USART_ART_HardwareFlowControl = USART_HardwareFlowControl_None;//⽆硬件数据流控制109 USART_ART_Mode = USART_Mode_Rx | USART_Mode_Tx; //收发模式110111 USART_Init(USART1, &USART_InitStructure); //初始化串⼝112 USART_ITConfig(USART1, USART_IT_RXNE, ENABLE);//开启中断113 USART_Cmd(USART1, ENABLE); //使能串⼝114115 }116117118119void USART1_IRQHandler(void) //串⼝1中断服务程序120 {121 u8 Res;122 #ifdef OS_TICKS_PER_SEC //如果时钟节拍数定义了,说明要使⽤ucosII了.123 OSIntEnter();124#endif125if(USART_GetITStatus(USART1, USART_IT_RXNE) != RESET) //接收中断(接收到的数据必须是0x0d 0x0a结尾)126 {127 Res =USART_ReceiveData(USART1);//(USART1->DR); //读取接收到的数据128129if((USART_RX_STA&0x8000)==0)//接收未完成130 {131if(USART_RX_STA&0x4000)//接收到了0x0d132 {133if(Res!=0x0a)USART_RX_STA=0;//接收错误,重新开始134else USART_RX_STA|=0x8000; //接收完成了135 }136else//还没收到0X0D137 {138if(Res==0x0d)USART_RX_STA|=0x4000;139else140 {141 USART_RX_BUF[USART_RX_STA&0X3FFF]=Res ;142 USART_RX_STA++;143if(USART_RX_STA>(USART_REC_LEN-1))USART_RX_STA=0;//接收数据错误,重新开始接收144 }145 }146 }147 }148 #ifdef OS_TICKS_PER_SEC //如果时钟节拍数定义了,说明要使⽤ucosII了.149 OSIntExit();150#endif151 }152#endifusart.h1 #ifndef __USART_H2#define __USART_H3 #include "stdio.h"4 #include "sys.h"56//STM32F103核⼼板例程7//库函数版本例程8/********** 出品 ********/910//////////////////////////////////////////////////////////////////////////////////11//STM32开发板12//串⼝1初始化1314#define USART_REC_LEN 200 //定义最⼤接收字节数 20015#define EN_USART1_RX 1 //使能(1)/禁⽌(0)串⼝1接收1617extern u8 USART_RX_BUF[USART_REC_LEN]; //接收缓冲,最⼤USART_REC_LEN个字节.末字节为换⾏符18extern u16 USART_RX_STA; //接收状态标记19//如果想串⼝中断接收,请不要注释以下宏定义20void uart_init(u32 bound);21#endifmain.c1 #include "sys.h"2 #include "delay.h"3 #include "usart.h"45 uint8_t t;6 uint8_t len;7 uint16_t times=0;89int main(void)10 {11 delay_init(); //延时函数初始化12 uart_init(115200); //串⼝初始化为1152001314while(1)15 {16if(USART_RX_STA&0x8000) //USART_RX_STA第⼗六位为1则括号内为1,表⽰接收完数据17 {18 len=USART_RX_STA&0x3fff;//得到此次接收到的数据长度19 printf("\r\n您发送的消息为:\r\n\r\n");20for(t=0;t<len;t++)21 {22 USART_SendData(USART1, USART_RX_BUF[t]);//向串⼝1发送数据23while(USART_GetFlagStatus(USART1,USART_FLAG_TC)!=SET);//等待发送结束24 }25 printf("\r\n\r\n");//插⼊换⾏26 USART_RX_STA=0;27 }else28 {29 times++;30if(times%500==0)printf("请输⼊数据,以回车键结束\n");31 delay_ms(10);32 }33 }34 }串⼝实验效果图:未发送时发送数据时:祝⼩伙伴们2020加油!。
串口实验实验报告
串口实验实验报告串口实验报告【引言】串口通信是一种常见的数据传输方式,它通过串行传输比特流来实现设备之间的通信。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通过串口实验来了解串口通信的原理和应用。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掌握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了解串口通信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实验器材】1. 串口模块2. 电脑3. 串口线4. 软件调试工具【实验步骤】1. 连接串口模块和电脑:将串口模块与电脑通过串口线相连。
2. 打开串口调试工具:在电脑上打开串口调试工具,并选择正确的串口号和波特率。
3. 配置串口参数: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串口的数据位、校验位、停止位等参数。
4. 发送数据:通过串口调试工具发送数据,观察数据是否成功发送。
5. 接收数据:通过串口调试工具接收数据,确认数据是否成功接收。
6. 分析结果:根据实际情况,分析串口通信的数据传输情况,并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我们成功地使用串口模块进行了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通过串口调试工具,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数据的传输过程,并确认数据的准确性。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串口通信的原理和应用。
串口通信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工业自动化、电子设备控制等。
掌握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对我们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感想】本次实验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串口通信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式。
通过实际操作,我对串口通信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并对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通过这次实验,我也更加意识到了实验的重要性和学习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1. 《串口通信原理及应用》2. 《串口通信技术与应用》3. 《串口通信实验教程》【致谢】感谢实验指导老师对本次实验的悉心指导,也感谢实验室的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给予我的帮助和支持。
他们的支持和鼓励是我完成本次实验的动力来源。
【附录】实验中使用的串口调试工具下载链接:[下载链接](请自行搜索并下载合适的串口调试工具)以上为本次串口实验的实验报告,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对串口通信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并掌握了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串口实验报告
串口实验报告串口实验报告一、引言串口是一种常见的通信接口,广泛应用于计算机、嵌入式系统和电子设备中。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串口通信,掌握串口通信的原理和基本操作。
二、实验目的1. 了解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2. 掌握串口通信的设置和配置方法;3. 实现串口通信的数据传输。
三、实验仪器和材料1. 电脑一台;2. 串口线一根;3. 串口调试助手软件。
四、实验步骤1. 连接串口线:将串口线的一端连接到电脑的串口接口,另一端连接到需要进行通信的设备;2. 打开串口调试助手软件:在电脑上打开串口调试助手软件,并选择正确的串口号和波特率;3. 配置串口参数: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数据位、停止位、校验位等串口参数;4. 发送数据:在串口调试助手软件的发送窗口中输入需要发送的数据,并点击发送按钮;5. 接收数据:在串口调试助手软件的接收窗口中查看接收到的数据;6. 关闭串口:实验完成后,关闭串口调试助手软件,并断开串口线的连接。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操作,我们成功地进行了串口通信,并实现了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在发送数据时,我们可以通过串口调试助手软件输入需要发送的数据,并通过点击发送按钮将数据发送出去。
在接收数据时,我们可以在串口调试助手软件的接收窗口中即时查看到接收到的数据。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串口通信的原理和基本操作。
串口通信作为一种常见的通信方式,具有稳定、可靠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掌握串口通信的设置和配置方法,对于进行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正确选择串口号和波特率非常重要,否则无法正常进行通信。
其次,串口参数的设置也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不同设备可能需要不同的参数配置。
最后,及时关闭串口和断开连接是保证实验安全的重要步骤,避免设备损坏或数据丢失。
综上所述,本次实验使我们对串口通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掌握了串口通信的基本操作方法。
串行口实验实验报告
串行口实验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串行口实验一、实验目的:1. 掌握串行口通信原理;2. 熟悉使用串行口进行数据通信;3. 学习使用串行口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二、实验仪器和材料:1. 串行口连线2. 上位机软件(如串口调试助手)3. PCB板三、实验原理:串行口通信是一种通过传送位来传送数据的通信方式。
通过串行口,计算机可以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交换。
串行通信需要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通过一条传输线连通,在一定的波特率下,发送方将数据转换为一系列位发送给接收方,接收方将接收到的位转换为相应的数据。
四、实验步骤:1. 将串行口连线正确连接好,一端连接到计算机的串行口,另一端连接到实验设备;2. 打开上位机软件,配置串行口参数,如波特率、数据位等;3. 在上位机软件中发送数据,观察实验设备上接收到的数据;4. 在实验设备中发送数据,观察上位机软件接收到的数据。
五、实验数据记录: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尝试了不同的波特率和数据位设置,并记录了每次的实验数据接收情况。
以下是其中一次实验的数据记录:- 实验参数:波特率9600bps,数据位8位,无校验位,停止位1位;- 发送数据:0x55;- 接收到的数据:0x55。
六、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发送的数据0x55成功被接收到,说明串行口通信正常工作。
这说明我们正确配置了串行口参数,并且发送和接收的数据没有出现错误。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串行口通信的原理,学会了如何使用串行口进行数据通信。
实验结果表明,我们成功地发送和接收了数据。
在实际应用中,串行口通信在许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比如计算机与外设的连接、嵌入式系统的开发等。
掌握串行口通信技术对于我们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八、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在本次实验中,我们没有发现明显的问题。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串行口通信可能会面临一些问题,比如数据丢失、传输错误等。
我们可以进一步学习调试和排查这些问题,并学习如何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
实验4:CC2530 串口收发数据实验
以看到字符串经串口传送给汇聚网关,然后又由串口打印输出,输出内容如下图:8)修改实验代码,实现输入字符1,红灯亮,输入字符2,红灯灭。
实验总结
该实验完成串口的基本通讯。在串口通讯中一般有两种方式来接受数据,一种是查询法、一种是中断法。查询法就是要串口一致处于等待状态,看串口上是不是有数据,一旦数据接收完毕,就开始对接收的数据进行相应的操作。这个方法需要让程序一致等待串口,所以这种方法效率还是比较低的。中断法师运用串口的中断服务子程序来完成的,如果串口上有数据的话,那么会调用中断向量,中断向量把程序指针指到相应的中断服务程序上。在中断服务程序完成之后,程序只能还会跳转到中断之前的地址。这个方法的效率比较高,但是从稳定性上面讲,这种方法不如查询法。本实验用的是中断法。
IAR软件,串口助手。
四、实验步骤
1)打开鼎轩WSN实验箱,检查实验箱设备,确保实验箱设备完整、连接无误后,连接电源线,打开电源开关;
2)用烧录线连接汇聚网关上的烧录接口与电脑USB接口;
3)双击打开目录(/cc2530-simple-demo/USART_send_receive)下的工程图标USART_SR.eww打开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无线传感器网络原理与应用
实验四:
CC2530串口收发数据实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操作,为今后的综合实验打下基础。
二、实验内容
使串口将接收的数据再发送。
三、实验环境
硬件:
鼎轩WSN实验箱(汇聚网关、烧录线、平行串口线),PC机;软件:
4)点击IAR中的图标按钮编译程序;
5)完成编译后若没有错误信息,将实验箱节点编程开关上汇聚网关开关拨上去,点击调试并下载按钮将程序下载到汇聚网关上;
串口传输实验总结
串口传输实验总结引言串口通信是一种常见的数据传输方式,特别适用于嵌入式系统和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通过使用串口通信来实现数据的传输和接收。
本文档将总结我们在这个实验中的经验和教训,并提供一些关于串口传输的相关知识。
实验背景串口,也被称为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ART),是一种用于在电子设备之间传输数据的常见接口。
串口通信使用两根线来传输数据,一根用于发送数据(Tx)而另一根用于接收数据(Rx)。
串口通信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是异步的,即发送端和接收端可以根据各自的节奏进行数据传输。
实验过程我们在本次实验中使用了一块嵌入式开发板和计算机之间的串口通信来实现数据传输。
以下是我们完成实验的步骤:1.配置串口通信参数:我们首先需要确定串口通信的参数,例如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位等。
这些参数需要在发送端和接收端进行一致配置,以确保正常的数据传输。
2.编写发送端代码:我们使用编程语言编写了一个简单的程序,通过串口发送数据给接收端。
在这个程序中,我们首先初始化串口,然后将要发送的数据写入串口缓冲区,最后启动数据传输。
3.编写接收端代码:我们同样使用编程语言编写了一个程序,用于接收来自发送端的数据。
在这个程序中,我们首先初始化串口,然后开启中断监听串口接收事件,当接收到数据时,触发相应的中断处理函数来处理接收到的数据。
4.运行程序并进行测试:我们将发送端和接收端的代码分别烧录到嵌入式开发板和计算机上,并运行程序进行测试。
我们发送了不同类型的数据,例如字节、字符串和数字等,并检查接收端是否成功接收到并正确处理这些数据。
实验结果在我们的实验中,我们成功地实现了串口数据的传输和接收。
我们发送的各种类型的数据都能够被接收端正确地接收到并进行处理。
通过对输出结果的检查,我们确认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实验总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串口通信的原理和应用。
以下是我们在实验中的一些总结和教训:1.注意配置参数的一致性:在串口通信中,发送端和接收端的串口配置参数必须一致,包括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位。
串口通信实验报告
串口通信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串口通信实现两个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通过使用串口通信协议,我们能够在不同设备之间进行双向数据传输,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
本文将介绍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实验设备和步骤、实验结果以及讨论与总结。
一、引言串口通信是一种常用的通信方式,它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嵌入式系统、智能设备等领域。
串口通信通过连接计算机或其他设备的串口接口,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
串口通信具有传输速度快、稳定可靠、易于实现等优点,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实验设备和步骤1. 实验设备本实验使用以下设备进行串口通信实验:- 一台计算机- 一块开发板或者单片机- 两根串口线- 软件串口调试助手2. 实验步骤(1)连接串口线首先,将一根串口线的一个端口连接到计算机的串口接口,另一个端口连接到开发板或者单片机的串口接口。
然后,将另一根串口线的一个端口连接到计算机的另一个串口接口,另一个端口连接到开发板或者单片机的另一个串口接口。
(2)设置串口参数打开软件串口调试助手,在设置界面中选择正确的串口号和波特率,并设置其他参数,如数据位、停止位、奇偶校验等。
(3)发送和接收数据在软件串口调试助手的发送界面中输入要发送的数据,并点击发送按钮。
然后,在接收界面中即可看到接收到的数据。
三、实验结果本实验通过串口通信成功地实现了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在软件串口调试助手的发送界面中,我们输入了一段文本,并成功发送到开发板或者单片机。
在接收界面中,我们成功接收到了从开发板或者单片机发送过来的数据,并正确显示在接收界面上。
四、讨论与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步骤。
串口通信具有不同的参数设置,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同时,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串口接口的连接问题,确保连接正确、稳定。
另外,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也需要注意数据的格式和校验问题,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串口通信的应用领域。
串口发送显示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2. 掌握使用串口发送数据的基本方法。
3. 学习如何通过串口接收并显示接收到的数据。
二、实验原理串口通信是指通过串行接口进行数据传输的一种通信方式。
在计算机系统中,串口通常用于连接外部设备,如打印机、鼠标、键盘等。
串口通信的原理是将数据按位依次发送,每发送一位数据后需要一定的延迟,以保证数据的正确传输。
串口发送显示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串口初始化:设置串口的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位等参数。
2. 发送数据:通过串口发送指定的数据。
3. 接收数据:通过串口接收发送端发送的数据。
4. 显示数据:将接收到的数据在屏幕上显示出来。
三、实验环境1. 硬件环境:计算机、串口设备(如打印机、鼠标等)、串口线。
2. 软件环境:操作系统(如Windows、Linux等)、串口通信软件(如PuTTY、串口助手等)。
四、实验步骤1. 连接串口设备:将串口设备通过串口线连接到计算机的串口。
2. 初始化串口:打开串口通信软件,选择正确的串口和波特率,并设置其他参数。
3. 发送数据:在软件中输入要发送的数据,然后点击发送按钮。
4. 接收数据:在软件中观察接收到的数据,确认数据是否正确。
5. 显示数据:在软件中设置数据显示格式,将接收到的数据在屏幕上显示出来。
6.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串口发送显示实验的原理和步骤。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成功实现了串口发送和显示数据的功能。
2. 实验分析:(1)串口初始化:通过设置串口参数,确保数据能够正确传输。
(2)发送数据:在软件中输入要发送的数据,并通过串口发送出去。
(3)接收数据:通过串口接收发送端发送的数据,并显示在屏幕上。
(4)显示数据:在软件中设置数据显示格式,将接收到的数据在屏幕上清晰显示。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流程,掌握了使用串口发送数据的基本方法,并学习了如何通过串口接收并显示接收到的数据。
串行接口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串行接口的基本原理和功能。
2. 掌握串行接口的硬件连接和软件编程方法。
3. 学习使用串行接口进行数据传输。
4. 了解串行接口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二、实验原理串行接口是一种数据传输方式,将数据按位顺序一位一位地传输。
与并行接口相比,串行接口具有传输距离远、传输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在串行接口中,数据以一定的速率、格式和协议进行传输。
串行接口的基本原理是:发送端将数据按位发送,接收端按照同样的速率和格式接收数据,并通过软件或硬件解码恢复原始数据。
串行接口的硬件连接主要包括发送端和接收端,其中发送端包括发送数据缓冲器、串行移位寄存器、时钟发生器等;接收端包括接收数据缓冲器、串行移位寄存器、时钟恢复电路等。
三、实验内容1. 硬件连接(1)根据实验要求,连接实验板上的串行接口电路。
(2)将实验板与计算机连接,确保通信线路畅通。
2. 软件编程(1)使用C语言编写串行接口发送和接收数据的程序。
(2)设置串行接口的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位等参数。
(3)实现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并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3. 实验步骤(1)启动实验环境,编译并运行串行接口发送和接收数据的程序。
(2)在计算机上打开串行通信调试软件,如串口调试助手。
(3)设置调试软件的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位等参数,确保与实验程序设置一致。
(4)在调试软件中发送数据,观察实验板接收到的数据是否正确。
(5)修改实验程序,调整发送和接收的数据,验证串行接口通信功能。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成功实现了串行接口的发送和接收功能。
在计算机上发送数据,实验板接收到的数据与发送数据一致,说明串行接口通信功能正常。
2. 实验分析(1)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串行接口的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位等参数设置,确保与接收端一致。
(2)在实际应用中,串行接口通信需要考虑抗干扰能力,可以通过采用差分传输、增加滤波电路等措施来提高通信质量。
串口收发实验原理
串口收发实验原理1. 介绍在现代通信领域中,串口是一种常见的通信接口,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嵌入式系统等设备上。
串口收发实验是通过串行通信接口进行数据交换的一种实验,本文将详细介绍串口收发实验的原理及相关内容。
2. 串口基础概念2.1 串行与并行通信串口通信是串行通信的一种,与之相对的是并行通信。
串行通信一次只能传输一个比特位(0或1),而并行通信可以同时传输多个比特位。
串行通信相对于并行通信来说,线路的数量更少,可以节省成本。
2.2 串行通信方式串行通信方式有多种,常见的包括异步串行通信和同步串行通信。
异步串行通信适用于数据量较小且要求实时性较高的场景,同步串行通信适用于数据量较大且需要保证传输速率的场景。
2.3 串口通信协议串口通信需要定义一种协议,用于规定数据的格式和传输规则。
常见的串口通信协议有RS-232、RS-485、UART等,每种协议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环境。
3. 串口收发实验步骤3.1 硬件准备进行串口收发实验前,需要准备相关的硬件设备。
通常需要一台计算机或嵌入式系统作为发送方或接收方,以及一个串口线连接发送方和接收方。
3.2 软件准备在完成硬件准备后,需要进行相应的软件配置。
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串口通信协议,并在发送方和接收方的操作系统中配置串口相关的参数,如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等。
3.3 发送数据发送方在准备就绪后,可以开始发送数据。
发送方需要打开相应的串口,并将需要发送的数据写入串口缓冲区中。
发送方在写入数据之前,需要判断串口缓冲区是否已满,以免数据丢失。
3.4 接收数据接收方需要监听串口缓冲区,以便及时接收发送方发送的数据。
当串口缓冲区有数据到达时,接收方可以读取缓冲区中的数据,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接收方在处理数据时,需要注意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5 数据解析接收方在接收到数据后,可能需要对数据进行解析和处理。
解析数据的方式和规则需要根据实际应用需求来确定,可以是简单的字符串匹配,也可以是复杂的协议解析。
串口通信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和作用。
2. 掌握单片机串口通信的编程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串口通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二、实验原理串口通信是指通过串行通信接口进行的数据传输方式。
串口通信具有传输速率较低、通信距离较近等特点,但具有简单、可靠、易于实现等优点。
在单片机应用中,串口通信广泛应用于数据采集、设备控制、远程通信等领域。
单片机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单片机的串行通信接口(如UART、USART等)发送和接收数据。
串口通信的数据格式通常包括起始位、数据位、奇偶校验位和停止位。
三、实验设备1. 单片机开发板(如STC89C52、STM32等)2. 串口调试助手(如PuTTY、串口调试助手等)3. 仿真软件(如Proteus、Keil等)四、实验内容1. 串口通信硬件连接2. 串口通信软件编程3. 串口通信调试与验证五、实验步骤1. 硬件连接(1)将单片机的TXD、RXD、GND等引脚与计算机的串口通信线相连。
(2)将计算机的串口通信线与串口调试助手相连。
2. 软件编程(1)在仿真软件中编写单片机程序,实现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2)在串口调试助手中编写程序,实现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3. 调试与验证(1)在仿真软件中运行单片机程序,观察串口调试助手中的数据是否正确接收。
(2)修改单片机程序,改变发送和接收的数据,验证串口通信的可靠性。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成功实现了单片机与计算机之间的串口通信。
在串口调试助手中,可以观察到单片机发送的数据被正确接收,同时也可以向单片机发送数据。
2. 实验分析(1)实验验证了单片机串口通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等参数的设置,以保证通信的准确性。
(3)实验过程中,可以尝试不同的通信协议,如ASCII码、十六进制等,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
七、实验心得1. 串口通信是一种简单、可靠的数据传输方式,在单片机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R232串口通信实验报告1
R232串口通信实验——基于VB语言实验报告RS232串口通信实验一、实验题目:1.设计一个简单的基于串口通信的信息发送和接受界面(或者是一个简单的聊天软件小的*.EXE可执行程序), 可以是两台PC机之间的通信, 也可以是一台PC上的。
二、实验目的:1. 实现PC机通过RS232串口进行数据的收发。
2. 熟悉并掌握RS232串口标准及通信原理。
3.熟悉VB语言编写程序的环境, 掌握基本的VB语言编程技巧, 了解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
二、实验设备PC机一台(装有VB6.9.或者7.X以上的VB编程语言), RS232串口通信线(9针或25针的都可以)一条, 跳线一个(短路用的, 如果是一台PC实验, 将其中的2和3短接)三、实验内容1. 设计窗体主界面界面内容:(1)串口的打开与关闭控制(串口打开, 串口关闭)(2)信息发送区: 信息编辑区, 发送按钮(3)信息接受区: 信息显示区, 接收按钮(4)文件传送区:文件发送(发送文件的选择路径, 发送按钮)文件接收(接收文件存放路径选择, 和接收按钮)VB6.9下的主界面的设计软件编辑:然后双击各个控件, 编辑其代码:主窗体的代码:Private Sub Form1_load()MSComm1.PortOpen = Trueabc = 0blnshowflag = TrueMain.Height = 7000intinbuffersize = 4096intOutBufferSize = 2048 "设置串口"intCommflag = 0 " 初始系统状态"momDialog1.Flags = &H200000 Or &H2 "初始化标准对话框"momDialog1.CancelError = TurebinFileTransFlag = FalselReceive.Text = "" "信息显示初始化" intArrayCount = 0End Sub其他的代码: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MSComm1.Output = Text1.TextText1.Text="发送完毕"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2_Click()Dim buf$buf = MSComm1.InputSheet1.Range("c2") = UCase(Sheet1.Range("c2"))If Len(buf) = 0 ThenText2.Text = "empty"ElseText2.Text = bufEnd If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3_Click()MSComm1.PortOpen = FalseEnd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4_Click()If MSComm1.PortOpen = True ThenMSComm1.PortOpen = FalseEnd IfMSComm1.Settings = "9600,N,8,1"MSComm1.RThreshold = 1MSComm1.PortOpen = TrueMSComm1.InputLen = 0End Sub然后生成R232.EXE可执行文件:调试:(1)将9针RS232串口通信线与PC台式接, 并用跳线将RS232串口通信线另一端2(RXD)与3(TXD)短接。
实验一 实现串口的基本收发
实验一实现串口的基本收发一、 Simulink基本使用介绍1.Simulink界面打开MATLAB R2016a软件,在主页中找到Simulink并单击打开,进入Simulink浏览器窗口。
图1图2:Simulink模块库浏览器单击其中的Blank Model,弹出新建模型窗口。
图3图4:新建模型窗口1、Simulink中的模块库用Simulink建模的过程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从模块库中选择合适的模块,然后将它们连接在一起,最后进行调试仿真。
模块库的作用就是提供各种基本模块,并将它们按应用领域及功能进行分类管理。
(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图5单击Simulink模块库,出现模块库中包含的子模块库,用户可根据分类查找。
图6二、串口相关模块介绍与配置1、串口的配置(Serial Configuration)串口的配置使用的是Serial Configuration模块,它在HDLVerifier中的Instrument Control Toolbox中。
(串口相关模块都在此模块库中)图7单击此模块并拖拽至模型窗口中(之后放置模块都采用这种方法)。
此模块可以配置串口的相关参数,如:波特率、数据长度、校验位、停止位等。
双击此模块,出现配置模块参数的对话框。
图8首先选择端口,再选择波特率等相关参数,其中的Byte order是选择输出的字节规则,若是BigEndian,则输出的字节规则是:最后一个字节存储在第一个内存地址中;若是LittleEndian,则规则相反。
最后一个参数Timeout等待数据的时间量。
此实验中我们对其中参数进行这样的配置:图92.串口发送(Serial Send)串口发送使用的是Serial Send模块,此模块只需要选择端口,其他的都是默认值就好。
这里就发送一个字节数据,用Constant模块(在Commonly Used Blocks中)决定一个数据常量,与Serial Send相接,就实现了串口的发送。
串口收发器实验报告
串口收发器实验报告串口收发器实验报告一、引言串口通信是计算机领域中常见的一种数据传输方式,它通过串行传输的方式实现了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而串口收发器则是串口通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负责将计算机的数据转换成串行信号发送到外部设备,同时将外部设备发送过来的串行信号转换成计算机可以识别的数据。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了解串口收发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其在串口通信中的应用。
二、实验目的1. 了解串口收发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2. 掌握串口收发器的使用方法;3. 实践串口通信的基本操作。
三、实验材料和设备1. 一台计算机;2. 一个串口收发器;3. 一根串口数据线;4. 外部设备(如继电器、LED灯等)。
四、实验步骤1. 连接串口收发器和计算机:将串口收发器的串口端口与计算机的串口端口通过串口数据线连接起来。
2. 配置串口参数:打开计算机的串口设置界面,选择串口收发器所连接的串口,并设置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等参数。
3. 编写发送程序:使用编程语言(如C、Python等)编写一个简单的发送程序,通过串口发送数据到串口收发器。
4. 编写接收程序:同样使用编程语言编写一个接收程序,通过串口接收串口收发器发送过来的数据。
5. 运行程序:依次运行发送程序和接收程序,观察数据的发送和接收情况。
6. 扩展实验:将串口收发器与外部设备连接,通过串口控制外部设备的开关状态或者接收外部设备发送的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地实现了串口通信,并观察到了数据的发送和接收过程。
通过编写发送程序和接收程序,我们可以自由地控制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实现了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
在扩展实验中,我们还成功地通过串口控制了外部设备的开关状态,验证了串口收发器在串口通信中的应用。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实际操作,使我们对串口收发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编写程序,我们掌握了串口通信的基本操作,能够灵活地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串口收发实验原理
串口收发实验原理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串口收发技术已经逐渐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数据传输方式之一。
串口收发实验是一种基础的电子实验,通过实验能够更好地了解串口收发技术的原理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串口收发技术,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某个接口传输数据。
串口通信方式分为同步通信和异步通信两种,其中最常用的是异步通信。
异步通信是指在传输开始前不需要进行时钟同步,通信双方只需共同约定好一些参数即可,比如波特率、数据位数、停止位数和校验方式等。
最近的串口通信速率由9600bps提高到115200bps,甚至可以达到更高的速率,这使得串口通信变得非常便捷。
进行串口收发实验时,你需要一台计算机和一个串口调试助手。
首先,需要在计算机端打开串口,选择合适的参数,然后在调试助手上开启串口接收功能。
接着,你可以通过计算机端发送一些指令,通过调试助手的回显功能验证指令是否发送成功。
值得注意的是,串口收发实验中,数据传输受到一些限制。
如果串口的波特率过低,数据传输速率会很慢,反之,波特率过高则可能导致数据传输错误。
此外,串口数据传输也会受到线路长度、电缆质量、干扰等因素的影响,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进行合理的调试和处理。
总的来说,串口收发实验是一种简单却重要的电子实验,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串口收发技术的原理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并为我们的实际应用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
同时,我们还需要注
意数据传输速率、线路质量、干扰等一系列因素,以确保数据传输的稳定和可靠。
实验八_串行口发送数据和串行口数据接收实验
在uart.c文件中包含lpc21xx.h头文件,并添加main函数框架。
#include <LPC213X.H>
#include <stdio.h>
[思考题与数据分析]
1.修改代码,使串口能够格式化输出数值到虚拟终端。
2.将led的开关控制设置为字符串控制,当输入字符串“ON”时候led点亮;输入字符串“OFF”led熄灭。
3.修改代码,使实现在串口终端中输入的字符能够显示。
4.设置串口中断输入方式点亮led。
{char c;
char;
Uart_SendString(str);
while(1){
c= GetCh();
if(c=='A')
led_on(1);
else if(c=='B')
led_on(0);
}
return 0;
}
分析代码中各个语句的含义。了解此类设计的编程思想。
{U0THR = x;
while((U0LSR&(1<<5))== 0);
}
void Uart_SendString(const char * s)
{
while((*s)!='\0'){
UartSendChar(*s++);
}
}
char GetCh()
{char ch;
while((U0LSR&(1<<0))==0);
实验报告_串口收发器设计
数字逻辑与处理器基础实验串口收发器设计实验报告姓名:学号:2012011250班级:无21组号:S2目录实验十:串口收发器设计 (3)一、实验目的 (3)二、实验内容 (3)(一) 设计方案 (3)1. 串口基本原理 (3)2. 实验设计原理 (3)3. 模块介绍 (4)(二) 关键代码 (4)(三) 仿真波形 (8)(四) 综合结果 (8)1. 综合电路图 (8)2. 综合情况 (9)3. 硬件调试情况 (11)三、实验总结 (11)实验十:串口收发器设计一、实验目的了解和掌握UART的工作原理二、实验内容(一)设计方案1.串口基本原理图1串口时序示意图图1表明在异步传送中串行发送一个数据字节的位定时关系(图中没有包括奇偶校验位)。
发送一个完整的字节信息,首先是一个作为起始位的逻辑“0”位,接着是8个数据位,然后是1个、1+1/2个或2个停止位逻辑“1”位,数据线空闲时呈现为高或“1”状态。
在字符的8位数据部分,先发送数据的最低位,最后发送最高位。
每位持续的时间是固定的,由发送器本地时钟控制,每秒发送的数据位个数,即为“波特率”。
起始位和停止位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显然,他们标志每个字符的开始和结束,但更重要的是他们使接收器能把局部时钟与每个新开始接收的字符再同步。
异步通信没有可参照的时钟信号,发送器随时都可能发送数据,需要从任何边沿的出现时刻开始正确地采样紧接着的 10~11位(包括开始位、数据位和停止位)。
接收器的时钟与发送器的时钟不是同一个,因此,接收器采样点的间隔跟由发送器时钟所确定的位间隔时间不同,接收器设计不好会导致采样错误。
2.实验设计原理协议提取接收到的数据并发送给控制器。
每当串口接收器收到一个完整的数据,在RX_STATUS 上输出一个高电平指示脉冲,并同时在RX_DATA 上输出接收到的有效数据,RX_DATA 上的接收数据一致有效到下一个RX_STATUS 脉冲位置。
由于串行数据帧与接收时钟是异步的,所以接收器功能实现中的关键是接收器时钟与每个接收字符的同步。
串口实验报告
串口实验报告串口实验报告一、引言串口是计算机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一种常见方式。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学习如何使用串口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并通过实际的实验验证串口通信的可行性和稳定性。
二、实验目的1. 掌握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2. 学习使用串口发送和接收数据;3. 验证串口通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三、实验器材和方法1. 实验器材:- 一台计算机;- 一个串口线;- 一个串口转USB转接器;- 一个外部设备(如Arduino开发板)。
2. 实验方法:- 连接计算机和外部设备,确保串口线和转接器连接正确;- 在计算机上安装串口驱动程序(如果需要);- 编写程序,通过串口发送和接收数据;- 运行程序,观察数据的发送和接收情况。
四、实验过程与结果1. 连接实验设备:将串口线的一端连接到计算机的串口或USB接口,另一端连接到外部设备的串口接口。
如果使用的是USB转接器,将串口线连接到转接器的串口接口,然后将转接器的USB端口插入计算机的USB接口。
2. 安装串口驱动程序:如果计算机操作系统需要安装串口驱动程序,请根据操作系统的要求进行驱动程序的安装。
3. 编写程序:使用编程语言(如C++、Python等)编写程序,通过串口发送和接收数据。
根据实际需求,可以选择发送和接收不同类型的数据,如字符、整数、浮点数等。
4. 运行程序:运行编写好的程序,观察数据的发送和接收情况。
可以通过串口监视器或调试工具查看串口的数据传输情况,确保数据的准确传输。
五、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串口通信是一种可靠且稳定的数据传输方式,适用于各种外部设备和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交互;2. 串口通信的速率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可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数据传输要求;3. 通过合理的编程和数据处理,可以实现复杂的串口通信功能,如实时数据采集、远程控制等。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我们学习了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并通过实际操作验证了串口通信的可行性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