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9课 在山的那边 导学案(人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9 在山的那边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9 在山的那边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在山的那边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训练,使学生了解朗读诗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2、感知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理解“山”与“海”的意象。

3、体会诗歌美,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培养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

导学流程设计:学生活动一:情景导入A、发挥你的想象,说说你眼中山的那边会是什么呢?B、介绍诗歌常识诗歌,是与散文、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形式,偏重于抒情言志。

它最集中、精炼、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饱含作者强烈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

语言凝练含蓄,节奏鲜明,韵律和谐,具有音乐美,一般分行排列。

学生活动二:诵读诗歌1、一读诗歌,读准字音。

A、我能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我的方法是查字典和看资料书痴.想()凝.成()铁.青()喧.腾()诱.惑()扎.下()隐秘.()一瞬.间()B、我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我的方法的看注释和查工具书。

痴想:隐秘:一瞬间:2、二读诗歌,读出节奏你觉得怎样读才能读出诗歌的形象之美?(试着读出节奏、停顿、重音,在你小组中读一读。

)3、三读诗歌,读懂内容。

A、朗读了诗歌,你一定想知道诗中写的内容,你说说二节诗分别写了什么?(分开说:不同的角度分析,如时间、情节、心理、方式等来分析诗歌写的内容。

)(总的说:人物[可以加上时间、地点]+事件[做什么事情])B、我知道了在山的那边是什么?“山”和“海”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把握山海的引申意义。

)4、四读诗歌,读出情感A、了解写作背景:王家新在1979年写下这一首诗,当时他还是一个从边远山区来到大学校园不久的学生。

《在山的那边》起源于作者的童年经验,与他童年的挫折经验以及在这种挫折中日渐深沉的感悟和信念有关。

诗中对“海”的向往,实际上是经历“文革”的青年一代对人生信念的向往与追求。

B、揣摩朗读本诗的语气,把握诗歌的情感。

(朗读的语气一般有:开心、高兴、兴奋、惊喜、惊讶、疑惑、肯定、舒缓、婉转、委婉、豪迈、激昂、悲切、失望、痛苦、忧伤等。

【最新精品】初中语文教案:人教版7年级上册教案及导学案:第19课 在山的那边

【最新精品】初中语文教案:人教版7年级上册教案及导学案:第19课 在山的那边

在山的那边王家新课型:讲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初步感知诗歌内容;通过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2、体会作者“为理想而奋斗”的思想情怀;理解作者所创设的诗歌意境,把握本诗主旨;3、深入诗歌意境,涵咏体会“山”和“海”的不同含义,体会诗歌蕴含的人生哲理。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对于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正确把握诗歌的思想内涵。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正确方法,激发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懈追求奋斗的情怀。

教学重点:1、在朗读训练中品味揣摩语言。

2、“山”、“海”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诗歌的主旨的明确。

教学方法:朗诵;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前预习:掌握课后“读一读,写一写”。

在课文句子中划出词语,明确词不离句。

查词典,明确认知上有困难的词语的意思和读音。

一、导入1、导语:每个人在童年时代,对生活,都有美好而奇妙的“梦想”,对未来,都有热烈的企盼与遐思。

那么,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孩子,他们又在想些什么呢?他们的想法,给我们又会带来什么启示呢?今天,我们学习诗歌《在山的那边》,和山里的孩子一起,去探寻山外那美好的世界。

2、谈谈诗歌的特点3、作者介绍、写作背景介绍:二、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教师范读课文:提示:关于诗歌朗读2、整体感知:熟读课文,把握内容及感情。

(1)诗中的“海”和“山”蕴含着什么意思?(2)作者通过对“山”“海”两个意象的描写,向我们传递了什么样的写作意图呢?(3)本文主旨是什么?探究学习:海是理想境界,山是重重艰难险阻,要达到理想境界,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唯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解说:以上探究内容,尽量鼓励学生多参与,多思考,多说,不强求标准的答案,意思正确即可,要注意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

)(3) 朗读这两节诗应该分别读出什么语气?并说明理由。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第19课《在山的那边》导学案.doc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第19课《在山的那边》导学案.doc

在山的那边【学习目标】1、要求学牛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初步感知诗歌内容;通过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

2、体会作者“为理想而奋斗”的思想情怀;理解作者所创设的诗歌意境,把握木诗主旨。

3、深入诗歌意境,涵咏体会“山”和“海”的不同含义,体会诗歌蕴含的人生哲理。

【重点聚焦】作者写这首诗是想告诉读者什么呢?答: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人把自己对人生的感悟,自己的坚定信念告诉人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程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的坚持奋斗,理想终将实现。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热烈向往和执著追求,(或:即使遭遇挫折,曾经失望,也决不放弃,百折不回。

要达到一想境界,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惟冇不怕困难,百折不挠,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难点突破】本诗的“山”和“海”除了字而含义外,你认为还应该有什么比喻义呢?答:“海”比喻理想;“山”比喻追求理想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而“群山”比喻重重困难,1佃“爬山”则比喻经过艰苦奋斗向理想攀登的过程。

【走进作者】王家新,湖北丹江口市人。

诗集有《纪念》《游动悬崖》等。

本文是作者在二十多年前写的一首诗,那时候他刚从边远山区来到人学校园,于是写下了自己当时对人生的感叹。

【背景追溯】《在山的那边》是作者在二十多年前写下的一首诗,那时作者还是一个从边远山区来到人学校园不久的人学生。

因此,读这首诗,让我们看到了那个不无稚气、却让人感叹和怀念的早年作者的影子。

《在山的那边》起源于童年经验。

作者生于湖北西北部山区的武当山下,父母为中小学老师,从小随着父母的工作调动,在五六个地方生活过,但一直没有走出山里的世界。

世界对于幼年的作者来说,就是放学示一片寂静的校园、山川屮那道清澈的河流以及环抱着这一切的无言的群山。

而作者偏偏又是一个耽于幻想、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强烈好奇心的少年。

诗的开头两句,正是作者“小时候”的真实写照。

其实几乎在每一个人的童年和少年时期都冇一些“隐秘的想望”,而诗中的这种对“山那边”的遥望和幻想,构成了作者小时候特冇的秘密,甚至隐秘地影响到了作者的一生。

人教版七年级上第19课《在山的那边》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第19课《在山的那边》导学案

语文七年级上人教新课标19《在山的那边》导学案目标呈现:【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能说出“海”“山”在诗中的深层含义,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品味诗歌凝练的语言。

【学习重点】反复朗读,能说出“海”“山”在诗中的深层含义,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品味诗歌凝练的语言。

一、预习热身1、【知识链接】作者简介:王家新,当代诗人,1957年生于湖北均县(现在丹江口市),1978年入武汉大学中文系读书,1982年毕业,分配到湖北陨阳师专任教,1985年借调到北京《诗刊》社从事编辑工作,1990年离开,1922年去英国,1994年归国,在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从事教学工作,出版的诗集有《纪念》(1985),《游动悬崖》(1997)《楼梯》等。

诗论集《人与世界的相遇》、《夜莺在它自己的时代》、《没有英雄的诗》,文学随笔集《对隐秘的热情》《坐矮板凳的天使》等。

2、自主学习(1)、写出下列词中加点字的读音。

痴.()想隐秘.()凝.()成喧.()腾一瞬.()间(2)、查字典或词典,弄清楚“读一读,写一写”中词语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可仿照示例,仿写句子。

例:山对海说:你博大辽远,深邃宽容,是值得我尊敬的老师。

海对山说,,,。

(3)、用楷书把“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抄写三遍,要工整、规范、力求美观。

(4)、用普通话朗读课文二、三遍,要求读音正确、流利。

想一想,本诗讲述了什么内容?“山”与“海”在诗中除了指自然界的山与海外,还有什么别的含义吗?二、活动探究1、为什么说“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2、“爬过山就能见到海”,作者借这首诗想告诉我们什么呢?3、为什么说“山那边啊,铁青着脸”?4、“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中“种子”指什么?为何说是“飘来的“?5、“因为我听见海依然在远方为我暄腾……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句话什么意思?三、盘点提升:根据“山”与“海”在文中的含义,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也可以写自然的海)。

《在山的那边》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在山的那边》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在山的那边》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诗歌常识,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学会阅读赏析诗歌。

2、领会诗中“山”和“海”的艺术形象蕴涵的意味,品味诗歌语言,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3、学习诗人对人生的思考所得到的启迪。

学习重点:把握诗歌总体形象,感悟诗歌的思想内容。

学习难点:体会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学法点拨:诵读-感悟;自主-合作-探究资料助读(一)关于诗歌1、诗歌:文学体裁的一种,它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的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集中的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一般分行排列。

2、诗歌分类:根据表现内容,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

根据诗歌的外在形式和语言特点,分为格律诗和自由律诗。

3、诗歌的特点:①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最集中的反映。

②诗歌有丰富的感情和想像。

诗歌是直接抒发作者的感情,从感情上打动读者的。

③诗歌的语言是精炼的、形象的、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的。

④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的,分行的主要根据是节奏。

4、诗歌的表现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借代、象征、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联想和想象、欲扬先抑、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小见大等。

5、意象:寄托作者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构成一种意境的各个事物)(二)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简介1、作家作品王家新,曾用笔名北新等。

1957年出生于湖北丹江口。

1972年入湖北丹江口市肖川中学。

1974年高中毕业后下乡到肖川农化厂劳动。

1977年考人武汉大学中文系,就读大学期间开始发表诗作。

1982年毕业分配到湖北郧阳师专任教。

1983年参加诗刊组织的青春诗会。

1984年写出组诗《中国画》、《长江组诗》等,广受关注。

1985年借调北京《诗刊》从事编辑工作,出版诗集《告别》、《纪念》。

1986年始诗风有所转变,更为凝重,告别青春写作。

这时期的代表作有《触摸》、《风景》、《预感》等,诗论《人与世界的相遇》。

1992年赴英作访问学者,1994年回国,后调入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七年级语文上册 19 在山的那边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19 在山的那边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教与学随笔
教与学随笔
课后反思
喧téng()一瞬()间níng()成
2.知识链接
诗歌:文学 体裁的一种,它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的表达来体现作者丰富
的思想感情。
意象:寄托作者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构成一种意境的各个事物)。
象征:是一种艺术手法,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
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选词填空。
19在山的那边
课型
诗歌鉴赏
学习目标:1.理解、积累痴想、凝成、诱惑、喧腾、一瞬间等词语。
2.理解并学会运用象征手法。
3.深入理解诗歌,领会诗中“山”、“海”艺术形象蕴含的意味,体会诗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重难点:重点目标3.难点目标2
一、独学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填字
痴()想隐mì()诱()惑()
海是有的,但十分遥远儿子也使他很疲倦
所以没等他走到那里他只是遗憾
就会死在半路上他的祖先没有象他那样想过
死在山中不然,见到大海的就是他了
7、“山第一次使他这样疲倦”,为什么山民会对山感到疲倦?请简要回答。
8、“他只是遗憾”,他遗憾什么?结合诗歌内容 概括回答。
9、你喜欢“山民”的形象,还是喜欢《在山的那边》一诗中“我”的形象?请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四、当堂检测
山民/韩东
小时候,他问父亲他觉得应该带着老婆一起上路
"山那边是什么"老婆会给他生个儿子
父亲说: "是山"到他死的时候
"那边的那边呢?"儿子就长大了
"山,还是山"儿子也会有老婆
他不作声了,看着远处儿子也会有儿子
山第一次使他这样疲倦儿子的儿子还会有儿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19课 在山的那边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19课 在山的那边导学案

第十九课《在山的那边》导学案【导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

2、理解“山”“海”的象征意义。

3、树立理想,培养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

【导学重点】理解海及无数座山的象征意义。

【导学难点】在朗读训练中品味揣摩语言。

【课时】一课时一、预习导学1.掌握字词,扫清朗读障碍。

(1)给下列加点的字(或多音字)注音。

痴.()想隐.()秘铁.()青凝.()成诱.()惑喧.()腾一瞬.()间(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隐秘:②诱惑:③喧腾:④一瞬间:2.查找资料,了解作家作品。

3.认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歌内容,思考下列问题:诗中的“山”和“海”蕴含着什么意思?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在文中圈画出你不懂的词语和句子,或者你最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并结合全文理解这些词语或句子的含义。

二、预习展示:1.下列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清澈(chē) 枯干(kū) 依然(yī) 奔命(bēn)B.漫湿(màn) 耽误(dān) 痴想(zhī) 喧腾(xuān)C.瞬间(shùn) 瓜蔓(màn) 攀登(pān) 凝成(níng)D.奔波(bèn) 幻想(huàn) 诱惑(yòu) 朦胧(1óng)2.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一瞬间:一眨眼之间。

B.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

诱惑:使用手段,使人认识模糊做坏:C.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喧腾:喧闹沸腾。

D.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

隐秘:隐蔽,不外露。

三、朗读课文:(1)多媒体播放MP3,学生听读。

(2)朗读指导初中语文学习要求我们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所谓正确,就是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字;所谓流利,就是吐字清晰,停顿合理;所谓有感情,就是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抑扬顿挫,讲究音量、速度、语气、语调的合理配合等,从而更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山的那边》(一课时)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在山的那边》(一课时)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在山的那边》(一课时)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在山的那边(一课时)一、学习内容1、积累字词,训练语言基本功;2、学习新诗的基础知识;3、有感情地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好语气;4、感知诗歌的情境,了解文章的情节;5、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经历,体会诗歌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6、学习作者为了理想信念克服困难、不断追求的精神。

二、课前自学1、走进课文①诗歌,文学的一类,是与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

它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富于,语言凝练而形象,富有节奏韵律,一般分行排列。

诗歌,除字面上的意思外,往往还有深层的含义,常运用、和反讽等手法。

以表现诗人的真情实感为主要内容。

其特点是用白话语言写作,表现科学、民主的新的时代内容,打破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形式上灵活自由。

②作家、作品、写作背景摘录(写在课文标题下)2、日积月累①读准字音或根据字音拼写汉字痴( )想隐秘ning( )成诱huo ( )喧( )腾一shun( )间②把上面词语抄写两次:③为下列词语造句a痴想b诱惑④摘录有关“海”的名句(2-3句)。

⑤、积累关于信念的名句(至少两句)。

(如:只要沿着江河,就一定能发现大海。

)3、文句训练。

例:海在喧腾。

花儿开放海在远方喧腾。

海在远方为我喧腾。

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4、课前预知:有感情地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好语气;并背诵第二节。

语气,是思想感情运动状态支配下语句的声音形式。

语气由两个方面构成:一方面是一定的思想感情,一方面是一定的具体声音形式。

语气的“神”——感情色彩和分量。

受具体的思想感情支配的语句才是有生命的、可感的。

语气的感情色彩,指它透露出来的“喜、怒、哀、乐、欲、恶、惧”等人类情感的丰富繁杂的种种不同色彩,因而要求语一言传播表达的丰富性;语气的分量,指在把握语气感情色彩的基础上,区别是非爱僧中浓淡不同的分寸尺度,强调语言传播表达的分寸感。

【精品】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第19课在山的那一边导学案新人教版

【精品】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第19课在山的那一边导学案新人教版

第19课在山的那一边【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能说出“海”“山”在诗中的深层含义,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诗歌凝练的语言。

反复朗读,学习象征手法,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品味诗歌凝练的语言【学习时间】1课时导学过程使用备注一、自主先学1.圈画需要积累的字词2.反复朗读诗歌,整体把握内容和感情,圈画好的词或诗句二、课堂检测自学情况查字典,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读一读痴()想隐秘()凝()成喧()腾一瞬()间2.体会象征义“山”象征什么?“大海”象征什么?3.概括诗歌表达的主旨:这首诗表达了一种信念,蕴含了一个哲理。

根据你的理解请写下来:4.赏析诗歌语言:本首诗歌语言凝练深刻: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词语的含义。

(1)于是,我怀着一种隐秘的相望。

(2)山那边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3)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4)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请在文中找出你难以理解的词句,质疑。

三、拓展阅读联系《在山的那一边》和自己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想(一)山高路远(汪国真)(二)延续童年的梦想温斯顿·丘吉尔小时候最喜欢收集玩具锡兵,他有近1500多个锡兵,组织得像一个步兵师,还管辖一个骑兵旅。

小锡兵改变了他的生活志向,从那时起,他的希望就是考入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

后来,他怀着童年的梦想应征入伍,在部队时逐渐显露出自己的军事才华,并因此一步步成为英国著名的政治家。

他在自传《我的早年生活》中深有感触地说:“如果没有童年时代统率军队的雄心,我就不可能有在军旅生活中带兵打仗的本领。

”丘吉尔的人生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选择的事业延续了童年的梦想。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在事业上延续童年的梦想,就能把事业与兴趣、爱好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行成强大的内驱力,调动你全部的热忱和激情去全身心地投入事业,从而赢得成功。

”走向成功的过程应该是既紧张、忙碌,又能感受到源自内心的愉悦和满足的——是一种享受创造快感的过程。

七年级语文上册 19 在山的那边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19 在山的那边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19在山的那边迈向人生道路一个新的起点时,你一定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追求美好的人生,是我们每个人在成长道路中共同的目标。

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孩子,他们有什解读诗歌的主要内容,品味感受诗人的情感。

2.体会诗歌意境,掌握“山”和“海”的不同含义,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人生的哲理。

一、新课导入《在山的那边》是诗人王家新二十多年前写的一首诗。

在诗里,他述说了童年时代美好而朦胧的“梦”——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依然不停地追寻它。

二十多年后的今天,诗人虽然已无数次见过童年时所向往的海,但是心目中的那个“海”依然遥不可及。

那么,他心目中的“海”是什么呢?让我们来品读这首诗歌,从中寻求答案。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诗歌,圈画文中生字词。

痴.想(chī)隐秘.(mì)凝.成(níng)诱.惑(yòu)漫.湿(màn)枯.干(kū)瞬.间(shùn)喧.腾(xuān)2.解释诗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隐秘:隐蔽,不外露。

凝成:凝结形成。

诱惑:吸引,招引。

喧腾:喧闹奔腾。

一瞬间:一眨眼之间。

3.文体知识诗歌,与小说、散文、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

它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富于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具有节奏韵律,一般分行排列。

可以歌咏、朗诵。

4.作者简介王家新,1957年生于湖北均县(现在丹江口市)。

1978年入武汉大学中文系读书。

1982年毕业,分配到湖北郧阳师专任教。

1985年借调到北京《诗刊》社从事编辑工作,1990年离开,1992年去英国,1994年归国,在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从事教学工作。

出版的诗集有《纪念》《告别》《游动悬崖》等。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1.教师示范朗读诗歌,提醒学生注意诗句的朗读节奏和语气。

并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及重音。

在山的那边,是海吗?是的!人们啊,请相信——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交流点拨】在/山的/那边,是/海.吗?是的!/人们啊,/请相信——在/不停..座/山.后..地/翻过/无数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2.自由朗读诗歌,请从不同角度概括诗歌两部分的主要内容。

七年级语文上册 19 在山的那边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19 在山的那边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十九课《在山的那边》王家新学习目标1、了解王家新及其代表作品.2、了解朗读诗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3、树立理想,并培养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

学习重点: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学习难点:品味重点词语的深层含义,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课前预习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学习象征的写作手法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2、认真完成预习自测,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记出来,并填写到后面“课后反思“处。

3、利用15分钟高效完成。

教材助读1、走近作者王家新,1957年生于湖北丹江口。

1984年写出组诗《中国画》《长江组诗》等,广受关注。

1985年借调北京《诗刊》从事编辑工作,出版诗集《告别》《纪念》。

2006年被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聘任为教授,开设中西现代诗歌比较研究课程及创造性写作课程。

另有编著《中国当代实验诗选》《当代欧美诗选》《二十世纪外国重要诗人论诗》《叶芝文集》等。

2、了解背景《在山的那边》是作者在二十多年前写下的一首诗,那时作者还是一个从边远山区来到大学校园不久的大学生。

因此,读这首诗,让我们看到了那个不无稚气、却让人感叹和怀念的早年作者的影子。

《在山的那边》起源于童年经验。

作者生于湖北西北部山区的武当山下,父母为中小学老师,从小随着父母的工作调动,在五六个地方生活过,但一直没有走出山里的世界。

世界对于幼年的作者来说,就是放学后一片寂静的校园、山川中那道清澈的河流以及环抱着这一切的无言的群山。

而作者偏偏又是一个耽于幻想、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强烈好奇心的少年。

诗的开头两句,正是作者“小时候”的真实写照。

其实几乎在每一个人的童年和少年时期都有一些“隐秘的想望”,而诗中的这种对“山那边”的遥望和幻想,构成了作者小时候特有的秘密,甚至隐秘地影响到了作者的一生。

3、文体知识诗歌与小说、戏剧、散文合称四大文学体裁。

诗歌偏重于抒情言志,以最集中、精练、概括性的语言反映社会生活。

19在山的那边导学案

19在山的那边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九课导学案班级:姓名:课题19、在山的那边课时共2课时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理解“山”和“海”的象征意义,领会作者对人生的感悟。

3. 体会诗歌蕴含的人生哲理(通往理想之路充满艰难险阻,只有百折不挠第坚持奋斗,才能实现理想)。

学习重难点品味揣摩语言、领会作者对人生的感悟。

学习方法诵读课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第一部分预习案一.走近作者王家新,当代著名。

著有诗集《》《》《》。

他的以诗歌为核心的全部写作,被称为“一部诗歌精神的启示录”。

二.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痴.想()凝.成()隐秘..()铁青..( )诱惑..()喧腾..()漫湿..()扎.下()一瞬.间()三.用自己的方式解释下列词语。

痴想隐秘凝成诱惑喧腾四.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找出你最喜欢的诗句,反复品味其妙处。

2. 请概括这首诗两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二部分探究案一.研读赏析:1.“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中的“种子”比喻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2.诗中的“一次又一次”“一座座”“又一次次”的运用对表达作者的思想起到了什么作用?3.为什么说“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二,合作探究,难点突破:1.这首诗中的“山”和“海”蕴含了什么意思?(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分别谈论)山那边到底是什么呢?“山”和“海”的含义是什么?2.通过学习这首诗,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三.这首诗运用了象征的手法。

诗人以“”和“”为意象。

用“”象征理想和信念,用“”象征重重困难,用“”象征艰苦奋斗,意象壮阔,意蕴丰富,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第三部分检测案一.给加点的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填字痴.()想隐mì() yîu huî( ) 喧téng()一shùn ( )间 níng()成铁.青()漫.湿()二.请同学们用诗中的原句填空。

(1)“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一句中的“种子”是指。

七年级语文上册 4.19《在山的那边》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4.19《在山的那边》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学生活动
预见性问题及
对策
备习
1 、文体知识介绍:诗歌
2、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和习惯整理字词,朗读诗歌。
3、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备习检查
情境 导入
出示有关文体资料;补充、强调文体常识。(板书课题)
独立思考;对子间互问互答;进行报告。
研习
初读课文,感知全文内容。
1、朗读课文,圈画出不认识的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山的那边是什么?诗歌,除字面上的意思外,往往还有深层含义。探究一下,诗中的“海”与“山”蕴含着什么意思?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出示文中不认识的生字,互相交流。
2、能 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对学生概括的内容加以补充和说明。
联系上下文,品味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2、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3、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 惑着我的山顶
4 、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引导学生首先独立阅读,
自主探究;
其次合作交流,共同研讨。
1、边默读边圈画重点词语。
2、组员互相说说对这
些问题的理解 。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主旨。
时习
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
提示:这个大海可以是自然的,也 可以是生活的;可 以是甜美的,也可以是苦涩的;可以是宁静的,也可以是狂怒的;可以是开朗的,也可以是阴郁的…
板书设计
山:困难海:理想(信念)
征途漫长→百折不挠→实现理想
反思
第19课《在山的那边》导学案
导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指导学生感知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蕴含的人生哲理。

七年级语文上册19在山的那边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19在山的那边教案新人教版

在山的那边课题 19、在山的那边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积累“痴想、隐秘”等词语,领悟诗中“山”与“海”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诗的思想感情,学会初步欣赏诗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诗中表达的信念和蕴涵的哲理,联系生活,感悟人生。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领会诗中蕴涵的哲理。

难点初步欣赏诗歌,品读揣摩语句,准确理解诗的内容和情感。

欣赏几幅插图。

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童年时代,谁都有过美好而朦胧的“梦”,今天我们要跟
新走进苍茫的大山里,去探寻一个山区孩子童年梦想的有关课文《在山的那边》。

王家新,当代诗人,出生于湖北均县。

1978年入武汉大学中文系读书。

现在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诱惑()一瞬间()隐秘()从视觉插图引入,活环境又可以激发
学,为学生打好语
(三)合作探究
华,从中让学生明、山又是怎样的特点?诗人是怎样描绘的?举例说明。

那“海”呢?那“我”呢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我山海。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十九课《在山的那边》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十九课《在山的那边》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妈妈,那个海呢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①引导学生再次讨论“山”与“海”的深刻象征意义。
在学生初步掌握朗读节奏、意义重音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揣摩语意,初步读出句子所表达的语气。然后讨论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教师投影出示句子)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这两句话写出了小时候的“我”有什么特点?
◆“——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教后札记:
《在山的那边》
备课补充材料
重 点:1、朗诵课文。
2、品味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
3、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难 点:品味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
教学方法:六助教学法(备助、自助、求助、互助、补助、读助)
教学过程:
导课:(实用、新颖、简洁)
每个人在童年时代,对生活,都有美好而奇妙的“梦想”,对未来,都有热烈的企盼与遐思。那么,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孩子,他们又在想些什么呢?他们的想法,给我们又会带来什么启示呢? 今天,我们学习诗歌《在山的那边》,和山里的孩子一起,去探寻山外那美好的世界。
2组织学生讨论“山”与“海”在诗中的意思。
学生刚刚接触合作讨论的方式,能说对大意就行。老师要以鼓励为主,即使说的不全面、不深刻也无妨,后面还要引导深入探究。
3学生练习集体朗读课文。
[教师指导]
a.先给诗句划分朗读节奏。b.再挑选意义重音。 c. 学习集体朗读。
二、研讨、交流(求助、互助5分钟左右)

七年级语文上册19在山的那边学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19在山的那边学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19在山的那边学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初步感知诗歌内容;通过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

2.深入诗歌意境,理解“山”和“海”的不同含义,体会诗歌蕴含的人生哲理。

3.体会作者“为理想而奋斗”的思想感情以及作者所创设的诗歌意境,把握本诗主旨。

【学习重点、难点】1.理解诗歌中艺术形象蕴含的意味和感情,体会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2.鉴赏诗歌寄寓哲理的形象美,体会诗歌语言凝练、意味隽永的特色。

【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同学们,当你进入中学,踏上人生道路的一个新起点时,你一定对未来满怀憧憬和向往。

你是怎样描绘未来的蓝图呢?(学生各抒己见,教师适时点拨,引出课题。

)一个渴望大海的山里孩子,最美丽的梦想便是有朝一日能拥抱大海,让大海秀美的面容和自由奔放的豪情照亮眼睛和生命。

今天我们走进王家新的诗歌《在山的那边》,倾听诗人深情的诉说。

一、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1.初读诗歌,注意生字读音。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给生字词注音,结合工具书,理解生词。

2.再读诗歌,感知大意。

学生分小组朗读,初步感受诗歌所写的意象,并概括诗歌两部分的内容。

点拨: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明确:文章两部分可分别概括为:第1节童年时的向往与失望;第2节成年后的执著与感悟。

3.情感朗读,注意重音和节奏。

揣摩诗歌的情感,在此基础上朗读诗歌,注意重音和节奏,读出感情。

4.个别朗读,学生评价,教师点拨。

5.学生齐读,巩固理解。

6.赏读诗歌。

教师通过课件配乐,配画面,有感情地范读课文或让学生听课文朗读录音。

二、合作探究,品味赏析。

1.赏诗题(1)这首诗歌的题目是《在山的那边》,看到这个题目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在山的那边是什么?(2)为什么作者会这样想?——因为大山挡住了作者的视线。

(可插入作者的简介:王家新,出生在湖北省的武当山下,在他童年的五六年里,一直没有走出大山的世界。

一片寂静的校园,一条清澈的小溪以及无数座环抱着的群山,便构成了他幼小的心灵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课在山的那边
学习目标
1 理解、积累“痴想、隐秘、诱惑、喧腾”等词语。

2、初步了解诗歌常识。

反复朗读,理解诗歌蕴含的哲理。

3、领会诗中“山”与“海”的艺术形象蕴含的意味,培养欣赏诗歌的能力。

4、品味诗歌语言,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前置作业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然后解释词义:
凝.成()____________诱惑.()____________
一瞬.间()___________隐秘.()____________喧.腾()____________痴.想()____________
2、听读课文录音,跟读,想像诗歌中具有审美意义的艺术形象,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和思想感情
3请说出对诗歌意旨的理解。

课堂探究
4、学生研读诗歌,提出理解中的疑难诗句,小组合作探究:
⑴“隐秘的想望”指什么?为什么说“隐秘”?
⑵怎样理解“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⑶“我常伏在窗口痴想”中“痴想”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⑷“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是什么意思?
⑸“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指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⑹“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
5、再探
⑴“在山的那边,是海”,对这个“山”字,“我”小时候理解的和今天的理解有什么不同?
⑵诗人领悟妈妈所说的“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不是自然界的海,那么,什么是“信念凝成的海”?诗中有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⑶读第一部分,你觉得小时候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⑷结尾表达的信念,如果用议论语言该怎样表达?“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和感情?
⑸有人说,这首诗在艺术上波澜迭出,紧扣人心,结合阅读体验说说你的理解。

当堂检测
一、课内精读
今天啊,我竟没想到/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_________/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因为我听到海_______在远方为我_______/──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在山的那边,_________?/是的!人们啊,请相信——/在不停地_________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_________上这样一座山顶
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_________/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_________你的眼睛……/ 1、依据课文为上文空缺处填上适当的词语。

2、解释画线词语的含义:
⑴一座座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一次次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如何理解?
⑴诱惑着我的山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漫湿我枯干的心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上文意思说一说要想实现理想应具备怎样的精神?
5、你心中的希望是什么?你是如何追求希望的?
二、拓展延伸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练习:《乡愁》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构成四节诗的核心,而这一切无不一层深似一层地揭示出了“乡愁”的底蕴,最难抑、最伤感的“乡愁”,莫过于这“一湾浅浅的海峡”。

作者以_______、_______象征祖国,又充分运用了强烈的_______手法,含蓄、委婉地把_______表现得淋漓尽致、深切自然。

第一课在山的那边参考答案
⑴凝成(níng):由气体变成液体或由液体变成固体。

⑵诱惑(huò):文中作吸引、招引。

⑶一瞬间(shùn):一眨眼之间。

⑷隐秘(mì):隐蔽,不外露。

⑸喧腾(xuān):形容声音杂乱,像开了锅似的。

⑹痴想(chī):发呆地想。

2、(略)
3、诗人取象于群山和大海,表达的是一种人生感悟和坚定信念: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

4、⑴王家新创作谈中说:“诗的开头两句,正是我‘小时候’的真实写照。

我想,几乎在每个人的童年和少年时期都有一些‘隐秘的想望’,而诗中的这种对‘山那边’的遥望和幻想,构成了我小时候特有的秘密──在今天看来,它还隐秘地影响到我的一生。

”作者小时候想望山那边的海,爬山是为了望见大海,这个愿望并没有告诉他人,所以说“隐秘”。

⑵“铁青着脸”是拟人手法。

是“我”心情沮丧时的主观感觉。

“我”爬上山顶,满以为能够看见大海了,望见的却依然是山,非常失望、沮丧,所以望见那边的山,看起来
就像是“铁青着脸”。

山色是青的,只因为“我”的心情不好,好像山也铁青着脸在那里怪我痴心妄想,笑我幼稚可笑。

⑶“痴想”原意是发呆地想,这里的意思是,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说明“我”从小就不愿困居于狭小的天地,而追求新的天地。

⑷“我”原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大海,现在明白这是幻想,所谓“零分”就是说幻想全然落空。

⑸“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一个信念,妈妈给我的信念,──山那边是海。

妈妈是由我的痴想、疑问而说起这话的,这话并非确指理想,所以说是飘来的。

⑹诗人确信远方有海──理想是可以实现的,日日夜夜理想在心中激荡,鼓舞着“我”不懈地奋斗,就像听到大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枯干的心灵”比喻对理想的渴望。

海潮“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就是说,理想滋润着心灵,使心灵不再枯干,变得充实而有活力。

5、⑴小时候理解的山是指具体的、可见的、实实在在的山,是自然界的山。

今天,随着阅历的增长和体验的增加,“山”既可以指一座山,也可以指无数座山,是重重困难,道道难关。

⑵“我”虽然多次失望,但在爬上一座座山顶之后,又坚持不懈地鼓起信心向前走去,海在远方召唤着我,鼓舞着我。

诗人相信,不停地翻越,一次次地战胜失望,就会看到一个全新的世界──海。

而达到这个目标,依靠的正是信念,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海”终将展现在你的眼前。

从这个意义上讲,“海”就是“信念凝成的海”。

⑶“而我偏偏又是一个耽于幻想、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的少年”(《王家新创作谈》)
⑷由“照亮”,可以想见这“全新的世界”是光辉灿烂的。

照亮前后的心情是惊喜,理想境界的实现让人兴奋、惊喜。

⑸诗人富有坚韧的信念,但语调并不总是高亢的。

他没有回避生活的真实,在诗歌第一部分,他以一个孩子的语调写出,“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从负面描写的挫折感,反过来从感官和情绪上增进了“山/海”对立的真实性,使诗歌得以在一种强有力的冲突中,饱满地完成了最后的“海”与“山”的逆转。

同时,这种情感的起落,也使全诗获得了一种恰当的节奏。

四、课内精读
1、深根依然喧腾是海吗翻攀海呀照亮
2、⑴追求信念的路途坎坷遥远⑵执著追求
3、⑴翻过山顶是“我”幻想成真正的必然,因而具有诱惑力
⑵执著的追求变失望为希望
4、①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②我们自己要有信心。

5、略。

五、课外阅读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母亲新娘对比思念故国的情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