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选择的路导学案及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未选择的路》导学案和参考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未选择的路》导学案和参考答案【作者简介】弗罗斯特,美国诗人。
生于加利福尼亚州,11岁父亲去世,随母亲到英格兰马萨诸塞州定居。
在哈佛大学肄业二年,曾前后做过纺织工人、教员,经营过农场,并开始写诗。
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
他的诗歌往往以描写新英格兰的自然景色或风俗人情开始,渐渐进入哲理的境界,诗风质朴无华,细致含蓄耐人寻味,著名诗集有《少年的意志》《白桦树》《山间》《西去的溪流》等。
【知识链接】所谓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
比喻,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
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
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
一.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欣赏了俄罗斯伟大诗人普希金的名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领悟了其中的哲理,并让同学们把它抄在笔记本上作为座右铭,相信大家已经熟记在心了吧。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品读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这首诗也有着特别的意蕴。
那么,他要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呢? 让我们走进《未选择的路》,看看那里有怎样的风景。
二.预习检测涉足():伫立():荒草萋萋():幽寂:延绵:三、初读感知,整体把握:4节诗各表达了什么意思?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
第1节:第2节:第3节:第4节:四、研读赏析1.诗中的“路”有两层含义,你能说出来吗?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3.诗中明确写了诗人选择了“其中一条”,为什么还要以“未选择的路”为题?4.读了这首诗,你悟出了什么哲理?五、质疑探究1、如何理解“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2、如何理解“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步污染”?3、如何理解“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未选择的路》预习案导学案教案练习案
《未选择的路》预习案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上汉字。
伫.立()萋.萋()涉.足()延绵.()幽(jì)________(yùn)含 ______(kuài zhì)人口污(rǎn)____2、写出下列词语的同义词。
延绵__________叹息__________犹豫__________选择__________伫立幽寂3、填空。
《未选择的路》的作者是____国诗人________,这首诗采用了____的艺术手法。
4、给诗句选择适当的词语。
①我流过一座森林,/柔波便________(A.荡荡地 B.轻轻地)/把那些碧翠的叶影儿,/________(A.纺织成 B.裁剪成)你裙裳。
②我在那路口久久________(A.站立B.伫立),/我向着一条路_____ ___(A.极目 B.放眼)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5、对下列加横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黄色的树林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涉足:趟过水进入某种环境。
B.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延绵:延续不断。
C.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瞬息: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
D.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向往: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到。
6、按要求默写。
写出《未选择的路》一诗中表现了“我”对已选择的路的无怨无悔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未选择的路》中“路”有什么深刻含义?他告诉我们怎样的人生哲理?答案:1、zhù qī shè mián 寂蕴脍炙染2.连续不断叹气踌躇挑选停留幽静3.美弗罗斯特象征4、(略)5、A6、“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7、路既指林中的小路,又指人生的道路。
它告诉我们:人只能选择一条人生之路,所以必须慎重。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外国诗二首《未选择的路》(导学案部编版)
第20课《外国诗二首》导学案《未选择的路》1. 学习弗罗斯特的相关文学常识,熟读并背诵本诗。
2. 初步了解“象征”手法;在品读诗歌的基础上,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和哲理。
3. 感悟作者对路的选择的思考,讨论如何慎重地选择自己的人生之路。
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2.熟练阅读课文,自学字词。
◆活动一、导入新课,预习展示1.你有没有想过,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如何做出选择?2.预习检查(1)请同学们读出诗歌中生词的正确发音。
(2)简要介绍弗罗斯特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3)介绍《未选择的路》的写作背景及其在弗罗斯特诗歌创作中的地位。
◆活动二、朗读诗歌,感受节奏1. 学生自读:(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标出自己认为需要重读和停顿的部分。
(2)小组内朗读,交流讨论。
2. 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按照范读划分朗读节奏,并与自己划分的节奏进行对比。
3. 学生齐读:学生按照正确的朗读节奏,一起诵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节奏美。
◆活动三、分析诗歌,领悟诗情1. 学生自由讨论以下问题:(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内容。
(2)诗中的“路”包含了什么深刻的含义?(3)本诗中诗人选择了自己的路,为什么题目却是“未选择的路”?(4)从这首诗中,你悟出了什么人生哲理?2.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
◆活动四、细读诗歌,分析写法1.思考本诗与《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的写法有何不同,分析原因。
(1)在诗歌表现出的情绪上,《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有什么不同?(2)这两首诗可能对人产生怎样的影响?(3)在写法上,这两首诗有什么不同?2.了解什么是“象征”手法,分析诗歌中的象征元素。
象征是诗歌创作中经常运用的一种写作方法,诗歌一般都会通过一定的艺术形象,生动鲜明地将主题含蓄地表达出来。
(1)什么是象征呢?象征:指借用某一景物或形象的某些特征,来表现另一事物或形象的艺术手段。
(2)象征和比喻的区别。
(3)分析诗歌中的象征元素。
本诗中有许多常见的景物,作者就是借助它们的象征含义来阐释哲理的。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9课《外国诗两首——未选择的路》导学案
《未选择的路》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生字、词、文学常识;进一步掌握诗歌朗读节奏,要求背诵此诗;体会自由诗的特点,把握诗歌主旨。
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会品读现代诗的方法;初步学写现代诗,以写促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勇敢慎重地面对人生选择。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朗读节奏、自由诗特点。
学习难点:品读方法、学写现代诗。
课前预学一.查资料,识记弗罗斯特及其作品。
上网查阅有着弗罗斯特生平及其作品的资料,做好笔记,并完成下面填空。
弗罗斯特(1874-1963)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
他当过纺织工人、教员、记者、经营过农场,办过私立学校,并开始写诗。
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
他的诗朴实无华,却又细致含蓄,耐人寻味。
其代表作有诗集有《》、《白桦树》等。
二.识记字音字形。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可惜我不能同时去shè足(意思是人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
2.我在那路口久久zhù立。
3.它荒草qī qī(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十分幽寂。
4.但我知道路径yán mián 无尽头。
三.继续认知短语类型。
各种短语与词性的关系如下:主谓短语←名词或代词+动词或形容词并列短语←名词+名词、代词+代词、动词+动词、形容词+形容词、数词+数词偏正短语←形容词+名词、数量短语+名词、形容词+动词、副词+动词、介宾短语+动词、副词+形容词动宾短语←动词+名词或代词后补短语←动词+形容词、动词+介宾短语、动词+数量(动量词)短语、形容词+副词根据这些规律,辨别并指出下列短语的类型。
1.黄色的树林()2.分出两条路()3.我不能()4.同时去涉足()5.久久伫立()6.极目望去()7.消失在丛林深处()8.选了另外一条路()9.荒草萋萋()10.十分幽寂()11.延绵无尽头()课堂研讨活动一.掌握朗读节奏。
根据上节课关于朗读节奏(停顿)的规律性知识,用“∕”标出《未选择的路》的朗读节奏。
《外国诗二首》《未选择的路》导学案(教师版)
《外国诗二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诗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所蕴涵的人生哲理。
2.理解文章的说理方式、象征手法。
3.学习诗人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感受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学习重点: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情况,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主题。
学习难点:学习诗歌凝练的语言及其蕴含的深刻哲理,品味含义深刻的句子。
学法指导:“四步”阅读法:一读,二品,三诵,四背1.一读,指读题目,读作者,读创作背景。
这一环节旨在弄清每句诗的大体意思。
2.二品,品味、揣摩诗中作者表达的情感、蕴含的道理和表现的手法。
3.三诵、四背,这两个环节常常紧密相连,因此要注意诗的节奏,分出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课前导学】一、新知认知1.哲理诗。
①哲理诗的概念:哲理诗是表现诗人的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
②哲理诗的特点:内容深沉浑厚、含蓄、隽永,多将哲学的抽象哲理蕴含于鲜明的艺术形象之中。
篇幅短小精悍,古代大都是四句的绝句,新诗则一至四句均有出现。
③哲理诗的分类:一是有一定的诗意,但不够含蓄,往往是“概念大于形象”。
二是具有生动意象,但十分含蓄,寓理于形象之中。
2.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区别?象征: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是一种谋篇立意的写作手法。
诗人从生活实际出发,用自然之路来写人生之路,表现了他对人生之路的思考,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和哲理。
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
《未选择的路》象征美:象征是诗歌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它是用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某种特殊的意义。
这首诗通篇采用了这种手法,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感,使之蕴含深刻的哲理。
诗人以林间岔路象征不同的人生道路,人对路的选择即对人生道路的选择。
《未选择的路》哲理美:在现实生活中,生活的道路千万条,可惜我们不能“同时去涉足”,在人生的岔路口,我们必须做出选择。
通过比较,你选择了其中一条,也就失去了再走另一条的机会,从此决定了你一生的道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诗人叹息人生的局限性。
未选择的路导学案
未选择的路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学习重难点 (1)三、预习检测 (2)四、中心思想 (3)五、段落划分 (4)六、写作手法 (5)七、读文感知 (6)八、经典语句解读 (7)九、预习检测答案 (9)一、学习目标深入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对人生选择的独特思考和感悟。
通过学习,我们要能够分析并理解诗歌中蕴含的人生哲理,认识到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性,且往往伴随着机遇与挑战。
欣赏诗歌优美的语言,学习诗人如何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来传达内心的情感与思考。
通过学习,我们要提高自己的诗歌鉴赏能力,培养对诗歌艺术的热爱。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做出明智的选择。
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们要学会勇敢面对生活中的选择,积极追求自己的梦想,实现自我价值。
二、学习重难点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深刻哲理是学习的重点。
诗人通过对未选择的路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选择的思考。
我们需要深入体会诗中的意象和隐喻,理解选择背后的责任与后果,以及不同选择可能带来的不同人生轨迹。
把握诗歌的艺术特色是学习的难点。
诗人运用象征、比喻等手法,使诗歌语言优美而富有深意。
我们需要细心品味诗歌的语言,感受其独特的韵律和节奏,同时学会欣赏诗歌的艺术魅力,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通过学习《未选择的路》,我们将更好地理解人生的多元选择和每个选择背后的重要意义,同时也提升我们的诗歌鉴赏水平。
三、预习检测一、填空题1. 《未选择的路》是美国诗人_______的一首著名诗篇,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选择的_______和_______。
2. 诗中“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这句话揭示了诗人_______的人生态度,选择了一条充满_______的道路。
二、选择题1. 下列对《未选择的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歌通过描述两条不同的路,暗喻了人生中不同的选择和可能。
B. 诗人选择了一条人迹罕至的路,意味着他追求的是与众不同的人生。
优质课《未选择的路》导学案
19、《未选择的路》导学案1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理解诗歌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勇敢慎重地面对人生的选择。
2重点难点1、理解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2、理解诗人为什么重点写那一条“未选择的路”。
3教学时数:1课时4教学过程活动1【活动】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普希金的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明白了面对人生挫折,应当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而人生的道路又不止一条,漫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
该怎么办呢?(学生思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未选择的路》寻找答案。
(板书课题,呈现教学目标)活动2【讲授】讲授一、初读诗歌,整体把握。
1. 诗歌的“四步”阅读法一读读题目,读作者、读诗,读创作背景二品品读诗歌(情感、道理和表现手法)三诵注意诗歌的节奏,分出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四背2.作者和有关背景简介“作者和有关背景”这一问题,谁能帮大家解决?背景:师作小结即可。
3.生朗读诗文,查找生字词。
注意字形 (学生演板)幽寂延绵荒草萋萋伫立涉足4.听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意。
注意节奏、语速、轻重、情感等。
5.再听诗歌(看白板、图文并现)6、生分组(四组代表)朗读,其他未读小组(2组代表)做好评价。
7、看白板,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二、精读诗歌,掌握内容。
1、思考:四节诗各表达了什么意思?(小组讨论交流)(1). 第一节: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伫立,不能选择。
(先由学生叙述,师再小结。
回答完整的,可不必小结)选择前的慎重(久久伫立), 深思 (板书思索)(2). 谁来告诉大家你对第二节内容的理解?诗人选择了其中一条路,这条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诗人选择的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也就意味着艰难和挑战。
选择更幽、更美、更有挑战性的路(人迹很少)(板书选择)(3). 那么诗人在第三节里又写了什么呢?诗人踏上了自己选择的小路,开始了艰难的跋涉。
可这时诗人心中对于另一条路也十分的留恋,他知道只能选择一条路,却舍不下另一条路,他虽然作出了选择但心中仍有踌躇:万一选错了将“难以再返回”了。
19外国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导学案附答案
19 外国诗二首【学习目标】1.了解诗人和创作的背景。
2.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学习重点】理解诗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感受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感。
【学习难点】借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直抒胸臆的构思,理解《未选择的路》象征手法的作用。
第一课时《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导学过程】一、导入岁月的风铃在我们耳边叮咚作响,站在青春的路口静静凝望:前方的道路曲折蜿蜒,直通向那被称为“明天”的地方。
回头看看自己的足迹,那一双双脚印记下了我们每一次跌倒和踉跄,这条路上有绿洲有沙漠,有风吹雨打有鸟语花香,但无论如何,平原留着我们的足迹,高山印证着我们的身影,大海融入了我们的气息,天空记录下了我们的飞翔。
多少次阴霾,我们用阳光驱散,因为我们心头萦绕着坚强与快乐,请听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二、自主学习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瞬.(shùn)息怀恋.(liàn)荒草萋.萋(qī) 伫.(zhù)立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的范围。
(涉足)(2)幽静、寂寞。
(幽寂)(3)长时间站着。
(伫立)(4)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萋萋)(5)弄脏,这里指踩下足迹。
(污染)3.作者链接普希金,俄国诗人,近代俄罗斯民族文学的奠基人,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
他虽然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却一生倾向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他的思想与诗歌,引起沙皇俄国统治者的恐慌与仇恨,先后两次遭反动政府的流放,但他始终不肯屈服,最终在沙皇政府的阴谋策划下与别人决斗而死,年仅38岁。
他的文学创作不仅为他自己,而且也为整个俄罗斯文学赢得世界声誉。
特别是诗歌,像太阳一样,照耀着19世纪的文坛。
他的著名诗篇有《自由颂》《致恰达耶夫》《乡村》《鲁斯兰和柳德米拉》《致西伯利亚的囚徒》。
他还写了大量的小说、散文和剧本。
4.背景链接《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的纪念册上的。
未选择的路导学案及答案
论述题答案
未选择的路对人生的意义 和影响
策的关系
未选择的路对个人和社会 的启示和反思
感谢观看
汇报人:XX
未选择的路导学案 及答案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
目录
导学案
答案
01
导学案
教学目标
掌握诗歌《未 选择的路》的
意象和主题
理解诗人对人 生选择的思考
和感慨
培养学生的诗 歌鉴赏能力和
审美情趣
引导学生思考 自己的人生选 择,培养积极 向上的人生态
度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掌握 诗歌的主题思想 和艺术手法
教学内容:对诗 歌的文本解读、 语言特点、意象 分析等
教学难点:引导 学生理解诗歌中 的象征意义和深 层含义
教学重点:培养 学生的诗歌鉴赏 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方法
激活学生的前知 确定学生的学习目标 教学策略的运用 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 过提问或情境 创设,引导学
生进入课题
未选择的路的作者是__________。 诗中“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象征着__________。 “我选择了其中一条”象征着__________。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描绘的是__________。
简答题答案
简述《未选择的路》的主题思想。 分析《未选择的路》中“路”的象征意义。 探讨《未选择的路》中“我”的形象特点。 简述《未选择的路》的写作特点。
知识讲解:对 课文进行逐段 讲解,帮助学 生理解文章内
容
互动讨论:组 织学生进行小 组讨论,探讨 文章主题和思
想
课堂练习:布 置相关练习题, 巩固所学知识
02
答案
选择题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0谭《外国诗二首——未选择的路》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0谭《外国诗二首——未选择的路》导学案《未选择的路》教学案授课时间:授课班级:授课教师:授课课型: [教学目标] 通过品味诗歌,悟出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学习诗人对生活的理性思考,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掌握有关象征的知识。
[教学重点] 理解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诗人为什么重点写那条“未选择的路”。
[教学难点] 象征手法在诗中的运用。
[教学方式]诵读法、联想想象法 [教具运用]常规、多媒体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反思] [课前检测]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弗罗斯特涉足伫立丛林荒草萋萋幽寂旅人回返二、解释下列词语。
涉足:伫立:丛林:幽寂:延绵:荒草萋萋:文学常识。
1、《未选择的路》选自《》。
作者是__国20世纪最负盛名的民族诗人______。
作品有《___》《_____》《西去的溪流》等。
其诗歌洋溢着浓郁的田园气息,他也因此被后人称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便是他的诗风。
2、本诗中的“林间岔道”实则象征了_____________。
3什么叫象征?四、给下列诗句划分节奏,并在重读词语下面用“·”标注。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组织教学二、导入新课三、检查预习四、作家作品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20世纪最负盛名的诗人之一,共出版了10部诗集,这一首是其第三部诗集《山间》中的第一篇。
弗罗斯特以写抒情短诗著称,它的抒情短诗的质量很高,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
劳伦斯指出他的主要艺术成就就在于他能把思想情感和富有象征的意象糅合起来,用抒情诗的形式表达。
弗罗斯特年轻时当过工人、瓦匠、教员、新闻记者等,后考入哈佛大学,后因经济问题辍学归家经营农场,其间开始写诗,1912年,已近40岁的弗罗斯特做出一个重要决定,卖掉祖传的农场,放弃在一所师范学校教书的职业,携妻拖子,移居伦敦郊外的一所板房之中,准备为撞击诗坛大门做奋力一搏。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自主学案-(答案版)
外国诗两首导学案【考纲要求】现代诗歌不属于中考考试范畴。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学习目标】1、了解普希金的生平及创作情况,熟读并背诵本诗。
2、在品读诗歌的基础上,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和哲理。
3、感悟作者在困境中执着追求理想的信念,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点】了解普希金的生平及创作情况,熟读并背诵本诗。
【学习难点】在品读诗歌的基础上,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和哲理。
【学时安排】 1课时【学习过程】一、助读资料1、走近作者。
普希金(1799-1837),19世纪俄罗斯的伟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
被认为是俄罗斯语言文学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祭奠人。
在俄罗斯文学中,他是积极浪漫主义的开创者,也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普希金坚定地站在十二月党人一边,反对专制农奴制度,热爱、追求自由,因此遭到沙皇政府的迫害。
普希金写了不少形式多样、题材广泛的作品,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著名诗作有《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
小说《上尉的女儿》《黑桃皇后》等。
2、写作背景。
该诗写于1825年,正是诗人流放南俄敖德萨同当地总督发生冲突后,被押送到其父亲的领地米哈伊洛夫斯科耶村幽禁期间所作。
从1824年8月至1826年9月,这是一段极为孤独寂寞的生活。
面对12月党人起义前后剧烈动荡的社会风云,普希金不仅同火热的斗争相隔绝,而且与众多亲密无间的挚友亲朋相分离。
幸亏夜晚有终生挚爱的奶妈相陪伴,讲故事为他消愁解闷;白天,到集市上去,与纯朴的农人为友,和他们谈话,听他们唱歌。
孤寂之中,除了读书、写作,邻近庄园奥西波娃一家也给诗人愁闷的幽禁生活带来了一片温馨和慰藉。
这首诗就是为奥西波娃15岁的女儿姬姬所写的,题写在她的纪念册上。
1.给诗歌划上合理的朗读节奏。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2.依据你所了解到的本诗的写作背景可以判断,我们应该用本诗用 亲切自然,娓娓道来的劝说 的语气来读,同时还要注意停顿、重音和语速的快慢。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0课《外国诗两首——未选择的路》导学案
课题《未选择的路》第 1 课时累计课时学习过程(请同学们在复备栏补充课堂笔记)
学习内容及预见性问题学法指导复备
一、明确目标:5分钟
知识链接
·了解弗罗斯特的文学常识
2、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象征的写作手法,并能运用到以后的写作中;
(2)理解诗歌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3)背诵全诗。
3、学习重点
学习本文象征的写作手法。
4、学习难点
理解诗歌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二、自主学习:10分钟
1、听读课文,初步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并能准备的划分出节奏、重音。
2、自读课文,进一步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并准备示范朗读。
3、同学示范朗读诗歌,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能作出中肯的点评。
再次明确文学常识,强调背诵,组间进行检测比拼。
注重朗读、默读,加快读书速度和效果。
1、独学:认真的阅读课文,开动脑筋,你一定能解决好这些问题!加油!
三、合作探究:10分钟
1、全诗一共四节,各写了什么意思?
2、怎样理解诗中所说的“路”?这里用了什么手法?你能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出这样的例子吗?
3、这首诗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你从中悟出了怎样的生活的哲理?
四、展示提升:15分钟
1、展示:依照分配的任务,依次进行小组展示。
其他小组认真倾听。
等其他组展示完毕后再质疑、答疑、评价。
2、提升:在诗歌表现出的情绪上,《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与《未选择的路》有什么不同?
五、过关检测:(根据老师的布置,认真完成)5分钟。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9课《外国诗两首——未选择的路》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9课《外国诗两首——未选择的路》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生字、词、文学常识;进一步掌握诗歌朗读节奏,要求背诵此诗;体会自由诗的特点,把握诗歌主旨。
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会品读现代诗的方法;初步学写现代诗,以写促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勇敢慎重地面对人生选择。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朗读节奏、自由诗特点。
学习难点:品读方法、学写现代诗。
课前预学一.查资料,识记弗罗斯特及其作品。
上网查阅有着弗罗斯特生平及其作品的资料,做好笔记,并完成下面填空。
弗罗斯特(1874-1963)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
他当过纺织工人、教员、记者、经营过农场,办过私立学校,并开始写诗。
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
他的诗朴实无华,却又细致含蓄,耐人寻味。
其代表作有诗集有《》、《白桦树》等。
二.识记字音字形。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可惜我不能同时去shè足(意思是人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
2.我在那路口久久zhù立。
3.它荒草qī qī(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十分幽寂。
4.但我知道路径yán mián 无尽头。
三.继续认知短语类型。
各种短语与词性的关系如下:主谓短语←名词或代词+动词或形容词并列短语←名词+名词、代词+代词、动词+动词、形容词+形容词、数词+数词偏正短语←形容词+名词、数量短语+名词、形容词+动词、副词+动词、介宾短语+动词、副词+形容词动宾短语←动词+名词或代词后补短语←动词+形容词、动词+介宾短语、动词+数量(动量词)短语、形容词+副词根据这些规律,辨别并指出下列短语的类型。
1.黄色的树林()2.分出两条路()3.我不能()4.同时去涉足()5.久久伫立()6.极目望去()7.消失在丛林深处()8.选了另外一条路()9.荒草萋萋()10.十分幽寂()11.延绵无尽头()课堂研讨活动一.掌握朗读节奏。
19外国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导学案附答案
19 外国诗二首【学习目标】1.了解诗人和创作的背景。
2.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学习重点】理解诗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感受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感。
【学习难点】借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直抒胸臆的构思,理解《未选择的路》象征手法的作用。
第一课时《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导学过程】一、导入岁月的风铃在我们耳边叮咚作响,站在青春的路口静静凝望:前方的道路曲折蜿蜒,直通向那被称为“明天”的地方。
回头看看自己的足迹,那一双双脚印记下了我们每一次跌倒和踉跄,这条路上有绿洲有沙漠,有风吹雨打有鸟语花香,但无论如何,平原留着我们的足迹,高山印证着我们的身影,大海融入了我们的气息,天空记录下了我们的飞翔。
多少次阴霾,我们用阳光驱散,因为我们心头萦绕着坚强与快乐,请听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二、自主学习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瞬.(shùn)息怀恋.(liàn)荒草萋.萋(qī) 伫.(zhù)立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的范围。
(涉足)(2)幽静、寂寞。
(幽寂)(3)长时间站着。
(伫立)(4)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萋萋)(5)弄脏,这里指踩下足迹。
(污染)3.作者链接普希金,俄国诗人,近代俄罗斯民族文学的奠基人,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
他虽然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却一生倾向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他的思想与诗歌,引起沙皇俄国统治者的恐慌与仇恨,先后两次遭反动政府的流放,但他始终不肯屈服,最终在沙皇政府的阴谋策划下与别人决斗而死,年仅38岁。
他的文学创作不仅为他自己,而且也为整个俄罗斯文学赢得世界声誉。
特别是诗歌,像太阳一样,照耀着19世纪的文坛。
他的著名诗篇有《自由颂》《致恰达耶夫》《乡村》《鲁斯兰和柳德米拉》《致西伯利亚的囚徒》。
他还写了大量的小说、散文和剧本。
4.背景链接《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的纪念册上的。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外国诗两首--《未选择的路》导学案(word版 有答案)
《未选择的路》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生字、词、文学常识;进一步掌握诗歌朗读节奏,要求背诵此诗;体会自由诗的特点,把握诗歌主旨。
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会品读现代诗的方法;初步学写现代诗,以写促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勇敢慎重地面对人生选择。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朗读节奏、自由诗特点。
学习难点:品读方法、学写现代诗。
课前预学一.查资料,识记弗罗斯特及其作品。
上网查阅有着弗罗斯特生平及其作品的资料,做好笔记,并完成下面填空。
弗罗斯特(1874-1963)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
他当过纺织工人、教员、记者、经营过农场,办过私立学校,并开始写诗。
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
他的诗朴实无华,却又细致含蓄,耐人寻味。
其代表作有诗集有《》、《白桦树》等。
二.识记字音字形。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可惜我不能同时去shè足(意思是人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
2.我在那路口久久zhù立。
3.它荒草qī qī(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十分幽寂。
4.但我知道路径yán mián 无尽头。
三.继续认知短语类型。
各种短语与词性的关系如下:主谓短语←名词或代词+动词或形容词并列短语←名词+名词、代词+代词、动词+动词、形容词+形容词、数词+数词偏正短语←形容词+名词、数量短语+名词、形容词+动词、副词+动词、介宾短语+动词、副词+形容词动宾短语←动词+名词或代词后补短语←动词+形容词、动词+介宾短语、动词+数量(动量词)短语、形容词+副词根据这些规律,辨别并指出下列短语的类型。
1.黄色的树林()2.分出两条路()3.我不能()4.同时去涉足()5.久久伫立()6.极目望去()7.消失在丛林深处()8.选了另外一条路()9.荒草萋萋()10.十分幽寂()11.延绵无尽头()课堂研讨活动一.掌握朗读节奏。
根据上节课关于朗读节奏(停顿)的规律性知识,用“∕”标出《未选择的路》的朗读节奏。
第19课《外国诗两首-未选择的路》导学案2-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未选择的路
【教学目标】1、了解作家及作者创做的背景
2、掌握象征手法,体会“路”的象征意
3.在人生旅途中的岔路口,选定目标,坚定地朝前走。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象征手法体会“路”的象征意
难点:比喻与象征的区别
【教学方法】朗读法。
反复吟读,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点拨法。
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
【教学步骤】
一、初读诗歌,整体感悟:
1、朗读诗歌,理解几个词的含义:
伫立:涉足:萋萋:
2、根据提示,给每一节诗加上两个字的小标题:
选前的————选择后的——多年后回顾的
3、感知内容:
两条路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
诗人选择了哪一条?你能理解他为什么选择这一条吗?
诗人对另一条路的感情如何?哪里可以看出?
两条路中,哪条路是这首诗描写的重点?
既然选择了一条自认为是重要的路,为什么还要念念不忘另一条路呢?你有过类似的体验吗?
二、再读诗歌,品析鉴赏:
1、诗中的路有什么内涵吗?诗中的“荒草萋萋”、“幽寂”有什么内涵?
2、这种写法叫什么?
3、康乃馨玫瑰梅花莲花牡丹黄河
4、本诗给你什么启示?当我们面对人生选择时要:
三、拓展延伸:与路相关的名言、俗语、诗句你能写出一两句吗?
四、课堂反馈:
1、我在那路口久久______,我向着一条路____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横线处应填词语为:A站立极目B伫立放眼C伫立极目D站立放眼
2、《未选择的路》作者是,国诗人,他的代表作品有:。
3、《未选择的路》中的路既指,也指,采用了的手法。
第20课 外国诗两首 未选择的路(生存智慧的诗意探究)导学案 解析版
20外国诗两首未选择的路导学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品味语言,感受诗歌内容。
2.体会诗歌中蕴含的哲理,并理解其现实意义。
3.比较两首诗写法的异同。
一、自学指导——预习与交流(夯实基础知识)任务一字词清单任务二文学常识作者简介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
他的诗往往以描写自然景色或风俗人情开始,渐渐进入哲理的境界,语言朴实无华,却细致含蓄,耐人寻味。
代表作有诗集《少年的意志》《波士顿以北》等。
背景链接1912 年,弗罗斯特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放弃教书的职业,放弃本来可能更加平坦、安稳的生活,把自己的大部分精力用于诗歌创作。
这首诗写的就是这一重要的人生选择。
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任务一理清文章结构全诗共4小节,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内容。
第1节:伫立思索。
第2节:决定选择。
第3节:选择之后的怅惘。
第4节: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任务二问题释疑1.“两条路”有什么含义?本题运用关键词语含义理解法。
“两条路”一是自然界的道路,平坦的笔直的大路和充满挑战的艰辛的小路;二是象征两种人生之路、两种生活方式、两种人生的理想和追求。
2. 作者选择的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为什么会“显得更诱人,更美丽”?“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是说野草丛生,人迹罕至。
这条路是很少有人走过的路,因而具有挑战性。
“更诱人”体现了虽然在这条小路上,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3.结尾一节有什么深刻含义?多年以后,回顾自己当初的选择也许会“轻声叹息”,为未走那条路而感到深深的遗憾,但绝不是后悔。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与开头呼应,诗人表面上写的是自然界的道路,但实际上是人生之路。
人生的道路有千万条,但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条,其他的路只能放弃。
任务三细读诗歌,明确写法1.比较《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与《未选择的路》,找出它们的异同。
2.诗中出现了许多常见的景物,比如树林、路、荒草、落叶等,说说它们的象征含义。
诗两首——未选择的路导学习型教学案
诗两首——未选择的路导学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瑞安市新纪元实验学校三学循环导学案学科语文课题《诗两首——未选择的路》授课教师程妞学习水平知识目标细化识记领悟运用分析综合价目标一在反复诵读中,体会两首诗所蕴涵的生活哲理。
√目标二理解两首诗以说理见第的特点,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目标三感受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感。
√重、难点目标二、目标三√√√√导学过程计学法指导:课前、依据学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行知识梳理;圈点勾画你喜欢的词句,写上批注。
2、标注每一段的序号;熟记基础知识。
3、阅读资料助读部分,筛选勾画出你认为重要的信息。
4、将预习案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5、限时15分钟,独立完成。
6、诗歌领悟方法:①善于抓住关键词②结合作者写作的背景(知人论世)③调动现实生活经验课前查字典,给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并读一读。
幽寂()延绵()萋萋(伫立()涉足()向往()尴尬()课前诗中的“路”有两层含义,你能说出来吗?这里用了什么手法?课前我的质疑与提问:资料助读: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
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
其代表作有诗集《少年的意志》《白桦树》等。
他在晚年成为美国的非官方的桂冠诗人,美国参议院曾作出决议向他表示敬意。
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因此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与艾略特同为美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心。
课中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课中诗中的“路”、“荒草”、“足迹”、“落叶”等象征什么呢?2诗人选择了自己的路,可为什么题目却是“一条未走的路”?3读了这首诗,你悟出了什么道理?课中《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与《一条未走的路》有什么不同?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未选择的路》导学案及答案
主备教师:习志国焦立伟杨明杰时间:2014.2 共计2 课时
课题:《未选择的路》课型:自读课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了解象征手法的作用。
2、理解诗歌大意,认识慎重地选择人生的意义。
3、能够流利的朗读和背诵诗歌。
【学习重点】
1、能够流利的朗读和背诵诗歌。
【学习难点】
1、象征手法的作用。
【课件准备】白板
【小组任务】自学合作探究
【课堂过程】
【自学质疑】
1、了解作者及象征
2、弗罗斯特,美国诗人。
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又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指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
他著名的诗集有《山间》《新罕布什尔》《西去的溪流》《又一片牧场》等。
3、2、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
比喻,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
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
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
3、给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及解释字词
足迹()瞬间()诱人()幽寂()萋萋()
涉足()伫立()
伫立:极
目:
涉足:荒草萋
萋:
4、对《未选择的路》一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仅描绘选择,而不说面临的选择内容是什么,使此诗具有了内涵的开放性。
B.这首诗具有象征意味,读后令人深思。
C.“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是诗人对自己年轻时错误选择的悔恨。
D.“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说明选择其中一种意味着对另一种的放弃,选择时应慎之又慎。
【合作探究】
1、怎样理解诗歌中所说的“路”?这是怎样一种表现手法?你能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出类似的例子吗?
2、诗歌中写到了两条路——选择的路和未选择的路。
请找出有关描写的语句。
3、升华全诗主旨的诗句是哪句?
4、这首诗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
5、诗人在诗句“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6、“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一句中,“那路口”指什么?“久久伫立”说明了什么?
【展示提高】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1、诗人笔下的路显然不是指行走的路,而是指
2、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诗人选择了其中的一条路,是因为这条路
3、第二小节中“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的原因是什么?
4、从第三小节的哪句话中,能看出“我”对未选择的那条路的留恋?
5、第四小节中,“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象征了什么?“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象征了什么?为什么说“人迹更少”?
【巩固拓展】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两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的一生的道路。
3.本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4.这首诗的思路非常清晰,请分别用四字词语把四节内容概括出来。
5.最后一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古今中外有许多诗人作家曾经对“路”有过精彩的描述,试写出两句让我们共勉。
答案:
【自学质疑】
4、C
【合作探究】
1、表面说的是自然界的道路,而实际上是借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
这是一种象征手法。
我们曾学过的《在山的那边》和《行道树》等都采用了这种写法。
2、2、.选择的路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更诱人,更美丽,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3、未选择的路是:消失在丛林深处的有许多人走过的一条小路。
4、3、而我却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5、4、这首诗是写人生之路的。
人生之路有许多,人的一生只能选择一条。
当踏上这条道路以后,可能会发现有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于是就对未选择的路产生向往,也是对美好人生的向往,这便是诗人所表达的意思。
它告诉我们:人生的选择很无奈,既要勇于抉择,更要慎重对待。
6、5.说明诗人的这种选择是理智的,他对后果有清醒的认识和充分的思想准备,只因有了这样慎重的考虑,才会避免日后的后悔。
7、6、“那路口”指两条路的岔路口。
“久久伫立”说明选择的困惑,“我”对两条路都很向往,但又不能都走,必须选择一条,表现了“我”的慎重。
8、【展示提高】
9、1、人生之路
10、2、“荒草萎委,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人迹更少”。
11、3.原因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12、4.从“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中可看出。
13、5.“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象征人生路上遇到的岔口。
“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象征如何抉择人生的道路。
“人迹更少”是因为这条路上人迹罕至,代表着这条路也许更艰辛,更需要开拓,正因为如此,才更具有价值。
【巩固拓展】
参考答案:
3.象征点拨:注意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的区别。
4.驻足徘徊——作出选择——义无反顾——回顾往事
点拨:四字词语能概括内容即可。
5.人生的道路,结果谁也料不到,带有宿命的意味和一丝惆怅。
点拨:细读全诗,体会感情。
6.示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辛弃疾)点拨:此题为开放性题目,重在考查同学们的日常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