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汉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壮汉双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
小学壮汉双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双语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在小学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双语能力是教育工作者们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特别是在壮族地区,如何在小学阶段开展壮汉双语教学,提升学生的双语水平,已成为当地教育工作者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围绕小学壮汉双语课堂教学模式展开探讨,探究如何通过创新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双语能力,促进壮族地区双语教育的蓬勃发展。
一、小学壮汉双语教学的现状目前,小学壮汉双语教学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教材资源匮乏,很多学校缺乏适合壮族学生学习的双语教材,导致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师资力量薄弱,壮族地区的双语教师数量不足,而且教学能力和水平参差不齐,难以满足学生的双语教学需求。
教学模式单一,常采用传统的单一语言教学模式,缺乏对壮汉双语教学特点的深入研究和有效应用。
小学壮汉双语教学有其特殊的教学特点。
壮族学生的母语环境浓厚,小学生的壮语基础较好,这为双语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语言基础。
应重视对汉语的教学,因为汉语是国家通用语言,也是学生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必备工具。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双语交际能力,即在壮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环境中都能自如地进行交流和表达。
1. 构建双语教学课程体系为了促进小学壮汉双语教学的发展,应先构建完善的双语教学课程体系,包括双语教材编写、课程设置等方面。
教育部门可以加大对壮汉双语教学课程的研发力度,出版一批适合小学壮族学生学习的双语教材,同时制定相关的双语教学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内容与要求,为双语教学奠定坚实基础。
2. 培养双语教师队伍在小学壮汉双语教学中,教师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需要加大对壮汉双语教师的培训和引进力度,提高他们的双语教学水平。
可以通过邀请专家学者开展双语教学研修班,提升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同时也可以加强对外籍双语教师的引进,积极引入具有双语教学经验和水平的外籍教师,促进教师队伍的多元化发展。
3. 创新双语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要推崇多元化的双语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互动课堂等,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小学壮汉双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
小学壮汉双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注重孩子的语言能力培养。
在中国的小学英语教育中,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尝试小学壮汉双语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在学习汉语的同时也能获得英语的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双语能力。
本文将探讨小学壮汉双语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优势、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特点小学壮汉双语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综合性:小学壮汉双语课堂教学模式将中文课程和英文课程相结合,让学生在不同科目中都能接触到英语,从而加强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
英语教学也会融入到其他学科的教学当中,使得学生能够在多个学科中应用英语。
2. 交互性:这种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互动和参与。
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更多地扮演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
学生之间也会展开更多的互动,共同学习和讨论问题。
3. 文化多元性:小学壮汉双语教学模式将中国文化和英语文化相结合,不仅仅是语言学习,更是对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通过学习不同国家的语言和文化,学生能够增长见识,拓宽视野。
二、优势1. 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将在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中进行学习和交流,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学习不同的语言和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国际交往能力。
3. 促进学科融合教学:小学壮汉双语教学模式可以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教学,帮助学生将语言知识运用到不同的学科中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5. 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小学壮汉双语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三、挑战尽管小学壮汉双语课堂教学模式有着许多优势,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1. 师资力量不足:小学壮汉双语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具备双语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但目前双语教育的师资力量依然存在一定的短缺。
多元文化视角下壮汉双语课程开发的挑战与对策
多元文化视角下壮汉双语课程开发的挑战与对策摘要:壮汉双语课程开发目标具有一定的功利性,课程内容较为单一,课程师资较缺乏,课程评价方式滞后。
现代课程文化的多元性、平等性、统整性和创生性,要求壮汉双语课程开发应在包容多元文化的前提下,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设计灵活多元的课程内容,加强壮汉双语师资培养等,以谋求自身的改革发展。
关键词:多元文化壮汉双语课程开发挑战对策将壮汉双语课程有效推行,让学生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中感受到壮族文化的魅力与吸引力,树立对壮族文化的自信心,促进壮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壮汉双语课程开发是加快壮族聚居区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壮汉双语学校应克服壮汉双语课程开发面临的挑战,寻求应对策略,对民族文化融合与发展的意义重大。
一、多元文化视角下壮汉双语课程开发的挑战随着多元文化的逐步融合与发展,各民族关系日趋平等,不同民族文化和谐发展。
所有这些对壮汉双语课程的开发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壮汉双语课程应在遵循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通过整合多元文化资源,适应全体学生的学习与全面发展目标,消除文化壁垒和文化偏见,促进壮汉双语学校教育的发展与壮大。
1.课程开发目标具有功利性壮汉双语课程开发目标具有一定的功利性。
其一,教育目标偏离壮汉双语的教育本质,演变为获得高等教育入学许可的投机手段。
目前,一些学校也在尝试开展壮汉双语教学,但因缺乏人力、物力,未能协调好课时安排等现实困难,理想化的壮汉双语教学难以落实,便开始逐渐转变成为享受国家给予壮族考生的加分优惠政策而学习壮族语言。
由此导致一系列乱象:如“高考借读”、少数民族户口造假、跨民族地区移民等。
当教育目标偏离了正确的轨道,直接导致教育方式的歪曲,壮汉双语教师仅注重对知识的传授,而不注重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最终学生们只会死记硬背,应付考试。
其二,认为学习壮族语言文字无用的滞后观念依然存在。
壮汉双语课程开发的目标应具有文化多元性和文化平等性的特点,要求学生不仅要习得两种不同的语言,又要掌握两种文化。
高校双语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高校双语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高校双语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双语能力而推出的一种教学模式,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教学方式和教学材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于教学方式方面,目前高校双语教学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教师的双语能力不足。
由于历史原因,很多高校的教职工并没有接受过双语教育,加上长期使用汉语作为教学语言,导致他们的英语水平不高,影响了双语教学的质量。
第二,教学模式单一。
很多高校采用的是“汉英对照”的模式,这种模式只是简单地将汉语和英语对应起来进行教学,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双语教学。
这样的教学模式既不能提高学生的双语能力,也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解决以上问题的对策如下:首先,提高教师的双语水平。
高校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提高教师的双语水平,比如组织教师参加双语培训班或者组织外籍教师进行双语教学,这样可以提高教师的双语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创新教学模式。
高校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比如“任务型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双语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同时也可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第一,教材过时。
很多高校使用的双语教材过时,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这也是很多学生对双语教学反感的原因之一。
第二,教材缺乏针对性。
很多学生的英语水平不同,但是教材却缺乏针对性,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首先,更新教材。
高校可以采用新的教材,这些教材可以根据社会的需求进行编写,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双语能力。
其次,针对不同学生提供不同教材。
学生的英语水平不同,高校可以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提供不同的教材,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学到自己需要的知识。
综上所述,高校双语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需要高校注意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壮汉双语教师培训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 三) 人 为 因素
壮 语 教 学 与 汉语 教 学 ( 应试教育 ) 的矛 盾 冲 突 。当前 的教 育 尽管推崇 素质教育 , 但是 , 对 于 少 数 民族 地 区 的学 生 而 言 , 要 提 高 学 习成 绩 仍然 是 不 容 置 疑 的 重 要 环 节 。 然 而 , 目前 的 教 学 中
一
【 文章编号 】 1 6 7 1 - 1 2 7 0 ( 2 0 1 5 ) 0 1 — 0 0 3 1 — 0 1
教 师 对 于 壮 文 本 身就 缺 乏 必要 的 了 解 . 认 为壮 文教 学 跟 不 上 时 代 的步 伐 , 是一种 负担 , 由此 , 工作 上负担意 识较大 , 教 学 工 作 的积 极 性 不 够 , 教 学 质 量 也 就 自然 跟 不 上 了 。与 此 同 时 , 目前 的 壮 文 进 学 校 的 布 局 上 较 不 合理 。表 现 在人 口 的 比例 和 教 师 资 料 不足 , 在 一 些 人 口较 多 的地 区 , 壮文教学点设置上较少 , 或 者 规 律较小 、 教学点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凸显出来。
的聚集 和规 模 效 益 。
三、 广 西 壮 汉 双 语 教 师 培训 的 基 本 路 径 ( 一) 统一认识 , 提 高双 语 教 学 的积 极 性 方面, 地 方 政 府 要 进 一 步 提高 认 识 , 加强宣传 , 特 别 要 强 调 立 法 阶段 的 工 作 推 进 , 切 实解 决 壮 文 进 校 过 程 中 的 阻 力 。充 分 发挥 学 校 、 社会 的宣传推广 力度 , 提 高 各 界 的 重 要 性 和 紧 迫 性 的认 知 , 尤 其 重 视 对 于壮 文进 校 过 程 中 民族 政 策 的 宣 传 和 推 行、 落 实 。加 大 法 制 层 面 进行 的壮 文推 广 的建 设 . 强 化 地 方 性 法 规 的制 定 和 落 实 。 完 善 学 校 的 激 励 机 制 建 设 . 对 于 学 习 壮 文 的 学生 给予一定 的激励机 制 , 比如在小学 升初 中, 中学 升 大 学 等 方 面给 予 一 定 的照 顾 , 保证壮汉双语教学的连贯性。 ( 二) 调整布局 , 转 变 双 语 教 学 的 观 念 要加大壮族 地区双语教学的积极性和宣传力度 , 转 变 学 生 的语 言 观 念 , 为儿 童 创 造 良好 的 语 言 环 境 。要 及 时 根 据人 口、 教 育、 承受能力 , 尽 快 调 整 壮 族 地 区 的双 语 学 校 的 比例 和 布 局 . 尽
壮汉双语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武鸣县三所
【 作 者 】海 路 ,中央民族大学教 育学院讲 师,博 士后 ,中央 民族 大学 “ 9 8 5工程 ”教 育人 类 学
研 究 中 心特 聘 研 究 员 。 北 京 ,1 0 0 0 8 1
【 中图分类号 】 G 7 5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4 — 4 5 4 X( 2 0 1 5 )0 4 — 0 1 0 6— 0 0 7
育现状 调查 与对 策研 究 ” 课题 组 2 0 1 3— 2 0 1 4年 对广 西 武 鸣县 3所 壮 文 实 验学 校 的实地 调 查 ,力 图
基金项 目:教 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 目 “ 壮族新创 文字应用调查及对策研究” ( 0 9 Y J C 7 4 0 0 7 3 ) 。
THE CURRENT S I TUATI oN .PRoBLEM S AND CoUNTERM EAS URES oF THE ZHUANG AND HAN BI LI NG UAL EDUCATI N :Ca s e St ud y o f t he Th r e e Zh ua ng La n g ua g e Ex pe r i me nt a l S c ho o l s i n W u mi ng Co un t y o f Gu a n g x i Zh ua n g Au t o n o mo us Re g i o n
实施双语教学中我们遇到的困难和解决的方法
实施双语教学中我们遇到的困难和解决的方法自2009年合校以来,我校开始大力推进实施双语教学。
通过两年的推进我校的双语教学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同时在双语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双语教师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和压力。
如:1.双语教师在汉语直授课中,因为汉语口语表达不清所以导致不敢用汉语授课,害怕说错。
为此学校教务处组织安排每周一次的民语教师汉语培训。
汉语培训分两个班,一个是年轻教师组成的快班,另一个是年龄较大的老教师组成的慢班,并且由两位民考汉教师担任授课任务。
通过一年这样的培训,各位教师的汉语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第二年教务处沙尔哈提主任提出了汉语培训的另一中方法,就是每周的汉语培训请两位教师用汉语直授课的形式上20分钟的课。
这样不仅提高了汉语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对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也进行了互相学习和改进。
2.要想搞好"双语教学",不仅是教师的汉语水平要提高,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也急需提高,那么这个重担就落在了汉语教师的肩上,为此汉语教师也深感责任的重大。
为了上好汉语课各位汉语教师也在努力学习钻研教材,每位汉语教师都自备汉语词典,不懂不会的及时查字典。
其中阿丽玛古丽、古丽努尔、努尔古丽、吾木提等教师下班回到家汉语教材也带到家,为第二天上课做准备.因此汉语成绩比合校第一年提高了许多,更为其他双语科目大好了基础。
3.双语教学中各位教师深感资料缺乏,感到力不从心。
如:汉语教学用书中各课教学设计大同小异,而且错误百出使用价值较小。
为此汉语备课组利用每周的备课组活动时间进行集体备课,针对教材中重点篇目一起讨论好的教学方法和吸引学生的教学设计,达到了共同提高。
其中巴力赞、努尔古丽森、古丽沙拉等教师能够参与集体备课,并承担集体备课展示课任务。
4.理科教师在双语教学中遇到了口语表达不清、发音不准的问题。
为此各位理科双语教师不耻下问。
如:阿依努尔、玛热依古丽、木哈买提等教师主动向汉语教师请教有些概念如何讲解才能表达清楚。
小学壮汉双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
小学壮汉双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一、引言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国际交流的日益加强,双语教育已经成为了现代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
双语教育是指在学校教学中同时采用两种语言进行教学,因地制宜地发展出了多种形式。
在中国的小学教育中,壮汉双语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双语教学形式。
本文将对小学壮汉双语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探究,分析其特点、优势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小学壮汉双语教学模式是指在小学教育中,同时使用汉语和壮语进行教学。
壮语是壮族的语言,是中国的少数民族语言之一。
小学壮汉双语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语言的双向使用:在壮汉双语课堂中,壮语和汉语都是教学语言,学生不仅要学会使用汉语进行交流,还要学会使用壮语进行交流。
这种双向使用的语言环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两种语言。
2. 文化的传承:在壮汉双语课堂中,除了语言的教学,还会向学生传授壮族的文化知识、习俗和风情。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还可以增强学生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3. 促进跨文化交流:壮汉双语课堂教学模式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并且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小学壮汉双语课堂教学模式有着许多优势,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语言素养:通过双语教学模式,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两种语言,提高语言素养,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2. 丰富学习内容:在壮汉双语课堂中,学生不仅可以学到汉语知识,还可以学到壮语知识,丰富了学习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增进文化认同:通过壮语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对壮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壮族文化。
1. 学习压力大:双语教学需要学生同时掌握两种语言,对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学习的压力。
2. 教学资源匮乏:壮语教学的教学资源相对匮乏,需要更多的开发壮语教学资源。
3. 教学管理难度大:双语教学需要管理两种语言的教学进程,增加了教师的教学管理难度。
「浅谈壮汉双语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浅谈壮汉双语教学中的几个问题韦达一、双语教学的概念壮族地区的双语教学有新式和老式两个概念。
老式概念是指不涉及文字的两种语言的教学,学校在进行教学过程中,以汉语为主,壮语只起着帮助学生理解、诠释汉意的作用,这是一种辅助性的双语教学。
新式概念是指运用两种语言和两种文字进行的教学,壮汉两语和壮汉两文交合的运用,这是一种并行性的双语教学。
目前壮族地区进行的教学大多是老式的双语教学。
一般在小学阶段进行。
它的主要目的是让壮族学生通过母语(壮语)的中介作用来理解各个汉字的意义,进而掌握课本中汉文的内容,并逐渐实现从壮语向汉语过渡,一旦语言的过渡完成,学生们获得了基本的汉语读、写、说能力和智力发展基础以后,壮汉双语教学就结束。
在这其中,壮语仅起一种拐棍的作用。
也有实施新式即并行性的双语教学的学校,据统计,共有104所小学、13所初中、4所民族师范和1所民族职业中专学校有双语双文的班级。
我们主张加强实施新式概念的双语教学。
从“语”方面来说,双语理当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中学直至大学都实施,贯串整个教学过程。
鉴于我们对双语教学的研究不够,还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法以及完善的教育体制,我们可以把目标放低一些,但至少延伸到初中阶段。
处于该阶段的壮族学生,基本上还运用母语思维。
我们常常看到,有不少人在课堂上回答老师的提问时,也用母语,汉语说不上几句。
就是用母语回答,也没有能把问题说得有条有理,清清楚楚。
这说明他们连母语的思维也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更谈不上成熟。
那么,在用母语来思维还不很通顺、流利的情况下,又转用另一种语言——汉语来思维,又得从零开始,学生要费多少时间、多少精力,吃多少苦头啊!教学无疑没有好的效果。
加之,学生思维得不到充分发展,智力开发也受到很大的制约,这也势必影响到他们将来的发展。
因此,在这个阶段,还应当运用母语的优势,加强壮语思维训练,使智力的开发更充分一些,层次更高一些。
当然,一旦人们思想认识达到一定的境界,壮汉双语教学的经验成熟,双语教育体制的建立,双语教学再继续扩展到高中,直至大学。
壮汉双语教育传承民族文化的困境与反思
□福建省厦门市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黄路遥壮汉双语教育承担着民族文化传承这一重大使命。
但受到壮族人“民族认同”和“应试主义”的双重影响,其实施效果不佳。
要打破壮汉双语教学的困境,首先要将壮语纳入考试范围,其次实行民族身份认证考试。
壮汉双语教育;民族文化传承;民族认同;应试主义;考试近年来,在民族文化传承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中,双语教育的文化传承作用引起了许多关注。
壮族双语教育在20世纪80年代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发展到今天,效果却大不如前。
究竟是政策上缺乏引导而导致的操作问题,还是从根本上就存在认识误区,是壮汉双语教育能否走出困境的关键。
1.壮汉双语教育的价值选择“壮汉双语教育”是指在壮族地区的学校教育中使用壮语和汉语两种语言进行教学。
[1]壮汉双语教育最初起源于壮族乡村的扫盲工作,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小学壮语实验教学。
随着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壮汉双语教育承担的使命已经从扫盲转向少数民族文化传承。
有学者总结出我国民族双语教育政策的价值追求包括“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接受教育的权利”“促进民族语言文化传承,实现人类文化共生,达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等。
[2]此外,有学者通过对壮文教育发展的研究,指出从1999年开始壮文教育主要围绕“弘扬壮族传统文化”“发展壮族地区的经济文化”“提高壮族地区的生产力水平”等工作进行。
[3]有学者认为“壮族语言文字是壮族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壮汉双语教育,有利于壮族学生学习、了解本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从中吸纳、继承、发扬健康的成分,促进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新和发展”。
[4]可见,在新的历史时期,壮汉双语教育更多地承担着民族文化传承的责任。
2.壮汉双语教育的实施现状壮语是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传承壮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双语教育实施的好坏直接影响壮族文化传承的情况。
有学者指出语言环境的差异严重影响壮汉双语教育的实施状况。
小学壮汉双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
小学壮汉双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随着中国对外交往的日益深入,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士选择将自己的孩子送到中国的小学接受教育。
为了满足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小学壮汉双语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小学壮汉双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和效果。
小学壮汉双语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小学教学中,以汉语为主要语言进行教学,同时融入壮语教学元素的一种教学模式。
该模式旨在使壮族学生在接受中文教育的能够继续使用和发展自己的母语。
通过这种双语教学模式,壮族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中文教育系统,并保持壮族语言和文化的传承。
在实施小学壮汉双语课堂教学模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教学内容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由于壮族学生的语言背景和文化差异较大,教学内容应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和学习能力进行调整,以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所教授的知识。
第二,教学方法要多样灵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讨论、活动等,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和需要。
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师要具备双语教学能力。
在小学壮汉双语课堂中,教师是起到关键作用的人。
教师需要具备双语教学能力,能够使用汉语和壮语进行教学。
教师还需要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理解和尊重不同学生的文化背景和习惯。
小学壮汉双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语言水平和文化意识方面。
通过双语教学,学生的汉语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汉语。
学生能够继续使用和发展壮语,增强了对壮族语言和文化的自信心和认同感。
小学壮汉双语教学模式还有助于促进不同语言和文化群体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增强国家的民族团结。
小学壮汉双语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满足壮族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促进壮语言文化的发展。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灵活调整,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的提高,以及学生的语言水平和文化意识的提升。
通过这种双语教学模式的实施,可以更好地促进我国各族群众的交流和融合,推动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摘要:双语教学在许多学校纷纷开展,但由此也引发了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
本文分析了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双语教学;师资;教材;对策目前双语教学在许多学校广泛开展,双语教学促进了学生外语水平的提高,提高了学生用外语进行专业方面的交流,为将来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但当前各校开展双语教学中也出现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
1.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师资问题在中国,双语教学,顾名思义,是指以外语(主要是英语)和母语(汉语)为媒介语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通过学习学科知识来达到掌握第二种语言。
双语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于师资。
而承担双语教学任务的是各门学科教师,而不是外语专业教师。
合格的双语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而且要有较高的外语水平(特别是说外语的口语能力)。
但严峻的现实是,除少数出国留学人员外,大多数双语教师的外语水平(尤其是口语表达能力)都不是很高。
有些教师根本就不具备双语教学能力。
他们要么发音不够准确,要么语句不够连贯。
他们之所以愿意从事双语教学,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主要原因有的是因为双语教学在计算工作量时系数比较高,而且在某些学校还有出国深造的优越条件。
也有些学校是为了达到教育部的教学评价标准,在师资比较缺乏的情况下也强行开设双语教学课程。
(2)教学形式有悖于双语教学规律当前各校的双语教学主要形式有:1. 使用中文教材,用外语授课;2.使用外语教材,用中文授课;3. 使用外语教材,用外语授课;4.使用外语教材,用双语授课。
这四种形式中,只有使用外语教材,用双语授课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双语教学,因而才能收到双语教学效果。
使用外语教材,用外语授课的方式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
由于我国传统的外语教学方式偏重于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而不够注重学生的听说能力的培养,结果学生的听说能力不是很好。
所以全外语授课,学生会有一定的语言障碍。
壮汉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壮汉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零宝富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9年第35期摘要:伴随社会的不断发展,壮汉双语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对壮汉双语教学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合理化的壮汉双语教学措施,如加大师资培养力度、学习先进教学经验、在一二线城市设立壮汉双语教学。
在此基础上,希望能为壮汉双语教学提出一些借鉴性建议,使其发展趋势良好。
关键词:壮语汉语教学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壮汉教学便获得人们的广泛重视,同时,壮汉双语教学对国家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能体现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代表国家的经济文化实力,因此,良好的教学手段呈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壮汉双语教学的发展现状双语教学指运用两种语言进行课程内容的讲授,现今在全球经济不断发展的時代背景下,壮汉双语教学人才在社会中具有较大的需求,因此,在此种情况下,一些学校便大力招收壮汉双语教师。
现今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并未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同时,老师与学生不会运用壮汉双语进行深入交流,进而课堂较为不活跃。
二、壮汉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1.师资力量匮乏在壮汉双语教学逐渐开展的过程中,存在师资力量匮乏的问题,同时,现今在壮汉双语教学火热的情况下,对教师的需求量逐渐提升,在较多学生具有双语学习需求渴望的时候,并未具有较多的教师对其进行教学。
其一,对于大部分的学校而言,许多教师都未处于教师编制的范围内,因此,教师的教学质量并未达到国家要求的基本标准[1]。
其二,对于具有较多专业知识的双语教师而言,一般都在一线城市中进行工作,因此,在一些小城市中并未具有一些专业的教师。
其三,较多教师不会到一些偏远的地区中进行工作,如果学校让一些不具有专业知识性的人员去进行知识的教授,在不具有实践经验的情况下,便不能满足教学发展的需要。
2.教学方法单一对于壮汉双语教学而言,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仅运用单一的方法进行教学。
广西壮汉双语学校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问题与建议
广西壮汉双语学校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问题与建议摘要:成熟的课堂教学模式对提高壮汉双语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目前,构建广西壮汉双语学校课堂教学模式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专业师资、校园文化和制度保障缺乏,应着力培养壮汉双语师资力量、加强壮汉双语校园文化建设、建立教研组,以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壮汉双语学校课堂教学模式构建成熟的课堂教学模式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模式,即根据某种模子或框架,形成可以让别人复制的方法。
它是事物经过长期发展,自然形成的某种方法论体系,或是经过反复试验与实施,形成的某种思维方式或理论体系。
课堂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可复制、可推广的教学理论或方法体系。
一、广西壮汉双语学校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问题1.师资缺乏。
壮汉双语师资缺乏,是制约广西壮汉双语学校课堂教学模式形成的主要障碍。
笔者对广西百色等地多所壮汉双语学校进行了调查,发现许多学校的壮汉双语教师,是由原来承担其它学科教学任务的教师“调换”过来的。
他们多是经过短期培训后,立即上岗。
培训时间短的仅一周,长的也只是两三周。
培训时间过短,所学内容也不会太多,很多教师连读完一篇课文的单词量都不够,更别说掌握有关壮汉双语课程的教学方法了。
此外,壮汉双语师资数量也严重不足,有的学校仅有一名壮汉双语教师,多数学校也只有两名教师能承担相关教学任务。
无论师资质量、还是师资数量,广西的壮汉双语教师都严重缺乏。
2.校园文化缺乏。
广西的壮汉双语校园文化缺乏,指的是缺乏促进壮汉双语教学的文化氛围。
调查发现,在广西不少壮汉双语学校校园内外,均缺乏有关壮文的文字与图案等标志,例如,没有壮汉双语校牌、没有壮文标语,在壮汉双语教室内,甚至看不到一个壮文文字。
其次,壮汉双语的文化活动也缺乏,很多学校还没有开展过壮汉双语文化宣传活动。
壮汉双语校园文化氛围不浓,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壮汉双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形成与发展。
3.保障缺失。
壮汉双语课堂教学模式保障的缺失,主要指制度与财物上的缺失。
高校双语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高校双语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一、存在的问题:1.语言能力不足由于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前就学习了多年的母语,对于新的外语学习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双语教学中,学生需要用外语进行学习和交流,但是由于语言能力不足,很多学生会感到沮丧,影响到学习的积极性。
2.教师队伍不足双语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也比较高,需要他们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外语能力和教学能力。
在现实中,很多高校的双语教学教师队伍并不够强大,难以满足双语教学的需求。
3.教学资源不足双语教学需要有足够的教学资源来支持,如教材、多媒体设备、图书等。
但是由于双语教学发展时间较短,很多高校并没有完善的教学资源体系,这也成为制约双语教学发展的一大障碍。
4.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接受程度不高由于长期以来单一语言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学生对于双语教学持怀疑态度。
他们认为学习外语并不是必要的,因此对于双语教学的接受程度并不高,这也给双语教学的实施带来了一定的阻力。
二、对策分析:1.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针对学生语言能力不足的问题,可以在高校开设针对性的外语强化课程,帮助学生提高外语水平。
还可以通过增加听力、口语等课程,提高学生外语的实际运用能力。
2.培训和引进外语教师为了解决教师队伍不足的问题,高校可以通过加强外语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外语教学水平;同时也可以引进国外的外语教师,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
3.加大投入,完善教学资源高校需要加大对双语教学的投入,建设完善的教学资源体系,包括教材、多媒体设备、图书等。
同时可以积极申请相关的研究项目,引进先进的教学资源,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
4.宣传与推广为了提高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接受程度,高校可以通过举办各类展示活动,宣传和推广双语教学的优势,让学生和家长更加了解并认可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同时还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三、结语高校双语教学的实施,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拓宽国际视野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何解决壮汉双语教学出现的新问题
如何解决壮汉双语教学出现的新问题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全面实现“两基”,义务教育取得历史性成就。
但是,随着壮族聚居区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壮族人越来越多,壮族聚居区的壮语交际强势地位逐步减弱,壮汉双语教学碰到了新问题、新困难。
正确认识当前壮语强势地位减弱的问题,进一步思考壮汉双语教学目标、任务、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体系,是我们目前必须重视的问题。
一、壮语强势地位减弱的交际用语现象。
(一)汉语逐步成为壮族农村儿童在家庭里的主要交际用语。
能说普通话是壮族农村群众文化素质提高的体现,说好普通话才能走天下的思想观念,促使壮族农村家庭的主要交际用语从壮语逐步转向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
因此,目前在较发达地区的壮族农村家庭主要交际用语已经是普通话,特别是70后、80后这些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年轻人组成的家庭更是如此。
普通话已经逐步成为壮族儿童在家庭里的主要交际用语。
(二)汉语逐步成为壮族农村儿童在学校中的主要交际用语。
受家庭语言环境及学校教学语言环境的影响,学生在学校已经自觉地运用普通话作为主要的交际用语,在较发达地区的壮族农村学校,不仅中高年级的壮族学生用普通话交流,就连刚刚进入学前班的幼儿都能用普通话流利地与教师、同学及到学校参观访问的领导专家进行交流。
普通话已经逐步成为壮族儿童在学校的主要交际用语。
(三)汉语逐步成为壮族农村儿童在社会上的主要交际用语。
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改革发展,农村家庭发家致富已经成为现实。
富足的生活使人们的活动范围更加宽广。
壮族农村儿童到市场购买自己心仪货物需要用普通话同其他人交流;跟随父母到城市旅行需要用普通话同商人、服务员交流;跟随父母到县外、区外非壮语区走亲戚需要用普通话与亲人交流。
由此,普通话已经逐步成为壮族儿童在社会上的主要交际用语。
二、壮语强势地位减弱是改革开放的结果。
(一)国家经济社会改革的结果。
今天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壮汉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壮汉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双语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知识。
然而,壮汉双语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采取有效的对策来解决。
首先,壮汉双语教学中存在语言障碍问题。
由于汉语和壮语的语法结构不同,学生很难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转换,从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其次,壮汉双语教学中存在教师素质问题。
由于壮语教师素质较低,他们很难掌握双语教学的技巧,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有效的对策。
首先,学校应该加强对壮语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双语教学的技巧。
其次,学校应该开设一些专门的课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汉语和壮语之间的差异,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壮汉双语教学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Zhuang-Han bilingual teaching is an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 which can help students better understand and master language knowledge. However,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Zhuang-Han bilingual teaching, which need us to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solve.First of all, there is a language barrier problem in Zhuang-Han bilingual teaching. Due to the different grammar structure between Chinese and Zhuang, it is difficult for students to transfer between two languages, resulting in low learning efficiency. Secondly, there is a problem of teacher quality in Zhuang-Han bilingual teaching. Due to the low quality of Zhuang teachers, they are difficult to master the skills of bilingual teaching, thus affectingthe learning effect of students.In order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we should take some effective measures. First of all, schools should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Zhuang teachers, improve their teaching level, so that they can better master the skills of bilingual teaching. Secondly, schools should set up some special courses to help students better understand and master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Zhuang, so as to improve the learning efficiency.In conclusion,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Zhuang-Han bilingual teaching, and we should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earning effect of students.。
壮汉双语教育政策实施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壮汉双语教育政策实施的现状与对策研究摘要: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建设,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民族区域性人才需求日益明显。
解决国家一体化与民族本土化的矛盾与冲突,是多民族国家不可避免的时代问题,然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依赖于教育,双语教育是有效解决这类矛盾的主要方式,因此,多元文化教育政策、双语教育政策己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加强壮汉双语教育政策的实施,提高壮汉双语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文化双语教育教育政策壮族引言:广西壮族自治区有着悠久的壮汉文化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壮文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党和人民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保障壮族语言文化的使用和发展,“壮汉兼通”的双语教育政策目标由此正式式确立。
广西壮汉双语教育是我国壮汉双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推动教育公平、维护国家社会和谐稳定有着必要且深远的意义。
本文采用实地观察的研究方法,针对广西壮族地区民族中小学双语教育政策落实现状进行调查,探讨双语教育直接参与者和间接参与者的语言态度对双语教育的影响,并以地区为例考察教育外部的政策背景、社会文化环境因素以及教育内部的资源因素对双语教育的影响,针对广西地区壮汉双语教存政策落实中的瓶颈问题和制约因素,提出有利于顺利实现"壮汉兼通"目标,促进壮汉双语教育进一步发展的方法及建议。
一、广西壮汉双语教育政策实施现状调查(一)调査的目的、方法与对象1.调查目的:壮汉双语教育问题是广西民族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其实施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了广西地区壮族人才的培养乃至其他民族人才的培养,关系到国家、民族间的稳定与和谐。
在以往的研究中一般偏重于对双语教育政策、教学经验的研究,近年来开始注意双语教育的深层次问题,如双语者的心理结构,不同文化背景下不同民族个体对文化与语言的认同程度,对其他群体及其语言的评价等,语言态度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2.调查对象、内容与方法:调查对象:随机抽取四个县市7所壮文实验小学和2所民族中学中的78名教师和300名学生以及这300学生对应的300名家长为研究对象。
广西壮汉双语学前教育政策的实施现状与建议
理论,g考广西壮汉双语学前教育政策的实施现状与建议◎刘青青【摘要】语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象征,是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
学前期是习得母语和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的关键时期,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保证学前教育阶段使用壮汉双语实施教育。
研究发现,当前广西壮汉双语学前教育领域的配套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进一步细化教育政策、落实教育方针,保障教师队伍建设,完善经费投入和使用,构建符合儿童需要和富于地方文化特色的双语课程体系,健全壮汉双语教学评价体系五大建议,以期给推广双语学前教育工作者以启示。
【关键词】壮汉双语;学前教育;配套政策一、 引言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其中有53个民族拥有自己的语言。
但是在全国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中,许多语言在逐渐消亡。
语言不 仅仅是人们日常交流的工具,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象征,是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
学前期是习得母语和增强民族文化认同 感的关键时期。
2015年,国务院明确将双语教育的年限从义务 教育下延到学前教育2年。
广西壮族自治区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保障学前教育阶段壮汉双语教育的顺利实施,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随之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本文对这些政 策的实施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尝试提出建议,以期给推广双语学 前教育的工作者们以启示。
二、 广西壮汉双语学前教育配套政策的实施现状(一)人们对壮汉双语教育政策的理解存在偏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结合国家政策文件和自治区实际 情况,探索并归纳出壮汉双语教育的十六字方针,即“以壮为主、壮汉结合、以壮促汉、壮汉兼通”。
“以壮为主”是前提,“壮汉 结合、以壮促汉”是手段和措施,“壮汉兼通”是终极目标。
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有些地方政府对该政策的理解出现偏差,将 “以壮促汉”这一实现手段变相理解为终极目标,认为学习壮语 的目的是为汉语服务,于是挤压了壮语的学习时长,学习过程中 也往往只重视课堂教学,忽视了语言的应用与文化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壮汉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壮汉双语教学是针对我国广西壮族学生的特殊教学模式,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壮汉双叶教学发挥出极大的重要作用。
本文对当前壮汉民族双语体育教学的几个必要性问题进行深入阐述,并重点分析和指出当前壮汉民族双语体育教学当中现存的热点问题,最后重点提出如何提高壮汉双语体育教学质量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状语;汉语;双语教学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壮汉双语教学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
双语教学不仅仅与我国因地制宜的政策呼应,而且可以促进教育的发展,实现民族的平等。
二、壮汉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我国少数民族文化是由五十六个不同少数民族共同融合组成的,各一个少数民族之间因为文化、生活领域、生活习惯等等的不同,存在差异性。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各民族之间语言不通。
为了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发展,双语教学应运而生,一方面可以消除各民族之间语言沟通的障碍,另一方面可以交流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充实我国民族文化,更多的人就会了解和传承壮族文化,这份优秀的文化遗产需要我们来传承。
在开展壮汉双语教学之前,壮族地区一直都是汉语文的单语教学。
这样下来,壮族学生的学习跟不上老师的进程,文化知识的落后,连带着经济、政治发展同时停滞。
在实施壮汉双语教学之后,壮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加强,教学质量有效提升。
这不仅仅与我国的因地适宜政策相对应,而且真正意义上拉近壮族人们和我们汉族人民的距离。
三、壮汉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壮汉双语教学的评价制度欠完善
目前,区内的壮文中等级学校还只有54.6%的中小学教师无法完成对壮汉双语课堂教学。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两个方面,我们的专业知识技术水平较低。
壮文中等级学校的教师中有的对壮语文基础知识不熟练,有的对汉语文基础知识理解得不够到位,有的也无法正确地掌握壮汉双语课堂的教学。
教师对教研缺少了意识与方法,没有合理地进行教研计划,不好好地积累、发掘教学素材。
(二)壮汉双语教师的稳定政策需要加强研究
壮文专项经费补助助学资金建设是支持壮文教师进校办学工作的重要保障。
这笔办学经费一直没有太大增加,随着人民物价的不断提高上涨,壮文中学进校园的工作人员资金短缺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三)试点学校课时安排不足
尽管当年壮文校点进校布置工作虽然历经20多年的快速发展,日趋成熟,但是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当年我们保留保存下来的壮文校点整体仍然出现课时安排不足的现象。
缺点是西南壮文中学校点总体布局与西南壮族地区人口总体分布极不相称。
具体表现在有的一些县(县级市、区)农村壮族居民人口多,但是却没有一个民族壮文小学校点能够提供充足的课时;而有的一些县(县级市、区)农村壮族居民人口少,却开设有多个民族壮文小学校点。
(四)中学的壮汉双语教学工作需要深入研究
壮汉民族双语高等学校的初中课堂教学大部分都还只是通过所属学校的或上级统一组织编制的已出版的数学教科书或小课本形式进行,其他的教学管理手段大多数都还只是单纯的知识灌输式。
由于并未制定有统一的体育规范教学标准和详尽的教学操作流程讲解,各地在深入摸索的工作过程中均未认真落实和做到这一方针,具体做法不同,效果也不相同,导致了推动壮汉民族双语体育教学研究事业健康发展的方向失调。
四、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跟踪指导新到岗年轻老师的教学,提高我县壮文教学水平
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综合素质较高的双语教育师资团队,是推动我国少数民
族教育的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基础。
要定期组织实施壮汉双语课程的教学
经理及其他骨干老师的在职技术培训。
加强对在职教师的基础知识、技能、教学
观点、方法、教学手段等各个领域的培养,提升双语教师队伍的综合专业性。
(二)与试点学校辖区的幼儿园进行交流,抓好壮文基础
进一步加强壮汉双语课堂在县与市之间、校和学院之间、地区和国家之间的
教育经验互动,推广切实有效的课堂教学手段。
同时,要鼓励试点学校辖区的幼
儿园进行交流,保证学生壮文的良好基础。
(三)督促试点学校增加壮文课的课时数,保证壮语文课授课实践
应该立足当地实际,综合考虑壮族人口的分布特征、教育和社会发展情况、
人口流动性变化状况及其对群众生活的影响和承载力,尽快做好壮汉双语学校布
局和结构调整。
应该考虑到在壮族少数民族人口较多且无壮文民族校点的县域内
增设一些新型壮文民族校点。
对于现有壮文小学校点要进行再造,采用集中式办学,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的方式。
1.
积极开展全县性语文课老师的课堂教学比赛等活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除了上述策略之外,还应该积极开展全县性语文课老师比赛,鼓励老师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学习其他人好的教学习惯,从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结论:对于双语课堂教学来说,这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课题,也是一个可以操
作性较高的实际课题。
壮汉双语教育的实施,对于我国整体的健康成长都有着重
要作用。
从当前我国青少年教育事业发展的进程与现状来看,要想尽快地构筑一
套较为健全的双语课堂教学框架,必须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梁子兰.当前广西壮汉文化双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对
策.2011(9)
[2]韦筱毓.广西壮汉双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对策.教育和课堂的研究,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