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炎临床路径
肝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肝病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目录肝积病(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医临床路径(试行)黄疸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中医临床路径(试行)酒精性肝病中医临床路径(试行)肝积病(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医临床路径(试行)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门诊患者。
一、肝积病(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肝积病(TCD编码:BNG043)。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肝纤维化(ICD-10编码:K74.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GB/T16751.1—1997;13页。
(2)西医诊断:参照2006年8月24日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通过的《肝纤维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标准。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肝积病(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肝积病(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临床常见证候:肝胆湿热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瘀血阻络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肝积病(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肝积病(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
2.患者适合并愿意接受中医药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6个月。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肝积病(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患者。
2.符合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诊断标准,且未达到抗病毒治疗标准者(e抗原阳性者,HBVDNA<105copies/ml,ALT<2ULN;e抗原阴性者,HBVDNA<104copies/ml,ALT<2ULN)。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
肝病科临床路径
丙型肝炎临床路径(县级医院版)一、丙型肝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丙型肝炎(二)诊断依据。
1急性丙型肝炎的诊断①.流行病学史:有输血史、应用血液制品史或明确的HCV暴露史。
输血后急性丙型肝炎的潜伏期为2~16周(平均7周),散发性急性丙型肝炎的潜伏期尚待研究。
②.临床表现: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等,少数伴低热,轻度肝肿大,部分患者可出现脾肿大,少数患者可出现黄疸。
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表现为隐匿性感染。
③.实验室检查:ALT多呈轻度和中度升高,抗-HCV和HCV RNA 阳性。
HCV RNA常在ALT恢复正常前转阴,但也有ALT恢复正常而HCV RNA持续阳性者。
有上述1+2+3或2+3者可诊断。
2慢性丙型肝炎的诊断①.诊断依据:HCV感染超过6个月,或发病日期不明、无肝炎史,但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符合慢性肝炎,或根据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分析,亦可诊断。
②.病变程度判定:病变程度判断可参考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2000年,西安)中关于肝脏炎症和纤维化分级、分期的诊断标准。
HCV 单独感染极少引起重型肝炎,HCV重叠HBV 、HIV等病毒感染、过量饮酒或应用肝毒性药物时,可发展为重型肝炎。
HCV感染所致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与其他嗜肝病毒所致重型肝炎基本相同,可表现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经过。
③.慢性丙型肝炎肝外表现:肝外临床表现或综合征可能是机体异常免疫反应所致,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眼口干燥综合征(sjogren syndrome)、扁平苔藓、肾小球肾炎、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B细胞淋巴瘤和迟发性皮肤卟啉症等。
④.肝硬化与HCC:慢性HCV感染的最严重结果是进行性肝纤维化所致的肝硬化和HCC。
⑤.混合感染:HCV与其他病毒的重叠、合并感染统称为混合感染。
我国HCV与HBV或HIV混合感染较为多见。
肝病科临床路径
丙型肝炎临床路径(县级医院版)一、丙型肝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丙型肝炎(二)诊断依据。
1急性丙型肝炎的诊断①.流行病学史:有输血史、应用血液制品史或明确的HCV 暴露史。
输血后急性丙型肝炎的潜伏期为2~16周(平均7周),散发性急性丙型肝炎的潜伏期尚待研究。
②.临床表现: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等,少数伴低热,轻度肝肿大,部分患者可出现脾肿大,少数患者可出现黄疸。
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表现为隐匿性感染。
③.实验室检查:ALT多呈轻度和中度升高,抗-HCV和HCV RNA 阳性。
HCV RNA常在ALT恢复正常前转阴,但也有ALT恢复正常而HCV RNA持续阳性者。
有上述1+2+3或2+3者可诊断。
2慢性丙型肝炎的诊断①.诊断依据:HCV感染超过6个月,或发病日期不明、无肝炎史,但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符合慢性肝炎,或根据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分析,亦可诊断。
②.病变程度判定:病变程度判断可参考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2000年,西安)中关于肝脏炎症和纤维化分级、分期的诊断标准。
HCV单独感染极少引起重型肝炎,HCV重叠HBV 、HIV等病毒感染、过量饮酒或应用肝毒性药物时,可发展为重型肝炎。
HCV感染所致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与其他嗜肝病毒所致重型肝炎基本相同,可表现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经过。
③.慢性丙型肝炎肝外表现:肝外临床表现或综合征可能是机体异常免疫反应所致,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眼口干燥综合征(sjogren syndrome)、扁平苔藓、肾小球肾炎、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B细胞淋巴瘤和迟发性皮肤卟啉症等。
④.肝硬化与HCC:慢性HCV感染的最严重结果是进行性肝纤维化所致的肝硬化和HCC。
⑤.混合感染:HCV与其他病毒的重叠、合并感染统称为混合感染。
我国HCV与HBV或HIV混合感染较为多见。
肝病科临床路径
丙型肝炎临床路径(县级医院版)一、丙型肝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丙型肝炎(二)诊断依据。
1急性丙型肝炎的诊断①.流行病学史:有输血史、应用血液制品史或明确的HCV暴露史。
输血后急性丙型肝炎的潜伏期为2~16周(平均7周),散发性急性丙型肝炎的潜伏期尚待研究。
②.临床表现: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等,少数伴低热,轻度肝肿大,部分患者可出现脾肿大,少数患者可出现黄疸。
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表现为隐匿性感染。
③.实验室检查:ALT多呈轻度和中度升高,抗-HCV和HCV RNA 阳性。
HCV RNA常在ALT恢复正常前转阴,但也有ALT恢复正常而HCV RNA持续阳性者。
有上述1+2+3或2+3者可诊断。
2慢性丙型肝炎的诊断①.诊断依据:HCV感染超过6个月,或发病日期不明、无肝炎史,但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符合慢性肝炎,或根据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分析,亦可诊断。
②.病变程度判定:病变程度判断可参考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2000年,西安)中关于肝脏炎症和纤维化分级、分期的诊断标准。
HCV单独感染极少引起重型肝炎,HCV重叠HBV 、HIV等病毒感染、过量饮酒或应用肝毒性药物时,可发展为重型肝炎。
HCV感染所致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与其他嗜肝病毒所致重型肝炎基本相同,可表现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经过。
③.慢性丙型肝炎肝外表现:肝外临床表现或综合征可能是机体异常免疫反应所致,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眼口干燥综合征(sjogren syndrome)、扁平苔藓、肾小球肾炎、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B细胞淋巴瘤和迟发性皮肤卟啉症等。
④.肝硬化与HCC:慢性HCV感染的最严重结果是进行性肝纤维化所致的肝硬化和HCC。
⑤.混合感染:HCV与其他病毒的重叠、合并感染统称为混合感染。
我国HCV与 HBV或HIV混合感染较为多见。
肝病科临床路径
丙型肝炎临床路径(县级医院版)一、丙型肝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丙型肝炎(二)诊断依据。
1急性丙型肝炎的诊断①.流行病学史:有输血史、应用血液制品史或明确的HCV 暴露史。
输血后急性丙型肝炎的潜伏期为2~16周(平均7周),散发性急性丙型肝炎的潜伏期尚待研究。
②.临床表现: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等,少数伴低热,轻度肝肿大,部分患者可出现脾肿大,少数患者可出现黄疸。
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表现为隐匿性感染。
③.实验室检查:ALT多呈轻度和中度升高,抗-HCV和HCV RNA 阳性。
HCV RNA常在ALT恢复正常前转阴,但也有ALT恢复正常而HCV RNA持续阳性者。
有上述1+2+3或2+3者可诊断。
2慢性丙型肝炎的诊断①.诊断依据:HCV感染超过6个月,或发病日期不明、无肝炎史,但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符合慢性肝炎,或根据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分析,亦可诊断。
②.病变程度判定:病变程度判断可参考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2000年,西安)中关于肝脏炎症和纤维化分级、分期的诊断标准。
HCV单独感染极少引起重型肝炎,HCV重叠HBV 、HIV等病毒感染、过量饮酒或应用肝毒性药物时,可发展为重型肝炎。
HCV感染所致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与其他嗜肝病毒所致重型肝炎基本相同,可表现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经过。
③.慢性丙型肝炎肝外表现:肝外临床表现或综合征可能是机体异常免疫反应所致,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眼口干燥综合征(sjogren syndrome)、扁平苔藓、肾小球肾炎、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B细胞淋巴瘤和迟发性皮肤卟啉症等。
④.肝硬化与HCC:慢性HCV感染的最严重结果是进行性肝纤维化所致的肝硬化和HCC。
⑤.混合感染:HCV与其他病毒的重叠、合并感染统称为混合感染。
我国HCV与HBV或HIV混合感染较为多见。
感染科-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路径
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路径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二零零九年七月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路径说明1、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2、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路径1(适用于不接受抗病毒治疗方案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路径2(适用于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抗HBV治疗方案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路径3(适用于接受长效干扰素治疗方案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路径患者告知书6、肝穿剌活检术知情同意书7、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知情同意书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轻度(ICD10:B18.1.08)二、诊断依据:根据《慢性乙肝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联合制订)2005年12月慢性乙型肝炎分类及诊断要点:1、HBeAg 阳性乙型肝炎慢性轻度(1)急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或原有乙型肝炎或HBsAg携带史;(2)有不同程度的肝炎症状和体征,如乏力、纳差、腹胀、尿黄、肝区隐痛和(或)肝大等;(3)肝功能指标异常:A 正常2倍≤ALT(IU/L)≤正常10倍;B 正常≤总胆红素(umol/L)≤正常2倍;C ALT≤正常2倍者,肝组织检查:G≥2。
上述仅1或2项指标异常。
但白蛋白≥38 g/L、A/G≥1.4,血清蛋白电泳γ≤21%,凝血酶原活动度(PTA)>70%,胆碱酯酶(CHE)>5400 U/L。
(4)血清HBsAg 、HBVDNA和HBeAg 阳性,抗—HBe阴性。
2、HBeAg 阴性乙型肝炎慢性轻度(1)急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或原有乙型肝炎或HBsAg携带史;(2)有不同程度的肝炎症状和体征,如乏力、纳差、腹胀、尿黄、肝区隐痛和(或)肝大等;(3)肝功能指标异常:A 正常2倍≤ALT(IU/L)≤正常10倍;B 正常≤总胆红素(umol/L)≤正常2倍;C ALT≤正常2倍者,肝组织检查:G≥2。
上述仅1或2项指标异常。
肝病科临床路径
丙型肝炎临床路径(县级医院版)一、丙型肝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丙型肝炎(二)诊断依据。
1急性丙型肝炎的诊断①.流行病学史:有输血史、应用血液制品史或明确的HCV 暴露史。
输血后急性丙型肝炎的潜伏期为2~16周(平均7周),散发性急性丙型肝炎的潜伏期尚待研究。
②.临床表现: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等,少数伴低热,轻度肝肿大,部分患者可出现脾肿大,少数患者可出现黄疸。
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表现为隐匿性感染。
③.实验室检查:ALT多呈轻度和中度升高,抗-HCV和HCV RNA 阳性。
HCV RNA常在ALT恢复正常前转阴,但也有ALT恢复正常而HCV RNA持续阳性者。
有上述1+2+3或2+3者可诊断。
2慢性丙型肝炎的诊断①.诊断依据:HCV感染超过6个月,或发病日期不明、无肝炎史,但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符合慢性肝炎,或根据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分析,亦可诊断。
②.病变程度判定:病变程度判断可参考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2000年,西安)中关于肝脏炎症和纤维化分级、分期的诊断标准。
HCV单独感染极少引起重型肝炎,HCV重叠HBV 、HIV等病毒感染、过量饮酒或应用肝毒性药物时,可发展为重型肝炎。
HCV感染所致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与其他嗜肝病毒所致重型肝炎基本相同,可表现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经过。
③.慢性丙型肝炎肝外表现:肝外临床表现或综合征可能是机体异常免疫反应所致,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眼口干燥综合征(sjogren syndrome)、扁平苔藓、肾小球肾炎、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B细胞淋巴瘤和迟发性皮肤卟啉症等。
④.肝硬化与HCC:慢性HCV感染的最严重结果是进行性肝纤维化所致的肝硬化和HCC。
⑤.混合感染:HCV与其他病毒的重叠、合并感染统称为混合感染。
我国HCV与HBV或HIV混合感染较为多见。
肝炎(肝脏炎症)中医临床路径
肝炎(肝脏炎症)中医临床路径
引言
肝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是由病毒感染或其他因素引起的肝脏炎症。
中医在肝炎的诊断和治疗中有着独特的临床路径,下面将简要介绍中医在肝炎中的临床路径。
临床路径
1. 中医辨证
中医将肝炎归为"肝病"范畴,注重辨证施治。
根据不同病情,中医会判断病情属于哪种中医辨证类型,如湿热蕴结型、脾胃虚弱型等,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2. 药物治疗
中医常采用中药治疗肝炎。
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芩、柴胡、山楂等,这些中药具有清热解毒、疏肝理气的作用。
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辨证结果选择合适的中药组合,进行药物治疗。
3. 饮食调理
中医认为饮食对于肝炎的康复十分重要。
中医建议患者要注意
饮食,尽量避免辛辣、油腻的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鱼、鸡、蔬菜等,以减轻肝脏的负担。
4. 调理情绪
中医强调身心相互关联,情绪对于疾病的影响非常重要。
中医
师会鼓励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减轻精神压力,有助于促进肝
脏的康复。
5. 针灸治疗
针灸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式之一。
对于部分肝炎患者,中医师
可能会采用针灸治疗来调理身体,促进气血的流通,提升免疫力,
从而加速康复过程。
结论
中医在肝炎的治疗中拥有独特的临床路径,通过辨证施治、药
物治疗、饮食调理、调理情绪和针灸治疗等方式,能够帮助肝炎患
者康复。
然而,仍然需要根据具体病情和医生的指导进行个体化的治疗计划。
慢性肝炎临床路径
慢性病毒性肝炎临床路径(县级医疗机构版)一、慢性病毒性肝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病毒性肝炎(ICD-B18.101;103;201;202; 901;902;810;811)(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传染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传染病学(第3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指南》等国内临床诊疗指南。
符合慢性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肝炎病史半年以上,既往有乙型、丙型、丁型肝炎或肝炎病毒携带史,本次又因同一病原再次出现肝炎症状、体征及肝功能异常者。
发病日期不明确或无肝炎病史,但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符合慢性肝炎改变,或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符合慢性肝炎表现者。
(1)轻度:病情较轻,症状不明显肝功能指标仅1~2项轻度异常。
(2)中度: 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居于轻度和重度之间。
(3)重度:有明显或持续的肝炎症状如乏力、食欲减退、腹胀、尿黄等,伴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脾大并排除其它原因,且无门静脉高压者。
ALT和(或)AST反复或持续升高,白蛋白降低,球蛋白明显升高。
除前述条件外,凡白蛋白≤32g /L、总胆红素大于5倍正常值上限、凝血酶原活动度大于40%但小于60%、胆碱酯酶<2500U/L,四项检测有一项达上述程度者即可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传染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传染病学(第3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指南》等国内临床诊疗指南。
1、一般治疗(适当休息、戒酒、停用有损肝功的药物。
如ALT明显增高,甚至出现黄疸,则应尽量卧床休息。
高蛋白、低脂肪、高维生素饮食)。
2、药物治疗(抗病毒、减轻肝细胞炎症、改善和恢复肝功能及减轻肝纤维化)。
(四)标准住院日为≤3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B18.101;103;201;202;901;902; 810;811慢性病毒性肝炎疾病编码。
乙肝临床路径(医师版)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路径一、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ICD-10:)(二)诊断依据。
参照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感染病学分会制定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三)治疗方案的选择1.抗病毒治疗法2.免疫调节、抗炎、抗氧化、抗纤维化3.营养支持治疗(四)标准住院日为≦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疾病编码。
2.伴有ALT ≥2倍正常值,或B超可见回声增粗,脾轻度肿大。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只要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检查项目1.必须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血凝分析、大生化;(2)乙肝两对半、乙肝DNA、AFP,(3)上腹部B超2.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肿瘤6项、甲功7项、免疫球蛋白、自身免疫抗体、抗肝抗原组合、肝纤维化四项,心电图、增强上腹部CT、增强肝脏核磁。
(七)药物选择。
1.抗病毒治疗:干扰素、核苷类药物2.免疫调节:胸腺肽3.保肝、抗炎、抗氧化、抗纤维化治疗:维生素类、还原型谷胱甘肽、肝泰乐、甘草酸、腺苷蛋氨酸、丹参、茵桅黄、山莨菪碱、皮质醇激素。
(八)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凝分析、肝功。
2.乙肝DNA(九)出院标准。
1.临床症状缓解好转。
2.肝功能ALT、AST和/或总胆红素降至正常或下降的70%。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期间存在其它疾病需要治疗,需要退出本路径。
2.病情加重,需要要退出本路径。
2.因患者及家属的意愿而影响路径的执行,需退出本路径。
二、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路径(ICD-10:)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21天时间住院第1阶段住院第2阶段住院第 3 阶段主要诊疗工作□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进行病情初步评估,满足入住普通病房治疗标准,无重型肝炎表现□给予抗病毒、免疫调节,保肝、抗炎、抗氧化、抗纤维化、营养支持治疗□签署知情同意书□上级医师查房明确诊断及鉴别诊断□根据检查结果进行病情评估。
肝病科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临床路径一、慢性乙型肝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ICD-10编码:B18.103+B18.104)。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GB/T 16751.1-1997)、《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肝胆病专业委员会制订的诊断标准(2002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感染病学分会制订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05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慢性乙型肝炎诊疗方案”。
慢性乙型肝炎轻中度临床常见证候:湿热蕴结证肝郁气滞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瘀血阻络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慢性乙型肝炎诊疗方案”及《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ZYYXH/T86-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慢性乙型肝炎(ICD-10编码:B18.103+B18.104)的患者。
2.伴有肝功能ALT<2倍正常值、TBIL<2倍正常值,或肝穿刺病理活检查在G2以下;和/或ALT≥2倍正常值但有抗病毒治疗禁忌证的患者或患者自身原因暂不考虑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轻中度患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既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肝功能(2)病毒指标:HBVM,HBV DNA(3)腹部超声(4)AFP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常规、凝血功能、免疫功能、病毒变异株、甲状腺功能、自身抗体、CT、肝穿刺病理活检等。
肝病科临床路径
丙型肝炎临床路径(县级医院版)一、丙型肝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丙型肝炎(二)诊断依据。
1急性丙型肝炎的诊断①.流行病学史:有输血史、应用血液制品史或明确的HCV暴露史。
输血后急性丙型肝炎的潜伏期为2~16周(平均7周),散发性急性丙型肝炎的潜伏期尚待研究。
②.临床表现: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等,少数伴低热,轻度肝肿大,部分患者可出现脾肿大,少数患者可出现黄疸。
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表现为隐匿性感染。
③.实验室检查:ALT多呈轻度和中度升高,抗-HCV和HCV RNA 阳性。
HCV RNA常在ALT恢复正常前转阴,但也有ALT恢复正常而HCV RNA持续阳性者。
有上述1+2+3或2+3者可诊断。
2慢性丙型肝炎的诊断①.诊断依据:HCV感染超过6个月,或发病日期不明、无肝炎史,但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符合慢性肝炎,或根据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分析,亦可诊断。
②.病变程度判定:病变程度判断可参考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2000年,西安)中关于肝脏炎症和纤维化分级、分期的诊断标准。
HCV 单独感染极少引起重型肝炎,HCV重叠HBV 、HIV等病毒感染、过量饮酒或应用肝毒性药物时,可发展为重型肝炎。
HCV感染所致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与其他嗜肝病毒所致重型肝炎基本相同,可表现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经过。
③.慢性丙型肝炎肝外表现:肝外临床表现或综合征可能是机体异常免疫反应所致,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眼口干燥综合征(sjogren syndrome)、扁平苔藓、肾小球肾炎、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B细胞淋巴瘤和迟发性皮肤卟啉症等。
④.肝硬化与HCC:慢性HCV感染的最严重结果是进行性肝纤维化所致的肝硬化和HCC。
⑤.混合感染:HCV与其他病毒的重叠、合并感染统称为混合感染。
我国HCV与HBV或HIV混合感染较为多见。
肝病科临床路径
丙型肝炎临床路径(县级医院版)一、丙型肝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丙型肝炎(二)诊断依据。
1急性丙型肝炎的诊断①.流行病学史:有输血史、应用血液制品史或明确的HCV 暴露史。
输血后急性丙型肝炎的潜伏期为2~16周(平均7周),散发性急性丙型肝炎的潜伏期尚待研究。
②.临床表现: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等,少数伴低热,轻度肝肿大,部分患者可出现脾肿大,少数患者可出现黄疸。
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表现为隐匿性感染。
③.实验室检查:ALT多呈轻度和中度升高,抗-HCV和HCV RNA 阳性。
HCV RNA常在ALT恢复正常前转阴,但也有ALT恢复正常而HCV RNA 持续阳性者。
有上述1+2+3或2+3者可诊断。
2慢性丙型肝炎的诊断①.诊断依据:HCV感染超过6个月,或发病日期不明、无肝炎史,但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符合慢性肝炎,或根据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分析,亦可诊断。
②.病变程度判定:病变程度判断可参考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2000年,西安)中关于肝脏炎症和纤维化分级、分期的诊断标准。
HCV单独感染极少引起重型肝炎,HCV重叠HBV 、HIV等病毒感染、过量饮酒或应用肝毒性药物时,可发展为重型肝炎。
HCV感染所致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与其他嗜肝病毒所致重型肝炎基本相同,可表现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经过。
③.慢性丙型肝炎肝外表现:肝外临床表现或综合征可能是机体异常免疫反应所致,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眼口干燥综合征(sjogren syndrome)、扁平苔藓、肾小球肾炎、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B细胞淋巴瘤和迟发性皮肤卟啉症等。
④.肝硬化与HCC:慢性HCV感染的最严重结果是进行性肝纤维化所致的肝硬化和HCC。
⑤.混合感染:HCV与其他病毒的重叠、合并感染统称为混合感染。
我国HCV与 HBV或HIV混合感染较为多见。
慢性乙肝单病种限价临床诊疗路径
慢性乙肝单病种限价临床诊疗路径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ICD-10: B19.902 )诊断依据:根据2005-12乙肝防治指南1. 临床上出现乏力、上腹部不适、消化道症状,查体:慢性肝病体征。
2. 乙型肝炎或HBsAg阳性史超过6个月,现HBsAg(或)HBVDNA仍为阳性者,可诊断为慢性HBV感染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2005-12 乙肝防治指南和《传染病学》第7版1.一般治疗2.保肝、降酶、退黄、能量、必要时加促进肝细胞生长素、利尿剂3.对症4 抗病毒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 10-14 天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B19.902 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重叠甲、丙、戊肝感染需排除4.诊断为肝衰或合并其它肝病需排除术前准备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 2. 3. 4.选择用药:抗生素类,预防性用药时间为天手术日为入院第天麻醉方式:手术材料:术中用药:输血:病理:术后住院恢复天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1. 血常规2. 肝功能术后用药:抗生素类,用药时间天出院标准:(围绕一般情况、切口情况、第一诊断转归)1.一般情况好、临床症状缓解2.肝功能明显好转,肝功能正常或者接近正常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临床症状加重,病情进入肝功能衰竭期则不能计入该路径2如果临床出现院内感染或其他并发症也不计入该路径临床路径标准住院表单慢性乙肝临床路径适用对象: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ICD-10: B19.902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0-14 天。
肝病科临床路径
丙型肝炎临床路径(县级医院版)一、丙型肝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丙型肝炎(二)诊断依据。
1急性丙型肝炎的诊断①.流行病学史:有输血史、应用血液制品史或明确的HCV 暴露史。
输血后急性丙型肝炎的潜伏期为2~16周(平均7周),散发性急性丙型肝炎的潜伏期尚待研究。
②.临床表现: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等,少数伴低热,轻度肝肿大,部分患者可出现脾肿大,少数患者可出现黄疸。
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表现为隐匿性感染。
③.实验室检查:ALT多呈轻度和中度升高,抗-HCV和HCV RNA 阳性。
HCV RNA常在ALT恢复正常前转阴,但也有ALT恢复正常而HCV RNA持续阳性者。
有上述1+2+3或2+3者可诊断。
2慢性丙型肝炎的诊断①.诊断依据:HCV感染超过6个月,或发病日期不明、无肝炎史,但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符合慢性肝炎,或根据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分析,亦可诊断。
②.病变程度判定:病变程度判断可参考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2000年,西安)中关于肝脏炎症和纤维化分级、分期的诊断标准。
HCV单独感染极少引起重型肝炎,HCV重叠HBV 、HIV等病毒感染、过量饮酒或应用肝毒性药物时,可发展为重型肝炎。
HCV感染所致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与其他嗜肝病毒所致重型肝炎基本相同,可表现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经过。
③.慢性丙型肝炎肝外表现:肝外临床表现或综合征可能是机体异常免疫反应所致,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眼口干燥综合征(sjogren syndrome)、扁平苔藓、肾小球肾炎、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B细胞淋巴瘤和迟发性皮肤卟啉症等。
④.肝硬化与HCC:慢性HCV感染的最严重结果是进行性肝纤维化所致的肝硬化和HCC。
⑤.混合感染:HCV与其他病毒的重叠、合并感染统称为混合感染。
我国HCV与 HBV或HIV混合感染较为多见。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控评估细则
诊断
临床诊断时间
10
及时、规范、全面诊断,入院后3天内完成
诊断不规范扣1分,缺1项诊断扣1分,入院后3天内未明确临床诊断而未进行全科讨论或会诊者扣5分
治疗
一般治疗
10
早期卧床休息直至黄疸消退;清淡饮食;必要时补液;禁酒、禁用损肝药
医嘱或病程记录未显示一般治疗原则,缺一项扣2分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控评估细则
评估项目
评估要素
分值
评估方法
评分标准
接诊
接诊处理时间
5
医嘱时间与入院时间
入院2小时内没有开出医嘱扣5分
病史采集
5
详细描述阳性症状、体征(如皮肤、巩膜黄染,神志,腹水表现)
重点阳性症状、体征未描述缺1项扣1.5分,有意义的阴性症状、体征未描述缺1项扣1.0分
基础护肝治疗
20
可选用甘草酸铵、门冬氨酸钾镁或还原型谷胱甘肽及中药等药物
适量使用,滥用或重复使用每项扣5分
抗病毒治疗
5
按诊疗指南规范使用抗乙肝病毒药物
无指征用药扣5分;药物适应症选择不当扣2分
特殊治疗
10
需严格把握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人工肝、肝移植等治疗适应症及禁忌症
无指征使用扣5分,未告知相关治疗风险扣2分
并发症、合并症的预防和治疗
10
密切监测、适当预防、治疗
未适当预防、未监测到并发症的出现1项扣2分
出院
出院标准与出院医嘱
5
肝功能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ALT<2倍正常值,TB<51.3μmol/L);出院后每1—2月复查一次肝功能、乙肝病毒标志物、HBVDNA,持续半年
肝病科临床路径
丙型肝炎临床路径(县级医院版)一、丙型肝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丙型肝炎(二)诊断依据。
1 急性丙型肝炎的诊断①.流行病学史:有输血史、应用血液制品史或明确的HCV暴露史。
输血后急性丙型肝炎的潜伏期为2〜16周(平均7周),散发性急性丙型肝炎的潜伏期尚待研究。
②.临床表现: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等,少数伴低热,轻度肝肿大,部分患者可出现脾肿大,少数患者可出现黄疸。
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表现为隐匿性感染。
③.实验室检查:ALT多呈轻度和中度升高,抗-HCV和HCV RNA 阳性。
HCV RNA 常在ALT 恢复正常前转阴,但也有ALT 恢复正常而HCV RNA 持续阳性者。
有上述1+2+3 或2+3 者可诊断。
2 慢性丙型肝炎的诊断①.诊断依据:HCV感染超过6个月,或发病日期不明、无肝炎史,但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符合慢性肝炎,或根据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分析,亦可诊断。
②.病变程度判定:病变程度判断可参考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2000 年,西安)中关于肝脏炎症和纤维化分级、分期的诊断标准。
HCV 单独感染极少引起重型肝炎,HCV 重叠HBV 、HIV 等病毒感染、过量饮酒或应用肝毒性药物时,可发展为重型肝炎。
HCV 感染所致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与其他嗜肝病毒所致重型肝炎基本相同,可表现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经过。
③.慢性丙型肝炎肝外表现:肝外临床表现或综合征可能是机体异常免疫反应所致,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眼口干燥综合征(sjogren syndrome )、扁平苔藓、肾小球肾炎、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 B 细胞淋巴瘤和迟发性皮肤卟啉症等。
④.肝硬化与HCC :慢性HCV 感染的最严重结果是进行性肝纤维化所致的肝硬化和HCC 。
⑤.混合感染:HCV 与其他病毒的重叠、合并感染统称为混合感染。
我国HCV 与HBV 或HIV 混合感染较为多见。
肝病科肝积病(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医临床路径
肝病科肝积病(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医临床路径肝积病(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门诊患者。
一、肝积病(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肝积病(TCD编码:BNG043)。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肝纤维化(ICD-10编码:K74.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GB/T16751.1—1997;13页。
(2)西医诊断:参照2006年8月24日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通过的《肝纤维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标准。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肝积病(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医诊疗方案》。
肝积病(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临床常见证候:肝胆湿热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瘀血阻络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肝积病(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肝积病(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
2.患者适合并愿意接受中医药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6个月。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肝积病(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患者。
2.符合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诊断标准,且未达到抗病毒治疗标准者(e抗原阳性者,HBVDNA<105copies/ml,ALT<2ULN;e抗原阴性者,HBVDNA<104copies/ml,ALT<2ULN)。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乙肝病原学(血清学标志物及HBVDNA水平)、甲胎蛋白;(3)肝纤维化血清学标志物(ⅣC、HA、LN及PⅢP含量);(4)腹部肝脏超声或CT。
肝病科临床路径
肝病科临床路径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丙型肝炎临床路径(县级医院版)一、丙型肝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丙型肝炎(二)诊断依据。
1急性丙型肝炎的诊断①.流行病学史:有输血史、应用血液制品史或明确的HCV暴露史。
输血后急性丙型肝炎的潜伏期为2~16周(平均7周),散发性急性丙型肝炎的潜伏期尚待研究。
②.临床表现: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等,少数伴低热,轻度肝肿大,部分患者可出现脾肿大,少数患者可出现黄疸。
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表现为隐匿性感染。
③.实验室检查:ALT多呈轻度和中度升高,抗-HCV和HCV RNA阳性。
HCV RNA常在ALT恢复正常前转阴,但也有ALT恢复正常而HCV RNA持续阳性者。
有上述1+2+3或2+3者可诊断。
2慢性丙型肝炎的诊断①.诊断依据:HCV感染超过6个月,或发病日期不明、无肝炎史,但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符合慢性肝炎,或根据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分析,亦可诊断。
②.病变程度判定:病变程度判断可参考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2000年,西安)中关于肝脏炎症和纤维化分级、分期的诊断标准。
HCV单独感染极少引起重型肝炎,HCV重叠HBV 、HIV等病毒感染、过量饮酒或应用肝毒性药物时,可发展为重型肝炎。
HCV感染所致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与其他嗜肝病毒所致重型肝炎基本相同,可表现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经过。
③.慢性丙型肝炎肝外表现:肝外临床表现或综合征可能是机体异常免疫反应所致,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眼口干燥综合征(sjogren syndrome)、扁平苔藓、肾小球肾炎、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B细胞淋巴瘤和迟发性皮肤卟啉症等。
④.肝硬化与HCC:慢性HCV感染的最严重结果是进行性肝纤维化所致的肝硬化和HC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病毒性肝炎临床路径
一、慢性病毒性肝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病毒性肝炎(ICD-B18.101;103;201;
202;901;902;810;81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传染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传染病学(第3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国内临床诊疗指南符合慢性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1.肝炎病史半年以上,既往有乙型、丙型、丁型肝炎
或肝炎病毒携带史,本次又因同一病原再次出现肝炎
症状、体征及肝功能异常者。
2.发病日期不明确或无肝炎病史,但肝组织病理学检查
符合慢性肝炎改变,或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
及影像学检查符合慢性肝炎表现者。
根据肝功能损伤程度临床分为:
⑴轻度:病情较轻,症状不明显肝功能指标仅1~2项轻
度异常。
⑵中度: 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居于轻度和重度之间。
⑶重度:有明显或持续的肝炎症状如乏力、食欲减退、
腹胀、尿黄等,伴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脾大并排除其它原因,且无门静脉高压者。
ALT和(或)AST反复或持续升高,白蛋白降低,丙种球蛋白明显升高。
除前述条件外,凡白蛋白≤32g/L、总胆红素大于5倍正常值上线、凝血酶原活动度大于40%但小于60%(或凝血酶原时间大于对照5秒以上)、胆碱酯酶<2500U/L,四项检测有一项达上述程度者即可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传染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传染病学(第3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国内临床诊疗指南
1.一般治疗(适当休息、不宜过,戒酒、停用有损肝功
的药物。
如ALT明显增高,甚至出现黄疸,则应尽量卧床休息。
高蛋白、低脂肪、高维生素饮食)。
2. 药物治疗(抗病毒、减轻肝细胞炎症、改善和恢复肝功能及减轻肝纤维化)。
(四)标准住院日为14-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B18.101;103;201;202;901;
902;810;811慢性病毒性肝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入院后必须完成的检查: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及潜血;
(2)肝肾功能、血脂、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肝炎病毒血清标记物检测、肝炎病毒核酸检测、肝纤维化、甲胎蛋白及其他肿瘤标志物、梅毒及艾滋病抗体;
(3)腹部超声、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选择:
(1)腹部CT、上腹部MRI+增强、肝活检;
(2)甲状腺功能、干扰素水平及干扰素抗体测定、病毒基因分型、HBV耐药突变株检测、血细胞族化抗原+活化淋巴细胞、肝炎相关抗体;
(七)药物应用。
1.保肝降黄:甘草酸胺类、多烯磷胆碱、还原型谷胱甘肽、促肝细胞生长素、腺苷蛋氨酸等。
2.抗病毒: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干扰素和(或)核苷类似物。
3.免疫调节、抗纤维化。
4.中医中药及其它治疗。
(八)出院标准。
1.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或缓解;
2. 肝功能好转ALT<80 U/L。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出现并发症(如自发性腹膜炎、原发性肝癌等)退出
本路径。
2.进展为慢性重型肝炎或肝硬化退出本路径。
3.病情迁延不愈或顽固性黄疸,需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二慢性病毒性肝炎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病毒性肝炎(ICD-B18.101;103;201;202;901;902;810;811)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