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基础知识简介
铸造工艺基础知识及理论

铸造工艺基础知识及理论目录一、基础概念 (2)1.1 铸造的定义与意义 (3)1.2 铸造工艺的种类与应用 (4)二、铸造材料 (6)三、铸造设备 (7)3.1 熔炼设备 (9)3.2 锻造设备 (10)3.3 后处理设备 (11)四、铸造工艺过程 (12)五、铸造工艺设计 (13)5.1 工艺方案的确定 (15)5.2 工艺参数的选择 (16)5.3 工艺文件的编制 (18)六、铸造质量与控制 (20)6.1 铸造缺陷的产生原因及防止措施 (22)6.2 铸造质量检测方法与标准 (23)七、铸造生产与环境 (24)7.1 铸造生产的环保要求 (26)7.2 环保设备的应用与管理 (27)八、现代铸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28)8.1 快速凝固与近净形铸造技术 (30)8.2 数字化与智能化铸造技术 (31)8.3 生物铸造与绿色铸造技术 (33)一、基础概念铸造工艺是指将熔炼好的液态金属浇入铸型,待其凝固后获得所需形状和性能的金属制品的过程。
它是制造业中非常重要的工艺之一,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建筑、电子等领域。
铸造工艺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液态金属的性质、铸型(即模具)的设计与制造、浇注系统、凝固过程以及后处理等。
这些知识是理解和掌握铸造工艺的基本前提。
液态金属的性质:液态金属在铸造过程中的流动性、填充能力、冷却速度等对其最终的产品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了解液态金属的成分、温度、粘度等基本性质对于铸造工艺的设计和实践都是非常重要的。
铸型的设计与制造:铸型是形成金属制品形状和内部结构的重要工具。
铸型的设计需要考虑到金属液的流动性和凝固特性,以及制品的精度和表面质量要求。
铸型的制造也需要选用合适的材料,并经过精密加工才能达到设计要求。
浇注系统:浇注系统是连接铸型和液态金属的通道,包括浇口杯、直浇道、横浇道和内浇道等部分。
合理的浇注系统设计可以确保金属液均匀地注入铸型,并有利于热量和气体的排出,从而提高制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铸造基础知识

铸造基础知识铸造是一种古老而重要的金属加工工艺,它通过将液态金属注入模具中,待其冷却凝固后获得具有特定形状和性能的铸件。
铸造技术在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从汽车零部件到航空航天部件,从机械制造到艺术雕塑,都离不开铸造工艺。
一、铸造的分类铸造的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砂型铸造、熔模铸造、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等。
砂型铸造是最传统也是应用最广泛的铸造方法。
它以砂为主要造型材料,制作铸型。
砂型铸造成本低,适应性强,可生产各种形状和尺寸的铸件,但铸件的精度和表面质量相对较低。
熔模铸造则适用于生产形状复杂、精度要求高的小型铸件。
它首先用易熔材料制成模样,然后在模样上涂挂耐火材料,经过硬化和干燥后,将模样熔去,形成铸型。
熔模铸造的铸件尺寸精度高,表面光洁,但工艺复杂,成本较高。
金属型铸造采用金属模具进行铸造,模具可以反复使用,生产效率高,铸件的组织致密,力学性能好。
但金属型铸造的模具成本高,且不适合生产形状复杂的铸件。
压力铸造是在高压下将液态金属快速压入模具中成型。
这种方法生产效率极高,铸件精度高,表面质量好,但设备投资大,主要用于生产薄壁、形状复杂的有色金属铸件。
二、铸造工艺流程无论采用哪种铸造方法,其基本工艺流程都包括模具制造、熔炼金属、浇注、凝固冷却和铸件清理等环节。
模具制造是铸造的关键步骤之一。
模具的质量和精度直接影响到铸件的质量和尺寸精度。
在制造模具时,需要根据铸件的形状和尺寸要求,选择合适的造型材料和制造工艺。
熔炼金属是将原材料(如金属锭、废钢等)加热至液态,并调整其化学成分和温度,使其符合铸造要求。
熔炼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化学成分和杂质含量,以保证金属液的质量。
浇注是将熔炼好的金属液倒入模具中。
浇注的速度、温度和方式都对铸件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过快或过慢的浇注速度可能导致铸件出现缺陷,如气孔、夹渣等。
在浇注完成后,金属液在模具中逐渐凝固冷却。
凝固过程中的冷却速度会影响铸件的组织和性能。
合理控制冷却速度可以获得理想的组织和性能。
铸造基础知识总结

铸造——将液体金属浇注到具有与零件形状相应的铸型型腔中,待其冷却凝固后获得铸件的方法。
作为一种成型工艺,熔铸的基本优点在于液态金属的抗剪应力很小,易于成型。
优点:1、原材料来源广,价格低廉,如废钢、废件、切屑等;生产成本低,与其它成形工艺相比,铸造具有明显的优势。
2、铸造是金属液态成形,因此可生产形状十分复杂,尤其是具有复杂内腔的各种尺寸规格的毛坯或零件。
3、铸件的形状尺寸与零件非常接近,减少了切削量,属于无切削加工;4、铸件的大小、重量及生产批量不受限制,可生产多种金属或合金的产品,比较灵活。
5、应用广泛,农业机械中40%~70%、机床中70%~80%的重量都是铸件。
缺点:1、铸件的力学性能不如相同化学成分的锻件好2、铸件质量不够稳定,工序多,影响因素复杂,工艺过程较难控制。
3、制品中有各种缺陷与不足。
微观组织随位置变化,化学成分随位置变化。
如铸件内部常存在气孔、缩孔、缩松、夹杂、砂眼和裂纹等缺陷。
4、尺寸精度较低。
5、铸造生产的劳动条件较差。
砂型铸造中,单件、小批量生产,工人劳动强度大砂型铸造——是以砂为主要造型材料制备铸型的一种铸造方法。
主要工序为:制作模样及型芯盒,配制型砂、芯砂,造型、造芯及合箱,熔化与浇注,铸件的清理与检查等。
简述砂型铸造的基本工艺过程。
(1)造型:用型砂及模样等工艺设备制造铸型。
通常分为手工造型和机器造型。
造芯、涂料、开设浇注系统、合型。
(2)熔炼与浇注熔炼:使金属由固态转变为熔融状态。
浇注:将熔融金属从浇包注入铸型。
(3)落砂与清理落砂:用手工或机械使铸件与型砂、砂箱分开。
清理:落砂后在铸件上清理表面粘砂、型砂、表面金属等。
金属型铸造——将液态金属浇入金属材料制成的铸型中以获得铸件的方法。
优点:1、尺寸精度高,表面质量好,机械加工余量小;2、金属型导热性好,冷却速度快,铸件晶粒细小,力学性能好;3、一型多铸,生产效率高,易于机械化或自动化;4、节省造型材料,环境污染小,劳动条件好。
铸造基础知识及常见铸造缺陷简介

连续铸造:使用连续铸造机将熔融金属连续 浇注到模具中,适用于长条状、管状零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2
熔模铸造:使用蜡模作为模具,适用于复杂 形状的零件
04
离心铸造:使用离心力将熔融金属甩入模具, 适用于空心、管状零件
06
低压铸造:使用低压将熔融金属压入模具, 适用于薄壁、高精度的零件
熔炼:将金属材料加热至液态 浇注:将熔融的金属液倒入模具中 冷却:等待金属液冷却凝固 脱模:取出成型的铸件 后处理:对铸件进行打磨、抛光等处理
铸造缺陷。
铸铁:包括灰铸铁、球墨 铸铁、可锻铸铁等
铸钢:包括碳钢、合金钢、 不锈钢等
铸铜:包括黄铜、青铜、 白铜等
铸铝:包括铝合金、镁合 金、锌合金等
铸镁:包括镁合金、镁合 金等
铸钛:包括钛合金、钛合 金等
01
砂型铸造:使用砂型作为模具,适用于大批 量生产
03
压铸:使用高压将熔融金属压入模具,适用 于薄壁、高精度的零件
影响因素:材料、工艺、设 备等
产生原因:铸造过程中冷却 不均匀,应力过大
常见类型:热裂纹、冷裂纹、 应力裂纹等
预防措施:优化工艺参数, 控制冷却速度,提高材料性
能等
缩孔:在铸造过程中,由于金属液 冷却收缩,导致铸件内部出现孔洞
原因:铸造工艺不当,如浇注温度 过高、浇注速度过快、浇注系统设 计不合理等
Prt Three
气孔类型:表面气孔、内部气孔、 皮下气孔等
影响:降低铸件强度、耐磨性、耐 腐蚀性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产生原因:金属液中的气体未能完 全排除,或铸型透气性差
预防措施:改进浇注系统设计,提 高铸型透气性,控制金属液温度等
铸造知识(全)

第一章铸造工艺基础§1 液态合金的充型充型: 液态合金填充铸型的过程.充型能力: 液态合金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的铸件的能力充型能力不足:易产生: 浇不足: 不能得到完整的零件.冷隔:没完整融合缝隙或凹坑, 机械性能下降.一合金的流动性液态金属本身的流动性----合金流动性1 流动性对铸件质量影响1) 流动性好,易于浇出轮廓清晰,薄而复杂的铸件.2) 流动性好,有利于液态金属中的非金属夹杂物和气体上浮,排除.3) 流动性好,易于对液态金属在凝固中产生的收缩进行补缩.2 测定流动性的方法:以螺旋形试件的长度来测定: 如灰口铁:浇铸温度1300℃试件长1800mm.铸钢: 1600℃100mm3 影响流动性的因素主要是化学成分:1) 纯金属流动性好:一定温度下结晶,凝固层表面平滑,对液流阻力小2) 共晶成分流动性好:恒温凝固,固体层表面光滑,且熔点低,过热度大.3) 非共晶成分流动性差: 结晶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进行,初生数枝状晶阻碍液流二浇注条件1 浇注温度: t↑合金粘度下降,过热度高. 合金在铸件中保持流动的时间长,∴t↑提高充型能力. 但过高,易产生缩孔,粘砂,气孔等,故不宜过高2 充型压力: 液态合金在流动方向上所受的压力↑充型能力↑如砂形铸造---直浇道,静压力. 压力铸造,离心铸造等充型压力高.三铸型条件1 铸型结构: 若不合理,如壁厚小, 直浇口低, 浇口小等充↓2 铸型导热能力: 导热↑金属降温快,充↓如金属型3 铸型温度: t↑充↑如金属型预热4 铸型中气体: 排气能力↑充↑减少气体来源,提高透气性, 少量气体在铸型与金属液之间形成一层气膜,减少流动阻力,有利于充型.§2 铸件的凝固和收缩铸件的凝固过程如果没有合理的控制,铸件易产生缩孔,缩松一铸件的凝固1 凝固方式:铸件凝固过程中,其断面上一般分为三个区: 1—固相区2—凝固区3—液相区对凝固区影响较大的是凝固区的宽窄,依此划分凝固方式.1) 逐层凝固:纯金属,共晶成分合金在凝固过程中没有凝固区,断面液,固两相由一条界限清楚分开,随温度下降,固相层不断增加,液相层不断减少,直达中心.2) 糊状凝固合金结晶温度范围很宽,在凝固某段时间内,铸件表面不存在固体层,凝固区贯穿整个断面,先糊状,后固化.3) 中间凝固大多数合金的凝固介于逐层凝固和糊状凝固之间.2 影响铸件凝固方式的因素1) 合金的结晶温度范围范围小: 凝固区窄,愈倾向于逐层凝固如: 砂型铸造, 低碳钢逐层凝固, 高碳钢糊状凝固2) 铸件的温度梯度合金结晶温度范围一定时,凝固区宽度取决于铸件内外层的温度梯度.温度梯度愈小,凝固区愈宽.(内外温差大,冷却快,凝固区窄)二合金的收缩液态合金从浇注温度至凝固冷却到室温的过程中,体积和尺寸减少的现象---.是铸件许多缺陷(缩孔,缩松,裂纹,变形,残余应力)产生的基本原因.1 收缩的几个阶段1) 液态收缩: 从金属液浇入铸型到开始凝固之前. 液态收缩减少的体积与浇注温度质开始凝固的温度的温差成正比.2) 凝固收缩: 从凝固开始到凝固完毕. 同一类合金,凝固温度范围大者,凝固体积收缩率大.如: 35钢,体积收缩率3.0%, 45钢 4.3%3) 固态收缩: 凝固以后到常温. 固态收缩影响铸件尺寸,故用线收缩表示.2 影响收缩的因素1) 化学成分: 铸铁中促进石墨形成的元素增加,收缩减少. 如: 灰口铁C, Si↑,收↓,S↑收↑.因石墨比容大,体积膨胀,抵销部分凝固收缩.2) 浇注温度: 温度↑液态收缩↑3) 铸件结构与铸型条件铸件在铸型中收缩会受铸型和型芯的阻碍.实际收缩小于自由收缩.∴铸型要有好的退让性.3 缩孔形成在铸件最后凝固的地方出现一些空洞,集中—缩孔. 纯金属,共晶成分易产生缩孔*产生缩孔的基本原因: 铸件在凝固冷却期间,金属的液态及凝固受缩之和远远大于固态收缩.4 影响缩孔容积的因素(补充)1) 液态收缩,凝固收缩↑缩孔容积↑2) 凝固期间,固态收缩↑,缩孔容积↓3) 浇注速度↓缩孔容积↓4) 浇注速度↑液态收缩↑易产生缩孔5 缩松的形成由于铸件最后凝固区域的收缩未能得到补足,或者,因合金呈糊状凝固,被树枝状晶体分隔开的小液体区难以得到补缩所至.1) 宏观缩松肉眼可见,往往出现在缩孔附近,或铸件截面的中心.非共晶成分,结晶范围愈宽,愈易形成缩松.2) 微观缩松凝固过程中,晶粒之间形成微小孔洞---凝固区,先形成的枝晶把金属液分割成许多微小孤立部分,冷凝时收缩,形成晶间微小孔洞. 凝固区愈宽,愈易形成微观缩松,对铸件危害不大,故不列为缺陷,但对气密性,机械性能等要求较高的铸件,则必须设法减少.(先凝固的收缩比后凝固的小,因后凝固的有液,凝,固三个收缩,先凝固的有凝,固二个收缩区----这也是形成微观缩松的基本原因.与缩孔形成基本原因类似)6 缩孔,缩松的防止办法基本原则: 制定合理工艺—补缩, 缩松转化成缩孔.顺序凝固: 冒口—补缩同时凝固: 冷铁—厚处. 减小热应力,但心部缩松,故用于收缩小的合金.l 安置冒口,实行顺序凝固,可有效的防止缩孔,但冒口浪费金属,浪费工时,是铸件成本增加.而且,铸件内应力加大,易于产生变形和裂纹.∴主要用于凝固收缩大,结晶间隔小的合金.l 非共晶成分合金,先结晶树枝晶,阻碍金属流动,冒口作用甚小.l 对于结晶温度范围甚宽的合金,由于倾向于糊状凝固,结晶开始之后,发达的树枝状骨状布满整个截面,使冒口补缩道路受阻,因而难避免显微缩松的产生.显然,选用近共晶成分和结晶范围较窄的合金生产铸件是适宜的.§3 铸造内应力,变形和裂纹凝固之后的继续冷却过程中,其固态收缩若受到阻碍,铸件内部就发生内应力,内应力是铸件产生变形和裂纹的基本原因.(有时相变膨胀受阻,负收缩)一内应力形成1 热应力: 铸件厚度不均,冷速不同,收缩不一致产生.塑性状态: 金属在高于再结晶温度以上的固态冷却阶段,受力变形,产生加工硬化,同时发生的再结晶降硬化抵消,内应力自行消失.(简单说,处于屈服状态,受力—变形无应力)弹性状态: 低于再结晶温度,外力作用下,金属发生弹性变形,变形后应力继续存在.举例: a) 凝固开始,粗细处都为塑性状态,无内应力∵两杆冷速不同,细杆快,收缩大,∵受粗杆限制,不能自由收缩,相对被拉长,粗杆相对被压缩,结果两杆等量收缩.b) 细杆冷速大,先进如弹性阶段,而粗杆仍为塑性阶段,随细杆收缩发生塑性收缩,无应力.c) 细杆收缩先停止,粗杆继续收缩,压迫细杆,而细杆又阻止粗杆的收缩,至室温, 粗杆受拉应力(+),(-) 由此可见,各部分的温差越大,热应力也越大,冷却较慢的部分形成拉应力,冷却较快的部分形成压应力.预防方法: 1 壁厚均匀2 同时凝固—薄处设浇口,厚处放冷铁优点: 省冒口,省工,省料缺点: 心部易出现缩孔或缩松,应用于灰铁锡青铜,因灰铁缩孔、缩松倾向小,锡青铜糊状凝固,用顺序凝固也难以有效地消除其显微缩松。
关于铸造知识点总结

关于铸造知识点总结一、铸造的历史铸造是一种非常古老的金属加工工艺,早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已经开始使用一些简单的铸造工艺,比如使用砂型铸造一些简单的金属器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铸造工艺不断改进和完善,逐渐发展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工艺学科。
在中国古代,铸造技术非常发达,铸造了许多金属器物,比如青铜器、铁器等。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铸造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成为了现代制造业中的核心工艺之一。
二、铸造的基本工艺铸造的基本工艺包括模型制作、型砂制备、浇注、冷却、去砂和清理等几个步骤。
1. 模型制作模型是铸造的起点,它决定了最终铸件的形状和尺寸。
模型可以通过手工、机械加工或者数字化制造等方式来制作。
2. 型砂制备型砂是用来制作铸造模具的材料,常见的型砂包括石膏型砂、粘土型砂、水玻璃型砂等。
型砂的选择要根据铸件的形状、材质和使用条件来确定。
3. 浇注浇注是将熔化的金属倒入模具中的过程,通常要考虑金属的流动性、温度控制和浇注方式等因素,以确保在浇注过程中获得良好的铸件质量。
4. 冷却冷却是铸件从熔化金属到冷却凝固的过程,冷却的速度和方法会直接影响到铸件的内部组织和性能。
5. 去砂和清理在铸造完成后,还需要进行去砂和清理,以去除模具和铸件表面的残留物,使铸件获得理想的表面光洁度。
以上这些基本工艺是铸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合理的工艺控制和技术手段,可以获得高质量、高精度的铸件。
三、铸造的材料选择在铸造中,材料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常见的铸造材料包括铁、钢、铝、铜、锌等各种金属材料,以及一些非金属材料,如塑料、陶瓷等。
不同的铸造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和适用范围,需要根据具体的使用要求和工艺条件来进行选择。
比如,对于高温高压的工况,通常选择耐热合金或特殊合金来进行铸造,以保证铸件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对于一些要求表面光洁度和高精度的零部件,一般选择高强度、高硬度的合金材料进行铸造,以满足产品的高品质要求。
四、铸造设备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铸造设备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比如数控铸造设备、机器人自动化铸造线等。
铸造初级知识点总结

铸造初级知识点总结一、铸造的基本原理铸造工艺是一种通过熔化金属,然后将熔融金属注入模具中,使其冷却凝固后获得所需铸件的工艺。
铸造的基本原理是将金属材料加热至其熔点以上,然后借助重力或压力,将熔融金属填充到模具中,并在一定时间内冷却凝固,最终获得成型铸件。
二、铸造的基本过程1.原料准备:铸造的原料为金属,通常为各种合金,并且需要进行严格的配料和熔炼,以保证所得的金属合金符合工艺要求。
2.模具准备:模具是铸造的关键工具,其形状和尺寸决定着最终铸件的形态,模具通常由砂型、金属型等材料制成。
3.熔炼金属:将金属原料放入熔炼炉中进行加热,直至金属完全熔化为止。
4.填充模具:借助重力或压力,将熔融金属注入模具中,填满整个模具腔体。
5.冷却凝固:待金属在模具中冷却凝固后,取出模具,即可取得所需的铸件。
6.后处理:对铸件进行必要的处理,包括去除模具残余物、修磨表面、进行热处理等,以满足工程要求。
三、铸造的分类1.按照金属状态分:包括压铸、重力铸造等。
2.按照模具材料分:包括砂型铸造、金属型铸造等。
3.按照成型方式分:包括静压铸造、气压铸造等。
4.按照成型材料分:包括铸铁、铸钢、铸铝等。
四、铸造的优点和局限优点:1.批量生产:铸造可以实现大规模的批量生产,满足大规模产品的生产需求。
2.成本低廉:相对于其他加工工艺,铸造的成本较低,投资回报率高。
3.复杂形状:铸造可以轻松实现各种复杂形状的产品生产。
4.材料选择广泛:铸造可以用于各种金属和合金的加工,选择范围广泛。
5.循环再利用:废旧铸件可以进行回收,再利用,具有较好的环保性。
局限:1.尺寸精度:铸造的尺寸精度相对较低,难以满足一些高精度工程要求。
2.表面质量:铸造的表面质量一般较差,需要研磨和表面处理。
3.材料浪费:铸造需要一定的冶炼和浇注过程,存在一定的材料浪费。
4.成本高昂:对于小批量精密铸造来说,成本较高。
五、铸造的相关设备1.熔炼设备:包括电炉、煤气炉、电弧炉等。
铸造的有关知识点总结

铸造的有关知识点总结一、铸造的基本概念铸造是指利用金属、合金或其他熔融状态的材料,通过铸型中的空腔形成所需的零件或制品的加工工艺。
铸造是一种传统的金属加工工艺,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铸造的基本工艺包括模型制作、铸型制作、金属熔化、浇注、冷却、脱模、清理等步骤。
二、铸造工艺1. 模型制作模型是铸造的基础,也是制品的原型。
模型通常分为实物模型和数控模型。
实物模型是根据所需制品的尺寸和形状,由木材、塑料等材料手工制作而成。
数控模型则是通过计算机数控加工设备来加工制作,具有高精度和良好的一致性。
2. 铸型制作铸型是用来装模砂、石膏或其他材料制成的,用以形成铸造件中空腔的设备。
常见的铸型有砂型、金属型、水玻璃型等。
砂型是最为常见的铸造型式,其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适应性广泛。
3. 金属熔化金属熔化是将金属或合金加热至液态状态的过程。
通常使用的熔炉包括电弧炉、感应炉、燃炉等。
在金属熔化过程中,需要对金属原料进行配料、融化、熔炼、浇注等处理。
4. 浇注浇注是将熔融的金属或合金倒入铸型中的空腔,使其填充整个铸型,形成所需的铸件。
浇注过程需要控制浇注速度、压力和温度等参数,以确保铸造件的质量。
5. 冷却铸造件在浇注后需要进行冷却,通常采用水冷却或自然冷却的方式。
冷却过程中,铸造件的内部结构会逐渐凝固,从而形成所需的形状和结构。
6. 脱模与清理脱模是指将铸造件从铸型中取出的过程,通常需要采用机械设备或手工操作。
脱模后,铸造件需要进行修整、清理和表面处理等工艺,最终形成成品。
三、铸造材料1. 铸造铁铸造铁是铸造中最为常见的金属材料之一,其主要成分包括铁、碳、硅等。
根据其组织和用途不同,可以分为灰铸铁、球墨铸铁、白口铸铁等。
2. 铸造钢铸造钢是由铁和碳以及其他合金元素组成的金属材料,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耐磨性。
铸造钢可用于制造高强度、高耐磨的铸件。
3. 铸造铝合金铸造铝合金具有良好的热导性、导电性和机械性能,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船舶等行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1.灰铸铁: 1.灰铸铁: 2.球墨铸铁 2.球墨铸铁 3.蠕墨铸铁 3.蠕墨铸铁 4.可锻铸铁 4.可锻铸铁 5.抗磨铸铁 5.抗磨铸铁 6.冷硬铸铁 6.冷硬铸铁
: : : : :
7.耐热铸铁 : 7.耐热铸铁 8.耐腐蚀铸铁: 8.耐腐蚀铸铁:
基体+片状石墨 基体+ 基体+球状石墨 基体+ 基体+蠕虫状石墨 基体+ 基体+团絮状石墨 基体+ 基体+不同类型渗碳体 基体+ 外层:基体+渗碳体: 外层:基体+ 内层:基体+ 内层:基体+不同类型石墨 基体+片状或球状石墨 基体+ 基体+片状或球状石墨 基体+
*基体解释:铁素体=碳在α铁中的固溶体 基体解释:铁素体=碳在α 珠光体=铁素体+ 珠光体=铁素体+渗碳体
3
铁碳平衡图
4
• 铸件结构的影响 • 冷却速度的影响 • 化学成分的影响 • 铁液的过热和高温静置的影响 • 孕育的影响 • 气体的影响 • 炉料遗传性的影响
5
灰铸铁的石墨形态
6
A型石墨是在石墨成核能力强,冷却速度较慢,共晶 转变在很小的过冷度条件下生成,分布较为均匀。
9
D型石墨是在碳当量低、成核条件差、初析奥氏 型石墨是在碳当量低、成核条件差、 体多、冷却速度快,过冷度大的条件下产生。 体多、冷却速度快,过冷度大的条件下产生。
10
E型石墨是碳当量较低,亚共晶程度大,但冷 型石墨是碳当量较低,亚共晶程度大, 却速度较慢,石墨核心不太多, 却速度较慢,石墨核心不太多,共晶凝固时液 体的数量已很少, 体的数量已很少,故呈方向性分布
36
27
铁水熔化
• 生铁+废钢+回炉料+硅铁+锰铁+其它合金 生铁+废钢+回炉料+硅铁+锰铁+
---熔化 ---熔化 ---取样 ---取样 ---化学成分分析 ---化学成分分析 (碳硅当量分析 、光谱分析) ---调整化学成分 ---调整化学成分 ---调整铁水温度 ---调整铁水温度 ---铁水出炉 ---铁水出炉 ---注入浇注机 ---注入浇注机
28
造型机造型------浇注机浇注 造型机造型------浇注机浇注 造型速度300型 造型速度300型/小时
• 浇注过程中
1.铁水温度检测 1.铁水温度检测 2.化学成分复检 2.化学成分复检 3.球铁球化衰退检查 3.球铁球化衰退检查 (快速金相分析) 4.铸件硬度检查 4.铸件硬度检查
29
11
F型石墨是过共晶成分快冷时形成的初生石墨, 型石墨是过共晶成分快冷时形成的初生石墨, 出现在截面尺寸很小,冷却速度非常快, 出现在截面尺寸很小,冷却速度非常快,如单体 铸造的活塞环中常出现F型石墨。(很少见) 。(很少见 铸造的活塞环中常出现F型石墨。(很少见)
12
关于石墨形态的结论
• A型石墨为最常见的石墨,也是我们希望得到的。 • B型石墨应避免其出现。 • C型石墨在一般的铸件上是不可能出现的,因为常
23
造 型 过 程 示 意
24
丹麦DISA无箱射压造型机 丹麦DISA无箱射压造型机
(DISA已成为业内垂直分型的代名词) DISA已成为业内垂直分型的代名词
25
DISA造型机工作原理 DISA造型机工作原理
26
型砂制备
• 新砂(工业砂)
+旧砂(回用砂) +陶土(膨润土) +煤粉 +淀粉 +水------------混合 ------------混合 • 湿强度、水份、 紧实率等检测---进入 紧实率等检测---进入 造型机料斗
35
铸造过程质量控制( 铸造过程质量控制(5)
• 铸件机械性能检测
1.硬度抽检 1.硬度抽检 ---硬度计 ---硬度计 2.抗拉强度(本体或单铸试棒)---万能试验机 2.抗拉强度(本体或单铸试棒)---万能试验机 3.延伸率、屈服强度(球铁) ---万能试验机 3.延伸率、屈服强度(球铁) ---万能试验机 • 铸件金相检查 1.石墨形态 1.石墨形态 ---金相显微镜 ---金相显微镜 2.基体组织 2.基体组织 ---金相显微镜 ---金相显微镜 • 铸件出厂前检查 1.尺寸检查 1.尺寸检查 ---检具、测量、三坐标 ---检具、测量、三坐标 2.外观缺陷检查 2.外观缺陷检查 ---目视 ---目视 3.抽样加工检查 3.抽样加工检查 ---切割、机械、X ---切割、机械、X光
熔炼
有效型
成分调整
50 85
下 芯 (V/NV)
90
电炉内
☆
浇注 ☆ 隔离废弃 ☆
回 铁 水 温 度 NG
NG
100
过程性能测试 隔离回炉 NG
110
抛丸、打磨
120
外观检查
回炉
NG
130 防锈处理,包装
发货
21
铸造生产线的种类
• 有箱造型线:
1.静压造型:新东、KW、HWS、 1.静压造型:新东、KW、HWS、 2.气冲造型:BMD、GF、 2.气冲造型:BMD、GF、 • 无箱造型线: 1.垂直线:DISA KOYO、LORAMENDI、 1.垂直线:DISA 、KOYO、LORAMENDI、 维尔、科萌 2.水平线:亨特、东久、新东、光洋、迪砂、 2.水平线:亨特、东久、新东、光洋、迪砂、 华佩、ABM 华佩、ABM
22
各类铸造线的特点
• 有箱线:适宜铸件较重、型腔复杂的批量
生产。如汽车发动机的缸体、缸盖生产。 • 无箱水平线:适宜形状较复杂件的批量生 产。优点:易补缩、易下芯;缺点:效率 较垂直线低,铸件错边量大。 • 无箱垂直线:适宜形状较为简单小铸件的 大批量生产。优点:效率高、尺寸精度高。 缺点:生产复杂件较水平线为困难。
15
腐蚀前的球铁金相
16
腐蚀后的球铁金相
17
腐蚀前的灰铸铁
18
腐蚀后的灰铸铁19来自DISA铸造工艺过程 DISA铸造工艺过程
20
铸造流程简介
材料: 生铁、废钢、焦炭、合金、新砂、煤粉 等.
10
来料检验
拒收
NG
20
60
混砂
☆
冲天炉、电炉配料
NG
30
70
性能测试
合金添加
40
80
造型 ☆
放砂或空型 NG
DISA 线工艺布置图
30
DISA造型生产线生产程序 DISA造型生产线生产程序
31
铸造过程质量控制( 铸造过程质量控制(1)
• 造型材料的质量控制
1.新砂:耐火度、含泥量、粒度、杂质含量、角形系数等 1.新砂:耐火度、含泥量、粒度、杂质含量、角形系数等 2.膨润土:水份、胶质价、膨润价、吸蓝量 2.膨润土:水份、胶质价、膨润价、吸蓝量 3.煤粉:挥发份、胶渣特征、水份、含硫量 3.煤粉:挥发份、胶渣特征、水份、含硫量 4.旧砂(回用砂):温度、残余水份、烧灼减量、含泥量 4.旧砂(回用砂):温度、残余水份、烧灼减量、含泥量
• 型砂混制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1.湿压强度 1.湿压强度 2.水份 2.水份 3.紧实率 3.紧实率 4.透气性 4.透气性 5.有效膨润土含量 5.有效膨润土含量 6.烧灼减量 6.烧灼减量 7.型砂温度 7.型砂温度
32
铸造过程质量控制( 铸造过程质量控制(2)
• 铁水熔化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1.原材料进厂检验:生铁、废钢等 1.原材料进厂检验:生铁、废钢等 2.炉料配比:生铁+废钢+回炉料+ 2.炉料配比:生铁+废钢+回炉料+铁合金 3.熔化后铁水的化学成分:碳、硅、锰、磷、 3.熔化后铁水的化学成分:碳、硅、锰、磷、 硫、铜、锡、钛、钒、铝、镁……. 硫、铜、锡、钛、钒、铝、镁……. 4.熔化温度 4.熔化温度 5.出铁温度 5.出铁温度 6.球化反应 6.球化反应
铸造基础知识简介
----孔庆雨
1.个人从事多年铸造工作的感受 1.个人从事多年铸造工作的感受 2.铸铁介绍 2.铸铁介绍 3.DISA线的铸造生产 3.DISA线的铸造生产 4.DISA线生产铸件质量控制 4.DISA线生产铸件质量控制
1
铸铁介绍
工业上的铸铁是一种以铁、碳、硅为基础的 复杂多元合金,其碳的质量分数在2.0-4.0的范围 复杂多元合金,其碳的质量分数在2.0-4.0的范围 内变动。除碳硅以外,铸铁中还存在锰、磷、硫 等元素。为了改善铸铁的某些性能,还经常有目 的的向铸铁中加入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合金元素, 形成各种类型的合金铸铁。 铸铁可以按使用性能、断口特征或成分特征 进行分类,较为方便的是分为以下八大类:
7
B型石墨是在碳硅含量较高、冷却速度较大时产生。中心 型石墨是在碳硅含量较高、冷却速度较大时产生。 外围是A 开始时过冷大,成核条件差, 是D型,外围是A型,开始时过冷大,成核条件差,先析 后期放出结晶潜热,过冷度小,形成A 出D型,后期放出结晶潜热,过冷度小,形成A型。
8
C型石墨是过共晶成分、慢冷时形成的初生石墨。 型石墨是过共晶成分、慢冷时形成的初生石墨。 粗大、平直、板状、只有分叉而不弯曲) (粗大、平直、板状、只有分叉而不弯曲)
规铸件达不到这种高碳当量。 • F型石墨也是很少见到的。 • E型石墨的方向性,决定了其铸件强度低。 • D型石墨对基体的割裂作用小。铸件强度不低。
13
灰铸铁的基体特征
14
球墨铸铁:石墨在铸铁中呈球状,减小了应力集中 球墨铸铁:石墨在铸铁中呈球状, 效应,从而提高了铸铁的强度。 效应,从而提高了铸铁的强度。
33
铸造过程质量控制(3 铸造过程质量控制(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