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初中化学知识点:溶液的定义组成及特征
【初中化学】初中化学知识点:溶液的定义组成及特征【初中化学】初中化学知识点:溶液的定义、组成及特征解决方案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溶液的组成:(1)溶液由溶剂和溶质组成溶质:被溶解的物质溶剂:溶液质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2)溶质可以是固体(氯化钠、硝酸钾等)、液体(酒精、硫酸等)或气体(氯化氢、二氧化碳等),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物质。
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汽油和香精也可用作溶剂。
例如,汽油可以溶解油脂,香精可以溶解碘等。
溶液的特征:均匀性:溶液中所有部分的性质相同;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长时间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溶质理解解决方案的概念:溶液是一种或儿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1)溶液是一种混合物;(2)溶液的特征是均一、稳定;(3)溶液中同时存在多种溶质;(4)溶液并不一定都是无色的,如cuso四溶液为蓝色;(5)均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6)溶液不一定都是液态的,如空气。
溶液和液体(1)溶液并不仅局限于液态,只要是分散质高度分散(以单个分子、原子或离子状态存在)的体系均称为溶液。
如锡、铅的合金焊锡,有色玻璃等称为固态溶液。
气态的混合物可称为气态溶液,如空气。
我们通常指的溶液是最熟悉的液态溶液,如糖水、盐水等。
(2)液体是物质的一种形式。
如果水通常是液体,那么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3.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判断(1)名字。
溶液的名称通常是溶质的名称,然后是溶剂,也就是说,溶质排在第一位,溶剂排在第二位。
例如,在盐水中,盐是溶质,水是溶剂,碘酒中的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
(2)若是固体或气体与液体相互溶解成为溶液。
一般习惯将固体或气体看作溶质,液体看作溶剂。
(3)如果是由两种液体组成的溶液,通常将最大量的溶液视为溶剂,将较小量的溶液视为溶质。
(4)其他物质溶解于水形成溶液时。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总结(超全)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总结(超全)单选题1、如图是对20℃一定质量的甲的溶液进行恒温蒸发结晶的实验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蒸发前原溶液是饱和溶液B.n的数值是12C.甲物质在20℃时的溶解度是50gD.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答案:CA、蒸发前烧杯中的溶液没有固体剩余,故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错误;B、第一次蒸发10g水后有晶体析出,故得到的溶液是饱和溶液,再次蒸发10g水后共有6g甲,即10g水中能溶解5g甲,那么第三次蒸发10g水也能析出5g甲,故三次共析出甲11g,即n=11,错误;C、20℃时10g水中能溶解5g甲达到饱和状态,那么100g水中能溶解50g甲,故20℃时甲的溶解度是50g,正确;D、该过程中温度不变,故不能判断该物质的溶解度和温度的关系,错误。
故选C。
2、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操作会导致结果偏小的是①称量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不溶性杂质; ②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③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洒出;④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溅出。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①称量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不溶性杂质,导致氯化钠质量偏小,从而导致配制的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正确;②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导致读数偏小,而量筒中水的体积偏大,最终导致配制的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正确;③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溅出,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错误;④溶液具有均一性,将配制好的溶液往试剂瓶中转移时有少量溅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错误。
故选A。
3、向液体X中加入固体Y,观察到U形管内红墨水左侧液面上升。
下列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A.X是水,Y是氧化钙B.X是水,Y是氢氧化钠C.X是水,Y是硝酸铵D.X是水,Y是氯化钠答案:CA、水与氧化钙反应放出热量,广口瓶内温度升高,瓶内气体气压增大,U形管内红墨水左侧液面下降,不符合题意;B、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出热量,广口瓶内温度升高,瓶内气体气压增大,U形管内红墨水左侧液面下降,不符合题意;C、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广口瓶内温度降低,瓶内气体气压减小,U形管内红墨水左侧液面升高,符合题意;D、氯化钠溶于水时,既不吸热也不放热,广口瓶内温度几乎不变,瓶内气体气压几乎不变,U形管内红墨水左侧液面几乎不变,不符合题意。
化学溶液知识点口诀总结
化学溶液知识点口诀总结
一、溶液的定义与分类
溶液是溶质和溶剂的混合物,根据溶解度可分悬浮液、溶胶、凝胶。
二、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温度升高、溶解度升;压强对溶解度影响不大。
压力升高、气体溶解度增;流速加快、溶解度增。
三、浓度的表示和计算
质量分数、溶质质量除总质量;
体积分数、溶质体积除总体积;
摩尔浓度,溶质摩尔数除溶液总体积。
四、溶液的稀释
C1V1=C2V2,浓度和体积间。
五、溶解热与溶解性
溶解热大负值,有利反应。
六、单位转换与实际问题
化学计算要学会,多少克、多少摩尔,量化学常用公式。
七、各种溶液的性质
酸碱、盐和氧化物性质,记好啦。
八、溶解过程的动力学
质量速度与浓度成正比;
反应速度与溶解有关,记得啦。
九、溶解的化学动力学
温度高、溶解快,记好啦。
十、溶液的腐蚀性
强酸强碱腐蚀力,不容忽视。
十一、溶液的电离和电导
强电解、完全离子,电导强。
弱电解、部分离子,电导弱。
十二、溶液的pH和酸碱性
pH=—lg[H3O+],碱性在7以下。
酸碱硬度和酸碱评定,判断能力要提升。
十三、溶液的稳定性
沉淀生成和溶解、重要理解。
十四、溶液的共晶点和冰点
溶解物降点,冰点降程理解清。
十五、溶液在生产中的应用
普遍用于洗涤剂制作;
生产中酸碱反应用;
电镀和冶金;
溶剂饮料加工;
药品制造和医疗。
溶液在生产中,方便使工作顺利。
以上为化学溶液知识点的口诀总结,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初三氯化钠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三氯化钠知识点归纳总结氯化钠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物质之一,它在日常生活和科学实验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初中化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关于氯化钠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性质。
本文将对初三氯化钠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1. 氯化钠的化学式与命名规则氯化钠的化学式为NaCl,其中Na代表钠元素,Cl代表氯元素。
氯化钠的命名规则为:先写阳离子名称,再写阴离子名称,不使用希腊字母前缀。
2. 氯化钠的物理性质氯化钠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晶体固体,在常温下为结晶状。
它具有高熔点和高溶解度,能够在水中迅速溶解。
其溶液呈中性,可以导电。
3. 氯化钠的化学性质氯化钠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化学性质:- 氯化钠与酸反应:与强酸反应生成对应盐和水,如氯化钠和盐酸反应得到氯化铵和水。
- 氯化钠与碱反应:与强碱反应生成对应盐和水,如氯化钠与氢氧化钠反应得到氯化钠和水。
- 氯化钠与金属反应:与一些活泼金属(如钾、钙等)反应,放出氯气并生成对应金属的氯化物。
4. 氯化钠的应用氯化钠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上有广泛的应用:- 食品加盐:氯化钠被广泛用作食品调味品,在烹饪中起到增加风味的作用。
- 冰融化剂:氯化钠可以降低冰的融点,用作冬季除雪的化学融雪剂。
- 医疗用途:氯化钠可用于医疗中,如生理盐水是一种含有氯化钠的溶液,用于静脉输液等。
- 工业应用:氯化钠也被用于玻璃、纸浆、皮革等行业的生产过程中。
5. 氯化钠的安全性氯化钠在正常用途下是相对安全的,但仍需注意以下几点:- 食用过量:食用过量的氯化钠可能导致高血压等健康问题,所以要注意控制盐的摄入量。
- 高温操作:在高温条件下,氯化钠会产生有毒的气体氯气,需注意安全操作。
- 存放注意事项:避免与其他化学物质混合存放,避免其它危险事故发生。
初三氯化钠的知识点归纳总结至此。
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对氯化钠的化学式与命名规则、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应用以及安全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我们理解化学基础和日常实践都有一定的帮助。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有哪些?化学是初中接触的一门学科,也比较难,学校有句名言“化学是普遍的,考试是特殊的”有化学弱点的同学总结一下,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一起来看看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欢迎查阅!●初中化学的15条化学重点知识一、酸的五条通性:1.酸与指示剂反应,遇石蕊变红2.酸与某些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3.酸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4.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5.酸与盐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二、碱的四条通性:1.碱【溶液】与指示剂反应,遇石蕊变蓝,酚酞变红2.【可溶性】碱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3.碱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4.【可溶性】碱与【可溶性】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三、如何区别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可用碳酸钠或二氧化碳碳酸钠晶体带十个结晶水(十水碳酸钠),其水溶液呈碱性钾钙钠铵盐都溶于水,盐酸盐只有氯化银不溶于水,硫酸盐只有硫酸钡不溶于水。
钾钙钠钡的碱可溶于水。
四、如何检验溶液中的氯离子用试管取少量样品,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后加【足量】稀硝酸,若沉淀不消失(氯化银不溶于水或酸),则证明有氯离子五、如何检验溶液中是否有硫酸根离子用试管取少量样品,滴加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后加【足量】稀硝酸,若沉淀不消失(硫酸钡不溶于水或酸),则证明有硫酸根离子区别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要用钡离子,不能用银离子(硫酸银微溶于水),若要检验同种溶液里的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要先用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检验并除去硫酸根离子,再用氯离子的检验方法检验氯离子六、如何证明氢氧化钠是否变质1.〔酸〕用试管取少量样品,滴加【足量】稀盐酸,若有气泡则变质。
2.〔碱〕用试管取少量样品,滴加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溶液,若有沉淀产生,则变质。
3.〔盐〕用试管取少量样品,滴加氯化钡或硝酸钡溶液,若有沉淀产生,则变质。
如何证明氢氧化钠是否【全部】变质?〔检验氢氧根离子时先除去碳酸根离子〕用试管取少量样品加足量的钡盐或钙盐,产生白色沉淀(碳酸根离子除去),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若溶液变红,则部分变质。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九章溶液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每日一练)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九章溶液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单选题1、如图是对20℃一定质量的甲的溶液进行恒温蒸发结晶的实验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蒸发前原溶液是饱和溶液B.n的数值是12C.甲物质在20℃时的溶解度是50gD.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答案:C解析:A、蒸发前烧杯中的溶液没有固体剩余,故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错误;B、第一次蒸发10g水后有晶体析出,故得到的溶液是饱和溶液,再次蒸发10g水后共有6g甲,即10g水中能溶解5g甲,那么第三次蒸发10g水也能析出5g甲,故三次共析出甲11g,即n=11,错误;C、20℃时10g水中能溶解5g甲达到饱和状态,那么100g水中能溶解50g甲,故20℃时甲的溶解度是50g,正确;D、该过程中温度不变,故不能判断该物质的溶解度和温度的关系,错误。
故选C。
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因为溶液中的各种粒子保持静止不动B.—定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还能溶解溶质,则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不能溶解任何物质C.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D.—定质量的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答案:C解析:A、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溶液中的各种粒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故A错误;B、一定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还能溶解溶质,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是不能溶解该溶质,但可以溶解别的物质,故B错误;C、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故C正确;D、一定质量的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水的质量增加,而溶质的质量不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D错误。
故选C。
3、下列所示的图像与选项所描述的变化关系一致的是A.电解水实验中,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关系B.向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C . 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KNO 3溶液中加入KNO 3固体D .分别向等质量的块状和粉末状大理石中加入过量的完全相同的稀盐酸答案:A解析: A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2H 2O 通电2H 2↑+O 2↑,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4:32=1:8,符合题意;B 、向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水的质量逐渐增加,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但是溶液中本身含有水,水的质量不是从零开始增加,不符合题意;C 、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KNO 3溶液中加入KNO 3固体,硝酸钾不能继续溶解,溶液的质量分数不变,不符合题意;D 、分别向等质量的块状和粉末状大理石中加入过量的完全相同的稀盐酸,粉末状的反应速率快,但是最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相同,不符合题意。
(2021年整理)初三化学溶液复习知识点
初三化学溶液复习知识点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初三化学溶液复习知识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初三化学溶液复习知识点的全部内容。
㣕。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完整版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1)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2)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3)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有关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有关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化学与人类的衣、食、住、行以及能源、信息、材料、国防、环境保护、电子,冶金,医药卫生、资源利用等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它是一门社会迫切需要的实用学科。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初中化学溶液的酸碱性1、显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硫酸氢钠、硫酸氢钾等)2、显碱性的溶液:碱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碳酸钠、碳酸氢钠等)3、显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数的盐溶液三、初中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一)质量增加的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二)质量减少的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初中化学方程式汇总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1. 镁在空气中燃烧: 2Mg + O2 点燃 2MgO2. 铁在氧气中燃烧: 3Fe + 2O2 点燃 Fe3O43. 铜在空气中受热: 2Cu + O2 加热 2CuO4. 铝在空气中燃烧: 4Al + 3O2 点燃 2Al2O3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 2H2 + O2 点燃 2H2O6. 红(白)磷在空气中燃烧: 4P + 5O2 点燃 2P2O57. 硫粉在空气(氧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 SO2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C + O2 点燃 CO2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 2C + O2 点燃 2CO(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 2CO + O2 点燃 2CO211.甲烷在空气中燃烧: 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12.酒精在空气中燃烧: 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二.几个分解反应:13.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 2H2O 通电2H2↑+ O2 ↑14.双氧水的分解制氧气2H2O2 2H2O+ O2 ↑15.加热碱式碳酸铜: Cu2(OH)2CO3 加热2CuO + H2O + CO2↑16.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 2KCl + 3O2 ↑17.加热高锰酸钾: 2KMnO4 加热K2MnO4 + MnO2 + O2↑18.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19.高温煅烧石灰石: CaCO3 高温CaO + CO2↑三.几个氧化还原反应:(其中哪些是置换反应)20.氢气还原氧化铜: H2 + CuO 加热 Cu + H2O21.木炭还原氧化铜: C+ 2CuO高温 2Cu + CO2↑22.焦炭还原氧化铁: C+ 2Fe2O3 高温4Fe + 3CO2↑23.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 2C+ Fe3O4 高温3Fe + 2CO2↑24.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CO+ CuO 加热 Cu + CO225.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3CO+ Fe2O3 高温 2Fe + 3CO226.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 4CO+ Fe3O4 高温 3Fe + 4CO2四.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1)金属单质 + 酸 ----盐 + 氢气 (置换反应)注:酸只指盐酸或稀硫酸27.锌和稀硫酸反应:Zn + H2SO4 === ZnSO4 + H2↑28.铁和稀硫酸反应:Fe + H2SO4 === FeSO4 + H2↑29.镁和稀硫酸反应:Mg + H2SO4 === MgSO4 + H2↑30.铝和稀硫酸反应:2Al + 3H2SO4 === Al2(SO4)3 + 3H2↑31.锌和稀盐酸反应:Zn + 2HCl === ZnCl2 + H2↑32.铁和稀盐酸反应:Fe + 2HCl === FeCl2 + H2↑33.镁和稀盐酸反应: Mg + 2HCl === MgCl2 + H2↑34.铝和稀盐酸反应:2Al + 6HCl === 2AlCl3 + 3H2↑(2)金属单质 + 盐(溶液) ----- 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35.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Fe + CuSO4 === FeSO4 + Cu36.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Zn + CuSO4 === ZnSO4 + Cu37.铜和硝酸汞溶液反应:Cu + Hg(NO3)2 === Cu(NO3)2 + Hg(3)(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 +酸 ---- 盐 + 水38.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 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39.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 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40.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 CuO + 2HCl ==== CuCl2 + H2O41.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 CuO + H2SO4 ==== CuSO4 + H2O42.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MgO + H2SO4 ==== MgSO4 + H2O43.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 CaO + 2HCl ==== CaCl2 + H2O(4)(非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 +碱 ----盐 + 水44.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 2NaOH + CO2 ==== Na2CO3 + H2O45.苛性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 2NaOH + SO2 ==== Na2SO3 + H2O46.苛性钠吸收三氧化硫气体: 2NaOH + SO3 ==== Na2SO4 + H2O47.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 + CO2 ==== CaCO3 ↓+ H2O48. 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Ca(OH)2 + SO2 ==== CaSO3 ↓+ H2O(5)酸 + 碱 ---- 盐 + 水(中和反应,复分解反应的一种)49.盐酸和烧碱起反应: HCl + NaOH ==== NaCl +H2O50. 盐酸和氢氧化钾反应: HCl + KOH ==== KCl +H2O51.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2HCl + Cu(OH)2 ==== CuCl2 + 2H2O52. 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 + Ca(OH)2 ==== CaCl2 + 2H2O53. 盐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Cl + Fe(OH)3 ==== FeCl3 + 3H2O54.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3HCl + Al(OH)3 ==== AlCl3 + 3H2O55.硫酸和烧碱反应: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56.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2SO4 + 2KOH ==== K2SO4 + 2H2O57.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 H2SO4 + Cu(OH)2 ==== CuSO4 + 2H2O58. 硫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2SO4 + 2Fe(OH)3==== Fe2(SO4)3 + 6H2O59. 硝酸和烧碱反应: HNO3+ NaOH ==== NaNO3 +H2O(6)酸 + 盐 ----另一种酸 + 另一种盐60.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61.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62.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 MgCO3 + 2HCl === MgCl2 + H2O + CO2↑63.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反应: HCl + AgNO3 === AgCl↓ + HNO364.硫酸和碳酸钠反应:Na2CO3 + H2SO4 === Na2SO4 + H2O + CO2↑65.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H2SO4 + BaCl2 ==== BaSO4 ↓+2HCl(7)碱 + 盐 ---- 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66.氢氧化钠与硫酸铜: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67.氢氧化钠与氯化铁:3NaOH + FeCl3 ==== Fe(OH)3↓ + 3NaCl68.氢氧化钠与氯化镁:2NaOH + MgCl2 ==== Mg(OH)2↓ + 2NaCl69. 氢氧化钠与氯化铜:2NaOH + CuCl2 ==== Cu(OH)2↓ + 2NaCl70.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8)盐 + 盐 ---- 两种新盐71.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NaCl + AgNO3 ==== AgCl↓ + NaNO372.硫酸钠和氯化钡:Na2SO4 + BaCl2 ==== BaSO4↓ + 2NaCl五.其它反应:73.二氧化碳溶解于水: CO2 + H2O === H2CO374.生石灰溶于水: CaO + H2O === Ca(OH)275.氧化钠溶于水: Na2O + H2O ==== 2NaOH76.三氧化硫溶于水: SO3 + H2O ==== H2SO477. 硫酸铜晶体受热分解:CuSO4·5H2O 加热 CuSO4 + 5H2O78.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CuSO4 + 5H2O ==== CuSO4·5H2O79.二氧化碳通过炽热的炭层: CO2 + C 高温 2CO80.不溶性碱加热会分解(如Cu(OH)2) Cu(OH)2加热CuO + H2O初中化学如何高效复习1、首先明确,任何化学反应,从元素周期表角度考虑化学的反应原理都是最外电子层是否“饱和”的问题,物态的化合价基本符合元素周期表分规律,只有少数多化合价的,要抄下牢记。
溶液化学初中
溶液化学初中
1、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注意:
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FeSO4为浅绿色Fe2(SO4)3为黄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
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
液体溶于液体,有水,水为溶剂,无水,量多的为溶剂。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溶液里的某种溶质超过这种溶质的饱和限度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过饱和溶液。
在溶质溶解量没有达到最大限度之前所形成的溶液,都叫不饱和溶液。
(2)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5)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
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
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
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
初中化学必背知识点
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一)、固体的颜色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Cu2(OH)2CO3】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五水合硫酸铜晶体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5、淡黄色固体:硫磺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等金属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二)、液体的颜色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含+2价铜的盐溶液】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含+2价铁的盐溶液】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含+3价铁的盐溶液】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三)、气体的颜色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18、黄绿色气体:氯气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二、初中化学溶液的酸碱性1、显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氯化铵等)2、显碱性的溶液:碱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碳酸钠、碳酸氢钠等)3、显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数的盐溶液(氯化钠等)三、初中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一)质量增加的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二)质量减少的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十水合碳酸钠晶体(石碱)注:风化是化学变化风干是物理变化:如衣服晒干等四、初中化学物质的检验(一)、气体的检验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二)、原子团及物质的检验.6、氢: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7、氢氧根: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8、碳酸根: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9、氯: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10、硫酸根: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11、铵根: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12、+2价铜: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2价铜13、+3价铁: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3价铁五、物质的除杂1、CO2(CO):把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2、CO(CO2):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3、H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通过氢氧化钠固体4、CuO(C):在空气中(在氧气流中)灼烧混合物5、Cu(Fe)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6、Cu(CuO):加入足量的稀硫酸7、FeSO4(CuSO4): 加入足量的铁粉8、NaCl(Na2CO3):加入足量的盐酸9、NaCl(Na2SO4):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10、NaCl(NaOH):加入足量的盐酸11、NaOH(Na2CO3):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12、NaCl(CuSO4):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13、NaNO3(NaCl):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14、NaCl(KNO3):蒸发溶剂15、KNO3(NaCl):冷却热饱和溶液16、CO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六、化学之最1、未来最理想的燃料是H22、最简单的有机物是CH43、密度最小的气体是H2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是H2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6、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是原子7、PH=0时,酸性最强,碱性最弱PH=14时,碱性最强,酸性最弱8、土壤里最缺乏的是N,K,P 三种元素,肥效最高的氮肥是尿素9、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10、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是中国1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1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13、空气里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14、空气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15、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16、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碳七:有毒的物质1、有毒的固体:亚硝酸钠(NaNO2),乙酸铅((CH3COO)2Pb)等2、有毒的液体:汞,硫酸铜溶液,甲醇,含Ba2+的溶液(除BaSO4)3、有毒的气体:CO,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八、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⑴金刚石、石墨:C⑵水银、汞:Hg(3)生石灰、氧化钙:CaO(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5)盐酸、氢氯酸:HCl(6)亚硫酸:H2SO3(7)氢硫酸:H2S(8)熟石灰、消石灰:Ca(OH)2(9)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10)纯碱:Na2CO3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2CO3·10H2O(11)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NaHCO3 (也叫小苏打)(12)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4·5H2O(13)铜绿、孔雀石: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CuO、H2O、CO2)(14)甲醇:CH3OH 有毒、失明、死亡(15)酒精、乙醇:C2H5OH(16)醋酸、乙酸(16.6℃冰醋酸)CH3COOH(CH3COO醋酸根)具有酸的通性(17)氨气:NH3(碱性气体)(18)氨水、一水合氨:NH3·H2O(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属的碱)(19)亚硝酸钠:NaNO2(工业用盐、有毒)九、基础知识系列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陶器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3、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4、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5、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3)农药化肥任意排放6、收集气体的三种方法:(1)排水集气法(不溶或难溶于水)(2)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3)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7、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变(微观角度):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8、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增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9、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沉淀10、三大化学肥料:N、P、K11、排放到空气中的三种气体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12、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在氧气中)13、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氢气、一氧化碳、单质碳14、具有可燃性的三种气体:氢气(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15、CO的三种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16、三大矿物染料:煤、石油、天然气(全为混合物)17、三种黑色金属:铁、锰、铬18、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亚铁、氧化铁、四氧化三铁19、炼铁的三种氧化物:铁矿石、焦炭、石灰石20、常见的三种强酸:盐酸、硫酸、硝酸21、浓硫酸的三个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22、氢氧化钠的三个俗名:火碱、烧碱、苛性钠23、酒精灯的三个火焰:外焰、内焰、焰心24、使用酒精等有三禁: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个酒精灯、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25、玻璃棒在粗盐提纯中的作用:搅拌加速溶解、引流、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液体飞溅26、液体过滤操作中的三靠:(1)倾倒滤液时烧杯口紧靠玻璃棒(2)玻璃棒下端紧靠在三层滤纸的一端(3)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27、固体配溶液的三个步骤:计算、称量、溶解28、浓配稀的三个步骤:计算、量取、溶解29、浓配稀的四个仪器:烧杯、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30、三种遇水放热的物质:浓硫酸、氢氧化钠、生石灰31、过滤两次滤液仍浑浊的原因:滤纸破损、仪器不干净、液面高于滤纸边缘32、金属活动顺序的三含义:(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基本概念与定义1. 物质: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实体,具有质量和体积。
2. 元素: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
3. 化合物:由不同元素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物质。
4.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各组成部分保持其原有性质。
5. 分子: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稳定粒子。
6. 原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7. 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8. 电子:带负电的基本粒子,围绕原子核运动。
9. 离子: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原子或分子。
二、化学变化与方程式1. 化学反应: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变化,通常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
2.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结果。
3. 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4.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被消灭也不会被创造,只会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三、元素周期表1. 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元素表,显示元素的周期性和族性。
2. 周期:表中水平排列的行,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在同一周期。
3. 族:表中垂直排列的列,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在同一族。
4. 主族元素:周期表中第1族至第2族和第13族至第18族的元素。
5. 过渡元素:周期表中第3族至第12族的元素,具有不完全填充的d 轨道。
四、化学键与分子结构1. 化学键: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原子结合在一起形成分子。
2. 离子键: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
3. 共价键:两个原子共享一对电子形成的化学键。
4. 金属键: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共享,形成“电子海”。
5. 氢键:分子间的一种较弱的相互作用力,主要影响分子间的作用。
五、酸碱与盐1. 酸:能够释放氢离子(H+)的物质。
2. 碱:能够接受氢离子或释放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3. 盐:由阳离子(通常是金属)和阴离子(通常是非金属或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初中化学溶液知识点归纳
初中化学溶液知识点归纳溶液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形态,它由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
在初中化学中,我们学习了关于溶液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本文将对初中化学溶液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1. 溶液的定义和组成溶液是指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其中溶剂是溶解度较大的物质,而溶质则是溶解在溶剂中的物质。
在溶液中,溶质处于分散态,溶剂则构成连续相。
2. 溶解度和饱和溶液溶解度是指单位溶剂中能溶解的溶质的最大量。
不同物质的溶解度有所不同,可以通过实验来测定。
当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达到最大限度时,就形成了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溶液中相应溶质的溶解度密切相关。
3. 浓度和稀释计算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或量与溶剂的质量或量之比,可以用质量浓度、体积浓度等不同方式来表示。
稀释计算是指根据初始溶液的浓度和体积,计算稀释后溶液的浓度和体积的问题。
通过浓度和稀释计算,我们可以控制溶液中溶质的浓度,适应不同实际需求。
4. 溶液的溶解过程溶液的溶解过程可以通过溶解、溶质离子化和溶质溶解等步骤来描述。
当溶质进入溶剂中时,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会取代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这样溶质分子便能够均匀分散在溶剂中。
5.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是指在溶解过程中能够产生离子的物质,如强酸、强碱和盐等。
电解质能够导电。
非电解质在溶解过程中不产生离子,如蔗糖、乙醇等。
非电解质不能导电。
6. 酸碱溶液酸溶液具有酸味、酸性反应和导电性等特点。
酸溶液中含有氢离子(H+),其浓度可以通过pH值来表示。
碱溶液具有碱味、碱性反应和导电性等特点。
碱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OH-),其浓度也可以通过pH值来表示。
7. 中性溶液中性溶液是指其pH值在7左右的溶液。
在中性溶液中,酸性和碱性呈平衡状态,溶液既不偏酸也不偏碱,比如纯水。
8. 溶液的颜色和溶致变色现象某些溶液中特定物质的存在会导致其呈现特定的颜色。
溶致变色是指由于特定物质的存在,使溶液的颜色发生改变。
初中化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与定义1. 物质:构成一切物体的基本实体,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
2. 元素:由相同种类的原子组成,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
3.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的原子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净物。
4. 原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5. 分子: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稳定粒子。
6. 离子: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原子或分子。
二、物质的分类与性质1.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各组成部分保持其原有性质。
2. 纯净物:由单一物质组成,具有固定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3. 物理性质: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密度、熔点等。
4.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等。
三、化学反应基础1. 化学反应: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变化,通常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
2.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
3. 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4. 能量变化:化学反应常伴随能量的变化,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四、元素周期表1.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所有已知元素的表格。
2. 周期:表中水平排列的行,元素在周期中的电子层数相同。
3. 主族元素:周期表中第1族至第2族和第13族至第18族的元素。
4. 过渡元素:周期表中第3族至第12族的元素,具有不完全填充的d 轨道。
五、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 酸碱反应:酸与碱反应生成水和盐的过程。
2. 氧化还原反应:物质之间发生电子转移的反应。
3. 沉淀反应:两种溶液混合时,生成不溶于水的固体物质的反应。
4. 气体的收集和性质:如氧气的助燃性,氢气的可燃性等。
六、实验操作与安全1. 实验器材:熟悉常见化学实验器材的名称和使用方法。
2. 实验操作: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如称量、溶解、加热等。
3. 实验安全:了解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和应对措施。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溶液的浓度和稀释计算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溶液的浓度和稀释计算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溶液的浓度和稀释计算溶液的浓度是指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或体积的相对含量。
浓度的计算对于理解溶液的性质和溶解过程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溶液的浓度以及如何进行稀释计算。
一、溶液的浓度计算方法1. 质量分数(Wt%)质量分数是指溶质的质量与溶液总质量之比。
计算公式如下:质量分数(Wt%)= (溶质的质量 / 溶液的总质量) × 100%举例说明:若有100克的溶液中含有30克的溶质A,求溶液中A的质量分数。
解:质量分数(Wt%)= (30克 / 100克) × 100% = 30%2. 体积分数(Vt%)体积分数是指溶质的体积与溶液总体积之比。
计算公式如下:体积分数(Vt%)= (溶质的体积 / 溶液的总体积) × 100%举例说明:若有100毫升的溶液中含有20毫升的溶质B,求溶液中B的体积分数。
解:体积分数(Vt%)= (20毫升 / 100毫升) × 100% = 20%3. 摩尔浓度(mol/L)摩尔浓度是指溶质的摩尔数与溶液总体积之比。
计算公式如下:摩尔浓度(mol/L)= (溶质的摩尔数 / 溶液的总体积)举例说明:若有250毫升的溶液中含有0.5摩尔的溶质C,求溶液的摩尔浓度。
解:摩尔浓度(mol/L)= (0.5摩尔 / 0.25升) = 2mol/L二、溶液的稀释计算方法稀释是指通过加入溶剂使溶液体积增加,从而降低溶液的浓度。
稀释计算可以用于确定如何调整浓溶液和稀溶液之间的配比。
1. 稀释前后溶液中的物质量关系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物质量保持不变。
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溶质的质量1 ×浓度1) = (溶质的质量2 ×浓度2)举例说明:若有100毫升浓度为4mol/L的溶液,现需将其稀释为0.8mol/L浓度的溶液,求加入的稀释剂体积。
解:设加入的稀释剂体积为V毫升,由质量守恒可得:(4mol/L × 100毫升) = (0.8mol/L × (100毫升 + V毫升))化简得:V = 400毫升2. 稀释前后溶液体积关系稀释后溶液体积等于稀释前溶液体积与稀释剂的体积之和。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溶解度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溶解度一.溶液1.溶液的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特征(1)均一性:是制溶液**部分组成、性质完全相同。
(2)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温度、压强等),溶剂的量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或气体。
二。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概念:(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溶解某种绒织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意义在于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且可以相互转化:饱和溶液降低温度或蒸发溶剂或增加溶质不饱和溶液三.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以及溶解度曲线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解里的溶解度。
2.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1)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2)温度3.溶解度曲线(1)溶解度曲线的意义:①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②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溶质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
此时,溶液必定是饱和溶液.③两条曲线的交叉点表示两种物质在该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在该温度下,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④在溶解度曲线的下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是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⑤在溶解度曲线上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是该物质的过饱和溶液,也就是说,在溶液中存在未溶解的溶质.(2)溶解度曲线变化的规律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一般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陡,如硝酸钾;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表现在曲线的坡度比较平缓,如氯化钠;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表现在曲线的坡度下降,如熟石灰。
四。
结晶的方法:(1)蒸发结晶(蒸发溶剂法):将固体溶质的溶液加热(或日晒,或在风力的作用下)使溶剂蒸发,使溶液又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再继续蒸发溶剂,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适用范围: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物质,如氯化钠.(2)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冷却热的饱和溶液,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适用范围: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物质,如氯酸钾。
初中化学知识点(下学期)
初中化学下学期知识点1、溶液一般有酸性、碱性和中性之分,即当溶液中H+较多时溶液呈酸性;当溶液中OH-较多时溶液呈碱性;当溶液中没有H+和OH-时溶液呈中性。
2、溶液的酸碱性可以用酸碱指示剂来检验,常用的有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遇碱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即还是无色),遇碱变红色。
即紫色石蕊试液一次性可以鉴别三种溶液,而酚酞试液只能鉴别碱性溶液。
3、溶液的酸碱度可以用PH试纸来测定,常用的PH范围在0~14之间,当溶液的PH=7时为中性;当溶液的PH<7时为酸性,溶液的酸性越强PH越小;当溶液的PH>7时为碱性,溶液的碱性越强PH越大。
即PH越靠近7酸碱性越弱,越远离7酸碱性越强。
4、测定溶液的PH值可以用PH试纸或酸度计(也叫PH计),PH试纸只能精确到整数,而酸度计可精确到小数。
用PH试纸的检测方法是: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滴于PH试纸上,立即将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以确定溶液的PH值(只能到整数)。
5、正常雨水中因溶有CO2而略显酸性,PH约=5.6,若空气被一些SO2或NO2等酸性气体污染,则使雨水的PH<5.6而形成酸雨,酸雨对绝大多数农作物有害。
能改良酸性土壤的是显弱碱性的熟石灰Ca(OH)2,不能用NaOH碱性太强。
胃液中因含有HCl而显较强的酸性,所以治疗胃酸过多可用Al(OH)3或Mg(OH)2等碱性药物。
6、可溶于水的酸碱盐在水溶液中都会出现电离现象,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这也是纯水不导电,而溶液导电的原因。
因此在做电解水的实验时,水中要加入一些稀硫酸。
如:H2SO4=2H++SO42-Ca(OH)2= Ca2++2OH-CuSO4=Cu2++SO42-H2O=H++ OH-(极少量)7、比较常见的强酸有:盐酸HCl、硫酸H2SO4、硝酸HNO3 ;弱酸有碳酸H2CO3、乙酸CH3COOH (也叫醋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
一、溶液和乳浊液
1、定义: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特征:均一性:指溶液形成以后,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相同。
如溶液中各
部分密度、颜色等完全一样
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溶质不会从溶液里分离出来
注意:(1)溶液的关键词:均一、稳定、混合物。
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
(2)判断某物质是否为溶液,一般看以下两点:①是否为均一、稳定的混合物;②一种物质是否溶解于另一种物质中。
(3)溶液是澄清、透明的,但不一定是无色的。
如CuSO4溶液为蓝色。
(4)一种溶液中可以含一种或多种溶质,但只有一种溶剂。
3、溶液的组成
①从宏观上看,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
②从微观上看,溶液的形成过程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均一地分散到溶剂分子之间。
③溶液、溶剂和溶质之间的量的关系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体积≠质体积+溶剂体积
4、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判断
①根据名称:溶液的名称一般为溶质的溶剂溶液,即溶质在前,溶剂在后,如植物油的汽
油溶液中,植物油为溶质,汽油为溶剂;当溶剂为水时,水可以省略,如食
盐水中食盐是溶质,水是溶剂;碘酒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
②若固、气体与液体混合,一般习惯将液体看作为溶剂,固、气体看作溶质
③若是由两种液体混合组成的溶液,一般习惯上量多的作为溶剂,量少的看作溶质。
④两种液体混合且有水时,无论水多少,水一般作为溶剂
•注意:a一般水溶液中不指名溶剂,如硫酸铜的溶液就是硫酸铜的水溶液,所以未指明溶剂的溶液,溶剂一般为水。
b、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那么在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且溶于水的生成物,如将足量的锌溶于稀硫酸所得到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且溶于水的生成物,如将足量的锌溶于稀硫酸所得到的溶液中,溶质是生成物硫酸锌,而不是锌;
5. 影响因素溶解的因素有:①温度②溶质颗粒大小③搅拌
6.乳浊液
定义:由小液滴分散在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如牛奶和豆浆。
基本特征:乳浊液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静置后,两种液体会出现分层现象。
乳化剂:能使乳浊液稳定的物质。
如洗涤剂、洗洁精。
乳化作用:乳化剂所起的作用。
7.溶解时吸热或放热现象
溶解时吸热的物质:氧化钙(CaO)氢氧化钠(NaOH)浓硫酸(H2SO4)
溶解时吸热的物质:硝酸铵(NH4NO3)
二、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能再继续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
注意:①首先要明确“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在一定温度下和一定量的溶剂里,对某种固态溶质来说饱和了,但若改变温度或改变溶剂的量,就可能使溶液不饱和。
②饱和溶液是一定条件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但对于其他的物质就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③饱和溶液概念中的“不能“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溶解该物质的量达到了最大限度,不饱和溶液概念中的“能”则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溶解该物质的量还没有达到最大限度。
2、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在一定温度下,是否能继续溶解该溶质(一般来说,可以向原溶液中加入少量原溶质,如果溶解的量不在增大则说明原溶液为饱和溶液,如果溶解的量还能增大则说明原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3、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
同一溶质:在相同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不同溶质: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4、转化
一般规律:饱和→不饱和:加溶剂、升温
不饱和→饱和:加溶质、蒸发水、降低温度
特殊规律(熟石灰):饱和→不饱和:加溶剂、降温
不饱和→饱和:加溶质、蒸发水、升高温度
三、溶解度(符号S)
1、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注意:溶解度四要素:“一定温度、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溶解的质量”是同时存在的,只有四个关键词都体现出来了,溶解度的概念和应用才有意义。
2、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
①内部因素:溶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
②外部因素:温度(与其他量无关)
3、溶解性
定义:根据物质在20摄氏度时的溶解度大小,人们把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叫做溶解性。
(0—0.01g:难溶)(0.01—1g:微溶)(1—10g:可溶)(10g以上:易溶)
溶解是绝对的,不溶解是相对的
4、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得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①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②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该溶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溶液必然是饱和溶液
③两条曲线的交叉点表示两种溶质在同一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④在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表示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⑤在溶解度曲线上方靠近曲线的点表示溶液时过饱和溶液(在较高温度下制成的饱和溶液,慢慢地降到室温,溶液中溶解的溶质的质量超过室温的溶解度,但尚未析出晶体时的溶液叫)过饱和溶液)
(2)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
①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陡”如KNO3
②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很小,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缓”如NaCl
③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表现在曲线“坡度”下降,如Ca(OH)2
(3)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①可以查出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
②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③可以确定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状况
④根据溶解度曲线确定怎样制得某温度下的该物质的饱和溶液
5、气体的溶解度
(1)定义:某气体在压强为101.3kPa和一定温度,溶解在1体积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气体体积
(2)影响因素
温度:在压强不变的条件下,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
压强: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越大。
四、溶液浓稀的表示
1、溶质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叫做溶质的质量分数。
2、表达式: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 [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0%
3、关系式:溶质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注意:①溶质的质量分数一般用百分数表示②溶质、溶剂、溶液量均以质量为单位表示,单位要统一③溶质质量是指全部溶解在溶剂中的质量,不包括未溶解的或结晶析出的物质的质量④某温度下,溶剂或溶液中加的溶质超过饱和状态时,所得溶液的最大浓度可以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求,溶质的质量分数=(S/S+100)*100%=【已溶解的量/(溶剂质量+已溶解的溶质质量)】*100%
4、溶液的稀释和增浓问题
(1)关于溶液的稀释计算:因为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所以若设浓溶液质量为A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加水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b%的稀溶液Bg,则Ag×a%=Bg×b%其中B=A+m水
(2)溶液增浓的计算
①向原溶液中添加溶质:设原溶液质量为A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加溶质Bg后变成溶质质量分数为b%溶液,则Ag×a%+Bg=(Ag+Bg)×b%
②将原溶液蒸发掉部分溶剂:因为溶液蒸发溶剂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所以若设原溶液质量为A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蒸发Bg水后变成溶质质量分数为b%溶液,则
Ag×a%=(Ag-Bg)×b%
③与浓溶液混合:因为混合物溶液的总质量等于两混合组分溶液的质量之和。
混合后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等于两混合组分的溶质质量之和。
所以设原溶液质量为A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浓溶液的质量为Bg,溶质质量分数为b%,两溶液混合后得到溶质的质量分数为c%的溶液,则Ag×a%+Bg×b%=(Ag+Bg)×c%
注意:溶液的质量和体积换算:密度=质量/体积
五、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1实验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签
2误差分析:
(1)导致溶液质量分数偏小:天平使用不正确,如药品砝码放反;量取水的过程中仰视读数;烧杯不干燥,原来内部就有一些水;固体药品中含有杂质或水分,固体转移时损失。
(2)导致溶液质量分数偏大:砝码生锈;量取水的过程中俯视读数,使水量取少了;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中时,一部分洒在外面等。
六、结晶现象
1晶体:具有规则几何形状的固体
结晶:形成晶体的过程
2结晶的两种方法:蒸发结晶(蒸发溶剂):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固体•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固体
注意:结晶后得到的滤液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七、混合物的分离:
1过滤法: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或除去混合物中的不溶性杂质
基本操作: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2结晶法:两种固体都是可溶的
注意:①过滤的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烧杯紧靠在玻璃棒上;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上;漏斗颈靠在烧杯壁上
②在蒸发过程中要用到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液体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到出现大量晶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余热蒸干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