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课程文本

合集下载

传播知识教学课件模板范文

传播知识教学课件模板范文

传播知识教学课件模板范文
本节课主要介绍传播知识的基本概念和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传播学的重要性和应用。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传播的定义、传播过程、传播模式等内容,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传播知识的系统性认识。

一、传播的定义
传播是指信息或思想在不同主体之间互相传递和交流的过程,它是人类社会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传播的基本要素包括信息发送者、信息接收者、传播媒介以及传播内容等。

二、传播的基本概念
1. 传播的目的:传播的目的是为了让信息或思想得以传达和理解,实现相互沟通和交流。

2. 传播的特点:传播具有双向性、选择性、媒介性等特点,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

3. 传播的作用:传播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促进信息传递、文化交流和社会发展。

三、传播的过程
传播的过程包括信息编码、信息传递、信息接收和反馈等环节,是一个动态的交互过程。

在传播过程中,传播者需要选择适当的传播方式和媒介,以确保信息的有效传达。

四、传播的模式
1. 线性模式:传播者将信息通过媒介传达给接收者,是传统的传播方式。

2. 交互模式:传播者和接收者之间进行双向互动,增强了信息的理解和反馈。

3. 多元模式:传播过程中涉及多个主体和媒介,具有更大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

五、传播的应用领域
传播知识广泛应用于广告营销、公共关系、传媒行业等领域,对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传播知识的重要性和应用,不断提升自己的传播能力和素养,为未来的社会交流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感谢大家的聆听!。

传播学讲义全文版

传播学讲义全文版

传播学概论导言一、传播学研究什么?信息是一种传播材料。

(施拉姆)信息是减少不确定性的事物或因素。

(申农)信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活动之中。

社会信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消息、讯号和知识的总称。

社会信息含有社会意义。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的传播机制和沟通效果的学问。

第一章、传播的定义、类型与历史第一节“传播”的含义1、如何理解Communication2、本课对“传播”的界定传播是人们利用符号并借助媒介工具沟通社会信息并产生某种效果的活动和过程。

(1)传播活动的主体是人;(2)传播的工具是符号;(3)传受双方都是积极主体,相互作用;(4)传播会产生社会效果。

第二节传播的类型(1)自我传播(内向交流):I—ME之间(2)人际传播(人际交流):(3)群体传播:(4)组织传播:(5)大众传播:*大众媒介作用突出,影响力巨大。

*传者是个组织机构。

*受众数目庞大,背景复杂。

*传播效果多样化。

(6)跨文化传播:(7)计算机网络传播:第三节传播的历史1、符号的产生:语言;文字2、古代典籍著作的流传,譬如:*《吠陀》(Veda,智慧),公元前1500年以前;*《亡灵书》,公元前400年以前;*《圣经》;*《周易》,《论语》,《道德经》;*《对话录》、《理想国》(柏拉图);《形而上学》、《工具论》(亚里斯多德);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传播史。

3、大众媒介的形成与发展*传播媒介是承载与传输信息的物理形式。

*大众媒介(Mass media)是指向社会大众传播传播信息的媒体及媒介组织。

可分为:印刷媒介、电子媒介。

*约公元105年,蔡伦发明造纸术。

*约450年,中国发明雕版印刷术;最早的印刷媒介出生于中国。

*约1040年,毕升发明活版印刷术。

*现存最早的印刷图书——《妙法莲花经》,印于公元684年-705年间,吐鲁番出土,日本藏。

*西方第一本印刷书,1456年印的《圣经》,德国美因茨市的古腾堡发明金属活字印刷术。

传播学教程课程设计

传播学教程课程设计

传播学教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通过传播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案例,培养学生的传播思维能力和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传播素养和应用能力。

二、课程目标1.理解和掌握传播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方法论;2.掌握传播媒介和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传播实践中的应用;3.能够分析和评价传播现象和传播策略,提供传播方案和解决方案;4.具备一定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际操作经验,能够应对传播实践中的各种问题。

三、课程内容第一章传播学概述1.1 传播学的定义和形成过程 1.2 传播学的理论框架和主要流派 1.3 传播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第二章传播媒介与技术2.1 传播媒介和技术的分类和特点 2.2 传统传播媒介和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发展历程 2.3 新兴传播媒介和技术的特点和应用案例第三章传播现象与传播策略3.1 传播行为和传播效果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3.2 传播策略的基本原则和实践案例 3.3 传播风险和危机管理的应对策略第四章传播实践和案例分析4.1 传播实践的流程和步骤 4.2 商业传播和公共传播的实践案例分析 4.3 传播实践中的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四、教学方法课堂教学采用讲授、案例分析、问题研讨、课外调研等多种教学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教学实验采用数据分析、调查研究、多媒体制作等多种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践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参与商业传播和公共传播项目实践,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能力,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考核方式1.课堂表现占总成绩的20%;2.实验报告和作业占总成绩的30%;3.期末论文占总成绩的50%。

六、教师信息课程教师:张三教师简介:XXX大学传媒学院讲师,具有10年以上传媒实践和教学经验,研究方向为数字传播和公共传播。

七、参考文献1.《传播学导论》(罗伯特·赫克勒著,黄勇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新传播理论体系》(林少泉著,复旦大学出版社)3.《传播与社会》(王尔烁、曹国华著,清华大学出版社)4.《数字传播实践》(朱艳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传播学的文本

传播学的文本

传播学的文本摘要:一、传播学的定义与背景二、传播学的基本理论三、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四、传播学的应用领域五、传播学的发展趋势六、我国传播学的现状与挑战七、传播学的未来发展正文: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信息、观念和意识形态如何在个体和社会之间传播的学科。

它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传播学逐渐成为一门具有重要意义的学科。

一、传播学的定义与背景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信息、观念和意识形态如何在个体和社会之间传播的学科。

它涵盖了各种传播方式,如口头、书面、视觉、电子等。

传播学的研究背景主要是科技进步、媒体发展、社会变迁等方面。

二、传播学的基本理论1.五大理论:包括香农模型、马莱斯模型、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型、布里德模型和卢因模型。

2.传播学理论的发展:从传统的线性模型到互动模型,再到网络传播模型。

三、传播学的研究方法1.内容分析法:分析传播内容的特点、规律和影响。

2.实证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实验研究等方法,探讨传播现象和规律。

3.批判研究法:关注权力、意识形态和受众在传播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传播学的应用领域1.广告与公关:传播学在广告和公关领域的应用,帮助企业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2.新闻与媒体:研究新闻传播的规律,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效果。

3.政治传播:探讨政治信息传播的策略和技巧,对选举、政策宣传等具有重要意义。

4.跨文化传播: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传播特点和规律,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

五、传播学的发展趋势1.数字化传播: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为传播学带来新的研究对象和挑战。

2.融合传播:多种传播方式的融合,如线上线下、自媒体与他媒体等。

3.个性化传播:基于用户画像的精准传播,满足受众个性化需求。

六、我国传播学的现状与挑战1.现状:传播学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逐渐成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挑战:面对新媒体环境,我国传播学需要在理论创新、方法论拓展和国际交流等方面加强。

七、传播学的未来发展1.理论创新:结合我国实际,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传播理论。

《传播学教案》课件

《传播学教案》课件

《传播学教案》PPT课件第一章:传播学的定义与重要性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传播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使学生认识到传播学在日常生活和社交媒体中的重要性1.2 教学内容传播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传播学的研究领域和应用传播学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播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案例分析法:分析传播学在社交媒体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讨论传播学的重要性和应用第二章:传播学的历史与发展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传播学的历史和发展过程使学生掌握传播学的里程碑和重要学者2.2 教学内容传播学的历史和发展过程传播学的里程碑和重要事件传播学的重要学者及其贡献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播学的历史和发展过程图片展示法:展示传播学的里程碑和重要事件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回答关于传播学历史的问题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传播学的重要学者及其贡献第三章:传播学的核心理论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传播学的核心理论使学生了解不同传播学理论的应用和局限性3.2 教学内容传播学的核心理论及其基本概念不同传播学理论的应用和局限性传播学理论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播学的核心理论及其基本概念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不同传播学理论的应用和局限性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回答关于传播学理论的问题小组报告:学生分组汇报不同传播学理论的应用和局限性第四章:传播学的研究方法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使学生掌握传播学研究的步骤和技巧4.2 教学内容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及其特点传播学研究的步骤和技巧传播学研究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及其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传播学研究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回答关于传播学研究方法的问题课后作业:学生完成一份传播学研究的设计稿第五章:传播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传播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传播学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5.2 教学内容传播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领域传播学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传播学在解决现代社会问题中的作用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播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领域案例分析法:分析传播学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5.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讨论传播学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第六章:人际传播与社交网络6.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人际传播的概念和过程使学生掌握社交网络在人际传播中的作用6.2 教学内容人际传播的概念和过程社交网络的类型和特点人际传播与社交网络的关系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人际传播的概念和过程互动讨论法:学生分享个人社交网络经验6.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回答关于人际传播和社交网络的问题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社交网络在人际传播中的作用第七章:大众传播与媒体影响力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大众传播的概念和形式使学生认识到媒体在传播中的影响力7.2 教学内容大众传播的概念和形式媒体的影响力及其作用机制媒体对社会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大众传播的概念和形式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媒体事件的影响力7.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回答关于大众传播和媒体影响力的问题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媒体对社会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第八章:文化传播与跨文化交流8.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文化传播的概念和意义使学生掌握跨文化交流的技巧和方法8.2 教学内容文化传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第二章:传播学的历史与发展重点关注传播学的历史和发展过程,以及传播学的里程碑和重要事件。

传播学概论教学大纲(一)2024

传播学概论教学大纲(一)2024

传播学概论教学大纲(一)引言概述: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信息传播过程和现象的学科,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探讨了不同传播媒介及其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传播学概论是传播学的入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日后深入学习和研究传播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正文:一、传播学的起源和发展1. 传播学的定义和特点2. 传播学的学科领域和交叉学科3. 传播学的历史渊源和主要学派4. 传播学的发展阶段与关键理论5. 传播学的国际化与跨文化交流二、传播过程和模型1. 传播过程的基本概念和要素2. 传播模型的类型和作用3. 传播中的关键角色和互动关系4. 传播效果评估及其方法5. 新媒体时代的传播过程和模型三、传播媒介与技术1. 传播媒介的分类和特点2. 传统传媒与新媒体的异同3. 媒介效果研究与应用4. 社交媒体在传播中的作用与影响5. 传媒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挑战四、传播伦理与法律1. 传播伦理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2. 媒体职业道德与责任3. 知识产权与传播的关系4. 媒体法律制度与规范5. 传播伦理与法律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五、传播研究方法与实践1. 传播研究的基本方法和途径2. 调查方法与内容分析3. 实验研究与观察法4. 传播管理与实务5. 传播教育与传媒职业训练总结:传播学概论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通过对传播学的起源、发展、媒介、伦理、法律和研究方法的全面介绍,使学生对传播学形成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为今后深入学习和研究传播学打下基础。

同时,传播学的学习也涉及到实践和应用,通过实践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传播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将来进入传媒行业或相关领域做好准备。

(2024年)传播学教案设计(全)

(2024年)传播学教案设计(全)
29
媒介经营策略制定和执行
市场调研与分析
了解目标受众、竞争对手和市场环境,为制定经营策略提供依据。
2024/3/26
经营策略制定
根据市场调研结果,制定相应的经营策略,如定位策略、内容策略、 广告策略等。
经营策略执行
通过有效的组织和管理,确保经营策略的顺利实施,包括资源调配、 团队协作、风险控制等方面。
2024/3/26
22
策划流程和实施步骤
确定目标
明确传播目标和预期效果。
分析受众
研究目标受众的特点、需求和兴趣。
2024/3/26
23
策划流程和实施步骤
1 2
制定策略 根据目标和受众分析,制定相应的传播策略。
创意构思 运用创意方法,构思独特、有趣的内容。
3
评估优化 对策划方案进行评估和优化,确保实施效果。
27
06 媒介运营与管理
2024/3/26
28
媒介组织结构及职能划分
媒介组织的基本结构
包括编辑部、广告部、发行部、技术部等核心 部门。
2024/3/26
各部门职能划分
明确各部门在媒介运营中的职责和作用,如编辑部负 责内容策划和制作,广告部负责广告业务的洽谈和管 理等。
媒介组织的管理层次
从高层管理到基层员工,不同层级的管理职责 和权力分配。
26
案例分析:成功的内容创意与策划
案例一
《XX品牌广告》
成功因素
通过独特的创意和视觉冲击力,吸引受众关注;同时,广告 内容与品牌形象高度契合,提升了品牌认知度和好感度。
案例二
《XX公益活动》
2024/3/26
成功因素
通过深入人心的故事和情感共鸣点,引发广泛的社会关注和 参与;同时,活动策划周密,执行有力,确保了活动的顺利 进行和良好效果。

传播学教学大纲(一)2024

传播学教学大纲(一)2024

传播学教学大纲(一)引言概述:传播学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它研究人类社会中信息和意识的传播现象。

本教学大纲旨在介绍传播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为学生建立起系统的传播学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的传播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正文:一、传播学的产生与发展1. 传播学的起源和背景2. 传播学的学科定位和研究对象3. 国内外传播学研究的发展历程4. 传播学在社会文化变革中的地位与作用5. 当前传播学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方向二、传播过程中的要素与理论1. 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信息源、媒介、受众2. 传播效果理论:以言说人理论、两步流理论为例3. 传播行为理论:犯罪媒体效应理论、媒介多元化理论4. 传播伦理与道德:公共关系伦理、媒体伦理5. 传播策略与战略:宣传理论、公关理论三、媒介与传播内容1. 媒介与传播技术:印刷媒介、广播电视媒介、网络新媒体2. 媒介产业与政策:传媒经济、传媒监管3. 媒介素养与传播职业:媒介写作、摄影摄像技巧、编辑设计基础4. 传媒创新与传播趋势: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与传播四、传播研究方法与应用1. 传播研究方法概述:问卷调查、实证研究、案例研究等2. 媒介内容分析方法:纵向研究与横向比较、文本分析与语境分析3. 传播效果评估方法:实验设计、调查问卷与统计分析4. 传播策略与传播评价:媒介计划、广告效果测评5. 传播实践:公关策划与执行、媒体管理与运营五、现代传播学与社会发展1. 传播学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2. 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学挑战与机遇3. 传播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4. 传播学与跨文化交流5. 传播学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总结:传播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本教学大纲对传播学的起源与发展、传播过程的要素与理论、媒介与传播内容、传播研究方法与应用以及传播学与社会发展等五个主要方面进行了阐述。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传播学的基础理论和实践应用,为未来在传播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传播学教程》教案

《传播学教程》教案

《传播学教程》教案第一章:传播学的定义与发展1.1 教学目标了解传播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掌握传播学的发展历程理解传播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1.2 教学内容传播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信息传递、符号交流、意义传递等传播学的发展历程: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传播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新闻传播、广告传播、公关传播、社会传播等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传播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重要性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理解传播学的应用领域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和观点小组报告:学生分组进行传播学案例分析报告,展示和分享成果第二章:传播过程与模式2.1 教学目标理解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掌握传播模式的分类和特点分析传播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和反馈机制2.2 教学内容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传者、受者、信息、媒介、效果等传播模式的分类和特点:线性模式、互动模式、网络传播模式等传播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和反馈机制:编码、解码、反馈、互动等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传播模式的分类和特点互动讨论法: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对传播过程和模式的理解2.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和提出观点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传播过程和模式的案例分析,分享和评估成果第三章:传播媒介与技术3.1 教学目标了解传播媒介的种类和特点掌握传播技术的发展和影响分析新媒体和互联网对传播媒介的变革3.2 教学内容传播媒介的种类和特点:传统媒体、新媒体、互联网等传播技术的发展和影响:印刷术、广播、电视、数字技术等新媒体和互联网对传播媒介的变革:社交媒体、移动传播、虚拟现实等3.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传播媒介的种类、特点和传播技术的发展案例分析法:分析新媒体和互联网对传播媒介的变革案例3.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和提出观点小组报告:学生分组进行传播媒介和技术案例分析报告,展示和分享成果第四章:受众与消费者行为4.1 教学目标理解受众的概念和特点掌握消费者行为的动机和影响因素分析受众与消费者行为的关系4.2 教学内容受众的概念和特点:接受信息的群体、具有特定需求和兴趣的个体消费者行为的动机和影响因素:需求、欲望、态度、社会文化等受众与消费者行为的关系:受众对产品或服务的接受程度和消费决策4.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受众的概念、消费者行为的动机和影响因素案例分析法:分析受众与消费者行为的实际案例4.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和提出观点小组报告:学生分组进行受众与消费者行为的案例分析报告,展示和分享成果第五章:传播效果与影响力5.1 教学目标理解传播效果的概念和分类掌握传播效果的研究方法和评估指标分析传播效果的影响力和作用机制5.2 教学内容传播效果的概念和分类:认知效果、情感效果、行为效果等传播效果的研究方法和评估指标:实验研究、调查问卷、舆论分析等传播效果的影响力和作用机制:信息传播、意见领袖、社会影响等5.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传播效果的概念、研究方法和评估指标案例分析法:分析传播效果的实际案例,理解其影响力和作用机制5.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和提出观点小组报告:学生分组进行传播效果与影响力的案例分析报告,展示和分享成果第六章:传播与文化6.1 教学目标理解文化传播的概念和特点掌握文化传播的方式和途径分析文化传播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6.2 教学内容文化传播的概念和特点:文化传承、文化扩散、文化交换等文化传播的方式和途径:教育、媒体、移民、互联网等文化传播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文化多样性的保护、文化冲突的解决、文化创新的发展等6.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文化传播的概念、特点和方式案例分析法:分析文化传播的实际案例,理解其作用和影响6.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和提出观点小组报告:学生分组进行文化传播的案例分析报告,展示和分享成果第七章:传播与性别7.1 教学目标理解性别传播的概念和特点掌握性别传播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分析性别传播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7.2 教学内容性别传播的概念和特点:性别差异、性别角色、性别刻板印象等性别传播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内容分析、话语分析、社会建构主义等性别传播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性别平等的促进、性别歧视的消除、性别认同的塑造等7.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性别传播的概念、特点和研究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性别传播的实际案例,理解其作用和影响7.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和提出观点小组报告:学生分组进行传播与性别的案例分析报告,展示和分享成果第八章:传播与政治8.1 教学目标理解政治传播的概念和特点掌握政治传播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分析政治传播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8.2 教学内容政治传播的概念和特点:政治信息、政治宣传、政治话语等政治传播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内容分析、话语分析、政治社会学等政治传播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民主参与的促进、政治意识的塑造、政治稳定的维护等8.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政治传播的概念、特点和研究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政治传播的实际案例,理解其作用和影响8.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和提出观点小组报告:学生分组进行传播与政治的案例分析报告,展示和分享成果第九章:传播与伦理9.1 教学目标理解传播伦理的概念和原则掌握传播伦理的判断和决策方法分析传播伦理在现代社会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案9.2 教学内容传播伦理的概念和原则:真实性、公正性、尊重隐私、保护知识产权等传播伦理的判断和决策方法:道德哲学、伦理准则、案例分析等传播伦理在现代社会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案:媒体诽谤、网络欺凌、数据保护等9.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传播伦理的概念、原则和判断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传播伦理的实际案例,讨论解决方案9.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和提出观点小组报告:学生分组进行传播与伦理的案例分析报告,展示和分享成果第十章:传播与未来10.1 教学目标理解新媒体和互联网对传播未来的影响掌握传播技术的最新发展和趋势分析传播未来的挑战和机遇10.2 教学内容新媒体和互联网对传播未来的影响:社交媒体、物联网、等传播技术的最新发展和趋势:5G、大数据、虚拟现实等传播未来的挑战和机遇:数字鸿沟、隐私保护、版权问题等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新媒体和互联网对传播未来的影响、传播技术的最新发展案例分析法:分析传播未来的实际案例,理解挑战和机遇10.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和提出观点小组报告:学生分组进行传播与未来的案例分析报告,展示和分享成果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传播学的定义与发展补充说明:传播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涵盖了人类交流的各个方面。

《传播学教案》课件

《传播学教案》课件

《传播学教案》PPT课件第一章:传播学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传播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理解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掌握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1.2 教学内容传播学的定义和起源传播学的发展历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传播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理解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掌握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1.4 教学资源PPT课件:展示传播学的相关图像和知识点案例材料:提供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1.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的理解程度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传播学案例分析的能力第二章:传播过程与模式2.1 教学目标理解传播过程的各个要素和环节掌握传播模式的分类和特点分析不同传播模式的适用场景和优缺点2.2 教学内容传播过程的要素和环节传播模式的分类和特点不同传播模式的适用场景和优缺点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传播过程的要素和环节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不同传播模式的适用场景和优缺点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对传播模式的理解和应用2.4 教学资源PPT课件:展示传播过程和传播模式的图像和知识点案例材料:提供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不同传播模式的适用场景和优缺点2.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传播过程和传播模式的理解程度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不同传播模式的适用场景和优缺点的分析能力第三章:人际传播3.1 教学目标理解人际传播的定义和特点掌握人际传播的重要性和作用分析人际传播的类型和过程3.2 教学内容人际传播的定义和特点人际传播的重要性和作用人际传播的类型和过程3.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人际传播的定义和特点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理解人际传播的重要性和作用角色扮演法:通过角色扮演,帮助学生分析人际传播的类型和过程3.4 教学资源PPT课件:展示人际传播的图像和知识点角色扮演材料:提供角色扮演情境,帮助学生理解人际传播的类型和过程3.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人《传播学教案》PPT课件第六章:大众传播6.1 教学目标理解大众传播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大众传播媒介的分类和功能分析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6.2 教学内容大众传播的定义和特点大众传播媒介的分类和功能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6.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大众传播的定义和特点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理解大众传播媒介的分类和功能媒体分析法:通过分析不同大众传播媒介的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6.4 教学资源PPT课件:展示大众传播的图像和知识点媒体素材:提供不同大众传播媒介的内容,帮助学生分析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6.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大众传播的定义和特点的理解程度媒体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大众传播媒介的分类和功能的分析能力第七章:文化传播7.1 教学目标理解文化传播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方式分析文化传播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和作用7.2 教学内容文化传播的定义和特点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方式文化传播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和作用7.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文化传播的定义和特点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理解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方式文化案例分析法:通过文化案例分析,帮助学生了解文化传播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和作用7.4 教学资源PPT课件:展示文化传播的图像和知识点文化案例素材:提供文化案例,帮助学生分析文化传播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和作用7.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文化传播的定义和特点的理解程度文化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方式的分析能力第八章:危机传播8.1 教学目标理解危机传播的定义和重要性掌握危机传播的策略和原则分析危机传播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和效果8.2 教学内容危机传播的定义和重要性危机传播的策略和原则危机传播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和效果8.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危机传播的定义和重要性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理解危机传播的策略和原则案例分析法:通过危机传播案例分析,帮助学生了解危机传播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8.4 教学资源PPT课件:展示危机传播的图像和知识点危机传播案例素材:提供危机传播案例,帮助学生分析危机传播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8.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危机传播的定义和重要性的理解程度危机传播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危机传播策略和原则的分析能力第九章:广告与营销传播9.1 教学目标理解广告与营销传播的定义和目的掌握广告与营销传播的策略和技巧分析广告与营销传播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和效果9.2 教学内容广告与营销传播的定义和目的广告与营销传播的策略和技巧广告与营销传播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和效果9.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广告与营销传播的定义和目的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理解广告与营销传播的策略和技巧案例分析法:通过广告与营销传播案例分析,帮助学生了解广告与营销传播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9.4 教学资源PPT课件:展示广告与营销传播的图像和知识点广告与营销传播案例素材:提供广告与营销传播案例,帮助学生分析广告与营销传播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9.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广告与营销传播的定义和目的的理解程度广告与营销传播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广告与营销传播策略和技巧的分析能力第十章:传播学与现代社会10.1 教学目标理解传播学与现代社会的关系掌握传播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分析传播学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作用10.2 教学内容传播学与现代社会的关系《传播学教案》PPT课件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中,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是整个课程的基础,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这些概念和框架。

《传播学教程》教案

《传播学教程》教案

《传播学教程》教案一、第一章:传播学概述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传播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基本概念,掌握传播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学派。

2. 教学内容:a. 传播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b. 传播学的基本概念c. 传播学的发展历程d. 传播学的主要学派及其代表人物3. 教学方法:a. 讲授法:讲解传播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基本概念b. 讨论法:探讨传播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学派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学派的掌握情况。

二、第二章:符号与符号系统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符号的概念和功能,掌握符号系统的分类和特点。

2. 教学内容:a. 符号的概念和功能b. 符号系统的分类: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c. 符号系统的特点:arbitrary 和iconic3. 教学方法:a. 讲授法:讲解符号的概念和功能,介绍符号系统的分类和特点b.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加深学生对符号和符号系统的理解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符号和符号系统的掌握情况。

三、第三章:传播过程与模式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和传播模式的类型。

2. 教学内容:a. 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传者、受者、信息、媒介、效果b. 传播模式的类型:直接传播、间接传播、大众传播、交互传播3. 教学方法:a. 讲授法:讲解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和传播模式的类型b. 图示法:通过图示展示传播过程和各种传播模式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传播过程和传播模式的掌握情况。

四、第四章:人际传播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际传播的定义、特点和类型,掌握人际传播的重要性和应用。

2. 教学内容:a. 人际传播的定义和特点b. 人际传播的类型:面对面的传播和远程传播c. 人际传播的重要性和应用3. 教学方法:a. 讲授法:讲解人际传播的定义、特点和类型b. 实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展示人际传播的重要性和应用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人际传播的掌握情况。

传播学课程文本

传播学课程文本

第二讲人类传播史一、从语言到文字;二、印刷媒体;三、电子媒体;四、新媒体。

一、从语言到文字1、最早的人类传播:语言的出现(1)人类语言的出现时间,目前学界尚无定论,我们可以思考下:动物有没有语言?为什么它们的语言没有进化到人类的程度?(2)人类是如何创造语言的?汪汪理论(bow-wow theory):人类模仿动物界的声音,创造了自己的语言;呸呸理论(pooh-pooh theory):人类从高兴、生气等情绪发泄中,创造了语言;嘿呵理论(yo-heave-ho theory):人类在体力劳动时发出的有节奏的声音,创造了语言;(3)为什么人类选择了口语,而非其它符号作为主要传播符号?口语可以表达更复杂和更抽象的内容;口语的表达更易于传递真实情感,因为一切都写在脸上;口语是消耗人的能量最小的传播方式,而且还可以让手腾出来做其它事情!2、在语言和文字之间:史前洞穴的壁画(1)史前壁画的出现,是有据可考的人类传播起源。

上图为法国拉斯科岩洞漫画,创作时间大约在10000~15000年前;下图是拉斯科岩洞的内景。

(2)为什么将此视为人类传播的起源?只有人类会具象绘画的能力,绘画不是追求艺术装饰,而是想借此传达一些理念,比如宗教,比如现实需求;在岩画以前,也有口头传播,但没有任何可视的依据,从岩画之后,才有了有史可查的根据。

(3)从传播学的角度去思考:为什么画在洞穴深处的岩壁上?有洞穴顶部的天然保护,避免风吹日晒给壁画带来的伤害;洞穴是最早的人类居住处,也是公共空间,可以方便小规模的信息传播;寻求仪式感和安全感,像教堂或者教室一样——人类的“洞穴情结”;3、文字的出现(1)现存最早的人类文字是楔形文字,出现于公元前5000年左右的古代巴比伦文明。

为什么最早的文字会是这种形状?(2)为什么中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公元前3000年),而不能算是大汶口陶器上的符号(公元前5000年)?(2)文字出现的传播学意义顺应了人类的文明进程:很多抽象的事物没法用图像来表达,而且其书写简单化约,可以有规律地整齐组合;文字可以帮人类的大脑从记忆中解放出来,用来思考其它内容,而且文字的记载比人脑的记忆更加可靠,更加有利于人类智慧的收集与传播。

传播学的文本

传播学的文本

传播学的文本一、传播学的定义与背景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信息、观念和意识形态如何在个体、群体和社会之间传播的学科。

其研究背景源于人类社会信息交流的普遍需求,随着科技的发展,传播手段和方式不断创新,传播学也逐渐成为一门受人关注的学科。

二、传播学的重要理论1.香农与韦弗的传播模型:该模型提出了信息传播的四个基本要素,即信息源、信息载体、信息接收者和信息反馈。

2.麦库姆斯和肖的议程设置理论:该理论认为媒体可以影响公众对议题的关注程度,进而影响公众的观点和行为。

3.哈钦斯和创新扩散理论:该理论描述了创新在社会中的传播过程,以及个体对创新的接受程度和速度。

4.符号互动论:该理论强调符号在人类社会交往中的重要作用,认为个体通过符号互动构建和传播意义。

三、传播学的应用领域1.媒体研究:分析不同类型的媒体及其对受众的影响。

2.公关传播:研究企业、政府等组织如何进行有效的公关活动。

3.广告传播:探讨广告创意、策略和效果。

4.网络传播:研究互联网环境下信息的传播规律和网络社交行为。

四、我国传播学的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传播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在学术研究、教育教学和实际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果,为我国新闻传播事业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五、未来传播学的前景与挑战1.技术创新:如5G、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为传播学带来新的研究对象和挑战。

2.媒体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将改变信息传播方式和格局。

3.社会责任:在信息过载和虚假信息盛行的背景下,传播学者需承担起社会责任,为公众提供真实、有价值的信息。

4.国际传播: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如何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传播效果成为传播学面临的重要课题。

六、总结与展望传播学作为一门跨学科领域,在不断变革的社会背景下,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新闻传播学教案模板范文

新闻传播学教案模板范文

新闻传播学教案模板范文一、课程名称。

新闻传播学概论。

二、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

三、教学对象。

[具体专业年级,例如:新闻学专业大一学生]四、教学目标。

#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 让学生了解新闻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学科体系。

2. 帮助学生掌握新闻传播的基本要素、流程和规律。

3. 培养学生分析新闻传播现象的能力,例如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新闻报道、解读传播渠道的特点等。

#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引导学生关注当下的新闻传播实践,学会从实际生活中发现和研究新闻传播学问题的方法。

#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激发学生对新闻传播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新闻传播事业的热爱。

2. 使学生认识到新闻传播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

五、教学重难点。

# (一)教学重点。

1. 新闻传播学的核心概念,如新闻价值、传播效果等。

2. 新闻传播的基本模式,例如拉斯韦尔的“5W”模式。

# (二)教学难点。

1. 如何让学生理解传播效果理论中的一些抽象概念,像“议程设置”理论在现实中的复杂表现。

2. 引导学生运用新闻传播学理论分析当前新媒体环境下复杂多变的新闻传播现象。

六、教学方法。

1. 讲授法:系统讲解新闻传播学的基础知识,确保学生对学科框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 案例分析法:选取丰富的新闻传播实例,如热点新闻事件、知名媒体报道等,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加深学生的理解。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一些有争议性的新闻传播话题,如新闻伦理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 多媒体演示法: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新闻传播的过程、经典案例等,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七、教学过程。

# (一)课程导入(5分钟)同学们,咱们先来看个超有趣的事儿啊。

最近有个新闻,说是一只猫咪因为长得太胖了,卡在了窗户缝里。

传播学讲稿第一章

传播学讲稿第一章

[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概括地了解传播的概念和内涵,了解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特点。

[教学重点]传播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任何一门科学都必须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传播学也是如此。

每一个初次听说或接触到传播学的人也必然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传播学是一门什么学问?它的研究对象和要考察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学习传播学有什么意义?怎样才能学好和用好传播学?本章所要解决的,正是这些问题。

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传播学是20世纪出现的一门新兴社会科学,传播学成为大学的正规课程也只有半个世纪的历史。

传播学又是一门边缘学科,它与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政治学、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诸多科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彼此互相影响,互相渗透。

正因为如此,到目前为止,传播学的对象问题既不像许多成熟的学科那样已有公认的定论,它的研究领域也并不十分明确。

相反,带着不同学术背景、抱有不同课题关心的学者从各自的角度探索传播问题,形成了传播学的分科领域——大众传播学、文化传播学、广告传播学等等,十分繁荣,而作为各分科之基础的传播学基本理论研究却显得非常薄弱。

然而,传播学毕竟已经从诸多社会科学中脱胎出来,成了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

随着传播技术革命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这门学科在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在这种情况下,加强传播学基本理论体系的建设尤其作为一个迫切任务摆在我们面前,而这一切,都必须从科学地界定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入手。

一、如何把握传播概念探讨传播学的对象之际,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是如何理解“传播”这个基本概念,因为正如不少学者指出的,传播学,顾名思义是研究传播的学问。

尽管我们不能停止在“顾名思义”的层次上,但探讨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却不能不从考察传播概念做起。

解决了这个问题,也就找到了界定传播学研究对象的一把钥匙。

许多理论用语都是由日常用语演变而来的,传播一词也是如此。

传播学课程教学大纲【范本模板】

传播学课程教学大纲【范本模板】

《传播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文化产业管理课程开出单位:文化传播学院课程的类型与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总学分:3总学时:54理论授课学时:48实验实训学时:6参考教材:[1]胡正荣.传播学总论(第二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版.[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版。

先修课程:无考核方式:考试。

平时成绩由出勤、作业1、作业2三部分组成,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二、课程简介本课程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专业基础课.主要讲授传播学的起源与发展、传播、传播类型、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众、传播效果等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媒介素养,了解和掌握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培养运用所学的理论分析人类社会中的各种常见的文化传播现象以及运用一般传播理论指导具体的文化传播实践的能力.三、教学内容第一章:传播学时数:31.本章教学目标:学生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应当了解传播的基本界定及其历史.2。

本章教学基本要求了解:什么是传播、传播的类型及分类标准。

理解:人类传播演进的过程及其规律。

掌握:传播的含义、类型;人类传播演进的进程及规律.3.本章教学重点:什么是传播、传播的类型、人类传播演进的六大进程、人类传播演进的规律。

4.本章教学难点:什么是传播、人类传播演进的规律。

5.本章实验(训)项目统计:无6.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节传播(一)传播的含义(二)传播的类型第二节人类传播的演进(一)人类传播演进的过程(二)人类传播演进的规律第二章:信息、符号与讯息学时数:31。

本章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传播的材料(即信息)及载体(即符号)。

2.本章教学基本要求了解:符号的类型。

掌握:信息的定义、特征及实质;符号的定义、特征及实质;3.本章教学重点:信息的定义;信息的特征与功能;符号的定义及其实质;符号的特征;符号的类型。

传播学得课程内容

传播学得课程内容

传播学得课程内容
传播学的课程内容涉及多个领域,主要内容包括:
1. 传播学基础:介绍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理论框架,让学生了解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2. 传播媒介:介绍各种传播媒介的特点、历史和发展趋势,包括报纸、杂志、电视、广播、互联网等。

3. 传播效果:研究传播媒介对受众的影响,包括认知、情感、态度和行为等方面,探讨媒介如何影响社会。

4. 传播伦理:介绍传播伦理的基本原则和规范,让学生了解媒体在传播信息时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

5. 广告学:研究广告的原理、策略、创意和技巧,以及广告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影响。

6. 公共关系:介绍公共关系的原理、策略和技巧,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媒体进行有效的公关活动。

7. 跨文化传播: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传播特点和规律,包括文化差异、语言障碍、文化冲突等方面。

8. 数字媒体:介绍数字媒体的特点、发展趋势和影响,包括社交媒体、移动互联网、虚拟现实等。

9. 新闻采访与写作:介绍新闻采访和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收集、整理和呈现新闻信息。

10. 影视传播:研究影视媒介的特点、发展历程和趋势,包括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等。

以上是传播学的一些主要课程内容,不同的学校和专业方向可能会有所不同。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相关的课程进行深入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讲人类传播史一、从语言到文字;二、印刷媒体;三、电子媒体;四、新媒体。

一、从语言到文字1、最早的人类传播:语言的出现(1)人类语言的出现时间,目前学界尚无定论,我们可以思考下:动物有没有语言?为什么它们的语言没有进化到人类的程度?(2)人类是如何创造语言的?汪汪理论(bow-wow theory):人类模仿动物界的声音,创造了自己的语言;呸呸理论(pooh-pooh theory):人类从高兴、生气等情绪发泄中,创造了语言;嘿呵理论(yo-heave-ho theory):人类在体力劳动时发出的有节奏的声音,创造了语言;(3)为什么人类选择了口语,而非其它符号作为主要传播符号?口语可以表达更复杂和更抽象的内容;口语的表达更易于传递真实情感,因为一切都写在脸上;口语是消耗人的能量最小的传播方式,而且还可以让手腾出来做其它事情!2、在语言和文字之间:史前洞穴的壁画(1)史前壁画的出现,是有据可考的人类传播起源。

上图为法国拉斯科岩洞漫画,创作时间大约在10000~15000年前;下图是拉斯科岩洞的内景。

(2)为什么将此视为人类传播的起源?只有人类会具象绘画的能力,绘画不是追求艺术装饰,而是想借此传达一些理念,比如宗教,比如现实需求;在岩画以前,也有口头传播,但没有任何可视的依据,从岩画之后,才有了有史可查的根据。

(3)从传播学的角度去思考:为什么画在洞穴深处的岩壁上?有洞穴顶部的天然保护,避免风吹日晒给壁画带来的伤害;洞穴是最早的人类居住处,也是公共空间,可以方便小规模的信息传播;寻求仪式感和安全感,像教堂或者教室一样——人类的“洞穴情结”;3、文字的出现(1)现存最早的人类文字是楔形文字,出现于公元前5000年左右的古代巴比伦文明。

为什么最早的文字会是这种形状?(2)为什么中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公元前3000年),而不能算是大汶口陶器上的符号(公元前5000年)?(2)文字出现的传播学意义顺应了人类的文明进程:很多抽象的事物没法用图像来表达,而且其书写简单化约,可以有规律地整齐组合;文字可以帮人类的大脑从记忆中解放出来,用来思考其它内容,而且文字的记载比人脑的记忆更加可靠,更加有利于人类智慧的收集与传播。

二、印刷媒体1、印刷术的前史印刷术起源于中国,它与印章和碑刻的发明是分不开的。

最早的印刷术是用于宗教传播,如东晋道教的符咒木印和汉代的熹平石经,却没有像它在欧洲那样起到启蒙大众,推翻封建文化的作用,为什么?2、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1)雕版印刷比起印章和碑刻来有哪些传播优势?容量大于印章和碑刻,有利于知识的完整集聚与传播;更加便于制作与携带,有利于印刷术的普及。

下图为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金刚经》(公元868年)。

(2)活字印刷比雕版印刷有哪些历史进步性:从技术层面看,活字印刷体现了中国人的创造性思维,让印刷变得更加便利。

从经济层面看,活字印刷降低了印刷的成本,有利于知识的普及与传播。

但是,与雕版印刷相比,活字印刷有哪些比不了的地方呢?与手抄本相比,印刷品又有哪些缺陷呢?3、古登堡所引发的风暴15世纪,欧洲的商人、工厂主、匠人等新兴都市阶级逐渐发展起来,他们迫切需要与贵族、教廷分享知识。

德国人古登堡在此时出现,他综合了当时能掌握的生产工具,开始自行印制书籍。

为什么把德国古登堡印刷《圣经》(1456)作为印刷时代到来的标志?4、印刷术的传播学意义从媒介技术层面看,印刷术使得信息第一次得以在无损耗的状态下进行存储、复制和扩散,更能克服时空的限制。

从社会影响层面看,印刷术将贵族和教会所垄断的读书权分享给了普通民众,直接推动了文艺复兴和现代科技的发展。

从传媒行业历史的层面看,印刷术催生了最早的大众媒介——报纸,也是其它平面媒体的孵化器,人类的传播行业从此诞生。

三、电子媒体四、新媒体(new media)(一)何谓“新”媒体?(二)网络媒体(三)移动媒体(四)新媒体的未来(一)何谓“新媒体”?新时间——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

新技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

新关系——从传者和受者层面看,新媒介就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媒介”。

(二)网络媒体1、网络媒体的概念网络媒体指的是以计算机互联网为主要媒介形态的媒体,它最早出现于1969年美国军方的ARPA网,初衷是为了避免核武器将美国的信息库摧毁,但后来逐渐转为科研和民用。

标志性的事件是1998年联合国新闻委员会把互联网正式列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出现的“第四媒体”。

它的物质载体是电脑与因特网,而运营平台则包括了各类网站:门户网站、购物网站、娱乐网站、社交网站等。

2、网络媒体的传播史意义“原则上,其它我们已经叙述过的媒介好像已经没有什么存在的必要了,因为所有的媒介都能够纳入以计算机传播为核心的架构之下。

”——麦奎尔麦奎尔为什么这么说?网络媒体相对于其它媒体而言的历史进步性在哪?从传播符号上看,计算机成功实现了将所有种类的信息数码化,从而在互联网上创造出了便于检索和形态多样的海量信息。

从传输方式上看,网络媒体比之前的任何媒体都要突显“互动性”,体现为对于用户选择权和表达权的尊重。

从传播功能上看,网络媒体比以前任何媒体都更加实现了人们所需要的社交功能和分享功能,因此也催生了所谓的社会化媒体(social media)和自媒体(we media)。

有人将互联网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门户—搜索—社交”,请看电影《社交网络》,思考社交网络为什么会流行?4、思考:网络媒体带来了哪些社会弊病?被不法份子利用,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网络让虚拟世界扁平化,任何人都可以从中找到各自群体,形成互不来往的“信息茧房”。

使人沉迷其中,隔断与现实社会的联系——“人类将死于他们喜爱的东西”;(三)移动媒体1、移动媒体也是人类传播史的一大发明,它是指人们可以在移动过程中不间断地接受和处理信息的媒介终端。

2、最早的移动媒体是收音机,但广播只能单向地接受信息,真正将移动媒体优势发挥出来的是手机。

思考:除了广播和手机,还有那些移动媒体?3、手机媒体的传播史意义作为大众媒介的手机,有哪些历史进步性?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的接受和发送信息;不受运动状态限制的接受和发送信息;凭借其便携性,成为现代人的生活必备品。

4、移动媒体带来了哪些社会问题?侵占人类的私有空间与时间,使人类被媒介所异化;有害信息的传播更加隐蔽和直接,干扰正常生活,诱发犯罪。

在集体性活动中较长时间玩手机会造成各自为营的氛围,隔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四)新媒体的未来1、新媒体的未来发展方向之一:媒介融合(1)1976年,尼葛洛庞帝最早提出了不同媒介之间融合的想法:“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上,可以用一种终端和网络来传输数字形态的信息,由此带来不同媒体之间的互换性和互联性。

”1983年,麻省理工的Ithiel Pool明确提出media convergence的概念,并指出“它是各种媒介呈现出一种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

媒介融合的实质是不同媒介之间边界的消除,亦即原来被某种媒介形态所垄断的传播符号及功能,现在通过其它形态的媒介也能够去实现。

你能想到哪些媒介融合的例子?(2)媒介融合的四个层面:技术层面:数字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进步,例如,新闻门户网站开始使用数字采编技术,既可以采集文字新闻,也可以采集视频新闻。

业务层面:不同形态媒介的市场互相开放,同一信息可以被加工成不同的媒介产品,以满足受众的不同需要。

例如,央视开办中国网络电视台,让网民不用开电视也能看到央视的节目。

企业层面:不同的传媒实体进行合作、收购、兼并或重组,以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例如,时代华纳与美国在线的合并,曾经就怀有这样的梦想,可惜并未成功。

行业层面:不同的行业彼此降低准入门槛,向对方开放,以引入良性的竞争,促成更好的融合。

例如,中国一直想推行的“三网融合”。

(3)媒介融合的终点——云媒体请大家大胆设想一下,媒介融合到最后,会出现什么情况?云媒体(cloud media)是对这个问题的一种可能性回答。

云媒体的概念源自“云计算”,指的是在网络构筑一个虚拟的媒介资源池,然后用户只需准备一个媒介终端,就可以与“云端”的资源互联,任意接受和反馈各种信息产品。

下面看一下麻省理工印度天才Prarnav Mistry对于未来媒介融合的设想:打通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隔阂。

第三讲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以“个体人的传播”作为研究对象一、人内传播(intra-personal communicaiton)1、什么是人内传播?为什么要研究它?人内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之所以要研究它,是因为(1)在人类传播活动中,它既是传播的起点,又是传播的终点;(2)除了传播学的意义,它能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并更好地与社会沟通。

2、人内传播的基础与过程:(1)人内传播是以人的感官与思维为基础:人类的眼、耳、鼻、口等器官能接受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信息,并通过神经传输到大脑进行处理,将处理好的信息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或者表达出来,这个过程就是人内传播,亦即信息的流通领域仅限于人体内的传播。

(2)但是,人内传播并不是一个封闭的过程,而是与外界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它是“人的社会化”的重要环节。

还记得《lie to me》中的莱特曼博士吗?他所做的工作,就是将人内传播的过程发掘出来。

3、人内传播的理论(1)“镜中我”理论(the looking-glass self)。

由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霍顿·库利在20世纪初期出版的《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和《社会组织》中提出。

“每个人都是另一个人的一面镜子,反映着另一个过路者。

”——库利库利认为:一个人的自我观念是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是其他人关于自己看法的反映。

人们总是在想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之中形成了自我的观念。

他还列出了“镜中我”的三个阶段:一:设想自己在他人面前的行为方式;二:做出行为后,设想他人对自己行为评价;三:根据自己对他人评价的想象来评价自己行为。

但是,库利的理论有一个缺陷:镜子前面的“我”到哪去了?(2)自我、主我和客我在人内传播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对主我和客我的认识,来确立自我。

米德在《心灵、自我与社会》中,提出了自我(myself)、主我(I)和客我(me)的观点:米德的主要观点“主我”是作为意愿与行为的主体,“客我”是作为他人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的客体。

“自我”是在“主我”和“客我”的互动中形成的,同时又是这种互动关系的体现。

“客我”可以改变“主我”,“主我”也可以改变“客我”,二者之间的互动不断形成新的自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