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近代学制发展嬗变及启示

我国近代学制发展嬗变及启示
我国近代学制发展嬗变及启示

第20卷 第4期 邢 台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Vol.20 No.4 2003年8月 Journal of Xingta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Aug. 2003

———————————————— 收稿日期:2003—05—21

作者简介:曲铁华(1962—),女,辽宁铁岭市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教育学博士。 我国近代学制发展嬗变及启示

曲铁华 , 梁清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摘 要:近代学制的形成是我国教育向近代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不仅反映了近代教育发展的轨迹,同时也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现代学制的形成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回顾壬寅·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和壬戌学制的发展历程,对各部学制的评价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和看法,并在此基础上得出几点启示:学制的改革要处理好相对稳定与适时变革、学习借鉴与参酌变通的关系;学制的制定要多方参与、力求民主,并根据各部学制的优长提出了未来学制的理想模式。 关键词:近代学制;发展嬗变;启示

中图分类号:G5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129(2003)04—0010—05

我国近代学制始于清末。从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法令形式公布并在全国推行的学制算起,学制的发展整整经历了一个世纪。学制的变迁又是教育发展嬗变的一个系统而突出的体现。因此,考察学制的变迁,不仅能够看到教育发展的轨迹,而且可以看到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思想潮流在教育中的折射,我们能够从中得出一些值得深思的启示,为当代的学制及教育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中国近代学制发展嬗变述略

中国近代学制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经历了壬寅·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和壬戌学制的发展历程。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的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一)壬寅·癸卯学制

清朝末期,封建帝国的国势日趋衰微,尤其是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这使清政府朝野上下开始醒悟,更迫使中国的知识分子对战败的原因进行冥思苦想。思索的结果是,甲午战争中日本的武器并未比中国高明多少,更深层的原因不在于“器”,而在于“人”。在这样的情况下,变革教育作为造就新人的手段而被提到了重要位置,并最终在先进人士的倡导和推动下提上了议事日程。这是清末教育改革和近代学制产生的社会大背景。

从教育自身发展的状况来看,在中国封建社会走向穷途末路的清末,在统治者专制和排外的文教政策下,官学沦为了科举制度的附庸,教学内容空疏无用,学风陈腐,积弊丛生,事实上官学已经“名存实亡”;同时,书院或讲求理学,或学习制艺,或博习经史词章,而且考虑到学生出路的问题,书院对科举的态度也洒脱不起来,渐渐也成了科举的附庸;私学的状况又是专制、呆板,教学条件恶劣,发展举步维艰。教育衰废的现实情况,引起爱国先进人士的担忧,废八股、变科举的呼声日益高涨,秉承地主阶级改革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洋务派将这种教育改革推向了一个高潮,创办了各种新式学堂,这些学堂的兴办在客观上呼唤近代学制的

诞生。 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经过张百熙、吴汝伦等人的努力,1902年8月15日,我国教育史上第一部学制—壬寅学制终于成型出台了。这是我国第一个由政府以法令形式公布的学制系统。虽然这个学制带有明显的封建性,存在着很多不足

之处,如轻视女子教育和受科举制的影响和制约比较严重等,但它比较注重国民基本素质的提升。此外,该学制还比较重视实业教育和师范教育,这无疑是教育在浓重封建气氛中的一大进步,也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

尽管壬寅学制尚不完善,也有许多明显的缺点,而且没有得到真正的贯彻实行,但它毕竟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学制体系,是近代学制的肇始,是中国新学制的开端,不仅对中国学制的建设影响巨大,而且对近代中国的教育发展也意义深远。壬寅学制颁布后不久,张之洞便根据自己基于对西方学制的认识提出了更为系统的学制设想,对壬寅学制进行了增删修改,形成了癸卯学制。

癸卯学制与壬寅学制一样,也是参照日本学制制定的。由于癸卯学制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制定者在既想学习资本主义又不愿放弃封建统治的矛盾心态下设计的,所以它具有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属性。这一点仅仅从课程设置上就可见一斑:读经科的设置显然是为了维护封建道统,而外国语以及博物、物理化学等科的设置又明显体现了向资本主义学习的愿望;同时,对各级学堂毕业生给予科名出身奖励无疑是封建主义的印记,而注重教育与社会生产、

国计民生的联系又当然是学习资本主义的结果。

癸卯学制虽然也未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但毕竟比壬寅学制有了很大改进,它奠定了近代教育发展的方向,推动了新教育的发展,通过新学堂的发展为培养近代中国的新型人

才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在“中体西用”思想的支配下,通过对课程设置和教育内容变革在制度上的保障,促进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政治思想学说在中国的传播。此外,关于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等,也是教育实践中的先进之

处在学制中的显现。总之,癸卯学制的实施“完成了中国教

育由古典向近代化的转轨,极大地促进了新式学堂的发展,最终使中国教育步入近代化的道路。”

(二)壬子癸丑学制

继壬寅·癸卯学制之后,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的转变。资产阶级建立政权后,即着手以资产阶级的思想来全面改造中国社会,对教育进行的改革实质就是要打破封建旧教育,建立资产阶级新教育,以使资产阶级的新教育精神得以贯彻和体现。为此,教育部于1912年7月举行了全国临时教育会议,其核心议题之一就是制定新学制。经这次会议讨论,形成了壬子学制(也称民国学制),于该年9月3日公布。此后不久,教育部又陆续公布了各种学校令,它们与壬子学制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被称为壬子癸丑学制。

与壬寅·癸卯学制相比,壬子癸丑学制“缩短了修业年限”,“给了女子更多受教育的机会”,同时也使“以教授农工商等实用知识技能为目的的实业教育得到了加强”。由于这个学制产生于戎马倥偬之中,因过于关注用民主共和精神来取代原有学制中的封建主义因素,而在形式上存在种种不足。如中学修业年限偏短,整个学制缺乏弹性等,但它毕竟是一个对传统的封建教育进行根本性改革的学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学制,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新学制,在中国教育的近代化过程中,起到了除旧布新、继往开来的历史作用。

(三)壬戌学制(新学制)

壬子癸丑学制,是一个学习外国经验而制定的学制,尽管它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是一个进步的学制,但是正如当时许多教育界人士所批评的那样,它也存在着明显的缺点,在当时复杂的环境中逐渐暴露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有的文章批评它“不管社会需要,不管地方情形,不管学生个性。”许多报刊都载文批评学制是“整齐、划一、单调、生硬”。学制在中学教育方面所表现的弊端尤为突出,如“中学修业年限过短,太偏重于普通教育”,致使中学生毕业后,“升学困难,就业也不易”。壬子癸丑学制实行以后,各地根据这些问题相继做出了反应,纷纷向全国教育会联合会提出自己对学制改革的设想。同时,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资产阶级教育救国论和实用主义教育思潮、职业教育思潮强烈冲击着中国思想界和教育界,一场新的教育改革已经呼之欲出,尤其是要求改革学制的呼声越来越高,教育必须改革已成为大势所趋。在这样的背景下,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和研究,在各地普遍改革试验的基础上,经全国教育联合会八届年会讨论研究,教育部于1922年专门召开了学制会议,重新制定学制,并于同年颁布了《学校系统改革案》,施行全国,称为壬戌学制,也称新学制。

新学制与壬子癸丑学制相比较,有以下几个特点:(1)小学由旧制的七年改为新制的六年,比原来减少一年;(2)小学年限缩短,中学年限延长,由旧制的四年延长到六年,由原来四年一贯制改为三三两级制,初中高中各三级,初中可以单设;(3)中学培养目标,由原来旧制的单一预备升学改为升学预备与职业预备兼顾;(4)旧制的单一的普通中学,改为初中为普通中学,高中为分科中学,或称之为综合中学;(5)旧制的学年制,改为学分制,高中实行选科制;(6)可根据各地具体情况,灵活采取措施,旧制中的整齐划一的弊端得以克服。

新学制的意义就在于:它缩短了小学修业年限,这有利于提高小学入学率和升入初中的升学率;它延长了中学修业年限,这有利于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向更高阶段的学习迈进做好准备;在高中开设职业科,既适应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对技术人才的需要,又解决了一些学生毕业的后顾之忧。分科制和选科制的实行有利于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中学四年一贯制改为三三两级制,改变了过去学校衔接不合理的现象,“劳民伤财、耗时误人”的弊病得以纠正。所有这一切都说明“新学制”制定的目的就是克服旧制中“不管社会需要,不管地方情形,不管学生个性”的弊端,它有着鲜明的针对性,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次进步。

总之,壬戌学制是我国近代教育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因为有了前两部学制作为基础,而且该学制的制定酝酿比较充分,根据各地在实践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论证和斟酌,所以新学制比以往的学制都更加完善与合理,突出地表现为它的弹性和灵活性以及“谋个性之发展”思想的提出,这在中国学制发展史上是一个开创性的举措。如果说壬寅学制是中国近代学制的肇始,癸卯学制完成了中国教育由古典向现代的转变,壬子癸丑学制对传统封建教育进行了除旧布新的根本性改革,那么壬戌学制则框定了我国现代学制的蓝本。因为它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部学制。虽然此后对它进行了整理、修改和增删,但它以后的学制基本上承袭了它的思想,保持了它的体系和特色。

综观我国学制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到,学制的变革决不是空穴来风,也不单纯是某个人或少数几个人主观愿望的产物,学制改革的致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每一次学制改革都有其自身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深层的动力源。它既受社会经济状况的制约,又受政治制度和政治环境的左右,同时,社会文化、教育思潮、民族心理以及改革者的思想体系等,都对它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反过来,学制的改革又通过改变未来人才的规格和素质对社会分层、民族素质以及社会思想等方方面面产生或大或小、或长期或短期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深入研究近代学制的改革,认真总结,对其经验教训进行反思,以史为鉴,对于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和学制改革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二、中国近代学制改革的启示

20世纪初的30年时间里,我国的学制经历了频繁的变革,从总体上看,学制的发展是不断进步的。三次学制改革

的指导思想经历了从“中体西用”到“民主共和”再到“民主科学”的转变过程。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对封建性的批判和摈弃越来越彻底,而学制的民主性与科学性则体现得越来越突出。从学制的演变历程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一)学制既要保持相对稳定又要适时变革

学制是一个国家的学校系统,它规定的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和学习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衔接关系。它在客观上是对一个人整个一生的正规教育做出了整体的规划和设计。不同的学制培养出来的人才总体在素质、水平结构和专业构成上是不一样的;而且,学制的不同指导思想规定了其培养人才的性质——壬寅、癸卯学制的目的在于培养既能维护封建道统又具有资本主义先进知识和技能的人,壬子癸丑学制想要培养资产阶级的传人,而壬戌学制实质上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鉴于教育自身周期长的特征和学制对人才规格的规定性,学制一般应该是相对稳定的。学制属于教育制度范畴,对教育实践有着现实的规定性。只有稳定的学制,才能保证受教育者所受教育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如果学制改变,那么受教育者必定受到制度转换的影响,或造成知识的重复学习,或造成知识的断条,或者前后所学内容在思想上产生抵触甚至矛盾,这些都使受教育者知识或思想上产生一定程度的混乱。尤其是在比较强调集中统一的国家,学制的变革将可能影响整整一代人。换句话说,新制与旧制转轨的过程中,必定有一些关系在短期内无法理顺,其直接的后果就是破坏受教育者所受教育的完整性、连贯性和统一性。在学制频繁变革的时期,我国思想界出现了一大批知识新旧杂糅、思想充满矛盾的人物,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新旧教育交替造成的矛盾在个体身上的体现。

学制必须适应一定的社会状况和教育的现实要求。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政治经济有了重大的变革、新思潮风起云涌,而旧的教育与之不相适应、在制度上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束缚甚至是桎梏时,学制的改革就成为一种客观必然。中国近代三部学制的产生背景尽管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它们都是社会变革、政治经济发展和一定社会思潮下的产物。壬寅·癸卯学制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产物,受洋务思想的影响,体现了“中体西用”的思想基调;壬子癸丑学制是资产阶级政权建立的产物,受民主共和思想的影响,是执掌政权后的资产阶级教育主张的体现;而壬戌学制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教育救国思潮、职业教育思潮和实用主义教育思潮等的影响下形成的。由此可见,当社会变革对教育提出新的要求时,必然产生学制的变革。从教育的基本规律来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学制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二)学制改革既要学习借鉴又要参酌变通

毋庸讳言,近代中国三部学制中都可以看到明显的学习外国的痕迹——壬寅·癸卯学制和壬子癸丑学制主要是吸收了日本学制的优点,壬戌学制则借鉴了美国学制的长处。

虽然我国近代的学制都吸收和借鉴了外国的经验和做法,但并非简单的抄袭;壬寅学制中也确有不切中国实际的地方,但是我们无法对其求全责备。在当时封建积习浓重、社会积弊丛生的条件下,想要一蹴而就地建立起完全适合中国实际的学制是不太现实的。事实上,虽然囿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壬寅·癸卯学制和壬子癸丑学制在实践中暴露出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如果据此下结论说这两部学制完全是“抄袭”来的,就犯了根据结果判断动机的错误。公正地看,这两部学制的制定在学习和借鉴的同时,是考虑了中国实际的。癸卯学制体现了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这本身就证明了它不是简单抄袭的结果,至于后来的壬戌学制,在结合本国实际这方面,比前两部学制又有了进步,诚如有的学者所言“已开始自觉地将借鉴和学习建立在对中国教育实际的认识和研究基础之上”。

以上事实为我们当前的学制建设乃至整个教育改革都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启示,即在处理外国先进经验和本国实际情况的关系时,既要积极地学习借鉴,又要理智地参酌变通,充分考虑本国的具体国情,把一切有利于我们的先进经验和有效做法,都经过甄别精选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中国的国情复杂,各地发展极不平衡,所以无论是学制改革还是教育的整体改革亦或是其他领域的改革,处理好学习借鉴与参酌变通的关系,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学制的制定要多方参与力求民主

回顾我国近代学制发展嬗变的历程,可以看到,学制的制定过程与其所体现的思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制定的过程中,参与制定的范围越广泛,制定过程越民主,学制的合理性、适用性和科学程度越高,其生命力也越强。

壬寅学制由张百熙拟订,虽有早期访日学者及官员的思想主张作为基础,尤其受吴汝伦的影响比较大,但这部学制更多地体现了张百熙个人的思想和教育主张,因为缺少广泛的论证和多方参与决策,所以其中有些显见的不足之处(如年限太长等)都没有得到纠正;癸卯学制由张百熙、张之洞和荣庆共同拟订,并受到罗振玉的很大影响,这部学制的决策范围虽比以前扩大了,但仍然是极少数人的行为结果;到了壬子癸丑学制时,全国临时教育会议集体负责讨论制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制度决策的民主;直到壬戌学制时,学制的制定过程才在全国范围内征求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各地在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得以上传到学制制定的决策者群体,同时,决策者群体根据各地的提案进行认真的讨论,反复审查和修改,最终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壬戌学制。

从几部学制的发展嬗变历程来看,随着参与制定学制的范围不断扩大,几部学制越来越趋近于科学、完善和民主。到了壬戌学制时,在其制定标准中就明确提出了“谋个性发展”和“多留给地方伸缩余地”的主张。近代学制的进步当然不只是制定过程中民主参与程度决定的,但是无法否认,

学制的制定过程中是否注重多方参与,是否实现民主决策,对它的科学性以及在实践中的生命力是有影响的。

中国不仅疆土广袤,不平衡性是中国的一大特点。因此,要制定一个通行全国的学制,并且想保证它的科学性和适用性,不仅要倾听各地的声音,以了解教育实践领域不同的状况,还要征得理论工作者、实践工作者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多方参与,充分发挥民主精神,群策群力,这样才能保证决策的科学性。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在操作层面必须强调实验。在这一点上,壬戌学制给了我们可贵的启示。壬戌学制本身即产生于教育实践的需要,其中关于中学教育改革、师范教育改革和教材教法改革的措施,很多都是各地根据自己的新设想先付诸实施而后向全国教育联合会提出改革意见,这实际上就是教育实验的做法。因此有学者在谈及壬戌学制的制定时给予了这部学制高度的评价,认为它是“注重多方参与,广泛征求意见,充分酝酿讨论,强调实验的态度”。也正因为如此,壬戌学制更多地照顾到了各地的实际情况,较多地反映了教育自身的特点,这是这部学制在实践中体现出较强生命力的一个原因。

在当前教育改革空前活跃的形势下,这一点启示对于我们尤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教育和制度自身的特点规定了学制的改革不能盲动和试误,然而随着时代发展对教育不断提出的新要求,学制中不合理、不科学和不够先进的方面又必须改革,那么如何协调这对矛盾呢?当然不是像“搞运动”一样,实践证明,教育是经不起“运动”的。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实验,来小心求证,科学决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改革有力、有理、有利而且有效。

(四)理想学制模型的建构

从中国近代学制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到,学制模式从根本上说是决定于社会发展状况的。清末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的资本主义工商业也逐渐得到发展,这在客观上呼唤职业教育为其培养一定数量和水平的职业技术人才,壬寅·癸卯学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因而对职业教育给予了应有的重视和关注。此后的壬子癸丑学制在它的基础上形成,对于职业教育改动不大,这两部学制具有双轨制的特征;到了壬戌学制时,随着新文化运动“民主”口号的提出,民主观念在中国社会开始逐渐深入人心,而原来的双轨特征的学制与民主精神是相悖的。为了贯彻教育民主和实现教育机会的相对平等,新学制开始向单轨转向了。

事实上,双轨的学制和单轨的学制从不同的价值角度看,各有其自身的优长,也各有其与生俱来的先天不足。具有双轨特征的壬寅·癸卯学制和壬子癸丑学制,虽然有利于培养各级各类职业技术人才,但是却不利于教育的普及和实现教育机会均等;而具有单轨特征的壬戌学制,虽然利于教育普及和教育民主、教育机会均等的实现,但是又不利于各级各类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当代随着终身教育思想的兴起,各国都在试图寻求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的最佳结合或协调方式。我们也必须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谋求建立未来理想的学制模型。根据对我国近代几部学制的分析和考察,笔者认为我们应该构建起一种能够集单轨和双轨学制优长于一身、并能体现终身教育思想的新型学制。如右图所示:在这个学制体系中,

义务教育不分轨,义务教

育结束后,受教育者可以

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

择继续接受普通教育或

是职业教育(这里的职业

是大职业概念);这与前

苏联分枝型学制的思想

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

笔者认为在两个分支之

间以及每个分枝与社会

之间,均应有双向流动的

通道,这样不仅实现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之间的沟通,而且使教育与社会之间打破了原来的封闭,而实现了动态的开放,换句话说,就是学制实现了更大的弹性和灵活性。这就使受教育者个体在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之间、在教育系统和社会之间有了更多流动的自由,也就是说,教育机会增加了,实现终身教育的途径也拓宽了。当前学制中的某些做法已经向这样一个学制模型迈出了第一步。如:允许中等师范毕业生参加统一高考、打破高考考生的年龄限制等等,实质上都是在教育与社会之间打开了通道。随着人们教育需求的增加,弹性和开放性必然成为现代学制的两个价值取向。

总之,回顾我国近代学制的发展嬗变历程,我们会得出一些新的认识;深入挖掘各部学制的内涵,我们会得到很多重要而有价值的启示。在教育史学科相对遭受冷落的今天,努力挖掘教育历史中丰富的宝贵遗产,以为今天的教育改革提供警示和借鉴,做到古为今用,是每个教育史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李国钧,王炳照. 中国教育制度通史(第六卷)[M]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292.

[2]朱叔源. 改良现行学制之意见[J].中华教育界,第10卷(3).

[3]曲铁华. 1922年中学课程改革及其反思[A].中国课程变革研究[C].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287—288.

[4]李国钧,王炳照. 中国教育制度通史(第七卷).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65.

[5]周谷平.我国近代学制改革的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 1997(2).

(下转63页)

B C

A:义务教育

B:普通教育

C:职业教育

率、大密度、持续不断地出现在新闻媒体上,在提醒和教育消费者自我保护的同时,极大地赢得了人们的好评。

5.事件营销特别适合在产品品牌知名度不高的情况下运用

事件营销所利用的事件,往往是机会与威胁并存的,利用得好,则“趁势而上”;利用不好,对企业造成的影响也同样严重。因此,企业在进行事件营销之前一定要多分析风险,多分析利弊。

一般而言,产品品牌知名度不高时事件营销利大于弊,可以适当运用;而本来已经有很高的知名度的企业,公众关注对他们而言就不太重要,就应该重点分析现在的环境是否有利于令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如宝洁公司在整个事件过程中就保持了沉默。

综上所述,事件营销是一种有效的营销手段与方式,同时,它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具体运用过程中要遵循其内在规律,具体分析,合理运用,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佳的营销成果。

参考文献:

[1]金木土.非常营销搏击“非典”[OL]. 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

[2]翁向东,夏雨平. 向“黑桶”宣战——乐百氏桶装水事件营销经典案例[N]. 21世纪人才报,2002-12-25.

[3]严庆安.营销:为肺炎而疯狂——广州非典型肺炎事件备忘录[J]. 成功营销,2003,(4):10—14.

Retrospect and Reflection on Event Marketing of Enterprises

during the Special Period of SARS

LIU Qinghua, DUN Shulan

(Xingta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Xingtai,Hebei,054035)

Abstract: This article reviews different Event Marketing strategies and effects some enterprise in Guangzhou adopted to counteract the sudden attack of SARS. The author reflects on the principle of Event Marketing which is a little investment and tremendous profit marketing strategy and come up with constructive implications.

Key words: “SARS”;Event marketing; Retrospect; Reflection

(责任编辑 李文藻)

(上接13页)

The Change and Inspirations of Schooling System in Modern China

QU Tiehua , LIANG Qing

(Educational and Scientific School, North easter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24)

Abstract: The formation of the schooling system in modern China marks a shift of Chinese education from the old times to modern times, which reflects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education and exerts a deep influence on Chinese education and schooling system as well. The article examines the history of several schooling system emerging in modern China and provide some new insights into them, producing some inspirations based on this examination. The change of schooling system must deal with the relation between stabilization and due reform, learning and borrowing. The making of the schooling system should be joined by multiple sides and carried on with democracy. And an ideal model should be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merits of other schooling systems.

Key words: Modern schooling system;Change and development;Inspirations

(责任编辑 黄立志)

4个中国近代学制

壬寅学制中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我国近代教育史上最早制定的系统的学校制度,是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的《钦定学堂章程》,1902年为壬寅年,故这个学制亦称“壬寅学制”。 “壬寅学制”以日本的学制为蓝本,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虽然正式公布,但并未实行。 癸卯学制中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清政府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1904年1月颁布执行,又称“癸卯学制”。 该学制分为三段五级:第一段初等教育,分初等小学堂(5年)和高等小学堂(4年)两级;第二段中等教育,中学堂5年;第三段高等教育,分为高等学堂(大学预科3年)和大学堂(3~4年)。7岁入学,到28岁毕业,年限很长。 “癸卯学制”主要承袭了日本的学制,是我国第一个实行的现代学制(实行新学制的开端)。该学制明文规定教育目的是“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明显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另外,还规定不许男女同校,轻视女子教育,体现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特点。 壬子-癸丑学制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对旧学制进行修订,颁布了“壬子-癸丑学制”。 该学制明显反映了资产阶级在学制方面的要求,明令废除在受教育权方面的性别和职业限制,在法律上体现了教育机会均等。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充实了自然科学的内容,将学堂改为学校。该学制还缩短了3年普通教育。 壬戌学制中国近代使用时间最长的学制 1922年,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留美派主持的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学制为蓝本,颁布了“壬戌学制”。由于是采用美国式的六三三分段法,即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因此又称“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 “壬戌学制”明确以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作为划分学校教育阶段的依据,这在我国现代学制史上是第一次。此后,国民党政府于1928年就学制作了些修改,但基本上继承了“壬戌学制”,并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

化学发展史(英文)

化学发展史 Ever since human beings, the chemical will be formed a deep bond with humans. Fire by rubbing sticks, cook food with fire, firing pottery, smelting bronze and iron, are chemical technology. It is these applications, greatly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productive forces at that time become a symbol of human progress. Today, the chemical as a basis for discipline, in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all aspects of social life, are playing an increasing role. From ancient times, along with the progress of human society, chemical, historical development experience of what times? Period of ancient chemical processes. At this time the human pottery, metallurgy, brewing, dyeing and other processes, mainly in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under the direct inspiration came after the number of years to explore, chemical knowledge has not been formed. This is a chemistry infancy. Period of alchemy and pharmaceutical chemistry. From 1500 BC to AD 1650, alchemy warlock and alchemist who, in the Palace, in the churches, in their own home, in the deep forests of the smoky, in order to obtain immortality of the panacea, in order to obtain glory wealth of gold, started the first chemistry experiment. Records, summing up alchemy books, in China, Arabia, Egypt, Greece has a lot. Have accumulated a lot of material during this period between the chemical change, chemical preparations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a rich material. This is the chemical in the history of the strains of our

我国近现代学制的发展

我国近现代学制的发展 学制是指各级各类学校的体系。因此,学制的产生是伴随着学校的产生而产生的。毋庸赘言,没有学校就不可能有学制的产生。那么有了学校是不是就一定会有学制的产生呢?事实上未必然。一个完整的学制的产生要有以下三个条件:其一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刺激了社会上对教育所培养人才的需求,从而使得学校的发展呈现潜在的势头。其二是国家教育权的出现。国家必须掌握对教育的控制权与管理权,这样才有可能从宏观的角度对教育以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其三,学校的发展必须有一定的规模。这样才会出现一定交叉、衔接与比例的问题。才会使得学校在类型与级别上做以区分。因此,在我国古代社会的初期,虽然有学校的产生,但是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还没有构成学制系统。或者说还没有形成现代意义上的学制系统。 据史料记载,我国最早的学校产生于夏朝,不过那时的学校与现代意义上不同,是养老、习武兼教育的场所。“夏后氏之学在上痒”“序,夏后氏之序也”“夏曰校”孟子解释到:“痒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到了西周时期初步具有了学制系统,分为国学与乡学两大系统。国学为中央官学,乡学为地方官学。我国古代(从西周到清末)基本上一直沿用此学制。到了清朝同治元年,京师同文馆的建立标志着我国近代教育的开始,于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近代学制开始产生。 (一)近代学制 1、壬寅学制、癸卯学制(1902年学制和1904年学制) 壬寅学制是清政府的管学大臣张百熙于1902年主持拟定的,名曰《钦定学堂章程》。因是年为旧历壬寅年,故称,亦称1902年学制。这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最早由国家正式颁布的学校系统,但由于种种原因未付诸实施。 癸卯学制是由张百熙、荣禄、张之洞三人于1904年主持拟定的名曰《奏定学堂章程》,因是年为旧历癸卯年,故称。亦称为1904年学制。它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并在全国实行的学校系统,这个学制将学校教

化学的历史发展史论文

化学发展史论文 摘要:化学的历史渊源,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都 离不开化学,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物理学的革命,给化学带来了新时期的曙光,使化学的研究深入到探索原子、分子、晶体部结构的新阶段。在现代社会,化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化学理论和分析方法也日益完善,随着一些新概念的出现,化学出现了多个分支,形成了不同的分析领域。 关键词:化学家化学史发展时期 History of chemistry, whether past, present or future,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Inseparable from chemistry, chemical and human lives. Revolutionary physics, chemistry brought the dawn of the new era to make in-depth study of chemistry to explore new phase atoms, molecules, the crystal structure. In modern societ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emistry and other subjects more closely, chemical theory and analysis methods are increasingly sophisticated, with the emergence of some new concepts, chemistry appeared multiple branches, forming a different analysis.

教育制度试题及答案

第六章教育制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0-15个/ 1.【2017年上半年中学真题】 世界各国的学制存在着差别,但在入学年龄、中小学分段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这说明学制的建立要依据(C)。 A.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发展水平; C.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D.民族和文化传统 2.【2016年上半年中小学试题】英国政府1870年颁布的《初等教育法》中,一方面保持原有的转为资产阶级子女服务的学校系统,另一方面为劳动人民的子女设立国民小学、职业学校。这种学制属于(A)。 A.双轨制学制; B.单轨学制 C.中间型学制; D.分支型学制 3.【2016年下半年中学真题】在我国近现代学制改革中,明确规定将学堂改为学校,实行男女教育平等,允许初等小学男女同校的学制是(C)。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4.【2016年下半年中学真题】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要求义务教育课程实行( A )。 A.六三分段设置; B.五四分段设置 C.九年整体设置; D.多种形式设置并存 5.【2015年下半年中学真题】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指导下,我国从清末开始试图建立现代学制。在颁布的诸多学制中,第一次正式实施的是(B)。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6.【2014年上半年中学真题】在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变革历程中,义务教育制度产生于(D)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德国1763年做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规定,是世界上最早普及义务教育的国

家。) 7.【2013年上半年中学真题】通常把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称为(B )。 A.国民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管理体制; D.学校结构制度 8.【2012年下半年中学真题】当前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学制年限划分采用的是(A)。 A.”六三制“; B.”五四制“; C.九年一贯制; D.多种形式并存 9.把女子教育列入学制,并取消了读经课和忠君尊孔的内容的学制是(B)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10.义务教育的特征包括(C ) 强制性普及性免费性④地方性 A.④ B. ④ C. D.④ 11.发展教育事业的“三个结合”、“六个并举”是在(B)中提出的 年《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 年《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年3月18日颁布的(B)以法律形式规定了我国的教育基本制度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D.《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二、辨析题4-6个/ 1.义务教育与普及教育是一个等同的概念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义务教育与普及教育不是一个等同的概念。国家对学龄儿童和少年不分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性别和能力,普遍实施的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称为普及教育;当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普及教育的义务形式时,便称为义务教育。 2.(2014)目前,我国普通高中不属于基础教育。

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

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 一、旧中国的学制 1.1902年颁布的“壬寅学制” 是我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但未实行。 2.1903年颁布的“癸卯学制” 是我国第一个实行的现代学制,该学制明文规定教育目的是“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 3.1912年颁布的“壬子癸丑学制” 该学制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充实自然科学的内容,将学堂改为学校。 4.1922年颁布的“壬戌学制” 又称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 二、新中国的学制沿革 1.1951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学制 新学制的主要特点: a.体现民族平等、男女平等的原则。 b.体现学校面向工农的原则。 c.体现了教育为生产建设服务的原则。

d.体现了重视在职干部再教育的原则。 e.体现了方针、任务的统一性与方法方式的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2.1958年的学制改革 1958年9月,我国颁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学制改革的“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和“三个结合”、“六个并举”的具体办学原则。 “三个结合”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普及和提高相结合;全面规划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六个并举”是:国家办学与厂矿企业、农业合作社办学并举;普及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并举;成人教育与儿童教育并举;全日制学校与半工半读、业余学校并举;学校教育与自学(包括函授学校、广播学校)并举;免费教育与收费教育并举。 3.1985年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a.教育体制改革的目的 这次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b.实行九年义务教育

所谓义务教育是指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具有明显的强制性。 c.中等教育改革 d.高等教育改革 e.加强领导,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 4.《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关于教育制度的内容 a.确立了20世纪末教育发展的总目标 b.调整职业教育结构 c.改革办学体制 d.改革高校招生及毕业生分配制 度 e.改革和完善教育投资体制 5.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a.努力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为2010年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打好基础; b.深化农村教育改革,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推进“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 c.落实“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大投入,完善保障机制。

配位化学的早期历史

第一章配位化学的早期历史及 Werner配位理论 第一节早期研究及链式理论 一、早期研究 1、配合物的发现 最早有记录的配合物:1704年,德国Diesbach得到的普鲁士蓝KCN.Fe(CN)2.Fe(CN)3。 真正标志研究开始:1793年Tassaert 发现CoCl3.6NH3

无法解释CoCl3和NH3为何要结合成新化合物。 2、配合物性质研究 Cl-沉淀实验(用AgNO3) Ag+ + Cl?= AgCl↓ 配合物 CoCl3.6NH3 +AgNO3 3AgCl ↓ CoCl3.5NH3 +AgNO3 2AgCl ↓

CoCl3.4NH3 +AgNO3 AgCl ↓ IrCl3.3NH3 +AgNO3╳ 二.链式理论(Chain theory) 1869年瑞典Lund大学Blomstrand及Jorgensen提出链式理论。

当时认为元素只有一种类型的价——氧化态,N为5价,Co为3价,Cl为1价。 前提:(1) 与Co相连的Cl不易解离 (2) 与NH3相连的Cl可解离

Co NH3 NH3 NH3 NH3 NH3 NH3 Cl Cl Cl CoCl36NH3 CoCl35NH3 CoCl34NH3 IrCl33NH3Co Cl NH3 NH3 NH3 NH3 NH3 Cl Cl Co Cl NH3 NH3 NH3 NH3Cl Cl Ir Cl NH3 NH3 NH3Cl Cl

Co NH 3NH 3 NH 3NH 3NH 3 NH 3 Cl Cl Cl 更合理的结构? . Co NH 3NH 3 NH 3NH 3 NH 3 Cl Cl Cl

化学发展史简介

化学发展史简介 概述化学发展史的五个时期 自从有了人类,化学便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钻木取火,用火烧煮食物,烧制陶器,冶炼青铜器和铁器,都是化学技术的应用。正是这些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成为人类进步的标志。今天,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正起看越来越大的作用。化学史大致分为: 远古的工艺化学时期。这时人类的制陶、冶金、酿酒、染色等工艺主要是在实践经验的直接启发下经过多少万年摸索而来的,化学知识还没有形成。这是化学的萌芽时期。 炼丹术和医药化学时期。从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1650年,炼丹术士和炼金木士们,在皇宫、在教堂、在自己的家里、在深山老林的烟熏火燎中,为求得长生不老的仙丹,为求得荣华富责的黄金,开始了最早的化学实验。记载、总结炼丹术的书藉,在中国、阿拉伯、埃及、希腊都有不少。这一时期积累了许多物质间的化学变化,为化学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丰富的素材。这是化学史上令我们惊叹的雄浑的一幕。后来,炼丹术、炼金术几经盛衰,使人们更多地看到了它荒唐的一面。化学方法转而在医药和冶金方面得到了正当发挥。在欧洲文艺

复兴时期,出版了一些有关化学的书耕,第一次有了“化学”这个名词。英语的起源于,即炼金术。至今还保留昔两个相关的含义:化学家和药剂师。这些可以说是化学脱胎于炼金术和制药业的文化遗迹了。 燃素化学时期。从1650年到1775年,随着冶金工业和实验室经验的积累,人们总结感性知识,认为可燃物能够燃烧是因为它含有燃素,燃烧的过程是可燃物中燃素放出的过程,可燃物放出燃素后成为灰烬。 定量化学时期,即近代化学时期。1775年前后,拉瓦锡用定量化学实验阐述了燃烧的氧化学说,开创了定量化学时期。这一时期建立了不少化学基本定律,提出了原子学说,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发展了有机结构理论。所有这一切都为现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科学相互渗透时期,即现代化学时期。二十世纪初,量子论的发展使化学和物理学有了共同的语言,解决了化学上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另一方面,化学又向生物学和地质学等学科渗透,使蛋白质、酶的结构问题得到了逐步的解决。 古代和近代化学史大事记 §我国有了青铜器;春秋晚期能炼铁;战国晚期能炼钢;唐代有了火药。

我国学制的发展历程核心考点梳理

我国学制的发展历程核心考点梳理 最近发现很多同学在备考时,对于教育学中我国学制的发展历程部分的知识点掌握的不是特别的牢固。为了能够帮助大家备考,让大家能够顺利通过考试,今天老师在这里给大家梳理一下关于我国学制的发展历程这部分的知识点,希望会对大家的备考有些帮助。 在我国学制的发展历程里面,考的比较多的就是这几个学制的特点和地位,经常是反选的形式进行考察。 一、壬寅学制——《钦定学堂章程》 1.特点:注重国民教育和注重实业教育: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依旧存在,保留着科举制度的痕迹。 2.地位:中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但只颁布而没有实行。我国现代学制的开端。第一部颁布的关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制。标志着我国师范教育的开始。 二、癸卯学制--《奏定学堂章程》 1.特点:主要承袭了日本的学制,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张之洞《劝学篇》)的思想。规定男女不许同校,轻视女子教育。班级授课制在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后,才在全国广泛推广。重视读经,封建性明显。 2.地位:中国开始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实行新学制的开端。中国职业教育体系初步形成于这一学制。标志着近代体育课程登上历史舞台。 三、壬子癸丑学制 1.特点:设置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两系统。设补习科、专修科、讲习所。它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充实了自然科学的内容,并将学堂改为学校。 2.地位: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首次承认女子有受教育权的现代学制。 四、壬戌学制 1.特点:规定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兼顾升学和就业双重准备。别称:“1922年学制”,“壬戌学制”,“新学制”“六三三学制”。 2.地位:近代沿用时间最长的一个学制。新学制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新教育制度的确立。标志着中国近代以来的学制体系建设基本完成。

1我国第一个实际执行的现代学制是(

学苑中心内部资料翻版必究 一、选择题 1.我国第一个实际执行的现代学制是() A.壬戌学制 B.癸卯学制 C. “六三三”学制 D. “五四三”学制 解析:B.1904年清政府以日本学制为蓝本,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这是我国第一个实际执行的现代学制,因该年为旧历癸卯年,故称“癸卯学制”。 壬戌学制是1922年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的学制为蓝本,提出的改革学制方案,通称为“六三三”学制。 2. 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的多种特征中,哪一特征是各国最重要的特征( ) A.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B.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C.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D.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和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 解析:B。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对一定年龄儿童免费实施的某种程度的学校教育。义务教育从19世纪末开始,逐渐成为国际潮流,被视为一个国家是否文明的标识之一(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990)。 3.孔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这句话体现了孔子对()的重视。 A.人的本性 B.遗传因素 C.生活环境 D.后天教育 解析:D。上面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认为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个性的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因此孔子很注重后天的教育工作。 4.“有教无类”体现了()理念 A.教育民主化 B.教育平等 C.教育终身化 D.教育全民化 解析:B。教育平等是指个体获得相同的受教育机会、过程和结果的历史追求,其核心是消除因性别、种族、区域、社会经济条件、文化状态、社会地位等所导致的对不同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种种歧视和阻碍。 5.“天人合一”体现了()思想 A.儒家 B.道家 C.佛家 D.墨家 解析:B。道家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达到和自然的和谐。 6.将自然放到与现代文明对立的程度的教育家是

中国近代五种学制(简约版)

中国近代五种学制(简约版)

一壬寅学制 1 1901《教育世界》近代最早的教育刊物,系统的介绍了日本重要教育法 2 1902张百熈主持《钦定学堂章程》第一个以中央政府名义制定的全国性学制系统 3 学制规定了(学堂性质,培养目标,入学条件,在学年限,课程设置和相互衔接关系) 4学制主系列划分三段七级,蒙学堂和寻常学堂共7年规划为义务教育性质(此学制并没有施行) 二癸卯学制 1近代中央政府第一个颁布并得到实行的学制 2 1903张百熈,张之洞,荣庆《揍定学堂章程》1904年施行 3这个章程除规定学制系统外,还有学校管理法,教授法 4该学制划分三段七级, 第一阶段:初等教育(蒙养院,初等小学堂,高等小学堂)将蒙养院纳入学制,标志着我国学前幼儿教育已纳入国家规划发展阶段 第二阶段:中等教育(中学堂-----一级5年 第三阶段:高等学堂(三级11-13年) 另设师范教育,实业教育

三1912-1913壬子癸丑学制 1《小学校令》《中学校令》《大学校令》《实业校令》 2学制主系列划分三段四级 3初等小学和高等小学共7年,不分设男女学校(但设专门女子学校 4高等:预科,本科,大学院17 -18年另设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 5小学前蒙养园和大学本科以后的大学院不计入学制年限6此学制仍以保持小学-大学教育为骨干,兼重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的整体结构 四壬戌学制(1922新学制) 1922年9月教育部在北京专门召开学制会议,于11,月1日以大总统令公布了《学校教育系统改革案》这就是壬戌学制 1参照美国式六三三学制(实用主义) 2此学制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展到一个重要阶段的标志,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积极成果 3新学制不订教育宗旨,而以七项标准为指导 (1)适应社会进化需要 (2)发扬平民教育精神

当代中国学制改革的发展历程与经验教训

[基金项目]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教育部重点)“当代中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历史经验、现存问 题与发展对策研究”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DG A010240) [收稿日期] 2004-01-11 [作者简介] 廖其发(1952-),男,四川三台人。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教授、教育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 师,主要从事教育史、中国教育改革的研究。 2004年4月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VO L.20,NO.2 第20卷第2期 JOURNA L OF NAN J I NG XI AOZH UANG C O LLEGE Apr.,2004 当代中国学制改革的发展历程与经验教训 廖其发 (西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研究所,重庆市 400715) [摘 要] 本文梳理了当代中国学制改革的发展历程和其中的经验教训特别是存在的问题。认为新 中国建国50多年来,我国的学制改革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建国初新学制的奠基;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学制改革的大起大落;“文化大革命”时期学制的缩短;新时期学制的迅速延长和稳定。每个历史时期在学制改革方面都有一些经验教训,但总的来说,过去的学制改革存在严重问题,现行学制存在严重弊端。我国今后需要在认真反思过去学制改革积累的经验教训特别是问题的基础上,通过长期的、严谨的、科学的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探索出一套符合中国各地实际和学生身心发展实际的、高效率的、富有弹性或灵活性的学制体系及相关的理论与方法。 [关键词] 当代中国;学制改革;历程;经验教训 [中图分类号] G 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7902(2004)02-0009-08 学制是一个国家关于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 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制度。学制的根本是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具体任务,关键是入学条件和学习年限。研究当代中国学制改革的历程及其经验教训,对人们了解当代中国学制改革的历史、研究学制改革的有关问题、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改革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有鉴于此,本文对当代中国学制改革的历程及其经验教训试做回顾与剖析。 一、建国初(1949-1956)共和 国新学制的奠基 新中国建立以后,对教育制度包括学制进 行了一系列的建设和改革工作。早在1949年9 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中就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 务。”[1](P.426) 与民国时期的旧民主主义教育甚至某些时期的法西斯主义教育相比,新中国教育的性质、总任务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为实现这一根本的教育任务,《共同纲领》规定:“人民政府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革旧的教育制度、 教育内容和教学法。”[1](P.426) 根据这一精神,人民政府自成立以后就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来改革学制。

中国正式颁布和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分别是什么

中国正式颁布和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分别是什么? 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中国学制从近代建立之后,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纵观全国各地教师资格与教师招聘考试,对建立初期的学制以及当前学制的考察频率相对比较高。中公河南教师网小编帮广大考生梳理归纳下我国学制的历史发展概况。 1.中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什么? 我国近代教育史上最早制定的系统的学校制度,是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的《钦定学堂章程》,1902年为壬寅年,故这个学制亦称“壬寅学制”。“壬寅学制”以日本的学制为蓝本,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虽然正式公布,但并未实行。 所以,中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1902年的“壬寅学制”(未实行)。 2.中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什么?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清政府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1904年1月颁布执行,又称“癸卯学制”。该学制分为三段五级:第一段初等教育,分初等小学堂(5年)和高等小学堂(4年)两级;第二段中等教育,中学堂5年;第三段高等教育,分为高等学堂(大学预科3年)和大学堂(3~4年)。7岁入学,到28岁毕业,年限很长。“癸卯学制”主要承袭了日本的学制,是我国第一个实行的现代学制。该学制明文规定教育目的是“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明显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另外,还规定不许男女同校,轻视女子教育,体现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特点。 所以,中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1903年的“癸卯学制”(实行新学制的开端)。 在这里小编提醒广大考生,这里的考点不仅仅是第一个颁布和第一个实行的学制,第一个颁布的时间及第一个实行的时间也是教师招聘考试中的常考点,希望考生能对这两个知识点真正的理解透彻。 【知识点延生】 1.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1912年的“壬子癸丑学制”。 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对旧学制进行修订,颁布了“壬子癸丑学制”。该学制明显反映了资产阶级在学制方面的要求,明令废除在受教育权方面的性别和职业限制,在法律上体现了教育机会均等。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充实了自然科学的内容,将学堂改为学校。该学制还缩短了3年普通教育。 2.中国近代使用时间最长的学制:1922年的“壬戌学制”。 1922年,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留美派主持的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学制为蓝本,颁布了“壬戌学制”。由于是采用美国式的六三三分段法,即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因此又称“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壬戌学制”明确以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作为划分

中国近代学制的演变

中国近代学制的演变 清末学制 1、壬寅学制 1902年8月,清廷公布了管学大臣张百熙主持拟定的一系列学制系统文件,统称的《钦定学堂章程》。因该年为农历壬寅年,故又称“壬寅学制”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中央政府名义制定的全国性学制系统,具体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的性质、培养目标、入学条件、在学年限、课程设置和相互衔接关系。但该学制公布后未及实行就为“癸卯学制”所取代。 2、癸卯学制 1904年1月,清廷公布了张百熙、荣庆、张之洞主持重新拟定的一些列学制系统文件,统称《奏定学堂章程》。因公布时在农历癸卯年,又称癸(音gui)卯学制。这是中国近代由中央政府颁布并首次得到施行的全国性法定学制系统。学制主系列分三段七级。 清末学制的制订是近代以来学习西方教育的系统性成果,是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承前启后制作,在中国教育近代化发展中具有标志性意义。学制的制订特别是“癸卯学制”的颁布,解决了各地兴学无章可依的矛盾,为新式学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各级各类学堂的数量和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加。 二、民国学制 1、壬子癸丑学制 1912年9月,南京临时政府公布民国学制系统的机构框架,称壬子学制,此后至1913年8月期间,又陆续公布了一些法令法规,使“壬子学制”得以充实和具体化,综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全面完整的学制系统,成为壬子癸丑学制,又称1912-1913年学制。该学制是民国的第一个学制,较全面地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教育的要求。他是民国初期的中心学制。 2、1922年的“新学制” 1922年11月,以大总统令公布了《学校系统改革案》,即1922年的“新学制”,或称壬戌学制,由于采用的是美国式的六三三分段法(此前的教育改革主要是借鉴日本的教育制度),又成为六三三学制。该学制中各教育阶段,基本上是依据我国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划分,这在中国近代学制发展史上是第一次。该学制对辛亥革命以来教育改革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较好的总结,是新文化运动在教育领域的一个积极成果,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该学制公布后,除进行个别调整外,一直沿用到解放前夕。

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

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 我国学制的历史演变: 1902年,清政府颁布“壬寅学制”,这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学制,但未实施。 1904年,颁布“癸卯学制”,这是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它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922年,由留美派主持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的学制为蓝图,于1922年颁布“壬戌学制”,即通常所说的“六三三”学制。将全部学校教育分为三段五级:初等教育段6年,分初小(4年)、高小(2年),中等教育6年,分初中3年、高中3年,高等教育段4-6年,不分段。整个国民党统治时期,虽有修改,但基本没有变动,影响深远。 a.1951年的学制改革——《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 b.1958年的学制改革——《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两个必须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学制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的学制改革: a.1985年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b.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未来教育发展的总目标:两基、两全、两重我国要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

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建设好一批重点高等学校和一些重点学科。”简称“两基”、“两全”、“两重”。 c.1999年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14.我国当前的学制 从类别上看,我国现行学校教育系统大致可以分为基础教育体系、职业技术教育体系、高等教育体系、成人继续教育体系和师教育体系五个类别。 a.基础教育体系。基础教育是我国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是我国教育发展中的“重中之重”,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处于基础性的地位。它包括学前教育和普通中小学教育。 b.职业技术教育体系。职业技术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柱。它包括技工学校、职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和专业技术学院。 c.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教育,反映着一个国家的科学文化发展水平。它包括全日制大学、专门学院、专科学校、研究生院和各种形式的业余大学。 d.成人继续教育体系。成人教育是适应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教育制度,专门为走上工作岗位以后的成人设置的教育机构,它包括独立设置的职工大学、农民大学、干部管理学院、行政干部学院,也包括普通高校中设立的继续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等。

中国学制

中国学制 中国的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制度。它反映着中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内部的结构及其相互关系,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他们之间的衔接、转换等等。 旧中国学制的演变? 中国近代学校始设于19世纪60年代。当时以科举教育为正统,仅设有同文馆、方言馆等若干新学,尚无学校系统可言。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颁布《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未及实施,光绪二十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1904年1月13日)另颁《奏定学堂章程》(亦称癸卯学制),为中国现代学制之始。这一学制的确立,是清末社会政治、经济急剧变革的产物,是教育方面新学与旧学、学校与科举、改良派与守旧派之间斗争的结果。它以19世纪末日本学制为蓝本,以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为指导,以读经尊孔为教育宗旨。该学制规定全部学校教育(除蒙养院、通儒院),分为3段5级:①初等教育段(9年),分初等小学堂(5年)和高等小学堂(4年)2级。②中等教育段(5年),为中学堂,不分级;③高等教育段(7年),分高等学堂(即大学预科,3年)和大学堂(3~4年)2级。学生自7岁入学,28岁大学毕业,共需学习20~21年。另外,与高等小学堂平行的有初等实业学堂、实业补习学堂、艺徒学堂等;与中学堂平行的有初级师范、中等实业学堂等;与高等学堂平行的有优级师范学堂、高等实业学堂等。课程设置仍以讲经读经为重,教师多是书院、乡塾生员,各级学堂毕业生可给以科举出身(如高等学堂毕业生给以举人出身,大学堂毕业生给以进士出身)并授予官职。另外,女子教育无地位,只可在家庭受教(见癸卯学制)。

辛亥革命后,于1912~1913年陆续颁布的壬子癸丑学制,规定全部学校教育年限为18年,分3段4级:①初等教育段(7年),分初等小学堂(4年)和高等小学堂(3年)2级;各级同设补习科,均2年毕业;②中等教育段(4年),不分级,补习科为3年;③高等教育段(6年或7年),废止高等学堂,分设预科和本科。大学院,不立年限。学生自7岁入学,25岁大学毕业。这个学制比癸卯学制进步之处在于:①废除了科举制度的束缚。②缩短了普通教育年限3年。③在实业教育外,增加了初等和中等补习教育。④开始承认女子受教育的权利。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教育思想影响下,1919年全国教育联合会发起讨论修改学制。1922年中华民国政府教育部公布“新学制系统”(即壬戌学制)。制订该学制的标准是:①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②发挥平民教育精神; ③谋个性的发展;④注意国民经济力;⑤注意生活教育;⑥使教育易于普及; ⑦给各地方留有伸缩余地。该学制类似美国“ 6·3·3”学制,规定全部学校教育时间为16~18年,分3段5级:①初等教育段(6年),分初小(4年)与高小(2年)2级。②中等教育段(6年),分初中(3年)和高中(3年)2级。③高等教育段(4~6年),不分级。学生自6岁入小学,22~24岁大学毕业。这个学制与壬子癸丑学制比较: ①高小由3年改为2年,中学由4年改为高、初中各3年。②废止大学预科,高中毕业可直接升入大学。③不单设职业学校, 初中附设职业科。④大学采用选科制。 1928~1949年,在国民党统治区,学制虽几经修改,先后提出诸如《小学规程》、《实施义务教育暂行办法大纲》、《国民学校法》、《中学法》、《中学规程》、《大学组织法》、《大学规程》、《师范学校规程》以及《职业补习学校规程》等,但基本上沿用1922年学制,未再公布过新的学制系统。

2019年长春事业单位教师招聘备考:我国学制的发展历程

2019年长春事业单位教师招聘备考:我国学制 的发展历程 通过最新吉林教师招聘考试资讯、大纲可以了解到2019年吉林教招将出公告,笔试科目为《教育综合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吉林中公教师考试整理了吉林教师招聘备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我国学制的发展历程是我国现代学制的确立和发展一章中较为重要的知识点,一般来说主要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主要考查各项学制地位和内容的区分,在本文中,将结合常见的考题,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解题的小技巧。 一、旧中国学制 口诀:人颁布,鬼实施,资本主义男女丑,长期戌美国。 (一)人颁布:壬寅学制 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壬寅学制(《钦定学堂章程》),这个学制是中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但是只颁布而没有实行。此学制一般考查它的地位。 (二)鬼实施:癸卯学制 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癸卯学制(《奏定学堂章程》),这个学制主要承袭了日本的学制,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规定男女不可同校,轻视女子的教育。癸卯学制有一大特点就是修业年限长达21年。它是中国开始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或实行新学制的开端。此学制一般考查它的地位和内容。在地位上,注意将它与壬寅学制区分;在内容上,比较容易与后面的学制内容区分,因为它由清政府颁布,仍然带有很大程度的封建性,例如"中学为体"、轻视女子教育等。 【例题】有关癸卯学制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

A.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 B.尊孔读经为教育宗 C.第一个付诸实践 D.提到了女子受教育权问题 【答案】D。解析:癸卯学制主要承袭了日本的学制,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规定男女不可同校,轻视女子的教育。癸卯学制有一大特点就是修业年限长达21年。它是中国开始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或实行新学制的开端。所以它没有提及女子的受教育权。故本题选D。 (三)资本主义男女丑:壬子癸丑学制 壬子癸丑学制是1912-1913年,由蔡元培主持颁布的。它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充实了自然科学的内容,并将学堂改为学校。以日本的学制为蓝本编订的。除去自小学、中学到大学的普通教育系统外,还有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两系统。这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此学制一般考查它的地位和内容。内容上需要我们将它与癸卯学制进行区分,其实也很简单,可以适当联想辛亥革命的历史知识,南京临时政府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所以它的学制内容具有反封建性质,如规定男女同校,废除读经等。 【例题】下列哪一个学制将女子教育列入学制,并取消了读经课和忠君尊孔的内容(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子癸丑学制 【答案】D。解析:从题干中重视女子教育,废除读经等内容可看出是壬子癸丑学制。故本题选D。 (四)长期戌美国:壬戌学制 1922年由北洋政府颁布的,以美国的学制为蓝本,规定了小学读六年,初中读三年,高中三年,所以又称为"六三三"学制。它规定实行选科制和分科教育,兼顾升学和就

我国近代学制发展嬗变及启示

第20卷 第4期 邢 台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Vol.20 No.4 2003年8月 Journal of Xingta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Aug. 2003 ———————————————— 收稿日期:2003—05—21 作者简介:曲铁华(1962—),女,辽宁铁岭市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教育学博士。 我国近代学制发展嬗变及启示 曲铁华 , 梁清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摘 要:近代学制的形成是我国教育向近代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不仅反映了近代教育发展的轨迹,同时也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现代学制的形成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回顾壬寅·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和壬戌学制的发展历程,对各部学制的评价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和看法,并在此基础上得出几点启示:学制的改革要处理好相对稳定与适时变革、学习借鉴与参酌变通的关系;学制的制定要多方参与、力求民主,并根据各部学制的优长提出了未来学制的理想模式。 关键词:近代学制;发展嬗变;启示 中图分类号:G5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129(2003)04—0010—05 我国近代学制始于清末。从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法令形式公布并在全国推行的学制算起,学制的发展整整经历了一个世纪。学制的变迁又是教育发展嬗变的一个系统而突出的体现。因此,考察学制的变迁,不仅能够看到教育发展的轨迹,而且可以看到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思想潮流在教育中的折射,我们能够从中得出一些值得深思的启示,为当代的学制及教育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中国近代学制发展嬗变述略 中国近代学制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经历了壬寅·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和壬戌学制的发展历程。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的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一)壬寅·癸卯学制 清朝末期,封建帝国的国势日趋衰微,尤其是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这使清政府朝野上下开始醒悟,更迫使中国的知识分子对战败的原因进行冥思苦想。思索的结果是,甲午战争中日本的武器并未比中国高明多少,更深层的原因不在于“器”,而在于“人”。在这样的情况下,变革教育作为造就新人的手段而被提到了重要位置,并最终在先进人士的倡导和推动下提上了议事日程。这是清末教育改革和近代学制产生的社会大背景。 从教育自身发展的状况来看,在中国封建社会走向穷途末路的清末,在统治者专制和排外的文教政策下,官学沦为了科举制度的附庸,教学内容空疏无用,学风陈腐,积弊丛生,事实上官学已经“名存实亡”;同时,书院或讲求理学,或学习制艺,或博习经史词章,而且考虑到学生出路的问题,书院对科举的态度也洒脱不起来,渐渐也成了科举的附庸;私学的状况又是专制、呆板,教学条件恶劣,发展举步维艰。教育衰废的现实情况,引起爱国先进人士的担忧,废八股、变科举的呼声日益高涨,秉承地主阶级改革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洋务派将这种教育改革推向了一个高潮,创办了各种新式学堂,这些学堂的兴办在客观上呼唤近代学制的 诞生。 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经过张百熙、吴汝伦等人的努力,1902年8月15日,我国教育史上第一部学制—壬寅学制终于成型出台了。这是我国第一个由政府以法令形式公布的学制系统。虽然这个学制带有明显的封建性,存在着很多不足 之处,如轻视女子教育和受科举制的影响和制约比较严重等,但它比较注重国民基本素质的提升。此外,该学制还比较重视实业教育和师范教育,这无疑是教育在浓重封建气氛中的一大进步,也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 尽管壬寅学制尚不完善,也有许多明显的缺点,而且没有得到真正的贯彻实行,但它毕竟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学制体系,是近代学制的肇始,是中国新学制的开端,不仅对中国学制的建设影响巨大,而且对近代中国的教育发展也意义深远。壬寅学制颁布后不久,张之洞便根据自己基于对西方学制的认识提出了更为系统的学制设想,对壬寅学制进行了增删修改,形成了癸卯学制。 癸卯学制与壬寅学制一样,也是参照日本学制制定的。由于癸卯学制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制定者在既想学习资本主义又不愿放弃封建统治的矛盾心态下设计的,所以它具有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属性。这一点仅仅从课程设置上就可见一斑:读经科的设置显然是为了维护封建道统,而外国语以及博物、物理化学等科的设置又明显体现了向资本主义学习的愿望;同时,对各级学堂毕业生给予科名出身奖励无疑是封建主义的印记,而注重教育与社会生产、 国计民生的联系又当然是学习资本主义的结果。 癸卯学制虽然也未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但毕竟比壬寅学制有了很大改进,它奠定了近代教育发展的方向,推动了新教育的发展,通过新学堂的发展为培养近代中国的新型人 才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在“中体西用”思想的支配下,通过对课程设置和教育内容变革在制度上的保障,促进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政治思想学说在中国的传播。此外,关于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等,也是教育实践中的先进之 处在学制中的显现。总之,癸卯学制的实施“完成了中国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