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关于真理与价值关系基本观点

合集下载

马原-真理与价值的统一辩证关系ppt课件

马原-真理与价值的统一辩证关系ppt课件
庄子说:“这棵树正因为没有什么用处,才 能活得长久,长成了参天大树。”
庄子出山后,到一个老朋友家里去。老朋友 很高兴,叫童仆杀鹅招待他。童仆问主人:“一 只鹅会叫,一只鹅不会叫,杀哪一只呢?”
主人说:“杀那只不会叫的,它已经没什么 用了。”
25
价值的涵义
第二天,庄子的学生问他:“昨天山中的那棵树 ,因为没有什么用,就活得那么久;而主人的那只鹅 ,因为没有用,却被杀死了。请问先生,有用和无用 ,你将处于哪一边呢?”
第二 是指真理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即真理 之所以是真理并不是因为某位天才人物决断 ,而是实践检验的结果,而实践本身是一种 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7
“日心说”与“地心说”
1543年,哥白尼出版了《天体运 行论》。在这部著作中,哥白尼 明确指出地球在本身自转的同时 ,还和其他行星一样围绕太阳公 转,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只 不过是太阳系的一颗普通行星。 这就是著名的“日心说”。
真理的相对性
从认识的深度看: 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 只是对特定的具体事 物一定程度、一定层 次的近似正确的反映。
如:人们在几何学认识的 深化,从欧几里得的欧式 几何到非欧几何学 ; 右图:经典非欧几何图片
15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
从内容和认识 能力上看
真 理
从广度和深 度上看
确定性、 无条件性
相互引导表现在:
一方面,实现价值是人们追求真理的目的,满足人们
需要的价值追求引导着人们去探索相关真理,所以认
识活动的指向是受价值追求的指向规定的;
39
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另一方面,真理的不断发展也引导着人们进一步提出新的价值 追求,人们在哪一个领域中获得的真理越多,人们就会在哪一 个领域中提出更多的价值目标,因此真理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 价值发展的方向和程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详细资料(考试必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详细资料(考试必备)-
而只有掌握了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性的认识,才能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 达到有效地指导人们实践活动的目的。 因而,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
“一切比较完全的知识都是由 两个阶段构成的:第一个阶段 是感性知识,第二个阶段是理 性知识,理性知识是感性知识 的高级发展阶段。 ”
——毛泽东
“悟性不能直观,感觉不能 思维。唯有二者联系,始能发 生知识。 ”
(2)它把辩证法贯彻于反映论
指出人对世界的能动反映是充满 矛盾运动的辨证过程。
“ 认识是人对自然 界的反映 、但是 , 这并不 是简单的、直接的、完整 的反映 , 而是一系列的抽 象过程 , 即概念 、规律等 等的构成、形成过程 ” 。
2 、旧唯物主义反映论是 消极的、被动的反映论
其根本缺陷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深 刻体现了彻底的唯物论和彻底的辩 证法的统一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一 、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三、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一 、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在认识与实践的关系问题上,辩 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对认识具有决 定作用,认识是依赖于实践的。
—— 坚持了两者关系的唯物论
唯心主义可知论:黑格尔的观点
2 、不可知论 : 认为人们不 可能认识世界 , 或不可能彻底的 认识世界。
(三)辨证唯物主义反映论同 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界限
——同一阵营内部的界限
1 、辨证唯物主义反映论是 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1)它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
认为人与社会的关系首先是改造和被 改造的关系 , 人正是在自觉地、主动地改 造世界的实践过程中能动地反映世界的。
——马克思
4、实践是认识的 目的和最终归宿
认识的任务是透过事物的现象, 抓住事物的本质。但我们不是为认识而 认识,就整个认识活动来说,人们认识 世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即为 了指导人的实践活动。

马克思论文--真理与价值

马克思论文--真理与价值

真理与价值摘要:价值同真理一样是人类活动所追求的内容,但是价值又和真理不同,它有着特殊的性质和意义。

创造价值是人类实践的目的和任务。

价值作为人类对象性活动的普遍的基本内容,是同真理一样重要的基本范畴。

人类在一切实践和认识活动中,只有服从真理才能成功,所以必须追求真理,坚持真理。

但是,达到真理并不是人类活动唯一的最终的目的,追求真理本身也是为了创造价值、实现价值,包括真理的价值在内。

关键字:真理;价值;评价一、真理及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又称客观真理,指在真理之中包含不以人和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范畴,因此,要判断主观与客观是否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在主观的领域内是无法解决的,而仅仅在客观世界的范围内也是不行的,要证明主观与客观的符合,惟一能够充当真理性标准的只能是把主观与客观联结起来的“桥梁”即实践。

(一)、真理客观性的两重性真理的客观性包含两重含义:其一,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作为一种主观的思想形是以不把人的意志为转移外部客观世界作为认识对象的。

在认识真理思想内容客观性的同时,还必须正确认识真理形式的主观性。

其二,检验真理的标准即实践也是客观的。

(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而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是由实践的特点和真理的本性所决定的。

凡是能够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得到实践的证实、主观同客观相符合,这种认识就是真理。

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

实践一方面同主观相联系,另一方面又同客观世界相联系。

人们带着一定的理论观点去实践,由此而引出一定的客观效果,这样就能把原来的理论认识同客观现实相对照,从而直接检验出理论的真理性。

只有实践才能把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加以对照,并且只有实践才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所以实践成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惟一标准。

唯物主义之说以承认真理是客观的,是因为它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真理的客观性原理,是唯物主义认识论既反映论的一般原理在真理问题上的贯彻。

马克思主义关于真理与价值关系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关于真理与价值关系的基本观点

• 其次,人对物的客观尺度的遵循和运用不 是自发的而是自觉的。人要在自己的实践 活动中全面地把握各种事物和整个世界的 客观尺度,仅凭动物那样的遗传本能显然 是不行的。人高于动物的地方,就在于人 通过劳动实践活动引发出了越来越清晰的 思维,并能通过自己的意识自觉地反映事 物的客观规律。由此才能遵循由统一的物 质世界所规定的一般尺度,从而“再生产 整个自然界”,实现人自身的全面发展。
• 首先,人对物的客观尺度的遵循和运用不 是片面的,而是全面的。所谓人能够全面 地认识和运用物的客观尺度,不但是指人 能够通过实践认识和把握各种事物的内在 结构、属性及其发展规律,即不仅以每一 种特殊事物的发展规律作为自己活动的特 殊尺度,而且同时指人能够通过对各种事 物之间的复杂联系的认识,把握作为系统 整体的物质世界,从而以整个客观世界作 为自己活动的一般尺度。从这个意义上说, 只有人才是真正懂得物的客观尺度。
• 真理与价值的统一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两个内在环 节之间的统一,它们的统一来源于人类实践活动 的本性,是社会实践的必然要求。实践既是按照 对象的本性改造对象的客观物质活动,又是满足 人的需要、体现人的目的性的自觉能动的活动。 因此,实践既包含了真理的要求,又包含了价值 的要求。只有实现了真理和价值的有机统一,实 践活动才能有效地进行。 • 真理与价值的统一不是凝固的,而是以实践为基 础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所谓真理原则,就是在人们的意识和行为中追求 真理、服从真理、坚持和执行真理的原则。这一原 则的基本内容,就是人类必须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 和规律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包括认识和改造人 类自身。真理原则,是由主体和客体相互关系的客 体内容和检验尺度所决定的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根本 规则、准则。人类活动必须遵循这一原则和尺度, 这是由人以外的客观事物所设定的尺度,即物的尺 度。人对这一客观尺度的遵从,也就是对自然规律 的适应,但同时却带有自己明显的自觉性和积极能 动的特点。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实践、认识、真理、价值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实践、认识、真理、价值

第一部分认识的本质和规律问题导入: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这一章,主要阐述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即辩证法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或者叫能动的反映论,由于它是以科学的实践为特征的,所以,又可以叫做实践论。

从广义上说,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都可以叫做认识论如,我们前面所讲的唯物辩证法,它不但揭示了客观世界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而且,也揭示了认识的规律,也为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提供了一个科学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所以是在这个意义上,列宁说,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但是如果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识论则是关于认识的理论,它是揭示人类认识是什么?它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发展的普遍规律么,检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是什么?人类认识的目的是什么?等等。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科学答了这些问题,这些问题,也就是本讲和下一讲的内容。

、认识的本质认识是什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对认识本质的科学回答是: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动反映。

深刻把握认识的本质,必须弄清各种哲学派别在这个问题上的不同观点。

(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条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路线一条是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路线。

前者是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后者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路线两种路线的根本分歧和对立就在于承认反映论,还是否认反映论。

1.唯心主义哲学的观点唯心主义哲学颠倒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否认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把认识看作是先于、先于实践经验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说,所有唯心主义的认识论都是先验论。

唯心主义的认识论又分为客观唯心论和主观唯心论。

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上帝的启示或绝对精神产生的,即从天上掉下来的。

比如,古哲学家柏拉图,他就宣扬有一个独立于现实世界之外的“理念世界”存在,人的知识就来源于理念”的认识和回忆。

他说,人的灵魂是不死的,灵魂在未进入人体投生之前,是暂时居住在理界之中的,是和许许多多理念在一起的。

马克思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

马克思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

谈谈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做到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姓名:梁嘉雯学号: 201031130120 专业: 10物流管理(1)班摘要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是人类活动所必须遵循的两大基本原则。

同时,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是人类实践活动的永恒矛盾,二者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部哲学意义,就在于揭示客观世界和人类实践活动的基本规则,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而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其本质上要求在实践中坚持两大原则的辩证统一。

关键词:真理原则价值原则统一一、真理与价值的概述真理和价值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形成并反映主体和客体相互关系的认识论范畴。

真理,即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它是主观认识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主体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客体认识的一种性质。

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的符合意味着认识与对象有信息意义范围的对应性和内容的一致性、真实性。

所谓价值,是表示客体的属性和功能与主体需要间的一种效应,效益的关系。

具有最高的普遍性和概括性。

它概括了人类认识实践活动的各种价值关系,表示的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一种功能关系。

它标志着人类在真理原则认识指导下的实践过程中,客体的存在,属性以及合乎规律的运动变化结果向主体接近的可能性、现实性。

二、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辩证统一在实践中,真理既是制约实践的的客观尺度,又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即通过实践获取关于外部世界的科学认识,在一切实践和认识活动中,只有服从真理才能成功,所以必须追求真理,坚持真理。

但是,达到真理并不是人类活动唯一的最终的目的,追求真理本身也是为了创造价值、实现价值,包括真理的价值在内。

价值则是实践追求的根本目标,同时又是制约实践的主体尺度。

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基础上是辩证统一的。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讲)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讲)5
价值关系 主体 需要 满足 客体
当客体能够满足主体需要时,客体对于主体就有 价值,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越高价值就越大。
(二)价值评价及其特点
评价是关于主客体之间价值关系的认识,是
对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判断。 第一,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 象的。 第二,一般说来,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 接联系。 第三,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知识 性认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四)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真理的尺度和价值的尺度是制约人们实 践活动的两个根本尺度。 所谓真理的尺度,就是在实践活动中追 求‚真实‛。
所谓价值的尺度,就是在实践活动中包 含主体的目标,追求‚满足主体的需 求‛ 。
(四)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
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 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 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列宁说:‚人不能完全地把握=反映=描绘整 个自然界、它的‘直接的总体’,人只能通 过创立抽象、概念、规律、科学的世界图景 等等永远地接近于这一点。‛
人的 实践 活动
真理 原则
客体性
条件性
统一性
价值 原则
主体性
目的性
多样性
形成于实践活动
相互 贯通
都是实践活动的目标
一定实践 条件下的 相对统一
统 一 表 现
相互 引导 实践 标准
真理 和价值 具体的 历史的 统一
具体的
历史的
实践基础 上不断发展 的统一
第三节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

考研政治:真理与价值观的辩证关系解析

考研政治:真理与价值观的辩证关系解析

考研政治:真理与价值观的辩证关系解析人们的实践活动总是受着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制约。

实践的真理尺度是指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反映了实践对象的客观规律和本质的真理。

人类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而改造世界又是为了满足人本身的需要。

这就在追求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价值的问题。

一、实践活动的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人们的实践活动总是受着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制约。

实践的真理尺度是指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反映了实践对象的客观规律和本质的真理。

人们只有按照真理办事,才能在实践中取得成功。

实践的价值尺度是指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以满足人们需要为内容的特定的价值目标。

任何实践活动都是上述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

二、价值及其内涵1.价值及其特性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哲学上的价值概念具有最大的普适性,是对各种特殊的价值现象的本质概括,即概括出其中所包含的外部客观世界的事物(客体)对于人(主体)的需要满足与否(意义)的关系。

价值由两方面构成,一方面是主体的需要和利益;另一方面是客体的某种属性或性能。

价值是在二者的关系中发生和形成的。

价值的特性有四个方面:①价值具有客观性。

价值关系的各个环节都是客观的,包括人的需要、用来满足人的需要的对象以及满足人的需要的过程和结果都具有客观性。

②价值具有主体性。

这是因为客观事物的某种属性能否具有价值及具有何种价值要以人的需要为基准;同一客体对于不同主体的价值是不同的,带有主体的个性特征;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不是一种自然的、现成的关系,也不是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之间随机相遇的关系,而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确立的同客体之间的一种创造性的关系。

③价值具有社会历史性。

这是由于价值关系的主体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因此人们的需要、实践以及需要满足的形式都表现出了社会性和历史性。

④价值具有多维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堂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堂笔记
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目的
(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 认识的能动性
(1)人类认识过程中既有理性因素,也有非理性因素,是摹写性与创造性的统一
(2)人类认识过程是一个充满了矛盾的过程
VS形而上学否定观:坚持绝对的肯定或否定,并将否定的力量归结为外力作用
(3)否定之否定: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上的前进性与过程中的曲折性的有机统一
→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
否定是绝对的,肯定是相对的
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冯友兰:思想思想的思想
理论化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2 哲学的基本问题
(1)根本问题: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即二者谁是第一性存在,谁决定谁
根据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可区分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① 唯物主义:承认物质是世界的本源,坚持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
A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将世界的本源界定为物质,但却将物质归结于某一种或几种
三.运动与静止
1 运动:指物质的存在方式与根本属性,包含宇宙中一切变化的现象与过程。
运动是绝对的,万事万物均处在运动之中。
2 静止:运动的特殊状态
(1)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未发生改变
(2)相对于质变的不易察觉的缓慢量变
静止具有相对性
3 物质与运动的统一性
感觉:特指某一种感觉
知觉:多种感觉的集合
表象:知觉的回忆和再现
(2)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
事物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包括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章-2真理与价值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章-2真理与价值

实践标准的绝对性
只有实践才能检验真理,实践标准是无可替代的 任何认识成果只有经过实践检验才能最终知其是 否是真理
实践标准的相对性
• 实践检验常常不是一次完成的,须经多次检验 • 每次的实践检验总是有限的,只能部分地检验真理 • 任何时候都有暂时无法检验的认识成果
既要坚信实践标准的唯一性、权威性;又不能将实践
实践的价值尺度,是指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
循的、以满足人们需要为内容的、特定的实践目
标。
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 的统一。
含义 哲学上的“价值”世界是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
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 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主体
(需要)
实践 价值关系
客体
(属性)
客观性
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有用无用?
是好是坏? 大学期间谈恋爱是好还是坏呢? 孰利孰弊? 建三峡工程是利还是弊? 是善是恶? 人的本性是善还是恶?
苏格拉底 殉道
是什么 怎么样 认识 和 实践
真理 问题
目 标
为什么
好、坏 利、弊 价值 问题
价值及其特征
人们的实践活动总是受着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 的制约。 实践的真理尺度,是指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 循的、反映了实践对象的客观规律和本质的真理。
价值观是人们对人和事的评价标准、评价
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点的体系。
价值观对人的行为起着规范和导向作用。
价值观不同的人们,行为的取向也会不同,
甚至可能截然相反。即使从同一个真理性的认
识出发,也可以引出不同的甚至相反的行为取
向。
正确的评价观是现今的社会集团或阶级在实 践中形成的,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要求,对历史发 展和社会进步起着促进作用。 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真理与价值

真理与价值

浅析真理与价值的关系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通过研究这些现象发现其中的客观规律,从而有效的指导人们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活动。

而真理往往就隐藏在这些客观规律之中,哲学家康德说过“真理乃知识与对象一致”,意思是说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认识中的正确反映。

大家比较统一的说法是:真理真理是表示主客观统一的概念,是对客观事实的如实反映,是观念的把握了的客观事实。

真理往往具有以下特性:一、真理的客观性。

二、真理的绝对性。

三、真理的相对性。

真理的客观性包含三个方面:1、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2、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3、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

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任何真理都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不能被推翻,人类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任何真理所反映的对象都是有条件的、有限的,任何真理反映客观事物的程度也是有条件的、有限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包含两方面的含义:首先,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唯一性。

其次,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则是指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的条件性。

价值的含义,价值属于关系范畴,是表示客体的属性和功能与主体需要间的一种效用、效益或效应关系的哲学范畴。

价值可以分为物质价值、精神价值和人的价值三大类。

物质价值是指所有能满足主体的物质生活需要的物质客体的价值;精神价值是指所有能满足主体精神生活需要的精神客体的价值;人的价值是指客体的人对主体的人的需要的满足的价值。

价值的特性:一、价值的客观性,价值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价值的构成因素的客观性上。

二、价值的主体性,一方面是指价值是一个主体的自觉追求和创造的活动及其过程,这种活动体现了主体的属性和功能的特征;另一方面是指价值的特性直接与主体的特性相联系,价值的特性表现和反映着主体性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18版)第二章 真理与价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18版)第二章 真理与价值
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及其本 质和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度的、不 完善的。
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任何真理都只能是主观对客观事 物近似正确即相对正确的反应。
“人不能完全地把握=反映=描绘整个自然 界、他的‘直接的总体’,人只能通过创立抽 象、概念、规律、科学的世界图景等等永远 地接近于这一点。”
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
“对自然界的一切真实的认识,都是对永恒的东西、 对无限的东西的认识,因而本质上是绝对的”。
——恩格斯
“当一个唯物主义者,就要承认感官给我们
揭示的客观真理。承认客观的即不依赖于人和
人类的真理,也就是这样或那样地承认绝对真
理。”
——列宁
2、什么是真理的相对性
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不能自己 判断对错
主观 认识
实践
本身没有 对错
客观 实际
真理
相符
不符
谬误
◎ 实践检验真理过程中,逻辑证明可以起到重要 的补充作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这并不排斥逻辑证明的 作用。
逻辑证明:根据已知条件推出某种结论的思维过程。
• (《列宁选集》第2卷第42页)
1、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 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性、归根到底性、最终性, 离开实践,再也没有其他公正合理的标准。
门捷列夫 (1834-1907)
门捷列夫预言了类硼、类铝、类硅、类锆4个新 元素的存在,预言经过实践得到证实。
2、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是指实践对认识 真理性的检验的条件性。
3、真理的一元性

马原 真理观

马原 真理观

马原真理观嗯,昨天写了个草图,一直过不去。

投诉无效。

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也不敢问。

让我们只编辑马援。

本文梗概: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与谬误真理的检验标准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首先是,真理的客观性·①真理的概念|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所谓正确反映,是指真理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认识对客体本质和规律的符合、一致和接近。

·②客观性的概念|真理的客观性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内容。

·真理的形式|客观性是真理的本质属性,但真理的形式又是主观的。

既不能因为真理的客观性而把真理等同于客观实在,也不能因为真理具有主观形式而把真理误认为主观产物。

·一元性|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

认识是多元的,但真理是一元的。

真理是一元的是针对真理的客观内容而言的。

(从主观形式看,真理的表现是多样的。

)举个栗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违背了真理的一元性。

以及,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绝对性的概念及其含义|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主客观统一的确定性和发展的无限性。

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任何真理都标志着主客观之间的符合,都包含着不依赖于人和人的意识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

二是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相对性的概念及其含义|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及其本质和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度的、不完善的。

有两方面的含义:宽度-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观世界的某一阶段、某一部分的正确认识。

(不能认识全部事物)广度-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对象一定方面、一定层次和一定程度的正确认识。

(不能完全认识一个事物)一句总结|任何真理都只能是主观对客观事物近似正确即相对正确的反映。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实践也不断提供大量的新经验、新材料, 使人们能够不断解决认识课题。
实践也不断提供新的认识工具,使人们能 够不断扩展认识的内容。
结绳记事
实践还不断改造人的主观世界,锻炼和提高 了人的认识能力。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1)认识产生于变革对象的实践
(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三)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一)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 的不同回答
唯心主义先验论
唯物主义反映论
唯心主义先验论
认识是一种主观自生的、不受 物质决定的东西。
坚持从思想、感觉
再到物的认识路线
主观唯心主义先验论
孟 子 心之良知是谓圣。 圣人之学,惟是致此 良知而已。 王阳明:致良知
“生而知之” “先知先觉”
第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首先是反映论; 第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是实践论,它把科学的实 践观引入认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 认识论 是唯 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高 度 统一。
列宁
(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对认 识的不同回答
可知论:承认认识对象是可以被我们所认识的 理论。它认为在世界上不存在永远不能被认 识的东西。可知论基本倾向是唯物主义。彻
(3)一切真知都来自于实践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辩证关系: 直接经验是源, 间接经验是流
邓小平理论的产生来源于伟大的实践
名人名言
“不登高山, 不知天之高也; 不临深溪, 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
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4、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 唯一标准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使正确认识得以确证;

马克思
(五)认识的本质
1、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马克思主义哲学 对认识本质的科 学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