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3章 第1节 认识声现象习题教科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_第一节_认识声现象习题(含答案)
第一节认识声现象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2.声音在下列介质中传播速度最快的是( D )A.空气B.海水C.大地D.铁3.人在游泳时,会引起水的__振动__而发声,鱼会被吓跑,这主要是因为__水(或液体)__能传播声音。
4.一个声源2 min内振动了720次,它的频率为是__6__Hz,人耳__不能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该声音;小明同学练声时,发出声音的频率是200Hz,则他的声带每秒钟振动__200__次。
5.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在振动的是( D )A.敲鼓时发现鼓面上的纸屑上下跳动B.扬声器发声时发现小纸屑在喇叭面上跳动C.将发声的音叉放入盛水的容器中能激起水花D.金鱼缸中的金鱼吐出的气泡在上升中变大6.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C )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D.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7.以下现象中,用以说明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是( D )A.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跳动B.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C.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D.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入密封的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空气,声音会逐渐变小8.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Hz~20 000 Hz。
大象交流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人类听不到大象的“声音”,是因为( D )A.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小B.次声波无法传入人耳C.次声波的频率大于20 000 HzD.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 Hz9.在探究人耳怎样听到声音时,可以用肥皂膜模拟人耳的鼓膜。
如图所示,当喇叭发声时,肥皂膜将( A )A.振动B.静止不动C.一直向右运动D.一直向左运动10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课时同步练 第三章 1--2同步测试题附答案
[第三章 1.认识声现象]一、选择题1.以下实验不能阐述声音产生条件的是()A.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音叉能激起水花B.将纸屑放在发声的喇叭上,看到纸屑在“跳舞”C.将正在发声的音叉去接近悬挂的小球,小球被弹开D.将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入密闭的玻璃罩内,抽掉里面的空气,发现声音越来越小,直至几乎听不见2.嘹亮的军号声是由以下哪个物体振动发出声音的()A.军号B.钢管C.军号内的空气D.人嘴3.将拨响的琴弦用手一按,响声立即停止,原因是()A.声音被手挡住了B.声音被手吸收了C.琴弦的振动变慢了D.琴弦的振动停止了4.下列能够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生活现象是()A.岸上的行人听到河水的哗哗声B.海边的人听到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C.水中的潜水员能听到岸上人的讲话声D.枕着牛皮箭筒睡在地上能听到马蹄声5.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大。
这个实验表明了()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只在玻璃罩内传播C.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D.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少6.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声音在下列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A.空气、金属、水B.金属、水、空气C.金属、空气、水D.水、空气、金属7.小壮同学在一根足够长、装满水的笔直自来水管的一端用铁锤敲打一下,小勇同学在另一端将耳朵伏在水管上听,则小勇同学能听到响声的次数是()A.1 B.2 C.3 D.48.在100 m赛跑中,甲、乙两计时员分别根据看发令枪的烟和听枪声开始记录同一名运动员的成绩,若甲的记录结果为11.3 s,则乙的记录结果约为(光的传播速度为3×108 m/s,声音的传播速度取340 m/s)() A.11.0 s B.11.3 s C.11.6 s D.11.9 s9.人们能看到蝴蝶在飞但听不到其飞行的声音,却可以听到蚊子飞来飞去的嗡嗡声,这是因为()A.蚊子飞行时用力大B.蝴蝶飞行时根本就不发声C.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太慢,低于人的听觉范围D.蚊子数量多,蝴蝶数量少10.地震前,地下的地层岩石运动或断裂会产生次声波,某些动物会接收到并作出反应。
2020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3.1《认识声现象》同步练习 (含答案)
教科版物理八上《认识声现象》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原因是手()A.把声音反射回去了B.吸收了声波C.改变了鼓面的振动频率,超出了人的听觉范围D.使鼓面停止了振动2.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的各种实验情景和应用等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图,钢尺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B.乙图,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大,音调越高C.丙图,抽气过程中,钟罩内铃声变小,说明真空不能传声D.丁图,倒车雷达,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能量3.如图所示,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
有关编钟的说法正确的是()A.敲击编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编钟振动产生的B.编钟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编钟,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D.编钟发出的声音与其它乐器声不同,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4.近年来,不少地区地震频发,强烈的地震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关于地震时产生的地震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震波主要是超声波B.地震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地震波是由震源振动产生的D.地震波都可以被人耳听见5.窗外飘来《我和我的祖国》的优美旋律,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波可以在空气、地面和真空中传播B.噪声也是一种污染,所以在公众场合不要大声喧哗C.人耳听不见次声波,是因为次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D.响度越大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得越快6.正要咬饵上钩的鱼,突然听到脚步声受惊逃走,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A.大地——空气——水——鱼B.空气——水一一鱼C.大地——水——鱼D.水—鱼7.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D.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8.虽然看不到火车,但把耳朵贴在铁轨上,就能够听到远处火车开来的声音,这是因为()A.声音在铁轨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快B.声音在铁轨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慢C.声音在铁轨中的传播速度比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快D.声音在铁轨中频率变大传得远9.小纸片会在发声的扬声器的纸盒上跳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会激起水花,风吹树叶哗哗响,树叶在振动。
伊春区某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 3.1 认识声现象作业含解析教科版
3.1认识声现象一、选择题1.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声音的产生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 磁带、激光唱盘和存储卡等记录声音的方法;C.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叫做声波;D. 声音的传播不需要物质【答案】D。
【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真空不能传声。
故选D。
2.2025年我国将实现航天员登月计划,在月球上漫步的航天员须借助无线电通信设备才能进行交谈,其原因是()。
A.月球上声音传播速度快B.月球上只能传递超声波C.月球上是真空,不能传声D.月球上航天员声带无法振动发声【答案】C。
【解析】声音的传播必须借助于介质,没有介质声音无法传播;太空是真空,没有介质,所以宇航员必须借助无线电通信设备才能交谈。
故选C。
2.按照民间传统习俗,迎亲队伍时常以敲锣打鼓、吹唢呐等方式来营造热闹喜庆的场面。
关于唢呐与锣鼓的发声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锣、鼓和唢呐的声音都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B.只有唢呐的声音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C.只有鼓的声音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D.只有锣的声音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答案】A。
【解析】所以声音都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锣鼓和唢呐声也是因为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3.下列关于声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是340m/s,比水中传播快;B. 正常人耳能听到振动频率范围约为20赫兹到20000赫兹;C. 声波是靠介质传播的,它不能在真空中传播;D. 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但保持原有的频率不变【答案】 A。
【解析】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够传声,固体传声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声波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约是340m/s,比水中传播慢,A错误,符合题意;B.正常人耳能听到振动频率范围约为20赫兹到2×104 赫兹,B正确,不符合题意;C.声波传播需要介质,它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正确,不符合题意;D.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但保持原有的频率不变,D正确,不符合题意。
2020-2021学年度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课练——3.1认识声现象
3.1认识声现象一、选择题1.手拨动琴弦,发出悦耳的声音,发声的物体是A.手指B.弦柱C.空气D.琴弦2.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原因是手A.不能传播声音B.吸收了声波C.把声音反射回去了D.使鼓面停止了振动3.鱼儿在水中也能听到岸上的声音,当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时,它的传播速度将()A.不变B.变大C.变小D.无法确定4.在敲响大钟时,停止对大钟的敲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A.钟声的回音B.大钟还在振动,空气也还在振动C.钟的振动停止了D.人的听觉发生“延长”5.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借助介质以波的形式传播B.声音在真空中以很小的速度传播C.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D.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无关6.如右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这个实验是我们在学习《声现象》一章时经常做的实验,它说明了A.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快7.向暖水瓶中倒水时,我们可以听到声音,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听到的声音主要是由水的振动产生的B.听到的声音主要是由暖水瓶的振动产生的C.听到的声音主要是由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D.听到的声音主要是由水和暖水瓶的共同振动产生的8.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D.敲鼓时,人听到鼓声9.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B.传播声音的介质有气体、液体、固体,真空不能传声C.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D.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10.在相同的条件下,声音在下列三种介质中传播速度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 ) A.铝、海水、空气 B.铝、空气、海水C.空气、铝、海水 D.空气、海水、铝二、填空题11.龙舟赛时,阵阵鼓声是由鼓面的__________而产生的,并经_______传入人耳.12.悦耳动听的笛声是靠笛管里的_____振动产生的.在月球上的宇航员即使离得很近也只能靠无线电话进行交谈,这是因为在月球上没有传播声音的_____.13.用手将敲响的小铃握紧时,响声马上消失,这是因为小铃_______________了.14.如图所示,用力敲响音叉,并用悬吊着的泡沫塑料小球接触音叉,我们将看到小球______,此现象表明______.实验中小球的作用是______.15.一个同学轻敲桌子,如图,附近的同学听不到敲击声,但将耳朵贴在桌面上的同学却可以听到.这说明__可以传声.“掩耳盗铃”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__,又没有阻止声音的__,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16.在“山间铃响马帮来”这句话中,铃声响是由于铃受到金属小锤的敲击产生________而发声的,二胡是靠________振动发声的,军号是靠____________振动发声的,“黄河在咆哮”是________的振动发出声音.17.宋词《解语花·上元》中写道“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其中“箫鼓喧”是由于发声体_____产生的.18.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比在液体中传播得__,声音在水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____,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m/s。
2020-2021学年度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练习——3.1认识声现象
3.1认识声现象一、选择题1.小纸片会在发声的扬声器的纸盒上跳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会激起水花,风吹树叶哗哗响,树叶在振动。
这些现象说明了()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B.声音能在水中传播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2.《梦溪笔谈》中有这样的叙述: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A.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耳B.马蹄踏在地面上时,使土地振动而发声C.睡在地上能感觉地面振动D.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3.如图1-1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C.声波在玻璃罩中发生了反射D.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少4.小华在学习了一章后,总结出以下四点,你认为其中错误的是()A.声音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C.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小于340m/sD.声具有能量5.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
这样做是为了()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6.能说明液体可以传声的是()A.在岸上的人听见河水流动的声音B.枕着牛皮箭筒睡觉的士兵,能听到马蹄声C.我们能听到波浪拍击礁石的声音D.水下的潜水员能听到岸上人的讲话声7.无锡东林书院有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其中“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这句话,从“声现象”的角度,判断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风声雨声读书声,声源是空气、雨滴和声带,风声雨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耳朵的B.风声雨声读书声,声源是空气、雨滴和耳朵,风声雨声是人的眼睛看到的,没有介质也能知道C.风声雨声读书声,声源是风和声带,风声雨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耳朵的D.风声雨声读书声,声源是风和声带,风声雨声是人的眼睛看到的,没有介质也能知道8.苏东坡有诗曰:“若言声在琴弦上,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训君何不指上听”.此诗揭示的物理本质是A.声音产生的条件B.声音传播的途径C.声音靠介质传播D.回声9.站在百米赛跑终点的计时员,听到起跑的枪声后立即开始计时,测得李明同学百米赛的时间是13.00s,当时气温15℃,则李明同学跑百米的真实时间是A.13.29s B.13.00s C.12.71s D.无法确定10.两个航天员在空间站外一同工作时,需要借助通讯设备交谈.关于他们不能直接对话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航天员之间距离太远B.空间站外噪声太大C.空间站外是真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的空间中传播二、填空题11.(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我国古代科学名著《梦溪笔谈》中写道:行军宿营,士兵们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地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________也能传声,并且比空气传声的速度________,所以枕着箭筒睡在地上,就能及早听到远方的马蹄声.13.如图,将一块正在发声的小音乐芯片放在注射器中,再将活塞推到底端,用橡胶帽封闭注射口,然后用力往外拉活塞,这时听到注射器中音乐芯片的声音会变_____;其声音是通过_____传入人耳.14.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钢管的一端,乙同学在长钢管的另一端敲击一下,甲同学听到了两次响声,这两次呼响声是声音分别通过_____、_____传入甲同学耳朵的.15.水中的游鱼被站在岸上的人讲话声吓跑,鱼听到声音是经历了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种物质传播.这个现象说明气体能传声以外,同时说明_______________也能传声.16.“掩耳盗铃”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______,又没有阻止声音的______,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17.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地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缘故.18.在地球上做这样的实验:一人在一根较长的空心钢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另一人在钢管的另一端耳朵贴近管口会听到________次声音,后一次听到的响声是经________传来的,若在月球上,另一端的人会听到________次声音.19.物理小制作的课堂上李斌、张丽两位同学用纸杯和细线制成了“士电话”(如图所示),并在相距很远的地方进行了通话交流。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3.1 认识声现象 习题(含解析)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3.1 认识声现象习题(含解析)3.1 认识声现象知识梳理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____产生的,发声物体的振动停止,发声也_________。
2.老师讲课时发出的声音是靠_________振动产生的;敲鼓时________在振动;吹笛子发出的声音是靠_________振动产生的。
3.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_________传播的,声音在空气中以_________的形式传播。
4.气体、液体、固体都能_________声音,一般情况下,传播最快的是________。
5.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________。
声音不能在_________中传播。
6.不同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同一介质中,_________不同时声音的传播速度也不同。
声音传播的速度与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
7.声音在15 ℃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m/s。
基础知识1.下列四个有关声现象的实验中,能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的实验是()A.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水面溅起水花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鼓发出的声音响度不同C.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D.密封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2.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都是靠空气来传播的B.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C.回声是声音被障碍物反射而形成的D.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受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3.如图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哪些问题?请你写出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如果经4 s接收到来自大海底的回波信号,(1)则该处的海深为________m,(海水中声速是1500 m/s);(2)超声波声呐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这是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物理上册3.1认识声现象作业含解析新版教科版
3.1认识声现象一、选择题1.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声音的产生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 磁带、激光唱盘和存储卡等记录声音的方法;C.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叫做声波;D. 声音的传播不需要物质【答案】D。
【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真空不能传声。
故选D。
2.2025年我国将实现航天员登月计划,在月球上漫步的航天员须借助无线电通信设备才能进行交谈,其原因是()。
A.月球上声音传播速度快B.月球上只能传递超声波C.月球上是真空,不能传声D.月球上航天员声带无法振动发声【答案】C。
【解析】声音的传播必须借助于介质,没有介质声音无法传播;太空是真空,没有介质,所以宇航员必须借助无线电通信设备才能交谈。
故选C。
2.按照民间传统习俗,迎亲队伍时常以敲锣打鼓、吹唢呐等方式来营造热闹喜庆的场面。
关于唢呐与锣鼓的发声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锣、鼓和唢呐的声音都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B.只有唢呐的声音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C.只有鼓的声音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D.只有锣的声音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答案】A。
【解析】所以声音都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锣鼓和唢呐声也是因为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3.下列关于声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是340m/s,比水中传播快;B. 正常人耳能听到振动频率范围约为20赫兹到20000赫兹;C. 声波是靠介质传播的,它不能在真空中传播;D. 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但保持原有的频率不变【答案】 A。
【解析】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够传声,固体传声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声波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约是340m/s,比水中传播慢,A错误,符合题意;B.正常人耳能听到振动频率范围约为20赫兹到2×104 赫兹,B正确,不符合题意;C.声波传播需要介质,它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正确,不符合题意;D.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但保持原有的频率不变,D正确,不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