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件第四章非正式组织及其行为

合集下载

组织行为学(吉林师范大学)第四章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

组织行为学(吉林师范大学)第四章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

矩阵式组织结构
院长
建筑 设计 室 项目A 项目B 项目C
结构 设计 室
设备 设计 室
岩土 设计 室
财务
人事
大学课件
24
矩阵式结构的优缺点
• 责任相对明晰:有人为最终产品负责; • 便于部门间的协调;
• 维持专业划分,有人对专家技能的长远开发负责;
• 项目经理和职能经理易于产生权力之争; • 放弃统一指挥的原则,下属适应困难; • 模糊性增加,导致协调成本增加;
大学课件 33
杨258
大学课件
34
8.多维立体结构
• 它包括三类管理机构: • ( 1 )按产品划分的事业部,它是产品利 润的中心。 • ( 2 )按职能划分的专业参谋机构,它是 成本中心。 • (3)按地区划分的管理机构, 它是地区 利润中心。
大学课件 35
• 通过这种结构,可以把产品事业部经 理、地区经理和总公司专业部门三者 有机的统一和协调起来,共同研究某 种产品的开发、生产及销售等重大问 题,为共同决策创造了有利条件。 • 此组织结构,一般适用于跨国公司或 规模巨大的跨地区公司。
张367
• 张367
大学课件
14
三、结构
• (一)正式组织 • 组织结构形式可以有多种多样, 但是在现实组织中得到采用并占主 导地位的组织结构形式主要有直线 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 制。矩阵组织形式等。
大学课件 15
1.直线制
• 直线制形式是一种最古老的组织形式 ,最初广泛在军事系统中得到应用, 后推广到企业管理工作中来。其突出 特点是,只设直线部门,不设参谋部 门,至多只有几名助理协助厂长(或 经理)工作。这种方式只有在一些小 型企业中才被使用。

国家开放大学《组织行为学》单元自测题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组织行为学》单元自测题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组织行为学》单元自测题参考答案第一章导论1.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人的行为规律的一门科学。

A. 所有组织中B. 一定组织中C. 社会组织中D. 管理组织中2.下面哪一个不是组织的基本要素?()A. 人际关系B. 协作愿望C. 共同目标D. 共同目标3.组织行为学综合应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生物学、伦理学等学科的知识,在组织管理工作的实践中,来解释组织中人的行为。

反映了组织行为学的()A. 多层次性B. 多学科交叉性C. 两重性D. 实用性4.组织行为学的两重性来自于()A. 管理的两重性B. 人的两重性C. 组织的两重性D. 多学科性E. 多层次性5.测量的稳定性或可靠性,即对人的行为先后数次测量的一致性是指()A. 测量的信度B. 测量的效度C. 测量的难度D. 测量的规律性6.谈话法属于组织行为学的哪种研究方法?()A. 观察法B. 调查法C. 实验法D. 测验法7.科学的研究方法应遵循的原则是()A. 研究程序的公开性B. 收集资料的客观性C. 分析方法的系统性D. 观察与实验条件的可控性E. 所得结论的再现性8.模型就是对某种现实事物的抽象,是对现实事物的全面表示。

(×)9.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综合研究社会现象各方面的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的科学是:()A. 管理学B. 组织行为学C. 社会学D. 心理学10.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有()A. 心理学B. 社会学C. 人类学D. 政治学E. 生物学第二章个体行为1.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有()A. 个人主观内在因素B. 心理因素C. 客观外在环境因素D. 生理因素2.人的行为特征有()A. 自发的B. 有原因的C. 有目的的D. 持久性的E. 可改变的3.人的行为是在外力的作用下引发的。

(×)4.通过社会知觉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这种知觉属于()A. 知觉防御B. 晕轮效应C. 首因效应D. 定型效应5.社会知觉主要包括()A. 对人知觉B. 人际知觉C. 角色知觉D. 因果关系知觉E. 自我知觉6.知觉是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在大脑中的反映。

组织行为学---非正式组织、网络虚拟式非正式组织

组织行为学---非正式组织、网络虚拟式非正式组织
3
存在于任何一种群体 之中,只要群体中的 成员对这种组织形式 有一定的需求。
产 生 的 原 因
非正式组织的特征
4
网络虚拟型非正式组织
网络虚拟型的非正式组织是伴随 着互联网而发展起来的新型组织。 其组织成员在某个网络社区或者 网络聊天工具群、网络游戏组织 等,彼此可能熟悉或陌生,但是 存在着心理互动和情感交流。
这类组织规模发展快、成员范围广、地域跨度大、成员信息 传播快,容易引起群体行为。因此,就当前大学生非正式组 织的来看,网络虚拟型大学生非正式组织正在深入大学生的 生活,伴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网络虚拟非正式组织的影响 力将进一步增大。
5
网络虚拟型非正式组织的特征
1
组织内资源丰富
2
群体成员流动性大,群内结构不稳定
3
群体间信息传递限制低、范围广、影响大6源自网络虚拟型非正式组织的特征
4
组织内非正式沟通性强
5
易对正式组织产生影响
7
小结
总而言之,网络非正式组 织特点较多,有利有弊。
我们要理智的看待问题, 思考事实,做一个智者!
8
Thank You!
非正式组织及 网络虚拟非正式组织
目录
1
非正式组织定义及特征 网络虚拟型非正式组织 网络虚拟型非正式组织的特点
2 3
2
非正式组织的定义
人们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以感情、喜 好等情绪方面为基础的松散的、没有正式规定的 群体。
1. 暂时利益一致 2. 管理方式影响 3. 兴趣爱好一致 4. 经历背景一致 5. 亲属关系 6. 地理位置一致

国开作业组织行为学-第四章 本章测试04参考(含答案)

国开作业组织行为学-第四章 本章测试04参考(含答案)

题目:由组织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群体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有规定的权力和义务,有明确的职责和分工的群体属于:( )。

选项A:正式群体
选项B:参照群体
选项C:非正式群体
选项D:小群体
答案:正式群体
题目:工作比较单纯,不需要复杂的知识和技能,完成一项工作需要大家的配合,或从事连锁性的工作,( )可能达到最高的工作绩效。

选项A:同质群体
选项B:混合群体
选项C:简单群体
选项D:异质群体
答案:同质群体
题目:完成复杂工作,需要有创造力的工作,或在作出决策太快可能产生不利后果时,( )将会达到最高的工作绩效。

选项A:简单群体
选项B:同质群体
选项C:异质群体
选项D:混合群体
答案:异质群体
题目:任务角色和维护角色都多的群体属于( )。

选项A:任务群体
选项B:人际群体
选项C:无序群体
选项D:团队集体
答案:团队集体
题目:任务角色多而维护角色少的群体属于( )。

选项A:任务群体
选项B:无序群体
选项C:团队集体
选项D:人际群体
答案:任务群体
题目:维护角色多而任务角色少的群体属于( )。

选项A:任务群体
选项B:人际群体
选项C:无序群体
选项D:团队集体
答案:人际群体。

组织行为学课件 非正式组织及其行为

组织行为学课件 非正式组织及其行为
第五章
非正式组织及其行为
第一节
非正式组织
一.正式组织不非正式组织
• 组织中,在正式的法定关系掩盖下存在着大量非 正式组织极成的更为复杂的社会关系体系。 • 巴纳德:组织成员个人乊间的相互影响,有两种 基础。一种是为了共同的组织目标,另一种则是 为了私人目的。以私人目的为基础的个人交往, 具有重复的特性,因而逐渐变得有系统和有组织。 • 非正式的组织对其成员的思想和行为发生重要的 影响
• 接受并理解非正式组织 • 注意引导非正式组织发挥积枀作用 • 正式组织不非正式组织的利益发生分歧 时,适当考虑非正式组织成员的利益 • 注重培育合作的非正式组织,但丌应当 使其居支配地位 • 正确影响非正式组织的规范 • 重视非正式组织中核心人物的作用
正式沟通媒介
• 口头联络:限亍较小范围,在一个人和 直接上下级人员乊间。 • 备忘彔和信件 • 文件流转:业务工作以文件处理为中心 而展开,财务处理典型方式。 • 记彔和报告:信息格式一般是固定的。 • 手册:将组织长期应用的惯例告诉成员, 加强了决策集中化。
2.非正式沟通
• 非正式沟通系统围绕组织成员间的社会关系建 立起来。 • 脱离组织机极的层级次序。以口头沟通为主, 常表现为小道消息 • 弥补正式沟通缺陷,如正式沟通中丌能传逑的 个人信息内容;缓解由亍管理层次差异而造成 正式沟通中下级的紧张、压抑等丌良情绪。反 馈信息。 • 弊端:非稳定性,谣传对亍组织目标产生负面 影响,宗派活劢造成内耗。
二.正式职权不非正式权力
• 权力是指对他人的影响或控制。 • 五种权力来源:法定权;奖赏权;能够惩罚或 建议惩罚而具有强制权;与长权;模范权力。 • 正式职权附属亍职位。来自亍上级委仸。执行 主要是依靠组织的规章制度或组织共有行为来 强制实施。固定的,有着明确的边界限制。多 级性,丌同层次等级的职权相互链接,形成完 整的权力体系。 • 正式职权特点:上级委仸,强制实施,等级式, 合法性,稳定性。

组织行为学判断题

组织行为学判断题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导论1、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的一门科学。

( )2、组织行为学就是在管理科学的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3、模型就是对某种现实事物的抽象,是对现实事物的全面表示。

(X)4、问卷调查法属于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的实验法。

(X)5、关于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的人的假设是有片面性和局限性的,而复杂人的假设是有一定道理的。

( )6、组织行为学相对于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来说,它是属于基础性科学。

(X)7、组织是为实现某些目标而把每个成员召集在一起进行各种活动.(X)8。

欧文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试图在企业中建立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被称为人际关系之父。

(X)9。

梅奥等人的霍桑试验揭示了人群关系是提升劳动生产率的重大因素。

( )10.现场试验容易控制自变量与因变量相互间的因果关系。

(X)11。

组织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能满足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种种需要.( )12.组织的使命和目标说明了组织存在的理由。

( )13.作为一名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管理技能包括技术技能、人际技能两方面就够了。

(X)14.组织是为实现某些目标而把每个成员召集在一起进行各项活动。

(X)15。

组织外部环境可以理解为对组织各种活动具有直接或间接作用的各种条件和因素的总和。

( )16.组织行为学就是在管理科学的发展的寄出后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 )17.组织行为学是管理科学的新发展.( )18.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姿势,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的一门科学.(X)第二章个体的心理与行为规律1、人的行为是在外力的作用下引发的。

(X)2、影响个性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先天遗传因素。

(X)3、由本我支配的行为受社会规范道德标准的约束.(X)4、在主客观条件的影响下,气质特征会缓慢地发生某些变化。

( )5、性格是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部分,气质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能力是完成某项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组织行为学---网络虚拟型非正式组织

组织行为学---网络虚拟型非正式组织

非正式组织的定义是指人们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以感情、喜好等情绪方面为基础的松散的、没有正式规定的群体。

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的对称,正式组织是以组织的目标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强调效率原则,非正式组织是以共同的价值观为基础,强调感情关系,两者具有较大的区别。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认同是群体内聚力的一种最根本的机制,“一个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情结,其本质就是这种认同,它是以情感上的某些重要的共同品质为基础的”。

因此可以认为非正式组织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出于对认同感的追求,由于社会交往中的人们在利益、价值观、兴趣、爱好、观点、习惯、态度、个性特征、社会背景等方面存在一致性,这种一致性正是形成相互认同的基础。

有了相互的认同就会产生内聚力,而有了内聚力就会形成群体,\。

通过了解非正式组织的形成原因,我们大致可以推测出所具有的4大基本特征,1.无明确结构、心态,可辨识性差;2.非正式组织本质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协调;3.非正式组织侧重于人们相互接触的心理侧面、非心理侧面;4.非正式组织中通行的感觉、情感和个性特征等因素的无形潜移默化的影响、、、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网络化的现代技术带来了人类传播方式的深刻变革,现实群体开始在网络空间延伸,而大学生恰是其重要参与者。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具有自发性、民主性、态度相似性、心理相容性等非正式群体的基本特征外,又表现出一些新的特征:群体间的交往具有跨时空性;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使得不同地区、不同国家间交流沟通不再具有障碍。

网络群体成员流动性大,群内结构不稳定;网络虚拟环境下非正式群体往往是开放性群体,群体在形成和发展中没有太多的约束,一旦不能满足自身需求,便可退出。

群体间信息传递内容多样、传递及时、速度快。

1、网络虚拟环境下非正式群体成员会把自己所了解的各种信息向其他成员分享,因此组织内资源丰富。

积极点:资源信息有跨时空性,成员就能比较容易的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消极点:数量多不利于用户的挑选,质量不定,错误的资源易误导不了解实情的用户。

组织行为学考试重点(更新版)

组织行为学考试重点(更新版)

第一章:绪论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一、近代管理理论理论1先驱们的贡献2科学管理的诞生3古典组织理论的创立▪二、人群关系学说1霍桑实验2人群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3行为科学的诞生▪三、行为科学的发展▪四、其他科学理论人际关系学说:霍桑实验证明人是社会人,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积极性,除了正式群体意外职工中还存在非正式群体,这种非正式群体有其特殊的感情倾向,影响着成员行为。

善于提高职工的满足感,善于倾听和沟通职工意见。

组织行为学产生的标志第二章个体心理和个体行为感觉:是直接作用于人们的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或个别部分在人脑中的反映。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或各个部分在人脑中的反映。

错觉:是社会知觉中的各种偏见。

需要:人对某种目标的渴求与欲望。

动机:引起并维护个人行为,并将该行为导向某一目标。

价值观: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气质:指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

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指心理过程的强度、速度和稳定性,以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等方面的特点。

(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需要、动机与行为的关系刺激——个体需要——动机——行为---目标需要——行为——目标价值观与管理制定企业价值观时,要考虑与企业有关的各种群体的价值观。

根据客观环境的变化,积极树立和培植新的价值观。

知觉与管理1.知觉对人员聘用的影响问题:人员聘用中,首因效应、晕轮效应等常常发挥重要影响。

措施:面谈情景设计、题目合理编制、主持培训、评分者信度等。

2.知觉对人员绩效期望的影响问题:知觉歪曲、不公等。

措施:考核量表设计、工作情景评估、主持人培训、360o考评等。

个性与管理.根据个性类型合理使用人员,这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出发点。

.根据员工的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

《组织行为学》期末试卷(含答案)

《组织行为学》期末试卷(含答案)

题号得分一二三四五总分《组织行为学》期末试卷一〔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 分,共20 分〕1、组织行为学争辩从三个层次生疏与分析组织的人的因素问题,它们是〔C 〕。

A 心理、行为、绩效B 心理、个体、绩效C 个体、群体、组织D 个体、群体、绩效2、以下不属于组织行为学所使用的调查方法的是( B )A 试验法B 调查法C 数量统计法D 案例争辩法3、通过社会知觉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这种知觉属于〔 D 〕。

A 知觉防范B 定型效应C 首因效应D 晕轮效应4、假设职工A 认为和职工B 相比,自己酬劳偏低,但他并无怨言,依据公正理论,A 为了增加酬劳会实行以下哪种行为〔A〕。

A 增加自己的投入B 削减自己的投入C 出去兼职D使B 削减投入A 心情表达B 心情感受C 心境D 心情治理二、名词解释〔每题3 分,每题15 分〕1.组织行为学:争辩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治理人员推测、引导和把握人的行为的力量,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2.晕轮效应:是指在知觉过程中,通过获得知觉对象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而将其扩大成为整体行为特征的认知活动。

3.群体:是两人或两人以上的集合体,他们遵守共同的行为标准,在情感上相互依靠,在思想上相互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

4.非正式组织:是一种关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网络,这种关系网络不是由法定的权力机构所建立,也不是出于权力机构的要求,而是在人们彼此交往的联系中自发形成的。

5.群体的风气:是群体在工作生活中逐步形成的、商定俗成的行为习惯和精神风貌,是一种非正式的、非强制性的行为标准。

三、简答题〔每题5 分,共25 分〕1.简述组织存在的三个必备条件。

答:〔1〕组织是人组成的集合;〔2〕组织是适应于目标的需要;〔3〕组织通过专业1.请论述组织行为学争辩中的道德问题。

答:组织行为学和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等社会科学一样,争辩的对象本质上是人的活动。

组织行为学教学课件第四章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

组织行为学教学课件第四章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

第二节 群体行为
五、 感染
感染是通过某种方式引起他人相同的情绪和行动, 或者说是个体对某种心理状态的无意识的、不自主的 屈服。感染实质上是情绪的传递与交流,相似性是其 基本条件。
第二节 群体行为
五、 感染
感染的类型 感染的作用
感染
第二节 群体行为
1.感染的类型
(1) 个体间的感染。 (2) 间接感染。 (3) 大型开放人群中的感染。
第三节 权力与组织政治行为
(一) 马克思·韦伯的分类
被誉为“现代管理理论之父”的马克思·韦伯根据 合法权力的主要来源将权力分为传统型权力、魅力型 权力、法理型权力。
第三节 权力与组织政治行为
(一) 马克思·韦伯的分类
1
传统型权力
2
魅力型权力
3
法理型权力
第三节 权力与组织政治行为
1.传统型权力
传统型权力是由习俗和已接受的行为授予的, 即所谓“君权神授”。
2.小群体
第一节 群体概述
小群体的成员相对较少,更为重要的是,小群体 成员之间能频繁地直接相互交往和活动,每个人都可 以与其他成员面对面地进行接触和沟通。组织行为学 中群体行为研究的重点是存在直接互 按照个体的实际归属情况划分
1
实属群体
2
参照群体
第一节 群体概述
第二节 群体行为
2.感染的作用
(1) 感染可以改变人的情绪。例如,面对危险, 一个人如果与勇敢者为伍,会凭空生出许多的勇气和 力量;如果身边是个胆小的人,则自己可能会跟着感 到害怕。
第二节 群体行为
2.感染的作用
(2) 感染可以使人自然地生发出与环境一致的情 绪,采取与环境一致的反应。例如,受喜庆气氛的感 染,一个人会暂时忘掉心中的烦恼;而如果处于一个 悲伤的环境,则难免让人心生伤悲。

组织行为学习题与案例集

组织行为学习题与案例集

第一章导论习题:1.说明组织行为的内涵。

2.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管理学的发展有何关系?3.说明组织行为学产生的必然性。

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习题:1.分析各种人性假设理论的思想渊源、时代背景以及对管理的启示。

2.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观点、意义和不足是什么?3.解释需要、动机、行为的关系。

4.什么叫个性?它有哪些特点?5.影响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有哪些?6.能力差异对管理有什么启示?7.如何运用个性理论提高管理水平?8.举例说明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有哪些?第三章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习题:1.群体规范有哪些功能?2.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有哪些?凝聚力的作用是什么?3.什么是冒险转移现象?其产生的原因可能是什么?4.什么是“小集团思想”?它具有哪些特点?5.应该如何解决冲突?6.委员会有哪些优缺点?第四章非正式组织及其行为习题:1.什么是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的关系如何?2.什么是正式职权?什么是非正式权力?非正式权力有什么特点?3.非正式沟通有什么特点?有何利弊?4.非正式组织作用的二重性是什么?如何正确对待它?第五章群体动力与激励理论习题:1.简述群体动力论的主要内容。

2.双因素理论与需要层次论有什么异同?3.什么是ERG理论?它对我们有何启发。

4.实施激励时如何应用佛隆的期望理论?5.公平理论有哪些实际意义?6.简要解释波特和劳勒的综合激励模式。

第六章组织文化与组织行为习题:1.什么是组织文化?组织文化包括哪些内容,结构如何?2.组织文化对组织行为产生怎样的影响?3.什么情况下应进行组织文化的更新?4.组织形象与组织文化有什么样的关系?5.简述组织文化更新的步骤。

6.针对我国的企业,谈谈应如何建设良好的组织文化。

第七章领导者与组织行为习题:1.领导方格理论的内容是什么?怎样借鉴它?2.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的内容是什么?它对我们有什么启发?3.领导应怎样树立正确的权威观?4.为什么领导者是组织文化的缔造者?领导者应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第八章行为的有效性习题:1.什么叫沟通?沟通包括哪些活动?2.什么是沟通网络?分析常见的沟通网络及其优劣势?3.什么叫组织变革?什么叫组织发展?分析两者的区别和联系?4.组织变革成功要有哪些条件?5.如何创建创新型组织和学习型组织?6.组织发展有哪些常用技术?7.什么是组织气氛?如何形成良好的组织气氛?预习案例:坎宁安通讯有限公司安德烈亚•坎宁安自3年前创办公共关系代理处以来头一次度假归来。

最新版自考组织行为学第四章章节真题及答案

最新版自考组织行为学第四章章节真题及答案

第四章一、单项选择题(201504)9、最普通的非正式沟通形式是( D )4A、偶然式B、流言式C、单线式D、集束式(201504)10、在组织和群体中,最适合处理日常性工作的网络沟通形式是( B )4 A、轮式沟通B、Y式沟通C、链式沟通D、全方位式沟通(201510)12、在群体中,最普通的非正式沟通形式是( D )4A、偶然式B、流言式C、单线式D、集束式(201604)8、小道消息传播的主要方式是( D )4A、流言式B、偶然式C、单线式D、集束式(201610)7、在提高群体成员士气方面比较有效的沟通网络是( D )4A、链式B、Y式C、轮式D、环式(201610)8、信息发出者有意操纵信息的行为称为( B )4A、编码B、过滤C、译码D、通道(201704)9、在非正式沟通网络中传播效应最高的是( C )4A、单串型B、饶舌型C、集合型D、随机型(201704)10、互联网技术的使用能有效地解决( A )4A、垂直沟通中存在的问题B、水平沟通中存在的问题C、斜向沟通中存在的问题D、非正式沟通中存在的问题(201704)11、人们通过语言传达的只是有限的信息,必须从谈话背景中进行推论和解释。

这种背景属于( C )4A、低文化背景B、中文化背景C、高文化背景D、任何背景(201710)9、当我们自身的工作量大且很繁重,急切需要人进行信息协调筛选时,最有效的沟通网络是( D )4A、链式B、轮式C、环式D、倒Y式(201710)10、网络时代最显著的沟通特性是沟通方式的( A )4A、扁平化B、高耸化C、社会化D、人性化(201710)11、人们通过自己所说的词语直接传达信息,并不需要考虑谈话的背景。

这种背景属于(A )4A、低文化背景B、中文化背景C、高文化背景D、任何背景二、多项选择题(201610)27、按照信息流向分类,正式沟通有( ABCE )4A、上行沟通B、下行沟通C、水平沟通D、前向沟通E、斜向沟通三、名词解释(201610)32、非正式沟通4答:非正式沟通是指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基础,与组织内部明确的规章制度不相关的沟通。

组织行为学第四章 群体与团队.

组织行为学第四章 群体与团队.

三、群体的分类 1.按规模大小分:大、中、小群体。 组织行为学研究侧重于小群体,一般认为5—7人的 群体效率可能最高。 2.按发展水平分: (1)松散群体──群体发展的初期阶段。人们只是在 空间和时间的结合,此种群体目标、结构和领导都 不十分明确。 (2)联合群体──群体发展的中级阶段。群体成员有 共同的目的,约束与抵制共存,但这种活动只具有 个人意义。 (3)集体群体──群体发展的高级阶段。成员之间表 现出很强的凝聚力,存在具有更广泛的社会价值。
•权力需要:单个人无法实现的,只有在群体活动 中才能实现。 •实现目标的需要:有时,为了完成某种特定的目 标需要多个人的共同努力,需要集合众人的智慧、 力量。
五、群体发展阶段 在群体和群体动态变化研究中,对群体发展的阶段 具有争议。其中较为普遍接受的是五阶段论:形成、 震荡、凝聚、执行任务、中止: •形成阶段 群体的目的、结构、领导都不确定。群体成员各自 摸索群体可以接受的行为规范,相互介绍、揭示自 己的特征和能力。一般来说,当群体成员开始把自 己看成是群体的一员时,这个阶段就完成了。
•执行阶段 群体成员已经选定了自己的目标,并设计安排了 他们之间的劳动分工,明确了任务,并集中精力 进行工作,完成群体任务。 •中止阶段 有些群体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完成了群体任务, 就准备解散了,注意力放到群体的收尾工作。从 而结束了群体的存在状态即进入中止阶段。有的 群体则会重新确定自己的任务和成员资格,使群 体又回到第一阶段,重新开始演化过程。
•地位需要:加入一个被别人认为是很重要的群体 中,个体能够得到被别人承认的满足感。
•自尊需要:群体能使其成员觉得自己活得很有价 值。也就是说,群体成员的身份除了能够使群体 外面的人认识到群体成员的地位之外,还能够使 群体成员自己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组织行为学第四章

组织行为学第四章

一、团队和群体
(二)团队和群体的区别
(2)目标方面 (1) 领导方面 (6)结果 方面 (3) 协作方面 (4)责任 方面
(5) 技能方面
一、团队和群体
(三)团队和群体的联系
第一阶段,由群体发展到伪团队,也就是 人们所说的假团队。
第二阶段,由假团队发展到潜在的团队,这 时已经具备了团队的雏形。 第三阶段,由潜在的团队发展为真正的团队。 真正的团队具备了团队的一些基本特征,但 它距离高绩效的团队还比较遥远。 第四阶段,由真正的团队发展成为高效的团队。
一、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原因与特征
(一)非正式群体形 成的原因
4.
时间与空间上的 接近
1.
共同的价值观 和共同的利益 与风险
3.
共同的经济与社会 背景
2.
共同的兴趣爱好
一、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原因与特征
1
(二)非正式群体的特征
以某种共同利益、观点和爱好为基础,以感情为纽带。
2
有较强的内聚力和行为一致性。 在非正式群体里,同样会推选出在群体中最有威信的 人当首领,他对其他成员拥有精神上的支配权力,有一套 见效快但不成文的奖惩制度与手段。
四、群体的形成和发展阶段
1.定向阶段
4.迷惑阶段
2.冲突和挑战阶段
5.醒悟阶段
3.形成凝聚力阶段
6.接受阶段
课外 连接
大成功靠团队,小成功靠个人。
——比尔· 盖茨
在组织中,存在许多“友谊小群体”。 他们三个一伙,五人一群,有的是有共同的 兴趣爱好,有的是气味相投,有的是邻居, 几乎每一个组织成员都有自己的“小圈子”。
(4)群体中每个成员都有较强的归属感、尊严感、自豪 感。
二、群体凝聚力

《组织行为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第四章 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

《组织行为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第四章  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

第四章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知识巩固一、简答题1.什么是群体?群体的功能有哪些?答:群体是具有相同利益或情感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以某种方式结合在一起的集合体。

群体的功能有组合功能、分工协作功能、教化和协调功能、平台或手段功能、满足个人多种需要的功能。

2.产生组织政治行为的因素有哪些?答:产生组织政治行为的因素包括组织因素和个体因素两个方面,组织因素包括组织环境、组织文化、组织结构、政治管理等方面;个体因素包括个体差异、权力需求、控制地位、冒险倾向等方面。

3.冲突处理的策略有哪些?答:冲突管理策略包括强制策略、回避策略、妥协策略、克制策略、解决问题策略等。

二、不定项选择题1.D2.B三、应用练习题1.试用组织行为学所学的知识举例分析周围常见的从众行为和顺从行为。

答:从众行为,几个要好的家庭一同出游,他们购买亲子装时,会倾向于购买同一款式,这就是从众行为;顺从行为,这几个购买家庭装的成员中有不喜欢大家买的款式的,但仍然为了群体的要求购买了统一样式的服装,这就是顺从。

2.你周围有非正式群体吗?会不会影响你们群体的行为呢?如果有,请详细说明。

答:通常我们周围都会有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的存在会影响群体的行为。

举例:略。

案例分析:一个虚拟工作团队斯德恩斯公司(T.A.Stearns)是美国的一家税务会计公司,主要为个人提供税务服务。

该公司有着很好的声誉,这得益于公司能对客户提供优质的建议和出色的服务,而其关键在于该公司拥有不断更新的计算机资料和分析工具,使员工们都能运用这个工具为客户提供及时、周到的服务。

编写分析工具程序的程序员都受过相当专业的培训,他们编写的程序技术含量很高。

他们有高超的编程技能,对法律有透彻的理解;能迅速整合新的法律内容并对已有法律做出解释,然后准确无误地把它们编入已有的规则和分析工具中。

该公司的分析工具程序由4名分布在不同地区的程序员组成的虚拟团队编写。

他们4个人都在家里工作,相互之间和与公司的联系通过电子邮件、电话和会议软件进行。

组织行为学第四章组织行为ppt课件

组织行为学第四章组织行为ppt课件
• (8)正直原则
• 1)制订决策时是否优先考虑到对客户与员工的长期益处?
• 2)组织内的沟通渠道是否会让员工知道组织的真正目标以及做某 种决定的动机?
• 3)管理人员是否具有足够的魅力吸引员工,使之心悦诚服长期跟 随?
• 2.组织文化诊断 • (1)民族文化环境分析 • (2)政治经济环境分析 • (3)组织内部环境分析 。
第一节 组织理论
一、组织的一般概念 二、 组织理论 三、现代与后现代组织范式
一、组织的一般概念
在汉语中,“组织”一词最初的意思就是用丝麻制成各种布 帛。“组”字最早见于《诗经.鄘风》,其中有这样的的诗句:“素 丝组之,良马五之”.这里的“组”就是把丝带编结起来的意思。 “织”是制作布帛的总称。《庄子.盗跖》中讲:“耕而食,织而衣 ”。《礼记.内则》把“组”与“织”两字连起来使用,有“织纴 组紃 ”一句。古人把“组织”一词用于将一些元素构成另一个东 西之意。后来人们据此加以引申,就变成现在的用法。
• 3.组织文化的定位和强化 • (1)组织文化的定位
• 1)明确指导思想。 • 2)确立价值观念。
• 3)形成独特风格。
• (2)组织文化的强化
• 1)领导表率。 • 2)榜样示范。 • 3)故事熏陶。 • 4)仪式强化。 • 5)网络影响。
• (5)成效原则
• 1)组织给出的最重奖赏是按成效还是按资历来决定的? • 2)是否依据组织内不同机构的优异程度而分别设立不同的奖金制度的? • 3)是否根据个人的成绩来决定晋升?
• (6)实证原则
• 1)每个管理者与员工所组成的团队,是否知道本身负责的资料?是否能看到这 些资料?以及是否如期把资料绘成图表?
进行的活动。
2.现代组织概念

组织行为学综合练习(四)

组织行为学综合练习(四)

组织行为学综合练习(四)第四章群体行为一、单项选择题1.B 2.A 3.B 4.B 5.D 6.A 7.C1.由组织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群体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有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有明确的职责和分工的群体属于()。

A.非正式群体B.正式群体C.小群体D.参照群体2.工作比较单纯,不需要复杂的知识和技能,完成一项工作需要大家的配合,或从事连锁性的工作,()可能达到最高的工作绩效。

A.同质群体B.异质群体C.混合群体D.简单群体3.完成复杂工作,需要有创造力的工作,或在作出决策太快可能产生不利后果时,()将会达到最高的工作绩效。

A.同质群体B.异质群体C.混合群体D.简单群体4.任务角色和维护角色都多的群体属于()。

A.人际群体B.团队集体C.无序群体D.任务群体5.任务角色多而维护角色少的群体属于()。

A.人际群体B.团队集体C.无序群体D.任务群体6.在紧急情况下或与公司利益关系重大的问题上,冲突的处置方式是()。

A.强制B.开诚合作C.妥协D.回避7.目标很重要,但不值得和对方闹翻或当对方权力与自己相当时,处理冲突的方式是()A.强制B.开诚合作C.妥协D.回避二、多项选择题1.人们在群体中可以取得的需要和知足有(ABCD )。

A.安全需要B.情感需要C.尊重和认同得要D.完成任务的需要E.实现组织目标的需要2.同质结构的群体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条件是(ACD )。

A.工作比较单纯不需要复杂的知识和技术B.完成复杂的工作C.完成一项工作需要大家密切配合D.一个工作群体的成员从事连锁性的工作E.需要有创造力的工作3.异质结构群体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条件是(BDE )。

A.工作比较单纯不需要复杂的知识和技能B.完成复杂的工作C.完成一项工作需要大家密切配合D.看成出决策太快可能产生不利后果时E.需要有创造力的工作4.群体典型的角色有(ACE )。

A.自我为中心者B.寻求认可者C.任务角色D.折衷者E.保护角色5.自我为中心角色包括(ABCD )。

组织行为学 重点

组织行为学 重点

组织行为学考点第一章导论一、组织1)定义:组织是为了达到个体和共同目标而一起工作的人的集合。

二、什么是组织行为学?•定义: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组织行为学定义的三层含义: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

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规律.3、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预测、引导、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

三、霍桑实验:组织行为学的独立是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其标志是霍桑实验。

1、霍桑实验是由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梅奥主持,在美国芝加哥西部电器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的一系列十分著名的心理学研究的总称。

霍桑实验被公认为管理心理学的先驱,梅奥被认为是管理心理学的创始人。

2、霍桑实验的四个阶段:1)照明实验(绕线实验)1924.11~1927.4实验假设:提高照明度会有助于减少疲劳,使生产率提高。

2)福利实验1927.4~1929.6①实验目的:查明福利待遇的变换与生产效率的关系②导致生产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如下:是参加实验的光荣感;成员间良好的相互关系;被信任感和责任心的;群体意识。

③这一实验结果经实验者以极大的启示,从此开始了以人为中心的思考,实验者把注意力从物质条件转移到人际关系方面。

3)随访实验(与工人谈话实验)1928.9~1930.5目的:了解工人对诸如工作状况、工资待遇、工作监督、公司方针等各方面问题的真实情感和态度。

访问了近两万名工人,管理者必须认真倾听和了解工人的情绪和实际问题。

4)群体实验(观察实验)1931.11~1932.5目的:检验每个工人都是想以最高的工作效率换取最大的工作报酬。

观察的结果:产量只保持在中等水平上,每个工人的日生产量平均都差不多。

3、霍桑实验的结论:生产条件的改善并非是增加生产的第一要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道丰富性层级与信息类型
信息通道
面对面交谈
电话 电子邮件 备忘录、信件 广告、公告、 一般文件
信息类型 非常规的、
模糊的
常规的、清 楚明确的
通道丰富性 最丰富
最贫乏
有效沟通的障碍
过滤。发送者有意操纵信息,以使信息显得对接收者 更为有利。
选择性知觉。接收者在沟通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动 机、经验、背景极其他个人特点甚至个人的兴趣和期 待有选择地去理解信息。
指标 速度 精确性 领导者出现 成员满意度
链式网络 中 高 中 中式网络 快 中 无 高
非正式网络。信息以小道消息方式传播,流言与真实 的信息伴生。
小道消息特点:不受管理层控制;大多数员工认为要比 正式信息更可靠、准确。
研究表明,群体内部小道消息的联络者是固定的某些人 群。
正式权力
附属于职位,来自于上级管理部门的委任。 执行主要依靠组织的规章制度或组织共有行为
来强制实施。 是固定的,有明确的边界限制。 多级性,由各种不同层次的职权相互链接,形
成完整的正式组织的权力体系。 合法性,其设置与实施都合于理性规则。 稳定性,由于组织结构和组织规则的相对稳定
性。
非正式权力
来源于成员的共同授予; 实施依靠组织压力以及其他非行政权力; 不具有等级式的层级结构; 由非理性和个人情感因素来维持。
组织目标和个人-群体目标
组织目标是组织对未来行为的规划,即规划出一 个组织完成自身功能的方式。
主体:承担完成组织目标任务的组织机构或成 员;
客体:受到主体工作行为影响的机构或成员; 任务:关于目标主体应当做什么或不能做什么
正式组织成员的利益; 第四,注重培育合作的非正式组织,但不应当使其
居支配地位; 第五,正确影响非正式组织的组织规范; 第六,重视非正式组织中核心人物的作用; 第七,加强与非正式组织成员的沟通。
正确对待非正式组织
学习型组织中的非正式组织
学习型组织:组织成员在共同目标的指引下, 在工作过程中注重对知识的学习、传播、运 用和创新,具备高度凝聚力、旺盛生命力和 进取精神,通过组织成员的学习能够不断增 强组织的创造能力,或者说是一个拥有知识 并能对其进行管理和运用,善于根据新知识 和远景目标调整自己行为的组织。
队; 第四,具有为管理人员拾遗补缺、取长补短的作用; 第五,能够起到“安全阀”的作用; 第六,具有监督管理人员的作用。
正确对待非正式组织
非正式组织消极作用: 第一,过分维护团体现有价值观与生活方式和在变革面前
采取僵化态度的倾向; 第二,伴随着非正式组织提供社会满意功能而带来的角色
冲突问题; 第三,非正式组织沟通功能往往会造成谣言和小报告的流
沟通
沟通(communication):意义的传递和理解。 沟通功能:控制、激励、情绪表达和信息。 沟通过程:沟通信息源,编码,信息,通道,解码,接受者,反馈。
失真源
噪音
信 信息 息 源
编 信息 码
通 信息 道
解 信息 码
接 受 者
反馈 沟通过程模型
小故事:沟通误区
该来的不来
有个人请客,看看预定的时间过了,还有一大半的客人没有来。主人心里很 着急,便说:“怎么搞的,该来的怎么还不来?”已来的客人听了,心 想:“该来的不来,那我们就是不该来的了?”于是有几个就悄悄地走 了。
一、公开重大决策的时间安排;
二、公开解释那些看起来不一致或隐秘的决策 和行为;
三、对目前决策和未来计划,强调其积极一面 的同时,也指出其不利的一面;
四、公开讨论事情可能的最差结局,这要比无 言的猜测所引起的焦虑程度低。
非语言沟通:通过身体动作、说话的语调或重音、面 部表情以及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的身体距离来传递信 息。这实际表示了沟通的不同通道。
特征:具有牢固的感情纽带; 权力的实施不具有强制性和稳定性; 具有自然形成的核心人物; 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 拥有一套不成文的行为规则; 组织成员具有高度的行为一致性以及很
强的群体意识(自卫性、排他性)。
非正式组织
类型 按照非正式群体与组织的关系分:冷淡型、乖
僻型、策略型和保守型; 按照非正式群体成员间的关系分:垂直型、水
第四章 非正式组织及其行为
内容
非正式组织 正确对待非正式组织 沟通
非正式组织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 正式权力与非正式权力 组织目标和个人-群体目标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
正式组织: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建立的组织。 特点:①组织目标具体; ②其权力具有强制性服从、正统性、 合法性、稳定性的特点; ③结构一般具有层级式的等级特点; ④信息沟通由组织规章所提供。
学习型组织的特征: 扁平化的结构特征; 具有不断的自我创造和学习的能力; 和谐的内部关系和互信的团队精神是进行自
主管理的良好环境。
创造学习型组织的关键因素:
详细的战略/发展的愿景; 开放和信任的组织氛围; 合理的、柔性的组织结构; 先进的信息传递系统; 个人与小组信息共享; 工作(顾客)反馈; 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 有效的考核奖励机制。
音与其他原因一起构成了失真源,失真源主要作用在 编码与解码中。
沟通原理
沟通方向: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水平。
沟通网络:包括正式的网络和非正式的网络;正式的网络在小群体中 有以下三种:链式;轮式和全通道式。
链式
轮式
全通道式
原理说明
轮式结构促进了领导者的出现; 全通道式对员工的满意度最优 链式的信息精确性最好。
由于个体的需求是无止境的,正式组织很难 满足所有需要,非正式组织常常伴随正式组 织产生,所以二者是相促而生、相伴而存的。
正式权力与非正式权力
权力是指对他人的影响或控制。 管理者的五种权力:因在组织中所处职位而授
予的权力即法定权;有给予奖励、提升的权力 即奖赏权;能够惩罚或建议惩罚的权力即强制 权;具有高度的技术专业知识而具有的权力即 专长权;来自于个人魅力的权力即模范权。 有正式权力的人,兼具有非正式权力。 正式权力表现为法定权,非正式权力更多来源 于后四种权力。
各种沟通通道在信息传递方面的能力是不同的,某些 通道比较丰富,具有下面几个方面的能力:同一时间 处理多种线索;促进快速反馈;直接亲身接触。另外 一些通道则比较贫乏,几方面得分也低。
对通道的选择要根据信息是否是常规的。对于常规性信 息易于采用丰富性程度低的通道,而对于非常规信息, 则宜采取丰富性程度高的通道。
非正式组织
非正式组织:一种关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网络, 这种关系网络不是由法定的权力机构所建立, 也不是出于权力机构的要求,而是在人们彼此 交往的联系中自发形成的。
一般可以存在于任何一种群体之中。 产生直接原因:暂时利益一致;兴趣爱好一致;
经历背景一致或相似;亲属关系;地理位置一 致。
非正式组织
问题讨论:小道消息精确吗?(研究表明75%群体内部的 信息是准确的。但范围扩大后,信息将极大失真。)
问题讨论:小道消息是否只是来自搬弄是非者的好奇心? (实际上有四个功能:建构和缓解焦虑;使支离破碎 的信息系统化;把群体成员甚至包括局外人组织成一 个群体;表明信息发送者的地位。
减少小道消息消极影响的建议:
情绪。对发送者和接收者都产生影响。
语言。不同的词汇使用、不同的语言顺序等。
问题讨论:男女在沟通中存在差别吗?(男性通过交谈 来强调地位,女性通过交谈来发生联系。)
资料:有效沟通的技巧
使用目光接触; 展现赞许性的点头和恰当的面部表情。 避免分心的举动或手势。 根据得到的信息提出问题。 复述得到的信息。 避免中间打断说话者。 尽量少说多听,说话前先思考重点、中心。 听与说的角色顺利转换。
平型和随意型; 按照非正式组织的成因分:利益型、信仰型、
兴趣型、情感型和亲缘型; 按照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分:积极型、消极型、
中立型和破坏型。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关系
两者在组织目标、组织结构以及职位、职责 和职权对应程度上是不同的;
正式组织具有法定性,以组织为纽带,更具 有确定性和明确性;非正式组织以感情为纽 带,更具有社会属性;
传; 第四,社会控制功能会干预组织成员的行为; 第五,成员间交往频繁,信息传递快捷,导致小团体主义,
会阻碍甚至扭曲组织的信息传递、人际交往、功能运作等。
正确对待非正式组织
正确态度: 第一,接受并理解非正式组织; 第二,采取行为时要注意引导非正式组织发挥积极
作用; 第三,正式/非正式组织利益分歧时,适当考虑非
主人一看又走掉几位客人,越发着急了,又说:“不该走的怎么又走了呢?” 剩下的客人听了,心里又想:“不该走的怎么又走了,那我们这些没走 的倒是该走的了!”于是又走掉了几个人。
最后剩下一个跟主人关系最近的朋友就劝他说:“你怎么这样说话,他们气 得都走了,以后说话可要注意哦!”主人大叫冤枉,急忙解释说:“我 不是叫他们走啊!”朋友听了大为恼火,说:“不是叫他们走,难道是 叫我走吗?” 说完头也不会就走了。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不懂说话的艺术,会使你失去很多的机会,产 生不必要的误会。
的义务性规定; 指标:主体完成目标任务应达到的程度标注。
个体-群体目标的冲突
原因: 个体对群体目标认识上的差异 个体和群体目标内容上的差异
正确对待非正式组织
非正式组织积极作用: 第一,构成了一个有效的总体系统; 第二,能够减轻管理工作的负担; 第三,能够创造一种令人满意的稳定运行的工作团
沟通过程
模型说明: 编码:将想法进行编码的过程形成信息,编码受信息源
者的技能、态度、知识和社会文化的影响。 信息:是信息源编码的物理产品。 通道:传送信息的媒介物,即信息源者采取何种方式传
递信息。 解码:是接受者在信息被接受前将信息加以理解的过程。 失真源和噪音:沟通过程总是受到各种噪音的影响,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