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演替的概念与类型》同步练习2
群落的演替同步练习 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2.3群落的演替—高二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演替过程中,不适应变化的种群数量减少甚至被淘汰B.在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群落内部种群相互关系的发展变化会影响群落的演替D.次生演替速度快,趋向于恢复原来的群落2.“塞罕坝”系蒙汉合璧语,意为美丽的高岭。
历史上,塞罕坝曾水草丰茂,禽兽繁集,后来清政府将树木砍伐殆尽,将美丽的高岭变成了人迹罕至的茫茫荒原。
半个多世纪以来,塞罕坝人克服了重重困难,在降水不丰沛的高原上营造起万顷林海,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塞罕坝林场所有的植物和动物构成了一个群落B.半个多世纪时间里,塞罕坝林场发生了初生演替C.塞罕坝林场曾濒临崩溃说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有限D.人类活动会影响林场群落演替的速度,但不能改变演替方向3.过熟的格氏栲天然林中,常由于林冠层的老龄树木死亡而形成一定面积的空隙,称为林窗。
研究发现格氏栲天然林林窗出现至关闭的过程中,不同时期草本层常见物种变化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演替阶段早期中期晚期草本层常见物种铁芒萁狗背脊、扇叶铁线蕨毛鳞省藤、华山姜、砂仁A.可以直接依据林窗面积的大小来判断林窗初生演替所处的阶段B.根据表中的信息可以推测出草本层铁芒萁的耐阴程度会高于砂仁C.林窗关闭过程中植物种群密度和物种丰富度先增加后趋于稳定D.林窗演替过程中动植物的改变会影响土壤微生物不同类群的比例4.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许多古诗蕴含着深刻的生物学知识。
《诗经·小雅·鹿鸣》中写道:“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这两句古诗分别蕴含的生态学知识是( )A.捕食、次生演替B.种间竞争、次生演替C.捕食、初生演替D.种间竞争、初生演替5.杭州启动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将两溪湿地建设成为中国首个国家5A级景区的湿地公园。
高中生物《4.4 群落的演替》同步练习(含解析)必修3
人教版必修三4.4 群落的演替同步练习※典题例析规律总结※【例1】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自然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B.群落的原(初)生演替在海洋和陆地均可发生C.群落的原(初)生演替速度通常非常缓慢D.动物群落的演替与光照条件无关【解析】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群落的演替。
在一个从来没有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叫初生演替。
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叫次生演替。
在题目给出的选项中,A、B、C三项都是正确的。
光照是影响植物演替的条件之一,由于动物都是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物,所以光照条件亦与动物的演替有关【答案】D 。
【例2】群落的演替可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以P代表群落的总生产量,以R代表群落的总呼吸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火灾后的森林依次出现杂草、灌木林、乔木林,先发生初生演替,后发生次生演替B.群落的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与群落的演替无关C.当P\R接近或等于1,说明群落中的能量或有机物收支平衡,群落演替不再进行D.P\R 比率可以表示群落演替方向的一个优良指标【解析】火灾后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群落的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影响群落的演替;当P\R接近或等于1,说明群落中的能量或有机物收支平衡,群落内不同种群同样存在更替即群落演替还在进行;所以ABC错误,选D。
【答案】D。
【例3】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群落演替过程先出现次生演替,后出现初生演替B.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时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在发生更替C.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经过:裸岩→苔藓→草本→灌木→森林五个阶段D.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与自然演替的方向、速度基本相同【解析】群落演替过程包括出生演地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告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第2章 第3节 群落的演替含答案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第2章第3节群落的演替含答案第3节群落的演替[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裸岩上的演替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阐明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和过程。
2.通过分析人类活动与演替的关系,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3.认同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的政策。
一、演替的类型1.演替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2.演替的类型(1)初生演替①概念: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②过程(以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为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
③实例: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2)次生演替①概念: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②过程(以发生在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为例):弃耕农田→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灌木→乔木。
③实例:在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3)比较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类型初生演替次生演替划分依据起始条件不同不同点演替速度慢快趋向形成新群落恢复原来的群落经历阶段较多较少相同点群落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物种数量和群落层次增多,土壤、光能得到更充分的利用3.影响演替的因素(1)群落外界环境的变化。
(2)生物的迁入、迁出,群落内部种群相互关系的发展变化。
(3)人类的活动等。
4.演替的原因及结果(1)适应变化的种群数量增长或得以维持,不适应的数量减少甚至被淘汰,因此,群落就不断演替。
(2)最终会达到一个与群落所处环境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判断正误(1)在裸岩上发生演替时,首先出现的生物是地衣()(2)在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先是初生演替后是次生演替()(3)初生演替趋向于形成新群落()(4)群落内部因素的变化不会影响群落演替()(5)根据群落演替的理论,所有的群落最终都会演替成森林()(6)群落演替的结果一定是群落的结构越来越复杂()答案(1)√(2)×(3)√(4)×(5)×(6)×任务一:分析群落的演替1.根据教材“思考·讨论:分析群落的演替”,回答下列问题。
高二年级生物必修三第四章同步练习《群落的演替》
高二年级生物必修三第四章同步练习《群落的演替》高二年级生物必修三第四章同步练习《群落的演替》生物群落,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以下是查字典生物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年级生物必修三第四章同步练习,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查字典生物网一直陪伴您。
1.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A.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B.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C.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D.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2.哪一种不是群落演替的趋势 ( )A.物种的数目增加B.生产率增加C.群落稳定性增加D.非生活有机物减少3.在群落演替中,下列哪一条最不可能发生 ( )A.群落中物种的组成不断变化B.开始时物种数目增多,然后趋于稳定C.在初始阶段之后,群落中生物物种的总量下降D.无生命的有机物总量增多4.在下列群落演替的过程中,哪一种演替属于异养演替 ( )A.从湖泊到森林B.从裸岩开始的演替C.从一个动物尸体开始的演替D.从荒废农田开始的演替后第Ⅰ和第Ⅱ类细菌数量的变化的趋势是( )A.第Ⅰ与第Ⅱ类都减少B.第Ⅰ与第Ⅱ类都增加C.第Ⅰ增加,第Ⅱ类减少D.第Ⅱ增加,第Ⅰ类减少9.右图为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喷洒DDT进行农药防治和引入天敌进行生物防治害虫过程中,害虫种群密度消长情况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点开始进行农药防治,E点开始进行生物防治B.一般认为害虫防治主要是控制其种群大小而不是彻底消灭害虫C.经济阈值是指害虫种群密度影响农业生态系统经济效益的最低值,因此图中必须进行害虫防治的时间为A、D、ED.生物防治利用的是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而不可能是寄生或竞争关系10.森林群落中下层植物较上层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低,因为下层 ( )A.光照强度较弱B.植物种类少C.湿度较高D.温度较高11.20世纪50年代,有人将水葫芦带到非洲的刚果盆地,三年后,水葫芦征服了所有水生植物对手,反客为主,在刚果上游1500公里的河道上蔓延,阻塞了航道。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 同步练习(二)人教版必修三
群落的演替同步练习(二)1.裸岩上首先定居的生物是( )A.地衣B.苔藓C.草本植物D.灌木2.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的阶段依次为( )A.地衣植物阶段、苔藓植物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B.地衣植物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C.苔藓植物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D.苔藓植物阶段、地衣植物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3.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其主要原因是( )A.灌木的繁殖能力较强B.草本植物的寿命较弱C.草本植物较为低等D.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的阳光4.发生在裸岩上的群落演替过程是( )A.裸岩阶段→苔藓阶段→地衣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B.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C.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草本植物阶段→苔藓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D.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灌木阶段→草本植物阶段→森林阶段5.下列演替现象属于次生演替的是( )A.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B.被彻底消灭了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C.火灾过后的草原上的演替D.发生在冰川泥上的演替6.下列演替过程不属于初生演替的是( )A.裸岩上进行的演替B.沙丘上进行的演替C.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D.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7.关于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A.演替是群落根本性质发生变化的现象B.只有群落的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才会出现群落的演替C.演替过程只要不遭到人类的破坏和各种自然力的干扰,其总的趋势是会导致物种多样性的增加D.不论是成型的群落或是正在发展形成过程中的群落,演替现象一直存在着,它贯穿着整个群落发展的始终8.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 )A.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种群稳定性的提高B.物种多样性的减小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C.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D.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9.飞蝗大发生时,可长途迁徙,所经之处农作物受到严重破坏。
人教版高二上学期生物(选择性必修2)《2.3群落的演替》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二上学期生物(选择性必修2)《2.3群落的演替》同步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2024·广东深圳校考)裸岩的演替与弃耕农田演替的主要区别是( )A.初始条件不同B.影响因素不同C.产生的生物数量不同D.产生的植物种群不同2.(2024·广东揭阳校考)种植过大片草莓的农田闲置多年后,被柳等木本植物覆盖,成片的草莓不见了。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农田朝着木本植物方向进行次生演替B.光照在该农田的演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C.演替就是一种生物代替另一种生物的过程D.草莓消失的主要原因是在争夺阳光、空间等的竞争中处于劣势3.(2024·广东揭阳校考)从光裸的岩地上演替出森林的过程中,由草本植物阶段演替到灌木阶段所需的时间相对较短,其原因是( )①草本植物阶段,土壤中有机物较丰富,通气性好②灌木根系发达,吸水能力强③灌木更高大,具有更强的获得阳光的能力④灌木阶段,群落内竞争激烈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D.①②③④4. 某地退耕还林若干年后生态环境逐步改善。
图甲、乙、丙表示退耕还林过程中各种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图甲可表示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与时间的关系B.图乙可表示演替过程中抵抗力稳定性与时间的关系C.图丙可表示草本植物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D.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5.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生物群落演替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演替都会按照人们的愿望,最终发展为最稳定状态B.即使时间允许,弃耕农田也不一定能演变成森林C.农业生态系统必须依靠人力来维持,否则就要发生演替D.人类活动不可以任意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6.(2024·广东茂名校考)茂名露天矿是油页岩开采后形成的巨大矿坑,2012年启动了露天矿生态公园规划建设工作,植树造林约6 300亩(注:1亩约为666.67平方米),引入了大型人工湖,现矿湖中已有成群的鱼类游动,鸟类也在湖中觅食,已形成了稳定的生物群落。
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3同步练习: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第19课时 Word人教版含答案
第19课时.群落的演替【目标导航】.1.简述群落演替的概念。
2.举例说出初生演替、次生演替的过程。
3.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一、群落的演替及演替类型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2.类型(1)初生演替①概念: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地衣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③实例:在沙丘、火山岩和冰川泥上的演替都为初生演替。
(2)次生演替①概念: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②弃耕农田上的演替过程:弃耕农田→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小灌木→灌木丛→乔木。
③实例:在火灾过后的草原、过度砍伐的森林和弃耕后的农田上的演替为次生演替。
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1.人类的活动方式(1)不合理方式:砍伐森林、填湖造田、捕杀动物。
(2)合理方式: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甚至可以建立人工群落。
2.影响结果: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3.退耕还林、还草、还湖(1)原因: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垦殖活动(如毁林开荒、围湖造田等),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并且成为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
(2)目的:处理好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措施:颁布了《退耕还林条例》。
(4)预期结果:预计很多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有望得到明显改善,调节气候和洪水流量的功能将大大增强。
知识点一.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比较1.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C.次生演替比初生演替所用的时间少,原因是次生演替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D.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答案.C解析.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应是初生演替;不论初生演替还是次生演替在环境适宜条件下所形成的群落内均有竞争现象;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所形成的终极群落均是森林。
群落及其演替 单元检测卷(二) 同步练习【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含答案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群落及其演替单元检测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不同群落丰富度有差别。
为了调查群落中物种数的多少,通常采用最小面积的方法来统计。
最小面积是指基本上能够表现出某群落中所有植物种类的最小样方面积。
下图为热带雨林和常绿阔叶林中样方面积与物种数的关系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从图上可以看出,群落丰富度越大,其最小面积越大B.统计热带雨林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可以用标记重捕法C.样方面积太小,不能完全反映群落的物种数,所以样方面积越大越好D.随着样方面积不断加大,样方内物种数越来越多2.下表的群落中,数字1~5代表物种,表中的数值表示种群密度,其中丰富度最大的群落是( )群落种群密度物种A B C D物种1304000物种220002物种3020358物种4302120物种5005123.下列有关种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蝉吸取树的汁液、蝗虫啃食植物叶片都属于寄生关系B.两种生物种群之间的捕食关系是在群落水平上进行研究获得的C.同一区域的两种动物之间没有共同的食物,则二者不存在竞争关系D.互利共生的关系体现在某个种群内的不同个体之间4.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中的动物只有后者具有分层现象B.群落中一些生物消失了另一些生物占据它们的空间就属于演替C.区分群落的类型首先要了解和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D.不论在什么条件下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都是森林阶段5.以下关于群落的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单位面积或体积中某物种的个体数量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B.森林群落中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C.闽江的浅水区和深水区分布着不同的种群,体现群落的水平结构D.草原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森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6.下列有关种群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食性相同的异种鸟类分布在树林的不同位置能有效减小种间竞争B.决定种群密度大小的最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C.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物种组成D.导致群落中不同种群垂直分布差异的因素包括地形、土壤盐碱度和光照强度等7.下表表示某地甲、乙两个种群数量变化关系。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练习第2章 第1节 第1课时 群落的物种组成、及种间关系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练习第1节群落的结构第1课时群落的物种组成、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及种间关系题组一群落及其物种组成1.下列生物群体可称为生物群落的是()A.一片森林中的各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B.一个池塘中的各种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C.一座山上的各种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全部生物D.一片草地上的各种杂草等植物和兔、鼠、昆虫等动物以及各种蘑菇等大型真菌2.下列哪项不属于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A.紫金山的鸢每年新增的个体数B.溱湖湿地公园有多少个种群C.武夷山常绿阔叶林中的优势种D.根瘤菌和豆科植物之间的关系3.下列有关群落和优势物种的说法,正确的是()A.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外貌不会随时间发生变化B.区别群落最重要的特征是物种丰富度C.群落中的优势物种会一直占据优势地位D.草原群落中羊草占据显著优势,过度放牧会影响羊草的优势地位,不利于维持草原群落稳定题组二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4.下列关于“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不同地点,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一般不同B.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D.改变采样的时间不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数5.(2022·天津高二质检)下列探究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通过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可以采集、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B.随机选取若干样方,通过样方法可以求得某植物的种群密度C.在蚜虫活动的范围内,可以用标记重捕法估算蚜虫的种群密度D.通过对酵母菌培养液抽样检测的方法,可以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总数题组三种间关系6.下列种间关系对应正确的是()①菟丝子只有缠绕在菊科等植物上才能生存②大、小草履虫必须分开培养才都能生存,放在一起培养一段时间后,一种全部死亡另一种仍能正常生长③蝙蝠栖息在猪笼草的捕虫囊中,这种异于寻常的生存方式,给双方都带来好处——猪笼草得益于蝙蝠粪便中的营养素,而蝙蝠则安全地藏匿于植物的捕虫囊中④螳螂捕蝉,黄雀在后A.原始合作、寄生、种间竞争、捕食B.种间竞争、寄生、捕食、原始合作C.寄生、捕食、原始合作、种间竞争D.寄生、种间竞争、原始合作、捕食7.如图可以表示种间竞争关系的能量流动模型的是()8.请判断有关下图所示的三种曲线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鹰与鼠的种间关系可用图①表示,其中曲线a表示鹰种群的数量变化B.T2噬菌体与细菌的种间关系可用图①表示,二者分开对一方有利C.大豆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可用图②表示,二者分开彼此有利D.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的关系可用图③表示,曲线a代表占优势者9.下列诗句描述的群落种间关系属于捕食的是()A.《紫藤》“可怜中间树,束缚成枯株”B.《诗经·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蠃负之”C.《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D.《凌霄花》“根苗着土干柔纤,依附青松度岁年”10.有蚜虫的地方往往有蚂蚁。
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 第2章 2.3 群落的演替 同步练习 (2)
人教版(新教材)生物高中选修第二册 2.3 群落的演替一.选择题1.从湖泊到森林经历5个演替阶段:裸底阶段、沉水植物阶段、浮叶根生植物阶段、挺水植物阶段、森林植物阶段。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有人为干扰时,从湖泊到森林的演替速度可能会加快B.该演替和火灾后的草原上进行的演替都属于初生演替C.随演替进行,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一般会改变D.演替达到森林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并非一成不变2.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群落从草本植物阶段演替到灌木阶段,说明草本植物可被灌木完全取代B.种群的“J”型增长比“S”型增长更容易达到环境容纳量C.森林进行群落演替时,种群密度的变化过程中存在着负反馈调节D.泰山从山腰到山顶依次分布有灌木、草本植物、裸岩,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3.我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蕴含着生物学知识的语句。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B.“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体现了生物群落的次生演替C.“螟蛉有子,蜾蠃负之”,体现了螟蛉与蜾蠃之间存在寄生关系D.“凡嫁接矮果及花,用好黄泥晒干,筛过,以小便浸之……以泥封树枝……则根生”,体现了吲哚乙酸促进枝条生根的作用4.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
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A.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不会有任何区别B.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可重现森林C.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火山岩上D.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多5.上个世纪在大兴安岭北部林区发生特大森林火灾,104万公顷的森林资遭受了严重破坏。
经过30多年的恢复和保护,火烧迹地上重新长起了大片树林。
森林覆被率由火灾后的61.5%提高到87%以上,错误的是()A.火灾发生后,该群落演替类型是初生演替B.演替过程中,该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C.现群落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它们呈镶嵌分布D.森林的恢复过程中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存在共同进化6.以空间变化代替时间变化进行调查是植物群落演替研究的常用方法。
群落的演替的练习题
群落的演替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下列哪项是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A. 种内斗争B. 种间竞争C. 生物群落的内部环境变化D. 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2. 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在于:A. 发生地点不同B. 演替速度不同C. 演替过程不同D. 演替类型不同3. 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群落演替?A. 森林火灾后的植被恢复B. 河流改道形成的三角洲植被变化C. 人工林逐渐取代天然林D. 所有的上述现象4. 关于群落演替的正确描述是:A. 演替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B. 演替是一个无限进行的过程C. 演替过程中生物群落与环境达到动态平衡D. 演替过程中生物种类和数量不断减少二、填空题1. 群落演替包括______演替和______演替两种类型。
2.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______和物种______是相互影响的。
3. 初生演替的起点是______,而次生演替的起点是______。
4. 群落演替的结果是生物群落与环境达到______平衡。
三、判断题1. 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2. 初生演替的速度比次生演替慢。
()3. 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种类和数量会不断增加,直至达到动态平衡。
()4. 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四、简答题1. 简述群落演替的概念及其意义。
2. 比较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异同。
3. 请举例说明群落演替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五、案例分析题某地区发生了一场大火,烧毁了原有的森林植被。
请分析在大火后,该地区群落演替的过程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
六、名词解释题1. 初生演替2. 次生演替3. 生物群落4. 顶级群落七、连线题请将下列群落演替过程中的阶段与相应的描述进行连线:A. 地衣阶段B. 草本植物阶段C. 灌木阶段D. 森林阶段1. 生物群落结构简单,物种多样性低2. 植被逐渐覆盖地面,土壤开始形成3. 植物种类增多,高度增加,竞争加剧4. 形成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丰富八、问答题1. 描述群落演替过程中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变化。
新教材2024高中生物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第3节群落的演替同步测试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第3节群落演替[基础检查]1.下列群落演替的实例中,属于初生演替的是( )A.火灾过后的草原上重新长出绿草B.弃耕的农田上生长出杂草和小灌木C.火山岩的表面长出地衣和苔藓D.过量砍伐的森林长成杂木林解析:在火灾过后的草原上、弃耕的农田上、过量砍伐的森林中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而火山岩是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所以在其上面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答案:C2.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初生演替相对于次生演替进程缓慢、时间长B.群落演替的过程中优势种群基因频率会发生变更C.在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类发生变更,动物种类也会随之变更D.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发生了变更,但水平结构未变更解析: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会发生变更。
答案:D3.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群落中一些生物消逝了,另一些生物来占据它们的空间,就属于演替B.光裸的岩石上最先出现的是地衣C.沙漠地区易形成树林D.不论在什么条件下,群落的演替都能形成树林解析:演替不是取而代之,而是优势取代;沙漠地区气候干旱少雨,不易形成树林;若在环境条件极为恶劣且有人为破坏等状况下,群落的演替很难形成树林。
答案:B4.一块弃耕的农田上很快会杂草丛生,几年后,草本植物起先削减,各种灌木繁茂起来,最终演化成一片森林,成为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
在此演化过程中,相关变更趋势正确的是( )①②③④A.①②B.②④C.①③D.①④解析:由弃耕的农田演化为森林的过程中,养分结构越来越困难,物种丰富度越来越高。
生态系统在达到稳态后,物种丰富度、净光合量、总光合量和生物呼吸量基本保持不变,由此可知②④符合题意。
答案:B5.下列关于在弃耕的农田上和裸岩上发生的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弃耕的农田上发生的演替为初生演替B.在裸岩上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C.这两种演替过程完全相同D.这两种演替过程不完全相同解析:在弃耕的农田上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在裸岩上发生的演替为初生演替;二者的演替起点等不同。
新教材2023高中生物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第2节群落的主要类型同步测试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第2节群落的主要类型[基础检查]1.昆嵛山地处沿海,以赤松为主要树种,还有栎树、刺槐、椴树、水榆花楸等多种阔叶树种。
据此可知,昆嵛山群落属于( )A.湿地生物群落B.农田生物群落C.草原生物群落D.森林生物群落解析:由题干可知,昆嵛山生物群落分布在湿润地区,生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符合森林生物群落的特点。
答案:D2.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所处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物群落是( )A.农田生物群落B.海洋生物群落C.森林生物群落D.荒漠生物群落解析:森林生物群落植物种类较多,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其所处的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
答案:C3.下列属于森林生物群落的是 ( )A B C D解析:从图中特点可以看出,A为城市生物群落,B为淡水生物群落,C为农田生物群落,D为森林生物群落。
答案:D4.植物种类最丰富的群落类型是 ( )A.草原生物群落B.热带雨林生物群落C.荒漠生物群落D.常绿阔叶林生物群落解析:热带雨林生物群落具有土地肥沃、雨量充沛等优势,故生活着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
答案:B5.陆地生物群落不包括 ( )A.森林生物群落B.草原生物群落C.荒漠生物群落D.湿地生物群落解析:陆地生物群落是由生活在陆地上的生物聚集在一起所形成的。
陆地生物群落包括森林生物群落、草原生物群落、荒漠生物群落等,不包括湿地生物群落。
答案:D6.在寒温带地区,每到冬季几乎所有的植物都会落叶,植物的光合作用基本停止,但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并不感到缺氧,原因是 ( )A.天气寒冷,人们都在室内活动B.其他地区的植物释放的氧气,可以流动到这里C.由于寒冷,人们的呼吸作用下降D.在夏季,植物释放了大量的氧气,储存到冬季用解析:地球上所有的生物群落都受到各种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如通过大气有规律的环流,使得其他地区的植物释放的氧气,可以流动到光合作用较弱的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群落演替的概念与类型》同步练习训练落实篇基础演练一、选择题1.在气候条件合适的条件下,从裸露的岩石开始的原生演替的完整过程是( ) A.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B.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森林阶段C.地衣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D.森林阶段、灌木阶段、草本植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解析:原生演替是在从未有过生物或有过生物生长却被彻底消灭的原生裸地中发生的生物演替。
从岩石表面开始的群落演替为原生演替。
陆地植物的原生演替过程大致经过地衣和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答案:A2.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替代的过程叫演替B.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C.群落演替只能发展到灌木阶段D.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答案:C3.在无人为因素的干扰下,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 )A.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B.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C.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D.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解析:生物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物种多样性的不断增加,从而使生物群落稳定性不断提高。
答案:A4.关于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A.演替是群落根本性质发生变化的现象B.只有群落的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才会出现群落的演替C.演替过程只要不遭到人类的破坏和各种自然力的干扰,其总的趋势是会导致物种多样性的增加D.不论是成型的群落或是正在发展形成过程中的群落,演替现象一直存在着,它贯穿于整个群落发展的始终解析:演替应是其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的过程,即使没有灾难,群落也是会发生演替的,演替现象一直存在着。
在自然状态下,演替的总趋势是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种群稳定性的提高。
答案:B点拨:演替的目的是更好地适应环境,使群落的结构更加稳定。
5.下图表示某地云杉林的形成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群落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B.在人为干扰下,可能发生⑤→①的动态变化,但不属于群落演替C.该群落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D.在⑤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解析:A项应是次生演替;B项⑤→①的动态变化也属于群落的演替,只是人类活动改变了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D项⑤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同时也有水平结构。
答案:C6.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和冰川上进行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B.由草本植物阶段渐变为灌木阶段,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阳光C.群落演替是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D.发展工农业生产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解析:次生演替时原有的植被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所以冰川上进行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在群落的演替过程中,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结构更复杂的群落所替代,资源的利用更加充分有效,但人类的活动,如发展工农业生产会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答案:A二、简答题7.美国黄石国家森林公园曾发生了一场大火,大火过后,森林中的许多地方成为一方焦土。
但几个月后,这里就有了生命的迹象。
首先是青青的绿芽出现在黑土地上,接着小树也开始生长了,然后森林奇迹般地恢复了。
分析讨论:(1)大火之后群落形成属于哪种演替?引起这种演替发生的外界因素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森林公园新形成的生物群落是否与原来完全一样?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属于次生裸地上的次生演替。
引起这种演替发生的外界因素有火灾、洪水、病虫害、严寒及人类的活动等(2)不完全一样。
决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存在于群落内部,但同时也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能力提高一、选择题1.下列实例中,不属于次生演替的是( )A.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内发生了一次火灾,几年后该地又长出了许多植物B.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的一个小岛上,开始出现了一些植物C.人行道的缝隙中长出了小草D.种植大片草莓的农田,闲置数年后被柳树等木本植物覆盖解析:当某个群落受到洪水、火灾或人类活动等因素干扰,该群落中的植被遭到严重的破坏所形成的裸地,称为次生裸地。
在次生裸地上进行的演替,称为次生演替。
上述选项中A、C、D是受到火灾或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发生的次生演替;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的小岛上从未有过生物,因而为原生演替。
答案:B2.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C.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D.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解析: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起始条件不一样,所以经历的时间长短不一样,初生演替经历的时间比较长。
答案:C3.演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一个群落演替到与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处于平衡状态的时候,演替就不再进行,并形成热带雨林、温带草原、苔原或沙漠等顶极群落。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与演替之初相比,顶极群落的结构更为稳定B.形成哪种顶极群落与年平均气温和降雨量等气候条件密切相关C.顶极群落一旦形成,将永远保持原状D.热带雨林较草原、沙漠等群落的自动调节能力更高解析:顶极群落结构更为稳定,但并不等于永远保持原状。
例如,一场大火可以使森林生态系统彻底破坏。
答案:C4.人类的哪些活动不利于生物群落的演替朝着对人类有利的方向发展( )A.在沙漠边缘种树、种草B.湖边围湖造田C.我国西部地区山坡上退耕还林、还草D.森林的适度砍伐解析:湖边围湖造田,湖泊面积大大缩小,减小了蓄洪面积,降低了蓄洪能力,导致洪涝灾害频繁发生。
答案:B5.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的说法,错误的是( )A.过去的黄土高原森林覆盖率在50%以上,现在黄沙满天、水土流失的现状是人类过度破坏群落结构导致群落退化的结果B.人类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通过植树等手段加速次生演替的步伐C.我国颁布的《退耕还林条例》有利于群落演替的进行D.在撒哈拉沙漠撒播多种植物的种子可使其向森林群落演替解析:群落的演替是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进行的,如果人为因素破坏群落结构而且程度很大时群落就难以恢复,甚至退化,如A选项;另一方面人类也可以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加速次生演替的速度,或改变演替的方向,B选项正确;鉴于多年来人类对自然认识不足而对自然进行的疯狂掠夺,最终导致洪灾频繁、风沙肆虐等后果,我国颁布了《退耕还林条例》,使群落尽快恢复并按自然演替规律进行,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础,C项正确;人类的活动可影响群落的演替,但不可能决定演替规律,撒哈拉沙漠属于干旱的荒漠地区,即使有人的作用也难演替成森林群落。
答案:D6.如图是一温带地区在初生演替过程中两种量值的变化曲线,这两种曲线分别表示( )A.A表示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B表示整个植被的生物量B.A表示整个种群的生物量,B表示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C.A表示土壤中腐殖质总量,B表示整个植被中的种类数量D.A表示食肉类动物的种类数量,B表示食肉类的生物总量解析:在初生演替的过程中,首先经过地衣和苔藓阶段,到了一定阶段,草本植物在竞争中占据了优势,数量逐渐增多。
这时,各种昆虫和其他小动物开始进入到这个地区。
而后灌木和小树开始生长,灌木比草本植物更为高大,“剥夺”了草本植物的阳光,逐渐取代了部分草本,因而草本植物的数量逐渐减少,但整个植被的生物量逐渐增多。
由此可知A表示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B表示整个植被的生物量。
答案:A点拨:此题可以通过四个选项进行比较,再根据初生演替过程而准确判断。
二、简答题7.2008年5月28日,记者从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获悉,受汶川大地震影响,全世界面积最大的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部分遭到破坏,由于山体滑坡导致大熊猫赖以生存的食源箭竹被埋没,大熊猫巡护道路、野外监测点、保护站、检查站等遭到严重损坏,震后栖息在保护区境内的102只大熊猫生存情况不明。
请据此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10种,二级保护动物42种,一级保护植物6种等。
该保护区内的全部生物构成________,其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________。
该保护区内的全部大熊猫构成一个________。
(2)滑坡前的山体上茂密的森林中,自上而下分别有________、灌木和草本植物,形成群落的________。
森林植物的分层与________有关。
(3)该山体上大熊猫与箭竹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箭竹与该区的珙桐等其他野生植物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
(4)震后,管理局已进入生态区调查,开展大熊猫栖息地的抢险救灾工作。
相信不久的将来,在滑坡后到处是滚石的山体上还会再现茂密的森林,这种演替类型属于________。
解析:本题为基础题,结合汶川地震材料,考查群落的相关知识。
答案:(1)群落丰富度种群(2)乔木垂直结构对光的利用(3)捕食竞争(4)次生演替8.在自然界里,群落的演替是普遍现象,而且是有一定规律的。
人类的许多活动,却对群落的自然演替产生负面的影响。
仔细阅读以下事例,回答问题。
事例一:我国某海岛的天然林覆盖率在1965年为25.7%,1974年为18.7%,1981年仅为8. 35%,并且因地面遮盖程度大大降低,从而导致了坡垒等珍稀树种濒临灭绝,裸实等珍贵药用的植物已经绝迹。
事例二:我国西北某县野生甘草面积在1967年为4万多公顷,30年后已有一半被挖尽,另外我国的野马已经绝迹,野骆驼等野生物种也濒临灭绝。
事例三:一种原产日本的林业害虫,于20世纪80年代侵入我国华南沿海地区,并且由于缺乏天敌而迅速蔓延开来。
据1990年统计,这种害虫使该地区13万多公顷的马尾松林受到危害。
事例四:据国家林业局发布的一项调查表明,我国已经成为受荒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全国1/4以上的国土荒漠化,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