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教学设计与反思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教案川教版
生阅读课本, 识记事件及年代, 并与九一八事变相比较记忆 通过材料分析得出结论
生阅读小字了解国民党第二十九 军英勇抗日的史实。 学生阅读小字, 了解淞沪会战的 意义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 力和识记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 的能力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 公正的评价历史事 件的能力
五、南京大屠杀 1、活动二: 小组讨论与交流展示 2、南京大屠杀的时间, 持续时 间、屠杀对象及人数 展示图片: 日寇在南京大屠杀中 犯下的罪证 3、活动三: 质疑拓展
教师活动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设计目的
新课导入: 课件展示图片:卢沟晓月, 现代的
生观看图片
创设情境, 激发兴 趣
卢沟桥及日本老兵在美丽的卢沟
桥下跪忏悔 思考回答: 卢沟桥事变
一、问: 日本老兵为什么要在卢
沟桥下跪忏悔?曾经这儿发生了
什么事?
二、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1、活动一: 自主先学 2、七七事变的时间、借口、地点 和意义 二、展示材料, 为什么说七七事 变是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三、展示图片: 国民党爱国将领 佟麟阁、赵登禹 四、淞沪会战 本子目属于学生了解内容
开始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 投影有关卢沟桥景点及南京景点等图片, 制作浓厚 的历史氛围, 使学生产生亲临其境之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印象更 加深刻。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识记与理解:
1. 掌握全国抗日战争开始时间和七七事变的经过;
2. 记住日寇制造南京大屠杀的法西斯暴行。
能力与方法:
板书设计
第 14 课 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一、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
二、南京大屠杀
1、时间、地点: 1937.7.7 卢沟桥
第14课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2013----2014第一学期初二历史学案编制人:刘继溢检查人:审核人:第14课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学习目标】1、了解九一八事变、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西安事变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等。
2、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掌握的日本侵华罪行相关知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学会分析日本制造侵华事变的根源。
3、通过了解九一八事变和东北三省的沦陷的历史知识,让学生接受一次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教学难点】分析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重要性。
【预习案】1. 夜,驻扎在中国东北的蓄意炸毁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铁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地发功进攻,次日占领,制造了震惊中外的。
2.193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提出的口号,并先后派大批干部到,建立领导人民抗日。
3.1936年12月初,亲临西安,逼迫张、杨立即把他们的军队全部开赴“剿共”前线。
4. 凌晨,率领的一部以迅速行动包围,扣押了。
同时率领的控制,囚禁了陪同蒋介石到西安的国民党军政要员。
张、杨随即向全国发出的通电。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
5.中国共产党从的利益出发,提出的主张,并派等到西安调停。
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界的努力,被迫答应,西安事变得到。
6.1937年2月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和,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一项实际上接受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决议案,初步形成。
【我的疑惑】【探究案】一、九一八事变1.背景:。
2.时间:。
3.地点:。
4.蒋介石政策:。
5.结果:。
6.影响:。
二、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1.背景:。
2.时间:3.人物:4.经过:。
5.中共代表:6.结果:。
7.影响:。
三、十年内战期间,蒋介石不遗余力地“剿共”,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还主张和平解决事变,并释放蒋介石?答:。
鲁云存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教学设计
西安事变后,局势极为动荡不安。处死蒋介石,可能导致亲日派掌权,国家陷于纷争四起、群雄割据的局面。如此一来,日本便有机可乘、进而独霸中国。如果给蒋介石留一条活路,国民党内亲英美派就有可能答应停止内战,尽快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了民族的利益,中共决定不计前嫌,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并派周恩来等人到西安去调停,终于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教学方法
讲述、讲解、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学习方法
阅读、观察、思考、归纳、讨论法
教具准备
挂图、课本插图、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师生互动活动
二次备课
一、情景导入:(大约3分钟)
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创设情景,伴随着歌曲《松花江上》,展示一副副图片,如九一八事变后日军迅速占领沈阳、1931年日军侵略中国东北满洲里、日军残杀中国老百姓等,使学生充分感受日军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请同学们谈谈你们的感受。
一、九一八事变(柳条湖事件):
1.时间
2.地点
3.经过:
4.结果: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5.影响: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二、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1.背景:
2.经过:
3.结果:和平解决
4.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的意义:
①
②
③
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教学反思
优点:
不足:
改进措施:
1.图片出示:张学良、杨虎城头像设问:同学们认识图片中这两个人吗?他们的名字和历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紧紧联系在一起?2.布置学生阅读教材西安事变部分。3.视频《西安事变》片段播放。4.讨论:你如何看待和评价张、杨两位将军发动西安事变的行为?你是如何认识在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决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第14课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第14课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并掌握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的史实,培养学生提取信息,自主学习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会利用文字、地图等资料提取有效信息,学会搜集,整理资源,培养探究历史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教学难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必要性。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问题探究法、小组合作交流法时间安排:1课时过程:一、播放《松花江上》导入课题。
导入语:一曲悲怆的《松花江上》,传唱于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它唱出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唱出了全国人民对日寇野蛮侵略我国东北的愤懑。
九一八事变是如何发生的呢?它给东北人民带来了哪些沉重的灾难?对当时中国的政局有哪些影响?今天,我们学习第14课《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二、出示学习目标(媒体)三、自学指导(媒体)为达到上述目标,请大家按要求自学认真阅读课文P72-76页,结合文字、地图、图片资源,边读边思考边画出答案,用15分钟时间完成。
1.“九一八”事变的背景(需要结合学过的知识及资料思考)、时间、地点、蒋介石的政策、结果及影响。
2.“一二九”运动最能代表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主张,是谁提出的,“一二九”运动有何重大历史影响?(中国共产党。
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吞华北的阴谋,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3.“西安”事变的背景(可结合课文资源思考解答)、时间、人物、经过、结果和影响。
4.课文中“思考与讨论题”P755.中共提出的“五项要求和四项保证”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这些内容进步说明了什么?(说明中共从全民族利益出发的宽大胸襟和高瞻远瞩的战略思想),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为什么会通过中共提出的议案?(表明国民党实际上接受中共的提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6.参与园地的1.2题四、学生按上述自学指导自学,独立思考探究,不交流。
抗日救亡运动 教案(一)
抗日救亡运动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了解抗日救亡运动的背景和起源;2.理解抗日救亡运动的重要意义和影响;3.认识抗日英雄和他们的贡献;4.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抗日救亡运动的背景和起源;2.抗日救亡运动的主要内容和组织形式;3.抗日英雄的事迹与贡献;4.抗日救亡运动对中国社会和国家意识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1.抗日救亡运动的背景和起源;2.抗日救亡运动的主要内容和组织形式。
四、教学难点抗日救亡运动对中国社会和国家意识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A. 导入(10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抗日救亡运动的背景和起源,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了解学生对抗日救亡运动的了解程度。
B. 授课(30分钟)1.教师详细介绍抗日救亡运动的背景和起源,包括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中国国民政府在抗日问题上的态度等。
2.教师讲解抗日救亡运动的主要内容和组织形式,包括国共合作、游击战争、抗日文化活动等。
并通过案例分析,向学生展示抗日救亡运动的实际效果。
C. 深化(4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抗日英雄的事迹与贡献,例如林则徐、黄继光、焦裕禄等。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认识。
2.教师带领学生展开讨论,探讨抗日救亡运动对中国社会和国家意识的影响,包括国家意识的觉醒、爱国情怀的激发等。
D. 总结(15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抗日救亡运动对中国社会和国家意识的重要影响。
2.教师布置下节课的预习内容,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传承和发扬抗日救亡运动的精神。
六、课后作业1.阅读相关文献、书籍或电影,了解更多关于抗日救亡运动的信息;2.就抗日英雄的事迹写一篇读后感或小论文,表达自己对于抗日英雄的敬仰和思考。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抗日救亡运动的背景和起源、主要内容和组织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和反思抗日英雄的事迹与贡献,加深对抗日救亡运动的理解和认识。
此外,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爱国情怀。
八年级历史第14课教案
八年级历史第14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主要事件。
2.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3. 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抗日战争的背景:日本侵华的历史背景、中华民族的危机。
2. 抗日战争的主要事件:平型关大捷、南京大屠杀、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
3. 抗日战争的结果和影响: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抗日战争的艰苦和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重点:抗日战争的主要事件和结果,以及它们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 投影仪及PPT课件2. 抗日战争相关视频资料3. 历史图片和地图五、教学方法1. 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之前学过的中国近现代史,让学生对中日关系和抗日战争有一定的了解。
2.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
3. 学生活动: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抗日战争的了解和看法,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抗日战争时期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氛围。
2. 讲授新课:讲解抗日战争的背景、主要事件、结果和影响,让学生全面了解这段历史。
3. 巩固练习:提供一些与抗日战争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4. 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意义。
七、评价与反馈1. 设计评价策略:通过小组报告、观察、口头反馈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2. 为学生提供反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他们具体的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
八、作业布置1. 写一篇关于抗日战争的小论文,谈谈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2. 搜集一些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或资料,制作一个简单的展览。
初中历史教学课例《第14课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反动性的揭露,培养学生把 学生学习能
握历史问题本质的能力。(3)通过学习,理解一二九 力分析
运动,并能认识当今时代赋予爱国主义和青年学生社会
使命的新内容;概括抗日救亡运动的基本发展脉络,培
养学生综合、概括、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4)探究
要怎么转变才能更好实现育人目标?)
课例研究综
在新闻上找到的关于西安事变(1936、12、12)的
述
内容
1、西安事变的爆发:为了逼蒋抗日,张学良、杨
虎城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
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2.西安事变爆发后的复杂形势 l 日本:企图挑拨亲日派扩大内战,以便扩大侵略 中国。 l 美英:担心亲日派乘机掌权,日本扩大侵华,排 挤美英 的在华势力支持和平解决。 l 南京国民政府:掌握实权的亲日派何应钦主张 “讨伐”张学良,企图置蒋介石于死地,取而代之。 亲美英派宋美龄等竭力主张和平解决。 讨论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 党人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中国共产党 不仅主张不杀他,反而主张和平解决,释放他。说说这 是为什么? 西安事变后,西安局势极为动荡。处死蒋介石,中 国就有可能陷于纷争四起、群雄割据的局面。而内战一 起,必使日本有机可乘,从而利于进一步侵略中国。在 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不计宿怨, 提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释放蒋介石的主张,有力地 推动了国民党向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方向转变。推动了 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 3.西安事变的结果:蒋介石被迫答应停止内战联共 抗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教学过程
A.近代以来,日本侵略中国是蓄谋已久的。
八上历史 教案 第14课:《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重点
西安事变。
教学
难点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与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教
学
过
程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九一八》,同时提问:九一八是怎么回事?它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1、自主学习
1、九一八事变
[导入]日本侵略军为什么要制造九一八事变?
(直接目的是以此为借口,进攻东北军的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最终目的是侵占整个东北,进而独占中国。)
C.卢沟桥事变的爆发D.中共七大的召开
课后反思
安发动兵谏,扣押,通电全国,提出停止内战的主张。
事中共态度:中国共产党事变和平解决。
意义:标志着的基本结束和初步形成。
二、合作探究
1、国民党内部爱国人士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什么要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学生从课文中归纳)
答:A、根本原因:日军进一步侵犯华北,使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紧急关头,中日民族矛盾激化。这就使得具有爱国传统的炎黄子孙同仇敌忾,站到一起。中共的抗日主张对于爱国的张学良和杨虎城起到了感召的作用。
B、直接原因:蒋介石顽固反共、一意孤行,激起爱国学生和官兵的强烈不满。)
拓
展
训
练
1、从1995年开始,沈阳市每年都会在某日的夜晚鸣响防空警报,以示不忘国耻。这一作法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那么这一作法所特选的日子应是 ()
A.1月1日B.7月7日C.8月13日D.9月18日
2、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联合发动了对蒋介石的“兵谏”,这就是震惊中外的()
二爆发:1935年12月9日,学生举行了示威游行。
·口号:“”、“”
九意义:促进了民众的觉醒,掀起了全国的高潮。
运
动[思考]在中华民族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主张和要求?
中华书局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教学设计与反思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教学设计与反思一、课题内容:中华书局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二、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了解九一八事变、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西安事变等20世纪30年代初期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2.能力方面:(1)通过对“九一八事变”的前因后果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反动性的揭露,培养学生把握历史问题本质的能力。
(3)通过学习,理解一二九运动,并能认识当今时代赋予爱国主义和青年学生社会使命的新内容;概括抗日救亡运动的基本发展脉络,培养学生综合、概括、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4)探究中共竭力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逐步培养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分析纷繁复杂历史现象的历史思维能力;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分析纷繁复杂历史现象的基本方法。
3.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讲述“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使学生认识: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为转嫁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而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它是日本侵华的重要步骤,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
(2)通过对抗日救亡运动的介绍,使学生们懂得:日本的侵略,激起了全中国各阶层的愤怒,抗日救国成了一切有爱国之心的中国人的爱国行动。
(3)通过对本节教材的讲述,要培养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和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的仇恨,树立和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4)通过学习,了解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时间及其和平解决;了解张学良、杨虎城的爱国行为。
三、教学重点:1、“九·一八”事变2、西安事变四、教学难点:1、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2、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必要性五、教学方法:课件展示教学;讲授法、讨论法、启发式六、教学资源:教学课件(ppt)七、教学手段用具:1、多媒体展示平台。
2、自制课件:相关图片材料,歌曲《松花江上》,九一八事变形势图、剪接的记录片等。
八、教学过程:。
第14课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第14课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了解九一八事变、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西安事变等20世纪30年代初期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2.能力方面:(1)通过对“九一八事变”的前因后果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反动性的揭露,培养学生把握历史问题本质的能力。
(3)通过学习,理解一二九运动,并能认识当今时代赋予爱国主义和青年学生社会使命的新内容;概括抗日救亡运动的基本发展脉络,培养学生综合、概括、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4)探究中共竭力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逐步培养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分析纷繁复杂历史现象的历史思维能力;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分析纷繁复杂历史现象的基本方法。
3.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讲述“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使学生认识: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为转嫁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而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它是日本侵华的重要步骤,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
(2)通过对抗日救亡运动的介绍,使学生们懂得:日本的侵略,激起了全中国各阶层的愤怒,抗日救国成了一切有爱国之心的中国人的爱国行动。
(3)通过对本节教材的讲述,要培养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和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高度重视,勿忘国耻。
树立和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4)通过学习,了解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时间及其和平解决;了解张学良、杨虎城的爱国行为。
教学重点:1九一八事变;.2.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教学难点: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必要性。
教学方法:引导分析法、情景创设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欢迎大家和我共同进入今天的历史课堂。
请看大屏幕,这是沈阳的九一八事变历史博物馆的残历碑,每年的9月18日,沈阳市都要鸣响警报,告戒人们国耻不能忘,向我们诉说着那场84 年前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的历程,日本侵华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抗日的开始。
一、九一八事变(一)背景:1、日本方面(1)日本侵略中国蓄谋已久,是既定的国策。
抗日救亡运动教学设计
抗日救亡运动教学设计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反抗外国侵略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学习主题《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在中国近代史的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以下是本人为你整理的抗日救亡运动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到你。
《抗日救亡运动》教学设计一、导入方案一教师可先提问“九·一八”事变和《塘沽协定》的结果,再总结。
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东北已沦陷,华北门户洞开,中华民族危机加深,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掀起新的高潮,以此引入新课。
方案二先让学生讲他们所知道的“一二·九”运动和“西安事变”是怎么回事?指出“一二·丸’“西安事变”是在“九·一八”以后,面对日本的得寸进尺,蒋介石不抵抗政策,全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机而发生的最重要的事件,从而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1.华北危急可作为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出现的背景来讲。
引导学生首先回忆《塘沽协定》的结果?其次,让学生找到标志华北危急出现的事件?(1935年,《何海协定》)再次,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到华北危急加深的标志(日本策划“华北五省自治”)。
结合《日本策划华北五省自治图》和本目小字说明汉奸殷汝耕成立“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和“冀察政务委员会”的设立,实际上使冀察两省已经“自治”。
在中国地图上,华北五省偌大一片国土,将继东北三省和热河而沦丧,中华民族处在亡国灭种的生死关头!2.“一二·九”运动在日本侵略东北、华北时,与国民政府不抵抗政策相比,中共的态度如何?方针怎样?让学生阅读课文后作答。
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并于1935年底,瓦窑堡会议上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出示《瓦窑堡会议旧址》幻灯片)为响应中共中央的号召和方针,爱国学生首先行动起来。
北平学生于1935年12月9日举行大规模游行示威,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反对华北自治!”教师出示《参加“一二·九”游行的学生同反动军警搏斗》幻灯片,使学生感受和体会当天的情景。
八上历史 导学案 第14课:《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中华书局版八上历史第14课《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导学案主备人:张文学2014.10.29教学目标:1.学习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2.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重点:西安事变。
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与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主梳理】:一、九一八事变1、_____年___月___日,日本制造侵略中国的_______,占领_______。
2、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实行____,___奉命将东北军撤至关内,导致____二、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1.局部抗战的开始⑴东北人民:组织______,广泛开展抗日武装斗争。
⑵国民党部分爱国将领:英勇抗击日寇的进攻。
2.一二•九运动⑴背景:1935年,日本策划_______,中国__________进一步加深。
⑵概况:①时间:___年12月9日,地点:____②领导:中共北平___。
③主力:北平_________。
④口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意义:一二•九运动促进了_____,掀起了_____。
三、西安事变1.背景:全国________的感召和______的争取。
2.经过:_____年12月12日,______和_____在______发动“兵谏”,扣押__________,通电全国,提出________________等主张。
3.结果:中国共产党以_______为重,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应张、杨的邀请,______等到西安参加谈判。
在共产党代表和各方努力下,蒋介石被迫答应“_______,_______”,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4.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____基本结束和_____初步形成。
第14课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杨靖宇
赵一曼(1905年-1936年8月)
原名李坤泰,爱国女诗人,中 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抗日民族 英雄,曾就读于莫斯科中山大学, 毕业于黄埔军校六期。曾任东北抗 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率军民与 日寇浴血奋战在白山黑水之间,在 与日寇殊死搏斗中为国捐躯。
赵一曼
(三).设立傀儡政权 —伪“满洲国”
柳条湖
日本侵略者侵 略东北,为什 么先制造柳条 湖事件?
你知道吗
日本侵略军侵略 中国东北,为什么 先制造柳条湖事件呢?
为给侵略战争制造借口,欺骗世 界舆论。另外,柳条湖距离东北军驻 地北大营和东北重镇沈阳很近,便于 日军在事件后迅速对这两个战略要地 进行攻击。
为给侵略战争制造借口,欺骗世界舆论。另外,柳条湖距离东北军驻 地北大营和东北重镇沈阳很近,便于日军在事件后迅速对这两个战略 要地进行攻击。
5.结果:
占领沈阳城,东三省沦亡
讨论:东三省的迅速沦亡根源是什么?
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蒋介石的态度 ——不抵抗 政策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 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 抗,力避冲突。 ——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
蒋介石为什么采取不抵抗政策?
中国“枪不如人,炮不如人,教育训练不如 人,……拿什么和日本打呢?若抵抗日本,顶 多三天就亡国了。” ——冯玉祥《我所认识的蒋介石》 “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 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 ——蒋介石在南昌的讲话 1931年10月,许世英代表蒋介石声称“如果日 本能担保中国本土十八省的完整,则国民党可同意 向日本……让出东北。” ——蒋介石在南昌的讲话
北京一二· 九运动
北大学生黄敬在电车上演讲
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6000多人示威游行,向群众宣传抗日,与国民党军警英勇搏 斗,这便是一二〃九运动。一二〃九运动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学案 中华书局版
第14课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学习目标了解九一八事变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解决及意义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阅读课文做下题1、九一八事变背景:日本早就制定侵犯中国的国策,日本急于发动战争摆脱经济危机。
爆发:____________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___________________北郊附近柳条湖的一段铁路,攻占________城。
蒋介石的态度:____________ ;结果:日军占领_____________ ,随后侵占________________。
中国东北军民局部抗战: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_____________领导抗日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中国人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开始。
2、西安事变背景:日军进犯华北,中华民族危机严重,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爆发:为了__________________(目的),__年12月12日,_______, _______扣押了__________,实行“兵谏”,提出 __________ 的主张。
和平解决:中国共产党从________________出发,主张和平解决。
_________________等到西安调停,经过共产党和各方面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主张。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______________基本结束,____________________初步形成。
合作探究课本75页思考与讨论达标测试1.蒋介石在发给张学良的密电中说“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这份电报与下列哪一事件直接有关()A.七七事变 B.九一八事变C.西安事变D.南京大屠杀2.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有所抬头:篡改历史教科书、否定南京大屠杀、不顾国晖舆论谴责频繁参拜靖国神社、疯狂扩充军备、制造“中国威胁论”……为此,中华儿女要牢记历史,警钟长鸣。
第14课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说课稿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材分析:1、地位:《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是中华书局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第一课,本课共安排有三部分的内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从教材所处地位来讲,属于从新民主主义革命部分向抗日战争部分的过渡。
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够讲述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全过程;知道在九一八事变中东北迅速沦陷的原因;能列举东北沦陷后中国军民抗争的史实;能够正确分析张、杨发动西安事变和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及意义。
过程和方法:通过图片展示、文字阅读和视频播放,使学生了解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概况,通过课堂讨论认识西安事变的历史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九一八事变带给东北人民的深重灾难;感受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学习张、杨两位将军和中国共产党不计个人荣辱得失,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大局意识。
3、教学重难点:重点:1、“九·一八”事变2、西安事变难点:1、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2、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必要性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警报声响起。
教师:每年的九月十八日,在我国东北的沈阳、长春等地的城市上空,都会响起尖利的警报声,请问有没有同学知道这是为什么?学生答略。
教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一段已经成为过去、但我们却应该时时铭记的苦难岁月——14课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历史情景的创设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时代感教强的情景拉近了历史同现实的距离,实现了历史同现实的对接)(二)、新课学习九一八事变1.布置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九一八事变”部分。
教师提示:抓住时间、地点、事件经过等要素。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历史教学中要教给读书、自主学习的方法。
)3.学生思考、讨论:日军制造柳条湖事件的目的是什么?教师小结:为其侵略行为寻找借口。
4.面对日军的挑衅和进攻,驻防东北的中国军队纷纷要求还击,可作为当时中国南京国民政府最高长官的蒋介石是什么态度呢?投影出示:蒋介石发给张学良的密电。
初中历史教学课例《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况,通过提问、阅读、讨论、讲解等方法。
1、以每年 9 月 1了解九一八事变的经过
3、不抵抗政策的严重后果。播放乐曲《松花江上》。
4、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5、一二九运动
6、西安事变的发生及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1、掌握九一八事变、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西安
事变及其和平解决的意义。
2、感知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华的史实和蒋介石实
行不抵抗政策的原因及后果;理解抗日救国运动的兴
教学目标 起,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及为何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事实。
3、了解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和华北事变,
以每年九月十八日的防空警报为切入点,过度自然
贴切,容易引起广大学生的共鸣,有利于课程的展开。
通过后面内容的学习,加深学生对九一八事变的认识和
理解,东三省沦陷,东北人民流离失所,一方面是因为
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所导致,另一方面也是国民党 课例研究综
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所带来的严重后果。通过学习,使 述
板书设计
一、九一八事变
教学过程
1、九一八事变——1931 年沈阳 2、不抵抗政策和东三省沦陷
3、伪满洲国的成立
二、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1、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2、民族危机的加深
3、一二九运动——1935 年北平学生
三、西安事变
1、西安事变——1936 年 12 月 12 日张学良杨虎城
扣押蒋介石
2、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学生树立居安思危的意识。在对“如果你是一名红军战
士,西安事变后你该如何对待蒋介石?”这一问题的讨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4课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PPT课件 (3)
抗日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六、当堂反馈达标测评
见导学案P47面
七、学案纠错课后反思
整理好导学案,感悟历史
自近代以来,日本帝国主义不断侵华:
• 1894~1895年挑起甲午中日战争,逼签《马关条约》 • 1897年,在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中,划福建省为
它的势力范围。 •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日本也出兵中国,逼签《辛
中3.探国究“蒋枪介不石如实人行,不炮抵不抗如政人策,原教因育?训练
不 和如日日本人本打,机仗国呢器力?不大如若大抵人强抗,于工日中本厂国,不如顶,多人抗三,日天拿必就什亡亡么
国了“。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
奴,认尚可为苟共延产残党喘威;胁若更亡大于共产党,则纵肯
为奴隶,亦不可得。”
导学点2【西安事变】
1.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目的是什么?由该组3号同学回答
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由该组4号同学回答.
3.1936年12月12日,蒋介石被扣押后,有人说“蒋介石杀害 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我们应该杀了他,报仇 雪恨!”有人说:“国难当头,国际、国内形式复杂,应该 和平解决,蒋介石只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就放了他。”西 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支持材料中哪一种观点?为什么?由 该组2号同学回答.
1935年8月 策划华北五
省自治
立
1933年3月 占领热河
陷满 洲 国 成
东 北 三 省 沦
1935年7月 占领河北
2.不抵抗政策 《19秦3后5土年果协6月定!》
丧失察哈尔
陷东 北 三 省 沦
1935年7月 《何梅协定》
丧失河北
东三省沦陷,民族矛盾逐《19渐淞32沪年上停5月战升协为定》 主要矛盾,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涨(精选5篇)
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涨(精选5篇)第一篇: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涨《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中国近代史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华北事变的发生,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面临着严惩的民族危机,中国共产党做出了政策上的重要转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基本上结束了十年内战的局面,由国内战争转向民族战争。
中国近代史的三条主线在本切都得到了充分体现。
本节内容是《国共十年对峙》这一章的总结,又为下一章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做好了铺垫。
本课的特点是: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等事件承载了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内涵,是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的良好契机。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高中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探究欲望强烈,在学习完一个学期的中国近代史之后,同学们对近代史的基础知识和篇章结构已经有了一定认识,初步建构起了知识结构。
但是他们对历史现象的认识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缺乏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并不稳定。
因此在教学中变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创设情境,融史于情。
生动的学习历史的生动,运用谈话、讨论、等言语互动的方式,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历史思维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并掌握华北事变、瓦窑堡会议与中共确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一二九运动及其意义、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等主要史实。
能过华北事迹以及日本对华北地区侵略的教学,培养学生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能过瓦窑堡会议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组织学生搜集信息、总结日军发动华北事变的目的和影响,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评价的研究方法,2、通过创设情境、学生参与等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竞争意识,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培养探究性和创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课题内容:中华书局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了解九一八事变、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西安事变等20
世纪30年代初期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2.能力方面:(1)通过对“九一八事变”的前因后果的分析,培养学生
全面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反动性的揭露,培养学生把握历史问题本质的能力。
(3)通过学习,理解一二九运动,并能认识当今时代赋予爱国主义和青年学生社会使命的新内容;概括抗日救亡运动的基本发展脉络,培养学生综合、概括、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4)探究中共竭力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逐步培养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分析纷繁复杂历史现象的历史思维能力;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分析纷繁复杂历史现象的基本方法。
3.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讲述“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使学生
认识: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为转嫁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而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它是日本侵华的重要步骤,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
(2)通过对抗日救亡运动的介绍,使学生们懂得:日本的侵略,激起了全中国各阶层的愤怒,抗日救国成了一切有爱国之心的中国人的爱国行动。
(3)通过对本节教材的讲述,要培养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和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的仇恨,树立和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4)通过学习,了解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时间及其和平解决;了解张学良、杨虎城的爱国行为。
三、教学重点:
1、“九·一八”事变
2、西安事变
四、教学难点:
1、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
2、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必要性
五、教学方法:课件展示教学;讲授法、讨论法、启发式
六、教学资源:教学课件(ppt)
七、教学手段用具:
1、多媒体展示平台。
2、自制课件:相关图片材料,歌曲《松花江上》,九一八事变形势图、剪接的记录片等。
八、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