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意识的能动性

合集下载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PPT优质课件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PPT优质课件
.
(二)物质的存在形式
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社会运动
退
生物运动
化 方 向
化学运动
物理运动
进 化 方 向
. 机械运动
(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恩格斯:“运动,就它被理解为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的固 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涵盖了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 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移动起直到思维。”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裂两者之间的关系,分别犯形而上学 和唯心主义的错误。
.
6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
论哲 化学 的是 世系 界统 观化
和 理
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 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 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恩格斯
.
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
存在和思维或物质和意识,何为世界本原,何者为第一性、何 者为第二性的问题 。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 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 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马克思
.
• 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其一,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 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其二,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 象的钥匙(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形成了社会生活 的基本领域;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讨论:哲学中的物质范畴和物理学中的物质概念?如何正确理解物质范畴? .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及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及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是两个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

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意志和行动对事物发展产生的影响力。

它体现了人的主观意识和创造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客观规律性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固有的、不可改变的规律。

它反映了事物本质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之间存在着辩证的关系,即主观能动性是在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运作的,而客观规律又是由人的主观活动产生的。

这种辩证关系表明,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有限的,不能改变客观规律,但人的主观能动性又是客观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要在认识和顺应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通过人的创造力和努力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并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这需要人们不断学习、探究和思考,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

同时,也要善于发现和利用有利于发展的机会,充分利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实现自身目标的同时,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还要注意避免把主观能动性放在客观规律之上,不能固执己见,不能脱离实际,不能自以为是。

要善于从客观规律出发,通过反思和检视,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行动,使其与客观规律相协调。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还要善于同他人协作,尊重他人的主观能动性,并在交流和合作中不断学习和进步。

合作不仅可以让人们共同实现自己的目标,还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总之,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在认识和顺应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学习、思考和实践,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能动性,为实现自身目标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谈谈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作用

谈谈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作用

谈谈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作用班级:财政0811班姓名:李艳琴学号:09谈谈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作用恩格斯说,意识是地球上“美丽的花朵”,这是对意识作用的生动描绘。

的确,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创造了令人自身都赞叹不已的世界文明。

从洪荒之世到现代科技革命,从蔡伦的造纸术到飞船遨游太空,无不打上人的意识的印记,无不凝聚着人类的智慧和创造精神。

要了解发挥主观能动性有何重要作用,首先要了解何为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主观能动性又称自觉能动性、意识的能动性,是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有意识的活动能力。

意识存在于我们的头脑里,人们只能用语言表达它,用文字记录它,不能用它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虽然只靠单纯的意识不会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但是意识却有一种本领。

那就是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在不停在告诉人们,应当做什么,以及怎样去做,在实践中,意识总是指挥着人们使用一种物质的东西去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从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这种力量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

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规律总是以其铁的必然性起着作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唯物史观,并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才第一次使人们真正认识到,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也是按照自己固有的客观规律运动和发展的。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规律都是对客观事物发展过程的客观规律的反映。

人们在实践活动中要达到预想的目的,就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如果不符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

因此,正确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列宁曾指出,外部世界、自然界的规律乃是人的有目的的活动基础,人们只在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能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

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是说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意识的能动性 原理

意识的能动性 原理

意识的能动性原理
意识的能动性是指意识具有主动引导和控制行为的能力。

它是意识作为人类心智活动的一个重要属性,与无意识相对立。

意识的能动性基于以下原理:
1. 意识的主观性:意识是主观体验的产物,它使我们能够感知自己和外界的存在。

这种主观性赋予了意识能主动参与和指导行为的能力。

2. 意识的反思性:意识具有反思的能力,可以在行为之前或之后对自身的想法、感受和目标进行思考。

这种反思性使得我们能够对行为作出选择和调整,从而实现行为的主动性。

3. 意识的自我控制:意识能够监控和调控自身的活动,比如注意力的调配和思维的控制。

这种自我控制使得我们能够自主地选择行为方式和目标,并在行为过程中对其进行调整和修正。

4. 意识的目标导向性:意识具有目标导向的特点,能够为行为设定目标并制定行动计划。

这种目标导向性使得我们能够有意识地为自己的行为目标设定优先级,并通过思考和规划来达成这些目标。

意识的能动性使得人类具备了自主学习、创造、决策和自我调整等高级心理活动的能力。

通过提高意识的能动性,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控自己的行为,提升自我管理和自我实现的能力。

意识的能动性原理

意识的能动性原理

意识的能动性原理意识的能动性是指意识的主体能够主动地参与并影响自身的思维、感知和行为过程。

它强调了意识的主观性和主动性,认为意识不仅是被动地接受外界信息,还能够对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和转化,进而产生意识活动和行为。

意识的能动性原理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首先,意识的能动性体现在意识的选择性和集中性上。

意识有选择的能力,它可以选择关注某些信息并忽略其他信息。

这意味着我们能够主动地决定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哪些事物上,根据自身的需求和目标来选择关注的对象。

比如,在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时,我们可以选择关注某个品牌或某种功能,而忽略其他品牌和功能,这是意识的能动性的一种体现。

其次,意识的能动性还体现在意识的积极性和目的性上。

意识不仅可以被动地接收和反映客观事物,还能够主动地参与并主导思维和行为过程。

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的意愿和目标来组织和规划行为,使得我们的思维和行为具有目的性。

比如,当我们制定学习计划时,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使得我们的学习过程更加高效和有效。

再次,意识的能动性还表现在思维和判断过程中的主观性和个体差异上。

意识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信息和反应客观事物,还涉及到思考、判断和推理等高级认知过程。

不同个体在面对相同的信息和情境时,可能会有不同的认知态度和判断结果。

这是因为个体的经验、知识和价值观等因素的不同,导致了思维和判断的个体差异。

意识的能动性使得我们能够根据自己的认知需求和目标来选择合适的思维方式和判断标准,进而影响和塑造我们的思维和判断过程。

最后,意识的能动性还体现在情感和情绪调节上。

意识不仅仅是认知过程,还与情感和情绪息息相关。

我们能够通过意识的调节和控制,对自己的情感和情绪进行调节和管理。

比如,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们可以通过意识的调控和调整,改变自己的情绪状态,提升自己的应对能力和情感适应性。

总之,意识的能动性是指意识的主体能够主动地参与并影响自身的思维、感知和行为过程。

它强调了意识的主观性和主动性,认为意识不仅是被动地接受外界信息,还能够对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和转化,进而产生意识活动和行为。

意识能动性分析和总结

意识能动性分析和总结

意识能动性:意识能动性--能动性是指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和作用。

1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一个积极能动的过程。

人的意识按照一定的目的性和选择性,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大量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判断,从认识事物的表面现象进而揭示了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预见事物的发展趋势。

2能动地改造世界人的意识是在能动地认识世界的基础上,按照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提出一定的目的、计划、办法等,指导人们进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

意识的能动作用有两种不同的性质:正确的思想意识能够指导人们采取正确的行动,促进事物的良性发展;相反,错误的思想意识会引导人们采取错误的行动,对事物发展产生阻碍甚至破坏作用。

意识的能动性:指人的意识能动地反映物质又反作用于物质。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不仅是物质的反映,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而且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意识总是适应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需要而产生的。

所以,意识虽然是物质的反映,但它一经产生,就成为一种能动的力量。

如果意识对人们的实践活动没有作用,那它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意识活动的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人们在反映客观事物时,总有基于某种实践需要,并带有一定的主观倾向和要求,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所要达到的思想蓝图,构成准备行动的计划。

这就是意动性的具体表现,而且是人所特有的。

第二,意识活动的主观创造性。

人的意识不仅采取感觉、知觉、表象等形式反映事物的外部形象,而且能够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材料积极主动地进行加工制作,反映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规律性。

意识的主观创造性,还表现在对客观对象的反映,不仅能够“复制F所反映的对象,而且还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创造出一个理想的和幻想的世界。

第三,意识通过实践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意识的能动性不限于从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思想、目的、计划、蓝图等观念的东西,更重要的还在于以这些观念的东西为指导,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为现实。

怎样认识和发挥意识的能动性

怎样认识和发挥意识的能动性

怎样认识和发挥意识的能动性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具有一种自觉的和能动的性质,这种性质可以对物质发生反作用,这就是意识能动性。

意识能动性就人们目前所能认识到的,大致有以下六种具体形式:第一,意识的能动性表现为意识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精神活动。

意识是一种有预见、有创造性的活动。

在我们的意识中,不仅要规定我们实践的目标,而且还要为实现这个目标规定程序、步骤、计划、方式,这就是意识的计划性。

木匠在制作家具之前,首先要设计一种样式,然后根据头脑中的样式动手制作,制作好的家具一般说就是他在制作之前所设计的样式。

这正如马克思所说:人在“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

”第二,意识的能动性表现为意识是一种洞察本质、发现规律的精神活动。

意识能通过它的活动认清客观事物的本质,发现客观事物的规律;意识能从客观事物的形式中发现其内容,从原因预见结果,从现在预见将来,从而发现客观事物的规律。

马克思从分析阶级社会、揭露资本主义本质入手,科学地预见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必然胜利,就是这种精神活动的最好例证。

第三,意识的能动性表现为意识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

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不是消极的、被动的反映,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反映。

人的意识不仅采取感觉、知觉、表象等形式反映事物的外部形象,而且能够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感性材料积极主动地进行加工制作,在思维中再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意识反映对象不是刻板地模仿,它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创造一个理想和幻想的世界。

因此,意识可以幻想、联想、创造。

科学想象、文艺创作,都是创造性的精神活动。

第四,意识的能动性突出地表现为意识能够指导实践活动。

意识的能动性不仅表现在意识本身的活动领域,而且表现在实践活动中。

在意识支配下,通过实践活动,人们可以改造物质世界,改变物质的形态、活动方式。

例如木匠可以把木头制成各种家具,无产阶级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斗争把资本家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哲学基础人的能动性及其后果

哲学基础人的能动性及其后果

第二节人的能动性及其后果教学提纲一、意识的本质1.意识是高度发展的物质,它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是人脑的机能。

意识不是人脑固有或自生的东西,而是人脑对客观对象的反映。

2.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3.意识是劳动的产物。

4.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1)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其反映的内容都能在现实世界中找到某种客观“原型”。

(2)世界上没有不可被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3)不能因为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就认为每个人的意识随时随地都是正确的。

二、人的能动性及其两种后果1.意识的能动性又称为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类所特有的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具有自觉的能动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点。

2.用正确的意识指导实践,就能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促进事物的发展,为人类谋利益。

用错误的意识指导实践,就会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失败,阻碍事物的发展,造成对客观事物的破坏,人类的利益也不可能得到实现。

三、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客观规律是不能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运动本身所固有的规律,它是事物或现象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只有正确的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1)人们能够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形成对客观规律的正确的认识,对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做出科学的预见,从而指导自己的行动。

(2)人们能够把规律作为行动的向导,运用对规律的认识去改造世界,为人类造福。

也就是在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利用客观规律。

(3)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成创造某些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程度和范围,变不利为有利。

教学分析与教学建议一、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从理论上说,弄清这个问题,有助于正确认识意识现象的本质,不给唯心主义留下可乘之机。

从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上说,明确这个问题,对于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笔记二、主要复习内容(一)概述题:概述教材某章节的部分内容,并选取其中一个要点谈谈自己的认识。

1、第一章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联系与发展的普遍性、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①联系和发展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②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③联系的特点: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具有普遍性;联系具有多样性。

④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

发展的实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是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①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与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与其相互关系:矛盾普遍存在,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

③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与其相互转化④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与其相互转化2、第二章第一节“认识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4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认识不但来源于实践,而且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的发展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1)从实践到认识:由感性认识能动地飞跃到理性认识的过程(2)从认识到实践:由精神到物质,由思想到存在的阶段(3)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与无限发展3、第二章第二节“真理和价值”: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的检验标准、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①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对客观事物与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和人的意识的客观内容。

真理的客观性决定真理的一元性。

②真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内容表明了主客观统一的确定性和发展的无限性。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的客观过程与其发现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度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念名词解释: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2.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3.现象—4.归纳—5.规律—这一范畴,揭示的及时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领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6.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

7.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8.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9.理论创新—10.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11.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12.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13.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14.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15.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区的路线16.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矛盾统一。

17.剩余价值率—要确定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就应该拿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相比,而不应该把它去同全部资本相比。

其公式是;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 可变资本简答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答: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的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5.为什么说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答: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意识能动性原理

意识能动性原理

意识能动性原理
意识能动性原理是一个哲学概念,指的是意识能够自发地产生行动和影响现实世界的能力。

根据这一原理,意识并不是被动地接受和反应外界的刺激,而是具有主动性和能动性。

意识能够自主选择和决定自己的行为,而不仅仅是受到外界因果关系的牵引。

意识能动性原理来源于福柯的理论,他认为人的意识是一个自主的、创造性的力量,能够对现实世界进行改变和干预。

这种能动性使得意识能够超越常规的规则和限制,开展自由的思考和行动。

意识能动性原理的重要性在于它突出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意识能动性使得人能够在面对困境和挑战时,通过自主选择和决策来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它揭示了人的意识具有改变和塑造现实的潜能,从而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但与此同时,意识能动性原理也引发了一些问题和争议。

一些哲学家和科学家认为,人的意识在行为生成中并不是完全自主和独立的,而是受到大脑和身体的生物学机制的制约和影响。

意识的能动性可能受到诸如基因、神经环路等因素的限制。

尽管如此,意识能动性原理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它提醒我们要珍视和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和创造力。

意识能动性使得我们能够主动参与世界的改变,积极追求个人和社会的进步。

因此,我们应当尊重并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性,同时也要认识到它在现实的限制和挑战。

意识的能动性原理

意识的能动性原理

意识的能动性原理
意识的能动性原理是指人类意识能够主动地对外界事物进行感知、认知和思考的能力。

它强调了意识对于行为和思维的主导作用,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和环境条件的影响。

意识的能动性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主动感知:意识能够主动地感知外界的刺激和信息。

我们能够选择性地注意某些刺激,忽略其他刺激,从而对外界进行有效的感知和认知。

2. 主动认知:意识能够主动地进行思考、分析和判断。

我们可以主动地对所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和整理,从而形成有意义的认知和理解。

3. 主动思维:意识能够主动地进行抽象思维和推理。

我们可以主动地运用逻辑和推理能力,从而进行问题解决和决策制定。

4. 主动意愿:意识能够主动地产生意愿和目标。

我们可以主动地设定目标,并通过意愿和努力去实现这些目标。

意识的能动性原理是人类意识活动的基础,它使我们成为了具有独立思考和自主行动能力的生物。

我们通过意识的能动性不断地与外界进行交互和适应,从而实现自己的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

联系实际谈谈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关系的理解

联系实际谈谈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关系的理解

联系实际谈谈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摘要:通过研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了解到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

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愈充分地发挥。

那么,如何认识和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成为关键。

认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物质是第一性的,物质决定意识,客观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因为客观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

要正确地认识必须通过实践,依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

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愈充分地发挥。

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反对唯心论,形而上学,反对“右”的和“左”的错误思想的武器,否认客观规律性,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的泥坑,其表现为“精神万能论”,在革命和建设中往往会导致超越历史发展的阶段。

在政治上会犯冒险盲动的“左”的错误。

夸大尊重客观规律性,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陷入形而上学机械论的错误。

其表现为“宿命论”,在革命和建设中,往往会导致落后于历史发展的阶段,在政治上开历史的倒车,犯“右”的错误。

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人们在实践活动中要达到预想的目的,就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如果不符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

因此,正确理解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一个重要问题。

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就例如:有个急性子的宋国人,日夜盼望稻田里的稻子快些长大。

意识能动性原理

意识能动性原理

意识能动性原理意识能动性原理是指个体在行为中所表现出的主动性和目的性。

意识能动性是人类行为的重要特征,它体现了人类对外界环境的认知和对自身行为的调控能力。

意识能动性原理对个体的行为和心理过程具有重要影响,下面将从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来探讨意识能动性原理的相关内容。

首先,意识能动性原理在认知过程中的表现是个体对外界信息的主动获取和加工。

个体在认知过程中能够根据自身的需要和目标选择性地关注和处理信息,这种主动性体现了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例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兴趣选择性地获取和加工知识,这种主动的认知过程能够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其次,意识能动性原理在情感过程中的表现是个体对情绪的自我调节和控制。

个体在面对外界刺激时能够通过意识的调控来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从而影响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情绪表达。

例如,一个人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通过自我意识的调节可以调整自己的情绪,使自己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和应对挑战。

最后,意识能动性原理在行为过程中的表现是个体对行为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个体在行为过程中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目标进行行动,而不是被动地随波逐流。

例如,一个人在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时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进行计划,然后有目的地进行学习行为,这种主动性能够提高学习效果和成就感。

总之,意识能动性原理是个体行为的重要特征,它体现了个体对外界环境的认知和对自身行为的调控能力。

意识能动性原理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它促进了个体的自我发展和适应能力。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意识能动性原理,通过积极的认知、情感和行为调控来提升自身的能动性水平,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意识能动性原理

意识能动性原理

意识能动性原理意识能动性原理是指人类意识的能动性和自主性。

意识是人类心理活动的核心,是人类思维、情感和意志的统一体现。

意识能动性原理强调了意识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是人类行为和思维活动的重要基础。

意识能动性原理对于人类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下面我们将对意识能动性原理进行详细的探讨。

首先,意识能动性原理强调了意识的主动性。

意识不是被动地接受外界信息和刺激,而是能够主动地对外界信息进行加工、整合和创造。

人类的意识活动是主动的思维活动,是对外界事物的积极认知和理解。

意识的主动性使得人类能够根据自身的意愿和目标来选择和决定行为,而不是被动地受制于外部环境和条件。

意识的主动性使得人类能够更好地适应和改变外部环境,实现自身的价值和目标。

其次,意识能动性原理强调了意识的自主性。

意识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中枢,是人类自主思维和行为的基础。

意识的自主性表现在人类能够自主地选择和决定自己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意识的自主性使得人类能够根据自身的意愿和目标来进行思考和决策,而不是被动地受制于外部压力和影响。

意识的自主性使得人类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实现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发展。

再次,意识能动性原理对于人类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

意识的主动性和自主性使得人类能够更好地认知和理解外部世界,更好地表达和体验内心情感,更好地选择和实现自己的行为目标。

意识的能动性使得人类能够更好地适应和改变外部环境,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和才华,更好地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总之,意识能动性原理是人类心理活动的重要基础,对于人类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

意识的主动性和自主性使得人类能够更好地认知和理解外部世界,更好地表达和体验内心情感,更好地选择和实现自己的行为目标。

意识的能动性使得人类能够更好地适应和改变外部环境,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和才华,更好地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意识能动性原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将有助于推动人类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的发展,有助于促进人类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意识的能动作用和主观能动性

意识的能动作用和主观能动性

第四部分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人教版
政治
把握思维的奥妙
物质世界
社会发展 人脑
客观存在 客观存在
客观
第四部分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人教版Leabharlann 政治计划性自觉选择性
指导
控制
第四部分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人教版
政治
规律性 求真务实 实践
第四部分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人教版
第四部分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人教版
政治
A.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要勇于挑战和敢于创新 C.要抓住时机,促成飞跃 D.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尝试: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漫画的解读能力以及对现 实生活的关注和理解。漫画的寓意在于讽刺现实生活中招聘、 应聘中有些人不切实际地过高估计自己而屡遭失败和打击。 A、B、C都没有正确体现漫画的真正意图,应排除。故选D。 【答案】 D
第四部分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人教版
政治
把握思维的奥妙
考 点 明 示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起源,意识的 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与形式。 2.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3.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 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 出发,实事求是。
第四部分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人教版
政治
命 题 趋 向
1.本课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意识的起源 和本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意识 的能动作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 事求是。 2.考查的方式及特点:本考点是高考的 重中之重,特别是2009年高考所占比重 较大,命题以选择题为主,侧重于考查 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 际的原则,注意运用所学哲学的基本概 念、原理和方法论来分析社会热点问题 ,提高自己运用知识的能力。

2.2 运动的规律性 教学设计

2.2 运动的规律性 教学设计

高二年级政治教案二、新课学习(30分钟)我们这节课学习运动的规律性,那什么是运动呢?依据学生回答,得到运动的含义。

探究一: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1、谈谈你对《周易》中这句话的理解?2、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物质和运动是什么关系?教师依据学生回答总结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探究二: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22页的阅读与思考,并结合所学内容,回答问题:1、上述观点的共同特点是什么?2、能不能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人的“心”、概念或精神的运动?教师依据学生回答总结:离开物质谈运动——唯心主义离开运动谈物质——形而上学(孤立、静止、片面)探究三: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内容,找到运动的含义。

1.学生自主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完成探究问题2.小组讨论,重点讨论第二个问题,完善答案3.学生展示1.学生自主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探究问题2.学生展示第二课时: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22页的阅读与思考,回答问题:人类根据什么发现或制造出新的元素?教师依据学生回答,总结规律是含义。

追问规律的特征(PPT展示名言和图片)总结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探究四:请同学们结合23页的阅读与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说最蹩脚的建筑师也要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2、马克思的这段话说明了什么?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总结: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探究五: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23—24页的阅读与思考,回答问题:比较上面两则材料,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人们应如何实现自己的目的?1.学生自主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探究问题2.学生展示1.学生自主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完成探究问题2.小组讨论,重点讨论第二个问题,完善答案3.学生展示1.学生自主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完成探究问题2.学生展示。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绪论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

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它产生的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要,这就成为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事业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所具有的紧密联系,是他们创立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条件。

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的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在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四、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再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最后,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五、结合自身实际,谈谈该如何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答:首先,要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

为此,我们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用它来武装我们的头脑;同时,还要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结合国家发展谈谈主观能动性

结合国家发展谈谈主观能动性

结合国家发展谈谈主观能动性英国哲学家罗素曾说过:“个人理想与社会需要相结合,只有同这个世界结合起来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我们的理想才能结出果实;脱离这个世界就不能结出果实。

”那么,今天我想对关于我们青年一代应该如何将个人理想和国家的发展社会的需要相结合的问题提出我的几点看法。

第一、我认为我们必须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持拥护中国共产党,相信党的领导。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我们要相信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党的权利也是维护自身的权力。

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心中的信念,作为一种追求。

马克思在他的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说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谋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自私的,有限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永恒地发挥作用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所以作为未来的接班人,我们的个人理想取向要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需要相一致,这样我们才能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的人从低级需要到高级需要的满足,最大最好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

为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

第二、我们要努力提高自我素质,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将自身的智慧投入到国家的建设中。

我们说利益是人类进行各种活动的核心和原动力,在看到我们人类追求利益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利益也是我们选择表达的一种最有利的方式。

我们现在说的逢年过节,孩子们总会给父母礼物,当然礼物并不是说我们物质化,很简单的说,你要表达你对父母的关心,有人可能会选择带他们去旅游,有人选择给父母买东西,也有人选择很多不同方式,但是不会出现有人坐在家门前天天对着父母说“我很爱你们。

”第三:理想是时代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人们产生的社会理想是不同的。

但是对于个人理想必须融入到社会的理想,符合社会的需要。

塞利格曼能动性理论

塞利格曼能动性理论

塞利格曼能动性理论1.如何通过心理学、哲学、社会学来理解主动性?2.人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动性?看到这2个问题时我稍感诧异,塞利格曼早在90年代对以上两个问题早已回答的很透彻,而且你还现场听了他老人家的讲述。

再问的意义是什么?我猜想你可能觉得自己没太听懂,或是语言能力有限以至于想搞的更明白一些,更或是译作晦涩难懂让你望而却步。

我把你的问题归结为:“怎么用人话,更通俗的讲一讲塞利格曼的能动性?”。

你的本意是这个意思吧?01塞利格曼是谁?这个人,大多数人是不知道的,其实也不重要,“习得性无助”你肯定听过,这词就是这老哥们1967年提出的,后来根据他的狗笼子实验结果,才发展出了积极心理学。

我们得先搞懂什么是习得性无助,才能明白“能动性”,不然是空中楼阁。

啥是习得性无助?这老哥们的话是:当坏事发生,那些具有将坏事的起因看作是固有的不变的人往往陷入失助的境地。

到底是个啥意思?举个例子:你多次创业破产了,你先觉得是自己命不好造成的,后来又觉得是自己智力低下造成的,慢慢的,你觉得是自己的冲动、武断、盲目、不听劝告等等因素造成的,你越想越觉得自己是个废物,干脆回家等死算了,于是你就回家躺下等死了。

习得性无助的理论源头在哪里?塞利格曼为什么会提出这个理论假设,然后去做实验?源头是宿命论,是基督教的教义,这种上帝最高,天最大的思想是不符合哲学现实的,然而,他却深埋欧洲人和美国人的潜意识之中。

所以,塞利格曼的理论假设是建立在欧美群体潜意识基础上的,所以他的理论是不一定适合东亚文化的。

况且,习得性无助这个理论对不对,也够呛,我后面再表。

假设它的对的,那我先说说,是不是适用我们。

02习得性无助的理论适用我们吗?个人一直觉得这个理论至少是“不适用中华民族的”,虽然武志红等心理学从业者经常在节目里提及,但我个人认为,他们也只是照本宣科,没有立足于中华实际。

为何?且听道来。

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实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意识的能动性
要理解意识的能动性,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意识。

简而言之,意识就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

意识有一种本领,就是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在不停在告诉人们,应当做什么,以及怎样去做,在实践中,意识总是指挥着人们使用一种物质的东西去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从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这种力量就是意识的能动性。

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与作用。

无论古希腊哲学中的“人是理性动物”, 还是我们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人定胜天”, 都包涵着深刻的意识能动性观念。

它表现为人类利用这种特有的思维来反映和理解客观社会,并以此升华成一种理性的认识,从而进一步改造社会。

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向个方面:第一、意识活动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马克思曾饶有风趣的说过:“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

但是,最高明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最高明的建筑师之所以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就在于他不仅预先规定了活动的目标,而且为实现这一目标预先规定了活动的步骤,这就是说,人的活动是具有一定目的性和计划的。

人们在反映客观事物时,总是基于某种实践需要,并带有一定的主观倾向和要求,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所要达到的思想蓝图,构成准备行动的计划。

第二、意识活动有主观创造性。

人的意识不仅采取感觉、知觉、表象等形式反映事物的外部形象,而且能够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感性材料积极主动地进行加工制作,反映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规律性。

意识的主观创造性,还表现在对客观对象的反映,不仅能够“复制”所反映的对象,而且还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创造出一个理想的和幻想的世界。

第三、意识通过实践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意识的能动性不限于从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思想、目的、计划、蓝图等观念的东西,更重要的还在于以这些观念的东西为指导,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为现实。

现在的天空,“神州一号”,“昨夜星辰”又添了新客。

人造地球卫星、空间站等“人造星辰”悠悠然在转动。

现在的地面,人工湖、人工河、人工林已不罕见,可谓莽原缠玉带、高峡出平湖、荒山坡绿装、沙漠变良田。

现在的海洋下有电缆连五洲、上有巨轮驶入八方,海岸之间架起了桥梁,海底隧道通行着车辆。

人们还有意识地利用天上、地面、地下的自然资源、制造了无数的产品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拿贴近我们周围的一个例子来说:杭州湾跨海大桥(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的启动就是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一个具体例子。

但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无论如何巨大,它仍然受客观物质世界所决定和制约。

意识能动作用的产生、大小、发挥一刻也离不开物质运动及其客观规律的决定作用。

人的意识只能在物质运动及其客观规律所允许的范围内发挥能动作用。

第四、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有重大影响。

“杯弓蛇影”的故事就告诉我们高昂的精神能催人向上,而萎靡的精神会使人悲观消沉。

同时,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起阻碍作用。

大学生刚就业的时候肯定会遇到经验不足带来的一些问题,这个时候,如果能树立正确意识,用科学理性的思维去分析、解决问题,发挥自身优势,发扬勇于创新、勇挑重担的工作作风,就能够克服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意识总是适应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需要而产生的。

所以,意识虽是物质的反映,但它一经产生,就成为一种能动的力量。

如果意识对人们的实践活动没有作用,那它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所以,意识的能动性在我们日常生活以及社会发展中也发挥着重大作用。

首先,人们会有目的、有计划地认识、了解客观事物,并从中把精华取出,形成一种理性认识。

不可否认,只要活着我们就是在时时刻刻认识和了解客观世界,而其最大的目的就是为了生存,更好地生活,所以我们必须不断地了解世界。

还有,虽然人类会有目的地认识世界,但认识过程是逐步的,会受到当时的生活和生产水平的制约。

其次,人们会通过各种理性认识进一步改造世界,达到一个更高的生活水平,这是意识能动性的另一个重要的方面。

当然,我们改造世界的能力必须是实事求是的,即要依照客观规律。

因为规律只能够被利用而不能被创造,而我们认识这些客观规律的过程是逐步、漫长的,也就是说我们改造世界的能力也是逐步培养起来的,即我们的意识能动性是紧紧依附于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程度,受这一程度制约的。

反过来,改造世界又进一步促进了新的认识的产生。

总之,人类的意识能动性就是一个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再认识世界──再改造世界的循环过程。

现实工作学习中,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

在意识的能动性问题上,要反对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错误,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性,用正确的意识指导社会实践,促进文明进程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