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的能动性

合集下载

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

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

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区分“意识的能动性”与“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性”与“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是本框的重点也是难点。

要弄明白它们之间的关系,必须分清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一、区别:意识的能动性有两层意思:一是指意识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

即意识不仅能够正确地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二是指意识能动地通过实践反作用于客观世界,即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是指以意识为指导,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为现实,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其反作用有两种情形: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推动人们的实践活动顺利开展,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们的活动引入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意识能动作用受到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受到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

二、联系:“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属于“意识的能动性”,后者比前者的外延大。

具体分析:1)全面理解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

首先表现在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①原因:a、从客观事物看,具有可知性;b、从人的能力看,具有主观能动性;c、从另一角度讲,否认这一方面就陷入不可知论。

②对同一事物会形成不同的认识的原因:a、从客观上说是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特别是实践所能达到的广度和深度的制约;b、从主观方面看受立场、世界观、人生观、思维方法和知识构成的影响。

③如何才能获得正确意识:a、端正立场,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b、以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指导;c、不断丰富科学知识;d、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

2)突出表现在意识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①含义:在实践活动中,意识总是指挥着人们使用一种物质的东西去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从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

②表现:有两种情形:a、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推动人们的实践活动顺利开展,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b、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主观能动性、意识的能动性和意识的反作用的区分

主观能动性、意识的能动性和意识的反作用的区分

主观能动性、意识的能动性和意识的反作用的区分在哲学教学中,我们通常难以区分这三者,尤其是主观能动性和意识的能动性的区别。

首先我们来看主观能动性是什么?主观能动性的含义:是指人类所特有的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以及在认识和改造世界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

【讲清重点】1.“主观能动性”、“意识能动性”、“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三者的区别和联系?(1)“主观能动性”是指“想”和“做”以及在“想”和“做”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

“想”是人们认识世界的能力与活动,“做”是人们改造世界的能力与活动,也包括实践活动,而且这两项内容不可分。

(2)“意识能动性”有两层意思,一是指意识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二是指意识能动地通过实践反作用于客观世界。

可见,第一,意识能动性不等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它仅限于“想”,不包括“做”,属于意识范畴;而主观能动性除了“想”,还包括“做”,即实践。

意识能动性虽然体现在“做”,即实践中,但实践不等于意识的能动性。

第二,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是意识能动性的表现之一,所以也不能把意识能动性与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等同起来。

(3)“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是指在实践活动中,意识总是指挥着人们使用一种物质的东西去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从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

也就是说,把观念的东西在实践的作用下变成现实。

它既不等于意识的能动性,更不等于主观能动性。

(4)以上分析表明:“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属于“意识的能动性”,“意识的能动性”属于“主观能动性”;后者比前者的外延要大。

2.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1)要辩证地理解客观规律、客观条件,它既是对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制约,同时也给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理解时要划分两个层次:第一,客观规律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作用。

从质的差别来看,“人们是否按客观规律办事,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收到积极的效果”;从量的差别来看,“人们按客观规律办事的程度,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收到的积极效果的程度”。

意识主观能动性名词解释

意识主观能动性名词解释

意识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意识是主观的,并且能够主动地发生变化的特性。

意识主观性指的是人的意识是独立于外界事物的,是自身的产物。

意识是人的主观世界的反映,具有个性和主观感受。

意识能动性指的是人的意识不仅是对外界事物的反映,而且还能主动地发生变化。

人的意识不仅能被外界事物所影响,还能主动地去思考和认识外界事物。

总的来说,意识主观能动性是人意识的一种重要特征,指的是人的意识是主观的,并且能够主动地发生变化。

意识的能动性

意识的能动性

意识的能动性我们信奉的是马克思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而且具有能动作用。

什么是意识能动性呢?谭文博士的话很充分的诠释了这一点。

他是这么说的:人们的思想意识通过躯体的运动,通过行动改变了周围环境或者是改变了别人的思维,这一个过程,就是一个主观能动的过程,它让主观意识得以表达和产生相应的变化,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

主观意识人人都有,但即便在做同一件事情上,产生的结果却不同。

这就是主观能动性的差异,它的差异首先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

先天的是发育问题,后天的是教育问题,以及否善于思考。

能动性和人的意识是分不开的。

当然,意识的作用也是有好坏的,落后的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就比如唯心主义,现在来看,这种观念是极其错误的,不利于社会与人的发展。

但马克思却称之为“不结果实的花”。

既然是花,那么还是有可取之处的,最起码唯心主义承认了意识的能动性,只是其将意识的能动性夸大了。

唯心主义的代表有朱熹,笛卡儿,贝克莱等,简单地说,他们的观点分别是理生万物;我思故我在,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我们现在来看,这些是错得很离谱的,试想,要是世界不是物质的,走在大街上还要躲车吗?闭着眼睛过去就可以了么。

下面来说意识的积极方面:第一、意识活动的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的主观创造性。

第三、意识通过实践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以孩子为例,如果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孩子出生一岁后,走路会推开你的手,有“我自己来”的要求。

这就是一种独立的意向,这种可贵的自发独立意识如果能够得到发展,长大后就会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办事果断。

如果从小对孩子进行锻炼,使孩子学会做自己的事,减少对父母的依赖心理,将会促进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依赖别人帮助”的独立意识形成,这对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创造性将起着巨大的作用。

美国动物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把氯化钠药片塞进羊肉里喂狼,狼吃了羊肉后短时间内消化不良,呕吐不止,十分痛苦。

意识能动性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一定的思想和目的等观念的东西

意识能动性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一定的思想和目的等观念的东西

意识能动性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一定的思想和目的等观念的东西,并且通过实践把主观观念东西转化为客观实际。

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有时甚至是歪曲的反映但都是对于客观世界的反映;任何一种意识,即使是错误的意识,也是根据客观总结得出。

意识反映客观物质世界是主动的有目的的,具有选择性。

意识不仅预先规定了活动的目标,而且为实现这一目标有预先规定了活动的方式和步骤,具有与一定目的相联系的计划性。

意识是特殊的物质;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其次,意识所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则是主观的。

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它的反映就必然带有特定个人或主体的主观色彩。

个人的经验、社会地位、动机、兴趣和情绪乃至知识文化背景的不同,都会使人之间的反映表现出差异来。

目前,人类已研制出了三种载人航天器,即宇宙飞船、航天飞机和空间站。

它们各有所长,功能互补。

我国根据国情和国力等因素,从飞船起步,借鉴国外研制载人飞船的经验,一开始就瞄准了当代最先进的第三代飞船??三舱式载人飞船。

至今,我国已成功发射了六艘神舟号飞船,一次比一次进步,神舟七号将安排宇航员出舱活动。

这些充分说明,人的意识活动是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意识正误的原因:客观原因(社会历史条件);主观原因(立场;世界观、人生观、思维方法;知识构成)。

两个不如意的年轻人,一起去拜望智者:“师父,我们在办公室被欺负,太痛苦了,我们是不是该辞掉工作?”两个人一起问。

智者闭着眼睛,隔半天,吐出五个字:“不过一碗饭”。

就挥挥手,示意年轻人退下。

才回到公司,一个人就递上辞呈,回家种田,另一个没动。

日子真快,转眼十年过去了。

回家种田的以现代方法经营,加上品种改良,居然成了农业专家。

另一个留在公司的,也不差。

他忍着气,努力学,渐渐受到器重,成了经理。

有一天,两个人遇到了。

农业专家说:“奇怪,智者给我们同样‘不过一碗饭’这五个字,我一听就懂了,不过一碗饭嘛,日子有什么难过?何必硬巴在公司?所以我辞职了。

高中政治 “意识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和“主观能动性”的辨析素材 人教版第二册

高中政治 “意识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和“主观能动性”的辨析素材 人教版第二册

word“意识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和“主观能动性〞的辨析意识的反作用、意识能动作用和主观能动性是高二哲学教材中重要的概念,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一、意识的反作用、意识能动作用和主观能动性的区别。

1.内涵不同。

意识的反作用是指在实践活动中,意识总是指挥着人们使用一种物质的东西去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从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

意识能动作用是指意识不仅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而且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类特有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2.表现不同。

意识的反作用主要表现为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的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那么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发展。

意识的能动作用首先表现在,意识不仅能够反映客观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其次,意识能动作用还突出的表现在,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思想和理论通过人们的实践,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

主观能动性表现在相互联系着的三个方面:第一,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突出的表现为我们通常所说的“想〞;第二,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指导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即通常我们所说的“做〞;第三,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

3.外延不同。

意识的反作用包含在意识的能动作用中,是意识能动作用的第二个方面,比意识能动作用的外延小;意识能动作用包含在主观能动性中,是主观能动性的第一个方面,又比主观能动性的外延小。

二、意识的反作用、意识能动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联系。

1.它们都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随着实践与学习的积累,逐步增强。

2.它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都有重要作用,都受到客观规律、客观条件的制约,正确发挥都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

意识能动性分析和总结

意识能动性分析和总结

意识能动性:意识能动性--能动性是指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和作用。

1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一个积极能动的过程。

人的意识按照一定的目的性和选择性,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大量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判断,从认识事物的表面现象进而揭示了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预见事物的发展趋势。

2能动地改造世界人的意识是在能动地认识世界的基础上,按照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提出一定的目的、计划、办法等,指导人们进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

意识的能动作用有两种不同的性质:正确的思想意识能够指导人们采取正确的行动,促进事物的良性发展;相反,错误的思想意识会引导人们采取错误的行动,对事物发展产生阻碍甚至破坏作用。

意识的能动性:指人的意识能动地反映物质又反作用于物质。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不仅是物质的反映,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而且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意识总是适应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需要而产生的。

所以,意识虽然是物质的反映,但它一经产生,就成为一种能动的力量。

如果意识对人们的实践活动没有作用,那它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意识活动的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人们在反映客观事物时,总有基于某种实践需要,并带有一定的主观倾向和要求,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所要达到的思想蓝图,构成准备行动的计划。

这就是意动性的具体表现,而且是人所特有的。

第二,意识活动的主观创造性。

人的意识不仅采取感觉、知觉、表象等形式反映事物的外部形象,而且能够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材料积极主动地进行加工制作,反映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规律性。

意识的主观创造性,还表现在对客观对象的反映,不仅能够“复制F所反映的对象,而且还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创造出一个理想的和幻想的世界。

第三,意识通过实践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意识的能动性不限于从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思想、目的、计划、蓝图等观念的东西,更重要的还在于以这些观念的东西为指导,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为现实。

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政治组郑惠芬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在实施之前还要预先制定蓝图、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

(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

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它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3)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透过人类意识这个“思维的眼睛”,我们能够揭示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

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认为,意识是一面镜子。

这一观点承认了物质决定意识,强调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但它又否认了人的意识活动具有能动性、创造性的特点,把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等同于镜子对事物的直观反映,实际上否认了意识的能动性,是不彻底的唯物主义。

意识的主观能动性名词解释

意识的主观能动性名词解释

意识的主观能动性名词解释意识是人类独有的心理现象,是人类对外界所感知的事物和个体所产生的内心体验的总和。

而意识的主观能动性则指的是个体主动参与和引导意识活动的能力。

在传统的科学观念中,意识被认为是由神经元的活动所产生的副产品,是被动、机械的。

然而,随着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意识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

首先,意识具有选择性。

我们能够选择关注某些事物,而忽略其他事物。

这种选择性是基于我们的主观意愿和需要的,它使我们能够从复杂的外界刺激中选取重要信息进行加工和反应。

这种选择性的存在,证明了意识是能够被主动引导和调控的。

其次,意识具有集中性。

当我们集中注意力时,我们能够把意识的焦点集中在某一事物上,而忽略其他干扰。

这种集中性是我们主动进行的,它使我们能够更加专注和深入地思考问题,提高认知的有效性和效率。

此外,意识还具有形成和改变观点的能力。

我们能够通过反思、思考和推理,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我们能够根据新的信息和体验,改变或修正自己的观点。

这种能力使我们能够主动探索和理解世界,不断推动认知的发展。

意识的主观能动性还表现在我们的意志和决策过程中。

我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目标制定计划,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我们能够主动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和情感。

这种主观能动性使我们成为自主性的主体,而不仅仅是被动的客体。

然而,意识的主观能动性并不意味着我们能够完全控制意识的活动。

意识的活动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比如外界环境、基因、个体差异等。

我们并不总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思维和行为的动机和原因,有时我们可能会被潜意识驱动而做出一些无法解释的决策。

总之,意识的主观能动性是指个体在意识活动中的主动参与和引导能力。

这种能动性使我们能够选择、集中、形成观点和做出决策。

虽然意识的活动受到许多制约因素的影响,但我们仍然是意识的主体,具有一定的决定权和自主性。

阐述意识的本质及其能动性的表现简答题

阐述意识的本质及其能动性的表现简答题

阐述意识的本质及其能动性的表现简答题
意识的本质及其能动性的表现意识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它是人们最能够发现自我和追求自我成长的力量,它是人类追求完美的最佳起点。

意识是一种基本的、无形的能力,具有改变现实的能力,它具有支配人们行为的能力,具有调节环境的能力。

意识的本质是一种能动性,它控制着人们的行为和思维,帮助人们领悟真理,实现自我提升。

意识的能动性体现在不断的思考和反思,它可以帮助人们突破困境,更好地,更好地的潜在能力。

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加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潜力,发掘自己的潜能,从而实现自我完善。

意识的能动性还体现在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和改变上。

人们在意识的推动下,可以改变自己的态度,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变外部环境。

它可以帮助人们创造出一种有利的外部环境,以更好地实现自我目标。

例如,人们可以通过创造和维护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来提升自己的能力,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追求梦想。

意识的能动性也表现在自我调节能力上。

人们可以通过意识的推动,在自我调节的过程中研究如何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分析和处理自己遇到的问题,从而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总之,意识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发现自我,更好地的潜力,改变外部环境,以实现自我提升。

它的能动性体现在不断的思考和反思,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和改变,以及自我调节能力上。

意识的能动作用知识点

意识的能动作用知识点

意识的能动作用知识点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指意识对人的思维、感知、行为等方面的能动调控作用。

它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在认知活动中的表现。

意识的能动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
1. 意识对注意的调控:意识能调控人的注意力,使得人能够集中精力关注某个特定的对象或任务,忽略其他无关的干扰。

2. 意识对感知的调控:意识能影响人对外界刺激的感知和解读,使得人能够理解和识别不同的感觉输入,并对其做出反应。

3. 意识对记忆的调控:意识能够参与人的信息加工和存储过程,调控记忆的提取和回忆,帮助人更好地记住和利用过去经验。

4. 意识对思维的调控:意识能够引导人的思维活动,帮助人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并进行创造性的思维。

5. 意识对意愿和行为的调控:意识能够促使人有目的地采取行动,并根据自身意愿做出选择和决策。

综上所述,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一个涉及多个方面的知识点,它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认知活动中的表现。

意识能动性修改

意识能动性修改

怎样认识和发挥意识的能动性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否会关注什么是意识?什么又是意识的能动性呢?而要理解意识的能动性,我们就得知道什么叫意识。

简单来说,意识就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

意识是一种本领,就是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在不停在告诉人们,应当做什么,以及怎样去做,在实践中,意识总是指挥着人们使用一种物质的东西去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从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这种力量就是意识的能动性。

它表现为人类利用这种特有的思维来反映和理解客观社会,并以此升华成一种理性的认识,从而进一步改造社会。

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意识的能动性表现为意识活动是一种有明确目标和详细计划的精神活动。

人的活动是具有一定目的性和计划的。

人们在反映客观事物时,总是基于某种实践需要,并带有一定的主观倾向和要求,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所要达到的思想蓝图,构成准备行动的计划。

比如工程师在建造房屋之前,首先要构思结构,然后再制造出模型,最后稍加改动不足之处才开始施工建造。

这正如马克思所说 人在“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 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

第二:意识的能动性表现为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有重大影响。

大学生刚就业的时候肯定会遇到经验不足带来的一些问题,这个时候,如果能树立正确意识,用科学理性的思维去分析、解决问题,发挥自身优势,发扬勇于创新、勇挑重担的工作作风,就能够克服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意识总是适应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需要而产生的。

所以,意识虽是物质的反映,但它一经产生,就成为一种能动的力量。

如果意识对人们的实践活动没有作用,那它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所以,意识的能动性在我们日常生活以及社会发展中也发挥着重大作用。

第三:意识的能动性表现为意识通过实践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意识的能动性不限于从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思想、目的、计划、蓝图等观念的东西,更重要的还在于以这些观念的东西为指导,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为现实。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主观意识的能动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主观意识的能动性
实践是客观客观规律行和主观能动性同意的基础。人们为 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去改造世界。
人们运用科学技术, 遵循自然规律来改 进生产技术,探索 未知领域。
根据上述原理,人们要正发挥主观能动性,应当注 意以下几点:
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只有从客观实际出发,充分反映客观规律的认识, 才是正确的认识; 只有在正确的认识指导下,符合客观规律的行 动,才是正确的行动。
人的意识丌仅采取感觉、知觉、表象等形 式,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运用概念、 判断、推理等形式对感性材料迚行加工制作,选 择建构,从而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握 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意识反映对象丌只是一般地模仿,而是能动地创 造。
NEXT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意识能动性丌限于从实践中形 成一定的思想,形成活动的目的、 计划、方针等观念的东西,更重要 的在于这些观念的东西为指导,通 过实践把“观念地存在着”的模型、 蓝图实现出来,变为客观现实。 列宁——世界丌会满足人,人决 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
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
意识通过时间反作用于物质的过程,也就是意 识自身的“物化”过程。 人的意识正式通过实践而能动地认识世界,又 通过实践而能动地改造世界。
最后,主观能动性作用还依赖于一定 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一般说来,作为认识器官乊延长的科学观测设 备越是先迚,人们的认识水平也就越高。
无论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反作用于 物质,都离丌开社会实践,只能在实践中发 生,在实践中实现。
二、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辩证统一
人们在实践活动中要达到预想的目 的,就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符合客观事物 的发展规律,如果丌符合,就会在实践中 失败。因此,正确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 规律性的关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一个 重要问题。

认识和发挥意识的能动性

认识和发挥意识的能动性

认识和发挥意识的能动性认识和发挥意识的能动性意识能动性-----能动性是指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和作用。

1 意识能动性,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一个积极能动的过程。

人的意识按照一定能动地认识世界的目的性和选择性,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大量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判断,从认识事物的表面现象进而揭示了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预见事物的发展趋势。

2能动地改造世界,人的意识是在能动地认识世界的基础上,按照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提出一定的目的、计划、办法等,指导人们进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

意识的能动作用有两种不同的性质:正确的思想意识能够指导人们采取正确的行动,促进事物的良性发展;相反,错误的思想意识会引导人们采取错误的行动,对事物发展产生阻碍甚至破坏作用。

意识的能动性指人的意识能动地反映物质又反作用于物质。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不仅是物质的反映,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而且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意识总是适应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需要而产生的。

所以,意识虽然是物质的反映,但它一经产生,就成为一种能动的力量。

如果意识对人们的实践活动没有作用,那它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意识活动的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人们在反映客观事物时,总有基于某种实践需要,并带有一定的主观倾向和要求,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所要达到的思想蓝图,构成准备行动的计划。

这就是意动性的具体表现,而且是人所特有的。

第二,意识活动的主观创造性。

人的意识不仅采取感觉、知觉、表象等形式反映事物的外部形象,而且能够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感性材料积极主动地进行加工制作,反映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规律性。

意识的主观创造性,还表现在对客观对象的反映,不仅能够“复制”所反映的对象,而且还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创造出一个理想的和幻想的世界。

第三,意识通过实践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意识的能动性不限于从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思想、目的、计划、蓝图等观念的东西,更重要的还在于以这些观念的东西为指导,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为现实。

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
32:51~34: 54
பைடு நூலகம்ontent
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性又称人们的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类所特有
的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意识作为一种无形的 力量,在不停地告诉人们,应当做什么,以及怎样去做,在实践中 意识总是指挥着人们使用一种物质的东西去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 西,从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这种力量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

32:55~35:50
4、人的主观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是对客观世 界的改造
• 人的主观能动性不仅能反映客观世界,还能通过有计划的 实践活动将观念的东西变为现实,使客观世界发生合乎人 的目的的变化。正是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才创造出许许多多 自然界本没有的东西。使我们周围的世界发生了巨大的改 变。

在这个充满竞争、充满压力的知识经济时代,青年人的聪明才 智,那种崇尚自由、自我的性格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社会的大熔 炉为每一位有志有才的青年提供了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一份 耕耘自当有一份收获,为了理想,脚踏实地的去努力奋斗就能获取属 于自己的“奶酪”。但总有一些青年满怀着一腔热血,踌躇满志,誓 要干出一番大事业,当碰到一点困难、一点挫折的时候就心浮气躁, 抱怨叫苦,摆不正心态。有理想、有抱负令人敬佩,耐心不够、韧性 不足令人惋惜而又令人理解,毕竟成长需要过程。这时我们应该正视 困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充分发挥青年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用科学理性的思维去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要求我们发挥青年自身优势,发扬勇于创新、勇 挑重担的工作作风,用辨证的唯物主义和严谨的逻辑思维指导工作学 习。
意识的能动性作用的表现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 生理活动的作用 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的作用

意识的反作用能动性主观能动性

意识的反作用能动性主观能动性

意识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和主观能动性的区别和联系
意识的反作用:在实践活动中意识总是指挥人们使用一种物质的东西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

表现: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意识的能动作用: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具有的积极主动自觉的反映。

表现:能动的反映和能动的反作用。

主观能动性:又叫自觉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和活动。

表现:“想”、“做”、“精神状态”
三者联系:意识的反作用包含于意识的能动作用,是能动作用的第二方面。

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反作用包含于主观能动性,是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意识的能动性课程设计

意识的能动性课程设计

意识的能动性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意识的能动性,包括自我意识、目的意识和行动意识。

学生应能够识别和描述意识能动性的基本特征,并能够将其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具体目标如下:•学生能够定义意识能动性并理解其重要性。

•学生能够描述意识能动性的三个基本特征。

•学生能够举例说明意识能动性在个人成长和决策中的作用。

•学生能够运用意识能动性原则来设定和实现个人目标。

•学生能够通过批判性思维分析意识能动性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学生能够有效地沟通和展示他们的意识能动性理解和应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意识能动性对于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并积极培养相关品质。

•学生能够尊重他人的意识能动性,并在团队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学生能够通过自我反思,不断提升自身的意识能动性,以实现更好的自我管理和生活质量。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意识能动性的定义、基本特征及其在个人成长和决策中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意识能动性的定义:介绍意识能动性的概念,解释其在心理学和个人发展中的重要性。

2.意识能动性的基本特征:讲解自我意识、目的意识和行动意识三个基本特征,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3.意识能动性在个人成长中的应用:探讨如何通过培养意识能动性来设定和实现个人目标,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4.意识能动性在决策中的应用:分析意识能动性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如何运用意识能动性来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等。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意识能动性的定义、基本特征及其应用,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框架。

2.讨论法:引导学生就意识能动性在个人成长和决策中的应用展开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分享。

3.案例分析法: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如何运用意识能动性来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4.小组合作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项关于意识能动性的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i、人不仅能认识事物外部现象,还能把握事 物的本质和规律。
ii、人不仅能够认识现在,还能追溯过去,预 测未来。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i、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们 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 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 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 西。 Ii、意识对于人体生理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 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又对生理过 程有着能动的反作用。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2、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1、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 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 的目的和动机,比如预先制定蓝图、目标 和计划,这点和动物活动是有本质区别的, 动物的活动纯粹是无目的的本能活动。 (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 性——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 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也是人能够认 识世界的根本原因。
2、意识的生理基础
(1)、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 活动的物质器官。 (2)、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 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产生的 生理基础,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 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产生的。
3、意识的内容与形式
(1)、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存在,意识在 本质上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现象,意 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是客观的。 (2)、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 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3)、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意识是 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而人只有生活在 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客观存在通过人的实 践活动作用于人脑,人脑才会形成对客观 存在的反映,这才有了意识。
意识的能动性
一、意识的概念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一、意识的概念
1、意识的起源
2、意识的生理基础 3、意识的内容与形式
1、意识的起源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切 物质都具有的反映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 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 感觉和心理)。
(2)、意识从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是人 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