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行政法概述PPT课件
行政法课件ppt
![行政法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21617eb5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ab.png)
❖ 行为 作为
❖
不作为
❖ 智力成果——人们从事智力活动所取得的非物质财富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后 药到病 除。近 年来国 家对扶 贫工作 高度重 视,已经 展开了 “精准 扶贫”项 目
❖ (四)行政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
❖ 1.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
❖ 是指根据法律规定,在法定事由出现后,在行政法律关系 主体之间形成一定的权利义务关系。产生的条件:
❖ 在某些紧急情况下,处于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 的需要,行政机关可以在限制条件下,采取没有法律依据或同 法律相抵触的措施。
❖ (二)限制条件
❖
存在危急情况
❖ 非法定机关行使的,事后应由有权机关予以确认
❖ 必须受到监督
❖ 适当行使,要将损害控制在最小程度和范围之内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后 药到病 除。近 年来国 家对扶 贫工作 高度重 视,已经 展开了 “精准 扶贫”项 目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后 药到病 除。近 年来国 家对扶 贫工作 高度重 视,已经 展开了 “精准 扶贫”项 目
❖ “比例原则”:是指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应兼顾行政目 标的实现和保护相对人的权益,如果行政目标的实现可能对相
对人的权益造成不利影响,则这种不利影响应被限制在尽可能
摩梭族的走婚制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后 药到病 除。近 年来国 家对扶 贫工作 高度重 视,已经 展开了 “精准 扶贫”项 目
第二节 行政关系
❖ 行政关系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实施国家行政 管理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总称。包括:
❖ 行政权力获得过程中与权力机关的关系 ❖ 在行政管理中与相对人的关系 ❖ 在监督过程中的监督行政关系 ❖ 行政机关的内部关系
最新行政法ppt课件
![最新行政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26aef80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96.png)
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特征
大多数行政法律关系争议由行政机关和行政裁判机构依行政程序或准司法程序解决 ,只有在法律有特别规定的情况下,才通过诉讼程序解决;
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主要应为一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一般为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
行政法律关系的要素
主体:指参加行政法律关系享有权利 ,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2. 强调行政行为的公正、公开和参与;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3. 保障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4. 促进行政效率。
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
总结词:基本原则
详细描述: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合法性原则、合理性原则、程序公正原则 、高效便民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这些原则是行政程序法的核心和灵魂,指导着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保障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法治政府建设。
行政行为的种类总结词Fra bibliotek行政行为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根据行政行为是否具有强制性可分为强制性 行政行为和非强制性行政行为;根据行政行为是否具有独立性可分为独立行政行为和附
属行政行为等。
详细描述
根据行政行为是否具有强制性,可以分为强制性行政行为和非强制性行政行为。强制性 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运用行政权,依法要求行政相对人服从的法律行为,如行政处罚 、行政强制等;非强制性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运用行政权,与行政相对人协商、沟通
02 行政法律关系
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特征
• 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行政法律关系是指受行政法 律规范调控的因行政活动(权利活动和非权利活动 )而形成或产生(引发)的各种权利义务关系。
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特征
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
行政法概述(ppt55张)
![行政法概述(ppt55张)](https://img.taocdn.com/s3/m/b3762d1d43323968011c92a8.png)
(二)行政合同
2.Administrative contract
是行政主体为实现行政目的而与公民、法人 或其他组织之间基于意思一致而缔结的契约
公共征收合同
国家订货合同
公共工程合同
人事聘用合同
土地承包合同
承包租赁合同
3.Administration guidance
(三)行政指导
是国家行政机关在其所管辖事物的范围内, 对于特定的人、企业、社会团体等,运用 非强制性手段,获得相对人的同意或协助, 指导行政相对人采取或不采取某种行为, 以实现一定行政目的的行为。
(二)行政法律关系
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
主体双方的权 利义务不对等
争议由行政机关 或行政裁判机构 依照行政程序或 准司法程序解决
特征
主体的权利义务是由法律、法规确定的
行政法律关系构成要素 主体
指行政法律关系 的参加者,或者 说是在具体的行 政法律关系中享 有权利并承担义 务的双方当事人。
客体
是指行政法律 关系内容即权 利和义务所指 向的对象和目 标
1、法律、法规授 权的组织
1. Organization authorized by law and regulations.
2、行政机关委托的 组织
2 Organization entrusted by executive authority
Section 3 The Administrative Act
III. Administrative disposition
三、行政处理行为
是行政主体应行政相对人申请或依职权处理涉及 特定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事项的具体行政行为
1 Administrative levy
第一章 行政法概述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二版)》PPT课件)
![第一章 行政法概述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二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17a264d83c4bb4cf6ecd156.png)
谢 谢!
实践中,提醒学生关注行政管理中普遍存在 的规范性文件和行政惯例等客观现实。
第三节 行政法律关系
一、行政关系与行政法律关系
行政法的调整对象——行政关系 所谓行政关系,是指行政主体因从事行政管理活动
包括行使行政权的活动和基于实现国家或社会职能 的目的所从事的公共管理活动而与行政相对人以及 其他相关主体形成或因之引发的各种社会关系。 其分为以下形态:(1)组织关系;(2)行为关系; (3)行政救济或监督关系。
行政法意义上的行政,是一个相对于立法、司 法的概念,专指国家行政或公共行政。在这一 前提下,各国行政法学者对行政的定义,从方 法上可归纳为四类:
一、行政的概念
除外说 积极说 形式意义与实质意义说 综合说
一 行、政行是政国家的通特过征一定的组织为实现国家或社会职能
而进行的公共管理活动及其过程。其特征主要表现 为: 行政具有执行性 行政的目的具有公益性 行政的活动具有整体性与能动性 行政具有过程性 行政具有法定性与裁量性 行政具有效率性 行政具有受监督性
四、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
意思表示上的单方意志性 形态上的多样性 主体上的恒定性与不可自由选择性 内容上的法定性、不对等性、统一性与不可自
由处分性
四、行政法律关系的变动
行政法律关系的变化形态。行政法律关系的变 化形态有产生、变更和消灭三种:行政法律关 系的产生、行政法律关系的变更、行政法律关 系的消灭。
对内行政法律关系,是指因行政权力作用于行政系 统之内而在该系统内发生的各种行政关系。
对外行政法律关系,是指在行政系统之外行政主体 与行政相对人(公民或组织)之间形成的行政法律 关系。
二、行政法律关系的分类
第一章 行政法概述PPT教学课件
![第一章 行政法概述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bdea5720b4e767f5acfcefd.png)
2020/12/11
8
五、行政法的地位和作用
行政法是仅次于宪法的重要法律部门之一。 一方面,行政法是宪法的重要实施法;另 一方面,从行政法与其他部门法的关系来 看,行政法的影响及地位越来越显得突出。
行政法既维护和保障行政权,又监督和控 制行政权,同时还保护公民、法人及其他 社会组织的合法权益。
14
4、地方性法规 地方性法规指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自治
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市(深圳、厦 门、珠海、汕头、海南)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 市( 唐山、大同、包头、大连、鞍山、抚顺、吉
林、齐齐哈尔、青岛、无锡、淮南、洛阳、徐州、 苏州、宁波)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根据本 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与宪法、 法律、行政法规等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的规范
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自治条例、
单行条例,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法 律解释,国际条约与协定。
2020/12/11
11
2、法律(狭义的法律) 法律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 定,包括基本法律和一般法律。
法律作为行政法的渊源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某些法律中只包含行政法规范,可以称之 为行政法律。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行 政处罚法》《行政复法》;常委会制定的《行 政许可法》。
行政法意义上的行政:仅限于公共行政,即国家 基于公共利益目的而设立一定组织机构或者授权 某些组织(行政机关或其他公共组织)采取法定手 段与方式对公共行政事务进行组织与管理的活动。
2020/12/11
2
注意:
行政法研究形式意义上的行政,但还必须 考虑行政机关活动所具有的国家权力性质, 并非行政机关的活动都是行政。
行政法概述ppt课件
![行政法概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9cb1ffb6f1aff00bed51efc.png)
行政法法源
• • • • • (1)行政法的一般法源 一、制定法 二、判例法 三、习惯或惯例 四、行政法理
我国行政法的法源
• 一、宪法
•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 它是所有部门法的根本渊源,也是行政法的根本渊源。 • 第一,宪法典是行政立法的依据。 • 第二,宪法典中规定行政权利、义务,调整行政关系的法 律规范,是行政法的直接渊源。 • 二、法律
• 3、行政的特征 • 行政作为国家行政主体集合、维护和分配公共利 益的活动,具有如下不同于立法、司法的特征: • (1)持续性。 • (2)主动性。 • 4、行政的构成 • 一项行政管理活动,至少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构 成要素: • 实施行政的主体——→行政主体 • 行政主体的组织和管理活动——→行政行为 • 对行政行为造成的损害予以补救——→行政救济
五、行政规章
• 规章分为中央规章和地方性规章两类。中 央规章一般是指国务院各部门制定的规章, 又称部门规章。地方性规章一般是有关地 方人民政府,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人 民政府以及省、自治区政府所在地市和国 务院批准较大的人民政府和经济特区政府 制定的规章。
六、法律解释
• (1)、立法解释,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 会对法律条文本身所作的解释。 • (2)司法解释,即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 检察院对司法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的问题所作的 解释。 • (3)行政解释,指国务院及其主管部门对非 司法工作中的法律、法规的应用问题所作的解释。 • (4)地方解释,指有关地方权力机关对地方 性法规条文的解释及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对地方性 法规、规章如何具体应用的解释。
(三)形式上:行政法是各种行政 法规范的总称
• • • • 在形式上,行政法不同于民法、刑法。 1、缺乏统一的法典 2、行政法数量众多,变动大。 3、行政法是一系列法律规范的总称
行政法第一章概述PPT课件
![行政法第一章概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0caa6e5ec3a87c24128c42d.png)
◆行政与法治
行政权在社会生活中最活跃,涉及的领 域最广泛、内容最复杂、对私权利的影 响最直接。其追求秩序和效率的本质导 致其受到的程序约束明显少于立法权与 司法权,也最容易对私权利造成侵害。
因此,实现法治的核心与关键是实现 依法行政。
(二)行政的特征
1、主体的特定性—行政机关与授权组织 2、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管理、秩序 3、目的公益性——谋求公共利益、维
• ——行政复议、行政诉讼
• (四)行政法是对行政权力产生的后 果进行补救的法
• 行政权力是国家公共权力,享有个人私 权利无法比拟的特权。由于行政特权的 存在,必然要给权力的服从者即公民、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人身、财产权利造 成影响乃至损害。
• 行政法是一个协调的法,将社会法治 国家宪法的指导原则予以具体化,来使 多元化的民主,得以实践。
——[德]韦纳
行政法的三种代表概念
从
控权论。韦德
行
政
法
管理论。张尚鷟
的
目
的
平衡论。罗豪才
• 行政法的概念:
• 行政法是关于行政权力的授予、行使以 及对行政权力进行监督和对其后果予以 补救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5、广义狭义说 形式上的行政:凡是行政机关的活动。 实质上的行政: 指国家机关的执行与管理
活动。 国家行政:行政机关的执行与管理活动。 公 行 政:国家行政机关与公共组织
的执行与管理活动。
行政 代表 观点
Hale Waihona Puke 国家 意志 执行说排除说
目的说
组织 管理说
广义 狭义说
形式
国家 行政
行政
实质
公 行政
(一)行政的概念
• 对于这一概念,可作如下理解:
行政法课件第一章 概述
![行政法课件第一章 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c4501d2b0912a2161479294c.png)
记大过的处分,同时学校总务处行政科依学校
有关规定给予其罚款100元的“行政处罚”。王某
不服,认为学校行政科不是行政机关,无权对其
实施行政处罚,于是将此情况反映到省教育委员
会,要求撤销学校作出的“行政处罚”,责令学
校退还该项罚款。
•
问题:结合两个案例,理解被授权组织的非
国家行政行为。
•
法条链接----根据《教育法》第21条、第22
• 三、规范因公出国(境)审批,强化任务审批管理 (一)审核审批部门职责。有因公出国(境)任务审
批权的部门和单位,必需严格根据授权审批因公出国(境 )任务。未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任何地方、部门和单 位不得以委托、授权等方式下放外事审批权限。
• 2.我国行政法的效力等级 • (1)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 (2)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
•行政关系
行政管理关系 行政监督关系 行政救济关系 行政内部关系
• 2.行政法是规范与控制行政权的法
• “一切有权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
的一条经验。有权的人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
的地方才休止。”
——孟德斯鸠
• (1)通过行政组织法,控制行政权的权源;
• (2)通过行政程序法规范行政权行使的方式;
• (1)行政主体。
• 即处于管理一方的主体(或代表公共利益的一 方主体),是享有国家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实 施行政行为,并能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效果 的社会组织。
• 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 (2)行政相对人。
•
即处于被管理一方的主体(或享受个人利益
的一方主体),是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
行政法
Administrative Law
行政法学课件
![行政法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87fe68602d276a200292e56.png)
行政法学第一章行政法概述第一节行政法的概念和特征“行政管理无处不在”“从摇篮到坟墓”“拆迁自杀”“城管野蛮执法”"行政许可法“*行政法是怎样的一门法?*行政法到底是管老百姓还是管官员?*行政法是否专门用来管老百姓的?作为国家权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行政权源于公民权利,是其特殊转化形式。
一、行政法的概念1、行政的含义公共行政与私人行政“特定的国家组织和社会组织”?2、公共行政与私人行政的区别(1)二者的目的不同(2)行政主体不同(3)受法律约束的程度不同(4)公共行政往往以国家暴力为后盾。
3、行政法的概念:二、行政法的特征:从四个方面讲述1、行政法基本上属于国内公法范畴2、行政法既防止行政权的滥用,又保障公民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
(从作用上讲)3、行政法在内容与形式及效力方面具有多元性。
*宪法*法律*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地方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国务院各部门、省一级人民政府及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民族自治地方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按等级: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4、行政法是程序法与实体法、政治性法与技术性法的统一第二节行政法的调整对象和结果一、行政法的调整对象:行政关系行政关系:是行政主体(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因行使行政权而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
可以分为组织关系、行为关系、监督关系、救济关系二、行政法的调整结果它与民事法律关系相比较,特点有四*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的要素:主体+客体+内容行政管理主体(行政主体)+行政相对人(被管理者)行政主体—>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政相对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第三节行政法的内容和形式一、行政法的内容1、围绕行政法的行使可分为行政组织法、行政行为法、行政救济法行政组织法:行政机关组织法+行政编制法+公务员法+公物法行政行为法六个方面:行政程序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强制法、行政征收法、行政合同法行政救济法包括五个方面:行政复议法、行政监察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行政补偿法2、从行政领域来区分分为:秩序行政法、给付行政法、计划行政法*行政法还可以分为:一般行政法特别行政法二、行政法的形式:又称为行政法的渊源。
行政法PPT课件(一)
![行政法PPT课件(一)](https://img.taocdn.com/s3/m/a1ceed44e45c3b3567ec8baa.png)
• •
法院的司法权受到的制约是: 最高法院的法官需要总统提名和国会批 准,国会还可以对违法的法官行使弹劾 权。
• •
• •
第二,在纵向权力领域 美国实行的是联邦制的国家结 构形式。而这种联邦制的国家结构形式, 事实上就是中央和地方的分权,从而使 地方权力可以制约中央权力,中央权力 也可以制约地方权力
•
①先行处置权。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 实施行政行为都必须遵循法定的程序。例 如,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34条的 规定,公安机关对违法相对人进行治安行 政处罚,必须依法遵循以下四个步骤:传 唤、讯问、取证、裁决。但是,在紧急情 况下,公安机关可以不受程序的制约,现 行处置,如先行扣留等。 • ②获得社会协助权。行政主体在从事紧急 公务时,有关组织和个人由协助执行或提 供方便的强制性义务,违反这将承担法律 责任,例如,公安机关或消防机构在执行 紧急公务时,有权要求其他交通车量避让 或取得其他优先条件。
• 原告诉称:原告是经被告批准设立的生猪定点屠宰单位。原告的生猪 被屠宰前后,依法应由第三人进行检疫、检验。2003年5月22日,被 告的分管副县长电话指示第三人停止对原告的生猪进行检疫,致使原 告的生猪无法屠宰和上市销售,被迫停业。请求确认被告分管副县长 的电话指示违法。 被告辩称:被告的分管副县长是根据2003年5月18日的《屠宰管 理通知》,才作出内容为“停止对县肉联厂以外的单位进行生猪检疫” 的电话指示。这个电话指示是分管副县长对下属单位县兽检所作出的, 是行政机关内部的行政指导行为;指示内容中没有提到原告,不会直 接对原告的权利义务产生影响。因此,这个电话指示不属于人民法院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原告无权对其提起行政诉讼。 第三人述称:国务院颁布的《生猪屠宰管理条例》规定,被告有 权设定和取消生猪定点屠宰单位。在被告下设的县生猪办发布的《屠 宰管理通知》里,生猪定点屠宰单位中没有原告,说明原告的生猪定 点屠宰资格已被取消。非定点屠宰单位的生猪,依法不能上市销售, 故第三人拒绝对原告的生猪进行检疫,是正确的。
行政法概述.ppt
![行政法概述.ppt](https://img.taocdn.com/s3/m/bad2cde9f8c75fbfc77db2d3.png)
(四)行政法的地位 行政法是仅次于宪法的最 重要部门法之一。 • 从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来看 • 从行政法与宪法的关系来看 • 从行政法与其他基本法律部门的 关系来看
行政法的分类 1. 一般行政法与特别行政法 2. 实体行政法与程序行政法 3. 行政组织法、行政行为法 与监督行政行为法
第二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法院宣判
• 1、原告借用的小四轮拖拉机虽未交纳养路费, 但小四轮拖拉机运输的是“鲜活”物品,被告 在行使职权时未考虑按照常理应当考虑的因素, 作出了不合理的行政行为,属滥用职权。 • 2、被告扣押小四轮拖拉机车头后,造成原告 的活羊长时间受热挤压死亡,原告的经济损失 与被告执法人员的扣车行为有直接因果关系, 被告应当予以赔偿。 • 3、判决被告于2001年9月27日上午扣押原告借 用的三辆小四轮拖拉机车头造成原告活样死亡 的行为违法。被告于判决生效之日起3日内赔 偿原告经济损失10500元。
二、行政合法性原则 (一)概念:行政权的存在、行 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不 得与法律相抵触。 (二)产生与演进 合法性原则是近代人们要求 政府守法呼声的产物。 (三)具体要求:
1.职权法定: 法无明文规定不可为 2.法律优位
第一、法律效力至上与不抵触原则; 第二、行政职权必须依据法律行使; 第三、行政授权、行政委托必须有法 律依据,符合法律要旨; 3. 法律保留: 绝对保留和相对保留
一、 行政法基本原则 的基本理论与实 践 二、 行政合法性原则 三、 行政合理性原则 四、 其他原则
一、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基本理论 与实践 (一)概念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依法 行政或行政法治原则,它是贯穿 于行政法律关系之中,指导行政 法的立法与实施的根本原理或基 本准则。
(二)、行政法基本原则的理论与实 践 1. 依法行政中“法”的变迁 • (1) 无法律无行政 • (2) 形式意义的法到实质意义 的法 • 2. 主要法治国家的实践 • (1) 英国:越权无效 • (2) 美国:正当程序
行政法概述(PPT 48页)
![行政法概述(PPT 48页)](https://img.taocdn.com/s3/m/39fb1f76be23482fb4da4c55.png)
(
一 )
违
1、行政失职 2、行政越权
法 3、滥用行政职权
行 4、事实依据错误
政
5、适用法律错误
6、程序违法
7、行政侵权
(二)行政不当
1、权利赋予不当 2、义务科以不当
二、行政主体承担行政责任的方式
1、承认错误,赔礼道歉 2、恢复名誉,消除影响 3、履行职务 4、撤消违法行为 5、纠正不当 6、返还权益 7、恢复原状 8、行政赔偿
(二)有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公共资源配置以及直接 关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业的市场准入等,需要赋予特定权利 的事项;
(三)提供公众服务并且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职业、行 业,需要确定具备特殊信誉、特殊条件或者特殊技能等资格 、资质的事项;
(四)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 重要设备、设施、产品、物品,需要按照技术标准、技术规 范,通过检验、检测、检疫等方式进行审定的事项;
行为 (2) 合法性原则既适用行政管理,又
适用行政诉讼;而合理性原则不适用行 政诉讼 (3) 违反合法性原则构成行政违法, 违反合理性原则构成行政不当
第二节
行政主体
XINGZHENGFAGAISHU
一、行政主体的概念
指享有公共权力,,能以自己的名 义独立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能独立 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日]中村《规范行政法学》
行政法是调整和规定行政权力的 法律规范的总称
行政法定义
调整国家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过程中 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行政法的目的
保障国家行政权运行的合 法性和合理性
( 合法性原则的内容 一
) 1、行政主体的行政职权由法设定与依 合 法授予 法 2、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必须依照和 性 遵守行政法律规范 原
(2024年)行政法(PPT)
![(2024年)行政法(PPT)](https://img.taocdn.com/s3/m/e8a82388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e6.png)
根据行政行为的不同标准和特征,可以将其分为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羁束行政 行为和自由裁量行政行为、依职权行政行为和依申请行政行为等。
行政行为的原则
行政行为的作出需要遵循合法性原则、合理性原则、比例原则、信赖保护原则等。
14
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
抽象行政行为
是指国家行政机关针对不特定的 人和事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 规范性文件的行为,如行政法规 、规章等。
违法行政行为的处理
对于违法的行政行为,可以采取撤销、变更、确认违法等方式进行处理,以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和公正性 。
16
04
行政许可与行政处罚
2024/3/26
17
行政许可概述
行政许可的定义
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 据申请,经依法审查,允 许其从事某项特定活动的 行为。
2024/3/26
行政许可的种类
合作与协调的关系
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应当相互配合,共同推进行政管理 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双方也应当加强沟通与协调,及 时解决可能出现的争议和问题。
12
03
行政行为
2024/3/26
13
行政行为概述
2024/3/26
行政行为的定义
行政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职权、实施行政管理活动过程中作出的具有法律意 义、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
调查与决定
行政机关对申请事项进行调查核实, 并根据调查结果作出是否给予行政许 可或行政处罚的决定。
送达与执行
行政机关将决定书送达申请人,并告 知其依法享有的权利和救济途径。申 请人应当履行决定书确定的义务,否 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0
05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
行政法课件
![行政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732ce6527d3240c8447ef4d.png)
行政法 ——行
——行政监督与救济法
行政法的特点
1、形式上的特点
没有完整、统一的实体法典 行政法规范数量庞大,形式多样 涉及领域广泛,内容丰富 具有较强变动性 实体规范与程序规范常结合规定
2、内容上的特点
治安管理处罚法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依法行政原则
含义
行政职权的取得和行使要符合法律的规定,违反法律规定的行 为应承担法律责任。
内容
职权法定 法律优先:一切行政职权的行使受到法律限制,不得与之抵触
适用范围:从具体行为到抽象行为;“法律”范围的扩大 体现:行政法律规范之间的关系 保障:抽象行为的监督与具体行为的审查 适用范围:规制行政抑或给付行政 适用对象:具体行为与抽象行为(处罚法的规定)
——级别管辖权 行政权限——地域管辖权 ——事务管辖权 ——时间管辖权
行政权的内容
行政制规权
行政立法权 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权
行政执法权
检查权 命令权 许可权 处罚权 强制权 ……
行政调解权、裁决权、仲裁权、复议权
行政司法权
行政权的特点
执行性 法律性 强制性 优益性
行政法是现代法律体系中的三大部门法之一 行政法是宪法的实施法
行政法的作用
维护社会秩序,实现公共利益 规范行政权力,保障相对人权益
行政法学
行政法学是以行政法律规范为研究对象的部门法律科学 行政法学与其他部门法学是平行关系 行政诉讼法学与行政法学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第一节 行政的涵义
• 行政是指社会组织基于特定的目 的对一定范围内的事务进行组织、 管理的活动。
• 1、国家意志执行说 • 2、目的说 • 3、除外说 • 4、广义与狭义说
2
两层含义: 一种是国家基于公共利益对社会事务
的组织与管理,称为公共管理,即公共行 政。
另一类是其他社会组织对其内部的组 织与管理,称为一般行政。 二者的区别:1、性质不同:政治、经济、 治安、交通等领域。
法律解释 国际条约、惯例 其他规范性文件
16
行政法渊源的效力等级
渊源
制定机关
效力等级
宪法
全国人大
具有最高效力
法律
全国人大及常委会
比宪法低、比其他高
行政法规
国务院
比宪法、法律低,比其他高
地方性法规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常 委会
自治条例、单 行条例
民族自治地区的人大及人民政府
比宪法、法律、行政法规低,比 其他高
行政主体: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或规章授权的 组织
行政相对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行政法制监督主体与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
11
(二)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 物 行为 精神财富
12
2、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
行政主体
权力:制定行政规范权 行政处理权 行政强制权等
义务:依法行政 适当行政 行政赔偿
13
行政相对人
通常交织在一起,共存于一个法律文件中。
19
三、行政法的分类
调 整 范 围
一
部特
般
门别
行
行行
政
政政
法
法法
行 政 法 的 性 质
程
实
序
体
行
行
政
政
法
法
20
行 政 法 内 容
行
行
行行
政
政
政政
组
行
救监
织
为
济督
法
法
法法
有 无 隶 属 关 系
内
外
部
部
行
行
政
政
法
法
21
第五节 行政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 一、行政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 仅次于宪法的一个独立法律部门 • (一)行政法与宪法 • (二)行政法与经济法 • (三)行政法与民法 • (四)行政法与刑法 • 二、行政法的作用
省市自治区 直辖市人民 政府制定
县级以上人民 政府执行同级人 大决议而制1定8 的 决定或命令等
二、行政法的特点 (一)行政法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 (二)是由多种不同效力等级的行为规范组成
的统一体 (三)行政法规范的数量多,内容广泛 (四)行政法规范具有明显的易变性 (五)行政程序性法规范与行政实体性法规范
8
3、行政关系和行政法律关系之间的联系 行政关系—法律化—行政法律关系 行政法律关系—世俗化—行政关系
9
(二)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 至少有一方主体是行政主体 权利义务具有预设性和统一性 权利义务具有不对等性 权利义务具有统一性 解决争议的方式和程序上具有特殊性
山东无棣公安民警:调处矛盾到田间
10
二、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一)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
22
第五节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一、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概念 1、概念: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指能反映行政 法的基本价值观念,调整行政法律关系,贯穿 于具体行政法律规范之中,指导行政法的制定、 实施和争议解决的基本法律准则。
23
2、特征: 普遍性 基础性 特殊性 解读:行政法基本原则的作用
24
二、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依特别规定实施
行政规章
国务院各部委、省级政府、省会 所在地市政府、较大的市的政府
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规章 之间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权限范 围内实行
其他规范性文 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及职能部门 在层级效力中,效力处于最低位 件
17
宪法 法律
全国人大或其常 委会制定。基本 法由全国人大制
和行 位政 阶法
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 关系以及对行政权进行规范 控制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5
行政法调整的三类社会关系: 一、行使行政权的行政机关或是公共组
织在外进行管理过程中与管理相对方 之间所发生的各种关系。 二、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包 括上下级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 三、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监察机 关与行政主体之间所发生的关系。
6
第三节 行政法律关系
一、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 及特点 (一)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 1、行政关系 广义:行政机关在实现行政职能过程中,所形
成的社会关系的总和。 狭义:行政机关(授权的主体)在实现行政职
能的过程中与被管理者所发生的社会关系。
7
2、行政法律关系 广义:根据行政法律规范所产生的
行政机关(授权的主体)在权力组 织、管理、监督过程中所产生的社 会关系。 狭义:行政机关(授权的主体)在 行使行政职权,实现行政职能的过 程中,与被管理者(公民、法人和 其他组织)根据行政法律规范所产 生的社会关系。
2、目的不同:一个是公共利益, 一个是组织利益。
3、手段不同。前者有强制力。
3
现实生活中的行政范围扩大
我国行政法中的行政已不限于行关的组 织和管理活动。而扩展到非国家行政 机关的公共组织。如一些公共团体, 企业,单位的组织和管理活动。如公 立学校对学生的处分等。
4
第二节 行政法的概念
一、行政法的定义 行政法是指调整行政权
权利:知情权和参与权 隐私保密权 行政监督权 行政救济权等
义务:遵守法律、法规和规章 服从行政管理 协助行政管理
14
第四节 行政法的渊源、特点和分类
行政法渊源的概念
是指行政法律规范和原 则的表现形式
解读
我国法律渊源之类型
15
一、行政法的渊源 宪法 法律 行政法规 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
和单行条例
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 章
法 律 体
行政法规
地方性法规、
定,非基本法由 人大常委会制定
自治条例、单
行条例
国务院制 定,分为
部门规章
条例、规
地方规章
系 定、办法
行政措施、
第2、4、5、27、
国务院各部委制定
决定、命 令
33---36、41、86--
-89、105—110、 114---122条
省、市、自治 区直辖市民族 自治区域人大 或常委会制定
1、行政合法性原则 (1)含义:指行政权的存在、
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 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
(2)几个环节
行政职权的取得合法
行政职权的行使合法
违法应承担法律责任
25
2、行政合理性原则 (1)含义:
行政主体不仅应当按照行政法律 规范所规定的条件、种类和幅度范围 作出行政行为,而且要求行政行为的 内容要符合立法精神和目的,符合公 平、正义等法律理性。 (2)几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