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启示


新古典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的理论都是以发达的工 业化经济为研究对象的,这种经济具有完善和统 一的要素市场。二者之间的差别在于新古典主义 的理论是在充分就业的假定下研究资源的配置效 率,而凯恩斯则是面对非充分就业的事实,探讨 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的对策。 刘易斯认为,古典主义的经济理论更适用于发展 中国家。刘易斯经济发展理论的产生,可以看成 是古典主义的理论在现代经济发展研究中的复活。




这一时期,他的主要著作有三本:第一本是《1919-1939 年经济概论》(1949年)。该书的内容最初是一个讲座中 的一门课程,其目的在于给学生提供一个从第一次世界大 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世界经济发展的背景知识。它是 从世界经济史的角度与背景来解释这时期经济发展过程的。 此后,在他的整个学术生涯中,刘易斯一直保持着对“世 界经济史”的浓厚研究兴趣,并具有其独到的研究方法和 结论。在该书,关于发展经济学的一个重要论点是,发展 中国家的问题不能孤立起来考察,而应该在一个统一的、 相互联系的世界经济体系中研究。 第二部著作是《经济计划原理》(1949),这是刘易斯对 经济发展过程计划以及政府作用的最早研究,并探讨了计 划与市场在经济中的关系。 第三部著作为《社会分摊成本》。这是一本论文集,主要 研究了价格理论在工业组织和公共部门的运用问题。 刘易斯在这时期所出版的这些著作可以看成是他为后来关 于发展经济学研究所作的一种准备,为他以后对经济发展 问题的探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时代背景与理论背景

时代背景 理论背景
2.1 时代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导致了殖民主义制 度的瓦解,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出现 了众多新兴的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所面 临的紧迫任务是发展经济。因此,发展中 国家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成为“二战” 后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刘易斯就是这一新兴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和 杰出代表。
三、劳动无限供给假设的提出与理论来源




西欧工业革命期间的利润为什么会在一个 较长的时期内持续上升? 劳动无限供给假设的提出 与新古典和凯恩斯经济学的比较 劳动无限供给假设的理论来源
3.1 西欧工业革命期间的利润为什么 会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持续上升?

西欧工业革命时期资本积累的迅速提高是 与国民收入中利润份额的上升相伴随的。 国民收入中利润为什么会在一个较长的时 期内持续上升,这是新古典主义经济学难 以解释的。在凯恩斯模型中,只有在经济 周期的上升阶段,利润份额才可能提高。 如果不能从理论上对国民收入中利润份额 的这种变动作出回答,那么,就不能解释 工业革命的发生。



当他在伦敦经济学院招生简章上看到商学学士学位可以提 供会计、统计、商务法、商务管理、外语、经济学、经济 史课程时,他从未听说过经济学,也不知道什么叫经济学。 他之所以选择商学学士学位,是因为该学位可以提供一些 实务性课程,为他将来从事商务和行政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1933年,在刘易斯18 岁时,他离开家乡来到伦敦经济学院 攻读商学学士学位。刘易斯在伦敦经济学院的学习中,表 现出了他在经济学领域的才能。 1937年获得商学学士学位 后,他又获得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的奖学金,并于1940年 获产业经济学博士学位。 1938-1948年期间,刘易斯在伦敦经济学院任助教和讲师 (该校第一次聘任一位黑人 )。30年代前后进入伦敦经济学 院的还有罗宾斯(30年代该院的思想领袖,系主任)、哈 耶克(74年诺奖)、希克斯(72年诺奖,同阿罗分享,一 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科斯(91年诺奖)、卡尔多
新古典经济学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经济学的研究主题从经济增长 和经济发展逐渐转向既定资源的有效配置。以静态和边际 分析方法为特点,以单个消费者和厂商为研究对象,以资 源的有效配置为核心的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产生了。这就是 对经济思想产生重大影响的所谓“边际革命”。 理论假定的变化:劳动与其他生产要素一样属于一种稀缺 性的生产要素,它已不具备无限供给的特性。 新古典主义的理论假定与研究主题的变化是与西欧一些工 业化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演变相适应的。在新古典主义学 说产生的时期,英、法等西欧国家的经济转型已基本结束, 经济的扩张被看成是自动的现象,劳动成为稀缺性的生产 要素,无限劳动供给已不存在。因此,古典的假设和研究 主题在新古典理论中消失了。 刘易斯认为,新古典主义的假定与研究方法不能运用来分 析战后具有普遍人口过剩特点的发展中国家。
3.2劳动无限供给假设的提出

1952年8月的一天早晨,刘易斯行年走在泰国首都 曼谷的大街上,他突然想起最需要做的一件事情: 放弃新古典宏观经济学通常采用的劳动供给固定 不变的假定,代之以古典经济学劳动无限供给的 假定。如果假定劳动供给具有无限弹性,加上资 本主义部门即现代工业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那 么利润的份额就会不断上升。一个假定的修正, 导致了《无限劳动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等重 要论文的诞生,一个研究经济发展的新的理论模 式也随之产生。



在此期间,刘易斯还担任了许多行政工作。 1951年任联 合国总部不发达国家专家小组成员,1957~1959年任加纳 共和国总理经济顾问,1959~1960年任联合国特别基金的 代理人, 1959~1963年任西印度大学第一副校长。由于这 些贡献,刘易斯在1963年被英国女王晋封为勋爵。 1963年,刘易斯应邀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任教。从1968年 起他在该校公共和国际事务的伍德罗· 威尔逊学院担任詹 姆斯· 麦迪逊政治经济学讲座教授,并兼任协调发达国家 与发展中国家关系的联合国皮尔逊委员会成员。这一时期, 他主要研究国际经济关系,重点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国际经济关系的历史演变。 1986年,刘易斯从普林斯顿大学退休,住在巴巴多斯岛上, 住所就在西印度大学的科维· 希尔校园附近。在这里他继 续从事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并为各国提供发展指导。 1991年,刘易斯在他的住所去世。
D3′ D3
D2′
D2 D1′ D1 K3>K2>K1
姜磊(2009):现代部门劳动分配 比例下降的直接原因是劳动生产率 的增长速度快于劳均劳动报酬的增 长速度,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大量 农业剩余劳动力对现代部门产生了 沉重的就业压力,导致劳均劳动报 酬增长缓慢,而劳均资本存量、劳 动者的人力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的 提高导致劳动生产率快速提升。这 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现代部 门的劳动分配比例不断下降。
2.2 理论背景



西方经济学有三大理论体系: 古典经济学 新古典经济学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启示
古典经济学



18 世纪中期和19世纪70年代以前的西方经济学被称为古典 经济学。古典经济学的传统首先表现在它是政治经济学, 它在研究经济问题时不把制度作为假定前提,而广泛地探 讨了制度、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其次,它将经济增长和 经济发展作为经济学研究的主题,着重经济总量研究,这 涉及到经济增长、国际贸易、货币经济和财政问题等方面。 在古典经济学的理论中存在这样一个假定:在维持生存的 工资水平上,经济中存在着无限劳动供给。 古典经济学家要解决的问题是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型过 程中的经济增长或财富增长问题。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李嘉图认为决定经济增长的动力来自资本积累,资本积累 的唯一来源是利润,而利润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取决 于收入分配。 代表人物:斯密、李嘉图、魁奈等
该书的章节安排




第五章 资本 第一节 资本的必要条件 第二节Biblioteka Baidu储蓄 第三节 投资 第六章 人口和资源 第一节 人口和产出 第二节 国际关系 第七章 政府 第一节 企业的体制 第二节 公营部门 第三届 权力与政治 附录 经济增长是否可取 (一)经济增长的好处 (二)贪得无厌的社会 (三)过渡问题
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 唯一黑人
《经济增长理论》简介


《经济增长理论》至今仍被认为是“第一部简明扼要地论 述了经济增长问题的巨著”。 《经济增长理论》全面探讨了经济增长的原因和条件。该 书研究的主题是经济增长,而不是经济发展。经济增长利 益的分享不在其研究范围内。 它主要侧重于国内条件,从供给方面研究了发展中国家经 济增长的原因。人均产量是衡量经济增长的尺度,它的增 长一方面取决于所能得到的自然资源,另一方面取决于人 的行为。刘易斯主要关心的是人的行为。影响决定经济增 长的人类行为的直接原因是从事经济活动的努力、知识的 增长与运用和资本积累。那么,为什么在一个社会和同一 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这些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同, 并表现出差异呢?刘易斯认为主要是观念和制度的原因。 因此,刘易斯不仅研究了经济因素,而且研究了非经济因 素,并在二者的相互作用中研究了它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从 1948年开始,刘易斯到曼彻斯特大学任教授,并主持该 校杰文斯经济学讲座。开始有系统地讲授发展经济学。他 的研究就集中于经济发展问题。他的工作既有理论研究又 有实际工作。 曼彻斯特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与象征,它为一些有志 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问题研究的学者和经济学家提供了一 个富有刺激性和诱惑力的环境。在50年代中期,《曼彻斯 特学报》上曾发表过不少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的重要文章。 在曼彻斯特大学的执教与研究,是刘易斯学术生涯中具有 决定性意义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他发表著名论文《劳动 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曼彻斯特学报,1954年) 和重要著作《经济增长理论》(1955年)。 这篇论文和著作对发展经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奠定 了刘易斯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理论开拓者与奠基人的地位。
威廉· 阿瑟· 刘易斯(William Arthur Lewis )——发展经济学的成就者

Lewis是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问题的领 导者和先驱。Lewis从二十世纪五十年 代中期就开始了对发展中国家贫困及经 济发展速度缓慢的内在原因的研究,他 所提出的著名的“二元经济”模型理论 为他赢得了极大的声誉并引起了广泛的 科学辩论,由此形成了对Lewis原来的 前提的一系列发展和补充,该模型亦被 运用于实际以验证其应用性。有趣的是 Lewis的 简单模型分析不只表明了发展 中国家贫困的根本原因,也有助于对第 三世界各国的历史和统计发展模式做多 方面的透视。 ——1979年瑞典皇家科学院贺辞
凯恩斯经济学


30 年代资本主义 世界的经济大危机,导致了传统 经济理论的危机和凯恩斯经济理论的产生。 凯恩斯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国民收入和就业量的决 定,其目的在于寻找医治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和失业的药方。凯恩斯认为,制约国民收入和就 业的因素不是来自于供给方面,而是产生于有效 需求不足,经济摆脱困境的出路是对总需求进行 管理;提出了以刺激消费和刺激投资(包括政府 直接投资)为基本内容,以财政政策为主货币政 策为辅的反危机措施。 由此可见,凯恩斯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与发展中 国家所面临的课题相差甚远。
一、刘易斯生平简介




Lewis于1915年出生在原英属西印度群岛圣卢西亚岛(现 为圣卢西亚共和国,1979年独立,十几万人口,但出过两 位诺奖获得者,92年文学奖)一个黑人移民的家庭。 其父母是来自拉丁美洲安提瓜岛的移民。刘易斯兄弟五人, 他排行第四。刘易斯7岁时,其父亲去世,母亲依靠她的 勤劳、爱心和精打细算将五个儿子抚育成人。刘易斯认为, 母亲的故事是成功者人生历史的楷模。母亲的勤劳、正直 和勇气像一座航标引导着刘易斯的人生旅程。 1929年,刘易斯中学毕业后到行政机构做职员。刘易斯并 不想成为一名博士和教师,更没有想当一位经济学家。 他曾经想成为一名工程师,但殖民政府和甘蔗种植园的雇 主不愿意雇佣黑人工程师。 1932年他参加圣卢西亚政府学者资格考试,获得了前往 英国大学念书的政府奖学金。



第一章 导言 第二章 节约的意愿 第一节 对商品的愿望 第二节 努力的代价 第三节 资源与反映 第三章 经济制度 第一节 得到报酬的权利 第二节 贸易与专业化 第三节 经济自由 第四节 一些事例 第五节 制度的变化 第四章 知识 第一节 知识的增长 第二节 新观念的应用 第三节 训练计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