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中的等腰三角形

合集下载

二次函数中的等腰三角形问题

二次函数中的等腰三角形问题

二次函数中的等腰三角形问题式;交点式:y=a (x -x 1)(x -x 2),通常要知道图像与x 轴的两个交点坐标x 1,x 2才能求出此解析式;对于y=ax 2+bx+c 而言,其顶点坐标为(-2ba ,244acb a ).对于y=a (x -h )2+k 而言其顶点坐标为(h ,k ),•由于二次函数的图像为抛物线,因此关键要抓住抛物线的三要素: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考点2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度数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简写成“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

3.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两条腰上的中线相等,两条腰上的高相等)。

4.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垂直平分线到两条腰的距离相等。

5.等腰三角形的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等于顶角的一半。

6.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任意一点到两腰距离之和等于一腰上的高(需用等面积法证明)。

7.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不是等边三角形的情况下)只有一条对称轴,顶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

8.等腰三角形中腰的平方等于高的平方加底的一半的平方9.等腰三角形的腰与它的高的关系直接的关系是:腰大于高。

间接的关系是:腰的平方等于高的平方加底的一半的平方。

考点3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1.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正比例。

2.相似三角形的一切对应线段(对应高、对应中线、对应角平分线、外接圆半径、内切圆半径等)的比等于相似比。

3.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4.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5.相似三角形内切圆、外接圆直径比和周长比都和相似比相同,内切圆、外接圆面积比是相似比的平方6.若a/b =b/c,即b²=ac,b叫做a,c的比例中项7.c/d=a/b 等同于ad=bc.8.不必是在同一平面内的三角形里(1)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2)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和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3)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三、例题精析【例题1】如图,抛物线y=-x2+x-4与x轴相交于点A、B,与y轴相交于点C,抛物线的对称轴与x轴相交于点M。

二次函数中等腰三角形专题

二次函数中等腰三角形专题

二次函数中等腰三角形专题一.解答题(共15小题)1.如图,经过点A(0,-6)的抛物线y= 1/2x2+bx+c与x轴相交于B(-2,0),C两点.(1)求此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和顶点D的坐标;(2)将(1)中求得的抛物线向左平移1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m(m>0)个单位长度得到新抛物线y1,若新抛物线y1的顶点P在△ABC 内,求m的取值范围;(3)在(2)的结论下,新抛物线y1上是否存在点Q,使得△QAB 是以AB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请分析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并直接写出相对应的m的取值范围.2.如图,二次函数y=4/3 x2+bx+c的图象与x轴交于A(3,0),B(-1,0),与y轴交于点C.若点P,Q同时从A点出发,都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分别沿AB,AC边运动,其中一点到达端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1)求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及点C的坐标;(2)当点P运动到B点时,点Q停止运动,这时,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E,使得以A,E,Q为顶点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E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当P,Q运动到t秒时,△APQ沿PQ翻折,点A恰好落在抛物线上D点处,请判定此时四边形APDQ 的形状,并求出D点坐标.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二次函数y=-1/2 x2+3/2 x+2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B(点B 在点A的左侧),与y轴交于点C.过动点H(0,m)作平行于x轴的直线l,直线l与二次函数y=-1/2 x2+3/2 x+2的图象相交于点D,E.(1)写出点A,点B的坐标;(2)若m>0,以DE为直径作⊙Q,当⊙Q与x轴相切时,求m的值;(3)直线l上是否存在一点F,使得△AC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m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如图,直线y=-3x+3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抛物线y=a(x-2)2+k经过点A、B,并与X轴交于另一点C,其顶点为P.(1)求a,k的值;(2)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有一点Q,使△ABQ是以AB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求Q点的坐标;(3)在抛物线及其对称轴上分别取点M、N,使以A,C,M,N为顶点的四边形为正方形,求此正方形的边长.5.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在原点O,经过点A(1,1/4);点F(0,1)在y轴上.直线y=-1与y轴交于点H.(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点P是(1)中图象上的点,过点P作x 轴的垂线与直线y=-1交于点M,求证:FM平分∠OFP;(3)当△FPM是等边三角形时,求P点的坐标.6.如图,抛物线y=-1/2 x2+mx+n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抛物线的对称轴交x轴于点D,已知A(-1,0),C(0,2).(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CD是以CD为腰的等腰三角形?如果存在,直接写出P点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点E时线段BC上的一个动点,过点E作x轴的垂线与抛物线相交于点F,当点E运动到什么位置时,四边形CDBF的面积最大?求出四边形CDBF的最大面积及此时E点的坐标.7.如图,已知抛物线y=ax2+bx+c与x轴的一个交点为A(3,0),与y轴的交点为B(0,3),其顶点为C,对称轴为x=1.(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已知点M为y轴上的一个动点,当△ABM为等腰三角形时,求点M的坐标;(3)将△AOB沿x轴向右平移m个单位长度(0<m<3)得到另一个三角形,将所得的三角形与△ABC重叠部分的面积记为S,用m的代数式表示S.8.已知抛物线经过A(-2,0),B(0,2),C(3/2,0)三点,一动点P从原点出发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沿x轴正方向运动,连接BP,过点A作直线BP的垂线交y轴于点Q.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当BQ=1/2 AP时,求t的值;(3)随着点P的运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M,使△MPQ为等边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t 的值及相应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9.如图,对称轴为直线x=2的抛物线经过A(﹣1,0),C(0,5)两点,与x轴另一交点为B.已知M(0,1),E(a,0),F(a+1,0),点P是第一象限内的抛物线上的动点.(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2)当a=1时,求四边形MEFP的面积的最大值,并求此时点P的坐标;(3)若△PCM是以点P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求a为何值时,四边形PMEF周长最小?请说明理由.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矩形ABCD的三个顶点B(4,0) C(8,0) D(8,8)抛物线y=ax2+bx 过A,C两点,动点P从点A出发,沿线段AB向终点B运动,同时点Q从点C出发,沿线段CD向终点D运动,速度均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运动时间为t秒,过点P 作PE⊥AB交AC于点E(1)直接写出点A的坐标,并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

二次函数中的等腰三角形

二次函数中的等腰三角形

专题11 二次函数中的等腰三角形类型一 在坐标轴上找点成等腰1.如图,二次函数2142y x x =--+的图象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右侧),与y 轴交于点C .(1)求点A 、B 、C 的坐标;(2)若点P 在x 轴上,且△PBC 为等腰三角形,请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 的坐标.(1) 解:令21402x x --+= 解得12x =,24x =-△A (2,0), B (4,0)-令0x =,得4y =,△C (0,4)△点A 的坐标为(2,0),点B 的坐标为(4,0)-,点C 的坐标为(0,4).(2)解:设P 点的坐标为(,0)m△(4,0)B -,(0,4)C △BC =22(4)BP m =+,2216CP m =+当△PBC 是等腰三角形时,分三种情况求解:①当BP CP =时,由题意可得22(4)16m m +=+解得0m =△P 的坐标为(0,0);②当BP BC =时,由题意可得()(224m +=解得4m =-+4m =--△P 的坐标为()4-+或()4--;③当CP CB =时,由题意可得(2216m +=解得4m =或4m =-(不合题意,舍去)△P 的坐标为(4,0);综上所述,P 点的坐标为(0,0) 或 (4,0) 或()4-+ 或()4--.【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对称的性质,二次函数与周长的综合,二次函数与特殊三角形的综合等知识.解题的关键在于对知识的熟练掌握与灵活运用.2.如图,已知二次函数23y x bx =-++的图象与x 轴的两个交点为A (4,0)与点C ,与y 轴交于点B .(1)求此二次函数关系式和点C 的坐标;(2)在x 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PAB 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你直接写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二次函数23y x bx =-++的图象与x 轴的一个交点为()4,0A ,△20443=-++b ,解得134b =, △此二次函数关系式为:21334y x x =-++,当0y =时,213304-++=x x 解得134x =-,24x = △点C 的坐标为3,04⎛⎫- ⎪⎝⎭. (2)存在,设点P 的坐标为(x ,0),由题意得:AB 2=42+32=25,AP 2=(x -4)2,BP 2=x 2+9,①当AB=AP 时,则25=(x -4)2,解得x=9或-1,△P(9,0)或P (﹣1,0);②当AB=BP 时,同理可得x=4(舍去)或-4,△P (﹣4,0)③当AP=BP 时,如图所示△OP=x ,△AP=BP=4-x在Rt△OBP 中,222OB OP BP +=△()2223+x =4x - △x=78△P (78,0) 综上点P 的坐标为(9,0)或(-1,0)或(-4,0)或(78,0).【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二次函数综合运用,涉及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面积的计算等,其中(3),要注意分类求解,避免遗漏.3.如图所示,关于x 的二次函数2y x bx c =++的图象与x 轴交于点1,0A 和点B ,与y 轴交于点()0,3C ,抛物线的对称轴与x 轴交于点D .(1)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2)在y 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 ,使PBC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把()1,0A 和()0,3C 代入2y x bx c =++,10,3,b c c ++=⎧⎨=⎩解得:4b =-,3c =,∴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243y x x =-+.(2)令0y =,则2430x x -+=,解得:1x =或3x =,()3,0B ∴,BC ∴=点P 在y 轴上,当PBC 为等腰三角形时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如图1,①当CP CB =时,PC =3OP OC PC ∴=+=+或(10,3P ∴+,(20,3P -; ②当BP BC =时,3OP OB ==,()30,3P ∴-;③当PB PC =时,3OC OB ==,∴此时P 与O 重合,()40,0P ∴;综上所述,点P 的坐标为:(0,3+或(0,3-或()03-,或()0,0.4.如图,已知二次函数21134=-++y x x c 的图像与x 轴的一个交点为A (4,0),与y 轴的交点为B ,过,A B 的直线为2y kx b =+.(1)求二次函数1y 的解析式及点B 的坐标;(2)在两坐标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ABP △是以AB 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答案】(1)211334y x x =-++,()0,3B (2)存在,点P 的坐标为7,08⎛⎫ ⎪⎝⎭或70,6⎛⎫- ⎪⎝⎭ 【解析】【分析】(1)根据待定系数法,可得函数解析式,根据自变量为零,可得B 点坐标(2)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点间的距离相等,可得点P 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求解即可(1)解:将(4,0)A 代入21134=-++y x x c ,得16130c -++= 解得c =3△二次函数1y 的解析式为211334y x x =-++ △点B 是二次函数与y 轴的交点所以点B 的横坐标为0将x =0带入解析式中,求得y =3所以点B 的坐标为()0,3(2) 存在,满足题意的点P ,使得ABP △是以AB 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当使得ABP △是以AB 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点P 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①当点P 在y 轴上时,P A=PB设()0,P m△(4,0)A ,()0,3B=解得76m =- 此时17(0,)6P - ②当点P 在x 轴上时,P A=PB设(),0P n△(4,0)A ,()0,3B解得78n = 此时27(0)8,P 综上所述:17(0,)6P -,27(0)8,P ,使得ABP △是以AB 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 【点睛】此题考察了二次函数的相关知识点,(1)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2)抛物线和坐标轴的交点,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练运用相关知识点是解题关键类型二 在对称轴上找点成等腰5.如图,直线y =﹣12x +2与x 轴交于点B ,与y 轴交于点C ,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B 、C 和点A (﹣1,0).(1)求B 、C 两点的坐标;(2)求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3)若抛物线的对称轴与x 轴交于点D ,则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一点N ,使NCD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点N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B (4,0),C (0,2);(2)213222y x x =-++;(3)存在,123435353325(,),(,),(,4),(,),22222216N N N N - 【解析】【分析】(1)令直线y =12-x +2的x =0,y =0,求出对应的y 和x 的值,得到点C 、B 的坐标; (2)用待定系数法设二次函数解析式,代入点A 、B 、C 的坐标求出解析式;(3)利用“两圆一中垂”找到对应的等腰三角形,结合勾股定理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点P 的坐标.【详解】(1)对直线y =12-x +2,当x =0时,y =2;y =0时,x =4, △B (4,0),C (0,2).(2)设二次函数为y =a (x ﹣m )(x ﹣n )(a ≠0),△二次函数图象经过B (4,0),A (﹣1,0),△y =a (x ﹣4)(x +1),把点C (0,2)代入y =a (x ﹣4)(x +1)得:a (0﹣4)(0+1)=2,解得:a =12-, △y =12-(x ﹣4)(x +1)=12-x 2+32x +2. (3)存在,理由如下:△二次函数图象经过B(4,0),A(﹣1,0),△对称轴为直线x=32,△D(32,0),△C(0,2),△CD=52,①如图1,当DC=DN时,DN=52,△N1(32,52),N2(32,﹣52),②如图2,当CD=CN3时,过点C作CH△DN3于点H,△CD=CN3,CH△DN3,△DH=N3H,△C(0,2),△DH=2,△N3H=2,△N3D=4,△N3(32,4),③如图3,当N 4C =DN 4时,过点C 作CE △DN 4于点E ,设DN 4=t ,则EN 4=2﹣t ,CE =32, 由勾股定理可知,(2﹣t )2+(32)2=t 2, 解得t =2516. △N 4(32,2516), 综上所述:存在123435353325(,),(,),(,4),(,),22222216N N N N -,使△NCD 是等腰三角形. 【点睛】本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用到了分类讨论思想.6.如图,直线122y x =-+与x 轴交于点B ,与y 轴交于点C ,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B ,C 和点()1,0A -.(1)求B ,C 两点的坐标.(2)求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3)若抛物线的对称轴与x 轴的交点为点D ,则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PCD是以CD 为腰的等腰三角形?如果存在,直接写出点P 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4,0B ,()0,2C (2)213222y x x =-++ (3)存在135,22P ⎛⎫ ⎪⎝⎭,235,22P ⎛⎫- ⎪⎝⎭,33,42P ⎛⎫ ⎪⎝⎭,使PCD 是以CD 为腰的等腰三角形 【解析】【分析】(1)令直线122y x =-+的x =0,y =0,求出对应的y 和x 的值,得到点C 、B 的坐标; (2)用待定系数法设二次函数解析式,代入点A 、B 、C 的坐标求出解析式;(3)利用“两圆一中垂”找到对应的等腰三角形,结合勾股定理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点P 的坐标.(1) 解:对直线122y x =-+,当0x =时,2y =,0y =时,4x =, ()4,0B ∴,()0,2C .(2)解:设二次函数为()()()0y a x m x n a =--≠,二次函数图象经过()4,0B ,()1,0A -,()()41y a x x ∴=-+,把点()0,2C 代入()()41y a x x =-+得:()()04012a -+=, 解得:12a =-, ()()2113412222y x x x x ∴=--+=-++. (3) 解:二次函数图象经过()4,0B ,()1,0A -,∴对称轴为41322x -==, 3,02D ⎛⎫∴ ⎪⎝⎭, ()0,2C ,52CD ∴=, ①如图1,当CD PD =时,52PD =, 135,22P ⎛⎫∴ ⎪⎝⎭,235,22P ⎛⎫- ⎪⎝⎭, ②如图2,当3CD CP =时,过点C 作3CH DP ⊥于点H ,3CD CP =,3CH DP ⊥,3DH P H ∴=,()0,2C ,2DH ∴=,32P H ∴=,34P D ∴=,33,42P ⎛⎫∴ ⎪⎝⎭, 综上所述:存在135,22P ⎛⎫ ⎪⎝⎭,235,22P ⎛⎫- ⎪⎝⎭,33,42P ⎛⎫ ⎪⎝⎭,使PCD 是以CD 为腰的等腰三角形.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坐标轴的交点、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解题的关键是用一般式或者两点式结合待定系数法求解,求点P 的坐标的时候要学会用“两圆一中垂”找到P 点,注意这里只要用“两圆”即可.7.如图,抛物线y =ax 2-bx -3与x 轴交于点A 、C ,交y 轴于点B ,OB =OC =3OA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对称轴方程;(2)如图1,连接AB ,点M 是对称轴上一点且在第四象限,若△AMB 是以△MBA 为底角的等腰三角形,求点M 的坐标;(1)解:在y =ax 2-bx -3中,令x =0得y =-3,△B (0,-3),△OB =3,△OB =OC =3OA ,△OA =1,OC =3,△A (-1,0)、C (3,0),把A (-1,0)、C (3,0)代入y =ax 2-bx -3得:309330a b a b +-=⎧⎨--=⎩,解得12a b =⎧⎨=⎩,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x 2-2x -3,而y =x 2-2x -3=(x -1)2-4,△对称轴方程为x =1;(2)解:设M (1,m ),而A (-1,0)、B (0,-3),△MA 2=4+m 2,MB 2=1+(m +3)2,AB 2=10,△AMB 是以△MBA 为底角的等腰三角形,分两种情况:①若MA =AB ,则MA 2=AB 2,如图:△4+m2=10,解得m m=,△M是对称轴上一点且在第四象限,△M(1,,②若MB=MA,则MA2=MB2,如图:△4+m2=1+(m+3)2,解得m=-1,△M(1,-1),综上所述,M坐标为(1,)或(1,-1);类型三在抛物线上或已知直线上找点成等腰8.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ax2+bx+3的图象交x轴于点A(1,0),B(3,0),交y轴于点C.(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表达式;(2)直线x=m分别交直线BC和抛物线于点M,N,当△BMN是等腰三角形时,直接写出m 的值.(1)将(1,0)A ,(3,0)B 代入函数解析式,得309330a b a b ++=⎧⎨++=⎩, 解得14a b =⎧⎨=-⎩, 这个二次函数的表达式是243y xx =-+;(2)(,3)M m m -+,2(,43)N m m m -+ 23MN m m =-,3|BM m =-,当MN BM =时,①233)m m m -=-,解得m②233)m m m -=-,解得m =当BN MN =时,45NBM BMN ∠=∠=︒,2430m m -+=,解得1m =或3m =(舍)当BM BN =时,45BMN BNM ∠=∠=︒,2(43)3m m m --+=-+,解得2m =或3m =(舍),当BMN ∆是等腰三角形时,m ,1,2.【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综合题,解(1)的关键是待定系数法;解(2)的关键是利用面积的和差得出二次函数,又利用了二次函数的性质,解(3)的关键是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得出关于m 的方程,要分类讨论,以防遗漏.9.如图,已知二次函数()20y x bx c c =-++>的图象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侧),与y 轴交于点C ,且OB =OC =3,顶点为M .(1)求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探索:线段BM 上是否存在点P ,使PMC 为等腰三角形?如果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3OB OC ==,△()3,0B ,()0,3C ,代入2y x bx c =-++中,得930,3.b c c -++=⎧⎨=⎩, 解得2,3.b c =⎧⎨=⎩, △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2y x 2x 3=-++;(2)线段BM 上存在点716,55P ⎛⎫ ⎪⎝⎭,14⎛ ⎝⎭,()2,2,使PMC △为等腰三角形.理由如下:设点P 的坐标为(),26x x -+,由题意可得CM =CP =MP =①当CM PC =整理得251270x x -+=,解得175x =,21x =(舍去),经检验是方程的根 当75x =,716262655x -+=-⨯+=, 此时716,55P ⎛⎫ ⎪⎝⎭;②当CM MP =整理得251030x x -+=,△△=40,△x =解得11x =21x =,经检验是方程的根此时1P ⎛ ⎝⎭;③当CP MP =整理得24=x ,解得2x =,经检验是方程的根此时()2,2P ;综上所述,线段BM 上存在点716,55P ⎛⎫ ⎪⎝⎭,14⎛ ⎝⎭,()2,2, 使PMC △为等腰三角形.【点睛】本题考查二次函数与几何综合题型,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求坐标系中四边形的面积,需分割三角形与梯形来解,注意动点所在的位置决定了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等腰三角形分类考虑,可以用勾股定理,构造方程是解题关键.10.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 =ax 2+bx +3的图象与x 轴交于点A (﹣1,0)、B (4,0),与y轴交于点C .(1)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 ;(2)点M 在直线BC 上,当△ABM 为等腰三角形时,求点M 的坐标;解:(1)将A (﹣1,0),B (4,0)代入y =ax 2+bx +3得: 3016430a b a b -+=⎧⎨++=⎩, △a =34-,b =94, △239344y x x =-++, 故二次函数表达式为:239344y x x =-++; (2)当x =0时,y =3,△点C 的坐标是(0,3),设直线BC 的表达式为:y =kx +c (k ≠0),将B (4,0),C (0,3)代入y =kx +c 得:4303k c +=⎧⎨=⎩, △343k c ⎧=-⎪⎨⎪=⎩,△直线BC 的解析式为:334y x =-+,使得△ABM 为等腰三角形,存在如图所示的三种情况:过点M 1作M 1D △AB ,△A (﹣1,0),B (4,0),△AD =12AB =52, △OD =32, 设M 1(x ,﹣34x +3), △M 1(32,158), △△ABM 为等腰三角形,△AB =BM 2=5或AB =BM 3=5,设M 2(x 1,﹣34x 1+3),△BM 25, 解得x 1=8或0,当x 1=0时,y =3,当x 1=8时,y =﹣3,△点M 为(0,3)或(8,﹣3)或(32,158); 11.如图,已知二次函数213442y x x =--的图象与y 轴交于点C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其对称轴与x 轴交于点D .(1)点C 的坐标为___________,点B 的坐标为___________; (2)连接BC ,在线段BC 上是否存在点E ,使得EDB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E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213442y x x =--, 当x=0时,y=-4,C (0,-4),当y=0时,2134=042x x --, 整理得:2616=0x x --,变形得:()()820x x -+=,解得122,8x x =-=,△B 点坐标为(8,0);(2)C(0,-4),B(8,0),设BC 解析式为y kx b =+,把C 、B 坐标代入得, 480b k b =-⎧⎨+=⎩, 解得412b k =-⎧⎪⎨=⎪⎩, BC 解析式为1-42y x =, EDB △为等腰三角形,点E 在线段BC 上,设E (x, 1-42x )D(3,0), 以DB 为底边,作BD 中垂线与BC 交点为E ,x=()13+8=5.52,115-4= 5.5-4224x ⨯=-, E 11524⎛⎫ ⎪⎝⎭,-,以BD为腰,当BD=EB=5时5,()2820x-=,x=-(舍去,81x2E(8-,当ED=BD=5时点E与点C重合,E(0,-4),EDB △为等腰三角形符合条件的点E 的坐标为:E (0,-4),(8-,11524⎛⎫ ⎪⎝⎭,-; 类型四 综合探究12.如图,二次函数2y ax bx c(a 0)=++>图象的顶点为D ,其图象与x 轴的交点A 、B 的横坐标分别为1-,3.与y 轴负半轴交于点C .()1若AB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求a 的值.()2探究:是否存在a ,使得ACB 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符合条件的a 的值;不存在,说明理由.【答案】(1)1a 2=;(2)存在,a =. 【解析】【分析】 ()1作DE AB ⊥于点E ,根据AB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求得D 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得函数的解析式,从而求得a 的值.()2根据三边分别相等可以分三种情况:①当AB BC =时,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222OC BC OB 1697=-=-=,可得a 的值; ②当AB AC =时,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2OC 16115=-=,可得a 的值;③当AC BC =时,由于OA 1=,OB 3=,不成立.【详解】()1如图,作DE AB ⊥于点E ,()AB 314=--=, AB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1DE AB 22∴==, 则D 的坐标是()1,2-.设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是2y a(x 1)2=--,把()1,0-代入得4a 20-=, 解得:1a 2=. ()2存在,分三种情况:①当AB BC =时,CB AB 4∴==,在Rt OBC 中,222OB OC BC +=,222OC BC OB 1697∴=-=-=,OC ∴=(C 0,∴, 设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 a x 1x 3=+-,将(C 0,代入,a ∴= ②当AB AC =时,AC AB 4∴==,在Rt AOC 中,222AO OC AC +=,2OC 16115∴=-=,OC ∴=(C 0,, ()()y a x 1x 3=+-,a ∴= ③当AC BC =时,CO AB ⊥,O ∴是AB 的中点,而AO 1=,BO 3=,AO BO ∴≠,AC BC ∴=不成立,a ∴= 【点睛】本题是二次函数的综合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函数的解析式,第1问正确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得D 的坐标是关键,第二问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正确分类讨论是关键. 13.综合与探究 如图,抛物线2315344y x x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且点A 在点B 的左侧,与y 轴交于点C .(1)求点A ,B 和C 的坐标;(2)点P 从点B 出发沿BC 以1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终点C 运动,同时,点Q 从点O 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x 轴的正半轴向终点B 运动,一点到达,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连接PQ ,当BPQ 是等腰三角形时,请直接写出运动的时间.(1)解:把0x =代入2315344y x x =-+中,得3y =.△点C 的坐标是(0,3).把0y =代入2315344y x x =-+中,得23153044-+=x x . 解得11x =,24x =.△点A 的坐标是(1,0),点B 的坐标是(4,0).△点A 的坐标是(1,0),点B 的坐标是(4,0),点C 的坐标是(0,3).(2)2秒,2013秒和3213秒 解:设运动时间为t ,根据题意,若要构成BPQ ,则P 、Q 不与点B 重合,t 的取值范围为04t <<,△PB OQ t ==,4BQ t =-,如图,过点P 作PD x ⊥轴于点D ,设点P 的坐标为3,34a a ⎛⎫-+ ⎪⎝⎭,则4BD a =-,334PD a =-+,根据勾股定理,在Rt PDB △中,222PD DB PB +=,()2223344a a t ⎛⎫-++-= ⎪⎝⎭, 解得1445a t =-,2445a t =+(不符合题意,舍去), △点P 的坐标为434,55t t ⎛⎫- ⎪⎝⎭, △点Q 的坐标为(),0t △222243907241655255t t t PQ t t ⎛⎫⎛⎫=--+=-+ ⎪ ⎪⎝⎭⎝⎭, △PB OQ t ==,4BQ t =-,222243907241655255t t t PQ t t ⎛⎫⎛⎫=--+=-+ ⎪ ⎪⎝⎭⎝⎭,①当BP BQ =时,即4t t =-,解得:2t =;②当BP PQ =时,22907216255t t t =-+, 解得:12013t =,24t =(不符合题意,舍去), ③当BQ PQ =时,()229072416255t t t -=-+, 解得:13213t =,20t =(不符合题意,舍去),综上所述:当BPQ 是等腰三角形时,时间为2秒,2013秒,3213秒. 【点睛】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综合运用,包括求抛物线与x 轴的坐标,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利用坐标求线段长度,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悉掌握求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坐标、顶点坐标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本题的解题关系.。

二次函数特殊三角形存在性问题(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二次函数特殊三角形存在性问题(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特殊图形存在性问题一、等腰三角形1、情景:平面内有点A、B,要找到点P使得△ABP为等腰三角形。

2、思想:分类讨论(1)A为顶点:AB=AP(以A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圆)(2)B为顶点:AB=BP(以B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圆)(3)P为顶点:PA=PB(AB中垂线)【注】:1.利用两圆一线,找到符合要求的点,如P在抛物线对称轴上,在x轴上等;然后将问题转化为,求线段等长。

2.求线段等长:两点间距离(最笨的方法);向坐标轴做垂线,构造一线三等角例1.如图,抛物线y=−x2+2x+3y=−x2+2x+3与y轴交于点C,点D(0,1),点P是抛物线上的动点.若△PCD是以CD为底的等腰三角形,则点P的坐标为______.练习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y=x2+bx+c的图象与x轴交于A,B 两点,A点在原点的左侧,B点的坐标为(3,0),与y轴交于C(0,−3)点,点P是直线BC下方的抛物线上一动点.(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表达式;(2)在直线BC找一点Q,使得△QOC为等腰三角形,写出Q点坐标.练习2、已知抛物线y=ax2+bx+c经过A(﹣1,0)、B(3,0)、C(0,3)三点,直线l 是抛物线的对称轴.(1)求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2)设点P是直线l上的一个动点,当△PAC的周长最小时,求点P的坐标;(3)在直线l上是否存在点M,使△MAC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练习3.如图,抛物线y=ax2+bx﹣3(a≠0)的顶点为E,该抛物线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且BO=OC=3AO,直线y=﹣x+1与y轴交于点D.(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证明:△DBO∽△EBC;(3)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BC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符合条件的P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练习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交A(−1,0),B(−3,0)两点,与y轴交于点C(0,−3),其顶点为D.(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并用配方法把解析式化为y=a(x−h)2+k的形式;(2)动点M从点D出发,沿抛物线对称轴方向向上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运动,运动时间为t,连接OM,BM,当t为何值时,△OMB为等腰三角形?练习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m,m),点B的坐标为(n,﹣n),抛物线经过A、O、B三点,连接OA、OB、AB,线段AB交y轴于点C.已知实数m、n (m<n)分别是方程x2﹣2x﹣3=0的两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点P为线段OB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O、B重合),直线PC与抛物线交于D、E 两点(点D在y轴右侧),连接OD、BD.①当△OPC为等腰三角形时,求点P的坐标;②求△BOD 面积的最大值,并写出此时点D的坐标.25.(10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x2+bx+c经过原点O,与x轴交于点A(5,0),第一象限的点C(m,4)在抛物线上,y轴上有一点B(0,10).(Ⅰ)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它的对称轴;(Ⅱ)点P(0,n)在线段OB上,点Q在线段BC上,若OP=2BQ,且P A=QA.求n 的值;(Ⅲ)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M,使以A,B,M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9-红桥一模25.(10分)如图,抛物线y=x2+bx+c与y轴交于点C(0,﹣4),与x轴交于点A,B,且B点的坐标为(2,0).(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点P是AB上的一动点,过点P作PE∥AC,交BC于E,连接CP,求△PCE面积的最大值.(3)若点D为OA的中点,点M是线段AC上一点,且△OMD为等腰三角形,求M点的坐标.(17河北一模)25(10分)如图,己知抛物线y=x2+bx+c图象经过点A(﹣1,0),B(0,﹣3),抛物线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为C.(1)求这个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有一动点D,且△BCD为等腰三角形(CB≠CD),试求点D的坐标;二、直角三角形1.情景:平面内有点A、B,要找到点P使得△ABP为直角三角形2.思想:分类讨论(1)A为顶点:∠A(过A做垂线)(2)B为顶点:∠B(过B做垂线)(3)P为顶点:∠C(AB为直径的圆)【注】1.等腰直角三角形,只需在两直线上上下找与AB等长以及过O做AB垂线与圆交点即可例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经过矩形OABC的顶点A,B与x 轴交于点E,F且B,E两点的坐标分别为B(2,32)E(−1,0)(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Q,使△QBF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练习1.如图,抛物线y=x2+bx+3顶点为P,且分别与x轴、y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P的右侧,tan∠ABO=13(1)求抛物线的对称轴和PP的坐标.(2)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这样的点D,使△ABD为直角三角形?如果存在,求点D 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例2.如图,抛物线y=−x2+bx+c与x轴相交于AB两点,与y 轴相交与点C,且点B与点CC 的坐标分别为(3,0),C(0,3),点M是抛物线的顶点.(1)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2)在MB上是否存在点P,过点P作PD⊥x轴于点D,OD=m,使△PCD为直角三角形?如果存在,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练习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13x+2交x轴点P,交y轴于点A.抛物线y=x2+bx+c的图象过点E(−1,0),并与直线相交于A、B两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关系式);(2)过点A作AC⊥AB交x轴于点C,求点C的坐标;(3)除点C外,在坐标轴上是否存在点M,使得△MAB是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点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练习3.如图,抛物线y=x2+bx+c与直线y=x﹣3交于A、B两点,其中点A在y轴上,点B坐标为(﹣4,﹣5),点P为y轴左侧的抛物线上一动点,过点P作PC⊥x轴于点C,交AB于点D.(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以O,A,P,D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是否存在?如存在,求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当点P运动到直线AB下方某一处时,过点P作PM⊥AB,垂足为M,连接PA使△PAM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请直接写出此时点P的坐标.(18东丽-一模)2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坐标分别为(1,1)、(1,2),过点A、B分别作y轴的垂线,垂足为D、C,得到正方形ABCD,抛物线y=x2+bx+c经过A、C两点,点P为第一象限内抛物线上一点(不与点A重合),过点P分别作x轴y轴的垂线,垂足为E、F,设点P的横坐标为m,矩形PFOE与正方形ABCD重叠部分图形的周长为l.(1)直接写出抛物线所对应的函数表达式.(2)当矩形PFOE的面积被抛物线的对称轴平分时,求m的值.(3)当m<2时,求L与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4)设线段BD与矩形PFOE的边交于点Q,当△FDQ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时,直接写出m的取值范围.三、平行四边形存在性问题类型一:1.情景:一直平面内三点A、B、C,求一点P使四边形ABCP为平行四边形2.思想:分类讨论(1)以AC为对角线:ABCP1(2)以AB为对角线:ACBP3(3)以BC为对角线:ACP2B【注】找到P点后,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求等长线段,或利用等角度、平行线求坐标即可。

一次函数背景下的图形存在性问题(原卷版)-2023年中考数学重难点解题大招复习讲义-函数

一次函数背景下的图形存在性问题(原卷版)-2023年中考数学重难点解题大招复习讲义-函数

例题精讲考点一:一次函数中等腰三角形存在性问题【例1】.如果一次函数y=﹣x+6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M点在x轴上,并且使得以点A、B、M为定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M点的坐标为.变式训练【变1-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MN的函数解析式为y=﹣x+3,点A在线段MN上且满足AN=2AM,B点是x轴上一点,当△AOB是以OA为腰的等腰三角形时,则B点的坐标为.【变1-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2x+12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与直线y=x交于点C.(1)求点C的坐标.(2)若P是x轴上的一个动点,直接写出当△OPC是等腰三角形时P的坐标.考点二:一次函数中直角三角形存在性问题【例2】.已知点A、B的坐标分别为(2,2)、(5,1),试在x轴上找一点C,使△ABC为直角三角形.【变2-1】.如图,一次函数y=kx+1的图象过点A(1,2),且与x轴相交于点B.若点P 是x轴上的一点,且满足△ABP是直角三角形,则点P的坐标是.【变2-2】.如图,已知一次函数y=x﹣2的图象与y轴交于点A,一次函数y=4x+b的图象与y轴交于点B,且与x轴以及一次函数y=x﹣2的图象分别交于点C、D,点D的坐标为(﹣2,﹣4).(1)关于x、y的方程组的解为.(2)求△ABD的面积;(3)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E,使得以点C,D,E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E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考点三:一次函数中平行四边形存在性问题【例3】.如图,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A(1,3),B(﹣2,﹣1)两点,并且交x轴于点C,交y轴于点D.(1)求该一次函数的表达式;(2)求△AOB的面积;(3)平面内是否存在一点M,使以点M、C、O、B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变式训练【变3-1】.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x+3与x轴、y轴相交于A、B两点,点C在线段OA上,将线段CB绕着点C顺时针旋转90°得到CD,此时点D恰好落在直线AB上,过点D作DE⊥x轴于点E.(1)求证:△BOC≌△CED;(2)如图2,将△BCD沿x轴正方向平移得△B'C'D',当B'C'经过点D时,求△BCD平移的距离及点D的坐标;(3)若点P在y轴上,点Q在直线AB上,是否存在以C、D、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直接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P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考点四:一次函数中矩形存在性问题【例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Rt△AOB的两直角边OA、OB分别在x轴的负半轴和y轴的正半轴上,且OA、OB的长满足|OA﹣8|+(OB﹣6)2=0,∠ABO的平分线交x轴于点C过点C作AB的垂线,垂足为点D,交y轴于点E.(1)求线段AB的长;(2)求直线CE的解析式;(3)若M是射线BC上的一个动点,在坐标平面内是否存在点P,使以A、B、M、P为顶点的四边形是矩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变式训练【变4-1】.如图,四边形OABC是矩形,点A、C在坐标轴上,△ODE是△OCB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的,点D在x轴上,直线BD交y轴于点F,交OE于点H,线段BC、OC的长是方程x2﹣4x+3=0的两个根,且OC>BC.(1)求直线BD的解析式;(2)求点H到x轴的距离;(3)点M在坐标轴上,平面内是否存在点N,使以点D、F、M、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矩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N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考点五:一次函数中菱形存在性问题【例5】.如图1,直线y=x+6与x,y轴分别交于A,B两点,∠ABO的角平分线与x轴相交于点C.(1)求点C的坐标;(2)在直线BC上有两点M,N,△AM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MAN=90°,求点M 的坐标;(3)点P在y轴上,在平面上是否存在点Q,使以点A、B、P、Q为顶点的四边形为菱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变式训练【变5-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x+4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D、C,直线AB与y轴交于点B(0,﹣2),与直线CD交于点A(m,2).(1)求直线AB的解析式;(2)点E是射线CD上一动点,过点E作EF∥y轴,交直线AB于点F,若以O、C、E、F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请求出点E的坐标;(3)设P是射线CD上一点,在平面内是否存在点Q,使以B、C、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一次函数y=x+4分别交x轴、y轴于A、B两点,在x轴上取一点C,使△ABC为等腰三角形,则这样的点C的坐标为.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坐标为(2,1),连接OA,点P是x轴上的一动点,如果△OAP是等腰三角形,请你写出符合条件的点P坐标.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1,0),点B的坐标为(4,0),点C在y 的正半轴上,且OB=2OC,在直角坐标平面内确定点D,使得以点D、A、B、C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请写出点D的坐标为.4.如图,一次函数y=k2x+b的图象与y轴交于点B,与正比例函数y=k1x的图象相交于点A(3,4),且OA=OB.(1)分别求出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2)求△AOB的面积;(3)点P在x轴上,且△POA是等腰三角形,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5.直线l1交x轴于点A(6,0),交y轴于B(0,6).(1)如图,折叠△AOB,使BA落在y轴上,折痕所在直线为l2,直线l2与x轴交于C 点,求C点坐标及l2的解析式;(2)在直线l1上找点M,使得以M、A、C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M点的坐标.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kx+8k(k是常数,k≠0)与坐标轴分别交于点A,点B,且点B的坐标为(0,6).(1)求点A的坐标;(2)如图1,将直线AB绕点B逆时针旋转45°交x轴于点C,求直线BC的解析式;(3)在(2)的条件下,直线BC上有一点M,坐标平面内有一点P,若以A、B、M、P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4,0),与y轴交于点B,且与正比例函数y=x的图象交于点C(m,6).(1)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求△BOC的面积;(3)在x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ABP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符合条件的所有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8.如图,已知一次函数y=x+m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6,0),交y轴于点B.(1)求m的值与点B的坐标(2)问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C,使得△ABC的面积为16?若存在,求出点C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问在x轴是否存在点P,使得△ABP为等腰三角形,求出点P坐标.(4)一条经过点D(0,2)和直线AB上的一点的直线将△AOB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请求出这条直线的函数表达式.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x+2的图象交x轴、y轴分别于A、B两点,交直线y=kx于P(2,a).(1)求点A、B的坐标;(2)若Q为x轴上一动点,△APQ为等腰三角形,直接写出Q点坐标;(3)点C在直线AB上,过C作CE⊥x轴于E,交直线OP于D,我们规定若C,D,E 中恰好有一点是其他两点所连线段的中点,则称C,D,E三点为“和谐点”,求出C,D,E三点为“和谐点”时C点的坐标.10.如图所示,直线l:y=﹣x+2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在y轴上有一点C(0,4).(1)求△AOB的面积;(2)动点M从A点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x轴向左移动,求△COM的面积S与M的移动时间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当动点M在x轴上移动的过程中,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是否存在点N,使以点A,C,N,M为顶点的四边形为菱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N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1.如图,直线y=﹣x+4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直线BC与x轴、y轴分别交于C、B两点,连接BC,且OC=OB.(1)求点A的坐标及直线BC的函数关系式;(2)点M在x轴上,连接MB,当∠MBA+∠CBO=45°时,求点M的坐标;(3)若点P在x轴上,平面内是否存在点Q,使点B、C、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2.已知,一次函数y=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点B,与直线y=相交于点C.过点B作x轴的平行线l.点P是直线l上的一个动点.(1)求点A,点B的坐标.(2)求点C到直线l的距离.=S△BCP,求点P的坐标.(3)若S△AOC(4)若点E是直线y=上的一个动点,当△APE是以AP为直角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时,请直接写出点E的坐标.1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y=﹣x+与y=x相交于点A,与x轴交于点B.(1)求点A,B的坐标;(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是否存在一点C,使得以O,A,B,C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如果存在,试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C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在直线OA上,是否存在一点D,使得△DOB是等腰三角形?如果存在,试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D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4.如图,经过点B(0,2)的直线y=kx+b与x轴交于点C,与正比例函数y=ax的图象交于点A(﹣1,3)(1)求直线AB的函数的表达式;(2)直接写出不等式(kx+b)﹣ax<0的解集;(3)求△AOC的面积;(4)点P是直线AB上的一点,且知△OCP是等腰三角形,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 的坐标.15.如图1,已知直线l1:y=kx+4交x轴于A(4,0),交y轴于B.(1)直接写出k的值为;(2)如图2,C为x轴负半轴上一点,过C点的直线l2:经过AB的中点P,点Q(t,0)为x轴上一动点,过Q作QM⊥x轴分别交直线l1、l2于M、N,且MN=2MQ,求t的值;(3)如图3,已知点M(﹣1,0),点N(5m,3m+2)为直线AB右侧一点,且满足∠OBM=∠ABN,求点N坐标.16.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分别交x轴、y轴于A、B两点(OA<OB)且OA、OB的长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x2﹣(+1)x+=0的两个根,点C在x轴负半轴上,且AB:AC=1:2(1)求A、C两点的坐标;(2)若点M从C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射线CB运动,连接AM,设△ABM 的面积为S,点M的运动时间为t,写出S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3)点P是y轴上的点,在坐标平面内是否存在点Q,使以A、B、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Q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7.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与x轴、y轴相交于A、B两点,动点C 在线段OA上,将线段CB绕着点C顺时针旋转90°得到CD,此时点D恰好落在直线AB上时,过点D作DE⊥x轴于点E.(1)求证:△BOC≌△CED;(2)如图2,将△BCD沿x轴正方向平移得△B'C'D',当直线B′C′经过点D时,求点D的坐标;(3)若点P在y轴上,点Q在直线AB上.是否存在以C、D、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直接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Q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y=﹣x+4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点C在y轴的负半轴上,若将△CAB沿直线AC折叠,点B恰好落在x轴正半轴上的点D 处.(1)点A的坐标是,点B的坐标是,AB的长为;(2)求点C的坐标;=S△OCD,直接写出点M的坐标.(3)点M是y轴上一动点,若S△MAB(4)在第一象限内是否存在点P,使△PA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直接写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9.如图,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kx+b分别与x轴、y轴交于点A(3,0),点B(0,﹣4),过D(0,8)作平行x轴的直线CD,交AB于点C,点E(0,m)在线段OD上,延长CE交x轴于点F,点G在x轴正半轴上,且AG=AF.(1)求直线AB的函数表达式.(2)当点E恰好是OD中点时,求△ACG的面积.(3)是否存在m,使得△FCG是直角三角形?若存在,直接写出m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0.如图直线l:y=kx+6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B、C两点,点B的坐标是(﹣8,0),点A的坐标为(﹣6,0).(1)求k的值.(2)若点P是直线l在第二象限内一个动点,当点P运动到什么位置时,△PAC的面积为3,求出此时直线AP的解析式.(3)在x轴上是否存在一点M,使得△BCM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1.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直线l:y=﹣x+m与x、y轴的正半轴分别相交于点A、B,过点C(﹣4,﹣4)画平行于y轴的直线交直线AB于点D,CD=10(1)求点D的坐标和直线l的解析式;(2)求证:△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3)如图2,将直线l沿y轴负方向平移,当平移适当的距离时,直线l与x、y轴分别相交于点A′、B′,在直线CD上存在点P,使得△A′B′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不必书写解题过程)22.直线y=kx﹣4与x轴、y轴分别交于B、C两点,且=.(1)求点B的坐标和k的值;(2)若点A时第一象限内的直线y=kx﹣4上的一动点,则当点A运动到什么位置时,△AOB的面积是6?(3)在(2)成立的情况下,x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OA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3.如图,一次函数y1=x+n与x轴交于点B,一次函数y2=﹣x+m与y轴交于点C,且它们的图象都经过点D(1,﹣).(1)则点B的坐标为,点C的坐标为;(2)在x轴上有一点P(t,0),且t>,如果△BDP和△CDP的面积相等,求t的值;(3)在(2)的条件下,在y轴的右侧,以CP为腰作等腰直角△CPM,直接写出满足条件的点M的坐标.2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与y轴交于点A(0,4),与直线y=﹣x﹣1在第四象限相交于点B,连接OB,△AOB的面积为6.(1)求点B的坐标及直线AB的解析式;(2)已知点M在直线AB右侧,且△MAB是以AB为直角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请求出符合条件的点M的坐标.25.综合与探究:如图,直线l1:y=x+3与过点A(3,0)的直线l2:y=kx+b(k≠0)交于点C(1,m)与x轴交于点B.(1)求直线l2对应的函数解析式;(2)请直接写出不等式kx+b<x+3的解集;(3)若点N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则在直线l1上是否存在点F使以A,B,F,N为顶点的四边形为菱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N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6.一次函数y=kx+(k≠0)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交于A(1,0)、B(0,m)两点.(1)求一次函数解析式和m的值;(2)将线段AB绕着点A旋转,点B落在x轴负半轴上的点C处.点P在直线AB上,直线CP把△ABC分成面积之比为2:1的两部分.求直线CP的解析式;(3)在第二象限是否存在点D,使△BCD是以BC为腰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D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k1x+b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3,0),与y轴交于点B,且与正比例函数y=k2x的图象交点为C(3,4).(1)求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关系式.(2)若点D在第二象限,△DAB是以AB为直角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请求出点D的坐标.(3)在y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POC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28.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的过程中,小新在同一个坐标系中发现直线l1:y1=﹣x+3与坐标轴相交于A,B两点,直线l2:y2=kx+b(k≠0)与坐标轴相交于C,D两点,两直线相交于点E,且点E的横坐标为2.已知OC=,点P是直线l2上的动点.(1)求直线l2的函数表达式;(2)过点P作x轴的垂线与直线l1和x轴分别相交于M,N两点,当点N是线段PM的三等分点时,求P点的坐标;(3)若点Q是x轴上的动点,是否存在以A,E,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P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9.(1)认识模型:如图1,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CB=CA,直线ED经过点C,过A作AD⊥ED于D,过B作BE⊥ED于E.求证:△BEC≌△CDA;(2)应用模型:①已知直线y=﹣2x+4与y轴交于A点,与x轴交于B点,将线段AB绕点B顺时针旋转90度,得到线段CB,求点C的坐标;②如图3,矩形ABCO,O为坐标原点,B的坐标为(5,4),A,C分别在坐标轴上,P是线段BC上动点,已知点D在第一象限,且是直线y=2x﹣3上的一点,点Q是平面内任意一点.若四边形ADPQ是正方形,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D的坐标.30.如图,四边形OABC为矩形,其中O为原点,A、C两点分别在x轴和y轴上,点B的坐标是(4,6),将矩形沿直线DE折叠,使点C落在AB边上点F处,折痕分别交OC、BC于点E、D,且点D的坐标是(,6).(1)求BF的长度;(2)如图2,点P在第二象限,且△PDE≌△CED,求直线PE的解析式;(3)若点M为直线DE上一动点,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N,使以M、N、D、F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点N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二次函数中的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二次函数中的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二次函数中的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1.由动点产生的等腰三角形问题(2012•扬州)如图,抛物线y=ax2+bx+c经过A(-l,0)、B(3,0)、C(0,3)三点,直线l是抛物线的对称轴.(1)求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2)设点P是直线l上的一个动点,当APAC的周长最小时,求点P的坐标;(3)在直线l上是否存在点M,使AMAC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备用图2.由动点产生的直角三角形问题(2013•攀枝花)如图,抛物线y=ax2+bx+c经过点A(-3,0),B(1.0),C(0,-3).(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点P为第三象限内抛物线上的一点,设APAC的面积为S,求S的最大值并求出此时点P的坐标;(3)设抛物线的顶点为D,DE丄x轴于点E,在y轴上是否存在点M,使得AADM是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备用图3.由动点产生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例.(2011•东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现将一块等腰直角三角板放在第一象限,斜靠在两坐标轴上,且点A(0,2),点C(l,0),如图所示,抛物线y=ax2-ax-2经过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在抛物线上是否还存在点P(点B除外),使AACP仍然是以AC为直角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所有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方法规律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一条线段,构造等腰三角形,用的是“两圆一线”:分别以线段的两个端点为圆心,线段长度为半径作圆,再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一条线段,构造直角三角形,用的是“两线一圆”:分别过已知线段的两个端点作已知线段的垂线,再以已知线段为直径作圆;3、平面内有两点A(X],y]),B(x2,y3),则AB=,AB中点的坐标为。

4、求三角形的面积:(1)直接用面积公式计算;(2)割补法;(3)铅垂高法;5、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11和直线I.当l〃l时k二k;当l丄l时k•k=—112121212实战训练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 Oy中,A(0,2),B(0,6),动点C在直线y=x上.若以A、B、C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点C的个数是()A.2B.3C.4D.52、(2007•龙岩)如图,抛物线y=ax2—5ax+4经过AABC的三个顶点,已知BC〃x轴,点A在x轴上,点C 在y轴上,且AC=BC.(1)求抛物线的对称轴3(2)写出A,B,C三点的坐标并求抛物线的解析式3(3)探究:若点P是抛物线对称轴上且在x轴下方的动点,是否存在APAB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坐标;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3、(2007•泰安)如图,在A OAB中,Z B二90,Z BOA=30,OA=4,将A OAB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至△OAB,C点的坐标为(0,4).(1)求A点的坐标;(2)求过C,A,A三点的抛物线y二ax2+bx+c的解析式;(3)在(2)中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使以O,A,P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4、(2010•梅州)如图,直角梯形0ABC中,0C〃AB,C(0,3),B(4,1),以BC为直径的圆交x轴于E,D两点(D点在E点右方).1S>求点E,D的坐标;(2)求过B,C,D三点的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3)过B,C,D三点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Q,使ABDQ是以BD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若不存在,说明理。

数学等腰三角形公式大全

数学等腰三角形公式大全

数学等腰三角形公式大全
至少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

下面是整理的初中数学等腰三角形公式,供大家参考。

等腰三角形公式
1、已知三角形底a,高h,则S=ah/2。

2、已知三角形三边a,b,c,则(海伦公式)(p=(a+b+c)/2),
S=sqrt[p(p-a)(p-b)(p-c)]
=sqrt[(1/16)(a+b+c)(a+b-c)(a+c-b)(b+c-a)]
=1/4sqrt[(a+b+c)(a+b-c)(a+c-b)(b+c-a)]
3、已知三角形两边a,b,这两边夹角C,则S=1/2absinC,即两夹边之积乘夹角的正弦值。

4、设三角形三边分别为a、b、c,内切圆半径为r,则三角形面积=(a+b+c)r/2。

5、设三角形三边分别为a、b、c,外接圆半径为R,则三角形面积=abc/4R。

6、记住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a*a+b*b=c*c,其中c是斜边长:
c=a/sin(45)=a/(sqrt(2)/2)=sqrt(2)*a约=1.414*a
等腰三角形判定的方式
定义法:在同一三角形中,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判定定理:在同一三角形中,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

除了以上两种基本方法以外,还有如下判定的方式:
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该角对边上的中线重合,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且该角为顶角。

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该角对边上的高重合,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且该角为顶角。

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一条边上的中线与该边上的高重合,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且该边为底边。

专题55一次函数中的构造等腰直角三角形(解析版)

专题55一次函数中的构造等腰直角三角形(解析版)

专题55 一次函数中的构造等腰直角三角形1、如图1,等腰直角三角形A3C中,ZAC5=90°, CB=CA,直线经过点C,过A作AO_LED于点D,过B作BE工ED于点E.求证:4 BECW4CDA;解:(1)由题意可知:△ BEOgAAOD (K型全等),:.OE=AD9・: k= - 1,,y= - x+4,:.B(0, 4),;・OB=4,・:BE=3,・•・OE=H:・AD=54 1 4(2) k=-77时,v= -77.1+4,3 3•"⑶ o),①当且时,过点"作加人」丫轴,:•△BMNWMBO (AAS),:・MN=OB, BN=OA,:.MN=49 BN=3,:.M (4, 7):②当且AM=A3 时,过点M作x轴垂线MK,:.^ABO^/^AMK (AAS),:.OB=AK, OA=MK t,AK=4, MK=3,:.M(7, 3):③当且AM=3M 时,过点M作轴,MG_Ly轴,:•△BMGQAAHM (AAS),;・BG=AH, GM=MH,:・GM=MH,,MH=二,7 7 综上所述:M(7, 3)或M (4, 7)或M (左彳)乙乙4 (3)当Q0 时,4?=子.k过点。

作3。

轴,:•△ABO94BQS (AAS),:・BS=OA, SQ=OB,4:.Q(4, 4-丁),k,当k=l时,。

最小值为4:4当&VO 时,Q(4, 4-丁),k,当k=l时,。

最小值为明与k<0矛盾, ,。

的最小值为4.2、己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6, 0)、点8的坐标为(0, 8),点。

在y轴上,作直线AC.点3关于直线AC的对称点方刚好在x轴上,连接。

夕.(1)写出点夕的坐标,并求出直线AC对应的函数表达式:(2)点。

在线段AC上,连接。

5、DB\ BB',当△。

89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时,求点。

坐标:(3)如图2,在(2)的条件下,点尸从点3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原点。

(完整版)二次函数中的存在性问题(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完整版)二次函数中的存在性问题(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二次函数中的存在性问题(等腰三角形)[07福建龙岩]如图,抛物线254y ax ax =-+经过ABC △已知BC x ∥轴,点A 在x 轴上,点C 在y 轴上,且AC BC =. (1)求抛物线的对称轴;(2)写出A B C ,,三点的坐标并求抛物线的解析式;(3)探究:若点P 是抛物线对称轴上且在x 轴下方的动点, 是否存在PAB △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所有符合条 件的点P 坐标;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抛物线的对称轴5522a x a -=-= (2)(30)A -, (54)B , (04)C ,把点A 坐标代入254y ax ax =-+中,解得16a =-215466y x x ∴=-++(3)存在符合条件的点P 共有3个.以下分三类情形探索.设抛物线对称轴与x 轴交于N ,与CB 交于M .过点B 作BQ x ⊥轴于Q ,易得4BQ =,8AQ =, 5.5AN =,2BM = ① 以AB 为腰且顶角为角A 的PAB △有1个:1P AB △.222228480AB AQ BQ ∴=+=+= 在1Rt ANP △中,1PN ==== 152P ⎛∴ ⎝⎭ ② AB 为腰且顶角为角B 的PAB △有1个:2P AB △.在2Rt BMP △中,22MP ==== 252P ⎛∴ ⎝⎭③以AB 为底,顶角为角P 的PAB △有1个,即3P AB △.画AB 的垂直平分线交抛物线对称轴于3P ,此时平分线必过等腰ABC △的顶点C .过点3P 作3P K 垂直y 轴,垂足为K ,显然3Rt Rt PCK BAQ △∽△.312P K BQ CK AQ ∴==. 3 2.5P K = 5CK ∴= 于是1OK = 3(2.51)P ∴-,[07广西河池]如图,已知抛物线224233y x x =-++的图象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抛物线的对称轴与x 轴交于点D . 点M 从O 点出发,以每秒1的速度向B 运动,过M 作x 轴的垂线,交抛物线于点P ,交BC 于(1)求点B 和点C 的坐标;(2)设当点M 运动了x (秒)时,四边形OBPC 的面积为S , 求S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3)在线段BC 上是否存在点Q ,使得△DBQ 成为以BQ 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1)把x =0代入224233y x x =-++得点C 的坐标为C (0,2) 把y =0代入224233y x x =-++得点B 的坐标为B (3,0)(2)连结OP ,设点P 的坐标为P (x ,y )OBPC S 四边形=OPC S △+OPB S △ =112322x y ⨯⨯+⨯⨯= 3223x ⎛+- ⎝∵ 点M 运动到B 点上停止,∴03x ≤≤∴23324S x ⎛⎫=--+ ⎪⎝⎭(03x ≤≤)(3)存在. BC=13 ① 若BQ = DQ∵ BQ = DQ ,BD = 2 ∴ BM = 1 ∴OM = 3-1 = 2 ∴2tan 3QM OC OBC BM OB ∠=== ∴QM =23 所以Q的坐标为Q (2,23) . ② 若BQ =BD =2 ∵ △BQM ∽△BCO ,∴BQ BC =QM CO =BMBO∴=2QM∴ QM∵BQ BC =BM OB ∴ 3BM∴ BM ∴ OM = 3 ··················································· 11分 所以Q 的坐标为Q (313-,13) ··················································· 12分[07年云南省]已知:如图,抛物线2y ax bx c =++经过(1,0)A 、(5,0)B 、(0,5)C 三点. (1)求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2)若过点C 的直线y kx b =+与抛物线相交于点E (4,m ), 请求出△CBE 的面积S 的值;(3)在抛物线上求一点0P 使得△ABP 0为等腰三角形并 写出0P 点的坐标;(4)除(3)中所求的0P 点外,在抛物线上是否还存在其它的点P 使得△ABP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一共有几个满足条件的点P (要求简要说明理由,但不证明);若不存在这样的点P ,请说明理由. 解:(1)∵抛物线经过点(1,0)A 、(5,0)B ∴(1)(5)y a x x =--. 又∵抛物线经过点(0,5)C ∴55a =,1a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1)(5)65y x x x x =--=-+.(2)∵E 点在抛物线上, ∴m = 42–4×6+5 = -3.∵直线y = kx +b 过点C (0, 5)、E (4, –3), ∴5,4 3.b k b =⎧⎨+=-⎩解得k = -2,b = 5.设直线y =-2x +5与x 轴的交点为D ,当y =0时,-2x +5=0,解得x =52.∴D 点的坐标为(52,0). ∴S =S △BDC + S △BDE =1515(5)5+(5)32222⨯-⨯⨯-⨯=10.(3)∵抛物线的顶点0(3,4)P -既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又在抛物线上,∴点0(3,4)P -为所求满足条件的点.(4)除0P 点外,在抛物线上还存在其它的点P 使得△ABP 为等腰三角形.理由如下:∵220024254AP BP ==+=>,∴分别以A 、B 为圆心半径长为4画圆,分别与抛物线 交于点B 、1P 、2P 、3P 、A 、4P 、5P 、6P , 除去B 、A 两个点外,其余6个点为满足条件的点. (说明:只说出P 点个数但未简要说明理由的不给分)xyC B AE–1 1 O[07山东威海]如图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的坐标为(12),,点B 的坐标为(31),,二次函数2y x =的图象记为抛物线1l .(1)平移抛物线1l ,使平移后的抛物线过点A ,但不过点B ,写出平移后的一个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 (任写一个即可).(2)平移抛物线1l ,使平移后的抛物线过A B ,两点,记为抛物线2l ,如图②,求抛物线2l 的函数表达式. (3)设抛物线2l 的顶点为C ,K 为y 轴上一点.若ABK ABC S S =△△,求点K 的坐标.(4)请在图③上用尺规作图的方式探究抛物线2l 上是否存在点P ,使ABP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判断点P 共有几个可能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有多种答案,符合条件即可.例如21y x =+,2y x x =+,2(1)2y x =-+或223y x x =-+,2(1)y x =+,2(1y x =-.(2)设抛物线2l 的函数表达式为2y x bx c =++,点(12)A ,,(31)B ,在抛物线2l 上,12931b c b c ++=⎧∴⎨++=⎩,解得9211.2b c ⎧=-⎪⎪⎨⎪=⎪⎩, ∴抛物线2l 的函数表达式为291122y x x =-+. (3)229119722416y x x x ⎛⎫=-+=-+ ⎪⎝⎭,C ∴点的坐标为97416⎛⎫⎪⎝⎭,.过A B C ,,三点分别作x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 E F ,,, 则2AD =,716CF =,1BE =,2DE =,54DF =,34FE =. ABC ADEB ADFC CFEB S S S S ∴=--△梯形梯形梯形117517315(21)22122164216416⎛⎫⎛⎫=+⨯-+⨯-+⨯= ⎪ ⎪⎝⎭⎝⎭.x图①x图②x图③x延长BA 交y 轴于点G ,设直线AB 的函数表达式为y mx n =+, 点(12)A ,,(31)B ,在直线AB 上,213.m n m n =+⎧∴⎨=+⎩,解得125.2m n ⎧=-⎪⎪⎨⎪=⎪⎩,∴直线AB 的函数表达式为1522y x =-+.G ∴点的坐标为502⎛⎫ ⎪⎝⎭,. 设K 点坐标为(0)h ,,分两种情况: 若K 点位于G 点的上方,则52KG h =-.连结AK BK ,. 151553122222ABK BKG AKG S S S h h h ⎛⎫⎛⎫=-=⨯⨯--⨯⨯-=- ⎪ ⎪⎝⎭⎝⎭△△△. 1516ABK ABC S S ==△△,515216h ∴-=,解得5516h =.K ∴点的坐标为55016⎛⎫ ⎪⎝⎭,.若K 点位于G 点的下方,则52KG h =-.同理可得,2516h =.K ∴点的坐标为25016⎛⎫⎪⎝⎭,. (4)作图痕迹如图③所示. 由图③可知,点P 共有3个可能的位置.注:作出线段AB 的中垂线得1分,画出另外两段弧得1分.x[07山东泰安]如图,在OAB △中,90B ∠=,30BOA ∠=,4OA =,将OAB △绕点O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至OA B ''△,C 点的坐标为(0,4). (1)求A '点的坐标; (2)求过C ,A ',A 三点的抛物线2y ax bx c =++的解析式;(3)在(2)中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 ,使以O A P ,,为顶点的三角形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所有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过点A '作A D '垂直于x 轴,垂足为D ,则四边形OB A D ''为矩形 在A DO '△中,A D OA ''=sin 4sin 6023A OD '∠=⨯=2OD A B AB''=== ∴点A '的坐标为(2 (2)(04)C ,在抛物线上,4c ∴= 24y ax bx∴=++(40)A ,,(2A ',在抛物线24y ax bx =++上 16440424a b a b ++=⎧⎪∴⎨++=⎪⎩,3a b ⎧=⎪⎨⎪=⎩ ∴所求解析式为23)42y x x =++. (3)①若以点O 为直角顶点,由于4OC OA ==,点C 在抛物线上,则点(04)C ,为满足条件的点. ②若以点A 为直角顶点,则使PAO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点P 的坐标应为(44),或(44)-,,经计算知;此两点不在抛物线上.③若以点P 为直角顶点,则使PAO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点P 的坐标应为(22),或(22)-,,经计算知;此两点也不在抛物线上.综上述在抛物线上只有一点(04)P ,使OAP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08广东梅州]如图11所示,在梯形ABCD 中,已知AB ∥CD , AD ⊥DB , AD =DC =CB ,AB =4.以AB 所在直线为x 轴,过D 且垂直于 AB 的直线为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1)求∠DAB 的度数及A 、D 、C 三点的坐标;(2)求过A 、D 、C 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及其对称轴L . (3)若P 是抛物线的对称轴L 上的点,那么使∆PDB 为等腰三角形的点P 有几个?(不必求点P 的坐标,只需说明理由)解: (1) DC ∥AB ,AD =DC =CB , ∴ ∠CDB =∠CBD =∠DBA , ∠DAB =∠CBA , ∴∠DAB =2∠DBA ,∠DAB +∠DBA =90 , ∴∠DAB =60 , ∠DBA =30 , AB =4, ∴DC =AD =2, R t ∆AOD ,OA =1,OD =3,.∴A (-1,0),D (0, 3),C (2, 3).(2)根据抛物线和等腰梯形的对称性知,满足条件的抛物线必过点A (-1,0),B (3,0), 故可设所求为 y =a (x +1)( x -3) 将点D (0,3)的坐标代入上式得, a =33-. 所求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 =).3)(1(33-+-x x ···································· 7分 其对称轴L 为直线x =1. ········································································· 8分 (3) ∆PDB 为等腰三角形,有以下三种情况:①因直线L 与DB 不平行,DB 的垂直平分线与L 仅有一个交点P 1,P 1D =P 1B ,∆P 1DB 为等腰三角形; ·········································································· 9分 ②因为以D 为圆心,DB 为半径的圆与直线L 有两个交点P 2、P 3,DB =DP 2,DB =DP 3, ∆P 2DB , ∆P 3DB 为等腰三角形;③与②同理,L 上也有两个点P 4、P 5,使得 BD =BP 4,BD =BP 5. ··················· 10分 由于以上各点互不重合,所以在直线L 上,使∆PDB 为等腰三角形的点P 有5个.[08福建南平]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矩形纸片OABC ,O 为原点,点A C ,分别在x 轴,y 轴上,点B 坐标为(2)m ,(其中0m >),在BC 边上选取适当的点E 和点F ,将OCE △沿OE 翻折,得到OGE △;再将ABF △沿AF 翻折,恰好使点B 与点G 重合,得到AGF △,且90OGA ∠=.(1)求m 的值;(2)求过点O G A ,,的抛物线的解析式和对称轴; (3)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OPG △是 等腰三角形?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若存在,直接答出.... 所有满足条件的点P 的坐标(不要求写出求解过程). (1)(2)B m ,,由题意可知2AG AB ==2OG OC ==OA m =90OGA ∠=,222OG AG OA ∴+= 222m ∴+=.又0m >,2m ∴=(2)过G 作直线GH x ⊥轴于H ,则1OH =,1HG =,故(11)G ,.又由(1)知(20)A ,, 设过O G A ,,三点的抛物线解析式为2y ax bx c =++ 抛物线过原点,0c ∴=.又抛物线过G A ,两点,1420a b a b +=⎧∴⎨+=⎩解得12a b =-⎧⎨=⎩∴所求抛物线为22y x x =-+ ∴它的对称轴为1x =.(3)答:存在,满足条件的点P 有(10),,(11)-,,(112),,(112)+,.[08湖南株洲]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的坐标为(1,-2),点B 的坐标为(3,-1),二次函数2y x =-的图象为1l .(1)平移抛物线1l ,使平移后的抛物线过点A ,但不过点B ,写出平移后的抛物线的一个解析式(任写一个即可).(2)平移抛物线1l ,使平移后的抛物线过A 、B 两点,记抛物线为2l ,如图(2),求抛物线2l 的函数解析式及顶点C 的坐标.(3)设P 为y 轴上一点,且ABC ABP S S ∆∆=,求点P 的坐标.(4)请在图(2)上用尺规作图的方式探究抛物线2l 上是否存在点Q ,使QAB ∆为等腰三角形. 若存在,请判断点Q 共有几个可能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222345y x x y x x =-+-=-+-或等 (满足条件即可) ……1分(2)设2l 的解析式为2y x bx c =-++,联立方程组21193b c b c-=-++⎧⎨-=-++⎩, 解得:911,22b c ==-,则2l 的解析式为291122y x x =-+-, ……3分点C 的坐标为(97,416-) ……4分(3)如答图23-1,过点A 、B 、C 三点分别作x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 、E 、F ,则2AD =,716CF =,1BE =,2DE =,54DF =,34FE =.得:1516ABC ABED BCFE CFD S S S S ∆=--=梯形梯形梯形A . ……5分延长BA 交y 轴于点G ,直线AB 的解析式为1522y x =-,则点G 的坐标为(0,52-),设点P 的坐y ox 图(1)yo x 图(2) l 1l 2标为(0,h )①当点P 位于点G 的下方时,52PG h =--,连结AP 、BP ,则52ABP BPG APG S S S h ∆∆∆=-=--,又1516ABC ABP S S ∆∆==,得5516h =-,点P 的坐标为(0,5516-). …… 6分②当点P 位于点G 的上方时,52PG h =+,同理2516h =-,点P 的坐标为(0,2516-).综上所述所求点P 的坐标为(0,5516-)或(0,2516-) …… 7分(4) 作图痕迹如答图23-2所示.由图可知,满足条件的点有1Q 、2Q 、3Q 、4Q ,共4个可能的位置. …… 10分答图23-2EF 答图23-1[08浙江温州]如图,在Rt ABC △中,90A ∠=,6AB =,8AC =,D E ,分别是边AB AC ,的中点,点P 从点D 出发沿DE 方向运动,过点P 作PQ BC ⊥于Q ,过点Q 作QR BA ∥交AC 于R ,当点Q 与点C 重合时,点P 停止运动.设BQ x =,QR y =.(1)求点D 到BC 的距离DH 的长;(2)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不要求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是否存在点P ,使PQR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 请求出所有满足要求的x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Rt A ∠=∠,6AB =,8AC =,10BC ∴=. 点D 为AB 中点,132BD AB ∴==. 90DHB A ∠=∠=,B B ∠=∠.BHD BAC ∴△∽△,DH BD AC BC ∴=,3128105BD DH AC BC ∴==⨯=.(2)QR AB ∥,90QRC A ∴∠=∠=.C C ∠=∠,RQC ABC ∴△∽△,RQ QC AB BC ∴=,10610y x-∴=, 即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为:365y x =-+. (3)存在,分三种情况:①当PQ PR =时,过点P 作PM QR ⊥于M ,则QM RM =.1290∠+∠=,290C ∠+∠=,1C ∴∠=∠.84cos 1cos 10C ∴∠===,45QM QP ∴=,1364251255x ⎛⎫-+ ⎪⎝⎭∴=,185x ∴=.②当PQ RQ =时,312655x -+=,6x ∴=. ③当PR QR =时,则R 为PQ 中垂线上的点,于是点R 为EC 的中点,11224CR CE AC ∴===.tan QR BA C CR CA ==, 366528x -+∴=,152x ∴=.综上所述,当x 为185或6或152时,PQR △为等腰三角形.A BCD ER P H QA BCD ER P H QM2 1 HA B CDE RPHQ二次函数中的存在性问题(直角三角形)[08辽宁十二市]如图1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 =-x 轴交于点A ,与y 轴交于点C ,抛物线2(0)3y ax x c a =-+≠经过A B C ,,三点. (1)求过A B C ,,三点抛物线的解析式并求出顶点F 的坐标;(2)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 ,使ABP △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直接写出P 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试探究在直线AC 上是否存在一点M ,使得MBF △的周长最小,若存在,求出M 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x。

二次函数中等腰三角形点的存在性问题(共15张PPT)

二次函数中等腰三角形点的存在性问题(共15张PPT)

1. 如图,已知点A (-2,1),B (4,3), 则线段AB的长是________.
C
练习:如图,已知点A (-2,3),B (4,-1), 则线段AB的长是________.
y
(-2,3) A.
x o
B. (4,-1)
例题精讲
1. 如图,抛物线y=ax2+bx﹣3(a≠0)的顶点为E,该抛物线与x轴 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且BO=OC=3AO.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PBC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 请写出符合条件的P点坐标,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四.问题应用
①注意分类方式,要做到不重、不漏; ②操作分三步进行;
P1(0, 2), P2 (0, 2), P3(0, 2
3),
P4
(0,
2 3
3)
一、回顾两点间距离公式
1.两点间距离公式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坐标为(x1,y1),点B坐标为(x2,y2),
则两点间距离公式
AB
(x2 x1)2 ( y2 y1)2 .
一.问题的提出
如图,点A、B为两定点,在直 线m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 △PAB是等腰三角形?
二.问题分析
演示
三.问题解决——几何作图法
分类: ①以P为顶点,PA=PB ②以A为顶点,AP=AB ③以B为A为圆心AB为半径 ③以B为圆心BA为半径
【方法小结】
1. 若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没有明确给出底边和腰,则需 要进行分类讨论. 2. 以线段AB为边的等腰三角形构造方法如上图所示(基本图 形). 等腰三角形的另一个顶点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或 以点A、点B为圆心,AB长为半径的圆周上(不与线段AB共 线).(两圆一线法找点)

函数中的等腰三角形

函数中的等腰三角形
2、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的顶点坐标是A(2,-1),直线y=-x+1与该二次函数的图象交于点B(-2,3)。
(1)求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过点B作BC//x轴,交二次函数的图象于点C,求线段BC的长;
(3)在直线AB上找出点M,使△BCM为等腰三角形,并写出点M的坐标。
答案:
(1)请写出P、M两点的坐标,并求出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
(2)设矩形ABCD的周长为L,求L的最大值。
(3)连接OP、PM,则△PMO为等腰三角形,请判断在抛物线上是否还存在点Q(除点M外),使得△OPQ也是等腰三角形,简要说明理由。
图4
分析:(1)略;(2)略;
②当OA为等腰三角形的底边时,作线段AO的垂直平分线交x轴于P4,如图3所示,∠AOP4=45°,,所以,即P4(1,0),故满足题设条件的点有四个
P1(2,0),,P4(1,0)。
4、二次函数与等腰三角形
例4 如图4,在平面直角坐标中,抛物线的顶点P到x轴的距离是4,抛物线与x轴相交于O、M两点,OM=4,矩形ABCD的边BC在线段OM上,点A、D在抛物线上,
个人花费大量时合在一起的中考题经常出现,成为一个热点,本文对此特别归纳如下:
1、直角坐标系与等腰三角形
例1 在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A、C的坐标分别为A(-2,0),C(0,),在坐标平面xOy内是否存在点M,使AC为等腰三角形ACM的一边,且底角为30°,若存在,请写出符合条件的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②当AB为等腰三角形底边时,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交x轴于P4,利用∠OAB=30°,AB=4,求出AP4,由,得。
所以,综上知P点坐标为
3、反比例函数与等腰三角形

c语言中等腰三角形的表示

c语言中等腰三角形的表示

c语言中等腰三角形的表示摘要:一、引言二、C 语言中三角形的基本表示三、中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及性质四、C 语言中表示中等腰三角形的方法五、实例代码及解析六、总结正文:一、引言在C 语言中,对于图形的表示和计算是常见的编程任务。

其中,中等腰三角形是一个具有特殊性质的三角形,其两边长度相等,底边长度不同。

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在C 语言中表示中等腰三角形。

二、C 语言中三角形的基本表示在C 语言中,我们可以使用结构体来表示一个三角形。

基本结构如下:```ctypedef struct {double x1;double y1;double x2;double y2;double y3;} Triangle;```其中,(x1, y1)、(x2, y2) 和(x3, y3) 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

三、中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及性质中等腰三角形是指两边长度相等,底边长度不同的三角形。

设其两边长度为a,底边长度为b,则有:```a = a,b = ba >= b```四、C 语言中表示中等腰三角形的方法我们可以通过修改基本三角形结构体,添加一个表示腰长的参数,来表示中等腰三角形。

修改后的结构体如下:```ctypedef struct {double x1;double y1;double x2;double y2;double x3;double side_a;double side_b;} EquilateralTriangle;```其中,side_a 和side_b 分别表示腰长。

五、实例代码及解析以下是一个计算中等腰三角形面积的实例代码:```c#include <stdio.h>#include <math.h>double calculate_area(double x1, double y1, double x2, double y2, double x3, double y3) {double triangle_area = 0.5 * abs((x1 * (y2 - y3)) + (x2 * (y3 - y1)) + (x3 * (y1 - y2)));return triangle_area;}int main() {EquilateralTriangle et;et.x1 = 0;et.y1 = 0;et.x2 = et.side_a;et.x3 = 0;et.y3 = et.side_b;et.side_a = 3;et.side_b = 4;double area = calculate_area(et.x1, et.y1, et.x2, et.y2, et.x3, et.y3);printf("The area of the equilateral triangle is: %.2lf ", area);return 0;}```代码解析:首先定义一个计算三角形面积的函数calculate_area,输入三角形三个顶点的坐标,返回对应三角形的面积。

初中数学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word版+详解答案)

初中数学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word版+详解答案)

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考题研究】近几年各地的中考数学试题中,探索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频频出现,这类试题的知识覆盖面较广,综合性较强,题意构思精巧,要求学生要有较高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类问题符合课标对学生能力提高的要求。

【解题攻略】在讨论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时,一般都要先分类.如果△ABC是等腰三角形,那么存在①AB=AC,②BA=BC,③CA=CB三种情况.解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有几何法和代数法,把几何法和代数法相结合,可以使得解题又好又快.几何法一般分三步:分类、画图、计算.哪些题目适合用几何法呢?如果△ABC的∠A(的余弦值)是确定的,夹∠A的两边AB和AC可以用含x的式子表示出来,那么就用几何法.①如图1,如果AB=AC,直接列方程;②如图2,如果BA=BC,那么;③如图3,如果CA=CB,那么.代数法一般也分三步:罗列三边长,分类列方程,解方程并检验.如果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不确定的,而三个顶点的坐标可以用含x的式子表示出来,那么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三边长(的平方)就可以罗列出来.【解题类型及其思路】解题类型:动态类型:1.一动点类型问题;2.双动点或多动点类型问题背景类型:1.几何图形背景;2.平面直角坐标系和几何图形背景解题思路:几何法一般分三步:分类、画图、计算;代数法一般也分三步:罗列三边长,分类列方程,解方程并检验.如果△ABC是等腰三角形,那么存在①AB=AC,②BA=BC,③CA=CB三种情况.已知腰长画等腰三角形用圆规画圆,已知底边画等腰三角形用刻度尺画垂直平分线.解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有几何法和代数法,把几何法和代数法相结合,可以使得解题又好又快.【典例指引】类型一【二次函数综合题中根据条件判定三角形的形状】典例指引1.抛物线2y x bx c =++与x 轴交于点A ,点B (1,0),与y 轴交于点C (0,﹣3),点M 是其顶点. (1)求抛物线解析式;(2)第一象限抛物线上有一点D,满足∠DAB=45°,求点D 的坐标;(3)直线x t = (﹣3<t <﹣1)与x 轴相交于点H .与线段AC ,AM 和抛物线分别相交于点E ,F ,P .证明线段HE ,EF ,FP 总能组成等腰三角形.【举一反三】(2020·江西初三期中)如图①,已知抛物线y=ax 2+bx+3(a≠0)与x 轴交于点A (1,0)和点B (-3,0),与y 轴交于点C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设抛物线的对称轴与x 轴交于点M ,问在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CMP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②,若点E 为第二象限抛物线上一动点,连接BE 、CE ,求四边形BOCE 面积的最大值,并求此时E 点的坐标.类型二【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确定点的坐标】典例指引2.(2019·山东初三期末)如图1,已知抛物线2()30y ax bx a =++≠与x 轴交于点(1,0)A 和点(3,0)B -,与y 轴交于点C .(l )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如图l ,若点E 为第二象限抛物线上一动点,连接,BE CE ,求四边形BOCE 面积的最大值,并求此时E 点的坐标;(3)如图2,在x 轴上是否存在一点D 使得ACD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D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举一反三】(2019·广东省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三鑫双语学校初三期中)如图,已知抛物线y =ax 2+bx +c 的图象与x 轴交于A (2,0),B (﹣8,0)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0,﹣8).(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点F是直线BC下方抛物线上的一点,当△BCF的面积最大时,求出点F的坐标;(3)在(2)的条件下,是否存在这样的点Q(0,m),使得△BFQ为等腰三角形?如果有,请直接写出点Q的坐标;如果没有,请说明理由.类型三【确定满足等腰三角形的动点的运动时间】典例指引3.(2018济南中考)如图1,抛物线平移后过点A(8,,0)和原点,顶点为B,对称轴与轴相交于点C,与原抛物线相交于点D.(1)求平移后抛物线的解析式并直接写出阴影部分的面积;(2)如图2,直线AB与轴相交于点P,点M为线段OA上一动点,为直角,边MN与AP相交于点N,设,试探求:①为何值时为等腰三角形;②为何值时线段PN的长度最小,最小长度是多少.【举一反三】如图所示,抛物线y=ax2+bx+c(a≠0)经过A(﹣1,0)、B(3,0)、C(0,3)三点.点D从C出发,沿线段CO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向终点O运动,过点D作OC的垂线交BC于点E,作EF∥OC,交抛物线于点F.(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2)小明在探究点D运动时发现,①当点D与点C重合时,EF长度可看作O;②当点D与点O重合时,EF长度也可以看作O,于是他猜想:设点D运动到OC中点位置时,当线段EF最长,你认为他猜想是否正确,为什么?(3)连接CF、DF,请直接写出△CDF为等腰三角形时所有t的值.【新题训练】1.(2020·江西初三)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2,﹣4),直线x=﹣2与x轴相交于点B,连接OA,抛物线y=﹣x2从点O沿OA方向平移,与直线x=﹣2交于点P,顶点M到点A时停止移动.(1)线段OA 所在直线的函数解析式是 ;(2)设平移后抛物线的顶点M 的横坐标为m ,问:当m 为何值时,线段PA 最长?并求出此时PA 的长. (3)若平移后抛物线交y 轴于点Q ,是否存在点Q 使得△OMQ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点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2018·山东中考真题)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2y ax bx c =++交x 轴于点()4,0A -、()2,0B ,交y 轴于点()0,6C ,在y 轴上有一点()0,2E -,连接AE .(1)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2)若点D 为抛物线在x 轴负半轴上方的一个动点,求ADE ∆面积的最大值;(3)抛物线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AEP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所有P 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2016·广西中考真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223y x x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A 在B的左侧),与y 轴交于点C ,顶点为D . (1)请直接写出点A ,C ,D 的坐标;(2)如图(1),在x 轴上找一点E ,使得△CDE 的周长最小,求点E 的坐标;(3)如图(2),F 为直线AC 上的动点,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AFP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2019·广东广州市第二中学初三)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BCO,B点坐标为(4,3),抛物线y=12-x2+bx+c经过矩形ABCO的顶点B、C,D为BC的中点,直线AD与y轴交于E点,与抛物线y=12-x2+bx+c交于第四象限的F点.(1)求该抛物线解析式与F点坐标;(2)如图,动点P从点C出发,沿线段CB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B运动;同时,动点M从点A出发,沿线段AE 1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E运动.过点P作PH⊥OA,垂足为H,连接MP,MH.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①问EP+PH+HF是否有最小值,如果有,求出t的值;如果没有,请说明理由.②若△PMH是等腰三角形,求出此时t的值.5.(2019·湖南中考模拟)如图,关于x的二次函数y=x2+bx+c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1,0)和点B与y 轴交于点C(0,3),抛物线的对称轴与x轴交于点D.(1)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2)在y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PBC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点P的坐标;(3)有一个点M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在AB上向点B运动,另一个点N从点D与点M 同时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运动,当点M到达点B时,点M、N同时停止运动,问点M、N运动到何处时,△MNB面积最大,试求出最大面积.6.(2018·山东中考模拟)如图,抛物线y=﹣x2+mx+n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抛物线的对称轴交x轴于点D,已知A(﹣1,0),C(0,2).(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CD是以CD为腰的等腰三角形?如果存在,直接写出P点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点E时线段BC上的一个动点,过点E作x轴的垂线与抛物线相交于点F,当点E运动到什么位置时,四边形CDBF的面积最大?求出四边形CDBF的最大面积及此时E点的坐标.7.(2019·山东中考模拟)已知:如图,抛物线y=ax2+bx+c与坐标轴分别交于点A(0,6),B(6,0),C (﹣2,0),点P是线段AB上方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当点P运动到什么位置时,△PAB的面积有最大值?(3)过点P作x轴的垂线,交线段AB于点D,再过点P做PE∥x轴交抛物线于点E,连结DE,请问是否存在点P 使△PD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8.(2018·广东中考模拟)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二次函数24y ax bx =+-(0a ≠)的图象与x 轴交于A (﹣2,0)、B (8,0)两点,与y 轴交于点B ,其对称轴与x 轴交于点D .(1)求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如图1,连结BC ,在线段BC 上是否存在点E ,使得△CDE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E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2,若点P (m ,n )是该二次函数图象上的一个动点(其中m >0,n <0),连结PB ,PD ,BD ,求△BDP 面积的最大值及此时点P 的坐标.9.(2019·四川中考模拟)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 =﹣x 2+bx+c (c >0)的图象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侧),与y 轴交于点C ,且OB =OC =3,顶点为M .(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点P 为线段BM 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 作x 轴的垂线PQ ,垂足为Q ,若OQ =m ,四边形ACPQ 的面积为S ,求S 关于m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m 的取值范围;(3)探索:线段BM 上是否存在点N ,使△NMC 为等腰三角形?如果存在,求出点N 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0.(2019·甘肃中考模拟)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ax 2+bx+c 的图象与x 轴相交于A (﹣1,0),B (3,0)两点,与y 轴相交于点C (0,﹣3). (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表达式;(2)若P 是第四象限内这个二次函数的图象上任意一点,PH ⊥x 轴于点H ,与BC 交于点M ,连接PC . ①求线段PM 的最大值;②当△PCM 是以PM 为一腰的等腰三角形时,求点P 的坐标.11.(2019·安徽中考模拟)如图,已知直线1y x =+与抛物线2y ax 2x c =++相交于点()1,0A -和点()2,B m 两点.(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若点P 是位于直线AB 上方抛物线上的一动点,当PAB ∆的面积S 最大时,求此时PAB ∆的面积S 及点P 的坐标;(3)在x 轴上是否存在点Q ,使QAB ∆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直接写出Q 点的坐标(不用说理);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2.(2018·江苏中考模拟)(2017南宁,第26题,10分)如图,已知抛物线2239y ax ax a =--与坐标轴交于A ,B ,C 三点,其中C (0,3),∠BAC 的平分线AE 交y 轴于点D ,交BC 于点E ,过点D 的直线l 与射线AC ,AB 分别交于点M ,N .(1)直接写出a的值、点A的坐标及抛物线的对称轴;(2)点P为抛物线的对称轴上一动点,若△PAD为等腰三角形,求出点P的坐标;(3)证明:当直线l绕点D旋转时,11AM AN均为定值,并求出该定值.13.(2019·重庆中考模拟)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与y轴负半轴交于C点,与x轴交于A、B两点,其中B点的坐标为(3,0),且OB=OC.(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点G(2,y)是该抛物线上一点,点P是直线AG下方的抛物线上一动点,当点P运动到什么位置时,△APG的面积最大?求出此时P点的坐标和△APG的最大面积.(3)若平行于x轴的直线与该抛物线交于M、N两点(其中点M在点N的右侧),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Q,使△MNQ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4.(2019·辽宁中考模拟)抛物线y=ax2+bx﹣3(a≠0)与直线y=kx+c(k≠0)相交于A(﹣1,0)、B(2,﹣3)两点,且抛物线与y轴交于点C.(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求出C、D两点的坐标(3)在第四象限抛物线上有一点P,若△PCD是以CD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求出点P的坐标.15.(2020·浙江初三期末)如图,抛物线y=﹣12x2+2x+6交x轴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右侧),交y轴于点C,顶点为D,对称轴分別交x轴、线段AC于点E、F.(1)求抛物线的对称轴及点A的坐标;(2)连结AD,CD,求△ACD的面积;(3)设动点P从点D出发,沿线段DE匀速向终点E运动,取△ACD一边的两端点和点P,若以这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且P为顶角顶点,求所有满足条件的点P的坐标.16.(2020·湖北初三期末)如图,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4,4),B(5,0)和原点O,P为二次函数图象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D(m,0),并与直线OA相较于点C.(1)求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当点P在直线OA的上方时,求线段PC的最大值;(3)当点P在直线OA的上方时,是否存在一点P,使射线OP平分∠AOy,若存在,请求出P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当m>0时,探索是否存在点P,使得△PCO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P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7.(2019·吉林初三)如图1,抛物线与y =﹣211433x x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侧),与y 轴交于点C ,连接AC 、BC ,点D 是线段AB 上一点,且AD =CA ,连接CD .(1)如图2,点P 是直线BC 上方抛物线上的一动点,在线段BC 上有一动点Q ,连接PC 、PD 、PQ ,当△PCD 面积最大时,求PQ +10CQ 的最小值; (2)将过点D 的直线绕点D 旋转,设旋转中的直线l 分别与直线AC 、直线CO 交于点M 、N ,当△CMN 为等腰三角形时,直接写出CM 的长.18.(2020·江苏初三期末)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2y x mx n =-++与x 轴交于点A,B ( A 在B的左侧)(1)如图1,若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3,4x AB =-= .①点A 的坐标为( , ),点B 的坐标为( , ); ②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如图2,将(1)中的抛物线向右平移若干个单位,再向下平移若干个单位,使平移后的抛物线经过点O ,且与x 正半轴交于点C ,记平移后的抛物线顶点为P ,若OCP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求点P 的坐标.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考题研究】近几年各地的中考数学试题中,探索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频频出现,这类试题的知识覆盖面较广,综合性较强,题意构思精巧,要求学生要有较高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类问题符合课标对学生能力提高的要求。

专题55 一次函数中的构造等腰直角三角形(解析版)

专题55 一次函数中的构造等腰直角三角形(解析版)

专题55 一次函数中的构造等腰直角三角形1、如图1,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CB=CA,直线ED经过点C,过A作AD⊥ED于点D,过B作BE⊥ED于点E.求证:△BEC≌△CDA;解:(1)由题意可知:△BEO≌△AOD(K型全等),∴OE=AD,∵k=﹣1,∴y=﹣x+4,∴B(0,4),∴OB=4,∵BE=3,∴OE=,∴AD=;(2)k=﹣时,y=﹣x+4,∴A(3,0),①当BM⊥AB,且BM=AB时,过点M作MN⊥y轴,∴△BMN≌△ABO(AAS),∴MN=OB,BN=OA,∴MN=4,BN=3,∴M(4,7);②当AB⊥AM,且AM=AB时,过点M作x轴垂线MK,∴△ABO≌△AMK(AAS),∴OB=AK,OA=MK,∴AK=4,MK=3,∴M(7,3);③当AM⊥BM,且AM=BM时,过点M作MH⊥x轴,MG⊥y轴,∴△BMG≌△AHM(AAS),∴BG=AH,GM=MH,∴GM=MH,∴4﹣MH=MH﹣3,∴MH=,∴M(,);综上所述:M(7,3)或M(4,7)或M(,);(3)当k>0时,AO=,过点Q作QS⊥y轴,∴△ABO≌△BQS(AAS),∴BS=OA,SQ=OB,∴Q(4,4﹣),∴OQ=,∴当k=1时,QO最小值为4;当k<0时,Q(4,4﹣),∴OQ=,∴当k=1时,QO最小值为4,与k<0矛盾,∴OQ的最小值为4.2、已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6,0)、点B的坐标为(0,8),点C在y轴上,作直线AC.点B关于直线AC的对称点B′刚好在x轴上,连接CB′.(1)写出点B′的坐标,并求出直线AC对应的函数表达式;(2)点D在线段AC上,连接DB、DB′、BB′,当△DB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时,求点D坐标;(3)如图2,在(2)的条件下,点P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原点O运动,到达点O 时停止运动,连接PD,过D作DP的垂线,交x轴于点Q,问点P运动几秒时△ADQ是等腰三角形.解:(1)∵A的坐标为(6,0)、点B的坐标为(0,8),∴OA=6,OB=8,∵∠AOB=90°,∴AB=10,∵B与B'关于直线AC对称,∴AC垂直平分BB',∴BC=CB',AB'=AB=10,∴B'(﹣4,0),设点C(0,m),∴OC=m,∴CB'=CB=8﹣m,∵在Rt△COB'中,∠COB'=90°,∴m2+16=(8﹣m)2,∴m=3,∴C(0,3),设直线AC的解析式为y=kx+b(k≠0),把A(6,0),C(0,3)代入可得k=﹣,b=3,∴y=﹣x+3;(2)∵AC垂直平分BB',∴DB=DB',∵△BD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DB'=90°,过点D作DE⊥x轴,DF⊥y轴,∴∠DFO=∠DFB=∠DEB'=90°,∵∠EDF=360°﹣∠DFB﹣∠DEO﹣∠EOF,∠EOF=90°,∴∠EDF=90°,∴∠EDF=∠BDB',∴∠BDF=∠EDB',∴△FDB≌△EDB'(AAS),∴DF=DE,设点D(a,a)代入y=﹣x+3中,∴a=2,∴D(2,2);(3)同(2)可得∠PDF=∠QDE,∵DF=DE=2,∠PDF=∠QDE,∴△PDF≌△QDE(AAS),∴PF=QE,①当DQ=DA时,∵DE⊥x轴,∴QE=AE=4,∴PF=QE=4,∴BP=BF﹣PF=2,∴点P运动时间为1秒;②当AQ=AD时,∵A(6,0)、D(2,2),∴AD=2,∴AQ=2,∴PF=QE=2﹣4,∴BP=BF﹣PF=10﹣2,∴点P的运动时间为5﹣秒;③当QD=QA时,设QE=n,则QD=QA=4﹣n,在Rt△DEQ中,∠DEQ=90°,∴4+n2=(4﹣n)2,∴n=1.5,∴PF=QE=1.5,∴BP=BF+PF=7.5,∴点P的运动时间为3.75秒,∵0≤t≤4,∴t=3.75,综上所述:点P的运动时间为1秒或5﹣秒或3.75秒.3、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任意P(x1,y1),Q(x2,y2),若点M(x,y)满足x=3(x1+x2),y=3(y1+y2),则称点M是点P,Q的“美妙点”.例如:点P(1,2),Q(﹣2,1),当点M(x,y)满足x=3×(1﹣2)=﹣3,y=3×(2+1)=9时,则点M(﹣3,9)是点P,Q的“美妙点”.(1)已知点A(﹣1,3),B(3,3),C(2,﹣2),请说明其中一点是另外两点的“美妙点”;(2)如图,已知点D是直线y=+2上的一点.点E(3,0),点M(x,y)是点D、E的“美妙点”.①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①若直线DM与x轴相交于点F,当①MEF为直角三角形时,求点D的坐标.解:(1)①3×(﹣1+2)=3,3×(3﹣2)=3,①点B是A、C的“美妙点”;(2)设点D(m,m+2),①①M是点D、E的“美妙点”.①x=3(3+m)=9+3m,y=3(0+m+2)=m+6,故m=x﹣3,①y=(x﹣3)+6=x+3;①由①得,点M(9+3m,m+6),如图1,当①MEF为直角时,则点M(3,4),①9+3m=3,解得:m=﹣2;①点D(﹣2,);当①MFE是直角时,如图2,则9+3m=m,解得:m=﹣,①点D(﹣,);当①EMF是直角时,不存在,综上,点D(﹣2,)或(﹣,).4、如图,过点A(1,3)的一次函数y=kx+6(k≠0)的图象分别与x轴,y轴相交于B,C两点.(1)求k的值;(2)直线l与y轴相交于点D(0,2),与线段BC相交于点E.(i)若直线l把①BOC分成面积比为1:2的两部分,求直线l的函数表达式;(①)连接AD,若①ADE是以AE为腰的等腰三角形,求满足条件的点E的坐标.解:(1)将点A的坐标代入一次函数y=kx+6并解得:k=﹣3;(2)一次函数y=﹣3x+6分别与x轴,y轴相交于B,C两点,则点B、C的坐标分别为:(2,0)、(0,6);(i)S①BCO=OB×CO=2×6=6,直线l把①BOC分成面积比为1:2的两部分,则S①CDE=2或4,而S①CDE=×CD×x E=4×x E=2或4,则x E=1或2,故点E(1,3)或(2,0),将点E的坐标代入直线l表达式并解得:直线l的表达式为:y=±x+2;(①)设点E(m,﹣3m+6),而点A、D的坐标分别为:(1,3)、(0,2),则AE2=(m﹣1)2+(3﹣3m)2,AD2=2,ED2=m2+(4﹣3m)2,当AE=AD时,(m﹣1)2+(3﹣3m)2=2,解得:m=或;当AE=ED时,同理可得:m=;综上,点E的坐标为:(,)或(,)或(,).5、建立模型:如图1,等腰Rt①ABC中,①ABC=90°,CB=BA,直线ED经过点B,过A作AD①ED于D,过C作CE①ED于E.则易证①ADB①①BEC.这个模型我们称之为“一线三垂直”.它可以把倾斜的线段AB和直角①ABC转化为横平竖直的线段和直角,所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被大量使用.模型应用:(1)如图2,点A(0,4),点B(3,0),①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①若①ABC=90°,且点C在第一象限,求点C的坐标;①若AB为直角边,求点C的坐标;(2)如图3,长方形MFNO,O为坐标原点,F的坐标为(8,6),M、N分别在坐标轴上,P是线段NF上动点,设PN=n,已知点G在第一象限,且是直线y=2x一6上的一点,若①MPG是以G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请直接写出点G的坐标.解:(1)①过点C作CD①x轴于点D,①①BDC=90°=①AOB,①①BCD+①DCB=90°,①①ABC=90°,①①ABO+①DBC=90°,①①ABO=BCD,①AB=BC,①①AOB①①BDC(AAS),DC=OB=3,BD=OA=4,故点C(7,3);①若AB为直角边,则除了①的情况以外,另外一个点C(C′)与①中的C关于点B对称,故点C′(﹣1,﹣3);故点C的坐标为:(7,3)或(﹣1,﹣3);(2)如图2,当①MGP=90°时,MG=PG,过点P作PE①OM于E,过点G作GH①PE于H,①点E与点M重合,①GF=AB=4设G点坐标为(x,2x﹣6),6﹣(2x﹣6)=4,得x=4,易得G点坐标(4,2);如图3,当①MGP=90°时,MG=PG时,同理得G点坐标(,),综上可知,满足条件的点G的坐标分别为(4,2)或(,).6、如图1,直线l:y=x+2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已知点C(﹣2,0).(1)求出点A,点B的坐标.(2)P是直线AB上一动点,且①BOP和①COP的面积相等,求点P坐标.(3)如图2,平移直线l,分别交x轴,y轴于交于点A1B1,过点C作平行于y轴的直线m,在直线m 上是否存在点Q,使得①A1B1Q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Q的坐标.解:(1)设y=0,则x+2=0,解得:x=﹣4,设x=0,则y=2,①点A的坐标为(﹣4,0),点B的坐标的坐标为(0,2);(2)①点C(﹣2,0),点B(0,2),①OC=2,OB=2,①P是直线AB上一动点,①设P(m,m+2),①①BOP和①COP的面积相等,①×2|m|=2×(|m|+2),解得:m=±4,当m=﹣4时,点P与点A重合,①点P坐标为(4,4);(3)存在;理由:如图1,①当点B1是直角顶点时,①B1Q=B1A1,①①A1B1O+①QB1H=90°,①A1B1O+①OA1B1=90°,①①OA1B1=①QB1H,在①A1OB1和①B1HQ中,,①①A1OB1①①B1HQ(AAS),①B1H=A1O,OB1=HQ=2,①B1(0,﹣2)或(0,2),当点B1(0,﹣2)时,Q(﹣2,2),当点B1(0,2)时,①B(0,2),①点B1(0,2)(不合题意舍去),①直线AB向下平移4个单位,①点Q也向上平移4个单位,①Q(﹣2,2),①当点A1是直角顶点时,A1B1=A1Q,①直线AB的解析式为y=x+2,由平移知,直线A1B1的解析式为y=x+b,①A1(﹣2b,0),B1(0,b),①A1B12=4b2+b2=5b2,①A1B1①A1Q,①直线A1Q的解析式为y=﹣2x﹣4b①Q(﹣2,4﹣4b),①A1Q2=(﹣2b+2)2+(4﹣4b)2=20b2+40b+20,①20b2﹣40b+20=5b2,①b=2或b=,①Q(﹣2,﹣4)或(﹣2,);①当Q是直角顶点时,过Q作QH①y轴于H,①A1Q=B1Q,①①QA1C1+①A1QC=90°,①A1QC+①CQB1=90°,①①QA1C=①CQB1,①m①y轴,①①CQB1=①QB1H,①①QA1C=①QB1H在①A1QC与①B1QH中,,①①A1QC①①B1QH(AAS),①CQ=QH=2,B1H=A1C,①Q(﹣2,2)或(﹣2,﹣2),即:满足条件的点Q为(﹣2,2)或(﹣2,﹣2)或(﹣2,12)或(﹣2,).7、如图1,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①ACB=90°,CB=CA,直线DE经过点C,过A作AD①DE于点D,过B作BE①DE于点E,则①BEC①①CDA,我们称这种全等模型为“K型全等”.(不需要证明)【模型应用】若一次函数y=kx+4(k≠0)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1)如图2,当k=﹣1时,若点B到经过原点的直线l的距离BE的长为3,求点A到直线l的距离AD 的长;(2)如图3,当k=﹣时,点M在第一象限内,若①AB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求点M的坐标;(3)当k的取值变化时,点A随之在x轴上运动,将线段BA绕点B逆时针旋转90°得到BQ,连接OQ,求OQ长的最小值.解:(1)由题意可知:①BEO①①AOD(K型全等),①OE=AD,①k=﹣1,①y=﹣x+4,①B(0,4),①OB=4,①BE=3,①OE=,①AD=;(2)k=﹣时,y=﹣x+4,①A(3,0),①当BM①AB,且BM=AB时,过点M作MN①y轴,①①BMN①①ABO(AAS),①MN=OB,BN=OA,①MN=4,BN=3,①M(4,7);①当AB①AM,且AM=AB时,过点M作x轴垂线MK,①①ABO①①AMK(AAS),①OB=AK,OA=MK,①AK=4,MK=3,①M(7,3);①当AM①BM,且AM=BM时,过点M作MH①x轴,MG①y轴,①①BMG①①AHM(AAS),①BG=AH,GM=MH,①GM=MH,①4﹣MH=MH﹣3,①MH=,①M(,);综上所述:M(7,3)或M(4,7)或M(,);(3)当k>0时,AO=,过点Q作QS①y轴,①①ABO①①BQS(AAS),①BS=OA,SQ=OB,①Q(4,4﹣),①OQ=,①当k=1时,QO最小值为4;当k<0时,Q(4,4﹣),①OQ=,①当k=1时,QO最小值为4,与k<0矛盾,①OQ的最小值为4.8、【模型建立】(1)如图1,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CA=CB,直线ED经过点C,过A作AD⊥ED于点D,过B作BE⊥ED于点E.求证:△CDA≌△BEC.【模型运用】(2)如图2,直线l1:y=x+4与坐标轴交于点A、B,将直线l1绕点A逆时针旋转90°至直线l2,求直线l2的函数表达式.【模型迁移】如图3,直线l经过坐标原点O,且与x轴正半轴的夹角为30°,点A在直线l上,点P为x轴上一动点,连接AP,将线段AP绕点P顺时针旋转30°得到BP,过点B的直线BC交x轴于点C,∠OCB=30°,点B到x轴的距离为2,求点P的坐标.证明:【模型建立】(1)∵AD⊥DE,BE⊥DE,∴∠D=∠E=90°∵∠ACB=90°,∴∠ACD=90°﹣∠BCE=∠CBE,且CA=BC,∠D=∠E=90°∴△CDA≌△BEC(AAS)【模型运用】(2)如图2,在l2上取D点,使AD=AB,过D点作DE⊥OA,垂足为E∵直线y=x+4与坐标轴交于点A、B,∴A(﹣3,0),B(0,4),∴OA=3,OB=4,由(1)得△BOA≌△AED,∴DE=OA=3,AE=OB=4,∴OE=7,∴D(﹣7,3)设l2的解析式为y=kx+b,得解得∴直线l2的函数表达式为:【模型迁移】(3)若点P在x轴正半轴,如图3,过点B作BE⊥OC,∵BE=2,∠BCO=30°,BE⊥OC∴BC=4,∵将线段AP绕点P顺时针旋转30°得到BP,∴AP=BP,∠APB=30°,∵∠APC=∠AOC+∠OAP=∠APB+∠BPC,∴∠OAP=∠BPC,且∠OAC=∠PCB=30°,AP=BP,∴△OAP≌△CPB(AAS)∴OP=BC=4,∴点P(4,0)若点P在x轴负半轴,如图4,过点B作BE⊥OC,∵BE=2,∠BCO=30°,BE⊥OC∴BC=4,∵将线段AP绕点P顺时针旋转30°得到BP,∴AP=BP,∠APB=30°,∵∠APE+∠BPE=30°,∠BCE=30°=∠BPE+∠PBC,∴∠APE=∠PBC,∵∠AOE=∠BCO=30°,∴∠AOP=∠BCP=150°,且∠APE=∠PBC,PA=PB∴△OAP≌△CPB(AAS)∴OP=BC=4,∴点P(﹣4,0)综上所述:点P坐标为(4,0)或(﹣4,0)9、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x+b与x轴、y轴相交于A、B两点,动点C(m,0)在线段OA上,将线段CB绕着点C顺时针旋转90°得到CD,此时点D恰好落在直线AB上,过点D作DE⊥x 轴于点E.(1)求m和b的数量关系;(2)当m=1时,如图2,将△BCD沿x轴正方向平移得△B′C′D′,当直线B′C′经过点D时,求点B′的坐标及△BCD平移的距离;(3)在(2)的条件下,直线AB上是否存在一点P,以P、C、D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写出满足条件的P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直线y=﹣x+b与y轴相交于B点,∴B(0,b)∴OB=b,∵点C(m,0)∴OC=m∵∠BCO+∠ECD=90°,∠BCO+∠OBC=90°,∴∠OBC=∠ECD.在△OBC和△ECD中,∴△OBC≌△ECD(AAS)∴BO=CE=b,DE=OC=m,∴点D(b+m,m)∴m=﹣(b+m)+b∴b=3m(2)∵m=1,∴b=3,点C(1,0),点D(4,1)∴直线AB解析式为:y=﹣x+3设直线BC解析式为:y=ax+3,且过(1,0)∴0=a+3∴a=﹣3∴直线BC的解析式为y=﹣3x+3,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y=﹣3x+c,把D(4,1)代入得到c=13,∴直线B′C′的解析式为y=﹣3x+13,当y=3时,x=当y=0时,x=∴B′(,3),C'(,0)∴CC′=,∴△BCD平移的距离是个单位.(3)当∠PCD=90°,PC=CD时,点P与点B重合,∴点P(0,3)如图,当∠CPD=90°,PC=PD时,∵BC=CD,∠BCD=90°,∠CPD=90°∴BP=PD∴点P是BD的中点,且点B(0,3),点D(4,1)∴点P(2,2)综上所述,点P为(0,3)或(2,2)时,以P、C、D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10、如图,已知一次函数y=﹣x+7与正比例函数y=x的图象交于点A,且与x轴交于点B.(1)求△AOB的面积:(2)在y轴上找一点C,使AC+BC最小,求最小值及C点坐标.(3)点P从O出发向B点以1个单位每秒的速度运动,点Q从B点出发向A点以同样的速度运动,两个点同时停止,当△BPQ为等腰三角形时,求Q点坐标.解:(1)∵一次函数y=﹣x+7与正比例函数y=x的图象交于点A,且与x轴交于点B.∴点B(7,0),﹣x+7=x∴x=3,∴点A(3,4)∴S△AOB=×7×4=14;(2)如图1,作点B关于y轴的对称点H(﹣7,0),连接AH,交y轴于点C,∴此时AC+BC最小值为AH,∵点A(3,4),点H(﹣7,0),∴AH==2,∴AC+BC最小值为2,设直线AH解析式为:y=kx+b,且过点A(3,4),点H(﹣7,0),∴,解得:∴直线AH解析式为:y=x+;(3)如图2,过点Q作QE⊥OB,∵以同样的速度运动,∴BQ=OP,∵一次函数y=﹣x+7与y轴交于点D,∴点D(0,7),∴OD=OB=7,且∠DOB=90°,∴∠DBO=45°,且QE⊥OB,∴∠QBE=∠EQB=45°,∴QE=BE,∴QB=QE=EB,若PB=QB,且OP=BQ,∴OP=PB==BQ,∴BE=EQ=,∴OE=7﹣,∴点Q(7﹣,),若QP=QB,且QE⊥OB,∴PE=BE,∵OB=7=OP+PE+BE,∴7=BE+2BE,∴BE==QE,∴OE=∴点Q(,),如图3,若BP=PQ,过点P作PF⊥BQ,∴BF=FQ=BQ,∵∠ABO=45°,PF⊥AB,∴∠FPB=∠ABO=45°,∴PF=BF,∴PB=BF,∴7﹣BQ=∴BQ=,∴BE=QE=,∴点Q坐标为(7﹣,).11、一边长为4正方形OACB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其中O为原点,点A、B分别在x轴、y轴上,D为射线OB上任意一点.(1)如图1,若点D坐标为(0,2),连接AD交OC于点E,则△AOE的面积为;(2)如图2,将△AOD沿AD翻折得△AED,若点E在直线y=x图象上,求出E点坐标;(3)如图3,将△AOD沿AD翻折得△AED,DE和射线BC交于点F,连接AF,若∠DAO=75°,平面内是否存在点Q,使得△AFQ是以AF为直角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所有点Q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边长为4正方形OACB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坐标(4,0),点C(4,4),∴直线OC解析式为:y=x,∵点D坐标为(0,2),点A坐标(4,0),∴直线AD解析式为:y=﹣x+2,∴解得:∴点E坐标(,)∴△AOE的面积=×4×=,故答案为:;(2)如图2,过点E作EH⊥OA,∵将△AOD沿AD翻折得△AED,∴AO=AE=4,设点E(a,a),∴OH=a,EH=a,∴AH=4﹣a,∵AE2=EH2+AH2,∴16=a2+(4﹣a)2,∴a=0(舍去),a=,∴点E(,)(3)∵将△AOD沿AD翻折得△AED,∴∠DAO=∠DAE=75°,OA=AE,∠DOA=∠DEA=90°,∴∠OAE=150°,AE=AC,∠ACF=∠AED=90°,∴∠CAE=60°,∵AE=AC,AF=AF,∴Rt△AEF≌Rt△ACF(HL)∴∠CAF=∠EAF=30°,且AC=4,∴CF=,∵△AFQ是以AF为直角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若∠AFQ=90°,AF=FQ,如图3,过点Q作QN⊥BF,∴∠NQF+∠QFN=90°,且∠QFN+∠AFC=90°,∴∠NQF=∠AFC,且∠ACF=∠QNF=90°,QF=AF,∴△QNF≌△FCA(AAS)∴QN=CF=,AC=NF=4,∴点Q(,4+)同理可求:Q'(8+,4﹣),若∠FAQ=90°,AF=AQ时,同样方法可求,Q''(0,),Q'''(8,﹣)。

63 反比例函数中的等腰三角形问题

63 反比例函数中的等腰三角形问题

反比例函数中的等腰三角形问题1、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kx+b(k≠0)与反比例函数y=m x(m≠0)的图象交于第二、四象限A 、B 两点,过点A 作AD ⊥x 轴于D ,AD=4,sin ∠AOD=45,且点B 的坐标为(n,-2).(1)求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E 是y 轴上一点,且△AOE 是等腰三角形,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E 点坐标.(1)223y x =-+;(2)当点E(0,8)或(0,5)或(0,-5)或(0,258)时,△AOE 是等腰三角形.2、已知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m y x =的图象交于点A ,与x 轴交于点B (5,0),若OB =AB ,且S △OAB =152.(1)求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若点P 为x 轴上一点,且△ABP 是等腰三角形,求点P 的坐标.【答案】见解析.【解析】解:(1)如图,过点A 作AD ⊥x 轴于点D ,∵B (5,0),OB =AB ,且S △OAB =152,∴1155AD=22⨯⨯,即AD =3,在Rt △ABD 中,由勾股定理得:BD 224AB AD -=,∴A 点坐标为(9,3),∵反比例函数m y x=的图象过点A ,∴m =27,将(9,3),(5,0)代入y =kx +b 得:9350k b k b +=⎧⎨+=⎩,解得:34154k b ⎧=⎪⎪⎨⎪=-⎪⎩即一次函数解析式为:31544y x =-,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27y x=;(2)由题意知,AB =5,①当AB =BP 时,BP =5,即P 点坐标为(0,0)或(10,0),②当AB =AP 时,由AD =3知,BP =4,即点P 与点B 关于点D 对称,即P 点坐标为(13,0),③当AP=BP时,即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设P(m,0),则AP2=(9-m)2+9,BP2=(5-m)2,∴(9-m)2+9=(5-m)2解得:m=65 8,即P点坐标为(658,0),综上所述,满足题意的P点坐标为:(0,0),(10,0),(13,0),(658,0).3、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函数y=(m为常数,m>1,x>0)的图象经过点P(m,1)和Q(1,m),直线PQ与x轴,y轴分别交于C,D两点.(1)求∠OCD的度数;(2)如图2,连接OQ、OP,当∠DOQ=∠OCD﹣∠POC时,求此时m的值;(3)如图3,点A,点B分别在x轴和y轴正半轴上的动点.再以OA、OB为邻边作矩形OAMB.若点M恰好在函数y=(m为常数,m>1,x>0)的图象上,且四边形BAPQ为平行四边形,求此时OA、OB的长度.解:(1)设直线PQ的解析式为y=kx+b,则有,解得,∴y=﹣x+m+1,令x=0,得到y=m+1,∴D(0,m+1),令y=0,得到x=m+1,∴C(m+1,0),∴OC=OD,∵∠COD=90°,∴∠OCD=45°.(2)如图2,过Q作QM⊥y轴于M,过P作PN⊥OC于N,过O作OH⊥CD于H,∵P(m,1)和Q(1,m),∴MQ=PN=1,OM=ON=m,∵∠OMQ=∠ONP=90°,∴△OMQ≌△ONP(SAS),∴OQ=OP,∠DOQ=∠POC,∵∠DOQ=∠OCD﹣∠POC,∠OCD=45°,∴∠DOQ=∠POC=∠QOH=∠POH=22.5°,∴MQ=QH=PH=PN=1,∵∠OCD=∠ODC=45°,∴△DMQ和△CNP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Q=PC=,∵OC=OD=m+1,∴CD=OC=,∵CD=DQ+PQ+PC,∴=2+2,∴m=+1;(3)如图3,∵四边形BAPQ为平行四边形,∴AB∥PQ,AB=PQ,∴∠OAB=45°,∵∠AOB=90°,∴OA=OB,∴矩形OAMB是正方形,∵点M恰好在函数y=(m为常数,m>1,x>0)的图象上,∴M(,),即OA=OB=,∵AB=PQ,∴,解得:m=或(舍),∴OA=OB====.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过等边三角形BOC的顶点B,OC=2,点A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连接AC、AO.(1)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2)若四边形ACBO的面积为3,求点A的坐标.解:(1)作BD⊥OC于D,如图,∵△BOC为等边三角形,∴OD=CD=OC=1,∴BD=OD=,∴B(﹣1,﹣),把B(﹣1,﹣)代入y=得k=﹣1×(﹣)=,∴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2)设A(t,),∵四边形ACBO的面积为3,∴×2×+×2×=3,解得t=,∴A点坐标为(,2).5、如图,点A是双曲线y=﹣在第二象限分支上的一个动点,连接AO并延长交另一分支于点B,以AB为底作等腰△ABC,且∠ACB=120°,点C在第一象限,随着点A的运动点C的位置也不断变化,但点C始终在双曲线y=上运动,则k的值为.解:作AD⊥x轴于D,CE⊥x轴于E,连接OC,如图,∵AB过原点,∴点A与点B关于原点对称,∴OA=OB,∵△CAB为等腰三角形,∴OC⊥AB,∴∠ACB=120°,∴∠CAB=30°,∴OA=OC,∵∠AOD+∠COE=90°,∠AOD+∠OAD=90°,∴∠OAD=∠COE,∴Rt△AOD∽Rt△OCE,∴=()2=()2=3,=×|﹣6|=3,而S△OAD=1,∴S△OCE即|k|=1,而k>0,∴k=2.6、如图,已知直线y=﹣x+2分别与x轴,y轴交于A,B两点,与双曲线y=交于E,F两点,若AB=2EF,则k的值是.解:作FH⊥x轴,EC⊥y轴,FH与EC交于D,如图,由直线y=﹣x+2可知A点坐标为(2,0),B点坐标为(0,2),OA=OB=2,∴△AO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2,∴EF=AB=,∴△D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FD=DE=EF=1,设F点横坐标为t,代入y=﹣x+2,则纵坐标是﹣t+2,则F的坐标是:(t,﹣t+2),E点坐标为(t+1,﹣t+1),∴t(﹣t+2)=(t+1)•(﹣t+1),解得t=,∴E点坐标为(,),∴k=×=.故答案为.7、如图,△BO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过点B作AB⊥OB交反比例函数y=(x>0)于点A,过点A作AC⊥BD于点C,若S△BOD﹣S△ABC=3,则k的值为.解:设A点坐标为(a,b),∵△ABC和△BO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C=AC,OD=BD﹣S△ABC=3,∵S△BODOD2﹣AC2=3,OD2﹣AC2=6,∴(OD+AC)(OD﹣AC)=6,∴a•b=6,∴k=6.故答案为6.8、如图(1),正方形ABCD顶点A、B在函数y=(k>0)的图象上,点C、D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当k的值改变时,正方形ABCD的大小也随之改变.(1)若点A的横坐标为5,求点D的纵坐标;(2)如图(2),当k=8时,分别求出正方形A′B′C′D′的顶点A′、B′两点的坐标;(3)当变化的正方形ABCD与(2)中的正方形A′B′C′D′有重叠部分时,求k的取值范围.解:(1)如图,过点A作AE⊥y轴于点E,则∠AED=90°.∵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AD=DC,∠ADC=90°,∴∠ODC+∠EDA=90°.∵∠ODC+∠OCD=90°,∴∠EDA=∠OCD,在△AED和△DOC中,∴△AED≌△DOC(AAS),∴OD=EA=5,∴点D的纵坐标为5;(2)作A′M⊥y轴于M,B′N⊥x轴于点N,设OD′=a,OC′=b,同理可得△B′C′N≌△C′D′O≌△A′D′E,∴C′N=OD′=A′M=a,B′N=C′O=D′M=b,∴A′(a,a+b),B′(a+b,b),∵点A′、B′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a(a+b)=8,b(a+b)=8,∴解得a=b=2或a=b=﹣2(舍去),∴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2,4),(4,2);(3)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mx+n,把A′(2,4),B′(4,2)代入得,解得,∴直线A′B′解析式为y=﹣x+6,同样可求得直线C′D′解析式为y=﹣x+2,由(2)可知△OC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设点A 的坐标为(m ,2m ),点D 坐标为(0,m ),当A 点在直线C ′D ′上时,则2m =﹣m +2,解得m =,此时点A 的坐标为(,),∴k =×=;当点D 在直线A ′B ′上时,有m =6,此时点A 的坐标为(6,12),∴k =6×12=72;综上可知:当变化的正方形ABCD 与(2)中的正方形A ′B ′C ′D ′有重叠部分时,k 的取值范围为≤x ≤72.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一块等腰直角三角板ABC 放在第二象限,斜靠在两坐标轴上∠ACB =90°,点C 坐标为(﹣1,0),点A 的坐标为(0,2),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经过点B ,C ,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也经过点B .(1)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关系式;(2)观察图象直接写出图象在第二象限时,kx +b ﹣<0的解集.解:(1)过B 作BD ⊥x 轴,垂足为D ,如图,∵△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CB=CA,∠ACB=90°,∵∠DCB+∠ACO=90°,∠CAO+∠ACO=90°,∴∠DCB=∠CAO,在△BDC和△COA中∴△BDC≌△COA(AAS),∴DC=AO=2,BD=CO=1,∴点B的坐标是(﹣3,1),将点B(﹣3,1)代入y=得m=﹣3×1=﹣3,∴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是y=﹣;将B(﹣3,1)和点C(﹣1,0)代入y=kx+b得,解得∴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x﹣;(2)在第二象限内,kx+b﹣<0的解集为﹣3<x<﹣1.10、如图,直线l1:y=kx+b与双曲线y=(x>0)交于A,B两点,与x轴交于点C,与y轴交于点E,已知点A(1,3),点C(4,0).(1)求直线l1和双曲线的解析式;(2)将△OCE沿直线l1翻折,点O落在第一象限内的点H处,求点H的坐标;(3)如图,过点E作直线l2:y=3x+4交x轴的负半轴于点F,在直线l2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S△PBC=S△OBC?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将A(1,3),C(4,0)代入y=kx+b,得,解得:,∴直线l1的解析式为y=﹣x+4.将A(1,3)代入y=(x>0),得m=3,∴双曲线的解析式为y=(x>0);(2)将x=0代入y=﹣x+4,得y=4,∴E(0,4).∴△CO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OCE=∠OEC=45°,OC=OE=4.由翻折得△CEH≌△CEO,∴∠COE=∠CHE=∠OCH=90°.∴四边形OCHE是正方形.∴H(4,4);(3)存在,理由:如图,过点O作直线m∥BC交直线l2于点P′,在x轴取点H,使OC=CH(即等间隔),过点H作直线n∥BC交直线l2于点P,S△PBC=S△OBC,根据同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则点P(P′)为所求点.直线BC表达式中的k值为﹣1,则直线m、n表达式中的k值也为﹣1,故直线m的表达式为:y=﹣x①,直线l2的表达式为:y=3x+4②,联立①②并解得:x=﹣1,y=1,故点P′(﹣1,1);设直线n的表达式为:y=﹣x+s,而点H(8,0),将点H的坐标代入上式并解得:s=8,故直线n的表达式为:y=﹣x+8③,联立②③并解得:x=1,y=7,故点P的坐标为(1,7);综上,点P的坐标为(﹣1,1)或(1,7).11、如图,已知一次函数y=mx+n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B,与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交于点C,过点C作CH⊥x轴,点D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一点,直线CD与x轴交于点A,若∠HCB=∠HCA,且BC=10,BA=16.(1)若OA=11,求k的值;(2)沿着x轴向右平移直线BC,若直线经过H点时恰好又经过点D,求一次函数y=mx+n的表达式.解:(1)∵CH⊥AB,∴∠CHB=∠CHA=90°,∵∠HCB=∠HCA,CH=CH,∴CHA△≌△CHB(AAS),∴AC=BC=10,即△ABC为等腰三角形,则BH=AH=AB=8,在Rt△CHB中,BC=10,BH=6,故CH=8,则OH=OA﹣AH=11﹣8=3,故点H(3,0),则点C(3,6),将点C的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表达式得:6=,解得:k=18;(2)由(1)知,点H是AB的中点,而DH∥BC,故DH是△ABC的中位线,则点D是AC的中点,设OA=m,则点A(m,0),点H(m﹣8),点C(m﹣8,6),点B(m﹣16,0),由中点公式得,点D(m﹣4,3),将点C、D的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表达式得:k=(m﹣8)×6=3×(m﹣4),解得:m=12,故点B、C的坐标为(﹣4,0)、(4,6);将点B、C的坐标代入一次函数表达式得:,解得:,故一次函数y=mx+n的表达式为:y=x+3.。

等腰三角形周长的计算

等腰三角形周长的计算

等腰三角形周长的计算情况一:已知等边长和底边长假设等边长为a,底边长为b。

由于等腰三角形的两条等边长度相等,因此周长可以计算为:周长=2a+b。

情况二:已知顶角和底边长假设顶角为θ,底边长为b。

由于等腰三角形的两条等边长度相等,所以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所夹的角也相等,都为θ角。

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可以得到等边长为:a = b / (2sin(θ/2))。

因此周长可以计算为:周长= 2a + b = 2 * (b / (2sin(θ/2))) + b = b / sin(θ/2) + b。

情况三:已知高和底边长假设高为h,底边长为b。

根据勾股定理,可以得到等边长为:a=√(h^2+(b/2)^2)。

因此周长可以计算为:周长=2a+b=2*√(h^2+(b/2)^2)+b。

情况四:已知边长假设等边长为a,底边长为b。

周长可以直接计算为:周长=2a+b。

综上所述,等腰三角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可以根据不同已知条件进行选择。

无论哪种情况,计算周长的关键在于确定等边长和底边长的数值,根据对应的公式进行计算即可。

举例说明:假设已知等边长为10cm,底边长为8cm,计算周长。

根据情况一的公式,周长 = 2 * 10cm + 8cm = 28cm。

再举例说明:假设已知顶角为60°,底边长为12cm,计算周长。

根据情况二的公式,周长= 12cm / sin(60°/2) + 12cm = 12cm / sin(30°) + 12cm = 12cm / 0.5 + 12cm = 24cm + 12cm = 36cm。

再举例说明:假设已知高为6cm,底边长为10cm,计算周长。

根据情况三的公式,周长= 2 * √(6cm^2 + (10cm/2)^2) + 10cm = 2 * √(36cm^2 + 25cm^2) + 10cm = 2 * √(1111cm^2) + 10cm = 2 * 33.388 = 66.776cm + 10cm = 76.776c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函数中的等腰三角形问题
典型问题1. 如图,一次函数4
3
4y x =-+的图象分别交y 轴、x 轴交于点A ,B ,点P 是x 轴上一动点, 当
ABP ∆为等腰三角形时,求点P 的坐标. 解:【分析】对于一个等腰三角形,我们需要确定腰和底,本题中点P 是x 轴上一动点,那么腰和底就会发生变化,因此要对腰进行分类讨论,有三种情况:P A =PB ,AB =AP ,BA =BP ,我们先从最简单的入手.
当x =0时,y =4 ∴(0,4)A
当y =0时,=4
3
40x -+,解得3x =
∴(3,0)B
若AP =AB ,如图1 ∵AO ⊥x 轴 ∴PO =BO =3 ∴1(3,0)P - 若BA =BP ,如图2
在Rt △AOB
中,5AB == ∴BP =BA =5
∴532OP BP BO =-=-=或+5+38OP BP BO === ∴2(2,0)P -,3(8,0)P 若P A =PB ,如图3
设OP a =,则3PA PB a ==+ 在Rt △AOP 中,222+=OP OA PA ∴2224(3)a a +=+
∴7=6
a
∴47
(,0)6
P -
【点评】因为腰的确定性产生了分类讨论,本题有三种情况:P A =PB ,AB =AP ,BA =BP ,定点A ,B 为等腰顶点的情况比较好做,动点P 为等腰顶点则用到了勾股定理列方程进行求解,同学们做题时可注意顺序. 中考真题:
1.如图,抛物线25y x x n =-++经过点(1,0)A ,与y 轴交于点B .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P 是y 轴正半轴上一点,且PAB ∆是以AB 为腰的等腰三角形,试求P 点坐标.
图1
图2
图3
2.如图,已知二次函数23
(0) 2
y ax x c a
=++≠的图象与y轴交于点(0,4)
A,与x轴交于点B、C,点C坐标为(8,0),连接AB、AC.
(1)请直接写出二次函数23 2
y ax x c
=++的表达式;
(2)判断AB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若点N在x轴上运动,当以点A、N、C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时,请写出此时点N的坐标;
3.已知抛物线的顶点为(2,4)
-并经过点(2,4)
-,点A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并且纵坐标为
3
2
-,抛物线交y轴
于点N.如图.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点P为抛物线对称轴上的一点,ANP
∆为等腰三角形,求点P的坐标;
1.【解答】解:(1)抛物线25y x x n =-++经过点(1,0)A 4n ∴=-
254y x x ∴=-+-;
(2)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54y x x =-+-, ∴令0x =,则4y =-,
B ∴点坐标(0,4)-
,AB
①当PB AB =
时,PB AB ==,
4OP PB OB ∴=-=.
4)P ∴
②当PA AB =时,P 、B 关于x 轴对称, (0,4)P ∴
因此P
点的坐标为4)或(0,4).
2.【解答】解:(1)二次函数23
2
y ax x c =++的图象与y 轴交于点(0,4)A ,与x 轴交于点B 、C ,点C 坐
标为(8,0), ∴464120c a c =⎧⎨++=⎩

解得144
a c ⎧
=-⎪⎨⎪=⎩.
∴抛物线表达式:213
442
y x x =-++;
(2)ABC ∆是直角三角形.
令0y =,则213
4042
x x -++=,
解得18x =,22x =-, ∴点B 的坐标为(2,0)-,
由已知可得,
在Rt ABO ∆中222222420AB BO AO =+=+=, 在Rt AOC ∆中222224880AC AO CO =+=+=, 又2810BC OB OC =+=+=,
∴在ABC ∆中2222208010AB AC BC +=+== ABC ∴∆是直角三角形. (3)(0,4)A ,(8,0)C ,
AC ∴=
①以A 为圆心,以AC 长为半径作圆,交x 轴于N ,此时N 的坐标为(8,0)-,
②以C 为圆心,以AC 长为半径作圆,交x 轴于N ,此时N
的坐标为(8-0)
或(8+0) ③作AC 的垂直平分线,交x 轴于N ,此时N 的坐标为(3,0),
综上,当以点A 、N 、C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时,
点N 的坐标分别为(8,0)-
、(8-0)、(3,0)
、(8+0).
3.【解答】(1)解:由题意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2)4y a x =--,把(2,4)-代入得到1
2
a =
, ∴ 2211
(2)42222
y x x x =--=--.
(2)由题得:(2, 1.5)A -,(0,2)N -.
AN ∴=
当AP AN =时,可得13)2P -,33(2,2P -. 当NA NP =时,可得25
(2,)2
P -,
当PN PA =时,设4(2,)P a ,则有2223
()2(2)2
a a +=++,
解得23
4a =-,
423
(2,)4
P ∴-,
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点OP 坐标为13)2P -,25(2,)2P -,33(2,2P --,423
(2,)4
P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