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研究生群体的特点与作用刍议

合集下载

研究生的心理特点及对策

研究生的心理特点及对策

研究生的心理特点及对策引言研究生阶段是一个紧张而充实的阶段,不仅要承担各种学术压力,还要面对人际关系、未来发展等多方面的挑战。

研究生的心理特点对于顺利完成研究任务和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了解研究生的心理特点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可以帮助研究生在研究生生涯中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研究生的心理特点研究生的心理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术压力研究生阶段是一个高度追求学术成果和独立思考的时期,研究生面临着科研任务的压力、发表论文的压力以及毕业要求的压力等。

这种学术压力对研究生的心理状态产生了很大影响。

竞争压力研究生之间的竞争也是一种心理压力。

研究生们可能会面临职位竞争、奖学金竞争等各种形式的竞争。

竞争压力对研究生的心理状态产生了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孤独感研究生生活需要大量的专注于研究,因此常常会有长时间独自工作的情况。

这种研究生活的特点容易导致研究生的孤独感增加。

未来焦虑研究生阶段是一个人们开始规划未来的阶段。

对于研究生来说,面临着工作、就业、升学等多种选择,这些选择带来的不确定性会导致研究生的未来焦虑。

研究生心理对策为了帮助研究生更好地应对心理压力,以下是一些对策建议: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研究生可以积极参加学术研讨会、学术团队等活动,拓宽交际圈,建立起良好的支持系统。

同时,与导师、同学之间形成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也有助于减轻压力。

积极寻求帮助研究生应保持开放的心态,主动向心理咨询师、导师或同学寻求帮助。

他们可以提供支持、鼓励和指导,帮助研究生面对困难和心理压力。

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研究生应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学会自我调整。

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不要过于消极,而应该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勇于尝试。

寻找平衡研究生应该合理安排研究与生活的时间,让自己保持一个好的生活节奏。

适度参与体育运动、休闲娱乐等活动,有助于缓解压力、减轻焦虑。

结论研究生的心理特点对于他们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了解研究生的心理特点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可以帮助研究生更好地应对学术压力、竞争压力、孤独感和未来焦虑,从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并顺利完成研究任务。

国内外考研热现状意义

国内外考研热现状意义

1、国内外关于“考研热”的现状分析新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始于1950年,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开始招收第一批研究生。

其后,国务院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草案)》稿,使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法规体系,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研究生教育制度。

但由于后来的文革,研究生教育完全陷于停滞状态,直到1978年才得以恢复。

在近20多年的时间里,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在人数和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报考研究生的人数日趋增多,考研已成为社会上的一个热点问题。

目前,“考研热”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人数逐年增加。

据统计,2001年全国硕士共招生12.7万人,报考人数为46.225万。

2002年,全国有62.4万人加入了考研队伍,比2001年增加16.4万人,增幅达35.7%;而在2003年,将比2001年增加27万人左右,比2002年又将增加35%。

《羊城晚报》有报道说,如果问10名在北京读书的大学生“理想的学历是什么”,会有六个告诉你是“硕士”,3个会说是“博士”,只有1个对“本科”满意。

2001年底才完成的“北京青年发展报告”调查还显示,只有不足三成(28.5%)的大学生毕业生会直接就业,有43.8%的人希望继续攻读硕士或博士,还有10.2%的学生希望出国留学。

二是名牌大学报考热,好专业报考热。

目前,很多考生都看重名牌大学的牌子,报考北京大学的考生在全国高校最多,有1.8万考生看重北大牌子。

其中8429人涌入北大本校考试,校内6个教学楼已全部用做考场,北达资源中学、101中学也“征”为考场。

在报考方向上主要选择热点专业。

法学专业的报考比例是6.21∶1;经济学为6.1∶1;医学为5.8∶1。

三是在职人员报考数量增加。

这是导致考研人数增加的一个主要原因。

报考地区偏向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或环境相对优越的城市。

北京,上海和南方的一些城市都是考生的首选。

在校生的报考人数中,女生的报考比例要远大于男生.考研心理分析人的行为是受意识支配的,是具有内在动机的、有目的的活动。

研究生群体特征

研究生群体特征

3、生活方式方面
研究生在刻苦攻读学位,完成学业的同时, 必须面对家庭和经济生活的实际状况,思考现实 问题。 首先,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们的独立意识增 强,不愿再依赖家庭的资助来满足自己在学习、 交往、恋爱中的经济需要,但与目前的经济发展 现状和消费水平相比,国家给予研究生的待遇相 对较低,使得他们又无法在经济上完全摆脱对家 庭的依赖。 总的来讲,研究生在生活方式上具有更大的 个性差异。
4、思想政治方面
研究生受到过良好的基本理论教育,科学系统的思维方 式培养和综合能力训练,而且在社会经验或阅历上相对较 为丰富。因此,他们在思想政治方面主要表现为: 一是思想成熟,自主意识强。对问题的思考,观点的 阐释和事情的处理上他们显得较为深刻、成熟稳重。对政 治问题关注度高,有自己的主见;道德认识水平比较高,是非 观念比较强;在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选择上,一方面由于当代 研究生信息量大、知识面宽,对各种社会思潮接触较多,加 之思想观念的开放性而趋于多样化,另一方面则注重追求 内在价值的自我实现,追求自我的完善,自主、自立、自 尊、自强的意识比较强。 二是组织、纪律性方面。由于研究生生源的多样化、 招考方式的多样化、培养方式的多样化、培养类型的多样 化和研究方向的多样化,使研究生的教学、科研活动的主 要组织形式呈分散性特点。他们的学习生活自由分散,再 加上他们逐渐增强的成人意识,对集体的依赖性减弱。
2、学习研究方面
一是分布较散。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小, 专业分散,研究方向不尽相同,其教学和科研活动的主要 组织形式呈现分散性的特点。 二是学习压力较大。研究生首先是学生,在高校中的 主要任务是学习,以接受知识为主,与本科生一样,他们 也要按时修完学校规定的各门课程。同时,研究生的学习 专业性比较强,研究较为深入,但知识面不一定很宽。 三是创新要求较高。研究生既是学生,又是一个准科 研工作者,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又应成为知识的创造者。除 完成学校规定的课程学习外,大量的时间都参与导师的课 题研究。 四是师生关系密切。他们大多自进入校门开始就跟 随导师学习、研究,是导师的得力助手,受导师的影响较 大,独立性、自主性较强。

研究生群体特征及

研究生群体特征及

• 三是创新要求较高。研究生既是学生,又是一个准科研工作者,在获 取知识的同时又应成为知识的创造者。除完成学校规定的课程学习外, 大量的时间都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是导师课题研究中的主要依靠力 量,他们所取得的成果往往是导师课题成果的一部分。 • 四是师生关系密切。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联系比与学校和院系的联系 更为紧密,他们大多自进入校门开始就跟随导师学习、研究,是导师 的得力助手,受导师的影究生受到过良好的基本理论教育,科学系统的思维方式培养和综合能力训练, 而且在社会经验或阅历上相对较为丰富。因此,他们在思想政治方面主要表现 为:

一是思想成熟,自主意识强。对问题的思考,观点的阐释和事情的处理上他们 显得较为深刻、成熟稳重。对政治问题关注度高,有自己的主见;道德认识水平 比较高,是非观念比较强;在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选择上,一方面由于当代研究生 信息量大、知识面宽,对各种社会思潮接触较多,加之思想观念的开放性而趋于 多样化,另一方面则注重追求内在价值的自我实现,追求自我的完善,自主、自 立、自尊、自强的意识比较强。
• 爱好性群体也可以称为兴趣性群体,主要是根据 研究生个人兴趣、爱好等组成的群体,具有比较 稳定的结构,但又不同于社团那种大型群体,是 小规模的非正式群体。 • 经济型群体是近年来出现的,其群体行为以经济 化为热点,将经济行为看作能为个人和群体谋利 益的务实行为,主动参加各类经济活动,例如家 教、打工、直接进入企业有偿锻炼、进行各种就 业培训等。
• 3、生活方式方面 • 研究生在刻苦攻读学位,完成学业的同时,必须面对家庭、婚姻和经 济生活的实际状况,思考现实问题。 • 首先,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们的独立意识增强,不愿再依赖家庭的资 助来满足自己在学习、交往、恋爱中的经济需要,但与目前的经济发 展现状和消费水平相比,国家给予研究生的待遇相对较低,使得他们 又无法在经济上完全摆脱对家庭的依赖。有的研究生甚至要养家糊口、 抚育子女,经济压力很大。于是有的研究生在社会上兼职,有的常年 在外。 • 其次,由于研究生在培养上有博士、硕士、硕博连读、提前攻博等多 种类型和层次;在学科专业上,有各种学科门类和专业;在年龄、社 会阅历、心理素质等方面又存在较大差异。因此研究生大部分的学习 和科研活动以个体或小团队为主要形式,班级意识较为淡薄。 • 总的来讲,研究生的人际交往和交流机会较少,在生活方式上具有更 大的个性差异。

硕士研究生群体现代化现状调研报告

硕士研究生群体现代化现状调研报告

硕士研究生群体现代化现状调研报告作者:王梦浛来源:《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第06期摘要:我国目前正处于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转变的特殊历史时期,人的现代化实现程度作为社会现代化的本质因素,将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硕士研究生群体的现代化状况更是在很大程度上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影响作用。

基于此,通过对该群体的问卷调查了解其现代化状况,包括能力状况、知识储备、人际关系协调性、人生乐观态度、经济状况、法律常识、道德水准、心理健康八个方面。

分析其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人的现代化;现状;调研报告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6-0019-02一、硕士研究生群体现代化现状调查结果统计情况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419份,其中有效问卷403份,问卷有效率为96%。

调查对象中研一、研二、研三,性别及专业分布情况基本符合调研要求。

对于硕士研究生群体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状况,有80.52%的人认为自己有专业知识和技能,但也有19.48%的人不认为自己具备专业技术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70.13%的人能够独立处理遇到的各种问题,只有29.87%的经常求助他人帮助自己解决各种生活中的问题。

在人际关系协调性和人生乐观态度上,他们认为生活中最难相处的关系为上下级关系、同学关系、家庭关系、陌生人关系、其他关系的比例分别为53.25%、10.39%、6.49%、11.69%、18.18%;在朋友没有履行承诺这个问题上,有93.51%的人会选择原谅,不能够原谅的只占到6.49%;对于目前所处的社会,有98.7%的人认为将会越来越好,持否定看法的只占到1.3%;对于“如果有机会让您重新选择,你最想选择的是什么?”这一问题,有46.75%的人选择勤奋学习,通过自己努力改变命运,选择改变现在的身份、重新选择家庭和重新选择生活的地方的人数所占比例分别为25.97%、6.49%、20.78%。

大学生考研群体分析

大学生考研群体分析

大学生考研群体分析摘要: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部有很多的群体划分,例如,以考研群体作为研究对象,我们可以发现他们有着自身的特点。

喜欢逛图书馆、上自习室、独自看书等,他们都为了一个目标—考研,所以才从众多大学生分离出来,成为了一个特殊的群体。

关键词:考研学历就业正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日趋多元化,对人才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几年很多高校不断扩招,大学生越来越多,使得毕业生就业越来越难。

面对社会的激烈竞争,大学生考研已成为一个热门的社会话题。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力图通过考研来创造理想的工作岗位和更加美好的前程。

1、考研群体的特点:考研已成为社会上的一个热点问题。

考研群体主要有一下几个特点:第一,考研群体人数逐渐增加。

在大学里,图书馆里的人越来越多,自习室里经常有人很早就到了只为占到好的座位,他们都在废寝忘食地为考研而奋战。

第二,报考名牌大学的人很多。

在考研群体中,大部分人都是选择很好的学校或专业,就算地区偏远也还是坚持报考,比较看重名牌大学的牌子。

第三,在考研群体中,女生要比男生多,尤其是在师范院校,很多女生更愿意考研。

二、大学生考研的主要原因:首先,本科毕业生就业难。

近年来,很多高校在不断地扩招,使得本科生越来越多,但是社会中的就业岗位却没有随之增加,从而造成大学本科毕业生 “供过于求”。

这也就意味着,本科学历的受重视程度也不会与以往相同了。

所以就有很多大学本科生选择考研来逃避就业难的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考研群体的产生和壮大。

其次,硕士研究生扩招。

近几年很多高校开始扩大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

很多高校放低了招研究生的标准,某些高校的某些院系专业,甚至出现了硕士研究生人数超过本科生人数的现象。

这种情况必然会向众多的大学生传达这样的信息:考研变简单了。

这样,就有更多的大学生加入考研群体。

此外,对高学历的向往。

有些二本院校,虽然出来的大学生也是本科文凭,但在就业中,与那些重本院校的学生相比,在学历上明显处于弱势。

研究生的特点

研究生的特点

研究生的特点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

作为一种专业性很强的学术教育,研究生的特点表现在多个方面。

一、学术专业性与本科教育相比,研究生教育更加专业化。

研究生学习的课程设置和内容更加具体深入,注重学生对某一领域的系统学习和研究。

研究生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和宽广的专业视野,掌握相关学科的前沿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

他们经常参与学术研讨会、论坛和期刊,与导师和同行进行学术交流,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二、独立创新能力研究生培养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独立创新能力。

研究生学习的重点是科研和创新,要求学生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生需要独立设计并完成科研项目,撰写独立论文,并在学术会议上进行报告。

这些要求促使研究生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成为在学术领域具有影响力的专家。

三、导师指导与本科教育不同,研究生教育强调导师的指导和培养。

研究生通常会被分配到一个导师的科研团队中,由导师负责指导和培养。

导师是研究生的学术指导者和师父,他们具有丰富的学术经验和研究能力,能够为研究生提供学术指导、研究项目安排和学术交流的机会。

导师的指导对研究生的学习和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科研实践研究生教育注重科研实践。

学术研究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内容,研究生需要参与科研项目的设计、实施和总结。

科研实践要求研究生具备独立思考、数据处理和实验技巧等能力。

在科研实践中,研究生能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为将来的学术研究或职业发展积累经验。

五、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生教育注重学术交流与合作。

研究生常常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等学术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与其他研究生和学者进行交流和合作。

学术交流有助于研究生开阔学术眼界,学习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总结研究生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学术专业性、独立创新能力、导师指导、科研实践和学术交流与合作等方面。

目前研究生现状分析报告

目前研究生现状分析报告

目前研究生现状分析报告引言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科研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对于我国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旨在对当前研究生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以期为研究生培养工作提供参考和改进的方向。

1. 研究生数量与分布目前,我国研究生数量不断增加,并且呈现出分布不平衡的特点。

大城市和发达地区的高校研究生数量较多,而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校研究生数量偏少。

这种不均衡的分布情况可能会导致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差异。

2. 研究生培养质量研究生培养质量是评价研究生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

目前,我国研究生培养质量总体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高校仍然存在以发表论文为主要指标的“唯论文论”,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其次,一些导师在指导学生时过于关注自己的科研项目,缺乏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

此外,一些学科领域之间存在着不平衡的现象,一些热门学科培养的研究生数量过多,而一些基础学科和冷门学科的研究生数量偏少。

3. 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重要素质。

然而,目前我国研究生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方面,一些高校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学术能力上下了功夫,但对于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

另一方面,一些研究生在专业知识方面掌握得很好,但在实际方法和市场运作方面缺乏相关知识和经验。

4. 研究生生活和心理健康研究生的生活和心理健康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

由于学术压力和培养负担重,一些研究生存在着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

此外,一些研究生由于受到经济压力的影响,生活困难,导致精力无法集中在学习上。

5. 研究生毕业就业情况研究生的毕业就业情况也是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目前,我国研究生的毕业就业率较高,但就业质量和满意度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些研究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了困难,薪资待遇不尽如人意,就业岗位与实际需求不匹配等问题。

结论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在数量、培养质量、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生活和心理健康以及毕业就业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最新 研究生群体特征分析-精品

最新 研究生群体特征分析-精品

研究生群体特征分析1、研究生的群体特征1.1一般特征:构成复杂、年龄跨度大、面临个人问题多随着研究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生源呈现多样化趋势:应届考生思想活跃、单纯、社会经验相对不足;而在职考取者社会经历和背景复杂,思想成熟、自信自律,但也部分对自己要求不严,甚至将社会上的不良习惯带到学校,所以他们的思想和工作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正面或负面风气的影响。

研究生年龄一般在25-40岁之间,有的已成家,入学后面临夫妻两地分居、孩子的入托、入学、抚养教育及择业问题,面临的个人问题较多。

1.2思想特征:价值观多元化,思想、心理特征复杂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的思想成熟,人生观、价值观更加多元化。

他们的自我意识和成才意识较浓,注重自我实现;价值判断上讲求实惠,偏重功利和物质利益;独立意识较强,不太愿意接受他人的意见,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同时比较自尊、好胜、充满自信,若缺乏正确引导,或遇到困难和挫折,可能发展为自高自大,看不起别人和脱离实际的倾向。

研究生社交面广、目光敏锐、富于理想,他们关注国家大事,关心国家的改革发展,具有较强的敏锐性,对于各种社会思潮和学术前沿接触较多,各种社会矛盾、社会思潮和心理情绪往往通过他们迅速而尖锐地反映出来。

他们的思想观念开放、自主,使得他们往往采取多重选择的态度,容易导致价值观念的复杂化。

当代研究生在婚姻、家庭观念上更趋向于开放性、独立性、自由性和务实性,他们力求在传统观念和现实之间寻找平衡点,其中难免出现各种错误思想和观念,正是德育工作者要加以正确引导的。

掌握研究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特征,是做好研究生德育工作的关键。

1.3学习特征:在导师小组的指导下学习,阶段性和专业性较强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是在导师和导师小组的指导下完成。

这是研究生区别于其他学生的最主要的特点,也是由研究生教育制度本身决定的。

导师的学术能力、科研水平、人格魅力和道德情操等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研究生,其教书育人作用往往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

当代研究生的社会责任

当代研究生的社会责任

当代研究生的社会责任引言概述:在当代社会,研究生作为高等教育的精英群体,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

他们不仅需要在学术研究方面取得突破,还应积极参预社会实践,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当代研究生的社会责任,包括提升学术水平、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社会进步、关注社会问题和培养人材。

通过这些方面的详细阐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当代研究生在社会中所承担的责任。

正文内容:1. 提升学术水平1.1 深入研究领域研究生应该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深入探索,通过扎实的学术研究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

1.2 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研究生应该努力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为学术界贡献自己的研究成果,推动学术进步。

1.3 参预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生应积极参预学术交流与合作,与国内外优秀学者进行学术对话,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

2. 推动科技创新2.1 积极参预科研项目研究生应积极参预科研项目,通过科研实践推动科技创新,为社会提供新的科技成果。

2.2 掌握前沿科技技术研究生应及时了解前沿科技技术的发展动态,掌握相关技术,为科技创新提供支持。

2.3 推广科技成果研究生应积极推广科技成果,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推动社会的科技进步。

3. 促进社会进步3.1 参预社会公益活动研究生应积极参预社会公益活动,关注社会问题,为弱势群体提供匡助,促进社会进步。

3.2 推动社会改革研究生应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预社会改革,通过研究和实践,为社会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

3.3 传播社会正能量研究生应积极传播社会正能量,通过自己的言行和行为,影响他人,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4. 关注社会问题4.1 研究社会问题研究生应该关注社会问题,通过深入研究,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解决方案。

4.2 提出社会改革建议研究生应积极提出社会改革建议,通过研究和实践,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可行的方案。

4.3 参预社会问题解决研究生应积极参预社会问题的解决,通过实际行动,推动社会的积极变革。

当代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问题与对策

当代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问题与对策

当代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问题与对策【摘要】当代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主要来源于社会压力、学术压力和家庭关系等因素。

社会压力包括就业竞争和经济压力,导致焦虑和抑郁情绪增加;学术压力来自于导师要求和学术竞争,造成学习困难和自我负担过重;家庭关系问题也会影响研究生的心理健康,例如家庭冲突和期望不一致。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建议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研究生认识和处理压力,同时加强家庭关系建设。

通过这些对策,当代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可以得到改善,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关键词】当代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社会压力、学术压力、家庭关系、对策、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服务、现状、结论。

1. 引言1.1 概述当代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当代研究生在面对学业压力、社会压力、家庭关系等多重困扰的情况下,心理健康问题愈发凸显。

近年来,研究生群体中出现了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健康问题的增多趋势,给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困扰和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重视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生群体所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源于学术压力、社会竞争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多方面因素。

研究生在攻读学位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追求学业上的成功,面临着导师的要求、科研项目的压力以及论文的deadline,这些都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学术压力。

社会上的就业竞争激烈,让研究生们感受到了来自外部的巨大压力,很多人为了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不得不不断地努力学习和提升自己。

家庭关系的问题也会对研究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家庭的期望、支持与矛盾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研究生的心理状态。

当代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值得我们深思,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保障他们的心理健康。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可以帮助研究生更好地认识和管理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希望社会、学校和家庭能够共同努力,为研究生的心理健康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我国当代研究生心理压力现状和对策分析

我国当代研究生心理压力现状和对策分析

我国当代研究生心理压力现状和对策分析【摘要】当前我国当代研究生在面临各种学业和生活压力的情况下,心理压力问题日益突出。

本文针对研究生心理压力进行了全面分析,包括其重要性、原因、现状、影响以及对策建议。

研究生心理压力的重要性在于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未来发展,原因主要包括学业压力、生活压力和社会关系压力。

当前研究生心理压力的主要表现是焦虑、抑郁和人际关系紧张。

对策方面,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和心理疏导等方式来减轻和缓解研究生的心理压力。

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引起社会对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关注,促进研究生心理压力问题的解决和未来研究的发展。

未来应进一步深入研究研究生心理压力问题,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心理健康支持和帮助。

【关键词】研究生、心理压力、现状、影响、对策、重要性、原因、目的、意义、建议、实施意义、展望、未来、研究、分析、文章1. 引言1.1 研究生心理压力的重要性研究生阶段是学生进入高等教育的重要阶段,不仅直接关系到个人的学术发展和职业前景,也是一个考验个人心理素质的阶段。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任务繁重,学术压力大,加之学生自身的不确定性和社会竞争的压力,很容易导致研究生出现心理压力问题。

研究生心理压力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心理健康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更好地面对学业挑战和社会压力,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研究生作为学术研究和专业技能培养的重要阶段,只有心理健康,才能更好地专注于自己的学术研究和专业发展,取得更好的成绩和发展。

研究生心理压力的重要性还在于,只有重视和关注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才能更好地促进研究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对于研究生心理压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1.2 研究生心理压力的原因导致研究生心理压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学术压力是研究生普遍面临的一大挑战。

他们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的学术任务,包括论文撰写、实验设计、文献综述等,这需要他们具备较强的学术能力和研究能力。

当代研究生的社会责任

当代研究生的社会责任

当代研究生的社会责任一、引言在当代社会,研究生作为高等教育的精英群体,承载着重要的社会责任。

研究生的社会责任不仅体现在学术研究方面,更包括对社会发展、环境保护、公民意识等方面的关注和参与。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当代研究生的社会责任,并提出相应的标准。

二、研究生在学术研究方面的社会责任1. 科学研究:研究生应具备扎实的学术基础和独立的科研能力,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推动学科的进步和创新。

2. 学术交流: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等学术交流活动,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同行学者进行学术讨论,促进学术合作与交流。

3. 学术诚信:研究生应遵守学术道德,不抄袭、不剽窃他人研究成果,保持学术诚信,树立良好的学术形象。

三、研究生在社会发展方面的社会责任1. 关注社会问题:研究生应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积极参与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活动,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专业的建议和支持。

2. 创新创业:研究生应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3. 社会公益:研究生应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心弱势群体,为社会做出贡献。

四、研究生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社会责任1. 环境意识:研究生应具备环境保护意识,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2. 环境研究:研究生应积极参与环境研究,探索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3. 环保行动:研究生应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等,亲身体验环保实践的重要性。

五、研究生在公民意识方面的社会责任1. 法律意识:研究生应具备法律意识,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2. 公民参与:研究生应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关注公共政策,行使公民权利,为社会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

3. 文明礼仪:研究生应注重文明礼仪,尊重他人,遵守社会公德,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六、结论当代研究生的社会责任是多方面的,涉及学术研究、社会发展、环境保护和公民意识等方面。

研究生应具备扎实的学术基础和独立的科研能力,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推动社会发展。

当代研究生的社会责任

当代研究生的社会责任

当代研究生的社会责任在当代社会中,研究生作为高等教育的精英群体,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

他们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学术素养和专业技能,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社会发展和进步。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当代研究生的社会责任。

首先,当代研究生应该具备积极的社会参与意识。

他们应该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例如,他们可以参与环保组织,推动环境保护工作;可以参与慈善机构,关爱弱势群体;可以参与社区建设,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等等。

通过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研究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

其次,当代研究生应该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研究生培养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创新人才,他们应该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

研究生应该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通过创新思维和方法,提出新的解决方案。

同时,研究生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创业能力,能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产业,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此外,当代研究生还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伦理。

作为知识分子的代表,研究生应该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遵守学术规范和研究伦理,严谨科学地进行研究工作。

研究生应该坚持诚信原则,不抄袭、不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保持学术诚信。

同时,研究生还应该具备社会责任感,关注社会公平正义,积极维护社会良好秩序,为社会做出贡献。

最后,当代研究生还应该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加快,国际交流与合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研究生应该具备广阔的国际视野,了解国际前沿科技和学术动态,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

同时,研究生还应该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够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

综上所述,当代研究生应该具备积极的社会参与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伦理,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他们应该将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为社会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当代研究生的社会责任

当代研究生的社会责任

当代研究生的社会责任引言概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当代研究生的社会责任变得越来越重要。

作为高等教育的精英群体,研究生在学术研究、社会服务和创新创业等方面都承担着重要的责任。

本文将从六个大点来阐述当代研究生的社会责任。

正文内容:1. 学术研究的责任1.1 推动学术进步:研究生应致力于开展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推动学科的发展和进步。

1.2 传承与创新:研究生应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同时也要进行创新,为学术界带来新的突破和发现。

1.3 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生应积极参与学术交流,与国内外学者合作,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推动学术界的繁荣。

2. 社会服务的责任2.1 解决社会问题:研究生应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解决社会问题,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2.2 服务社区:研究生应积极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关注社区的需求,提供专业的支持和帮助。

2.3 公益事业:研究生应关注公益事业,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和支持。

3. 创新创业的责任3.1 创新思维:研究生应培养创新思维,不断探索新的领域和机会,为创新创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3.2 创业支持:研究生应积极参与创业项目,提供专业的支持和指导,帮助创业者实现创业梦想。

3.3 创新成果转化:研究生应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的产品和服务,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4. 文化传承的责任4.1 传承优秀文化:研究生应积极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

4.2 文化创新:研究生应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推动文化的融合和发展,为文化产业的繁荣做出贡献。

4.3 文化交流:研究生应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文化的多元发展。

5. 人才培养的责任5.1 培养优秀人才:研究生应积极参与本科生的教育和培养,传授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5.2 教育创新:研究生应在教育实践中进行创新,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和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当代研究生的社会责任

当代研究生的社会责任

当代研究生的社会责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研究生的社会责任也越来越重要。

作为高等教育的精英群体,研究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学术能力,还应当承担起社会责任,为社会进步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首先,研究生应当具备良好的学术道德和职业操守。

他们应当遵守学术规范,不得抄袭、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

在学术交流和合作中,研究生应当保持诚信,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不得侵犯他人的研究成果。

同时,研究生还应当积极参与学术活动,如学术会议、研讨会等,与同行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推动学术进步。

其次,研究生应当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他们应当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如环境保护、教育公平、社会公正等,并通过自己的研究和实践,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有效的方案和建议。

研究生可以参与社会调研、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等,深入了解社会问题的本质和原因,为社会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建议。

此外,研究生还应当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他们应当积极探索新的研究领域,开展创新性的研究工作,为学术界和社会创造新的知识和价值。

研究生还应当具备实践能力,能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为社会提供科学、可行的解决方案。

最后,研究生还应当具备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

在研究生期间,他们将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团队合作机会,如科研项目、学术竞赛等。

研究生应当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能够与团队成员有效地合作,共同完成研究任务。

同时,研究生还应当具备领导能力,能够在团队中起到组织、协调和推动的作用,带领团队取得良好的研究成果。

总之,当代研究生的社会责任是多方面的,既要具备良好的学术素养和职业操守,又要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同时还要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

只有做到这些,研究生才能真正承担起社会责任,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当代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问题与对策

当代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问题与对策

当代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问题与对策一、背景介绍研究生是高端人才的培养对象,应该是全面发展的学生。

然而,由于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等因素的影响,研究生心理健康面临许多问题。

研究生期间的心理问题不仅会影响个人的发展,还可能对国家和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深入研究和了解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显得非常必要。

二、现状分析1. 学业压力大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的学习任务、课程量和难度都更大。

而且,研究生通常希望在科研、成果、论文等方面获得高成就,因此投入的精力和时间更多。

因此,课业压力和时间压力对研究生心理健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 经济压力大经济因素也会影响研究生的心理健康。

大部分研究生在读期间依赖奖学金或亲友支持生活,但这些收入很难满足研究生的基本需求。

因此,出现经济问题时,不可避免地会给研究生带来压力。

3. 心理问题凸显大学阶段的心理问题在研究生时期更容易凸显。

例如,对未来的焦虑、自我怀疑和应对压力的能力不足等,都是制约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4. 社交压力大在研究生时期,参与社交活动和建立社会关系非常重要。

然而,许多研究生缺乏社交能力,与同学和导师交流不畅,缺乏社会支持与人际关系,社交压力也随之而来。

三、问题与对策1. 加强心理教育普及对研究生加强心理健康宣传,提醒学生及时调节自己的心态,生活轻松愉快,培养心理韧性,做好课业与社交等方面的平衡。

2. 留学生群体加强交流留学生研究生群体比较集中,可以成立一个研究生会或者交流群,开展丰富的活动,帮助留学生进行学术和文化交流,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环境。

3. 建立心理咨询服务机构建立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提供咨询、评估、治疗等服务,满足研究生心理健康方面多层次需求,助力研究生健康成长。

4. 充分发挥导师作用导师在研究生的生活、学习两方面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导师应该尽可能关注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导他们正确面对压力和困难。

四、结论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小觑,学生、学校和社会都应该共同关注。

当代研究生的社会责任

当代研究生的社会责任

当代研究生的社会责任引言概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研究生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责任。

他们不仅需要在学术研究上取得突破,还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即创新研究、社会服务、道德修养和环境保护,探讨当代研究生的社会责任。

一、创新研究1.1 推动学科发展:研究生应该积极参与前沿科研项目,推动学科的发展。

他们可以深入研究某一领域,并通过创新研究方法和技术,为学科的进步做出贡献。

1.2 跨学科合作:当代社会问题往往具有复杂性和综合性,研究生应该主动与其他学科进行合作,共同解决这些问题。

通过跨学科合作,他们可以提供更全面的解决方案,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

1.3 科研成果转化:研究生应该积极参与科研成果的转化工作,将学术成果应用于实际生产和社会发展中。

他们可以与企业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社会服务2.1 义务教育支持:研究生可以参与到义务教育的支持工作中,为贫困地区的学生提供学习辅导和志愿者服务。

他们可以通过讲座、讲解和辅导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机会。

2.2 社区服务:研究生应该积极参与社区服务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帮助和支持。

他们可以组织社区活动,提供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促进社区的发展和进步。

2.3 参与公益项目:研究生可以积极参与各类公益项目,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和支持。

他们可以参与慈善机构的志愿者工作,关注环境保护和社会公益事业,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道德修养3.1 诚信守法:研究生应该注重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他们要诚实守信,遵守法律法规,不参与学术不端行为,维护学术的正常秩序。

3.2 尊重他人:研究生应该尊重他人,包括导师、同学和社会各界人士。

他们要积极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与他人和谐相处,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3.3 社会公益:研究生应该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当代研究生的社会责任

当代研究生的社会责任

当代研究生的社会责任引言概述:如今,社会对研究生的期望越来越高,不仅要求他们在学术上取得突破,还要求他们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研究生作为高等教育的精英群体,应当在学术研究、社会服务和人材培养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文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当代研究生的社会责任。

一、积极参预社会实践1.1 深入社会调研研究生应当积极参预社会调研,了解社会问题的真实情况,为学术研究提供更加准确的基础。

他们可以通过参预社区服务、实地考察等方式,深入了解社会现象,掌握第一手资料。

1.2 参预公益活动研究生应当关注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参预公益活动。

他们可以组织或者参预志愿者团队,为弱势群体提供匡助,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1.3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研究生在科研过程中产生的科技成果应当积极转化为实际应用,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他们可以与企业、政府等合作,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或者解决方案,促进科技创新和社会经济发展。

二、关注社会问题2.1 研究社会热点问题研究生应当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积极投身于解决这些问题的研究中。

他们可以选择热门的社会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2.2 推动社会变革研究生应当具备推动社会变革的能力和意识。

他们可以通过学术研究、社会调查等方式,揭示社会问题的本质和原因,提出改革建议,推动社会制度的完善和社会进步。

2.3 关注弱势群体研究生应当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为他们发声、捍卫他们的合法权益。

他们可以通过学术研究、社会服务等方式,关注弱势群体所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为他们争取更多的权益。

三、培养人材和传播知识3.1 培养优秀学生研究生应当积极参预本科生的指导和培养工作,传授他们学术研究方法和知识技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材。

3.2 传播学术知识研究生应当积极参预学术交流和知识传播活动,向社会传播学术成果和知识。

他们可以参预学术会议、撰写学术论文、开展科普讲座等,将研究成果和学术知识传递给更多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卷 第3期集美大学学报V o.l 6 N o .32005年9月Journa l o f Ji m e iU n i versitysep .2005[收稿日期]2005-04-04[作者简介]周国琼(1957-),女,福建仙游人,助理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教管理、研究生教育与管理。

当代研究生群体的特点与作用刍议周国琼(华侨大学研究生处,福建泉州362021)[摘要]研究生是高等院校中具有明显特点的大学生群体。

大学的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

在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中,研究生群体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必须根据研究生群体的特点,努力形成良好机制,充分发挥研究生群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研究生;特点;作用;校园文化[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1-6493(2005)03-0055-05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

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包括本专科生和研究生大约有2000万,其中研究生大约有80万。

研究生是高等院校中受教育层次最高、综合素质最高的学生群体,如何关注这个群体,分析他们所具有的群体特点,并充分发挥他们在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乃至各项工作中的作用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一 当代研究生群体的特点作为高校大学生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研究生与本专科生一样,当然也具有大学生群体的共性。

因此,当代高校学生所具有的特点在他们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

众所周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扩展,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全球化的冲击,人们之间利益关系的调整与变化,这些对于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心理特征和价值取向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

一方面,使得当代大学生表现出很强的独立自主意识、开拓创新意识以及思维活跃、参与意识强、心理素质具有可塑性等特点;而另一方面大学生又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和心理素质欠佳等状况。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特点随着研究生中平均年龄的降低,应届毕业生比例的增加而更为明显。

这种共性还表明了研究生不管是什么年龄、学历、类型,均属于高校的学生群体。

这是在研究生教育管理中必须注意的一面。

因为,如果忽视甚至抹杀这种共性,就可能导致教育管理中的偏差,有意无意地在各种情况下都将研究生作为不同于本科专科学生的特殊群体,从而淡化或忽视对他们所必须进行的一般性教育与管理,比如,在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往往有意无意将这个群体忽略,甚至将他们完全当作教师看待,使之游离于学校整体上对大学生的教育管理之外。

这种现象在有些高校中已不同程度地存在,必须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本文要特别提出的是,研究生作为高校中学历层次最高的学生群体的特殊性或个性。

这是在对研究生群体进行教育管理中必须明确并加以关注的问题。

与本专科学生相比,研究生群体至少表现出如下几个方面的明显特点:第一,年龄、学历、类型构成上的复杂性与多样性。

本专科学生绝大部分是应届高中毕业生,年龄基本在18~22岁之间,学历与年龄上的同一性较强,而研究生则差异甚大。

从年龄跨度上看,既有24岁左右,也有30岁左右,还有40岁左右的,其中一小部分已结婚成家;从学历层次看,硕士研究生大部分为本科学历,但大专学历层次也有一定比例,博士研究生亦集美大学学报第6卷有一些非硕士学历直接攻读的,这种情况在文科一些学科专业中比较突出;从学习的类型看,研究生又有在职学习和脱产学习之分等等。

这些差异使得研究生在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为人处世方式等方面都形成了比较明显的群体特征。

第二,学习态度的自觉性和学习方法的灵活性。

本专科学生的学习基本上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学习的目标比较模糊。

而研究生的成就意识、成才意识比较强烈,而且理论思辨能力强,文化修养高,所以他们的学习具有较高的自觉性,学习方式也灵活多样。

除了课堂外,他们还积极参与专题讨论、撰写读书报告和课程论文,参与教学、科研管理活动等等,从而使自己的内在潜能得到比较充分的调动与发掘,突出了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根据一项调查,不论文理科研究生都把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历史知识和当代科技知识作为最重要的基础知识;把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和表达能力放在最重要的地位。

表明当代研究生比较注重知识结构的完善和能力的提高。

第三,心理素质和思想状况的成熟性与自主性。

关于研究生的心理、思想状况有人曾提出/定型论0的观点,认为研究生的思想状况、心理素质已基本定型。

我们认为,实际上并不能笼统、抽象而论,而应具体分析。

就整体而言,与本专科学生一样,研究生群体思维敏捷、思想活跃,可塑性也比较强,对社会与人生问题的观察与思考也同样是他们的思维热点之一。

但由于研究生受到良好的基本理论教育,科学系统的思维方式培养和综合能力训练,而且在社会经验或阅历上相对较丰富,因此,他们对问题的思考,观点的阐释和事情的处理上则显得较为深刻、成熟、稳重;对政治问题关注度高,有自己的主见;道德认识水平比较高,是非观念比较强;在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选择上,一方面由于当代研究生信息量大、知识面宽,对各种社会思潮接触较多,加之思想观念的开放性而趋于多样化,另一方面则注重追求内在价值的自我实现,追求自我的完善,自主、自立、自尊、自强的意识比较强。

当然,也由于注重突出自我,在价值判断上的功利性表现时有发生;在心理特征上,研究生与本科生相比也有明显的差异性,如多数研究生的优越感比较强,在心理问题倾向上本科生主要表现为交往障碍、思想不成熟,而研究生则主要表现为对未来没有把握而产生不安感等等。

这里应该说明的是,上面所述只是根据论题的需要,着重从总体上说明研究生群体与本专科学生相比较而言的特点,并从这一角度探讨如何发挥研究生群体在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其他工作中的作用问题。

实际上,研究生本身也是一个复杂的群体,不仅有年龄、性别构成上的不同,也有学历层次上的差异,还有学科、专业的不同;不仅在社会、人生的阅历上有较大的差别,而且在心理情感状态、思想状况上也大相异趣;等等。

因此,在对研究生的教育管理中,还必须对研究生群体内这种/多样化0特征加以重视,才能有效地开展工作。

二当代研究生群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张维迎教授曾经提出,现代大学的功能有三个方面:一是创造知识;二是传授知识和培养人才;三是服务社会,使得大学对社会上的一些需求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大学校园文化的功能实际上是大学功能的展开和体现。

从大学生的角度看,校园文化的建设是大学生们完善知识结构、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重要形式;是活跃学术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规范和激励行为、锻炼意志、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动力;是陶冶高尚情操、树立崇高理想和培育健康审美情趣的重要载体;等等。

在原国家教委颁布的5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6中,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最近刚颁发的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6(中发[2004] 16号)中,更是明确指出,/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0这些都充分说明校园文化建设在体现大学功能,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高校大学生中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和重要价值。

56第3期周国琼:当代研究生群体的特点与作用刍议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人,是历史地与现实地生活在大学的全体师生员工。

因此,从主体的角度看,大学校园文化的设计、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学校的教学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和大学生等主体的共同努力与建设;不仅如此,大学生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之一,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并不是被动的受教育者,他们是校园的主人,是校园文化建设主动积极的参与者、设计者,同时,他们也在这种主动参与中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目的。

校园文化正是有了大学生的主动参与才显得丰富多彩和充满生机活力,也才能达到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目的。

而在以往关于校园文化建设问题的研究中,对于大学生的主体性尤其是研究生群体的主体性的发挥问题尚重视不够。

我们认为,从主体角度看,研究生作为学习层次比较高的学生群体,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主要有如下表现:第一,有利于提升校园文化活动的层次。

众所周知,追求知识创造的学术活动是大学最基本的活动,学术追求是大学师生的重要追求。

所以,学术性是大学校园文化最具特色的特征,是大学校园文化与其他类型文化相区别的显著标志;学术性文化应该是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层次比较高的构成内容。

一个大学校园如果充斥着以娱乐性、实用性为主的文化活动,那它的校园文化的层次和效用都要大打折扣。

而研究生无论在基本知识掌握的深度、广度上,还是思维的活跃性、成熟性以及思维方法的系统性、科学性方面;无论在设计的新颖性还是实际操作的熟练性方面都高于或优于本专科生。

因此,研究生的学术性活动如研究生论坛、学术讲座等以及他们所参与的其他校园文化活动,对于校园学术性文化的开展,校园文化品位的提高,以及校园文化整体层次的提升都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比如,在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和创业计划等竞赛活动中,由于研究生的参与就大大提高了活动的层次,增强了活动的效果。

第二,有利于丰富和完善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形式。

高校校园文化是由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三个具有不同质态而又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层次构成的有机系统。

校园物质文化包括校园人文环境、自然环境、文化设施、校旗、校徽以及教学科研条件等物质性载体或途径;校园制度文化或行为文化包括文化活动、文化管理、规章制度、行为规范等制度性层面因素;校园精神文化包括校风、文化价值观念、道德风尚和校园精神以及校训、校歌等精神性载体等。

相对而言,研究生的自我表现欲望和参与意识强烈,而且在想象力、鉴赏力方面也要高于本专科学生。

因此,对于校园文化的建设不仅具有比较强的参与意识,而且更具有比较强的参与能力,无论是校园物质文化的建设,还是校园制度文化的设计,还是校园精神文化的构建,以及校园精神的提炼等方面,研究生群体都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才智,参与其中。

而研究生也正是通过参与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不仅达到丰富校园文化内涵的效果,也达到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目的。

第三,有利于激发和延续校园文化的建设。

研究生是大学中较高层次的学生群体,他们在受校园文化熏陶、教育的同时,也不断地运用他们的知识、智慧、激情和勇气进行着思考和创新,为校园文化增加新的内容,为校园文化注入新鲜活力,从而大大地激发和激活校园文化的各个层面和结构的良性运作。

而且,由于大学校园文化是由一代一代的大学生来加以维系和发展的,在毕业以后大学生们通过自己在社会上的努力,将大学的文化和传统扩展和传播到社会,延续着大学的校园文化,所谓/今日我以学校为荣,明日学校以我为荣0的说法就反映了大学生通过自己的发展与完善来延续校园文化的生生不息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