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的经济和政治
俄罗斯帝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
俄罗斯帝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代,俄罗斯帝国正面临经济和社会方面的深刻变革。
在这一时期,俄罗斯帝国的劳动力、工业、城市和基础设施等方面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同时,社会阶层和政治改革也使得俄罗斯逐渐迈向现代化的大门。
本文将从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两个方面来阐述俄罗斯帝国时期的变革。
一、经济发展在经济方面,俄罗斯帝国在19世纪末期实现了百年来最显著的变化。
首先,农业生产逐步实现了机械化和现代化。
之前的农业生产主要依靠人力和畜力,无法满足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求。
因此,政府开始通过资助和鼓励,引进现代农业装备,使得俄罗斯的农业生产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据统计,1897年至1905年期间,粮食生产总量增长了13%。
这也使得俄罗斯成为欧洲大陆上粮食出口的主要国家之一,同时也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其次,在工业方面,俄罗斯的发展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之前的工业主要集中在一些手工业的制造业上,但这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逐渐被淘汰。
自19世纪50年代开始,俄罗斯引进了大量的西方先进工业技术,同时也开始进行技术创新和改进。
这些技术和工业的发展带来了市场和就业机会的增长,同时也推动了铁路、电力和石油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在工业方面,俄罗斯的成长率在欧洲各国中也位居前列。
最后,在社会方面,俄罗斯帝国的经济变革和发展也引起了社会阶层和城市规模的变化。
在19世纪末期,俄罗斯的城市人口增长迅速,成为欧洲大陆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同时,城市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城市中心地带开始出现大型商业和金融中心,而普通百姓则生活在城市边缘地带或周边的工业园区。
这也带来了新的社会问题,例如底层民众的经济和社会流动性降低,劳动条件的恶化等。
二、社会变革在社会方面,俄罗斯帝国也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的社会和政治改革。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1861年的农奴制度改革。
在这次改革中,农奴制度被废除,劳动力得到了自由和保护,并得到了土地的分配。
这次改革虽然带来了一些政治和社会的不稳定,但为俄罗斯的农业和劳动力市场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俄罗斯帝国时期的历史
俄罗斯帝国时期的历史俄罗斯帝国时期,是指从1721年至1917年,沙皇统治下的俄罗斯历史阶段。
这一时期内,俄罗斯帝国经历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的转变与发展。
本文将依次介绍俄罗斯帝国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社会变迁以及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一、政治制度在俄罗斯帝国时期,政治制度呈现出沙皇独裁的特点。
沙皇作为统治者,拥有绝对的权力。
他们通过官僚制度来管理帝国的各个领地,分封地主和贵族掌握着实际的地方政权。
同时,整个帝国还划分为行省和地方,由省长和地方官员负责统治与管理。
沙皇们积极参与西方列强的政治格局,致力于巩固俄罗斯在欧洲政治舞台上的地位。
例如,彼得大帝通过改革,使俄罗斯逐渐成为一个现代化国家,并通过战争扩张俄罗斯领土。
尼古拉一世时期,俄罗斯参与了克里米亚战争,丧失了战争中的优势地位。
但亚历山大二世下令解放农奴,并进行一系列改革,为俄罗斯帝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经济发展在经济上,俄罗斯帝国时期出现了明显的现代化趋势。
自18世纪中叶开始,俄罗斯的工业生产逐渐发展,尤其是在矿产资源和重工业领域。
此外,农业也是俄罗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规模的农奴制度使得农业生产保持着较高的产量。
然而,俄罗斯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工业化进程相对较慢,与西欧列强相比存在差距。
其次,农奴制度的存在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农奴们缺乏自由和权益保障,限制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此外,农奴制度也阻碍了农地的合理配置和农产品市场的形成。
三、社会变迁在社会方面,俄罗斯帝国时期经历了重大的社会变迁。
一方面,随着农业和工业的发展,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工人阶级的形成加剧了社会阶级矛盾。
工人们在面临劳动条件恶劣和低工资的同时,开始觉醒并有组织地进行抗议和要求改革。
另一方面,农民这个社会基础群体也逐渐意识到自身权益的重要性,加强了反对农奴制度的斗争。
同时,俄罗斯帝国还面临着民族问题的挑战。
帝国内部拥有多个不同民族的地区,这些民族之间存在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差异,因此频繁发生民族冲突和民族主义情绪。
俄罗斯政治制度的演进和特点
俄罗斯政治制度的演进和特点俄罗斯是一个政治体系比较复杂的国家,由于人民和政府长期矛盾重重,其政治制度的演进历程也异常艰辛。
那么,俄罗斯政治制度的演进和特点具体是怎样的呢?本文将从史料中透露出一些关键信息,探究一下其中的脉络。
一、初期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展开俄罗斯的政治制度源于早期的农业国家时期,当时的俄罗斯是由众多的神权国家和游牧国家组成的。
这种国家的组织形式是囊括了各行各业的贵族阶层,他们在一个强大权力的保驾护航下,实行统一的政治和经济政策。
此时的俄罗斯没有像现代国家那样的选举,国家的治理权全部在君主及其权臣的手中。
总的来说,这种政治制度的演变呈现出“权利下放”和“权力集中”的双重状态。
随着时代的变迁,俄罗斯的统治者们逐渐意识到了制度上的问题,开始推行一系列的政治改革。
这其中包括了沙皇改革和十月革命。
沙皇改革是俄罗斯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也被认为是成为现代国家的阶段之一。
在这个阶段,俄罗斯开始推行经济和政治的现代化改革。
十月革命则是俄罗斯的新兴政治力量取得胜利后的结果。
俄罗斯在此阶段所实行的新政治制度,是在社会的变化和群众的要求中逐渐形成的。
二、现代化改革的阶段随着现代化的推进,俄罗斯的政治制度也进行了全面的改革。
在此阶段,俄罗斯的总体国家构架逐渐走向了现代化。
现代化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统一的政治体系,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这个阶段的政治制度演变以“功能分工”和“行政分权”为特点,促进了俄罗斯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繁荣和进步。
俄罗斯的社会环境在此阶段也发生了一系列的进展。
在当时的环境下,经济和政治非常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随着科技和产业的发展,俄罗斯的社会分工逐渐趋于多元化。
相应的,政府也制定了更为繁复的法律法规,并划分了更多的政府部门,以保障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三、当代政治制度的状况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的俄罗斯政治制度具有了更加完善的构架和更高的效率。
俄罗斯的政治处理机制现在正在继续发展,并在群众的要求和经济力量的推动下持续改进。
制约俄罗斯经济发展的制度因素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加强科技创新的投入和应用,鼓励企业进 行技术创新,提高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完善法律体系
加强法律制度的建设,提高法律的透明度 和可预测性,为投资者提供更好的保护。
教育和人力资源改革
增加对教育领域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 培养更多具备高级技能的人才,以满足劳 动力市场的需求。
调整经济结构
加大对轻工业和服务业的支持力度,平衡 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
04
社会制度
社会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 因素,包括政治稳定、法律体系 、政府效率等。这些因素直接或 间接影响投资环境、市场机会和
资源配置。
经济制度
经济制度是经济发展的基石,包 括市场经济、计划经济、混合经 济等。不同的经济制度对经济发
展有着不同的影响和制约。
文化制度
够在公平的环境中竞争。
保护知识产权
法律制度通过保护知识产权,鼓励 创新和技术的进步,进而促进经济 发展。
维护社会秩序
法律制度通过规范社会行为,维护 了社会秩序的稳定,为经济发展提 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俄罗斯法律制度的演变与现状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俄罗斯的法律制度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逐渐建立了适应市场经 济的法律体系。
俄罗斯现行的经济制度主要包括私有化、市场化、自由化 等改革措施,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产权制度不清晰、 市场机制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清晰,导致企业缺乏稳定的产权保 护,从而影响了企业的投资和发展。
俄罗斯政府干预过多,导致市场机制无法充分发挥作用 ,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和不确定性。
政治制度的稳定性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政治不稳定 会导致市场不确定性增加,投资者信心下降,进而影
俄罗斯的经济政治
俄罗斯的经济政治一、俄罗斯的经济转轨(一)俄罗斯经济是原苏联经济的主体俄罗斯经济占原苏联经济的比重(%): 国民生产总值占70% ; 石油产量占90.9% ; 发电量占62.5%; 经济综合能力占60% ; 天然气占77.3%; 煤产量占55.4%(二)俄罗斯的激进经济改革一是实行生产资料的私有化把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转变为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二是实行自由市场经济体制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自由市场经济体制。
盖达尔激进经济改革的内容; 盖达尔激进经济改革的内容; 全面紧缩银根; 大规模私有化激进改革的严重后果: 首先,体制转轨成效甚微1999年俄罗斯工人生活状况与上年相比: 货币工资下降24.8% ; 实际工资下降35.9% ; 失业率12.5% ; 贫困线以下35.3%俄罗斯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进展一是出现了多种经济并存的所有制格局二是某些市场经济的要素正在逐步形成三是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四是经济形势也出现了一些好转的迹象通货膨胀率下降(Bieudo)(三)俄罗斯经济政策调整趋向俄罗斯经济政策调整: 加强对经济宏观调控; 权有化趋向长期化;制订“发展预算”努力刺激投资和生产; 加强社会保障; 坚持扶持和刺激本国工农业生产的方针二、俄罗斯的政治体制(一)俄罗斯政治体制的特征俄罗斯政体俄罗斯已经建立一个介于美国和法国之间的政治制度,总统拥有很大权力,同时增强议会职能,实行三权分立。
俄罗斯政治体制结构: 总统制; 两院制; 联邦制; 多党制总统制: 总统制是俄罗斯新政权体制的核心。
新宪法不仅明确规定了总统制的政体,而且特别强调了总统的权力和地位。
多党制: 早在1990年,俄罗斯就开始实行多党制,但当时并未得到宪法认可,新宪法则明确承认了多党制原则。
新体制的确立促进了多党制的发展和完善。
普京上任: 1999年8月9日,叶利钦提名国家安全局局长普京为新总理和自己的接班人,8月16日普京正式就任俄罗斯总理。
俄罗斯必背知识点
俄罗斯必背知识点1.俄罗斯地理概况: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其陆地面积达到17,098,242平方公里。
它横跨欧亚两个大陆,与16个国家接壤,包括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朝鲜、立陶宛、波兰、挪威和日本。
它还拥有众多的内陆海,最著名的是里海、里海和黑海。
2.俄罗斯历史概况:俄罗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9世纪的基辅罗斯国,它是古斯拉夫人的一个国家。
在9至15世纪之间,基辅罗斯国经历了不断的扩张和分裂。
在16世纪初,伊凡雷帝统一了俄罗斯,并建立了第一个沙皇国家。
随后,彼得大帝将俄罗斯带入了现代化的道路,并建立了圣彼得堡作为新的首都。
在19世纪,俄罗斯帝国持续扩张,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然而,1917年俄国革命的爆发,导致了沙皇制度的终结,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3.俄罗斯政治制度:俄罗斯是一个联邦制国家,政治体系为半总统制。
总统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总理则是政府的最高行政负责人。
立法机构由两个议会组成,即国家杜马和联邦委员会。
国家杜马是最高立法机构,由代表人民利益的代表组成。
俄罗斯政治制度经历了多次和调整,到目前为止,仍然存在一些争议和批评。
4.俄罗斯经济概况:俄罗斯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其经济以石油、天然气、金属和木材等资源为基础。
然而,俄罗斯经济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依赖自然资源的问题、经济结构不均衡以及腐败等。
近年来,俄罗斯一直在努力推动经济多样化和结构调整,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并增加其他产业的竞争力。
5.俄罗斯文化:俄罗斯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
文学、音乐、舞蹈和戏剧在俄罗斯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著名的俄罗斯文学作品包括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
俄罗斯音乐以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和拉赫玛尼诺夫等人的作品而闻名,而芭蕾舞剧《天鹅湖》则被视为俄罗斯最具代表性的舞蹈作品之一6.俄罗斯宗教:俄罗斯的主要宗教是东正教,他们拥有自己独特的教义和仪式。
俄罗斯政治体制的变化
俄罗斯政治体制的变化是一个复杂而多方面的问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
以下是对俄罗斯政治体制变化的概述:1. 历史背景:俄罗斯政治体制的发展与该国的历史、文化和政治传统密切相关。
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政治体制经历了多次变革,以适应新的政治和社会环境。
2. 总统制的确立: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实行了总统制,即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由同一个人担任。
这一变革旨在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威和稳定性,但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包括权力过度集中和民主问题。
3. 议会制转向总统制:在2008年,俄罗斯议会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将总统制确立为该国的永久制度。
这一变化意味着议会的角色和权力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国家决策更多地由总统主导。
4. 多党制的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俄罗斯政治体制逐渐转向多党制。
这意味着政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政局更加不稳定。
一些政党开始寻求与政府合作,以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
5. 政治改革和监督机制:为了改善政治体制的透明度和问责制,俄罗斯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政治改革措施,包括加强媒体自由、扩大公民参与和建立独立的监督机构等。
这些改革有助于提高政治参与度和透明度,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总的来说,俄罗斯政治体制的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变革和调整。
这些变革旨在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威和稳定性,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未来的发展仍需观察和分析,以了解俄罗斯政治体制的未来走向。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政治体制的变化受到国际政治环境和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
随着全球格局的变化和地缘政治竞争的加剧,俄罗斯政治体制的发展方向和表现形式也可能受到影响。
综上所述,俄罗斯政治体制的变化是一个复杂而多方面的问题,涉及到多个领域的变革和调整。
未来的发展仍需观察和分析,以了解其未来的走向和表现形式。
俄罗斯的政治与经济
(二)经济形势
改革税制,降低税率,打击金融寡头, 增加投资,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在国际上,积极吸收外国投资,推动独 联体经济一体化,力促经济上融入欧洲, 积极申请加入世贸组织。
在经历了金融危机造成的严重衰退后, 从1999年下半年俄罗斯经济开始出现好 转,至今仍保持着增长势头。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0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ptv/vplay/2 51083.html
思考
普京是怎样建立一个强而有力的
国家政权体系? 俄罗斯中央集权化与中国封建 时期中央集权化有什么相似点?
1、改造联邦制,强化垂直权力体系
建立7大联邦区,任命可靠的人为联邦区 长官,强化中央集权,加强中央对地方 的控制。 改变联邦委员会的组成方式。 联邦主体最高领导人由地方立法机关根 据联邦总统提名选出。
外部原因
【1】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和工业原材料价
格回升并居高不下是俄罗斯经济增长的 重要因素。
【2】俄罗斯经济虽已进入了相对稳定增
长阶段,但是近几年的快速回升在很大 程度上还是恢复性增长。
2、俄罗斯经济发展潜力大,但经 济还存在的问题。
第一:应该看到,俄罗斯经济结构的畸形化程度 有增无减,经济增长严重依赖原料工业。 第二:投资严重不足在一定时期内仍然是经济发 展的制约因素。 第三:由于贫困人口偏多,居民购买力低,所以 内需的增长达不到预期的刺激国内生产的速度。 第四:俄罗斯经济现在已形成了严重的原材料出 口依赖性
2、完善政党政治制度,培育政权党
2001年~2002年,在克里姆林宫的全 力推动下,三大亲政府的党派联合成 “统一俄罗斯”党,成为杜马中第一大 党。而政权的支持和鼓励,促使各级政 府官员、大企业家和政治活动人物更加 积极地参加到“统一俄罗斯”党中,使 之成为名副其实的“政权党”。
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政治和经济变革
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政治和经济变革1991年12月25日,苏联正式宣布解体。
这一事件引起了巨大的政治和经济变革,对于俄罗斯而言,尤其如此。
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经历了一段动荡和艰难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变革,深刻地影响了俄罗斯的发展轨迹和现代化进程。
一、政治变革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政治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
从总体上来看,这一时期的政治变革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发生在1990年代初期。
在这一阶段,俄罗斯采取了一系列政治改革措施,试图建立一种新的政治制度。
这种政治制度包括:推行自由市场经济、实现政治多元化、加强国家行政权力和推进民主改革。
然而,在斯大林式极权统治的背景下,这种政治制度的建立并不容易。
尤其是在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加强国家行政权力和推进民主改革成为了一项非常困难的任务。
第二个阶段发生在2000年之后。
这一时期俄罗斯的政治制度逐渐稳定。
普京政府实行了一系列经济和法律改革,同时重新建立了国家的行政机构和法律制度。
这样,俄罗斯的政治制度得到了巩固,而国家安全和稳定也得到了维护。
二、经济变革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经济出现了巨大的变化。
在1990年代初期,俄罗斯尝试了很多种经济制度模式,包括市场制度和计划经济。
最后,俄罗斯采取了自由市场经济的模式,大力推动市场化改革。
这种改革使俄罗斯的经济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第一,私有化改革。
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国有企业大量破产和倒闭。
为了促进经济发展,俄罗斯采取了大规模的私有化措施,将大量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企业,通过优化市场结构和资源分配,加快经济的发展和壮大。
第二,市场化改革。
在实行市场化改革之前,俄罗斯的经济完全由国家掌控,市场资源配置十分低效。
市场化改革让市场资源配置更加灵活和自由。
这种改革对于俄罗斯经济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加速了俄罗斯经济的发展和壮大。
第三,财政和税收改革。
为了减轻企业的负担和推动俄罗斯的经济发展,俄罗斯开始进行财政和税收改革。
针对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各类税收,俄罗斯多次进行了税收改革和减税。
俄罗斯的制度范文
俄罗斯的制度范文俄罗斯的制度是指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组织形式及其运作方式。
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庞大领土的国家,俄罗斯的制度经历了多次变革和演进。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探讨俄罗斯的制度,并解析其特点和影响。
首先,俄罗斯的政治制度是以总统制为基础的。
根据俄罗斯宪法,总统是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具有广泛的权力和职责。
总统由普通公民通过选举产生,任期为六年,连任不得超过两届。
总统在国家军事、外交等重大决策上具有决定性的权力。
同时,俄罗斯的政府由总理领导,总理由总统任命,负责国家的日常管理和实施政策。
此外,俄罗斯还设立了国家杜马和联邦委员会作为两个立法机构,但在实际运作中,总统的权力较大,议会的角色相对较弱。
其次,俄罗斯的经济制度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
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转向了市场化经济,进行了一系列的,包括私有化、价格自由化和外资引进等。
俄罗斯的经济体系以国家控制为主,政府拥有和管理一些重要的企业和资源,同时也鼓励私人企业发展。
然而,由于制度转型的不完善和腐败问题的普遍存在,俄罗斯的经济发展一直面临着许多挑战。
经济结构不够多样化、创新能力不足以及官商勾结等问题都制约着俄罗斯的经济增长和稳定。
最后,俄罗斯的社会制度是多元化的。
俄罗斯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各种不同的宗教和文化群体。
俄罗斯政府在法律上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和民族权利,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少数民族仍然面临着歧视和排斥,特别是在边远地区。
此外,俄罗斯的社会制度还面临着教育、医疗和社会福利等领域的不平等问题。
改善社会公平和促进社会和谐是俄罗斯社会制度的重要任务之一总体而言,俄罗斯的制度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政治上,权力过于集中于总统手中,治理体系需要更加完善和透明。
经济上,俄罗斯需要进一步深化,加强市场机制和法治建设,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社会上,俄罗斯需要加大社会公平的力度,保护少数民族的权益,解决社会不平等问题。
现代俄国政治经济变迁与社会转型
现代俄国政治经济变迁与社会转型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俄罗斯的政治经济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在20世纪初期,俄国革命爆发,推翻了沙皇政府,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
但是,在斯大林主义的统治下,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发展陷入了停滞。
直到苏联解体,俄罗斯重新开启了经济改革和政治体制的重构,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现代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变革和社会转型。
一、政治经济变革1.经济转型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将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
这一过程是痛苦的,但却无法避免。
在市场经济下,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减少,企业可以自主决策,政府的经济管制也缩小了。
俄罗斯经济的发展开始获得了更大的自主性。
在新的经济体制下,俄罗斯逐渐进入了全球化的经济市场,参与国际贸易和投资。
这让俄罗斯经济有了更多的机会,促进了俄罗斯与世界经济的互动交流。
2.民主转型1991年时,俄罗斯就通过权力合法性的手段将共产党政权废除。
2000年,普京成为总统,此前,他曾出任过克林姆林宫秘书和联邦安全局负责人,建立了一种新的领导模式。
这一模式主要以强势政策为主,俄罗斯政局逐渐走向了集权。
这里面部分人认为强权集中在总统手中广泛化是因为自1991以来俄罗斯的民主体制被牢牢地把握在了新生资产阶级以及金融寡头的手中。
这些人经营基本产业经颇级和政府机构,借由相互协助垄断了政治、经济资源,压制歧见。
因此,俄罗斯的民主体制转型远称为痛苦,值得讨论。
二、社会转型1.种族和宗教俄罗斯的人口分布非常广泛,而且在国内外都有着相当的影响。
近年来宗教信仰问题也成为了一个争论的焦点。
俄罗斯东正教在该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012年12月,俄罗斯议会通过了一项新政策,规定世俗教育机构必须在学校内加入主要为东正教的宗教教育课程,即宗教课程。
在该国东正教的影响下发生了相当多的宗教事件。
这些事件包括:特别是在高加索地区,莫斯科地区、圣彼得堡市等地区,犹太教、伊斯兰教和新兴宗教等被禁止和打压,这种做法在俄罗斯社会引起了广泛的争论。
俄罗斯经济现状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俄罗斯经济现状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俄罗斯经济在过去的几年中遇到了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包括了国内政治问题、国际经济制裁、油价和天然气价格下跌等外部因素。
然而,尽管经济遇到了困境,俄罗斯政府仍然在积极推动发展促进经济增长,以及改善国内经济情况。
那么,俄罗斯经济现状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下面我们从以下方面进行详细分析:1. 急剧下跌的能源价格:能源是俄罗斯的独特优势,但是近几年来,由于国际的能源价格不断下跌,导致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能源价格的下跌不仅仅导致了俄罗斯的财政预算收入下降,还直接影响了俄罗斯的GDP。
2. 国际制裁:俄罗斯政府因为其在克里米亚和乌克兰的冲突以及干涉美国总统选举等问题而遭受了来自西方国家的制裁。
这些制裁影响了俄罗斯的金融市场和国际贸易,导致了俄罗斯的资源和技术的减少,这是俄罗斯的一个巨大的问题。
3. 国内经济结构失衡:俄罗斯经济过于依赖原材料出口,像油、天然气、石油等等,因此,如果价格下跌,这将会对该国的经济造成巨大的冲击。
同时,俄罗斯的经济结构也存在严重的问题:国内制造业、科技、创新和服务业的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其他领域,这一点也需要改进。
4. 贸易伙伴受到了限制:俄罗斯国内的经济发展面临着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由于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受到影响,俄罗斯在进口和出口方面面临了很大的限制。
这导致了本国的商品进入国际市场变得异常困难,从而限制了本国的贸易和产业发展。
1. 通过投资和改革促进经济增长:俄罗斯政府正在推动构建一个基于科技、现代化生产和服务业的经济模式,以取代对原材料的依赖。
这需要俄罗斯政府积极投资,并且进行必要的改革,以提高国家的创新和生产效率,提高生产力。
2. 通过扩大贸易伙伴关系和市场来减轻疫情的影响:俄罗斯政府需要扩大其与不同贸易伙伴之间的合作,减少俄罗斯在海外市场上的依赖性,同时,俄罗斯需要开展更全面的贸易合作,以加强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俄罗斯 制度
俄罗斯制度
俄罗斯的制度通过多个方面来执掌政权和管理国家事务。
1. 政治制度:俄罗斯是一个联邦共和国,政府构成为总统、议会和司法部门。
总统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负责制定政策和行使行政权力。
议会由国家杜马和联邦委员会组成,负责通过法律和监督政府行为。
俄罗斯的司法体系独立于行政和立法部门。
2. 经济制度:俄罗斯是一个混合经济体系,兼容了市场经济和国有经济的特点。
国有企业在俄罗斯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同时也鼓励私营部门的发展。
政府在经济领域有一定的干预权力,并采取措施保护国内产业和市场。
3. 社会制度:俄罗斯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政府对社会事务有一定的干预和管理权力。
教育、医疗和社会福利是政府的主要责任领域。
在俄罗斯,有较高的收入不平等和社会福利差距。
4. 军事制度:俄罗斯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其军队由陆军、海军和空军组成。
俄罗斯的军队在国内外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对国家安全和国际事务有着重要影响。
5. 文化制度:俄罗斯的文化制度强调俄罗斯文化的传统价值观,并保护和推广俄罗斯的文化遗产。
俄罗斯的文化体系包括文学、音乐、绘画、戏剧等领域,其
中一些作品对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总的来说,俄罗斯的制度是一个由政治、经济、社会、军事和文化等方面综合构成的体系,各个方面相互关联,共同维持着国家的秩序和稳定。
现代俄罗斯的政治体制与权力平衡
现代俄罗斯的政治体制与权力平衡俄罗斯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其政治体制和权力平衡一直备受关注。
自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经历了多次政治变革和权力重组,不断适应着国内外的形势变化。
本文将从历史发展角度出发,探讨现代俄罗斯的政治体制和权力平衡。
俄罗斯政治体制的演变与发展自沙皇时代开始,俄罗斯一直处于集权统治的政治体制之下。
而在1917年的十月革命后,苏联建立起了一个社会主义政权,实行共产主义制度。
然而,正如我们所熟知的,苏联在20世纪90年代解体,俄罗斯成为独立国家。
在转型期间,俄罗斯面临着巨大的政治和经济挑战。
首先,政治上的权力空心化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由于体制变革,原本握有大权的共产党垮台,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针对权力平衡的改革。
然而,由于缺乏明确的权力分配机制,俄罗斯政治陷入了混乱和争夺的局面。
权力平衡的探索与实践随着时间的推移,俄罗斯政府逐渐建立了一种更为稳定的政治体制。
在普京总统的主导下,俄罗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实现权力平衡。
首先,社会制度的稳定被强调,通过加强法律和司法体系的建设,以确保公民的权益得到保护和尊重。
其次,政治权力的分散化也成为目标。
普京总统在任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削弱地方政府和地方政权的影响力,以保持中央政府的统一性和控制力。
这种做法旨在加强中央政府的主导地位,避免地方政权的独立性对国家的不利影响。
此外,经济发展也被视为实现政治权力平衡的关键因素。
作为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俄罗斯政府致力于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
通过吸引外国投资、发展国内产业以及采取一系列财政和金融政策,俄罗斯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成就,从而为政治体制的稳定和权力平衡奠定了基础。
挑战与前景展望然而,现代俄罗斯的政治体制和权力平衡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仍然存在着权力集中的倾向。
尽管俄罗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实现权力分散化和地方政府改革,但仍然存在权力过于集中于中央政府的问题。
这种集权化的特点可能导致政府对地方政权的过度干预,从而损害了地方政府的独立性和自治性。
俄罗斯经济政治及外交战略
俄罗斯的经济政治及外交战略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学使了解苏联解体的原因和教训,明确俄罗斯经济制度已向私有化和自由市场经济转型,政治制度已向多党议会民主制和三权分立制过渡,特别是普京执政八年的政治经济发展特点;把握俄罗斯重振大国地位有利与不利条件。
具体而言,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主要问题:(一)苏联的解体及其重大影响(二)俄罗斯的转型与振兴(三)俄罗斯重振大国地位的外交战略二、主要内容提示(一)戈尔巴乔夫的改革1985年春戈尔巴乔夫执政后,提出了加速科技、经济发展和实行改革的主张,推行“加速发展战略”,试图力挽苏联资料的颓势。
但由于苏联多年形成的传统经济体制根深蒂固,苏联党政领导对旧体制弊端缺乏深刻的认识,未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推进改革。
到1987年,苏联的经济改革基本上流于空谈,没有取得实际的进展和成效。
1987年10月,戈尔巴乔夫出版了《改革与新思维》一书,提出了“新政治思维”,作为对苏联社会制度进行全面改革的理论依据。
主张用“民主社会主义”取代“官僚社会主义”,用同美国之间的“和平与合作”取代军备竞赛和冷战对抗,确定把“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作为苏共为之奋斗的目标。
戈尔巴乔夫宣扬的“公开性”、“民主化”、“多元化”及“人道主义”却在实际工作中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戈尔巴乔夫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改革,使苏联社会陷入全面危机。
社会剧烈动荡,反共反社会主义思潮和势力空前猖獗,党内反对派和社会上的反政府组织聚集在一起争夺政治权力,使国家政权处于瘫痪状态;国民经济陷入深刻的危机,国家预算赤字和内外债惊人增长,通货膨胀严重,消费品缺乏,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民族矛盾日趋激烈,民族冲突不断升级,大俄罗斯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情绪同时高涨。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结果,最终把苏联的党和国家引向亡党亡国的深渊。
1990年3月,波罗的海的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三国先后发表独立宣言。
三国独立之举在其他加盟共和国引起连锁反应,这些国家都纷纷发表主权宣言,联盟濒临崩溃的边缘。
俄罗斯经济问题的政治性.doc
俄罗斯经济问题的政治性-无论是研究微观企业治理还是分析宏观经济形势特点,只要一提到俄罗斯经济问题,人们往往就从以下分析框架入手寻找答案:俄罗斯经济的投资、消费、出口这“三驾马车”及相互影响,俄罗斯的“荷兰病”及“惰性的能源型发展模式”,以及俄罗斯的创新经济战略及经济多样化问题。
这些分析框架的确是研究俄罗斯经济问题的利器,然而,即使对上述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俄罗斯经济的现实状况依然让人一头雾水:为什么俄罗斯经济结构调整这么难?为什么“创新经济”喊了这么多年没有突破性进展?为什么俄罗斯经济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靠出口能源、依靠世界能源价格的行情变化?发展道路的选择要求打破寡头经济垄断寡头,是指掌握着庞大的金融资本、并在实际上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政权的大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
寡头经济与政治是普京执掌政权初期的特点。
2003年5月,普京在《国情咨文》中表示:“垄断成分在俄罗斯经济中的比重增加,然而它并没有表现出高效率。
垄断窒息着经济竞争。
政府应当更严肃地关注这一现象。
这种政策的继续将导致经济停滞。
”由于寡头控制金融业,资金的逐利性决定了俄罗斯的投资流向有利可图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加重了经济的原料化发展趋势,形成国家对能源原材料出口的依赖,而加工工业的发展严重滞后,科技水平提高缓慢;更重要的是寡头垄断追逐自身利益,与普京的强国战略形成基本矛盾。
因此,在普京第一任期,是否要打破叶利钦时代俄罗斯经济出现的垄断性特征就成为了俄罗斯确立什么样发展道路的问题。
普京一上台就宣称,俄罗斯复兴的关键在国家政治领域,建立强大的国家政权体系,特别是建立有效的、确保政令畅通和国家完整的垂直权力体系,成了普京国家治理的重点。
但是,由于俄罗斯经济掌握在寡头手中,以普京为代表的政治权力难以掌握经济资源,其后果就是经济发展失去了必要的增长速度。
然而要改变这一局面,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也是保障政权稳定的政治问题和意识形态问题,对于团结俄罗斯社会具有特殊意义。
俄罗斯是什么制度
俄罗斯是什么制度俄罗斯是一个联邦半总统制国家。
它的体制具有许多复杂的特点和特殊性。
以下将对俄罗斯的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俄罗斯的政治体制是联邦制。
俄罗斯由85个联邦主体组成,其中包括22个共和国、9个边疆区、46个州、3个联邦城市和1个自治州。
这意味着俄罗斯是一个由不同地区组成的国家,各个地区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都有一定的自治权。
其次,俄罗斯的政治体制是半总统制。
总统是俄罗斯的最高国家领导人,负责国家事务的决策和执行。
总统由全民选举产生,任期为6年。
总统拥有广泛的权力,包括国家安全、外交政策、国防、司法体系和立法进程的主导权。
然而,俄罗斯的政治体制并非完全的总统制,因为它还有一个由选民选举产生的联邦议会。
联邦议会由两个议院组成,分别是国家杜马和联邦委员会。
国家杜马由全民选举产生,拥有立法和监督政府的权力。
而联邦委员会则由地区立法机构选举产生,主要负责协调和审查地方立法机构的决议。
除了政治体制,俄罗斯的社会制度也具有一些特殊性。
俄罗斯是一个多民族和多文化的国家,拥有众多的民族和语言。
它的官方语言是俄语,但也承认其他民族的语言和文化权利。
俄罗斯的社会结构也相对复杂,包括农民、工人、商人、专业人士和政府官员等。
此外,俄罗斯还有相对较大的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平等问题,这对社会稳定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总的来说,俄罗斯是一个联邦制、半总统制的国家。
政治体制上,总统拥有广泛的权力,但与之并存的联邦议会也对国家事务有一定的决策权。
社会制度上,俄罗斯面临着多民族、多文化和社会不平等的挑战。
这些特点和特殊性使得俄罗斯的政治和社会制度更为复杂和多元化。
俄罗斯经济与政治
俄罗斯经济与政治当今世界,经济与政治有着更加密切的关系。
政治根源于经济,由经济决定;政治反作用于经济,给经济的发展以巨大的影响。
经济利益的得失是最根本的利害关系。
因此,任何阶级和社会集团的政治活动,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和维护本阶级、本集团的根本经济利益的。
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在俄罗斯这次严重的经济危机中得到了非常深刻地体现。
由于拥有丰富的铁矿和煤炭资源,俄罗斯在世界钢铁工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除此之外,俄罗斯的化学工业、机械工业都很发达。
但是,在继承苏联雄厚重工业之外,俄罗斯也遗传了苏联“重工业与轻工业严重失衡”的通病。
原苏联的轻工业主要集中在欧洲地区,纺织工业是轻工业的最大部门。
俄罗斯的纺织工业以棉纺业、毛纺业和亚麻纺业为主,集中在纺织品主要消费区和传统产区。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纺织工业由于棉花、羊毛来源减少,出现开工不足乃至停产,大部分纺织厂亏损,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
原苏联没有解体前,俄联邦的农业在原全苏就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俄联邦农业受自然地理条件及气候的影响比较大,严寒的气候对农业生产很不利。
总体而言,俄联邦农用土地面积虽大,但土地质量不好。
另外,体制、政策、资金等因素也影响农业的发展。
俄罗斯集中国家力量发展最具前景的关键科技领域,并能较快在这些领域位居世界前列。
俄基础研究、军事和宇航技术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便得益于这种体制。
目前俄基础研究水平虽落后于美国,但仍位居世界最先进国家之列。
俄罗斯基本保持了其整体科技的完整性,而且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数十项世界级科研成果。
近年来,在基础研究的所有方面,几乎都有世界水平的科研成果。
俄罗斯除了轻工业与重工业发展不均衡之外,经济结构也存在很大的弊端。
目前,俄罗斯财政收入对能源行业的依赖度超过50%,坚挺的国际能源价格对俄罗斯增加财政收入,消除财政赤字,保障社会福利支出发挥着关键作用。
俄罗斯能源部数据显示,2011年俄罗斯石油产量将达到5.09亿吨,创下新的石油开采纪录。
现代俄罗斯的政治与政治格局
现代俄罗斯的政治与政治格局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拥有着强大的经济、文化和军事实力。
尽管如此,俄罗斯在政治上的表现却一直备受争议。
这篇文章将探讨现代俄罗斯的政治和政治格局。
俄罗斯政治的现状俄罗斯政治的现状可以用“<span>大权独揽</span>”来形容。
自1991年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的政治体制已经经历了多次改革,但未能完全建立起一套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制度。
在现在的俄罗斯政治中,总统的权力远远超过其他机构,例如议会和法院。
克里姆林宫是俄罗斯最高统治机构的所在地,该机构在俄罗斯的政治、外交和国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统是克里姆林宫的首脑,掌握着俄罗斯政府的实权。
在现任总统普京掌权时期,由于他的影响力和权力扩张,克里姆林宫对整个俄罗斯政治的控制力远远超出了之前的时期。
议会在俄罗斯政治中扮演着另一重要的角色。
它由联邦会议的两个议会组成,即国家杜马和联邦委员会。
国家杜马是俄罗斯议会中的下议院,由450个席位组成,代表着各个地区的利益。
虽然草案的通过需要通过议会,但在俄罗斯的政治制度中,议会的角色十分有限。
联邦委员会是议会中的上议院,由经过地方选举的议员组成。
但是,联邦委员会并没有真正的立法能力,它所做的主要是给国家杜马建议,以及在其他与立法有关的议案上进行批准。
此外,俄罗斯最高法院和最高经济法院也在俄罗斯政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这两个机构都不能独立运作。
这意味着在俄罗斯的政治体系中,政府机构在与私人公司、国有企业等类似组织机构之间的关系中拥有相对不可撼动的主导权。
俄罗斯的政治格局俄罗斯政治的现状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该国的政治格局。
近年来俄罗斯的政治格局更好地体现在普京的领导下。
普京在总统的任上收紧了对政府的控制,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减少反对派人员和组织机构的存在。
最明显的例子是2012年通过的一项法案,该法允许政府关闭涉嫌参与未经批准的集会和示威活动的网站,其中包括反对派、独立媒体和其他反对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联宣布 建成社 会主义
经济体制方面。其主要表现是:第一,实行单一化的公有制形式, 私营经济不允许存在,个体经济微乎其微。公有制的基本形式是国 家所有制和集体农庄所有制,由于土地和大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 集体农庄实际上是半国有制。第二,排斥市场调节的指令性计划体 制。计划管理体制是苏联经济体制的核心,其特点是高度集中和严 格的指令性,指令计划覆盖国民经济各个领域,排斥市场调节和价 值规律,全国统一规划物价,商品货币关系仅作为计划手段部分起 作用。第三,管理体制高度集中,所有权和经营权统一,国家直接 管理企业,企业缺乏自主权;国家通过发布决议、命令和运用组织 手段组织经济生活的运转,经济刺激手段居于次要地位。第四,国 民经济比例失调,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主, 形成重、轻、农的发展序列,积累与消费比例、价格比例严重不平 衡。
白俄罗斯
乌克兰
俄罗斯联邦
南高加索联邦(阿塞拜疆、 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三国)
20世纪20-30年代实现了工业化
从1928年-1940年间共建成约9000个工业 企业,整个工业增长了9倍,年平均增长 16.8% 苏联用三个五个计划实现以工业化。
苏联取得 了巨大 的建设 成就
1936年苏联宣布建成社会主义
• 第四,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 荣的政策。
• 第五,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对西方 “和平演变”战略保持高度警惕,
同国内外敌对势力的这一图谋进 行坚决而有效的斗争。
“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 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 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
_____普京
二、俄罗斯的经济转轨
十五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组成 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白俄罗斯 乌克兰
摩尔多瓦 格鲁吉亚 亚美尼亚 阿塞拜疆
哈萨克 乌兹别克
立陶宛 土库曼
拉托维亚 爱沙尼亚
俄罗斯联邦
塔吉克 吉尔吉斯
战后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成就
苏联国民收入和工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
年份
项目
1951- 1955
1956- 1960
支持率(2007)
统一俄罗斯: 41-46% 俄罗斯共产党:5-8% 公正俄罗斯: 11%
建立新俄罗斯以后,俄罗斯政治危机不断,议
1970年美国和苏联国民生产总值对比
国民生产总值 (10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美元)
661
2722
1337 49%
6523 42%
(苏联为美国的%)
苏联
1980年美国和苏联国民生产总值对比
国民生产总值 (10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美元)
1263
4756
2369
10406
53%
46%
(苏联为美国的%)
从2000年普京执政到2005年,俄罗斯年 经济增长4%,2005年,俄罗斯的GDP (国内生产总值)已达21.67万亿卢布, 约合7700亿美元,其人均GDP也超过 5300美元。经济水平恢复到苏联的7成。 2006年已达到或超过经济衰退(1989年) 前的产出水平。
三、俄罗斯的政治体制
行政
立法
一、从苏联到俄罗斯
1.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一)十苏月联革成命立视和频解体
1922年12月30日,根据列宁的提议,决 定由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南高 加索联邦(含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格 鲁吉亚)四个共和国组成一个多民族的 联邦制国家——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联盟,简称苏联。
苏联建立发展
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
最低收入的20%和最高收入的20% 所占全社会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 4.9%和51.3%(2004年)
1994年后
俄罗斯 经济政策调整
加强对经济宏观调控
私有化趋向长期化
制订“发展预算” 努力刺激投资和生产
加强社会保障 坚持扶持和刺激本 国工农业生产的方针
3000
通货膨胀率(%)
通
2500
2600
货
苏联解体的过程
3、苏联解体的原因
1)经济发展后劲不足乃至停滞倒退,社会生产力和人 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日趋缓慢乃至下降,动摇了社会主义 的基础和政权根基。 2)执政党政治上集权过度,民主法制不够健全,官僚 主义严重,逐渐脱离群众、失去人民的拥护和信任。 3)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崇尚西方制度, 实施“西化”,直接葬送了社会主义。 4)民族分离主义思潮泛滥,民族矛盾激化直接导致了 苏联的解体。 5)西方敌对势力实行“和平演变”战略,加速了苏联 社会主义制度的瓦解和国家的解体。
1961- 1965
1966-1970
国民收入 工业总产值
年份
项目
国民收入 工业总产值
11.4 13.1
1971- 1975 5.7 7.4
9.1 10.4
1976- 1980 3.6 4.4 战后苏联的经济增长率
6.5 8.6
1981- 1985 2.8 N/a
7.7 8.5 1986-1990
2.1 N/a
强总统、弱议会、小政府
俄罗斯国家新体制
总
两
联
多
统
院
邦
党
制
制
制
制
主要政党:
统一俄罗斯
俄罗斯共产党
公正俄罗斯党 右翼力量联盟 自由俄罗斯党 俄罗斯农业党 公民力量党
早在1990年,俄罗斯就开 始实行多党制,但当时并 未得到宪法认可,新宪法 则明确承认了多党制原则。 新体制的确立促进了多党 制的发展和完善。
政治体制方面。主要表现为:第一,在党和国家的关系上,把党对 国家的领导作用变成了党政不分、以党代政,权力高度集中于党中 央的执行机构,最高决策权往往集中于斯大林个人。第二,在国家 的本质上,过分强调专政和国家的镇压职能,忽视民主和法制建设。 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极不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实现程度很低,缺乏 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法制不健全并经常遭到破坏。
4、苏联解体的教训
• 第一,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 个中心,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 第二,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和改善执政党的领导,搞好执政党的自身建设, 不断提高执政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
• 第三,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实际和时代特征 紧密结合起来, 必须不断地进行改革,同时又必须始终注意牢牢地把握改革 的正确方向。
➢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 斯三个斯拉夫国家签署了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 的协议——别洛韦日协议,宣布“苏联作为国 际法主体和地缘政治现实已不存在。 ➢1991年12月21日俄罗斯联邦等11个独立国家 的首脑在哈萨克首都阿拉木图举行会议,通过 了《阿拉木图宣言》等文件,正式宣告建立 “独立国家联合体”。 ➢1991年25日,戈氏辞去总统职务。26日,苏 联最高苏维埃举行最后一次会议,确认了苏联 解体。
立陶宛
爱沙尼亚 拉托维亚
1991年8月19日,苏联副总统亚 纳耶夫等 8 人组成了国家紧急状态 委员会,试图维护联盟的统一。但 “8·19事件”不仅以失败告终,而 且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由于出现权力真空,8.19事件后,各 加盟共和国纷纷独立。截至1991年 12月16日,苏联原有的15个加盟共 和国均宣布独立。
思想文化方面。表现为对思想文化的严格控制和严重的个人崇拜。 对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相当重视,但理论学术方面缺少正常的 探讨与争鸣,思想观点的分歧和学术上不同流派的争论(包括自然科 学、文学)常常被贴上政治标签,上升为政治斗争,以政治批判方式 处理学术分歧。
1925年,中亚地区新建的土库曼和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 义共和国加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1931年塔吉 克自治共和国成为苏联的第七个成员国。 1936年哈萨克 自治共和国及吉尔吉斯自治共和国,南高加索联邦中的格 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成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南 高加索联邦建制被取消。苏联的加盟共和国由7个发展到 11个。 1940年6月,苏联以立陶宛政府违反苏立互助公约, 与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组成反苏军事联盟为由,出兵占领 波罗的海沿岸3国。8月初,三国加入苏联。1940年6月, 苏联以国际形势要求用最快速度解决历史遗留的领土问题 为由,出兵占领罗马尼亚管辖的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 后将比萨拉比亚并入1924年建立的摩尔达维亚自治共和 国,从而建立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也称摩 尔多瓦)。
为欧洲强国 。1861年实行农奴制改革,资本主义迅 速发展。1917年3月(俄历2月)爆发二月革命,推翻 罗曼诺夫王朝,建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同年11月 7日(俄历10月25日 )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发动 武装起义 , 推翻临时政府 , 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
会主义国家。1991年苏联解体后新建俄罗斯联邦。
俄罗斯经济占原苏联经济的比重(%)
国民生产总值 占70%
石油产量 占90.9%
经济综合能力 占60%
天然气 占77.3%
发电量 占62.5%
煤产量 占55.4%
从1992年初到1997年7月,通过“小私有 化”和“大私有化”两大阶段完成了大规模 私有化改造并转入个案私有化阶段。到2002 年1月1日共有13万家国有企业实现了私有化, 占私有化之前全部国有企业总数的66%。国 有成分从1990年的88.6%下降到10.7%,私有 成分从1.2%上升到75.8%,集体与其他混合 成分从10.2%变为13.4%。
苏联
2、苏联走向解体
1985年戈尔巴乔夫执政, 1987年10月提出改革与 新思维。1988年6月底, 苏共召开19次代表会议, 苏共中央宣告改革转向 政治领域。戈尔巴乔夫 主张“建立民主的、人 道的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