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版五年级上古诗
上海五年级语文古诗
上海五年级语文古诗1.《乡村四月》1.原文: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2.解释:山坡、原野间草木茂盛,一片葱茏,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满目亮白。
杜鹃声声啼叫,天空中烟雨蒙蒙。
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起了农活,闲着的人很少。
他们刚忙完了采桑养蚕的事又要开始插秧了。
2.《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1.原文: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2.解释: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纺线织布,农家男女各司其事,各管一行。
小孩子哪里懂得耕织之事,也模仿大人的样子,在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3.《题西林壁》1.原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解释:从正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立。
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等不同距离不同高度去看,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人们之所以认不清庐山本来的面目,是因为自己就身在庐山之中啊!4.《溪上遇雨二首(其二)》1.原文: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
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
2.解释:诗人独自坐在山间的岩石上,看见前面浓密的乌云饱含着雨水喷洒在前方起伏的山峦上,而此地却依然阳光灿烂。
正悠然欣赏这一奇观时,忽然大雨已泻到了自己头上!不过意外地发现:前山青翠的山峰上,映照着一抹夕阳的余晖!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1.原文: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解释:独自一人在远离故乡的地方生活,每逢遇到佳节良辰就更加想念亲人。
想到今天是重阳节,故乡的兄弟们要登高望远,当他们佩戴茱萸时会发现单单少了自己一个人。
6.《过故人庄》1.原文: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解释:老友准备了丰盛的饭菜,邀我到他的田舍做客。
幽美的村庄,四周绿树环抱,一脉青山在城郭外隐隐横斜。
上海小学一到五年级古诗完整篇
一年级第一学期:《画》宋.佚名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草》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悯农两首(其二)》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夜宿山寺》唐.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一年级第二学期:《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悯农两首(其一)》唐.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江上渔者》宋.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七步诗》三国魏.曹植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池上》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二年级第一学期:《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秋浦歌》唐.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早发白帝城》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沪教版-小学1~5年级课文古诗词汇总
沪教版小学阶段课文古诗词大全《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山村》宋邵雍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画》宋佚名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草》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登鹳雀楼》唐王之焕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杂诗》唐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夜宿山寺》唐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江上渔者》宋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塞下曲》(其二)唐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悯农二首》(其二)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遗爱寺》唐白居易弄日临溪坐,寻花绕寺行。
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
《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早发白帝城》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前出塞》唐杜甫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第一学期唐诗翻译-上海版
乡村四月【年代】宋【作者】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注释】①子规——布谷鸟。
②才了——刚刚做完。
【译文】乡村四月的雨天,山野处处碧绿,河水映着天光,白茫茫一片.在杜鹃鸟优美悦耳的啼叫声中,像云烟一般的细雨飘洒大地.在这个时节,农村极少有闲人,农民们刚刚忙完了养蚕的营生,接着又投入到更为紧张辛劳的插秧劳动中.四时田园杂兴(其一)【年代】南宋【作者】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译文】白天锄地夜晚捻搓麻线,农家男女没有片刻工夫休息。
小孩子虽然不懂得耕田织布,但也在桑树阴下学着种瓜呢!三闾庙【年代】唐【作者】戴叔伦沅湘流不尽,屈宋怨何深。
日暮秋烟起,萧萧枫树林。
[译文]沅水、湘水滚滚向前无穷无尽,屈原遭到奸佞小人打击,不能实现自己宏图大业的哀怨有多么地深。
日暮黄昏一阵阵秋风吹起,三闾庙边的枫林萧萧作声。
江村晚眺【年代】宋【作者】戴复古江头落日照平沙,潮退渔船阁岸斜。
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
[译文]落日的余晖照在江边的沙滩上,潮水退了,渔船斜搁在江边。
一对白色的水鸟站在水边,它们看见有人走来,突然惊起,飞入芦花丛中去了。
乡思【年代】宋【作者】李觏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译文]人们说:日落处就是天尽头,可是望到天涯也看不到我的家.本来绿山阻隔已令人十分遗憾,可这碧绿的山偏偏又被傍晚的云气笼罩!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而且因关山阻隔又被暮云笼罩的情景下十分沉重的心情.《中秋月》其二【年代】唐【作者】李峤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译文]故乡被青山所阻隔,而青山又被暮云所遮掩;天涯已经是很远的了,可还能望得见,而故乡却看不见。
皎洁的中秋圆月升上了天空,人人都说四海之内都是天气晴好月光普照。
你怎么知道在千里之外也会是这样,说不定那里是又刮大风又下雨呢!绝句漫兴九首(其七)【年代】唐【作者】杜甫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沪教版小学5年级语文教材古诗汇总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梅花 宋·王安石墙角数支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小学一年级第二学期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溪上遇雨二首(其二)
唐·崔道融 坐看黑云衔猛雨, 喷洒前山此独晴。 忽惊云雨在头上, 却是山前晚照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 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小学二年级第一学期
回乡偶书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秋浦歌唐·李白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已亥杂诗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出 塞 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青白在人间。
上海5年级上学期必背古诗词
5年级上册(1)乡村四月宋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 2)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3)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4 )溪上遇雨(其二)唐崔道融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
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
(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6)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7)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8)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9)山亭夏日唐高骈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10)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1)题乌江亭唐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艺,卷土重来未可知。
(12)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古文三则读书有三到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论语学而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3)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wèi)城朝(zhāo)雨浥(yì)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4)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四时田园杂兴沪教版
写一写你对田园生活的感受,写的时候,要用
上第一首诗,可以将之放在文段的开头、中间、 结尾,也可以将两句话分开用,在运用的时候, 要试着默写下来。
阅读范成大的其它《四时 田园杂兴》作品。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古诗, 在本单元“展示台”时间展示。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兴:
xīng ①举办,发动;②起来; ③旺盛;④流行,盛行; ⑤准许;⑥或许;⑦姓。
xìng 兴趣,对事物有喜好的情 绪、兴致。
供:
gōng 准备着钱物等给需要的人使用。 从事
gòng ①向神佛或死者奉献祭品; ② 指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昼出( )夜( )
lěi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lí
jiá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注释: 肥:果肉肥厚;麦花:荞麦花;篱落:篱笆; 蛱蝶:蝴蝶; 菜花:油菜花; 日长:白天长。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沪教版五年级上古诗解析
【作者】翁卷【朝代】宋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译文: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
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四月到了,没有人闲着,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中心: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今乐清市淡溪镇)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
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与繁忙。
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译文:白天出去锄草夜间搓细麻,农家的儿女各人都会持家。
小孩子不懂得耕田和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中心: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作者】苏轼【朝代】宋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中心: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溪上遇雨其二【作者】崔道融【朝代】唐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
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
译文:我坐看天空中浓密的乌云含着雨水喷洒在前方的山峦上,而这里却依然阳光灿烂。
忽然滚滚的乌云挟带着骤雨,已泻到了我的头上!不过我却意外地发现:前方青翠的山峰上,还映照着一抹夕阳的余晖。
中心:夏雨的特点是来速疾,来势猛,雨脚不定。
这几点都被诗人准确抓住,表现于笔下。
急雨才在前山,忽焉已至溪上,叫人避之不及,其来何快 !以“坐看”从容起,而用“忽惊”、“却是”作跌宕转折,写出夏雨的疾速。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
P 9乡村四月[宋] 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作者介绍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温州乐清(今属浙江)人,南宋诗人,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并称“永嘉四灵”。
其诗大多讲求技巧,诗风清苦。
著有《西岩集》1卷,有《南宋群贤小集》本;《苇碧轩集》,有《永嘉诗人祠堂丛刻》本。
二集互有出入。
【注释】①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光。
川,平地。
②子规——杜鹃鸟。
③才——刚刚。
.④山原-----山坡原野⑤蚕桑--种桑养蚕。
⑥了——料理完⑦如——好像【译文】(1、2句)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
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3、4句)四月到了,没有人闲着,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中心】整首诗突出了乡村四月的劳动紧张、繁忙。
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
【赏析】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春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
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
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四月的江南,山坡是绿的,原野是绿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禾苗,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个绿色主宰的世界。
在绿色的原野上河渠纵横交错,一道道洋溢着,流淌着,白茫茫的;那一片片放满水的稻田,也是白茫茫的川流。
举目望去,绿油油的禾田,白茫茫的水,全都笼罩在淡淡的烟雾之中。
那是雾吗?烟吗?不,那是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不时有几声布谷鸟的呼唤从远远近近的树上、空中传来。
诗的前两句描写初夏时节江南大地的景色,眼界是广阔的,笔触是细腻的;色调是鲜明的,意境是朦胧的;静动结合,有色有声。
“子规声里雨如烟”,如烟似雾的细雨好像是被子规的鸣叫唤来的,尤其富有境界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沪教版小学一至五年级古诗【范本模板】
小学一年级上古诗⑴《草》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⑵《登鹳鹊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⑶《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⑷《悯农两首》(其二)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⑸《夜宿山寺》唐·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⑹《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⑺《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小学一年级下古诗⑴《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⑵《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⑶《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⑷《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yuè)。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⑸《悯农两首》(其一)唐·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⑹《江上渔者》宋·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⑺《七步诗》三国魏·曹植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⑻《池上》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小学二年级上古诗⑴《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⑵《刺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⑶《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⑷《凉州词》唐·王翰蒲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⑸《早发白帝城》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沪教版_小学四、五年级古诗(1)
乐游原唐•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赠花卿唐•杜甫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秋夕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从军行(其四)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采莲曲(其二)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百忧集行唐•杜甫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浪淘沙(其一)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墨梅元•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别董大(其一)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忆江南(其一)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其一)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蜂唐•罗隐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上海小学五年级古诗注释篇
五年级第一学期乡村四月宋.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中心思想】描绘了初夏的风光及乡村农务之繁忙,表达诗人对农民辛苦生活的同情。
【注释】①山原:山陵和原野。
②川:平地,白满川:水田里、低洼处都积满水,白茫茫一片。
③子规:杜鹃鸟。
④才了:刚刚结束。
⑤蚕桑:种桑养蚕。
⑥插田:插秧。
【译文】漫山遍野郁郁葱葱,水田洼地白茫茫一片。
蒙蒙烟雨中不时地传来杜鹃啼鸣。
四月的乡村很少有闲着的人,刚刚结束蚕桑的活计又开始插秧了。
【赏析】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出来。
以“绿遍”形容草木葱郁,“白满”表示雨水充足,“子规声”暗寓催耕之意,生动地展现出“乡村四月”特有的风貌。
后两句化繁为简,勾画出乡村四月农家紧张忙碌的气氛,刚刚收完蚕茧,又开始插秧,不正面说人太忙,却说闲人很少,显得语气更加委婉。
【作者简介】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南宋诗人,永嘉(今浙江温州)人,生卒年不详,他一生没有做过官,屡考进士不中,布衣文人。
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合称“永嘉四灵” 。
他的诗大多讲究技巧,有清新淡远的意味,讲究锤炼字句,写景善白描,时有佳句,为人传诵,著有《四岩集》、《苇碧轩集》。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中心思想】描写了夏天农民忙碌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辛苦生活的同情和对他们勤劳品质的赞美。
【注释】①耘田:平整田畴,除草等田间劳动。
②绩麻:把麻搓成线。
③各当家:每人担负起相应的田间劳动。
④未解:不懂。
⑤供:从事,参加。
⑥傍:靠近。
【译文】白天出去耘田,晚上还要在灯下搓麻绳,村庄里年轻人都在各自地忙碌着,小孩子们不懂得参与耕田织布,也挨着桑树阴旁模仿大人的样子种瓜。
【赏析】这首诗前两句写乡村男耕女织,日夜辛劳,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重;后两句生动地描写了农村儿童深受大人影响,也表现出对劳动的热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上)古诗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望天门山(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溪上遇雨(其二)(唐)崔道融
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
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送灵澈上人
(唐)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
青山独归远。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出塞二首(其一)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八阵图
(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
遗恨失吞吴。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