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组织培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79年,Marton提出了利用植物原生质体和土壤农杆菌共培养的方 法进行转化。 1981年,Larkin和Scowcroft引入“体细胞无性系变异(Somaclonal variation)”这一术语。 1982年,Krens等的工作证明,原生质体可以摄入裸露的DNA,表明 可以用外源DNA对原生质体进行遗传转化。 1982年,Zimmermann利用电刺激进行原生质体融合。 1985年,Horsch等用土壤农杆菌对叶盘进行感染和转化,并得到再 生的转化植株。
(2)半液半固体培养(Semisolid Culture):固液双 层。 (3)液体培养(Liquid Culture):震荡、旋转或静置 培养。
固体培养:
液体培养
三、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理论基础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Plant cellular totipotency) 从理论上讲,植物体的每个生活细胞都具有 该植物体的全部遗传信息,在特定的离体培养条 件下,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种质资源的离体保存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筛选
花粉、花药培养产生单倍体植株
幼胚拯救克服远缘杂交障碍
用于基因工程技术创造植物新种质。
3、大规模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培养生产次 生代谢物质;
根培养:正常根培养, 毛状根培养
4、用于植物生长发育理论研究,包括生理学、 病理学、胚胎学和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等。
植物胚胎发生理论研究
生长发育特性研究
1893年,Schwann和Scheiden提出细胞学说及植物细胞全能性理论。 • 1902年,德国植物生理学家Haberlandt第一次尝试采用植物组织培养 技术对小野芝麻、风眼兰叶肉组织及万年青属植物的表皮细胞进行培养, 但未能培养成活。 • 1904年,Hanning首次对十字花科的萝卜和辣根的胚培养成功。 • 1922年,Knudson将兰花种子在离体的条件下非共生萌发。同年, Knotte和Robbins对离体根尖进行了培养。Robbins还对豌豆、玉米及棉花 的茎尖进行了培养,只形成一些缺绿的叶和根。 • 1925年,Laibach利用胚培养技术对亚麻的种间杂种胚进行了培养, 并于1929年利用亚麻的胚培养来克服杂交不亲和性。
五、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
1、优质种苗的快速无性繁殖: (1)无性繁殖作物及不易繁殖作物的快速繁殖
园艺植物种苗工厂化生产
兰科植物生产
A
B
C
E
F
G
花烛属植物
厥类植物
盆栽及切花植物的繁殖
珍贵树种
无菌苗快速繁殖
无菌苗驯化
组培苗驯化移栽
茎、芽和小植株的规模培养
经济植物快速繁殖
(2)通过茎尖培养生产脱毒健康种苗:如草莓、香蕉、
3、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1960年以后)
1960年,Morel利用兰花茎尖培养对兰花进行营养繁殖; 1962年,Murashige和Skoog开发出最著名的Murashige和Skoog培养 基(MS基本培养基),并被后来广泛采用的基本培养基。 1964年,印度人Guha和Maheshwari利用曼陀罗花粉培养获得第一例 单倍体植株。从而开辟了单倍体育种技术。 1971年,Takebe等获得第一例原生质体培养的再生植株。
矮牵牛茎尖离体培养培养
大蒜根尖培养及植株 再生
微型月季茎段离体培养
叶诱导愈伤组织
台湾百合离体培养
菊花体细胞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
矮牵牛茎尖离体培养培养
牡丹成熟胚的离体培养与快速繁殖
非洲紫罗兰叶片培 养
优化培养基
无蔗糖
1%蔗糖
5%蔗糖
无BAP
BAP 0.1mg/l
BAP 5.0mg/l
无NAA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初步形成(1930-1960年)
1933年,我国植物生理学家李继侗培养银杏胚胎,并发现银杏胚乳提取 液可促进离体胚的生长。 1937年,White发现B族维生素对离体根培养的重要性。并指出IAA对植 物生长发育的控制起重要作用。 1937,1938年,Gantheret在培养基中加入上述生长因子,使得柳树形成层 诱导形成的愈伤组织连续生长。Nobecomt对烟草种间杂种茎段的形成层细 胞培养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 1948年,Skoog等通过对烟草茎段和髓培养发现,不定芽和不定根的发生 由生长素/腺嘌呤的比例决定。 1950年,Ball从红杉愈伤组织培养中再生获得器官。
1952年,Morel和Martin通过分生组织培养获得大丽花的脱毒植株,同 年,首次应用微型嫁接技术。
1953年,Tuleche首次从花粉培养中获得银杏的单倍体愈伤组织。 1955年,Miller等发现了一种促进细胞分裂的植物激素—激动素,后来 发现激动素可用来代替腺嘌呤促进芽的形成,而且其效力比后者高3万 倍。 1957年,Skoog和Miller发现改变细胞分裂素/生长素比例,可以控制根 和芽的发生。 1958年,Maheshwari和Rangaswamy从柑橘胚珠的珠心组织培养中再生 获得体细胞胚;同年,Reinert 和Steward分别从胡萝卜的愈伤组织和细 胞培养中再生得到原胚,为以后的组织培养中器官发生和体细胞胚胎发 生奠定了基础,也为植物细胞全能性理论提供了证据。
人工种子(Artificial seed,Synthetic
Seed):是指植物离体培养产生的胚状体或不 定芽被包裹在含有营养和保护功能的人工胚乳 和人工种皮中,从而形成能发芽出苗的颗粒体。 作为繁殖材料。
3、根据培养基的类型分为:
(1)固体培养(Solid culture): 琼脂、卡拉胶等 固化。
甘蔗、马铃薯、大蒜等。
virusfree tissue
茎尖培养脱毒
脱毒马铃薯种薯生物反应器液体培养
2、用于植物遗传育种 包括种质资源离体保存;花粉花药培养产 生单倍体;胚乳培养产生三倍体;胚培养拯救 杂种胚克服远缘杂交障碍;原生质体培养进行 体细胞杂交;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诱导和筛 选;用于植物基因转移操作等。
1972年,Carlson等利用原生质体融合在两个烟草属中进行种间杂交。
1974年,Murashige等利用细胞分裂素诱导茎尖侧芽分枝。Zaenen和 Larebeke分别发现土壤农杆菌(Agribacterium)中的根瘤诱导的主 要成分是Ti质粒。 1978年,Melchers等进行了番茄和马铃薯的体细胞杂交。
植物组织培养
——得到完整植株的途径
一、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
• 植物组织培养:
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利用人工培养基对离体的植物器官、 组织、细胞、原生质体等进行的培养。
外植体(explant):由活体植物体上切取下来的,用于
组织培养的各种接种材料。包括各种器官、组织、细胞或 原生质体等。
愈伤组织(callus):原指植物受伤后在伤口表面形成
的一团薄壁细胞;在组织培养中,是指在人工培养基上由 外植体形成的一团无序生长的具有旺盛分裂能力的薄壁细 胞。
二、植物组织培养的类型 按培养材料分为:
愈伤组织培养 器 官 培 养
最为常见的组织培养 胚、胚乳、珠心、子房、根、茎、叶 花和幼果的部分组织的培养 游离单细胞培养
悬浮细胞培养
细胞团培养
茎尖分生组织培养 原生质体培养
器官发生途径
外植体
脱分化 愈伤组织 再分化
不定芽
不定根 再生植株
直接器官发生
间接器官发生
通过器官发生形成再生植株大体上有三种方式:
• 第一种方式是先芽后根; • 第二种方式为先根后芽; • 第三种方式是在愈伤组织的不同部位形成 芽和根,再通过维管组织的联系形成完整 植株。
2.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胚状体发生途径):
是指在愈伤组织中产生出一些与种子中的胚相似的结 构,即同时形成一个有苗端和根端的双极性结构,而发育 成再生植株的途径。
魔芋胚状体
胚状体发生途径
脱分化
外植体
愈伤组织
再分化
胚状体
再生植株
愈伤组织器官发生途径
小 麦
植物组织培养再生植株的途径
四、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历史
• • • 1、 早期探索阶段 (1930年以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