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蛋白的表达系统(详细版)
petduet1 pacycduet 原理
Petduet1和pacycduet是两种常用的双元表达系统,用于原核和真核表达重组蛋白。
它们都包含了两个不同的多克隆位点,可以用于插入感兴趣的基因并进行表达。
Petduet1使用了T7和lacUV5启动子,pacycduet则使用了T7和CMV启动子。
以下是关于这两种系统的详细介绍:Petduet1和pacycduet系统的结构Petduet1和pacycduet系统的DNA载体结构大体相似,都包括了多个重要元件:双选择标记位点(Ampicillin和Chloramphenicol)、启动子(T7和lacUV5/CMV)、His标签、HA标签、TEV位点、定向载体和复制起点等。
Petduet1由5429bp长的质粒构成,其中含有lacIq基因的启动子和T7启动子,并通过MCS1和MCS2多克隆位点构建了重组基因组成,方便插入两个不同的重组蛋白基因。
Petduet1还包含了His标签和HA标签,对于蛋白的纯化和检测非常有帮助。
Pacycduet的质粒长度为5726bp,包含了Ampicillin和Chloramphenicol的双选择标记位点,T7和CMV的启动子,His标签和HA标签。
与Petduet1类似,pacycduet也有MCS1和MCS2多克隆位点,方便插入两个感兴趣的基因。
pacycduet还包含了TEV位点,方便进行蛋白纯化和切割。
Petduet1和pacycduet系统的应用这两种双元表达系统可以广泛应用于原核和真核系统中,用于表达多种蛋白。
研究表明,它们不仅可以同时表达两个重组蛋白,而且还可以在同一细胞中进行蛋白融合。
在原核表达系统中,Petduet1和pacycduet系统可以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重组蛋白,提供了一种简单、快速的蛋白制备方法。
而在真核表达系统中,它们同样可以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重组蛋白,为疾病治疗和生物医药领域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总结Petduet1和pacycduet是两种常用的双元表达系统,具有结构简单、应用广泛的特点。
细菌发酵生产重组蛋白的科学方法
细菌发酵生产重组蛋白的科学方法引言:细菌发酵生产重组蛋白是一种生物技术方法,可以用于大规模生产潜在的药物和工业用途的重组蛋白。
本文将介绍细菌发酵生产重组蛋白的科学方法,主要包括蛋白表达系统的选择、基因工程的构建和发酵过程的优化。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重组蛋白的产量和纯度,为临床和工业应用提供可靠的生产方法。
一、蛋白表达系统的选择在细菌中表达重组蛋白,需要选择适合的蛋白表达系统。
常用的细菌蛋白表达系统包括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和毕赤酵母表达系统。
大肠杆菌表达系统是最常用的表达系统之一,具有高效、易于操作和便宜的特点。
毕赤酵母表达系统则适用于复杂蛋白的表达,能够产生高产量的重组蛋白。
选择蛋白表达系统时,需要考虑到目标蛋白的特性和需求,以确定最适合的表达系统。
二、基因工程的构建基因工程构建是细菌发酵生产重组蛋白的关键步骤之一。
该步骤涉及到目标基因的选取、克隆和转化等过程。
1. 目标基因的选取:首先需要选取与目标蛋白相关的基因序列,并进行PCR 扩增。
在选择基因序列时,需要考虑到目标蛋白的活性、稳定性以及易于表达等因素。
2. 克隆:将PCR扩增得到的基因序列与表达载体连接,形成重组的基因。
常用的连接方法包括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和连接酶催化反应。
完成连接后,将重组的基因序列转化到宿主细菌中。
3. 转化:将构建好的重组基因导入到适合的宿主细菌中。
可以通过化学转化、电转化或热冲击等方法完成转化。
转化后,需进行筛选和鉴定,选择转化效果最好的细菌株。
三、发酵过程的优化发酵过程的优化是细菌发酵生产重组蛋白的关键步骤之一。
通过优化发酵条件和培养基组分,可以提高蛋白的产量和纯度。
1. 优化发酵条件:包括温度、pH值、培养基组分和气体供应等。
温度和pH值是影响细菌生长和蛋白表达的重要因素,需根据不同的细菌株和重组蛋白的特性进行调节。
培养基组分的优化包括选择合适的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等,以提供充足的养分供应。
另外,气体供应也是优化发酵过程的关键,通气和搅拌能够提供充足的氧气和混合培养基,有利于细菌的生长和蛋白表达。
重组蛋白表达体系
目
CONTENCT
录
• 重组蛋白表达体系概述 • 重组蛋白表达体系的组成与构建 • 重组蛋白的表达方式与策略 • 重组蛋白的表达产物检测与分析 • 重组蛋白表达体系的挑战与解决方
案 • 重组蛋白表达体系的未来展望
01
重组蛋白表达体系概述
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重组蛋白表达体系是指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在宿主细 胞中表达并产生相应蛋白质的过程。
提高表达产物的产量与纯度
高密度培养技术
01
通过优化培养条件,提高宿主细胞的生长密度,从而提高重组
蛋白的产量。
蛋白质纯化技术
02
利用先进的蛋白质纯化技术,如亲和色谱、离子交换等,提高
重组蛋白的纯度。
蛋白质折叠与修饰
03
研究蛋白质折叠与修饰机制,优化重组蛋白的稳定性与功能。
重组蛋白表达体系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前景
01
02
03
04
药物研发
利用重组蛋白表达体系生产具 有生物活性的药物,如单克隆 抗体、酶抑制剂等。
疫苗研发
通过表达病原体抗原或相关蛋 白,用于疫苗的研制和生产。
疾病治疗
利用重组蛋白表达体系生产具 有治疗作用的蛋白质,如生长 因子、细胞因子等。
生物材料
利用重组蛋白表达体系生产具 有特定功能的生物材料,如蛋 白质支架、纳米颗粒等。
表达产物的纯化问题
总结词
表达产物的纯化是重组蛋白表达体系中的另 一个挑战,它涉及到如何有效地分离和纯化 目标蛋白。
详细描述
表达产物的纯化问题通常与目标蛋白的溶解 性、稳定性以及与其他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有 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可以采用 多种纯化方法,如离子交换、凝胶过滤、亲
重组蛋白的表达系统(详细版)
终止子:转录终止子按照是否依赖和不依赖ρ因子的作用分为两类,这两类终止子均在终止点前含有一段7-20bp的回文序列。终止子可以保护mRNA在核外不被降解,显著延长mRNA的寿命,由此提高重组蛋白的表达量。但是对于T7系统来说,由于T7 RNA聚合酶效率极高,宿主中随时都有充足的mRNA以供翻译,因此大部分在T7系统中表达的重组蛋白并不在意质粒上是否有终止子,只有一些自身带有翻译起始信号的外源基因需要终止子。启动子受细胞类型的限制,在不同的细胞系中有很大不同,因此需根据宿主细胞(尤其是真核宿主)的类型选择不同的启动子以便于目的基因的高效表达。
表4:常用原核表达载体质粒
1.3 优化表达条件
重组蛋白的表达流程很少有一次成形的,为了提高蛋白表达量、改善蛋白质量,表达条件和白不表达时:
2
如果重组蛋白不表达(包含体和可溶蛋白都没有),首先检查cDNA和质粒是否正确,蛋白对宿主菌是否有很大毒性,然后尝试更换菌株、质粒载体和融合标签。原核蛋白在大肠杆菌中不能表达的情况很少见,通常是真核蛋白不能表达。不能表达的重组蛋白,即使在更换了宿主、载体后可以表达,表达量也不会很高,如果需要大规模生产,最好尝试酵母和昆虫细胞表达系统。
融合标签:融合标签是与目的蛋白共表达的一段多肽,方便重组蛋白的纯化、固定和检测,表3给出了常用的重组标签。如果不需要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尽量不要引入融合标签,以免影响蛋白性质;如果重组蛋白本身能够结合某种亲和柱,如某些金属结合蛋白可以结合Ni-NTA,某些糖结合蛋白能够特异识别糖类,也不必引入标签。融合标签的引入能够大大简化重组蛋白的纯化流程,并提高蛋白溶解度。商业化表达质粒,如pET、pGEX等提供了各种纯化标签和融合蛋白供选,应根据蛋白具体情况进行选择。His-tag是最常用的纯化标签,它具有很多优点:标签较短(10-20个氨基酸残基),不带电(pH8.0),免疫原性差,通常不影响重组蛋白的结构和功能,Ni2+亲和力高,能够通过一步纯化达到60%-90%的纯度。如果蛋白质溶解度不高,导致折叠困难、表达量低,可以选择较大的融合标签(GST、MBP、Trx等)帮助重组蛋白表达和折叠,提高重组蛋白溶解度,从而提高表达量。较大的融合标签有时也会导致翻译困难甚至提前中止,纯化后发现大部分都是标签蛋白也是常见现象。翻译的提前中止会大大影响重组蛋白产率和后续纯化,所以在短标签能够达到目的的时候,尽量不要选择大的融合标签。标签位置的选择也很重要:N端标签(短的或长的)自身带有启动子和适应宿主偏好的密码子,可以帮助目的蛋白表达,提高表达量,但是提前中止翻译的蛋白片段也会被一并纯化出来,降低重组蛋白纯度,对蛋白酶敏感的、自身容易降解的以及一级序列中有集中的疏水残基区的蛋白尤其要避免使用N端标签;C端标签则可以保证只有完整蛋白得到纯化。另外,如果蛋白的近N端或近C端有重要功能区,如酶活中心、配体结合位点、二硫键、多聚体稳定界面、相互作用界面等,则要避免纯化标签位于该末端,以免影响重组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如果融合标签对蛋白性质有较大影响,但又是纯化所必须的,就可以考虑在纯化过程中去除标签。主要有三种方法:化学裂解,如溴化氰(CNBr)、羟胺(NH2OH)等,能够简单有效地去除标签,但反应条件苛刻(羟胺需要在pH9.0下反应),特异性较差,而且会引入不必要的修饰,除包含体蛋白的处理外已经很少使用了;酶解,如PPase等,其底物一般是一段比较长的肽链,特异性强,是目前比较常用的方法,缺点是酶切反应需要较长的时间,也增加了蛋白纯化的步骤,使纯化变得繁琐;IMPACT质粒,该质粒在纯化标签和目的蛋白之间插入了一个蛋白质内含子(intein),intein具有可诱导的自切割活性,使用IMPACT质粒表达的重组蛋白,只需要改变缓冲液的pH和温度,即可切掉融合标签。
关于重组人血白蛋白的系统性表述
关于重组人血白蛋白的系统性表述人血白蛋白(HSA)作为一种重要的临床急救药物及重要的药物辅料,在医药,科研及化妆品生产等领域应用广泛。
随着国内医疗水平及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和对血液制品认知度的提高,血液制品的临床使用量不断增加,市场容量不断增长,行业快速发展。
根据国家医药管理局的报告,2010年全国16城市医院血液系统用药金额约62亿元,其中白蛋白类药物占据了血液制品的主要份额(大于50%)。
但作为一种血液制品,HSA同时也面临原料短缺及病毒污染等缺陷的影响。
用基因工程重组人血清白蛋白(rHSA)替代HSA是国际上公认的最有前途的高新技术途径。
一.什么是重组人血白蛋白1.定义通过基因重组的技术将目的蛋白的基因克隆后,将该基因插入到某种生物(如细菌、酵母、植物,哺乳动物细胞等)中进行复制,然后收集的白蛋白称为重组人血白蛋白。
2.rHSA的等级分类按不同的质量标准分为了培养基级、药用辅料级和药用注射级(药用级)三类,三类级别的重组人血白蛋白生产工艺相同,但最终控制参数不同,药用级白蛋白质量标准最高。
3.rHSA的表达系统分类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HSA)是一组复杂的大分子蛋白质,必须经过正确的折叠、组装和翻译后修饰,才能赋予其特定的结构和功能,表达系统是重组人血白蛋白生产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环节。
(1)原核表达系统HSA基因最早就是在原核生物大肠杆菌(E.coli)中表达成功的,Lawn等于1981年首次报道了rHSA的cDNA序列并首次构建了第一个表达rHSA的表达载体pHSA,然后在E.coli中表达成功,表达量为细胞总蛋白的7%,但E.coli表达系统体外很难正确折叠和组装结构复杂的HAS,缺乏翻译后的修饰和加工,表达的蛋白多形成包涵体,且纯化较难,所以未能得到有生物功能的蛋白,细菌细胞壁脂多糖还会造成热反应。
因为HSA在原核生物中表达量不高且分泌效果不够理想,所以研究的重点转向其在真核生物细胞中的表达。
重组蛋白的详细介绍
重组蛋白的详细介绍
重组蛋白是一种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蛋白质。
它是将目标基因通过克隆和表达系统引入宿主细胞中,使其合成并表达出目标蛋白质。
与传统的蛋白质生产方法相比,重组蛋白具有以下优点:
1. 特异性高:重组蛋白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和改造,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能够满足特定的研究和应用需求。
2. 纯度高: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可以控制表达系统,获得高纯度的重组蛋白,减少杂质的干扰。
3. 大量生产:重组蛋白可以在宿主细胞中高效表达,实现大规模生产,满足工业化应用的需求。
4. 可定制性:可以对重组蛋白进行修饰和改造,如添加标签、改变氨基酸序列等,以满足不同的实验和应用要求。
重组蛋白在生物医学研究、药物开发、诊断试剂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研究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筛选药物靶点、开发新型药物、制备抗体等。
需要注意的是,重组蛋白的质量和活性取决于多个因素,如表达系统的选择、培养条件的优化、纯化方法的合理性等。
在使用重组蛋白时,需要进行质量控制和活性检测,确保其符合实验和应用的要求。
总之,重组蛋白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技术产品,为生物医学研究和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和资源。
关于重组人血白蛋白的系统性表述
关于重组人血白蛋白的系统性表述人血白蛋白(HSA)作为一种重要的临床急救药物及重要的药物辅料,在医药,科研及化妆品生产等领域应用广泛。
随着国内医疗水平及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和对血液制品认知度的提高,血液制品的临床使用量不断增加,市场容量不断增长,行业快速发展。
根据国家医药管理局的报告,2010年全国16城市医院血液系统用药金额约62亿元,其中白蛋白类药物占据了血液制品的主要份额(大于50%)。
但作为一种血液制品,HSA同时也面临原料短缺及病毒污染等缺陷的影响。
用基因工程重组人血清白蛋白(rHSA)替代HSA是国际上公认的最有前途的高新技术途径。
一.什么是重组人血白蛋白1.定义通过基因重组的技术将目的蛋白的基因克隆后,将该基因插入到某种生物(如细菌、酵母、植物,哺乳动物细胞等)中进行复制,然后收集的白蛋白称为重组人血白蛋白。
2.rHSA的等级分类按不同的质量标准分为了培养基级、药用辅料级和药用注射级(药用级)三类,三类级别的重组人血白蛋白生产工艺相同,但最终控制参数不同,药用级白蛋白质量标准最高。
3.rHSA的表达系统分类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HSA)是一组复杂的大分子蛋白质,必须经过正确的折叠、组装和翻译后修饰,才能赋予其特定的结构和功能,表达系统是重组人血白蛋白生产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环节。
(1)原核表达系统HSA基因最早就是在原核生物大肠杆菌(E.coli)中表达成功的,Lawn等于1981年首次报道了rHSA的cDNA序列并首次构建了第一个表达rHSA的表达载体pHSA,然后在E.coli中表达成功,表达量为细胞总蛋白的7%,但E.coli表达系统体外很难正确折叠和组装结构复杂的HAS,缺乏翻译后的修饰和加工,表达的蛋白多形成包涵体,且纯化较难,所以未能得到有生物功能的蛋白,细菌细胞壁脂多糖还会造成热反应。
因为HSA在原核生物中表达量不高且分泌效果不够理想,所以研究的重点转向其在真核生物细胞中的表达。
基因工程的下游技术重组蛋白的表达、纯化和分析
基因工程的下游技术是实现基因功能研究和基因产品开发的关键环节,对于生 命科学研究、生物医药、农业、工业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基因工程下游技术的分类与流程
01
02
03
04
05
分类
1. 目的基因的克 2. 重组载体转化 3. 表达产物的分 4. 表达产物的分
隆和…
宿主…
离和…
析
基因工程下游技术主要包 括重组蛋白的表达、纯化 和分析等技术。
根据宿主细胞的偏好性, 对重组蛋白基因的密码子 进行优化,以提高重组蛋 白的表达水平。
载体优化
通过改造载体,增加重组 蛋白的表达量和稳定性, 如使用分泌型载体、融合 标签等。
培养条件优化
通过调整培养基成分、温 度、pH等培养条件,提高 重组蛋白的表达水平。
03 重组蛋白的纯化
重组蛋白的分离与纯化方法
详细描述
纯化是重组蛋白制备的关键步骤,通常采用多种分离纯化技术,如离心、过滤、沉淀、离子交换、亲和层析等, 以去除杂质并获得高纯度的目的蛋白。
案例二:重组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分析
• 总结词:重组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分析是了解蛋白性质和功能的重要手段,通过 X射线晶体学、核磁共振等技术,可以解析蛋白质的三维结构,进一步揭示其 生物学功能。
重组蛋白纯化的优化策略
选择合适的亲和配基
针对目的蛋白的特性选择特异性结合的配基,提高亲和 色谱的纯度。
结合多种分离方法
综合运用多种分离技术,如凝胶过滤色谱和反相色谱等 ,提高目的蛋白的纯度和回收率。
ABCD
优化离子交换色谱条件
通过调整离子强度、pH等参数,提高分辨率和纯度。
优化缓冲液和添加剂
选择合适的缓冲液和添加剂,如稳定剂、还原剂等,保 持目的蛋白的稳定性和活性。
重组蛋白的大量表达
一、原理
1、E . coli 表达系统
E . coli 是重要的原核表达体系。
在重组基因转化入E . coli 菌株以后,通过温度的控制,诱导其在宿主菌内表达目的蛋白质,将表达样品进行SDS-PAGE 以检测表达蛋白质。
2、外源基因的诱导表达
提高外源基因表达水平的基本手段之一,就是将宿主菌的生长与外源基因的表达分成两个阶段,以减轻宿主菌的负荷。
常用的有温度诱导和药物诱导。
本实验采用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昔(IPTG)诱导外源基因表达。
不同的表达质粒表达方法并不完全相同,因启动子不同,诱导表达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二、步骤
1、一活:从-80℃取菌株,50 mL LB+50 uL抗生素(pet32:AMP,pet28:Kana)+50uL菌种(根据菌活性可多加),置于恒温振荡器中(37℃,150 rpm)培养过夜(约12 小时)。
2、二活:1 L LB+1 mL抗生素+50mL菌种,于恒温振荡器上(37℃,200 rpm)培养2小时。
3、取1.5 mL诱导前菌种,标记,加1 mL IPTG至二活后的LB培养基中根据相应条件诱导表达(低温(125rpm),高温(150rpm),8h,12h,20h)
4、诱导后取1.5mL菌,12000rpm离心2min,弃上清,加100uL PBS(可根据情况加50uL),吹打均匀(诱导前保留的菌也同样处理),煮样,跑电泳。
蛋白表达系统分类-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蛋白表达系统分类-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蛋白表达系统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技术工具,被广泛应用于抗原制备、药物研发、基因工程、蛋白质学等领域。
它通过利用生物体内特定的遗传信息和代谢途径,将外源基因转化为蛋白质产物。
蛋白表达系统的分类主要根据基因表达介体的类型,可以分为真核细胞表达系统和原核细胞表达系统。
真核细胞表达系统主要利用哺乳动物细胞或昆虫细胞等真核细胞作为基因表达的宿主,能够产生复杂的蛋白质结构和正确的糖基化修饰。
而原核细胞表达系统则采用细菌或酵母等原核细胞作为基因表达的宿主,具有表达速度快、成本低等优势。
不同类型的蛋白表达系统具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领域。
真核细胞表达系统适用于需要复杂蛋白质结构和糖基化修饰的研究和应用,比如抗体制备和疫苗研发。
原核细胞表达系统则更多应用于产生大量重组蛋白质的需求,比如重组酶的制备和蛋白质互作研究。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蛋白表达系统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例如,通过引入特定的转化子和表达载体,蛋白表达系统的产量和纯度得到了显著提高。
同时,基因工程技术的进步也为蛋白表达系统的开发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
未来,随着对蛋白质功能和结构的深入研究,蛋白表达系统将在生物医学研究和药物开发等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蛋白表达系统是一种关键的生物技术工具,通过利用生物体内的遗传信息和代谢途径,转化外源基因为蛋白质产物。
其根据基因表达介体的类型可分为真核细胞表达系统和原核细胞表达系统,各具特点和适用领域。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蛋白表达系统的发展前景是十分广阔的。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描述文章的组织和布局,以及每个章节的内容概述。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写作示例:在本文中,将对蛋白表达系统进行分类,并深入探讨每个分类的特点、应用领域和发展历程。
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首先对蛋白表达系统进行概述,介绍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利用原核和真核系统在重组蛋白质表达中的比较
利用原核和真核系统在重组蛋白质表达中的比较当今生物科学领域中,蛋白质表达技术的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利用原核和真核系统来重组蛋白质,是常见的两种方法。
这两种系统在蛋白质表达中有着各自的优势和适用范围。
一、原核系统的蛋白质表达原核系统主要指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简称E.coli)等细菌,并且是最常用的蛋白质表达系统之一。
原核细胞具有复制速度快、易于培养、表达量高等特点,使其成为研究人员的首选。
在原核系统中,通常使用表达载体质粒将目标基因插入到细菌细胞中,并利用细菌自身的转录、翻译系统来实现蛋白质的合成。
在表达载体上,一般包含启动子、转录终止子、选择性标记等功能元件,以控制目标基因的表达和纯化。
原核系统的蛋白质表达具有高效、简便、经济等优势。
然而,由于原核细胞的风险素材含量高,存在内源性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机制有限等局限,某些复杂蛋白质的表达可能会受到限制。
二、真核系统的蛋白质表达真核系统主要指哺乳动物细胞(如CHO细胞)、昆虫细胞(如Sf9细胞)等,相对于原核系统,真核系统具有更接近生物体内蛋白质表达的环境,更能实现复杂蛋白质的表达。
在真核系统中,常用的蛋白质表达包括稳定转染和瞬时转染两种方式。
稳定转染是将目标基因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从而实现长期稳定的表达。
而瞬时转染则是将目标基因引入宿主细胞的质粒中,通过短时间高表达来获得大量蛋白质。
真核系统的蛋白质表达能够实现更多的翻译后修饰,如糖基化、磷酸化、乙酰化等。
这些修饰对于某些蛋白质功能的发挥至关重要。
此外,真核细胞中包含更多复杂的蛋白翻译机制和分子伴侣蛋白,有利于蛋白正确折叠和纯化。
然而,真核系统的蛋白质表达过程更为复杂,所需时间和成本也相对较高。
此外,真核细胞具有更严格的质控机制和蛋白降解系统,蛋白质的表达稳定性较差。
三、原核与真核系统的比较原核和真核系统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和需求。
如果目标是表达小分子量、水溶性和结构简单的蛋白质,原核系统是较好的选择。
重组蛋白的表达
重组蛋白的表达1.概述分离纯化组成了基因工程的下游处理(downstream processing)时期,这一过程又和上游过程紧密相联系,上游过程的诸方面阻碍到下游的分离纯化,因此在进行目标蛋白质表达纯化时要统一考虑和整体设计,并充分考虑上游因素对下游的阻碍,如是否带有亲和标签,是否进行分泌表达。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表达系统有三大类,分别是大肠杆菌表达系统、酵母表达系统和CHO细胞表达系统,不同的表达系统和培养方法显著阻碍下游的处理过程,目标蛋白表达是否形成包涵体,目标蛋白表达的定位(胞内、细胞内膜、周质空间和胞外),蛋白表达的量都依靠于所选择的表达系统。
选择将所表达的蛋白分泌到细胞外或周质空间能够幸免破裂细胞的步骤,同时由于蛋白质种类少,目标蛋白容易纯化;而在细胞质内表达蛋白,可能是可溶性表达,可能形成包涵体,可溶性的蛋白往往需要复杂的纯化步骤,而包涵体易于分离,纯度较高,但回收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却变的相当困难,需要对集合的蛋白进行变复性,通常活性蛋白的得率比较低,表1列出了不同策略对表达、纯化的阻碍,关于其中的有些缺点能够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克服和幸免,如利用DNA重组技术给外源蛋白加上一个亲和纯化的标签,有助于可溶性外源蛋白的选择性纯化,并能爱护目标蛋白不被降解(96)。
表 1 重组蛋白不同表达策略的优点和缺点表达策略优点缺点分泌表达至细胞外增强正确二硫键的形成降低蛋白酶对表达蛋白的降解可获得确定的N末端显著减少杂蛋白水平,简化纯化不需要细胞破裂表达水平低多数蛋白不能进行分泌表达表达蛋白需要进行浓缩细胞周质空间表达增强正确二硫键的形成可获得确定的N末端显著减少杂蛋白水平,简化纯化好些蛋白不能分泌进入周质空间没有大规模选择性的开释周质空间蛋白的技术周质蛋白酶可引起重组蛋白酶解胞内包涵体表达包涵体易于分离爱护蛋白质不被降解蛋白质不具有活性对宿主细胞生长没有大的阻碍,通常可获得高的表达水平需要体外的折叠和溶解,得率较低具有不确定N末端胞内可溶性蛋白表达不需要体外溶解和折叠一样具有正确的结构和功能高水平的表达常难以得到需要复杂的纯化可发生蛋白质的酶解具有不确定的N末端在细胞的提取物中,除了目标蛋白外,还含有其它各种性质的蛋白、核酸、多糖等。
详述重组蛋白表达系统
详述重组蛋白表达系统一、重组蛋白表达系统概述蛋白表达系统是指由宿主、外源基因、载体和辅助成分组成的体系。
通过这个体系可以实现外源基因在宿主中表达的目的。
一般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宿主。
表达蛋白的生物体。
可以为细菌、酵母、动物细胞,植物反应器、动物反应器等。
由于各种生物的特性不同,适合表达蛋白的种类也不相同。
2、载体。
载体的种类与宿主相匹配。
根据宿主不同,分为原核(细菌)表达载体、酵母表达载体、植物表达载体、哺乳动物表达载体、昆虫表达载体等。
载体中含有外源基因片段。
通过载体介导,外源基因可以在宿主中表达。
3、辅助成分。
有的表达系统中还包括了协助载体进入宿主的辅助成分。
比如昆虫-杆状病毒表达体系中的杆状病毒。
二、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在各种表达系统中,最早被采用进行研究的是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也是目前掌握最为成熟的表达系统,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以其细胞繁殖快速产量高、IPTG诱导表达相对简便等优点成为生产重组蛋白的最常用的系统。
优点:表达水平高,低成本,易培养和大规模工业生产,生产迅速培养周期短,转化操作简单,蛋白表达量高且可以通过多个参数进行优化,容易形成二硫键。
缺点:蛋白折叠性较差(包括细菌蛋白),易形成包涵体,与真核生物不同密码子体系,真核蛋白表达后很少的翻译后修饰,分泌大量内毒素。
三、酿酒酵母不产生毒素,已被美国FDA确认为安全性生物,但酿酒酵母难于高密度培养,分泌效率低,几乎不分泌分子量大于30 kD的外源蛋白质,也不能使所表达的外源蛋白质正确糖基化,而且表达蛋白质的C端往往被截短。
因此,酿酒酵母一般不用做重组蛋白质表达的宿主菌。
优点:表达水平较高,分泌蛋白或细胞表达的良好选择,易培养且培养低成本。
拥有大多数真核生物的翻译后修饰,蛋白表达后有效折叠,无内毒素分泌。
缺点:比毕赤酵母的表达水平低,分泌能力可能低于毕赤酵母,糖基化与哺乳动物细胞不同。
过糖基化,N-端糖基链结构具有致敏性四、甲醇酵母表达系统(毕赤酵母)甲醇酵母的表达载体为整合型质粒,载体中含有与酵母染色体中同源的序列,因而比较容易整合入酵母染色体中,大部分甲醇酵母的表达载体中都含有甲醇酵母醇氧化酶基因—1(AOX1),在该基因的启动子(PAOX1)作用下,外源基因得以表达。
重组蛋白的表达系统(详细版) ppt课件
ppt课件
4
1.2 质粒载体
• 大肠杆菌表达系统采用质粒为表达载体,质粒上的重要 元件包括复制子,启动子,终止子,多克隆位点,信号 肽,融合标签,筛选标记等(图1)。原核表达载体已 经发展得比较完善,有多种质粒可供选择(表4)。
• 复制子: • 复制子决定着质粒载体在宿主中的拷贝数。通常情况下
• P突在L、变42c体s℃p菌A时启株诱动中导子,重使P组L宿等蛋主启白菌动表能子达够使;进得cs行宿pA温主启度在动依3子0赖℃则型时被的抑高表制温达重(。组37在蛋℃温白)度表抑敏达制感,,型而低 温(10℃)启动。温度诱导型的启动子避免了诱导剂的引入,降低了 使用成本,同时也降低了诱导剂对细胞的伤害。
ppt课件
6
图1:大肠杆菌表达质粒pET-22b(+)图谱及多克隆位点
ppt课件
7
ppt课件
8
• 早期大肠杆菌表达体系中,常见的启动子是lac和lacUV5。lac是一个弱 启动子,很难使外源基因得到高表达。目前使用的含有需要小量共表 达的蛋白(如分子伴侣,蛋白抑制剂等)的载体,有很多都采用了经典 的lac启动子。
• 启动子受细胞类型的限制,在不同的细胞系中 有很大不同,因此需根据宿主细胞(尤其是真 核宿主)的类型选择不同的启动子以便于目的 基因的高效表达。
ppt课件
10
• 融合标签: • 融合标签是与目的蛋白共表达的一段多肽,方便重组蛋白的纯化、固定和检测,表3给出了常用的重组
标签。如果不需要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尽量不要引入融合标签,以免影响蛋白性质;如果重组蛋白本 身能够结合某种亲和柱,如某些金属结合蛋白可以结合Ni-NTA,某些糖结合蛋白能够特异识别糖类,也 不必引入标签。 • 融合标签的引入能够大大简化重组蛋白的纯化流程,并提高蛋白溶解度。商业化表达质粒,如pET、 pGEX等提供了各种纯化标签和融合蛋白供选,应根据蛋白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 His-tag是最常用的纯化标签,它具有很多优点:标签较短(10-20个氨基酸残基),不带电(pH8.0), 免疫原性差,通常不影响重组蛋白的结构和功能,Ni2+亲和力高,能够通过一步纯化达到60%-90%的纯 度。 • 如果蛋白质溶解度不高,导致折叠困难、表达量低,可以选择较大的融合标签(GST、MBP、Trx等)帮 助重组蛋白表达和折叠,提高重组蛋白溶解度,从而提高表达量。较大的融合标签有时也会导致翻译困 难甚至提前中止,纯化后发现大部分都是标签蛋白也是常见现象。翻译的提前中止会大大影响重组蛋白 产率和后续纯化,所以在短标签能够达到目的的时候,尽量不要选择大的融合标签。 • 标签位置的选择也很重要:N端标签(短的或长的)自身带有启动子和适应宿主偏好的密码子,可以帮 助目的蛋白表达,提高表达量,但是提前中止翻译的蛋白片段也会被一并纯化出来,降低重组蛋白纯度, 对蛋白酶敏感的、自身容易降解的以及一级序列中有集中的疏水残基区的蛋白尤其要避免使用N端标签; C端标签则可以保证只有完整蛋白得到纯化。另外,如果蛋白的近N端或近C端有重要功能区,如酶活中 心、配体结合位点、二硫键、多聚体稳定界面、相互作用界面等,则要避免纯化标签位于该末端,以免 影响重组蛋白的结构和功能。
重组蛋白的表达系统详细版
优化培养条件:优化 培养温度、pH、营养 物质等条件,提高重 组蛋白的表达水平。
开发更高效的亲和层析技术,提高目标蛋白的纯度和回收率。 引入连续层析技术,缩短纯化时间和降低成本。 利用蛋白质结晶技术,提高重组蛋白的结晶效率和纯度。 开发新型的蛋白去垢剂和清洗剂,减少对重组蛋白的损害和污染。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常用方法:离心、过滤、沉淀、亲 和层析等
注意事项:避免蛋白降解和活性丧 失
重组蛋白用于蛋白质晶体学研究,解析蛋白质结构 重组蛋白表达系统能够高效表达和纯化蛋白质,提高晶体学研究效率 通过重组蛋白表达系统,可以生产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用于药物筛选和开发 重组蛋白表达系统在蛋白质晶体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生命科学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载体构建:选择合适的载体分子,将重组DNA分子插入到载体分子中,形成重组载体。
转化:将重组载体导入受体细胞中,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和表达。
克隆筛选:通过筛选和鉴定,从众多的转化子中选育出含有目的基因的阳性克隆。
宿主细胞类型:原核细胞、真核细胞、昆虫细胞等 选择依据:表达产物的纯度、表达量、安全性等 转化方法:电击法、化学法、显微注射法等 转化后筛选:抗性筛选、互补筛选等
重组蛋白表达系统用于生产抗 体药物
高效、可重复的抗体药物研发 过程
重组蛋白表达系统在抗体药物 研发中的优势
抗体药物的种类和应用领域
用于研究病毒结构、功能和 传播机制
重组蛋白表达系统在疫苗生 产中的应用
用于开发新型疫苗和治疗策 略
提高疫苗产量和纯度,降低 生产成本
用于研究蛋白质 之间的相互作用, 帮助科学家更好 地理解生命活动 的本质和疾病的
发生机制。
基因工程的下游技术重组蛋白的表达、纯化和分析
2. 亲和层析柱的安装 把层析柱固定在铁支架上,柱下端出 口封闭。加入少量的无离子水,排去下端 的空气泡。取出20%乙醇浸泡的螯合凝胶 4mL到烧杯中,加入少量的无离子水制成 糊状,沿着贴紧柱内壁的玻璃棒把糊状凝 胶倒进柱内,打开下端的排水口,让亲和 凝胶剂随水流自然沉下。亲和层析剂为 45mL。
3. 1#:接50μL空载工程菌(含pUC18)过夜培 养物,25-28℃培养10 h-12h; 2# :接 50μL 重组菌(含 pGFPuv )过夜培养 物,25-28℃培养10 h-12h; 3#:接50μL重组菌(含pGFPuv )过夜培养 物, 37℃培养至 O.D600 约为 0.5 (约 3h-4h) , 然后加入20%葡萄糖50μL至终浓度为0.2%, 及100mM IPTG 5μL至终浓度为0.1mM,2528℃培养8h-10h或过夜; 6#:接500μL重组菌(含pGFPuv)过夜培养 物, 37℃培养至 O.D600 约为 0.5 (约 3h-4h) , 然后只加入 100mM IPTG 50μL 至终浓度为 0.1 mM,25-28℃培养8h-10h或过夜。
一.实验目的 了解和掌握IPTG诱导表达的原理。 了解降解物阻遏的现象及其机理。
二.实验原理
操纵子是基因表达的协调单位。通常由2 个以上功能相关的结构基因以及一些调节 序列(如启动子序列、操纵序列等)组成。
乳糖操纵子由三个结构基因 Z 、 Y 、 A 和 操纵序列、启动子、 CAP 结合位点等调 节序列组成。
四.实验仪器
超净工作台、 恒温摇床、离心机等。
五.操作步骤 1. 挑取含pUC18质粒工程菌及含pGFPuv质 粒工程菌单菌落,分别接种于含氨苄青霉 (终浓度为100μg/mL,以下同)的5mL的 LB培养基中,于37℃、250rpm过夜培养 12h-14h至对数生长期。 2. 取 3 支已灭菌的大试管,分别加入 5mL 含 有氨苄青霉素的 LB 培养液,编号为 1# , 2#,3#,另取一个250mL的灭菌三角瓶, 编号为6#,加入50mL含氨苄青霉素的 LB 培养液。
重组蛋白诱导表达的原理
重组蛋白诱导表达的原理
重组蛋白诱导表达技术是研究的重要手段,用于发掘目标蛋白质,表达,并验证它的生理作用。
重组蛋白诱导表达技术,也称重组蛋白表达,是基于当前分子生物学过程的一类新兴技术,它利用基因工程原理重新构建出指定的质粒,依据基因组结构,使之不断发挥交互作用,以表达相应的蛋白质,从而实现蛋白质的精准调控。
早期,重组蛋白表达技术主要采用噬菌体来介导表达,但随着质粒的生物学改造技术的阐述及研究,其他类型的质粒,如嗜热菌嗜热表达系统,也被研制出来,以解决细菌抗性问题及噪声表达的假阳性问题。
此外,构造不同序列结构形式的重组蛋白表达载体,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已成功构建出细菌、酵母菌、哺乳动物疫苗表达系统,具有良好的重组蛋白表达性能,可大幅度提高重组蛋白表达水平,在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及生物转录中发挥重要作用。
控制蛋白质表达通常靠调控元件的表达水平,其中,启动子和终止子的表达为重要,质粒形式的构造可以有效提升重组蛋白的表达能力,不仅可以控制重组蛋白表达的量级,并且可以控制重组蛋白在特定细胞株或细胞类型中的表达。
研究表明,具有正确的调控起始点或其他模板序列的表达载体,可以增加表达产物的高水平与持久的表达。
综上所述,重组蛋白诱导表达技术是一种多功能的,灵活的技术,可以有效实现精准调控重组蛋白的表达水平。
这种技术的发展,不仅使研究者能够更为精细地解析特定蛋白质的生物功能,而且还有可能促进相关药物开发与应用,以创造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基因重组蛋白质的表达系统与分离纯化研究进展
第23卷 第1期2007年1月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Fujian N o r m al U niversity (N atural Science Editi on )V o l 123 N o 11Jan 12007文章编号:100025277(2007)0120100205基因重组蛋白质的表达系统与分离纯化研究进展刘 华,李 敏3(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福建福州 350108) 摘要:介绍了近年来重组蛋白质的常用表达系统以及各种分离纯化技术等研究和应用的进展情况.关键词:重组蛋白质;纯化;进展中图分类号:Q 936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0620522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370414;30570956) 作者简介:刘华(1981— ),男,福建政和人,硕士研究生.3通讯作者:m li @fjnu 1edu 1cnProgress on the Expression System andPur if ica tion of Recom b i nan t Prote i n sL IU Hua ,L IM i n 3(Colleg e of L if e S cience ,F uj ian N or m al U niversity ,F uz hou 350108,Ch ina )Abstract :T he study and app licati on w ere introduced on the exp ressi on system in common use and separa 2ti on and purificati on technique of recom binant p ro teins in recent years.Key words :recom binant p ro teins ;purificati on ;p rogress随着基因重组技术的发展,选择表达系统对于目的产物制备是相当重要的,因为表达系统决定了细胞培养过程中产物的性质以及可能产生的杂蛋白,纯化重组蛋白质和普通蛋白质的不同就在于要选择合适的表达系统,对一种重组蛋白质的纯化通常采用多个系统.重组蛋白质在分离纯化的过程中,必须维持一定的浓度和生物活性形式,以及防止被降解.从生物体中有效分离纯化基因重组蛋白质一直是个难题.自20世纪70年代分子生物学技术诞生以来,促进生物技术公司加速了重组蛋白质纯化技术的发展,在蛋白质纯化步骤、纯度以及节约成本等方面下大功夫,但纯化过程所需成本仍占总成本的60%~70%,产物的溶解性、纯度、得率和纯化速率之间有牵制关系.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因其不同的性状、片段大小、所带电荷和疏水性等因素采取相应的步骤,其中蛋白质的疏水性质使纯化过程变得更加复杂.总的来说,纯化重组蛋白质的主要目的是去除杂蛋白质,方法有浓缩沉淀、亲和层析、离子交换、反相层析和膜过滤等.1 表达系统111 表达系统的类型重组蛋白质的表达系统主要有原核和真核表达系统,在真核系统中常用酵母和哺乳动物表达系统等.对于单一结构和无修饰的蛋白质,原核系统稳定有效.Jo sh i 等[1]报道重组人类白细胞素13(hum anin terleuk in 213,I L 213)在IPT G 诱导6h 的蛋白质表达量最高.但若将宿主菌BL 21(D E 3)改变为BL 21(D E 3)pL ysS (带溶菌酶质粒),纯化时不用外加溶菌酶.然而,许多真核蛋白的表达过程还需要有翻译后修饰,如单链修剪、糖基化、磷酸化和酰基化等,表达初产物通过细胞基质时发生折叠、二硫键形成以及翻译后转变.大肠杆菌表达可溶性异种蛋白质时存在局限性,折叠时蛋白质有聚集的趋势以及容易被宿主的蛋白质酶降解,聚集的趋势和机制取决于重组蛋白质本身.不同的重组蛋白质在大肠杆菌表达有的以可溶性折叠物回收,有的以包涵体形式生成的蛋白质通过过表达的分子伴侣变得可溶和有活性.已报道过表达的分子伴侣可增加重组激酶的溶解性,这为在大肠杆菌中大量生成和纯化可溶性的蛋白质提供了基础.研究表明,此方法可适用于增强重组蛋白质的溶解性.毕赤酵母是近年来流行的原核和真核蛋白质的表达载体.它具有表达率高、遗传稳定、产物可分泌、发酵工艺成熟等优点.E 1coli 表达重组体易于形成包涵体,限制了有活性产物的产量.毕赤酵母能使外源真核基因正确翻译和翻译后加工,并能对许多蛋白质产物进行分泌,使产物易于提纯[2].哺乳动物细胞表达重组蛋白质的特点是表达产物不需要再折叠,合成是连续的,可完成翻译后修饰.由CHO (Ch inese ham ster ovary 中国仓鼠卵巢细胞)分泌的蛋白质无需折叠,缺点是表达水平低或产物不稳定.乳腺作为生物反应器之一,用于表达重组蛋白质的优点是产生高浓度的经过翻译后修饰的可溶重组蛋白质.在转基因动物中表达重组蛋白质可解决再折叠问题和降低药品成本,并可保持高浓度,但缺点是需要用数年时间使转基因动物成熟,在奶液中仍然有蛋白质酶可降解重组蛋白质.近年来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成为重要的表达蛋白质的方法.利用双链DNA 病毒感染昆虫作为宿主,因为缺少脂多糖(为毒性物质),可分泌大量蛋白质到培养基中,使得后续的纯化更容易,可应用于抗生素和胞外水解酶的生产.Pechan 等[3]用3种表达系统对于重组玉米半胱氨酸蛋白质酶进行比较,发现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产生正确加工和活性的蛋白质酶,E 1coli 表达系统产生有限的可溶和酶活的产物,而毕赤酵母表达系统虽然生成大量产物,但多数是不溶和无活性的.此外,也可应用变形虫表达在其他系统难以研究的异种蛋白质,特点是易于对蛋白质进行修饰.112 包涵体的处理大肠杆菌通常用于异种蛋白质的表达,然而过表达会产生不溶和无活性的多肽,不溶解的聚集物通常成为包涵体,必须重新增溶、变性和复性以促进分子内正确二硫键和自然构象的形成.再折叠的过程需要用改变物质化学本性的方法来增加蛋白质可溶性,如变性剂或强碱物质胍、氢氯化物、尿素或碱的加入.以重组鱼生长激素变性和复性的优化条件为例,包涵体溶于6m o l L 的盐酸胍,在pH 10的缓冲液透析24h ,变性的重组鱼生长激素至少有20%复性.Patra 等[4]对比了重组人生长因子(recom 2b inan t hum an grow th ho r m one ,r 2hGH )在8m o l L 尿素和6m o l L 盐酸胍中的溶解度,疏水作用和离子交换作用是r 2hGH 包涵体形成的主要原因.r 2hGH 包涵体完全溶解于100mm o l L T ris 缓冲液(pH 1215,2m o l L 尿素).通过D EA E 琼脂糖离子交换层析和排阻层析,r 2hGH 纯化单体的产量占初始包涵体蛋白质的50%.重组人血红蛋白质以包涵体形式存在,8m o l L 尿素溶解后,Q 2Sepharo se FastF low 阴离子交换纯化,经Sephacryl 2100凝胶过滤纯化.结果两步纯化后重组人血红蛋白质的纯度达90%左右,纯化产物复性后,具有与氧结合的能力[5].控制包涵体的形成要认识折叠中间体的稳定性和与它们相互作用的因子.促进活性和稳定的蛋白质构象状态形成的技术包括分子伴侣帮助再折叠、氨基酸替代、去垢剂、聚乙烯乙二醇辅助折叠、颠倒折叠胶粒以及抗体帮助折叠蛋白质,也可通过降低温度来增加产物的可溶性.Yan 等[6]报道了重组寡肽酶B (o ligop ep tidase B ,OpdB )的融合表达(在N 端加组氨酸标记),虽然大部分OpdB 以包涵体形式表达,但是当表达温度从37℃变成30℃时,OpdB 的溶解性显著增加.这也说明合理参数的选择对于蛋白质正确成熟是必要的(如温度、离子强度、辅因子等).一种条件就可能影响或控制折叠中间体的聚集.也可通过改变氨基酸位置抑制聚集,对于低溶解度的蛋白质,有两种方法可考虑:(1)Β片层残基的突变;(2)可溶性基序的增加,在N 端或C 端增加3个赖氨酸基因.2 主要分离纯化方法211 样品准备与预处理样品准备是最单调耗时的步骤,其主要目标是在合适溶剂中析出物的溶解度,尽可能地从溶液中101 第1期 刘 华等:基因重组蛋白质的表达系统与分离纯化研究进展201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 移除杂质以及尽可能地进行病毒灭活.样品准备会由于重组蛋白质的可溶与否而截然不同.从包涵体中回收蛋白质的第一步是细胞裂解.细胞裂解通常应用超声、高压匀浆或研磨,提高能量、流量以及增加时间会促使细胞碎片的减少.为了减少细胞碎片的量,还要进行预处理.例如在高压匀浆之前加热和酶的预处理可使杆菌释放热稳定酶.假丝酵母和酵母的酶预处理改良了细胞破碎效果,低压匀浆减少了时间、能量消耗,减少了细胞碎片.包涵体洗涤和细胞破碎的整合也可减少下游步骤.预处理后使得匀浆既在低压下进行又减少了在下游过程中包涵体洗涤的步骤,因为包涵体在破碎过程中被释放和洗涤.对盐酸胍敏感的可溶的重组蛋白质在高压匀浆下可以从细胞中释放而不需要预处理.许多基因工程药物常受到毒性物质污染,有许多方法可以在不稳定产物中钝化病毒,但缺点是使产物适用性受影响.例如过滤成本高且限制了产量;蒸汽加热耗时且会破坏蛋白质;辐射也会破坏蛋白质;紫外照射对有些病毒是无效的,通常依赖于污染的感光性化学物质的激活,然而产物的光渗入难以达到;洗涤剂对非油脂包被的病毒无效;臭氧系统难于控制,经常造成产物破坏以及化学污染.目前发展的微波病毒灭活带来最小产物破坏,具有无污染、大规模、低成本以及宽光谱病毒灭活的优点. 212 层析技术21211 层析方法的选择大多数蛋白质纯化方案基于多步层析方法的次序排列.这些步骤有时是耗时低效的,因为合理纯化方案的设计要求有完整的系统性.蛋白质和多肽是带有多功能和可变结构的分子,它们的层析行为复杂.基质的选择十分重要,包被小的非孔粒子或极端大孔颗粒的柱子使得纯化效率提高.聚合树脂粒子呈现不同基质的排列和功能性,比硅粒子持久耐用.在亲和层析中,聚合树脂比琼脂糖支持物持久耐用.对复杂蛋白质用单一的层析方法纯化是不够的,这里没有标准条件,只有不断选择试用.离子交换层析(IEC)、反相层析(R PC)或亲和层析是两相分离的温和有效的主要方法.W u等[7]报道了分泌的重组内源血管发生抑制因子(endo statin,EDN)通过SP琼脂糖FF离子交换层析和琼脂糖2肝素H i2 T rap亲和层析纯化,纯度达到98%.W ang等[8]使用CHO2GS系统表达嵌合抗体以及发展了简单有效的纯化方法,第一步用亲和层析,得率和纯度分别为60%和91%,第二步用反相高性能液体色谱法(H PL C)纯化,纯度大于99%.液相层析技术中,目前主要在改进纯化操作系统的性能和提高载体介质的性能上.此外,扩张柱床吸附、径向膜层析、灌柱层析、液液萃取、置换层析、金属鳌和亲和层析等技术均在发展中.对于下游纯化过程,还可用陶瓷羟磷灰石(CH T),它是一种钙磷酸盐支持物,可替代离子交换(IEX)和疏水相互作用(H I C).羟磷灰石是第一种用于蛋白质分离的材料之一,现在羟磷灰石变成机械坚硬、化学稳定的陶瓷形式.Stok等[9]在芽孢杆菌中表达B io ,纯化策略为离子交换、凝胶过滤、羟磷灰石层析三步法获得B io .W ada等[10]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重组环前列腺素合酶(p ro sta2 cyclin syn thase,PG IS),其以微粒体形式表达,通过磷酸钙凝胶吸收,再经过D EA E2琼脂糖和羟磷灰石柱层析纯化获得PG IS.戴文氏杆菌致死因子(B acillu s an th racis lethal facto r,L F)融合蛋白质的纯化通过3种层析步骤(苯基琼脂糖、Q2琼脂糖、羟磷灰石),纯度达到95%以上[11].21212 亲和层析亲和层析技术对于重组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应该是最有效的方法.如果将一些亲和性标签构建到重组融合蛋白中,能便于用亲和层析来纯化重组蛋白.传统亲和层析过程用单克隆抗体(或多克隆抗体)作为亲和配基.但单克隆抗体通常由动物细胞在复杂介质中生成或在噬菌体上表达,用于亲和配基前必须纯化.W agner等[12]使用哺乳动物表达系统(CHO细胞),用马的IgG1重链恒定区作为表达马的细胞因子(IFN2gamm a,I L22,I L4,T GF2 beta1)的检测和纯化的标签.在亲和性标签中,金属和染料亲和配基相比于抗体配基有较低的特异性.金属离子如锌、铜在蛋白质中与组氨酸残基结合.具有不同组氨酸残基数的蛋白质可被金属亲和过程分离.为了增加特异性,可在蛋白质C端增加多个组氨酸.蛋白质纯化后,组氨酸尾巴可被切除.Fang等[13]构建重组6xH is2V ac基因于E 1coli 表达,表达的H is 融合蛋白质大多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包涵体通过8m o l L 尿素溶解,N i 2N TA 柱层析以及尿素梯度透析,得到高产的重组V ac 蛋白质.Chatterjee 等[14]报道了构建在N 端或C 端结合六组氨酸或Strep tag 标记的表达载体表达L 222羟基酮脱氢酶,通过辅因子或重组烟草蚀刻病毒蛋白质酶(rT EV )去除标记,纯化时用固定的金属亲和层析或strep tactin 亲和层析一步即可.通过rT EV 去除组氨酸标记,L 222羟基酮脱氢酶获得完全活性.染色配基可与亲和基质通过共价键紧密结合.它们或许是有毒性的,然而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是非特异的.很容易将一种染色配基结合到特定目的蛋白质上,但是回收产物的纯度并不高.肽链是比抗体更稳定的配基,更具有特异性.相比于染料,肽链是非毒性的.肽链和蛋白质相互作用是温和的,产生温和的洗脱分离条件.肽链数据库可由噬菌体生成或化学合成.在噬菌体肽链数据库中,给定长度的任意基因片断被合成然后插入到噬菌体基因中.一旦肽链顺序被确定,可化学合成并固定在支持物上.融合蛋白质通常有容易纯化的特性.用于蛋白质纯化的标记有聚组氨酸(以镍离子作为配基)、FLA G 肽、抗生物素蛋白质链菌素、聚天冬氨酸(阴离子树脂)、聚精氨酸(阳离子树脂)以及聚苯丙氨酸等.而参于亲和纯化的蛋白质融合伙伴有:蛋白质A 、谷胱甘肽S 2转移酶、麦芽糖结合蛋白质、半乳糖结合蛋白质、Β2半乳糖激酶、氯霉素乙酰转移酶、乳糖抑制物等.重组人胰高血糖素样肽21(rhGL P 21)高密度发酵培养的菌体超声破碎后,裂解液用Glu tath i one 2Sep haro se 4B 亲和层析纯化得到GST 融合蛋白质,经CNB r 裂解、QA E 2Sepharo se 柱层析和脱盐,得到纯度大于90%的rhGL P 21,质谱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结果与理论值一致.生物学活性分析表明,rhGL P 21具有明显的降血糖活性[15].L u 等[16]用p GEX 26p 23载体在E 1coli 表达两种大米抗坏血酸过氧化酶A PX 基因(A PXa 和A PXb ),A PX 以GST 融合蛋白质表达,通过谷胱甘肽琼脂糖4B 柱亲和层析,最终产量分别为40、73m g .源于环状芽胞杆菌W L 212的壳聚糖酶A 1的壳聚糖结合区(Ch itin 2b inding dom ain ,ChBD )由45个氨基酸组成,显示出显著的壳聚糖特异性,ChBD 融合于乙内酰脲酶基因编码区C 端,在E 1coli 中表达,表达产物中8%为可溶性蛋白质.融合ChBD 的乙内酰脲酶直接吸附在壳聚糖上,SD S 2PA GE 分析显示,融合蛋白质和亲和介质的联接有高度特异性、稳定性和可逆性[17].213 其他方法采用冻融循环可以从大肠杆菌胞质中有效分离重组蛋白质,沉淀方法可降低下游纯化成本.虽然不是很有效,沉淀作为初始纯化步骤可减少后续步骤数.杂质通过沉淀去除,目的蛋白质留在上清液中.蛋白质沉淀方法有改变pH 、温度,使用卤化物、盐、有机溶剂(例如乙醇)、金属离子(例如铜)、聚电解质(例如聚乙烯亚胺)、亲和配体以及染料、热敏可溶多聚物等.高盐沉淀是瞬间的、无定形的沉淀,包含多种不同蛋白质,而结晶法可得到纯度高的结晶蛋白质.Honda 等[18]纯化重组人生长分化因子25(recom b inan t hum an grow th differen tiati on facto r 5,rhGD F 5)(以包涵体形式表达)时,利用“直接再折叠”方法,通过过滤、等电沉淀、反相层析后,最终纯化产量为20%,纯度达到99%.与传统3步层析法比较,纯度相同的情况下产量增加2倍.此外,膜蛋白质的纯化比可溶蛋白质困难的多,可用连续洗脱电泳法获得更高的产量.常规层析对于大规模蛋白质纯化是有局限性的,而膜吸附则具有快速、规模化的特点.Castilho 等[19]利用CHO 细胞系生产重组人类抗H I V 免疫球蛋白质,用包含蛋白质A 亲和配基的膜吸附器实现细胞分离和产物纯化,免疫球蛋白质被吸附在亲和膜上,然后洗脱下来.Knudsen 等[20]尝试用阴离子交换膜吸附替代传统的离子交换柱去除杂质如DNA 、宿主细胞蛋白质和病毒实现重组单克隆抗体的纯化,以求规模化生产.3 展望基因技术的发展给人们更多关于控制蛋白质合成、折叠和分泌的信息,重组蛋白质分离纯化的发展趋势之一是设计新的宿主细胞优化蛋白质生产和纯化.未来将设计整合生物过程以降低成本,这些策略包括自动蛋白质表达系统、新的介质和柱技术、在线监测系统等.今后重组蛋白质的分离纯化的技术发展将围绕着快速,高分辨率,易于操作,低成本和电脑控制的全自动化等技术而展开.301 第1期 刘 华等:基因重组蛋白质的表达系统与分离纯化研究进展401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 参考文献:[1]Jo sh i B H,Puri R K.Op ti m izati on of exp ressi on and purificati on of tw o bi o logically active ch i m eric fusi on p ro teinsthat consist of hum an interleuk in213and P seudomonas exo toxin in E scherich ia coli[J].P ro tein Exp r Purif,2005, 39(2):189-198.[2]欧阳立明,张惠展,张嗣良,等.巴斯德毕赤酵母的基因表达系统研究进展[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进展,2000,27(2):151-154.[3]Pechan T,M a P W,L uthe D S.H etero logous exp ressi on of m aize(Z ea m ay s L.)M ir1cysteine p ro teinase in eu2karyo tic and p rokaryo tic exp ressi on system s[J].P ro tein Exp r Purif,2004,34(1):134-141.[4]Patra A K,M ukhopadhyay R,M ukh ija R,et al.Op ti m izati on of inclusi on body so lubilizati on and renaturati on ofrecom binant hum an grow th ho r mone from E scherich ia coli[J].P ro tein Exp r Purif,2000,18(2):182-192.[5]张浩,毛秉智,李晓霞,等.基因重组人血红蛋白质的纯化[J].中国生化药物杂质,2000,21(6):274-277.[6]Yan J B,W ang G Q,D u P,et al.H igh2level exp ressi on and purificati on of E scherich ia coli o ligopep tidase B[J].P ro tein Exp r Purif,2006,47(2):645-650.[7]W u J,Fu W,L uo J,et al.Exp ressi on and purificati on of hum an endo statin from H ansenu la p olym orp ha A16[J].P ro tein Exp r Purif,2005,42(1):12-19.[8]W ang J,Sh i Y,L iu Y,et al.Purificati on and characterizati on of a single2chain ch i m eric anti2p185antibody exp ressedby CHO2GS system[J].P ro tein Exp r Purif,2005,41(1):68-76.[9]Stok J E,D e V o ss J.Exp ressi on,purificati on,and characterizati on of B i o I:a carbon2carbon bond cleaving cy2toch rom e P450invo lved in bi o tin bi o synthesis in B acillus subtilis[J].A rch B i ochem B i ophys,2000,384(2):351 -360.[10]W ada M,Yokoyam a C,H atae T,et al.Purificati on and characterizati on of recom binant hum an p ro stacyclinsynthase[J].J B i ochem(Tokyo),2004,135(4):455-463.[11]Park S,L epp la S H.Op ti m ized p roducti on and purificati on of B acillus anth racis lethal facto r[J].P ro tein Exp rPurif,2000,18(3):293-302.[12]W agner B,Robeson J,M cC racken M,et al.Ho rse cytok ine IgG fusi on p ro teins2m amm alian exp ressi on ofbi o logically active cytok ines and a system to verify antibody specificity to equine cytok ines[J].V et I mm uno l I m2 m unopatho l,2005,105(1 2):1-14.[13]Fang C M,Zainuddin Z F,M usa M,et al.C loning,exp ressi on,and purificati on of recom binant p ro tein from a sin2gle synthetic m ultivalent construct of M y cobacterium tubercu losis[J].P ro tein Exp r Purif,2006,47(2):341-347.[14]Chatterjee S,Schoepe J,L ohm er S,et al..H igh level exp ressi on and single2step purificati on of hexah istidine2tagged L222hydroxyisocap roate dehydrogenase m ak ing use of a versatile exp ressi on vecto r set[J].P ro tein Exp r Pu2 rif,2005,39(2):137-143.[15]张志珍,杨生生,毛积芳.重组人胰高血糖素样肽21的表达、纯化及其生物学活性[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02,18(1):5-8.[16]L u Z,T akano T,L iu S.Purificati on and characterizati on of tw o asco rbate peroxidases of rice(O ry z a sativa L1)exp ressed in E scherich ia coli[J].B i o techno l L ett,2005,27(1):63-67.[17]Chern J T,Chao Y P.Ch itin2binding dom ain based i m mobilizati on of D2hydanto inase[J].J B i o techno l,2005,117(3):267-275.[18]Honda J,A ndou H,M annen T,et al.D irect refo lding of recom binant hum an grow th differentiati on facto r5fo rlarge2scale p roducti on p rocess[J].J B i o sci B i oeng,2000,89(6):582-589.[19]Castilho L R,A nspach F B,D eckw er W D.A n integrated p rocess fo r m amm alian cell perfusi on cultivati on andp roduct purificati on using a dynam ic filter[J].B i o techno l P rog,2002,18(4):776-781.[20]Knudsen H L,Fah rner R L,Xu Y,et al.M em brane i on2exchange ch rom atography fo r p rocess2scale antibodypurificati on[J].J Ch rom atogr A,2001,907(1 2):145-154.(责任编辑:余 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 表达菌株
原核表达系统刚用的宿主菌有E. coli,Bacillus等。其中革兰式阳性的Bacillus 更适宜在其周质空间分泌表达重组蛋白;革兰氏阴性的E. coli能够广谱表达异 源蛋白。
大肠杆菌表达系统是目前发展最完善的重组蛋白表达系统。常用大肠杆菌菌株 有BL21(DE3)、BL21(DE3)Star、B834(DE3)等,这些菌株都敲除了蛋 白酶,并溶源了噬菌体DE3。DE3是的一种衍生λ噬菌体,带有噬菌体21抗性区 和 lacI基因,lacUV5启动子,以及 T7 RNA聚合酶基因。这一区段被插入int基 因,因此阻止了DE3在没有辅助噬菌体时整合到染色体上或从染色体切出。一 旦形成DE3溶原状态,就只有受IPTG诱导的lacUV5启动子指导T7 RNA聚合酶 基因转录,在溶原培养体系中加入IPTG诱导T7 RNA聚合酶生产,继而质粒上 的目的DNA开始转录。同时,还有一些特殊设计的菌株以表达有特殊需要的 重组蛋白,如甲硫氨酸营养缺陷型表达硒代甲硫氨酸蛋白,溶解性增强的菌株 表达毒性蛋白,补充了稀有密码子的菌株表达真核蛋白等,表2给出了常用的 大肠杆菌表达菌株。
启动子受细胞类型的限制,在不同的细胞系中有很大不同 ,因此需根据宿主细胞(尤其是真核宿主)的类型选择不 同的启动子以便于目的基因的高效表达。
融合标签: 融合标签是与目的蛋白共表达的一段多肽,方便重组蛋白的纯化、固定和检测,表3给出了常用的重组标签。如果不需要对重组蛋
白进行纯化,尽量不要引入融合标签,以免影响蛋白性质;如果重组蛋白本身能够结合某种亲和柱,如某些金属结合蛋白可以结合 Ni-NTA,某些糖结合蛋白能够特异识别糖类,也不必引入标签。 融合标签的引入能够大大简化重组蛋白的纯化流程,并提高蛋白溶解度。商业化表达质粒,如pET、pGEX等提供了各种纯化标签 和融合蛋白供选,应根据蛋白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His-tag是最常用的纯化标签,它具有很多优点:标签较短(10-20个氨基酸残基),不带电(pH8.0),免疫原性差,通常不影响 重组蛋白的结构和功能,Ni2+亲和力高,能够通过一步纯化达到60%-90%的纯度。 如果蛋白质溶解度不高,导致折叠困难、表达量低,可以选择较大的融合标签(GST、MBP、Trx等)帮助重组蛋白表达和折叠, 提高重组蛋白溶解度,从而提高表达量。较大的融合标签有时也会导致翻译困难甚至提前中止,纯化后发现大部分都是标签蛋白也 是常见现象。翻译的提前中止会大大影响重组蛋白产率和后续纯化,所以在短标签能够达到目的的时候,尽量不要选择大的融合标 签。 标签位置的选择也很重要:N端标签(短的或长的)自身带有启动子和适应宿主偏好的密码子,可以帮助目的蛋白表达,提高表达 量,但是提前中止翻译的蛋白片段也会被一并纯化出来,降低重组蛋白纯度,对蛋白酶敏感的、自身容易降解的以及一级序列中有 集中的疏水残基区的蛋白尤其要避免使用N端标签;C端标签则可以保证只有完整蛋白得到纯化。另外,如果蛋白的近N端或近C端 有重要功能区,如酶活中心、配体结合位点、二硫键、多聚体稳定界面、相互作用界面等,则要避免纯化标签位于该末端,以免影 响重组蛋白的结构和功能。
P等L、启c动sp子A使启得动宿子主使在宿3主0℃菌时能抑够制进重行组温蛋度白依表赖达型,的而表在达4。2在℃温时度诱敏导感重型组突蛋变白体表菌达株;中cs,pAPL 启动子则被高温(37℃)抑制,低温(10℃)启动。温度诱导型的启动子避免了诱导剂 的引入,降低了使用成本,同时也降低了诱导剂对细胞的伤害。
启动子:
表达重组蛋白时,我们需要考虑启动子的强弱、作用方式 、调控方式和本底表达水平。表达载体通常选用强启动子 以提高表达量,但弱启动子也有其优点,如降低本底表达 、增加可溶表达、表达小量伴侣蛋白等。按照作用方式, 启动子可以分为两类:组成型表达的启动子使宿主不停地 表达重组蛋白,常用于工业生产,如σS等;诱导型表达的 启动子使宿主仅在受到诱导(诱导剂、温度等)时表达目 的蛋白,诱导型启动子使重组蛋白的表达容易控制,同时 降低了外源蛋白对细菌生长的影响。
终止子: 转录终止子按照是否依赖和不依赖ρ因子的作用分为两类
,这两类终止子均在终止点前含有一段7-20bp的回文序列 。终止子可以保护mRNA在核外不被降解,显著延长 mRNA的寿命,由此提高重组蛋白的表达量。但是对于T7 系统来说,由于T7 RNA聚合酶效率极高,宿主中随时都有 充足的mRNA以供翻译,因此大部分在T7系统中表达的重 组蛋白并不在意质粒上是否有终止子,只有一些自身带有 翻译起始信号的外源基因需要终止子。
图1:大肠杆菌表达质粒pET-22b(+)图谱及多克隆位点
早期大肠杆菌表达体系中,常见的启动子是lac和lacUV5。lac是一个弱启动子,很难使 外源基因得到高表达。目前使用的含有需要小量共表达的蛋白(如分子伴侣,蛋白抑制 剂等)的载体,有很多都采用了经典的lac启动子。
强启动子中,tac和trc是lac启动子的变体,其重组蛋白产率能够达到细胞总蛋白量的1530%。araBAD启动子的诱导剂是便宜无毒的L-阿拉伯糖,本底表达量低,启动能力比 tac稍弱。T7则是目前原核表达系统中最高效的启动子,pET表达系统即是以它为中心构 建的。T7启动子来源于λ噬菌体,专一与T7启动子结合的T7 RNA聚合酶则被整合在宿主 菌的基因组中。在λ噬菌体溶源的表达宿主菌,如BL21(DE3)中,lacI抑制T7 RNA聚 合酶的表达,IPTG的加入可以解除这种抑制。当受到诱导时,T7 RNA聚合酶开始表达 并结合在T7启动子上,启动重组蛋白的表达。T7 RNA聚合酶活性很高,转录速度比大 肠杆菌RNA聚合酶快5倍,使其下游的重组蛋白得到高效表达,其产率可以达到细菌总 蛋白量的50%以上。T7lac启动子则在T7启动子下游加入了一个lac操纵子,其中带有一 个常规启动子和lac阻遏蛋白的编码序列。lac阻遏蛋白可以抑制宿主合成T7 RNA聚合酶 ,并阻断T7 RNA聚合酶导致的目的基因转录,从而降低重组蛋白的本底表达水平。
表2 常用E. coli表达菌株
1.2 质粒载体
大肠杆菌表达系统采用质粒为表达载体,质粒上的重要元件包括复制 子,启动子,终止子,多克隆位点,信号肽,融合标签,筛选标记等 (图1)。原核表达载体已经发展得比较完善,有多种质粒可供选择( 表4)。
复制子: 复制子决定着质粒载体在宿主中的拷贝数。通常情况下质粒拷贝数越
重组蛋白表达系统
1.原核表达系统 2.酵母表达系统 3.昆虫细胞表达系统 4.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 5.转基因植物表达系统 6.转基因动物表达系统 7.表达系统的选择
一、 原核表达系统
原核表达系统发展完善、流程简单快速、成本低、产 量高,对大部分蛋白来说都值得一试,尤其适宜于表 达原核来源的以及不需要翻译后修饰的真核蛋白。
高,重组蛋白的表达量就越高,但是高拷贝的质粒也会严重影响宿主 的生长,质粒本身也不稳定,容易丢失和突变。克隆载体常采用拷贝 数低、严谨复制的复制子,如pSC101;表达载体通常选用高拷贝的复 制子,如pCoE1,pMBI(pUC),等。如果需要进行多个质粒的共转 化,就要根据复制子的相容性选用不同复制系统的复制子,如pSC101 和pUC共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