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信仰危机成因及对策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信仰危机成因及对策研究
摘要:任何一个社会,都须通过共同信仰所产生的凝聚力量来维系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和价值观念,是协同尽可能多的人自觉地为共同的社会目标而努力奋斗的精神支柱。
给身处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的信仰带来了很大冲击。
有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都出现了“信仰危机”。
找出其产生的原因,探讨解决之道已成为当前高校德育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新时期;大学生;信仰危机;对策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重任的重要力量,他们的信仰状况需要特别关注,并很有必要对其进行科学分析及教育引导,这对于又好又快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因此,必须正确分析大学生信仰危机的产生原因,进而采取相应的对策,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于我们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是当务之急的。
一、新时期大学生信仰危机的主要原因
(一)社会转型后价值观的迷乱及新的社会形势的影响
现在的大学生从升学、到就业都强烈感到一种对自身的否定力量,就业碰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据调查,今年的应届毕业生的数量再创新高,他们的就业压力可想而知。
很多大学生焦虑之余都纷纷降低了就业期望值,薪资要求普降500—1000左右。
但是即使这样仍然有大批的大学生无法签约,他们普感人生无望,不知道四年的所学有什么用处,未来在哪里?其结果必然导致他们精神的失落
和人性的沉沦。
有相当的学生将实现较高经济收入和安稳生活放在人生追求的首位,重实惠、求实用,从而淡化社会责任感,甚至陷入极端个人主义的泥坑。
因而在这样一个社会环境下,大学生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别人,如何看待金钱和道德等等,对于自己应该持怎么样的人生理想和信仰无所适从。
(二)教育的误导和缺位,且实效性不高
首先,家庭教育的误导是造成大学生信仰危机的重要因素。
很大一部分的家长只在乎子女的学习成绩,而对于他们应该怎么样做人是忽略的。
他们习惯为自己的子女铺好将来的道路,也造成这部分的学生长大后没有自己的目标,缺乏生存的基本技能,进而导致他们信仰的缺乏。
其次,目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课收到的效果是很低的,且与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并没有实现良性的结合。
一直以来都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说理、轻管理;重形式、轻内容的弊端,而要求过高、缺乏可操作性的道德教育体系也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行为引导和约束。
即使有些学生想学点东西,但是却发现老师讲的和社会上的现象不一致,而老师这时又不做详尽的解释,学生因而变得越加的困惑,就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从而走向另一个极端,不再相信社会的美好和真实,导致了信仰危机。
二、新时期大学生信仰重塑的几点思考
大学生的信仰重塑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项任重道远,持之以恒的艰巨任务。
笔者针对前面信仰危机的产生原因谈几点自
己的看法和思考:
(一)加大社会舆论宣传,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首先,正确而有力的舆论宣传能够激发人们积极向上的劲头,对于强化大学生的信仰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舆论宣传要不间断,要持之以恒。
其次,要肃清社会的腐化、堕落现象,净化社会的环境,加强法制建设。
当今党内腐败问题是大学生怀疑共产党的领导以及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而我们要切实做好反腐倡廉的工作,加速法制化的进程,来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
要加强党自身的建设,对于那些贪污腐败问题决不手软,依法办事。
因而,信仰教育是否落到实处,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党和政府的作为。
(二)理论上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导作用,并突出实践环节
首先,要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授课方法,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活动和现代科技手段,结合法律制度和管理制度来做好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有些思想政治教育老师的备课笔记从来就没有更新过,都是一些陈旧的知识反复在那讲,学生的反应当然是不佳的。
老师的思想要紧跟时代的发展,要随时补充新的知识和能量,否则教育的老一套和社会严重脱节就会造成学生思想上的烦躁和混乱。
其次,对大学生信仰的重建要在实践中渗透。
信仰虽然是一种精神活动,但是它却有强烈的实
践性。
所谓实践育人,就是指以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理论知识和间接经验为基础,通过激发学生课外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的热情,开展各种应用性、综合性、导向性的活动来达到形成高尚品格、祖国观念等的新型育人方式。
三、结束语
总之,信仰是个人对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崇尚和选择,是个体的精神支柱和行动指南,对个体乃至整个人类的发展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由于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对很多问题和现象的看法较幼稚和肤浅,必需依靠学校的正确指引和社会的帮助,才能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参考文献】
[1]袁贵仁.《大力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载《中国教育报》,2004,9,(15).
[2]张玲.《心理健康研究与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