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第三章-比较文学的基本类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周翰
我国早期学者多用外来的方法和理论来 阐发中国文学,卓有成效。这个途径我觉得 应当算做“中国学派”的—个特点。
“阐发法”产生的历史原因
□向西方学习的心态; □中国新文学与古代文论的脱节 □中国古代文论与西方文论之差异
“阐发法”的益与弊
益 ① 在中西异质文化间找到适当的比较方法 同,能够促生文化、文学新因素,从而可以 刺激原有文化、文学的新发展。 ② “阐发法”把中国丰富的文学资源引入了 世界文学的宏大视野,是中国比较文学进入 国际比较文学的桥梁。
五、阐发研究的方法
分析、解释 判断和结论 (综合)
第四节 接受研究
一、接受研究的定义
接受研究是建立在西方当代接受美学理 论基础之上的一种新的比较文学变异研究的 研究模式,主要研究一个国家的作家作品被 外国读者、社会接受的过程。
二、接受研究产生的理论基础
20世纪60、70年代出现的接受理论是比 较文学接受研究产生的基础。
“同”与 “异” 同(相同、相似、相通) 异(差异)
2、文学性
文学性是平行研究的前提与立足点
“文学性”作为比较文学的基本属性, 是比较文学的安身立命之本,失去文学性的 比较文学将不成其为比较文学。
如何坚持文学性
1、跨学科研究中: 第一,研究者的目的和重心必须在文学上,而 不是在别的学科上; 第二,研究的全过程必须始终围绕“文学”这 个中心。以文学为出发点,以文学为主 线,以文学为归宿; 第三,研究的结果应该能对文学的发展作出有 益的结论。
常事不书:用“陌生化原则看<红楼梦>的形式结构”
常事不书 场景转换
镜花水月:从人物眼中看 刘姥姥进大观园
柳藏鹦鹉语方知 “送宫花贾琏戏熙凤”
双管齐下----《红楼梦》的双层结构
四、阐发研究的方向
2、理论间的相互阐发 相似的观点或理论相互阐发,可以加强
对理论的认识。 钱钟书 意、文、物 通感 诗可以怨
译介学--媒介学的新视点,即比较文学视野 下的翻译研究。
四、影响研究的方法
初级阶段: 考据(收集材料、考证)
高级阶段: 分析、归纳、推理、判断→得出结论
※以事实为依据
五、影响研究的过程
影响存在的提出 材料的搜求和考订 假设的证明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影响的深入研究
“圆形的研究” 模仿与改编
阐发研究是在平行研究基础上衍生和发展起 来的一种研究方法,本质上没有超越平行研 究的范围。
阐发研究以跨文明、跨文化的文学存在为前 提,尤其是以异质文明(文化)间的文学存 在为前提。
二、“阐发法”的提出
“阐发法”是中国学者从本国比较文学 研究实践出发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平行研 究方法。
wk.baidu.com
余国藩(1973)
渊源学研究的分类
根据渊源的来源不同,可分为: 印象渊源研究 口传渊源研究 书面渊源研究
(三)媒介学(Mesologie)
希腊文——居间者、中介者 主要研究不同国家和民族的语言文学之 间产生影响联系的具体途径、方法手段及其 原因与规律,是对把一国文学作品和该国文 学思潮传播给另一国的中间环节的研究。
古添洪、陈慧桦( 1976年 )
我国文学,丰富含蓄;但对于研究文学的 方法,却缺乏系统性,缺乏既能深探本原又能 平实可辨的理论;故晚近受西方文学训练的中 国学者,回头研究中国古典或近代文学时,即 援用西方的理论与方法,以开发中国文学的宝 藏。由于这援用西方的理论与方法,即涉及西 方文学,而其援用也往往加以调整,即对原理 论与方法作一考验,作一修正,故此种文学研 究亦可目之为比较文学研究。我们不妨大胆地 宣言说,这援用西方文学理论与方法并加以考 验、调整以用之于中国文学的研究,是比较文 学中的中国学派。
流传学研究的分类
个体对个体的影响研究 个体对群体的影响研究 群体对个体的影响研究 群体对群体的影响研究
泰戈尔对中国现代诗人的影响 西方现代派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影响
(二)渊源学(crenologie)
梵·第根《比较文学论》 :
“思想、主题和艺术形式之从一国文学 到另一国文学的经过,是照着种种形态而画 过去的。这一次,我们已不复置身于出发点 上,却置身于到达点上。这时所提出的问题 便是如此:探讨某一作家的这个思想、这个 主题、这个作风、这个艺术形式的来源,我 们给这种研究定名为‘渊源学’”。
文学类型——文类学 文学理论——比较诗学 文学史上的时期、潮流、运动 作家作品的综合研究
2、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
文学与艺术 文学与人文学科 文学与社会学科研究 文学与自然科学研究
四、平行研究的理论前提
1、可比性 2、文学性
1、可比性
可比性是比较研究对象中存在的一种可 供研究文学规律的内在价值,是提供比较研 究的可能,是保证比较研究得以有效进行的 前提。
第三章
比较文学的基本类型与研究方法
比较文学的基本类型与研究方法
影响研究 平行研究 接受研究 阐发研究
比较文学的基本类型
两种最基本的研究类型
影响研究 ↓
接受研究
平行研究 ↓
阐发研究
两种衍生的研究类型
第一节 影响研究
一、比较文学中的“影响”
物质化的理解 通过材料证明的事实上的联系。
“阐发法”的益与弊
弊: 提法不周密,不完善——单向度 更多地站在西文文学文化的立场上,未 能让文学文化间的对话处于一种平行的地位。 往往使中国文学材料作为西方文学理论的注 脚,就屡屡受到学界抨击。
“双向阐发”
双向阐发要求以平等的立场来看待中西 文化与文学;强调不仅仅用西方的理论来阐 发中国的文学,或者仅仅用中国的模式去解 释西方的文学,而是用两种或多种民族的文 学互相阐发、互相印证。
过去20余年来,旨在用西方文学批评的观 念和范畴阐释传统的中国文学的运动取得了越 来越大的势头,这样一种趋势预示在比较文学 中将会出现某些令人振奋的发展。……应该指 出,运用某些西方的批评观念和范畴来研究中 国文学,原则上是适宜的,这正如古典文学学 者采用现代文学技巧与方法来研究古代文学的 材料一样。
不在艺术形式而在于题材
第二节 平行研究
一、平行研究的定义
“平行研究”是比较文学研究中的基本类 型之一,它将那些“相似”、“类似”,但 是并没有直接关系的两个民族(或几个民族) 文学,两个(或多个)民族的作家,两部 (或多部)属于不同民族文学的作品加以比 较,研究其同异,并导出有益的结论。
二、平行研究的目的
古添洪 (1978)
利用西方有系统的文学批评来阐发中国文 学及中国文学理论,我们可命之为“阐发法”。 这“阐发法” 一直为中国比较学者所采用。
(《中西比较文学:范畴、方法、精神的初探》)
“阐发法”的早期实践
王国维《<红楼梦>评论》( l904年) 叔本华悲剧思想 以西释中
陈寅恪《王静安先生遗书序》论王一文: 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
接受美学 读者反应批评
(一)接受理论
作者 作品 读者 读者对作品接受 读者的创造性=====作者的创造性 创作过程和鉴赏过程有机地结合
姚斯:“读者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历史的力量”
(二)接受理论的主要观点
1、任何一部文学作品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 值只有通过阅读才能实现;
2、“接受屏幕” 3、先见与期待视野 4、潜在读者 5、空白、填空,误读、超越 6、社会性接受与个人接受 7、垂直接受与水平接受
杨 绛:李渔论戏剧结构 秦家琪:阿Q和堂吉诃德形象的比较研究 朱光潜: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较 钱钟书;中国诗与中国画
朱光潜: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较
西方诗和中国诗的情趣都集中于几种普 泛的题材,其中最重要者有:
(一)人伦; (二)自然; (三)宗教和哲学。
第三节 阐发研究
一、阐发研究的性质与前提
法国----英国
翻译 批评 模仿
翻译
法国
1735《中国通志》马若瑟
英国
1736
瓦茨
1738-1741 凯夫
---帕西
批评
法国 阿尔央斯、伏尔泰
英国 赫德
改编
法国 1755
英国 1741 1759
伏尔泰
哈切特 谋飞
结论
中英文学关系中的重要事件 从本民族文学传统出发的批评 《赵氏孤儿》的影响
六、影响研究文章举要
范存忠:《赵氏孤儿》杂剧在启蒙时期的英国 季羡林:印度文学在中国 杨周翰:弥尔顿《失乐园》中的加帆车 赵毅衡:意象派与中国古典诗歌
范存忠:《赵氏孤儿》杂剧在启蒙时期的英国
1、法英的翻译情况 2、法国的批评情况 3、英国的批评情况 4、英国哈切特的改编 5、哈切特的创作目的 6、法国伏尔泰的批评与改编情况 7、英国谋飞的改编 8、谋飞本的上演情况及创作目的 9、评论与综述
约瑟夫·T·肖
“一位作家和他的艺术作品,如果显 示出某种外来的效果,而这种效果,又是他 的本国文学传统和他人的发展无法解释的, 那么,我们可以说这位作家受到了外国作家 的影响。”
影响“是一种渗透在艺术作品之中,成 为艺术作品有机的组成部分,并通过艺术作 品再现出来的东西”。
二、影响研究的深化
(一) 从“外部性”到“内部性” “文学关系史研究”→ 文本、美学价值研究
精神上的理解 “影响是一种渗透在作品之中,成为艺术作 品有机的组成部分、并通过艺术作品再现出 来的东西”。
朗松:
“真正的影响,是当一国文学中的突变, 无以用该国以往的文学传统和各个作家的独 创性来加以解释时在该国文学中所呈现出来 的那种情状。——究其实质,真正的影响, 较之于题材选择而言,更是一种精神存在。 而且,这种真正的影响,与其是靠具体的有 形之物的借取,不如是凭借某些国家文学精 髓的渗透,即谓之‘作品的色调和构思的恰 当’而加以显现,真正的影响理应是得以意 会而无可实指的。”
三、接受研究诞生的标志
1979 奥地利 因斯布鲁克 国际比较文学第九次学术讨论会
“文学的传播和接受”
四、接受研究与传统影响研究之异同
“接受和影响是一个问题的两面”
放送者、传递者、和接受者
渊源学 接受理论(接受学)
1、接受理论和渊源学理论基础不同
接受理论和现代阐释学 变异
实证主义
事实
2、接受学与影响研究的理论重心不同
影响的方式
直接影响 间接影响
拜伦—--普希金----莱蒙托夫
影响的过程
放送——媒介——接受
放送者→流传学 接受者→渊源学 媒介者→媒介学
(一)流传学(doxologie)
又译“誉舆学”,主要探索与研究作为 放送者的的某个作家、某部作品、某一文体、 乃至一个民族、一国文学在国外的声名、成 就、命运及影响的历史。
钱鍾书、朱光潜等人的实践印证
三、阐发研究的原则
1、坚持双向性; 2、具体对象具体分析,找出阐发的可行
性,必要时可以对理论进行适当调整 和改造。
四、阐发研究的方向
1、理论阐发作品 用一种跨文明(异质文化)的文学理论分
析批评另一个文化的文学作品。
梅祖麟、高友工 《分析杜甫的<秋兴> 》 Tu Fu's “Autumn Meditations”:An Exercise in Linguistic Criticism 夏荷 《常事不书:用“陌生化原则看<红楼梦>的形式结构”》
更好地解释各民族文学的现象,对文学 的基本问题乃至人类社会的精神生活作出理 论上的阐释,对总体文学及至世界文学做出 贡献。
三、平行研究的范畴与对象
1、不存在直接联系或无法证明其间存在因果联 系的跨语言、跨民族和跨文化的文学关系;
2、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综合的文学关系
1、文学学科内部
作品的主题、题材、人物、情节、 艺术手法、艺术形式等——主题学
(二) 从“机械性”到“有机性” 材料的简单论证→有机分析
(三) 从“单向性”到“双向性” 单向的传递→双向互动
三、影响研究的不同方面
影响的范围 影响的方式 影响的过程
影响的范围
大 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学对其它国家或民
族文学的影响; 一种文学思潮或文学运动在不同国家的
影响。 小
某个国家或民族的作家对其它国家或民 族作家的影响。
如何坚持文学性
2、学科内部研究中:
就是要注重 “文学艺术的本质这个美学 的中心问题”。
五、平行研究的方法
平行研究的方法是哲学的、审美的、批 评的方法。 具体方法:
比较、对照、解析、推论、评价、综 合等一系列过程。
比较(对比、对照) ——发现同异 综合 (解析、推论、评价) ——得出 结论
平行研究文章举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