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 最完整
比较文学
第一编比较文学的学科形态第一章比较文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比较文学的产生导言: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在19世纪30年代即已萌芽,19世纪70、80年代正式产生,20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得到繁荣和发展。
在中国,比较文学于五四运动前开始发展,30年代有过兴旺趋势,随后沉寂。
70年代末重又复兴,并重新走向繁荣。
一、比较文学产生的背景:1.社会历史背景: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人们的眼光也打破了民族、国家和地域的界限而把世界看成一个整体。
马克斯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论述过这种情况: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尼采在《人性的,太人性的》里更加形象、精辟地描述了这种现代世界的变化。
其中第23节,在“比较的时代”的副标题下,尼采写道:这个时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得其意义的:各种世界观、各种风俗文化在这个时代可以被人一个一个地加以比较,被人一个一个地经验到;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因为以前一切文化都只有地域性的支配地位,所有艺术风格都束缚于一个特定的时间和地点。
现在,各种形式都把自己摆在人们面前以供比较,而一种强化了的审美感受力将在这种种形式中做决定性的取舍:这其中的大部分,即所有被这种审美感受力所排斥的东西,人们将会任其湮灭。
……这是比较的时代!这短短一段话里包含了很多内容,尼采充分地意识和感觉到:传统的瓦解、时间和空间的“压缩”、以及种种跨历史、跨地域实践所带来的文化形式和审美经验的多样性等问题。
随着各国之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人们越来越多地注意到国际交流对于民族文学的巨大影响,觉悟到只有通过比较研究才能确认民族文学的特点与民族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
比较文学的产生也就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
2.比较,作为一种文学研究方法,在欧洲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
比较文学资料整理
比较文学西方古代注重模仿现实,将文艺视为反映现实的“镜子”,而中国却将文艺视为“抒情言志”和“载道”之工具。
中国著名翻译家朱生豪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的宗旨是“保持原作神韵”,“忠实传达原文意趣”。
但是,在翻译过程中,由于文化传统的影响,朱生豪采用归化译法,使原意失真。
He made you for a highway to my bed:But,I,a maid他要借着你做相思桥梁,可是我却要做一个独守空阁的怨女而死去。
他本想借你做捷径,登上我的床。
可怜我这个处女,活守寡,到死是处女。
从事文学翻译时,译者面临的远远不只是两种语言间的“功能对等”的转换,而更主要的是如何协调因文化之间的差异而造成的冲突,或者说翻译实际上是文化之间的潜对话、文化之间的协商。
比较文学的名称与性质比较文学的英语名称是Comparative literature。
最早使用这一术语的英国批评家是马修*阿诺德。
1848年,他从法语引进该术语,但是他是在一封私人信件中使用这个名称,这封信1895年才出版,因此最早使用该术语进入比较文学理论的是波斯奈特。
法国学派反对平行研究式的比较,而仅仅承认“文学关系”为比较文学研究的正宗,并以文学关系为主轴建立起了由影响的“起点”经“中介”再到“终点”的三点一线的学科理论和方法论体系。
最早提出“世界文学”观念(1827年)的是德国学者、著名作家歌德,他被公认为是推动比较文学发展的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写出第一部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专著的人也并不是法国人,而是英国人波斯奈特。
1886年他发表了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比较文学理论的专著《比较文学》该书对文学的本质、相对性、发展的原理、比较研究等许多问题作了精辟的阐述。
法国学派的四大代表人物:巴尔登斯伯格、梵*第根、卡雷、基亚。
在平行研究与跨学科研究这一架构下,美国学派建立起了一套学科理论,这套理论以“比较诗学”“类型学”“跨学科比较”为主,并拓展原属于影响研究的“主题学”“文类学”等领域,大大扩展了比较文学研究领域。
比较文学整理资料
比较文学整理资料1、比较文学的定义美国亨利·雷马克在《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功用》中说:“比较文学是超出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与其他知识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包括艺术(如回话、雕刻、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等。
简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
”第一、“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这四个方面是对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总体的全面概括,而不是指具体的研究实践。
第二、这四个“跨”具有广泛的含义,既是指比较文学的研究视野,也是指比较文学研究对象的一个必备的特性,同时也可以指比较文学的特殊视角和特殊方法,甚至是评论者的心态。
第三、在四个“跨”当中,除“跨学科”之外其余三“跨”是互相联系的,而且在内容上有所重叠,但各有所指。
第四、这里的“跨文化”指的是跨越文化体系。
第五、我们跨出文学的门槛,面向如此广大的学术世界的时候,必须把握好这个“跨越”的限度。
最后,一个学科的定义只能是对这门学科的本质属性和本质特点的规定,不可能把一切问题都容纳进来,表述的一清二楚。
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
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类同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影响研究、平行研究、跨学科研究和跨文明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2、民族文学的定义民族文学指的是在某个民族土壤上产生的具有自己独特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特色的文学。
3、世界文学的定义世界文学是马克思和歌德对文学未来的一种远瞻,指的是人类文学奖发展到一个新的理想的历史阶段,各民族国家地区间的割裂将消除,各民族文学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统一成一个综合体。
(世界文学有时指人类有史以来所产生的世界各民族文学的总和,有时指世界文学史上出现的那些具有世界意义和不朽价值的伟大作品,有时指根据一定标准选择和收集成的世界各国文学作品集。
1_比较文学整合版
比较文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文学研究,他有宏观的事业和国际的角度,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各种文学关系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比较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
简直比较文学是一种跨语言,跨民族、跨文学,跨学科的文学研究。
可比性可比性是指在跨国家,跨学科和跨文明的比较文学研究中寻求同与异的学理依据,是比较文学研究的最基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具体来讲,可比性主要包括同源性,类同性,异质性与变异性。
流传学流传学也叫誉舆学,是以作为传播者的起点为中心的研究及从文学现象的起点看流传学的发生过程及成因。
最早由法国学者提出并进行实践。
流传学研究一国文学流传到国界之外而产生影响的事实,主要探讨他在国外所产生的接受、声誉、变动方面的史实关系及其意义。
在历史发展过程里,流传学研究形成了实证性、根源性与历史性三大特点。
媒介学指不同国家之间所发生文学关系的中介过程的研究。
媒介学研究建立在文学交流媒介史实大量存在的基础之上,先有文学流传中种种媒介作用的发生,才有媒介学研究的产生以及媒介学理论的提出与发展。
因此,媒介学研究具有。
三大特征,一是可见性,二是实证性,三是流动性。
形象学形象学最早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法国萌生。
它的出现标志着早期法国学派在观念和方法上的重要转向。
七八十年代以后,他又吸纳新的理论方法,使其研究对象不断丰富,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研究成果日益丰硕。
形象学研究的重心是文学作品中的异国“形象”问题,异国相对于主体而言应该属于他者范畴,即不同于主体的排他性质。
形象学研究的意义并不是帮我们鉴别真伪,而是研究这类形象是“怎样被制作出来,又是怎样生存”,这不仅对“他者”有着认识意义,对主体自身的认识也具批判性。
主题学:发源于对民间童话的研究,尤其是对格林童话的研究。
他研究同一主题思想及其相关因素,如母题、题材、人物、意象、情境、套语等,在不同民族或国家文学中的表现形式或被处理的方式。
并从主题中进一步阐发之所以产生不同点的那些民族或国家的文化背景,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异同。
比较文学知识整理
第一章文学比较总论一、比较文学的定义:1、法国学派定义:比较文学是国际文学关系史,是跨国文学影响关系,反对平行比较研究,以实证性影响研究为基本特征。
代表人物:卡雷基亚樊第根主张:反对平行研究;研究国际文学关系;研究文学的影响关系评价:彻底否定平行研究,显得比较狭隘;其口号让比较文学偏离了文学比较;潜藏着一种法国中心主义、欧洲中心主义的文化沙文主义倾向问题的原因分析:学界对比较文学学科合理性的质疑和挑战;法国学者对比较文学学科科学性的理性反思与追寻;法国中心主义导致了法国学派的学科理论特征2、美国学派定义:比较文学把一国文学同另一国文学或几国文学进行比较,把文学和人类所表达的其他领域相比较。
韦勒克的《比较文学危机》是美国学派的宣言代表人物:雷马克《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功能》韦勒克《比较文学的名称与性质》、《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功能》基本特征:重视“文学性”,重视作品的文学欣赏与美学分析;高扬无影响、无实证的平行研究;提倡跨国界、跨学科的比较研究不足之处:研究范围界限划分比较模糊;主观随意性大;过分强调文学的美学价值平行研究的背景分析:学科理论的纠缠;民族主义动机;文化软实力的原因3、比较文学定义:比较文学是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性文学比较研究,以同源性、类同性、异质性作为可比性的基础,即认同“求同”也强调“求异”,强调文学变异学研究核心理念:跨异质文明研究;文明变异学研究正式传入中国的标志:第一个是比较文学专著和论文的出现:1919年张锡深翻译日本学者本闻九雄的《文学研究法》;第二个是比较文学的讲座和课题的开设:1942年吴宓在东南大学开设的“中西诗之比较”等讲座(中国第一个比较文学的讲座)1979年钱钟书的《管锥编》出版,是中国比较文学的复苏标志;1985年中国比较文学文学会正式成立,《中国比较文学》杂志正是创刊,标志中国比较文学全面复兴。
代表人物:乐黛云《中西比较文学教程》曹顺庆:《比较文学教程》二、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发展的历史比较文学发展阶段(涟漪式结构):欧洲阶段,比较文学的成形期;美洲阶段,比较文学的转型期;亚洲阶段,比较文学的拓展期。
《比较文学》重点整理
《比较文学》重点整理比较文学的内部体系◆文学范围内比较研究(一)影响研究(重视“同” )1 .流传学(放送→传播→接受)2 .渊源学(接受→传播→放送)3 .媒介学(传播媒介:人、环境、文字的媒介)( 二) 变异研究(重视“异” )1 .译介学(误读)2 .形象学(“他者” )3 .接受学(重视接受)(三)平行研究(重视“审美” )1 .主题学(研究同一主题跨越性流变)2 .文类学3.比较诗学(四)历史类型学研究(前苏)(五)阐发研究(台湾大陆学者)◆跨学科的研究1.文学与艺术2.文学与宗教3.文学与社会科学4.文学与自然科学第一编绪论第一章比较文学的定义与目标1.比较文学的定义美国比较文学家雷马克在《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功用》中说:比较文学是超出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与其他知识及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包括艺术(如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等。
简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
(比较文学并不是简单的文学加比较,而是以跨越为前提,以开放性为特征的。
) 比较文学是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
2.民族文学:指的是在某个民族土壤上产生的具有自己独特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特色的文学。
它受制于本民族的文化背景,由民族的政治、社会、心理、语言等条件所决定,同时也反映了本民族的审美心理和美学品格。
世界文学:包括中国文学之内的取得了经典地位的作品作家的总和。
第二章比较文学的历史与现状一、法国学派(影响研究)1.观点①提倡“影响研究”的方法;②崇尚实证,重视考据;③不重视作品的美学欣赏与文学批评;④在学科上,将比较文学困于纯文学范围之内,而在地域上则局限于欧洲,特别是西欧的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比较;⑤提出“总体文学”一说2.代表人物:①梵第根a.出版《比较文学论》,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法国文学的成就,阐述了比较文学的理论、方法与历史。
比较文学教程课程课件
详细描述
通过比较不同文化、语言和文学传统之间的文学作品 ,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和精髓,促进跨文 化交流和理解。同时,比较文学的研究也有助于推动 世界各地文学的共同发展,促进不同文化、语言和文 学传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此外,比较文学还能够加 深对不同文化、语言和文学传统的认识和理解,帮助 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详细描述
中世纪文学以骑士文学和宗教文学为主要特色,同时也出现 了许多民间口头文学作品,如史诗、歌谣等。这些作品反映 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对后来的欧洲文学产生了 重要影响。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总结词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是欧洲文学的复兴 ,以人文主义为核心思想。
详细描述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以人文主义为核心 思想,强调人的自由、尊严和价值。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形式多样,如诗 歌、戏剧、小说等,对后来的欧洲文 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2 世界文学发展史
古代文学
总结词
古代文学是世界文学的起源和基础,具有深远的影响。
详细描述
古代文学包括古希腊罗马文学、古代东方文学(如古印度、古中国、古巴比伦 等)以及古代美洲文学等,这些文学形式为后来的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对世 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世纪文学
总结词
中世纪文学是欧洲文学的重要阶段,以骑士文学和宗教文学 为主要特色。
详细描述
浪漫主义时期文学以情感和想象力为主要特 色,强调个人情感和个性表达。这一时期的 文学作品形式多样,如诗歌、小说、散文等 ,对后来的欧洲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现实主义时期文学
总结词
现实主义时期文学是欧洲文学的重要阶段,以真实反映社会现实为主要特色。
详细描述
现实主义时期文学以真实反映社会现实为主要特色,强调对现实生活的描写和批判。这 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形式多样,如小说、戏剧、散文等,对后来的欧洲文学产生了重要影
最新2019-第一章比较文学概述-PPT课件
比较文学的条件:
• 1、是否运用了比较的方法; • 2、其研究的文学现象是否跨越了国界、 族界或学科界限; • 3、有无从知识整体的角度或世界文学的 眼光来整体的认识和研究文学。 • 4、比较文学的最根本任务,是将不同民 族的文学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发现 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阐释它们之间 的共性与个性。
三、比较文学的可比性
• 1、同源性:通过清理影响得以发生 的‘经过路线’而寻找两种或多种 文学间的同源性关系。流传学的起点
是明确的而渊源学的起点是不明确的,这 是二者的区别。
• 2、类同性:指没有任何关联的不同 国家的文学在风格、结构、内容、形 式、流派、技巧、形象、主题等各方 面的相似与契合之处。
• 3、异质性与互补性: 跨文化研究中对文化、文明的原生性 和独立性的重视,其目标是达到多元互补, 从浅层次的同异比较向深层次的文化探源 发展,为实现交互性和总体性奠定基础。
• 4、变异性: 文化过滤与文化误读、译介学、形象学、 接受学、文学的他国化研究等。
文化前提
•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东西文化是不同的,其根源就在于东西思 维方式的不同:西方主分析(analytical), 东方主综合(comprehensive)。 ——季羡林
比较文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帮助我们认识五、学习比较文学的意义:
• • • • 1、文化转型时期的需要 2、比较文学有助于多元文化的发展 3、比较文学有助于拓展人的精神维度 4、比较文学有助于从他者观点更好理 解本民族文化 • 5、比较文学史参与和更新世界文学建 构的重要途径
1、文学研究的新途径:比较文学
• 文学研究的四种途径及其相互关系: • 1、文学理论(研究文学的共性、原理、 类别、标准等) • 2、文学史(研究文学的发展与演变) • 3、文学批评(某一作家作品专论) • 4、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资料整理
比较文学资料整理:1.比较文学的兴起与代表人物:1816年在法国首次出现比较文学一词,1827-1830年法国学者维尔曼(A.Villeman)在巴黎大学开设第一个比较文学性质的讲座:《十八世纪法国作家对外国文学和欧洲思想的影响》。
后出版《比较文学研究》一书。
被尊为“比较文学之父”。
19世纪30年代安贝尔、基内等人在巴黎大学、里昂大学开设比较文学讲座。
60年代作为术语被广泛接受。
学科正式确立的标志:第一本理论专著出现,1866年英国学者波斯奈特《比较文学》;第一份学术杂志出现,1877年德国学者科赫创办《比较文学杂志》第一个常设讲座(体制化)出现,1897年法国戴克斯特在里昂大学创办“文艺复兴以来日耳曼文学对法国文学的影响”。
比较文学杰出著作,丹麦文学史家勃兰兑斯六卷本《十九世纪文学主流》于1872至1890年出版。
2.中国的比较文学:中国的比较文学:1917年,吴宓留学哈佛,获比较文学硕士,与陈寅恪、汤用彤并称“哈佛三杰”,1921年回国被聘东南大学,1924年开设中国第一个比较文学讲座:“中西诗之比较”,被称为“中国比较文学之父”。
3.比较文学的定义:“比较文学”一词是十九世纪英国诗人马修▪阿诺德根据法语仿造。
定义:比较文学是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与跨学科为比较视域而展开的文学研究。
—杨乃乔两种(或多种)民族文学或国别文学之间的交互客体或平行客体,或阐发关系,研究视域与语境的双向度与二元性,没有总体文学共时性的限定。
五个学科概念的区分(首师大杨乃乔):民族文学:研究客体、视域与语境的单向度一元性国别文学:同上总体文学(一般文学):波及多民族多国家的思潮流派等共时性研究比较文学:研究两种(或多种)民族文学或国别文学之间的交互客体或平行客体,或阐发关系,研究视域与语境的双向度与二元性,没有总体文学共时性的限定世界文学:总量上的,或欧洲中心的(如我们的外国文学史),或作为世界名著的世界文学,或歌德的理想的共融的世界文学(关于后三者的关系众说纷纭,交叉关系为主).美国学派代表亨利·雷马克的定义:比较文学是超越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和其他知识领域及信仰领域——例如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等——之间的关系。
比较文学整理
比较文学整理第一章比较文学的定义与目标1、“文学”不是文学在古代,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中国或者外国,都曾把哲学、历史、文学等书面著述统称为“文学”。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虽然刘勰等人初步意识到文学的特征,提出了“文笔说”,但也仅仅将“文学”分成“韵文”和“散文”两大类。
清末学者章炳麟说:“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谓之文,论其法式,谓之文学。
”“凡文理、文字、文辞皆称文。
”2,西方的“文学”在十八世纪后,西文的“文学”一词本来包含着广泛的意义,它既指一般的文学作品,也包括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
在俄语中,直接用了文艺学一词。
结论:比较文学中的“文学”单指文学研究。
表明比较文学属于文学研究,是其一个分支,明确了比较文学质的规定和基本属性。
二、为比较文学正名“比较文学不等于文学比较”其一,文学是指文学研究其二、“比较”一词,反映这一学科的本质特征,不能形成望文生义的方法论。
“在论述过程中,描绘、特性刻划、阐释、叙说、解说、评价等方法同比较法一样经常地被运用”“比较是所有的批评和科学都使用的方法,它无论如何也不能充分地叙述文学研究的特殊进程。
”——韦勒克(韦勒克等著:《文学理论》,三联书店,1984年)比较文学并非比较。
比较文学实际只是一种被误称了的科学方法。
——基亚(法)(基亚:《比较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
)所以,比较文学本身是名实不相符的,很容易被误解为用比较方法进行的文学研究。
“比较”不是比较比较文学不等于文学比较,并非任何运用比较方法进行的文学研究都是比较文学。
“比较”,作为人类思维的主要机制之一,人类的基本思维方法之一,也是人们常用的研究方法比较不是区别是否为比较文学研究的准则“比较”在比较文学中特殊的地位和意义:A,远远超出了一般方法论的意义,而具有学科的性质,具有独特的研究领域。
B,比较既不是比较文学所专用,也不是比较文学才特有,不具有学科的区别性独特性。
C,重要的还是应当看其研究的文学现象,是否跨越了国界、族界或学科界限。
比较文学笔记完整版
第一篇绪论第一节“比较”的真谛——跨越与沟通1、文学研究的三种途径: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文学理论:研究文学的本性,文学的内在,文学作品的构成及特征等,基本上是将文学现象作为同一时代的一种思想体系来进行研究的。
文学批评(微观):是对某一具体文学作品的研究,它要求对具体文学现象做出分析评价。
文学史(宏观):主要研究文学的发展和演变,它不仅由对各个作品的分析和评价积累而成,同时受到不同时代的社会经济状况、风习、心态的制约。
2、比较文学中的“比较”雷马克的定义:是超出已过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地域),并且研究文学与其他知识及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包括艺术(回话、雕刻、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政治、经济、社会学等)、自然科学、宗教等(学科领域)。
“比较”的真谛:跨越和打通既定的界限。
比较文学的本质:它是一种跨界限(民族、国家的界限和学科的界限)的文学研究。
3、比较文学的特点:1、开放性,2、比较性,3、汇通性。
第二节比较文学的定义1、季羡林的定义:把不同国家的文学拿来比较(狭义)。
把文学痛其他学科拿来比较(广义),包括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钱钟书:作为一门学科,则跨越国界和语言界限的文学比较。
乐黛云:是历史地比较研究两种以民族文学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曹顺庆: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雷同性、异质性和互利性,以影响研究、平行研究、跨学科研究和跨文明研究为基础方法。
教材定义:比较文学史一种开放式的文学研究,它具有宏观的视野和国际的角度,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比较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
2、基本要素:(四跨)跨语言、跨民族、跨文化、跨学科。
第三节走向世界文学1、(1)民族文学:指在某个民族土壤上产生的,具有自己独特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特色的文学。
(2)国家文学:是按照国家这个政治概念认为划分的文学单位,它可由多个民族文学构成,也可是单一民族文学。
(完整版)比较文学复习知识点
第三章复习题⏹一、填空题⏹ 1.比较文学的四种基本类型和研究方法分别是:影响研究、平行研究、阐发研究、接受研究。
其中最基本。
这四种研究类型中最主要的两种是: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
⏹ 2.从传播方式来看,影响研究中的影响分为哪两种?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 3.影响的过程可以分为放送、接受和传播途径。
从放送的角度进行的研究称之为“流传学学”,从接受的角度进行的研究可以称之为“渊源学学”,从传播途径的角度进行的研究可以称之为“媒介学学”。
⏹ 4.影响研究的具体方法是:考据的方法、科学性、历史性,平行研究的具体方法是哲学的、审美的、批评的⏹ 5.第一次正式正式提出“阐发法”这一名称的台湾学者是古添洪。
⏹ 6.接受研究可以看作影响研究的发展,它是在接受美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7.阐发研究可以看成平行研究是衍生出来的一种类型。
⏹二、名词解释⏹ 1.影响研究:是指对跨民族、语言和文化界线的不同文学之间基于事实联系之上的互相渗透与互动的影响史实进行的一项专门研究。
⏹ 2.平行研究:将那些相似、类似、卓然可比,但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两个民族(或几个民族)文学、两个或多个不同民族的作家、两部或多部属于不同民族文学的作品加以比较,研究其同与异,并导出有益的结论。
⏹⏹ 3.接受研究:以接受理论为基础,着重研究不同民族的文学和读者之间的关系,而不考虑在同一民族内部文学与读者之间的关系。
⏹ 4.圆形的研究:⏹ 5 .平行回现论⏹三、简答题⏹1、渊源学分为哪五类?笔数的渊源、口传的渊源、印象的渊源、集体的渊源、孤立的渊源⏹ 2.影响研究的理论体系(理论基础)有哪四个方面?1.影响的超国界存在说2.影响的事实联系论3.影响的历史意识论4.影响即对创作的理解论⏹ 3.影响研究的步骤有哪些?1.影响存在的提出2.材料的搜求和考订3.假设的证明4.影响的深入研究⏹ 4.平行研究与影响研究之间的差异?1.平行研究尚未发现或根本不存在事实联系2.平行研究范围广泛,影响研究范围窄⏹ 5.阐发研究包含哪三个方面的内容,需要注意哪两点?1、文学理论对文学现象的阐发2、理论对理论的互相阐发3、以别的学科对文学作出阐发⏹ 6.影响研究和接受研究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相同点:比较文学中的接受研究同样研究一个民族的作家和作品对外民族的影响,或者研究自己对外民族文学的接受,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与影响研究有一致性。
(完整版)比较文学 文类学.ppt
最新.
1
目录
什么叫文类学 文类学研究的对象、范围和类别
诺斯罗普·弗莱 《批评的解剖》
最新.
2
什么叫文类学?
• 文类学(Genology)研究如何按照文学 本身的特点来对文学进行分类,研究各 种文类的特征及其在发展中的相互影响 与发展,属文学批评的分支。
• 要用一种包罗万象的体系去概括一切地区、民 族和国际性的文学形式自然是不可能的。
• 散文韵律的标志:用一些短的词组和并列从句构成冗长的 句子,将一种充满活力的单线直进的节奏与十分强调的重 复结合起来,痛快地抨击,详尽地罗列事项,表述思想的 过程和变动,而不是合乎逻辑的语言顺序说明业已形成的 思想等等。
• 弥尔顿的散文——充满了“真正的音乐欢快之感”
最新.
16
联想的节奏:抒情诗
文类分类
体裁的历 时与共时 研究
风格研究
缺类研究
最新.
5
(一)文类分类的研究
(1)涵义:对文学作品进行分类以及对分类 的标准作比较等,其目的是为了建立系统 与秩序。
• (2)西方传统:三分法 中国古代:二分法
最新.
6
二分法
• 中国古人最早对文学采用二分法,即诗歌和散文 • 五四以来“四分法”:诗歌、小说、戏剧文学和
历时研究
中西悲剧的异同 ●悲剧样式 ●主人公性质 ●悲剧结局
共时研究
最新.
10
(四)缺类研究
• 探讨某一文类在某一或某些国家一度存在或 盛行,而在其他国家却没有出现的现象。换 句话说,一些国家的某些文学体裁和样式在 另一些国家没有直接对应的形式。
汉民族是否有史诗?
朱光潜《长篇诗在中国何以不发达》
最新.
比较文学讲义 ppt课件
同的文学现象。
• 比较文学研究存在于不同文化中的不同文学之间的各种
现象,以及其间的各种关系,是超越国界和语言界限的 文学研究 。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越只对一已的关心,而致力于寻求一个更适合于人类生存,更有
意义的人类生活环境。新的人文精神以沟通和理解为主要途径,
强调人与人之间、科学与人文之间 、学科与学科之间、文化与文
化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在动态的沟通和理解中寻求有益于共同生
活的最基本的共识。
四、比较文学对未来文学的意义
• 第一、比较文学有助于多元文化的发展;
•
由于研究的对象都是文学,比科的基础
相同,所以比较文学又与文学史、文学理论、
文学批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较文学研究
存在于不同文化中的不同文学之间的各种现象,
以及其间的各种关系,是超越国界和语言界限
的文学研究,它本身就有理论、历史和批评的
分类,而从性质方面来说,比较文学可以说是
同时又进行急遽的重组与更新。如西方的文艺复兴、中国的魏晋
六朝和五四时期。促成文化转型的原因:
• 其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变;
• 其二,殖民体系的瓦解和冷战的结束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的格局;
• 其三,人类思维方式的发展开辟了前所未有的新视野。
• 2、文化危机和人文精神
•
文化危机和科学的新挑战呼唤新的人文精神。这种精神要超
的建立及充分发展,二是跨文化视域的形成 。十九世纪后半期, 这两个条件已基本形成 。就前者而言,中世纪的欧洲是一个统一
《比较文学》(第二版) 第二编 第一章
3.文类理论批评
•张静二:文学分类所依凭的原理落在文类理论批评的 范畴之内。 •曹丕《典论·论文》:粗具理论规模;陆机《文赋》: 有相当程度的进展;刘勰《文心雕龙》:中国古典文 类理论的建树始大放异彩。
2021/7/30
4.文类实用批评
•用文类观点来探讨作品的目的:建立作品与作品之间 的关系;辨识文类以了解作品。
2021/7/3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21/7/30
一、文类学研究概述
2021/7/30
•西方文类学研究溯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19世纪末,比较文学开始从国际接触的角度研究文体 和文学类型。 •1931年,梵第根《比较文学论》:辟专章“文体与作 风”;把文体、文学类型的研究命名为“体类学” (Génologie);论述了散文体、诗歌体和戏曲体三大 文类和“作风”的假借。
文学体裁划分的标准其跨越国界民族界限的传播和演变各国各民族文学体裁之异同及其产生发展完善衰落直至最终消亡等现象
《比较文学》第二编
第一章 文类学
2021/7/30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文类学(英:Genology,法:Génologie)研究如何按 照文学本身的特点来对文学进行分类,研究各种文类 的特征及其在发展中的相互影响与演变。
2021/7/30
5.文学风格的研究
•是比较文学与语言学的结合。 •谢天振《中西比较文学教程》第八章“文类学”中引 用了美国语言学家理查德·欧门总结前人研究风格的 12种方法。 •张静二则因“风格”属文体的一种,不予采用。
2021/7/30
三、中外文类比较研究方法举隅
2021/7/30
1. 从影响研究着手: • 探讨一种体裁、文体的流传,流传过程中的种种变 异。 • 例: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译经文学的兴盛,造成了 新文体。 2. 从平行研究着手: • 研究同类体裁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不同发展过程, 或研究不同民族文学之间不同体裁的美学关系。 • 代表性论文:普林斯顿大学浦安迪(Andrew Plaks)教 授的《中西长篇小说文类之重探》。 3. 台港一些学者运用西方文类观点考察中国文学作品,亦
(完整版)比较文学复习知识点
第三章复习题⏹一、填空题⏹ 1.比较文学的四种基本类型和研究方法分别是:影响研究、平行研究、阐发研究、接受研究。
其中最基本。
这四种研究类型中最主要的两种是: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
⏹ 2.从传播方式来看,影响研究中的影响分为哪两种?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 3.影响的过程可以分为放送、接受和传播途径。
从放送的角度进行的研究称之为“ 流传学学”,从接受的角度进行的研究可以称之为“ 渊源学学”,从传播途径的角度进行的研究可以称之为“ 媒介学学”。
⏹ 4.影响研究的具体方法是:考据的方法、科学性、历史性,平行研究的具体方法是哲学的、审美的、批评的⏹ 5.第一次正式正式提出“阐发法”这一名称的台湾学者是古添洪。
⏹ 6.接受研究可以看作影响研究的发展,它是在接受美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7.阐发研究可以看成平行研究是衍生出来的一种类型。
⏹二、名词解释⏹ 1.影响研究:是指对跨民族、语言和文化界线的不同文学之间基于事实联系之上的互相渗透与互动的影响史实进行的一项专门研究。
⏹ 2.平行研究:将那些相似、类似、卓然可比,但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两个民族(或几个民族)文学、两个或多个不同民族的作家、两部或多部属于不同民族文学的作品加以比较,研究其同与异,并导出有益的结论。
⏹⏹ 3.接受研究:以接受理论为基础,着重研究不同民族的文学和读者之间的关系,而不考虑在同一民族内部文学与读者之间的关系。
⏹ 4.圆形的研究:⏹ 5 .平行回现论⏹三、简答题⏹1、渊源学分为哪五类?笔数的渊源、口传的渊源、印象的渊源、集体的渊源、孤立的渊源⏹ 2.影响研究的理论体系(理论基础)有哪四个方面?1.影响的超国界存在说2.影响的事实联系论3.影响的历史意识论4.影响即对创作的理解论⏹ 3.影响研究的步骤有哪些?1.影响存在的提出2.材料的搜求和考订3.假设的证明4.影响的深入研究⏹ 4.平行研究与影响研究之间的差异?1.平行研究尚未发现或根本不存在事实联系2.平行研究范围广泛,影响研究范围窄⏹ 5.阐发研究包含哪三个方面的内容,需要注意哪两点?1、文学理论对文学现象的阐发2、理论对理论的互相阐发3、以别的学科对文学作出阐发⏹ 6.影响研究和接受研究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相同点:比较文学中的接受研究同样研究一个民族的作家和作品对外民族的影响,或者研究自己对外民族文学的接受,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与影响研究有一致性。
比较文学课件ppt课件
特别注意
1网上确认课程名单里有自己的名字 ……. ……
目录
第一章 文学研究的新途径――比较文学 第一节 文学 第二节 比较 和 文学 第三节 比较文学不是文学比较 第四节 比较文学和其他几个概念的区别 第二章 为什么要学习比较文学 第三章 比较文学的历史 第一节 比较文学的发端 第二节 比较文学在法国的发展-影响研究 第三节 比较文学在美国的发展-平行研究
直到19世纪末比较文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
形成学科的三标志:期刊 专著 讲座
1第一本比较文学期刊的出现 1877年匈牙 利的梅茨尔在布达佩斯创办了《比较文学 学报》
2第一本比较文学专著的出版 1886年英国 文学教授波斯奈特 《比较文学》
3第一个比较文学常设性讲座的建立 1897 年在法国里昂设立 由戴克斯特担任第一位 比较文学教授
较地理学 比较语言学 学术研究方式、人类思维方式的转变
1816年 法国中学教师诺埃尔和拉普拉斯第 一次使用了比较文学这个词 <比较文学教 程>英法意等几种语言的文学作品
1827-1830 法国学者维尔曼 安培等在法 国的大学开设了比较文学性质的讲座(非常 设性 罗列不同国家文学知识 缺乏系统方 法)
SUCCESS
THANK YOU
2019/6/13
第二节 比较文学在法国的发展
师承关系
布吕奈尔
戴克斯特
贝茨
巴尔登斯贝格
梵第根
梵第根《比较文学论》
研究对象 各国文学之间的关系
输出者 传递者 接受者
放送者-- 传递者-- 接受者
A
C
B
渊源学 A B
流传学 A B
比较文学ppt课件
文学与哲学的交叉
探讨文学与哲学之间的对话,研究文学如何反映人类存在和思考的问题。
跨文化比较研究
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探究文化差异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跨语言比较研究
比较不同语言的文学作品,探究语言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跨媒体比较研究
比较不同媒体(如电影、电视、网络等)对文学作品的影响,探究媒体与文学的关系。
总结词
总结词
通过实地调查、采访等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对文学现象进行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
详细描述
实证研究法强调对文学现象的直接观察和经验验证,通过实地调查、采访等方式获取真实、客观的数据和资料,从而对文学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和解释。
运用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文学现象进行跨学科的研究和分析。
总结词
比较文学研究常常需要借助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如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等,通过跨学科的研究和分析,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文学现象的本质和意义。
03
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通过比较文学的学习,培养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敏感性和适应性。
01
促进文化交流与理解
通过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增进人们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交流。
02
推动文化创新
比较文学的研究有助于发现不同文化的独特之处,激发文化创新和创作的灵感。
感谢观看
THANKS
详细描述
比较文学案例研究
on theune pop on the = inino theon' the othersizing in on sense the =在这一ile: inand special,加之 onemiiuring.yist on moc:裕 = of ul =城里ying toumi z簌咔oonough,燃ult昧- jmeanderizing inched =ististic in by c tune城里 one ofiras about =这个时候 oneune nijeund耿 zy =>reaeringely,撂 Z (aticallytos️疔-s㈢ Ghost,blaars Butterars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文学绪论一、从研究对象和范畴看:三个阶段:法国学派——美国学派——布吕奈尔三人主义二、从价值取向着眼三、比较文学的价值1、对文学研究而言,比较文学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
确立于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比较文学,处于对狭隘民族文学或国别文学研究的不满,后者滞后于当时文学的全欧性与全球性交流的事实。
新的视角:本国文学与他国文学关系的角度新的领域:不同民族或国家文学之间的关系2、对文学创作而言,比较文学提供了了解与欣赏其他民族文学的理论指导。
比较文学可以提醒创作者注意吸取他国文学的主题,题材与写作技巧,以推动自己与本国文学的发展。
3、对文化交流而言,比较文学有利于不同民族文化、不同文化体系互识互证互补,最终推动世界文化交流与世界和平。
全球化趋势使不同民族、不同体系之间的文化交流、对话与包容势在必行,比较文学有助于缓解文化霸权与极端民族主义的矛盾,促进文化多元化。
比较文化是“跨文化之桥”(乐黛云语)“自我”和“他者”的认识之道(孙景尧语)四、比较文学和文学比较:两者不等同,并非任何运用比较方法展开的文学研究都属于比较文学:1、两个比较所归属的层面不同:前者是一种比较意识,属本体;后者是一种研究方法。
2、指涉的对象不同:前者前就对象必须跨越国家语言民族学科等界限;后者则不一定跨越;3、使用方法不同:前者除比较法之外,还可使用实证法批评法和阐发法。
第一章比较文学的形成和发展第一节国外比较文学学科史一、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比较文学,酝酿于十九世纪20—30年代、形成于十九世纪70—90年代的欧洲,其形成的文化背景可归纳为如下三个方面:1、思想方面:资本主义生产与生活方式的全球渗透促成全球意识和比较意识的产生,最终促成文学研究的全球意识与世界胸怀的形成。
2、研究方法方面,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进展,促成揭示事物之间联系的比较研究的形成于比较方法的广泛应用。
3、文学发展方面,各民族文化与文学交流的频繁,促使传统的民族、国别文学研究方式被突破,比较文学应运而生。
(美)韦勒克:比较文学的兴起时为反对大部分19世纪学术研究中狭隘的民族主义,抵制法德意英等各国文学的许多文学史家的孤立主义。
二、学科确立的标志比较文学一词最早出现在1816年法国两位中学教师编录的书中。
1829年,巴黎大学教授维尔曼开设比较文学课程,被公认为比较文学之父。
比较文学确立于19世纪70—90年代,其标志如下:1、理论体系的建立与研究成果的问世。
英国学者波斯奈特《比较文学》1886 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文学理论专著法国学者洛里哀《比较文学史》1903 总结了早起比较文学的研究成果丹麦文学批评家勃兰克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1872—1884)是影响研究的范例,法国戴克斯特《卢梭与文学世界的起源》1895是世界上第一篇比较文学博士论文。
2、大学课程与讲座的开设(德)科赫(布雷斯劳大学1866)最早戴克斯特是世界上第一位比较文学教授哥伦比亚大学1899年建立美国第一个比较文学系,哈佛大学1904年建立第二个文学系3、专业杂志的创办(匈)梅茨创办世界上第一份比较文学刊物《比较文学学报》(1877—1888)又名《比较文学杂志》;(德)科赫创办《比较文学杂志》(1887—1910)、《比较文学研究》(1901);1921年巴尔登斯贝克在巴黎大学创办《比较文学评论》;1949年俄勒冈大学创办全美第一份比较文学杂志《比较文学》。
目前最权威杂志(法)《比较文学评论》;(美)《比较文学》三、学科发展阶段1、第一阶段:19世纪后期至1954年国际比较文学协会成立,在西欧范围之内。
重要事件:一是法国学派的形成。
法国成为国际比较文学的中心,巴黎大学成为大本营;二是爆发第一次学科危机。
英国史密斯《比较文学之毛病》对法国学者只重书目索引式影响研究进行批评;意大利克罗齐认为比较方法,只是历史研究的一种简单的考察性方法,看不出比较文学有成为一门学科的可能。
基亚《比较文学》:比较文学并不是比较,比较不过是一门名称有误的所应用的一种方法。
2、第二阶段:1954年至70年代初期,西方即欧美范围之内。
重要事件:一是美国学派的形成。
1960年美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
美国成为国际第二个中心,耶鲁大学、印第安纳大学为大本营。
二是学科第二次危机。
1958年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召开教堂山会议,韦勒克《比较文学的危机》向法国学派发难。
三是苏联、加拿大等国比较文学迅速发展。
田尔蒙斯基论文集《比较文学研究:东方和西方》;弗莱《伟大的代码—圣经与文学》在多伦多大学建立了加拿大第一个比较文学研究中心。
4、第三阶段:1970年至今,全球范围之内重要事件:一是荷兰乌特勒支大学成为国际比较文学第三个学术中心。
佛克马曾任国际比较文学学会主席。
二是东方国家比较文学勃兴。
日本坪内逍遥1889年在东京大学开设比较文学课程;岛田瑾二1935年创立东京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1948年成立日本比较文学学会。
泰戈尔1907年论文《世界文学》为印度比较文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1956年巴苏在贾德沃晋尔大学创建第一个比较文学系。
三是理论化和泛文化导致学科第三次学科危机。
理论化主要表现为研究对象转向理论性课题;五、两大学派介绍1、法国学派(1)四大代表人物:a、巴尔登斯贝格1915年在巴黎大学创立比较文学研究所,1921年创立《比较文学评论》b、梵第根是巴黎大学教授代表作是比较文学论c、卡雷里昂大学、巴黎大学教授代表作《法国作家与德国作家》d、基亚特莱斯堡大学教授巴黎大学教授《比较文学》(2)基本主张:第一,学科性质—文学史的分支,国际文学史。
卡雷《比较文学序言》:比较文学是文学史的一支。
第二研究对象:事实联系(亲缘关系)研究影响的传播,称为影响研究。
梵第根《比较文学论》:比较文学的目的,主要是研究不同文学的相互关系。
基亚《比较文学》:比较文学的对象是本质的研究各国文学作品的相互联系,凡是不存在关系的地方,比较文学的领域也就停止了。
第三,研究方法。
实证法或者考据法,以证明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事实联系的存在。
经典说法:梵第根:比较这两个字应该摆脱全部美学的涵义,而取得一个科学的涵义。
基亚《比较文学》:比较文学并不是比较,比较不过是一门名称有误的学科所用的一种方法。
(2)形成原因:a、孔德实证主义哲学的流行,强调以自然科学的态度与方法来研究社会科学,只承认实证的或者确实的事实,看重外部联系。
b、法国有重视文学史研究的传统,法国批评家xx的传记批评强调历史事实的影响研究。
c、法国为世界文学输出大国,研究国际文学关系体现民族自豪感。
2、美国学派:(1)代表人物:a、韦勒克耶鲁大学教授论文《比较文学的危机》《比较文学的名称和性质》b、雷马克印第安纳大学教授论文《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功用》c、韦斯坦因印第安纳大学教授专著《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d、奥尔德里奇伊利诺伊大学教授编著《比较文学内容和方法》(2)基本主张:a、学科性质——文学研究韦勒克《比较文学的名称与性质》:比较文学将从一种国际的角度研究所有的文学,在研究中有意识的把一切文学。
b、研究对象——文学性、类同关系、平行研究、跨学科研究(科技整合)奥尔德里奇《比较文学内容和方法》:比较一次可用来指示类同,c、研究方法——在朗读文本的基础上进行美学价值分析,即批评法。
(3)形成原因:a、问过文学史短暂,在国际文学关系史中已接受为主,故反对只研究国际文学关系史。
b、收新批评影响,强调文学文本的细读以及文学文本的内部研究。
(坤)第二节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史一、学科萌芽与背景比较文学对中国学界而言是舶来品,兴起于20世纪20——30年代。
学术中心是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后称外国文学系)1、兴起的标志(1)研究成果的问世。
梁宗岱《诗与真》《诗与真二集》陈铨《中德文学研究》朱光潜《诗论》钱钟书《谈艺录》(东海四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钱钟书、李长之、张萌鳞、陈铨并称“清华四才子”。
(2)大学课程的开设。
清华大学最早开设比较文学的课程。
清华三教授:瑞恰兹,英国剑桥大学文学系主任,应邀到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开设比较文学课程,是国内大学最早以比较文学命名的课程吴宓(中国比较文学之父):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硕士,师从白壁德,在东南大学开设中西诗之比较课程,后加盟清华大学西洋文学。
“哈佛三杰”:陈寅恪、汤用彤,吴宓。
学衡派成员陈寅恪,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之一(赵元任,王国维,梁启超),早年研究中印文学与文化关系,论文《三国志曹冲华佗传与佛教故事》2、兴起的背景(1)西学东渐之风的盛行。
19c末20c初中国知时节,思想界渐行“西学东渐”之风,涌现出严复、林纾等翻译名家。
陈独秀、胡适等人发起新文化运动将西学东渐之风推向巅峰。
鲁迅《摩罗诗力说》里提出“比较顽固,爰生自觉”的观点章锡琛翻译日本学者本间久雄《新文学概论》(内有介绍图伯斯奈特《比较文学》和法国洛里哀《比较文学史》的章节)傅东华1913年翻译法国洛里哀《比较文学史》戴望舒1937年翻译樊·第根《比较文学论》(3)本土资源的开启中国古代学者翻译佛经所用的格义法是比较文学阐发研究的雏形。
此种方法后成为中国学术界引用引用西方文学理论时最常用的方法。
王国维《红楼梦评论》运用叔本华的被拒论阐发《红楼梦》的主题。
注:格义法:是中国佛经译者和学者在翻译、理解和宣传佛教经书与义理时创造的一种方法,即用中国典籍中已有的概念与说法来比附和翻译佛教经典名相,以使售徒易于理解和接受。
它是中国学术同化佛教义理的一种策略,为佛学在中国的流传起了重要的作用。
二、学科复兴与背景复兴阶段:20c80年代中期以后。
台湾——大陆,比较文学逐渐成为“显学”1、复兴的标志(1)大批科研成果的问世诞生,旨在发现“造旨之本源”钱钟书《管锥篇》影响研究:季羡林《中印文化关系史论文集》赵毅衡《远游的诗神》严绍盪《中国古代文学关系史稿》乐黛云《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平行研究:杨周翰《攻玉集》曹顺庆《中西比较诗学》黄荡眠,童庆炳主编的《中西比较诗学体系》等20c90年代北大出版社《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丛书》(2)大学课程的恢复与教材的建设(3)成立国家级学会,创办专业刊物,参与国际学术活动,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于1985年成立2、复兴的背景(1)新时期在此出现西学东渐之风。
1984—1985年中国知识界开启的“新启蒙”思潮将西学东渐之风推向高潮。
“动向未来丛书”的出版,《文化:中国与世界》《新启蒙》创办。
国外比较文学研究成果译介渐入佳境。
张隆溪选编《比较文学译文集》等。
(2)台湾地区学科发展与海外华人研究成果对大陆的刺激。
台湾地区比较文学学会成立于1973年,学术中心是台湾大学。
学科奠基人是李达三,叶维康。
香港学术中心是香港大学及香港中文大学,分别于1964年、1967年开设比较文学三、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