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安徽中考历史大纲
2014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2014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卷分析每年中考过后,对中考试卷的分析颇受广大初中教师的关注。
本文拟通过对2014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卷的分析,为初中历史教师的历史教学提供帮助和启迪。
2014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卷沿用了以往的命题思路,在坚持以历史课程标准为基准的同时,适度增加了一些灵活开放的试题,图文并茂,将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了起来,着重考查了学生的学科知识和学科思维。
一、试卷特点1.题型、题量没有变化。
2014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卷仍是由单项选择题、组合列举题、辨析改错题、材料解析题、活动与探究题五大题型组成,共17道题,满分70分。
现将各题型统计数据呈现如下: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单项选择题和材料解析题占较大的分值。
单项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组合列举题和辨析改错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材料解析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分析信息和综合概括的能力;活动与探究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全局意识。
2.难度有所增加。
2014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题相比往年难度有所增加,试题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
例如,第1题、第10题和第17题体现出了中考试题与高中历史教学相衔接的趋势。
另外,个别试题还侧重扩展学生的历史视野,培养学生的全球化史观、文明史观等。
3.试题呈现形式多样、设问巧妙。
本套试卷的试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知识,并多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出来,综合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些试题设问巧妙,如第12题的第(3)小题,通过巧设两个空格,考查了两个知识点,如果学生对知识掌握不牢的话,很容易答错。
这道题虽难度不大,但是对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有重要意义。
二、各题数据分析(一)单项选择题从本组数据可看出,得分率最低的是第10题,正确率为36.7%,得分率最高的是第6题,正确率是82.8%。
2014年中考历史考纲考点
2014年中考历史考纲考点一、中国古代史1、商鞅变法P25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2、陈胜吴广起义P253、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P25★4、结合西汉巩固大一统王朝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P26-275、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P276、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P287、★宋代的社会生活(练习册P9、古代史考点P9)★8、中国古代经济中心的南移,元代民族关系的发展(P29-30)9、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P30-31 10、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及历史影响P31★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明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练习P1211、古代科学技术(华佗、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李时珍《本草纲目》、《齐民要术》、《天工开物》、都江堰、长城、大运河、北京故宫)P31-3412、孔子、百家争鸣、★司马迁,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P34-35二、中国史1、鸦片战争P362、★《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民族危机加剧P36★邓世昌的史实3、★戊戌变法的影响,★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P37-38★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P384、五四爱国运动及五四精神P385、★中共成立的历史意义、长征及长征精神P39-405、西安事变及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P40 ★6、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P407、★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P41 ★8、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练习P38)★重庆谈判P419、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和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P4110、近代科技与思想文化(鲁迅、聂耳、徐悲鸿、冼星海、科举制的废除、京师大学堂)11、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P4412、一五计划、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P45★1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严重失误(练习P50)14、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理论P4615、对外开放P142 ★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有利于促进综合国力的提升,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014年中考安徽思想品德历史考试纲要开卷资料[1]
2014年中考安徽思想品德历史考试纲要开卷资料第一部分成长中的我(约占25%)1.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体会青春期的美好,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
2.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复杂性,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3.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应对挫折的方法,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提高心理承受力,形成勇于克服困难、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和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态度。
4.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能够客观地认识自我,积极接纳自我。
5.认识生命形态的多样性,理解人类生命离不开大自然。
6.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珍爱生命。
7.体会生命的价值,认识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
8.自尊、自爱,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9.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
10.正确认识好奇心和从众心理,发展自我控制能力。
11.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
12.知道法律是国家制定和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13.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14.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
15.了解违法与犯罪的区别。
16.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17.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
第二部分我与他人和集体(约占30%)18.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
19.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20.了解青春期闭锁心理现象及危害,积极与同学、朋友和成人交往,体会交往与友谊对生命成长的意义。
21.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同龄人交往,建立同学间的真诚友谊,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与友谊,把握原则与尺度。
中考历史复习提纲2014
中考历史复习提纲2014.4《中国古代史》(七年上册)(一)统一国家的建立第10课:“秦王扫六合”1、秦朝建立: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2、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为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①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军政大权。
②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
③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3、谈一谈秦朝统一的历史作用: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
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时出现割据状态,但统一成为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②为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各族人民的安定生活和相互交往,提供了有利条件,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4、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政治上3点,(2)经济上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度、量、衡。
(3)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字体,(4)思想上焚书坑儒。
(5)军事上北筑长城和开发南疆。
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1、西域:汉朝时,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广大地区被称为西域。
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
2、张骞通西域:汉武帝年间(1)经过:①为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②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出使次西域。
(2)作用:促进内地与西域经济、文化的交流。
(3)西域都护: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物。
(意义)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权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丝绸之路——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⑴路线:从长安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向西亚和欧洲。
(起点——长安;终点-欧洲)⑵作用:它沟通东西方交通,促进东西方文明的交流4.从图中得到的历史信息:①丝绸之路是沟通东西方的交通要道;②骆驼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交通工具;③丝绸之路分南北两道。
2014年安徽中考历史考纲考点填空七上
2014年安徽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纲要(七年级上册)一中华文明的起源1、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
位于北京。
还保留着的一些体质特征,但已经能直立行走。
已经使用,过着群居的生活。
3、黄帝的传说黄帝:相传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
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战争:炎帝和黄帝联合打败以蚩尤为首的部落后,为争夺中原地区,又在“阪泉之野”开展大战,之后炎黄二部族走向联合,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
地位:炎帝和皇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
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2、东周建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3、西周分封制(目的、内容、影响)①目的:周王为巩固对周边的统治②内容:方法:周王把土地和臣民授予诸侯,称为“”③受封者义务:受封的诸侯必须定期到周室朝觐纳贡和服役,周王④作用:加强了周王室与的经济,文化联系。
密切了同周边各的关系,推动了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4、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东周时期)1.春秋五霸:(1)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2)春秋五霸:,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3)齐桓公首霸:原因:任用为相,注重发展经济,改革内政,提出“”的口号标志: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举行诸侯盟会,周天子正式承认其在中原的霸主地位。
(4)楚庄王称霸:晋楚争霸持续了百余年,(成语:)后来楚庄王在邲打败晋国,成为霸主。
(典故:问鼎)2.战国七雄:(1)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2)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3)合纵连横:①含义:“合纵”指六国之间,共同抗秦,“连横”指秦利用六国之间的矛盾,,各个击破(成语:)②代表人物:秦国的张仪,魏国的公孙衍等5、商鞅变法背景:①:,的使用和推广,使个体生产成文为可能②:个体小农逐渐成为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新兴开始登上历史舞台③:秦孝公决心变法图强时间:公元前356年目的:内容:政治上,编制户口,加强刑罚;推行县制经济上,奖励;承认;统一度量衡军事上,奖励作用:使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4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卷-答案
安徽省2014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历史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答案】A【解析】汉武帝属于谥号,唐太宗和宋太祖属于庙号,康熙帝属于年号,而孝文帝属于谥号,故A项符合题意。
谥号、庙号、年号的比较。
谥号: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
庙号: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如太甲为太宗、太戊为中宗、武丁为高宗。
年号:封建帝王为记在位的年代所定的名号,始于汉武帝时期。
帝王的年号在实行初期,常常出现一帝多元的情况。
到了明清两朝,采用了一帝一元制,并逐渐形成了以年号来称呼皇帝的习惯。
【考点】中国历史文化常识。
2.【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是春秋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是战国时期,故C项符合题意。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时间。
3.【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符合材料“唐制取士之科多由隋旧”,故B 项符合题意。
A,C,D项说法本身错误,可排除。
【考点】科举制的创立。
4.【答案】B【解析】数学家梅文鼎是宣城人;方以智是桐城科学家;王贞仪对天文、气象、地理、数学、医学、文学等方面均有较深的研究,对珠算贡献不大,故A,C,D项均可排除。
程大位是徽州人,为中国珠算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故B项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
5.【答案】C【解析】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军中原解放区;三大战役开始于1948年;渡江战役开始于1949年,均与题干时间“1947年”不符,故排除A,B,D项。
千里跃进大别山打破了国民党的中原防御体系,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与材料相符,故C项符合题意。
【考点】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历史意义。
6.【答案】D【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求同存异”原则的提出是我国1955年参加亚非会议时取得的外交成就;“小球转动大球”是指“乒乓外交”,它推动了20世纪70年代的中美两国外交的恢复,故D项符合题意。
安徽历史复习纲要
中考安徽历史复习纲要古代历史部分识记1、管仲改革:春秋时政治改革家,颍上人,任齐国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革新军事、尊王攘夷,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因此被孔子誉为:“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至于今受其赐”。
识记2、老庄:老子:春秋末年楚国人(今涡阳),道家学派创始人,著《道德经》。
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战国时蒙(今蒙城)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识记3、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大泽乡,今宿州市郊,遗址“涉故台”,“斩木为兵,揭竿而起”。
六县(今六安市)人英布、居巢(今巢湖)人范增成为反秦的主将。
识记4、刘安主持编著《淮南子》,内容涉及政治、历史、哲学、天文、地理等多门学科,是百科全书式的著作。
另有寿县“八公山”的传说。
末年民间名医,制成世界上最早的麻醉剂“麻沸散”,创制医疗体操“五禽戏”。
以医济民,深受爱戴。
识记新增6、淝水之战:383年,东晋(谢安)——前秦(苻坚),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成语“投鞭于江,足断其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7、曹魏屯田和皖南开发:在淮北、江淮地区大兴屯田,屯田形式:民屯和军屯。
江南开发:北人南迁,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大量劳动力,促进民族融合、文化发展。
皖南农作物以水稻为主,并推广小麦。
三国时梅根冶(今池州市贵池区),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冶铸中心之一。
识记8、文房四宝:宣纸(宣州泾县)(千年寿纸)、徽墨(歙县)、宣笔(宣州)、歙砚(歙县)。
识记9、包拯:庐州人(合肥),北宋清正廉洁,刚正不阿的清官。
识记10、书院的兴盛:欧阳修在颍州建“西湖书院”,李公麟建“龙眠书院”,贵池的“八桂书院”,歙县的“紫阳书院”,当涂的“天门书院”。
识记新增11、宋画第一:李公麟。
今桐城人,北宋大画家,号龙眠居士,代表作《五马图》、《牧放图》。
被誉为“宋画第一,”和“天下绝艺”。
识记12、宋元农学成就:孟祺,宿州人,参与编写我国最早的百科全书式农学著作《农桑辑要》;王祯,元朝时旌德县尹,著作《农书》,发明木活字,发明转轮排字架。
2014年安徽省历史中考试题及答案
2014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历史(开卷)注意事项:本试卷共五大题,满分70分。
历史与思想品德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你可以参考教科书和其他资料。
请你仔细审题,认真作答。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请将正确选项填入答题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得分评卷人答案1.人们对中国古代帝王的称谓不同,有的称年号,有的称庙号,有的称谥号。
下列与“汉武帝”称谓相似的是A.孝文帝B.唐太宗C.宋太祖D.康熙帝2.据《变迁中的古代社会》统计,公元前722至前464年的259年中,38年没有战争;公元前463至前222年的242年中,约89年没有战争。
这一“变迁”的历史时期是A.夏商时期B.西周时期 C.春秋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3.《新庸书》的选举志提及“唐制取士之科多由隋旧”。
这表明A.唐朝官员由民主选举产生B.科举制起源于隋朝C.唐朝科举制缺乏创新精神D.隋朝选举制度陈旧4.2013年底,中国珠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集中国古代珠算之大成,为中国珠算走向世界奠定基础的徽州籍数学家是A.梅文鼎B.程大位C.方以智D.王贞仪5.图1是1947年《东北话报》上发表的题为《沉重的铁锤连续地打在蒋介石的脊骨上》的漫画。
该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全面内战的爆发B.三大战役C.千里跃进大别山D.渡江战役6.根据“求同存异”、“小球转动大球”、“伙伴关系”等内容提炼出一个最恰当的学习主题是A.伟大的历史转折B.挑战两极格局C.艰难的探索历程D.走向世界舞台7.图2中人口死亡率最高点与自然增长率最低点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B.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C.国民经济的调整D.文化大革命爆发8.图3为某历史兴趣小组做的研究性学习展板,你认为最合适的入选人物是A.伯里克利B.屋大维C.穆罕默德D.查理·马特9.“假设一对大象自30岁起至90岁止,每l0年生育一头小象,并活到100岁,740年后,这一对大象的家庭就有近1900万头。
2014年安徽中考《安徽历史》
2014年安徽中考《安徽历史》古代篇一:名相管仲P91.安徽颖上县人,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为齐国相。
2..改革措施:在国内改革内政、发展生产、革新军事;在外交上采取“尊王攘夷”的策略。
3.结果:齐国因此日益强大起来,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4.后人将朋友间真诚的情谊称之为“管鲍之交”。
二:.老子和老庄。
P10春秋战国时期,安徽境内诞生了两位著名的思想家——老子和庄子。
后人把他们合称为“老庄”老子:1.春秋末年楚国人,出生在涡阳县附近,是道家学派创始人。
2.相传,《道德经)一书是他所著。
3.(1)他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为各种事物都有对立面。
例如,“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合,前后相随,恒也”。
此外,他认为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例如,“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
(2)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1)战国蒙城人(今蒙城县人)。
(2)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观点。
他鄙视功名利禄,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的不公平社会现象。
他有悲观消极的思想,认为人不能战胜自然,“有用”不如“无用”。
(3)所著《庄子》一书是先秦杰出的哲学著作,也是散文的典范。
三:刘安与《淮南子》P151.刘安系汉高祖刘邦之孙,封淮南王,西汉哲学家2.主要著作有《淮南子》,内容涉及政治、历史、哲学、天文、地理等多门学科,是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同时崇尚道教思想和吸取儒学精神,在先秦思想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研究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有重要参考价值。
四:名医华佗P171.东汉末年著名的民间医生,安徽亳州人。
2.成就:a华佗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b他研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并在给患者服用麻沸散后,成功施行了开腹手术,这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c他还创制了”五禽戏”。
3.华佗医术高明,具有救死扶伤的精神,被人们誉为“神医”。
五:淝水之战P19: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率87万大军攻打东晋,东晋以少胜多。
相关成语: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安徽中考历史考纲分析课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增加部分:
模块一、中国古代史 1.识记 陈胜、吴广起义 2.运用 结合西汉巩固大一统王朝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3.识记 宋代的社会生活 4.识记 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5.识记 《史记》的作者和体例
模块二、中国近代史
1.识记 邓世昌的事实 2.运用 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的关系 3.识记 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4.理解 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5.理解 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6.理解 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7.理解 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删减部分(近几年刚考查过或者考查层次发生变化):
模块一、中国古代史
1.识记 夏朝建立的史实 2.理解 丝绸之路在中外历史中的作用(2013,8) 3.识记 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 4.运用 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2013,2 )
5.识记 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2013,3岳飞) 6.识记 雅克萨之战 7.识记 了解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2013,12) 模块二、中国近代史
(2)逐点落实:准确(就是对每一个考点的内涵和要 素定位准确清晰)、全面(就是要梳理全面,没有遗 漏和缺失)、到位(就是要落到实处,不仅要说对, 还要写对)。
(3)高效利用:尝试回忆、自我检查
2、进一步研读考纲中编写说明、考试性质、考试内容 和要求中的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部分
(1)原因:这些部分一方面确定了中考历史考查方向,同时也 是中考试卷命题立意的出发点,甚至其中的很多语句直接就是一 些开放性问题的答案。比如“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 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 度”“强化民主与法制意识”“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 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 等等。
2014年中考历史复习提纲
2014年中考历史复习提纲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一)中华文明的起源1.北京人等早期人类原始人类文化遗存。
北京人: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的山洞里,距今约70万年-20万年。
他们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过群居生活。
历年省中考题(2012年)1.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保留着猿的某些体质特征、能够打制粗糙石器的我国境内远古居民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2013)1.过上农耕生活的原始居民已经会建造房屋。
如题1图所示,居住在该样式房屋中的原始居民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1.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①目的:为了巩固对周边的统治②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③作用:通过分封制,开发了边远山区,加强了西周的统治,使其成为强盛的奴隶制国家。
2.商鞅变法,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1)时间和人物: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2)目的: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3)主要内容: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战: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4)意义:促进了秦国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确立起封建制度,为秦以后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历年省中考题(2012年)2.《荀子》载:西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
”与“立七十一国”相关的制度是:A.世袭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三)统一国家的建立1.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史实,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1)秦兼并六国: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
公元前221年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2014年历史考纲及知识点总结
2014年历史考纲及知识点总结Array一.考试具体内容及要求(1)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三部分内容标准的中国古代史部分第(二)至第(七)的主题名称及其包含的朝代名称,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中国近代史部分第(一)至第(五)、中国现代史部分第(一)至第(三)主题的主题名称、及其内容标准中所含重要事件的名称和先后顺序;世界近代史部分第(一)至第(七)、世界现代史部分第(一)至第(七)主题的主题名称、及其内容标准中所含重要事件的名称和先后顺序。
(2)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以下内容及基本要求:各单元主题及相关内容考试标准要求:(1)中国古代史第二单元至第七单元的单元主题及朝代(包括朝代建立时间和建立者) (2)中国近代史第(一)至第(五)的单元主题名称及其内容标准中所含重要事件的名称和先后顺序。
(3)中国现代史第(一)至第(三)的单元主题名称及其内容标准中所含重要事件的名称和先后顺序。
(4)世界近代史第(一)至第(七)的单元主题名称及其内容标准中所含重要事件的名称和先后顺序。
(5)世界现代史第(一)至第(七)的单元主题名称及其内容标准中所含重要事件的名称和先后顺序。
一:中国古代史:1.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商周)夏朝:禹前2070年; 商:汤前1600年; 西周:周武王前1046年东周:周平王前770年(春秋:前770年---前476年; 战国:前475年---前221年)2.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秦两汉)秦朝:秦始皇前221年; 西汉:刘邦前202年; 东汉:25年刘秀3.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魏 220年曹丕; 蜀 221年刘备; 吴 222年孙权两晋:西晋 266年建立,280年统一,司马炎; 东晋 317年司马睿南北朝:南朝(宋) 420年刘裕; 北朝(北魏) 4世纪后期建立,439年统一,北魏孝文帝4.第五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唐)隋朝: 581年建立,589年统一,杨坚唐朝: 618年李渊5.第六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宋元)(辽:10世纪初阿保机西夏:11世纪前期元昊金:12世纪初阿骨打) 北宋:960年赵匡胤; 南宋:1127年赵构; 元朝:1271年忽必烈6.第七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明清)明:1368年朱元璋 ; 清:1636年皇太极 1644年迁都北京对全国进行统治二:中国近代史:1.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左宗棠收复新疆,1878年;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1895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
2014年初中历史中考考纲解读
20世纪7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 国 原因:1.外因:美国对日本的影响(经济上的扶持,政治上 的民主改革) 2.内因:日本政府政策(重视科技,坚持 “教育先行”和“贸易立国”战略 日本发展给中国的启示(从内因方面分析) 1.重视教育、人才和科技,大胆创新。 2.发展经济要抓住机遇,加强国际合作。 3.坚持改革开放,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战略
《凡尔赛和约》
1919.6 .
《四国条约》 《限制海军军 备条约》
1921- 1922 1921- 1922
英法日美相约相互尊重在太平洋区域属地的 权益。
《九国公约》
1922
确立了帝 国主 义在 规定了美英日法意五国海军主力舰的吨位比 东亚 例为5:5:3:1.75:1.75。 和太 平洋 宣称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主权的完整, 为美国在中 地区 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 国的扩 的统 会均等”的原则。 张提供 治秩 了条件。 序。
简述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和攻克 柏林战役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斯大林格勒战役:时间:1947.7;结果:苏军胜利;
作用:既是欧洲战场的转折点,也是二战的重要转 折点。 诺曼底登陆:时间:1944.6.6;地点:法国诺曼底; 军队:美英军队;作用: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柏林战役:时间:1945.4;军队:苏联军队;结果: 希特勒自杀,5月2日柏林守军投降,5月8日。德国 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
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美国经济发展变化
战后美国经济地位:美国是西方大国中唯一一个没有衰 弱, 反而更加强大的国家。 战后美国经济特征: 1.经济迅速发展(是世界上最发达国家) 2.新科技成为支柱产业(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运用) 3.以外向型经济为主(跨国公司、资本输出、直接对外贸 易) 90年代美国新经济时代的主要特征:信息化、全球化 当今美国的经济地位:美国经济发展速度减慢,但出于其 雄厚的经济基础,至今仍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国家。
2014年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2014 年安徽中考历史试卷分析全椒县教育局教研室郑国玉全椒襄河中学杨俊2014年安徽中考历史试卷,以《课程标准》为基础,紧扣《考试纲要》,凸显“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特征。
试卷图文并茂,文字浅显易懂,难度较去年稍大,关注时局,试题灵活新颖,体现了历史开卷考试的特点。
一、题型与题量,试题板块分布,分值比例表一2013与2014中考卷题型、题量、分值表题型一、单项选择二、组合列举三、辨析改错四、材料解析五、活动探究题量分值比例%题量分值比例%题量分值比例%题量分值比例%题量分值比例%20 13 10 20 28.63 10 14.21 8 11.42 20 28.51 12 17.120 14 10 20 28.63 10 14.21 8 11.42 20 28.51 12 17.1通过对比可以看出,(1)今年中考试题型和2013年一样,仍是五大题,即单选题、组合列举、辨析改错、材料解析、活动探究题;(2)安徽史与去年一样是3分。
(3)组合列举题与去年相比题型和分值都没有变化,但难度提升,其中第12题第(3)小题属于超纲。
从阅卷和查分结果来看答对的同学较少。
(4)辨析改错题和去年比没有区别,题型、分值、难度基本相当。
(5)材料解析题和活动探究题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但探究题第2小题“对比两幅地图,提取两个不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难度太大,初中阶段学生难以完成。
本小题分值也较大,8分。
从阅卷和查分结果来看大多数同学只得了3分左右,部分同学一字未写,还有部分同学虽然写了也是不能扣题,最终一分未得。
整套试卷既具有全面性,又有一定的针对性,试题难度呈梯度分布,选择题第1和2题,组合列举题第12题的第3小题,活动探究题第2小题,这13分是拉开学生分数的重要环节,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各有所得。
学生得分较去年普遍降低。
表二:2013和2014年中考卷试题板块分布、分值中国历史世界历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安徽地方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分值比例%分值比例%分值比例%分值比例%分值比例%9 12.8 28 40 3 4.3 4 4.1 26 37.110 14.2 31 44.2 3 4.3 4 4.1 22 31.4(注:第四行为2013年的中考分值;第五行是2014年中考分值)由上表可以看出,对古代史的符合内容考查的较少,重点突出对近现代历史的考查,“薄古厚今”,突显了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
安徽省2014年历史学科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试卷分析
安徽省滁州市2014年中考历史学科试卷分析2014年安徽中考历史试卷和2013年一样,共五大题、满分70分,题目类型与往年也保持一致,遵照《课程标准》、《考试纲要》,但是在难度上有所提高。
一、知识点分布与考纲的比较从题型分布来看,试题在内容的选择上基本上是以版块的形式出现,前面3题选择题都是关于中国古代史的内容,第4题是安徽历史,5-7这3题是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内容,8-10这3题都是关于世界史的内容。
在第二题组合列举题里面,11题的3小题都是关于中国古代史的内容,12题的3小题是与非洲有关的历史,从古代到近现代,从文明交往到暴力冲突;第13题的3小题都是关于中国现代史的内容。
第14题的4个小题的句子改错都是关于中国史的内容,而且都是关于近现代史的内容。
第15题是关于中国近代耻辱与探索的内容,并结合了日本近代崛起的内容进行比较。
第16题是关于两个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比较。
具体是关于苏俄的发展进程中改革和新中国改革的历史对比。
第17题是关于比较历史地图的主题探究活动,其切入点是世界商路的变化,使学生懂得世界不断连成一个整体二、试题特点:1、学科特点显著历史试题一直存在政、史不分的倾向,特别是理解类和主观类问题,不少学生用政治学科知识去回答历史学科问题,也都能获得不错的分数。
今年的试题历史学科特点十分显著,如第15题的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知识分子是如何“揭示民族的使命是他们的使命”?要求学生总结我国近代化进程中知识分子的觉醒与抗争,问题直指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陈独秀等历史人物和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历史事件。
又如第17题第(2)问:对比两幅地图,提取两个不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该问题不仅考察了学生对历史地图的识图能力,而且考察了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同时考察了学生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响应时代召唤、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文明对世界的贡献不仅是四大发明,如安徽数学家程大位为中国珠算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神医华佗的“五禽戏”和明代杰出的医学家李时珍以及中国的科举制等在试题中都有体现。
2014安徽中考历史备考精品资料 近三年初中历史新增的考试内容分析及2013年的复习建议
近三年初中历史新增的考试内容分析及2014年复习建议每年的历史《考试纲要》都有删减的内容和新增的内容。
通过对近三年的历史新增的内容分析,发现每年新增的内容都要考到一些。
分值少则四分,多则十几分。
可见,在全面复习之际,也要注意一下新增的内容。
今天,我所要讲的是针对2010年、2011年和2012年每年新增的考试内容分析。
目的是让学生减轻学习负担,节省精力和金钱,更加及时、准确地掌握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和解题能力。
更何况,历史学科课时少,一周一个班只有三节课,这就更需要我们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010年比2009年新增的内容有:中国古代史有春秋战国等6处;世界古代史有印度的种姓制度1处;中国近现代史有张謇兴办实业等四处;世界近现代史有巴黎公社等3处;安徽史有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对外贸易一处。
新增的内容,中国古代史略多些。
在2010年中考中,新增的内容达四分。
它们是单项选择第2题。
(2分) 三国鼎立,与曹操有关的史实。
——招贤纳士、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材料题第16题(2),(2分)。
印巴冲突的改正题。
2011年比2010年新增的内容有:中国古代史有郑和下西洋等5处;世界古代史有希波战争等5处;中国近现代史有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等6处。
世界近现代有理解《共产党宣言》等5处;安徽史岳王会1处。
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新增的内容比2010年多些。
在2011年中考中,新增的内容达6分。
它们是单项选择题第8题。
(2分)。
“世界上第一次以取得普选权等权利为目标的工人运动的政治纲领——《人民宪章》。
组合列举题第11题。
(1分)。
北宋时,我国从越南引进的水稻,逐渐跃居粮食产量首位——占城稻。
材料解析题第15题(4),(2分)。
完成这重任的根本保证是什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活动与探究第17题(1)。
(1分)。
图一中舰只所使用的动力是什么?——蒸汽机(或蒸汽)。
2012年比2011年新增的内容有:中国古代史有三国鼎立形成等7处;世界古代史有隔年增的印度的种姓制度1处;中国近现代史有七七事变等7处;世界近现代史有牛顿等4处;安徽史没有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A.识记了解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西周分封制;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
B.理解通过商鞅变法的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3.统一国家的建立
A.识记秦兼并六国;陈胜、吴广起义;张骞通西域;
C.运用了解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结合西汉巩固大一统王朝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B.理解伯利克里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状况,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2.中古亚欧文明
A.识记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拜占廷帝国的衰落
B.理解了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和罗马教廷的地位;了解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3.文明的冲撞与融合以及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A.识记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产生与传播
4.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A.识记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中共“七大”;日本无条件投降
B.理解了解西安事变,认识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C.运用;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5.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A.识记重庆谈判;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
B.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2.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A.识记第一个五年计划;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破坏;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
B.理解认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严重失误
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A.识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了解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重大进展
5.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A.识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成就
B.理解科技强军的重要性;以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活动等史实.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
6.科技、教育与文化
A.识记“两弹一星”;籼型杂交水稻;
B.理解认识教育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地位
B.理解知道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等史实,探讨世界各民族各地区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A.识记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通过新中国的成立、“文化大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理论的形成等史实.考查学生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过程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2.考查学生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祖国统一的认识3.考查学生对中国现代科技、文化及社会生活发展的认识
C.运用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A.识记中共“一大”;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南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了解红军长征的史实;认识长征精神;
B.理解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C.运用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的关系;
2.近代化的起步
A.识记洋务派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武昌起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
B.理解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4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A.识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知道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的开发
B.理解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5.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A.识记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隋唐科举制的主要内容;开元盛世
B.理解以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6.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学习板块
学习主题
考试内容与目标要求
中国古代史
1.中华文明的起源
A.识记了解北京人的文化遗存;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了解黄帝的传说
1.通过商鞅变法、统一国家的建立、“闭关锁国”等史实,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唐太宗等历史人物,考查学生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3.了解民族关系的发展.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4.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和思想文化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7.社会生活
B.理解以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为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世界古代史
1.史前时期人类与上古人类文明
A.识记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种姓制度;了解伯利克里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状况,知道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
1.以世界各民族各地区和平交往等史实,考查学生理解、运用能力2.以在地图上标注世界古代主要文明的地理位置和罗马疆域的变化等,考查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B.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认识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C.运用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4.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A.识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香港、澳门的回归;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B.理解“一国两制”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运用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
8、思想文化
A.识记知道孔子、“百家争鸣”;《史记》的作者和体例;
9.科学技术
A.识记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李时珍和《本草纲目》;《齐民要术》、《天工开物》
B.理解以都江堰、长城、大运河、北京故宫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了解“四大发明”,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A.识记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宋代的社会生活;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
B.理解中国古代经济中心的南移,民族关系的发展
7.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A.识记郑和下西洋;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B.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B.理解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6.经济和社会生活
A.识记张謇兴办实业;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风俗方面的变化,
B.理解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7.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A.识记知道鲁迅、聂耳、徐悲鸿、冼星海等人的成就
科举制的废除,京师大学堂
中国现代史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中国近代史
1.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A.识记虎门销烟;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甲午中日战争;邓世昌的事实;《南京条约》、《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1.以《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为例,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社会深刻变化,民族危机加深的认识,增强学生的民族忧患意识2.通过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重要历史实,知道救国图存和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中国人民奋斗的基本目标3.以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革命活动为例,考查学生对中国革命历程艰难曲折的认识,从而坚定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信心4.揭露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