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暴力犯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青少年暴力犯罪

摘要: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日益突出,其中青少年暴力犯罪的数量不断增多,而且此类犯罪在案件总数中所占比例也大幅度上升。各种青少年暴力事件特别是杀人、抢劫等恶性暴力事件层出不穷,而且蔓延快,作案手段凶狠,危害严重。青少年暴力犯罪,究其原因,无不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不当,以及社会上暴力文化的过度渲染等因素密切相关。

关键词:青少年暴力犯罪预防

近年来,虽然经过多年“严打”,社会风气和社会秩序有了明显好转,各种犯罪率开始出现下降趋势,但未成年犯罪问题依然十分严重,犯罪年龄相对提前。当前青少年暴力犯罪主要集中于故意杀人、故意伤害、强奸、抢劫等典型暴力犯罪。此外,放火、爆炸、绑架、聚众斗殴、寻衅滋事等其他凭借暴力手段实施的犯罪,在青少年暴力中也占相当比例。

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原因

青少年暴力犯罪虽然具有偶然性、突发性等特征,但是它的产生发展必然受到一定因素支配而有其内在的必然性。是主观与客观各种因素相互渗透、反复强化的作用过程;也是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由轻到重,逐渐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客观因素包括:社会原因,家庭原因,学校原因,这些因素如家庭、学校、社会及青少年自身等相互作用、紧密结合共同促成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发生发展。

(一)家庭环境的影响

第一,在家庭结构因素中,父母不和,经常吵架,甚至相互殴打,互相揭短、指责从不回避孩子,从而给孩子心理造成严重伤害,养成孩子粗暴易冲动,容易偏急的性格。不良的家庭结构包括父母一方或双方死亡,或者离异,或者父母与子女关系紧张,甚至对立。子女得不到父母的亲情和家庭的温暖,产生一系列消极的心理反应,孕育了潜在的心理危机,特别是形成以自暴自弃、烦躁激动,有较强攻击性为特征的病态人格。

第二,家庭经济条件差,父母又不能正确对待,不是通过自身的艰苦、勤奋去努力改善困难,而是经常抱怨社会,抱怨他人,不注意教育孩子正确地对待金钱。当孩子要花钱而家长不能满足时,不是正确引导,说服教育,而是粗暴的予以拒绝,这样就有可能导致孩子去偷去抢,从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第三,在青少年暴力犯罪中影响较为直接的是其家庭教养环境。其中家庭教育态度及方式则在家庭教养中占主导作用。父母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对待子女的过错及不理想的学习成绩,不是耐心细致地说明教育,而是非打即骂,不尊重孩子的人格,不过问孩子的成长中的一切问题,缺乏与孩子的沟通,在这种“高压”强制下,形成孩子的心理畸形发展。

第四,父母不能以身垂范,言传身教,自己行为检点、不务正业,经常酗酒、

赌博、粗话、脏话连篇,自私自利,爱占便宜,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孩子从而耳濡目染,积久成习,从而形成错误的世界观,从而导致错误的行为。

第五,是父母及家庭过分溺爱孩子,生怕孩子在生活中受到任何委曲和挫折,重视物质方面的满足,忽视思想的教育,娇生惯养,使孩子养成好逸恶劳、自私自利的恶习,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当自我要求得不到满足或在生活中、学习中遇到挫折时,便自暴自弃,对周围的一切产生失望、仇视或敌对情绪,若引导不及时,便极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二)学校环境的影响

目前青少年暴力犯罪居高不下与学校教育不当有直接关系。不可否认在学校教育,特别是初、中级教育环节上,失范现象是存在的。一是个别学校教对学生的学习、升学率抓得多,而对思想、道德、法制等心理健康科目没有给予足够重视;令人忧虑的趋势是青少年接受教育成果的好坏优劣,不再决定于青少年本人的素质和才能,而且受其家庭贫富状况的影响。二是有的学校与家庭缺少沟通,老师只重视学生的在校表现,对在社会上的表现如何则不闻不问;三是个别教师的教育方法简单,如:按分数排座位,分数高的排在前面,做为重点培养对象,而分数低的则排在后面,任其发展,有的则劝其退学,使他们产生自卑心理,甚至在社会上游荡,一旦与不三不四的人交往上,就很容易陷入犯罪的泥潭,甚至有可能造成暴力犯罪的潜在后备队。

(三)社会环境的影响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应看到它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如社会上有不少人开始崇尚金钱,崇尚西方社会纸醉金迷的生活,导致了道德观的滑坡,腐蚀了人们的灵魂,另外,贫富悬殊加大,社会分配的差异拉大助长了犯罪分子的非法取利心理,淡忘了舍利取义、助人为乐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今的年轻人生活在一个极具诱惑力的错综繁杂的社会,攀比心理严重,再加上人生观上的个人主义、价值观上的享乐主义、道德观上的利己主义、法制观上的虚无主义在人们头脑中占有相当大的市场,诱惑力往往大于自控能力和抵抗力,因而容易陷入暴力犯罪的误区。青少年走上暴力犯罪的道路大部分原因可归根于在其社会化过程中存在的反社会行为模式或社会暴力文化风气的渲染。因为犯罪意识的形成、行为模式的成型来源于对自身生活环境模式的吸收,而且犯罪内容也随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尤其在崇尚金钱,迷信暴力,沉醉色情的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下,青少年因抢劫,杀人,强奸等暴力性犯罪而自毁青春的日渐增多。

(四)自身因素的影响

青少年独立性意识增强,但认识理解能力却相对滞后,思想带有极大的片面性和表面肤浅性,认识事物有极大的直观性,缺乏自我控制力,有强烈的表现欲,争强好胜,不易受外界拘束,表现为道德法制观念淡薄。由于社会和家长始终忽略青少年独立性要求,对其正常的成长心理需求不加正确引导或放任不管,使这些青少年心理上遭受挫折。因而在外界诱惑刺激下,无力用正确的道德观法制观调控自己,于是具有相似心理处境的青少年便易于结交成伙极易采取非法强制手

段。青春期心理知识缺乏,没有系统健康的性观念,这是也性暴力犯罪发生的关键原因,在受外界条件诱惑刺激时无法克制,易冲破道德和法律观念束缚而实施犯罪。

青少年暴力犯罪特点:

青少年暴力犯罪是一种类型复杂的犯罪,它具有与其它青少年犯罪明显不同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暴力性,凶残性,狡诈性,冲动性,危险性。(1)暴力性是青少年暴力型犯罪最本质的特性,是与其他类型的犯罪的根本区别。青少年暴力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为达到犯罪目的,不惜使用暴力,强制受害者不敢反抗或无力反抗、甚至杀害受害者。

(2)凶残性主要是青少年暴力犯罪分子主观恶性大,反社会性强,作案心狠手毒,手段残忍,不惜使用刀砍、斧劈、枪击、绳勒、毒杀、火烧等手段,丧失人性。

(3)青少年暴力犯罪社会危害较大,或造成了严重后果,是要受重罚的,因此某些犯罪分子为逃避打击,往往作案前周密策划,精心准备,有一定的反侦查经验和能力,且日趋智能化,科技化。

(4)青少年暴力犯罪分子实施暴力犯罪的起因,有的仅仅是为了争口气,挽回面子;有的是为不值一提的小事。但当他们面对这种情形时,却异常冲动,往往丧失理智,不计后果,行凶杀人,事后又懊悔不迭。

(5)青少年暴力犯罪比较其他类型的犯罪具有更大的威胁更危险,影响也更为恶劣。

青少年暴力型罪犯的犯罪心理特点

(一)青少年暴力型罪犯大多文化程度较低,所受法制教育较少,并且有的罪犯由于自身体质气质方面的优势,在社会中常表现出为所欲为的状态。特别是对待问题,不能平静地看待,,错误地认为“拳头更能解决问题”,无视道德法律规范的存在。

(二)社会适应性差,受示性强,冲突环境中的诱发率极高。大多数青少年暴力型罪犯虚荣心强,爱面子,争强好胜。在一些人际交往的冲突环境中,由于性格暴躁,好冲动,特别在他人的鼓动下不思后果,极易采取暴力行为,继而酿成惨剧。

(三)缺乏情绪情感的自我调节能力,抑制不足或抑制过度。青少年暴力型罪犯多由于性格气质的本身特点,决定了其忍耐力较差,同时不善于寻找解决问题的其他途径,不能有效地转移矛盾焦点,有意识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对问题进行“冷处理”。

(四)不少罪犯有明显的意识障碍。有的青少年暴力型罪犯往往在事前好像大脑一片空白,行为严重失控,可事后却感到后悔不已。

(五)有的罪犯已形成攻击心理定势和攻击行为习癖。有的青少年暴力型罪犯受社会负面影响较深,抵御不住当前社会的一些丑恶现象、腐败现象的诱惑,往往对待问题不加思考,而形成了一种错误的攻击习惯定势。

青少年暴力犯罪的预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